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细则范文
时间:2023-03-19 00:1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限购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鲜茧收购是指购买未经杀蛹烘干的桑蚕茧的行为。
第三条国家对鲜茧收购实行资格认定制度。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鲜茧收购的经营者,必须通过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取得鲜茧收购资格,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
本办法所称的鲜茧收购经营者包括从事鲜茧收购的单位及其分支机构。
第四条商务部负责全国鲜茧收购资格认定的管理工作。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具体负责本地区鲜茧收购经营者的资格认定,颁发《鲜茧收购资格证书》,向社会公布,并报商务部备案。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的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工作不得下放。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负责鲜茧收购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应坚持适度规模、相对集中并有利于促进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原则,提高蚕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第六条鼓励缫丝生产企业、丝绸企业(包括到外地建基地、建厂、建公司的贸工农一体化企业)与蚕农和蚕农合作组织建立稳定的经济关系,给予风险投资、提供技术服务,与蚕农形成订单收购、返利收购等协作关系。
鼓励在蚕桑基地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做出贡献的贸工农一体化缫丝、丝绸生产企业从事鲜茧收购活动。
第七条鲜茧收购经营者从事鲜茧收购活动必须取得鲜茧收购资格。
取得鲜茧收购资格的经营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当地县级以上蚕桑生产发展及茧站布点规划,有稳定的鲜茧茧源。
(二)具有与收购能力相适应的资金实力。
(三)具备完善、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包括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各个工种、工序的工作规范和岗位责任制度等。
(四)具有与其承担的鲜茧收购量和茧处理量相配套的收购、检验和贮存场地,收购门市、储存场地和烘茧场地应分别不低于每50公斤鲜茧占地0.2平方米、0.2平方米和0.4平方米。
(五)鲜茧收购、检验和烘茧所需的设备齐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运转状况良好,与收购能力相适应,全部设备应在有效使用期内。
(六)鲜茧收购和干茧贮存的设施和环境应具备防潮、防虫、防鼠、防火、防盗的能力,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劳动安全、消防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鼓励鲜茧收购经营者使用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的烘茧设备。
第九条拟从事鲜茧收购的经营者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提出鲜茧收购资格认定申请,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第十条县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负责受理所在地鲜茧收购资格的申请材料,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以及收购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实地考察和审核,并将申请材料和审核意见逐级报送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核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获得鲜茧收购资格的经营者,颁发《鲜茧收购资格证书》,并将批复文件报商务部备案。
第十一条《鲜茧收购资格证书》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统一制作。《鲜茧收购资格证书》主要内容应该包括证书编号、鲜茧收购经营者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收购区域、发证时间及有效期等内容。
第十二条从事鲜茧收购的经营者持《鲜茧收购资格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或变更登记。
第十三条鲜茧收购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两年,每两年(在工商部门年检前)审核一次。收购经营者应在《鲜茧收购资格证书》有效期满前60天,向所在地县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提出审核申请,县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审核后,逐级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核准换发新证。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汇总后,于次年3月底前报商务部备案。
第十四条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受理鲜茧收购资格申请材料后,应在45天内完成鲜茧收购资格核准工作。
第十五条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应定期向社会公布取得鲜茧收购资格的经营者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对不符合收购资格条件的经营者,取消其鲜茧收购资格,注销其《鲜茧收购资格证书》,向社会公告,并在5日内通知原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被取消鲜茧收购资格的经营者,应在被取消资格之日起20日内,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
第十六条获得鲜茧收购资格的经营者应及时向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上报各期蚕茧收购情况,接受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鲜茧收购经营者有以下行为的,由认定机关取消其鲜茧收购资格,向社会公告,同时报商务部备案,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一)在资格认定申请中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
(二)超越《鲜茧收购资格证书》核准区域从事收购活动的;
(三)租借、转让《鲜茧收购资格证书》或者使用过期、伪造、变造《鲜茧收购资格证书》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扰乱鲜茧收购秩序的行为。
第十八条实施鲜茧收购资格认定的有关部门应该确保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工作公平、公正和公开。
商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索贿受贿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柞蚕鲜茧收购资格认定的管理工作参照桑蚕鲜茧执行,实施细则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环境污染现象也愈加严重。环境污染不仅仅威胁到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更是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保护环境以及治理环境己经成为我国需要重点践行的基本国策之一。而环境治理的重点就是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近年来,随着环境责任保险试点的进行,我国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体系尚未建立,我国环境保险市场无法得到有效的引导以及规范。
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立法现状
2014年4月,新的《环境保护法》修订通过,新的娜境保护法》新增了有利于污染治理以及环境保护的条例,例如鼓励投保条款的建立。但是新的《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并不能为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撑,一些原则性规定比较少。作为新时展背景下的我国首部环境单行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首次将环境污染治理提到日程上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自此之后,相关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并未建立。不得不说,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建立尚处在起步阶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是指环境侵权人向受害人提供赔偿以及相关责任的法律规范的统称,之所以要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是因为我国有关污染治理以及污染侵权责任的界定以及追究体系尚不完善。200年12月4日,作为环境污染责任试点工作拉开序幕的日子。这一天对于我国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将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体系的建立提到日程上来。但是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的建立反而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试点过程中,虽然企业以及公众对于环境污染责任的界定以及追究工作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和支持,但是其真正实施践行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一方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社会效应并不是十分强烈,难以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以及规范提供支撑;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权威性的法律依据,对于一些高污染企业的治理和处罚工作开展的也并不是十分顺利。
三、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的构建
(一)以新《环境境保护法》为依据,强制规定投保情形,充实法律条款群
新的《环境保护法》增加了鼓励投保的规定,因此,可以借鉴这一新的规定进行环境单行法的修订。在修订环境单行法时,要将投保情形进行明确,因此充实法律群。具体来说,就是将环境要素各个领域的特点和保护要求放置在环境单行法中进行特殊强调。每个环境要素在各个领域的保护要求以及发展特点都是具有差异的,因此,要想能够将环境单行法真正贯彻下去,需要将强制投保的情形进行明确。因此,在环境单行法的法律原则上,应该重点强调强制保险的情形以及所要采取的相关治理措施,至于各个环境要素保险法是如何进行运行的则无需重点强调。例如,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过程中,对于使用有害气体的生产企业以及生产部门都设有相应的治理条例以及处罚意见。而经过多次修添《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环境责任保险条款则大大简化,仅仅规定只要是使用以及排放有害气体的企业都需要投保环境污染保险。环境污染保险投保情形的强制规定以及明确大大简化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运行程序,不仅提升了法律的效力,也有利于环境污染治理。
(二)制定娜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强化立法的全面性以及适用性
各个环境要素领域并不是完全不同的,而是存在一些相同的地方。因此,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建立的目标之一就是对普遍适用的领域进行全面立法并集中实施。在《环境保护法》的修订过程中,立法部门曾经各方面征求意见,许多公众都认为商业保险的投保是解决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最为主要的手段。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开展更加是证实了这一言论的正确性。首先,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过程中,要完善相关制度以及技术配套措施,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真正落实下去,从而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的构建提供实践性的支撑。其次,要重点解决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构建的中心问题,即强制保险问题,其涉及到许多专业性以及技术性的问题。强制保险问题对于所有环境领域以及各个环境要素都是普遍适用的,因此,无论是环境单行法,还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体系的建立,都需要将强制保险问题作为立法的决策重点。强制保险在立法过程中要体现其全面性和适应性,需要涵盖总则、保险合同、理赔事项、法律责任以及附加说明等方面的内容。
(三)针对专门环境治理领域进行专门立法
特殊环境治理领域的立法也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构建的重点,例如对于内河船舶油污污染就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进行规范。一方面,对于特殊环境领域而言,治理方法以及治理范围存在特殊性,需要进行专门分析;另一方面,特殊环境领域在未来可能发展成长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重要行业,具有一定的行业发展潜力,因此,要对其进行专门立法。同时,对于专门环境领域治理领域而言,立法以及执法的需求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有关法律条文以及立法原则要进行适时调整。此外,要建立健全环境评估体系以及风险防范机制,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的构建提供帮助。
篇3
近年来,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由于环境事故波及面通常很广,因此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也往往巨大,但肇事企业因无力赔偿或逃脱赔偿,最终使得污染成本由政府和受害者来承担。如2005年11月吉林中石油所属的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导致苯类污染物泄露[1],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对松花江流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沿岸居民生活生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但停产损失和治污费用却没有得到相应赔偿。事后肇事公司仅被环保部门处以100万元罚款,向吉林省政府支付500万元善后款得以了结,而国家却在随后5年里为此累计投入高达78.4亿元的环境修复资金。实际上目前我国发生污染事故后,民事赔偿实际上只承担直接财产损失和应急处置费用,大部分生态损失是没有承担的。为了分散企业污染赔偿责任,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者,尽量减少社会和国家的损失,积极推动以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环境侵权救济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1.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定义及特点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又被称为“绿色保险”。所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环责险),就是以企?I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受害人)造成的损害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标的保险[2]。在这种保险机制中,排污单位作为投保人(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保险人)预先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险费,保险公司则根据约定收取保险费,并承担赔偿责任,即对于排污单位的事故给第三人造成的损害,保险人保人向第三人赔偿或者支付保险金[3]。渐进性环境污染是指在污染企业合法生产经营的情况下,产生的环境损害,具有价值正当性。渐进性环责险具有公益性、强制性和无过错的特点。
2.我国推行渐进性环责险的需求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多。由于公民的环境和法律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维权诉讼也越来越多,并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会保持增长。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较高的法律成本使得企业不得不重视起环保问题,采取措施来降低污染风险;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主自身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主观上愿意为环保问题买单,一旦发生不可预期的环境事故时,也想承担起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责任,因此就产生了通过投保渐进性环责险来降低风险、承担环保义务的需求[4]。
但目前我国现有的环责险试点都是对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承保,对渐进性环境污染还没有覆盖,而渐进性的环境污染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固体废弃物处置领域,因此渐进性环责险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
一般来说,社会需求主要由保险企业、政府部门和投保企业的三方面需求构成。其中政府希望通过渐进性环责险制度的推行可以把风险有效的转移到投保企业和保险企业,而企业接着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同时保险公司从企业和政府处获得经济收益,而企业也能得到政府相应补贴[5]。保险企业、政府部门和投保企业三方风险及利益流动关系如图1所示。
2.1保险企业需求
在渐进性环责险制度没有推行之前,保险企业不承担风险但也没法获得经济收益,由于保险企业自身是通过承担风险来取得收益的,所以其希望通过建立环责险市场来获得利润。在传统财险和人身保险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责任保险尤其是新责任险种市场更具吸引力[6]。同时承保渐进性环责险也有利于保险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增加企业社会声望。
由于渐进性环责险的经营需要较高的成本,保险企业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7]。保险企业经营环责险具有外部经济性,带来的边际社会收益较大,而环境风险的复杂性、损失评估等的高难度性,容易造成保险企业自身的边际私人收益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企业经营环责险的供给量通常小于社会最优需求量。因此,为充分调动保险企业的积极性,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一定地政策支持。
2.2污染企业需求
随着我国对环境风险管理的重视,以及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逐步完善[8],促使企业管理者重视环境风险管理,从而有效识别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污染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后果有:第三者赔偿、生态环境恢复赔偿、刑事责任和罚款、停工损失和声誉损失。其中第三者赔偿和生态环境恢复赔偿属于可保风险,可以通过投保渐进性环责险的方式来转移风险。
在三方关系中,污染企业的博弈策略是希望能够以合适的代价规避风险,通过在政府部门处获得政策支持以降低保险成本,然后在保险公司进行投保降低风险,最终达到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控制的预期。同时污染企业投保环责险后,保险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对投保企业的污染防护设施和排污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企业整改以达到环保要求,能够尽量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或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内。
2.3政府需求
没有推行渐进性环责险时,政府等于承担了三者关系里最大的风险。由于环境污染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往往巨大,以往仅对肇事企业的罚款是无法承担受害人赔偿和环境修复费用的,而这之间的资金缺口往往由政府来承担,这给政府造成了很大负担,也等于使用社会公共资源来给污染企业买单,造成了巨大税收浪费[7]。因此政府部门期望通过推行渐进性环责险制度促使企业在环境风险管理和应对上投入合理的成本,切实降低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隐患,借助市场力量来发现和降低自身环境风险。
3.我国环责险的现状分析
环责险作为责任保险新兴的险种,我国范围内尚未制定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具体规范,现有规定大多是出现在别的法律法规中涉及环境因素的条款,仅仅这些依据确定了我国现有环责险制度的基础。除此之外对环境责任保险的直接规定基本处于空白。
全国首例正式的环境污染责任险赔偿案例发生在湖南株洲。2008年7月,株洲一家农药生产企业购买了平安保险公司的污染事故责任险,投保额为4.08万元。2008年9月,该企业发生氯化氢气体泄漏,污染了环境污染事故,保险公司接到企业报告后,支付了1.1万元赔款。目前我国理赔数额最大的环责险理赔案例是山西长治的苯胺泄漏污染浊漳河事故。2012年12月31日,山西长治潞安集团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发生苯胺泄漏事故[9],造成浊漳河挥发酚超标。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接到理赔要求后立刻前往调查事故原委,同时做好事故专家鉴定、保险资金赔付等准备,最终企业共获得405万元赔款。从2007到2014年,我国投保环责险的企业已经超过2.5万家次,保险公司提供的风险保障金累计超过600亿元。根据环保部公开的信息显示,到2014年4月包括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5000家企业已经投保了环责险、具有风险保障能力,涉及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处置、电力、医药、印染等行业。虽然目前投保的环责险均属于突发性环责险,但很多投保企业也同时存在着渐进性环境污染风险,因此未来渐进性环责险市场潜力巨大。
4.域外主要国家渐进性环责险制度介绍
4.1美国渐进性环责险现状
美国的环责险工作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上环?险制度最健全的国家之一。美国环责险的发展是伴随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而进行的,一方面环保制度完善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污染责任风险越来越多,增加了对环责险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促进环责险制度的发展,从而不断满足风险企业的新需求[10,11]。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出台并修改了多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其中不仅有多处要求有关企业投保环责险的规定,而且严格的责任制和处罚也促使企业积极投保环责险来降低生产运营中的环境风险。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环境污染诉讼案例的激增,法院对保险索赔的判决以及对环境保险条款的司法解释,从开始的仅认定突发和偶然性污染事故转变为纳入了渐进性污染,这对环境保险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购买环责险成了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的规避环境风险的可行办法,这客观上为环责险市场创造了大量的需求,也刺激了美国环责险的建立和发展[12]。
4.2德国渐进性环责险现状
德国的环责险采用财务担保的制度。根据德国《环境责任法》规定只有通过政府或金融机构担保的企业可以获得环责险豁免,其余所有企业都要具备环境风险担保。由于政府一般只对公共投资提供担保而银行则很少会对普通企业提供担保,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德国环责险以强制险为主[13]。同时在1992年12月10日对《环境责任法》进行修改后,渐进性环境污染不再被列为保险责任免除范围,因此保险公司提供的环责险同时承保了突发性和渐进性事故。
同时德国环责险制度的保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1965年之前,德国的环责险只承保突发性污染事故引起的损失,将渐进性污染引起的环境责任损失列为除外责任;从1965年起,开始承保渐进性水污染造成的损失;1978年后,又对大气和水污染导致的财产损失予以承保。现在德国环责险也包括对因特定设备影响环境而引起的人身伤亡、健康受损或财产损害提供保障[14]。2007年,德国依照欧盟的环保责任法令ELD的规定推出环境治理保险,主要承保对土地、水域及生物圈等造成损害的治理责任,旨在避免环境损失、治理已造成的环境损失和赔偿相关费用。
4.3法国渐进性环责险现状
法国环责险采取的是以自愿为主、强制为辅的模式,其发展历程大致经过两个阶段:20世纪的50年代和70年代。法国的环责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起初没有专业的环责险,一般责任保险单上通常将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臭气、光害及温度变化等环境损害造成的损失列为除外责任,只在必要时在一般责任保单下对突发性大气污染或水污染事故附加承保。1977年后,法国多家保险公司共同组建了污染再保险联营(GARPOL),设计了环境污染特别保单,保障范围不仅涵盖偶然、突发性环境事故赔偿责任,也将单独、反复性或持续性事故引起的渐进性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包含在内。GARPOL设立了技术委员会来加强核保和核赔体系控制。
4.4域外国家环责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根据上述对国外国家环责险制度的经验考察,不难发现一些在制度上的共同点。首先,在保险模式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采用强制责任保险的模式。其次,在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发展较早,相对成熟的国家中,保险的范围实现了从只承保突发性环境事故到对累积性或渐进性事故所引起的环境损害也开始承保的转变。第三,政府的大力支持是环责险广泛经营的必要条件。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国外国家的制度经验,取其精华吸取宝贵经验。
5.我国推行渐进性环责险的发展建议
5.1健全环责险的法律体系
要改变我国环责险制度发展落后的局面,亟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没有专门的环责险条例,法律中关于环责险的规定也寥寥无几,环责险的试点主要是依据环保部和保监会联合颁布的指导意见展开的。我国于2013年初开始进行的环责险强制试点效果并不显著,一些划归在试点范围内的企业并未投保。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指导意见的法律强制力较弱,在赔偿的原则、主体、范围、标准、举证责任、请求时效等方面也缺乏明确的规定,企业即使不投保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发生污染事故后可以不赔偿或赔偿很少。因此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为环责险的开展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5.2实行以强制性为主、任意性为辅的保险模式
考虑到我国污染问题的严重性、环责险的社会公益性,以及发达国家强制性趋势加大的因素,我国的渐进性环责险制度应该实行以强制性为主、任意性为辅的模式。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任意性为主的模式,除了法律法规强制规定需要投保油污责任险和在强制性试点范围内的企业,其他企业都有自主选择是否投保的自由。因此,为了刺激环责险的需求,需要在制度安排上加大强制性的力度,在一些污染严重的环境领域、渐进性环境污染风险较高的行业内,通过政策法令的形式将渐进性环责险规定为强制性保险,要求所有企业必须投保。
5.3加大政府对环责险的扶持力度
环责险的发展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从多个方面予以扶持。首先,加大环保宣传和环责险知识普及,提高公民和污染企业对渐进性环责险的了解。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公众和污染企业充分认识到环责险的重要作用。其次,分别针对保险公司和投保企业制定激励优惠政策,提高双方参与环责险制度的积极性。例如,环保部和保监会联合的《强制试点指导意见》中提出在安排环保专项资金或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时,对投保企业污染防治项目予以倾斜或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然而,目前尚未出台针对保险公司的财政支持政策,保险公司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完全带动起来。再次,加强环保部门与保险行业的互助协作,为渐进性环责险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环保部门、保监会和保险公司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密切合作,建立资源、技术共享平台和良好的沟通机制。在风险数据积累和技术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可逐步扩大渐进性环责险的承保范围。
5.4建立环境污染巨灾保障体系
由于环境侵权具有对象广泛性的特点,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危害地域广、受害人众多、损失数额巨大。为了提高环责险保险人的风险负担能力,应对巨额的污染损害赔偿,需要建立环境污染巨灾保障体系。环境污染巨灾保障体系可通过设立环境污染专项赔偿基金、巨灾再保险和巨灾风险证券化等途径实现。环境污染专项赔偿基金可由政府划拨一部分财政资金和保险公司提取一定比例的保费共同设立,用于弥补重大污染事故的资金缺口或垫付应急处理费用。巨灾再保险能够将风险在不同地域、甚至全球范围内分散,提高保险经营的财务稳定性。
篇4
无论是坊间盛传的泽熙或有特别通道,能够以更快的速度逃离跌停板;还是对公募基金为了报答当年泽熙从机构手中接盘重庆啤酒,此次投桃报李的猜测,这些无疑都违背了证券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特别基金用基民的辛苦钱来“送礼”给私募,让基民难以接受,网络上已有人呼吁要求“监管部门彻查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
机构接盘浮亏上千万
受塑化剂事件影响,上周五复牌的酒鬼酒不出意料地一字跌停。全天交易总额仅为5312万元,换手率0.55%,截至收盘,跌停板上的封单仍有8756万股,约37.5亿元,当日该股市值蒸发15.47亿元。
诡异的一幕出现在上午9点41分,有一笔1万手的买单突然成交,成交金额4282万元。谁会贸然在第一个跌停板上大手笔买入酒鬼酒?要知道,在众多基金刚刚的最新估值调整报告中,他们对酒鬼酒的合理估值仅为38元多,以接近43元的价格买入酒鬼酒无异于主动找套。
深交所盘后龙虎榜显示,当日鬼酒鬼共计成交124万股,成交金额5312万元。国泰君安交易单元(390426)、国泰君安上海打浦路营业部分列卖出金额最大的前两位,分别卖出4586.45万、432.49万元。而在买入金额最大的席位中,机构专用席位以4282万元排在首位。
不难看出,机构席位接盘的正是这1万手突然成交的买单。而卖出方金额最大的两个席位国泰君安交易单元(390426)和国泰君安上海打浦路营业部均是业内盛传的私募一哥徐翔旗下泽熙的大本营。
本周前两个交易日,酒鬼酒继续开盘即跌停,但机构已没有再继续买入了。同样,国泰君安交易单元(390426)、国泰君安上海打浦路营业部的卖出金额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仅仅是后者在此期间买入了1.77万元。
按酒鬼酒28日收盘价31.22元计算,23日买入100万股的机构目前账面浮亏高达1160万元。
接盘只为拯救泽熙?
不难看出,能在第一个跌停板就卖出酒鬼酒的国泰君安交易单元(390426)和国泰君安上海打浦路营业部无疑是十分幸运的。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席位都是业内盛传的泽熙常用的席位。
一位长期跟踪交易席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几个席位在泽熙操盘过的国电清新、德豪润达等多只股票上都出现过,可以断定这就是泽熙的席位。除此之外,中信证券上海浦东大道营业部也是他的席位。”
酒鬼酒今年三季报显示,泽熙瑞金1号在三季度新进313.41万股。这期间酒鬼酒的股价最高58.99元,最低46.50元,按52.74元的均价计算,泽熙用耗资1.65亿元。虽然此次泽熙或许顺利的在第一个跌停顺利逃出100多万股,但由于剩余数量仍可观,因此损失仍然不少。
篇5
[关键词] 经济结构;辽宁;结构失衡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2-0050-0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战略性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近年来辽宁省积极主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提升。但当前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经济企稳基础尚未稳固,经济结构失衡的矛盾尚未得以根本破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面临较大的阻力与困境。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提高辽宁省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 辽宁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现状
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经济增长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到2012年党的十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辽宁省已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路,虽然产业结构、投资消费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短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仍面临严峻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1.1 产业结构在发展中不断优化升级,但现代化产业体系仍不完善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辽宁产业结构仍然保持“二、三、一”的产业格局,但内部也发生了细微变化,表现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下降,第一、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上升。201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3.78%,比2011年同期下降了0.9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出现下降趋势的同时,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攀升趋势,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0.83%,比2011年同期增长0.8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速的下滑主要表现为作为辽宁第一大支柱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正逐渐减弱。2012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累计增速为9.8%,增幅较前三季度持平,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1个百分点,这是7年以来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速首次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辽宁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载体和重大战略选择。辽宁工业呈现以资源加工型产业和初级装备制造产业占主导的结构特征,而最直接体现生产力水平与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战略性新型产业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在调整期对辽宁工业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规模仍较小,且企业审批周期长,难以较快形成明显增量。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平稳增长,但增速呈放缓态势。2012年1-5月,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57.3亿元和1 481.5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和19.3%,增幅比一季度分别回落4.7个和9.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7.9个和17.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差距较大,与辽宁工业大省的地位极不匹配。
在后金融危机“调结构”过程中,国家限制“两高一资”行业发展,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抑制过剩产能等政策措施的力度。而辽宁工业由于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相对较高,要淘汰的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相对较多,难以及时、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变化,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显现。
1.2 消费需求增势趋缓,有效需求仍然不足
随着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项目陆续建成通车,电力、燃气等项目建设接近尾声或投产运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出现回落。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的减缓对缓解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矛盾有一定的成效,但消费需求的疲软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局面仍难以扭转。2012年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为15.3%,较一季度和2011年同期分别回落0.2个和1.8个百分点,201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5.7%,比2011年下降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水平呈持续回落态势。消费增速减缓主要受到前期汽车和房地产市场的双双调整使得汽车消费和购房相关消费链疲软。
1.3 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仍面临瓶颈
党的十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收入与消费水平差距扩大趋势有所收敛,根据中国网财经中心统计的2012年前三季度 21省城乡居民收入情况显示,辽宁省城乡收入绝对差值为5 944元,城乡收入比为1.52∶1,收入差距相对最小,且低于全国2.72∶1的平均水平,除辽宁、浙江、北京、天津城乡收入比低于2倍之外,其余17个省份的城乡收入比均超过2倍以上。城镇市场继续担当推动全省消费市场稳步发展的主导力量。但农村消费增速稳步攀升,城乡差距有所缩小。随着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农村消费市场持续发展,城乡市场的增速差距呈收窄之势。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对推动城镇化发展具有意义,而且也是关系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状况,实现全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决策。城镇化进程加快,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仍面临瓶颈。当前从农村流动到城市务工的“农民工”虽然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城市尚未将其市民化,在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仍无法享受市民待遇,尚处于“半城市化人口”状态,而将其过度到城市人口,仍面临较多的瓶颈。
1.4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特征日益显著
按照辽宁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全省被划分为三大区域板块,分别是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以及辽西北地区。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化特征日益显著。沈阳经济区更加倾向于以投资驱动为主的内向型增长模式,沿海经济带则更加倾向于外向型的增长模式,而辽西北地区经济的外向型程度很低,更多依靠内部投资来实现经济增长。从三大区域的平均城市发展情况看,前三季度沿海经济带平均每个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505.4亿元,位居各区域首位,其次是沈阳经济区为1 399.6亿元,最后是辽西北地区为543.1亿元。这表明从城市发展角度看,沿海经济带为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而辽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受区位特点及发展战略导向差异的影响,沿海经济带在投资、出口、利用外资等方面高于辽西北地区与沈阳经济区的发展水平。
2 辽宁省调整经济结构的制约因素
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制约。这些体制性约束因素包括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遗存等。而经济体制改革的长期性与艰巨性,也决定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1 体制性约束因素是阻碍经济结构优化的根本性因素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尚不清晰。在现行体制下,各级政府在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经济要素资源配置中的权力过大,人为扭曲了要素资源的真实成本和价格,妨碍了市场以效率原则实行要素优化配置的市场运行机制,并造成资源的滥用和浪费。财政分权体制对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起到了巨大作用,但由于政绩考核机制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的职能存在缺位、错位和越位的现象。在对经济高增长的强烈追求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民生支出和环境保护支出,造成地方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
2.2 计划经济体制的遗存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阻碍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比重较大,这一特征一直延续至今。国有企业比重过高不仅造成民营企业投资机会较少,发展缓慢,而且也导致国有企业由于缺乏竞争意识而生产成本过高,能源消耗过大,经营效益低下。由于社会责任和改革成本不断增加,国有企业经营和发展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导致企业负债率过高,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企业债务问题和企业办社会问题成为国企改革的最大阻力。
3 促进辽宁省经济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辽宁省在关注经济总量规模扩张的同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视程度较低,所投入的民生成本和环境代价不断增加,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辽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是辽宁经济维持可持续发展所亟需回答的现实问题。
3.1 培养主导产业群,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要挖掘相辅相成的产业合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分工高端移动,培育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经济增长的新主导产业群。积极发展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贡献率和比较优势。重点跟踪限额以上传统服务业企业的管理创新,培育一批在市场拓展、新服务开发、质量标准化以及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等方面各具特色的管理创新示范企业。通过政策引导、税收扶持等方式加快发展生产业。
3.2 扩大居民消费,合理调整需求结构
需求结构调整,要挖掘稳定、持久的内生动力,在内部市场涵养消费力,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撬动外部市场。加快培育涵养内部市场消费力。推动储蓄型消费转向信贷型消费。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的投入。提高居民消费意愿,积极寻找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过渡期的消费增长点。加快城镇化推进步伐,尤其是利益分配要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以增加居民即期消费,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
3.3 加快城镇化步伐,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乡和区域结构调整,要挖掘母城产业的辐射能力,形成互补互赢的梯度性生产体系和经济一体化格局,以整合区域产业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抓住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加快形成的契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发展新市镇,实现母城产业辐射带动和城乡产业梯度对接。要以农村道路、水电、通信为重点,积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承接母城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3.4 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评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指标。转变发展方式的本质是更加高效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在能源资源约束强化和低成本竞争优势弱化的情况下,只有将增长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经济发展才是有后劲、可持续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平稳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柏霞,李亮.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辽宁产业结构调整[J].开发研究,2011(5):53-55.
[2]温璐璐,王海涛.辽宁产业结构分析及对策[J].经济研究,2006(12):75-76.
[3]王大超,杨童舒.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4):301-305.
篇6
摘 要:沂南汉画像石是汉画像石刻艺术发展鼎盛时期的代表作,沂南汉画像石的题材和内涵、表现手法和特征、历史地位和影响、及其价值重在揭示沂南汉墓画像石刻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法、特征及其造型原素和美学内涵。
关键词:汉画像石,造型,艺术
汉画像石艺术是研究汉代历史的一面镜子,它承上启下地开创了我国造型艺术的先河,奠定了我国造型艺术的基本法则和规范,对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也有着特定的作用。而作为汉画像石发展鼎盛时期具有代表性作品之一的沂南汉画像石,是将建筑与绘画、雕刻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作品,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形式,向世人展示了成熟期的汉画像石所达到的艺术高度,精湛的雕刻艺术,丰富的绘画技巧、巧妙的构图布局,都可称为汉晚期画像石鼎盛时期的代表作。
一、变化与统一的构图
沂南汉画像石在重视平面构成的同时也照顾了情感构成,丰富多样的构图表现手法是沂南汉墓石刻艺术的显著特征,变化与统一是构成形式美的两个重要条件。沂南汉画像石的创作者们在满的构图基础上又饰加飞动的云朵,或刻画较小的飞鸟等不仅丰富了画面,而且还烘托画像主体内容的作用。这种饰加的方式不仅使画面保持了均衡,而且统一中富有变化,使画面生动活泼,体现了饱满充实的感觉。就连边框也施加云纹、垂幛纹和律动的三角锯齿纹予以装饰。主题与衬托、动与静相结合。使画面变得动起来,使动与静、人与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衬托运用了变化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即统一中有变化,变化则服从统一。
二、对称均衡的画面组合
对称均衡是指构成的形式要素在中心线或点的两边,表现出量和质的相同排列分布的形式。沂南汉画像石中的对称均衡图案数量并不多,集中于中室的天花藻井上,中室东间藻井上层的四瓣莲花、下层的大小方形重叠、中室西侧室藻井的四方连续格子纹,每一副图案的中心都有一个圆,以圆为中心呈对称平衡状。这是对称均衡造型的基本形式和特征。对称均衡的造型象征和表现稳重理性的观念;具有庄重、高贵、朴素、简单、条理等感情特征,使事物具有静态感。这种左右、上下对称的均衡形式。有一个中心或者说是半径构成诸元素,以这个中心向四周辐射,视觉重量平均分配,从而产生一个均势的感觉,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辐射平衡。中室过梁和八角柱斗拱及两旁龙身画像。它们在视觉重量上看起来是似乎相同的,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精确对称。沂南汉画像石中更多的是非对称平衡或者说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如车马出行图,祭祀吊唁图、乐舞百戏图等。空间被分割成不相等的部分,两边的视觉重量相等但不相同,这种构图方法在这里比对称平衡或别的平衡应用更为广泛,有趣。非对称平衡具有较强的动感,因此更加生动、活泼使画面显得灵活多变,它打破了传统平衡之美。
三、和谐饱满的画面构图
沂南汉画像石不仅重视平面构成也体现出情感性,使画面达到自然的和谐。有些画像石的石料很大,每块石头正面或两面都刻满图画,并且有不同内容,如何把石面分割的协调而又节奏。用线或装饰花纹间隔开来。汉画像石的构图可称为满的,是“密”与“繁”的结合。画面布局虽然匀而满,但局部富于变化的部分从属于整体的统一的结构,画像的次要部分或它的构图从属于主要的构图,起到丰富画面的作用,给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视觉,但每幅画又都表现了其主题内容,把主要内容布置在显要的位置,刻画的丰大而精致,而对次要衬托的内容布置,分布在下、虚处或边缘,无不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如此,繁密饱满的画面给人和谐愉悦之美感。作为一种满而富有强烈装饰性的形式,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艺术资料。
四、连惯性的构图画面
画面的连续性、故事性也是较为难得的。连续性的刻画,前室东段南段画像,上方刻一神怪,兽首长眉,双手捧物、喷火,下方刻一翼虎,扭身回首,中间所刻翼虎,尾上翘缠卷上方神怪左足,张口咬住下方翼虎之尾。中室南壁门楣则刻有一副场面宏大的祭祀图。南门楣西段左侧画面为祠堂、双阙、执盾卫士、水井、供案、食堂、酒具等,阙外二人迎接前来吊祭的宾客,西北门楣画着车骑正向此而来,南门楣东段为庖厨图,东门楣上的乐舞百戏图则是祭祀时举行的乐舞。这些画面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和内容表现了墓主死后受祭祀的隆重场面,使图像内容具有故事性。前室东、南、西侧三壁的横梁上刻有一副吊唁图。前室南壁中段画像,画面分二层,上层刻武库图,壁上刻弩弓,架上插戈、矛、盾、甲等。下层画面居中刻一楹柱,两侧分别刻一捧盾、佩剑,为管武库的门吏,左右二人相背而立,使得物象形象生动,比例更适当,气氛和谐,风格较统一。汉画像石构图中的分层分格,是为了更清楚地表现画面的内容题材。
五、 简约化的构图处理
画像石需要清晰地表达主题思想,简要的传达墓主的思想要求。沂南汉画像石大多作品构图对称,平衡,人物形象呈几何形。其中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物,基本都是统一的侧面像。描绘的对象在服装造型上也都是宽衣长衫,脸部细节和衣纹都清晰表达动态和稍作不同表情。关于透视也要简化,因为重视透视,所以画面的复杂因素就会增加,不利于画面的统一。不然使观者眼花缭乱,从而产生了分层作画的方法。是为了通过减少视觉的复杂性来使画面完整的表达视觉的美感。
篇7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政府的责任缺失是其主要原因,通过结合财政分权制度研究各级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中的责任及其存在问题,进而结合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完善分级预算管理体制、社会保障立法及相关法律,构建各级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财政资金供给机制,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上和法律上的保障。
我国近几年人口老龄化进人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800万一90()万人;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 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特别是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1. 24个百分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远远高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这对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各级政府都将面对这种严峻形势。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多级政府责任的理论
(一)公共物品理论
1.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应承担责任,这主要是社会养老保险所具有的公共物品性质决定的。黎民认为养老保障具有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决定了政府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政府具有的公共性和垄断强制性使政府在养老保障的供给方面表现出特有的责任能力和效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具有很强正外部性的准公共品,为社会提供公共品、弥补市场失灵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财政职能。马雁军、孙亚忠论证得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纯公共产品特性是其本质属性,而它的准公共产品特性是在政府现有财力约束的特定条件下产生的。
2.各级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应该分权,这主要是由于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外溢性和居民对公共物品偏好决定的。美国学者0. echesten认为,应当根据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来有效地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并依此作为分配财权的依据。因此,那些有益于全体国民的公共物品应当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另有一些公共物品虽然只惠及某一阶层或某些人,但因对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也要由中央政府提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于其准全国性公共产品的性质,应由中央政府主导并视其效用外溢程度大小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合理分担。tresch的“偏好误识”理论认为,中央政府不是全知全能的政府,尤其是其对于地方居民对公共物品需求不能掌握得正确无误,因此,当地区之间发生冲突时,中央政府出面调停地区冲突和收人在不同地区间的分配问题是适宜的。
(二)从预算管理体制的视角分析
预算管理体制简称预算体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权限的根本制度。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其实质是根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确定其相应的财权,通过税种的划分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收人体系。在现行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下,根据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对于由公共产品效应的外溢性和交叉性所引起的上下级政府间或同级地方政府间的事权应分项予以明确界定。对各级政府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事权应明确加以规定。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的规定已经监督评估,提供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地方支付主要负责基本公共服务的具体规划、组织实施以及对下级财政实行转移支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职责归属,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其财政责任,具体的事物由地方各级政府负责。在这种体制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财政分权是必然的。
二、各级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级政府责任不清
1.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到位,混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思想影响,造成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职能缺位和越位并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公共品性质决定了市场供给方面的失灵,政府要承担其应尽的责任。从1992年《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失败的原因分析可知:政府未认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性还是商业性,政府财政责任的缺失是主要原因,最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模式,几乎变成了农民自身的商业保险,截至2004年底,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走势逐年降低,由1999年的9. 75%降到2004年的7. 10%。
2.政府的级次过多,使得各级政府的职责划分不清,造成其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责任缺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具有的公共品性质决定了中央政府应该承担起制度建立的成本,但是其准公共品性质及受益的范围又决定了各级地方政府要解决本地区居民消费偏好问题,需要具体的条例来运作。我国现行五级的行政级次层级繁多、设置混乱,不仅使上下级政府之间信息传输和反馈程序增多,降低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导致信息失真,增加了行政成本,而且各级政府在事务的划分上存在交叉、出现“真空”等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具有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性质,使得其归属的问题处于尴尬的位置,结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建立过程中,带来事务的划分存在交叉、出现“真空”等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二)中央政府承担的责任过少
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过程中,中央政府应承担起主要责任,这不仅包括财政责任还要包括制度提供上、法律上的责任。中央政府责任的缺失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能得以持续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1.中央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中财政支出过少。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证明,政府的责任特别是中央财政责任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中起到主导或关键的作用。2002年很多地区在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中,政府财政责任强化又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得以开展的重要因素。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得以全面展开,是因为有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但是中央财政总体上来说在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是较少的,2008年全国财政收人61316. 9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收人32671. 99亿元,地方本级收人28644. 91亿元。2008年中央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43. 59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的7. 5%,而中央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补助为93. 6亿元,除就业支出的400亿,仅占其社会保障支出的4. 0%,占其总支出的0. 3%。
2.中央政府在制度和法律上的缺失。我国农村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以政府部门的政府性法规和民政职能部门制定的实施方案为主,这都没有法律上的保证。这就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没有制度上的稳定性,农民与政府之间没有建立起稳定而持久的契约关系。关于发达国家一项制度的建立,其立法先行,以有力的法律法规加以保障实施。由于制度具有的性质与公共物品无异,其本身所具有的外溢性和规模效益,理应由中央政府来保证其建立、实施,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制度的建立成本,也可以减少执行成本。但是我国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统一的《社会保障法》,使得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中执行随意性大,缺乏持续有效的长期机制。
(三)地方政府责任缺失
1.地方财政困难,无力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承担财政责任。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渐完善,地方政府历史遗留的或有债务、财政缺口问题越来越突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曾经调查过几个省的情况,发现一般省份都是几百亿的债务规模,有的则接近千亿;按照我国有30多个省份来推算,就是万亿的规模。地方财政无力维持基本运转,基本保障不能正常实现。地方财政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使得地方政府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转需要,更谈不上履行自身的职能和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了。县乡财政困难使县乡政府无力提供农村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不能较好地造福于民。
2.地方承担的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现有的政府间职责划分和支出范围不明确,是财政体制的一大弊端。在实际的财政体制运行过程中,事权下放而财权上划的事实,使得各级地方财政不堪重负,财政能力严重不足。一方面,在中央政府集中财力,加强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省、市也盲目仿效中央,不断加大对下级的财政收人集中程度;另一方面,县、乡两级政府担负的事权则很大,包括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等,这些事权大都刚性强、欠账多、所需支出基数大。
三、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对策
(一)完善分级预算管理体制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中的作用
首先,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事权范围。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范围可以根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物品的特征、受益广度的差异以及各级政府职责的内在要求,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清楚。中央主要承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责任和制度建设,具体的事物由地方各级政府负责。其次,减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中政府级次,可以减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成本、执行成本,进而为制度建立的运行提供有效的、稳定的前提条件。第三,加大中央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力度、财政支持力度。根据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对于财政困难的省份,中央要承担起财政保障责任;对于不同地区居民所享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不同水平,中央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以实现全民公共服务均等化。第四,省级政府要承担起协调作用。在政府级次减少的前提下,省级政府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应承担起协调中央与县级政府的责任,各地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等都不相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尽相同,在现阶段不能搞一刀切,需要视情况而定。第五,完善“省直管县”体制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中的运用。“省直管县”体制的运作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对于解决县级财政困难也取得一定的帮助,因此,结合“省直管县”体制,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中加强省级和县级政府的关联度。
(二)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立法及相关法律
首先,加大中央政府立法进度,制定专门的社会保障法律—《社会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各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责任,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通过法律制定开征社会保障税,以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稳定来源,用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其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加强《预算法》的执行力度,对于各级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编制预算,加强各级财政用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支出执行力度以及可持续和强制性,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其稳定的资金来源;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保值规范管理,对基金的运作机构加强管理。
(三)创新构建各级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财政资金供给机制
在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强有力保障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资金的供给可以选择“中央+省级”两级政府供给模式或者“中央+省级+县级”三级政府供给模式。由于客观原因,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资金供给应选择三级政府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基本养老金可以选取农民人均纯收人为指标,按照城镇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替代率计算,如20%一30%的比例,各个地区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中西部的基本养老金这一块要由中央政府来承担,但是基本养老金与替代率计算后的差额部分由省级政府来提供。如200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人为4761元,按照城镇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20%的替代率计算,人均支付标准为952. 4元,扣除中央660元后,省级提供292. 4元;东部地区,由于各个省份财政收人相对充裕,农民人均纯收人高于全国农民纯收人,可以采取不同的分配办法,县级提供的资金可用于农村养老管理机构和人员费用支出。
篇8
【关键词】香港地区;遵循先例原则;案例指导制度。
香港在回归之前由于长期受英国的殖民统治,所以香港法律在法律渊源上属于普通法系。香港的《英国法律适用范围条例》规定:“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原则均在香港有效。”1997年7月 1日,香港主权回归祖国,根据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香港原有法律基本不变。“香港原有法律”,就包括香港原有的刑事法律产基本不变“。所以,遵循先例在祖国后仍将是香港刑法所奉行的基本原则。研究香港刑法中的遵循先例原则,对中国大陆案例指导指导的建立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遵循先例原则的基本内涵。
遵循先例的基本含义是”赞成已经决定了的事务“,亦即先例必须遵守,传统不得中断,具体是指某一判决中的法律规则不仅适用于该案,而且往往作为一种先例,适用于以后及与此相同或相似的案件。
遵循先例所适用、遵循的并不是这些成为先例的判决本身,而是其中确立体现的法律规则。这些法律规则在法律渊源上被成为判例法。这样先例对于类似的具体的案件来说就具有了法律渊源上的效力。一份判决书由若干组成部分, 大致包括事实、争点、说理、以及结论等内容,只有判决的说理部分才能构成先例。
二、遵循先例原则在香港的历史发展。
1066 年威廉公爵带领诺曼人征服英国,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统一了全国法令、发出勒令、建立王室法院,并派遣法官到各地巡回审判。巡回法官在审案时按国王的意志统一解释和运用各地的习惯法,由此逐渐形成一种在全国运用的习惯法,即普通法。这种习惯法是法官通过判决所宣布的,其表现形式是判例。13 世纪以后,随着判例集的汇编、判例著作的出版,遵循先例逐渐取得普遍意义。到 16 世纪,判例作为先例而被援引的惯例逐渐成立。至 19 世纪,随着官方判例制度的建立,遵循先例原则最终得以确立,并进而深入衡平法,成为英国整个判例法制度的基本原则。
香港与 1905 年开始建立判例汇编制度,将判例中比较重要的汇编成册,收入《香港判例汇报》,作为普通法判例的补充。香港判例法遵循先例的原则,在 1997 年之前,直接受英国判例法遵循先例的影响,从适用判例的效力看, 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香港的所有法院都必须遵循英国枢论院司法委员会的判例。
2、香港的所有法院都必须遵循英国上议院的判例。3、香港的所有法院对于英联邦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判例,一般都予以尊重,并加以采用,但以其法院在解释普通法所采取的方法与香港法院基本相同为限否则,其判例只作为香港法院的参考。4、香港的所有下级法院必须遵循香港上诉法院的判例。5、香港的地方法院必须遵循香港上诉法院的判例。地方法院在受理上诉案件时认必须遵循其作为上诉的终审法院所作出的判例,但对其作为第一审法院或上诉审法院所作出的判决则不要求遵循。裁判法院必须遵循高等法院的判例。
之后,香港法院所遵循的遵循先例原则的内容发生了变化:首先,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的判例和英国上议院的判例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所有法院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只具有说服力。其次,根据《香港基本法》第8条的规定,对香港刑事法律(包括制定法和判例法)与《香港基本法》相抵触的内容,或者予以修改,或者予以废止,而不得”予以保留“。香港刑法中关于殖民统治性质或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内容,就必须坚决、彻底地予以废止。
三、我国大陆对香港遵循先例原则的借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交流的频繁化,大陆法系国家纷纷借鉴普通法系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接纳判例,作为指导判案的有效补充。我国也积极地吸收借鉴国外司法制度中的有利成果。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的《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
指出,”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适用法律问题的典型案件予以公布,供下级法院审判类似案件时参考“。2005 年10 月26 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方式,《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2004-2008)》,提出了50 项改革任务和改革措施。其中第13 项提出,”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重视指导性案例在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指导下级法院审判工作、丰富和发展法学理论等方面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案例指导制度的规范性文件,规定指导性案例的编选标准、编选程序、方式、指导规则等。“以此作为实施案例指导制度的正式改革意见。”二五“司法改革纲要的出台无疑对我国刑事判例指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在以制定法为主的法律体系下,将带有判例法色彩的”案例指导制度“引入司法审判工作中,不仅是司法制度的变革,更是一种司法观念的变革。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就是在制定法体系框架下,借鉴判例法制度中对我们有益的方面,弥补制定法之不足,并非是对制定法的彻底改造或全面否定。
与香港普通法系的”遵循先例“相比较,案例指导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性:
第一,指导性案例并无明确的法律地位,其法律效力亦无明确规定。尽管《二五纲要》是作为指导人民法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而的,但其法律地位本身就不明确,指导性案例应该具有何种法律地位与效力就更加不能确定了。第二,我国作为成文法国家,如果赋予指导性案例类似于普通法系”判例“的法律效力,那就与制定法是正式的法律渊源是相悖的。我国不存在”判例法“,法官在审判案件时,如果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则主要依据法律原则和习惯进行裁判,指导性案例发挥作用空间还相当小,不可能发展成为”判例法“。第三,指导性案例所具有约束力与普通法系的”遵循先例“原则并不相同。在判例法国家,遵循先例体现为”一旦法院在某个或某些案件中确立了一项原则,则在所有后来发生的所有实质性相同的案件中也应当遵守这项原则。先例不应该被轻易推翻,除非新确立的规则显而易见,或者此规则的建立是为了纠正那些持续发生的不正义。先例既可能被遵循,也可能被拒绝适用或被推翻,皆由具体案件而定。当然,遵循先例是基本的原则。我国的“指导性案例”一经最高人民法院,就是否应当具有指导性和权威性,案例所确立的法律规范是否应该被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所遵循?一旦出现规避适用或者任意推翻的情形,应当给予何种制裁,都是目前法律所没有明确规定的。
综上所述,“指导性案例”可以作为司法解释的一种,被援引作为裁判依据,其主体应限定为最高人民法院并且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非经报告提出合法理由,不得背离,否则可能被改判或发还。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走的并非普通法系国家的判例法之路,有自己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宣炳昭《。香港刑法导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年6月第1版。
[2]张 宁。遵循先例抑或仿效、指导: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质与构建[C].中国知网,2009 年5 月。
[3]吴春瑞 高珊。构建中国特色刑事判例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J].经济与法,2013年1月。
篇9
国五条细则
2013年3月25日,广东省首先推出“国五条”地方细则,明确对广州、深圳实施限购、限价的“双限”政策。新的国五条实施细则,普遍感觉明显是针对当前房价上涨预期增强而采取的更加严厉的调控措施。
由现在看来,国五条细则确实让房产市场冷一下温,当然,随之而来房产景象也够令人瞠目结舌。国五条细则出现的频繁度可想而知,想必是无可争议关键词汇之一。
房产税
一个“税”字,让太多的人惊慌失措。众多新闻资讯报道说,二手房交易征税20%的规定一直存在,但是在几乎所有交易中,基本是按照不能提供房屋原值的情况进行处理的,基本按1%-3%收取。二手房交易中,税务被完全转嫁到购房者身上,而这样的操作可以减轻二手房购房者所承担的税负。
从大部分城市概述性的调控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众多细则均回避了20%的个人所得税如何征收,首套房贷比例、二套房贷利率如何调整等关键性问题。
至今房产税如何征收问题仍旧困扰着广大二手房购买者。从中短期看,20%个税问题还有待考量。
限价令
“限价”政策并不是一个新的政策,2011年以来在不少地区都在执行,以至于在一定时期还出现的限购与限价之争,出现以“限价”代替“限购”的行为。
房产调控政策作为楼市变动的风向标,国五条细则下的房产税收,房贷比例,单身限购令等即对限制楼市投资性需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虽然房地产投机性、投资性需求得到一定抑制,然而房价并未如购房者开始预期的大幅下降,反而开始一路攀升,不少购房者面对房价上涨的形势,楼市调控政策能否加码也成为了业内人士的热议话题。
篇10
深圳车辆迁出更新指标最新细则更新指标、指的是在限购前名下已经有深圳牌的车主,那么他自动拥有这个更新指标,无需再参加摇号和竞价。(不在限制的10万个以内)
一、时间:单位或个人需要更新小汽车的,应当自完成转移登记、注销登记或者迁出本市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更新指标申请。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放弃更新指标申请资格。
二、条件:深户的只需要身份证就可过户并可以直接取得更新指标。非深户的须持本市有效的居住证,且已最近连续2年以上在本市缴(不含补缴)基本医疗保险的非本市户籍人员;个人名下有2辆以上小汽车的,只有1辆可以取得更新指标。
三、备注: 20xx年12月29日18时前,单位或个人在本市登记的小汽车已经完成转移登记、注销登记或者迁出本市的,该车辆不产生更新指标。本市登记的小汽车在公安交警部门车辆登记管理系统中有强制注销记录的,不产生更新指标。
深圳车辆迁出更新车牌规定:更新指标时间《深圳市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 单位提出更新指标申请后,指标管理机构应当将其申请信息发送公安交警部门。公安交警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对其车辆登记、原车辆登记使用的指标类型等信息完成核查。指标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核查结果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个人提出更新指标申请后,指标管理机构应当将其申请信息发送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对车辆登记、原车辆登记使用的指标类型、居住地条件、基本医疗保险等信息进行核查,并应当在8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指标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核查结果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关于车牌常见的几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车牌不可以相互交易和转让。车牌跟人,不跟车。
原深圳牌使用在三年以内的牌在置换和卖出车辆的同时将不能保留,俗称被回收。
原深圳牌使用在三年以上的牌在置换和卖出车辆的同时车主可以选择保留,此车牌只可以上新车。
以下是准车主和现车主几种情况的具体解析,两大类:
A 目前名下没有车的人(符合申请条件的人)
B 在限购前名下已经有深圳牌的车主
A 目前名下没有车的人(符合申请条件的人)
解析:这些要想购车并上深圳牌就必须先通过摇号或者竞拍来取得新增指标后才可以购车。
符合条件申请----摇号或竞价取得指标----购车----上牌
B 在限购前名下已经有深圳牌的车主
解析:自动拥有更新指标,指标和车牌都不可以转让交易
处理掉名下的车----此车确认以过户到下任车主名下----去相关部门获得更新指标----购车---上牌
如果以上条例没看懂的话,那就看以下有几种案例请大家对号入座:
案例一:现在有一台深圳牌的车是限购前买的,现在和当时不是深户也没医保(外地人)
答:这台车你就先开着吧,等你符合深户和医保的那些条件才可以启用你的更新指标(无需摇号和竞拍)置换一台车吧。
案例二:现在有一台深圳牌的车是限购前买的(车牌使用了不足三年),我也符合所有深户和医保的条件,我想换车怎么办?
答:首先处理掉这台车,要么卖到外地(迁出深圳)或报废或卖给二手车商(车牌自动注销更新指标不能交易)。接下来你的车要确认交易后已经上到下任车主名下后,你才可以去相关部门申请启用你的更新指标再购一台车(仅此一台)无需参加摇号和竞价。那么申请后必须半年内购车,否则将自动视为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