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31 21:4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雾霾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雾霾调查报告

篇1

24名大学生在11个省份调查

参与此次活动的24名大学生,老家分别在全国11个不同的省份,他们都是长沙理工大学环保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平时经常参与一些环保志愿活动。近年来,在他们的关注视野里经常会出现“雾霾”二字。去年下学期,他们曾在学校里开展了一次雾霾知识的宣传,后来又参加了一次社会性的“抗霾活动”,对雾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决定走出学校,用自己的实践去做一次“抗雾霾调查活动”。

寒假来临之前,他们查询了大量与雾霾有关的知识,查阅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并制定了详细的调研策划书。“考虑到时间和能力有限,我们决定把自己家所在的村庄或小区作为调查对象,把日常生活中可能造成雾霾的行为作为调查内容。”长沙理工大学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李永睿说,在调查内容上,主要针对家庭与餐馆的油烟排放、烟花爆竹燃放情况、私家车尾气排放等。

昨日,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们刚刚返校,就开始汇集各自的调研情况。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们完成调研返校之时,柴静也了雾霾调查纪录片,掀起了全社会对雾霾的关注和讨论,这让他们很欣喜,“只有越来越多人关注、重视,才有机会变得更好。”

调查1

爆竹燃放

不同年龄段的人,观念也不同

家在湖北孝感市郊区的何贝说,自己的春节是在雾霾天当中度过的。从大年三十早上至正月初一晚上,烟花爆竹声响个不停,当地几乎完全笼罩在一片烟雾当中。

何贝对周边烟花爆竹燃放情况、烟花爆竹与雾霾天气的关系、居民对此所持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何贝最为直观的感受是,居民们并没有因为雾霾天的出现而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另外,年龄不同的人对此所持的态度也不同。

“年轻一代倾向于减少燃放量。”何贝说,有一次他在小区询问一对父子:“过节期间频繁出现雾霾天气,你是否愿意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50岁的父亲给出的答案是:“那肯定不行,不放爆竹还怎么算过节?”20多岁的儿子则说:“愿意不放,没必要加重雾霾。”

在这24名大学生的调查当中,这样的情况很普遍。在何贝看来,这种观念差异,和老一辈的传统观念及新一辈接触的雾霾知识息息相关。虽然网上不时会有人争议,燃放烟花爆竹对雾霾形成的影响有多大?但这群大学生认为,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和雾霾知识的传播,烟花爆竹会越放越少。

调查2

汽车尾气

私家车剧增,用车习惯需改变

在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里,有很长一段关于汽车尾气排放的片段。李永睿、何贝等人在走访中也对此感触颇深。

“以前我们县城从没堵过车,但今年堵了。”李永睿说,每年春节后,他都会去县城的亲戚家拜年,在他的印象中,10多年来从未碰到过堵车。但今年春节期间,县城的私家车多了很多,他们在路上被堵了半个多小时。

家住岳阳城区的黎安娴也参与了此次调查。她说,私家车的数量与日俱增,这是难以改变的趋势,但人们的用车习惯却可以改变,并且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辆车,影响整个城市的尾气排放。

她在调查相关情况的同时,也在落实自己想向他人传达的观点。她家买了两辆自行车,虽然家里有机动车,但春节期间在城区的短途行程中,她和家人经常是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出行,“我爸妈现在上班也是骑自行车。”

调查3

家庭烧煤

用煤量大,燃烧方式粗放

李永睿目前是该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大三学生,老家在陕西省宝鸡市的农村。在他的印象中,读小学时蓝天格外多,但到读初中时,每到秋冬季节,天空经常是一片灰蒙蒙的。当时,他们每家每户已放弃了传统的土炕,改用烧煤块的小锅炉取暖,附近还建起了火电厂、冶炼厂,因此烟、灰到处都是。

“在北方很多农村,家庭用煤量很大,而且燃烧方式很粗放。”李永睿说,在家用的小锅炉内,煤块经常达不到充分燃烧状态,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直接通过烟囱排放在大气之中。烧完的煤块被简单地堆在外面,风一吹,粉尘飘得到处都是。

李永睿跟爸妈说,烧锅炉不干净,而且会污染环境,应该把家里的锅炉淘汰掉。在他的劝说之下,今年春节,他家里换上了电暖器和节能空调。在寒假中,他一边串门,一边发放调查问卷,与村民访谈,并讲解有关雾霾的知识,劝大家尽量淘汰这类小锅炉。

“有一些邻居也愿意听我聊这些,我爸妈对这些虽然不是很懂,也说我做的这些很有意义。”李永睿高兴地说,现在他家所在的村民小组60多户中已有20多户淘汰了小锅炉,改用电暖器等更为环保的取暖工具。

感受

很多中老年人并不了解雾霾

昨日,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跟记者谈到他们的一个感受——还有很多人并不了解雾霾,对这种天气现象的出现无动于衷。

正月初五,何贝的小叔到他家拜年。当时已是中午时分,外面却一片灰白,能见度极低。小叔进门后说:“今天怎么又下这么大的雾啊?”何贝告诉他:“这不是雾,是雾霾。”小叔愣了一下:“雾霾不就是雾吗?都一样。”

李永睿在村里走访时,跟一些父辈、祖父辈的人说起有关雾霾的危害,很多人表示怀疑:“这东西有这么厉害吗?大家都生活在这里,也没见出什么问题?”

希望

大家不要只吐槽却不去改变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决定把各自调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同时请教环保方面的老师,做出具体分析,综合出一份调查报告。然后,他们会将调查报告在协会、个人的微博微信中,并在校园及周边社区进行宣传。

篇2

7月12日

今天是台风“灿鸿”过去的第一天,也是我们暑期社会实践进行的第一天,天气不错,我们乘着公交车去了宁波大学,开始了我们暑期社会调查的第一站:宁波大学。

之后,我们便进入校内进行实地的采访与分发问卷,首先,我们碰到一个女生,我们向她分发了问卷,同时问了她询问了关于雾霾的一些问题,得到她的回答之后,我们负责记录的同学如实记录下她的回答。之后我们在整个校园内逛,不断发放问卷,重复同样的过程,同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照片的采集,虽然中途被拒绝了好几次,也算是历经波折,但经过一上午的忙碌,我们获得了大量的素材与数据。

7月14日

今天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在浙江纺织技术学院进行了大学生相关雾霾的问卷调查。

我们了解到普遍大学生对于雾霾问题有着一定了解。他们对于宁波当地的空气,特别是江北区的环境有一点不满意。由于江北区在修地铁,学校附近往往空气不好,影响了学生们的休息与外出。

我们还采访了部分学生对于遇到雾霾情况需要外出有什么办法。我们的学生在面临这种情况下,往往会选择戴上口罩,或者尽量不外出。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雾霾情况对学生的出行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我们也希望宁波的空气能在我们的保护下能越来越好。

7月15日

篇3

LP和GP们惊人一致地选择了三大最爱投的行业,根据投中集团《2014年中国LP调查报告》以及《2014年中国GP调查报告》,这三大行业为医疗健康、TMT、节能环保。

医疗健康――投资界的常春藤

受人口老龄化、新医改政策的刺激等因素影响,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活跃度的逆市上涨显示出了这一抗周期性行业在经济下行期间的投资价值。

从细分领域来看,医疗器械和医疗健康连锁服务业是两个主要的方向。

进口替代的大趋势正在主导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价值。何为进口替代?启明创投合伙人胡旭波以机构早期的投资项目奥泰医疗为例,其投资初衷是希 望中国团队能做出一个顶级产品来打破进口垄断的局面。从2010年企业做出中国第一台超导5T的核磁共振,到开始被国内医院接受,并慢慢地促使产品质量差 不多的GE、西门子、飞利浦这些高端产品把价格降下来,胡旭波说这就是一个进口替代的过程。“进口替代是很大的一个趋势,目前很多行业尤其是高端医疗行 业,90%是进口,我相信这个数字会降到40%-50%,但前提是需要找到一个很强的团队来做出跟进口产品一样质量的产品。”

曾对医疗器械有过深入研究的奥博资本联合创始人王健认为未来这一细分市场在具体品类上也有颇多机会。“在医疗器械领域,比如涉及创伤修复方面的产品,国内企业已占据了国内大多数市场。但是像人工关节、脊柱这些产品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此外,医疗健康涉及的连锁性的服务企业也越来越多地进入投资人的视野。达晨创投总经理屠铮曾考察过肿瘤类、美容类、齿科类等专科医院,他发现一 些对医生或是昂贵的设备依赖比较低的医疗服务机构是个理想的投资标的。在他看来,这种容易复制且不需要太大投入的专业医院连锁未来催生的机会将更多。

TMT――互联网不只是一张网

高原资本执行董事姚亚平说,“未来互联网的投资机会不再是纯粹的互联网,纯粹的信息流,而是会越来越多地向每一个行业去延伸。”

如果要在TMT领域寻找其中的香饽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必定首当其冲。

在腾讯投资执行董事林海峰看来,互联网是一场革命,这个革命的力度可以跟电力革命相媲美。“当电产生以后成为巨头的不仅仅是GE这样的发电公司,它还催生了一大批的行业。不管是做灯泡的,还是生产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设备的公司。互联网也是同样的道理,它已覆盖人类每一个角落。”林海峰说。

不容置疑,在这一大前提下,以互联网的思维来寻找改变传统行业的投资思路几乎成为了业内共识。姚亚平把其看成是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存量市场”。所谓的“存量市场”指的是已经存在传统生意,但现在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来提高交易效率,然后赚取利润。

姚亚平认为,这个“存量市场”是一门高速发展、高利润的生意,投资人越来越多的价值将是如何在被互联网改造的传统行业里寻找机会。他提到,机票、酒店是第一个被互联网改造的行业,接下来是通过团购改造的生活信息、生活服务业,之后是被互联网所改造的金融行业。

节能环保――霾经济背后的技术支撑

PM2.5的频频爆表带来的商机不仅仅只是几只空气净化器那么简单。严重雾霾天所导致的环保政策的倾斜正在为VC/PE行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虽然这个领域聚焦的细分投资机会每年的变化并不大,比如土壤修复、水治理、垃圾处理、新能源等等,但在这背后投资人看中的技术主线已愈发清晰。

篇4

关键词:社会教学;环境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60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导致了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政治化及综合化,生态危机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小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进行环境教育的最好方式是从小让他们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和社区环境建设中,动手、动口、动脑,才能达到动情的目的。因此,环境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而社会教学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中学环境教育中担负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责任。探讨初中社会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寻找在初中社会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途径,不仅有助于成熟的环境教育模式的形成,也有助于社会教育本身价值的实现。

在初中社会教学中,环境教育可以通过深入挖掘社会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渗透、促进、强化环境教育,从而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一、 树立教学中的环境观念

1. 初中社会教材中的环境内容

初中社会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环境内容中的很多问题(见表1),教师灵活运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能够切实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他们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热情。

表1初中社会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2. 在初中社会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环境教育内容

在整个初中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讲解环境问题的起因、现状和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对当前世界、中国的环境状况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同时,在社会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人地之间存在的矛盾,即由于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的破坏和现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使学生对环境现状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

3. 创新课堂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社会课本知识体系是以我们生活的世界为开端的,讲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即世界自然环境、中国自然环境,最后又归结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如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总之,环境教育就像一条红线,贯穿着整个教材。

例如:在学习资源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我国的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国家,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但实际上,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并不多,通过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可以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另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把时政热点作为切入点,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国际互联网等媒介收集一些有关环境问题的时事资料,让学生明白这些环境问题的危害,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寻解决的办法、措施。如新闻联播报道了我国中东部雾霾天气的情况,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雾霾天气实况录像,了解雾霾对空气的污染和对城市、农村的破坏程度,明白雾霾的危害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沙雾霾天气产生原因:一是1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风速小,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聚,从而导致雾霾天气多发;二是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如汽车尾气排放增加有关。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的破坏会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无情报复,学生应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爱护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环境道德价值观。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教育

1.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环境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强烈意愿。如开展以环境为主题的演讲会、诗歌朗诵会、课外阅读地理游戏、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利用板报、广播开展宣传纪念活动,组织“环保监督岗”等活动。

2. 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开展气象、水文、地质等野外观测考察,比如这几年温州关于母亲河温瑞唐河的治理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周边河流进行观察和研究以及走访环保局,并且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做调查报告,思考解决方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接触社会,在真实的环境活动中有了亲身的体验,增强了环境意识,形成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环境保护和治理活动中。

3. 环境知识专题讲座

教师系统地阐述某一方面的环境知识,包括其概念、内容、对人类的重要性、当前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解决的措施等。邀请有关专家或环境管理人员做有关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及资源如何合理利用、环境如何保护和治理事例的报告。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对环境知识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措施。

篇5

不仅仅是在中国,放眼全球艺术领域,有创意有想法的艺术家们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叙写一个个有关设计美感与技术相结合的故事,一场试图唤醒政府重视、民众参与解决问题的革新正在发生。

一枚把雾霾锁进宝石的戒指

35岁的荷兰设计师达安・罗斯嘉德将工作室设在北京,他去年提出用静电吸尘器净化空气的设想,并开始与北京市政府商谈开发这一项目。

按照罗斯嘉德的设想,正电离子“吸尘器”利用高压的低电流,形成一个静电场。经过这个静电场的污染物微粒将携带正电荷,随后被吸附到地面的电极上,人们只需定期清理地面设备即可。据外媒报道,这种设备将于2015年安装在北京的一座公园里。这还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个有浪漫细胞的荷兰艺术家打算利用静电吸附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并将其变为高端珠宝――雾霾宝石戒指。

“其实,设计一枚‘雾霾戒指’的想法早就有了,真正实施是不久前的事,” 罗斯嘉德说。“现在,‘雾霾戒指’的原型已经出台。我们的宗旨是设计生产一枚外观新颖、质量上乘的戒指,它跟同类首饰最大的区别是戒面镶入的不是珠宝翠玉,而是专门为生产戒指而收集的雾霾尘埃微粒。”

罗斯嘉德解释说,在指定的公园里安置雾霾吸收器来收集空气中的尘埃,嵌入雾霾戒指,然后再用销售戒指赚来的钱资助更多公园的建设运营。如此循环往复,因为戒指中使用的是专门收集的细尘颗粒,人们每佩戴一枚‘雾霾戒指’,就意味着捐赠给北京1000立方米的纯净天空。

在罗斯嘉德看来,‘雾霾戒指’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赋技术以人性化:佩戴这个戒指,既有益于环境,又能跟别人共享一种美丽:“你看,雾霾公园场所是固定的,而‘雾霾戒指’则无处不在,跟随主人云游四方。所以它的作用和含义应该会超过雾霾公园,它跟普通人之间的距离显然拉近了很多。”

除了目前已经出台的标准版“雾霾戒指”,罗斯嘉德还在考虑推出另一版高端设计。他说:“中国有很多‘土豪’,他们对雾霾一样怨声载道,同时也乐于收藏有趣的稀罕物。而且,在正在抓贪反腐的中国,高端产品市场受到冲击。一旦我们拿出一样美丽、高质量的稀罕物,就很可能填补这个空缺,创造出一个新奇的施展身手的氛围。”

2014年3月底,罗斯嘉德随荷兰文化教育大臣访问了清华大学。在那里,他发现清华的学生们也在积极寻找改善城市的方案,寻求连结技术、设计和知识的途径,尤其在雾霾问题上:“比如几个学生正在研制一种世界上最廉价的DIY空气净化器,才200多元人民币。我觉得必须把这个设计拿到我的雾霾展上去。我并不想去卖空气净化器,但我很愿意唤醒大众意识、鼓励来自大众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大学校园更应该成为知识的催化剂。”

根据罗斯嘉德的计划,100万枚这样的戒指将于今年底面市,在世界各地的商店里出售,每枚戒指的价格在8至80英镑之间(约合人民币84元至840元)。罗斯嘉德觉得应该给那些积极参与解决雾霾问题的普通人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每每遇到问题,人们可以选择从上向下的方式去解决,即从政府到公众,但我更欣赏从下向上的方式,关注普通人所想、所做和所发明,赋参与以价值。”

用涂鸦艺术升级的垃圾车

巴西圣保罗市政府2012年启动一价值8.66亿里尔(4.35亿美元)的公共固体垃圾处理项目的招标工作。这一为期20年的PPP标书有望再延15年。中标单位将开发并运营实施一个国内的固体垃圾处理系统,系统建成后第三年有望将城市所有的可循环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巴西的垃圾处理模式的运行成本低、效率高、民众易于接受且解决了就业问题和社会问题。尽管如此,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仍有着十分严重的垃圾填埋问题,每一天,全城产生的垃圾达到1万8千吨,一年就是650多万吨。许多圣保罗的垃圾填埋场都已接近饱和,而垃圾中只有1%被回收利用。

这1%的贡献者是当地一个叫作“Catadores”(意为“垃圾回收者”)的群体。在圣保罗,Catadores有两万人,他们日夜在街头用垃圾车收集垃圾进行回收或再利用,为城市的环境建设默默奉献,全城90%的垃圾回收均来自这个群体。然而,他们对于圣保罗城市环境的作用却一直被低估,很多人忽视甚至轻视他们的工作,直到一个叫蒂亚戈・穆达奴的涂鸦艺术家用画笔改变了这一状况。

“我们的城市有很多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他们在大街小巷中穿梭,日晒雨淋,话不多,从来不埋怨,只是辛勤工作,你时常会忘了他们的存在,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却不能没有他们。”在一场宗旨为“传播独特的思想来改变世界”的TED全球大会上,穆达奴这么演讲道。

2007年,29岁的穆达奴第一次接触到了圣保罗的垃圾回收者,观察到他们在人们的眼中无异于“隐形人”。“这些垃圾回收者不仅没有获得如同其他英雄般的重视和掌声,甚至往往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收入微薄,没有任何保障,却肩负起再次赋予废弃物价值的责任。”穆达奴说道,“我想要宣传他们,于是便拿起自己的画笔在垃圾车上进行涂鸦创作,宣传环保和政治主张。让公众了解这个群体是社会非常重要的一员。”

穆达奴开始将自己的涂鸦创作从墙壁转移到垃圾车上,一个人忙不过来时,他就号召艺术圈里的朋友一起参与。很快,圣保罗街头就出现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294辆破旧、不起眼的垃圾车经艺术家们的“神笔”美化,成为了城市一个天然流动的艺术展览。

那些因劳累而愁眉不展的环保者,也越来越多地笑了起来。一位垃圾回收工巴伊亚说:“过去有好多次,我的车因为太过破旧,而被市政管理人员拉走。现在好了,垃圾车焕然一新,还有很多游客来跟这些色彩斑斓的垃圾车合影。”

“我们一直受到大众的误解甚至歧视,我曾听见有人抱怨道‘这些人在街道上四处游荡,影响交通、影响市容。’他们不知道其实我们是在清洁这座城市。如今拉着我的‘新’垃圾车,我想要告诉他们,我为自己对这个城市的环境所做出的贡献感到骄傲,我为自己能够用双手的劳动来养活家庭而自豪。”一位垃圾回收者这样说。

“这个项目是把边缘化的艺术――涂鸦和边缘化的人群――垃圾回收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艺术的方式来改变这些边缘人群的生活。他们是真正的草根英雄。”涂鸦艺术家里卡多・佩雷拉说。

在项目进行过程之中,穆达奴发现除了在他们的垃圾车上作画,还有很多事情能够帮到这个底层的群体。于是他成立了一个名为“Pimp My Carroca”(升级我的垃圾车)公益组织。这一号召得到迅速反应,垃圾回收者从公益组织的志愿者手中获得眼镜、手套、雨衣、反光贴纸、喇叭、后照镜等各类物品,让他们能够更安全地工作,不再是城市的“隐形人”。

此外,包括牙医、内科医生、理发师、推拿师等志愿者都加入到关心Catadores的行列,纷纷为这些清贫的人提供免费的医疗和服务;会电焊的为垃圾车提供保养维护,装上新的耐磨轮胎;更有技术大咖,改造出了科技感爆棚的数码屏垃圾车。

“我们不能坐等政府或企业的资助,最好的方式就是发动群众来群策群力。”组织志愿者茨奥・腾杜利尼说,“只有这样很多的事情才能做成!这个公益组织最棒的一点就在于将社会的力量集合起来了。”两年间,有1064位志愿者、305位街头涂鸦画家及上千名捐助者参与到这个公益项目,为超过170位垃圾回收工人提供帮助,所有的筹款均来自民间。

如今温暖又有力量的“升级我的垃圾车”公益组织的足迹已经遍布全世界十多个国家国家。Catadores这一群体从“隐形人”的状态慢慢进入公众的视线,关心他们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在物质上他们赚取了更多的收入,而且慢慢地,人们也不再随手丢垃圾,而是更加尊重这些人的劳动,让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关怀。

魅力瓶盖上的可循环技术

巴西废物处理市场广大,近90%的可循环利用废物都得到有效处理,堪称世界垃圾循环利用的典范。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塑料饮料瓶盖被发明,人类再也没有离开过它们,现已成为主要的生活垃圾之一。

很多情况下,在被拧开的那一瞬间,塑料瓶盖就已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而且离开瓶子以后,单独的塑料瓶盖除了被部分被回收或被用于艺术装饰,大多逃不出被丢弃的命运。为了延长塑料瓶盖的可利用寿命,巴西Clever Pack包装公司设计出一种可直接重复使用的塑料瓶盖――Clever Caps,让塑料瓶盖摇身一变,成为用途多多的艺术品。

Clever Pack表示,其生产的可重复使用塑料瓶盖除了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塑性材料填塞系统外,还能够与其他与之相匹配的瓶盖叠加在一起,如积木般组合成各种道具。据悉,由于该瓶盖安全密封性能好,环保有趣,Finish PCO1881瓶颈已经采用这种瓶盖。

Clever Pack表示,创造一个可重复使用的产品可大幅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因为这种塑料瓶盖使用后不一定要被回收处理,可以直接再利用,留下的环境足迹非常小,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而且还能转变成贫困儿童的玩具,艺术工具和仪器,激发环保意识。Clever Pack在其公司官网上展示了各种由其Clever Caps瓶盖堆积成的作品,包括文具盒、玩具车、钥匙架、甚至高脚凳。

据悉,Clever Pack公司成立于四年前,目前因其产品创意已经获得一系列大奖。该公司称,希望与国内外公司合作,通过授权来加快业务扩展。目前,塑料包装在食品、饮料、啤酒等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并且在很多领域已经成功的取代了传统的包装形式,塑料瓶盖和塑料瓶塞的需求随之大幅上涨。根据市场调研公司Canadean的调查报告,塑料瓶盖和瓶塞在饮料行业已取代金属。

生物塑料由于可降解可再生成为国际市场热点,但是相比整个塑料市场,传统材质依然占据主流,这些产品的回收再利用问题不容忽视。塑料行业作为世界能耗最高的行业之一,其环保变革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在人们眼中塑料瓶盖只是生活中小小的一个包装材料,但从整体上看,其对于环境的影响却并不小。因此,一个可重复利用的塑料瓶盖产品可大幅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率。

篇6

论文关键词:内河水道,通航安全,调查报告

表1 容桂水道主要通航资料

桥梁

航标

码头、船厂

航道锚地

吸水口

渡口

跨河电缆

监管船艇

船舶日均流量

(均安/08.7.18)

7座

39个

18个

2块

9处

13道

22道

9艘

216艘次

2.通航安全中人的因素。

2.1.船员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对通航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受船员市场化影响,公司对船员的管理与服务不到位,造成船员的责任心、技术能力、职业素养都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方面船员的个体化发展,择业的自由度变大,临时观念占主导,对工作报以应付的态度为数不少,在此环境下,公司对船员也难以实施严格的管理;另一方面,高级船员供不应求,供需失衡,在这种情况下,船公司也希望船员能更快晋升,以满足其用人需求,这就造成一部分船员技术基础打得不够牢固,对一些紧迫局面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欠缺;再一方面,一些内河航运公司对船员的关心不够,如教育、家庭生活、心理需求等方面,使得船员在心理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和情绪化,对船舶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调查统计中发现船员责任心不强、不作为、不认真履行职责是辖区事故险情发生的主要原因,也可以说是船公司在船员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但面对现在的船员市场现状,如何加强对船员的管理,很多船公司缺乏有效的措施。

2.2.内河航运公司对船舶安全管理及营运重视不够。

部分内河航运公司将安全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对船舶管理不到位,特别是一些船舶管理公司或变相挂靠公司,船多管理人员少,对船船舶的安全管理缺少有效的监督,导致岸基的海务、机务管理作用未充分发挥,抗风险能力未能适时跟进。有些船舶还是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根深蒂固;遵章守法观念相对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船舶安全管理及营运。

3.通航安全中船舶的因素。

以顺德辖区水域常见的砂石船舶为例,根据现场检查反馈情况主要集中于几个问题上。一、超载。砂石船船东急功近利,安全意识不强,常常超载快跑。二、配员不足。砂石船相比其他船舶有自身的特点:航程短,航线单一,离岸线近,高素质船员相对较少。三、内河船舶包括砂石船舶的整体质量方面相对海船及近、远洋船船舶质量状况较差。主要原因:船东对造船规范要求不熟悉,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仅从降低成本方面考虑从而选择规模小、技术力量差的小船厂;为早日投产,仅追求造船速度及贪图便宜,往往只考虑船速、装货容积、船舶最大净高等与营运有关的因素,很少考虑消防、救生及结构等方面的因素;造船时图纸不全,有的甚至是借用图纸,边做边改,导致问题在“娘胎里”已经产生。

目前海事部门的主要措施和对策有:一、现场监管。加强现场巡航检查力度,保持监管的高压态势。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如CCTV+AIS+VHF等,进行监控。三、专项整治,包括砂石船专项整治、吨位丈量、安全大检查及安全生产年等活动。四、源头管理,把好船舶质量检查关,交通部门:严把船厂的入门资质的标准,包括造船设施设备、人员、场地及船舶下水等方面;船检部门:严格船厂资质检验监督,从源头上消除低质量船舶进入水运市场;海事部门:对准备投入营运的船舶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五、对船公司管理,引导、督促船公司发展规范化,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目前还需要或正在完善的有:一、内河船舶装配AIS数量较少或者装了但不用,实际上造成了监管的短板。二、内河雷达的应用,由于河道宽度较窄、岸上建筑物及回波干扰等影响,实际上雷达在内河中的没有有效应用。三、船员管理,培训、评估、考试、发证,通过对人的行为管理从而影响船舶。

4.通航环境。

4.1.风。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明显的冬季风及夏季风。冬季风风向偏北,盛期为12月至次年2月。夏季风风向偏南和东南,盛期为6月至8月。年平均风速2.5M/S,1-7月平均风速2.5-2.7M/S,8-12月平均风速2.3-2.5M/S。年平均风向:偏北风频率39%,偏南风频率30%,偏东风频率17%,偏西风频率3%。此外,春末夏初常有雷雨大风,俗称“石湖风”,属于灾害性天气。台风方面,全年除1-4月外,5-12月都有台风在珠江附近登陆。其中7-9月最多,约为70%,属于台风旺季。

4.2.雾。主要出现在12月至次年5月,其中3月份平均雾日7.9天,10、11月份平均雾日2-3天,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年平均天数为38天。

4.3.雨。平均雨季为4-9月,旱季为10月至次年3月,平均年降雨天数为147.6天。全年雷暴天数为80天,各月均有雷暴出现,5-8月各月有10天以上,占全年雷暴日数的70%,其中8月最多,达到15天。

4.4.潮汐。珠江水系潮汐和珠江口一样,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在1个太阳日内2涨2落,且2次和低潮均不相同,潮差及历时也不相等。1年中夏潮高于冬潮,最出现在汛期,以7月出现次数最多,最低潮位多出现于枯水期12月至次年3月,以1月出现最多。月最大潮差出现在农历朔望附近,最小潮差出现在上下弦附近。

4.5.水流。据统计,多年平均流量西江马口站为7490立方米/秒,北江三水站为1240立方米/秒,容桂水道分流量约占马口站42%,即3150立方米/秒,经小榄水道和容桂水道两次分流后及顺德支流汇入后,流量减少约50%,约为1590立方米/秒,容桂水道李家沙段约为200立方米/秒,沙湾水道入口约为870立方米/秒。涨潮主流流速0.22-0.92公里/小时,退潮主流流速2.3-2.6公里/小时。

4.6.对2007-2009年顺德辖区事故险情发生原因及地段作一统计,见下图.

4.7.对顺德辖区事故险情发生原因及地段进行统计分析。

(一)0000-0700时段事故险情多发。主要是船员思想麻痹,疲劳驾驶,疏忽了望。

(二)能见度的影响巨大,特别是雾霾天气情况下,船舶雷达应用在内河中存在局限性,要严格遵守雾航规定,不能盲目航行。

(三)交叉河口及桥区。客观上交叉河口及桥区对通航环境有影响,但这已是既定事实。主要原因是船员没有做到谨慎驾驶,疏忽了望及没有遵守《内规》等。

(四)靠离码头及码头区附近,属于船舶密集区,造成事故险情主要原因是船员没有做到谨慎驾驶及准备不充分等。

(五)渔船。渔船管理不规范且难度大,建议联合渔政整治。

5.结论及建议。

篇7

关键词:农村 沼气池 循环利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搞好生态规划,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是重要一环。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高效集约利用资源,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然而,我国农村目前使用沼气情况并不乐观,农村居民主要还是以柴薪、煤炭作为生活燃料。经过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加上后期的整理、分析、总结,以下是对河南省部分农村进行实地采访得出来的数据,以薛楼村、冯营村、展庄村为例。

1 沼气使用率偏低的原因探究

1.1 客观因素:①沼气原料的短缺。近年来,农村居民外出打工的人员逐年增多,再加上疫情、物价等因素的影响,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养殖户越来越少,而且有的养殖户养养停停,养殖的品种、数量都很少,为了保证沼气池的正常使用,大多数居民通常要到专门机构购买原料,一次投料在80元左右,这个投资老百姓并不情愿接受。②没有具体的政策和资金,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比较薄弱。宣传力度不够,有些村民只是知道有人使用沼气池,但具体怎么去做,有什么好处并不清楚,有些地方为了提高政绩,只是简单的提高数量,没有很好的做到教育培训。③后续服务体系建设落后,效果不理想。村民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麻烦,无处问津,又怕麻烦,问题得不到解决,慢慢的就搁置不管了。浪费人力物力。

1.2 主观因素:①老百姓对沼气池的使用、益处了解不全面。传统的炊事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村民平日用惯了煤、作物秸秆等燃料,且农作物秸秆比较丰富,不用花钱买,虽然不环保,但艰苦朴实的老百姓不愿浪费,反而觉得这些材料方便、实惠又经济。②近年来,农业劳动力转移较多,多数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劳动力,除了收种的时候在家外,其余时间都忙于打工挣钱,只有留在家中的老人和妇女去管理沼气池,很难坚持下去。

1.3 政府的工作思路、方法存在问题:①普遍重视进度和数量,容易忽视质量和效益。更有甚者,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规划,随意建设,过分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给后期的使用和管理带来诸多不利。有的地方虽然统一承包建设,但监管力度不够,出现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等现象,导致沼气池漏气、跑气,质量太差,最终成为“报废池”。②为了提高建池数量,要求每户必须建池的错误安排,因为有的家庭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家中没有劳动力,没有能力经营沼气池,要求统一建池浪费人力物力。③不能将沼气融入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怎么让沼气池建设融入到其中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沼气池建设体现农业环保,低碳建设,循环经济之中,若不能合理安排建设将不利于新农村建设。

2 可行性建议

2.1 户用沼气池把可再生能源作为科学切入点。农村是一个巨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很多农作物都可以循环利用,比如作物秸秆可以作为田地里的肥料,可以作为能源做饭等,但是作为燃料没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并且有可能污染环境,所以应以科学为切入点,利用沼气池生产清洁能源。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

2.2 研发和推广新产品,开辟沼气原料来源。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阻碍沼气池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就是沼气原料来源不足,或者是沼气池管理不便等原因,我们应该不断创新,解决问题,以便沼气池为更多人所接受,更大规模的投建使用。

2.3 大力推广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开展沼气综合利用。目前,沼气主要用在家用照明,做饭,取暖等方面,应用范围较小,大力推广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开展沼气的综合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4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很多农民对沼气池的认识不够,对于后期的管理也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可以在技术上加强服务,使农民能够自己管理沼气池,这就需要提高培训队伍素质,切实做好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

[R].2007.

篇8

根据WTO统计,以旅游消费金额计,我国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目的地(仅次于欧盟与美国)和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出境游市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规模(进出口总额)也从1982年的9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80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0.46%,常年都保持在高位增长态势。但是,我国虽说是旅游服务贸易大国,却还算不上强国,这是由于2009年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开始呈现逆差,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旅游业已由原来创汇的重要来源,变为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板块,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由顺差向逆差转变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1.入境旅游的发展对优化我国旅游产业整体结构,提升旅游业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贡献。我国入境旅游自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入境旅游指标世界排名从1980年的第34位跃居到现在的第3位,入境接待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境外游客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可以说三十年来我国入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内而言,提升了我国旅游业的接待能力,加速了目的地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升级换代,促使我国整体旅游产业的优化与前进;对外而言,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拓展了多边投资与贸易合作,从而提升了我国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2.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增速逐步放缓,在三大市场中的比例份额继续下降。从表1中可得知,近十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长速度逐年放缓,入境旅游人数自2008年之后出现持续波动下行,2009和2013年下降至13000万人次之下;入境旅游人均消费从2009年的313美元到2013年的398美元,增加85美元,年均增幅仅为6.7%。在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持续高温增长的态势之下,入境旅游在三大市场的比例份额持续呈现下划趋势,2001—2005年占三大市场份额的9%左右,2006—2010年减至6%左右,而2013年入境旅游市场份额降至4%左右,为近年来新低。

3.入境旅游分流明显,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市场拓展面临巨大挑战。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61%来自于周边的临近国家和地区(如日韩和港澳台地区),其次就是占比34%的欧美国家。但是由于近几年欧债危机的蔓延,发达国家都加大了对旅游业的宣传促销力度,以期摆脱危机阴影,重振经济。另外,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希望把旅游业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如蒙古、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等国入境旅游业务都呈现两位数的增长。因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流明显,亚太地区入境游客涨幅几年来都未超过5%。笔者认为未来几年入境旅游市场的国际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伴随新兴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的崛起和传统竞争对手的高度重视,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拓展将面临严峻挑战。

(二)我国出境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1.出境旅游的增长彰显我国经济实力,助推中华文明走向全球,确立国际新地位。我国出境旅游业务从零起步,发展到如今的全球第二大出境旅游市场实为不易,这也正好印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不争事实。伴着国人游迹遍布全球,中华文化也随之传播开来,在许多目的地国家兴起学习汉语汉字的热潮,众多中餐馆的开业带动我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中国出境旅游的贡献率占全球入境游客增长的30%以上,多个国家都将我国游客作为重点招徕对象,制定相适应的旅游产品和营销手段。由此可见,中国业已成为世界旅游经济持续繁荣的动力源泉,进一步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2.出境旅游市场增长明显,出游人数大幅攀升,消费需求旺盛。2009年后出境旅游人数和消费双双出现飞速增长,此后4年间出境游人数从4765万人次上升至9819万人次,年均增长19.8%;出境消费从437亿美元增至1286亿美元,年均增长31%;出境游人均消费水平从917美元增至1310美元,增加了393美元。目前,我国游客出境消费支出主要集中于境外购物消费,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我国出境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出少量高端、多数平民的特征,但总体水平在三大旅游市场中偏高,其中5%的人群最高单笔消费达到11万欧元;中国出境游客消费额排名前三的退税购物目的地分别是法国(23%),德国(17%),新加坡(15%),出境游花费最高的项目是购物(52.6%),中国消费者单笔购物退税额达875欧元。

3.出境旅游人数将爆发式增长,需求逐步分散,消费趋于大众化,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拉大。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700美元,已经进入到出境旅游需求爆发式增长阶段,预计2014年出境游人数将增至1.16亿人次,同比增长18.2%,出境游消费将达到15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未来几年都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旅游动机可能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购物观光为主逐步演变为商务、度假、休闲等多种旅游需求。消费支出也将出现平民化的特征。有关调查显示,2013年出游香港的内地游客消费习惯逐渐从奢侈品消费转变为实用性和日常化的普通货品消费,消费观念逐步向大众化靠拢。不过从总体而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差额还将继续扩大,即将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顺差向逆差转变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国家层面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影响我国旅游市场的号召力和整体形象

全球受欢迎的境外旅游目的地国家,往往与其制定的中长期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比如美国2012 年推出的《国家旅游和旅行战略》、欧盟的《新欧盟旅游政策框架》、英国的《2012年决胜:旅游业战略和超越》、澳大利亚的《国家长期旅游业战略》、新西兰的《2015年旅游业发展战略》、韩国的《观光产业先进化战略》等。这些发达国家尤为注重宣传国家的整体形象,如美国就制定了长达十年之久,数额超过2500亿美元的中长期促销计划(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6%左右)。相比之下,我国目前还没有国家层面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也没有具有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国家旅游形象体系,直接影响到我国入境旅游业务的发展。

(二)人民币“内贬外升”,遏制入境消费增长,带动出境旅游消费市场

我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004年为8.2左右,2013年则为6.2左右,升值约25%,由此,许多境外游客本国货币相对人民币贬值,旅游需求受到影响。有研究指出,假设其它因素不变,人民币每升值1%,来华旅游人数就将减少2.7%;而对于我国公民来说,人民币对外升值则意味着出境旅游价格变得越来越便宜,境外消费需求就会持续加大。另一方面,我国的CPI指数也在连年攀升,2010年至2013年的4年间,每月的CPI指数都在上涨,平均涨幅都在2%-3%之间,人民币对内严重贬值,导致我国许多旅游产品原有的价格优势被削减,旅游成本也不断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出境购物娱乐,而外国游客则减少来华购物消费的意愿,促使原有的顺差格局变为逆差。

(三)出境旅游签证逐步放宽,入境旅游签证开始收紧

我国出境旅游从1997年起开始实施ADS(Approved Destination Status)政策,这是一项审批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制度,以双方协定为基础,批准我国自费游客可以以团队形式,凭借特殊签证去对方国家或地区旅游。截止2012年底,对我国公民开放的自费旅游目的地达到140个,其中115个批准正式实施,可以说中国游客的足迹能够到达世界各个角落。另外,2014年7月对我国公民实行旅游免签证的国家已达48个,其中不乏泰国、济州岛和马尔代夫等著名旅游胜地,这都将极大的促动我国出境旅游市场进一步发展。与出境旅游政策逐步放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入境旅游政策,目前我国只针对4个国家(日本、新加坡、文莱和圣马力诺)的个人实施入境免签政策;仅同6个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摩尔多瓦和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团体旅游互免签证协议。虽然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几个大城市对45个国家过境旅客实行72小时免签政策,海南省对26个国家游客实行21天免签政策,但从整体上仍处于过紧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增长。

(四)空气质量堪忧,自然生态严重破坏,成为制约入境旅游发展的硬伤

入境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到中国来,大城市仍是必到之地。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使不少人望而却步。自2007年以来,世界经济论坛每两年一次的《旅行与旅游竞争力报告》中,把旅游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氧化碳排放量、悬浮微粒浓度等与环境相关的指标也纳入评价体系,在该报告考察的近140个国家与地区中,其中“环境可持续性”这项指标仅列109位,由此可见,制约我国旅游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环境因素。特别是近两年我国又大范围出现雾霾天气令游客“谈霾色变”,例如,故宫在北京雾霾橙色预警时段的游客量较平日减七成多,当游山玩水变“雾里看霾”,空气状况也日渐成为影响旅客出行的重要因素。虽然有些旅行社为游客免费提供防霾口罩、携程旅行网还推出“雾霾险”旅游保险产品等创新举措,对改善游客旅游体验质量有所缓解,但效果甚微。

(五) 主要入境客源地游客满意度偏低,餐饮等典型旅游窗口行业满意度大幅下降

《2013年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指出,2013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88,处于“一般”水平,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主要境外客源地的入境游客满意度偏低,全年入境游客的满意度为75.46,处于“基本满意”水平,比2012年下降11.41,2013年,境外游客对我国旅游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为71.61,与去年相比下降0.15。全年处于“基本满意”水平的指标依次是:银行刷卡便利性、火车站;处于“一般满意”水平的指标依次是: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机场、长途客运、交通标识、自驾车、城市公交、供电、互联网覆盖、出租车、手机信号覆盖、农业旅游、供水和水质。除此以外,还有因旅游行业管理混乱导致的景区人性化服务欠缺、旅行社游览时间不够、旅游购物品质不高、娱乐项目不丰富、旅游市场秩序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满意度最低的仍是价格和旅行社服务。

三、改善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具体途径

(一)树立鲜明而富有个性的国际旅游形象定位

目前我国对境外客源市场的旅游宣传工作还做的不够,特别是欠缺一个为国际游客所普遍接受的旅游形象定位。虽然“马踏飞燕”是我国旅游业的形象标识,但对其的认同仅限于国内游客,而境外游客则很难理解其中的涵义。我们不妨借鉴其它国家在确立旅游形象方面的经验,如印度的宣传口号incredible india(不可思议的印度)、新西兰的旅游宣传口号100%Pure New Zealand(100%纯净新西兰)、泰国的旅游宣传口号Amazing Thailand(神奇的泰国)等。通过2011年对境外游客的调查,谈及对中国的印象有23%的游客选择历史文化厚重,16%的游客选择充满神秘感的国度,15%的人选择博大精深的饮食王国。所以笔者认为我国的旅游形象定位可以考虑历史、神秘、饮食这几个字眼,使用The mysterious ancient orient-country(神秘的东方古国)、Yummy China(美食中国)等鲜明而富有个性的宣传口号,提高我国旅游形象在国际上的识别度。

(二)细分客源市场,针对不同游客需求,开发定制化的旅游服务产品

境外游客类型多样,如果目的地只能一味提供单一的、标准化的旅游产品,则难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我国应该将客源市场细分,针对主要目标市场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产品。如中老年境外游客具有消费高、价格不敏感、住宿要求品质、偏爱深度游产品等特点,可以推出10—15天左右的深度品质游线路,将一些景色秀丽、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著名景区或城市连接起来;而境外的青少年游客喜欢快节奏游览、对旅游费用较敏感、酷爱户外游和旅游纪念品购买,了解了这些特点则应该开发更多的5—7天活力个性游线路,把名山大川、民族聚居地、异域风情景区安排到这一类旅游产品之中。

(三)制定整体旅游交通发展规划,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地铁等组成的立体化旅游交通体系

每年面对过亿人次的境外游客,交通设施的不完善是长期困扰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的短板。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城市公交等各方面都有不小的改进,但仍然缺乏具有战略意义的整体旅游交通发展规划。如日本早在1962年《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中就提到了旅游交通问题,日本各大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由高速公路、电车、新干线和飞机相连,城市内交通则由地铁、轻轨、公交车构成;在巴黎各个地铁站对游客均可免费提供交通地图,并且为了方便乘车,很多咖啡馆和便利店也能出售地铁票,而日本给游客提供公交车和地铁的通票,一天内可无限制的乘坐当地公共交通。因此,我国也应该从整体出发,拟定《国家旅游交通发展战略和规划》,将各地区的交通资源优化整合,多开设一些针对知名景区或城市的旅游专线,减少中间换乘环节,提高游客出行舒适度,节省旅途耗费时间,从而形成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

(四)政府宏观调控,拟征收出境旅游消费税,抑制逆差恶性增长

有的学者就认为国家可以征收出境旅游消费税,对每人每次出境征收100元人民币的税费,并将出境旅游消费税纳入消费税范畴(1994年我国开始征收消费税),而且此种做法国际上的惯例也很多,如韩国为了减少在旅游外汇方面逐步提高的逆差,从1997年起对以旅游为目的出境的韩国人收取一万韩元税收,用作“观光振兴开发基金”。征收出境消费税也不会造成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重大波动,因为出境旅游者大多是高收入群体,完全可以承受出境游消费税,也不会造成出境游的大幅滑坡,只会适度抑制出境旅游的过快增长,征收此税的最终目的是使出境旅游的增长速度控制在国家计划的10%-15%左右,让出境游和入境游的发展速度相当。

(五)适度放宽入境签证的口径,增加免签国数量,扩大免签城市和省份

目前,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新西兰、爱尔兰、德国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为了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都实施较为宽松的签证措施,已收到明显成效。另外,还应达成更多的区域旅游合作协议,例如2014年成功申遗的“丝绸之路”,我国可以与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签署团队旅游互免签协议,并以此为契机共同开辟新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境外旅游者。

参考文献:

[1]戴学锋.论出境旅游在扩展中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J].旅游学刊.2012.9.

[2]杨劲松,蒋依依.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遏制策略[J].商业时代.2012.(2).

篇9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化学思维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我们现在的化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特别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作为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

一、热点渗透教学,激发学习动机

化学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与社会发展存在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了解化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热点知识。如此一来,学生会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比如,近年被持续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在进行食品添加剂相关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收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材料知识,并加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关注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地沟油、毒大米等,强化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让学生加强对食品热点问题的关注,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在进行二氧化硫相关内容教学时,结合近年全国各地的雾霾天气,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和负面影响,强化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这些生活实例,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急于探索问题背后的实质和原因,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也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其进一步探究新知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化学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施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化学思维,调动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我们生活中蕴含大量的化学生活案例,如果引入学生熟知的案例,从学生的兴趣点导课,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入手,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在学习原电池时,用假牙作为问题切入点。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经典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中的一集作为引入,为什么把两种不同的消毒液混在一起,会置人于死地?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积极思维。

三、借助生活经验,化难为易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是师生共同运用教学资源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的过程。高中化学很多抽象的概念,仅仅依靠教师的理论讲解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如果借助于生活经验,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得出需要的理论,提取涵盖的化学知识,完全可以将繁难的化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例如,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先让学生观察两个苹果,一个是刚削好的,另一个是削好后放置了半个小时的,可以看到两个苹果颜色形成鲜明对比,放置半个小时的苹果颜色变得很深,这是因为被氧化了,这就是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这样,学生先有一个感性认识,再逐步去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认识它的本质,也就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充满了化学知识。例如,菜刀、锄头在潮湿的空气中为什么会生锈?为什么有的铁制容器(如水龙头)要镀铬?若是镀金会怎么样?冰箱异味怎样除去?喝V泉水还是蒸馏水对人体有利?有火灾时怎样自救?煤气泄漏时应该怎样应对?

学生学习化学的真正目的是将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因此,化学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方式,运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化学教学回归现实生活,不仅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要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处处有生活,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到化学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五、开展社会调查,拓展教学形式,增强探究能力

篇10

关键词:人文精神 科学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69

课程改革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1 初中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1 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首先,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人文情怀的有用之才是任何课程的最终目标。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外,必须在其中渗透人文精神,令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地球的发展。

其次,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也拓展了人类的生活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分化与对立。由此导致当前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必须重视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1.2 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可能性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虽各有其独立的内涵和价值,但两者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求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之一。科学精神不仅仅是求得知识,也包括对世界的利用和改造,并造福于人类。科学活动本身就具有人文内涵,就是一种人文事业。因此,在初中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将人文精神融合于科学教育中是完全可能的。

2 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融合与渗透的措施

只有同时接受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才可能成为一个具有优秀科学素养和高尚人文情怀的完整的人。教育实践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在科学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贯穿人文精神的教学理念,将人文思想融合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

2.1 在教学活动中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平等,自由,尊重是人文思想的内涵之一。我们每一个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树立互相尊重的人文情感氛围,以平等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学生,从而鼓励学生开放思想、敢于质疑;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和发展自我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体验中了解科学,在体验中产生人文关怀,进而提高人文素质。

2.2 实验实践活动中融入人文精神

实验是科学学科的一大特色,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精神,严谨细致的态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通过小组成员的密切协作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实验的规范操作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实验的细致观察和如实记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人文精神。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让学生从小课题入手,去研究身边的一些小问题,去思考解决身边的一些事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例如,随着经济发展,破坏环境的事情时有发生,教师可以选择影响比较深远,破坏性较强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展开课外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让学生提出处理意见,然后整理出来,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又树立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3 课堂理论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

2.3.1 通过科学家的故事传递人文精神内涵

通过讲述教科书中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感知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了解科学探索需要的方法、科学家勤于思考、治学严谨的科学精神。

例如: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的补充内容,介绍一些科学家获得成果的经历和过程,解读科学家的人生。如阿基米德勤于发现、善于思考的故事;沈括处处精细观察,事事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胆识;托里拆利潜心实验研究,注重用事实说话,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帕斯卡不惧他人的质疑,在教堂的尖顶,在山的顶峰反复实验只为捍卫真理;焦耳在400多次的实验中所得的热功当量值为世界公认……。

2.3.2 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拓展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急剧改变人类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社会和生态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这节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正是生物多样性使这个星球上的生命得以延续。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我们得以呼吸。通过土壤、微生物移除水中的污物我们得以喝到水。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生命,然而人类活动加剧了环境的恶化,众多的物种濒临灭绝,我们的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因此,保护生物就是在捍卫我们生存的空间。

“水和空气”这节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水”和“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两大支柱。人类活动不断加剧,雾霾、沙尘、酸雨、温室效应等现象日益严重,如何解决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环境污染的矛盾呢?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问题相结合,传递科学人文精神。

2.3.3 通过自然现象和科学规律渗透人文精神

自然现象和科学规律本身就是一种美,对美的追求是人文素养的体现。自然界的山川、大河、星空,丰富多彩的动植物所展现的美,动人心魄。

物质本身的运动及变化规律蕴含着美。例如,匀速运动是最美、最完善的运动速度。所以,匀速圆周运动应该是运动最基本的类型。日月运行的轨道、四时变化的周期、万物生长的轮回之中,都一样渗透着“圆周”的美。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引领学生去欣赏去体验自然与科学规律之美,拓展学生的审美空间,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3 结束语

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融合与渗透是当前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多方位挖掘教材中涉及的人文因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汉华.“人文精神”解读[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2,(2).

[2]侯新杰.论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