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人员聘任书范文

时间:2023-03-31 23:2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店人员聘任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店人员聘任书

篇1

现状:近年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药品安全工作,全面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全市药品市场运行情况良好。

一、组织领导到位。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各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药品安全工作,均把药品安全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民生工程,纳入了对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听取药品安全工作汇报,并深入一线督查调研、专项检查、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二是组织机构健全。市、县、区均完善了药品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确保了药品监管机构健全、责任落实。部分村还聘有协管员和信息员。三是监管责任落实。各县、区政府每年均召开药品安全专题会议,与各职能部门、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了药监部门“监管责任不变、监管力度不减、监管重点不丢”。四是部门配合有力。各县区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初步形成了“整体联动、上下互动”的监管机制。

二、药品监管有力。一是群众安全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对《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药品从业人员、监管人员的法律意识。通过走访了解,我们发现安全用药常识宣传已经走进社区,多数群众基本上做到了包装质量差的药品不买、广告上吹得神的药品不买、网上通报的假劣药品不买、游医药贩手中的药品不买、没有正规发票的药品不买。二是农村两网建设有序推进。各县区始终将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全市两网建设已初具规模。各县区均聘任了县级药品监督员、乡级药品协管员和村级药品信息员,初步建立了县、乡、村的三级药品监管网络;通江县政府专题召开了农村“两网”建设工作现场会,推动了全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药品日常监管开始加强。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主管部门作用,坚持“依法监管、严格监管、创新监管、有效监管”,切实加强药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使用环节和药械广告检测等日常监管,成效明显。巴州区对普瑞制药有限公司、百顺中药饮片公司和正华中药饮片公司等药品生产企业实行“驻场监督员制度”,对原材料、生产工艺和产品检验实现了“零距离常态监控”。四是药品专项整治不断深入。各县区始终坚持规范与整治两手抓,对中药饮片、邮寄药品、山寨版药品和药品广告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药品安全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查处了一批制售假劣药品案件,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及时组织清理和检查双黄连注射液、糖脂宁胶囊、人用狂犬病疫苗和人血白蛋白等假劣药品,有效地净化了全市药品市场,保障了公众用药安全。

三、医药经济发展。近年来,全市医药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全市有药品生产企业3家、批发企业47家、零售企业2214家、使用单位3250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70家,药品从业人员达7320人。2008年,全市医药行业实现总产值4.4亿元,同比增长25.68%。其中工业总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55.9%;药品销售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15.38%;实现利润322万元,同比增长41.68%;完成税收354万元,同比增长14.76%。*普瑞药业、百顺中药饮片厂分别建立了虎杖、栀子规模化种植基地500亩,普瑞药业2008年上缴国家税收140万元,初步形成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

四、药品市场规范。一是进药渠道规范。全市的医院和药店基本上都是通过正规渠道进药,保证了群众用药安全。平昌的天生村、通江的鹦鸽嘴卫生站,他们的药品,主要是来自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乡镇卫生院的药品是按国家规定实现招标或比选采购。连锁药店的药品基本上靠公司配送,确保了药品渠道正规,质量上有保障。二是用药管理规范。群众反映,各医院和药店基本体现了用药规范安全。通江县医院、南江县中医院等医疗机构成立了药事委员会,专门负责药品的采购、管理、使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通江县人民医院严格用药管理,对医生实行处方限额、对科室实行药占比管理,既确保了用药安全,又减轻了病人负担。三是药店管理规范。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SP)标准,深入开展“合格药房”和“示范药店”创建活动,医疗机构药房和药店的硬件设施、软件制度、进购渠道和管理使用行为进一步规范,群众反映比较好。

问题:我市的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有些方面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一、监管力量不足。全市有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5637家,但全市从事药品安全监管人员仅86人,十万人中只有两名监管人员,一线从事监管人员不足50人,镇以下都没有药品监管分支机构,在乡镇村聘任的药品安全监管协管员、信息员,因没有任何报酬而缺乏主动参与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监管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监管到位困难大,致使有些药店超经营范围摆放和经营其他产品,如杀虫剂等;还有一些医疗机构和药店没有按规定登记、存放和处理过期报废药品等。

二、检测水平不高。目前药品监管一靠现场检查,二靠快检,三靠送检。现场只能发现过期药品和通报假劣药品种,快检只能对怀疑品种作出是否送检的判断,不能作为处罚依据,送检只能送到市级以上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全市没有建立专门的检测中心,没有专门的技术设备和专业人才,检测水平不高。

三、管理体制不顺。药品安全涉及多个部门,由于法规不健全,改革未到位,目前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多。如虚假药品广告问题,有不少是保健品和消毒用品没有严格按照审批的内容宣传。

建议:药品安全工作是一项事关民生的社会工程,必须要抓宣传、抓监管、抓创新,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一、抓宣传,不断增强用药安全意识。一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宣传力度,经常性组织开展药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宣传药品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假、劣药产生的途径、危害及识别方法,宣传药监部门的工作职能,不断提高群众安全用药意识。特别是要加大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认知违法行为和自我防范意识,使假劣药品在农村无生存空间。二要通过新闻媒介及时将各种假劣药信息公告于众,适时曝光药械生产、流通、使用中的违法违规典型案例,使社会各界及时了解药监动态,使老百姓自觉拒绝假劣药品,由被动消费变为主动消费。三要向全社会公布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从而减少假冒伪劣药品和非法行为生存的空间。

篇2

一、20*年工作总结

(一)监管水平逐步规范

一是规范药械监管。健全责任片区工作机制,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检查药店248家,基层医疗机构628家,品使用单位19家,品经营单位1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37家。完成12家一类及8家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57个产品的注册资料真实性核查工作。开展12家市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使用药械情况普查工作,立案6起,书面反馈整改建议12份。配合*市局开展浙江巨能乐斯药业有限公司葡萄糖注射液等23个药品注册文号的清查工作及3家三类医疗器械企业的7个产品注册资料核查。规范审批,优化服务,截止11月底,共受理审批新开办药品经营企业48家,受理药品经营企业变更83家。在把好准入关口的同时,加强认证后的监督管理,开展68家药品经营企业实施GSP追踪检查。加强从药人员的队伍建设,建立《药品零售企业人员登记册》,完善登记管理。召开医药营销人员座谈会,成立*市药业协会营销分会,规范企业营销行为。组织53名人员岗前培训,协助开展了170余名人员上岗证培训,其中市药业协会组织1497名会员和药品销售人员开展4期药事法规培训,完成64名药师审评的初评工作。

二是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20*年3月*市人民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意见》(乐政发〔20*〕29号),标志着*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进入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根据文件精神,市食品安委办对各项措施进行了分解细化,制订8个配套性文件,我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出台《*市20*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和《*市20*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为全年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严格执行《*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强化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意识。市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各主要监管部门签订《*市20*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乡镇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各乡镇政府分别与所辖村(居)签订责任书,进一步完善了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印发《20*年*市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落实方案》,明确职能部门的职责任务,确保责任到位。出台《*市食品安全暗察暗访工作意见》,正式建立食品安全暗察暗访制度。印发《*市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形成强大合力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出台《关于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市食品安全信息工作考核办法》,召开了2006年度食品安全新闻会,构建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体系,规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工作,增进食品安全工作的公开、公正。

(二)专项整治有序开展

以专项行动为抓手,建立专门的药情隐蔽力量,完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机关的协调机制,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药品、非法回收药品以及用食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冒充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违法违规行为,整顿和规范药械经营秩序。今年以来,共查处违法案件102起(包括简易程序处理13起),作出处罚94起,罚没款93万多元。其中,查处刘俊立涉赚无证经营药品案、陈兆富涉赚无证经营药品案及蔡明连涉赚无证生产药品案等3个案件移交*机关,并批准刑拘3名当事人。全力推进全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共出动2527人次,检查医疗机构628家,药店248家,检查面达100%,立案24起,涉及货值3.1万,罚没款25.76万,取缔无证、无照企业14家。销毁保健品宣传单300份,不规范广告牌匾5个,药械安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针对我市个别乡镇发现疑似以陈化粮等不合格原料制售粉干、米面问题,开展了粉干、米面生产加工行为的执法检查。出台《*市食品重点行业和区域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启动大荆镇饮用水行业等六个食品行业和区域的治理工作,从源头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根据省食安办《关于印发<全省开展“三网”建设情况暗察暗访工作方案>的通知》(浙食安委办[20*]56号)精神,开展了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暗查暗访工作。加大药品抽检力度,依法对178批药品进行抽样检验,已检不合格9批。查处违法广告3起,及时移送工商部门处理。受理投诉举报56件,全部在规定的时间内调查处理并回复投诉举报人,无上访、再投诉和再举报现象发生,有效净化了市场,确保了广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应急事件处理妥当

3月27日、3月28日,我市虹桥镇、蒲歧镇先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引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高度重视。在妥善处理该中毒事件后,为有效防控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全市饮食摊点和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下发了通知,明确了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整治任务。按照部署,卫生局对全市餐饮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治检查,落实卫生管理制度;教育局加强了对全市学校食堂的管理和整顿规范,并加大学校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工商局突出重点地区、市场和品种,对农村食品市场进行全面整治检查;各乡镇政府组织人员对我市学校周边的无证流动饮食摊贩进行治理整顿,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制作食品药品投诉电话小卡片发放到食品药品信息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手中,实现投诉渠道畅通、信息来源广泛、应急反应迅速。

(四)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20*年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及《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安排》,牢筑拒腐防线。二是加强理论与专业知识学习。制定《关于20*年局党组中心组和机关干部理论学习的意见》,严格遵守“周五”学习制,规定组织形式、参加对象及学习形式;明确中心发言者、导读人员和主持人,不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三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了以“学习、效率、服务、廉政”四项内容为主线的活动,通过“两种方式三个层面”全面开展调研工作,确定“作风建设年”专题学习月,突出健全制度主动学,创新机制促动学,能者为师带动学,走出去、请进来互动学。以“会、细、快、实、重”五字要求做好第一阶段工作,以“深、心、身”三字要求开展第二阶段工作,以“严、恒、实”三点要求扎实推进第三阶段工作,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队伍作风进一步加强。四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出台《关于开展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活动的通知》,从10月19日起到12月28日,利用三个月8个星期的时间开展局机关人员集中学习会活动,采用导读、中心发言、自由讨论等形式,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的内涵。

(五)社会宣传日渐扩大

为进一步扩大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在居民群众中的影响面,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3月15日,以假劣药品展览为主要形式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展出50余种假劣药品标本,发放宣传小册子3000余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800余人次。4月30日,出台《20*年*市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围绕“五进”要求制定了重点宣传任务。5月,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及同志《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讲话简辑专刊分发给*市四套班子成员及政府各主要部门负责人,宣扬行政监管的动态。6月,启动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千家社区、入万户家庭”宣传活动,通过在晨沐广场大屏幕循环播放食品药品安全宣传DVD、通过“农民信箱”向农民群众科学种养殖常识和科学饮食知识、与8890市民服务中心合作进村入户开展食品安全宣传等形式拓展宣传面。6月2日,参加全市“阳光投诉”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受理举报投诉1起,当日给予解决。7月18日至24日,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深入普及食品安全意识。9月,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先后在*中学、乐成七小等举办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和有奖征文比赛,共有300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食品安全氛围。

二、亮点工作

(一)食品药品监督网络建设有新突破

根据《关于加强全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的意见》,将食品安全“三网”进行整合,确定1名人员同时兼任食品安全联络员、消费监督员和质监协管员。2006年底,将药品安全信息员也纳入到整合范畴,实现“四员合一”。20*年,不断地对监管网络进行充实和完善,重新确认了941名村居食品药品信息员的详细档案,做到一人一表,一乡镇一册。8月份,蒲岐镇率先在全市开展公共安全管理员的大整合,将村居食品安全信息员、药品安全信息员、消费监督员、质监协管员、公共卫生联络员、安全生产管理员进行“六员合一”。同时,进一步强化药品监督网的建设,在各药品(制剂)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二类以上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设立药械安全信息员37名,在村卫生室中聘任片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42名,建立隐蔽力量作为药情专用信息员10名,形成了覆盖全市各乡村和鞭及涉药械各行业的食品平汪汪益药品监督网络。

(二)食品药品安全示范村试点工作有新局面

今年,食品药品安全示范村试点工作被列入“20*年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为推动该项工作,制定《创建新农村食品安全村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各项工作措施。现已确定10个食品药品安全试点村,并予以挂牌,成立各试点村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挂牌上墙。同时以此为契机,出台《*市食品安全示范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确定5个示范乡镇试点单位,增强示范辐射面和影响力,认真推进我市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

(三)“两网一规范”工作有新拓展

在前几年“两网一规范”工作基础上,今年我局申报创建浙江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召开了建设动员会议,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20*年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日前,全面完成医疗机构检查验收560家,不合格4家;药品零售企业检查验收222家,不合格4家,现进入“示范药房”和“示范放心药店”推荐程序。深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对143名诚信记分30分以上的药店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进行重点培训。出台《关于在*市农村偏远地区药柜设置优惠政策的通知》,组织*市康盛堂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在龙西、仙溪等乡镇无医疗机构或无药品经营企为业的行政村“万村放心店”中设置乙类非处方药店(柜)6家,完善药品供应网络。进一步拓宽采购渠道,积极引进外地合法企业参与竞争,成立*市药业协会营销分会,使农村地区的药品药价、质量和服务上进一步优化。

(四)药品从业人员管理有新方法

针对从药人员结构复杂,人员流动频繁,出现无上岗证人员直接上岗、营业人员随意变更等现象,进一步健全从药人员登记管理制度,统一制作了《*市药品零售企业人员登记册》,该手册包括从业人员登记表和从业人员新增表,在手册上直接反应了在岗人员的基本信息,如职称、岗位、简历、工龄等。若有从药人员离职、新增等变更情况,凭登记册实行变更登记,让我们及时准确的掌握*市从药人员的流动去向。日前,已有1800名从药人员在*局实行了登记备案,实现了“一企一册,动态监管”的目的。

(五)工作运行机制有新举措

为推进民主、科学、依法决策工作,上半年以来对本单位所行使的所有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清理,逐项登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依法审批程序、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日常监管行为、规范内部管理行为。目前,已完成审批程序规范的修订工作,新规定的办理时限比原来缩短了50%以上,简化了审批程序,为相对人提供了更加简便、高效、优质的服务。修订局机关内务管理相关性工作制度,汇编成《局工作制度》,规范内部运行机制。完善《药品监督行政处罚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药品监督执法行为。

篇3

为切实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的"安全网"建设,努力营造安全消费、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经研究,现就加快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农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社会稳定大局。鉴于农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相对薄弱的实际,我市各镇乡、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系。要紧密围绕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要务,进一步健全镇乡(街道)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切实做到对区域内食品安全负总责。要选择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的镇乡(街道)干部聘任为镇乡(街道)食品安全协管员,要在各村、社区选择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的干部聘任为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要切实做好"两员"业务培训工作,实行年终考核评定淘汰制。建立镇乡(街道)、村两级食品安全组织网络和群众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镇乡(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确保人员、资金、场所到位和制度上墙,完善工作台帐,建立健全镇乡(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切实推进社会监督,采取媒体曝光、征询消费者意见、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和在食品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食品监督明示公约》等方式,畅通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

(二)加强食品安全责任网建设。要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把食品安全纳入目标责任管理,每年都要自上而下逐级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各职能部门分别与各自的监管及服务对象签订责任书,乡村基层组织与区域内的食品生产、经济单位和餐饮户签订责任书。市农业局、外经贸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应当按照各自分工,实行"谁检查、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监管责任制,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共同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同时,健全"平时检查、半年督查、年末考核"的督查考核体系,对照责任目标,进行量化打分,严格兑现奖罚。

(三)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各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以及食品行业协会要采取宣传栏、宣传标语、广播、电视和组织食品安全专业人员下乡服务等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实施条例的有关内容,传授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技术,做到合理施肥、科学用药,禁止使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加强农产品市场质量监测监控。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建立鲜活农产品质量监测监控点,进一步提高与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粮、肉、油、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重点品种的食品安全水平。

(五)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要整合现有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建立协调统一、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积极推行跨系统跨行业的食品安全检测结果互认,构建食品安全检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检测资源、信息的共享和检测计划的统一,以满足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的需要。

(六)加强食品安全认证认可。积极推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统一的食品认证体系,完善认证制度。建立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制度,积极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认证工作,加大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饲料产品质量认证力度。开展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七)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八)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建立健全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九)加强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的标签标识管理。标签应当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生产许可证编号,以及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十)加强和改进食品企业日常监管措施。做好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的规范和整顿,坚决取缔和规范无证照摊畈和地下食品加工窝点,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严把食品安全关。引导和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协议准入、质量承诺、不合格食品退市以及市场开办者质量管理责任等自律制度。

(十一)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要在种养殖、生产企业、流通领域和餐饮消费环节开展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食品安全诚信数据库和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及时公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信息和诚信档案,推进食品安全诚信分类监管。加强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召回和食品企业红黑榜制度,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高自律意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强化食品监督管理。

(十二)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要建立农村红白事聚餐申报管理制度,凡是50人以上的家庭聚餐必须提前3天向所在村委会申报,并填写《农村红白事聚餐备案登记表》,再由村委会报镇乡(街道)卫生监督中队审核批准,并派卫生监督员现场监督指导,做好食品卫生管理,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把印制漫画形式的农村家庭聚餐食品卫生操作流程图,发放到群众手中,以通俗易懂、直观明了的形式指导做好农村家庭聚餐食品卫生工作。

(十三)开展畜禽屠宰加工行业专项整治。要完善屠宰管理和执法体系,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不法行为,实施屠宰企业分级管理,推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落实生猪宰前瘦肉精检测制度,建立病害肉无害化处理保障机制,促进"放心肉"工程实施。

(十四)继续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建设的扩面、提质、增效。提高农村食品放心店的统一配送率。抓好学校食堂、校内食品店、饮用水、学校周边食品摊点的监管。加大对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点、小餐馆和旅游景区餐饮摊点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原料进货溯源、集中定点采购等制度,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成果。

(十五)巩固提升食品信息监测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共享系统,形成一个高效、快速、通畅的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多向、多部门收集和传输,以及服务于食品安全监测分析、信息通报、事件预警、应急处理和食品安全科研及社会公众服务的网络体系。

(十六)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完善市以及镇乡、街道应急管理体系和各部门协作的快速反应联动,完善重大事故和突发事件报告机制。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1小时内向所在地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在知悉食品安全事故后1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作出初次报告,并根据事故处理进程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上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要加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基地和物资库。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调查处理标准操作规范和技术方案。建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突发事件应急快速反应处理系统。

二、农村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要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深入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强化农村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把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用药安全问题解决好、维护好、保障好。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监管责任,建立网络运行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以地方政府负总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主、农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等社会监督力量为辅的农村药品安全保障责任体系。将农村药品安全列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农村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层层落实到位。继续保证对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经费和农村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的培训、考核经费投入。

(二)强化监管网络建设,保证监管网络运行质量。进一步完善镇乡、街道建立药品安全监管站,明确工作人员和工作职责,保障工作经费。药品安全监管站要协助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做好辖区内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积极参与有关监管部门融合农村公共安全协管人员队伍,进一步推进"多员合一"工作,落实药品安全协管员责任,实行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考核,提高药品协管人员药品安全意识和开展社会监督的能力。探索建立农村药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建立分区负责、分片包干制度,细化分解监管目标任务,明确考核标准与方法,落实监管责任人。主动加强与药品协管人员联系,保持正常沟通,加强业务指导,保证药品监管网络的运行质量。

(三)监督药品生产企业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不得出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药品生产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认证,对认证合格的,发给认证证书。

(四)强化进货渠道监管,保证药品供应规范方便。加强对农村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渠道的监管,保证药品购进渠道"合法、清晰、稳定",加强药品质量的源头管理。鼓励具有一定配送能力的药品批发企业直接参与配送和乡镇卫生院以"代购分发"形式向村级医疗机构配送药品,减少药品流通环节、规范药品供应渠道、解决山区药品"配送难"。鼓励药品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药品零售网点,支持企业在"双无村"(无医疗机构、无零售药店)设立零售药店或乙类非处方药药柜,开展各种符合实际、形式合法、操作规范的药学服务,解决山区群众"购药难",提高药品供应覆盖率。

(五)规范药品销售方式,健全药品保管制度。药品经营企业购销药品,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销售药品必须准确无误,并正确说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药品经营企业必须不折不扣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

(六)规范医疗机构药房(库)管理。对村级卫生所药房改造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领导机构,由药监、卫生部门联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药房改造全过程进行帮促指导与监督。统一规范标准,严格参照GSP标准和诚信药房考评标准实施药房改造,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统一检查评比,由卫生部门牵头,组织人员进行评估验收。统一人员培训,加强对村卫生所负责人的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

(七)强化日常监督检查,保证药品使用安全有效。要结合"小药店"药品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对"小诊所"药品质量整治与规范力度,保证药品存储设施等达到基本要求。加强对医疗机构从药人员培训,保证使用药品质量,提高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水平。要进一步完善药品市场"一连三线五制度"的长效监管模式。"一连"就是鼓励发展药品零售连锁经营,采用宽严相济、靠前服务、依法行政等措施,积极发展药品零售连锁经营;"三线"就是药品贮存温湿度、零售企业药师在岗、药品经营品种流向三种监管难点问题实施网上在线监控;"五制"就是推行"监管建议书"、"涉药单位约谈"、"日常监管情况通报"、"药品销售人员登记"和"药品质量监督检查明示"等五项创新制度。达到有效监管、依法监管、和谐监管、全程监管。

(八)实行医疗器械监管"四定一报"制度。"四定"指定人、定区域、定检点、定检查频次;"一报"指质量可疑产品、不良事件、突发事故报告制度。要实行医疗器械定人管理。药监部门要确定懂业务、责任心强的专兼职人员作为医疗器械监管人员,监管人员要相对固定,有明确的分工并经常参加各类业务学习。要实行医疗器械企业单位定区域管理,药监部门对辖区内所有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进行全面清理,合理划分监管片区,明确各片区监管责任人,确保辖区内所有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都有监管人员负责。监管责任人与责任片区内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逐家签订监管责任书,明确双方责任义务。要确定需重点检查的医疗器械企业、单位。药监部门每年年初下文确定区域内年度重点监管的医疗器械企业、医疗机构,监管检点为:上一年度被评为警示、失信的企业;国家、省重点监管企业;上一年度出现安全事故和隐患较多的企业和单位;生产、经营无菌器械、植入器械等高风险医疗器械企业。年底结合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对辖区内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重点监管医疗器械企业单位进行增减。

(九)加强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施药品监管信息化工程,促进药监系统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监管效能和水平。完善和优化已开发使用的药品生产监管、批发企业监管、特殊药品监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管、药品稽查等信息系统,启动药品GMP认证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网上直报系统、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等系统建设。建立假劣药械信息、抽样检验信息、稽查应急信息、案件处置情况等信息共录共享机制,真正体现电子监管的科学高效。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开发药品监管行政监察系统,完善与政府电子监察网络的对接功能,做到实时监控、在线监督。

(十)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加快组建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的步伐,配足检验人员,逐步添置检验设备,注重检验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推进以统一计划、经费和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检测资源整合工作,建立"监督抽检、评价抽验和企业自检"三位一体的检验检测体系,努力为食品药品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高分析、评价、预警水平。

篇4

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鲁政办发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强化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促进村卫生室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基本药物制度的覆盖面和可及性,使农民群众更加便捷、充分地享受这项利民惠民政策,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纳入省、市、县(市)统一规划的村卫生室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关于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精神,以满足广大农民基本用药需求、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在巩固镇(街道)卫生院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基本药物制度的覆盖面和可及性,将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范围扩大至村卫生室,让广大农民更加便捷、充分地享受这项利民惠民政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实施原则。

1、保障基本,稳妥推进。村卫生室要稳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真正为农民提供防治必需、负担得起、使用放心的基本药物,保障农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实现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价格确定、配备使用和新农合报销等环节的配套衔接,确保基本药物制度有效、可持续运行。

3、统筹兼顾,激发活力。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保证村卫生室正常运转,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4、综合配套,创新机制。有序推进村卫生室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实施新机制。

二、工作目标

(一)保证基本药物的足额供应和合理使用,从制度上实现基本药物的公平可及,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用药需求。

(二)确保基本药物价格合理下降,提高农民受益水平,

减轻农民药费负担。

(三)规范村卫生室用药行为,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用药习惯,保障农民用药安全和乡村医生合法权益。

(四)建立科学的政府补偿和乡村医生管理制度,转变“以药养医”运行机制,明确村卫生室服务职能,提高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五)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保障基本药物安全、有效。

三、实施范围和要求

1、我市纳入省、市、县(市)统一规划设置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村卫生室,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

2、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应同时具备四个条件

(1)纳入省、市、县(市)统一规划并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2)由镇(街道)卫生院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

(3)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4)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村卫生室经村委会同意提出申请,镇(街道)卫生院审核备案,镇政府研究同意,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

四、实施内容

(一)按照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1、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政策规定,我市村卫生室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为国家和省增补的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

2、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要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本药物处方集,合理规范使用基本药物。

3、镇(街道)卫生院要加强村卫生室基本药物使用的指导和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做到合理、安全用药。

(二)基本药物采购及配送管理。

1、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所有药物由镇(街道)卫生院为村卫生室代购配送,镇(街道)卫生院配送的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内增补的基本药物全部由省网上集中公开采购。

2、村卫生室每月5日前向镇(街道)卫生院上报下个月的基本药物采购计划。

3、村卫生室要加强药品的进销管理,做好药品验收、销售记录,及时上缴采购配送药品货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采购药品和销售非基本药物。

(三)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1、村卫生室配备和使用的基本药物,按实际采购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

2、过渡期内,对原有库存的非基本药物及时盘点,并执行零差率销售,各村卫生室不得购进非基本药物,过渡期结束后不得配备、使用和销售非基本药物。

(四)落实村卫生室新农合报销政策。

1、将省、市、县(市)统一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纳入统一规划设置但未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和个体卫生室不作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不享受各项补偿政策。

2、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村卫生室医疗费用和服务行为的监管作用。结合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同步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支付、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利用支付政策引导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转变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对新农合支付村卫生室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五)完善乡村医生补偿政策。建立健全多渠道补偿政策。根据乡村医生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多渠道予以补偿。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根据实际工作量,从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按40%左右的比例统筹安排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所需经费,并按照绩效考核、以考定补的原则予以核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2、新农合支付政策调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和新农合支付比例,按照市物价局、卫生局、财政局出台的《关于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的通知》执行,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为6元/人次,其中患者个人负担1元,新农合基金负担5元。将所有参合人员到村卫生室就医的一般诊疗费、村卫生室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新农合支付资金实行全市统筹,并综合考虑各地收入水平、乡医人数和服务人口等因素,采取总额预付的方式予以支付。

3、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为保证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不降低,综合考虑医疗服务收入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情况,采取专项补助的方式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给予定额补偿。市及以上财政对纳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按照每服务10OO人口补助1名乡村医生、年人均补助3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我市对乡村医生补助标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每服务10OO人口补助1名乡村医生、年人均补助不低于3000元。

4、设立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基金。在确保乡医补偿到位,乡医积极性得到保护的前提下,从上述三项经费中统筹一定数量资金,作为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公共基金,主要用于村卫生室日常运行经费、基本药物配送经费、标准化建设和乡医保障等事项。

(六)加强监测和信息服务。

村卫生室要积极参加基本药物制度监测工作,按时上报监测数据,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公示药品品名、数量、单位、采购价和零售价,使广大患者明明白白就医。

五、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一)科学规划村卫生室。按照一村一室的基本原则科学规划村卫生室的设置,目前一村多室的按设置时间先后或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确定。由村委会同意,填写《村卫生室设置申请表》,镇(街道)卫生院进行审核备案,镇政府研究同意,报市卫生局审批设立,逐步取消家庭卫生室。不同意设置村卫生室的行政村要有村委会的意见书。

(二)合理调配村卫生室人员。镇(街道)卫生院根据各村卫生室服务人口、交通条件、区域疾病谱和当地医疗卫生需求等因素,在镇域范围内统一合理调配上岗乡村医生。

1、村卫生室室长聘任。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由村委会聘任,镇(街道)卫生院审核备案。

2、乡村医生聘任。乡村医生实行聘任制,竞争上岗,择优选用,动态管理。乡村医生聘任须村委会同意,镇(街道)卫生院审核,村卫生室室长聘用。

3、乡村医生考核。实行乡村医生定期考核制度,对考核不合格、群众不满意的乡村医生,应当及时予以调整。

(三)深入推进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在不改变乡村医生人员身份和村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积极推进镇(街道)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不断规范村卫生室服务行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村卫生室的财务和资产与镇(街道)卫生院分账管理、独立核算。

(四)规范绩效考核制度。

1、市卫生局综合考虑各卫生室乡医人数、服务人口和实际工作量等因素,研究制定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绩效分配管理办法》(附件1)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附件2),镇(街道)卫生院根据工作量和医疗质量、村委会依据群众满意度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实行两级绩效考核,市医改办等部门负责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最终的考核结果与村卫生室收入挂钩。

2、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对内部乡村医生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

六、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1、召开全市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动员大会,传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

2、以镇(街道)为单位,由镇(街道)政府、卫生院牵头,层层召开办事处、村委会和乡村医生参加的专门会议,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学习文件精神,掌握政策要求。

3、加强培训。举办乡医学习班,认真学习《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工作要求、服务流程、医疗质量管理和绩效考核办法等相关内容,使乡村医生在思想上、认识上做好准备。

(二)实施准备阶段。

1、确定村卫生室设置数量和村卫生室上岗乡医人数。根据村委会的申请,市卫生局审批村卫生室设置数量,镇(街道)卫生院科学合理调配乡医,进一步明确全市村卫生室设置数量和村卫生室上岗乡医人数。

2、确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村卫生室填写《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申请表》,明确服务村庄、服务人口数,经村委会同意提出申请,由镇(街道)卫生院审核备案,镇政府研究同意,报市卫生局、财政局批准同意后实施,并由市卫生局、财政局分别报市卫生局、财政局备案。原则上纳入省、市、县(市)统一规划的村卫生室必须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一个行政村只允许一处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由统一规划的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3、完善新农合报销网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要完善新农合报销网络和流程。

4、做好宣传公示。镇(街道)卫生院要为镇域内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制定统一的宣传版面、基本药物价格及一般诊疗项目收费公示栏,印制好宣传材料。

5、储备配送药品。镇(街道)卫生院根据日常药品需求,由省药品采购中心采购一定数量的基本药物,做好实施前的药品储备和配送准备,即日起各村卫生室不得从其他途径采购基本药物或采购非基本药物。

6、完成盘点清资。镇(街道)卫生院要协助完成镇域内村卫生室药品和耗材盘点工作,于实施前完成。

(三)过渡阶段。

全市所有纳入省、市、县(市)统一规划的村卫生室全面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禁止采购基本药物目录外的药品,过渡期内允许使用库存的非基本药物,但必须按进购价零差率销售。

(四)全面实施阶段。

全市所有纳入省、市、县(市)统一规划的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禁止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省增补药品目录外药品。做到全市药品、一般诊疗费、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三统一”,同时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卫生、财政部门及各镇(街道)政府要高度重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密切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切实承担起推进实施的责任。要进一步细化工作安排和具体实施方案,把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各镇(街道办)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落实专人负责。

(二)确保政府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搞好资金测算,调整支出结构,保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政府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强化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村卫生室财务公开制度,确保各项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

(三)加强管理,规范运作。要做到专人负责管理,公正公开,资料档案齐全,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要建立村卫生室补助专账制度,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村卫生室各项资金,杜绝行为。市卫生、财政部门要定期跟踪村卫生室任务完成情况、服务满意度和资金使用等情况,保证其服务尽快惠及全体农民。

篇5

[关键词] 医药营销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医药行业与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药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医药生产企业数量显著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医药市场总体趋势保持平稳增长。同时,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医疗机构的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等,都对处于医药生产和医药流通交界地带的医药营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市场营销是医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环节。由于现阶段医药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较严重(即产品重复率高),各医药企业的竞争事实上就是市场营销的竞争,是各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才的竞争。

一、 医药营销专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目前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从培养机构来看,有院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从培养方式来看,有课堂授课方式和网络远程教育;从培养性质来看,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医药营销专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对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是不断探索当中,尤其在医药营销的教材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不能否定的是,在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1.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医药营销理论是在一般营销理论指导下结合医药行业特点的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分支,在医药营销专业教学中也就必然会出现如何权衡“医药”和“营销”教学要点的问题。由于医药营销专业同药学、市场营销、临床医学等许多相邻专业的关系不易划分清楚,因此,许多院校不能清晰地界定所培养的医药营销人才未来的就业方向,多数院校培养目标非常宽泛,不符合中国目前市场对医药营销人才的专业性、实用性需求。

2.课程设计与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在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中,有些院校对培养医药营销 “复合性”人才的认识不准确,把医药营销简单理解为“医药+营销”,只强调这个专业的“广度”,造成课程体系里管理、营销、经济、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笼统庞杂,课程安排不合理,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缺乏突出的方向。

3.教材编写与学生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医药营销专业课程多而散、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分界线不明显,有关医药营销的书籍低水平重复现象还比较严重,内容深度、广度不够,教材内容沉旧,教材编写与学生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4.师资力量薄弱。医药营销专业涵盖面涉及到医学、药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现有的师资大多数来自于从事单一专业教学的教师,知识储备不够系统和深入,并且大多没有医药营销的实战经验,这使他们在医药营销的教学中常常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

5.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教育欠缺。由于医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上许多医药营销人员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置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利益于不顾,进行销售假冒伪劣药品、播放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院校对学生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不够,未能培养出学生珍爱生命、勇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二、 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

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可以由以下几类构成:(1)医药营销实用技能人才。以医药营销实用技能为培训主体,主要包括:医药市场的调研能力、公关广告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医药推销技能等。重在培养学生在医药营销实际环境中的各种应用能力。(2)医药营销管理人才。以医药营销领域管理层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他们在具备一般医药营销人才的素质基础上还必须有管理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医药营销团队中担当战略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引领医药企业的整体运作。(3)医药营销服务人才。以提供医疗和药品服务为主要内容,在具备精良专业能力的前提下深化为消费者服务的意识,做好医药营销领域的服务性工作,例如:医药咨询、医药售后服务、疗效跟踪调查等等,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服务态度和能力。

2.人才培养总模式的构建

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医药营销领域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这客观上要求把确定“素质培养+行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首要任务。该人才培养模式是动态化和系统化的,素质培养与行业应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一方面,学校通过基本素质教育课程(德、智、体)、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使他们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业务能力和身心发展等方面具备医药营销专业所应有的基本素质,为医药营销行业应用服务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医药供求市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药生产企业、医药零售企业等行业应用领域对医药营销专业提出所需的人才要求,促使学生增强素质,形成医药营销领域所需的综合能力,顺利就业。

3.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根据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在设计课程体系时,采用模块教学,强调特色,突出素质。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和行业应用方向课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又分为医药类课程子模块、市场营销类课程子模块、经济管理类课程子模块。通过公共基础课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基础能力;通过医药类课程子模块,培养学生医药基础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市场营销类课程子模块,培养学生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通过经济管理课程子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一般的经济管理能力;通过行业应用方向课模块教学,培养学生突出的专业核心竞争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力。

(1)转变教育观念,逐步推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根据医药营销的特点,在培养目标上必须突出应用性;在教学内容上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改变过去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学科系统性,强调教学内容与形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职业选择,从而更具有市场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要从过分偏重理论讲授转变到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本位,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倡导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勇于探索和实践具有医药营销特色的新型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教学效果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激励作用和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逐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做到科学、公正的教学效果评价。

(2)有机整合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体系结构。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使三者之间内容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过分强调体系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淘汰与专业关系不太紧密的少数文化和专业基础课程,加大部分主干课程的课时数及实践课时的比例。结合国际医药营销发展形势,适时开设新型课程供学生选修和辅修,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实践体系的构建

医药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突出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指导手册,构建实践体系。实践体系应由四大平台构成:医药实践教学平台、营销实践教学平台、医药营销案例分析和应用实践平台。医药实践教学平台内容包括临床医学实践、药物分析、药剂测验等。营销实践教学平台内容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网络营销、广告宣传等。医药营销案例分析平台主要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具有案例资源的收集与存储、案例资源的查询、案例教学分析和案例研究等功能。应用实践平台主要是针对医药营销应用方向,建立实践基地,强化实践训练。

(1)开展医药营销实验室教学。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实验室的重要功能,通过开发专门的医药营销模拟教学系统软件,进行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单元训练和综合训练,如医药分类管理、药品陈列艺术、医药流通程序等,使学生熟练掌握医药营销的各项技能,从而能够适应和胜任未来的实际工作。

(2)加强医药营销案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育工具,通过真实案例所呈现的市场行情及变化,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从复杂的医药市场表现中,找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做出决策并制订实施计划。在这种案例启发下,学生可以掌握书本难以讲授的市场营销思维方式和实际运用技能。在实践体系中,案例教学强调师生融入市场的主动性。要求师生自行寻找医药企业编写调研计划、制订调研方案、实施调研任务、撰写市场调研报告。通过实际调研,采集医药营销案例,感受市场氛围,把握市场脉搏,增强学生医药市场应变能力。

(3)提供现实的营销环境。综合类院校和医药类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优势,成立医药营销实践中心,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学院医疗器械、药品的考察、鉴定、招标和采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际医药销售活动,在真实的营销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5.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学科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师资的学术水平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3],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首先,可以聘任医药营销领域的优秀从业人员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将其切身体验应用于课堂教学;其次,逐步完善教师的考评、考核制度,采用灵活的考评方法,增强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第三,提供更多深造和学习机会,增强国内外医药营销教师的互访和教学合作,从而有利于教师掌握国际医药营销的最新动态。

6.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

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医药营销是区别于其它一般商品的营销,在目前中国医药市场成熟度和规范程度不高、国家政策和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医药营销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医药营销行业的持续发展。医药营销中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对医药质量、医药价格、医药分销、医药促销手段等方面的处理和态度上。因此,在应用型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中应当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坚持灌输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念,培养医药营销人才良好的执业态度和对患者、民众及社会的尽责精神。

三、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医药营销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指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多种能力的人才。通过该培养模式中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既掌握医药卫生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理论知识,又了解营销活动的基本规律,能将医药需求转化为医药营销实际应用;既掌握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知市场环境下的医药营销模式及服务方式。

2.有助于培养医药营销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泛指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上有一技之长、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人才。通过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单元训练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开展医药营销的各项技能,使学生具有医药营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满足医药市场需求的营销应用方式。

3.有助于培养医药营销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指在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能够运用各种方法,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医药营销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交叉性的新兴学科,其发展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更新。通过该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有助于学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4.有助于培养医药营销服务型人才。医药营销专业也是一个复合型专业。该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和应用特色,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医药营销学科设计多个专业方向,可以按照行业和企业的岗位环节设置细分,比如, 药品销售、药店经营管理、医疗器械销售、医药市场研究和策划等服务。

5.有助于培养医药营销国际型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那些具有国际医药贸易知识、熟悉国际医药贸易规则和惯例的国际型医药营销人才将炙手可热。通过该模式中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学生不仅具备在国内医药营销领域打拼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能在涉外医药贸易部门、外资企业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晶夫 安祥林 方发芳:医药市场营销的特点及其策略[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85

[2]顾 海 雷 婷 翟铁伟:面向21世纪的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探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4,(6):105

篇6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层次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药函授教育是一种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育方式,在现阶段的医药成人继续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医药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北京医药集团职工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于2001年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在沈阳药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北京函授站,于2006年升为北京分院。现开设的是专升本层次的药学和中药学两专业学历教育。建校以来,学校不断强化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各类药物研究与开发单位、医药院校、医院、药检所、药事管理部门等提供专业人才,使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医药函授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其继续生存和加快发展的生命线,而教学质量却是各种教学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使其具有多因素性、动态性的特点,因此要提高函授教学质量,就必须对影响教学质北京医药集团职工大学(100079)谭毓强化管理提高成人医药函授教学质量量的诸多要素加以有效管理。自从建校以来,学校一直重视成人函授教育的质量管理,以强化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现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详述如何提高医药函授教学质量,旨在探讨提高医药函授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突出教学管理重点,全面提高成人医药函授教学质量

1.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总体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和组织教学的科学依据。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严格以沈阳药科大学制定的教学计划为依据安排课程和制定工作计划,且严格落实教学场所和设备条件,开学第一天即把沈阳药科大学指定的教科书、教学指导书、习题集、实验指导书、实验手册等发给学生以备学生自学使用,面授时加强辅导,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最大限度地为医药行业培养合格、适用的人才。

1.2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是医药函授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要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药行业人才,就必须加强实验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接受理论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在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内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协同能力。

1.2.1大力投入实验经费近几年学校在实验室设备及实验基地上年均投入100万元,建立健全药学、中药学实验室和实践环境,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1.2.2严格执行沈阳药科大学的实验教学计划在实验课教学中,完全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不随意删减规定的实验课程和学时数,降低实验要求。

1.2.3建立良好的实验条件良好的实验条件,是实验教学计划与实验效果的保障。学校具有先进的各专业实验室,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室;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理学实验室;药剂学实验室、解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中药标本室、中药鉴定学实验室、中药提取实验室、GMP实习车间等,为药学、中药学函授学生提供各种先进的、有代表性的、适合教学的实验设备,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薄层扫描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毛细管电泳仪、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超声波提取器、薄膜蒸发仪等600余种。在学生实训方面,目前学校共有实训基地4600平方米,实习药店600平方米,实习药厂1.45万平方米,能按各专业和课程实践方案进行技能培训,能完成实验教学计划规定的能力训练。

1.2.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师资队伍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力量,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定期对他们进行新实验设备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保证实验的教学质量。

1.2.5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实验课件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各种教学课件应运而生,特别是一些多媒体实验课件的开发,给实验教学带来了活力,对成人的实验教学有很大帮助。多媒体实验课件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技术将实验教学内容组织在一起,不仅能提供各种实验器材,而且还可以模拟一般和特定的实验环境,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验提供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而进行仿真实验操作。此外,多媒体实验课件的模块化结构,可把实验按功能划分为许多独立的模块,使学生能够进行选择和组合,建立一个适于研究、探索的实验平台。学生不仅可以改进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进行设计性实验,还可以完成实际的制作和产品的开发。目前学校已制作《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中成药分析》等课程的多媒体实验课件供学生使用,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解决了学生课外练习实验无老师指导的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1.3加强面授环节管理在医药函授教育的诸多环节中,面授教学处于主导地位。面授在整个函授学习过程中所占的时间虽短,但却对深化和加强函授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做好面授环节的教学管理对提高面授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在加强面授教学管理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3.1严格选聘授课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因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函授教学质量的首要保证。学校拥有一支素质良好和稳定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学校的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自2001年建站至今,每年都招聘热爱医药函授教育,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师,近几年还引进了十几名医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成立了一支专任教师队伍。同时,学校还聘请相关医药高校的富有责任感、懂得函授教育特点和规律、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学校函授教学的补给者,目前已形成一支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而在每学期开学前,教务科都会向所有外聘教师下发聘任书和责任书。

1.3.2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面授辅导是学生解惑、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手段。由于函授课时少,学校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在保证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讲解大纲的重点和学生自学时的难点、疑点问题,并且向学生传授和介绍自学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这也是面授教学时的重要任务。同时,教师通过课堂测验和批改作业,了解学生自学以后仍存在的疑难问题及其对基本原理理解的程度,并要求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导。函授学生与普通全日制学生相比,记忆力相对较差,理解能力较强,因此,学校还要求任课教师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案例组织教学,使学生在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书本知识和他人知识转化为自身精神财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3.3严抓考勤环节函授学生出勤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面授教学质量的优劣,学校一直严格执行沈阳药科大学的学生管理规定,凡缺勤超过1/3者不准参加期末考试。在考勤办法上,采取任课教师与班主任共同负责、以任课教师为主的制度,要求任课教师每堂课都亲自点名,而班主任进行不定时点名,对无正当理由不上课的学生一律按旷课处理,而且对于学生的出勤率,严格按照沈阳药科大学规定的标准实行量化,在平时成绩中体现出来。同时为提高函授学生的出勤率,在面授时间的选择上,学校从实际出发,根据医药行业特点考虑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安排学生每周日上课,尽量避开面授时间与学生工作繁忙期的时间冲突,缓解工学矛盾,确保学生能到校听课。

1.4严抓考试考评环节考试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教得如何和学生学得怎样都要从考试这个环节得到检验。目前,有部分函授办学点在考风考纪上存在着一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摆正从严治考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从严治考,必定有流生。因此,学校严格按照沈阳药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规定,实行考、教分离的制度,考试使用继续教育学院统一发放的试卷,派专人负责保管;在考场纪律方面,学校坚持从严治考的方针,建立规范的考试制度,严格考场纪律,加大考风考纪教育的力度;在每次考试中学校领导都进行巡视,加强对监考工作的督查。对监考工作不负责的教师及时批评教育,限期改进;对违纪考生的处理决不手软,严格执行继续教育学院违纪处分规定。2010年,沈阳药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根据医药成人函授的特点,提高了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学校严格执行了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评,促使学生平时努力自学、积极参加面授、实验,按时完成实验报告、作业和课堂测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死记硬背,活学活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函授教学质量。

1.5重视论文指导、答辩环节学校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选聘,严格按照沈阳药科大学有关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意见执行。选聘的教师都具有相关教学经验,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熟悉所指导论文的研究方向,有中级以上职称。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收集资料、写作提纲、撰写初稿和如何修改等环节,并要求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认真负责,严禁教师为学生或指导学生抄袭其成果。毕业论文答辩是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环节,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对毕业论文的答辩,学校每年都认真做好组织工作,由沈阳药科大学校本部派出的教授和学校学术上有造诣、工作敬业的教授共同组成专家小组,对学生答辩进行评审工作,保证答辩质量。

1.6建立教学评估体系教学评估也是成人医药函授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函授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保证和促进作用。

1.6.1教学座谈会环节每学期面授期间,学校都召开由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科主任、班主任、部分任课教师、有代表性的学生参加的教学座谈会。在会上,大家相互交流教学和教学管理方面的信息,讨论教学资源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对优势继续发扬。学期末,学校会及时召开由校长、教学督导员、任课教师、教务科工作人员参加的学期总结座谈会,反馈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对教学中反映好的教师提出表扬,对表现差强人意的教师提出改进方法。这两次会议不仅使彼此间关系更密切,了解情况更多、更广泛,而且为函授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6.2教学督导环节学校选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工作责任心强、师德高尚、公道正派的具有副教授职称及以上的教师组成督导小组。教学督导主要包括督教、督学、督管等内容。为了使教学督导工作不流于形式,学校建立三项常规制度。①听课制度。学校主管教学的校长和督导组成员每学期都深入课堂、实验室、实训室进行常规性听课,检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②评议制度。督导组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学部门的管理进行评议,运用评议,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③检查制度。督导组每学期检查教师的教学大纲、备课笔记、授课计划、教学日志、学生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试卷的批阅、登记、装订、试卷分析等。

1.7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目前,有些函授办学点在学籍管理上过于仁慈,该留级的不留级,该开除的不开除,这对函授学生起了极坏的负导向作用,所谓负导向是指由于不能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使更多的人对规定无所顾及,结果一人违反规定后,更多的人出来效仿。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只有与管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没有管理的教育是软弱无力的,没有教育的管理是缺少人性的。在教育的基础上,对那些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惩处是必要的,对那些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来说,开除学籍既是对他本人、也是对其周围学生最好的教育。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为学校的长远发展,一直严格执行沈阳药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籍管理规定,彻底杜绝学籍管理中的负导向倾向。

2以人为本,改进和完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在函授教育的学生管理过程中,我校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医药函授学生构成复杂,年龄跨度较大,离开学校时间不等,对学校的适应程度不同。为此,学校设立班主任制度,对每个教学班都选派了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高度责任心、工作热情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具体负责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

2.1建立学生信息库,确保与学生信息沟通顺畅函授教育虽属于是成人教育,但也涉及考试、学位课程考试报名、缴纳学费、信息采集等一系列普通高校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环节,一旦错过其中一部分,均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利益产生影响,故能及时与学生沟通传递信息非常重要。学校班主任主要从五方面入手,确保与学生信息沟通顺畅。

2.1.1收到录取库电子表的时候进行加工整理。每年底,学校会收到来年各专业班级的录取信息库,这张表中有学生详细的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码、固定电话、联系地址、家庭地址、邮编等一系列联系方式。基于这个录取库,班主任会第一次与学生取得联系。同时将录取库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作为原始资料留存。

2.1.2学生第一次报到时的信息核对。学生第一次报到时的信息核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位前来报到的学员,班主任都要求他们做信息核对,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核对完毕后签字确认。同时,班主任可整理出实际报到人数。

2.1.3第一次报到后的资料整理。第一次报到后,班主任手上就有了及时准确的学生信息,这时根据学生的报到核对信息,建立电子信息库。此外,基于网络的普及以及生源的年轻化,班主任会按班级建立QQ群,相关任课老师都会加入群内。

2.1.4学生信息的日常维护。要与学生保持联系,最重要的就是确保手上学生联系方式的准确性,由于工作的调动或者其他原因,函授学生的联系方式经常出现变更。因此,要求学生在手机号码出现变更时,主动与班主任取得联系,班主任在第一时间修改信息库中的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