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4-04 15:3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议费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议费管理办法

篇1

二、基本原则和要求:全面核算,明细管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优化结构,保证重点;制度完备,管理规范。

三、设置账户体系

资金来源:1、收入类,募集现金收入、募集实物折现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收入;2、非收入类,应付款项。

资金运用:1、支出类,用品支出、会议费、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接待费、公什费、生活费、工资、其他费用;2、非支出类,银行存款、现金、业务备付金、应收款项。

四、各项费用核算内容及管理规范

1、用品。指非一次性使用、单位价值在50元(含)以上的低值易耗品。主要包括:业务用品、办公用具支出。所有用品在购入、库存领用或毁损时,均需纳入“设备及用品”表外科目进行核算和登记管理。用品购置实行集中采购。

2、会议费。是指召开会议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会议餐费、住宿费、会务交通费、场地租用费等支出。会议一律实行预算制,会前编制预算清单,报理事长办公会审批后执行。会议预算要有会议时间、会期、地点、出席人员、会议内容等内容。

3、印刷费。是印刷有关文件资料、档案、信封信纸、电话簿等发生的费用和印刷品包装运送费、邮寄费等费用支出。大额印刷费先批后用。

4、邮电费。是指电话费和邮资费。主要包括:话费、电报费、传真费、邮寄费、快递费等。其中个人话费实行包干管理。

5、差旅费。是指因公出差而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费用支出。差旅费按规定的标准使用。

6、接待费。包括:接待食宿费、招待用品费和其他业务招待费用。接待部门将接待的事项、地点及标准报经理事长办公会批准后,按标准使用。

7、公杂费。是指未达到低值易耗品认定标准的办公用品、清洁用品等用品支出以及报刊费、卫生清理费、搬运费等支出。办公用品主要包括:笔、笔芯、墨水、胶水、大头针、文件袋、信封、笔记本、剪刀、尺子、计算器、图章、印泥、日历及装订用具等办公文具及清洁用品购置支出。办公用品、清洁用品以集中采购为主。

8、生活费。指编修人员日常食宿费用。生活费按标准拨付使用。

9、工资。指编修人员基本报酬。根据理事长办公会确定的标准按月计发。

10、其他费用,除上述费用外的其他合理费用开支。

五、费用使用基本要求

1、除按标准使用的费用外,其他费用一律实行“先批后用”的管理办法

2、大额费用实行预算管理、额度控制。

3、小额费用实行集中采购、定价管理。

4、个人费用实行包干管理、超支自理。

六、费用报账基本要求

1、报帐凭证必须真实、合法、有效。

2、实行“双人签字”审批制度。报帐凭证由经手人、证明人签字后,交理事长审批,财务人员列账。

3、实行“要件必附”审查制度。大额费用除理事长签字外,还需附加相关证明文件,如财务会议纪要、预算审批单、采购清单、外购合同等。

七、监督管理制度

1、定期公示财务收支情况。

2、定期或不定期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管检查,并公示监管结果。

八、成立财务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经费募集活动,对财务预算、费用支出等重大财务事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和审议,监督项目的执行,并对执行不力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

九、成立财务监督委员会,对财务、费用管理进行监督。

篇2

一是公务接待费管理方面,严格按照《xxx机关事业单位公务接待费管理办法》规定,建立审批、清单和公函制度,报销时除了发票,必须附上公函、接待清单等。

二是差旅费管理方面,严格按照《xxx机关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无超预算列支,未附出差审批单不予报销;对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按照规定标准报销,超额部分不予报销;对违规外出就医人员及陪同家属差旅费等情况,坚决不予报销。

三是会议费管理方面,严格按照《xxx机关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办法》执行,报销时除发票外,还要附会议审批文件、会议通知、参会人员名单和会议结算原始明细单等报销凭证。

四是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管理方面,我局车辆维修时实行车辆维修审批单制度,车辆维修时须由驾驶员填写车辆维修单,经分管领导、办公室负责人员审核签字后才能去定点维修机构维修,结算时附车辆维修明细单。

五是政府采购方面,对应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按照规定进行政府采购,及时严格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支出时用公务卡结算,严格按照公务卡使用范围规范报销程序。

六是违规发放津补贴方面,我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省、市规定的津补贴发放范围和标准,不存在违规发放司勤人员出车补贴、安全奖,违规发放值班补贴、夜班费、献血补贴等现象。

篇3

为贯彻执行市委《关于推行财务公开制度的通知》的精神,将财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和加强廉政建设相结合,把财务收支处于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经院党支部和院务会讨论决定,在院内推行财务公开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推行财务公开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1)推行财务公开是政务公开工作的细节和深化,是依法行政内在要求,两者相辅相承,互相促进。

(2)推行财务公开是促进廉政建设,爱护和保护干部的主要手段,是贯彻落实中央八条规定的具体措施。

(3)只有推行财务公开、群众监督,才能切实把聚财、理财、管财这几个环节工作抓好、抓实。

(4)推行财务公开制度的基本是求是: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建章立制、严格标准、抓好落实、全面推行、强化宣传、严肃纪律。

2、具体实施内容

财务公开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公开、财务收支标准公开、审批程序公开、财务结果公开。

(1)财务管理制度公开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制订、出台、公开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

(2)财务收支标准公开

收入标准依照国务院和省政府规定的收费范围、要求,以及地区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对单位各项收入进行建章立制,规范收入范围、支出标准,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支出的范围和标准执行。

(3)审批程序公开

制订切实可行的各项资金和经费开支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和程序。

(4)财务结果公开

财务结果公开是财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包括单位期末整体收支情况,重大的收入项目如收费收入、罚没收入、资产处置收入等,重要的支出项目如会议费(含专项会议费、业务会议费)、药品、医疗设备采购和基本建设及维修费,以及一些公益性的一次性专项活动和大型活动经费等。

对一些公益性的一次性专项活动和大型活动,应严格制订预决算经费审批制度,落实责任部门和机构,及时报告分管和主管领导审批。

对基本建设项目,要按照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办法实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标底必须由财政部门或资质的咨询机构编制对设备的采购,仍坚持使用科室申请、设备科论证,院领导班子审核集体决策的办事程序。

财务结果公开要做到:定期、定人、定项目、定规范。

定期:分月公开,每月10日以前;年底公开全年财务结果。

定人:各项公用经费支出要尽可能公布到各职能科(室),如办公经费、业务经费、会议费、业务接待费和车辆修理费等。其中,对能公布到个人的要公布到人,如差旅费等。

定项目:指各项收

篇4

近年来,各大媒体报纸频频爆出“天价烟酒”、“天价名片”、 奢侈宴请、豪华会议等新闻,可谓触目惊心。

为了工作的需要,合理的“三公消费”是必要的。但是,不合理的“三公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曾提到过:不合理的“三公消费”是一种腐败现象,一个人一旦获得了这种权利,获得一些个人方面的享受特许,比如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花费大量纳税人的钱,不但会在群众中引起不良的反响,同时也会对党的威信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如果这个问题再不引起重视,久而久之,我们党所宣扬的核心价值观和崇高理念,所宣扬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将无法在人民群众中得到体现,社会的价值观因此会受到扰乱,党的威信会受到伤害,甚至会败坏党风政风。

二、治理“三公消费”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部门预算决算管理,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监督作用。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而目前在我国,除了公共预算、基金预算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外,其他一些以社会保障预算为代表的预算,还没有统一纳入管理,至此有些部门钻了空子,收了钱、花了钱却未曾受到控制和监督,因此加强对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势在必行。一是强化预算编制管理,严控公用经费增长。在编制预算时,财政部门必须遵循“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具体到单位”的原则,“一把尺子”,使财政年度预算编制科学化、明细化,逐项落实到单位、人员、项目上。在编制内容上,将"三公"经费部分作为重点纳入预算管理,严控所占比例,制定出相应的支出计划,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不得转嫁相关费用。预算(草案)编制后,人大部门必须严格坚持审批程序,并形成决议。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维护预算监督权威。预算一经人代会批准,即具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预算单位每一笔资金都必须在人大监督的视野内实施,人大部门要对重要科目、重点支出和重要部门进行重点跟踪,对一些重要部门或涉及民生的专项资金进行专项检查,确保预算资金足额到位,规范使用。三是加强预算监督,实行公开化、透明化。财政预决算信息,不但要向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公开,还要通过政府网站、报纸杂志等途径,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要借助审计力量推动预算公开。审计部门在对上年度财政决算情况和上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审计监督时要适应形势,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公开审计结果,从而使预算执行更加透明化。四是完善法律法规,强化预算监督法制保障。建议尽快修订出台预算法及相关配套法律,将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纳入法律规范当中,明确预算审查监督的职权范围、内容、审查时间、程序等,使预算监督“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并以此来规范和约束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行为,从而增强对预算的约束力。

(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招待费、会议费的严格控制。近年来,“三公消费”中的公务接待费令公众“触目惊心”,这一现象在行政机关中表现极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控接待标准,加强对资金的严格控制,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在机关内明确规定接待程序、标准和要求,在招待费管理中遵循“总量控制,限额包干,提倡节约,超支自付”的原则,并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同时,进一步完善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严控会议规模、数量、会期,特别要加强对会议费的审核工作。报销人在报销过程中要按要求出具会议费用明细(伙食费、住宿费、会议室租赁费等相关费用),严禁以虚报会议费支出套取资金。

篇5

一、为进一步加强市局机关财务管理,合理安排各项经费支出,节约经费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机关工作正常运转,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经费管理原则

局机关的经费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在局长、分管副局长的领导下,归口办公室统一管理。

三、经费开支的审批规定

(一)局机关经费开支按审批权限分别由局长办公会、局长、分管副局长和办公室主任审批。

(二)经费支出审批权限:一次性开支在XXXX元(含XXX元)以内的,由办公室主任审批;XXX元以上至XXX元(含XXX元)的开支由办公室主任审核后,报分管副局长审批;XXX元以上的开支,由局长或局长办公会议审批。但上述开支凡属一般性正常开支,如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水电费、医药费等项支出的,不论数额大小,均委托分管副局长审批。

四、会议费的管理

(一)实行会议预算审批制度:各单位需召开的会议,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提交会议预算,填制《市局机关会议(培训)预算审批表》,交办公室主任审核报局领导审批。机关服务中心负责会场联系及食宿交通安排等工作。

(二)实行会议经费定额管理办法:

1、全市国税工作会议,全区各市国税局长会议等全市性重要会议每人每天标准为200元以内(包括食宿等所有费用,下同),会场租金据实报销。

2、各部门召开的业务会议每人每天XX元以内,会场租金据实报销。

3、在公务员培训中心举办培训班的,每人每天XXX元以内。

4、在南宁召开的会议,除负责会务和材料的部门外,其他部门的参会人员原则上不安排食宿。

市局召开的各类会议,原则上在本市召开。确需在外地召开的,原则上也要安排在本系统的培训中心和招待所。

(三)会议工作人员按会议代表10%以内的比例严格控制。

(四)会议费结算办法。会议结束后,由主办或承办会议单位凭“市局机关会议(培训)预算审批表”及宾馆、饭店、招待所费用清单向办公室财务报帐,财务室核实在标准以内的按实际开支数转帐结算。凡超过预算开支标准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五、差旅费的管理

(一)实行出差审批制度:市局机关人员出差应先填写“区局机关干部出差审批表”。在市内出差,一般干部由处室领导审批,处室领导由分管的局领导审批。到市外出差,一般干部和处室领导都必须经分管的局领导审批。处室主要负责人出差,除分管领导批准外,还要报请局长同意。处级以下干部出差,原则上不得乘坐飞机,因特殊情况需要乘坐飞机的,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处室领导签字后,报分管办公室的局领导审批。

(二)预借差旅费:由出差当事人填写“借款单”,经处室领导签字同意后,凭“出差审批单”到财务室借款。

(三)报帐规定。出差人员回邕后,原则上一周内办理差旅费报帐手续。财务室根据“出差审批单”上的出差时间、地点、路线、人数和费用进行审核。如超出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费用,由出差人自行负担。属于特殊情况者,要说明缘由,并经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报销。在报销差旅费的同时结清所借款项。

六、办公用品管理

(一)大宗物品的管理。大宗物品(含药品)一次采购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由服务中心提出计划,办公室主任审核并报局领导审批,由服务中心按有关规定办理购置和验收手续。一次采购金额超过XX万元,的经局领导批准后交市局机关招标采购小组实行招标采购。

(二)日常办公用品的管理。原则上按季采购,由服务中心列出办公用品购置明细计划,按经费管理审批权限审批后,由服务中心组织采购和发放。办公用品的购置要严格执行采购计划,控制数量和标准,确保质量,做到单据、帐目、手续清楚,以便核查。

(三)零星急用办公用品的管理:一次性采购金额在XX万元以内的,由有关处室提出购置计划,交服务中心审核,并按经费管理审批的权限报批后,由服务中心组织采购。一次性采购金额超XX万元,的经局领导批准后由市局机关招标小组实施政府采购。

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 财务管理 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电力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电力企业只有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与安全,才能提升其竞争力。因此电力企业有必要加强其财务管理改革工作,以此实现电力企业的资本保值与增值,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一、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现实意义

当前,传统的财务管理办法在新时期的市场大环境发展中逐渐显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企业资金结构的不合理性、电力材料采购的浪费情况、财务管理机制在具体事项中的漏洞等等。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科学的管理办法,进行企业资产的最优分配,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良好发展。另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和潜力,众多企业都逐渐的将科学技术力量引入到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企业带来的丰富的经济收益。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将先进的财务管理办法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当中,有助于促进电力企业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提升财务管理的能力,建立知识型、创新型的高质量电力企业。

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改革遵循的基本的原则

一是要坚持做好“四化”的管理原则,所谓“四化”就是指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集约化发展、标准化建设、集团化运作以及精益化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改革也与“四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二是要坚持电力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原则,要分析企业财务管理该以什么模式和操作进行,选择上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基本目标。三是坚持理念创新的原则,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质上就是财务管理理念上的创新,不仅要做好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还要形成共识的财务管理观念;坚持切条推进的原则,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是需要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就能转变财务的管理模式,要通过对市场形式的分析,企业内部的机制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完善,才能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协调发展,另外,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对电力企业内部的利益进行分配时,必将会与企业的生产利益发生冲突,因此,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必须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全面的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创新

三、当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现状原因

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其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会造成企业的资金链受到影响,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甚至造成企业资产流失,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是由诸多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意识淡薄。当前企业对其财务管理不够重视,部分电力企业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致使其财务管理的不系统,不利于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其次是企业对其资金管理的方式落后。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严重的问题。再次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方面还有诸多的不足,没有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资金不能进行合理的安排,企业由于资金周转问题,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最后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有些企业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其财务进行管理,财务管理的水平有限,财务管理的能力不足,影响企业的资金运作,进而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财务管理内容改革。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既要重视传统的财务管理中对企业有形资产的记录、评估,更要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必要的科学的管理。因此,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首先,要对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创新。要求在最低的能源消耗中生产最多的安全电能,其直接反映在电价上,电力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而降低用户最终的电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其次,电力企业要对其财务决策方面进行创新,主要是对投资决策和电价的定价决策进行创新。在投资决策上,电力企业要对投资的风险进行平评估,降低投资的风险;在定价决策上,电力企业不能仅以经济效益为指标,应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为基础,打破常规的分析模式,确保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用电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平衡。

(2)加强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电力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过多重视企业短期行为,忽视企业发展的动力和与各部门的协调能力。电力企业要根据企业具体的发展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材料采购、技术开发、项目投资等问题都有具体的制度规定,规范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保证部门间的财务协调性,使每一次的财务流动都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应的价值,促进电力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

(3)加强企业财务日常稽核,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电力企业应当要求财务资产部每月开展财务日常稽核,及时发现基础性错误并纠正,规范账务核算,拓展在线稽核,提高稽核即时监督功能,并加强重点领域稽核。按照省公司的部署,特别对“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的发生额附件是否齐全、规范,是否存在不合规的原始单据,原始单据审核是否到位,是否严格按预算执行,对需要接待公函的招待费,是否落实接待公函,会议费是否有会议通知、会议签到表及发票或参会差旅住宿单据,对“三公经费”与会议费的核算是否存在随意在其他科目列支等进行重点稽核,确保各项支出真实、合规。

(4)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建设。电力企业应该增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发展与生存最基本的形式与客观的要求就是增强对其自身人力资源的重视,对财务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技能进行不断的强化。企业还应该对自身的财务机构进行有效改革,只有认识到高素质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让企业财务人员不断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培训,才能让财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利益的提升。所以,要想让企业在竞争剧烈的市场中占据主体地位,就必须不断增强企业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7

一、创新财政体制,为加快沿海强省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立足于充分发挥财政体制在强化发展动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集约布局、引导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调控作用,大力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一是实施新一轮激励性财政体制。遵循激励发展原则,抓“两头”(财政困难县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带“中间”(各市本级和其他县区),强化发展动力,促进所有地区加快发展、协调发展。二是扩大实施促进经济增长极形成的激励性体制政策。除继续对唐山曹妃甸工业区、沧州渤海新区核心区实施政策优惠外,从今年起,其他设区市各选择一个边界明确、规模较大、发展前景广阔的开发区(或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增长极培养对象,享受省级“四税”“定额分享、超收全返”体制优惠政策,促进各地区主导产业大基地、大园区的形成,助推全省经济多极增长、竞相发展。三是深化实施异地投资税收分享办法,促进二、三产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集约配置,优化生产力布局。四是调整部分财政收入归属,包括调整资源税收入归属、调整部分增值税和一般营业税分享体制,促进各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五是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试点。把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县(市),规范试点县改革模式,推进乡财县管改革试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六是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完成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整体方案和局部试点,调整一般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一般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清理归并过多过滥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完善财政政策,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立足于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研究完善地方财政政策措施,强化财政政策效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研究制定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支持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支持循环经济发展。落实资源节约、节能奖励、污染减排、淘汰落后等资金,采用“以奖代补”、贴息等方式,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和节能技术改造,促进“双三十”减排工程的实施。二是全面实行“一卡(折)通”式城乡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管理。建立城乡低保资金封闭运行体系,完善我省城乡低保资金拨付、发放、监管程序,实行网上公开,实现阳光操作。三是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以村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以社会各界赞助为辅助,以政府财政奖补为引导,逐步建立筹补结合、多方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促进我省农村公益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总结近年收取国有资本收益的经验,参照国家相关的配套制度和办法,制定我省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和办法,依法、规范、科学、高效地管理国有资本收益,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篇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20xx]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973计划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大陆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和承担相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专项经费优先支持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及优秀团队依托单位承担973计划任务。

第三条 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 集中财力,突出重点。专项经费要集中用于支持国家确定的、由973计划承接的重点研究任务,保障其经费需求,避免分散使用。

(二) 科学安排,合理配置。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

(三) 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项目和课题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建立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 973计划项目预算由课题预算组成。根据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和973计划特点,课题年度预算纳入科技部部门预算管理。

第五条 科技部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将项目(课题)预算安排情况、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首席科学家、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研究人员、承担单位承诺的科研条件等内容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对非保密信息及时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课题经费开支范围

第六条 课题经费是指在课题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活动直接相关的、由专项经费支付的各项费用。

第七条 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

(一) 设备费:是在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二) 材料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 燃料动力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 差旅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 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七)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课题发生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事先报经首席科学家审核同意。

(八)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九) 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十) 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973计划及其项目、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

(十一) 管理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核定比例如下:

课题经费预算在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比例核定。

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课题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

第八条 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它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三章 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第九条 项目申报单位在申请立项、编制项目申报材料的同时,应当编制项目概算。结合重大项目的综合评审和研究专项的复评,应当对项目概算进行独立的咨询评议。咨询评议结果作为项目立项决策和控制项目总预算的重要依据,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条 项目确定立项后,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应当会同首席科学家组织课题承担单位编制前两年课题预算。

第十一条 课题预算编制要求:

(一)课题预算的编制应当根据课题研究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课题预算编制时应当编制来源预算与支出预算。

来源预算除申请专项经费外,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当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自筹经费包括单位的自有货币资金、专项用于该课题研究的其他货币资金等。

支出预算应当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课题的,应当同时编列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等。

(四)课题预算书应当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

(五)编制课题预算时,应当同时申明课题承担单位的现有组织实施条件和资源,以及从单位外部可能获得的共享服务,并针对课题实施可能形成的科技资源和成果,提出社会共享的方案。

第十二条 课题预算由首席科学家协助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审核汇总后报送科技部。

第十三条 科技部、财政部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课题预算评审或评估。科技部建立预算评审专家库,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

第十四条 科技部对预算评审或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并按程序公示。对于课题预算存在重大异议的,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复议。

第十五条 科技部提出项目(课题)前两年预算安排建议报财政部批复后,下达项目(课题)前两年预算。批复预算的项目(课题)应当纳入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统一管理,分年度滚动安排。

第十六条 科技部根据预算批复,与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课题承担单位签订前两年项目(课题)预算书,作为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和财务验收的依据。其余年度的项目(课题)预算,结合中期评审评估的结果,按照以上程序进行编制、评审评估、审核批复和签订预算书。

第十七条 项目(课题)年度预算由科技部按照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报送财政部。

第十八条 科技部根据财政部批复的预算,将课题年度预算下达到课题承担单位,并抄送项目第一承担单位。

第四章 预算执行

第十九条 专项经费的拨付按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经费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课题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核批:

(一) 项目(课题)预算总额、课题间预算调整,应当按程序报科技部审核、财政部批准。

(二) 课题总预算不变、课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课题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应当由项目专家组民主决策,并由项目首席科学家协助项目承担单位提出预算调整申请,报科技部核批。

(三) 课题支出预算科目中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但科目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由课题承担单位根据研究需要调整执行;其他支出科目预算执行超过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提出调整申请,经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审核同意后报科技部核批。

第二十一条 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对专项经费及其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

第二十二条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严禁使用课题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第二十三条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课题经费年度决算。课题经费下达之日起至年度终了不满三个月的,当年可以不编报年度决算,其经费使用情况在下一年度的年度决算中反映。课题决算由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会同课题负责人编制。课题决算由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审核汇总后,于每年的4月20日前报送科技部。

第二十四条 在研课题的年度结存经费,结转下一年度按规定继续使用。课题因故终止,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由项目首席科学家协助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审核汇总后报送科技部,由科技部组织进行清查处理,结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收回科技部,由科技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首席科学家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或课题承担单位变更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报科技部批准。

第二十六条 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一般由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国家有权调配用于相关科学研究。专项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专项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放共享,以减少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财政部、科技部对专项经费拨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973计划项目进行中期评估时,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专项财务检查或评估。专项财务检查或评估的结果,作为调整项目(课题)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 项目完成后,首席科学家协助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及时向科技部提出财务验收申请,财务验收是进行项目和课题验收的前提。科技部负责组织对项目和课题进行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条 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一) 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 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三) 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四) 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

(五)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六) 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七) 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

(八) 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项目通过验收后,各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课题经费如有结余,应当及时全额上缴科技部,由科技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科技部应当结合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逐步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

第三十三条 专项经费管理建立承诺机制。课题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课题负责人在编报预算时应当共同签署承诺书,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并对信息虚假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三十四条 专项经费管理建立信用管理机制。科技部对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中介机构和评审评议专家在专项经费管理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

第三十五条 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专项经费、不及时编报决算、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的课题承担单位,科技部将会同财政部予以停拨经费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以终止项目或课题。对于未通过财务验收,存在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专项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以及不按照规定及时上缴结余经费的,科技部、财政部可以取消有关单位或个人今后三年内申请国家科研项目的资格,并向社会公告。同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单位和个人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科技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国科发财字[1998]508号)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国科发财字[1999]280号)同时废止。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范和加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863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20xx]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863计划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围绕《规划纲要》提出的前沿技术和部分重点领域中的重大任务开展研究工作。

第三条 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 集中财力、突出重点。专项经费要集中用于支持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研究开发,防止分散使用。

(二) 科学安排,合理配置。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

(三) 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项目和课题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要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 863计划由科技部牵头负责,并会同总装备部组织实施(科技部和总装备部以下简称组织实施部门)。组织实施部门设立863计划联合办公室(以下简称联办),同时按领域设立领域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域办)。

第五条 863计划领域内设专题和项目,专题下设课题,项目由课题组成。根据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和863计划特点,课题年度预算纳入组织实施部门部门预算管理。

第六条 科技部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将项目(课题)预算安排情况、项目牵头(主持)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研究人员、承担单位承诺的科研条件等内容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对非保密信息及时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课题经费开支范围

第七条 课题经费是指在课题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由专项经费支付的各项费用。

第八条 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

(一) 设备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二) 材料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 燃料动力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 差旅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 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七)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课题发生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时,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课题应当事先报经项目总体专家组或项目牵头(主持)单位审核同意。

(八)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九) 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十) 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863计划及其项目、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

(十一) 管理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核定比例如下:

课题经费预算在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比例核定。

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课题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

第九条 课题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三章 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第十条 领域办在组织研究提出本领域专题设置以及提出项目立项建议时,应当同时编制概算。

第十一条 在对专题设置和项目立项建议进行综合审议、审核时,应当对概算进行独立的咨询评议。咨询评议结果作为专题设置和项目立项决策,以及各专题、项目总预算控制的重要依据,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二条 经批准的重大项目立项建议,在研究提出实施方案建议时,应当包含项目概算及其分解情况等内容。组织实施部门结合重大项目实施方案论证,对项目概算及其分解情况等内容进行独立论证,作为组织编制课题预算的依据。

第十三条 各专题、项目在选择课题承担单位的同时,应当组织课题申报单位编制课题预算。课题预算的编制要求:

(一)课题预算的编制应当根据课题研究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课题预算编制时应当编制来源预算与支出预算。

来源预算除申请专项经费外,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当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自筹经费包括单位的自有货币资金、专项用于该课题研究的其他货币资金等。

支出预算应当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课题的,应当同时编列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等。

(四)课题预算书应当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

(五)编制课题预算时,应当同时申明课题承担单位的现有组织实施条件和资源,以及从单位外部可能获得的共享服务,并针对课题实施可能形成的科技资源和成果,提出社会共享的方案。

第十四条 课题预算按照有关要求经审核、汇总后报送组织实施部门。

组织实施部门、财政部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课题预算进行评审或评估。组织实施部门建立预算评审专家库,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

第十五条 组织实施部门对预算评审或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在符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按程序公示。对于课题预算存在重大异议的,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复议。

第十六条 组织实施部门按照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提出项目(课题)预算安排建议报经财政部批复后,下达项目(课题)预算。批复预算的项目(课题)应当纳入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统一管理,分年度滚动安排。

第十七条 组织实施部门根据预算批复,与项目牵头(主持)单位、课题承担单位签订项目(课题)预算书。项目(课题)预算书是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和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 项目(课题)年度预算由组织实施部门按照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报送财政部。

第十九条 组织实施部门根据财政部批复的预算,将课题年度预算下达到课题承担单位,并抄送项目牵头(主持)单位。

第二十条 实行招标投标管理的项目(课题),其经费预算的确定按国家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预算执行

第二十一条 专项资金的拨付,按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经费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课题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核批:

(一) 项目(课题)预算总额、课题间预算调整,应当按程序报组织实施部门审核、财政部批准。

(二) 课题总预算不变、课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课题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应当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按程序报组织实施部门批准。

(三) 课题支出预算科目中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但科目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由课题承担单位根据研究需要调整执行;其他支出科目预算执行超过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按程序报组织实施部门批准。

第二十三条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对专项经费及其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

第二十四条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严禁使用课题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第二十五条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课题经费年度财务决算报告。课题经费下达之日起至年度终了不满三个月的课题,当年可不编报年度决算,其经费使用情况在下一年度的年度决算报表中编制反映。课题决算报告由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会同课题负责人编制。课题决算报告按程序经审核、汇总后,于次年的4月20日前报送组织实施部门。

第二十六条 在研课题的年度结存经费,结转下一年度按规定继续使用。课题因故终止,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按程序经审核、汇总后报送组织实施部门,由组织实施部门组织进行清查处理,结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收回组织实施部门,由组织实施部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课题实施期间出现课题计划任务调整、课题负责人变更或调动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变更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程序报组织实施部门批准。

第二十八条 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一般由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国家有权调配用于相关科学研究开发。专项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专项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放共享,以减少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组织实施部门对专项经费拨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组织实施部门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专项财务检查或中期评估。专项财务检查和中期评估的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课题)预算安排、按进度核拨经费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一条 项目(课题)完成后,项目牵头(主持)单位或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及时向组织实施部门提出财务验收申请,财务验收是进行项目(课题)验收的前提。组织实施部门负责组织对项目(课题)进行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二条 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一) 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 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三) 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四) 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

(五)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六) 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七) 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

(八) 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项目(课题)通过验收后,各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课题经费如有结余,应当及时全额上缴组织实施部门,由组织实施部门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组织实施部门应当结合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逐步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

第三十五条 专项经费管理建立承诺机制。课题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课题负责人在编报预算时应当共同签署承诺书,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并对信息虚假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三十六条 专项经费管理建立信用管理机制。组织实施部门对项目牵头(主持)单位、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中介机构和评审评议专家在专项经费管理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

第三十七条 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专项经费、不及时编报决算、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组织实施部门将会同财政部予以停拨经费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以终止项目或课题。对于未通过财务验收,存在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专项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组织实施部门、财政部可以取消有关单位或个人今后三年内申请国家科研项目的资格,并向社会公告。同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篇9

二、机关财务支出实行包干管理和计划管理。日常经费开支包干管理、非包干经费计划管理,由办公室年初提出方案,报局党组审定后执行。

三、严格包干经费管理。机关包干经费实行“统一管理,定额包干;分户核算,按月通报;节余留用,超支不报,一年一定”的管理办法。包干的项目为电话费(包括办公室电话和话费补贴)、办公费(含报刊订阅、文印费、办公设备维修、小型购置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接待费(慰问费),还包括公共购置费、庭院维护费、公用水电费、市政府交办的各类会议经费、承办上级财政部门的会议费、副处以上领导和省厅、财政部的专项检查接待费、经局长批准的特定项目的经费,局级领导的包干经费分项目按人平计算。除接待费按序时进度核算外,其余年底一次性结算。各项开支做到客观、公正、透明、接受群众监督,除接待费外,包干经费支出项目可以调节使用。

四、严格非包干经费管理。非包干经费包括会议费、单价超过500元的大型购置及维修费、超预算的慰问费、中心工作费用等。非包干经费年初由各股室提出计划,经分管机关财务的局长审查后,提交局党组批准。公共接待费、公共会议费由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经办,费用在非包干经费中列支。工会(机关党总支)经费,由工会(机关党总支)提出方案,年初报办公室审核汇总,列入机关非包干经费计划,经局党组审定后由工会(机关党总支)组织实施。扶贫、双联、计划生育、社区等联系点公务活动,由对口股室、单位在报告分管机关财务的局长后接待,其费用在机关公用经费中列支。经批准的计划内非包干经费,单张发票或一次报账数在*0元以下的,由分管局长审核,分管机关财务的局长批准;*0元以上的由机关分管财务的局长审批,提出意见报局长同意;5000元以上,由党组集体审批。对上级部门布置的和局领导交办的专项特殊工作未纳入计划的,实行“一事一议,先批后用”,按股室、单位提交申请,分管局领导审核,办公室和分管机关财务的局长共同研究,提出意见,最后由局长审批。

五、包干经费按进度列支。办公室将局级领导、股室、单位经费支出按月分门别类从包干经费中列支,当月超支的在次月指标中弥补;累计超支1个月平均进度的,停止报账。超支股室、单位须及时写出财务分析报告,并报经分管局长、分管机关财务的局长审核。确因特殊情况造成超支需增加包干经费的,由股室、单位提出申请,经分管局长审核后,由办公室和分管机关财务的局领导一并研究提出意见,报局长审定。包干经费有结余的,可以结转下年度使用;超支的,扣抵下年度包干经费。

六、规范经费拨付程序。各股室、单位由上级直接拨入机关账户的业务经费,需拨入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或乡镇的,须经分管局长和局长共同审批。各股室、单位不得开设经费账户和从事机关财务监督以外的财务收支活动,不得将自身费用转嫁给基层或联系单位,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七、实行报账员制度。各股室、单位应确定一名报账员负责报账、对账、结账,非报账员报账办公室不予办理。

八、建立财务情况定期汇报制度。办公室按月向机关主管财务的局长报告各股室收支情况,并一年内向局务会汇报两次财务工作情况。年初通报上年度财务执行结果,提出当年财务计划,年中通报上半年财务执行情况,提出调整方案,经局务会议或局党组批准执行。

九、规范原始报销凭证。经费原始报销凭证必须是正式票据且注明事由,并经经办人,股室、单位负责人,分管局长及分管机关财务的局长签字后方可报销;单张发票在1000元以上的须经局长审批。经办人和股室、单位负责人要对原始票据的完整性、合法性和支出事项的真实性负责,办公室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查。

十、严格控制公款借支。公款借支必须经各股室、单位负责人签具意见,并经分管局长同意、机关分管财务的局长审批。公事完毕后3天内到机关财务室报账。特殊情况因私借款,除经上述程序批准后,还须在借款条上注明还款日期。所有借支款项原则上不得超过30天,借款到期未还的,由财务室从工资、福利等款项中扣还。

十一、严格差旅费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到省内外出差、学习,应按有关制度规定如实填报差旅费报销单,按审批权限审批后,方可办理报销手续。

十二、严格水电费管理。机关办公楼、门卫室、老干活动中心、函授站的水电费及水电设备正常的变损、线损按实支付;干部职工水电费由水电工承包,分户装表,按月收取;干职工的水电费补助在年底时按统一标准一次性发放。水电费承包方式由办公室与水电工另行协商。

十三、严格公共设施维修费管理。所有维修项目由办公室提出方案,维修费用在2万元以下的由分管机关财务的局长审批,2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局长(或党组)审批。5000元以上的维修项目必须经市评审中心审核。在维修过程中,办公室主任要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工程完毕后,由经办人员、办公室正副主任验收审核后,方可办理支付手续。

十四、严格车辆费用管理。车辆油料、维修、保险、清洁及司机补助等相关费用以包干的方式进行管理,具体包干办法由办公室另行制定。

十五、严格购置费管理。办公用品由机关财务室统一购置,逐月按包干经费管理核算。股室、单位购置固定资产须填报购置申请表,并报经分管局长和分管机关财务的局长同意。单价*0元以下的在包干经费中列支,*0元以上的由股室、单位年初提出计划,办公室汇总审核,局长(党组)审定纳入政府采购经费,在非包干经费中列支;未列入年初计划的,由股室、单位提出申请,分管局长审查签字后,报局长审定。公共固定资产购置由办公室提出方案,5000元以下的报分管机关财务的局长审批,5000元以上的报局长(党组)审批,审批同意后纳入政府采购。

十六、严格接待费管理。按照“对口接待”的原则,全局性及综合性接待由办公室安排,其他的由相关股室接待。实行接待费(含饮食、住宿和其他费用)限额控制,在各股室公用及业务定额包干经费中单列接待费控制限额一年一定(*8年接待费控制额:乡财局和非税收入管理局各3万元,其他股室各1万元,副局长各0.9万元),配发接待费控制券,并凭此报销接待费用,节约的凭券按20%给予奖励。接待中,原则不分发整包香烟和喝高档瓶装酒。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除通过政府采购安排的接待外,接待费一律实行现金买单,办公室不与各消费场所办理支付手续,各股室、单位凭发票到机关财务室报账。

篇10

一直以来,会议服务都是以“外卖”的形式存在,他们根据会议的具体需求前往指定地点,为一家家企业量体剪裁并打包奉上一系列会务服务。不久前,从传统会务行业出身的高瞻带着他的德必·蒲公英会议中心将这种“外卖”做成了“堂吃”,企业在固定的会场用低价享受超值的会议服务大餐。不知道以前有没有人同样这么想过却没有付诸行动,而德必·蒲公英会议中心切切实实迈出的这一小步,也许将是未来节约型会议发展的一大步吧!

99元一个人的会议

近日来,随着《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对勤俭风尚、改进会风、精简会议的倡导,并明确规定一类会议每人每天费用预算为660元,二类每人每天费用预算为550元,三类、四类每人每天费用预算为450元,并且该等费用预算还包括会议期间的住宿费、伙食费、会议室租金、交通费、文件印刷费、医药费等。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企业开办会议的成本,也让很多会议组织方提出了精细化运作会议的要求。由此,以向中、小型园区企业提供专业会议场地租赁业务的蒲公英会议中心应运而生。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一线城市的五星级酒店举办会议,人均每天成本在1100元至1300元之间,其中住宿占43%,会场费用占22%,餐饮占35%。从这个成本构成看,住宿占了四成,餐饮和会场占近六成。一线城市的四星级酒店举办会议人均每天成本在700元至900元左右,其中住宿占39%,餐饮占33%,会场费用占28%。德必·蒲公英会议中心创始人高瞻分析道:“从上面两组数据构成看,餐饮和会场基本都占了近六成,住宿占四成。对于会议组成方来说,若住宿是定性的,那压缩成本的空间只有餐饮和会场成本两大模块。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规定的费用空间,如何高效组织会议?值得探索和思考。”

高瞻为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单纯就场地费用而言,在四星级酒店也要人均花费280多元,但是国内很多中小型企业预算有限,到四星、五星级酒店召开自然可以排除在外,然而三星及经济型酒店通常没有这样的会议场所可提供。这就是一个市场短板,也是像蒲公英这样的门店能够试水成功的机遇。尤其99元/天/人的会务服务基础套餐包含的设施和服务符合五星级酒店会议水准的大多数参数,且核算下来一天的场地费用也就40多元,大大符合了企业的心理预期,所以一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积极响应。”

门店内供应的重新组合

走进蒲公英会议中心的首店,10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整体布局简洁又有点小清新,大厅的一侧是咖啡吧以及阶梯小剧场等轻松的活动场所,所有会议需要的设施这里都有。场地基础硬件、日本进口商用投影设备、欧洲厂牌舞台音响、舞台效果、制作物以及IT服务丝毫不逊于四星级酒店宴会厅的配置。高瞻说:“我们的团队在以前—直为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提供会议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从会议初期规划、会议创意方案供给、现场设计、现场搭建、现场管理及会后的资料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均由这支强大的团队完成。因此,我们把之前很多成果都集成在了这个、固定的地方,所有软硬件都可进行菜单式的组合选择使用,客户根据会议需求,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会场搭建设备的使用效率有了很大提升,每次会议的边际成本降低了很多。人力成本更是节省得令人咋舌,现在支撑这里的人员仅仅是客服和运营两个团队十来人,当然技术团队依然占了其中很大的比重(技术团队不在十个人里面),忙不过来的时候则可以聘用兼职。”

“做会议服务主要成本就是人力和物流,例如我们另一家独立的会议公司,80多人的公司成员中有40人是做创意的,这些创意的开发成本很高,我们以前给一家五百强企业做的年会中,仅仅为一个小部门的抽奖就开发了6、7种玩法;其次是场地的搭建需要大量的人力,每一次的搭建都耗时、耗力,使用效率很低,每每按照会议场地设计的要求,从设备租赁公司将设备拉至会场,再找专业人员进行搭建。现场设备灯光搭建后,仅为本次会议服务。会议结束后,又请专业的人员进行拆卸,归还租赁公司。每次会议都是一次性使用,这种单次使用搭建的效率非常低,造成设备损耗也比较大。这种种成本最终都被转嫁到了会议主办方头上。”高瞻告诉记者,“从需求角度分析,从五百强到中小型企业,部有着很大的会议刚性需求,但又有多少中小型企业能够承担这种高昂的成本?因此我们把会议门店化,极大地适合这部分企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