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3-28 08:0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同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合同管理办法

篇1

xx公司合同管理办法

为了维护我公司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完善合同管理制度,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国家有关政策法律,结合我公司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签订合同必须遵守国家法律,符合国家政策。

第二条 签订合同必须贯彻平等互利、收费合理的原则,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

第三条 签订合同的双方必须具有法人资格,由法定代表人或持有法人授权委托证明文件的法人人签订合同。凡签订的合同必须有双方负责人签字并加盖本公司“合同专用章”方能生效。

第四条 签订合同要做到:主要条款完备,经济责任明确,文字叙述清楚,签订手续齐全。

第五条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认真听取基层单位意见,特别是对工期、质量的要求更应听取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合同签订后,必须严格履行,坚决做到“重合同、守信用”,维护企业形象。

第二章 合同的签订

第六条 公司工程项目均需签订合同。

第七条 公司合同由公司法定代表人或法人人签订,必要时应办理公证手续。

第八条 公司签订合同人员的职责:

1、根据授权的范围,做好市场调查,了解信息,接洽联系,起草合同文稿等有关工作。

2、在参加洽谈签约活动中,要认真审阅对方的资信情况,也解其法人资格与履约能力。

3、签订合同必须严肃细致,认真负责,杜绝因合同疏漏造成的经济损失。

4、对合同的重大变更或解除,需要及时向主管负责人汇报请示,并提出建议和措施。

5、由于签约对方违约,致使合同无法履行,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及时按合同规定向对方索赔或请求当地仲裁委员会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以挽回公司经济损失。

第九条 合同签订权限:

1、部门负责人以下(含科级)只能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在100万元以下的合同,且必须有法人授权委托书。

2、工程施工合同在500万元以上大型及特大型工程项目和涉外项目须由总经理亲自审批后方可签订。

第十条 合同必须经双方签字盖章后方能生效,并必须加盖“正本”或“副本”字样。“正本”存档并足额贴好印花税票。

第三章 合同的管理

第十一条 公司委托综合部负责全公司各类合同的管理。相关部门签订的合同应及时将合同正本交存综合部。

第十二条 综合部作为全公司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1、起草、修订公司合同方面的管理制度,报公司批准颁布实施。

2、负责监督合同的执行。

3、负责全公司合同的分类、编号、登记,建立合同台帐,存档备案。

第十三条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各部门要负责检查合同的执行,对违反合同造成损失的项目,签约部门负责索赔、诉讼。

第十四条 凡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合同,有关部门可以拒绝执行。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凡与国家政策、法律不符合的地方,以国家政策法律为准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公司工程项目合同。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xx年七月一日开始执行。

篇2

[论文摘要]建设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起总控制总协调作用,是项目建设管理的核心。业主应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合同管理责任制度,规范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合同的行为,及时解决合同纠纷,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一、概述 

 

新疆某水利枢纽工程属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为大(ⅰ)型工程,国家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52%,是在“十五”期间建成的新疆又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表孔溢洪洞、中孔泄洪洞、深孔排沙放空洞、发电引水洞、电站厂房等组成。水库淹没搬迁人口11466人,安置区涉及4个县。是一项工程投资大、技术接口多、社会影响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该工程按各个里程碑计划如期实现,并一次通过蓄水安全鉴定,现以投入正常运行,并发挥效益。就合同管理方面,该工程建设单位制定了详细的合同管理办法,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以下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与同行进行交流。 

 

二、合同管理办法 

 

(一)合同管理定义。合同管理是指对业主与其他法人、自然人、经济组织之间所签订的合同依照法规及规章制度进行指导、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职能活动的总称,包括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合同文件编制、谈判、会签等)、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纠纷处理及合同文本的归档等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二)合同管理各部门。该工程建设单位就工程管理共下设计划合同处、财务物资处、工程技术处三个业务处室,另外还成立纪检监察室,监督合同的正常执行。合同管理实行计划合同处统一归口管理,并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 

(三)合同的立项。合同的立项是指工程技术处根据工作需要提出项目需求,编写立项报告,论证项目实施的必要性,明确项目建设目标,对项目实施步骤、办法和承包方式及承担单位提出建议,提出估算工程量或估算费用,由项目分管局领导或局长批准实施的过程。设备、材料采购类的立项报告还应有市场调查情况,并明确采购数量与标准。 

所有需要对外签署合同的项目,均应按照要求进行项目立项审批。经批准的立项报告,未经批准立项不得办理合同,相关业务部门不得提前进行项目实施。招标项目的招标报告等同于立项报告,按立项程序经项目分管局领导或局长批准后上报主管部门。 

(四)合同的签订和审查。签订合同,必须严格执行合同法、招投标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凡项目金额达到规定数额以上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对一些不进行招投标的零星工程,必须坚持比价择优选定承包方和合同会签审批制度,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合同签订前业务部门联合组成资信审查小组,对合同方的资信、经营范围、履约能力等进行资信审查。资信审查小组在完成审查后,提交由成员签名的资信审查报告,并按资格预审流程报项目分管局领导审批,计划合同处存档备案。资信审核合格后由计划合同处和业务部门参照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合同示范文本、立项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合同文件编制,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审。计划合同处对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合理性及合同价格进行审查;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合同的可行性、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工期要求、材料供应、提交成果等内容进行审查。合同编制修定完毕后由计划合同处会同各相关部门与合同方进行协商谈判,最终达成一致。 

(五)合同的履行。工程技术处对合同执行的全过程负责,并及时向项目分管局领导或局长报告合同执行情况。 

合同付款应严格按合同付款条件执行,支付审批手续应按程序办理,工程进度结算由财务处审定后支付即可,竣工结算必须由分管局领导签批后支付。合同在履行中如发现遗漏、偏差等问题,工程技术处与计划合同处联系,及时与对方协商,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合同的顺利执行,在此过程中签订的任何书面资料均与正式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六)合同的变更、解除。合同的变更或解除由工程技术处受理。变更、解除合同,一律采用书面形式(包括当事人双方的信件、函电、传真等),不得采用口头形式。变更、解除合同未经双方书面协议前,原合同继续有效,仍应履行。因变更、解除合同而使当事人的利益遭受损失的,除法律允许免负责任的以外,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在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书中明确规定。合同的变更与解除同合同签订,必须采取各部门会签审批。 

(七)合同纠纷的处理。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与对方当事人发生纠纷的,应按《合同法》及双方签订的合同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妥善处理。可采用协商、调解、仲裁及诉讼的方式解决。合同纠纷的处理由工程技术处负责,并通知计划合同处、财务物资处等相关部门派员参加协助解决。双方已签署的解决合同纠纷的相关资料应妥善保管,并及时存档。 

 

三、合同管理体会 

 

(一)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尤为重要。水利工程涉及勘测设计、工程建设、科学试验、咨询等方方面面,合同种类繁多数量较大,建立合理清晰的合同管理台账尤为重要。该工程属大(ⅰ)型水利工程,由计划合同处建立以合同编号为核心的管理台账,合同编号编制方法与概算挂钩,项目分类参考概算编制方式,内容包含合同名称、合同单位、签订日期、合同金额、招标方式、支付情况、责任人等,通过台账可以随时掌握某一合同的执行情况,还可以时时掌握整个工程概算执行情况,为工程投资控制提供时时资料。 

(二)合同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该工程参建单位200余家,签订合同700余份,为了加强工程管理,建设单位引进了三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实施实现了集成的合同、成本、进度、物资、设备、文档、质量等应用的共享信息资源库,建成了以合同管理为核心,适宜该工程建设管理业务需求的统一工作平台。通过系统的使用,人工无需再对大量的数据存储、计算、处理、传递进行操作,均由系统完成,减少了人工工作量,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准确性、一致性。该系统的合同管理模块,由合同定义、细项维护、变更处理、支付申请、支付审核、合同查询、支付统计组成,系统用户可以随时查阅合同签订、变更、支付信息。与此同时,系统概算管理模块根据合同数据的录入更新同时更新,随时显示概算执行情况,为投资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建设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建设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起总控制总协调作用,是项目建设管理的核心。业主应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合同管理责任制度,规范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合同的行为,及时解决合同纠纷,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篇3

第一条为加强经济合同的监督管理,保护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包括市辖县、市)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依法具有生产经营资格的其他当事人相互之间签订或履行经济合同,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负责对经济合同的监督。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经济合同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经济合同法律、法规,培训经济合同管理人员;

(二)监督经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三)制定和推行各类经济合同示范文本;

(四)依法鉴证经济合同;

(五)依法办理抵押合同中的抵押物登记;

(六)查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

(七)组织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

(八)指导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合同管理工作;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系统的经济合同管理,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指导、监督所属单位依法签订和履行合同,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

第五条各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本单位经济合同的管理,建立健全签订、审批、履行、检查、合同文本和印鉴使用、合同台帐、统计报表、岗位责任等经济合同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任职资格的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依法签订和履行经济合同,重合同、守信用。

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必须经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统一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第二章经济合同的签订

第六条订立经济合同除即时清结者外,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协商同意的有关文书、电报、电传、图表是合同的组成部分。虽属即时清结的,但批量、交易金额较大或当场难以检测商品内在质量的交易,也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第七条订立书面经济合同,应当使用根据国家制订的合同示范文本印制的统一合同文本。经济合同统一文本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监制(国家另有规定除外)并定点印制和销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印制和销售。

当事人有特殊要求需自制经济合同文本的,须经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自制文本只限本单位使用,不得销售与转让。

第八条订立经济合同应当使用单位公章或经济合同专用章,其中经济合同专用章印模须送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九条订立经济合同时,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法人资格、注册资本、资信情况不明的,应当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金融等有关部门或中介组织协助查询,有关部门应依法提供有关情况的书面材料。

第十条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订立经济合同时,应当向对方出示《企业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或者《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企业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的格式,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监制,并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发放和管理。

第十一条订立经济合同除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规定,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外,还应当明确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载明:“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时,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

(一)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依法向人民法院。”

(在(一)、(二)中选择一项)

第十二条企业财产抵押合同中的抵押物登记,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经济合同的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对经济合同进行鉴证或者公证。

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省市人民政府规定必须鉴证或者公证的经济合同,当事人必须申请鉴证或者公证。

第十四条经济合同鉴证机关为经济合同签订或者履行地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当事人申请鉴证时,应当提供经济合同文书、营业执照原件、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或者个体工商户户主居民身份证,以及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经济合同的鉴证,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审查下列内容:

(一)签订经济合同的当事人是否合格,是否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二)经济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三)经济合同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

(四)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内容是否完备、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是否明确、文字表述是否准确、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经济合同鉴证机关自受理经济合同鉴证申请之日起,应当在三日内办理完毕;对需要外地协助调查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办理完毕。

第十五条公证机构办理经济合同公证手续时,必须按照有关公证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禁止下列利用经济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行为:(一)伪造经济合同的。

(二)虚构法人主体或假冒他人名义或提供假地址、假银行帐号签订经济合同的。

(三)无履约能力,采取下列欺诈手段签订经济合同的:

1、以紧缺或畅销商品为诱饵,或者先履行部分合同以骗取信任,诱人签订购销合同,骗取预付款、定金等,或采用行贿、回扣、先付部分货款等圈套骗取货物。

2、用已被吊销执照的企业名称或盗用其他企业的名称,伪造或利用已失效的公章、合同专用章、财务专用章、介绍信、委托书等证件,签订经济合同。

3、使用不能兑现或不能完全兑现的票据、抵押物、债权文书作为合同的对价或者担保签订经济合同。

4、预先设置圈套,诱人签订无法履行的加工合同,骗取定金、预付款,以及所谓的质量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合同担保金、合同保证金、押料款、材料款等。

(四)利用经济合同转包渔利的。

(五)非法转让或倒卖经济合同的。

(六)非法为他人提供或利用他人提供的合同文本、银行帐号、单位公章、合同专用章、委托证件、业务介绍信等其他方便条件签订经济合同的。

(七)未经核准登记签订经济合同的。

(八)利用他人资质证书、许可证签订经济合同,谋取利益的。

(九)利用假汇票、支票或空头支票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的。

(十)利用经济合同倒卖走私物品、国家禁止或限制自由买卖的物资、物品的。

(十一)利用合同侵占国有资产或造成国有资产及其收益流失的。

(十二)其他利用经济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政府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负责对经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进行监督检查。当事人必须接受和服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与经济合同有关的情况。

第十八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时,可以向金融等部门查询经济合同当事人的有关情况,并可以行使以下职权:

(一)询问有关当事人和证人;

(二)查阅、复制被查处单位和个人有关经济合同的发票、帐册、凭证、业务函电和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三)封存或扣留与违法行为相关的货物;

(四)依法变卖不易保存的货物,并保存价款。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时,对违法事实认定清楚的,可以提请金融机构依法暂停支付违法行为人的存款。

第十九条各金融机构在办理业务时,发现利用经济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时,有权拒绝办理结算等有关手续,并及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不使用统一合同文本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擅自印制和销售合同文本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违法行为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已有明确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和规章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退回所获款项和财物,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利用经济合同从事违法活动的,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由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复议;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公证机构在办理鉴证或公证手续时,因失职或者其他违法行为,造成经济合同当事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篇4

2005年农村统包酬金采取计件与KPI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对2004年所有实行准统包的单位采取与统包单位相同的考核办法,全部列为正式的农村统包管理,农村统包责任人需与县分公司经理签定统包绩效合同。

一、计件酬金的计算方法:

1、业务受理酬金:办理新装、移机、开办增值业务、开办程控新业务、过户、改号业务,每件核发酬金2元。

2、线路代维酬金:每条用户线路(ADSL宽带与捆绑电话合算一条)每月核发0.6元。

3、设备代维费:每个无人职守光接点核发维护费100元。

4、固定电话、宽带业务发展酬金:每净增一户核发20元(乙类宽带按照包月值/90元计算)。

5、欠费买断酬金:按照当月应收欠费的2.5%核发酬金,要求当月到帐数与打印的发票金额相等,相差部分从统包酬金中抵扣,扣完为止。

二、KPI主要考核指标

1、业务收入占30%;

2、营销成本占5%;

3、维护成本占5%;

4、固话、宽带发展量(宽带不折算)占30%;

5、欠费率占30%。

具体考核办法及扣分办法见附件(农村统包绩效合同)。

三、统包酬金的计算公式:

计件酬金中欠费买断部分的60%+剩余的计件酬金×KPI分值/100+差异补贴—劳务工基本工资—其他扣款。

四、本管理考核办法自二00五年六月一日开始试行。

附件:农村统包绩效合同

篇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抓手,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强化政府行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组织领导

各地要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大局、利在长远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程,思想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主动。

各市、县(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协调小组要加强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领导,组织动员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实施。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单位,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开展业务指导,强化日常监管,解决实际问题,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将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三、阵地依托

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主要依托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寄宿制中小学校建设,可单独设立,也可与校内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各类活动室等合并设立。

四、标准要求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硬件方面

1.活动用房面积不低于20平米,安全、实用,确保留守儿童方便使用留守儿童之家有关设施;

2.配备电视和一定数量的图书、期刊、报纸和文体器材,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

3.配备电话或电脑等设施设备,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联系。

(二)软件方面

1.有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及相对稳定的关爱队伍;

2.有管理规章制度和活动安排计划;

3.有反映留守儿童基本状况、进步成长的记录簿册;

4.有工作总结和档案。

五、日常管理

留守儿童之家的日常管理要坚持责任明确、安全第一、严格有序、关爱到位的原则,加强力量配备,明确专门人员,切实加强管理,保证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有计划开展活动。要通过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亲情电话等方式给予留守儿童关爱。积极争取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团体参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动员组织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之家实行定点、定向、定期挂钩,协助教育管理,尽力提供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丰富活动内容,扩展活动空间,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

六、活动开展

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好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科技探秘、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

(五)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

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六)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组建一支心理教育队伍,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七、工作要求

(>文秘站:规划和计划,采取坚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在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过程中,可以首先选择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社会需求相对迫切的地方进行,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对已经创办一段时间且取得明显成效的留守儿童之家,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巩固提高,精心打造品牌,扩大社会影响。要把“让留守儿童满意,让外出父母放心,让社会舆论认可”作为衡量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效果的标准和工作目标。

篇6

关键词:出版发行出版社信息化在线网站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018-01

由于互联网具有信息速度快、信息量大、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等众多优点,出版社己经普遍开始借助互联网来推广产品,出版社对网站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许多出版社出版信息,拓展销售渠道,展示出版社形象,并初步进行了电子商务的尝试。出版社建立网站有助于出版社的发展,对于树立出版社的形象具有极好的促进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将在线网站与出版发行系统进行整合,就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出版社网站与出版发行系统整合的意义

(1)二者的融合是出版社发行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出版社的网站建设不仅具有形象展示、信息传递、增进与读者联系等功能,通过技术的支持,还可以与出版社内部发行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市场需求调查、出版物推介、网络营销等更强大的功能。

(2)出版社网站是反映出版社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外窗口。现阶段我国出版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通过二者的融合,出版社内实现局域网和互联网的无缝连接,可以实现出版社发行业务运行的网络化、实时化和交互化,增强面对终端读者的服务功能,使维护和更新出版社网站信息更加便捷。

(3)出版社网站是出版社开展电子商务的平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网站建设已是现代出版社营销与读者服务必不可少的经营策略之一。目前,通过网站可以实现的商务功能已经多样化,可以说从最基本的对外沟通展示、信息,到在线洽谈、在线交易、在线采购、在线客户服务、在线网站管理等等,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电子化的高效运作。

2出版社网站功能分析

出版社网站的功能按照网站服务性质区分,可以分为网站前台功能与网站后台功能。

网站前台功能主要通过出版社主页实现。我国出版社网站最主要的功能目前还是信息与读者服务功能。出版社作为内容提供商,可以通过网站提供图书的商品信息以及内容信息,并宣传出版社形象,使读者更为便捷地获取图书信息。未来随着技术的完善与消费习惯的成熟,还可以利用E-book的形式,直接通过网站对读者进行无纸化销售。

网站后台功能主要通过出版社网站管理系统实现。需要完成的功能包括:(1)数据管理,包括读者信息、图书信息、目录信息、订单信息等数据的管理与维护;(2)报表管理,对通过网站搜集的信息,根据需要生成各种报表,作为出版社决策的依据;(3)系统管理,对整个出版社网站的网页与数据库进行管理,实现与出版社发行管理系统的对接。

3网站与出版发行系统的整合

对于出版社而言,内联网是较为先进的信息管理组织方法。在出版业面临市场挑战、重组团队、整装待发之时,应该重视在发行信息化建设中对内联网技术的应用。它能够充分发挥集团模式的优越性,建立先进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作业,提高网络的工作效率。对于内部资源的整合,一般按照内部资源管理的要求,借助企业资源计划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连接策划、编辑、供应、发行、服务等环节,实现对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的优化。对于出版社外部资源的整合及利用,需要通过完善企业间的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加强出版社与供应商、销售商的关系,实现产品价值链的产、供、销的管理,跟踪技术、客户、市场,确保对市场变化的及时了解和迅速反应。

4出版发行信息化的相关建议

无论从未来国际竞争和市场开放的大背景来看,还是从国内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来看,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推进出版社在线网站与发行管理系统的整合,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4.1 信息系统的功能选择要满足出版社实施其战略目标的需要

如果出版社在规划中注重的是出版社内部统一管理,首先要实现的是出版社内部的资源共享,避免内部信息的不统一,那么发行信息系统就应作为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模块,顺应全社出版信息管理的需要,加以统筹考虑。

4.2 应该注意信息化改造中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如果出版社计划开展客户关系管理或者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那么信息系统的建设就应注重这些功能的实现。比如,如果出版社发行战略是创造用户价值型的,而出版社发行信息化战略却是成本竞争型的,二者不匹配,那么信息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国出版社发行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只有和现实条件相结合,才能对出版社的业务发展起到实际的推动作用。必须注意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的平衡,将信息化建设覆盖出版社发行工作的全过程,更合理地规划和运用整个出版社的资源。

4.3 出版社要使自己的应用跟上信息系统的周期循环

需要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按照出版社管理的客观规律,研究和开发出版社发行管理信息化系统。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都是无止境的,当使用一段时间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及观念的转变,原先设计的系统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出版管理信息系统也有这样的周期循环,即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出版社要根据新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更新系统的软件或硬件。

参考文献

[1]黄主梅.信息化与出版管理创新[J].出版科学,2004(1).

篇7

    根据1996年9月25日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的《广东省规章设定罚款限额规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对《广州市房地产综合开发管理实施办法》(穗府〔1996〕103号)部分条款作以下修改:

    一、第四十五条

    第一款“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逾期不办理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人变更等有关手续的,责令其限期补办,并可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修改为: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逾期不办理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人变更等有关手续的,责令其限期补办,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第四十五条

    第二款“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不如实申报成交价格的,处以10000元以上,200000元以下的罚款。”修改为: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不如实申报成交价格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第四十六条“对下列行为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20000元以下的罚款。”修改为:

    “对下列行为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第四十七条

    第一款“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委托无相应资格的单位承担设计任务的。”修改为: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委托无相应资格的单位承担设计任务的。”

    五、第四十七条

    第二款“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委托无相应资格的施工单位承担施工任务的。”修改为: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委托无相应资格的施工任务的。”

篇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提高编制资源效用,实现我市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维护使用的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纵向联接市、区(市)、街(镇)三级,横向覆盖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与人员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第三条 本系统的维护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集中统一原则。系统采用统一的软件平台、统一的指标体系、统一的维护标准、统一的使用要求。

(二)及时准确原则。系统中机构编制与人员信息须实时更新,确保与机构编制文件、人员实际配备相一致。

(三)资源共享原则。机构编制系统内互联互通、实时监控,并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信息共享。

第二章 维护

第四条 市编委办全面负责系统的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监督指导各区(市)编委办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做好信息维护管理。

第五条 系统中的信息指标,包含机构编制信息指标和人员信息指标,所有信息指标的维护应做到应填尽填,真实、准确。

第六条 系统中机构编制信息由市和各区(市)编委办分别维护。

市本级机构编制信息由市机构编制电子政务中心在文件印发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信息更新,市编委办行政处、事业处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对。

区市机构编制信息由各区(市)编委办在文件印发或按权限报市编委办备案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信息更新,市编委办区市处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对。

第七条 系统中人员信息维护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因录(聘)用、调入、任命领导干部等人员入编,因退休、调出、辞职、辞退等人员出编以及人员职务等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

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信息维护由市直部门在人员变化5个工作日内提交信息更新申请,由市编委办监督检查处审核确认后,完成相关人员信息更新。

区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信息维护由各区(市)编委办负责组织,确保在人员变化5个工作日内完成信息更新。

第三章 使用

第八条 本系统是机构编制精细化管理的重要载体,为机构编制核查、统计,用编进人计划管理,领导职数管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以及建立机构编制电子文件数据库等提供技术支撑。

第九条 系统中所有机构编制与人员信息直接反映机关事业单位编制资源配置和使用现状,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可根据权限和需求对系统中的机构编制与人员信息进行实时查询,并作为机构编制统计、核查的重要依据,按规定上报的所有机构编制统计、核查数据应当与系统信息相一致。

第十条 系统中单位和人员信息是用编进人计划管理的重要依据,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在申请用编进人计划时,应当首先对人员信息进行核对,并通过系统提交业务申请。经核准的用编进人计划通过系统予以确认,并赋予编制使用核准通知单编号,无用编进人计划的系统自动限制增人。

第十一条 系统中领导职数和实际配备情况是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核领导职数的参考,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在办理领导职数备案时,应当确保备案材料与系统数据一致。

第十二条 系统中实有人员信息是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判定人员是否占用编制的重要依据。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办理实名制登记备案时,通过系统提交的相关人员信息,经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后纳入“实名制”数据库,并作为面向社会进行“实名制”公示的唯一依据。

第十三条 完善系统历史数据,按年度逐步建立全市机构编制电子文件数据库,为机构编制改革与管理提供服务。

第四章 监督

第十四条 市编委办适时开展系统维护使用专项检查,对有关信息进行专项核对,对信息维护不规范、不及时,或漏报、瞒报的,暂停受理用编进人计划、实名制登记和领导职数使用等机构编制事项,并根据机构编制相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因此造成超编进人、“吃空饷”等违规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系统中所有机构编制及人员信息仅供各级用户内部管理使用,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对外,因相关信息泄露导致失泄密或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9

现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司法部《关于境外就业和对外劳务合作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办理公证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就本市境外就业和对外劳务合作人员(以下简称“对外劳务人员”)办理涉外证书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北京市对外劳务人员需要办理《职业资格证书》公证的,由本人执《北京市关于启用〈职业资格证书〉加强规范化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培发〔1999〕58号)第六条规定的材料到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进行审核或鉴定复核。

对于户口不在本市并长期在京工作的对外劳务人员,需同时提交本人身份证、暂住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对经审核或鉴定复核合格人员,由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原《职业资格证书》统一换成印有中、英文对照并套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并在证书照片处盖有“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钢印的《职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涉外证书”)。

三、涉外证书内容按《北京市关于启用〈职业资格证书〉加强规范化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培发〔1999〕58号)规定填写,并从2000年1月1日起采用打印机打印。

附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司法部办公厅关于境外就业和对外劳务合作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办理公证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1999年9月16日  劳社厅函〔1999〕121号)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司法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为促进国际劳务技术合作与交流,维护我国传统的技艺和专长在国际上的良好声誉,现对境外就业和对外劳务合作人员(以下简称“对外劳务人员”)办理职业资格证书公证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外劳务人员须持印有中英文对照并套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的职业资格证书,做为办理职业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二、对外劳务人员原来所持的职业资格证书(含《技术等级证书》、《技师合格证书》以及《高级技师合格证书》)由省级以上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或鉴定复核后,统一换证,并在证书照片处盖省级以上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钢印。

三、对外劳务人员办理职业资格证书公证时,应持本人身份证件、涉外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和有关证明材料向其住所地具有办理涉外公证资格的公证处提出申请。经公证处审核无误后,以证明复印件与原件相符、证书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套红印),以及持证人照片处省级以上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钢印属实的方式,出具公证书。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每季度应将上一季度换发证书情况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并抄报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

附件:职业资格证书特征说明

一、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以及技师、高级技师,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

二、证书内页第2页套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章。

三、证书内页和封二、封三、封底采用隔色彩红印刷。

四、证书内页和封二、封三、底边采用LDBZH浮雕印刷。

五、证书内页使用ZHYZG水印纸。

篇10

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通知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并在通知中指示各地“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然后再普遍实行”。遵照国务院的这一指示精神,我省已在一部分地区和单位进行了试点。经过试点,证明国务院104号文件是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它反映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受到了广大干部和工人的热烈拥护。试点单位的老弱病残干部和工人得到了妥善安置,这对于精兵简政,建立老中青三结合的精干的领导班子,更新劳动力,精干职工队伍,提高工作、劳动效率,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试点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我省普遍贯彻实行国务院104号文件创造了有利条件。现根据在共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工作座谈会和国家劳动总局工人退休、退职会议精神,确定从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国务院104号文件在我省的全民所有制单位中普遍贯彻实行。县以上的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供、产、销正常,经费有来源的,亦可参照国务院104号文件的规定,由省级各主管部门提具体办法,报省革委批准后实行。

试点的经验证明,要贯彻好国务院104号文件,必须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级革委会(行政公署)应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组织、劳动、民政、卫生、财政、工会等有关部门应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要广泛深入学习、宣传国务院104号文件,采取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国务院104号文件的重大意义,讲明退休、退职的各项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要走好群众路线,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务使退者愉快,留者安心。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办事,不得擅自放宽退休、退职条件和提高待遇。安置工作要落实。要加强对退休、退职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省革委原则上同意四川省贯彻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件试点办公室拟定的“四川省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和《四川省干部、工人因伤、病丧失劳动能力签定标准》,现转发给你们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