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3 06:2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用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市信用担保业发展现状
截止年底,市共注册登记建立担保机构17家,筹集担保资本金合计17789万元,其中政府出资5325万元。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担保机构有11家。年底,17家担保机构累计发放担保贷款2.5亿元。政府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10家,大部分未办理实际担保业务;民营担保公司7家,其中规模比较大、正常经营的市信达、河间米各庄两家民营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共3400万元,与农村信用社建立合作关系,担保授信最大可以放大到10倍。截至2007年4月底,市信达、河间米各庄两家民营担保公司共对近200家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涉及房产、制造、石化、印刷等行业,担保金额合计9343万元,贷款不良率为零,业务经营状况良好,贷款质量较高,解决了部分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从调查看,市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省内经济发达地市还存在一定差距,呈现处“三高三低”特点。
“民营机构活力高、担保收入低”。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普遍处于业务停滞状态,人员多为政府工作人员,担保业务不熟悉,资金到位率低,多数机构未办理担保业务。民营担保机构业务量和规模逐年增加,业务辐射多个行业,为部分小企业解燃眉之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规定信用担保收费可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0%执行(现行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85%,担保费可执行5.85×50%=2.925%),具体担保费率可依项目风险程度在基准费率基础上上下浮动30%-50%。但为了与优质企业客户合作,担保公司往往采取保费下浮的方式吸引客户。市信达担保公司担保费按照担保授信额的2%收取,担保收益处于较低水平。
“资产质量高、风险补偿能力低”。民营担保机构为自身生存和业务发展,在风险管控采取的措施比较严格,结合小企业特点坚持“三有一快”的标准考核,即“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货款回笼快”,动态监控企业经营变化,取得较好效果。两家民营担保机构担保的9343万元贷款中没有一笔担保业务产生不良。但是由于民营担保机构资本金少,规模小,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据调查,目前多数担保公司没有建立风险补偿制度,如出现代偿损失将可能危及担保机构的生存。
“企业需求高、担保能力低”。我市中小企业因规模、管理、信用等级等方面很难达到银行放款要求,普遍存在“融资难”,所以对信用担保机构有强烈的渴求。但是我市担保机构数量较少,规模小,担保能力不足。我市2万多家中小企业中,只有近200家企业通过信用担保机构取得融资,仅占中小企业总户数的1%,担保授信贷款余额不足1亿元。
二、信用担保行业发展的难点
㈠担保机构少、规模小、人才缺乏、抗风险能力弱,对小企业发展难以形成整体拉动作用。1.市各级政府由于财力有限,对其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注入启动资金后,没有后续资金保障,缺乏资金补偿机制,得不到银行的有效支持,大都尚未开展实际业务。民营担保机构总体规模较小、人员少、资金实力不足,业务发展限于局部经济范围、特定行业对象,广大中小企业很难取得担保机构的支持。2.担保机构的业务流程、风险预警、风险准备金的提取等内控制度建设不健全,多数担保机构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及措施。3.缺乏专业队伍。担保品种的设计和开发、担保风险的控制都需依靠专业技术、专家队伍和经验来实现的。目前市政府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由政府行政人员兼任,民营担保机构多为银行退休人员,一家担保机构业务人员不过5-6人。担保机构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相对匮乏,风险识别、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过于简单,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4.缺乏典型拉动。市还没有一家资本金规模较大、运行规范的大型担保机构。由于缺乏典型引路,担保机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尚未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资金注入担保机构的积极性,市担保机构对小企业发展难以形成整体拉动作用。
㈡社会诚信意识不高,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担保机构处于弱势地位。1.近年来,由于我市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诚信意识不高,适应金融业稳健发展的生态环境尚待构建,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上顾虑重重,宁可不放也不愿贷款出现损失,直接影响到担保体系的壮大和发展。2.部分中小企业诚信意识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时常出现,因此信用担保机构在选择企业上非常谨慎,害怕代偿损失,出现“惜保”现象。以业务开展较为活跃的市信达、河间米各庄两家民营担保公司为例,2007年4月底担保授信额仅为注册资本金的2.7倍。担保机构既要准确掌控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又要最大限度的获得银行的合作支持,经营难度较大,发展处于弱势地位。
㈢扶助政策落实难,职能部门收费高,担保行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1.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银监会出台了一些扶持、引导、服务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在财政补贴、税收、中介收费等方面有相关的优惠措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担保行业发展看,已出台的有关政策、制度还比较分散,尚未形成统一、全面和可操作性的针对担保行业的政策体系。当前地方政府对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未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民营担保机构普遍对补偿协议存有顾虑,处于观望状态。2.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涉及工商、税务、房产、土地、物价等政府职能部门和资产评估机构,业务办理周期长,收费偏高。税收和行政收费方面没有结合本地担保机构实际,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对涉及扶持担保机构的政策执行的力度不够。一些中介机构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对抵押品估价过高,导致抵押品价值不实,担保风险系数加大,担保机构没有选择余地。
㈣合作对象单一,缺少银行有力支撑。受调控政策和风险控制的影响,我市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实施战略性收缩,贷款授信标准高于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水平,并且贷款权限上收省行审批,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短、少、频、快”的资金需求,担保机构无法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当前地方性金融机构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力,市担保机构主要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签署合作协议。但地方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采取较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加上资金实力有限,担保业务发展存在较大局限性。另外,银行有过分依赖担保机构防范风险和回避责任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与担保机构的有效合作,加大担保机构的运营风险。
三、加快信用担保业发展建议
㈠多方筹资、借鉴先进经验、做大做强本地担保企业。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扶持担保机构,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1.地方政府应将国家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促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保障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注入和风险补偿。合理规划、横纵联合,鼓励担保公司扩大资本金规模,保障后续资金注入,以典型拉动区域担保体系扩张。2.鼓励中小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等投资主体出资组建信用担保机构,积极引进山东德州等外地担保机构到我市开办分公司,带动本地担保机构学习其先进管理经验、风险控制措施,做大做强本地担保企业,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担保体系。3.积极探索新的信用担保办法与途径,创新信用担保业务品种,如实施车辆抵押登记等方式,拓宽中小企业担保授信渠道。
㈡政府扶持、职能部门协作,搭建担保良性发展平台。1.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构建发改委、财政局、人行、税务局、银监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重点对有市场、有效益、信用好的企业开展担保服务,扶持优势行业发展。对民营担保机构要建立考核机制,对其符合政策导向的要给予一定的政策补偿,引导担保体系多元化发展。2.切实针对担保机构高风险、低收益的业务特点,发改委、税务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要本着“先发展、后收益”的扶持政策,改善服务,保障担保机构合理收益,制定适合本地担保企业的税收、行政性收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例如跨年度担保合同由于无法预见是否有代偿损失,对担保机构征收所得税时应该剔除,待合同到期日按照保费收入补交;对符合条件的新设立担保机构免征三年营业税等优惠政策。
篇2
通过“一户一证、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到**年12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农户小额贷款证(卡)16,379户,评定信用村49个,评定信用镇1个,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05,169次,累计投放小额信用贷款24,381万元,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8,239万元。通过“一次核定、两年有效、限额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全面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在自愿的基础上,5~10家农户或个体私营户组成联保小组,相互进行贷款担保,大大降低了信用社贷款的风险,推动了信用社贷款的投放。**年,全市已建立农户联保小组25,000个,累计投放“小额农户联保贷款”156,960次,共发放贷款10,833万元。大力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即每个信贷员联系100家农户,为农民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信用社增效)。**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共联系农户113,693户,为农户送资金26,563万元、送信息84,569次,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和热烈拥护。
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在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县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在对农信贷投入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据统计,在**市**年对农业的新增贷款中,农村信用社贷款所占的比重高达99%!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投入,加快了禹州市中药材园区、襄城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等“一园九区”的建设步伐,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发放小额贷款的工作量比较大,但利差大、风险小。把工作重点转到发放小额贷款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风险,提高了贷款资产质量。据统计,**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的不良资产率只有1%。即便出现信用风险,经过努力,其本息大部分还能最终收回,贷款损失率很低。工作重点的转变还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1999年,全市96家信用社中(6个联社、91个法人社),共有71家信用社经营出现亏损,累计亏损9029万元;盈利信用社只有25家,共盈利212万元。但到**年底,全市100家信用社(6家联社、94家法人社)中已有74家实现了盈利,共盈利1041万元,较1999年增加819万元。而亏损信用社家数已下降到26家,亏损额也下降到2615万元,较1999年减少6414万元。预计2003年,全辖区赢利农村信用社将增加到82家,亏损信用社下降到18家。盈亏轧差后,全辖区农村信用社预计亏损额降将进一步下降到650万,比上年减少约60%。
表1**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的变化(单位:万元)
与此同时,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也不断趋于完善,风险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加强,原来那种忽视经济核算、忽视利润指标的粗放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已初步得到扭转。可以说,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已出现了转机。
二、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农村信用社经营出现转机,决不意味着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就是平坦的。当前,尚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在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矛盾主要是:
(一)不良贷款比率偏高、历史包袱沉重。据统计,到**年底,**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共有不良贷款190,630万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1.49%。这一比例不仅远远超过国际银行界通行的标准,也大大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水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与农业银行脱离代管关系时,农业银行有意识地转嫁风险贷款;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并入信用社时,也把部分不良资产带入了农村信用社;90年代初“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时,农村信用社受地方行政干预,为了配合“大局”而发放贷款;企业恶意逃废、悬空信用社贷款;以及经营不善等。不仅如此,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曾规定要对居民储蓄存款实行保值补贴,但贷款利率却没有相应提高。“国家出政策、金融机构买单”的结果,就是保值补贴成了农村信用社的沉重包袱,据统计,仅保值储蓄一项,农村信用社就多增加利息支出7,198万元。在不良资产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压下,农村信用社长期处在严重资不抵债的艰难境地。由于不能获得投资回报,广大农民不愿意向农村信用社投资入股。再加上地方政府受财力所限,难以大量投入,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得不到补充,法人治理结构得不到改善、科学的管理体制不能建立起来,真正的经济核算更是难以得到贯彻。信用社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二)管理缺乏灵活性,自主经营受到压抑。对农村信用社而言,**银行目前承担着监管者和托管者的双重角色。做为监管者,**银行审查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督促其建立内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检查其经营的合规性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作为托管者(行业主管部门),**银行又指导农村信用社开展业务(如转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等)。但这两种职能是相互冲突的。为了减轻监管方面的压力,**银行就具有了抑制农村信用社活力的倾向。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编制乃至服务网点的调整,均须**银行层层审批,费时费力,不利于信用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金融服务。就具体业务而言,许多特色农业(如花卉、药材)的生产周期超过1年,但小额信贷通常规定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难以完全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县域资金大量外流,经营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退出,为农村信用社开展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也带来了资金大量流出的问题。由于收缩放款,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只得把大量闲置资金上存,再加上邮政储蓄的吸存,就形成了县域经济资金大量外流的局面。据统计,近5年来,**下辖各县(市)资金流出规模平均每年增加41,547万元。特别是1999年以来,资金流出量每年都在增加,**年和**年的增量甚至达到7.9亿元和6亿元的高水平。由于资金大量外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不得不严重依赖政策性贷款的支持。据统计,**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净投放的农业贷款(56,312万元)中,将近60%(32500万元)为上级下发的政策性贷款。不仅如此,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诚信观念不强,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变相逃废债务乃至执法不严的问题,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赢了官司却输了钱”的现象。
表2**各县(市)资金外流规模增幅变化(单位:万元)
(四)管理水平低,员工素质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质,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少有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分配到农村信用社工作。当有可能通过“双向择业”引进所需人才的时候,农村信用社则因经济效益差、工资福利水平低而难以招募到业务发展所急需的人才。这样就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员工素质偏低的局面。据统计,**市辖区内6个信用联社、100个法人社24,549名正式员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只有22人,具有大专学历的员工仅有402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函授和自学性质,其专业方向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无直接关系)。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实力的薄弱,直接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对现代技术的采用。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部分还是手工操作,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还使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风险控制方法难以得到应用,从而导致管理上出现盲区和潜在漏洞。
(五)规模小,创新能力差,服务水平落后。虽然信用社共同出资成立了县信用联社,并由信用联社对各信用社行使管理职能,但农村信用社是基本的经营核算单位,更是独立的企业法人。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范围通常只覆盖一个乡(镇)。过小的辖区、偏低的员工素质决定了各信用社乃至信用联社的创新能力很差,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在防范金融风险、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确定操作规程、引入现代管理技术、乃至加强相互协调和合作等方面,信用社都严重依赖外部力量(如**银行等)的帮助和推动。目前,在**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防范、控制信用风险的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对于如何防范来自利率波动等方面的风险,农村信用社则没有相应的整体化思路。另外,由于经营网点覆盖范围过小,农村信用社的汇兑业务必须通过层层才能实现。一笔汇兑业务,由农村信用社办理,通常需要3天,而国有商业银行当天甚至几分钟之内就能办妥。汇路不通畅、汇票签发难已成为制约其对公服务的突出因素。
三、对策性建议
当前,伴随着金融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的大调整,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只有解决了上述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服务于社员。
(一)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发展方向,适时推进对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目前,我们仍把农村信用社定位为“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但实际情况却是:(1)从资本金构成看,由于农村信用社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农民和经济实体并不愿意入股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多来自政府投资和职工入股;(2)从监管角度看,农村信用社所适用的,也是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如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本充足性分析、流动性分析、收益分析等);(3)从历史经验看,产生巨额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忽视了经济核算的极端重要性;(4)从国际经验看,财务上的可持续性是小额信贷机构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而所谓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就是指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收入(包括政府补贴)在弥补经营成本之后还有适当盈余。因此,应当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发展方向。在对其历史负担进行适当处理之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把农村信用联社改组为商业性的小型金融机构,同时取消各信用社的法人资格,变两级法人为一级法人。
(二)采取措施,解除农村信用社沉重的历史包袱。前面已经提到,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和不良资产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据统计,在**市,仅支持“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城市信用社和基金会归并、农行转嫁所产生的不良贷款就达168,431万元,占不良贷款余额的88.36%。对于国有银行因政策、体制原因而形成的历史包袱,国家已采取了剥离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性、体制性不良资产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要求其自行消化,就会人为形成一个对农村信用社极不公平的外部环境。进一步讲,完全靠扩大存贷款利差、用信用社的盈利消化这些历史负担,不仅需要较长时日(甚至还会出现信用社的微薄利润不足以偿付不良资产的巨额利息,最终导致历史欠账越滚越大的现象),而且其实质是把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转嫁到农民头上,这和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是直接相悖的。
(三)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1)适当放宽对贷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小额信贷方式灵活多样,手续简便,但其交易成本相对较高,适当提高贷款利率上浮界限
,可以使小额信贷在弥补经营成本之后,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从而增强其自主发展的能力;(2)多渠道拓宽信用社的资金来源。具体措施包括:使支农再贷款规模与资金流出量相挂钩,建立起支农再贷款持续增长的机制;减免农村信用社的储蓄利息税;允许农村信用社适当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允许条件较好的农村信用社进入资金市场等;(3)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具体包括:适当减免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放宽对核销贷款损失的限制等;(4)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在强化管理、严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在用人、网点设置方面的自;增加其在利率、贷款期限的自。
篇3
一、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基本情况
(一)全市小企业概况。我市现有小企业__户,[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从业人数约为__万人。规模在__万元以下的企业有__户,占小企业总数的__%;非公有制占主体,股份合作企业__户,私营企业__户;集中于第三产业,有3003户,占小企业总户数的62.6。小企业已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对税收、地方经济发展还是劳动就业都产生了积极重要作用。然而,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资金制约由来已久,资金的外向依赖程度很大。调查发现,无论是成长期还是成熟期企业,参与其运营周转的外来资金约占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全市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有两条:一是包括企业内部集资在内的社会民间融资;二是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借款,其中贷款约占融资成份80%以上。
(二)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国银监会《银行业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和安徽银监局《安徽省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意见》、《办法》)下发后,全市各农村信用联社贯彻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截至20__年9月,全市农村信用社发放小企业贷款1069户、9887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7户、16164万元。贷款既促进了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各信用社的效益。
(三)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满足率低。据调查,至少有30%的企业因达不到准入条件而难以获得信用社的支持,而得到支持的企业并非完全能足额得到满足,受种种因素制约,资金满足率平均在60—70%。二是品种单一。《意见》明确了贷款泛指各类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和融资业务,而我辖农村信用社对小企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贷款上,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几乎停滞,至于贸易融资、保理等其他业务则从未涉及。而目前所发放的贷款中主要以担保贷款为主,兼之有少量的金额较低的信用贷款。三是各县区信用联社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不均衡,个别联社小企业贷款工作重在面上,开展的深度不够。
二、制约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小企业管理粗放,财务不规范,经营规模小,竞争力弱,难以达到银行规定的准入门槛。我市小企业多在乡镇偏远农村地区,资产评估值低,有些企业土地、房产证照不全,因受区位劣势和资产质量、资产交易等条件的制约,不仅不能及时变现,也无法按照有关金融规章的要求实行抵押登记,难以满足信用社担保条件。农村信用社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比较落后,金融服务功能与服务品种不尽完备,制约了信贷业务扩张能力。
(二)主观因素。农村信用社一些管理人员和信贷人员主观上认为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收益小,金额低,笔数多,管理难度大,投放大中型企业易管理、收效明显,有追捧大企业思想情结,对开展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另外,在信贷新产品开发上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认为新产品开发耗时费力,不出风险便罢,一旦形成风险,责任难免。
(三)历史因素。我市的数千户小企业(其中不少已关停倒闭)原有贷款合计金额大、质量低。统计数字表明,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小企业存量贷款中不良率高达42.3。曾经有过发放乡镇企业贷款的沉痛教训,且沉淀的贷款至今仍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的沉重负担,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小企业信贷投放业务的开展。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与开展小企业贷款的要求不相匹配。
(四)社会因素。一是无论工商、税务、统计部门还是金融部门,都不能掌握某个企业资信及经营等全面情况,难以对其作出综合性的信用评价。二是担保机构数量少,资金规模较小,担保能力有限,担保业务期限短(一般在1年以内),风险防范方式比较落后,在提供担保的同时,又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反担保。全市仅有五家政府出资的担保中介,市以及四县各有一家,且和县担保公司运营出现问题,业务停滞已近两年。三是小企业在办理抵押贷款的规费缴纳方面负担重,企业要获得100万元信贷支持,抵押物的评估和登记费用约在1万元左右,且登记期限一般也是一年,对于长期周转使用信贷资金的企业来说,财务负担较重。此外,在贷款呆帐核销方面,税务部门的审核缺乏灵活性,贷款呆账核销比较困难。四是乡镇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不够,在业已沉淀的不良贷款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为90年代前后期基层政府干预形成,直至如今,协助清偿力度不够。五是目前仍有部分小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债务,农信社胜诉案件执行难,社会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五)机制因素。一是单户贷款比例控制制约了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按现行监管规章和有关规定,农村信用社发放单户贷款不得超过其资本金的10%。一些当初由农信社扶持起来的企业做大做强后,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得不到联社加大支持的情况下,便转向其他商业银行寻求解决。二是现行的考核机制影响了对小企业的信贷投放。目前各联社的考核机制中多强调信贷风险防范和责任追究,缺乏正向激励机制和免责条款,影响了对小企业的信贷营销。三是现行利率水平的影响。目前,辖内农村信用社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机制,在与商业银行竞争优质小企业客户过程中,明显处于劣势。
三、对策建议
(一)立足“六项机制”,找准推行小企业贷款的切入点。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加强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改进信用评级、授信办法,制定符合小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采取一些非财务指标如小企业的纳税情况、
销售收入归社情况、经营管理情况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道德品质等来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核定小企业的授信额度。对基层社适当下放审批权,特别是要下放低风险贷款和优质客户的审批权,减少贷款审批层级,简化贷款程序,使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及时得到信贷支持。支持和鼓励业务部门根据小企业客户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积极进行金融产品服务的开发与创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需要。要加强对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完善风险分析、判断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通报机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金融部门要高度重视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建立小企业信息通报机制,提高小企业贷款信息透明度,实现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共享。有关部门应每年开展一次优质、诚信小企业客户的评选工作,推行小企业贷款客户“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小企业,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联手制裁,停止发放新贷款,并向社会公告,为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二)小企业要强身健体,增强诚信意识。小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苦练内功,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一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特点的公司法人治理架构、运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小企业家长制、作坊式管理经营模式。二是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生产情况、技术能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选好项目,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力和竞争力,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积极主动向农信社提、供、销情况和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信息,实现信息对称。四是完善小企业的相关资产证明,努力达到农信社抵押担保准入条件。五是增强诚信意识,树立信用观念,赢得农村信用社的信赖和支持。
篇4
2.不断简化贷款手续,为支持三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近几年来,信用社在切实转变观念、积极筹措资金、增加信贷投入的同时,深入农户,及时了解农民的心志,努力简化贷款手续,切实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肯定。例如:在黄避岙乡塔头旺村实行送贷上门、农户联保的模式;在辖区范围内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实现农户随到随贷的方式。
二、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改进支农服务几点建议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定支农信念不放松。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在农村的日益萎缩,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这正如朱总理指出的,农村信用社要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达到这一目标,农村信用社员工一要主动下乡(村),多了解农户、个体户和农村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状况;二要切实加强对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四要正确处理防范化解风险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及时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
篇5
2.不断简化贷款手续,为支持三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近几年来,信用社在切实转变观念、积极筹措资金、增加信贷投入的同时,深入农户,及时了解农民的心志,努力简化贷款手续,切实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肯定。例如:在黄避岙乡塔头旺村实行送贷上门、农户联保的模式;在辖区范围内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实现农户随到随贷的方式。
二、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改进支农服务几点建议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定支农信念不放松。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在农村的日益萎缩,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这正如朱总理指出的,农村信用社要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达到这一目标,农村信用社员工一要主动下乡(村),多了解农户、个体户和农村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状况;二要切实加强对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四要正确处理防范化解风险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及时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
篇6
关键词:e-HR;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110-02
一、e-HR概述
“e-HR”是指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说,任何利用或引进各种IT手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都可称之为“e-HR”。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理念与实践的发展,我们目前所说的“e-HR”都是包含了“电子商务”、“互联网”、“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优化(BPR)”、“以客户为导向”、“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思想在内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利用各种IT手段和技术,比如互联网、呼叫中心、考勤机、多媒体、各种终端设备等;它必须包括一些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功能,比如招聘、薪酬管理、培训(或者说在线学习)、绩效管理等;它的使用者,除了一般的HR从业者外,普通员工、经理及总裁都将与e-HR的基础平台发生相应权限的互动关系 [1]。综合来讲,它代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大致经历了HRIS、HRMS,再到e-HR的几个阶段。HRIS(Human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是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主要为传统的人事信息和工资福利管理服务,着重于对信息的统计和查询。HRM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除了具备HRIS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增加了流程管理、智能分析、战略决策的功能,建立在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上,凝聚了较多的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来讲,e-HR更多的是指一种未来的、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和模式,而HRIS、HRMS则是e-HR这种全新管理模式的基础平台。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从1997年开始出现市场应用,尽管应用历史已达十年,但企业用户对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应用并没有实现普遍的成熟化,这与同期发展起来的财务管理软件、进销存系统等差距较大。目前e-HR的应用现状是两极分化,第一类企业,基础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或ERP应用良好、或管理流程优化的企业,他们的e-HR应用不仅可以与企业其他管理系统有机融合,而且能够更为宏观地支持企业决策,甚至可以看到e-HR应用所带来的管理价值和效益,这部分企业当前只存在于部分行业的大型企业,数量有限;而另一类企业,也是绝大多数用户,e-HR应用还停留在较低层面,只能服务于企业一般的人事管理,或者连基本的人事管理信息化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2]。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应用的两极分化?主要是HR应用不是企业单一业务、管理环节的应用,而是受到企业基本管理流程优化程度、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等多方面、多环节的限制。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e-HR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薄弱,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尚没有优化的标准;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系统认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的理解及实现出现了偏差;另外,在系统之间转换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让企业感到棘手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得不够好;管理流程不顺;缺乏可依据的标准;信息误导现象严重;信息集成层次不高,无法宏观地利用人力资源数据。进一步挖掘深层次根源:首先,观念问题。企业决策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的观念尚未达到足够的高度,重视程度比较低,注重其系统建设的短期效应。其次,随着系统应用程度的提高,企业实施成本会不断增加,资金问题会更加严重。第三,实施效果问题。由于不能系统地评价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效果,很多企业不能客观地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效应。最后,HR软件服务商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以及服务等得不到很好的确认等。
二、企业e-HR软件应用整体调查报告
(一)调研背景和实施
为了能够以定量的数字说明e-HR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笔者利用最近半年的时间对大连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试图从软件使用率、品牌、满意度、功能、价位以及售后服务等多方面描述企业利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本次调研针对大连地区企业共回收问卷180份,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达86.67%。其中,IT企业占62.82%。
本次调研发现,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认同并使用e-HR软件来进行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但这些企业所使用的e-HR软件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人事信息管理、考勤管理和工资管理等方面,较少能够体现出现代企业实施e-HR的真谛――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而从被调查企业所选择的软件品牌来看,HR软件品牌多而杂,并没有一款能够适合于所有企业的软件。从这些角度上讲,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仍将受到巨大的挑战。
(二)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中,参与调研的企业62.82%为信息化程度较高的IT企业。企业规模主要集中在1 000~5 000人的大中型企业以及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企业性质主要为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以及民营企业。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他们的主要工作职责覆盖了人力资源的全部基本职能。
1.“e”成为HR职能中较为普遍存在的趋势。有75%的企业已经把人力资源带到了信息化的时代。现代企业已越来越多地将传统的手工业务转移到信息化软件平台处理,而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烦琐的人事管理、薪酬考勤等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而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上,成为企业管理层的战略伙伴。
e-HR软件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烦琐的重复性劳动(32%),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29%),同时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以降低管理成本(37%)。
2.传统功能仍是现今企业HR软件运用的主流,HR战略地位有待提升。在调查中,各企业主要利用HR软件中的人事管理功能(23%)、考勤管理功能(13%)、薪酬管理功能(12%),也有部分企业开始将HR软件的功能拓展到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上,例如,培训管理功能(10%)、绩效管理功能(8%)。
3.企业HR软件选型困难,满意度一般。在对企业中HR软件所处的地位调查中发现:HR软件是其他管理软件的一部分的占38%,单独购买的HR成套产品软件的占32%,由软件公司为公司专门定制研发的占30%。而多数企业在使用HR软件的同时,使用ERP(企业资源规划)软件(25%)、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28%)、OA(办公自动化)软件(33%)等软件产品。
综合说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软件供应商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内资专业人力资源软件公司、内资产品多元化公司、外资专业人力资源软件公司、外资产品多元化公司。在调查中,金蝶、用友、东软三大国内知名的ERP软件的使用率相对较高,分别占到15%、10%和9%。此外,外资多元化产品中的知名品牌Oracle(14%)和SAP(5%)也受到大型企业的青睐。而包括外资品牌施特伟(1%)在内的专业人力资源软件似乎并没有得到预想的关注,国内的几个专业人力资源软件使用率也很低,如嘉扬、仁科、博惠思华各占1%,万古和奇正则更是无人问津。
分析以上数据,其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将HR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末梢,大多数企业会在实施ERP软件的同时,选择相应品牌的HR产品。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多元化产品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另有部分企业选择针对自己的业务需要,自行开发HR软件(18%),这类现象在IT企业中尤为突出。
HR软件品牌种类繁多,并且缺少统一的标准,各家厂商的产品可能风格迥异,而且各有优劣,很难找到完全符合企业需求的产品,企业在HR软件的选型上面临着较大的难题。这可能也是直接导致部分企业(45%)对于选择的HR软件满意度一般的原因之一。
4.HR软件售后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统计显示,3/4的软件使用企业表示软件供应商为他们提供了软件的售后服务,主要体现在软件安装(23%)、数据恢复(34%)、修改功能(16%)和使用指导(17%)。售后服务主要采取电话支持(36%)和E-mail服务(31%)的方式,另辅以现场指导(17%)、专人派驻(9%)和其他服务方式(7%)。软件服务的后续内容则主要集中在软件升级(45%)和添加功能(39%)上。
5.HR软件与专业针对性和网络集成性较低。53%的企业所使用的HR软件不通过IE来使用,47%的企业通过IE使用HR软件。只有50%的HR软件商会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门开发。这些数据说明,许多HR软件还没有真正体现e-HR利用“电子商务”、“互联网”、“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优化(BPR)”、“以客户为导向”、“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思想在内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6.办公软件和聊天工具也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查中,82%的调研对象经常使用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同时,工作时63%的调查对象经常使用MSN即时通讯软件,19%的经常使用QQ等聊天工具。
三、结束语
综合来看,e-HR在中国的起步虽然比较晚,落后于欧美企业五至十年,但随着更多的企业投资于e-HR,随着更多的e-HR服务商的出现和支持,随着中国e-HR产业环境的改善,相信e-HR这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企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HR软件,首先必须要深入地分析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规划,了解对HR软件的技术及功能需求;然后分析市场上各产品,了解它们的价格,功能,技术平台,可扩展性,售后服务等;最后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企业要想真正利用e-HR实施全员参与的“全面人力资源管理”,还需管理者从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上进行深入的变革。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化媒体核心网络;使用与满足
社会化媒体,又称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与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博客、维基、播客、论坛、贴吧、微博、QQ群等等。①其核心网络主要包括微博、社交网站、即时通讯、移动社交、视频和音乐、论坛、消费评论、电子商务等。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京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此外,20岁到29岁是社会化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在校大学生正是这一年龄段的主要群体,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广阔的空间,能够更加快速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感情和了解社会;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信息处理能力,自控能力和鉴别能力都很差,面对复杂的网络世界,不能合理的处理好相关问题。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对社会化媒体的接触情况以及社会化媒体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我们对各大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化媒体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被调查对象共计302人,均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大一学生40人,占13.25%;大二学生33人,占10.93%;大三学生75人,占24.83%;大四学生86人,占28.48%;研究生68人,占22.52%。其中男生160名,占52.98%,女生142名,占47.02%。被调查者主修专业涉及众多领域,其中包括传播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英语、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商务、道路桥梁工程等35个专业。
经调查,总样本中有电脑的大学生占89.4%;没有电脑的大学生占10.6%;没有手机的大学生占0.33%;手机不是智能的仅占1.66%。此外,拥有两部手机的样本占总样本数量的22.19%;拥有三部手机的样本占总样本数量的2.98%;由此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这些电子产品已经基本普及,基本处于人人都有的状态。
2.大学生上网时长与性别、年级差异的关系
数据显示(见表1),在上网时间低于1小时时间段里男生比女生多了4.91个百分点,在1-2小时的上网时间段内,男生比女生多了5.35个百分点,在3-5小时的上网时间段内,男生与女生基本持衡。在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的时段里女生比男生多10.2个百分点。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业余时间欠缺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普遍偏长。相对来说女生上网时间偏长,女生更需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调查发现,大学期间女生普遍比较宅,没有什么业余活动,把大量时间花在网络上,聊天、看视频、网购占据了大量的业余时间。男生上网时间虽然也过长,但基本集中于玩游戏的人群中,男生相对女生来说,业余活动更加丰富一些,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此外,大学生平均每日上网时长与年级也息息相关。数据显示,学生入学时间越久,每日平均上网时间越长。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大一时学生刚刚入校,各方面还处于适应阶段,对于网络的使用还比较生疏,而且高中时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状态还没有调整过来,还没有从他控的环境中走出来;二是,大一时因为刚刚入学,大多数同学还没有个人电脑,上网不太方便,因而使用网络的时间会比较少。大二之后大学生自己有了电脑,就开始利用上网来消磨业余时间。三是,大二、大三、大四和研究生因做项目、做活动、做课题、学习等原因致使使用电脑的频率增加。
3.大学生上网目的
如今,“浏览网页”、“与人交流”、“游戏和娱乐”、“获取知识”、“关注论坛”、“购物”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
其中大学生关注论坛和参与论坛讨论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交流和舆论八卦。大学生可以通过论坛了解许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相同专业的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在互相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此外有6.62%的大学生参加论坛讨论是为了宣泄情绪,由于网络的可匿名性,部分大学生借助论坛这个平台发泄在日常生活中积压的情绪。
有一少部分大学生上网是为了追星和工作。炒股和网上开店的学生比较少,意味着当前大学生理财和自主创业意识薄弱。大学生上网大多数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娱乐需求。娱乐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成为社会化媒体内容的主流也不足为奇。但是大学生对于政治、经济、体育等方面的信息关注较少,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应该开拓自己的视野,做个全能型人才。
4.社会化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首先,社会化媒体核心网络为大学生分享信息提供了平台。互联网降低了人们沟通和交易的成本,也营造了互惠分享的网络空间。本次调查显示(见图1),被调查者经常上传自拍自制视频的占2.32%,偶尔上传视频的占22.85%,几乎不上传视频的占37.42%,从来不上传视频的占41.72%。大学生对于分享自己作品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上传视频步骤过于繁琐,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类社会化媒体的普及。这类社会化媒体还需要逐步改善,降低使用成本,实现互联网对互惠、分享、合作和创新的推动作用。
其次,网络空间给广大网民提供了平等表达自己意见的“新公共领域”。调查显示,在消费评论方面,有10.93%的大学生经常使用大众点评网,有23.18%大学生偶尔使用、有29.47%大学生基本不用、有28.15%大学生从来不用、有8.28%大学生没有听说过大众点评网。大众点评网为中小商户提供一站式精准营销解决方案,继网站之后,大众点评已经成功在移动互联网布局模式,大众点评移动的客户端已经成为人们本地生活必备工具。像大众点评这类的社会化媒体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大学生正是这类社会化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和宣传者。与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成熟期,言论表达的积极性较高,网络空间给予大学生群体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有利于培养独立的个性。但网络空间的虚拟与现实混淆、言论的群体极化效应等也会对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次,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功能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网购。上网购物已经成为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坐在家里通过鼠标就可足不出户地购买商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于网上购物。网购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价格低廉;二是方便快捷;三是规避隐私;四是购物过程自由舒适;五是可以参考他人评论。
最后,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蔓延,碎片化的信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掀起了中国社会信息传播的微博热。大学生作为微博的主要使用者,有37.09%的大学生使用微博来发表言论、43.05%的大学生关注名人微博、追捧自己的明星、53.97%大学生使用微博浏览他人微博。当今微博在人群中尤其在大学生中盛行的原因主要三个,一是他们渴望被关注,进行自我表达;二是能够便利的关注和接触有共同兴趣的人;三是娱乐、猎奇的需要。微博言论的自由发表和微友可见的特征让很多有共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与探讨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同质性的人群对资源的争夺更为激烈,以致人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不敢轻易向别人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微博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在网络中找到了可以尽情表达的场所。
5.社会化媒体核心网络发展前景
在对大学生关于社会化媒体核心网络发展前景的态度的调查中,有51.66%的人认为社会化媒体未来发展前景很好,有35.51%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化媒体发展前景好,仅仅有0.33%的人认为其发展前景不好。随着3G网络和社会化媒体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人们特别是大学生将越来越热衷于从移动互联网上获知信息,丰富生活。一方面,我们正在深度融入社会化网络生活,用户产生的网络内容已经超过媒体制造的内容,社会化媒体核心网络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另一方面,人们的学习适应能力和信息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变革。
篇8
内蒙古蒙兴乳品有限公司(“蒙兴”)原是一家中型的乳制品生产企业,生产包括饮料、乳制品和冷冻食品等三大类产品。1995年以前,“蒙兴”的销售区域主要以内蒙古区内为主。1995年,销售区域开始向大中城市扩展。北京作为首都,成为“蒙兴”的开发重点。于是,“蒙兴”的业务人员开始在北京地区寻找经销商。由于当时“蒙兴”品牌在北京地区知名度很低,当地有些有实力的公司不愿意经销,有些提出较苛刻的条件,销售渠道的开发很困难。1995年底,经人介绍,该公司的业务人员结识了北京三力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任某,并了解到北京三力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由4个自然人出资的中型贸易公司,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本180万元,在北京市场上拥有一定的销售网络,销售规模属于中等。任某表示愿意经销蒙兴公司的产品,于是双方建立了合作关系。“蒙兴”由此进入了北京市场,市场份额逐渐增大,并被北京的消费者接受。 老客户的微小变化
到1997年,“蒙兴”品牌在北京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已经是业内的大型企业,北京地区经销商也从1家发展到10家。“蒙兴”和三力公司的业务量也逐年增大,双方对合作也十分满意。但是,从1999年第一季度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三力公司的月定货量比1998年增大了50%,但是出现不能及时付款的情况,结算周期也越来越长。双方就此曾进行了谈判,三力公司表示会尽快改善,但是没有提出具体方案。考虑到双方的合作历史,已经拥有10家经销商的蒙兴公司表示可以继续合作,但是拒绝了三力公司提出的增大信用额度的要求。1999年8月,在没有任何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北京三力食品有限公司提出加大1倍的定货量。 跟踪调查
面对这种变化,内蒙古蒙兴乳品有限公司决定对北京三力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信用调查,内蒙古蒙兴乳品有限公司刚刚组建的信用管理部承担了这项工作。该部门发现,从开始合作至现在,对三力公司从来没有进行过信用调查,对三力公司的情况了解甚少。在这种情况下,蒙兴公司决定委托知名的华夏信用公司进行信用调查。调查发现:1.三力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80万元,但是所有者权益为-230万元,已经资不抵债;2.三力公司在1998年投资兴办了一家食品厂,但是由于产品没有销路,经营管理不善,投资失败,形成巨额亏损;3.该公司在1998年和1999年连年亏损;4.该公司负责人长期在外,躲避债权人追债。调查结论是:蒙兴公司缺乏信用意识,在三力公司出现不能及时付款的情况时,采取了纵容的态度而对其继续供货,加大了信用风险的额度。华夏信用认为:三力公司信用不良,不宜进行业务往来。建议立即停止发货,清收欠款。看到这份令人惊出一身汗的调查报告,蒙兴公司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及时接受了华夏的建议,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仍然损失了150万元。 150万元货款的代价
在本案例中,三力公司是蒙兴公司的老客户。因此,蒙兴公司对其盲目信任,在付款情况出现问题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了解背后的原因(投资失误),使150万元货款无法收回。在三力公司要求加倍订货时,蒙兴公司及时作出了信用调查的决定,使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得以避免,这说明了信用风险防范的重要性。1.市场风险无时不在。商场如战场,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因此,不管是老客户,还是新客户,其本身的经营必然存在风险。作为供应方必须对客户的信用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应对客户信用情况发生的变化。2.当客户付款情况发生变化,通常意味着信用状况发生变化,必须及时调查了解变化的原因。
篇9
社会信用信息系统的阙如,令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行为出没社会,投机盛行。
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勾勒了大陆社会信息体系蓝图:率先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然后依托各行业、各地方信息系统,形成多个信用信息平台,最后建立全国通用的信用数据项标准,使共享覆盖各类主体。
社会信用体系的搭建看似已成为政府亲历亲为之事,但此前美国却用“看不见的手”,完成了巴比伦通天塔的建造。
谁掌控美国人的信用
莉莉和马修来到房屋经纪公司,报了自己的社会安全号。这对新婚夫妇祈祷着能够以较低的利率按揭买房。然而,妻子莉莉平时的购物强迫症留下了许多不良的信用记录,这一切通过数据库检索展露无遗,也使他们低价买房的愿望成为泡影。
这部热播美剧《老爸老妈的罗曼史》中的经典桥段揭示,在美国,只要通过社会安全号,或者人名、地址等基本信息,可以查询出美国人一生几乎所有的信用记录。
不过,这个庞大的数据库并非由美国政府建立,而是主要掌握在三大个人征信“寡头”手中:益百利(Experian)、艾可飞(Equifax)、美国环联公司(简称环联Trans Union),而且它们掌握着90%以上的美国人信用记录。它们对消费者个人信用进行收集和评估,构建出庞大的技术与检索系统,以出售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盈利。关键时刻,也为公务部门提供了帮助。
信用是一种商品
美国是个信贷消费的大国,这种消费习惯可以追溯到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最早的一批来到美洲大陆的移民,就是分期付款订购的船票。
这便早早推动了个人征信机构在美国出现,以防御信贷风险。如今美国金融机构遵循着向个人征信机构无偿提供信息却有偿购买信息的商业模式。
这些授权机构免费提供它们的客户付款信息,包括借贷人的详细还贷记录(每月偿还的类型和任何拖欠记录)和一些消费记录。同时,授权机构还会对消费者的付款信用行为作出相应的评级,待到个人征信机构将手头有效信息加工处理后,形成个人信用调查报告,再有偿卖给金融机构。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们其实是默许这种模式的,因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双赢。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其主要的收入来自投资和贷款,他们更关心的是被投资者和被贷款者的信用,毕竟征信机构信用报告所带来的安全感效益远大于金融机构免费输送信息造成的人工成本。征信公司越来越迅速、功能越来越完善的服务也给金融机构节约了大量的开支,使金融机构的决策变得更容易,也更经济。
征信机构为了把信用这个商品做得更大更好,也会独立采集一些信息。他们会搜集政府机构掌握的且对公众开放的“公共记录”或者媒体报道。与此同时,他们也会从处于第三方地位的数据处理公司搜集有关消费者社会经济行为的数据,包括估算消费者的收入和估算消费者的消费形态等数据。
搜集的信息总是零散无序,美国信用公司采用评分的方法,将消费者以往相互关联又繁杂凌乱的各种涉及信用表现的资料量化,经过加权平均得出简单且具体的分数,使银行和信贷公司一目了然,便于决策。同时信用评分系统的出现又在空间中统一了标准,使得以往手工操作的审核人员有了一个工作指南。除此之外,它也让整个社会的数据采集和整合变得极为方便,数据的兼容性很强。
对于申请人而言,评分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文章开头莉莉和马修一家遇到的情况一样,评分低就无法得到利率较低的贷款。这就形成了一种所谓的“自律机制”,促进整个社会信用氛围的建立。
征信主体之争
中国的征信服务业于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政府主导,一直发展缓慢。如今,中国的征信服务业公私并存,以公共征信为主导。在公共征信中,一家独大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其他政府部门的行业专项个人征信系统为辅助。
200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立了统一的个人征信系统,在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都能接入并查询任何有记录的个人在全国范围内的信用信息。这些信息绝大部分来自于与个人有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一般情况下,每个人的信贷业务信息会先由业务发生行汇总上报给其总行,其总行按月定期将信息报送给征信中心。征信中心将从各行收集到的信息整合后,形成以身份证件号码为主标识的个人信用报告。信用报告中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银行信贷交易信息以及与个人信用状况密切相关的行政处罚信息、法院强制信息等社会公共信息。当然,这些信息并不能随意查阅和使用,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目前仅限于商业银行、依法办理信贷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额信贷公司等)、人民银行以及消费者本人,截至2011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数约8亿人,全年累计查询次数为2.4亿次。
个人信用评估需要大量有关个人的社会信息、商业信息、道德信息及个人与家庭的财务状况、金融资产拥有状况等,但个人信用信息征信数据还散落在公安、法院、工商、国税、劳动保障、人事等多个政府部门以及商业银行、公用事业、邮政、电信、移动通讯、保险等非政府机构。国税总局建立了纳税人信誉等级信息系统,国家工商总局建立了工商登记数据库和工商年检数据库,最高人民法院建立了判决文书基础数据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公安部、国家技术监督局、检验检疫局、海关总署、外经贸部等都在各自的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过程中建立个人信用资料登记体系。许多地方政府也建有地方个人征信机构和系统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各方掌握的信用数据分割、封闭,信用信息的内容、侧重点、指标、格式各不相同,数据缺乏可比性,也难以共享。
目前,人民银行已建立的基础数据库也暂未对商业银行以外的机构开放。《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一个共享模式,即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实现各部门和机构数据源的免费整合与共享。但有些学者指出,由于其他部门和机构只能无偿提供数据而无法共享利润,这种投入与产出不匹配的制度安排难以让其他部门有动力。
事实上,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诚信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华安信用风险管理有限公司、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等这样一些私营性个人征信机构,正在市场化过程中完成行政部门似乎难有动力完成的任务。这些征信机构大多采用“有偿采集个人资信信息――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自收自支”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来扩张数据来源和提升分析工具。
不过,中国人民银行博州中心支行经济师李萍指出,完全依靠私营征信模式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先从以人民银行的公共模式为主,适当引入民营资本做起,逐步过渡到以私营征信模式为主、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如何保护透明人
个人征信和信息统一,直接涉吸如何保护公民隐私,而中国至今为止没有一部正式的法律出台来规范征信业务。
2012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了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的网上银行失窃案,3000多份客户信息被贩卖,作案的正是银行内部的员工,利用征信系统查出个人征信报止,再卖给中介,故技在反复重演。
美国很早就面临如何保护个人不成为“透明人”的问题,并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期间,有近30部相关的法律诞生。其中与征信问题联系最为紧密的是1971年4月开始实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
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充分了解任何一家信用机构对自己信用状况的评价及依据,消费者还具有针对不实负面信息进行申诉的权利。不仅当事人有权取得自身的资信调查报告和副本,而目信用报告机构也有义务向其披露信用报告的所有信息(除了医疗信息)、信息的资料来源以及信用报告的用途,也就是谁曾经查看过其信用报告。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小银行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7-0012-03
中小企业在吸收劳动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的融资却十分的困难,这严重束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阻碍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本文立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从多种渠道、多个方面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1 以内源融资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的融资以内源融资为主。内源融资具有融资费用低、风险低的优点,但由于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不能迅速使企业的规模扩大,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1.2 外源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为主
就外源融资渠道看,我国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的融资占全部外源融资的比例高,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以银行贷款为主。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中,有约7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
1.3 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中小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进行的融资所占比例非常小。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进入的门槛高,公司股票、债券发行的条件多、标准高,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资金的筹集。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我国正在发展创业板市场与场外交易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为不够上市标准的企业提供了股份发行与转让的场所,是那些成长性、高科技领域的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渠道。如天津股权交易所于2008年开始运营,现在的挂牌上市企业有68家,既有外地的企业也有本地区的企业。
创业板的推出与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是,在这些市场上上市的企业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例非常小,仍然无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4 非正规的金融渠道占外源融资一定比例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资产规模小,资产抵押能力弱、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中小企业从银行、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渠道受限,如果内源融资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中小企业只能倾向于通过手续简便、快捷的商业信用、民间借贷、地下钱庄等非正规的渠道进行融资。这些非正规的融资渠道,虽然融资成本(利率)较正规的融资渠道高,但是能及时地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融资手续也相对简便。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内部原因,又有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融资环境差、政府宏观政策偏向等外部原因。
2.1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2.1.1 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金融体系结构失衡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外源性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金融体系进行。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仍然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
四大国有银行往往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放贷,并且大部分贷款借给了大企业。例如,2010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对43万户工商企业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情况表明:贷款大量投向了大型和重点中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的贷款额明显偏少,仅占1/10的大中型企业,却得到了一半以上的贷款。在贷款的投向上,不同所有制企业受到的对待是不平等的,国有银行的贷款多流向国有企业。
我国成立了许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银行和农业信用合作社。几家大的股份制银行如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的业务和经营特点与四大国有银行的业务大同小异,即使是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城市商业银行,也由于传统经营方式的影响,没有把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作为业务重点,而是将资金大部分用于风险小、收益稳定的业务上。而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民营商业银行,则少得很。
2.1.2 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直接融资是不通过金融中介的融资,由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直接进行交易。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的,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处于次要的地位。
我国的证券市场分为交易所内的场内交易和交易所外的场外交易。就场内交易方面,股权类的证券(股票)分为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其中,主板市场是场内交易的主体,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是为那些有成长潜力、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渠道。中小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的建立,无疑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但是,通过中小板或创业板进行融资的中小企业毕竟只有少数,只占全部中小企业的很小比例。
债权类的证券(债券)方面,企业在发行公司债券时,评级机构对债券发行企业的信用评级非常严格,只有少数大企业或中型企业能通过评级发行债券,而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可能性很小。可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仍然十分的狭窄。
2.1.3 担保机构设置和运行方面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制度还不完善,具体运作、管理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担保机构的资金投入不足,是我国担保体系运行中的最大障碍。目前,我国的担保机构平均规模不到2000万元人民币,占可运用的资金总额的2.5倍,在保责任余额为可运用的资金总额的1.3倍,没有起到应有的放大作用。
担保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信用担保机构健康发展的保证,目前,在担保风险预警机制上,担保机构普遍缺乏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对受保企业的资信状况调查主要借助于财务报告和简单的询问,缺乏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
资信调查体系发展缓慢。资信调查,即资金和信用调查,是银行或企业委托中介机构对借款方的资金和信用进行调查,为信贷决策提供参考。某些发达国家或者已经建立起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完善的国家社会信用征信体系,或者建立了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征信体系。在这些国家,信用调查机构可以通过各种合法途径收集或购买企业的信用信息,做成信用调查报告后送给各银行或使用的企业。这样,银行或企业在进行贷款决策时,就不用自己对所要贷款的客户进行信用调查、评审,而是直接采取信用调查机构所提交的信用调查报告作为决策的依据。这实际上是一种业务外包,即银行或贷款企业把信用调查的职能外包给专门进行信用调查、评估的机构,或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看,专门的资信调查机构的出现,是金融业专业化分工深入的必然结果。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中小企业立法不规范,且法律执行环境差,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局部利益,纵容中小企业逃避银行债务,法律对银行债权的保护能力低,加剧了金融机构的“恐贷” 心理。
2.2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
2.2.1 企业自有资金实力较弱,规模较小,可以抵押的资产少
中小企业初始资本投入不足,多由个人独资或几个人合伙创办。大多数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固定资产少,决定了企业可以用来抵押的资产少。如果没有土地等能够保值、增值的资产作为抵押,银行不会轻易贷款给中小企业的。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流动资金少,当它要以融资补充流动资金时,贷款人就有理由担心其到期的偿还能力。中小企业多处于创业的初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或商誉,而这些是企业主要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不能弥补有形资产的缺乏,造成了无论是通过以银行为主要形式的间接融资或是以发行债券或股票为主要形式的直接融资都难以进行。
2.2.2 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不善
当前,我国相当多数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而是沿用了“家长式”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不少企业内部管理较为混乱和落后。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规范现象比较突出。这是由于企业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部分中小企业主试图利用现行税收及审计制度的不完善之处偷逃国家税款等原因造成的。不良的内部管理会使贷款人如银行对其账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从而无法根据其账面数据来判断企业的运营情况,从而削弱了银行对借款中小企业的贷款意愿。
2.2.3 经营风险高
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虽然有灵活、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的优点,但是同时有许多缺点:如经营经验少,资金少,规模小。与大型企业相比,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弱,当经济出现波动时,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弱,出现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的概率高。所以,银行或其他贷款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持谨慎的态度。这并不是观念上的嫌贫爱富,而出于贷款人自身的利益作出的决策。
2.2.4 中小企业失信行为严重
目前,我国整体的信用环境较差,企业借款后不按照协议规定还款,还款期拖了又拖,甚至企业由于经营状况不佳而逃债的情况较为普通。而中小企业的资本金少,可抵押的资产少,而且经营风险高,内部管理的经验少、管理标准低,增加了企业借款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逃脱债务、赖账、合同履约率低、企业进行虚假信息披露等。
3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工程,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帮助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3.1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
由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资金筹措能力低,是市场经济中的弱者,政府作为一个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克服市场失灵的政策提供者,有责任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便利条件。首先,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其次,国家应设立政府专管部门和建立一些政策性和商业性的金融机构,加强中小企业在创办、经营、融资、投资、发展等方面的管理和支持,制定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构建良性发展的融资环境和竞争环境。
3.2 建立中小银行,增加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机构
大力发展中小型银行。首先,中小银行多为地方性组织,对当地企业的经营水平、发展前景和资信状况更为了解,能够较多地获取有关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可以较好地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有选择地为中小企业融资,这是大银行所无法做到的。其次,中小银行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更接近于中小企业,在提供金融服务时更为迅速,效率更高,更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3.3 拓宽资本市场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加强中小企业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2009年5月,我国创业板正式启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加上已经运行6年的中小企业板,可以说目前我国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正不断健全。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和壮大创业板、中小企业板市场,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扩大市场容量,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我国虽已建立了中小企业板市场,但由于其上市规则、条件等的限制,中小企业通过其融资仍然有困难。应适当降低门槛,开辟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形成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让那些运作规范,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同时,致力于设立按照市场规则运行,主要投资于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为正在开发并有广阔前途的高新产业项目融资。
加快推进创业板的发展与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是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3.4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作为连接企业与银行的信用桥梁,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高企业信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建立“一体两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体”指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两翼”指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担保为两翼。要加大对担保机构的财政支持力度,扩大抵押担保品范围。
规范中介担保机构的行为。中介机构能否取得市场的信任、健康良好的发展,关系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因此中介机构必须遵守诚实信用、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信用评级机构、审计机构等中介机构的监管和扶持,规范其行为标准,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共同构建我国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加强信用担保再保险的建设。可以在财政预算中设立再担保基金,以提高担保机构运作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帮助其有效分散风险。同时,应借鉴发达国家采取的再保险体系经验,如日本中央信用保险公司为地方性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提供大概70%~80%的再保险。借鉴国外做法,我们可以将再保险与担保行业结合,担保机构将已承担风险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再保险。
3.5 构建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体系
针对我国目前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拓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
第一,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及有实力的企业建立投资公司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我国许多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已形成了较强的实力,尤其一些效益显著的上市公司已有了雄厚的资金积累,拿出少部分钱来进行风险投资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第二,创办国际风险投资公司。目前,在较短时期内我国的风险投资要仅仅依靠国内资金形成大规模的风险投资尚有困难,积极吸引外资不失为一种有益的途径。欧美发达国家风险投资机构资金实力雄厚,风险投资经验丰富,也有意物色中国有高成长潜能的企业进行投资。因此,我们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政府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初期通常会只有一个专利或专有技术及创业思路,他们缺少的就是资金支持,因此,对于新创立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可以以股权等形式对有关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3.6 完善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管理不科学、内部关系不稳定、资金规模小、生产效率低、财务数据不真实等原因,使其缺乏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自身经营风险较大,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要不断完善财务制度,改善财务状况,提供真实、合法的财务报告;增强信用意识主动还款,使中小企业管理规范、运作高效,使金融机构有充分理由相信其发展前途,有能够偿债的信用基础,从而愿意为其融资。
参考文献:
[1]李小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