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8 21:4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幸福感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幸福感调查报告

篇1

喜欢成都想继续在成都生活

市民幸福感指数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为了解XX年成都市民的幸福感状况,成都市社会舆情调查研究中心在XX-XX年连续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此次调查。调查选择侧重市民个人幸福感的各项指标,制定出了测评体系,包括五方面十大指数内容:

市民的生存状况(如收入满意度指数)

市民的生活质量(如居住条件满意度指数、健康信心度指数、家庭生活幸福指数、交通出行便利指数等)

市民的身心状况(如精神状态指数)

幸福感对比(如生活质量方面与过去的对比、对未来的预期)

人际关系及城市认同(如人际交往和谐度指数、城市认同感指数等)

调查方式:采用了cati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的调查方式,对18周岁及以上、在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居住超过3个月的居民(包括成都户籍的本地人和长住成都的外地人)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报告表明,XX年市民的幸福总指数(3.54)与XX年(3.50)基本持平,幸福感自我评价指数(3.67)较XX年(3.48)上升0.19分;对XX年生活感到幸福的比例(56.8%),较XX年(46.1%)上升了10.7%。而市民对成都的认同感指数(4.03)较XX年(3.97)上升了0.06分。其中,市民对成都的留置意愿指数(4.61)和喜爱度指数(4.29)最高,分别有近九成受访市民表示喜欢成都和想继续在成都生活,各项指数均达到较高分值。

八成多市民:家庭生活“幸福”

在涉及到市民幸福感的十大具体指数中,较之XX年也发生了变化,最高的是家庭生活幸福指数(4.13),最低的是收入满意指数(2.97),除交通出行便利指数较XX年降幅较大外,其它指数均较XX年上升或持平。其中尤以社会治安满意度、收入满意度、人际关系和谐度、生活质量提升、家庭生活幸福五大指数较XX年有所上升。

社会治安满意度指数:3.50,较XX年的3.43上升0.7分。57.6%的受访市民认为XX年成都的社会治安好,仅11.5%的受访市民认为不好;

收入满意度指数:从XX年的2.91上升到2.97。34.2%的受访市民对目前的收入感到满意,32.8%的受访市民表示不满意;

人际关系和谐度指数:3.89,较XX年的3.83上升0.6分。72.8%的受访市民感到和周围的人相处“愉快”;

生活质量提升指数:从XX年的3.14上升到3.43,42.5%的受访市民认为生活质量与XX年相比“提高”了,53.5%的受访市民认为未来生活质量“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或“有所提高”,仅有3.3%的受访市民认为“会有所下降”或“较大幅度下降”;

家庭生活幸福指数:从XX年的4.0上升到了4.13,81.5%的受访市民觉得家庭生活“幸福”;

生活总体满意度、居住条件满意度、健康信心度和精神状态四大指数:与XX年相比保持稳定;

交通出行便利指数:较XX年降幅明显。分析认为,这与私家车增加,重要交通要道如人民南路改造、地铁施工等因素有关。随着XX年我市交通缓堵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如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的投入运行,以及重点路段改造的完成,地铁和轻轨的陆续建成,在成都交通出行将更加便利。届时,该指数将得到提升。

15种职业人群家庭主妇最幸福

调查报告对15种职业人群的幸福感作了对比,其中家庭主妇、公务员、离退休人员、企业公司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五类职业人群幸福总指数高居榜首,而又以家庭主妇“感觉最幸福”,幸福总指数达3.9。相对而言,企业公司员工、商业服务业员工及工人的幸福总指数较低。

相关链接

篇2

>>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探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研究 谈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 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缓解职业压力,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 提升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研 提高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 提高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研究 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及践行的路径 关注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高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综述 浅谈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养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隐形思考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浅谈我的教师职业幸福感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刘次林.教师的幸福[J].教育研究,2000,(4).

[4]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2).

[5]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Fischer C.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psychologists.Aca-demic Press,Elservier Inc,2006.

[7]王炳华,一个对教学充满幸福的人[J].江苏教育,2012,(4)。

[8]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师之友,2004,(1)

篇3

幸福,作为人生的目标和权力,具有恒久而长新的意义。人们一切的行为都在受幸福模式的影响。自1967年,WannerWilson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发表后,国外的学者对这一块的研究很多,例如:Bradburn提出的幸福评估的情感取向模式;Andrews和Withey随后提出的主观幸福感的第三个维度-认知维度,极大的完善了幸福感理论;之后的学者如Mckennell和Atkian对幸福感中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的区分,进一步细化了幸福感理论[2]。国内的学者例如:邢占军整合以往幸福感的研究,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提出了体验论主观幸福感;苗元江尝试着整合主观幸福感与心里幸福感的概念框架与测评指标,建构综合的、统一的幸福感理论框架,提出幸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快乐与意义的统一、享受与发展的统一。但是,幸福感理论的跨域研究却相对来讲较少,特别是幸福感理论在酒店行业的运用和研究较少,本文从幸福感理论出发,结合酒店基层员工的幸福感现状,探究如何提升员工幸福感,从而提升酒店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员工的流失率等问题。

一、幸福感理论体系

(一)幸福感理论的相关概念

幸福感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订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其评价指标主要分为情感维度和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而认知维度主要是指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理论主要是以快乐论为基础。心理幸福感认为幸福并不只是情感上的体验,而更应该关注个人潜能的实现。国外学者Waterman将心理幸福感感分为两种:一种是人格展现的幸福,指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时,一种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自我得以展开,进而有助于达成自我实现的体验,是实现自我的愉悦。另一种是尽情享乐的幸福,指在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或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两种幸福感理论根据不同的研究取向,对幸福感的理解不同。但是有整合的趋势。

(二)影响幸福感的相关因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来讲:1.个体的气质和健康。个体气质的差异会导致幸福感的高低。通常来讲,外倾气质个体容易体验积极的生活事件,因而幸福感高于内倾气质个体。个体的身心健康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健康状况特别是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依赖于个体对所处环境的感知,当处于一种无能为力,压抑的境况是,将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消极的影响。2.收入。研究表明,收入的增加会使主观幸福感短暂的增加,且当收入不能达到自己的主观期望时,主观幸福感就会降低。3.工作。工作是影响个人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中融洽的同事关系、良好的工作环境、畅通的上升渠道、合理的工作时间和薪酬制度等等都是影响幸福感的因素。4,婚姻。已婚的人群幸福感指数普遍高于未婚人群,且已婚男士的幸福感高于女士,这可能跟婚后的社会角色变化,女性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事务有关。

二、经济型酒店员工的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一)经济型酒店员工的幸福感现状

幸福指数是指衡量幸福感的主观指标值。了解幸福感指数更有利于企业了解员工心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根据2009年经济型酒店行业幸福指数调查报告可知(见下图),经济型酒店员工的幸福指数平均得分为3.02分,最高的幸福指数与最低幸福指数的人群所占比例低于8%,可以看出经济型酒店行业整体的幸福感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其中在3分的幸福指数中,男性所占比例为39.26%,女性为34.55%。男性的幸福感要高于女性,这是因为男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压力之下,其工作适应能力高于女性,因而在工作中的成就感也要高于女性;且酒店的一线员工通常以女性居多,繁重机械的体力劳动使其幸福感降低。就分值来讲,以3分的幸福指数所占的比例最高,说明经济型酒店员工的幸福感整体处于一个中等的水平,感觉特别幸福和不幸福的人群都只是占到少数。(见图1)

(二)影响经济型酒店员工幸福感的因素

1收入和薪水

根据幸福感理论可知,收入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2009年经济型酒店员工幸福感指数调查报告中显示,有3.68%的员工在年收入低于三万的情况下,觉得自己的幸福感指数为0;有超过50%的员工在年收入大于30万时幸福指数为5;且当幸福指数为3时,感到幸福的人群比例数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年收入为15万到30万时,此趋势停止增长。由此可见收入是影响员工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酒店基层员工来讲,收入越高则幸福感越高。而越往高层,酒店管理者则会关注其他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比如职位的上升空间,酒店的文化与自己价值观的匹配度等等,且因职位越高则压力越大的缘故,此时,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就会降低。

2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是影响酒店员工幸福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以“物”为主的硬性工作环境和以“人”为主的软性工作环境。前者指物理的工作环境、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强度以及假期等因素;后者指团队协作、同事关系、以及上级管理者的管理办法和风格等。其中基层员工更关注硬性的工作环境,如工作时间、假期等问题;而对于中上层管理者来说,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和谐的同事关系以及自己认可的管理风格则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这种不同主要来源于不同的工作职位有不同的要求,基层员工主要以重复的体力劳动为主,影响他们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是身体的疲惫,所以更加关注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的合理程度;而中上层员工工作职责主要以决策和管理为主,需要团队的配合和上级的支持,所以更看重软性的工作环境。

3.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满意度)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可知人的最高需求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和自己对社会利益的回报上。酒店的员工特别是酒店中上层员工,在满足自己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基础上,会他们更加关注酒店工作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这与酒店的文化理念、企业愿景和职业发展通道是分不开的。良好的公司经营理念、顺畅的职业发展路径对酒店的中上层员工的幸福指数有很大的影响。

三、经济型酒店员工幸福感指数的提升途径

(一)合理规划员工的薪酬制度

收入是影响员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且根据相关调查可知,相对收入比绝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大,所以建立公平且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是经济型酒店提升员工幸福感指数的可行路径之一。公平的薪酬管理制度是把薪酬和绩效相连,在以往岗位等级工资制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潜力,增强考核指标的透明性,使员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工作业绩、工作目标以及和同事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好的激发员工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进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是指在同行的薪酬制度比较之下有自己的竞争优势。通常来讲,同一个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薪酬差距不大。有竞争性的薪酬是指在绝对收入之外的福利部分有自己的竞争力,例如:公司的休闲活动、节日娱乐、餐补等,这些是增强员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二)优化工作环境,实行人性化管理

优化工作环境是指在工作时间上合理的安排班次、时间以及休假等问题,注重一线员工的身心健康。例如酒店的一线员工以女性居多,要考虑到女性员工的工作心理:以家庭为重。因此酒店要帮助女性员工做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减少工作压力,以及重视女性基层员工的安全等问题。对于中高层员工,酒店要注重对企业文化,团队协作,管理风格等的培训,为中高层管理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增强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在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相融合。尊重员工的本性并顺其自然加以引导,注重其创造力,提供员工具有竞争力的发展平台以及良好的激励制度。在工作上用制度管理员工,用业绩激励员工;在生活上用真情感动员工[11]。

(三)合理的人事制度,明确员工的职业发展途径和上升空间

篇4

又是一份调查

2000年12月23日,《生活时报》称:“月收入的多少是否与人们的幸福程度有关呢?调查表明,北京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1500元时,感到幸福的比例最高;金钱和地位并不太为百姓所看重;收入太低,生活保障受到威胁时,人们的确很难感到幸福,但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1500元时,人们的幸福感比例却开始下降。”

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说过:“ 我们做过一份调查,2006年的北京,月入4000元后幸福感随收入增加而增加,过7000元后反下降,月入1.5万元幸福感等同1500元的,月入1万元最不幸福。”

2013年伊始,调查报告“月薪多少才能让你在生活的城市里不惶恐?”新鲜出炉,数据显示,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需9000元左右,而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

谁被标签了

不去讨论13年来这些数据的可比性,也不去思索这些数据出自哪一个研究机构,这些都不重要。它们能够存在并广为流传,起码说明了深入人心。每每从金融机构出来,“拥有金钱,才能拥有尊严的生活”让人脱胎换骨,继而压力倍增。

每次热闹的讨论中,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自然总会成为众矢之的,围城内外的人都觉得生活在这些城市生不如死——月入9000元才能不担惊受怕,据说这是个正经八百的调查结果。我们不知道月入9000元以下的人是不是真的都很恐慌,但很显然,这个数字确实引发了不小的恐慌。月收入远远达不到标准的幸福小两口再也张不开嘴、笑不出声,因为不少月入万元以上的朋友都感到岌岌可危:“9000的上榜了,我们也不远了”,而他们捧着不过万的工资卡,感受着被标签的苦楚。

冷暖自知

本是一份调查,不必计较很多,所谓冷暖自知,一个人觉得幸福,不是因为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其中的多与少,谁人能分清楚。经济学中描述幸福感的无差异曲线本来就是一种假设,何来量化?幸福是对生活的感受,它源于对生活的态度。一个人不认同自己的生活,缺少感受幸福的眼睛和心灵,就算浸泡在蜜罐里也不会觉得甜蜜。虽然今天的生活中物质已经是不容回避的内容和条件,但认为物质的丰富只能带给人衣食无忧,却不能保证让人感受到快乐。

举个简单例子也许能说明问题。数据表明,当前人们的收入与20多年前相比,基本增长10倍以上,但人们的幸福感随之比20年前翻了10倍吗?张泉灵的反思不无道理,2006年随着收入的增加,人的幸福感反而下降,月收入1.5万元的人的幸福感等同于月入1500元的人。

有人会说,月入1.5万元的人和月入1500元的人的幸福感绝不会相同,个种滋味也许只有这两种收入相差10倍的人自己才能明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10倍的收入换来10倍的幸福不成立,工作的压力、消费提升的压力、孩子择校的压力、交际应酬的压力、竞争攀比的压力、担心疾病而失去一切的压力,融汇在一起必然会增加体力的消耗、心神的枯竭。收入只有1500元的人没有更多选择,反而会勤勉努力,慢慢改善,体会到了平平常常的幸福和每天进步的喜悦。

要你的平常心

篇5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大学生;提高途径

自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我国大学生数量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就业等各种压力逐渐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趋势。通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找到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可以培养他们树立理性的人生观,用正确的方式追求科学的幸福目标。

为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状况,我们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烟台职业学院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特点、相关因素以及他们处理困难问题的方法等。调查结果表明:我院2%的学生感觉很痛苦,8%的学生感觉较痛苦,49%的学生感觉处于中间水平,38%的学生感觉较幸福,3%的学生感觉很幸福,幸福感位于中上水平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90%左右,这说明当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较好,感觉很痛苦或较痛苦的学生只占10%左右,在分析影响幸福感的原因时,我们发现价值能力、压力状况和人际关系状况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

在对调查报告进行全面分析以后,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条途径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一、营造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氛围

在民主型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及各方面满意度所得分数均高于在其它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大学生,而且他们往往采取积极成熟的方式处理问题,这表明民主氛围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的成长,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因而,我们应当创造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氛围,引导其采取积极成熟的应对困难和问题的方式,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一)倡导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应尽其所能开展多样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健身和娱乐、求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和社会交往的机会,例如组织一些高水平的讲座,安排一些高格调的课程,举办一些高品位的活动等;校园文化标志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校园建筑、校训和校园环境等校园文化标志建设上下功夫,在潜移默化中做好校园文化的建设。此外,搞好大学生社团,也是建设和谐校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

(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是学生体验幸福感的必要保证,也是社会支持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良好诠释。大学生在加强以班级、寝室为单位的交往之外,也应重视与老师的交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工作部门应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协会等,以促进不同性格、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强彼此的熟悉感,引导他们形成健康、良好的人际吸引,促进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状态。更为重要的是老师与学生交流时,应保持价值中立,使学生畅所欲言,创造和谐的交流氛围。

(三)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增加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和谐的交流氛围,可以使大学生会感到温暖、安全,心理不会受到压抑,还会使大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根据新的认知来调整自己心态,适应社会。

(四)充分相信大学生有自我实现的能力。不论是家庭方面还是学校方面,都应充分相信大学生有自我学习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家长和老师应给予大学生充分的自和决策权,相信他们的选择和判断力,鼓励大学生果敢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家长和教师应当担任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

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价值观对主体的行为有着深层的导向作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利于他们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使大学生能够理性的认识幸福与金钱的关系。

(一)教育学生淡化物质目标。使大学生在清贫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而不被单纯的物质世界所累,需要教育大学生理性的看待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教他们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中生存并发现快乐和幸福;使他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生存,的确需要一定的物质做基础,但拥有大量金钱财富并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更不是幸福的唯一标准。

(二)树立教育工作者的榜样作用。大学生不同于高中生,除了已经设立的高校德育教育外,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同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老师应当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淡化物质目标,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大学生,润物细无声地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模式。

(三)加强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幸福在于身心健康,富有活力;在于精神高尚,内心和谐;在于独自体会,与人共享;在于不懈奋斗,勇于创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在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方面,大学生应当更加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是金钱等物质财富的多寡与得失。

三、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

为大学生提供有效、可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对于提升其应对困难的能力,提高其自我成就感,增强其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有必要、有义务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客观和主观支持,指导学生学会主动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的帮助。具体方法主要有:

(一)营造关爱氛围。大学生的需要是双重的,在需要客观物质帮助的同时如何给予他们精神依靠是提升其安全感,增加积极情感的大问题。广大师生要有良好的品德,多互相关心帮助,创造友善温暖的集体大家庭。学校、教师和同学之间应密切关注,给与无私的关爱和帮助,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老师和同学无私的爱,体会到社会的优越性,从而树立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二)关注特殊群体。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需要给予不同的支持。比如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制定助学贷款制度、学费缓缴制度以及入学绿色通道;对人际交往不适的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技巧的指导,开展团体辅导和讲座等。

参考文献

篇6

医护人员诊疗艾滋病的行为及需求调查

2005-2009年江西省抚州市暗人群HIV及相关知识和行为变化趋势

2000-2008年贵港市艾滋病感染情况分析

HIV-1感染中的白介素-2免疫治疗作用

预防性传播疾病的新药:杀微生物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MSM人群HIV/STD新发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中国艾滋病性病》稿约

100例HIV/AIDS患者接受AZT+3TC+EFV治疗不良事件的分析

HIV-1感染者CD_4~+T淋巴细胞及其各亚群细胞增殖和消亡情况的观察

HIV感染母亲分娩婴幼儿的体格生长发育状况研究

河南省HIV-1新近感染者耐药基因研究

云南省昆明地区高危人群HIV-1二重感染的研究

湖南省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与关怀的一站式转介服务模式

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的诊断和临床特点研究

福建省两市戒毒所和妇教所开展艾滋病检测与咨询的定性研究

不同地区吸毒者HIV感染与危险行为调查

艾滋病致孤儿童在“阳光家园”安置模式下的心理状况调查

我国10省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受治者有关社会保障权益的现况调查

179例HIV/AIDS病人肝脏损害的临床研究

高危人群安全套需求状况调查

多部门协作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问题和策略研究

第四轮中国全球基金/中英艾滋病项目部分项目县(区)吸毒人群艾滋病行为学监测结果分析

卫生九项目部分省吸毒人群艾滋病行为监测调查结果分析

12212人次艾滋病咨询热线电话资料分析

河南三地AIDS病人幸福感的探索性研究

云南某县艾滋病及其他脆弱家庭中儿童身心健康现况调查

山西省运城地区PLWHAS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天津市男孩的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分析

深圳地区MSM性伴数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大陆7城市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

黑龙江省四市MSM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湖北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北京市丰台区2002-2008年性传播疾病流行趋势分析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副作用探讨

医科大学生参与社会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的社会实践模式探讨

POL干预方法在MSM人群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

2008年广西南宁市部分男男者健康体检情况分析

湖北省推广实施100%安全套使用与女性商业者艾滋病相关知识 态度 行为调查分析

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配偶不同标本滴虫检出率及致病情况分析

运城市18名艾滋病防治人员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2例儿童因废弃注射器造成HIV非职

艾滋病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85例临床分析

以耳鼻喉科疾病住院的10例HIV感染者临床分析

哈尔滨市南岗区2004-2007年艾滋病与各种报告性病疫情分析

12例HIV职业暴露情况分析

方城县3例艾滋病母婴传播病例的调查报告

271名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 态度 行为分析

老年人感染HIV的风险不容忽视

牙周炎症可能会激活潜伏的HIV

美科学家发现抗HIV的天然抗体

HIV-1感染对麻疹疫苗接种效果有影响

抗HIV药物可以抵御新的感染

到2050年人类有望根除艾滋病

三唑类抗真菌药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艾滋病疾病进程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HIV/AIDS相关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研究进展

第二届全国艾滋病临床影像学研讨会暨培训班征文通知

2009年《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征订启

篇7

关键词老年人 主观幸福感 人口学因素 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对自身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要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有学者将生活满意度作为衡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键点之一,研究认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根据联合国调查报告显示,在未来几年内世界老龄人口年平均增速为2.5%,在此期间,我国老龄人口年平均增速己超过世界老龄人口年平均增速的0.8%。根据我国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调查状况结果显示,我国老龄工作仍面临相当严峻的问题。“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老年群体自杀率高于其他群体仍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截止到2017年2月23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分别以老人与主观幸福感作为关键词,按照篇名进行检索,得到相关文献44259条和4352条,而以老人主观幸福感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则只有62条。大多数都把社会因素作为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涉及到心理影响因素的文献很少。基于此,我们尝试对已有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明确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这对于帮助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品质有一定的社会实践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1人口学因素

人口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收入情况等个体基本特征与情况的分析。在进行人口学因素的调查时,国内外学者多认为对老年人幸福感存在较大影响。但也有个别研究得到不同的结果。

性别对于老年人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曹坚等学者在对年龄进行多重差异检验实验中,把年龄分为60~65,66~75,>75低中高三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总体幸福感上未见显著性差异。而曹新美等人通过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发现老年初期(50~60岁)与其他三个年龄阶段无显著差异,而老年后期(71~80岁)和晚期(81~99岁)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研究群体不同,或年龄划分标准不一而引起的。

而除性别外,老年群体的年龄与其主观幸福感呈u型关系,即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会出现年龄“拐点”,但也有部分研究调查发现,年龄因素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

王红等人认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参与程度对其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身体相对较好,且在社会活动中活跃程度较高的老年人要比身体相对较差和社会生活参与度低的更幸福。这是因为老年人在参与体育锻炼或感兴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维持较好的社交关系,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身体健康情况好的老年人能够更好地参与丰富的社会生活。

婚姻作为人类的生活重大事件之一,它是人类心理上亟待满足的一种需求,婚姻可以给人带来满足感与归属感,不同的婚姻状况会给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造成不同影响。学者张伟锋则认为婚姻相对幸福的老年人比起婚姻一般或者离异丧偶的老年人来说更加幸福。

此外,在现实生活经验中,我们知道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群体往往能够在以往的生活经历中获得较好的工作机会和更多的经济收入,王服兴等人在进行人口学变量影响分析中发现,老年群体的受教育程度与孤独感呈负相关,而孤独感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因此,受教育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

生活来源及其保障是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退休金的老年人对健康的担心程度少,对生活满足,所以其总体幸福感高。这类人群对于自身的生活状况都较为满意,其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结果较高。有相关研究表明,物质上富足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经济拮据的老年人。也有研究发现收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有限的。

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即老年群体可利用到的外部资源――社会支持和社会比较,如政府资助、朋友关系等。拥有良好社会支持的老年人可以提高自身的主观幸福感,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老年人更多的支持,对于老年人悦纳自我,以及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当老人生活中出现应激事件时,良好的社会支持可起到阻止和缓解作用。养老金作为社会支持中重要形式的一种,边际效应估计结果表明,拥有养老金的老年人自身的“非常幸福”的概率可以提高6.60%,国内学者鲁元平等人发现医疗保险、基础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对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积极影响。社会的支持程度以及其他各因子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正向预测力,这与国外研究得出的结果一致。

徐佳明等人研究表明,不同的养老模式会使老年人拥有不同程度的主观幸福感。多代同堂的居家养老模式可以有效缓解老年人的抑郁倾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程度增加,从而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也随之增加。

一些文献资料涉及到了Festinger提出的社会比较理论。Festinger的社会比较理论对于各领域中的满意感判断都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从纵向比较的角度看,在农村老年群体当中,生活条件相对于五年前变得更好者的主观幸福感在1%的水平上较其他农村老年人要高,在对未来五年生活有着更好预期的农村老年人身上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从横向比较的角度来说,将自己的生活水平与亲朋好友对比之后,生活状况较差的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1%的水平上显著低于其他老年人。同时,农村中的熟人社会特征会让在这生活的老年人衡量幸福感的方式单一化,即主要通过与周围人群的对比来衡量。这样也会对其主观幸福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子女因素也会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造成影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有无子女、子女比例、数量、是否孝顺都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现状在农村老年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显著。大量的研究表明,有子女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要远高于无子女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子女数量在两个以上的老年人总体幸福感显著比另两组要高;有一个或者两个子女的老年人在焦虑方面有较高的得分情况。子女对老年人的尊敬、爱护程度也会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当子女孝顺,并且能够经常对老人表示关怀和支持的时候,老人的幸福感就会上升。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指与老年个体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有关的一系列因素。有关研究发现人口学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特征来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

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个人人格特质的相关程度较高,人格特质会影响到个体的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及生活满意感,因而影响到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有研究显示,外向性与幸福感、正性情感、生活质量以及自觉健康存在着积极的作用,而神经质则相反,会对幸福程度产生消极的影响。

唐丹等人发现自我效能感对于主观幸福感能够起到直接影响的作用,而一些其他变量,如社会支持和健康状况则要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地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主要影响。一般认为高自尊的老年人拥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低自尊的老年人拥有较低的主观幸福感。王大华等人经过研究发现对于物理环境的控制感也会影响到主观幸福感中的正性情绪,对于主观幸福感中的正性情绪有着预测的效果。

沈烈蓉等人进一步发现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两个关键点在于自我控制感和控制欲水平的差值,人际控制欲越高意味着个体存在的负面情绪越多,人际控制感越高意味着则认为其正面情绪越多。自我较和谐、内部冲突较少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较高。

4小结与展望

本文基于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老年人的人口学因素、社会因素、子女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发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非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相处影响的。那么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究竟如何?该怎样利用影响因素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从理论借鉴和社会层面来说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意义。未来我们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索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槲夜实现高品质晚年生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研究对象方面,现有的学者进行研究的群体在地区和范围上有局限性,他们往往忽略各群体问的联系和差异,且对于农村老年群体和非居家养老群体的关注较少。

篇8

如果我现在说一个致力于提高员工福利和幸福感的公司,其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会比那些成天焦虑着如何压缩成本和克扣工资的公司更高、甚至总体成本更低,恐怕很多老板都要跳出来翻个白眼,啐一口:“呸,胡说八道!”

在人口红利上建立起来的中国速度使人们长期以来坚信,内部福利是企业挣够了钱、衣食无忧后才该考虑的问题,它哪怕不是可有可无,至少不是公司成长期的增长促进因素。

然而,问题换一个角度来计算,结论也许会不一样。

哈佛大学研究员Shawn Achor在他的《幸福的好处》一书中告诉企业管理者们,态度积极的员工不但在生产力、销售力、工作热情等方面优于态度消极的员工,而且他们的流动率更低,也更节省医疗费用——积极乐观的销售人员的业绩表现高于悲观的同行37%;而拥有积极心态的医生诊断成功率比消极的医生高50%。

管理者自然也知道这一点。现在所有企业招聘几乎都倾向于那些生活态度乐观积极的求职者。但管用吗?哪怕最严谨的入职前人格测试都没有用!你一定会发现,在那些氛围不佳的公司里,天性最幽默开朗的年轻人也会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和人际矛盾中被不断消耗,最终湮没在组织文化当中。别忘记社会心理学家一直警告我们:由组织系统形成的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总是会盖过其天性。

也就是说,如果你希望职员总是充满热情和创意地工作,而且很少生病请假、动用医疗保障,那么,打造一家“幸福的公司”比招聘一百个乐观的员工管用;不仅如此,幸福感还会使你的公司在21世纪残酷的“人才战争”中大获全胜。

瑞典优兴咨询(Universum)用它多年来持续不断的研究成果支持了以上观点。这家国际知名的调查及管理咨询公司每年会定期在欧美19个国家进行毕业生问卷调研,并在各国权威网站及媒体公布最佳雇主排名。

现在我们可以看看这些有着雇主品牌的公司都是谁了,他们在“人才战争”里做了什么?

2011年Universum全球最理想雇主商科的前五位分别为Google、KPMG(毕马威)、PwC(普华永道),Ernst & Young(安永)、Deloitte(德勤);而工科排名前五位则为:Google、IBM、Microsoft、BMW(宝马)和Intel(英特尔)。其中Google无愧为最亮眼的雇主明星。从2009~2011年,它已经连续三年蝉联全球商科及工科双料冠军。在2012年最新出炉的各国排名中,其在奥地利、丹麦、芬兰、德国、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等国的工科排名均轻松夺冠,商科排名也基本名列前三。

如果你听说过Google那全球闻名的公司福利和人性化管理体制,就一点都不会奇怪它为什么会如此受青年求职者的向往了。这家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一直以为员工提供丰盛到华丽的免费餐点与零食而闻名于世;它同时在公司提供儿童保育服务,鼓励员工在工作间隙看望自己的孩子;为员工提供乒乓球桌和视频游戏厅,帮助员工在工作期间获得休息。而最近CPO拉兹洛·巴克还不经意间透露,Google对去世员工会提供特别的优厚福利。

从Universum多年来的排名结果可以看到,那些总是榜上有名的企业,Google、IBM、宝洁等,都在提供员工福利、营造友好工作氛围上表现卓越。

更重要的是,这些久负盛名的跨国集团正在进一步使用Universum的调查结果来调整招聘政策及人力资源结构——有证据显示这使他们实现了生产能力、效率和质量的改善,甚至对盈利产生切实而持久的影响。

这一套逻辑在中国同样适用。今年6月的2012中国大学生理想雇主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中国银行和宝洁公司已连续数年坐上中国商科学生心目中理想雇主的第一和第二把交椅;变化较大的是,今年花旗银行人气激增,跃升了7位勇夺季军;Google则首次进入前十(它2011年的排名是第18名)。在工科排名中,苹果居于榜首,本土企业华为成为榜眼。

虽然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雇主与欧美学生相比,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大方向是一致的。英美学生最关注的是专业培训和发展、友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富有创造性和活力的工作氛围;而中国学生主要关注的因素包括进一步学习深造的赞助经费、个人表现被认可、富有竞争力的底薪、富有竞争力的福利等。

篇9

税收最高国丹麦为何是“幸福考试”的状元?

2012年4月2日,联合国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共同《世界幸福报告》。作为联合国首次以幸福为主题的世界性排行榜,这份长达170页的报告以10分为满分比较了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幸福“成绩”,丹麦以接近8分的得分位居榜首。

国力不是最强,国民也不是最富,丹麦何以赢得“幸福考试”的状元?

此次的幸福大调查显示:收入水平与幸福指数不存在绝对的正比关系,但是“幸福的国家确实都比较富裕”。丹麦人均GDP为56000美元左右,排行世界前五;平均工资仅次于瑞士。但是工作时间却是全球最短的国家:根据丹麦《贝林时报》刊登的瑞士银行调查报告披露的数据,丹麦处在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工人,年工作时间为1658小时,比西欧国家少100小时,比东欧国家少167小时。

大街小巷闲庭信步的丹麦人很容易使人认定这是个慢节奏的国家,其实不然。无论社会生活还是商业领域,丹麦都是个高速高效运转的机体。而信任感在这种运转中起到加速器的作用。比如:哥本哈根地铁基本不设检票口,更甚少遇到检票员。不要觉得公共交通免费也是丹麦高福利的一项,价格最低也要三欧元的地铁票,购买全凭自觉,但事实上几乎没有丹麦人会逃票。超市里自助结账台比人工结账台多,顾客选好东西后自行扫条码并刷卡付账,而大多数中小型超市大门口连防盗器都没有。

丹麦社会在这种人与人之间高度信任的环境下,节约了设备和人力成本,也使生活更加便捷。

丹麦无疑是世界上收税最高的国家之一。占据国家税收一半的个人收入税(所得税)最高税率达到68%,商品的消费税为25%。税收虽然高得惊人,但丰厚的税收被政府用来维持丰厚的福利体系,也让丹麦人交得相对心甘情愿:丹麦人享受终身医疗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大学生可以领到政府的补助;如果失业(三年内工作总时间不到52周)则可按照前三年平均收入的90%领取失业保险,并可参加政府开办的多种“下岗再就业”培训。即使在2009年欧洲金融危机后,丹麦也一直保持很低的失业率。

丹麦以“杀富济贫”的方式,解决贫富悬殊,也降低了可能引发的社会不安定。

哥本哈根大学社会学家彼得·古内拉克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幸福感高的丹麦人的共同感受是:身处环境中接触到的人社会地位、价值观和财富与自己类似,同时在生活中感受到“安全”。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特派记者丹·比特纳在他的新书《去最幸福的四国找幸福》中展示了一位叫简的42岁丹麦垃圾清运工的生活状态:每周工作21小时,年薪8万美元,业余时间健身、访友、辅导孩子功课,开着奔驰,偶尔干点副业,每年带家人去希腊度假……这就是简口中“鸡蛋黄般幸福”的生活,也是最普通丹麦人的写照:富足、安逸。

丹麦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给予妇女投票权的国家,也率先允许同性恋结婚。

美国:有信仰、工作着的人幸福感最强

大多数人在对美国人真实生活状态和价值观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容易下“美国人=无拘无束+成功富有”的定义。但著名经济学家、美国企业研究所主席阿瑟·C·布鲁克斯总结说:信仰、工作、婚姻、慈善、自由才是组成美国人幸福生活的要素。

在美国社会生活和价值观中扮演重要角色。美国社会调查显示:有者中43%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而无者中只有23%。美国是个多宗教国家,80%以上国民信奉基督教,另有天主教、犹太教、佛教和摩门教等。教会除了供信徒们学习教义、参加仪式外,触角延伸至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基督教青年会YMCA几乎在每个城市设有其管理的健身房,为国民提供覆盖最广、设备齐全、价格低廉的运动场所。

与此同时,宗教为美国人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接触慈善、做善事的机会和方式。美国长期规律性做义工的人更是超过50%。美国人从“给予”的行为中获得极大满足。数据显示,“感觉幸福的美国人”中,捐赠者比不捐赠者多43%,志愿者比非志愿者多42%。

大多数美国人重视家庭和婚姻,诸多美剧中塑造的“今天A明天B”的自由轻率的爱情观与真实生活其实差距颇大。子女是否健康成长也是美国父母们幸福感高低的重要因素,这点与中国是极为相近的。美国的父母们会为了确保子女的身体健康购买昂贵的有机食品而自己只吃普通的;也会为了孩子能上个好一些的学校不惜倾囊而出争抢好学区的房子。但大多数美国人却没把老年幸福寄托在子女身上,他们只是指望子女能够自食其力,别在成年后还回来伸手找他们要钱。

篇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了2011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对城市竞争力的测评今年纳入了“幸福感”指标。在294个城市中,石家庄市居民幸福感排名第一。接下来分别是临沂、扬州、承德、滨州、莱芜、鹤壁、包头、北京等地。北京在幸福指数一项上排名第9。而最幸福的是省会城市石家庄。上海的分值则与其发达程度相背离,并且排名一直在退步,从2001年的第20名滑落至2010年的第205名。调查中,人们最不满意的是城市交通状况。全国35个大中型城市居民对本城市交通状况表示满意的比率不到三成。

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都是国家的权威机构,政府的智囊,却得出完全不同的排名。这样的幸福指数和排名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人们不知道这样的排名是怎样得出的,为何两份排名完全不同,甚至互相冲突。事实上,这仅是关注点的表面。从其深层次考量,幸福是什么,幸福可以量化吗,可以测量吗?“幸福不是一连串生硬的数字,而应该是让人们亲身感受并且认同的事实”。回到社会层面,幸福与社会公平、福利保障、个人实现等等因素都息息相关。如何把抽象的“幸福”分解量化成各种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指标成为越来越多政府议题的关注焦点。

对于这样一份貌似科学,实际忽悠成分很大的测算和排名,还是有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为之背书的。根据报告,有学者认为,北京等大城市主观满意度靠后,可能与生活节奏很快,生活成本高等有关系,像银川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靠前,可能与城市小,生活节奏舒缓有关。“(银川)骑着自行车10分钟可能就能兜一圈。”就满意度(主观)指标而言,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并没有显著高于西部地区。这可能与西部城市居民生活更加便利,生活、环境改善幅度较大等有关系。目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与期望值存在差距,居民主观满意度偏低与通胀率高、高房价、社保水平低、生活节奏快有关。“这也说明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的提高。”

为了显示这次蓝皮书测评的科学性,重点长卷的调查中涉及的指标则包括家庭和睦状况、人际关系状况、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信心、灾害防范状况、居住状况、社会治安状况、教育状况、环境卫生状况、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业状况、社会医疗保健条件、社会道德风气、经济收入状况、交通状况。有关幸福感排名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幸福感的指标包括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信心、居住状况、环境卫生状况、交通状况、社会医疗保健条件、就业状况。我们知道,幸福是一种体验,是一个整体,这样切割出来的幸福,还是幸福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了一个幸福的公式:总幸福指数等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加后天的环境,再加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英文表达是:H=S+C+V。他把先天的遗传素质排在很重要的位置,这可以作为心理学的测评内容,通过总幸福指数来测评这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但如何把先天的遗传素质(S)、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V)作为社会学的测评内容,作为测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幸福指数的内容,不仅错上加错,走入死胡同,而且会将其带入莫衷一是的争论中。因此,将先天的遗传素质带入幸福指数的测评内容,是难以测评的,也背离了倡导幸福指数的价值和意义。

究竟什么是幸福呢?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福建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闽榕表示,新概念“幸福竞争力”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问题,因为主观因素比较多的指标,而在研究中容易把主观性的指标“一刀切”。他认为,幸福感是一种心里的感受,不能用一种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和衡量幸福感,而要通过不同的层次来评价和排列,“这样更加科学一些”。对此,陈家泽认为,幸福与美学有极大的相似处,它是主观建之于客观,是因参照系数不同而各异的个体感觉。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一个“幸福方程式”,其表达:幸福=效用/欲望。在他们看来,幸福还包含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的体验。在马斯洛需要层次和自我实现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出自我决定理论:人们能否体验到幸福,取决于那些与人们的自我实现需要密切相关的一些基本需要的满足情况。所以,幸福感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价值感,它在更深层次上体现出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