悔过书范文

时间:2023-04-02 10:0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悔过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悔过书

篇1

下午送女儿学游泳,今天是第十一天了,还有一天,为期十二天的游泳速成班就结束了,好多学员都学会了,成了自由自在游泳的鱼,可女儿还不敢丢掉仅剩的两块漂,心里为女儿捏了一把汗,终于教练解下了女儿背着的两块漂,要女儿尝试着自己游,但结果正是我不想看到的——女儿不敢游了。

本来很是着急很是生气的我劝自己平和的鼓励女儿:“今天很有进步,差一点儿就把漂撤了……”没等我说完,女儿就嘟噜着脸没好气的说:“你试试你也不敢。”这句话就如同导火索点燃了我心中的火药,怒气顿时爆发了:“啊,你没勇气还找客观原因,你们班二十个学员,十八九个都会了你怎么不说?”“别人练三圈儿,你练一圈儿,就会从池子边儿扒着,你会才怪呢!”“想法倒挺要强,说什么争取撤漂,就是行动不要强,光说有什么用,在池子边儿扒着,就能学会游泳吗?”……越说越来气,越说越没办法停止,感觉自己失控了。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的我一定很可怕,真是要命。

晚上女儿躺到床上,我帮女儿关上灯,本想和她谈谈,对那时一气之下说出的刺伤她的话向她道歉,但又不知从何处说起,就默默的躺在女儿身边,感觉她渐渐进入了梦乡,我用手摸摸女儿的额头,这两天她有些感冒,前天还发了烧,好在现在好些了,女儿仿佛感觉到了,朦朦胧胧的对我说:“妈妈,我明天不会长火气泡吧!”我的心像被什么利器剜了一下似的疼痛了,赶紧抚摸着她的小脸儿说:“不会的,别上火,明天都会好起来的。”女儿“嗯”了一声,又睡着了。

孩子再怎么做错了事,哪怕她是故意的,父母也应该尽可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引导她,更何况女儿并不是故意的,她也是想勇敢的面对困难的,只是暂时没能做到而已,那么作为母亲的我又为什么采用了那样愚蠢又粗鲁的方式伤害了女儿渴望抚慰的心灵呢?我真是白活了!

篇2

今天,我怀着愧疚以及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悔过书,以向您表示我对上课不认真听讲这种恶劣行为的深痛恶绝及坚决改正的决心。您曾经三令五申,一再强调,全班同学要认真听讲。老师反复教导言犹在耳,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也已经深刻认识到此事的重要性,于是我一再告诉自己要把此事当成头等大事,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一片苦心。

这次犯错误,自己想了很多东西,反省了很多的事情,自己也很懊悔,很气自己,去触犯班级的铁律,也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感到了羞愧。

我在课上不注意听讲,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又是浪费了老师辛苦准备的课件的心意。我在课上与同学打闹,即是对同学的不尊重,又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听讲效率。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也已经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且下定决心改正错误,望老师和同学给我一次改正的机会,也请老师和同学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多监督,帮助我尽快地改正自身的缺点,以便在这个和谐友爱的班集体里,健康的成长。

我同样很感谢老师对我的批评,您就像一名辛勤的园丁,及时的发现了我这颗长出歪枝的小树,您对我的批评教育如同一把锋利的剪刀,毫不留情地将我身上多余的枝条剪掉。我的心中甚是感动。我以后也会严格要求自己,在课上认真听讲,不违反课堂纪律,不辜负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期待。

事后,我冷静的想了很久,我这次犯的错误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耽误自己的学习。而且我这种行为给班级也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学班级的管理制度。在同学们中间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我一个人的犯错误,有可能造成别的同学的效仿,影响班级纪律性,年级纪律性,对学校的纪律也是一种破坏,而且给对自己抱有很大期望的老师,家长也是一种伤害,也是对别的同学的父母的一种不负责任。

篇3

我擦了一把汗,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后,跟同桌有说有笑地跑去了操场。然而我早该想到,班主任从教这么多年,对付学生哪能没有几分手段?当我跟同桌气喘吁吁、有说有笑地回到教室的时候,班主任早已如一尊黑脸菩萨一样守在讲台上,那厚厚的一摞“违禁品”就这样映入了大家眼帘。我默默地回到座位,大气不敢出一声,只见班主任眉头一皱,大喝一声:“姜旭日,你给我出来!”

我和同桌姜旭日对视了一眼,心里那忐忑不用说了。平时我可是好学生一枚,从来没让老师抓到过什么把柄,虽然有时爱看点漫画,但那也是放学后带回家去看啊。这下可好了,老师已经生气成这副模样了,万一要是同桌把我给供出来了,那这些火气岂不是就要朝我发射了?到时候可连个能下的台阶都没有。姜旭日啊姜旭日,你可千万别把我供出来,只要你坚持下去,我给你做牛做马都成!

只见他抿着唇角,刚走到班主任面前站定,顿时一个巴掌就重重地砸在了讲台上。其实我看得很清楚,班主任火大,原本是有扇他耳光的冲动的,只是临时克制住了。

我颤抖着吓了一跳,寻思着这要是换成一向受老师善待的我,还会“挨上”这一巴掌吗?要是姜旭日没我想象中的那么有骨气,或者我跟他感情根本没要好到可以让他替我顶包的份上,又该怎么办?那短短的一瞬间,我思绪万千,冷汗直流,根本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这一刻,班主任对姜旭日的大声批评如同在一个鼓槌不停地敲击着我脆弱的心脏。虽然我还坐在远处,可我感觉自己是在承受着双份的批评,不仅仅是对随时可能会被供出的担忧,而且还有深入骨髓的愧疚。我如坐针毡。

“你看看你平时都看些什么!看看那些封面,啊,还看言情,姜旭日,怪不得你平时成绩那么差,平时功夫都用到哪里去了!你学学你同桌,看看人家,成绩那么好……”

班主任的话让我满脸通红冒汗。我咬紧牙齿,不住地自责着――早知道就好好藏一下了,早知道就不拜托他了!即使到最后可以平安无事,我也没有脸面对他了。班主任的长篇大论久久不能结束,我的煎熬也越来越痛苦。等到我浑身都僵硬,老师终于以一句话结束了批评:“要么叫家长来,要么给我退学!”

什么?退学!我颓靡散乱的精神瞬间集中起来,事情怎么会闹得这么大?我猛地抬起头来看着满脸怒容的班主任,她的脸上十分严肃,一点儿也不像是在开玩笑。这怎么行?都是我害了他。不用想都知道,谁都不会因为这样一件小事而面临请家长和退学的危机。他一定会供出我来的,毫无疑问。

我看见他的双手已经攒成了拳头,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犹豫要不要对班主任实话实说,但我知道我是真的再也坐不住了。我不停地作着思想斗争,我是真的很想英勇无畏地冲上前去大喊:“老师,这是我的书!是我放在他抽屉里的!”可我全身找不出一丁点儿能使出来的力气,我连一动都不敢动,更不用说承认错误了。这时候,同桌弯下腰,把书捡了起来。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一点点把书撕烂,然后低声道:“老师,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会让你失望了。”我听见他的声音里带了哭腔。

上课铃又一次响了,班主任冷哼一声,扭头走了,我赶紧跑上前去:“姜旭日,我……”同桌制止了我的话:“别担心了,既然我一个人承担下来了,就不会再连累你。”

篇4

1.格式责令具结悔过通知书

────────────────────────────

│××××公安局││××××公安局││××××公安局│

│责令具结悔过通知书│.│责令具结悔过通知书│.│责令具结悔过通知书│

│(存根)│.│(副页)│.││

│字第号│.│字第号│.│字第号│

│男│字│因犯罪嫌疑人__│字│__:│

│犯罪嫌疑人__女_│.│在被取保候审期间__│.│因你在取保候审│

│住址_______│.│__________│.│期间____,根据│

│单位及职业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具结悔过原因___│第│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第│事诉讼法》第五十六│

│决定时间_____│.│六条之规定,我局决定│.│条之规定,我局决定│

│批准人______│.│责令其具结悔过,并在│.│责令你具结悔过,并│

│办案人______│.│日内将悔过书交我│.│在日内将悔过书│

│填发时间_____│号│局。│号│交我局。│

│填发人______│.│____公安局印│.│____公安局印│

││.│年月日│.│年月日│

││.│本通知书正页我已收到│.││

│││。│││

│││具结悔过人:│││

────────────────────────────

2.说明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该法规定,应责令其具结悔过。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本格式是公安机关使用的责令具结悔过通知书。

责令具结悔过通知书是指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其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时,公安机关可以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而使用的法律文书。在作出责令具结悔过决定时,应当制作具结悔过通知书,用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期间内具结悔过,并将悔过书送交公安机关。

制作具结悔过通知书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1)要填写清楚具结悔过人的姓名、法律依据、具结悔过的时间等内容。

篇5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川菜堪称“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拥有数十个味系、上千道名菜,川菜馆更是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但若是问起上千道川菜中,哪道菜位居一把交椅,四川人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回锅肉!回锅肉堪称川菜之首、川菜的化身!正如巴蜀著名美食家石光华所说:“四川的厨师们在猪肉身上下足了功夫,炖、烧、炒、拌、煎、爆、炸、腌、酱,猪肉的吃法超过百种。回锅肉,就是其中经过千锤百炼之后,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的经典。”

在巴蜀,回锅肉亦称作“熬锅肉”,其由来源于民间的祭祀。川蜀地区民间有个传说,每月初一、十五打牙祭时,都将煮熟的五花肉作为祭品,去祭祀鬼神和祖宗。仪式结束后,便将肉拿回去改刀加工,回回锅,食用。于是,便有了“回锅肉”的名字。在成都,流行一句俗话:“好刀敌不过热刀头”,意思是说:用家祭的熟肉做菜,是再美味不过了(川人称祭祀用的熟肉为“刀头”)。清朝时成都有位凌姓翰林,对吃比较有研究,他将猪肉去腥后,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后,再下锅煎炒。因肉久蒸至熟,且密封隔水,因此养分不失、味道不差,原汁原味,色泽红亮。

不过,现在的回锅肉做法有一些改进,将炒、爆、酱、炸四种烹调方法融为一体,使味道更佳,色泽更美。做回锅肉时需选用当天宰杀的鲜肉,后腿两刀,以肥瘦相连为最佳,讲究的是肥四瘦六宽三指。辅料随季节而定,选用青蒜苗、青椒、泡菜、卷心菜、京葱、笋等。调料有豆瓣、甜面酱、酱油、菜籽油。“老四川”做回锅肉时,主辅料和调料都讲究产地,如酱油必须是绵阳产的平坝酱油,蒜苗必须是成都产的香蒜苗,豆瓣必须是郫县的豆瓣。只有这样,做出的回锅肉才正宗、纯正。

篇6

【关键词】 会计准则; 国际趋同; 测定方法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近年来国内会计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2010年4月财政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后,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经进入后续趋同与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在此阶段,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把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的测定方法,可以从准则趋同测定和实务趋同测定两个方面进行划分。前者主要是采用赋值分析法、距离法、模糊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在准则具体条款上比较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异同;后者主要是利用上市公司(AB股公司和AH股公司)的经验数据从净利润差异、价值相关性、盈余质量差异、经济后果等视角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效进行检验。本文在回顾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测定方法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系统评述各测定方法的优劣,并指出此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和未来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准则趋同测定方法

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主要是在借鉴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会计准则自身差异进行检验。王静和孙美华(2003)采用赋值分析法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的异同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的差异程度对各对比点赋予不同的分值,据此计算出各具体准则的协调与趋同度,最后将单个准则的协调与趋同度加权平均后得出我国会计准则的整体协调与趋同程度。其研究结论认为,我国当时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存在一定差异。王新建(2005)同样采用赋值分析法对两者的趋同度进行度量,得出当时的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已经达到中度协调的结论。王治安、万继峰(2005)等运用平均距离法和判定分析法代替Rahman的马氏距离法分别测定了我国会计准则计量要求和披露要求的国际趋同度,得出总体上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趋同程度较高,但仍存在适度差异的结论。上述研究主要针对2006年准则颁布前中国与国际准则趋同的研究,为我国会计准则具体条款的趋同效果提供了量化证据,但此研究的明显不足在于主观性太强,各具体准则对比点的选择和赋值更多的是依靠研究者的经验,并且在计算方法上使用加权平均法使得正负赋值相互抵销,从而削弱了研究结论的权威性。

2006年准则颁布后,杨钰和曲晓辉(2008)以修订的Jaccard系数在区别准则“缺失”和“分歧”两种情况下,借助两种趋同度指标揭示了准则差异的不同成因,并以资产计价相关准则为检验对象,分阶段检验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的趋同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张国华、曲晓辉(2009)采用相对指标代替绝对指标运用配比法和模糊聚类法,对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体系的单一准则进行对比赋值,计算出单一准则的趋同度,然后根据不同的隶属度进行模糊聚类。其结果表明存货和无形资产准则的趋同度较高,而后是收入准则、固定资产准则。这项研究与以往不同,对比点的赋值并不影响对比结果,增强了研究的客观性,但是由于此研究主要是进行新度量方法的初步尝试,所以只是度量了存货准则、无形资产准则、收入准则和固定资产准则的趋同程度,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总体上,对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程度的理论测定方法,国内学者进行了重要探索,逐渐实现从定性分析向定量研究的转变。但由于此领域的研究一直未成为研究主流,所以现有的理论研究方法显得比较粗糙和零散且主观性强。如何进行会计准则条款国际趋同程度测定方法的创新,如何更为客观全面地评价会计准则条款的国际趋同程度,已成为国内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务趋同测定方法

相对于准则条款国际趋同程度的研究,国内学者更多是使用AB股和AH股公司的经验数据从净利润差异、价值相关性、盈余质量差异等视角对我国会计准则实务趋同的程度进行效果检验。该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

(一)净利润差异视角下的研究

净利润差异视角下的研究,通过考察不同会计准则下会计实务差异对净利润的影响,从而测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程度。李树华(1997)最先开始进行此方面的研究。通过对1996年沪深两市76家AB股上市公司报告的净利润进行研究,发现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境内报告的净利润大于境外报告的净利润。并且相对沪市B股公司,深市B股公司的境内境外报告净利润差异较小。李东平(2000)通过对1992—1998年沪深B股公司的财务数据研究后同样得出沪深两市B股公司的净利润差异呈现出减少趋势的结论。郑侨青(2000)的研究认为,深市1994—1999年AB股公司的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显著小于沪市。1998年尽管我国出台并实施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若干具体会计准则,但两种准则的差异自1998年起仍有扩大的迹象。洪剑峭、皮建屏(2001)以沪市55家B股公司1994—1999年的净利润数据为研究对象,发现按照不同会计准则计算的净利润明显不同,按照中国会计准则计算的净利润要普遍高于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的净利润。结论认为两种准则的差异在1994—1999年间并无逐年降低的趋势。徐经长、姚淑瑜和毛新述(2004)以2000—2002年AB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三个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在2000年和2001年存在显著差异,但到了2002年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净资产在2000年和2001年无显著差异,而在2002年出现了显著差异,并认为以净利润单一参数来衡量我国准则的国际协调度会更为可靠,且我国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净利润数据正逐步趋于稳健。盖地、卢强等(2004)以沪深两市B股公司2002年度报告披露的相关会计数据为依据,发现随着《企业会计制度》和更多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披露的净利润差异正在减小,与此同时差异项目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笔者认为,由于会计制度基础、地域、公司股权结构差异、公司治理机制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所以尽管净利润指标具有一定综合性,但以此作为衡量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趋同效果的标准,是否合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价值相关性视角下的研究

价值相关性视角下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程度研究,基于信息观和计价观,对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我国资本市场有用性的对比上,考察不同会计准则下会计收益同股票价格的相关性。

洪剑峭、皮建屏(2001)以沪市55家B股公司1994—1999年的财务报告数据为研究对象,得出结论认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会计收益与股票回报的相关性并没有显著高于中国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收益与股票回报的相关性。李晓强(2004)以2000—2002年AB股公司的财务报告数据为样本,采用调整的市值模型和调整的回报率模型研究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下与中国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发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下的会计信息并没有显著更高的价值相关性,而中国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作用却略强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下的会计信息。王治安、万继峰(2005)选择样本区间2001—2003年,分别采用报酬模型和价格模型研究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体系的价值相关性,得出结论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体系下的会计信息在我国资本市场都具有价值相关性,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下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明显高于我国会计准则。王华和刘晓华(2007)基于价格模型的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中国会计准则的改革,AB股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在整体区间上没有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但是由于中国会计准则改革的渐进性,AB股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在1992—1996年、1997—2000年和2001—2003年这三个子区间上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这说明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在实质上取得了一定效果。

综上,从价值相关性视角来看,我国学者对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研究的结论不是特别统一,这主要是由研究者选取的样本区间和模型不同导致的。但总体上来说,趋同效果并不是很好,一般都认为是由于沪深两市A股B股市场之间存在制度和结构差异,导致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无法在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上发挥作用。

(三)盈余质量差异视角下的研究

随着我国会计盈余质量研究的增多,从盈余质量差异视角检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趋同程度的研究明显增多。

曲晓辉、邱月华(2005)通过考察会计制度的强制性变迁能否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得出结论认为只有2001—2004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显著,但这种稳健性特征主要是因为亏损公司的“洗大澡”造成的,因此单纯转变会计准则并不能改善盈余质量,除非有相配套的制度基础。王建新(2005)采用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前后的AB股上市公司数据,分别从国际化的结果和过程的角度定量研究了会计盈余质量。研究结论认为AB股公司分别在中国会计准则与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盈余质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而说明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不能显著地提高会计盈余质量。魏明海等(2006)采用1999—2002年的A股公司经验数据,考察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后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相比2001年会计准则改革前,中国A股公司的会计盈余更具有稳健性。崔学刚、张宏亮(2010)以1997—2000年、2001—2006年、2007年三个区间同时发行A股、H股的公司为基础样本,并通过配对样本,分别对比基础样本A股、H股会计报告的盈余稳健性差异及其变化、基础样本与配对样本A股会计报告的盈余稳健性差异及其变化,得出结论认为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较大幅度地缩小了A股会计报告的盈余稳健性与H股会计报告盈余稳健性的差异,从而使得两者的盈余稳健性体现出趋同趋势。刘晓华、王华(2010)采用1996—2007年B股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基于现金流量预测模型分别从中国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变化的趋势以及不同准则下盈余质量差异两方面检验了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否提高盈余质量。研究发现在中国目前的制度环境下,随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的推进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B股公司在中国会计准则下的盈余质量总体上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并且中国会计准则下的盈余质量与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盈余质量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说明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综上,虽然很多学者认为以会计盈余质量高低作为判断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的标准,有失偏颇,但一套清晰、准确的会计准则和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只能为高质量会计报告的实现提供技术上的可能。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的测定尽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最终的目的还是探讨我国会计准则能否产生高质量的会计盈余报告,能否使盈余质量最终与国际会计准则报告体系下的盈余质量实现实质性趋同。

三、总结与展望

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程度的检验无论是对会计理论的发展,还是对会计实务的改进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我国特色的会计准则改革之路的推进,有关会计国际趋同程度的测定方法和方法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验证。

从现有的准则趋同测定方法研究来看,2006年准则颁布前,以“平均距离法”的测量效果较好。因为作者在借鉴国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好地结合当时的环境进行研究方法的改进,相比以往的研究更具有客观性。2006年准则颁布后,相关学者借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准则国际趋同进行了一项测定方法的全新尝试,这一新方法的优势在于:第一,在度量准则总体趋同度的同时也分层度量了单一准则项目的趋同度;第二,度量方法考虑了准则本身的特性。但其主要的缺陷在于计算过于复杂,并且准则对比点的选择和赋值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从我国现有的实务趋同测定方法研究来看,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上,后期向着价值相关性和盈余质量差异转变。但是由于选择的样本区间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导致研究结论产生了矛盾。基于以上研究存在的缺陷,近期从经济后果观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开始增多。笔者认为,关于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度测定方法的后续研究,一方面应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自身的经济环境,进行新研究方法适用性的探索,以期更加合理客观地评价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程度;另一方面,应从多个视角综合地评价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程度,进一步加强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 洪剑峭,皮建屏.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有用性比较[J].证券市场导报,2001(11):36-40.

[2] 王建新.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及其效果评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 王治安,万继峰.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经验评价[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 曲晓辉,高芳.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量化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6(2):14-18.

[5] 毛新述,戴德明.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9(12):38-46.

[6] 张国华,曲晓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度量方法拓展——模糊聚类分析法初探[J].南开管理评论,2009(1):102-109.

[7] 崔学刚,张宏亮.A股、H股报告盈余稳健性趋同研究——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的初步证据[J].当代财经,2010(9):106-114.

[8] 刘晓华,王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盈余质量——基于现金流量预测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1):119-128.

[9] 盖地,卢强.中国会计准则、制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利润报告的差异研究——对B股上市公司2002年年报的分析[J].财经论丛,2004(4):41-47.

[10] 李树华.上市公司境内外审计报告税后净利差异之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7(12):18-23.

篇7

关键词:中国绘画艺术;西方绘画艺术;碰撞;区别;影响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171-01

在当今世界文化大冲撞、大融合的浪潮里,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绘画艺术冲撞十分猛烈,融合也逐渐加深。在彼此极力显示自我个性的同时又不断从对方那里吸取新的养料,不断的进行自我的发展。西方绘画艺术传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吸收和成长的过程,并在中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宗白华曾说过:“各个美术有它特殊的宇宙观与人生情绪为最深情绪。”西方绘画要想在中国得到不断的发展必须注入中国的元素,要有本民族和这个时代的特色这样才能富有生命力才能发展。 “今天酝酿的新环境一定会产生新的艺术作品,就像过去的环境产生过去的作品一样。同样,未来的新环境还会产生未来的新的艺术品。”

一、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

(一)审美上的区别

不同的民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中国绘画艺术和西方绘画艺术在审美上也不尽相同。在审美上不同的民族既有属于本民族的独特个性又有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共性。无论中方还是西方都认为美是和谐的,这是中西方古典审美理想的一个共同特点。同时,中西方由于民族和历史文化的不同对和谐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在艺术的审美创作和欣赏中,中国人主要通过艺术来体现心理上的和谐从而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心灵沟通;西方人则主要用艺术来实现对客观世界的形式和谐的把握。总之,中国的审美和谐是偏于内向心里的,而西方审美和谐是偏于外向物理的。

(二)绘画手法上的区别

中国绘画艺术有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这是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的最大差异。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和对待自然态度的差异。中国画以表达山水为主题,能让人融入自然中给人以心灵的愉悦感。而我们从西方风景画中很少能看到人的存在,他们要表达的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中西方绘画在色彩的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也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西方绘画是表象的是非常写实的注重形体的刻画,而中国绘画是写意的注重对意境的表达。中国绘画强调内在的艺术韵味,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外在的形象与技巧,体现出西方文化的特点。中国画往往只是寥寥数笔,但是却能从画面中读到很多的东西,在真正的有中国文化神韵的中国绘画当中可以读出所有东方文化艺术的精要。

二、西方绘画艺术理念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

“当整个社会的文化气氛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已经深入人的精神心理之中的时候,作为这个时代的个人艺术,总是要自觉不自觉地发生某种变异,而这个变异又是整个艺术变迁的反应。”随着中国和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西方绘画艺术的语言、理念等被逐渐引入到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当中,使得中国绘画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产生了众多画派和艺术风格。国画与油画本身是两个世界的产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不一样。因此中国早期的油画家后来多又回到了国画上来,还有些现代画家将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拿来中国使用并不断融合文化的差异进行不断创新。“在当下:在当代中国有抱负的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家的理性思考中,发展自身传统又超越自身传统;接受西方影响又超越西方影响的新追求,正向着现代和谐美的精神维度延伸。”由于历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世界在不断缩小,文化也会被逐渐融合,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内涵总会找到一个新的闪光点,这一点不管是中国绘画艺术还是西方绘画艺术都是一样的。

三、中西绘画艺术上的结合

无论是中国绘画艺术还是西方绘画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都有其共同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它们都是可以直接看到的、有形有色的具体的艺术形象并且可以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画家对客观现实的感受。中国绘画艺术强调内在的艺术韵味,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西方绘画艺术则强调外在的形象与技巧,体现出西方文化的性质。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画的中西结合,并非没有可能,但前提结合是必须要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导的基础上,充分研究西方文化内涵及绘画发展的特性。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其独有的特色,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中国绘画中的中西结合,只有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上,才能真正达到本质上的结合,才能创造出不失中华民族文化本质的中西结合的艺术作品。

篇8

中国著名国画家毕恭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毕业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从事中国画创作,具有三十多年的教学和创作经验,并有加拿大的多年教学经历,教授许多学生考入中国各大美术院校。

画家是指(ArtistinPainting)专精绘画(如图画、图案)的人,是专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的绘画艺术工作者,包括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油彩画、漆画等绘画艺术类的创作者。以国别分类,如国画家、西洋画家。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各分会:

    为繁荣我国会计理论,有针对性地解决各行业会计工作的突出问题,经研究,中国会计学会决定向各分会征集2012年课题选题。请各分会结合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围绕各行业会计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课题选题1至2个。

    本次征集课题均为一年期课题(立项不资助),2012年立项,2013年完成。课题选题应凸显行业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发挥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注重课题成果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体现会计理论服务于会计实践的需要。

    所征集的课题将作为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立项课题的重要参考。课题征集后,由中国会计学会邀请专家对征集课题进行评估,根据专家意见,由中国会计学会确定2012年科研课题,并通知课题推荐单位(分会)组织本行业科研力量进行研究。请各分会接收《通知》后,于4月16日前填写“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课题选题征集表”,邮寄至中国会计学会。

篇10

关键词:中国文化;中国画;对外传播

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融汇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被世人称为国画。中国绘画艺术有着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是具有中国意味的艺术形式。

一. 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性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创

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多种手法,相对西洋画来说,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

1.中国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中国画讲究以形写形、比例匀称。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究焦点透视,也不强调自然界对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外物的肖似,而是讲究“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从而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景观,在观察认识当中,也不自觉地与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社会意识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1]

2.在艺术手法和艺术分科上,中国画有其独特特征。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主要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

3.中国画在构图、透视方法、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构图一般采用长卷或立轴,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采用散点透视,它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方圆等变化,以表象物体的质感。而对于用墨,则讲求敷、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形体,烘染气氛。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材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

二、中西绘画在艺术观念上的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再现和写实,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还应该是文化观念的不同,这种文化观念上的差异直接影响绘画过程中对周围事物观察方式和表达方式。

西方强调人对自然的主宰地位,艺术以“模仿”为中心。总的来说,西方绘画直接反应人类社会,真实的表现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反映社会演变,所以西方绘画可以称之为“艺术的镜子”。

中国画在观察自然的基础上偏重于主体精神的体现,也就是说画家自身的思想在绘画中占主要地位。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就是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美,这个在中国华丽表现得非常突出。在材料和色彩的运用中,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运用科学的手法,更加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思考。[2]

三、中国绘画艺术的对外传播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文人画家对西方绘画技艺的态度有褒有贬,贬多于褒。但是评价态度比较谨慎。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接触传统中国画后,他们对中国画法的看法,却基本持否定态度。在看待传统中国画上,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绘画是一些毫无生命力的线条的拼凑,中国人采用图画的范围极广,连工匠作坊都会画画,不过在制作时,特别是雕塑和画工的技艺,都不具备欧洲人所掌握技巧,或者不会运用透视法,所以中国画不大生动自然。

这一观念直至19世纪中叶日本的“浮世绘”在欧洲的传播,西方对东方的绘画艺术才有所改观。当时在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日本展示出百余幅浮世绘作品,引起西方印象派画家的注意。他们发现浮世绘所描绘的内容不讲究透视,没有明暗对比,用线条来勾勒形象。而这正是传统中国画所影响的内容。所以,西方画家接受浮世绘的绘画理论,也就暗含了接受了传统中国画的部分绘画技巧和理论。通过浮世绘这一桥梁,西方画家对传统中国画的认识逐步理智、成熟、完善。[3]

我们在对外传播中国画的过程中,可以将“形”与“神”分越彩觥M夤人认为传统中国画没有写实,不讲究形似。那么,传播工作者可以引导外国观众先抛开“形”的问题,让他们在欣赏中国画时,可以参照西方现代美术的鉴赏方法。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徐悲鸿、和林风眠等大师借助西方绘画艺术和理念来改革传统中国画,使传统绘画艺术现代化。

四、结语

同时,中国画在国际上没有被叫响,或者影响力不高,主要是我们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一是我们自身不够重视。我国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中国画对我们习惯快节奏的现代人来讲,年代久远,曲高和寡。但是对外文化传播的工作者决不能妄自菲薄,甚至忽略、轻视传统中国画。我们是文明古国,最标志性的符号就是古董,就是文化遗产。而传统中国画则是最直观的名片。所以我们自身要重视起这门古老的绘画艺术。二是西方人对传统中国画理解有障碍,这就会导致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会自觉不自觉地掉入到西方后现代主义和全球话语权当中。从而对传统中国画自身的历史文脉关注度就会降低。最终会失去我们自身的特色和个性。三是中国缺少足够分量的文化传播使者。西方全民信教,在这些国家诞生了职业传教士。他们在宣传本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时,不遗余力,甚至不辞辛苦深入到别国去。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许多外国学者也发挥了传教士的角色,他们积极地把本国的宗教、文化、制度传播到我国怼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付海菊;包永江;;由画入化――中西绘画背后的文化差异性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