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我的家乡范文

时间:2023-04-01 14:3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夸夸我的家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夸夸我的家乡

篇1

夸夸我的家乡--南昌

我的家乡在南昌,南昌是历史名城,有好多好多旅游景点和美食点。

这里有中外闻名的滕王阁,上次妈妈带我去滕王阁玩,我们去了宏伟的滕王阁塔楼,站在塔楼顶层,看到了抚河两岸高楼林立和美丽的景色。然后又去了八一大桥,宽畅的桥面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汽车声、铃声混合成了都市交响乐。之后,我们又去了蛤蟆街,品尝了麻辣螺蛳、炒米粉和篱蒿炒腊肉,太好吃了。难怪来南昌旅游的中外游客,都会来品尝南昌的小吃。

啊!我多么爱我美丽的家乡——南昌。

篇2

春天,每天早上,当雄鸡伯伯报晓时,太阳公公就起床了,像一位画家似的把自己和云彩都染的一片火红。这时,大地苏醒了,柳树发芽了,柳树在微风中摇摇摆摆,好像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在天空自由的飞翔。远处淘气的小草淘气的钻出了地面,沐浴着春天阳光,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夏天,家乡的月季花向亭亭玉立的少女一般竞相开放,有的含苞欲放,向害羞的小姑娘;有的绽开一朵鲜艳的大花,像在炫耀自己的美丽。公路两旁的杨树向撑开的一把大伞,让人们坐在它下面乘凉……

秋天,丰收的景象美极了,家乡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色。高粱涨红的脸,稻子笑弯了腰,把自己打扮得如此美丽,一排大雁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遥远的南方。它们一边飞,一边回头看,好像在对家乡说:“ 再见,可爱的家乡,明年春天,我们还会回来的!”家乡的秋天如一幅充满诗意的风景画呀!总让人留恋忘返!

篇3

文峰塔在许昌市博物馆内,塔高五十二米,共十三层,每层的角上都挂着漂亮的风铃,每当微风吹过,便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好听极了!

走近文峰塔,首先看见塔前有三座石碑,其中一座石碑清楚地记载着,此塔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再向前走,便是高高的塔基,塔基是用条砖砌成。登上台阶,步入塔内,迎面是一尊慈祥的“千手千眼观音”佛像,环顾四周,墙壁上还有许多画像。塔内建有多级台阶,通过台阶,便可登上塔顶。

据说,这座塔原名叫“文明寺塔”,是为了振兴文运所建。我今天参观了文峰塔,希望文昌神能给我带来文运。

篇4

关键词: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在过去20多年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持续的增长,吸引外资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已占我国GDP的31.2%,出口额达到1700亿美元,已占我国全部出口额的52.2%。但是,也应当看到,它们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其中在转移价格的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

经研究发现,有近一半的跨国公司在华企业承认在与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交易时,使用了转移价格。可见,外商投资企业的转移价格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严重影响了我国引进外资的关联效应,对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极为不利。

一、跨国公司使用转移价格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1.跨国公司使用转移价格的原因 转移价格,又称划拨价格,管理价格等等,是从事跨国生产经营的企业系统内部在进行交易时所执行的价格。根据转移价格确定方法的主观性的不同,运用转移价格的目的的差异,可以将转移价格划分为两种。第一种转移价格,是指它成为一种既脱离中间产品的成本,又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是成为为跨国企业全球战略服务和谋求公司整体利润最大化的工具,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转移价格。第二种转移价格,是指以中间产品的成本为基础的价格,但同时可以满足母公司合资公司利润最大化的条件的价格。转移价格既不反映成本、也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是由跨国公司为达到其全球战略目标所决定的。

跨国公司使用转移价格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避税。跨国公司最主要的经营目标是全球税后利润最大化,尽可能减少缴税是跨国公司的方略。

(2)逃避外汇管制。我国和许多国家一样,实行一定程度外汇管制,为了能及时从中国子公司取得股息、红利,母公司从货物价格、劳务费、特许权使用费等的支付中变相取得股利,从而绕开我国对汇出利润的外汇管制。

(3)独占或多得合资企业的利润。跨国公司在中国主要以合资与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为了独占或多得税后利润,境外母公司利用自己与子公司进行交易的机会,通过转移定价,把子公司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自己的账上,使子公司的账面利润减少或出现亏损,这样跨国母公司就可以把理应属于中方投资者的一部分利润也据为己有。

(4)增强子公司的竞争能力。为了资助新成立或遇到激烈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跨国公司就采用低的转移价格向其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或收取较低的技术使用费,降低其成本,提高其竞争能力。

2.跨国公司使用转移价格的形式

(1)货物价格。在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中,货物价格的使用占了很大比重。公司通过使用货物转移价格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原则下的市场价格,实现利润的转移,资金的流动。

(2)劳务费用。在跨国公司体系中,各公司之间可以通过提供服务,收取高额或低额服务费用来实现转移价格。劳务费用有技术性劳务费和管理性劳务费两种。

(3)特许权使用费。对特许权使用费的支付,可以用单纯的形式或隐藏在其他价格中(如隐藏在设备价格中)。特别是专利、专有技术和商标,由于具有不可比性,很难掌握其真实价格,所以跨国公司可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灵活性较大。

(4)提供内部贷款。在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贷款较之参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获得避税好处。因为子公司用股息形式偿还母公司的投资,在纳税时不能作为费用扣除,但支付的贷款利息则可以作为费用扣除。而且母公司还可以根据整个公司情况制定利息率的大小。 (5)租赁费。利用租赁而不是购置设备可以免去筹资的负担,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而且租赁费可以作为转移价格的一种形式,如利用很低的租赁费在跨国公司内部将一个公司的资产堂而皇之地转移给另一个公司,实现其经营目的。

二、转移价格的几种方式及危害

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人为的影响或控制子公司成本和利润,其主要方式和方法有以下几种方面。

1.控制商品进出 口价格 在跨国公司转移价格运用中,货物购销占有重要地位。在涉及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内部交易活动中,跨国公司采用“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的手段,将利润在关联企业之间转移。转出利润的一方面高价支付货款,低价售出商品;采用这种方法,可将利润从高税地区转入低税地区。

2.控制固定资产出售价格和使用年限 有些跨国公司的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是由内部相互提供的。跨国公司认为变换固定资产价格及其使用年限,既可以影响企业的股权份额,也可以影响子公司折旧费的分摊,进而改变当期产品成本,从而影响关联企业的利润分配。

3.控制内部资金融通的利率 跨国公司关联企业之间经常进行各种方式的资金融通,借贷是最常见的方式。关联企业的资金借贷,其利率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跨国公司往往利用转移价格认为控制借贷利率,从而影响关联企业的经营成本,达到转移价格的目的。

4.控制无形资产使用费标准 跨国公司经常向子公司提供专有技术,商标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而这类无形资产的价值却很难准确估算。跨国公司在关联企业之间进行无形资产转让时,任意规定价格,从而实现其控制关联企业成本,转移利润的目的。

三、跨国公司操纵转移价格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通过转移价格,跨国公司控制着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子公司,使这些子公司服从于其全球战略目标,并保证跨国公司本体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达到自身目的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 1.中方合资、合作者的利润被侵吞 对于合资企业来说,中方合资者根据股权比例分享利润,而对合作企业来说,中方利润由合同规定,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利润。外方运用转移价格的方法,使企业的利润减少甚至出现“零利润”、“负利润”,这导致中方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而外方公司的总体利润变大。

在外方运用转移价格的过程中,中方的利润被侵吞。 2.减少我国的税收收入 外商投资企业税收收入的多少是影响我国利用外资效果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对“三资企业”的税收构成了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收益的一个部分。我国正常的所得税税率为33%,为了吸引外资,规定了“三资企业”在税收上可以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也就是说“三资企业”运营后第三年起所得税税率为16.5%,第六年起所得税税率为33%,许多外资企业通过“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将在华子公司的利润转出,从而逃避了我国较高的所得税。 3.使我国的国际收支恶化 外商投资企业“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严重恶化了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一方面,转移价格的使用可使外商整体利润增加,从而驱动外商大量进口国内可以生产的投入品,这将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商品进口增加,经常项目流出。另一方面,在外商投资企业向国外的关联企业购入相同数量的产品、劳务、技术等或出售相同数量的产品的情况下,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将导致我国商品进口和无形支出的增加,商品出口的减少,从而进一步恶化我国国际收支。 4.降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效应 很多外商利用其进口控制权,高价从国外关联企业进口原材料及半成品,而这些原材料和半成品国内企业是可以生产的,而且符合质量要求,价格也低于进口的同类产品,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效应。

四、控制跨国公司滥用转移价格对策 对于跨国公司使用转移价格我们应该成两方面看:跨国公司正当使用转移价格,可以使其降低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状况,同时在不损害我国利益的情况下,作为东道国的我国也可以扩大贸易量,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当跨国公司滥用转移价格时,就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及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对跨国公司滥用转移价格必须进行监控和管制。

主要有以下一些对策:

1.改变控制转移价格会影响利用外资的思想 对转移价格进行适度管制后(适度管制的最低标准为使我国利用外资的净收益大于零),外商理性的反应可能有两种:第一种,如果此时外商的收益仍然大于零,则保留和继续在华投资;第二种,如果此时外商的收益小于零,则停止或撤出在华投资。显然,无论发生哪种情况,我国利用外资的净收益都会增大。因此,对转移价格进行适度管制并不是损害而恰恰是促进了利用外资的工作。

2.切实制定和执行反转移价格避税法,完善税收制度,有 效进行避税防范 从国际惯例看,可将外资企业减免税的期限由“盈利开始年度起”改为“企业投资经营后的某某年起”,其年度可根据外商投资的行业、年限、资本额来综合考核确定。对税法所说的调整方法在使用范围和计算公式方面作详细的补充和完善,对不提供必要交易情况资料的纳税人采取惩罚手段等;

3.建立国际商情网,加强对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商品的监督检验 我们应该建立专门的经济情报网,搜集有关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供求状况,对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有关价格、性能、市场行情有全面的了解,以此为基础建立监管机制。商检部门应对由外方提供的有关原材料、设备等进行认真的检验鉴定,防止以次充好,以旧当新,杜绝跨国公司对在我国的子公司实施的高转移价格流动方式。

4.增强合资企业中中方的管理权 外商能任意使用转移价格的先决条件是外商实际控制企业的主导经营权,而这些是通过股权安排或非股权安排来实现的。因此,为了控制外商利用转移价格来损害中方的利益,中方一方面要力争多数股权;另一方面要尽快消化吸收并发展引进的先进技术,熟悉国际销售渠道,并切实增强中方经理的责任心与业务水平。

李尔华: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张纪康: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胡峰:论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方法及其依据[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1).

周晨: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第3页)[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 (7).

篇5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课题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主题活动:(1)家乡的风光美。(2)家乡的光荣榜。教材的编写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通过教材所呈现的范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的名人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对家乡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人物了解的过程,体会、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让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在了解考察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育学生要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培养环保意识。

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紧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的美景和家乡的人。本课题的教学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有:(1)课前布置学生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种途径分组分别搜集本县名胜梁野山风景、狮岩风光、中山镇“百家姓”的来历及中山镇古城遗址、“上刀山,下火海”的神奇表演、梁野山顶“古母石”的传说、“文人林默涵”和“共和国上将刘亚楼”等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记载、视频等。这些资料是学生通过考察、查阅、访问等途径取得,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生活。(2)教师搜集整理的有关家乡名胜名人和一些民间风俗的有关资料、制作的课件等。如,音乐短片《我的家乡在武平》、网络视频宣传片《云上人家》等。

课堂上,利用以上课程资源教学设计如下:

一、导入――激感共鸣

教师播放音乐短片《我的家乡在武平》,悦耳的音乐伴随着一幅幅优美的家乡风景画面和学生耳熟能详的歌词“在闽粤赣边有个美丽的地方,她的名字叫武平。这里天空蔚蓝蔚蓝,这里山水碧绿碧绿,这里空气甜丝丝,这里景色真美丽。啊!美丽的武平,我的家乡我爱你,为你奉献毕生的力;啊!美丽的武平,我的家乡我爱你,我的家乡叫武平!”一下子打动了学生的心。播放完毕,教师饱含深情将学生导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是的,我们的家乡不但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也涌现了许多的名人;不但有能‘上刀山,下火海’的神奇村庄,还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这节课让我们好好地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吧。”

二、交流――分享搜集成果

让学生将课前个人搜集的资料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在点评各小组代表汇报时要适时结合各小组搜集的图片、资料等内容相机进行相关的德育点的落实:“梁野山风景”“狮岩风光”要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景色美;中山镇“百家姓”的来历及中山镇古城遗址要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历史悠久和人们的和睦相处;“上刀山,下火海”的神奇表演要让学生为家乡有这么一个全国有名的神奇小山村而感到自豪;梁野山顶“古母石”的传说要教育学生做助人为乐的人;“文人林默涵”和“共和国上将刘亚楼”则要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活动――力求真情体验

1.“我是家乡小导游”模拟活动

(1)让学生明白当好“小导游”的要求:①需要了解家乡的景区景点,说出一些吸引客人游览的迷人之处;②学会做个小导游,当游客来到景区时,导游要说景区欢迎词;当游客来到景点时,导游要说景点介绍词;③还可以介绍与景点有关的传说及当地的风俗等。(2)教师模拟表演。手拿导游旗、喊话器,佩戴导游证,模仿导游进行解说:“各位游客:武平梁野山,坐落于闽、粤、赣结合部,享有‘闽西人的香格里拉’美名,是目前我省乃至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群落之一,梁野山有3米以上的瀑布50多处,其中以云礤村附近的瀑布群风景独好。被誉为‘云中村寨’的云礤村就位于梁野山南麓的一个小盆地中,四面环山,北靠梁野山主峰古母顶,壁立千仞,山势险峻,其余三面则山体平缓。村中土地平坦、开阔。云礤村,这片大自然馈赠的宝地,利用这里的生态资源优势,在维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规划成为以度假休闲为特色,以绿色生态为依托,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养生、探密为一体的别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欢迎各位朋友前来参观!”(3)各小组讨论交流,整理好导游词在小组里试说。(4)各组代表在全班模拟导游,向“游客”介绍家乡的美景、家乡的名人和家乡的习俗。

2“光荣册”制造活动

出示“光荣册”并讨论:哪些人物可以进入“光荣册”?引导学生说一说我看到的、身边的、让我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

四、升华――德育水到渠成

教师提问:“我们今天了解了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那么,我们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得出:今天,我们是家乡的小主人,要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要自觉保护家乡的环境,尽自己的力量介绍家乡、宣传家乡;明天,我们是家乡的建设者,用勤劳与智慧创造更美好的家园!

这样,通过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实实在在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家乡的美,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篇6

1 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作文现状,提高写作效率。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搜集、积累材料,在更快捷的平台上构思作文,书写作文,有助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讨厌心里,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材料、事事皆可写成文章,学生有了兴趣,习作教学当然就会取得显著效果。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由于受到知识面窄,视野范围小的限制,出现无话可说的局面,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提升功能,它可以使作文课堂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路,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将图片、声音等教学资源结合起来,把枯燥、乏味、抽象的教学内容变的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写作的欲望,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效率和写作水平。

2 运用信息技术,创境激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兴趣是写作中最重要的心理品质,有了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中媒体展示的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内容,创设一个写作的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有了写作欲望,才能积极写作,才能用心写作,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如在“我喜爱的一个小动物”的中习作,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进行练笔,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减少对学生的束缚,教师不能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而应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观察,从不同方面表达对小动物的情感。因此,我在作文指导时,利用多媒体展示鹦鹉的外形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内容有条理的说出来。同时引导学生将鹦鹉最带典型的外形特点,如眼睛、尾巴、爪子、羽毛等作为重点介绍。接着播放一段鹦鹉走横杆的视频,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跟着做动作,然后把鹦鹉表演的特点一一说出来,再让学生看鹦鹉吃食物的画面,观看后,引导学生运用有关动词,将鹦鹉吃食物的特点表达清楚,同时出示相关动词。最后让学生说说按怎样顺序来叙述,并请学生完整的把鹦鹉的外形、本领、吃食等进行描述。之后出示习作要求,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习作环境,不写鹦鹉的也可以写其他熟悉的小动物的特点,消除习作的紧张感,产生习作欲望,习作完成后,发现有些同学观察不够仔细,我再次将鹦鹉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按一定顺序再次观察,修改自己的习作,之后,将一学生完成的习作投影到黑板上集体修改,然后让学生将作文工整地抄在本子上。如此指导,学生写起作文来难度小了,作文的内容丰富、具体,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学生观察能力修改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评价效益,提升教学效率。

篇7

关键词:班队;集体;创造性活动

中国分类号:F125.2

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是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打好素质基础的重要形式、途径和方法。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能让孩子在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中获得心灵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从而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让他们在火花的迸射中享受成长的快乐。那么,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应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促使学生快乐成长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初浅的认识。

一、通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地参加班队活动中,在活动中最能展示孩子才能的,在活动中最能激起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开学后接到一个新的班级,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男生纪律涣散,集体荣誉感不强的现象,就和甲班的班主任取得联系,利用课外活动有意地进行一次拔河比赛,甲、乙两班在操场上列成队,我班的男生身高马大,从外表看有明显的优势,从神情看,他们个个神采飞扬,跃跃欲试,似乎这次比赛的胜利非他们莫属了。一二两局我故意不指点,结果两局都输了。学生们开始你怨我,我怨你了。第三局比赛开始前,我对每个人的脚步、身势如何用力进行了一一指点,第三局取得了胜利。当然最终结果还是1:2惨遭失败。接下来两个班的女生开赛了,这回看起来势均力敌,但同学们有经验了,比赛前经过了精心的准备,结果女生以2:1取胜,为班级挽回了面子。第二天班队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上:“男生为何没能取胜?”个个学生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得出了:一个班级的学生只有凝聚成“一股绳”,这个班集体才有战斗力。在活动中让全班学生真正体会到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

二、班级活动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又是一句经典的词语。班级活动中往往不可缺少。目

前,独生子女在我国小学生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些“小皇帝”和“小公主”由于在家中拥有优越的地位,使得他们常常唯我独尊,怕苦怕累。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劳动技能都没有学会,不会握扫把,不会拧抹布甚至不会扣书包带,系鞋带。于是,让孩子在家长或老师指导下,我便利用班队课开展了“勤巧小手比赛”活动,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孩子在家长或老师指导下,进行穿衣服比赛、系鞋带比赛、整理书包、钉纽扣比赛,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在活动孩子们互相学习,互帮互助,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就是要针对班级现状,针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实际来确定教育主题。把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和班集体实际问题纳入到集体活动中来,这样的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发挥主人翁作用,才能真正是学生自己的活动。

虽然孩子在学校,可也是一个小社会啊,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等等,这些都可作为班级活动的内容。当然,在组织类似的活动时,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三、尊重学生的自,提高班队活动的实效性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

知识、能力等构成课程资源的有机成分,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难以实现班队活动的育人功能,因此,开展班队活动必须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提高班队活动的实效。

高年级同学的组织能力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只要你大胆地把主动权

交给孩子们,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我在五年级上册的一次口

语交际“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活动中,从内容的选择到竞选主持人,我

都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次活动表演的形式也很广泛,于是我便让

学生自由选择愿意和谁一组,通过何种形式表现,并鼓励同学们人人参与,

没想到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激烈,有的同学打算用诗歌朗诵的

形式来表现,有的同学打算用歌曲来表现,有的同学打算用舞蹈来表现,

有的打算用绘画来表现,看到同学们献计献策,我心里暗自高兴,喜笑颜

开地说:“同学们的点子真不错,希望你们尽快和你们的小组成员商量好,

尽快把你们表演的题目以及你们的节目串词稿交给平时作文比较好的同

学,让他整理,最后交给我审阅,最后竞选主持人。主持人是学生最喜欢

的角色。主持人要求自然大方、灵活应变、机智多谋,因此每次活动前我

们都先竞选主持人,打破以前的班主任任命制,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

整个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我以一个参谋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收集资料、

确定主题、确定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尽量把活动的自交给学生,把握

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界限。在各项准备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

和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特别注意引导和鼓励那些特长不明显或有

自卑感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而不是让多数学生成为活动的观赏

者。

四、给学生开放的空间,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1.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这里所说的“特色”主要是指活动要有乡土味,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展一些特色鲜明的活动。只要因地制宜,从家乡的实际出发,挖掘题材,就会设计出许多有新意、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的活动。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是“夸夸我的家乡“,我便借此召开了一次”爱我家乡“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广泛调查家乡的风景名胜、土特产、小吃、民俗风情、历史故事等,鼓励每个同学上台把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讲给同学们听,不但锻炼了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增加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写作素材,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2.打破常规,与众不同

篇8

【关键词】阅读;表达;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怎样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浅谈几点体会。

一、扩大课外阅读,在泛读中积累语言

吕叔湘先生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可见阅读对写作益处极大。教学中,我坚持做到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为了营造 “以爱读书、多读书为荣”的氛围,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我在班里开展了每月一次的 “读书之星”活动。被评上“读书之星”的学生可得到一张“喜报”,班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这种成功的体验,学生也逐步真正爱上了课外阅读。

2.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

我把读书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家庭作业,要求每位学生每天都要读书半小时以上。每周我还至少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让学生带来自己的书和同学交换着看,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课外阅读课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内化了情感,积累了语言。

3.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在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应该教给学生一些科学阅读的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查读法,速读法,画批法,卡片法,最佳时间法,停顿联想法等。以卡片法为例:鼓励学生边读边摘录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精彩片断,并把它们做成卡片,利用上学路上、早读等时间背诵,到了学校后就把这些好词好句、好片断到小组长那儿背出来。一周下来,如能坚持每天背诵,就能评为每周的“背诵之星”。家长也从中分享到了孩子的喜悦,会更积极督促孩子博览群书,帮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开展说话训练,在表达中积累语言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靠的是长年累月的积淀。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开辟了说话园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

1.挖掘语言训练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沉淀积累。如学习《柳树醒了》一课后,我发现学生对这首洋溢着无限童趣的诗歌意犹未尽时,便趁机引导:孩子们,请大家想想,美丽的春姑娘还会唤醒谁了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仿造课文编起了诗句,如春天跟小河说话了,说着说着,河面上的冰化了,小河又唱起了欢乐的歌;春天跟小朋友握手了,握着握着,小朋友脱掉了厚厚的棉衣,跑到田野玩耍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了鲜活的语言,真让我感叹不已。

2.复述经典好课文

在教学中,教师可用故事描述、导游介绍、即兴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复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如《小英雄雨来》一课故事内容较多,可以引导学生先根据段落层次编写小标题式的复述提纲: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雨来没有死,然后再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喜欢表演,对于故事性强,有情节的课文,都可以尝试让学生表演,在表演的基础上,课文内容也创造性地复述出来。如《小木偶的故事》一文,我让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几个动词,按一定的顺序,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边表演边复述,课堂气氛很热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重视实践运用,在练笔中积累语言

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寻找学生与课文的共鸣点和生活中的兴趣点,处处创设写话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1.创设作文情境

创设作文情境,也就是将社会大课堂中的景观、现象浓缩到小课堂中,营造一个生动的情境。作文情境既可以广泛利用录音、录像,也可由教师匠心独运地设计画面等。如在口语交际《夸夸我的家乡》的课堂上,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秀美安阳》录像片段播放给大家看,学生们边看边发出感叹:“原来我们的家乡竟是这么美丽,怎么平时我们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看着学生慢慢进入作文情境了,教师再提出问题:安阳的哪些风光、哪些景物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这样有情有境在先,作文中自然就会有话要说。

2.鼓励想象作文

想象是学生心灵的翅膀,打开“翅膀”,是为了更好地放飞真情和思想。想象性的作文题材很多:创编童话故事、课文续写等等,可以说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引起想象,所有的想象都可以成为独具创意的文章。在学生的想象中,仿写课文“假如”的一首首小诗很让人感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为亲爱的老师画一把神奇的椅子,当她往上一坐,就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再也不会腰酸背疼……充满童趣的儿童化语言折射出的是想象的光辉。

3.充实作文活动

活动本司空见惯,但如果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挖掘出许多鲜活的作文素材。例如:我曾经在一次暑假,为学生留了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作业——“我赚一元钱”,假期里,学生们有的利用夜市摆起了书摊;有的帮阿姨看了一天小宝宝,当起了职业保姆;有的到小商品市场批发玩具,摆起了地摊;有的学生帮做生意的阿姨当起了服务员……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活动结束后,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创作出许多闪亮的佳作,如“我从来不知道”“成功的滋味真好”“生活真是一面多棱镜”等等,学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有了亲身体验,他们笔下自然会流出汁味新鲜的文章,学生语言的积累在练笔中也就顺理成章了。

积累,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功夫,鲁迅先生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并不断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淀语言,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语感论 王尚文.

[3]重视语言积累,培养语文素养 张志萍.

篇9

【摘要】“教育要回归生活”已经成为品德学科教学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要提高教学实效,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生活,以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重视利用学生的现实经验和亲身体验;教学内容应来自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的需求;教学活动的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

关键词 体验;生活;方法;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1-0053-02

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品德学科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众所周知,贴近生活的教学才容易引发共鸣,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要提高教学实效,教学就必须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获得体验,并重视利用学生的现实经验和亲身体验;教学活动的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习中体验生活。

一、课前引领探究生活,储备体验增效

教师在品德学科教学前总是要就学生的生活进行调查、了解。从学生现实生活中调查得到的资料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时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内容就在自己的身边,他们自然就会进行思考和联想。因此,教师应引领学生课前深入生活,开展调查活动,做生活体验方面的储备,以提高教学实效。

例如,教学《走近残疾人》一课前,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可以深入当地残疾人之中,采访残疾人并录制了残疾人的生活片断,制成教学课件。同时,引导学生们在课前走进当地残疾人生活中,观察身边残疾人的生活,收集有关残疾人的资料。有了课前深入生活的探究活动基础,课堂教学易于引起学生共鸣,提高教学实效。又如,在教学《从一粒米说起》一课前,笔者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家庭、同学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因为有了课前调查的生活基础,课中关于厉行节俭的情感很快深入学生心灵。这样,既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储备体验,提高教学实效,又可以让学生学会实践,可谓一举多得。

二、教学内容牵手生活,达成激趣增效

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有效、成功地教学总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实现课堂提炼生活,我们首先要把功夫用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生活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来“活用”教材,选取学生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具有教育价值的问题、现象来生成活动主题,然后将学生真实的生活事件作为素材和基本内容来设计教学,促进真实的学习过程,切实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只有基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才能反映学生的生活需求,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

例如,结合学校学生浪费水现象严重的情况,笔者设计了《厉行节约从我做起》这一课题,从引导学生调查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入手,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珍惜资源的必要性,引发学生学习、交流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的小窍门,培养学生厉行节约的好习惯。教学源于学生生活,活动过程学生很投入。又如,教学一年级《拉拉手交朋友》时,通过组织“学校和我拉拉手”、“老师与我拉拉手”、“我和同学拉拉手”、“我与哥哥姐姐拉拉手”活动,致力于解决一年级学生熟悉新环境,认识新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验愉悦的学校生活,教学针对学生实际,满足了学生需求,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活动组织再现生活,促进实践增效

要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在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活动。

1.注重选取学生乐于接受的生活化的教学形式。

(1)播放资源视频,再现生活。品德学科教学应注重联系学生生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如教学《现在我能做什么》一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利用周末时间观察父母一天所做的事,教师拍摄班级一位学生家长一天中的几个时间段的生活情景。在课堂教学中的“父母一天要做多少事”环节,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之后,将录制的视频片段展示在学生们眼前,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长辈的悉心关怀。基于现实生活的实例,视觉冲击的效果使学生们体会到父母爱的平凡而伟大,进而引导他们思考自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2)组织演练活动,模拟生活。例如,教学《坐立走有精神》时,笔者请小朋友围绕“坐、立、走”合作表演。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有的模拟学校的旗手升旗仪式时的动作、有的像小白鹅那样坐着。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成了有意义的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3)鼓励尝试体验,感知生活。如在教学《走近残疾人》一课中,为达成教学目标,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便,以激发关爱残疾人的情感,我们可以设计三项模拟体验活动:①“单手穿衣”:组织全体学生单手穿上衣活动,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的不方便;②“蒙眼取物”:让学生蒙着眼睛走到指定位置取东西,感受盲人对阳光世界的渴望;③“猜猜她要说什么”:在小纸条中写下一简单的指令,让一学生扮演聋哑人向全班同学传达完成老师这一指令。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要求,但活动的过程中却让扮演聋哑人的同学和全班同学一样急得直跳脚。通过这些模拟生活的活动,体验残疾人生活不方便,深入学生内心,提高了教学实效。

2.引领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和认知。如教学《我和小树一起长》一课时,笔者带领学生们到学校的园艺老师那儿,让学生们先观察园艺老师是怎么挖坑、怎么种树的,然后在园艺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挖坑、种树的实践,并引导他们定期观察小树苗的生长情况。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投入活动中,了解植树的方法,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四、拓展活动直面生活,提升体验增效

课堂教学之后进而引领学生向生活拓展,实现从课堂到生活的延伸,这是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的重要手段,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那些类似于画句号似的课堂教学结尾尤其对于品德学科教学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要重视设计和合理安排向课后拓展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德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力使所学在课堂中内化于心,在课外生活实践中外显于形,让学习为生活服务。

例如,在教学《走近残疾人》一课,笔者重视在课堂教学最后精心设计三项课外拓展活动(可选):①制心卡用于宣传,携手身边的人都来关爱残疾人;②从为残疾人办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关爱残疾人,感受过程中的内心愉悦;③号召组织假日小队,定期为身边的残疾人办实事。意在引导将课中产生的对残疾人关爱的道德意识、情感认知,转化为生活中日常帮助残疾人的道德行为习惯。

又如,教学《夸夸我的家乡》一课,课后拓展环节,笔者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规划家乡未来的蓝图,引导学生开展“为家乡的美好明天尽份心”活动,将内化的爱家乡情感,在课外实践中外化为爱家乡的行为,进一步巩固爱家乡的情感。

总之,品德学科教学重在引领学生探究生活,在探究生活中学会实践,最终又让教学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以引领学生生活,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篇10

一、成因分析

经过实际调查与分析,我认为造成流动儿童语文学习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外因,主要表现为家庭因素

我调查了五年级中50个流动儿童学困生的家庭环境,发现他们的生活环境普遍不够稳定,家长中从事个体经营的占了5人,雇工20人,散工及其他占了25人。从具体职业来看,多为卖菜、卖小商品、收废品、修理、临时工等行业,基本上属于高强度、低收入职业。在这种追求基本生存条件的环境下,家长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子女的教育情况。而且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是小学或初中水平,几乎无法对子女进行学习上的辅导,也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老师的交流也很少。

由于外出打工,许多家长生活压力很大,导致家人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互相埋怨,互相指责,根本没有责任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科成绩不理想,更谈不上艺术素养上的发展。

(二)内因,即孩子内在的心理因素

有专家分析:流动儿童在学习上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往往不自信;在人际上,师生关系表现为既想获得关爱却又处处进行自我保护的复杂情绪;同时,由于行为相对粗放、处事相对简单,他们与当地学生有亲密关系的较少。这种心理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变得更加强烈。五年级的孩子,身心开始发育,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开始变得敏感。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的居住环境差,父母职业地位低、生活不稳定而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所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而产生消极的心境。主观不努力就难以改变学习状态。在调查中发现,孩子们语文基础薄弱,大多不知道怎么学语文,课外阅读积累极少,阅读视野极其狭窄。

二、对策研究

(一)以帮扶为手段,营造温馨氛围

针对流动儿童不敢和本学区学生交往的自卑心理,我们在每班班内成立了10个语文帮扶组,每个组由一位优秀的本学区学生和一位流动儿童学困生组成,要求优秀的学生平时在学习上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比如背诵课文,订正作业等。同年龄的儿童之间有着相通的语言和天生的默契,有些问题老师讲了很多遍还是不懂,同学一讲就明白了,这就是互助组的优势。还有些学困生明明有问题,也不敢想老师提问,怕难为情又怕老师责备,建立互助组,不仅可以让那些胆小而不敢向老师求助的学生有所帮助,而且还能培养优秀学生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发扬了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精神,消除了本地孩子与流动学生之间的隔阂。营造了温馨的学习氛围。

(二)以课堂为阵地,打好学习基础

精心设计语文课堂,充分体现分层教学,在课前了解掌握学困生的学习基础,课中密切注意学困生的学习进度,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慢进度,课后重点做好流动儿童学困生的辅导工作,把学生遗忘的知识、没学过的知识补上。课堂上选择难度不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注意对他们投以期盼和鼓励的目光,即使回答不尽如人意,也要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消除流动儿童学困生对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精选作业,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作业能力,对学困生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尽量多一些课本知识的巩固。

(三)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语文,阅读是关键。本学区的许多孩子到了五年级,已有很大的阅读量,家里也有了丰富的藏书,而流动儿童却很少见他们有新书带来。到了每周的阅读课,几个孩子总是难为情地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看了又看的旧书,家里再也拿不出第二本书了,谁看了这种情形都会觉得心酸。于是,我们组建了班级图书角,发动了捐书活动,组织了“书香漂流”,让每个孩子都能阅读更多的书。学校也将在省标准化学校的创建中,为孩子们创造更优良的读书环境。另外,每月的“作文展示活动”,综合性学习中的“夸夸我的家乡”,时时鼓励着孩子们,让他们在快乐、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和本学区的孩子一起成长。

五年级有个男生小张,父母都是附近服装厂的车工。一家人千里迢迢来到诸暨,孩子学习跟不上,他们也很着急。其实孩子很聪明,但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懒得交,还不愿背课文。这样的孩子,叫他静下来只有阅读。在“书香漂流”活动中,我投其所好,为他选了本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并观察他在阅读课的表现。头五分钟还可以,不一会儿就开始东张西望了,眼睛骨碌转,哪有心思看书。于是我给他开了小灶,我读几段他往下看,我再读,他再接着看,总算慢慢沉下心来了。可没安静几天,他在七巧科技选拔赛中居然被选上了,每天中午要去训练,这不是把阅读的时间全抢走了吗?我想不同意,可又不忍心。去吧!没想到第三天他却给了我一个惊喜,在小练笔中,他精彩地描写了自己参加训练时完成作品的快乐。我结合“作文展示”大力表扬了他,孩子甜甜的笑容让我们感到欣慰。

(四)以积分为机制,培养良好习惯

根据语文学习的实际规定四项评比项目,并规定了相关的细则:

1.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作业,语文作业包括预习,做到字迹工整,书面干净整洁。作业得“优”的,加一分;作业不做的,扣三分;作业重做的,扣二分;作业不订正的,扣一分;抄作业或借他人抄的,扣二分;作业不及时交的,扣一分。

2.发言。在语文课堂上,能踊跃发言。一堂课内主动发言两次以上的,加一分。

3.进步。要求听、说、读、写各方面比自己原有水平有较大提高。得到老师或同学认可的进步者,加一分。

以上评比每月一次汇总,表现突出者在校园网上表彰。通过这样的评比为学困生树立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他们帮助,有些跟不上步伐的提前进行指导,激励他们迈向成功。

(五)以家庭为桥梁,拓展学习空间

首先,主动加强家校联系。根据外来民工居住地不确定,与学校联系不方便等实际,主动、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深入学生家中,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指导流动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学习等方面工作,提高家教质量。鼓励家长做好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场所。在我们的家访中,发现好多家庭连一张孩子写作业的桌子都没有,老师来了,别说凳子,就是立脚的地方都难以找到。联想到孩子们早上交不了作业时的那种表情,怎能不让人心痛呢?在老师的反复工作下,许多家庭已想方设法给孩子一个学习的小空间。

其次,开展家教知识进家庭活动。每月定期编辑家教信息、知识、经验等,由流动学生带回交家长阅读后并签字,然后带回学校,实现“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大手”,以此帮助家长提高家教素养,向家长传播家庭教育新理念和科学方法,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家长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远大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