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实施细则范文

时间:2023-03-27 14:5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营改增实施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以及过渡政策等4个文件,明确了营改增具体实施办法。

建筑业税负和异地经营纳税问题怎么解决?“二手房”交易会否受影响?“世界性难题”金融业营改增如何改?对生活服务业有哪些优惠“大礼包”?……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财税专家,详细解读改革方案。

建筑业税负会否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建筑业年产值近16万亿元,从业人员达到4500万,建筑业营改增涉及人数众多,利益调整复杂。从征收3%的营业税,到改为征收11%的增值税,这一税率适用于建筑业一般纳税人,而小规模纳税人可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征收3%的增值税。尤其对于大的建筑企业,税负会否明显上升?这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此前财税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营改增推开后“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这其中也包括建筑行业,但具体到每个企业需要尽早规范经营、调整业务结构等,通过增加抵扣等方式降低税负。北京中建政研信息咨询中心主任梁舰建议说,可以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流程、会计核算,防范误操作导致多缴税或者涉税风险。

安永大中华区间接税主管合伙人梁因乐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营改增对建筑业是否利好,绝不能只盯着税负的增减,而是要看最终企业利润率的变化。长远看,营改增将推动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建筑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加快转型升级。

为降低建筑企业负担,方案明确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一般纳税人可以选择3%的简易征收税率。比如,一般纳税人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务,即施工方不采购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或只采购辅助材料,并收取人工费、管理费或者其他费用的建筑服务;或是一般纳税人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是指全部或部分设备、材料、动力由工程发包方自行采购的建筑工程。

除了税负问题,流动性较大的建筑业跨区域经营,如何交税也备受关注。此前缴纳营业税,纳税人在劳务所在地税务机关纳税即可。营改增后,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2%的预征率在劳务所在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进行纳税申报;如果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同时,由于建筑工程时间较长,未完工的“老工程”如何征税?“一般纳税人为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对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部门负责人解释说,老项目指的是在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项目。

对“二手房” 交易等房地产市场有啥影响?

对于房地产纳入营改增试点,“二手房”交易会否受影响一直是关注焦点。

根据新规,个人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5%的征收率全额缴纳增值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对北上广深四市而言,如果想要免征增值税,必须是销售2年以上的普通住房,如果是将购买2年以上的非普通住房销售,则需要以销售收入减去购买住房价款后的差额按照5%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适用于二手房的增值税优惠措施几乎“平移”了现行营业税优惠政策,因此不会增加交易环节的税收负担。梁因乐表示,不同地域对二手房交易税收实际承担人的操作惯例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营改增对二手房交易市场的影响主要还是由市场供需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销售不动产的“时机”也将影响到缴纳增值税税率。比如,一般纳税人销售其4月30日前取得的不动产,可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5%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若是销售5月1日后取得的不动产,应适用11%的税率。交税地点也涉及到,需要在不动产所在地预缴一部分税款,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分析认为,房地产营改增,将助推规模化、专业化租赁经营和“购租并举”的住房供应新模式。同时,为实现进项抵扣,开发商会逐步告别“大而全”的粗放模式,将咨询和设计等业务外包。此外,由于土地或房屋增值越多,开发商缴税越多,这就约束其不再靠涨价获益,而是转向提升品质和成本管控。

改革对“去库存”有啥影响?营改增后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对于所有行业企业而言,改善办公条件购置办公楼时成本会降低,因此会对商业地产销售产生一定的刺激,有望促进写字楼去库存。

“世界性难题”金融业营改增如何改?

金融业由于其子行业业务种类众多,核算也比较复杂,被认为是最后一批营改增行业中的一大难点。 根据规定,金融服务是指经营金融保险的业务活动,包括贷款服务、直接收费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和金融商品转让,由原来的5%的营业税率改为6%的增值税率。

“金融业增值税制度的设计是世界性难题,营改增方案考虑到了金融业实施增值税的一些关键点。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税率增加了一个百分点,但考虑到可抵扣的因素,特别是不动产的抵扣,金融业税负应能实现只减不增。”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说。

对于金融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明确了免征增值税的项目包括: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国债地方政府债、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等的利息收入,被撤销金融机构以货物、不动产、无形资产、有价证券、票据等财产清偿债务,保险公司开办的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取得的保费收入,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委托境内公司在我国从事证券买卖业务、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和债券、个人从事金融商品转让业务等金融商品转让收入,等等。

梁因乐认为,金融业产品服务变化很多,对金融企业来说,应该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进行相应的税务处理,“从税务成本来说未必会有明显上升,甚至可能会下降,具体要看企业经营状况。”他还提醒,金融服务十分依赖系统,现在距离推开营改增试点时间很短,金融企业如何调整系统、修改业务流程等,任务将比较艰巨。另外,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难度还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要和税务局的金税三期系统对接好,还需要收集和提供更加规范和完整的票面信息以及纳税识别号等。

对生活服务业有哪些优惠“大礼包”?

生活服务业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最为紧密的行业,因此改革后对生活服务业有什么影响备受关注。 根据规定,生活服务是指为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供的各类服务活动。包括文化体育服务、教育医疗服务、旅游娱乐服务、餐饮住宿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其他生活服务。和金融业一样,生活服务业实行6%的增值税率。

“生活服务业原来按5%税率缴纳营业税,营改增后分两种情况,一种适用于一般纳税人的6%增值税率,另一种是小规模纳税人按照简易计税方法适用3%的征收率。” 张斌表示。营改增后,税率发生变化幅度不是很大,而且由于可以增加进项抵扣,尤其是对进项税金较多的纳税人更为有利。

篇2

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我国流转税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利于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根据国务院的规定,营业税改增值税在逐步进行,2013年,推广到全国的项目有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2014年,又增加了邮政电讯业,转让无形资产项目也将相继出台。目前,已经进行的营业税改增值税项目涉及的增值税的税率增加到4种:17%、13%、11%、6%。由于增值税条例原来对不同税率项目的征税规定,所以在营业税改增值税后,执行中的困难逐渐增大。

(一)国务院制定的条例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实施细则在文字表述上不同,给执行税法的各级税务机关和企业带来一些困难国务院制定的条例称未分别核算的从高使用税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实施细则规定为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销售额,征收增值税。一项是税率从高,一项是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货物销售额征收增值税,这种不同给执行税法的各级税务机关和企业带来一些困难。

(二)混合销售的定义不够明确,为纳税人规避税收提供机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即涉及货物销售又涉及营业税劳务的,为混合销售。对混合销售行为,其主营业务缴纳增值税的,该项行为缴纳增值税;其主营业务缴纳营业税的,该项行为缴纳营业税。在营改增后,增值税的范围扩大了,该项规定是否同时扩大,税法没有进一步说明。当然,混合销售可能只涉及到货物和交通运输业,不会有更大的扩大,但税法应该做进一步的说明。

二、修改统一流转税对不同税率项目征税的建议

(一)在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的同时,尽量贯彻税收的中性原则,减少流转税税率,调节经济所得税和消费税,为企业经营提供公平的税收环境。税收中性原则是指国家征税不改变财富的原有分配状况。营业税改增值税,只是征税范围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到国家征税的原则。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考虑到现有行业的执行税率问题,在改革时多增加一些税率,不会对税收产生太大的影响。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制定实施细则时,严格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制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制定细则时,不要只考虑到现有的一些情况,应该充分考虑到国务院的规定,特别是国务院制定的与现在执行情况不符的规定,应该及时的补充说明。

篇3

2009年1月1日,我国从生产型增值税转向消费型增值税,有效地克服了生产型增值税抵扣范围小、抑制企业技术进步的缺陷,降低了增值税纳税人在货物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税收负担。但是,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有限、扣税链条不完整等因素,以及营业税的重复征税特点,严重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为了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国把实现“货物和劳务”一体化征税、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作为实现结构性减税的一剂良方,希望通过“营改增”在完善商品劳务税制的同时,逐步完善商品劳务环节的扣税链条,消除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目标。

对于融资租赁业而言,“营改增”之后,融资租赁业可以开增值税发票给承租方,使得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有利于吸引客户;同时对属于一般纳税人的承租方来说,由于能够拿到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与银行贷款相比,可以降低财务成本、降低税负,有利于承租方选择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企业不仅要抓住“营改增”的改革大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积极地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将“营改增”之后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税务部门,以求有更加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

二、“营改增”后融资租赁业面临的问题

(一)“三流不合一”带来的税务风险 对于融资租赁业来说,所谓的“三流合一”是指税务部门要求的合同流、现金流、发票流三流保持一致。而通常所说的“三流合一”是指税务部门要求的票据流、现金流、物流三流保持一致。由于物流很难回放性检查,不像合同、票据、资金都是有据可查的,所以在实务操作中税务机关用“合同流”代替“物流”以便于纳税管理。但是,鉴于融资租赁业的部分业务流程的特殊性,使得融资租赁业在“营改增”之后为开展业务面临着税收违法的潜在税收风险。下面从融资租赁业的售后回租业务流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1)严格按照售后回租定义。 承租方选定自己需求的设备后,告知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对承租方资格审核之后将设备价款提供给承租方,承租方直接与厂商签订《设备买卖合同》,从而拥有了设备的所有权,并由厂商按设备价款开增值税发票给承租方,然后承租方与融资租赁公司签订买卖与租赁合同并支付租金,融资租赁公司按租金收入的利息开增值税发票给承租方。

如图1所示,厂商与承租方、融资租赁公司与承租方之间业务流程清晰明了,实现了税务机关要求的发票流、合同流、现金流的一致性原则。

(2)对涉及特殊行业的售后回租业务,如工程机械、上牌车辆、工程机械、上牌车辆、二手设备等,使用此业务模式操作。承租方在业务操作前通过和厂商签订《设备买卖合同》拥有了租赁物的所有权,同时厂商按设备的价款开增值税发票给承租方,承租方然后将其出售给融资租赁公司,并由融资租赁公司代客户向厂商支付租赁物购买价款,然后承租方将该租赁物从租赁公司租回并与融资租赁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合同》,以后向融资租赁公司支付租金及其他应付款项,融资租赁公司按租金收入中的利息收入开增值税发票给承租方。

从图2中看出,承租方与融资租赁公司之间的交易清晰明了,实现了发票流、现金流、合同流的一致性原则。但是厂商与承租方之间只是实现了发票流、合同流(物流)的一致,现金流存在于厂商与融资租赁公司之间,从而没有实现税务部门要求的发票流、现金流、合同流保持一致的原则。

“营改增”后,由于融资租赁业实行增值税购进抵扣法,如果出现“三流不合一”的情况,不管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还是承租方来说,都无法将厂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极大地增加了融资租赁业的税收成本和税务风险。

(二)即征即退政策形同虚设 在此次“营改增”改革中,将融资租赁业由按“金融保险业”税目缴纳5%的营业税改为部分现代服务业的应税范围征收17%的增值税,由于“营改增”前后计税依据基本保持不变,税率的大幅提高无疑会增加融资租赁公司的税收负担。鉴于此,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文的规定,经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务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理论上将融资租赁业的税负由5%降低到3%。但从上海、北京等实行“营改增”试点地区的实际操作来看,即征即退政策基本落实不了。下文将从以下方面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1)即征即退政策中的分母不明确。即征即退政策出台之后,对于增值税实际税负的计算过程中分母的确定一直存在争议。财税[2012]86号文出台之前,各地做法不统一:上海市有的按息差(租息减去财务利息支出),有的按租息;北京市则要求分母不是按租息计算,而是按本金加上租息。针对这一争议,《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应税服务范围等若干税收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12]86号)文明确规定“增值税实际税负是指,纳税人当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占纳税人当期提供应税服务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的比例”。在对上海、北京的企业进行税负测算之后发现:如果严格按照86号文的规定执行的话,增值税的实际税负在0.7%左右,没有一个企业的实际税负超过 3%。这就意味着即征即退政策落实不了,在计税依据不变的情况下原来按照5%缴纳营业税,现在按照17%交增值税,使得融资租赁公司的税负增加。

在财税[2012]86号文出台之前,安徽省某融资租赁企业曾经享受到按实际税负超过3%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86号文出来之后,由于增值税实际税负没有超过3%,税务局要求企业把退回的税款交回国库。由此可见,政策的不明朗已经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及业务的正常开展。

(2)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营改增”之后,融资租赁公司的当期销项税额等于票面金额乘以17%(其中票面金额包括做直租业务时按租金全额分期开给承租方的增值税发票的金额和做售后回租业务时按照租金全额减去本金部分分期开给承租方的增值税发票的金额);融资租赁公司的当期进项税额等于作直租业务时,当期从厂商购买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税额。

最近几年,融资租赁业快速发展,加之“营改增”之后的融资租赁业实行增值税购进抵扣法,只要融资租赁公司的直租业务取得的进项税额大于直租业务和售后回租业务取得的销项税额的总额,就会使得融资租赁公司长期不用交税。这种情况在融资租赁业快速发展的这段时期将长期存在。但是,当该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时期时,融资租赁企业的累计销项税额将会超过进项税额,此时才开始纳税。随之,融资租赁公司的税务风险出现了:

如图3所示,一方面融资租赁企业在N年间不交纳增值税,等到累计销项税额超过进项税额之后逐渐交纳增值税,对企业(特别是中小融资租赁企业)的现金流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长期的经营决策;另一方面,财税[2011]111号文附件中规定的即征即退政策属于“营改增”试点期间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等到“营改增”全面铺开,届时这项优惠政策将会取消。如果开始缴纳增值税的时点出现在“营改增”试点期间M之后,企业将无法享受到即征即退优惠政策。

三、“营改增”背景下融资租赁业问题解决对策

(一)对特殊业务“三流不合一”的建议 对于融资租赁行业来说,由于某些业务流程的特殊性,使得“营改增”前后该行业面临同样的难题,即合同流、票据流、资金流(以下简称“三流”)无法保持一致。在三流不一致的情况下,厂商无论将设备的增值税发票开具给融资租赁公司还是开给承租人,均无法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针对此问题,笔者建议如下:(1)对于政府来说,采用“融资”与“融物”分开征税的方式解决三流不一致的问题。融资租赁业是以融资的方式完成了融物的目的,既有金融属性又有贸易属性,具有特殊性。一方面,融资租赁企业按设备的价款开增值税发票给承租方(即平票平走);另一方面,融资租赁企业就租息收入部分按现代服务业开具增值税发票给承租方,从而解决三流不一致的问题。(2)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可以积极主动地与税务部门就融资租赁业务的流程特殊性进行沟通,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将涉及到三流不一致的问题在合同中明确地反映出来,以便让税务局承认业务流程的合理、合法性。

(二)对即征即退政策不能落实的建议 86号文出台之后,基本没有企业能够达到即征即退的退税标准。针对此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政府一是应从融资租赁行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出发,对于即征即退的分母,应剔除本金部分,只包含租金中的利息收入;或者,降低即征即退率,从而使该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建议政府保证即征即退政策的延续性。即征即退政策作为“营改增”试点期间的优惠政策,是一项暂时性的优惠政策。在“营改增”之初,由于会出现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使得企业在开始阶段不需要纳税的情形,保证该项政策的延续性,使得企业在真正纳税的期间享受到即征即退政策。三是建议政府尽快出台即征即退政策的实施细则。到目前为止,各试点地区的税务部门对86号文规定的即征即退政策的分母理解不统一,影响了即征即退政策的实施。政府要尽快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即征即退政策增值税实际税负计算过程中分母的内容。(2)企业。一是通过融资租赁协会等途径向税务部门积极反应情况,做好信息的传达和沟通工作。二是应在政策明朗之前做好退税的备案工作。及早备好相关文件和资料,到当地税务部门办理有形动产租赁备案和即征即退备案,以应对即征即退实施细则的出台。

参考文献:

[1]赵国庆: 《“营改增”或可为融资租赁业解困》,《中国税务报》2012年第12期。

[2]潘文轩: 《“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释疑》,《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3]胡亮:《关于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时代金融》2013年第3期。

篇4

【关键词】科研企业;营改增;纳税筹划;税负

一、引言

“营改增”之后,企业增加了进项税抵扣的范围,许多之前不能抵扣的项目现在都可以抵扣,确实使增值税税负得到了降低,例如,技术服务费、住宿费等一些费用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就可以抵扣。但是,科研企业是专门从事知识研究和开发活动,技术含量高,难度大等特点,其主要是利用科研人员的知识对新技术的研究,注重的人力成本,购进的应税增值税服务较少,能够取得进项税额也就相对来说比较少,而科研企业从之前的缴纳5%税率的营业税改成了缴纳6%税率的增值税,在无法取得可以抵扣的进行税额的情况下,科研企业的税负其实是增加的。所以对于科研企业来说可能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一些事项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事与愿违,导致税负不但没有减轻,反而会上升。

二、利用税率存在高低差异减轻税负

我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存在17%、13%、11%、6%四档税率,而小规模纳税人代开的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则为3%。由于科研企业主要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检测、技术开发等业务,其主要适用税率为6%,但是,在研发活动中企业经常会取得17%、13%、11%这三档高于应纳税率的服务,这样就存在进项税税率大于销项税税率的情况,也就起到了降低税负的作用。

科研企业取得的收入按6%计算销项税,但是在发活动中采购的用于研发的原材料,研发人员使用的工具、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以及科研单位的用电等业务都可以取得17%的进项税额,这样进项税税率和销项税税率就存在11%的抵税空间;研发企业在研发活动中经常会发生图书资料费用,而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也会发生自来水的费用,这两项支出都可以取得13%的进项税额,其中也存在了7%的税率差;科研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避免不了发生大量的交通运输费用,此项支出则可以取得11%的进项税额,与收入的税率相差5%。

三、“营改增”后固定资产的抵税作用

固定资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价值也相对较大,尤其是对于科研企业来说,会购置大量的试及测试设备,在企业的总资产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根据财税[2008]17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下同)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下同)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以下简称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8号,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以下简称细则)的有关规定,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以下简称增值税扣税凭证)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其进项税额应当记入“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但仅限于生产型企业,作为科研企业因为缴纳营业税,购进的固定资产则不能抵扣,只能计入固定资产成本。2013年8月1日全国范围内推开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业,科研企业采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也可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从而为科研企业减税起到重要作用。

就科研企业来讲,“营改增”之前取得固定资产所产生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而在“营改增”之后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期间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0号)第二条规定:“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适用简易办法依照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而购进新的固定资产取得17%的进项税额则可以全额抵扣,以此可以减轻科研企业在“营改增”初期的税负;另外,若企业不愿出售旧的固定资产,也可以将旧出租,依据财税[2013]106号文件规定:“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以试点实施之前购进或者自制的有形动产为标的物提供的经营租赁服务,试点期间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即按3%的简易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对于更新的新固定资产,则可以取得17%的进项税额,通过上述变化,企业既可以更新设备,增强企业研发能力,还可以取得进项税额用于抵扣销项税额,从而起到节税的作用。

四、“营改增”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一)“营改增”之后对收入的影响

“营改增”之前,科研企业取得技术服务收入以含税价格确认收入,而改革之后,企业需要按照剔除增值税后的价格确认为收入,收入比改革之前有所减少。

(二)“营改增”之后对成本的影响

对于科研企业来说,“营改增”之前取得的外委测试及技术服务的发票应该按照发票金额直接计入成本,确认收入的同时应当计提营业税及附加可以在税前扣除;而“营改增”之后,企业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销项税额,随之计入税前可扣除的成本也随之减少,而计提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基数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应当按照抵扣完进项税额的应交增值税计提。

(三)“营改增”前后税负对比

如科研企业一般纳税人取得100万元的技术服务收入,发生外委测试服务30万元,“营改增”之前科研企业开具营业税发票,应当确认营业税收入100万元,应当计提营业税5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0.5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共计5.5万元,计入成本30万元,最终实现净利润64.5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6.125万元;而改革之后应当将收入中的增值税剔除后计入收入,应当确认收入94.34万元,销项税额5.66万元,计入成本28.30万元,取得进项税额1.698万元,应交增值税3.962万元,应当计提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0.396万元,最终实现净利润65.64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6.411万元,比“营改增”之前多了企业所得税0.286万元。

总而言之,“营改增”后企业确认的收入、成本都会减少,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是有所增加的,但是综合企业整体税负来说,“营改增”之前共缴纳税费21.625万元,之后共缴纳税费20.769万元,所以从整体来看科研企业的整体税负是有所下降的。

五、结论

国家实施“营改增”的目的是加快税制改革,消除营业税重复纳税的环节,进而只针对增值的部分缴纳增值税,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税负,调动科研企业快速发展的积极性。但是“营改增”改革配套的文件数量很多,并且很多过渡期间的文件以及优惠政策尤其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想要熟悉了解并能结合企业自身是情况去运用,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毕竟每个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这就需要科研企业自身的财税人员能够熟悉了解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并且与税务机关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筹划适合企业的方案,为企业合理节税。

篇5

根据县委长县委办发[2016]号文件精神要求,我组作为第一批机关干部入企服务小组成员,被派至长治红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为期两个月入企服务,我们小组在仔细了解长治红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订了驻企工作计划,按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并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做好驻企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我们小组于9月14日正式入驻长治红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与公司有关负责人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对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驻企期间工作说明如下:

一、对企业概况进行调查了解

长治红兴煤业有限公司是经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37号)文件批准的单独保留矿井,矿井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批准开采3#—15#煤层,公司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南宋乡长青村,于**年建成投产,前身为长治县红兴联营煤矿,2007公司更名为长治红兴煤业有限公司,现在册员工596人。公司由长治县黎都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长治分公司长治县公司和程海庆三股东出资组成,所占股权比例为30%、15%、55%。企业法人代表由原志鹏同志担任。

公司井田面积2.189km2,批复开采3#—15#煤层,现开采3#煤层,资源储量3003万吨,煤种为贫煤,为优质动力煤,服务年限12.5年;矿井为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性,煤层自然倾向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矿井正常涌水量35m3/h、最大用水量为6435m3/h;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上一年度原煤产量45.1万吨,掘进进尺度748米,销售收入13517万元,实现利润1179万元,经山西省煤炭工业厅验收为二级质量标准化矿井。

2016年预计全年生产原煤60万吨,销售收入预计可达10000万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

二、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小组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并与公司负责人沟通后的方式对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后,发现该企业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安全生产许可证与环评能力不一致,需要我县环保局给予变更环评手续,将证照与环评能力相一致。

(2)、3号煤枯竭,服务年限不足一年,需办理15号煤开采手续。

以上两个问题均涉及90万吨—120万吨产能核增,通过我组详细了解相关政策,根据国务院规定和省发改委、省煤炭厅实施细则,三年内不批新增产能事项。

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四)、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在建煤矿项目应按一定比例与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挂钩,已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的在建煤矿项目应由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予以公告。 关于从严控制煤矿项目审批的实施细则,省发改委、省煤炭厅,第三条,停止项目前期和核准阶段的审批事项。除已有国家“路条”和列入国家“十三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减量置换”政策进行产能置换的项目外,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相关部门一律不予受理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和核准阶段的审批事项,故以上两个问题涉及事项不能办理。

(3)、企业资金周转有困难,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予以扶持解决。

我组多次到长治县黎都农商银行信贷股进行贷款咨询并给企业提出合理建议,目前企业已与长治县邮政储蓄银行取得对接,并与银行进一步商讨贷款事项,由于银行贷款利息较高,企业最后放弃贷款,由企业自身解决。

三、做好驻企服务工作的体会

篇6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土地价款

税务筹划会计核算

“营改增”工作是国家整个“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一环,目的是减少甚至消除经济流通环节中重复征税的现状,总体上降低行业税收负担,有利于行业经营模式创新,更有助于促进企业自身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房地产“营改增”后,增值税替代营业税,允许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抵扣上游环节已纳税款,从而消除重复征税的弊端,减轻企业税负。然而,房地产企业一般计税方式下所发生的土地成本,根据财税[2016]36号文件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只允许将支付政府土地价款部分抵减销项税,其他土地购置及拆迁成本均不允许抵扣,从而不利于企业税负降低,但同时也为企业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有关土地成本税务筹划留下一定空间。

一、“营改增”后房地产新项目土地成本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一)土地成本占房地产企业开发总成本比重大,进行税务筹划符合企业收益最大化原则。伴随房地产行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趋势,各地不断涌现新的“地王”,巨额的土地成本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增值税下,企业支付政府部门土地价款高低,最终会以杠杆原理的形式影响项目开发经营的整体税负。因此,土地成本税务筹划工作必然是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

(二)基于财政部、国税总局的财税[2016]36号及国税总局的2016年第18号公告等文件,各地国税局相继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基本上明确了房地产企业增值税销售额计算中允许扣除的土地价款只限“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或受政府委托收取土地价款的单位直接支付的土地出让金”。然而,实际操作中企业支付政府部门的市政配套费、政府主导收取并统一支付拆迁户的拆迁费等其他成本费用,金额大且取得的合法凭证基本上是国家财政部监制的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或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增值税下无法取得进项抵扣或销项抵减,造成企业实际税负仍然很高。

二、增值税下房地产新项目土地成本税务筹划实施方案及建议

(一)实际谈判中,扩大“营改增”政策中“支付土地价款”的界定范围

根据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四条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因此,有关拆迁系列成本费用纳入目前增值税下只允许销项抵减的“土地出让金”提供了可能。企业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应争取将涉及项目有关拆迁的费用一并纳入“土地价款”合计金额中,加大了未来增值税下销项扣除基数,从而合法有效地降低企业税负。

(二)合理控制拿地成本在开发总成本中的比例,收窄企业收益流失范围

财税[2016]36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土地出让金可以增值税下抵减销项税,据此模拟测算,若企业在同样开发规模、同样设计规划条件下,获取不同价格的土地,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不同做出合理选择:

1.追求营业收入规模最大化的企业,在同样售价水平下,合理利用土地价款杠杆作用,将因此所抵减的销项税转化为营业收入。根据国税总局2016年第18号文件,销项税=(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一允许扣除的土地价款)÷(1+11%)x11%,从而可确认营业收入=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一销项税,相比提供货物销售行业,房地产企业核算所确认的收入中因土地价款抵减销项税而有所增加,具体金额=土地出让金×(1÷(1+11%)x11%)。

2.兼顾收入、利润规模双赢的企业,应优先选择供不应求的市场获取土地,同时应考虑市场环境中客户积极接受因土地价格转移到销售价格的能力,如果可消化价格差,应优先在该市场拿地。由于土地价款将所抵减的增值税销项税转化为营业收入,并且除附加税外,增值税不纳入税前利润扣除项。因此,企业在获取较高价格土地的同时,可以较低增长幅度提高销售价格,同样可以在不减少利润总量的情况下,获得收入、利润规模双赢的效果。

三、增值税下房地产新项目土地成本核算会计分录设计及实务案例

(一)土地成本依据“价税分离”原则核算入账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18号文件规定: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房地产企业,按照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当期销售房地产项目对应土地价款后的余额计算销售额,即土地价款抵减销售额而减少销项税。根据财政部的《关于印发的通知》(财会[2012]13号)规定:一般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试点期间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关规定允许从销售额中扣除其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的,应在“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营改增抵减销项税”专栏,用于记录该企业因按规定扣减销项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同时,“主营业务成本”等相关科目应按照经营业务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1.支付政府土地价款时

房地产企业支付政府土地价款时,按规定允许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借记“其他应收款一营改增抵减销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与上述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开发成本一土地购置成本一土地出让金”,按实际支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

案例1:甲房地产企业2016年5月5日支付政府3.5亿元获取了一宗土地,用于商业、住宅混合型开发,并取得财政部监制的资金往来结算票据,该房地产企业采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会计分录处理如下:

因土地价款抵减销项税=35000÷(1+11%)x11%=3468.47万元,开发成本入账金额=35000-3468.47=31531.53万元。

借:开发成本/土地购置成本/土地出让金

31531.53

其他应收款/营改增抵减销项税额

3468.47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 35 000

2.企业当期结转并确认收入时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8号规定,项目结转当期确认销项税时允许扣除的土地价款=(当期销售房地产项目建筑面积÷房地产项目可供销售建筑面积)x支付的土地价款,从而减少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贷记“其他应收款一营改增抵减销项税额”科目;期末,当期销项税额扣减当期允许抵减销项税额和预缴税款后的净值大于当期允许抵扣进项税额,则借记“应价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一未交增值税”。

案例2续案例1,甲房地产企业2016年11月达到预售条件时,总可售建筑面积120000平米。11月份前累计取得可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200万元。11月份预售建筑面积为1200平米,预售价款5550万元,预缴增值税额150万元,均未开增值税发票。

2016年12月25日将11月份预售的房屋交房,当月建筑主体工程取得可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50万元。税务处理及会计处理如下:

①交房结转收入并确认销项税额=5550÷(1+11%)x11%=550万元,收入金额=5550-550=5000万元。

借:预收账款55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50

②根据结转收入对应建筑面积,确认当期允许扣除土地价款抵减的销项税=1200÷120000x3468.47=34.68万元

借: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34.68

贷:其他应收款一营改增抵减销项税额34.68

③计算2016年12月应交纳增值税(次月申报未交增值税额)=550-34.68-200-50-150=115.32万元

借: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15.32

贷:应交税费一未交增值税115.32

④2017年申报交纳上期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一未交增值税115.32

贷:银行存款115.32

(二)土地成本核算不考虑“价税分离”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18号文件规定:一般纳税人应建立台账登记土地价款的扣除情况,扣除的土地价款不得超过纳税人实际支付的土地价款。而且财会[2012]13号是截止目前财政部统一规范企业“营改增”后会计处理的唯一文件,时间较早,参考价值有限,有关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后会计分录的设计空间仍然较大。笔者认为,只要在操作规范、满足税法要求的前提下,土地价款期初仍按照全额借记“开发成本/土地购置成本/土地出让金”,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在满足项目结转确认收入时,仅按照对应比例确认当期允许抵减的土地价款而计算当期销项税,不再使用“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其他应收款一营改增抵减销项税额”等会计科目,减少核算中繁琐环节。

综上案例1、案例2,税务处理及会计处理如下:

①支付政府土地价款

借:开发成本一土地购置成本(土地出让金)23000

贷:银行存款23000

②项目结转并确认收入,计算当期销项税=

(5550-1200÷120000x35000)÷(1+11%)x11%=515.32万元,当期确认收入金额5034.69=5550-515.32

借:预收账款 5 5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34.69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515.32

③计算2016年12月应交纳增值税(次月申报未交增值税额)115.32万元=515.32-200-50-150。

借: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115.32

贷:应交税费一未交增值税 115.32

④2017年申报交纳上期未交增值税

篇7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增值税、营业税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义

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长期以来,我国现代服务业都征收营业税,税负相对较重,限制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避免了重复征税的问题,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优化了税制结构,对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可以降低现代服务业的税率

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前缴纳营业税,适用的营业税税率是5%。营改增之后缴纳增值税,适用的税率为6%,从名义税率上看税率是提高了,但实际税率却是降低了。

1、现代服务业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

政策规定现代服务业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标准(500万)的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未超过规定标准的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如果服务业企业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就可以按照增值税的简易办法征收,适用3%的征收率,这比原来的5%就降低了2个百分点。

2、现代服务业企业是一般纳税人

如果服务业企业是一般纳税人,适用6%的税率,表面看税率是比原来的5%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但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方法和营业税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以前的营业税除建筑旅游等几个特殊行业可以对营业额进行抵扣外,其余大多数服务业都是全额计税,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以后,服务业就可以按照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实行进项税额抵扣政策,对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从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扣除,减少了应纳增值税税额,所以对大多数服务业来讲,实际的税率还是比以前有所降低。

(二)营改增避免重复征税

增值税在计算时是以销项税额减除进项税额的差额为应纳税额,而营业税一般是按照营业收入总额和适用税率直接计算应纳税额,多数情况没有扣除项目。也就是说只有增值税可以抵扣,营业税无法抵扣,上一环节交的税,下一环节在计税时还要再次计入基数,再次征税,这样就导致了企业重复计税。营改增以后,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征税。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行业税负减幅不均衡

从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来看,各行业税负减幅不均衡,对于资本构成较高的企业,外购货物含增值税税额较多,进而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就多,税负减幅较大,而资本构成较低,人力成本较高的企业,进项税额抵扣较少,税负减幅较小。如果某些现代服务业企业人力成本比较高,劳动力成本无法进行抵扣,会使该类企业负担加重,另外购入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虽然可以抵扣,但大多数企业的设备等固定资产已购置完成,不需要再购入大批的设备,从而导致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多,在短期内会使企业税负增大。

(二)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对我国服务业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税收政策的制定是影响投资偏好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现代服务业企业对税收政策的调整非常敏感,税收政策的相关改变将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具体行为。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可以起到促进相关企业增加投资的作用。但短时间来看,试点地区以外的企业会预期营改增全面推开,从而会有将购买固定资产的投资行为延期到改征增值税全面实施的时期,从而避免近期购进固定资产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风险,因此,为防止这种特殊时期情况对经济活动造成人为不利影响,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时间不宜过长,而且应在改革初期就要明确购进固定资产抵扣政策的相关实施时间。

(三)服务业企业出品免税与退税问题不明确

目前,营业税不存在出品退税,但改征增值税后,就会面临出口退税相关问题,但在试点过程中涉及出口退、免税政策缺少细则,使我国大多数现代服务

业企业在出品时还处于比较劣势地位,如果继续推行服务含税出口的政策,与其他对服务业征收增值税的相关国家相比,我国现代服务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就会变得更加困难,为了提高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试点方案必须尽快对现代服务业的免抵退税办法具体实施细则。

三、现代服务业企业对营改增政策的应对

(一)把握政策时机,适时调整业务

其一,就目前改革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情况下,企业应积极把握时机,调整业务范围,采取在试点地区设立经营机构或做大试点业务等方式,享受抵扣进项税额的优惠。其二,根据政策规定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率或征收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应当分另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因此现代服务业企业应积极推行业务重组,避免因政策实行后,因核算问题从高适用税率,增加税负。其三,服务业企业以后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在同等价位和服务质量类似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商家,这样就可以抵扣自己应该缴纳的税款,可以考虑在确保服务质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将自己承接的劳务服务进行外包,解决一部分进项税的问题。

篇8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

根据财税[2016]36号规定,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营改增”的出现,将会改变土地增值税清算规则,对土地增值税清算产生较大影响。这也将直接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利润实现,房地产企业应重视相关的税务处理,积极应对营改增对土地增值税产生的影响,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一、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概述

土地增值税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以转让取得的收入减除法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赋。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实质上是一种反房地产暴利税,土地增值额越高,税率越高,适用税率分别为30%、40%、50%、60%。我国于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并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土地增值税。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

二、营改增后对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影响

营改增前,房地产企业营业税率为5%,营改增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提供建筑业服务及销售不动产的增值税税率为11%(老项目除外)。下文按照该税率分析“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影响。

(一)“营改增”对土地增值税增值额的影响

根据《营改增后契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个税计税依据问题》(财税[2016]43号)文规定,“营改增”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为不含增值税收入。营改增前,房地产企业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为价内收入。因此,土地增值税税基由营业税的价内税变为增值税的价外税。在计算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时,需要将含税收入换算成不含税收入。由此可见,不含税收入将降低土地增值额,土地增值额的下降将降低土地增值税增值率,从而减少企业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对于免征增值税的房地产企业,确定土地增值税计税收入时,将不扣减增值税额。

(二)“营改增”对土地增值税抵扣项目的影响

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字[1995]6号)文规定,营业税作为营业税金及附加,可以列入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中的“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营改增后,财税[2016]43号文规定,增值税不能作为“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进行扣除,从而减少了土地增值税可抵扣的项目。

企业在计算应缴增值税时,可以用土地价款抵减税额减少销项税额。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土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税总函[2016]309号文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按纳税人为取得该房地产开发项目所需要的土地使用权而实际支付(补交)的土地出让金及按国家同意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的数额”。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土地成本作可全额计入。

由于房地产企业成本费用的构成复杂,对于建筑成本、人工成本、融资成本、拆迁补偿等成本很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根据财税[2016]43号文规定,允许计入销项税额抵扣的,不纳入扣除项目;纳入扣除项目的,不再计入销项税额抵扣。

针对不同成本实际业务中能够取得的发票种类不同,房地产企业应按照取得不同情况区分进行处理。对于房地产企业取得的营业税发票,即按营业税发票金额确认扣除金额;对于取得的增值税普通发票,即按照包含增值税金额的发票金额确认扣除金额;对于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按照凭证记载的不含增值税金额进行确认。同时,对于不能计入增值税销项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与相关税务机关沟通确认,纳入土地增值税扣除金额中。对于既可以计入增值税进项税额,又可以纳入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的,房地产企业应权衡两种税务处理方法对企业税负的影响,选择相对税负较小的计税方法。

(三)“营改增”对土地增值税税款预缴的影响

“营改增”后,原本由地方税务征收的营业税改为由国税征收的增值税,同时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仍由地方税务征收,从而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同为流转税的增值税和土地增值税由不同部门管理,对房地产企业税务处理提出一定挑战。同时,土地增值税和增值税都按照预收账款的一定比例预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征税”嫌疑。

三、房地产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对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影响

(一)注重企业税金测算工作

“营改增”前,房地产企业财务部门对于营业税的预算非常简便、直观。“营改增”后,由于土地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种流转税同时存在,且增值税影响土地增值税的清算,两种增值税额的并存增加了企业税负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企业税金测算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这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税金测算工作提出了较高的挑战。

(二)建立适应增值税的财务管理机制与体系

篇9

关键词:营改增;税负;利润;旅游业;旅行社

中图分类号:F590.6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6)06-0053-07

Abstract:Full implementing of the pilot reform of “BT transformed to VAT”, that 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 Compared with other industries,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wide business scope, long industrial chain, and allopatry. The “BT transformed to VAT” reform will have a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tax burden, net profi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from those of other industries. Since the travel agency is the core link of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used it as the study object, analyzing its impact on taxes and net profit. Aiming at possible risk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measures of increasing the input tax, expanding the scope of income tax deduction, increasing the government’s suppor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fully promoting the role of service,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self-discipline of the association of travel industry, optimizing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business, adjusting the management decision thinking mode, detailing regulations on tourism revenue to increase policy, perfecting the law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of tourism management, and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VAT legislation.

Keywords:the“BT (Business Tax) transformed to VAT (Value-Added Tax)” reform; tax burden; net profit; tourism industry; travel agency

2012年1月开始试点,并于2016年5月1日全面推行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以下简称“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有效逐步消除两税并行体制下经济发展障碍、改善重复征税问题、完善税收征管体系、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与国际税制接轨的重要举措。2012年1月,“营改增”在上海交通运输业以及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改革以后,“营改增”覆盖的行业及范围不断扩大,到2014年6月,已将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及7个部分现代服务业等纳入“营改增”试点改革范围,形成了“3+7”模式“3+7”模式中,“3”是指三大行业,即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7”是指七大服务业,即研发与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以及广播影视服务。。随着“营改增”试点的不断推进和改革效果的显现,从2016年5月1日开始,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全面改征增值税,至此,“营改增”在全行业中全面推行。旅游服务业属于生活业的范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在调整产业、拉动经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具有业务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异地性等特征,“营改增”对旅游企业的税负、净利润等方面产生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影响。本文以旅游业的核心纽带――旅行社为研究对象,分析“营改增”对旅行社税负与净利润的影响,并提出应对不利影响的对策,为实现税负实际减轻目标提供理论支持。

一、“营改增”改革的影响综述

在2012年试点改革以前,学者们主要针对我国“营改增”的必要性、可行性、难点、背景、意义以及具体的步骤与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3]。2012年1月,“营改增”在上海交通运输业以及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改革以后,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为此,国内学者围绕“营改增”试点后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应对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营改增”后税负降低。刘东辉、李嘉明等通过定量测算、案例研究等方法对交通运输业进行研究,认为整体而言,“营改增”有效减轻了交通运输业的税收负担[4-5]。二是“营改增”后税负不降反升。刘毅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试行“营改增”后的税负变化进行简单测算,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税改后税负增加[6]。崔玉卫对国家统计数据分析后指出,部分交通运输业与鉴证咨询业的税负出现不减反增的情况[7]。王乔等在肯定“营改增”试点给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认为“营改增”对税收征管效率和少数行业税负等带来了不利影响[8]。三是“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因行业性质、企业规模及可抵扣进项税额等不同而存在差异。刘楚汉等 对“营改增”给交通运输业、物流辅助业、部分服务业等行业的影响差异进行分析,指出“营改增”带来了较好的税改效果,但对各企业的影响差异较大,税负“有增有减”[9]。诸葛丹 提出通过财政扶持或补贴等措施来应对“营改增”后的税负变动差异以及部分企业税负“不降反增”的情况[10]。潘文轩 认为应对“营改增”消极影响的关键是,逐步合理扩大“营改增”范围,制定科学合理的税率水平与税率结构[11]。

(二)“营改增”对企业会计处理与会计报表的影响

秦文娇指出在“营改增”试点过程中,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处理存在差异[12]。薛玉玲、朱宣蓉定量分析了“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收入、现金流、利润核算、票据管理及企业其它涉税核算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13]。孙艳提出,“营改增”后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的会计处理与核算制度[14]。尹旭认为,“营改增”将会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短期内,企业的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增加,但整体的资产、负债水平降低[15]。熊丽以现代服务企业为例,分析“营改增”对不同规模企业净利润的影响,提出“营改增”将使小规模纳税人净利润增加;而一般纳税人只有当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足以抵消由于税率提高带来的税负增加时,企业的净利润才会增加[16]。王丽萍认为增值税具有价外税的特点,要想达到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必须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规范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流程,以确保各环节的连续性[17]。崔军提出,企业应通过加强渠道管理、结算与收入管理、会计核算、税务管理与筹划,提高财税人员综合素质,改变经营与营销模式等措施,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与盈利能力[18]。

(三)“营改增”对旅游业的影响预测和分析

由于“营改增”在旅游业中试点改革不久,只有少量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张婷、张述林、高宏鑫等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测度了“营改增”前后旅行社净利润的变化,认为“营改增”对旅行社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利润影响存在差异,需满足可抵扣进项税额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或预收账款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达到一定范围,才能使税改后旅行社企业的利润增加[19]。吴建华通过估算研究“营改增”对旅游企业的影响,提出旅游企业应通过增加可抵扣进项税额、优化内部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及做好协调工作等措施积极应对挑战[20]。何健民提出,对旅游企业进行“营改增”改革,需同步将其关联行业纳入“营改增”范围,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由于利润率较低,宜采用较低税率[21]。官波、刘春花对“营改增”将给旅行社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预测,提出合理设计税率,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增加进项税额等对策[22]。

二、旅行社实施“营改增”的政策解读

(一)旅行社的行业特殊性

旅行社是旅游业的核心纽带,也是旅游业的龙头,业务涉及面广,涵盖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旅行社经营的产品具有综合性、无形性、人力成本占比大、固定资产占比少、难以存储、服务供应商家类型多样等特点,与一般经营产品相比存在其独特性。旅行社的代收代付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成本主要涉及食、宿、交通、景区门票、手续费、地接费等费用,火车票、机票、景区门票等都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从上游服务供应商处全额获得进项税抵扣的难度大,并且旅行社中小规模企业居多,净利润低。如果不考虑其行业特点,完全按照营业收入全额缴纳增值税,将使企业税负大幅度上升,企业自身无法承担,最终转嫁给消费者,导致全行业涨价等风险。为此,中国旅行社协会于2015年8月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函,要求从旅行社行业特点出发,对旅行社“营改增”政策进行特别规定,提出对旅行社企业可延续营业税制下的差额征税政策,若选择差额征税,旅行社企业缴纳增值税的营业额为营业收入直接扣除各项旅游类成本项目的差额、适用增值税率为6%、不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建议参见中国旅行社协会秘书处:《中国旅行社协会就“营改增”对旅行社业的影响致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旅行社协会网, 2015年8月25日。,该建议函的主要内容被《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以下简称财税〔2016〕36号文)采纳。

(二)旅行社“营改增”的政策解读

根据财税〔2016〕36号文的规定,旅行社属于生活业中旅游服务业的范畴,一般纳税人适用6%的税率,小规模纳税人采用3%的简易征收税率,除适用“营改增”的一般规定之外,对其进行了特别规定:“提供旅游服务的企业,可以选择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向购买方收取并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住宿、餐饮、交通、签证、门票等费用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用后的余额为销售额,并且对于已差额扣除核算销售额的部分只可以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从财税〔2016〕36号文的规定可看出:一是“营改增”后,保留原来的差额纳税政策,并且在营业额扣除的项目中新增了“签证费”,但仍然存在较多扣除项目的限制。主要表现为旅行社企业利用自有设施设备为游客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成本费用,以及旅行社自身运营、管理等发生的工资性支出、差旅费、管理费等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在旅行社成本中占比较大的旅行社企业内部司机、导游人员、管理人员等人工成本就无法进行抵扣等。二是 “营改增”后,旅行社一般纳税人的税收征收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率降低。“营改增”后,旅行社销售额的确定可继续采用差额计算方式,可扣除项目除了增加“签证费”外,与“营改增”之前没有变化。而“营改增”之前,征收营业税的税率是5%,从征税率来看,一般纳税人 “营改增”后,税收征收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征税率降低。因此,旅行社的一般纳税人在增值税制下,能否获取足额进项税额发票依然极为重要,否则难以抵消因税收征收率提高而导致的税负增加的风险。

三、“营改增”对旅行社的影响

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改革,对于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我国旅行社大多为微利的中小型企业,业务涉及到的产业链多而杂,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有利于解决旅行社重复纳税问题,化解混和销售潜藏的风险,提升旅行社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业及其关联产业的持续发展,加快与国际税制接轨的速度,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但是,“营改增”后,由于纳税税种发生变化,必然会对旅行社企业的税负、财务处理、净利润等产生影响,只有把控好这些风险,才能实现旅行社企业的税负总体减轻,享受到“营改增”政策的红利,否则,将会面临税负增加的风险。

(一)“营改增”对旅行社税负的影响

“营改增”后,旅行社纳税的税基、税率产生了变化,必然会对旅行社的税负产生以下影响。

1.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后,与改革之前的营业税税负相比,增值税的税负将会减轻。由于税改前后旅行社都是采用差额征税形式,且小规模纳税人不可抵扣进项税额,则“营改增”前应交营业税=(营业收入-代收代付款)×5%,税改后应交增值税=(营业收入-代收代付款)×3%/(1+3%)=2.91%(营业收入-代收代付款)。可见,小规模纳税人税改后只要能够提供代收代付款完整资料、凭证,则税改后税负将降低。

2.以出境旅游为主的一般纳税人,“营改增”后,与改革之前的营业税税负相比,增值税的税负变化较小。“营改增”后,对旅行社保留原来的差额纳税政策,并且在营业额扣除的项目中新增了“签证费”,以出境旅游为主的旅行社,旅游签证费必然占一定比例,“签证费”的扣除,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税收征收率提高而导致的税负增加的风险。

3. 以国内旅游为主的一般纳税人,“营改增”后,与改革之前的营业税税负相比,增值税的税负存在增加的风险。“营改增”后,旅行社销售额的确定继续采用差额计算方式,可扣除项目除了增加“签证费”外,与“营改增”之前没有变化。而“营改增”之前,征收营业税的税率是5%。从征税率来看,一般纳税人 “营改增”后,税收征收率提高,并且,计税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为: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因此,旅行社的一般纳税人在增值税制下,如果不能获取足额进项税额发票,将面临税负增加的风险。

4.对旅行社企业所得税税负产生影响。在“营改增”之前,旅行社的营业税在“营业税金及附加”这一会计科目上体现,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抵减项目,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增值税属于价外税,无法在税前扣除,从而导致企业所得税税负增加;并且,“营改增”后,收入确认及固定资产入账等方面产生的差异,也会对企业所得税税负产生影响。

(二)“营改增”对旅行社涉税账务处理的影响

1.增加账务处理难度。营业税制下,旅行社的计税方法简单易懂,以应税营业额作为征收营业税的依据;增值税制下,由于旅行社业务涉及到的产业链多而杂,在进行进项税额抵扣时可能涉及到多档税率。因此,相比营业税制而言,增值税制下,对税务的账务处理更为复杂。

2.税负管控难度增大。一是纳税时点管控难度大。旅行社实际操作中,许多情况下款项并未收到就已开出了发票,导致资金流流出,纳税义务发生时点与旅行社的收付款时点存在差异。旅行社在营业税制下是在开票时点纳税,当发生这种差异时,可以“打时间”差。然而,增值税制下的要求极为严格,每张发票连续且有识别码,从而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有明确的时点,如果没有管控好,就会导致旅行社内部资金流吃紧。二是涉税发票风险管控难度大。增值税制下严格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核算增值税,并沿用差额征税的形式,存在普通发票、专用发票的区别。然而现在国家政策并没有出台具体可扣除项的实施细则,从而可能在开票过程中可能将应开普通发票的开成专用发票,也还可能存在虚增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潜在风险。三是涉税合同管理难度大。增值税制下,较多合同事项都会对企业税负产生影响。例如,旅行社在服务报价、供应商选择及合同签订方面,要考虑是否含税的问题以及合同管理的涉税事宜,纳税人资格、开具发票类型、合同变更等具体事项等,而营业税制下的合同管理相对简单。

(三)“营改增”对旅行社净利润的影响

1.存在旅行社净利润下降的风险。“营改增”对旅行社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存在潜在降低旅行社净利润空间的风险。一方面,通过影响旅行社企业所得税税前可扣除项使净利润减少。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而营业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直接导致旅行社利润增加,从而使“营改增”后,所得税税基增加,导致净利润减少。同时,旅行社可获得增值税进项税额发票的难度大,进项税额少,致使相关进项税额进入成本内,也会促使净利润减少;另一方面,增值税通过影响城建税及教育附加进而间接导致企业的利润总额增加。

2.改变了影响净利润的会计核算科目。营业税制下,旅行社所核算的营业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最终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征收增值税后,必须对所采购的所有材料、固资,发生的交通费等一致实行增值税核算,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会计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核算,并在该科目下增设“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营改增抵减销项税额以及进项转出”等明细科目,从而影响静态报表,而对企业的净利润不产生影响。

四、“营改增”对旅游业影响的对策建议

为了保证实现“营改增”后,旅游业的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 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有关旅游业“营改增”的法律法规,加快增值税立法

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是实施税收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纳税、高效征管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有关“营改增”的制度建设只处于部门税收改革规定的层级,并且针对旅游业的改革也只进行了笼统性的规定,处于旅游业核心地位的旅行社相关规定没有细化。与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具有业务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异地性等特征,涉及酒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交通运输等主体和行业,这些主体在经营模式、可抵扣项、经营产品特点、经营收入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税率设计一致的条件下(交通运输业除外),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税负和净利润上的不同。因此,有必要针对旅游业在“营改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制定符合旅游业特点的实施细则,对旅行社进行专门性的规定,增强旅游业“营改增”政策的可操作性;并且,在增值税制背景下,完善现行旅行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税收法定原则,从我国“营改增”试点的实际出发,推进增值税立法进程,为旅游业的管理和税收征收提供法制保障。

(二)加大政府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发挥旅游业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消除“营改增”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加大政府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建议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是根据旅行社“营改增”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税负增加、净利润下降的风险,给予一定过渡性的财政补贴。二是加大旅游税收优惠力度,对旅行社企业向境外提供的旅游服务而获得的收入实施出口退税,即征即退,免征增值税等政策;或通过签订旅游税收协定,简化相关税收征收流程,减轻协定签订双方国旅行社税收负担。三是加大对旅游业引导性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我国各地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开发新型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四是进一步支持和推进出入境旅游业务,拓展国外新兴旅游市场,简化沿边旅游手续,提升旅游对外开放水平。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各级旅游业行业协会在“营改增”试点中的服务、沟通、协调、自律作用。行业协会对旅游企业在“营改增”试点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实时跟踪调查,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有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建议;通过协会的各级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营改增”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经验交流、业务指导等活动,提升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依法经营、有序竞争的意识,为旅游业在“营改增”试点中,迎接挑战和抓住发展机遇,发挥好行业协会的服务、沟通、协调、自律作用。

(三)增加旅行社的进项税额,扩大进项税扣除范围

旅游业“营改增”后,如果普遍出现旅行社一般纳税人税负增加的情况,将会危及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效防范旅行社一般纳税人税负增加的风险,是应对“营改增”对旅游业产生不利影响的关键。

增加进项税额,扩大进项税扣除范围,是消除旅行社一般纳税人因进项抵扣范围有限而产生的税负增加、净利润下降的风险的有效措施。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一是合理进行旅行社的固定资产设备更新和不动产购进,以增加增值税进项税额;设立相关联的上下游旅游服务企业,完善抵扣链条。根据财税〔2016〕36号文规定,新购进的不动产可以全额纳入进项税额抵扣范围,固定资产设备购进过程中发生的买入成本也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因此,在“营改增”初期,旅行社可以通过不动产的购置来增加进项税额。但是,旅行社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占比大,固定资资设备及不动产所需较少,仅靠新增不动产增加进项税额不是长远之计。长远看,可以通过新设立相关联的上下游服务企业,以便提供环环相扣的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二是选择合作伙伴,保证获得足额的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首先,需要考虑上游旅游服务提供商的纳税人资格。小规模纳税人不具备独立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因此,旅行社在筛选业务往来伙伴时,优先选择一般规模的纳税人,避免小规模纳税人,尽可能获得足额的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或者选择能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以避免风险。另外,还需要考虑服务报价是否含税。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而服务价格直接影响旅行社企业的净利润,在供应商选择时,除需考虑服务提供商的纳税人资格外,还必须考虑服务价格含税与否、价外费用包含与否、价外费用含税与否等方面。三是适当扩大旅行社的进项税扣除范围。财税〔2016〕36号文只对旅游服务业这一行业大类进行了规定,但是,旅游服务业中的酒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等在经营模式、可抵扣项、经营产品特点、经营收入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类型旅游服务企业在税负及净利润上存在不同。随着“营改增”试点的不断深入,有必要根据旅行社的行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将人力成本等一些无法获取增值税发票的费用,采用核定计算扣除的方法计算进项税额,适当扩大旅行社的进项税扣除范围。

(四)增强旅游企业的依法纳税意识,调整管理决策思维模式,加强和优化旅游企业的内部管理

在旅游业中,尤其是旅行社企业,中小企业偏多,利润微薄,经营亏损现象较为普遍,并且面向消费者个人的服务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因素导致企业内部财税体系普遍不健全,在营业税制下财税处理合规度低。“营改增”后,国家对旅游业的税收征管力度加强,监管更加严格,如果旅游企业仍然固守过去的纳税意识和财税处理方式,将面临较多的税务风险。因此,旅游企业应增强依法纳税意识,尽快规范税务管理流程,加强企业经营环节的控制与监管,严格按照标准与流程进行合同、发票的审核与处理,以减少和防范税务风险。为此,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专业化水平,以应对“营改增”后旅游业税负、净利润会计核算与发票管理的工作量与难度增大的难题。二是加强内部流程控制,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流程控制,明确各个岗位上员工的职责,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加强控制与监管,对各项业务合同及各种发票的审核要严格按照标准与操作流程进行。三是积极做好税务筹划,通过选择合作伙伴、改变经营模式、拓展出境旅游服务业务、优化业务处理流程等方式以达到合法减轻企业税负的目标。

五、结论

“营改增”对旅游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营改增”将有利于解决旅游业重复纳税的问题,化解混和销售潜藏的风险,提升旅游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快与国际税制接轨的速度,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但是,“营改增”后,由于纳税税种发生变化,加之旅游业具有的特性,必然会对企业的税负、财务处理、净利润等方面产生影响,只有把控好这些可能出现的风险,积极采取国家立法和政策完善、社会组织支持、旅游企业自我革新等多方位、不同层次的应对措施,才能抓住发展机遇,享受到“营改增”政策的红利,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营改增 酒店业 影响 建议

一、引言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营改增”,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包括医疗业、酒店业、餐饮业和娱乐业等)。增值税是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征税,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酒店业自2016年5月1日起所有经营活动均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酒店需要就收到的款项进行价税分离,按照不含增值税收入申报缴纳增值税。改革后酒店业增值税相关规定如下:

二、酒店业实行“营改增”的必要性

(一)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目前我国大中型酒店大多是连锁或者集团化经营,酒店为了获得规模经济优势,提高议价能力,通常由集团总部统一采购原材料和固定资产,再配送到各分酒店。之前税法要求总部购买这些原材料需要缴纳增值税,但是在分公司不能进行抵扣,增值税抵扣链条缺失,增加了各酒店分公司的税务成本。“营改增”政策实施后,购买的原材料或者固定资产只要向供应商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就可以进行抵扣,完善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

(二)消除重复征税。酒店业通过加工原材料向客户提供食品,其特点是原材料成本是餐饮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酒店业实行“营改增”之前购买的这些原材料承担了增值税,等酒店为客户提供相关服务时,又要以包括原材料增值税的销售收入作为计税标准缴纳营业税,而缴纳的营业税不能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因此酒店业之前存在着重复征税的情况,增加了酒店业的税负。“营改增”后,餐饮业纳税人可以通过取得增值税抵扣凭证而消除重复纳税问题。

(三)减轻小规模酒店的税收负担。酒店业属于第三产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加速了酒店业的发展。2012年“国八条”的出台,对酒店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酒店业存在着收入低、成本高的特点。“营改增”政策实施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酒店业的税负,尤其降低了小规模纳税人即中小型酒店的成本。例如一家酒店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当月销售收入为100万元,“营改增”前缴纳的营业税是100×5%=5(万元),“营改增”后为100÷(1+3%)×3%=2.91(万元),税负降低了2.09万元。

(四)方便税务机关进行征收管理。之前税法规定,如果顾客在酒店餐厅等酒店内部消费食品,则缴纳营业税;如果顾客在酒店打包带走食品等产生非现场消费,则缴纳增值税。据统计,“营改增”政策实施前大多数酒店为了避免申报手续麻烦,基本缴纳营业税,不缴纳增值税。酒店主要在每年中秋节前后卖月饼的时候缴纳增值税。因此酒店业自主性较大,税务机关难以现场监督,很难管理。实行“营改增”后,解决了这一难题,既方便税务机关进行征收管理,也有利于各酒店的公平交税。

三、酒店业实行“营改增”遇到的问题

(一)酒店员工特别是财务和前台人员对“营改增”政策不熟悉。“营改增”在降低税负的同时,也使纳税流程变得更加复杂。该政策是2016年3月5日公告的,具体实施细则是3月24日公布的,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第一个纳税申报期是6月25日。各酒店财务和前台人员学习的时间少于一个半月。而各酒店为了节约人力成本,财务人员平时工作任务重,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真正把“营改增”政策学懂学会,对财务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不仅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营改增”政策,酒店的全体员工都要提高这方面的认识。例如酒店取得的进项抵扣凭证必须在开具之日起180天内认证,认证通过当期申报抵扣。为减轻酒店税负,采购部门需要充分、及时地取得进项抵扣凭证,这就需要采购人员对相关规定和制度仔细理解并落实。

(二)增加了财务开票风险。例如某酒店是一般纳税人,有资格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一般纳税人来说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因此很多企业都想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而达到减少税收的目的。

(三)酒店业“营改增”政策中某些规定尚未明确。酒店业实行“营改增”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例如对于酒店业来说,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于房费收入,大部分酒店房费收入中含早餐,早餐是否要拆分出来,政策尚未明确规定。此外,政策未明确宴会外送收入应作为外卖收入适用17%的税率,还是作为餐饮收入适用6%的税率。政策未明确提供长期租赁服务的酒店式公寓应按照住宿服务还是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缴纳增值税。

(四)对酒店供应商的选择更加困难。对于酒店业来说,餐饮收入占很大一部分,而餐饮的成本主要来自于原材料的购买成本,大约占35%―40%。“营改增”政策实施前,酒店挑选供应商主要是看供应商的信誉度,提供食材的质量和价格,以及是否有较强的经营实力等。“营改增”政策实施后,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还要考虑供应商能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同种类的产品相应的税率也不同。酒店在采购河鲜、海鲜产品时,供应商大多是个体生产者,他们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可能性较小。

四、酒店业实行“营改增”的建议

(一)加强税务培训学习,对酒店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对酒店财务人员来说,要在工作任务重、学习时间短的情况下迅速掌握酒店业“营改增”的相关知识是一项挑战。首先要让高层管理者重视此项改革,可以聘请事务所的税务人员对企业进行集中培训,深入了解改革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实施步骤,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如财务人员在具体政策落实中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要经常和税务机关的专管员进行沟通,多向他们请教学习,必要时可以邀请他们来店给予指导。“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全面推行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有关问题的公告》,适用于所有增值税纳税人。酒店业要加强自身软件系统的升级,以适应新的规定。

(二)严格控制开票风险。

首先,对酒店总经理和销售人员加强税法宣传,不能因为想增加酒店销售收入就给客人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次,酒店财务人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开票内部控制制度,先由销售人员提出开票申请,再由前台和酒店餐饮部进行收入确认,最后经财务人员和总经理审核后再予以开票。最后,加强对已开发票客户的管理,做好客户信息的登记工作,由酒店内部审计部门不定期进行抽查。

其次,本次“营改增”政策并没有限制酒店向企业客户就餐饮服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酒店需要决定对企业客户的餐饮服务是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考虑到实际操作、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机的设置和发票保管等问题,建议纯餐饮服务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除非客户特别要求不能拒绝的,统一提供资料后由财务部门开具专用发票;既有住宿又有餐饮服务的,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分行显示住宿和餐饮的收入金额和税金,除非客户特别要求的,才分别就住宿和餐饮开具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

(三)主动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对于“营改增”政策中尚未明确的相关制度,财务人员要和主管税务机关沟通。比如对于酒店房费中是否拆分早餐,若拆分则需要考虑酒店的收入拆分方法税务机关是否认同,酒店是否会因此把成本披露给客户;由于早餐是以客户入住酒店为前提的,建议与主管税务机关确认,争取以“混合销售”的方式处理不拆分。对于宴会外送收入,由于此类服务酒店会配置相应的服务人员提供服务,建议争取作为餐饮收入适用6%的税率。对于酒店式公寓,如果提供配套服务,与一般的房屋租赁还是有区别的,建议向主管税务机关争取按照住宿服务适用6%的税率。这些都需要财务人员和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积极沟通,站在酒店的角度,最大程度地减少税负。

(四)选择供应商的原则。选择良好的供应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节约酒店的采购成本。酒店业实行“营改增”后,若供应商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则可以提供税率为3%的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若供应商提供的是增值税普通发票,则酒店无进项税可以抵扣。酒店在选取供应商时应对其纳税人资质进行审核,采购部门对供应商提供的报价进行比价时需考虑供应商是否可以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可抵扣的税率。

五、结论

实行“营改增”对酒店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过合理筹划有利于降低酒店税负、节约成本;同时也会加大财务风险,需要酒店合理规避。随着酒店员工自身不断学习,严格把控开票等风险,选择良好的供应商等实时降低酒店成本,可以促进酒店业更好发展,尤其是帮助中小型酒店降低税负,帮助它们渡过经济难关。酒店业实行“营改增”政策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在推动产业转型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盖国强.建筑业“营改增”相关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6,(3).

[2]何鑫.完善“营改增”政策问题的探讨[J].税务研究,2013,(1).

[3]潘文轩.企业“营改增”税负不减反增现象分析[J].商业研究,2013,(1).

[4]伍唯佳,周向均.酒店业“营改增”影响预测及政策建议[J].财会月刊,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