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6 05:2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电脑业的迅猛发展,电脑已基本普及寻常百姓家,陇西的大街小巷,网吧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人们感叹时代变化之快的同时,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中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已成为受网络影响最深的一族。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他们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也隐藏着大量消极负面的内容。上网背后隐藏的问题令人担忧:以在校中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沉迷网络、荒废学业、淡薄亲情、疏远朋友,损害身心健康,既是涉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问题,又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调查研究的开展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调查小组在政治教师的指导下,以陇西在校中学生为对象展开了一系列调查活动。
调查活动分四个步骤开展,首先在本校以问卷方式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2份。其次走访网吧实地调查,我县以城关和文峰地区为主有网吧30家左右(不包括没有营业执照的地下黑网吧)。再次在公共场所针对中学生群体展开随机调查。最后将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调查结论和发现的问题
我校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三成以上学生周末和节假日都去上网,上网时间平均每天占到1.5小时,20%左右的学生上网目的是“聊天”,52%左右的学生是为了“打游戏”,还有6%的学生经常浏览不健康网站。真正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和学习的比例不到总数的20%。我县30多所网吧里几乎每个网吧都人员爆满,90%以上是在校中学生,调查表明,高中学生比例大于初中学生,中学生受时间限制,以周末和晚上上网为主,表现为周末全天候上网和晚上包夜上网。有些偏远地区的中学,如通安中学的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专门到城关和文峰各个网吧上网或包夜,把大量时间消耗在网络游戏和聊天中。中学生在公共网吧上网,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控制,总体表现为弊大于利。
1.由于时间管理不科学,从而荒废学业。中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的特殊性使他们的时间既科学又紧张,空闲时间非常有限,上网学生大多数由于自控能力比较差,会将周末时间全部消磨在网络上。
2.网络存在不健康内容,直接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学这一特殊阶段使他们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很难辨别真伪与善恶,而网上存在的一些宣传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会负面影响中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与形成,同时会造成眼睛近视、营养不良、驼背等身体病症。
3.网上交友和不健康因素等影响,诱发青少年犯罪。网上交友聊天是当前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调查表明:中学生因上网与网友常见面的占上网人数的15%,偶尔联系的占23%,而与网友见面存在极大的危险性,很多地方都发生过与网友见面被欺骗和伤害,甚至被害的事件。
4.淡薄亲情、疏远友谊、性格孤僻。调查中,部分学生已认识到由于上网耗费了大量时间,自己没有足够时间和父母交流,疏远了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导致相互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关系越来越淡薄。由于交流减少,使自己的性格难与大家融合在一起,越来越内向和孤僻。
四、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
1.加强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自觉从思想和心理上杜绝迷恋网吧。我县各级各类中学应该开展科学上网教育与宣传活动,学校应该积极利用自己的网络资源与优势教育资源,开展正面的教育宣传,规范中学生的上网行为。
2.对青少年上网场所加大监督力度,规范网吧从业者的行为。首先着力清理地下黑网吧,关停非法网吧,并严厉打击相关非法行为。其次对公共网吧加强监管,设立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的标志,加强对进门青少年的审查,确保未成年人不单独进入公共网吧;最后在所有网吧安装技术防范设备,严禁网络上不健康内容的传播及杜绝网吧变相经营电子游戏等。
3.尽快出台全方位关于网络管理、青少年上网和网吧经营方面的有关法律规定。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所有参与网络活动人员的行为,尤其是我县各级职能部门要及时出台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政策与措施,大力开展“营造绿色网吧”活动,为青少年创造绿色上网环境。
篇2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小学近视情况调查研究报告作业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近视调查研究报告1进入小学四年级以后,我发现我们班戴近视镜的同学逐渐多起来了,在我座位的四周就有李林泉、于涵冰等同学。见到我小时候的玩伴,现在在东方一小上学的浩浩,听他说,他们班也有不少人近视了。我听姑姑说,她们小时候同学中近视的不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
我对近视的同学进行了统计,我发现我们班就有十多名同学戴近视镜,四年级其它班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近视。低年级近视同学较少,而高年级的同学近视率更高,六年级平均每班近视的学生有二十多个。在农村听我上六年级的哥哥说他们班近视的人只有几个。
二、分析
我对这些近视同学的家庭、学习、个人习惯等进行了调查。我发现我们班学习好近视的有五人,坐姿不正确导致近视的有四人,不做眼保健操的有两人,看电视、玩电脑过度导致近视的有七人。在农村导致近视的一般都是坐姿不正确或过度用眼,有的营养方面跟不上。在近视的这些人中,有一些同学的父母一方或双方为近视。
三、结论
1、有些同学坐姿不正确导致近视。
2、有些同学不做眼保健操导致近视。
3、有些同学玩电视、电脑过度导致近视。
4、有些同学受到父母近视的遗传,自己又过度用眼,更容易导致近视。
四、建议
1、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在过强、过弱光下看书;
读书写字坐姿端正。
2、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
3、养成做眼保健操的习惯。
4、加强预防近视的宣传,保护好眼睛,及时治疗眼病。
小学近视调查研究报告2这个学期的星期五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身体检查。报告单出来了,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有近视眼。我给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了一次小学生近视眼调查报告来调查我们班近视眼的主要原因。
一、调查
我拿了我们班同学的报告单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调查法,图表说明法,访谈法,关察法,归纳法。
二、分析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时间太长等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要原因。调查表明,学生近视的发生与其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无近视有密切关系,高度近视基本上是由遗传造成的。父母或家族中有近视的儿童应该作为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重点对象。
三、结论
1看电视的距离太近。2看电视的时间太长。3写作业的姿态不正确。4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5长时间在电脑前。6看激光。7不认真做眼保健操。8在车厢里看书。9不合理吃东西。10遗传因素。
四、建议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合理吃东西,锻炼身体,保鄣身心健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小学近视调查研究报告3随着电脑的普及,许多的小孩子都患上了近视,因此,家长朋友们都比较关注这一方面的问题,担心孩子的健康。实话说,我也患上了近视。我的周围,患近视的同学很多,因此我很想弄明白他们又是为何患上近视的。于是,我对小学生近视原因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
1、调查学生的'近视情况,找出近视的原因、近视对个人的影响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案。
2、通过调查近视情况,提高人们预防近视的意识,从而降低近视率。
二、实践过程
1、我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一般人是怎样患近视的。
2、我阅读了近来的报纸及杂志里有关近视的相关内容,深入地探索近视的原因、危害及预防。
3、我打电话给患近视的同学和朋友,问他们是怎样近视的以及近视所带来的不便。
4、我到清远市眼科医院咨询院长,小学生患近视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三、调查数据及分析
我在调查中发现,近视在12~18岁为高速发展期。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0、13%,中学生为56、12%,高中生为23、75%。每年,患近视的人数呈递增趋势,而且近视度数大增,上千度的近视眼都不是少数。学龄前儿童用眼不多,但患近视的比例也大为增加。
四、结论:
(一)近视的原因:
1、学龄前儿童患近视主要是因为先天性眼球发育不健康导致,如弱视、斜视、散光等眼部疾病都很容易导致近视产生。
2、小学生近视主要是因为看电视距离太近、时间太长和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玩电脑时间过长;读书、写字时不注意距离与姿势,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阳光下、车厢里看书;不认真做眼保健操等因素导致眼部疲劳,而导致近视产生或加重;不合理饮食;看激光;小学生补课、家庭作业、钢琴班、舞蹈班等等之类的课外培训,都会使得小学生缺乏运动,睡眠过少。
3、中学生近视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因为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功课多,户外活动少,导致用眼过度,加重近视。
4、遗传因素、环境污染和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也是患近视的重要原因。
5、患近视后未及时治疗或不戴眼镜,加重近视程度。
6、不合适的配镜,如配镜过矫或配镜不足。
7、全身健康状况差
如体弱、早产儿、营养不良、偏食的儿童。
8、孩子如果长期吃含糖精食品,也会引起视力的降低,因为过多糖份的摄入会造成钙、铬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B1吸收不足,会致使眼球壁弹性降低,眼轴拉长,从而促使近视发生和近视度数加深。
(二)近视的危害:
1、容易受损伤:孩子得了近视配戴眼镜后,由于儿童活泼好动,若不慎受撞击破碎,轻者眼睛被扎伤,重者导致失明。
2、学习成绩下降:孩子得了近视不配戴眼镜看不清字,配戴了眼镜后容易造成视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使学习成绩下降。
3、影响孩子前途:孩子得了近视,升学选择专业和就业有很大限制,前途受到极大影响。
4、遗传后代: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由于后天因素得的近视,如不及时治疗,也将遗传后代。
5、危害身心健康:由于孩子近视,多种体育活动无法参加,影响孩子身体正常发育,致使孩子体质虚弱多病,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
6、活质量低下:由于孩子近视,日常生活极其不便,例如:交际、旅游外出、参加娱乐活动都有很多困难,由此产生心理障碍,致使生活质量低下。
7、导致并发症:得了近视如不及时治疗,不但度数会不断加深,最终成为高度近视,
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青光眼和白内障等并发症、甚至失明。
8、太多不便:由天气变化而带来的太多不便,如:雨天、黑暗时、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带眼镜进出,温差太大容易反霜,擦拭后带来镜片磨损,致使视物模糊,度数逐年增加。
五、建议:
1、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不偏食,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关于近视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社会实践报告
2、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看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坚持做眼保健操。
3、要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不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4、要定期到眼科医院做检查,及时发现眼病,及时治疗,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小学近视调查研究报告4通过调查表明:本班同学患有近视的人数大约占了本班总人数的19.23%。其中80%的同学都是自上初中以后才患有近视,20%的同学则是从小学就开始患有近视。
一、患近视的原因:
通过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同学患有近视都是因为在写字看书的时候眼睛距离书本太近所致使的;其次就是长时间看电视、上网,致使眼睛疲劳过度而引起的;有的同学是因为在昏暗的情况下看书、走路看书以及在强光下看书而造成的.近视;还有一部分同学晚上睡觉前有看书的习惯,为了舒服,便躺着睡,久而久之,也患上了近视。
此外,我们还发现,城市同学比乡村同学的近视患病率明显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变得越发明显,这是为什么呢?据调查显示,这是因为乡村生活更接近大自然,空气也比较新鲜。并且乡村同学看电视和使用计算机的频率相对于城市同学而言则明显更少。
另外,阅读姿势不良会造成视力减退,阅读时间长的同学近视眼患病率明显高于阅读时间短的同学,阅读距离越接近书本的,近视眼则进展得越快。
由以上资料表明:本班同学的近视归纳起来无非三点: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保护眼睛的意识。
二、预防近视的方法与措施:
为了取得本班同学近视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我们对本班视力良好的同学也展开了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预防和治疗近视的方法与措施:
1、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2、看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3、不要行走是看书,不要在强光下看书,不要在昏暗的地方看书以及不躺着看书等。
4、尽量少上网,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例:不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等),不让眼睛过度疲劳,看一小时书或写一小时作业远眺十分钟等。
5、睡眠要充足,并多接近大自然,坚持锻炼身体和加强营养,不能偏食,常吃青菜,坚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并定期检查视力(正常情况下,人眼3个月左右屈光情况就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要定期检查视力,做到早发现、早矫正、早治疗)等。
调查总结:近视要防患与未然。因此盲从现在开始要样成良好的习惯。并普及健康的用眼知识。对已近视的同学要好好治疗,控制其再度加深。
小学近视调查研究报告5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近视的人数很多,我也是其中一个。我常常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近视呢?难道近视也会传染吗?对于这个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去医院问问医生,了解为什么近视。
2、通过调查同学的近视情况,来了解近视主要在那一种人身上多发。
3、上网浏览,调查全国的近视率。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绝大多数是因为上网、看电视过多而引起,有极少数是遗传。
2、全班同学中有一半的人近视,我发现主要分布在经常上网玩游戏的同学身上。
3、全国小学生近视率为28%,初中生近视率为60%,高中生近视率为85%,大学生近视率竟高达90%!
四、结论
1、小学生近视多数是因为上网次数高,看电视时间长引起的,有极少数是先天性遗传。
主要还是因为电脑辐射伤害眼睛,还有的是因为在阳光集中、阳光昏暗的地方读书写字,或不爱护自己的眼睛造成的。
2、同学近视的罪魁祸首应该是电脑,许多同学都是在玩电脑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近视的。
有些同学竟然在网吧里无忧无虑地玩,这会导致各种眼病的发生。
3、全国小学生有大约五分之一的几率近视,也就是说5个小学生里面至少有一个是近视眼,可真是可怕。
小学近视情况调查研究报告作业相关文章: 小学生近视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近视的研究报告三篇
小学生近视调查报告范文(2)
近视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同学近视调查报告450字
关于近视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2)
关于学生视力社会调查报告
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
中学生近视调查报告3篇
篇3
昨日,千龙网联合首都互联网协会《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57.8%的中学生使用微信沟通,微信成为中学生最主要的聊天工具。但晒照片、网购、扫二维码等习惯,在不经意间造成的安全隐私问题却被中学生们所忽视。同时,还有四分之一的中学生选择在微信中屏蔽家长及老师。
昨天上午,北京市徐悲鸿中学的一间教室内座无虚席,在专家的引导下,60名师生和家长以新媒介素养为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对于微信内容的真实性,高达69.6%的中学生认为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所有信息来源中,大部分是可靠的。正确辨识虚假与真实的信息、提高中学生安全上网意识,显得至关重要。
此外,扫二维码更是很多青少年的随手习惯,还有37.1%的青少年使用过微信支付进行消费。
针对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报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比如建议中学生在使用微信朋友圈时禁止陌生人查看照片,小心微博相册、签到、足迹等,学会朋友圈照片、地理定位、评论功能等权限设置,合理选择软件安全控件,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学校应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教育使中学生不断增强自控和自护能力。家长应对孩子进行安全上网的引导,让孩子能快速识别网络不安全因素。
篇4
民众高度依赖互联网,没手机最多忍3小时
朋友晒照没?死党来约没?老板来催没?关注的事情有进展没?……不及时知道这些就会心痒痒!该调查显示,人们可以忍受手机不在身边的极限是3小时。不论等人还是蹲坑,手机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标配。
研究表明,互联网深度介入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群体在互联网上进行的活动主要有获取资讯、学习工作、即时沟通、网络社交及各类休闲娱乐。在移动互联网上,虽然“即时沟通和网络社交”以及“看视频和听音乐”等活动被提及的比例较高,但“资讯获取和学习工作”也是民众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的重要活动。
超9成大学生和白领主要信息渠道为互联网
篇5
(一)主题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兴趣爱好
“以人为本”是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乐学”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参加到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活动来。例如,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三亚火炬传递活动,班上同学办了以奥运会为主题的板报。在同学们设计的板报上,笔者看到有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图标及其含义,于是让同学们说说历届奥运会的会徽及其设计含义。 “一石激起千重浪”,大家纷纷说起了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国、举办城市、会徽及其意义、会徽设计的优缺点等。看到他们兴趣盎然,笔者心想:“为什么不开展一次‘奥运会会徽设计 ’的主题设计活动,让他们深入认识徽章的设计呢?”于是就问他们:“想不想自己把历届奥运会会徽设计做个综合分析与评价?”学生们非常高兴,喊道:“想!”这样,“奥运会会徽设计”的主题就产生了。这一主题设计的产生来自于学生的兴趣,笔者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进行引导,让学生乐意深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主题设计要强化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形式,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实践性学习,它强调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 在社区服务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个人或集体在本社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增强为社区建设、发展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可组织动员学生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协助交警搞好交通疏导工作,为老、弱、病、残、孤寡、军烈属提供服务,扶贫帮困,保护环境,家庭教育,导游宣传等。学校可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共同组织评选“社区服务优秀学生”等活动。
在社会实践方面,可组织以学生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如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工具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参观活动(参观高科技工农业园区、现代化科技成果等),社会考察(菜场、商场的货物门类、市场价格及销售情况),调查街道扶贫帮困等情况,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党风廉政建设等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在星期一的例会上,学校通告了对几位深夜外出上网的同学的处分决定。笔者以此为契机,首先在班会上让同学们围绕“上网利与弊”展开激烈的争论,然后开展了“中学生上网利弊谈”主题活动。活动计划为:辩论会――“我怎样上网”,讨论会――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威胁(社会调查),调查报告――《如何避免上网带来的弊端》。按照上面的活动过程设计,学生们开展了对附近网吧的实地调查,制作了关于上网的问卷,并在广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还对一些上网“瘾君子”进行了采访,得出了很多具体的认识。最后通过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应对措施。这种通过个体或小组的亲身实践完成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为透彻地认识社会,促进了学生自身的成长。
(三)主题设计要紧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所面向的是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所设置的一系列活动都是以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和前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为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下面就案例“三亚兰花为什么这么美”来谈谈如何结合生活经验设计主题: ①观摩三亚兰花种植培育基地。要求:个人活动必须有三次以上;每次活动都要整理出详细记录;每次活动后都要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写观察、感受小结;每次活动后,尽量保证有采访、调查对象的签名。②进行三亚兰花销售的市场调研。要求:从三亚兰花的销路范围、销售价格、市场运作、市场前景、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活动中要本着锻炼自己的意识,宣传本地特产,扩大兰花品牌知名度,为培育兰花新品种和扩大兰花销售市场出谋划策。③组织班会课:“三亚兰花为什么这么美”。④组织举办一次小型的花展,感受兰花的美丽。⑤装扮校园:体验兰花种植与管理活动。⑥撰写调查报告:关于兰花栽培技术以及兰花销售市场的调查报告。三亚地处热带,适宜于兰花栽培。三亚兰花品种繁多,闻名中外。三亚兰花栽培具有广阔的市场,是政府大力扶持的新兴产业。恰逢高中学生正好学习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内容,确定这样一个主题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的同时,从更宽广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对三亚的热爱之情!
(四)主题设计要关注社会,走进自然
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要让他们和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育不能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课程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性,要求学生从自然和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并深入自然情景、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时要关注社会,带着学生走进自然,使学生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
篇6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七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看电视距离太近
5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不合理饮食
12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篇7
关键词:职校学生;互联网;娱乐性
作者简介:潘正明(1960-),男,江苏江都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校长,中学一级。(江苏 扬州 225235)谢革新(1960-),男,江苏江都人,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江苏 扬州 225200)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210-02
一、调查动因、对象与过程
现在的未成年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和生活的,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对互联网的运用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因而未成年学生的网络运用问题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上网变得更加便捷和便宜,在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较普通学校学生而言,职业学校学生的网络运用不当问题越发突出,职业学校学生群体已成为易受网络危害的高危群体,因而职业学校学生的网络运用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为此,笔者于2011年9月以职业学校学生为对象开展了互联网运用及其影响的调查。本次调查以苏北J市职业教育集团全校7000余名在校生为母本,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随机抽样匿名问卷法进行调查。共随机抽取全校39个教学班级(包括中职和高职,三、四年级全为高职)作为样本班,发放问卷1245份,回收问卷1197份,有效问卷1118份,样本有效率为89.80%。其中,女生共499人,占总样本的44.63%。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即分组情况如表1所示。
注:一、二年级包括中职和高职,三、四年级全为高职
样本中学生家庭在农村的有896人,占总样本的80.14%;独生子女有883人,占总样本的78.98%;父母中一方在外地打工的有366人,占总样本的32.74%;而父母全在外地打工的有110人,占总样本的9.84%,即有近一成学生属于留守孩子。本次问卷主要要了解学生网络的运用情况,网瘾对学生的危害情况,以及学生和父母、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情况,父母对孩子上网的态度等。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既最大限度保护了调查对象的隐私,又最大限度反映了调查对象的真实信息。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职校生在互联网运用的内容上以“娱乐性”为主
“你上网都做什么?”这是一条多选题,选择玩网络游戏的占24.1%、选择听音乐和看电影的占40.7%、选择交友聊天的占24.1%、选择无聊解闷打发时间的占19.1%、选择看书与查资料的仅占13.2%。其中,男生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网络游戏占37.8%、听音乐和看电影占35.1%、交友聊天占25.8%;女生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听音乐和看电影占47.7%、交友聊天占21.8%、无聊解闷打发时间占21.6%。男、女生各年级组在“上网都做什么?”问题调查中选择的前三项与选择“看书、查资料”的比较如表2、表3所示。
从调查结果来看,运用于帮助学习目的的上网所占比例偏小,“娱乐性”运用偏多,运用的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权威机构和教育界、学界还没有对运用于学习和娱乐各占多少才算合理做出界定,但可以与2010年2月的《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作比较,该报告称,中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功能是“查阅资料”(32.3%)、“聊天”(31.0%)、“下载音乐和图片”(29.4%)、“网络游戏”(19.8%)、“通过网络解闷”(18.7%)。并非说上述报告公布的中学生互联网运用结构就是属于合理的、理想的结构,只是说明职校生的互联网运用结构尤为不合理。可以看出,职校生在网络游戏和网络音、视频运用(音乐、电影等)方面都远高于中学生的平均值,而用于帮助学习目的的运用却远低于中学生的平均值,在“通过网络解闷”方面两个群体具有相似的百分比,这可能是青少年的共同诉求。从表2、表3来看,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对互联网的运用都是以娱乐性为主,说明完全杜绝娱乐性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正常的娱乐性活动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关键是要有适当的度,如果超过这个度则会导致未成年学生现实交往减少,家庭和学校的社会化功能被削弱,影响未成年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和心理健康成长。
2.职校生“娱乐性”上网频率偏高,且随年级增高而增加
调查显示,职校生“作娱乐用途”的上网频率偏高,有48.2%的学生每星期至少上网“娱乐”一次,其中男生占49.9%,女生占46.1%;男生每次上网花1~3小时的占49.4%,花3小时以上的占21.0%;女生每次上网花1~3小时的占53.7%,花3小时以上的占11.8%。有近二成的学生承认每天都上网(19.6%),具体统计如表4所示。
表4统计结果反映出两个事实:一是职校生上网频率偏高。每天上网比例显著高于《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所显示的“每天上网占12.0%”这一数据。二是随着年级的增高上网频率也进一步增加。主要由于一年级才入校,多数学生还保持着初中阶段的良好学习习惯,到了二年级虽不是新生,但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仍能继续保持,且二年级阶段基础课已经结束而专业课全面开始,学习任务较重致使较多的学生不能每天上网,到了三、四年级专业课对他们来讲已经不再陌生,由以课堂学习为主转入以技能学习为主,因而较多的学生有空余时间和精力能每天上网。
3.网络成瘾男生高于女生
在“如果非常想上网时不能上会有什么感觉”一题中,有8.1%的男生和4.2%女生选择了“很难受,什么也做不了,想尽办法用尽一切手段上网”;在“如果觉得自己有了网瘾问题会想办法克制吗”一题中,有9.7%的男生和4.8%的女生选了“不会”。选择“很难受,想尽办法用尽一切手段上网”的比例与选择“不会克制”的比例基本吻合,这说明由于对网络“娱乐性运用”上的过度,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使部分职校生呈现出了“网瘾”或称“病理性上网”的特征。男生中的8.1%和女生中的4.2%可以认为是有网瘾表现的学生,男生约是女生的两倍。他们不会克制,也克制不了这种网瘾,调查中发现每个班级都有几个网络成瘾的学生,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
4.网吧是造成职校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场所
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职校生上网的首选也是家庭电脑上网(51.8%)。在农村家庭电脑上网是一个很大的开支,因受经济条件限制,职校学生家庭电脑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因而网吧和手机上网(移动互联网)就成了他们重要的上网途径。男生上网以玩网络游戏的居多,因而选择网吧的较多,占27.9%,女生很少上网吧,仅有5.8%;但选择手机上网的男生有22.8%,而女生却有46.1%。网吧上网进行网络游戏及其他不健康网络活动更刺激,更易成瘾,对未成年人危害更大,因而《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网吧不得接纳未成年人。在2011年3月份笔者做调查时二年级的大多数学生均未满18岁,本次调查显示,未满18岁而经常进入网吧上网的职校生占职校学生总数的19.8%,在这较庞大的未成年职校生群体中一定存在为数不少的网络成瘾者,因此,应加强网吧的有效管理,规范该类场所,防止职校生网络成瘾。
5.与人沟通不畅是造成职校生沉湎于网络的重要成因
职校男生是网瘾危害的重灾区,19.5%的男生承认“曾因为上网耽误了学习”,而女生仅有7.0%表示曾因为上网而耽误了学习。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交流与沟通。“在遇到难题时你倾向于向谁寻求帮助?”这一问题中,男生有35.9%向父母双方、5.7%向父亲、10.3%向母亲、26.5%向其他人寻求帮助,有22.9%不求任何人,有13.4%声称没有朋友;而女生有35.3%向父母双方、5.4%向父亲、18.4%向母亲、32.5%向其他人寻求帮助,有10.8%不求任何人,有6.4%声称没有朋友。与人沟通,特别是与亲人的沟通交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十分重要,而与母亲的沟通尤为重要。调查显示,女生与母亲的沟通远高于男生,男生遇事不求人的比例约是女生的两倍,男生声称没有朋友的比例同样约是女生的两倍,男生遇事不愿意求人与我国社会的性别角色有关,男性要依靠自己,而女性则较多的依靠家庭、依靠亲人。遇事不求人和声称没有朋友的学生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现偏差,网络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的避风港,与人沟通不畅是职校生沉湎于网络,受网瘾危害的重要成因。另外,职业学校来自于农村的留守学生较多,在家缺少与父母交流,在校又没有朋友,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学生群体也是网络运用不当问题的高发群体。
6.缺少爱好、生活单调和父母监管缺失是职校生沉湎网络的重要诱因
在“除了上网你是否有其他兴趣爱好?”一题中,有7.4%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其中男生有9.4%,女生有5.0%。可以看出,网络运用不当、沉湎于网络主要与缺少其他的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关,有少部分学生将网络作为唯一的兴趣爱好。16~17岁正是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且勇于探索和求解的年龄,职业学校的技能学习并不需要占用课外时间,职校学生的业余生活需要自己打理,没有兴趣爱好课后就无事可做,加之职校教师的粗放式管理或疏漏,从而使部分学生的业余生活处于真空状态,致使沉湎网络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必然选择。
调查显示,在“父母对你因娱乐目的上网的态度”问题上,持“反对,因此我有控制的上网”的占48.8%,持“反对,但他们现在管不着”的占4.3%,持“无所谓”的占36.8%,持“支持”的占9.7%。可见父母反对并能有效监管的不到一半,而持“无所谓”和“支持”态度的所占比例较大,虽然这里的“无所谓”和“支持”是从学生的口中说出与父母的真实态度有一定误差,但如此大比例已经反映出部分职校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这和职校生的家庭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有较大的关系,职校生大多来自于农村且家庭经济较困难,父母的主要精力放在忙于生计上,因而有部分家长在孩子的互联网运用上缺少监管或疏于管理。
三、对策建议
1.政府和社会方面
一是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互联网的监管,制定严密、完善的互联网监管体制,从源头上扼制住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
二是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教育机构都应针对未成年人和各类未成年人学校(包括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开办公益性的专门网站,这些针对未成年学生的专门网站应不插入任何广告。以期通过这些网站对各类学校的未成年学生在生活与学习方面进行全面而专门的辅导和帮助。
2.职业学校方面
一是要用爱的力量,注重对弱势同学的关爱,关注和解决网瘾学生的内在心理诉求。排查和关爱没有朋友、不与人沟通、有困难不求任何人帮助的同学,重点关注处于留守的及父母一方长期外出打工的学生,安排教师和班级骨干同学组成帮扶网络,和弱势同学结交朋友,帮助他们融入到集体大家庭中来。
篇8
一、调查的目的
1、调查学生的近视情况,找出近视的原因、近视对个人的影响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案。
2、通过调查近视情况,提高人们预防近视的意识,从而降低近视率。
二、实践过程
1、我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一般人是怎样患近视的。
2、我阅读了近来的报纸及杂志里有关近视的相关内容,深入地探索近视的原因、危害及预防。
3、我打电话给患近视的同学和朋友,问他们是怎样近视的以及近视所带来的不便。
4、我到清远市眼科医院咨询院长,小学生患近视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三、调查数据及分析
我在调查中发现,近视在12~18岁为高速发展期。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0.13%,中学生为56.12%,高中生为23.75%。每年,患近视的人数呈递增趋势,而且近视度数大增,上千度的近视眼都不是少数。学龄前儿童用眼不多,但患近视的比例也大为增加。
四、结论:
(一)近视的原因:
1、学龄前儿童患近视主要是因为先天性眼球发育不健康导致,如弱视、斜视、散光等眼部疾病都很容易导致近视产生。
2、小学生近视主要是因为看电视距离太近、时间太长和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玩电脑时间过长;读书、写字时不注意距离与姿势,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阳光下、车厢里看书;不认真做眼保健操等因素导致眼部疲劳,而导致近视产生或加重;不合理饮食;看激光;小学生补课、家庭作业、钢琴班、舞蹈班等等之类的课外培训,都会使得小学生缺乏运动,睡眠过少。
3、中学生近视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因为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功课多,户外活动少,导致用眼过度,加重近视。
4、遗传因素、环境污染和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也是患近视的重要原因。
5、患近视后未及时治疗或不戴眼镜,加重近视程度。
6、不合适的配镜,如配镜过矫或配镜不足。
7、全身健康状况差 如体弱、早产儿、营养不良、偏食的儿童。
8、孩子如果长期吃含糖精食品,也会引起视力的降低,因为过多糖份的摄入会造成钙、铬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B1吸收不足,会致使眼球壁弹性降低,眼轴拉长,从而促使近视发生和近视度数加深。
(二)近视的危害:
1、容易受损伤:孩子得了近视配戴眼镜后,由于儿童活泼好动,若不慎受撞击破碎,轻者眼睛被扎伤,重者导致失明。
2、学习成绩下降:孩子得了近视不配戴眼镜看不清字,配戴了眼镜后容易造成视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使学习成绩下降。
3、影响孩子前途:孩子得了近视,升学选择专业和就业有很大限制,前途受到极大影响。
4、遗传后代: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由于后天因素得的近视,如不及时治疗,也将遗传后代。
5、危害身心健康:由于孩子近视,多种体育活动无法参加,影响孩子身体正常发育,致使孩子体质虚弱多病,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
6、活质量低下:由于孩子近视,日常生活极其不便,例如:交际、旅游外出、参加娱乐活动都有很多困难,由此产生心理障碍,致使生活质量低下。
7、导致并发症:得了近视如不及时治疗,不但度数会不断加深,最终成为高度近视, 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青光眼和白内障等并发症、甚至失明。
8、太多不便:由天气变化而带来的太多不便,如:雨天、黑暗时、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带眼镜进出,温差太大容易反霜,擦拭后带来镜片磨损,致使视物模糊,度数逐年增加。
五、建议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
1、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不偏食,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2、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看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坚持做眼保健操。
篇9
关键字: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教学
一、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缺失
当前,在日常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很大的缺失。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于德育教育方式的简单化。德育教育以单纯的说教为主,忽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即以教师为主体,一味强调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当外在灌输得到过分的强化时,学生的主体性就受到了压抑,德育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就难以落到实处。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本着“教育”的思想,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科特点出发,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积极提升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同时,也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下面谈谈作者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几点做法。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环境的隐性育人效果
美国教育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环境的布置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环境需要我们用心去设计和布置。
我充分利用电脑机房空余的三面墙,开辟了作品展示墙和名人教育墙。每次比赛或者活动结束后,我会将收集的优秀的学生作品、相关活动的照片来充实作品展示墙。同时,每学期的学期结束,我会将下学期教材中涉及的信息技术届的名人奋斗史制作成展板。这些精心布置的墙面不仅美化了整个教学环境,同时也成为了润物无声的德育工具,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三、培养良好的课堂规范,促进习惯的长期养成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 爱护设备,规范操作。根据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一般都是在电脑机房进行教学的。因其环境的特殊性,我们需要加强电脑机房上课的习惯的养成,尤其是上机的操作实践课。通常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会进行始业教育,主要目的就是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包括正确地开关机、正确地使用键盘鼠标、根据要求操作计算机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上机操作的习惯。
2. 认真听讲,勤记笔记。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上面讲解,学生在下面讲话、玩游戏,同时因其课程的特殊性,往往老师讲解的内容或者技巧是书本上所不能找到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又会遇到,所以我十分强调上课的认真听讲,并将课堂的纪律纳入学生个人的期末评定中。
三、加强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提升网络道德素养的积累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同时,学生也是最容易受到网络不健康现象的侵害。因学科的特殊性,信息技术的课堂中需要不时地接触网络,所以我们在传授学生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网络和利用网络信息,培养健康的网络道德素养。
1.了解道德规范,培养道德意识。在七年级学生入学开始接触网络知识时,我就要求学生进入中青网(省略),共同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并在课堂上探讨交流“网上的哪些信息属于‘不良信息’?”和“哪些行为属于‘破坏网络秩序’?”,并要求学生制作了相关“网络与道德”的手抄报。
2.遵守规章制度,约束网络行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方圆”。学校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学生上网行为规范》的规章制度。只有遵守了这些规章制度,学生才能约束自身的上网行为。
在浙教版八上《第九课 各抒己见》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BBS上注册、、阅览和回复帖子的同时,渗透网络道德教育,穿插《中学生上网行为规范》第二章第5条“不得攻击、谩骂别人的言论”的学习,让学生在网上、交流信息是要注意语言文明。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只有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科特点出发,在平时的教学情境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合作意识,才能在积极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 增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渗透。《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明确指出爱国、守法、明理、诚信,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立志为祖国效力。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学工作中时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的爱国信念。
比如,在上浙科版第一册《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课中,在讲述计算机的发展史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研制计算机的起步比较晚,在介绍中国计算机发展史时,更要让学生知道2000年我国在巨型计算机的研制上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在2004年被日本赶超,处于世界第二。从落后到领先,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然后又被超越的现实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压力和肩负的责任。
2.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一名学生,想要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此外,与人合作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比如,浙教版八下《第二十二课 综合实践——调查报告》中,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要求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再利用PowerPoint将调查报告制作成演示文稿,进行展示演说。这课的内容其实是对本册前面知识的巩固,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并且实践操作性也比较强。因此,我采用任务驱动,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调查报告的制作。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讨论完成“分工合作表”和课上的监督工作。组员根据要求分工完成任务,在遇到问题时,组员共同探讨解决。最后的“交流评选”中还进行了“星级小组”和“星级组员”的评选活动。这样,不同的学生在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同时,也能切身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调查主题 成员
问卷调查表设计
统计调查数据
结果分析
制作演示文稿
以上是本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其实,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特长,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自身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这样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篇10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精神卫生;对比研究;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R 179R 395.6R 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00-9817(2007)06-0554-02
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工具,为大学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信息获取渠道。网络成瘾(inte rnet addition disorder,IAD)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社会、心理损害的现象[ 1-4],又称为病态网络使用。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 题[5-8]。为了解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 习惯,为有效预防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某医学院253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某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全体在校学生253名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工具 (1)网络成瘾诊断量表。根据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有下列指 标中5项及以上者,判定为网络成瘾[9-10]:(a)迷恋上网而不能自控;(b)因不能 上网而感到无聊和焦虑;(c)期望上网时间长于目前;(d)耐受性增高(上网时间越来越长) ;(e)上网的花费增加;(f)过去1周内每天上网时间≥4h;(g)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 (h)向家长、教师和同学隐瞒上网事实;(i)因上网与家长、教师发生冲突;(j)为摆脱困境 、抑郁、无助和焦虑而上网。(2)症状自评量表(SCL-90)[11]。该量表由90个问 题组成,分为5个等级(1=从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重度)进行评定。以阳性均 分≥3分作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准。
1.2.2调查步骤 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所有被试学生进行筛查。 共筛选出网络成瘾学生38名,其中男生29名,女生9名。根据同性别、同年龄的原则,选取 非网络成瘾学生60名作为对照组。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网络成瘾组和对照组学生 进行测试,同时调查学生的一般情况及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3统计分析 采用EPI 6.0建立数据库,SPSS 10.0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网络成瘾组和对照组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比较 网络成瘾组共检出有心 理 问题的学生11名,检出率为29.0%;对照组共检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5名,检出率为8.3%,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P=0.007)。
2.2网络成瘾组和对照组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由表1可见,网络成 瘾组 学生的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值均0.05)。
2.3影响网络成瘾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以网络成瘾学生SCL-90总均分 为因变量,以影响心理健康的17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进入回归模型的 变量有上网时间、学习成绩、教师的态度、年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416。见表2 。
3讨论
有研究表明,由于调查对象的不同,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也有所不同[12-13] 。本次对某医 学院校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不仅高于对照组,而且高于 张晓阳[14]、林琴[15]等的调查结果。提示该医学院校网络成瘾学生的心 理健康水平较差,可能与他们的学习压力大有关。网络成瘾学生的总均分、躯体化、强迫 、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网络成瘾已经影响了学 生的身心健康。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网时间的长短、学习成绩的好坏、年级以及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态 度均对学生的上网行为有 显著影响。一般来说,网络成瘾的学生往往通过延长上网时间来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感;学习 成绩较差的学生容易迷恋网络,希望在虚拟世界里寻求心理平衡。如今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 女,逆反心理较强,教师反对学生上网的态度越明确,往往使学生对网络更加好奇和向往, 继而导致上网行为增加。高年级学生上网行为较低年级学生严重,可能与许多家长在学生刚 入学的时候 对孩子的管教较为严格,一旦孩子适应了大学生活,就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有关。提示对网 络成瘾学生的管理和干预,应以上网时间长、学习成绩较差、教师反对学生上网态度明确以 及高年级的学生为重点。本调查进入回归模型的因子较少,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也不高(0. 416),是否与本调查的对象较少以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子选择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4参考文献
[1]聂晶,钱铭怡,黄峥,等.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2006,20(11):750-753.
[2]林洵辉.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74-80.
[3]杨容,郑涌,阮昆良.网络成瘾(IAD)实证研究进展.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0 (5):40-43.
[4]GRIFFITHS MD.Addiction: Compulsive behavior, obsession, massive online ga ming. 2002,10:164-165.
[5]ARMSTRONG L. How to beat addiction to cyberspace.Vibrant Life,17(4):14-17 .
[6]DAVIS RA.A cognitive-behavior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ComputHum Behav,2001,17(2):187-195.
[7]GROHOL JM.Too much time online:Internet addiction or healthy social inter actiong. Cyber Psyhol Behav,1999,5(2):395-401.
[8]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 331-343.
[9]YOUNG KS.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Pape r presented at the 10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 n.Toronto,Canada.1996.
[10] YOUNG KS,ROGERS R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 et addiction.Cyber Psychol Behav,1998,1(1):25-28.
[1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订版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12] 李晓驷,李泽爱,谢雯,等.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51-54.
[13] 杨辉,蒙华庆,罗庆华,等.重庆市主城区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 分析.重庆医学,2006,(2):134-136.
[14] 张晓阳,席震芳,严红妹.城市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其网络行为的相关研究.中 国学校卫生,2004,25(5):607-608.
[15] 林琴,徐勇.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54-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