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3-17 04:3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金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2
医院门急诊收入是医院收入的途径之一。较大的三级甲等医院门急诊日均人次均在4000人以上,有的大医院门诊日均货币资金收入百万元左右。医院每日均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入。收费员除了每日的现金收入外,还各自拥有一定额度的备用金零钞用于找补。如何加强门急诊收费的现金管理,确保医院门急诊收费资金及时、完整入库。规范医院管理从而保证现金的安全,是医院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医院门急诊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大量现金滞留在门急诊收费员手中。由于医院门急诊收费岗位全年无休息日,尤其是急诊收费处每天24小时连续工作,一些医院每天收入的缴纳,没有明确的时间,造成大量现金滞留在门急诊收费员手中,带来现金安全隐患与资金使用效率问题。由于现金长期滞留于银行以外的地方,很容易产生收费员挪用收入现金的隐患;加之流动资金被门诊收费员部分冻结,医院的资金得不到有效的周转和利用。
(二)收费员周转备用金占据医院现金。门急诊收费人员持有备用金,主要是为了满足日常工作中找零,备用金持有量过少,不能应付日常找零需求,会延误病人就诊。备用金持有量过多,会造成资金的积压和增加现金管理成本。实际情况是,许多门诊收费员手中积攒着许多崭新的钞票,占用了周转备用金,则采取收款不上报的办法来弥补备用金。
(三)退费不规范。门急诊收费环节中,患者交费后因药房无药或患者不想做检查等原因,退费时有发生,由于退费环节的管理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导致一些办理假退费以牟取私利的现象发生,产生漏洞使医院资金流失。
(四)收据领用及核销不认真。一些医院门急诊空白收据无专人保管,或有专人保管但保管人缺乏责任心,由于保管不妥善导致空白收据遗失,给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遗失的收据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收据保管者认识不到收据的重要性,对领出的收据不认真核对和登记收据号。收费员交回开完的收据,保管者也不认真逐一核对、随意核销。结果为贪污盗窃行了方便之门。
(五)不重视收费印章的管理。工作期间,收费员在有事离开收费窗口时,不注意收存收费印章,将收费印章依然放在桌面上,导致收费印章遗失,如医院重新更换所有收费印章,一是对工作带来影响,二是时间不允许,且很麻烦。如不更换所有印章,持有此收费印章的人员,可以盖章取药或盖章做检查,导致医院损失。
(六)对收费员缺乏约束力。医院收费处的收费员,大多数不是编制内的,很多是合同工甚至临时工,所以难以约束,此部分人员若不愿工作,随时有走的可能,加之有的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医院现金安全难有保障。
二、医院门急诊收费现金管理办法
要使医院门诊收费工作正常进行,保证医院门急诊收费资金安全,制定科学业务操作流程是前提,同时应做好现金流转程序和内控关键点的控制,优化包括备用金、门急诊收据、退费流程、监督稽核等管理,才能保障医院门急诊收费现金的安全运行。
(一)在收费处建立二级库。二级库的建立,是医院加强财务内控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增加二级库管理岗位,分别设库管与监督,制定二级库日常工作流程,负责日常收费现金收入的收缴、收缴款与日报表的核对、零币兑换工作,在满足货币供需平衡的前提下,将现金风险降至最低[1]。
(二)制度规定收费员收入及时足额上缴。收费员必须在下班前结账,结账后一般不再收款,避免造成现金积压在收费员手中。结账后所有现金收入应及时足额上缴,避免现金的截留、挪用。现金收入日报表可以有效的控制。收费员每天结账后,收款金额将由系统自动汇总,根据当天门急诊日报表,由专人核对交款金额是否完整、正确,有效减少现金在收费员手中滞留。
(三)银行每天定时到医院收款。随着门急诊就医流程的优化,分楼层收费作为分流病人的有效措施被医院广泛采用,但在方便病人付费的同时,现金管理风险应运而生,收费点的分散,必然增加现金在医院公共场所中的运输风险。近年来,犯罪分子在院内抢劫医院收费款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保障现金在院内运输途中的安全尤为重要。所以,医院非常有必要与银行达成协议,由银行工作人员每天定时来医院收费处收款,这样大大减少了现金运输途中的风险,保障收费人员及医院现金的安全。
(四)实行备用金统一管理。现金的管理不仅仅是对日常收费款的管理,还应在备用金的持有规模和现金管理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由于收费员的人数大于对外开设窗口数量,因此每天实际周转的备用金小于实际占用的备用金。根据实际需要,科学确定备用金定额,减少备用金的资金占用,实行收费员备用金统一管理。
规范和提高现金周转和资金使用率的办法,是科学确定备用金持有规模。门急诊备用金按照对外开设窗口设置备用金数量,在收费处设立负责人,由该负责人每天统一发放并收回备用金。无任何资金滞留于收费员手中,收费员每天结账后,长款或短款均可及时反映出来,这种做法不仅减少了备用金的占用,提高了医院资金使用效率,而且还可以避免收费员挪用现金。
(五)规范门急诊收据的领用和保管。门急诊空白收据应当由专人保管,做到保管不遗失、供应不脱节。收费员领取空白收据时,保管人员对发出的收据要登记收据编号、领用数量、领用日期,并由领用人签字。如为他人代领,则需同时写明收据使用人和代领人。收费员对其所领用的收据应妥善保管,造成空白收据遗失的将被追究责任。收费人员病假或长期休息的,保管人应及时收回空白收据。
(六)规范收据的使用和核销。收费票据作为重要的会计凭证纳入内控管理范畴,收费员对所领用的收据应按顺序使用。核销人员对已使用收据应按序核销,对核销的收据要仔细核对收据编号,检查收据使用人员是否按领用顺序前来核销,是否有跳号或不交回的收据号等情况。所有领出的收据,使用后均要交保管人销号,不能漏销。
(七)规范退费操作流程。由于退费环节内控规定不全,较容易出现漏洞,这就产生有人想钻空子的可能。故要建立相互监督制约的三方签字机制[2],即退费单据上开单医生注明退费原因并签字,退费执行人签字,收到退费者签字。收费员执行退费时,要严格审核核对,确认所有退费单据的内容、金额、姓名和原始收据完全相符,同时,应收回已作退费的原始收据和相关凭单,粘附在原收据后备查。全额退费的所附凭单应与原始收据金额一致,部分退费的一般要按退费后的金额重开收据,收费员应在已退费收据上注明重开收据号,以便稽核人员进行核查,堵塞退费管理环节的漏洞。
(八)加强收费印章的管理。每位收费员持有的收费印章非常重要,盖过印章表明已收费。所有检查单据,只要盖过收费印章即可做检查;所有处方,只要盖过收费印章就可取药。所以,每位收费人员都要重视和保管好手中的收费印章,财务管理者要订立制度加强约束和管理。
有的医院还发生过有人私刻收费印章取走药的现象,导致医院较大损失。因此,实行取药处方背面粘附交款凭据,是有效的管理手段。
(九)高度重视财务稽核。财务稽核是医院收费管理的事后控制,也是医院收费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能发现错误、失误,对收费人员起到监督和制约作用。现在绝大多数医院都已实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给财务稽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有的医院发生收费员贪污、挪用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监督稽核机制不健全而产生的漏洞。
(十)突击盘点收费员现金。对收费员进行现金突击盘点,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现金的占用情况,这有助于收费员养成每天自行结账的习惯,可杜绝因疏于管理而发生的经济问题。盘点方式可以采用突击盘点,在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突击进行,最佳时间应选择在上午上班时或下午下班时,这样既可避免打扰门急诊正常工作,又可防止被盘点人员对盘点出的问题有这样或那样的解释,影响现金盘点预期效果。若现金分别存放在不同地点的,应逐一盘点,每一存放地点分别盘清,避免被抽查人员在现金实际盘点过程中,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应付盘点。二级库也应该列入医院盘点检查的范围。
(十一)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法纪教育。要提高收费人员综合素质,医院财务管理者应定期通过多种途径,对收费人员进行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增强收费人员尤其是年轻收费员的工作责任心以及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充分认识非法占有的危害性,明白贪污、挪用是违法行为。
财务管理者要经常组织收费人员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医院财务制度》,学习操作规范和各项财经法律法规等制度性文件,让其分清是非,牢固树立财经法律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财务部门的管理正在经受着越来越多的高风险的考验,尤其是医院门急诊收费工作,每天需要应对庞大的患者群体以及巨额的现金收入,更需要加以防范以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篇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铁道部,电力部,交通部,邮电部,煤炭部,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中国石油天燃气总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为加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财务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并已征求劳动部等部门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我部。
附件:(1)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制度
(2)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
(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财务管理办法
附件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行为,维护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利益,根据国家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分别按职工总额及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为保障企业职工离休、退休、退职后基本生活而筹集的专项基金。
第四条、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依法筹集和使用基金;努力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并如实反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
第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有权要求企业提供在职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总额、离退休人数、离退休费用等原始数据,以保证及时、足额收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
第六条、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体现政府职能的专项基金,在国家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建立以前,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即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第二章、基金预算
第七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于年度终了后,根据上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编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度预算草案。
第八条、编制年度预算草案要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表式、时间和编制要求等进行。
第九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的年度预算草案,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财政部门应逐级上报预算执行情况。
第十一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
第三章、基金筹集
第十二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筹集。
第十三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包括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利息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转移收入、财政补贴和其他收入。
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是指按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用于养老保险的款项。
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是指按职工本人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的用于养老保险的款项。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利息收入是指用基金购买国家债券或存入银行所取得的利息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的上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拨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下级上解收入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的下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上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转移收入是指企业职工在不同统筹范围调动而划入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财政补贴是指同级财政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
其他收入是指滞纳金及经财政部门核准的其他收入。滞纳金收入是指因企业拖欠基本养老保险费而按规定收取的费用。
第十四条、企业和职工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比例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报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拨付基本养老保险金原则上实行全额缴拨。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实行差额缴拨,并积极创造条件向全额缴拨过渡。
第十六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过渡户。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开户银行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出的托收凭证,按月代为扣缴,划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过渡户,并按照一定期限将收入过渡户资金全部划入同级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过渡户除缴付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资金外,只收不支。
具备条件的地区,也可以采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出托收凭证由企业开户银行将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直接划入同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的办法。
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发放工资时代为扣缴。
第十七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企业和职工个人收缴基本养老保险费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票据。
第十八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政府核定的缴费比例及时、足额收缴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得擅自减免。
第四章、基金支付
第十九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按照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开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扩大开支项目和提高标准。
第二十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开支项目包括离休金、退休金、退职金、各种补贴、医疗费、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救济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费、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转移支出、其他支出等。
离休金是指按规定支付给离休人员的生活费用。
退休金是指按规定支付给退休人员的生活费用。
退职金是指按规定支付给退职人员的生活费用。
各种补贴是指支付给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各种生活补贴、物价补贴。
医疗费是指支付给未参加医疗保险、已经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开支范围的离休、退休、退职人员按照规定准予报销的医疗费用。
死亡丧葬补助费是指用于离休、退休、职退人员死亡的丧葬补助费用。
抚恤救济费是指支付给死亡的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和生活补助费用。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费是指用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业务工作的费用。
补助下级支出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拨付给下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上解上级支出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上缴上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转移支出是指企业职工在不同统筹范围调动而划出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其他支出是指除上述项目以外,经财政部门核准开支的费用。
第二十一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帐户,用于接受财政部门从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拨入的资金。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支付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季或月提出用款计划,并填写用款申请单,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将基金从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拨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出帐户。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立的支出帐户除接受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拨付的资金外,原则上只支不收。
第二十二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入不敷出时,按下列顺序予以解决:
(一)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动用历年滚存结余中存款。
(二)存款不足以解决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调剂金的地区由上级部门负责调剂解决;调剂后仍不足以解决或者没有建立调剂金的地区,可提前变现特种定向债券或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提前变现特种定向债券或其他种类国家债券的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三)提前变现特种定向债券或其他种类国家债券仍不能解决时,可经同级财政审核并报政府批准后调整企业缴费比例。
(四)调整企业缴费比例仍不能解决时,同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贴。
第二十三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免税费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基金结余
第二十四条、基金结余是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包括当期结余和前期结余。
第二十五条、基金结余除留足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大部分用于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购买特种定向债券后的结余额,可根据国家年度国债发行计划,认购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在境内外进行其他形式的直接或间接投资。
第六章、资产与负债
第二十六条、资产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现金、存款、国家债券、暂付款等。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形成的各类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应按国有资产有关规定严格管理。
第二十七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认真做好现金的保管、押运、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现金的收付和管理,要严格遵守国务院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中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储手续,按月和开户银行对帐,保证帐帐、帐款相符。
第二十九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购买的国家债券应视同货币资金妥善保管,确保帐实相符。
第三十条、暂付款应定期清理,及时收回。
第三十一条、负债是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暂收款。暂收款应定期清理,及时偿付。
过期无法偿还的各种暂收款,经同级财政部门核批后,并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其他收入。
第七章、基金决算
第三十二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期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送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表、资产负债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收支情况,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三十三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并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告。
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情况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第三十四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于年度终了后,按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度财务报告。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应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第三十五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的年度财务报告,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批准,批准后的年度财务报告为基金决算。
各级财政部门应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的本级决算和下一级决算。
财政部门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年度财务报告审核后发现有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应予以纠正。
第三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将本级决算和下一级财政部门报送的决算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由财政部审核汇总报国务院。
第八章、监督与检查
第三十七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等进行检查,自觉接受审计、财政、银行、工会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向养老保险监督组织报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及服务工作情况。
第三十八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财政部门要定期不定期核对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内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并向政府和基金监督组织报告。
第三十九条、企业无故不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除责令其补缴所欠款额外,按每日加收所欠款额2‰的滞纳金。
第四十条、下列行为属于违纪或违法行为:
(一)截留、减免、挤占、挪用、贪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二)擅自增提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不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
(四)未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利息收入、滞纳金收入等存入基金专户。
(五)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有第四十条所列行为的,应区别情况限期纠正,并作帐务处理。
(一)追回基金。
(二)退还多提的基金。
(三)足额补发基本养老保险金。
(四)存入基金专户。
第四十二条、对有第四十条所列违纪或违法行为的单位以及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者的处罚,按照《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执行。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单位和主管人员以及直接责任者处以的罚款应上缴国库。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应当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开设帐、单独核算。
第四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根据本制度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实行养老保险系统统筹中央行业经办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第四十五条、本制度由财政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六条、本制度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同时停止施行。
附件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的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财务行为,维护企业职工利益,根据国家关于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的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企业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缴纳,为失业职工提供生活救济及促进失业职工再就业而筹集的专项基金。
第四条、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依法筹集和使用基金;努力做好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并如实反映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完全与完整。
第五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有权要求企业提供在职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总额等原始数据,以保证及时、足额收缴失业保险费。
第六条、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是体现政府职能的专项基金,在国家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建立以前,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即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第二章、基金预算
第七条、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于年度终了后,根据上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编制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年度预算草案。
第八条、编制年度预算草案要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表式、时间和编制要求等进行。
第九条、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的年度预算草案,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要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财政部门应逐级上报预算执行情况。
第十一条、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要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时,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
第三章、基金筹集
第十二条、失业保险基金的收入包括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利息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转移收入、财政补贴和其他收入。
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是指按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用于失业保险的款项。
失业保险基金利息收入是指用基金购买国家债券或存入银行所取得的利息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的上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拨付的失业保险基金收入。
下级上解收入是指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的下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上缴的失业保险基金收入。
财政补贴是指同级财政给予失业保险基金的补贴。
转移收入是指企业职工在不同统筹范围调动而划入的失业保险基金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滞纳金及经财政部门核准的其他收入。滞纳金收入是指因企业拖欠失业保险费而按规定收取的费用。
第十三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企业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0.6%向企业收缴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不足或者结余较多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适当增加或者减少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但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总额最多不得超过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
失业保险费缴费比例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及同级人民政府核准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四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立失业保险基金收入过渡户,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由企业开户银行根据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出的托收凭证,按月代为扣缴,划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过渡户,并按照一定期限将收入过渡户资金全部划入同级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失业保险基金收入过渡户除缴付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资金外,只收不支。
具备条件的地区,也可以采用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出托收凭证由企业开户银行将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直接划入同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的办法。
第十五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向企业收缴失业保险费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票据。
第十六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政府核定的缴费比例及时、足额收缴失业保险费,不得擅自减免。
第四章、基金支付
第十七条、失业保险基金要按照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开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扩大开支项目和提高标准。
第十八条、失业保险基金的开支项目包括失业救济金、医疗费、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救济费、转业训练费支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费、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转移支出和其他支出。
失业救济金是指按国家规定支付给失业职工的生活费用。
医疗费是指支付给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失业职工在失业期间所发生的按照规定准予报销的医疗费用。
死亡丧葬补助费是指用于失业职工失业期间死亡的丧葬补助费用。
抚恤救济费是指支付给在失业期间死亡的失业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一次性生活补助费用。
转业训练费支出是指为提高失业职工职业技术素质和再就业能力所发生的未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费指用于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业务工作的费用。
补助下级支出是指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拨付给下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上解上级支出是指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上缴上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转移支出是指企业职工在不同统筹范围调动而划出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其他支出是指按国家规定,并经财政部门核准为解决失业职工生活救济和帮助其再就业确需支付的其他费用。
第十九条、转业训练费包括转业训练费支出和购置固定资产支出。转业训练费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具体使用项目和用款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使用。
第二十条、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立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帐户,用于接受财政部门从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拨入的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发生支付时,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季或月提出用款计划,并填写用款申请单,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将基金从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拨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支出帐户。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立的支出帐户除接受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拨付的资金外,原则上只支不收。
第二十一条、失业保险基金当年入不敷出时,按下列顺序予以解决:
(一)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动用历年滚存结余中存款。
(二)存款不足以解决时,建立失业保险调剂金的地区由上级部门负责调剂解决;调剂后仍不足以解决或者没有建立调剂金的地区,可提前变现特种定向债券或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提前变现特种定向债券或其他种类国家债券的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三)提前变现特种定向债券或其他种类国家债券仍不能解决时,同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贴。
第二十二条、失业保险基金征免税费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生产自救周转金
第二十三条、生产自救周转金是指在保证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的前提下,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划出用于帮助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而周转使用的资金。
篇3
政厅《关于支持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金[*]1277号)精神,为切实发挥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本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建立市本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以下简称“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在当地辖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以下统称“金融机构”)所发生的中小企业贷款给予贴息和损失补偿,以及对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的丰元担保公司给予费率和损失补偿。
第三条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信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规范使用程序,注重对财政的贡献率和使用效益;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国家限制行业、大型企业、房地产或平衡预算。
第四条贴息的对象原则上为*年元月1日以后金融机构当期直接向中小企业发放的1年期以下(含1年期)、贷款利率较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按国家规定上浮不超过30%的贷款。贴补对象为:市属工业企业、外贸进出口企业和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商业流通企业。
损失补偿的对象原则上为*年元月1日以后金融机构新增的中小企业直接贷款损失和担保机构新增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损失。如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由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按比例分担的,则按分担比例分别补偿损失,二者不重复计算。
第五条贴息和损失补偿标准根据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直接发放的贷款情况及贷款损失情况,并考虑企业对财政的贡献情况综合确定。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损失情况,以其向市财政部门报送并经审核确认的数据为准。其中:企业贷款贴息补助标准:按*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企业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50-80%予以补助(市区两级财税共享的企业,按共享比例计算市级补助标准);剩余转移支付资金的60%转作市本级担保风险补偿资金,由市财政设立专
户管理,专项用于担保和贷款风险补偿。
第六条贷款贴息由企业凭申请书、贷款合同、银行催缴利息通知单向市财政局提出申请,担保风险补偿由担保机构向市财政局提出申请。市财政局在受理企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的贴补资金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召集市金融办、市经委、市人行、市银监局予以审核,按照规定的用途、范围和对象,计算出具体贴补资金数额,并经分管市长审批后,直接拨付到相应的企业、担保机构指定的账户。
第七条市财政局设立专户,将省财政拨付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纳入专户,统一管理、统一审核、统一拨付、统一使用,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或挪用,切实保证资金的安全、有效。企业应将财政拨付的贴息资金专项用于归还银行贷款,担保机构应将财政拨付的损失补偿资金用于充实担保风险准备金。
篇4
第一条为加强建筑业劳动保险基金行业统筹管理,保障建筑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费用,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和省建筑业劳动保险费用行业统筹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本事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筑行业实行劳保基金统筹是根据建筑业的实际,按建安工程造价的一定比例统一向建设单位提取劳保基金的一种统筹办法。建筑企业实行行业劳保基金统筹后,仍按有关规定参加本市社会保险统筹。
第三条本市建筑行业劳保基金统筹工作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实施管理,市劳动、建工、规划部门以及人民银行应按其职责,配合管理。
建筑业劳保统筹基金的日常管理,由市建筑业劳动保险基金行业统筹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建统筹办)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劳保统筹基金的收取、支付、管理和调剂;
(二)审查统筹范围内建筑企业劳保统筹基金的开支、拨付和结算;
(三)指导和监督建筑企业的劳保基金管理工作;
(四)编报劳保统筹基金及管理费的收支预决算和财务报表,研究制定有关规定。
第四条本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建设单位和区县以上建筑企业(含市级建筑修缮单位)。
第二章统筹基金收取
第五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维修工程和独立的机械土石方工程、构件、安装工程、装饰装潢工程、桩基础工程、道路桥梁堤防工程、给排水工程、燃气工程和热力工程(不含城乡私人建筑建设),均按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取费标准,以建安工程总造价的百分之三点二,由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向市建统筹办缴纳。
第六条劳保统筹基金的收取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城郊六区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项目,由其建设单位直接向市建统筹办缴纳;
(二)市辖县(含阎良区、下同)行政区域的建设工程项目,由市建统筹办委托市辖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向建设单位收取;
(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并设立独立管理机构的各类开发区内建设工程项目,由市建统筹办委托其管理机构向建设单位收取;
(四)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二次装饰工程,由市建统筹办委托市装饰装修管理办公室在核发《施工许可证》时向建设单位收取;
前(二)、(三)、(四)项委托收取的劳保统筹基金,由委托收取单位按月划拨市建统筹办专户。
第七条实行劳保基金行业统筹的建筑企业在本市行政区域外承揽工程,应缴纳的劳保统筹基金按工程所在地的劳保基金费率向市建统筹办缴纳。
第八条市建统筹办应与缴纳劳保统筹基金的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建设工程项目工期在二年(含二年)以上的,按年度分期缴纳劳保统筹基金,首次预缴的数额应达到劳保基金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建设工程项目工期在二年以下的,应一次性缴纳。
第九条对未缴纳劳保统筹基金的工程项目,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有关银行不得办理工程拨付款;工程竣工后,审计部门不得进行工程项目决算审计,有关部门不得组织交工验收。
建筑企业对未按规定交纳劳保统筹基金的工程项目应拒绝开工,对擅自开工的企业,市建统筹办不予拨付劳保基金。
第三章统筹基金支付
第十条劳保基金实行统收拨付、统收统支相结合的支付形式。
(一)实行统收拨付的本省(含省)所属建筑企业,由市建统筹办从报建工程项目收取的劳保统筹基金中按省建设工程预算定额规定的劳保基金标准拨付给建筑企业;
(二)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承担施工任务的省外建筑企业的劳保统筹基金,按省建设工程预算定额规定取费标准的百分之五十拨付;
(三)实行统收统支的建筑企业,由市建统筹办在保证劳保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的前提下,以本办法第十一条所列(一)至(三)项费用,按企业实际发生额逐月拨付;本办法第十一条所列(四)至(八)项费用,按企业建安总产值中实际实现劳保统筹基金的数额确定系数,分次拨给,由企业包干使用;
(四)实行总分包的工程项目,其劳保统筹基金由市建统筹办直接拨付给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应得的劳保基金由总包单位从其劳保基金总额中划拨。
第十一条劳保基金统筹的支付项目:
(一)离休干部和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退休的工资和按规定发放的生活补贴、副食品价格补贴及按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发放的生活补贴;
(二)退休职工的退休费和按规定发放的生活补贴以及副食品价格补贴;
(三)退职职工的退职生活费和按规定发放的生活补贴;
(四)六十年代精简人员的生活补助费;
(五)离、退休职工的冬季取暖补贴;
(六)离、退休职工的医疗费;
(七)《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的职工死亡丧葬费及供养直系亲属的救济费,因公致残人员退休后的护理费和死亡后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费;
(八)按规定在劳动保险基金列支的其他费用。
第十二条在本市承担工程项目的建筑企业,开工时应填报《省建筑行业劳动保险基金预收联系单》,通知市建统筹办核对工程的劳保基金收取情况,并以联系单及有关资料领取劳保统筹基金。
第四章统筹基金管理管理
第十三条建筑业劳保统筹基金由市建统筹办在银行开立专门账户,专项储存、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其存款利息按城乡居民个人储蓄同期存款利率计算,所得利息纳入劳保统筹基金。
第十四条市辖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收取的劳保统筹基金,统一汇入市建统筹办指定账号,由市建统筹办拨付企业,任何部门不得截留。
第十五条市建统筹办应建立劳保统筹基金财务会计制度、预决算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和其他有关管理制度,接受同级财政、审计制度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切实保障劳保统筹基金的合理使用。
第十六条参加行业劳保基金统筹管理后,建筑企业中职工离休、退休、退职手续,仍由企业按劳动部门规定办理。离休、退休、退职人员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仍由所在企业负责,企业应按月将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变动情况报市建统筹办。
第十七条建筑业劳动保险基金行业统筹管理费从劳保统筹基金中提取,其标准由市建统筹办提出,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计提。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建筑行业劳动保险统筹基金,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减免,各建设单位必须按本规定标准缴纳。对拒不缴纳者,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建设单位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除并按拖欠日加罚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第十九条参加行业劳保统筹基金统筹的建筑企业,申报劳保基金时,应真实准确提供有关资料,对虚报、冒领劳保基金的,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除扣回多领的数额外,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三至五倍的罚款。
第二十条有关部门对未缴纳劳保统筹基金而给建设单位办理建设工程项目手续的,追究其主管领导和责任者的行政责任。
篇5
本办法所称社会保险补贴是指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社会保险补贴的专项资金。
社会保险补贴的对象:(一)企业(单位)新增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以及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规定的其他可以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企业(单位)。(二)在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用人单位。(三)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就业登记,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的范围和标准:(一)对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一)款的企业(单位),按其为符合社会保险补贴条件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本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二)对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的用人单位,按其为符合社会保险补贴条件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本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三)对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的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数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66%。具体补贴标准由各市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人社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篇6
为加快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制定了《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此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央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附件: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水利部
2013年9月24日
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各地)负责编制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以下简称小Ⅱ型项目)规划;在此基础上,水利部、财政部组织编制全国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以下简称重点小Ⅱ型项目)规划,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修订和增补。
重点小Ⅱ型项目包括:
(一)水库完成注册登记,坝高10米及以上且总库容20万立方米及以上,水库溃坝后对下游乡镇、村庄、基础设施等防洪安全有重大影响,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主体,经安全鉴定或安全评价结论为三类坝的小Ⅱ型水库。
(二)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经财政部、水利部认定的其他小Ⅱ型病险水库。
未列入重点小Ⅱ型项目的小Ⅱ型病险水库为一般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以下简称一般小Ⅱ型项目)。
第三条 财政部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全国小Ⅱ型项目建设资金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并参与项目前期及建设管理等相关工作。
水利部及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小Ⅱ型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并参与项目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等相关工作。
第四条 中央财政对重点小Ⅱ型项目给予资金补助,一般小Ⅱ型项目建设原则上由各地自筹资金。
第五条 中央财政对重点小Ⅱ型项目的资金补助从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中央专项资金)中安排。
中央专项资金按照“早建早补、晚建晚补、不建不补”的原则,分年度予以补助,对全面完成小Ⅱ型项目任务的地区予以适当奖励。
第六条 中央专项资金补助实行总额控制。
控制总额=各地纳入规划重点小Ⅱ型项目个数×平均每座水库中央专项资金补助控制投资额
中央专项资金补助控制投资额,原则上按平均每座重点小Ⅱ型项目不超过240万元控制。项目投资额较高地区,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第七条 中央专项资金对重点小Ⅱ型项目补助,先按不超过中央专项资金补助控制总额的95%控制,在各地完成全部纳入规划的小Ⅱ型项目建设任务后,再安排剩余中央专项资金补助控制总额的5%。
第八条 中央专项资金奖励,由财政部商水利部根据各地小Ⅱ型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确定。
第九条 中央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下拨。资金拨付到各地财政部门后,各地财政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收到中央专项资金后一个月内落实到具体实施项目,及时拨付资金,并在收到中央专项资金后两个月内将预算下达文件或拨付资金清单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
第十条 各地将中央专项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轻重缓急原则。优先考虑病险程度重,垮坝失事后影响范围广、损失大,与水库下游经济社会关系密切,除险加固后效益明显的水库,对遭受洪灾、地震破坏严重以及对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影响大的项目要优先安排。
(二)优先安排前期准备充分项目。优先考虑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扎实,且地方积极性高的项目。
第十一条 各地在全面完成重点小Ⅱ型项目建设任务的前提下,中央专项资金如有结余,省级财政主管部门须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向财政部、水利部上报结余资金情况,经审批后,结余资金可用于其他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重点小Ⅱ型项目建设资金如有不足,由各地自筹资金解决。
第十二条 地方财政部门要将中央专项资金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本级预算。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中央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财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督促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和核算,及时编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第十五条 财政部将会同水利部对中央专项资金安排、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并在目标建设期终了,对各地小Ⅱ型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开展总体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中央专项资金应补助金额和奖励资金进行清算。完成任务的,将兑现全部中央专项资金补助并适当奖励;完不成任务的,扣减或收回中央专项资金补助。
第十六条 对于截留挪用、虚报投资完成骗取中央专项资金等行为,中央财政将相应扣减其年度中央专项资金或停止安排其下一年度中央专项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篇7
摘 要:本文从现金管理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回顾我国现金管理发展沿革,指出目前现金管理和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借助于现金管理加强反洗钱工作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金融机构;现金管理;反洗钱
中图分类号:F83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1―0047―03
一、现金管理在反洗钱工作中的重要性
洗钱通常是指为了掩盖非法收入的真实来源和存在,通过各种手段使其合法化的过程。洗钱一般需要经过放置、离析和归并三个阶段,而放置阶段是洗钱过程的起始环节,即把犯罪收入投入清洗系统。通常情况下,犯罪所得的原始形态主要是现金,但大量现金既不便于携带也难以控制和使用,因此,把现金转变为其他既便于控制使用又能避免引起注意和怀疑的形态是洗钱的第一步。从国际上大量案例来看,把现金存入银行是犯罪分子改变犯罪所得现金形态所采取的主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把现金存入银行是洗钱犯罪的起点。
犯罪所得以现金形式进入银行系统,转变为银行存款的渠道和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直接在单位或个人账户(含储蓄)内存入现金。主要方法有:匿名存款,即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文件或借用他人的合法身份证明文件开立账户;化整为零存款,即为了逃避现金交易报告制度的监督,将犯罪所得化整为零,在现金交易报告限额以下将现金存入银行;假借正当经营所得名义存款,即以现金流量高的“前台公司”为幌子,把犯罪所得现金混入日常经营收入的现金中直接存入银行。二是现金走私。犯罪分子利用各国反洗钱法规之间的差异,把现金偷运出境,存入未建立现金交易报告制度的国家银行。三是购买不记名有价证券。与现金相比,有价证券更易于藏匿。所以,犯罪分子就利用金融法规中允许发行不记名有价证券的漏洞,使用犯罪所得的现金购买无记名证券,如国库券、债券等,隐匿财产,逃避个人收入申报制度的监督,掩盖真实财产数额。四是将现金转变成银行票据或通过银行汇兑系统转移资金。犯罪分子在某地取得犯罪收入后,为不引起当地的注意和怀疑,往往急于将犯罪所得向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转移。所以,缴存现金后签发汇兑凭证或向银行申请签发票据,持往异地兑付现金或转入异地银行账户,就成为洗钱过程中将现金转换为银行存款的一种常用方式。五是利用自助银行系统存人现金。自动存款机通常无人值守,存款过程不会受到银行工作人员的任何于预,保密性强。因此,犯罪分子可以在银行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利用自动存款机存入现金,再通过电子银行、网上银行迅速转移犯罪收入。
从上面可以看出,对于反洗钱当局来说,堵住黑钱流入银行系统的人口是反洗钱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犯罪收入一旦进入银行系统,黑钱往往在不同的地区乃至不同的国家之间流转。由于各国目前反洗钱的立场和取向尚未完全达成一致,在法律上对洗钱犯罪的规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再加上受到一些国家严格的银行保密制度的限制,黑钱一旦流出境外,反洗钱当局对洗钱的控制将会鞭长莫及,识别和追查难度必然加大,洗钱犯罪逃避法律打击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因此.从国际反洗钱的一贯做法看,现金缴存是重点监测对象。“锁定对现金的管理”是许多国家反洗钱措施的首要和关键一环。
二、我国现金管理及反洗钱工作制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大额现金支付登记备案规定》、《关于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虽然这些规章制度不是专门针对反洗钱而制定的,但总体上都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内部控制管理,确认客户身份,识别和记录大额和可疑交易,客观上起到了抑制洗钱犯罪的作用,对我国开展反洗钱工什起到了积极的防范作用。200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又相继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简称“一个规定、两个办法”,初步构建起我国银行业反洗钱领域的法律框架,为我国银行业开展反洗钱工作提供了法规保障作用。
三、当前现金管理及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金收支作为资金运行的一种重要形式,与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原有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规章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现金管理工作的需要。近几年,为进一步加强现金管理,防范和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现金管理的制度。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却不尽如人意,存在央行硬、银行业金融机构软,管理手段落后,风险意识淡薄,条块难以协调等方面的问题。
(一)现金管理工作所依据的金融法规相对滞后,亟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现金管理工作所依据的主要法规和政策是1988年制定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1997年公布的《关于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支付结算办法》以及2001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现金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从当前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来看,有些规定已不符合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发展需要,从我国的有关现金管理的法规中可以看出,这些法规大多是针对现金支取,对现金缴存的限制较少。虽然《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规定对20万元以上的现金收付活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但该办法并没有要求银行对客户缴存现金的来源进行严格审查。对照西方发达国家现金交易报告制度,我国的现金交易报告制度规定的限额以及银行审查的责任明显比较宽松。又如储蓄存款实名制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现金的缴存有所规范,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大额现金来源的确认,客观上方便了洗钱犯罪分子利用现金进行洗钱活动,因此,现金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亟需进一步修改充实和完善。
(二)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管理意识淡薄,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加剧,为争客户,争存款,一些机构放松了对现金的管理,即使岗位设置齐全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作表面文章,没有真正重视和加强管理。有的为拉拢客户,在现金支付上有求必应,有章不循;有的则帮企业出点子,想办法,绕着“红灯”走。从某市近几年现金检查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额支现登记不完整或不向当地人行备案;二是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多年来未对开户单位核定库存限额,任其随意坐支;三是对用现量大的单位把关不严,有些金融机构对其开户单位大额支现的账户、大额支现的用途等情况不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或登而不审;对超范围,超起点使用现金不进行限制,无证开户、违规支现、越权审批现象较为严重。
(三)未开户单位及私营企业、个体户以及居
民个人的现金流通处于监管“真空”
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条例实施细则》及备案制度的规定,现金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开户单位。未开户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个体户主要以现金进行结算,异地通过汇兑方式结算,没有纳入现金管理范围。目前,未开户单位的基本是私营企业、个体户和基层乡镇、农村的劳务支出。他们所持有的资金随机性很大,无法区分其资金的性质是经营资金还是消费资金,对这部分资金难以准确监测,管理难度较大。
(四)人民银行现金管理的力度不够,工作方式尚需改进
人民银行与监管职能分离后,现金管理作为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意义特别重大。但就目前现金管理看,由于现金管理有关法规、制度的相对滞后,现金管理部门手段滞后,与开户银行负责现金收支业务的部门间又没有对应的管理关系,与人民银行账户管理、资金清算等工作也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很难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实际工作中,如果只靠货币金银部门唱“独角戏”而忽视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那么现金管理工作将难以收到实效。
四、进一步加强现金管理和反洗钱工作的建议
(一)尽快完善现金管理法规,加快现金管理改革工作步伐
为使现金管理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应尽快对《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条例实施细则》进行修订。特别应对未开户单位、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的现金提取数量、限额提出明确的要求,对超限额现金提取应增加一些用途审核或强制性执行条款以及适当的处罚措施。也可逐步推行有偿使用现金制度,通过增加现金使用成本,促进结算方式向其它形式转变。
(二)建立全方位的现金管理体制
首先,合理调整人民银行职能部门分工,加强人民银行管理职责间的匹配与协调。就人民银行内部讲,会计财务、货币信贷、支付与清算等部门都有管理的职责和内容,从外部讲,与财政、税务、工商的管理都有密切关系。所以,必须首先加强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积极研究现金管理有效方法。其次,在现金管理的具体操作中应形成事前、事中与事后管理的纵向联合。各级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工作上,应该做到事前在全社会进行广泛、深入的现金管理内容的宣传,可利用一年一度的“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宣传,适当加入现金管理条法的宣传内容,加大对现金管理从宏观控制意义上的宣传力度,解释实施现金管理的必要性,要使“加强现金管理是维护存款人权益和确保资金安全,是维护经济金融秩序、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的需要”重要意义家喻户晓,树立起真正符合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信用”意识。事中经常深入到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企业,对现金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事后对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企业能够实施有效的批评与处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企业形成宣传、指导与查处相结合全方位的现金管理机制,使其自觉地把现金管理规定与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三,练好“内功”,建立健全现金管理工作的内部制度,强化现金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提高现金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促使现金管理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多走,多听,多看,多问,多想,使其精于业务,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创新,进行“动态式管理”,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服务与管理高度结合起来,增强现金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现金管理业务水平。
(三)加强现金管理,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行为
人民银行、公安部门应联合加大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提高反洗钱的电子化监测水平,组织有关金融部门在现有的各种业务管理系统基础上,开发支付交易监测系统,全面掌握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可疑资金的交易流动情况,充分估计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的各个环节,并逐步进行实时网络监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上级的部署和人总行有关打击“洗钱”犯罪行为指示精神,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警惕性,严把银行现金流出流入这一关口,认真执行存款账户实名制制度,按照客户识别原则,充分了解客户的真实经营情况,密切关注客户存取现金的数额、频率及用途是否与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相符;对经常发生在限额以下、频率较高的现金交易账户进行监测,使犯罪分子试图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洗钱”的犯罪活动不能得逞,维护国家资金安全和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
(四)运用科技手段,开发和建立现金管理监测系统
面对近年来现金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人民银行应着眼现代化管理,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适时开发出《现金管理监测系统》,实现开户银行、开户银行主管行、人民银行现金管理工作的三级现代化网络监测,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政策指导核心,以金融机构各级现金业务管理部门为审批核心,以建立金融网点现金业务管理库和现金业务归档库为业务数据处理中心的三级管理平台。对各开户银行现金管理工作实行全面监控,为人民银行加强现金监管工作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进一步提高现金管理效能。
课题负责人:李 清
篇8
摘要:我国在强调严格控制各级财政预算收支,为了经济发展而发行国债的同时,长期存在大量国库库底资金闲置,且未得到有效管理,资源浪费现象尤为突出。应当借鉴美国国库现金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确保国库现金安全;规范预算外收入,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加强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科学实施国库现金管理;优化国库现金管理方式,推动地方国库现金管理。
关键词 :国库现金管理;美国经验;国库单一账户;现金流量预测
一、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现状分析
国库现金管理是指在确保国库现金安全、满足财政支付需求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运作,以实现国库现金闲置余额最小化、投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财政资金管理活动。有效实施国库现金管理,能够使国库现金余额保持在一个整体稳定水平,有益于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维护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探索始于2005 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由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2006年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公布了《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财政部主要负责国库现金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操作规划,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监测货币市场情况,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协商后签发操作指令,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具体操作。为规范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了《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操作规程》,进一步明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这两个规章初步建立了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框架,并对日后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奠定了基础。之后,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 年8 月成功买回三期年内即将到期的记账式国债,共计180.95 亿元,节约利益成本4000 多万元,标志着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正式实施。2006 年至2012 年,中国人民银行成功实施五十五期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中标总量共计20799.4 亿元,利息收入已达300 多亿元。但截止2012年末,我国国债余额约为77565 亿元,而国库库底资金总额却超过20753 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强调严格控制各级财政预算收支,为了经济发展而发行国债的同时,长期存在大量国库库底资金闲置,且未得到有效管理,资源浪费现象尤为突出。
笔者认为,虽然当前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已日趋成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预算制度不够健全,仍有大量国库资金过度闲置,国库现金预测尚未成熟,且国库资金管理模式相对单一,亟待完善。
二、美国国库现金管理经验
(一)实行国库单一账户
国库单一账户为国库现金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美国国库现金管理主要由财政部下属的财政业务办公室负责,在保留每天政府财政运行所必须的国库现金余额以及50 亿至70 亿美元的余额后,利用多余国库现金采取商业银行存款、买回国债等方式管理国库现金。
(二)准确预测国库现金流量
准确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可以为国库现金管理提供量化操作依据。美国建立了国库现金收支基础数据库,选择科学有效的预测方法,按一定时段对国库现金流量进行滚动预测,不断减少预测误差,为实施国库现金管理创造条件。
(三)注重安全性和流动性
美国国库现金管理将安全性和流动性视为首要目标,以确保国库现金管理的长远健康发展。美国各地的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法规中都包含有类似“按照重要性次序,本级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依次为安全性、流动性以及收益性”等表述。
三、对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启示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确保国库现金安全
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为国库现金管理安全、规范运作提供法律保障。我国现行的国库现金管理法规仅有《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操作规程》两个部门规章,应当尽快制定完善管库现金管理相关法律制度和管理办法,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的相关条款,明确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原则、方式以及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库现金管理方面的职责分工、协调机制,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拓展国库现金投融资渠道,提高国库现金收益。
(二)规范预算外收入,实行国库单一账户
国库单一账户是国库现金管理的基础。只有将各级财政资金集中统一到国库单一账户,才能为国库现金管理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应当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国库单一账户。首先,应当确保预算内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其次,应当逐步取消财政专户,将预算外收支以及分散在各级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集中到国库统一账户中。统筹规划、科学高效利用国库现金,在确保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国库现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科学实施国库现金管理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是实现国库现金管理的基础保障,只有准确、高效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才能保证国库库底现金在满足财政日常收支的情况下实现国库现金管理。美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已日趋完善,现在已经能够对政府未来九个月的每日收支进行科学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有效实施国库现金管理。而我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始于2009 年,中央层面对国库现金流量可以实现每日预测,但国库现金流量预测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地方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也刚处于探索阶段,无法为国库现金管理提供充足保障。因此,亟需加强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注重对国库库底现金存量的结构性分析,提高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准确性,并逐步推行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从而科学实施国库现金管理。
(四)优化国库现金管理方式,推动地方国库现金管理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起步较晚,国库现金管理仅限于中央层面,且管理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为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是将国库闲置现金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存于商业银行,并收取利息,优势在于安全性较高、且易于掌控。但这种方式的收益相对偏低,周期较长。笔者认为,鉴于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完善的实际情况,国库现金管理应当以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方式为主,随着国库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可以考虑国债回购、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以及同业拆借等方式。待时机成熟时,制定相关法规,逐步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此外,还应当考虑国库现金管理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在确保与货币政策相协调的基础上实施国库现金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思敏.中美国库现金管理比较及借鉴[J].南方金融,2012(10).
[2]王秀芳.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研究:思考与借鉴[J].金融发展评论,2013(1).
篇9
一、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具有足够的可操作国库库存资金
近年来,由于国库存款不断攀升,较多的财政资金闲置在央行国库。地方国库的日常库存保持了较高水平,且呈较强的增长趋势。同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将原来分散在各预算单位开户银行账户上的现金余额集中到各级财政开设在人民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上,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国库现金流量预测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国库现金管理提供了可能
随着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系统的推广运用,各地方国库加强了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把对国库现金流量的预测分析列入地方国库的日常工作,提高了国库现金预测能力,为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提供了可能。
(三)国内外国库现金管理操作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提供了借鉴
国库现金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率先开展,之后,其他发达国家也纷纷引入,到现在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我国中央国库现金管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可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开拓思路,在职责分工、操作方式等方面提供重要借鉴。
二、我国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运作模式选择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人力资源有限、财务管理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有些地方仍未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完全独立自主开展现金管理的条件不够成熟。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各方面的综合情况,应当建立“地方自主操作与中央代为操作相结合”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地方利用中央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经验和资源,也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地方自主进行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中,中央应明确可以投资的范围和使用的工具,在确保财政支付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性地选择将部分国库资金转存当地商业银行,但严禁在货币市场上进行短期投资。
三、“地方自主操作与中央代为操作相结合”模式的运作思路
(一)具体操作方式和可选择的操作工具
目前,我国中央国库现金管理主要是采用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买回国债两种方式。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与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存在差异,中央财政收支规模大且相对集中,中央国库现金管理除了提高库存现金使用效益外,还需注意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因此中央国库现金管理的操作就受到了限制。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获取收益,面临的政策风险较小,其操作方式与中央国库现金管理相比,更为灵活,可选择的操作工具更为丰富。
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是我国中央国库现金管理的主要操作方式之一,可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提供借鉴经验,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安全性较高、收入稳定。具体操作方法,财政部门与央行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分享现金预测信息,协商操作时机,协商一致后发出操作指令。向社会公开招标信息,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数个优质的商业银行进行定期存款操作,将国库资金分散存入中标的商业银行,按中标金额的占比情况分配存款额度。
2.人民银行定期存款。人民银行定期存款实际上是中央财政补贴地方财政,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资金运转效率高的特点。具体操作方法,由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共同商定期限品种,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存款的数量和期限。
3.委托中央部门进入货币市场进行短期投资。目前地方政府独立开展现金管理的客观条件不足,运作能力不强,不具备开展国库现金短期投资的能力。应该将资金上存,由中央部门代为进行短期投资。具体操作上,可在人民银行中央库与地方库之间开设往来账户,由中央库集中代为进行短期投资,并按事前约定分成比例进行收益分配。
(二)应注重的运作前提:建立国库现金流预测分析机制,科学分析和预测现金流
科学地进行现金流动的控制和预测是国库现金管理的前提条件,发达国家通过利用定期收集的信息建立参考数据库、采用科学的现金流动分析技术,使国库能每天、每周进行高水平的,可靠的现金流动预测。在英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预测年度收入、支出、盈余和赤字。二是月度预测和每日预测,预测工作主要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此外,发达国家进行现金流预测时会将现金余额的变化趋势与现金流动的预测情况相比较,跟踪调查变化的主要原因,以此建立短期现金流动预测机制,从而指导库底资金的合理运作。
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国库现金流预测分析工作,逐步提高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国库收支中确定国库合理的现金持有量:一是加快电子信息化建设,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目前我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基础数据库系统主要是在过去历年中央财政收支基础数据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此为基础的现金流量预测具有很大局限性,尤其是准确性难以提高。应通过完善数据信息系统及时收集各个收支部门的历史数据、收支计划和预测;二是由国库预测部门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得出历史变化规律。并将得出的预测结果和现金余额的变化情况相比较,寻找差异原因,不断改进预测方式,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三是国库现金流预测工作需要多部门进行沟通配合,分享信息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因此还要建立之间的信息分享交流机制,不断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三)应把握和加强的三个重要环节
1.建立健全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法规制度。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能够规范化、制度化开展,加强法规制度的建设是重要保障。首先,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加以修订。从法律上明确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原则、运作模式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从根本上确保国库现金管理的正常运作。其次,要在现有的法规制度基础上,由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联合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指导意见,从地方实际出发,制定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办法和操作框架,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确定投资工具、操作方式及流程。
篇1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fect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Cash Management Provisional Regulation are discussed.
关键词: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制度;不合理现象;修改
Key words: Cash Management Provisional Regulation;system;the unreasonable phenomenon;mod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142-02
目前是我国现金管理最基本的规章制度是国务院于1988年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依此制定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当时我国还处在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时代,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该条例为加强开户单位现金库存限额管理,控制坐支行为,实现信贷现金双控制,有效地防范货币过量发行和治理通货膨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及不断深入,特别是1993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建设,25年来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变,在经济体制转型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我国现行现金管理条例的局限性日益明显,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集中表现为《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一些规定明显不适应当前实际情况,给现金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现状,条例中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现金管理手段、方式和内容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现在商业银行对客户提现用途的真实性难以审核,客户在提取现金时写明大额现金支付用途一般为“工资”、“备用金”、 “还借款”等几个项目,银行难以确认提现的真实用途及把握开支是否合理。建议增加更多的支付用途项目,以便于银行审核。
②在条例中规定:“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坐支单位应当定期向开户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该规定的目的是促使资金尽快回笼,但忽视了资金的一致性,人为地将现金划为收入现金和支出现金两类现金。在实际工作中不切实际,禁止坐支的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
③条例规定:“开户银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核定开户单位三天至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库存现金限额。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可以多于五天,但不得超过十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现金开支活动的多样化,对开户单位核定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很难做到。
④当初现金管理对象范围窄。我国已从单纯的国有经济变成今天的各种经济成份并存,随着其他经济实体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变得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⑤现在经济活动中,实际现金使用范围现金使用量已大大超出条例的规定。条例规定的结算起点低现金使用范围窄,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现金使用量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大,致使原来规定的转账结算起点较低。对新形势下的现金管理,目前人民银行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⑥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各种银行卡、信用卡等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提现量极大增加,所产生的这些新问题在25年前颁布的条例中都没有明确规定,为此带来的新问题给中国人民银行加强现金监管带来了极大的被动。
⑦条例中规定:“转账结算凭证在经济往来中,具有同现金相同的支付能力。开户单位在销售活动中,不得对现金结算给予比转账结算优惠待遇;不得拒收支票、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但在实际中,由于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一个市场信用评估体系,企业的信用度不好,导致我国现行票据的兑现率不高。于是各部门更倾向于现金交易,以保证资金的及时回笼,故在实际对现金交易给予一定额度的折扣,对票据的歧视普遍存在,以上规定与现实市场经济行为不相符。
⑧条例中部分条款与相关政策法规相悖。如对储户提现额的限制同《储蓄管理条例》中“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储蓄工作基本原则相悖;对开户单位违规支现由开户银行进行处罚的规定与《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由人民银行进行处罚的规定相冲突。
⑨根据条例规定,不得将企业资金划转个人账户。在实际报账业务中涉及给付的每笔业务都要开支票给报账人员,而不能将给予职工个人的出差补助等款项通过转账给职工个人账户,从而增加了出纳工作量。有些银行还规定每笔业务都收取手续费,无形中又增加了单位每笔业务的做帐工作量。
⑩条例规定,金融机构负责现金管理工作具体实施,对开户单位的现金使用进行监督,但随着银行业的经济改革,各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已变成盈利性股份公司制企业,早已不能再继续承担政府监管职能及行政管理职能。谁的监管力度大谁就会失去客户,这一切使金融机构丧失了现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11}在现在经济体制下,开户单位现金支出灵活多变,开户银行在确认上存在困难;同时出于拉客户、拉存款等商业竞争的考虑,银行对开户单位库存现金限额管理根本不到位;银行亦不想对开户单位的现金开支行为进行审核及跟踪监控。
{12}条例自身缺乏可操作性,存在处罚依据不完整,对违反现金管理的金融机构没有明确具体的处罚条款;处罚主体缺位。
针对以上出现问题,建议结合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对现行条例进行以下修改:
①暂行条例规定单位的转账结算起点为1000元;建议将法人其他组织的转账结算起点提高到5000-10000元。
②取消库存限额管理和结算起点,或按存款余额一定比例设定单笔或当天累计提现限额势在必行。
③取消不准坐支的规定,不再将现金人为地分成收入现金及支出现金两块。
④尽快推行公务卡的使用,用以代替现金开支,减少财务报账工作量。
⑤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建立对信用卡、公务卡、网上银行等金融工具的监管条款,以适应现实情况,达到监管现金使用的目的。
⑥完善现金管理工作体系。强化中国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强化人民银行监督检查职能,建立健全人民银行现金管理执法检查制度,对发现的违规问题进行及时查处,维护良好的结算秩序和现金管理秩序。
⑦鉴于银行业务活动的市场化,不再赋予商业银行太多的现金管理监督职能,应由政府担当的职能回归政府,政府的财政审计部门要担当起监督行政企事业单位的现金管理职能,增加人民银行和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责任约束。
⑧建议在现金管理工作中,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导,人民银行应有专门的机构与人员对现金收支行为进行监控,商业银行做好配合服务工作,形成中国人民银行、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⑨同时将特定非金融领域纳入现金管理的义务主体范围,将管理对象扩大到一切经济单位和个人的现金收支活动,增大防洗钱力度。
⑩加快建立全国一体化的支付结算网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小额支付系统跨行资金清算平台为人们提供更高效的结算工具。
{11}由于网络的发展,银行要加强对电子货币、网上银行等的领域的现金管理。要建立大额和广泛的和可疑现金交易报告制度,任何在交易中可能使用现金的行业都负有报告的义务,以加强整个现金支付体系建设。
总之,通过对现有现金管理条例的调整,使我国的现金管理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更趋于合理规范。
参考文献:
[1]刘希阳.当前现金管理条例滞后问题分析及建议.
[2]段建朝.论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现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