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胎细则范文
时间:2023-03-16 05:3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单独二胎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向外界透露,目前计生部门正在考虑放开二胎政策,很多专家对此作了研究。并认为,这一政策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可以在城市逐步放开。
《北京科技报》:为什么会提出放开二胎政策?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遇到了哪些不适应?目前的社会现状怎样?
梁中堂:解放后,我国就开始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从50年代中期一直到1979年这段时间,政府以倡导、鼓励计划生育为主,对普通民众并没有作硬性的规定。70年代末,我国很多政策方针都在这一时代得以确立。除了改革开放之外,计划生育也成为影响着当代中国国情的重要政策之一,各地都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普通民众只有获得指标才允许生育。因为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匆忙中作出“一胎化”的生育政策后,给社会留下了很多隐患。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刀切”式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普通民众的实际生活需要产生了一定的矛盾。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对于劳动力、养老等实际问题的需求,很多地方的农民还是生了第二胎,有些人偷着生,还有很多人宁愿交罚款也要生。并且,这种矛盾一直持续到现在。只是随着传统媒体和网络的发展,这些问题才逐渐显现出来。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长期尤其是城市的低生育水平下,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已发生变化。根据预测,2013~2015年左右,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将接近顶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也将接近尾声,“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届时,未富先老、超低的综合生育率将会给尚不完善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也有很多人开始呼吁放开二胎政策。
《北京科技报》:放开二胎政策究竟会不会出现人口暴增等问题?
梁中堂:其实从近现代世界历史的发展看,几乎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而出现生育率下降的现象。节制生育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繁忙的生活节奏使得人的生命活动和生活逐渐脱离了传统的家庭范围。再加上养育成本的增加,从而大大降低了人们多生孩子的意愿。越来越多的人会自然而然地加入到避孕和节育的行列之中,这也是西方很多发达国家的发展所证明了的。
西方众多国家从来没有实施过强制化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他们的人口并没有出现过爆发式的增长。现在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生育率都在2.1~2.2以下,其中许多国家都低于1.5。虽然这些国家的妇女生育率在历史上也曾经很高,但后来都在没有强制性政策的情况下自发降低了。例如,在泰国,尽管没有强制式的计划生育,但其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980~2002年由3.5下降到1.8,比我国同期下降得还快。
《北京科技报》:“二胎政策”应该如何放开?应该有哪些具体细则?
梁中堂:计划生育政策历史上的作用是应该肯定的。但统计资料显示,1969~1970年,我国的人口生育率为5.8,但是到了1979~1980年,人口生育率就已经下降到了2.5左右,下降了3.3个点,这样的降幅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即使不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人口生育率也会继续下降,人口总数并不会无限制增长。社会和经济的自身发展对出生率也产生了很大的抑制作用,且这个作用在今后会越来越明显。
科学的、人性的、符合经济发展的生育政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例如,科学测算出的两胎出生间隔,在已婚妇女22岁时给第一胎的生育指标,第二胎则在29岁时给指标,这样就可以既有效地控制人口,又能满足人们的生育意愿。另外,应该建立放开二胎政策的试点地区,第一步为“单独子女”放开二胎;第二步全面放开二胎,并逐步做到城乡一致。
但实际上,当政府如果真正要放开二胎政策的时候,不应该制定过于细节的政策。政策的强硬规定实际上是人为地制造一种摩擦,人们会按照自身的生活需要安排各自的生活,强行规定不但不能适应所有人的生活规律,还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北京科技报》:一旦放开二胎政策,我们应该注意随之而来的哪些问题?
张翼: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人口政策的一段表述引人关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因此,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将是一个逐步放开的过程。现在中国推行二胎加生育间隔的做法更加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计划生育政策如果立即全面转向,就会人为地形成一波婴儿新生潮,而这又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这些人在未来若干年之后还会给教育、就业等方面造成新的压力。实际上,计划生育政策并非一成不变。目前,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很多大城市都在积极实行双独生子女生二胎的新计划生育政策,但是在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明晰,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从国家层面予以明晰,这也是目前逐步放开二胎政策最为主要的事情。
《北京科技报》:您认为二胎政策何时放开更合适?
梁中堂:对于不适应目前经济发展和实际情况的政策,我认为任何时候作出调整都是适合的,尽快地调整,就会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已经更加审慎,国家对于人口政策会坚持计划调控人口的原则,并且整个过程将经过严格的论证,还要经过法律等程序来确认。此外,放开二胎政策,还是一个各部门之间博弈的过程,在充分博弈的基础之上,更要讲究公平,这样制定的政策也就会相对科学和完善。
本期答疑者
梁中堂,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篇2
关键词:女研究生;性别歧视;就业压力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052-02
一、女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最大
本科生扩招停止之后,伴随而来的就是研究生的扩招,很多高校研究生的数量在不断上升,目前,研究生群体是很多高校的就业主体和重点。整体来说,研究生就业压力比本科生相对更大一些,其主要原因不仅在于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也和他们接触就业指导较晚有关系。高校一般对本科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较早,而研究生因科研和论文压力,接受就业指导相对少些,他们本身对就业市场认识和就业观念也有偏差,而在研究生群体中,女研究生的求职压力又比男研究生更大。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的一项调查显示:逾九成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或身边朋友在求职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并有85.3%的被调查者认为性别歧视针对女性;“女硕士”和“本科男”的求职压力最大,分别为74%和73%,“女硕士”求职压力比“男硕士”(65%)高9个百分点。
二、女研究生就业压力大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女研究生独立意识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传统文化中,“女子无才便是德”曾长期禁锢女性的独立精神,即使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这种文化仍有不可忽视的余威。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有平等的受教育权,而且事实上女性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越来越多,甚至有超越男性的趋势,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与女性的独立意识的增强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冲突。一方面,高知女性渴望追求精神和经济上的独立,另一方面,社会、家庭对她们构成一种较大的反方向力量,阻碍其追求精神、人格和经济独立。不少高知女性迫于现实的压力选择妥协,回归到传统文化为女性划定的圈子中。当然,在这种冲突中,也有部分女性坚持自己的梦想与追求,甚至超越了传统观念中的女性形象,成为男性与女性之外的“第三种人”:女汉子。“女汉子”这个新出现的称呼实际上折射出一种传统观念与现代女性形象的冲突,亦褒亦贬,反映出女性在外在形象、内在性格上的较大突变,既反映出女性对突破传统形象的欣喜,也透露出对现实的无奈。
2.女研究生与雇主双方选择的冲突。“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婚嫁中男女在时间与精力的付出中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紧随其后的怀孕、生育、哺养过程,基本上由女性独自承担,由此产生性别上的明显差异,从而造成雇主在用人上的性别歧视。与本科毕业生不同,女研究生毕业时恰是婚嫁生育的最佳年龄段,女研究生要兼顾家庭和事业的动机与雇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之间产生强烈的冲突,由此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女研究生陷入就业困境。调查显示,81.4%的女性在遭遇性别歧视后,选择“默默承受,更加努力寻找下一个就业机会”,因为性别歧视经常是隐性的,没有维权证据,尽管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明文规定不得有就业性别歧视,歧视发生时劳动者可以向法院提讼,但取证、诉讼等维权成本过高,使得她们只得放弃维权。决定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后,调查显示独生子女中47%愿意生二胎。“单独两孩”政策使雇主招聘员工的时候将更加考虑生育孩子带来的成本,从而加深了女性求职的难度,使女性在职场中更显弱势。
3.女研究生个人选择与家庭选择的冲突。相对来说,女研究生在选择就业地域、就业岗位时要考虑的因素比男研究生要复杂一些,不仅要考虑自身的专业、兴趣爱好、薪酬待遇,还在很大程度上要考虑家庭的因素。“好男儿志在四方”,一般来说父母对男孩子的就业地域没有限制,比较尊重和接受孩子自己的选择,但是对于女孩子远离故乡去外地闯荡容易产生担心、忧虑、反对等情绪,在较大程度上阻碍着女性的职业选择。女研究生拥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较为宽阔的视野、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希望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生活圈子大一些、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一些,但是传统的孝道“父母在不远游”对于女研究生的禁锢明显大于男研究生,成为一种根植于内心的强烈冲突。
三、女研究生走出就业困境的相关分析
以上种种冲突实际上都源自于“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而观念的产生和传承都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生理特质是其根本性的原因,不可替代的必须独自经受的经期、孕期、哺乳期等导致的最不平等的结果就是:雇主用男性替代女性。女研究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特殊女性群体,但是毕业时恰逢婚育年龄处于尴尬境地,独立意识与传统文化的冲突、雇员与雇主双方选择的冲突、个人选择与家庭选择的冲突更为明显,造成女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中陷入种种困境。
1.应对这些困境,女研究生个体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更加刻苦地提高各种能力、更加努力地找寻下一次求职机会,有的女研究生甚至采取特殊的“战术”来迂回取得婚姻家庭与事业的双收获。不少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透露,他们收到不少女研究生的求职履历表,均在醒目位置填上“已婚已育”,这已成为女研究生心目中增加求职竞争力的重要砝码;而主管们也表示,“已婚已育”女研究生求职时确实更有吸引力。最近几年在校结婚生子的女研究生确有上升趋势。但是因为研究生阶段科研压力较大,导师布置的书籍、作业与论文负担也比较重,还要承受生养孩子的压力,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对于女研究生来说是一个较重的负担。
2.女研究生群体就业困境的形成主要不是源于个体原因,而是源于社会原因,因此,要走出困境不能只靠个人的努力,而必须从社会整体环境进行改进。2013年4月17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强调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通知》对于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只限于高校就业信息服务方面。尽管我国在《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中也明文规定不得有就业性别歧视,但各种或明或暗的性别歧视依然大量存在,而且截至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就业性别歧视引发的纠纷很难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各地女性用人单位歧视的案件即使能够成功立案,却总是最终落得败诉。就业性别歧视司法维权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法律规定过于宽泛,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不够,缺乏实施细则,没有可操作性。基于此,2013年,当华南师范大学大四某女生遇到性别歧视,通过法律保护自身权益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转而求助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经过71天的“拉锯战”,得到如下结果:广州宝勒商贸有限公司就招聘过程中存在性别歧视问题,在其公司首页和智联招聘网上向其刊登道歉信。支付其在投诉过程中所花费用共600元,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元。这是我国首类就业性别歧视案成功获赔的案例。但是,维权成本高、多数被歧视女性收入微薄等原因限制了她们参与维权,除此之外,绝大多数性别歧视是隐性的,难以找到证据维护自身的权益。
目前我国没有出台专门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相关的立法主要是《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和《就业促进法》等行政法规,但法律体系存在缺陷,并没有具体可行的实施机制,也就不能真正起到反就业歧视的作用。就业性别歧视实际上反映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女性生育成本非社会化的矛盾。国家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生育保障体系,通过实现生育保险的全覆盖,保障用人单位在招用女性上的利益平衡。政府应该采取配套措施,比如通过减少税收、资金倾斜等手段激励雇主聘用女性,约束、引导用人单位积极承担性别平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使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得到保护。
3.除了用法律手段保护女性就业权益,还必须大力发展劳务市场,将高知女性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体现自身的价值。家务劳动市场化有利于女性的职业分工,不仅可以为技术水平不高的女性提供就业机会,更可以让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女性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报酬更高的活动,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家务劳动社会化,从女性的角度来看,为各种知识层次的女性提供了人尽其才、各尽所能的平台,从整个社会来看,有利于劳动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资料:
[1]张国.请政府部门带头停止就业歧视[N].中国青年报,2012-03-11.
[2]“单独两孩”政策再次引发女性就业歧视[EB/OL].新华网,(2014-03-25).http:///a/20140325/11968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