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30 02:5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1

说到乡村建设,像是每次重大的会议都会提到。但却总是不能很好的落实。我想中国的农村始终是落后和愚昧的代表。现在是,在将来的几年到几十年中都会是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并不是表面中呈现的这么遥远。它们潜在的差距根本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从经济上,政治上,尤其是城村人群的心理差距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XX年1月20日,我坐上到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卢子沟村的汽车。那天正下着蒙蒙小雪。天气阴冷潮湿,县城的空气污染严重,一路上充斥着难闻的味道。当车子行驶在城村过渡路段时,透过车窗沿路是两排光秃秃的白杨树干,往远处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上面还留有玉米收割后剩下的玉米秸秆,满地狼藉的玉米叶随风漂荡,地头摆满了玉米根,沾满了泥土俨然一颗颗手雷。再远处又是光秃秃的树林,衬着远方高耸的群山勾勒出天的轮廓,北方的农村一年只能收获一次(除非用大棚,但那样成本较高),每年秋天收割之后。地里便是一片狼藉。当地的居民使用玉米秸秆当燃料,用玉米秸秆生沼气(当然,沼气只限于富有的人家)。有的农家就很有效的利用了玉米秸秆,收割过后,其用旋耕机将玉米秸秆切断或切成碎块,然后用机械犁将其埋入地下。即起到了翻土的作用,同时玉米秆在地下,经过一个冬天的时间,腐烂变成了肥料。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但是这种做法为什么得不到普及呢?究其原因有二:①进行此项活动。需要租用旋耕机,一亩地是20元(一般的价格),再加入犁地费用一亩地也是20元即一亩地共用40元,而只犁地一亩地仅用20元,这样算来,这样做需花费两倍的价格。②这样做费时费力,更多的农人都希望在经过秋季忙收后,都希望能有一些闲暇,(当然以上仅以玉米为例,也都是车上问一位农民而得)……

冬季的村子里非常荒凉,也只能偶见几个行人匆匆走过。却到处能看到村民家门前堆着的粪堆,堆放着的玉米棒。村民们将自家的生活用废水毫无顾及直接倒在街道,小巷上,生活垃圾也堆放的到处都是。使得村子里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充斥着难以名状的味道。

这就是我眼中的乡村建设,尽管国家号召了好多年,但中国的农村,或者中国北方的农村。抑或是我眼中的中国北方的农村依旧是这样——脏、陋、差。

篇2

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退耕还林,农村经济的革命.由黄前,曾兴,肖游川,袁兰,濮曲波,陈锐,参与完成.实践从7.23日开始,7.30结束,历时七天.我们在这七天中采访调查了铺子湾镇农业部门,当地农民,还有新店镇七星椒种植基地,以及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的种植加工基地.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7.23日,我们带着满腔热情和大学生的求知欲来到了铺子湾镇政府,由李书记给我们座谈讲解当地退耕还林的成果和艰苦找寻出路的过程,我们从谈话中深切体会到当地发展的不容易,以及政府对农民退耕还林作出的大力支持.在不担心吃饭没保障的情况下,农民都积极配合政府把退耕还林做好.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当地大规模种植的香蕉,在李书记的安排下,我们由周淑芳阿姨带领参观了他们镇的香蕉种植基地,到达基地的时候,我们都不由自主的惊呼出声,一望无际的香蕉海洋,让我们看到了农民收成时候那幸福的微笑.周阿姨仔细的给我们的疑问作出回答,我们了解到,管理这么大面积的香蕉林,在人力方面还是比较省的,大概2-3个人就能管理40亩,一个星期割一次多余的香蕉叶,在割叶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同时观察病害,发现有病害的植株就要马上从地里剔除,避免传染.如果传染病爆发,将带来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每根香蕉种苗多是从外地引进的高产品种,每棵五块左右,要两年才开始结实,在管理阶段每次施肥都超过一千元的投资,如果死亡,损失会很大.我们走了半天才将这片蕉林走到尽头,烈日当空,同学们都露出满足的笑容,汗水绽放在这片土地上,我们都很高兴,虽然这片蕉林不是我们种的,但是它们代表着国家搞退耕还林的成果,农民并没有因为退耕还林变的吃不起饭,而是越来越富裕,生活越来越红火.也更清闲了很多.如果是水稻,有谁能一个人管理近20亩土地.退耕还林,让当地蕉农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7.24日,我们再次来到铺子湾镇,周阿姨和我们轻车熟路的直接去了香蕉种植基地,这天我们将要参观比较现代化的设施,种植香蕉也是一项技术活,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也种不了这么大规模的蕉林,上千亩的香蕉林,如果全部用人工挑水灌溉施肥,那得花多少人力啊.周阿姨带着我们来到了他们种植基地的蓄水池,我们到了一看,无数复杂的管道交错在水池四周.向远方的地里延伸.周阿姨给我们解说到,这些水管分向所有的香蕉林,在香蕉林里每十米有一个小型蓄水池,小型蓄水池的水由这个最大的水池供应,水管连通这些水池,每个水池又有一个放水口,出水口都有一条小水沟,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灌溉线,管理也方便,要灌溉的时候只要将大水池的水放出,就灌溉完成.这解决了农民很大的问题.为他们省下了很多麻烦.即使五十岁的老年人也能做到.解决了灌溉,还有施肥的问题,适合香蕉的肥料主要有碳铵,复合肥,菜枯等.如果靠农民一棵一棵的松土施肥,也是一项很沉重的负担,对农民的人力要求会提高很多,针对这样的状况,铺子湾农业部门研究之后采取了灌溉和施肥同步的办法,把肥料加在蓄水池中,为了避免造成堵塞,在灌溉时加大水压,灌溉完成都会做一次清水灌溉,达到清理管道的目的.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施肥成本,肥料加入水中活化后更易于香蕉吸收.

两天来,我们对铺子湾香蕉种植产业的调查也结束了,走之前周阿姨的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她说:你们大学生不要看不起农村,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了,农村干活也不都是体力活了,要不了几年,大学生可都要朝我们农村奔呢.这算是对中国未来的预见,确实,中国的科学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腾飞,这些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也慢慢的推广了,但是农村缺少眼光开放,真正有技术的人,这对于我们农业大学的学生是一个机会,也是挑战.如果能合理利用资源,用科学的种植观念来发展农村,就像铺子湾这样,科学种植,在有所收获的情况下,必定会带动周边农村跟着发展,最后农民的生活也会彻底改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抓紧在大学的学习机会,多吸收些实用的,先进的,科学的知识.中国的农业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中国的农业.

篇3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市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市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篇4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暑假我院团委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在全院同学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版权所有!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版权所有!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篇5

叶圣陶先生一再指出作文“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带领学生寻找到源头?那就是是把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乡镇中心小学学习的学生写作能力相对薄弱,如何让作文与生活相结合?近年来,笔者关注并参与了其中的语文教学研究。通过实践,我认为:这需要教师在进行命题时树立两个服务方向。

一、命题应树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方向

首先,命题应注重实用性。生活中,实用性文章应用最广,因此,必须强化应用文训练。我们结合小学要求,出了一些训练题供学生选用:《关于食堂管理的调查报告》、《这种商品为什么畅销》、《某专业户勤劳致富的经验》、《本月学习纪律通报》以及为本村本乡的一个产品写一个广告等等。看到这些题目,学生们兴趣盎然,因为这些太贴近生活了!有说不完的话,许多学生一周写三、四篇作文!我们将写出来的作文编选刻印成集,向学校、社会宣传,受到了学校、机关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有的成为他们决策的原始材料,真正发挥了文章的社会效用。

其次,命题要具有参与性。当然,命题有了时代性、实用性,也就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命题的参与性,就是通过命题作文,让学生参与学校生活,参与社会生活,即造成舆论,参与生活。我们创办了油印报,我又搜集了许许多多的作文题,经过精心筛选,挑出近百题贴在教室里,供学生命题模仿选用。报纸由学生主编,每周一期。报上选登的几乎全是学生们自己命题写的文章,如:写师生生活的有《老师啊!你――》、《书迷》、《“老”班长》、《强者》、《“对手”变朋友》等;为班级献计的:《也谈黑板报》、《自习课纪律如何管》、《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课》等;给社区、政府提意见的有《这条小路为啥没人管》、《小区绿化改进方案》等。让几十双眼睛,几十个头脑,一起共同观察、思考校园生活,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自己的生活,或鞭策后进或表彰先进,既促进了教学与教育工作,又激发了写作兴趣,形成了“越写越爱、越爱越写”的良性循环,确实达到了“自由发表”。作文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小作者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

我们不仅让学生参与学校生活,也参与社会生活。每年夏秋之际,不少人为了发财致富,大肆捕捉青鞋上市镇去卖。我们命题如下:《不要滥捕青蛙》、《少捕一只青蛙,多收十斤粮食》、《不能杀鸡取蛋》、《要致富为什么不养牛蛙》等,让学生选做,投稿到广播站或报社,通过作文及新闻媒介来干预社会生活。学生本身也增加了科学知识。

命题具有时代特色,实用性能,参与生活,这三者关系也是相辅相承的,他们分别从题材、体裁和功效上对命题进行了规范,“不勉强学生写他们所没有的材料”。

二、命题应树立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服务的方向

“文以载道”,这是古训,如何使“道”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仍是作文命题面临的课题之一。为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作文的教育功能,命题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命题应有意于克服农村学生偏狭自私的心理,以开拓他们博怀。针对农村学生受传统思想影响较重这一现实,命题时应重点引导他们去思考一些传统思想中敏感问题,从而提高辨明是非的能力,树立远大理想。为此,我设计了许多题目:《有钱就有幸福吗》让学生讨论目前又流行起来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谬论;《我的竞争观》明确学习中的公平竞争应当建立在相互帮助的基础上的,而不是过去书生们的相互“保守”;《他们谁美》讨论心灵美与外表美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这些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又提高了政治素质。

篇6

高等农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功能是紧密联系、相互统一的。正是因为高等农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功能决定了它在其中的地位,同时高等农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又为它的功能在其中发挥作用赋予了巨大的空间和良好的机会。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可以认识好、把握准高等农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功能。

(一)农业人才培养与培训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业务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现代人才是高等农业教育的本职所在,为农村提供引得来、用的上、留得住的综合性农业人才是时代对高等农业教育的鲜明要求,对农民进行培训与再教育,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是高等农业教育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关键在人才,而现实之下农民平均受教育水平低、科学文化素质差、农村“致富能人”少、农业缺乏各式各样现代人才的情况也是不争的事实,单纯依靠农民自身,很难及早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由此可见,农业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已成为高等农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任务。高等农业教育必须紧紧扭住这个核心任务不动摇,跟进时代步伐,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发挥自身雄厚教育资源优势,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既有理论又肯实干、既有技术又能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传播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离开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与运用,只会是一句空话。高等农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注于高等教育与“三农”研究两大领域,产生了自身特殊优势和发展特色,同时又处于我国农业教育系统的顶端,发挥着“领头羊”和“引路人”的突出作用。[1]这就使得高等农业教育成为了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培育新型农业科技人才的神经中枢和主要力量。因此,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传播已成为高等农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和工作重心。高等农业教育应当继续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不断创新农业科技,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媒介及时把新型成果向农村推广,用先进农业技术来武装农民大脑,指导他们从事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促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农业教育的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越来越凸显。通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实现高校与社会第一线的对接、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把自身人才、科技优势转化为富民兴校的现实力量的同时,社会现实情况也让学校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应当如何培养这些人才,促使高等农业教育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发展方向,认认真真地“俯下身来”,深入农村第一线,实实在在地“耐下心来”,研究“三农”;积极调整发展步伐,适应时展要求,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稳步前进。故此,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已成为高等农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和重要内容。高等农业教育服务应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查找不足和缺陷,利用学校和地方两种资源、双重力量,突破学校发展瓶颈,提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策略与方式

高等农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功能决定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方式来发挥作用,而且只有系统总结和思考已有的服务策略和方式,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发展方向,不断增加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机制,才能增强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实现服务效果的最大化。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策略与方式应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并应从其中进一步寻找着力点和突破口。

(一)明确学校定位,加快教学教育改革,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拥有综合素质的现代农业人才

建设新农村涉及农业、农村、农民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亟需补充理论水平高、创新意识强、技术知识与动手能力兼备的现代农业人才。高等农业教育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转变陈旧思想观念,下大力气打破传统教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完善、创新和升级人才培养模式,把人才培养的目标瞄准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需求之上,通过开设符合新农村建设发展前景所要求的新专业、新课程,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强化社会实践;不断进行高等农业教育研究,推动高等农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输送所急需的各级各类现代农业人才。

(二)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及传播力度,多渠道创建和扩大科技推广平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其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先进农业技术在农村的传播和应用。高等农业教育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通过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创新,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有机调整,加快了农业增长方式的科学转变,提高了农村的农业综合生产经营能力;注重培养和培育大量的农村基层工作者,为新品种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做好人才铺垫;通过定期培训、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农机推广人员、农民企业家、农村致富能手的科技素养,结合各级各类农技推广部门,把先进农业技术推广、普及、运用到农村生产经营的第一线;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70%-80%相比,我国仅达到30%左右,高等农业教育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充分挖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潜力,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拓展高等农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高等农业教育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组织广大师生参加多方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对农民进行“三农”政策宣传服务,通过宣传和讲解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增强建设新农村的信心。激发他们创造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创造性;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调查,寻找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关注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发挥人才优势,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形成调查报告,为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献言献计;大力推动“三下乡”活动,“百县千乡文化宣传”活动,把先进文化、管理理念和科技知识带到农村,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稳定和谐;扩大建设高校在农村的科研基地范围,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经营难题。

三、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探索

(一)调整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和提高大学生对农民的理性认识

知农爱农、学农为农是大学生顺利成长为新农村建设所需现代农业人才的重要前提,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农民处于被误解甚至藐视的尴尬局面,即使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也没有做到对农民深层次、全面的、客观的理性认识,农民被认为从来就是落后愚昧的社会下层群体,看成了跟不上时代、懵懂无知的代名词。因此,作为为农民服务、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合格人才的高等农业教育有必要、有义务,通过增设课程内容,深化课程内涵,使得课程体系定位更加准确,结构更加完善,从而使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符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切实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知农爱农、学农为农的一线高级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河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开设《中国农民》课程,紧紧抓住中国农民的社会历史发展作用、丰富内涵和未来美好发展前景,努力把《中国农民》课程打造成为大学生服务“三农”与自我发展相融合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的重要平台[2],使大学生在全面、系统、科学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农民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基础上,把他们对农民的感性认识和朴素感情,提升到理想认识与坚定信念上,真正做到知农爱农、学农为农,自觉调整步伐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保持一致,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相联接

新农村建设亟需大量人才,尤其是农村教育、农业技术等方面第一线实用性人才。[3]高等农业教育要以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媒介,把鼓励、支持、帮扶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理念贯穿到社会实践活动的始终,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农村、走进农民,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和交往之中,加强对农村的全面认识,增进与农民的友好感情,了解社会现状与发展趋势,明晰自身面临的现状和所处的位置;要在实践活动中,注意结合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实际需求,及时传达和大力宣传国家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宣传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营造和浓厚支持鼓励大学生服务基层扎根农村的舆论氛围,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认识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无论在城市就业还是扎根农村都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良好途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进而转变就业观念,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使他们有意识地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学习与农民打交道的方式方法,培养适应农村社会的能力和不怕吃苦不畏困难的实业精神,规划好立足农村、立足基层的发展方向,实现高等农业教育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对接和双向互赢。

(三)将支持农村扶贫开发和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统一

支持基层扶贫开发和创建扶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都是高等农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良好途径,在具体实践中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创建和帮扶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水平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有效利用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科技优势,以科技服务为纽带,形成“专家协会骨干会员”的技术传播网络[4],促进农业科技新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利用和普及;通过地方与高校合作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新产品,形成“大学+公司+基地+农户”经营生产方式,推进地方特色行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提升行业生产经营组织化专业化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与此同时,高等农业教育要以国家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为重要契机,在服务农村扶贫开发中组织一些相关方面的专家深入农村、深入合作社为农民特别是合作社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和组织指导,使合作社的发展少走弯路、不走弯路,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当中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既实现贫困地区的开发式扶贫又促进农民合作社的又好又快发展。

(四)发挥高校高级人才的“高级参谋”作用,为政府的科学决策贡献智慧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做出科学决策,高等农业教育有义务、有能力对政府决策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各级政府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因此,高等农业教育应当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继续实践选派科技副县长、副乡长的方式,密切与各级政府的联系,积极把学校高级人才向政府推荐;充分发挥高等农业教育的科研和技术优势,创建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与食品安全、农村文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村镇建设等方面的研究,通过调研报告和论文的形式把研究成果提交给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指导和客观依据,促进政府更好地指导和引领地方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有序快速进行;鼓励和支持学校专家、教授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深入农村、研究农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面,加强学校、政府和农民的联系和互动,切实做到把一般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带动和培养更多更好的研究农村的高级人才,同时组建为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服务的高级顾问团,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决策参谋和咨询。[5]

篇7

“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提高我国整体医疗卫生水平。因此农村合作医疗问题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为了了解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情况、宣传和监管程度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对长沙市望城县靖港镇复胜村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围绕本次调查的目的,我们针对复胜村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作出了具体而辨证的分析,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对策与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

1、调查背景

本次调查是属于本学期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的一个部分,我参与了本次实践,属于其中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组的一员。此文是建立在我们整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组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的。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长沙市望城县靖港镇复胜村居民为总体,以复胜村居民为主,并以邻近村庄村民作为辅助调查对象。复胜村位于望城县靖港镇中部,地处大众垸中心地带。*大道、*线和中格线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区域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60亩。20*年全村实现总产值2582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592元,被政府授予“县级文明村”荣誉称号,荣获镇对村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2005年10月,望城县被确定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从20*年元月1日正式启动后,已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受到绝大多数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20*年农民参合率达70%以上,截至2007年上半年参合率达88.08%,参合人数达53.72万人。因此选取此村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

3、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在走访复胜村农户进行实地考察的同时,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13个问题(12个选择题以及1个主观题)构成,主要询问了复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情况、农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知晓程度以及对相关医疗报销情况的满意程度。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28份,有效问卷113份,有效回收率88.28%。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的了解情况

图一:农民对合作医疗报销了解情况分析图

经过我们七天较深入的调研,通过上表不难发现大部分的村民并不十分了解合作医疗的报销相关手续。4.50%的村民对此有很深入的了解,31.80%的村民知道有这个报销制度,50.10%的人却不知道如何进行报销,由此看出大家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的了解不多。

我们了解到农村每户参加合作医疗的村民都发了一份“望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册”,当我们询问宣传册相关信息时,几乎没有村民可以提供该宣传册,也几乎没有人可以说出其中的重要信息,大部分的农村仅知道只有住院才可以报销,其它信息很少有人知道。这说明政府在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在采访靖港镇某合作医疗医院的院长时,他指出其实政府针对该制度的宣传工作,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不仅仅发了宣传册,在各参加了合作医疗的医院内也设有宣传栏等等。由此可见,政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工作,确实做出了不少努力,可是面对宣传付出无回报,努力得不到成效的局面,我们需要的是考查与思考。

二、农民知识水平对于新型合作医疗实施的影响

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我们应该客观、正确的正视当代农民的知识结构水平与农民的思想。不能单方面的认为政府做出了努力,就应该得到农民的支持,反响就必须良好。我们要深入农村,真正认识农民,了解他们的思想与要考,这样才能真正的、正确的为人民服务,找工作做好。

图: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比例

通过上表看出:72.78%的农民文化程度仅局限于初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只有9.10%,更是少之有少。我们认识到,宣传不到位也应当从农民身上找原因:1、宣传方式不正确:大多农民是小学及初中以下文化,宣传手册等一些文字性的宣传途径,效率是低下的;2、农民心理因素:部分农民,因某些原因对政府持抵触情结,对政府的工作抱有较大的偏见,甚至不支持政府工作;此外,还有可能存在教徒,对医疗本身存在偏解。3、农民自身对合作医疗重视程度不够。调查过程中,当我们请村民填写调查问卷时,部分村民是没法看懂问卷的意思的,由此可见,当今农民的知识水平并没有达到政府所期望的水平。对于宣传手册或宣传栏这种宣传方式是不能有效的接受的。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部分农村对政府是保持着抵触情结的,他们认为,中央对农村是关注的,是关心农民的,可是下级执行起来就发生了偏离,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报销,而他们这群老百姓,要找关系,给相关人员送礼,得到的钱还有可能得不偿失,这与某些政府行为是相关的。此外,还有一种值得讨论的现象,就是存在对医疗本身有偏见的人,相信基督教并没有倡导人们不看病,生病了在家祷告,有可能在农村中存在一些异教误导农民,这种现象在知识水平还不是很发达的农村很容易滋生,特别是对一些为生活所困的人,特别受这种思想所误导。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得知,几乎没有几个村民可以拿出宣传册,靖港镇某医院的院长也指出,经常有村民因住院发票丢失而来补办,但发票是不允许补办的,所以还是有些村民是没法得到报销的。这就是村民自身对合作医疗的重视不够相关了,该注意保留的重要资料没有被保留下来,对于政府宣传的知识也不去积极的了解,认为任何事情与我无关,政府要求怎样我们就怎样就对了,没有主人翁意识,这样即损失了自己的一些权益,也对政府的工作造成一定的负担。

三、农民对于报销手续所持看法

经过调查分析村民认为报销难,报销态度消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大部分村民不清楚报销所需要的有效证件(提交合作医疗证、原始发票、诊断证明、一日一清单、结算清单、病历复印件),大部分村民在住院时,并没有意识到要保留这些有效证件,导致报销受阻。2、部分村民不了解哪些医院可以报销,哪些不可以,或是哪一等级医院报销比率和起付线是多少。有些村民不清楚哪些医院可以报销,比如湘雅第一医院,并没有参加合作医疗,有些村民并没有了解到,花了大价钱看病,可是不能报销,这样就造成了村民对报销制度的怀疑,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宣传没有做到位。3、还有部分村民没有注意到的一点是用药有限制,参加合作医疗的药品是有限的,只有部分常用而且价格不是很贵的药品在报销之中,一些进口药物或是十分贵的药品是没有列入报销中的,而有些村民并没有了解到这点,住院时没有注意到,导致看病花钱多,可报销又少,这导致的恶果是对报销制度的怀疑。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户人家家境不是很好,07年上半年,其女儿因额头受伤,送到湘雅第一医院治疗,仅挂号费及对伤口消毒的费用就花了500块钱,加上住院的几天一共花了近5000元,可是得不到报销,在访问过程中,该村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表示很不满,认为报销道路很黑暗,有些人可以很轻松的报销,而像他们那样的老百姓,报销时受到重重阻挠。

四、农民收入水平对于报销的影响

根据我们对望城县靖港镇复胜村的调研情况而言,该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据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复胜村这一地区,如图所示:

大部分家庭年收入分布在1万——2万元之间,其比率占40.9%,其次有31.8%的家庭年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的家庭也占到了整个家庭的18.1%,这体现了农村中的收入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大部分群体处于中等生活水平,极地低收入的人口较少,一部分人的生活已经基本步入小康水平。20*年农民参合率达70%以上,截至2007年上半年参合率达88.08%,说明这种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在农民的承受范围之内,这一地区不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经济水平的差异,同时不同的家庭对医疗费用的支出也存在差异,家中有常年患病者或者高龄老人时,家庭对医疗的保障依赖度就强烈,反之亦然。因为考虑到大病冲击对于农户的影响是长期的和较为严重的因此不同的人对医疗补偿比率的需求是不同的,但是,新型合作医疗把预防保健、医疗、小病和大病切开了,认为农村最大的问题是因大病致贫,以为只要把大病问题解决就行,这是一种制度上的设计错误。不能将合作医疗保障的对象只限于大病重病。首先,从农民心理来说,保大病不保小病,受益群体只是少数人,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参与者是否受益,将影响其继续参与的热情,可能多数农民一辈子都得不上一次大病,如果在一年中没有大病就等于白交了钱,因此有些农民不愿意交钱。

(四)问题的讨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的制度。

新型合作医疗是在我国农村长期实行的一项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医疗保障制度不仅事关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也是调整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以及医疗服务机构等各方利益主体的一种制度,政府可以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但确立这种制度,需要立法来保障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它应着眼于为全体农民提供安全感和发展条件,维护农民人格尊严。我国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今天,理应由政府承担责任,组织、管理、监督新型合作医疗这一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尽快覆盖所有农民,农村合作医疗在过去发展的40多年中,因法律制度的欠缺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障水平不高、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这也是造成合作医疗制度无法定型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缺乏法律规范的条件下,合作医疗制度的稳定性和信誉受到怀疑,进而加重了农村合作医疗的负荷。制定合作医疗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的稳定性、强制性和权威性才能农民对合作医疗的信心和心理预期。作为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忽视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不然中国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不健全的,更不能体现其追求平等、正义的价值取向,鉴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应该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建立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因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是一个水平相对较低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它不应该有漏洞,所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建设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要求。而如何正确引导农民正确掌握医疗报销程序,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实施,是我们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之一。

(五)调查结论与建议

针对以上数据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新型农村医疗制度作为一种最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我们去不断完善。针对以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报销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对农民合作医疗的宣传。加大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在宣传的侧重点和准确性上下功夫,明确哪些项目可以报,哪些项目不能报,注意不宜夸大新型农村医疗的好处,避免给农民“什么都能报”的误解,以免农民的预期与政府的导向出现偏离。

2、简化新型合作医疗报销程序。参合患者在县内住院取消转诊审批,可任意选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在县外住院的直接回缩在乡镇合管办报销,从而可使参合患者感到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