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法实施细则范文

时间:2023-03-21 12:2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规划法实施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乡规划法实施细则

篇1

关键词:城乡规划;法律实施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是建立在我国规划历史经验和国外规划经验上的,同之前的“一法一条例”相比,指导思想相当先进,内容比较完善。《城乡规划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进入城乡总体规划新时代。但是,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否能够有效的实施,能否不是一纸空文而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有力武器。《城乡规划法》出台后,其能否有效实施和发挥最大的功效必须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结合我国城乡规划现状及特点,本文对我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试图从3个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城乡规划法律细化工作,健全相关配套法律

立法是实施城乡规范法的前提和基础,法律的实施首先要制定法律,没有法律,无法可依。有了法律,如果比较粗放,也会有法难依,甚至钻法律漏洞。城乡规划法的法律细化工作是指制定出完备细致的法律制度,使城乡规划的各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保证《城乡规划法》的有效实施首先要保证做好城乡规划法律本身的细化工作。国家立法机关要做到健全配套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通过一个逐步完善,逐步严密的过程健全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第一,构建完备、协调的城乡规划法规体系。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一、两部规划法规所能涵盖的。因此,必须强化规划法规体系的建设。规划法规体系应包括垂直体系和平行体系。所谓垂直体系就是指建立以《城乡规划法》为主体的从国家到各地区、到各城市的层层相关的法规体系。这其中包括与各级规划法规相配套的解释性、实时性的细则。平行体系是指《城乡规划法》隶属于行政法律体系,要与其他行政法律、法规相协调并在实施细则中明确反映出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

我国在城乡规划法系的平行体系方面,先后制定了多部国家级法律和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法律构建已较为完善。目前,对于我国城乡规划法律的细化工作来讲,关键是城乡规划法系的垂直体系的构建,由于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对空间规划(如省域、市域、县域规划)还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因此,各省、市、自治区要跳出部门利益的窠臼,以《城乡规划法》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各个地方具体情况,颁布与之相对应的城乡规划管理条例、技术标准和实施办法,逐步形成一个国家、省市自治区和城市的3级城市规划法系的垂直体系。

第二,法律细化要重视程序性法律规范。按照法学上的关于法的分类的一般原理,将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是其中的主要分类方法之一。以“一法一条例”为代表的我国原城乡规范法律制度是不重视程序性法律规范的,原《城市规划法》共6章46条,但涉及程序性法律规范的仅有4条(第21条关于城市规划分级审批的规定,第31条关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规定,第32条关于建设工程规划分级审批的规定,第38条关于工程竣工资料的规定)。虽然,以《城乡规划法》为代表的我国现行规划法律制度逐步重视程序性法律规范起来。但是,鉴于我国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在法律细化过程中尤其要强调程序性法律规范的制定。正如哈耶克所说:“正是对这些程序性保障措施的尊重,才使得英语世界能够将中世纪的法治观念维续下来。”如果缺乏程序性保障措施,法治就难以延续。强调程序法律规范的制定,要明确一些“刚性”指标非经法定次序,不得变更,这样可以对具体规划设计和建设项目进行有效规划控制。当然,必须同时在程序上保证这些实体内容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以便保障规划意图得以贯彻。

二、真正使公众参与制度落到实处

《城乡规划法》规定了公众参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前公众参与缺乏法律的支持和制度上缺乏保证的漏洞,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体现。这些进步虽然是令人可喜的,但是这绝不说明我国的公众参与制度就一定能发挥实效和真正起到作用,由于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相关措施还不健全,公众参与从总体上看,仍有可能继续停留在形式化的表象运作阶段。这说明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具体来说,落实公众参与制度的对策有以下内容:

第一,培育城乡社会的自主性,建构合理的公众参与组织形式。公众在参与城乡规划的过程当中,因为个人所代表利益的片面性,参与力量的微弱性,实际所能发挥的参与作用有限。虽然有法律来保证公众参与权,即便是公众能够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思路和举措也很难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公众的参与过程很可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形式和走走过场,这样的公众参与根本不可能发挥实质性作用。一方面,要由政府承担起培育市场自主意识的责任,通过家庭、学校和各种舆论工具等社会化途径,强化市民的世俗化倾向,从而使公众在自主意识增强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城乡规划。另一方面,要根据我国城市政治、文化传统的实际情况,在不改变我国现行行政体系及不增加机构的前提下,促进和培育各种社会组织的成长,构建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非政府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全居委会和村委会的功能,搞好社区和农村管理。

第二,要扩大公众对于规划的决策权和影响力,提升公众的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只是停留于规划的表层,例如周边楼层的高度、道路的走向、市政和共建配套的布置等,这种表层的参与是不可能深入到城乡的发展目标、规模和功能定位等深层的规划活动的。要改变参与的事情仅仅只是那些涉及自身直接利益的行为,要从全局的角度来把握利益,要能提高到公共利益的角度来参与规划,改变以前的那种“自家打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行为,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形成一个多数社会公众参与的局面。

第三,落实公众参与必须加强其他配套改革。公众参与归根到底就是一种参政议政的民利,公众如何参与规划又是一个如何行使公民权的问题。所以,公众参与是和我国的民主化进程紧密相关的。其中,政治民主化、政务公开化是公众有效参与的政治前提和基础。因此,政府管理部门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方法与社会公众合作,减少规划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增强城乡规划透明度。

三、完善规划监督的刑事追究责任

从法理学的角度看,“权力(权利)-行为-责任”的框架,是法律对权力或权利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主要模式。这一模式要点包括:首先,设定合理、合法的权力或权利是法律监督的前提;其次,人的行为是法律监督控制的对象。对于超出合法权力或权利范围的行为和违反正当程序的行为,要予以处罚,即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刑事责任。

法律规定了义务性的内容之后,一般就应当有一套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如果法律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如责任惩处太轻、过于原则化,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落实制度,则在实践上就会使得制度上的追究很难被落实。而一旦违法行为人可以逃离法律的追究或者法律的追究不能够起到威慑的预防作用,那么这个法律也就形同一纸空文。新颁布的《城乡规划法》在第6章用了12个条文的内容专门针对近年来城乡规划建设中的违法行为所出现新特点,规定和完善了相关法律责任。这种新变化相对于以前无疑对《城乡规划法》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现在的责任追究内容仍然不够有力和具有威慑性,正如加尔文所说:“倘若一个公共秩序(国家)为骚乱所扰乱,由这种扰乱所产生的邪恶就必须以法案来纠正之。若不以胜于通常的惩罚,使人生畏惧之心,则一切人道必将崩溃。”所以,要完善规划监督的刑事追究责任。

具体来说,分析《城乡规划法》之后不难看出,现在的责任追究的方式主要表现为:通报批评、行政处分、吊销资质证书、承担赔偿责任等等,即便是新颁布的《城乡规划法》在刑事责任立法方面的内容也是有缺失的,全法只在第69条笼统的规定了“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规划法缺乏对关于严重违法者如何进行处理的刑事责任条款,并且在刑法中也没有设定相应的罪名,那些因违法建设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的责任人便不能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城乡规划法》的一个缺陷。完善规划监督的刑事追究责任可以首先从以下方面操作:

第一,从刑事责任的立法方面来看,首先,可以将违反城乡规划的犯罪行为分为两类:明知故犯的犯罪行为和知错不改的犯罪行为。前者针对在实施违反行为之前已经知道行为的违法性,并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主体,后者针对事前虽不知道行为的违法性,但在规划管理部门指出后仍拒不停止违法、改正过失并导致严重后果的犯罪主体。但是,无论那种行为,最终都属于知法犯法、后果严重的犯罪行为,都应受到刑罚的惩处。其次,立法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必须跳离只是停留在对规划立法缺乏刑事责任制度的危害性和建立该制度的意义上进行讨论的现状,不能仅仅只是把工作停留在呼吁和宣传的阶段,必须在理论上对刑事责任方面的立法进行分析和论证,更重要的是要拿出具体的立法技术和定罪量刑的措施。

第二,对违反规划法行为的刑事责任的追究需要一个由轻到重的顺序。首先,可以将规划部门责令停止建设的时间看作一个分界,在此之前的行为只视作违法,此后的建设行为,就构成犯罪;其次从违法建设的规模和造成的危害来看,可以规定一个量化的界线,界内视作违法,而界外就构成犯罪,量化了标准,法律就有更好的操作性。

综上所述,现行《城乡规划法》是一部起点高,内容科学完善的法律。所以,利用以前我国城乡规划的经验,以现行《城乡规划法》为依托,只要能使现行《城乡规划法》得以很好地实施,我国就能开创城乡规划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沈宗灵.法理学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周旺生.立法学[M].法律出版社,1999.

3、蒋勇.关于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的几点思考[J].城市规划,2008(1).

4、(英)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M].三联书店,1997.

5、吴茜,韩忠勇.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经验与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1).

6、周旺生.立法学[M].法律出版社,1999.

篇2

一、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

1、完成了园艺场游客服务中心规划设计的编制及报批工作;

2、完成了西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编制;

3、完成了新农村太平片区整治规划和樟树桥、烧田村庄规划;

4、完成了康家垅门票所广场改造修改设计;

5、完成了庙西二期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6、完成了刘家台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7、完成了“南岳衡山”牌坊广场改造规划。

二、围绕区中心工作及时、优质做好规划服务工作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同时也是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和客商的一个重要窗口。我局秉着为民服务、为客商服务、为南岳经济发展服务的准则,对于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我局明确专人负责,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跟踪服务,为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献计献策,提供规划保障和服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南岳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是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申世遗工作和景区交通格局调整的重中之重,为加快工作进度,我局派专人负责该项目从规划选址、初步设计至施工图设计等步骤的规划服务工作,积极协调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部门、业主单位之间的关系,多方与专家进行衔接,虚心接受专家对该项目的宝贵意见并督促设计单位迅速修改到位。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按时圆满地完成了该项目的规划报批工作。

2、西城区是核心景区村民搬迁安置地,为促进景区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优先做好西城区安置地的规划。我局组成了专门工作班子,积极参与实地调查,多方听取村居民、专家、领导的意见,协助设计单位多次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在区规委会上获得通过。我局也正在准备将该规划设计进行规划公示,听取搬迁村民和社会意见,为最终的规划实施工作做好基础。

3、为区重点项目开辟快速通道,及时为区人民政府和项目业主当好参谋、服好务。我局对区里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实行责任分工制,每个班子成员都联系多个重点项目,其中民营经济集聚区,新农村建设、衡山牌坊广场改造,祝融北路管线入地、景区环境整治恢复等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而我局工作人员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4、景区村民危房改造一度成为全区的焦点和难点,村民动不动就集体上访,影响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为解决景区村民“要建”与“不能批”的矛盾冲突,根据区政府相关会议精神,我局派人多次进行现场踏勘迅速拿出了初步意见提交规委会研究讨论。一方面,我们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一方面根据规委会研究的意见迅速组织选址规划设计,协调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做好景区村民危房改造审批和监管工作,妥善解决了村民危房改造的问题,既保护了京区风景资源,又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规划审批工作有条不紊

新的城乡规划法实施以来,因相关实施细则尚未出台,配套的审批程序和相关表格还未到位,过渡时期我局不断完善规划审批程序,明确审批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

1、继续实行规划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事关城景区主要地段的规划、建筑项目及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召开规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半年来召开规委会4次,通过规划项目15项,否决2项,打回重新设计2项。

2、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提高办事效率。规划管理工作由过去的行政管理型逐步向服务型转变。我们根据区政务中心的要求及新的城乡规划法规定,变更了办事制度和流程,实施了“一般事物直接办理制、特殊事物承诺办理制、上报事物负责办理制、控制事项明确答复制”等政务公开制度。上半年通过政务大厅受理建设项目89个,我局共核发用地规划许可证12个,计用地面积10715.07㎡,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4个(其中正本6个,副本28个)计建筑面积28635.36㎡,“一书两证”发放率达100%。另外办理新建工程放线10户,办理竣工验收73户,共计113665.26㎡,整理技术档案34卷,档案入库率达100%。

3、全面实行公示制度。《城乡规划法》出台后,我局针对新的规划法中变化部分做了相应宣传栏予以公示。对情况复杂项目、重点工程项目实行公示制度。上半年已对《昌鑫协和苑项目规划》进行了公示,并就群众反馈意见做了相应协调工作。下一步我局即将对《南岳区西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对规划报批项目的内部审批程序我们实施规划红线、建筑蓝线、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及规划建筑方案的股室内部集体会审制度。全面实施公示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避免了因审批人员个人的失误和偏差造成的审批错误,使全局人员对每个建设项目都了如指掌,心中有数,管理有方。

四、规划管理工作日益规范,规划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

俗话说“三分规划,七分管理”,规划实施管理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局管理人员克服矛盾多,经常面对纠纷等困难,继续严格规划执法,进一步加强了规划执法力度,有效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法律的严肃性:

1、广泛宣传城乡规划法,开展一系列城乡规划法宣传活动。一是组织上街开展咨询、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制作了宣传板报;二是在广播电视台刊登了宣传标语;三是组织培训,印刷了《城乡规划法》单行本1000册,并送法下乡。四是邀请省建设厅巡视员肖常锡、省建设厅规划处副处长黄立为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授课。

2、在建工程批后管理实施从放线、验线到竣工全程包干到人管理,并纳入管理人员考核,并对施工过程中各阶段填写管理日志。

3、对规划巡查实行分片包干制,执法人员每天填写巡查日志,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半年时间内共下发停工通知书15份,查处违章建筑10起,其中景区3起,城区7起,涉及建筑面积643.8㎡,下达限期拆除书8份,限期整改通知书1份。办理竣工验收工程许可证73个,共计109812.28㎡,对验收中存在不符合规划要求的按时进行了补办手续或处罚。

4、为保证违法违章拆除工作的顺利实施,多次主动联系街道、城管、居委会等职能部门对违法建设户仔细清查,了解思想动态,解释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化解矛盾。

5、对相关职能单位或个人举报的4起违章建设情况及时迅速到现场查处或制止。协调矛盾纠纷5起,如对岳东昌鑫协和苑项目矛盾两次召集项目部和群众召开现场协调会,使建设方和群众达成一致意见,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6、逐一清查我区的违法违章建筑,拟定了违法违章建筑拆除集中行动方案,近期将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采取集中行动拆除影响较大的违法违章建筑。

五、加强规划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规划队伍综合素质

1、加强对职工的业务培训和学习,一方面派出人员参加省市业务培训,如派人参加了市规划局组织的城乡规划法培训班,全市档案工作人员学习培训班。另一方面,在全局开展业务学习竞赛活动,督促大家对业务钻研,熟悉新的城乡规划法,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每周五下午的政治业务学习是我局的例会,既对工作进行点评,又组织大家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通过半年来的学习,全体干部职工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注意对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允许干部职工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红包礼物,要求每个干部职工做廉洁自律的表率,争创一支廉洁、高效、务实的规划队伍。

3、完善了单位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如实行工作日上下午考勤制度,周五例会制。各项规章制度的实行,使我局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六、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我局在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一是规划管理体制不顺,一些城乡结合部违章建筑时有发生;二是业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当一部分人员对新形势下的规划工作适应性不强,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专业知识不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不强;三是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执法难度大,存在个别未批先建现象。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七、下半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规划服务力度,推进区内各重点项目进程;

2、按照申世遗工作的要求,继续做好核心景区的环境整治的规划服务,主要有景区交通格局的调整及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游客服务中心、景区服务点等);

篇3

[关键词]电网建设;前期;外部环境;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357-01

1、电网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

电网前期工作可以理解为电网项目开工建设之前所开展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电网规划、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相关专题评估、项目核准、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项目开工准备等一系列工作。

2、当前电网前期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分析

2.1 电网核准制给电网前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在项目核准阶段,涉及到的管理部门多,需要取得环评、水保、土地预审、选址意见书等批文,程序复杂、周期长。部分审批环节出现“死循环”,如部分项目开展环评需要规划部门出具原则同意建设的意见,而规划部门必须取得环评批文才同意出具意见。很多项目召开专题审查会、签发批文受个人影响很大等。因前期工作周期长,部分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与电网规划脱节,给电网发展造成制约。

2.2 电网前期工作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

由于社会利益格局复杂交织a,电网前期工作又牵涉到方方面面,具体问题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比较突出的是,个别人为了达到不合理的、过高的自身利益或小集团利益,借规划、用地、环保知名设置障碍;相关审批部门对有些矛盾回避推诿,从而造成电网前期工作进展缓慢、受阻重重。

2.3 电网规划未纳入城乡发展详细规划,给电网前期工作中的选所、选线等带来很大难度

目前,规划部门一般都将电力设施纳入到了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但往往只是在整体规划中予以考虑,并没有将电力线路走廊、变电站站址纳入到修建性详规并予以保护。这就导致电网企业在具体电网项目的前期、建设过程选址、选线困难,部分项目由于选址、选线困难重重而长期搁置。

2.4 电网规划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时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这给变电站站址用地预审、征用土地等带来很大难度对占用基本农田的,在报批前要对用地选址方案、基本农田规划调整方案举行听证和充分论证。考虑到变电站的功能定位和供电需要,大量变电站用地无法避让基本农田和农用地,导致电网项目用地环节选址困难、审批周期长,严重制约了电网发展。如110KV孝昌变由于无法避让基本农田,在用地预审环节就用了近一年时间,前期工作时间过长,影响了该项目的及时开工建设。

2.5 《物权法》的实施,给电网前期工作带来了机遇更带来挑战该法律的征收补偿条款、相邻关系条款、建设用地使用权条款等给电网前期提出新的要求。征收补偿条款明确规定,“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这就将征收补偿必须“安排社会保障费用”、“保障居住条件”上升到法律层面。电网建设需要征地、拆迁房屋,在补偿方面会碰到新情况、新问题。

2.6 《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对电网设施规划纳入城乡发展修建性详规提出明确要求和保障,同时也给电网前期工作深度提出更高要求该法第十七条规定,“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该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城乡规划确定的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廊的用地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禁止擅自改变用途”。《城乡规划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电网规划应纳入城乡发展规划的修建性详规并予以保护,同时也规定未纳入修建性详规的,必须依法履行听证等手续才能修改纳入。

3、加快推进电网前期工作所采取的对策探讨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保证电网规划的合法性现实意义上说,供电公司编制的电网规划,只是公司内部的规划。按照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电力规划的主体应是政府主管部门即发改委,而客观情况是由发改委编制专业性较强的电网规划还不现实。因此,电网企业应积极向政府回报电网规划内容,按照相关程序使电网规划经过政府审核后,使电网规划在形式上成为合法的、受保护的规划。这样,不仅能规范、顺利地开展电网前期工作,更主要的是能使政府从法律上起到承担电网规划的主体责任。

3.1 规范和改进电网前期工作,加快项目核准

目前,国家、省发改委基本明确了电网项目核准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细则,电网企业要按照新要求克服以前的一些习惯思维和做法,在前期工作中切实履行必要的行政程序。要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协调解决前期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强与审批机关的沟通,积极反映电网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取得审批机关的理解和支持,加强对公众的引导,努力营造有利于电网规划建设的氛围。

3.2 统筹考虑电网和城乡经济发展,做好电网设施布局规划并纳入城乡规划修建性详规

电网设施布局(通道)规划需与各级规划部门合作开展进行,在修建性详规中明确的电网设施用地上(电力线路走廊下)建房或挪作他用,应视为违章建筑并强制无条件拆除。在规划中,既要坚持电网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也要充分考虑地方规划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考虑电网规划和地方规划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衔接,对于规划中预留的通道和站址做好保护。为项目前期、建设创造了条件。

3.3 在电力设施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将电力设施用地纳入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是尽量将电力设施用地安排在建设用地预留区,简化用地环节手续。二是在电力设施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将电力设施用地纳入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调整修编时将电力设施用地性质调整为建设用地。三是电力线路走廊不征地(不预审),实行一次性赔偿到位(周边省份大部分电力线路走廊不征地)。

3.4 不断提高电网规划水平,保证电网规划的科学合理性

电网规划是建设坚强电网的首要环节,电网规划要不断提高理论分析计算水平,一是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制约,把供应方资源和需求方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达到用最小环境代价最经济的资源供应方案满足电力需求;二是对可靠性指标、经济效益指标,节能环保指标等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三是注意各级电网的协调发展,做好超高压电网规划、城网规划、农网规划和配网规划各级电网规划的衔接;四是滚动研究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滚动修编电网规划。

4、结语:

为保证电网前期、建设能够顺利推进,积极应对《物权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的实施对电网前期的影响,应重点做好几项具体工作:一是加强对《物权法》、《城乡规划法》的研究力度,密切关注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工作;二是在项目投资中完善征地补偿预算,将征地导致的农民社保与拆迁安置费用列入工程预算;三是全面启动电网设施布局(通道)规划,争取各级规划部门的支持,尽快落实电网设施布局(通道)规划纳入城乡修建性详规;四是密切跟踪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物权法》的进程,积极促成各级政府完善电网设施的用地办法,争取有利于电网发展的政策。

参考文献

篇4

各类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

(二)已经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已经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需审批初步设计及概算的项目已经批准初步设计及概算;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已经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完成备案手续。

(三)规划区内的项目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并依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规划许可手续。

(四)需要申请使用土地的项目必须依法取得用地批准手续,并已经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取得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其中,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投资项目,应当依法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

(五)已经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的规定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六)已经按照规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

(七)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依照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已经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并采取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的具体措施。

(八)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其他相关要求。

二、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

各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和统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明确工作程序和责任,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

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应首先向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部门报送项目建议书,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项目单位根据项目论证情况向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部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项目单位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向城乡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正式用地手续。

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项目单位向发展改革等项目核准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并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项目单位依据项目核准文件向城乡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正式用地手续。

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必须首先向发展改革等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备案后,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和环评审批手续。

各级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等部门都要严格遵守上述程序和规定,加强相互衔接,确保各个工作环节按规定程序进行。对未取得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的项目,发展改革等部门不得予以审批或核准。对于未履行备案手续或者未予备案的项目,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对应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的项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将有关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方案。对未按规定取得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规划许可、环评审批、用地管理等相关文件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对于未按程序和规定办理审批和许可手续的,要撤消有关审批和许可文件,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新开工项目统计和信息管理

各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完善本部门的信息系统,并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将各自办理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等文件相互送达,同时抄送同级统计部门。统计部门要依据相关信息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的统计检查,及时将统计的新开工项目信息抄送同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等部门。部门之间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逐步建立新开工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交换项目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有关部门应制定实施细则,明确信息交流的内容、时间和具体方式等。

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依法统计,以现行规定的标准为依据,切实做好新开工项目统计工作。要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新开工项目统计数据的质量。地方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得干预统计工作。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在信息互通制度的基础上,为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拟建项目建立管理档案,包括项目基本情况、有关手续办理情况(文件名称和文号)等内容,定期向上级发展改革部门报送项目信息。在项目完成各项审批和许可手续后,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将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各项审批和许可文件的名称和文号等情况,通过本单位的门户网站及其他方式,从年1月起按月向社会公告。

四、强化新开工项目的监督检查

各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统计等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管理,强化对新开工项目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协调机制,对新开工项目管理及有关制度、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交流和检查,不断完善管理办法。

各类投资主体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投资建设程序。项目开工前,必须履行完各项建设程序,并自觉接受监督。对于以化整为零、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的项目,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要依法撤消该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并责令其停止建设。对于违反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施工许可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一经发现,即应停止建设,并由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部门依法予以处罚,由此造成的损失均由项目投资者承担。对于在建设过程中不遵守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和施工许可要求的项目,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部门要依法予以处罚,责令其停止建设或停止生产,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于篡改、编造虚假数据和虚报、瞒报、拒报统计资料等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对于存在上述问题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项目单位和个人,除依法惩处外,还应将相关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上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等部门要对下级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对项目建设程序的政策规定执行不力并已造成严重影响的地区,要及时予以通报批评。

五、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

篇5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实施;关系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对土地进行规划与管理既能够增强土地利用效率,还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城市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改革和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土地规划管理的基础上推动城乡建设的统筹与调控,制定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方案,在确保城乡经济发展的通知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一、土地规划管理作用分析

(一)确保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对国有土地进行固化可在空间结构和经济结构范围内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可增进地区与产业之间的协调性,实现人、土地、经济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土地规划与管理,既可以保护基本农田的使用面积,还能够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条件,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化的土地利用环境。科学、规范的土地规划与管理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加强土地用途管制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均土地面积少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对土地用途进行管制可以在土地管理法和相关条例的约束下按照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性质进行分类,如将土地资源分为农田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环境保护用地等。这样能够限制和引导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利用,在经济建设、耕地保护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之间建立平衡点,达到既保护又发展的目的。

(三)促进土地规划与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

土地规划需要经过较长的时期才能够体现出效果,且其受投资、人口、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同地区和不同方案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土地进行规划管理可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当前经验,指导后续使用的进一步完善和土地规划手段的进一步创新。

二、城乡规划的价值

(一)对空间布局的利用

城乡规划的重心就是通过对城乡的空间布局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利用。通过对实际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分析,然后对每个地区作出详细的规划,看哪个地方有利于发展经济,哪个地区适宜人类的居住,通过对布局进行合理的设置,从而对土地有一个合理的应用。土地之源的合理开发作为城乡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对于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并且通过城乡规划,可以协调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格局,促进地方经济的向前发展。在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的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完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而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缓解城乡两极分化

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指的是通过对城市与乡村的有限条件进行一个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从而促进城市与乡村的不断融合,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在城乡规划中,主要是通过对农村进行改造,充分利用农村中的土地资源,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通过对农村土地的征用,发展经济项目,然后再根据相关的实施细则给农村的人们分配城市用房,并且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业,政府通过提出鼓励和优惠政策,来支持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进行招商引资,还可以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有效的分担,政府对其加强教育力度,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传授他们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水平,通过开展培训等,发展林业、畜牧业、种植业,从而拉动农村的整体的经济水平,有效的缓解城乡的两极分化现象。

(三)有利于宏观调控

政府对于城乡规划的建设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来进行,宏观调控作为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以城乡规划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城乡规划,从而使城乡经济能够保证协调、平稳的运行。自从《城乡规划法》出台并实施之后,各个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都制定了相关的城乡规划政策,以期通过政府对城乡规划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实施,对城乡的经济发展不断存进,从而使其能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

(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城镇建设用地有序扩张

加强两规的衔接和互通的关系,两者之间既不是明确的制约关系也不是具体的平行关系,要想较好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要把合理用地和保护耕地作为指导方针,城乡规划中的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规划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并且在城市建设设中可分为新区扩张和旧城改造两种方式,分别对新增建设用地和旧城改造用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在开发区和小城镇要以新区扩张为主,旧城改造为辅建设良好的大中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都是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为基础的。

(二)拓展土地规划的深度,在规划与实施之间搭建桥梁

由于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的实施和编制分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土地利用和土地的利用规模等原则性的问题上存在差异,导致“两规”在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效的衔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都是由地方政府组织的,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追求太快导致城乡规划不能顺利的进行。地方政府追求形式上的发展盲目的扩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以满足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土地利用规划是从土地的结构均衡分配,对城乡空间增长的控制和对土地资源的布局和空间结构进行合理的布局,“两规”自身存在的差异性不利于城市空间的有序增长,甚至在城乡规划当中出现又相互制约的局面。城乡空间的扩大常常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扩张没有一定的规律,通常产生跳跃性和无序性的增长。

(三)以土地管理为核心,推动城乡规划的科学发展

为了能够与经济体制的增长相适应,规划管理部门通过积极的探索新的规划方式,使得区域协调与城乡规划相一致,并发展处一系列的新规划。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两规”,使其能够协调稳步的发展,从而建立一个环节制度化与沟通信息化的信息交流平台。

为确保两个“规划”在工作中的协调一致性可采取以下措施: (1)建区内的建设项目要以审批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为前提;(2)城市是弥补人们精神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核心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和珍贵的水源保护地带要做好保护措施,限制建设城市规划区划定;(3)限制建立区应该充分考虑乡镇和你农村土地归属权的单位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4)将限制建立区划定和管理条例上升为由当地政府令,制定相应的配套方案,提高社会保护生态资源的积极性。

结束语

城乡规划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使得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良好的发展,因此,必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是我国当前土地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土地规划指标分解缺乏科学性、城乡规划实施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在两者之间建立有效联系,以审批为前提,以保护为手段,以沟通为桥梁,以保护生态资源为根本,制定科学、合理的执行策略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书芳,王娜. 城乡统筹理念下探析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改革[J]. 江西建材,2014,07:19.

篇6

违章建筑处罚实施细则全文针对个别群众违章建设屡禁不止、时有发生的现状,为有效遏制违法建设,改善城镇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违章建设消除在萌芽状态,经镇政府研究决定,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和完善违法建设监控巡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等健全违法建设监控预防体系,坚决遏制违法建设的蔓延,杜绝新的违法建筑的产生,对顶风而上的违法建筑要依法严肃查处,以建立起依法、有序、科学的建房秩序和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规范土地管理,维护镇村规划的严肃性,促进土地、规划、城镇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确保全镇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整治违法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各管区是防违、控违、拆违的主体责任,实行属地化管理。同时,为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镇专门成立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城建的领导任组长,具体由城管、国土、建委、派出所、各管区等部门和人员组成,负责协助各管区对防治违法建设的组织领导、指导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城管中队。各村委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并根据各自实际,制定防违治违工作实施细则,随时掌握本辖区范围内出现的各类土地违法和规划违法案件,及时劝阻和制止本辖区内出现的乱搭乱占现象。

2、各村支部书记是防违治违的第一责任人,村主任是防违治违的直接责任人。

三、工作要求

1、建立巡查制度。以各管区自行巡查为主,镇执法中心、建委、土地等部门也将会同各管区每周对辖区范围轮流进行巡查,巡查车辆以管区车为主,发现违章建设立即制止,并书面报镇执法中心,报送前管区书记、支部书记、村主任都要签字。

2、建立信息上报制度。各村庄也要明确1-2名巡查员,负责本村庄内违法建设情况的巡查和信息上报工作,巡查记录每半月向镇(城管中队)报送一次防违工作情况,巡查记录由镇统一印制,未发现违法建设的,实行零报告。并且村庄要建立巡查台帐,做好相关台帐资料的记录工作。尤其在节假日期间,要落实专人进行值班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制止违法建筑。

各村庄在20xx年4月15日前将本村违建防治信息员、巡查人员名单及通讯方式上报镇执法中心。

四、处置措施

1、对于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或接到群众举报经现场确认正在施工的违法建筑要按照即政办发[20xx]14号文件精神实施即查即拆,管区、村庄随时发现随时制止、随时拆除;若需镇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协助的应及时提出,并及时依法采取相应强制措施制止违法行为。

2、对存量违法建筑采取由镇执法中心牵头,按程序对违法建筑施工人下达《接受调查处理通知书》,并准备齐相关证据材料移交法院处置。

3、对年内发生的违章建筑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取消集体一切荣誉称号,若村庄能自行拆除违章建设的年终考核可酌情扣分,并报镇建委备案;若通过镇执法中心等有关部门协助村庄拆除,村庄、管区干部积极参与的年终考核给与村庄折半扣分;若村庄工作不力,态度消极,年内未拆除的,年终双倍扣分,并取消年度绩效奖金。

4、对于往年遗留的违章建设,村庄自报经镇建委确认若能自行拆除的,年内根据拆除面积大小视情给予奖1--5分。

5、对村干部知情默认或私自答复造成违章建设影响恶劣的,移交镇纪委按有关规定依规依纪处理。

6、凡是各村今后村民需新上各类大棚,必须由各户向村庄递交申请,村庄研究向管区书记汇报,由管区与镇建委充分论证并经领导研究同意,村庄召开村民代表会通过后方可建设。建设过程村庄要安排专人自始至终对照申请提交的建设内容进行监督。对未按申请建设的,由村庄负责予以拆除。

违章建筑是什么违章建筑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各种材料生产出来的具有各种使用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是人可以在其中进行生活或生产活动的、固定于土地之上的房屋或其他场所,如住宅、办公楼、厂房、库房等。

建筑物,是指运用各种材料生产出来的具有各种使用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是人可以在其中进行生活或生产活动的、固定于土地之上的房屋或其他场所,如住宅、办公楼、厂房、库房等。

违章建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而占地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物。

国家没有统一的定义,各地方政府则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是指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定的相关内容建设的建筑。违章建筑主要包括:⑴未申请或申请未获得批准,并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建成的建筑物;⑵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成的建筑物;⑶擅自改变了使用性质建成的建筑物;⑷临时建筑建设后超过有效期未拆除成为永久性建筑的建筑物;⑷通过伪造相关材料向主管部门骗取许可证而建成的建筑物。

篇7

一、办理对象

1、全县“7·3”洪灾灾后重建安置点建房户(全倒户、部分倒房户、D级危房户)和开发联建户;

2、赣韶铁路(段)、赣韶高速公路(段)、西气东输二线和县工业园等国家、省、市、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征迁安置点建房户;

3、各乡镇规划区范围内其它未办理用地审批的个人建房户。

二、办理原则

1、个人建房用地必须符合相应的城市、村镇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严格执行“一户一宅”规定,必须提供相关证明;

3、不得超标准审批用地,农村村民每户占用耕地不得超过120平方米,宅基地和空闲地不得超过180平方米,荒山、荒坡不得超过240平方米,主城区不得超过90平方米;

4、建房宗地有纠纷的,纠纷调处双方无异议后方可办理;

5、年1月31前已建房屋。

三、集中办理时限

集中办理建房用地手续时间为年3月1日至年5月31日。

四、办理程序

(一)个人建房用地按以下程序审批:

1、资格审查: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事项进行资格审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1)年龄在十八周岁以下的;

(2)已列入规划改造范围内或征地拆迁已统一安置的;

(3)农村村民转让、赠与、出卖、出租宅基地上的房屋或房屋改作其他用途后,再申请建房的。

2、资料审查:必须对申请人所提供的资料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1)应先取得规划部门的审批手续;

(2)属于征地拆迁安置的应当提供征地拆迁补偿协议或拆迁办的证明;

(3)属于7·3洪灾安置户的,应当提供乡镇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具的证明。

3、申请审批:建房人提交建房用地申请报告,提供申请人身份证、户口本原件查验、复印件存档,经村民委员会审核出具意见后报乡镇国土所。

4、经初审符合申请审批的建房,应当将申请建房人的基本信息在村务公开栏公示5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发放建房用地审批表;

5、申请建房人将填写的个人建房审批表报村(居)委会讨论并签署意见后交回乡镇国土所;

6、乡镇国土所工作人员应及时到建房地点,核定四至界址并在审批表中如实填写建房宗地相邻界址,绘制建房宗地图,由相邻界址人签署意见后填写勘查意见,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7、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对建房用地申请进行审核,按批次上报县国土局审查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二)未经批准擅自建房的,由县国土局按程序对违法用地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对符合规划的经立案查处后可补办用地审批手续;对不符合规划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的,应当依法拆除地上建筑物,恢复土地原貌。

(三)农村村民超标准用地已建房屋的,依法查处。符合规划的,超出部分按规定处理,并提交退还具结保证书,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一户多宅的,签订退还协议,方可办理新建房屋用地审批手续。

(四)属“7·3”洪灾开发联建的,由开发联建(联合体)持县政府批准开发联建的相关文件,按照《县“7·3”特大洪灾主城区灾后住房开发联建实施细则》(府办发[2009]29号)要求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出售部分按城区土地基准地价缴纳土地出让金。

(五)“7·3”洪灾全倒户改建住宅的,属在原址改建并未超原批准用地范围的,可按原审批的用地性质和用途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如原用地性质为国有划拨用地,经建房人申请可按基准地价补交土地出让金,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六)对各乡镇规划区内农民(居民)建房审批,属本村成员的村民建房,可直接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审批手续,或根据建房人申请按基准地价补交土地出让金办理国有土地出让手续。属居民自建的补交土地出让金,办理国有土地出让手续;圩镇规划区外的异地村民已建房的,经村民三分二以上代表同意按规定处理后,办理集体土地审批手续。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房地产业在实际运作中,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因此与城市的发展存在着不协调之处。首先是长期的滞后,随后出现了短期的过热,即使在经过调整后的今天,仍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问题。其中,城市规划与房地产业的不协调性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如何采取措施,才能促使形成房地产业这一地域性很强的产业的发展与城市规划发展的良性互动,使房地产业这一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更好地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作用。

1、城市规划的概述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而城市规划其实是通过规划方案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控制,对城市空间布局、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活和生产环境,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手段。同时城市规划的研究是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城市建设的依据,房地产开发则是城市发展目标的实施过程。房地产开发必须服从城市规划,服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全局利益出发考虑的,同时也保证了房地产开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然而,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之间并非是理论上的协调发展,一方面房地产开发速度过快,过度开发、破坏性开发等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则滞后于城市房地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宏观控制力。

2、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的关系

所谓的房地产开发是把多种原材料组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各种用途建筑物的活动,是一个把土地开发转变成房屋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者是城市建设的不同阶段,其共同目的是为城市服务、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以满足人们需要。而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房地产开发的"龙头",它指导和制约着城市房地产开发,而城市规划所绘制的城市发展蓝图要依靠房地产开发来实现,并针对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而作出调整和补充,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同时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侧重点不同。在战略上,城市规划侧重于宏观地分析城市的发展条件,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而房地产开发则多从微观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发展和现实收益。从信息反馈角度来看,城市规划侧重于听取市民的反馈意见,满足大多数市民的需要;而房地产开发则侧重于收集市场信息,适应市场的需要。在空间上,城市规划注重整体的空间结构组织和各类用地功能的配置;而房地产开发多从局部考虑项目的区位选择。在时间上,城市规划侧重于长远的效果,并兼顾近期的发展建设;而房地产开发更侧重近期的效果。从效益来看,城市规划注重研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侧重于研究降低社会边际成本,提高整体综合效益;而房地产开发更关心开发项目、开发土地和开发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城市规划是房地产开发的基础,没有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就没有方向和依据。只有在详尽的城市规划指导下,房地产开发才具有前瞻性,才能可持续发展,在收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达到其本来的目的。两者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长期与短期的关系,是后者服从前者、前者应兼顾后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3、我国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之间存在的问题

3.1、房地产开发片面追求利润,忽视了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

房地产开发商在经济利益目标的驱动下,忽视了开发项目的环境效益,甚至脱离了城市规划控制,使得一些地块过度开发,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建筑间距能提则提、能压则压,与居住舒适度直接相关的绿地率一降再降,开发行为的随意性较大,难以使规划控制作用真正落到实处。国外高层建筑的发展为城市腾挪出更多的公共绿地和休闲空间,而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却只是单纯的提高了土地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开发商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注重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微观效益,忽视了全局利益和地块的综合利用价值,使得城市宜居功能严重缺失,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

3.2、城市规划的相对稳定性和房地产开发的突发性 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需较长时间,完成后经权力机关批准才具有法律效应,实施若干年后,加以修订,它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具备竞争机制的市场体制下.房地产开发要抓住时机和注重开发后的收益,往往会出现出乎规划管理人员预想的突发行为。城市房地产开发的突发性对现有城市规划冲击很大。对城市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开发项目甚至导致政府决策与规划目标相悖,使整个规划构思被打破,城市发展格局严重失调,原有规划失去意义。

3.3、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不完善、面临挑战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规划编制内容综合性不够,缺乏经济分析。由于房地产开发具有明显的对经济利益的投机性,因此,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综合性不够、可操作性差,缺乏经济分析和规划编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势必削弱其对房地产开发的调控能力。(2)城市规划编制的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差。目前,城市规划的编制仍较多的偏重于物质建设规划,注重于确定规划期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对于房地产开发所需的城市土地利用基本上仍沿用功能分区的原则,注重于静态的“最终蓝图”;对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面面俱到,编制和审批的时间过长,可操作的时效性差;而控制性详细规划,往往又不能从全局上把握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房地产开发用地的规模和强度。

协调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和谐发展的举措

4.1完善法制建设,强化城市规划对房地产开发的约束性、引导性管理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大多以终极的理性规划方式为主, 难以面对现实中的冲突。规划只是政府部门的政绩与形式,在具体的实施管理中也缺乏相关的法制依据有效保障规划的实施。所以,我国需要以《城市规划法》为基本依据,建立健全的规划实施办法和监督办法以及区域性技术规范和地方法规,增强城市规划对房地产开发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适应性,提高城市规划的服务意识,调节房地产开发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关系,以完整的责权约束机制和广泛的监督机制保障规划实施中的强制性,以超前意识指导和引导房地产开发的投资方向、策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保障规划实施中的持续效应。

4.2、城市空置化现象日益突出

目前,城市空置化现象这一问题日益严重,即城市的中心存在一定数量的未完全开发的土地空间。开发商开发规模过大,也会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房屋滞销,空置房过多。此外,社会上层富裕人群购置多处房产进行炒作转售从中赚取利润,实际使用率却很低,以及不法房地产商故意捂盘惜售或哄抬房价等。这就要求我们完善城市规划对房地产开发的引导机制。此问题可以从3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增强全民的法制意识。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前提,以《城市规划法》为依据,制定《城市规划法》实施细则、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范等地方法规,使城市规划的法律效力对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起到重要的宏观制约作用;其次是增强规划的超前战略性意识。城市规划通过战略研究发现空间变化的多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影响空间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能使房地产开发部门有一定的时间和思想、物质准备,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建设,而且能影响房地产开发的投资方向、策略,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最后是增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提高城市规划的服务意识。

4.3、尽快完善房地产市场的预警监测体系

建立房地产市场监测系统,形成统一的房地产信息库,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其所必需的信息。因此,要加快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加强对房地产特别是商品住房市场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要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加强对建设用地供应、土地价格变动情况的监测分析。与此同时,要尽快结束当前土地市场的“双轨制”,实现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市场化,以强化地价对城市用地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

4.4城市规划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的管理

城市规划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的管理首先必须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各城市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城乡规划法》为依据,制定实施细则、规划管理技术规范等地方法规,使城市规划的法律效力对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起到重要的宏观制约作用;其次是必须增强规划的超前意识。城市规划超前不仅能使房地产开发商有一定的时间准备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建设,而且能影响房地产开发的投资方向、策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第三是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各项控制指标来控制过度开发,它一般规定8-9项控制指标(用地界线、建筑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出入口等)来控制划定地块的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和建筑形态。为了吸引投资,让投资者在选址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同时又符合规划要求,控制性详规的各项控制指标应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甚至可以使用奖励容积率等手段。第四是必须增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意识。许多城市的实践证明,新形势下规划管理权必须高度集中,不宜下放。通过强有力的执行、调控和整合,协调各方利益,真正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别利益服从大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结束语

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都是为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服务。由于行为方式、实施主体、实现周期和实现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正确处理这两者的关系,采取适当措施,使两者协调互动,才可以使城市得到更好的和谐发展,不仅可以为人们的居住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而且还可以使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协调互动,从而实现城市开发建设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篇9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分别下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64号,陕政办发〔〕1号,以下简称《通知》),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召开了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为全面准确理解、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知》以及五部委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把国家、省要求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既服从大局、又促进发展,既规范管理、又保持活力,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

新开工项目管理是投资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是国家严控投资盲目过快增长、实现“双防”宏观调控任务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我市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是维护投资建设秩序、规范投资行为的重要环节。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知》及五部委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改变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思路,更加重视消费和出口的作用,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要对投资盲目过快增长的负面影响和危险性有清醒地认识,把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作为当前各级政府宏观调控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要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切实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开工建设关;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指导投资工作,维护投资项目建设秩序,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严格规范投资项目新开工条件

各类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必须符合下列八项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

(二)已经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其中,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已经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审批初步设计及概算的项目已经批准初步设计及概算;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已经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已经完成备案手续。

(三)规划区内的项目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并依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规划许可手续。

(四)需要申请使用土地的项目必须依法取得用地批准手续,并已经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取得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其中,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投资项目,应当依法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

(五)已经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的规定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六)已经按照规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

(七)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依照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已经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并已采取保证投资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具体措施。

(八)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其他相关要求。

三、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

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和市统计局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各县市区也要比照省、市模式,建立相应机制,密切协作,共同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工作。

(一)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应首先向发展改革部门报送项目建议书,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项目单位根据项目论证情况向发展改革部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等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项目单位依据批复文件向城乡建设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正式用地手续。

(二)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分别向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项目单位按规范要求向发展改革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并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发展改革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履行核准手续后,项目单位依据核准文件向城乡建设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正式用地手续。

(三)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必须首先向发展改革部门等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备案后,分别向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手续。此前的《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与本条规定程序不一致的,以本条规定为准。

(四)各级发展改革、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要严格遵守上述程序和规定,加强相互衔接,确保各个工作环节规范运行。对未取得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不得审批或核准。对于未履行备案手续或者未予备案的项目,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对应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的项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城乡建设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将有关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方案。对未按规定取得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规划许可、环评审批、用地管理等相关文件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对于未按程序和规定办理审批和许可手续的,要撤销有关审批和许可文件,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建立新开工项目报告制度和信息公告制度

为了切实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以及社会监督,省政府已决定从年1月1日起建立全省新开工项目报告制度和信息公告制度。

无论实行审批、核准或备案的投资项目,项目单位依照前述规定完成各项手续后,预备开工前以书面形式向负责该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发展改革部门报告拟新开工项目基本信息和拟开工时间,主要说明项目是否具备本意见第二条的八项开工条件,并附相关证明文件资料。

各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在建立新开工项目报告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新开工项目登记管理档案。在项目完成各项审批和许可手续并报告开工后,每月5日前向市发展改革委报送新开工项目信息。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将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单位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各项审批和许可文件的名称、文号等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按月向社会公告。

五、认真搞好年以来新开工项目全面清理工作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办公厅《通知》精神,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对年以来在建和年计划新开工项目进行一次自查,对不符合国家规定新开工八项条件的项目要分门别类,妥善处理。

(一)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的项目,一律停止建设。

(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但审批、核准、备案或规划、土地、环评、节能评估等手续不完善的项目,要限期完善手续。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在年3月31日前将清理结果报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省上将于近期进行复查,我市将配合省上进行该项工作,以确保新开工项目规范建设。

六、切实加强新开工项目统计和信息管理

各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要加快完善本部门的信息系统,并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将各自办理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规划、土地、环境影响评价等文件相互送达,同时抄送同级统计部门。统计部门要依据相关信息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的统计检查,及时将统计的新开工项目信息抄送同级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部门之间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逐步建立新开工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交换项目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上述各有关部门要尽快制订相关实施细则,明确信息交流的内容、时间和具体方式等。

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依法统计,以现行规定的标准为依据,切实做好新开工项目统计工作。要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新开工项目统计数据的质量。地方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得随意干预统计工作。

七、进一步强化新开工项目的监督检查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管理,强化对新开工项目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在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的基础上,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协调机制,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管理及有关制度、规定执行情况的交流和检查,不断完善管理办法。

各类投资主体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投资建设程序。项目开工前,必须履行完各项建设程序,并自觉报告和接受监督。对于以化整为零、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的项目,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部门要依法撤销该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并责令其停止建设。对于违反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施工许可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以及开工报告制度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一经发现,即应责令停止建设,并由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部门依法予以处罚,由此造成的损失均由项目投资者承担。对于在建设过程中不遵守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和施工许可的项目,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部门要依法予以处罚,责令其停止建设或停止生产,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于篡改、编造虚假数据和虚报、瞒报、拒报统计资料等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对于存在上述问题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项目单位和个人,除依法惩处外,还应将相关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市发展改革、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要加强对县市区、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对项目建设程序的政策规定执行不力并已造成严重影响的,要及时予以通报批评并给予相应的惩处。

篇10

工作总结

*&年是我市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城乡规划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城市规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__年,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进市属重点工作

__年,我们坚持以“优先办理、优化程序、优质服务”为指导思想,把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努力简化管理程序,加强前期协调,完善报送制度,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市属重点工作。

市属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去年我局承担的市属重点项目有市植物园、迎宾馆、中医院、职教城、篮球中心、网球中心、运河综合整治、城市规划展览馆、*山城市公园、虎门港客运码头搬迁、__卫生学校新校、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及工人文化宫、__火车站迁建工程和东莞市若干主干道路交通堵塞节点整治工程等20多项。为科学、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我局不断完善“专人跟进、领导督办”的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程有序推进。

三区规划设计顺利收官。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三区规划设计基本完成,其中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经过前期研究、国际竞赛和成果深化三个阶段,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待市政府审批后,将交由市南城国际商务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实施;中央商贸区和中央休闲区规划设计成果已通过市城建领导小组和市规委会审议,实施方案获市政府批准,目前城市彩贝、*湿地公园等市级重点项目正在开展规划设计,相关镇街也通过编制专项规划明确了重点项目,实施工作全面展开。

三旧改造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完善“三旧”改造制度。加强政策研究,积极参与市组织的《*市“三旧”改造实施细则》修订工作,编制完成《__市“三旧”改造规划管理政策中期评估报告》,提出了“坚持政府主导、先行争取指标、简化审批环节”等政策建议。二是加快单元规划审查。通过明晰责任、简化程序、突出重点等多项措施,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

绿道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建成260公里城市和社区绿道是__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为按时按质地完成建设任务,我局和绿道办组织编制了《__市绿道网总体规划》,提出了城市和社区绿道的规划选线和实施计划,并集中精力加强工作协调和进度督导,__年,已建成城市及社区绿道413公里,完成绿化*公里,建成驿站18个,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件实事的建设任务。

简政强镇工作顺利实施。按照市委市政府简政强镇的工作要求,一是在试点基础上,制定《*市城乡规划局在市属园区推开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实施方案》和《__市城乡规划局在中心镇开展简政强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向园区和中心镇下放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六个方面的审批事项。二是着力构建镇区联网办公系统,加强放权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有序推进方案实施。三是完善跟班学习制度,做好简政放权的规划人才培训工作,4-12月,共18人参加第二期跟班学习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

对口援建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积极参与对口援建工作。一是积极承担援建新疆任务,选派一名业务骨干常驻新疆,并多次派员到农三师图木舒克市进行实地考察和工作对接,组织编制完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总体规划修编》和《图木舒克市近期建设规划》等六个规划项目。二是参与援建林芝工作,及时成立林芝县小康示范村规划项目组,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村等八个小康示范村村庄整治规划,顺利完成了援建任务。

莞惠一体化进程加速。经多次沟通,我市与深圳、惠州两市规划部门就《*惠地区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惠边界地区规划协调试点研究》的内容、深度、时间要求、费用安排和委托方式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时,我局牵头组织召开了四次*惠规划信息共享平台工作小组会议,编写的《深莞惠规划信息共享系统工作方案》得到了市财政局和电子商务办的认可。

此外,我局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宜居社区和名村创建活动,协助制 定《东莞市宜居社区建设工作指引手册》、《*名村指标体系》等配套文件,加快具体项目的规划核实和技术审查,有关工作进展顺利。

(二)深入开展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着力加强规划研究工作。组织开展了《*市今后五年城建工作建言》、《__市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研究》、《*市中心区交通综合改善规划研究》、《*市轨道交通线网沿线土地利用整合研究》、《*东站交通枢纽规划研究修编》、《望洪枢纽站站点地区规划研究》、《城市彩贝项目前期研究》、《__湿地公园项目前期研究》、《松山湖第二通道可行性研究》、《基于3S技术的东莞市生态控制线智能动态监测与预警平台》等20余项规划研究工作,其中《基于遥感和GIS的东莞市生态资源核算研究》荣获“*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__市城市扩张与生态环境变化遥感动态监测研究》荣获“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__年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三等奖”;《*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被列为__市*年社科立项课题;《__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研究》被正式列入“住建部__年科学技术项目”。

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一是启动东莞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上版总规实施评估,并开展了网上征集意见活动;各镇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展开,沙田、寮步、大朗、望牛墩四镇规划方案已通过我局技术审查和市规委会审议,其中寮步、沙田两镇总规成果已通过市政府审批。二是积极推进《__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城市近期发展的方向、规模和布局,组织编制完成《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

积极开展城市设计工作。一是对“三区”、松山湖、轨道站点和镇街中心等重点地区,尝试通过国际招标,高标准开展城市设计,取得了较好成效。二是地块包装制度日趋成熟,已成为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合理确定规划设计条件、提升土地价值和开发品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全面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推进规划管理规范化。我局从20__年开始编制《__市城乡规划局管理手册》,目的就是通过建章立制,统一管理标准,明晰审批流程,提高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目前行政管理篇已编制完成,内容包括内务管理制度、外联管理制度、廉政制度和镇街规划管理制度等;业务管理篇正在加紧编制,内容包括“一书两证”业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生态控制线调整的管理程序和具体要求等。该手册将成为我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守则。

推进规划管理精细化。一是完善规划手续预告知、公示现场管理和批后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规程,加强巡查督导,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加强村镇城建档案管理,开展“东莞市村镇城建档案管理合格单位”评定工作,塘厦镇规划所成为第一个获评单位。三是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及截污管网竣工测量工作,市区地下管线普查二期工程顺利通过成果验收;截污管网竣工测量的外业探测全部完成,成果已提交水务局审核使用。

推进规划管理信息化。一是建立了规划资源目录体系,将研究报告、规划成果、业务资料整合起来,统一了规划资料来源,方便归档和查询使用。二是健全控规入库制度,全面梳理控规成果,实现了控规“一张图”管理,为规划审批提供依据。三是建立项目报建成果库,制定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入库流程,将关键信息统一录入,为分类查询、统计分析等深入应用提供基础。四是健全重点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提高重点工程的管理水平。

(四)有效落实阳光政务工作

认真办理议案提案。去年我局共承办议案提案51份,其中三份为市重点提案。为提高办理质量,我局高度重视,按照“领导主抓、分工督办”的工作制度,通过认真解读、深入调研、多方论证和规范答复,在规定时限内圆满完成了办理工作,得到了提案人的认可。

全面推进行政公开。一是作为我市“行政三公开”六个试点部门之一,认真制定《*市城乡规划局开展“行政三公开”试点活动实施方案》。6月*日召开“__年市城乡规划局媒体公开局务办公会议”,10月9日举行“感受阳光规划”行政三公开主题开发日。二是对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通过专家咨询、实地调研、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与社会各界进行沟通,主动向媒体。三是完善建设项目规划公示制度,采用建设项目现场、固定公示栏和网站等多种途径进行公示,明确具体操作流程、公示文件格式和现场管理责任,并加强公示后信息采集与意见反馈工作。

强化规划监督工作。加大规划效能监察力度,促进机关作风建设,专人专责跟踪阳光热线、市长热线、群众咨询办理工作,不断完善《事项处理制度》,规范案件处理行为。住建部向我市派驻的城乡规划督察员,在强化规划监督和依法行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工作计划

__年,我局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创新规划理念,着眼城乡统筹,着力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着重推进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紧紧围绕市政府的工作任务部署开展规划工作,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双转型目标如期实现。

(一) 以理念创新引领城市规划工作

坚持以城市转型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我市城市规划工作将书记在全省城市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绿色、智慧、包容、人本”的城市转型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确保生态底线的基础上实现“精明增长”;坚持智慧发展理念,提高城市规划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坚持包容发展理念,为多元文化融入创造条件;坚持人本发展理念,将市民幸福感作为衡量城市规划建设的价值标准。

坚持以服务产业升级转型作为工作宗旨。市第*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实现高水平崛起,城市崛起是基础,产业崛起是重点”,为城市规划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们要以服务产业转型为宗旨,为产业升级提供载体,拓展空间,做好服务,为打造创新型经济强市提供支撑。

坚持以城市内涵和品质提升作为工作追求。一个好的城市应做到“形神兼备”,目前__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形”已初具规模,但“神”仍比较欠缺。因此,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应从扩张规模转向提升品质,从搭建框架转向丰富内涵,从而实现城市功能的完善和人文精神的提升。

(二) 以总规修编统筹规划编制工作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的纲领性和法定性文件,是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参与城市综合型战略部署的工作平台。目前,我市正在积极筹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各镇总规修编也在有序推进,将总规修编与全省城市化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会议精神结合起来,统筹全市规划编制工作。

继续加大规划编制研究力度。继续推进《*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施评估》、《__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__中心区道路交通改善研究》、《白沙站点地区规划研究》、《*东站交通枢纽规划研究》,《东站交通枢纽规划研究》、《东纵商圈“城市彩贝”项目前期研究》、《__市龙湾湿地公园项目前期研究》、《*湖第二通道可行性研究》等专项规划及课题研究,及时组织安排成果汇报。加强指导,有序开展全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切实加强热点问题的研究。要围绕全省城市化工作会议和市第*次党代会精神,结合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针对“城市如何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如何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风格”等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丰富总规成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此外,还要在总体规划的统筹指导下,有序推进控规、城市设计和地块包装工作,规范管理程序,突出编制重点,提高成果水平。

(三) 以搭建平台落实市属重点工作

__年是*的“产业建设年”,城市规划工作要按照市

委市政府打造“三区四城”和“创新型经济”的统一部署,积极做优城市平台,围绕承接优质产业、吸引优秀人才、提高生活品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为创新型经济和大项目引进保驾护航,为东莞高水平崛起开好局、起好步做出贡献。

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继续做好市属重点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加快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市民艺术中心、工人文化宫等功能设施,认真落实交通治堵方案,积极配合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宜居社区、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吸引力、集聚力和辐射力,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积极推进三区建设。促进高端商务、商贸和休闲资源的集聚,为现代服务业等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提供平台。*年,“三区”工作的重心将由规划设计转入实施阶段,其中南城国际商务区由设在南城区的专门办公室负责;中央商圈和中央休闲区的实施工作由设在我局的专门办公室负责,要重点做好城市彩贝、龙湾湿地公园等市属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全面跟进镇街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督查工作。

全力推进绿道建设。完善我市绿道网,提升宜居发展水平,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产业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绿道建设已被列为*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今年计划建成城市和社区绿道300公里,使全市绿道总里程达到900公里。市绿道办应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工作制度,尽快出台《*市城市及社区绿道结算流程》等配套政策。

加强站点统筹开发。通过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加快轨道站点地区更新改造,打造城市亮点和建筑精品,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加强轨道站点地区用地控制,根据省住建厅、发改委和国土厅联合发文要求,对于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半径800米范围内的土地,暂停出具规划设计条件,因重大工程项目确需开发的,由地级以上市政府向省政府专题申请;二是继续做好《__火车站一河两岸区域规划研究》、《虎门白沙站站点地区规划研究》、《__东站站站点地区规划研究》、《市轨道交通R2线沿线站点城市设计》等编制工作,不断提高规划水平。

大力优化园区平台。园区是承接创新型产业和龙头项目的主要载体,应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力争使园区土地发挥最大效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松山湖、虎门港、生态园和长安新区等园区的发展定位,加快镇街工业园区整合,严格筛选入园企业,严控过度发展房地产项目,确保优质项目落地和扩张。

切实抓好三旧改造。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挖掘土地潜力,为新型产业发展拓展空间。__年是实施“三旧”改造特殊政策的最后一年,要继续配合市“三旧”办,主动研究问题,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试点工作的引导和服务,继续深化“三旧”改造单元规划的审查工作。总结经验,加快对“三旧”改造单元规划和方案的审批,建立较为完善的“三旧”规划审查、管理框架。

(四) 以提升效能强化规划管理工作

大力提高规划审批效率。继续推进规划管理规范化,加快编制《__市城乡规划局管理手册》,尽快修订《__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统一办事流程和技术要求。创新重点项目审批制度,建立市属重点项目快速反应机制,在前期工作中尽早提出后续规划审批的具体要求,并通过定期催办制度,督促相关镇街加快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