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6 12:4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篇1

一、实验目的

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能通过因特网查询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介绍文档;查询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企业或组织应用的案例。

(1)分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文档的组成;

(2)分析所调查的管理信息系统案例的功能特点;

(3)能对所调查的管理信息系统案例的应用进行分类;

(4)分析所调查的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所采用的技术;

(5)总结并阐述你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

(6)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拟定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

三、操作步骤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 Group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

中国石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其各层单位的财务核算与管理需求而建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运行在各层单位财务核算部门,通过不同档次的服务器构架起总部与各炼油、化工分公司、子公司及生产厂的财务管理逻辑网;总部与各油田分公司、子公司及生产厂的财务管理逻辑网;总部与各省(市)、地、县石油公司的财务管理逻辑网三条主干网络,以实现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财务管理核算、科学决策和在线查询、对帐体系。

(1)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文档的组成:

中国石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服务器主要处理网络用户的请求并完成数据的处理统计,因此对服务器可用性、可靠性上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连续运作的能力;要求服务器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以实现前端用户的流畅访问和本地数据的迅速统计处理;同时服务器应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以便用户能够根据业务的增长方便地升级系统。

(2)功能特点:

浪潮服务器事业部根据用户的需求,推荐用户采用NetLine720R服务器搭建整个网络系统,此次浪潮有330多台NetLine720R服务器入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中石化信息化建设搭建起稳固的平台。

(3)案例所采用的技术及其分类:

NetLine720R支持最新的Intel PIII Coppermine处理器,可扩展为双CPU,内存最大可扩展到2GB ECC SDRAM,为用户提供强大的处理能力;具有10个热拔插硬盘空间和4个固定硬盘位置,满足用户的海量存储;利用热拔插硬盘和RAID技术,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采用RAID技术、ECC内存、冗余风扇等多种冗余容错技术,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运行效果

到目前为止,整个系统运行稳定,为中国石化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优良的计算平台,并为其高层决策提供了科学、准确、快捷的服务。

(4)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用以及时正确地搜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组织的全部活动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信息流,不同的信息流用于控制不同的活动。几个信息流联系组织在一起,服务于同类的控制和管理目的,就形成基于信息流的网络系统。

(5)拟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

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参与做一个了解的系统来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充分体会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实验收获和建议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了解了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在这个系统开发过程中,本人增强了团体意识,对一些软件开发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会了如何进行小组式的开发一个综合系统,在此本人特向给了很多指导意见的

老师表示感谢!也感谢本组成员对本人的关心和帮助。因为本系统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且比较复杂,加上时间的仓促,尽管本组竭尽全力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善性,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实验二: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能够正确运用系统分析的过程与方法,结合一个自选MIS项目,复习、巩固MIS分析的目的、MIS分析的内容、MIS分析方法和工具,提高系统分析实践能力。

2、熟悉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的绘制。

3、熟悉Rational Rose工具的使用, 熟悉UML在MIS分析中的应用。

4、树立正确的系统分析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根据所述系统功能需求,开展实地调查或通过Internet查阅相关资料或结合个人经验,进行系统分析。

2、明确管理业务调查过程和方法,包括所选管理系统典型组织机构、管理功能及业务流程,优化并以图形建模。

3、明确数据流程的调查与分析过程,绘制数据流程图,编制数据字典。

4、学会使用Rational Rose软件来进行系统分析,使用UML描述分析系统的用例图、概念类图、顺序图、合作图、活动图和状态图。

三、操作步骤

系统分析

系统运行为C/S+B/S模式,包括图书的采访、编目、流通、查询、期刊管理、系统管理、字典管理

、WEB检索与等八个子系统,内含操作员权限管理、读者管理、著者管理、出版社管理、图书分类

管理、书商管理、订单管理,附带在线帮助系统和多媒体功效,具有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用户友好、

可靠性强、安全性高、扩展性强、适用于多操作系统和经济实用等特点。系统同时支持Client/Server

和Internet两种环境,能够适应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的需求。

图书馆管理系统系统特点

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 + 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所有信息均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各客户机通过网络与数据库服务器通讯,WEB 服务通过ADO 模型访问数据库服务器,数据与应用安全地隔离,可确保数据存放的安全性。

开放的数据库结构,可让用户完成扩展功能,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全面有效的保护。

系统包括图书的采访、编目、流通、查询、期刊管理、系统管理、字典管理、WEB检索等八个子系统。内含操作员权限管理、读者管理、著者管理、出版社管理、图书分类管理、书商管理、订单管理、附带在线帮助系统和多媒体功效。

具有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用户友好、可靠性强、安全性高、扩展性强、经济实用等特点,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的需求。

■ 辅助设备与运行环境基本要求

辅助设备及用品:软件必须配备条形码、条码扫描枪才能使用。每本书需要一个条形码和书标。一卡通应用:我们提供支持一卡通系统的应用接口。(可选项)

硬件平台

1、服务器:

CPU:PentiumⅢ 500以上处理器

内存:128MB以上

硬盘:10G以上

2、工作站:

CPU:Intel Pentium II 350/Intel 赛扬 300/AMD K62以上处理器。

内存:64MB以上。

硬盘:6.4G以上

3、备份设备:硬盘、光盘、磁带。

软件平台

客户端:Windows 95/98/Windows NT/Windows 20xx/Windows XP

服务器端:Windows NT Server/Windows 20xx Server以上,SQL Server 20xx以上。 数据流程图如下:

开发目的

国内图书目录数据的共享,直接或自动生成和利用CNMARC数据;实现了自动分类和条形码打印等功能;符合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

四、实验收获和建议

通过对系统的分析,更加熟悉的掌握了系统分析描述工具

实验三:MIS系统设计与实施

一、实验目的

1、能够正确运用系统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复习、巩固系统设计知识,提高系统设计实践能力。

2、熟悉功能结构图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环节,并编制相应的文档及程序编写。

3、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系统设计、实施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查询资料和撰写书面文件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根据前述实验系统分析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包括功能结构图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存储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

2、根据面向对象方法,绘制系统的详细设计类模型图。

3、在计算机上实现上述内容,完成一个实用、可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

三、操作步骤

(一)系统功能模块设计。鉴于以上各项功能要求,将该系统划分为以下六个模块:

1、图书信息模块。对图书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删除、修改以前信息和进行简单查询功能。

2、查询检索模块。可对书目的基本信息进行检索,其查询条件可以是按分类检索;也可以是按照作者名、图书名称或出版社进行检索。同时,也可对读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检索,查阅其借阅信息。

3、读者管理模块。对读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管理,可自动生成会员代号,可自动记录会员的借阅信息。

4、数据维护模块。可对数据库中的各项基本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并可实现数据备份文件存贮路径的自由选择。

篇2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特性

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综合性业务体系的管理信息平台,从系统通用的总体性能来看,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和稳定性是关键因素。系统应具较强安全保密性,应提供安全可靠数据存储服务,拒绝未授权人员访问、修改数据信息企图,只向被授权用户提供与权限相一致的数据服务。系统应具高可靠性,作为支撑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环境,系统中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实验室正常工作日程。系统应具开放,既要满足现有集成需求,又要为将来系统扩展预留接口,同时便于与其他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系统应易操作和维护,用户可方便地对系统管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维护系统服务及其服务正常工作所需的基础结构、工具以及管理员和技术人员[1]。系统的使用者一般都对计算机了解很少,因此系统的操作应尽量简单、方便,用户界面友好,使用户能易学易用。系统应具有科学的可行性,以最小代价在最短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可解;具有技术可行性,实现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现代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和共享网络信息和管理资源,进行科学和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员素质和工作质量;经济可行性,当系统投入使用后可为实验室管理部门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操作可行性,设计系统使用过程,要充分考虑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习惯。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特性

实验室管理系统用户第一种角色为教师,第二种角色为学生,第三种角色为管理员,系统为不同角色提供不同服务。系统为教师提供服务:对资料进行管理,可查看、修改个人资料;对学院、专业、班级、实验室等信息进行浏览、编辑、删除等操作;可实验室课程公告,更新公告信息;可上传电子课件、视频教学资源等;管理学生班级开课实验课程;计划外实验课程预约管理,根据学生预约,进行实验课程确认、取消确认操作;可下载学生实验报告,对实验报告批阅,所授实验课学生成绩;系统为学生提供服务:对学生个人资料进行管理,可查看、修改个人资料;浏览实验室相关信息介绍;在一段时间只能参与一个实验课程项目,可打印课程表;预约实验课程,学生可网上进行预约实验,当通过预约审核,可进行实验操作;浏览实验室课程公告,浏览和下载电子课件、视频教学等;提交实验报告,可查看自己实验报告成绩。系统为管理员提供服务:可查看所有用户信息、增加用户和删除用户,对用户权限进行管理;管理实验室常规课程信息,安排实验课程;对课程进行查看、增加、修改、删除操作,对实验室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可查询实验室使用情况,并能对实验室动态进行管理和控制;可针对实验室课程,进行预约学生添加和删除;对实验室设备进行登记、运行维护和更新情况进行及时统计,可添加、修改、删除实验室设备信息。

系统具有实验管理需求的开发与满足最大化。实验室管理功能,用于处理实验室基本管理,含实验队伍、用房等业务。实验室建设管理功能,处理实验室建设申报、审批以及经费管理等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功能,处理实践教学各环节内容。实验选课功能,负责处理实验室选课管理等事务。实验设备管理功能,能够管理设备资产、物资采购、共享设备等事务。统计报表功能,能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按要求输出报表。系统能对各实验室设备资源信息,所开设的实验、实训项目等及时查询,对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和实验室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实时查询各实验等,方便教学和科研使用实验室设备,实现设备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效率。

三、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特性

篇3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方法 体验 参与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120-02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MIS)课程是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迅速扩展,因而很多高校的非信管专业也相继开设了MIS课程。MIS是一门综合了管理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综合性学科,不是仅面向管理,还与技术有关,且内容更新很快,其教学任务面临着很多挑战。当前的学生正处于“信息时代”,他们对信息技术并不陌生,甚至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水平超过教师,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能力比以往要多得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上好MIS这门课程?一些传统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今天来讲显得有点过时,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应该有所变革。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MIS课程涉及教学内容多、范围广,教师在讲授过程感到要讲的内容太多,难以把握重点,课堂教学时间往往不够,因而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学生大都感觉其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与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和自身的专业知识相距甚远,或因为前期相关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因而难以理解、接受相关的学习内容,更不清楚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这常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教学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信管类学生和非信管类学生学习目的和培养目标截然不同,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尤其重要。

(二)不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MIS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领会相关理论,真正掌握MIS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MIS在不同领域管理中的应用和MIS的开发过程。但目前的课程安排实践环节很少甚至没有,需求分析及系统分析设计的上机环节只能安排学生课后自行完成,这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不但不能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而且对课程内容仍然不理解或一知半解。

(三)教学过程中的以案例为引导的课程设计不足

案例教学法是MIS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很多教师也逐渐加大教学过程中案例讲解的比重。尽管有案例,但所附案例的业务背景学生不了解,生产流程不熟悉,学习过程以阅读和教师讲授为主,没有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以至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未能调动起来。学生在没有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完全被动地接受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案例内容不能身临其境,因而感到枯燥和抽象,失去学习兴趣,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又往往不知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另外,国内适合本科生教学的案例太少,而引用国外案例又由于其特定的背景知识,也不一定适合国内的教学,因此优秀案例的组织和编写也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

二、“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针对以上所概括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教学方法应朝着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变革。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决策,建立真实的实践感受和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案例的选择很重要,好的案例可以把很多的内容串起来,并以课程设计等形式把学生放到这个案例的实践当中去,使得教学内容有连贯性。因为所教授内容学生不一定碰到过,鼓励学生提问,提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实践的体验就可以建立本领域的概念:它是什么?它能干什么?怎么实现?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开发,最终得出相关概念。

(一)体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用案例将讲授的内容串起来,既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体会,也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的选择最好是学生熟悉的,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之前应先让学生体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成绩管理信息系统、宿舍管理信息系统,让学生分析总结这些相关工作在开发、使用信息系统之前是怎样的工作流程、管理模式、工作效率等,管理中会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怎样才能得到有效解决等,学生也可以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更多信息。案例的选择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自主选择。

(二)体验MIS能够发挥的作用

以成绩管理信息系统为例,让学生体会缺乏系统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不利于教师报送成绩、学生查阅成绩、学生学分和学分积点的计算和统计、学院及学校对学生成绩及教学效果的掌握。管理中存在教师报送成绩不及时、成绩填报遗漏和错误、成绩单遗失、毕业生成绩审核出错等问题。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以上问题最好的方式,MIS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查询、统计等方面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正确率和管理效率,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

(三)体验利用MIS如何使业务流程优化和管理效率得以提高

问题提出后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让学生针对传统成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设计的思路:系统的开发将涉及哪些部门、人员、工作,数据等,如何才能实现工作流程优化和信息共享,最终达到高效管理。这让学生真正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是服务于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化过程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少数管理人员的事情,而应该是涉及整个管理环节的,跟每个部门,每个业务流程,每个工作人员都息息相关的事情。教学过程中可以就现有的某个系统进行分析、体验,也可以就目前尚未开发完善的系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例如的士电召案例,学生先通过调研、阅读了解的士电召目前存在哪些问题,讨论信息系统可否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设计出合理可行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高部门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实践能力。

(四)参与MIS分析、设计、实施的过程

系统开发工作一般是由一个开发团队通过合作完成的,可以让学生模拟一个开发团队的工作,将5或6人分为一组,要求每一个学生扮演一个角色,承担调研、分析、设计、实现等相应的工作内容。小组长承担项目负责人的角色,负责计划制订、进度安排、过程监督和协调等工作。系统实现阶段,结合每个学生的特长采取分功能模块,各模块开发完毕后,分别进行调试,最后进行系统集成。尤其对于信管专业学生而言,由于有前期相关专业知识及系统开发基础,因而在此阶段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以案例作为一个项目的缩影,充分体验项目开发的整个流程,锻炼和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确保系统顺利完成设计和开发。

(五)课程设计的考核

每个阶段的学习都应该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在每个阶段应当进行引导和归纳总结,并且建立严格的考评方法,督促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完成每个环节的学习任务。学生课程设计成绩可取决于三个部分: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个人及小组)、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团队人员互相评价情况。其中,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应由每个小组轮流汇报、答辩,并演示系统功能,汇报结束后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都可以进行提问,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由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共同评分。评分要细分到每位同学,因而汇报过程中应由每个同学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并且每位同学都要回答相应的问题。这样设计的实验管理和成绩考核体系,不仅支持和保证实验的完成,而且并非由教师独立考核,让学生也参与整个评价过程,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给予学生激励和约束,培养学生的协助意识。[2]

三、小结

MIS课程的教学过程应加大学生的体验式参与环节,学生上机实习也并非是提交实验报告的过程。教师不能只关心如何讲,而是要关心学生如何学,构建整个知识体系和学习模式。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参与机会,这就需要前期的引导和准备,确定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通过案例要讲什么内容,要总结什么,通过实训要培养学生哪些专业素质,要让学生掌握什么,包括考核方法如何设计等。通过课程设计启发学生思考,迫使其阅读材料,课前进行调研等准备工作。体验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以使学生真正掌握课程的内容,实现教和学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做好铺垫。

[ 参 考 文 献 ]

[1] 徐超毅.信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185-186.

[2] 辛云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教改研究,2011(42):11-12.

[3] 甘明鑫,高学东.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情境驱动案例教学[J].中国冶金教育,2011(4):37-39.

[4] 王瑞梅,张建林,王锁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5):14-17.

篇4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的概念是1961年由美国人J.D.Gallagher首先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不断发展,管理现代化的需求与日俱增,MIS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已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得力助手。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国内企事业单位纷纷构建了各种各样的MIS,以提高管理效率和企业竞争力。面对这种管理信息化的大环境,社会需要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有鉴于此,从1998年起,教育部确定MIS课程为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这充分说明了MIS课程的重要地位。然而在管理类本科生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学生大多感觉其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与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与自身的专业知识距离太远,觉得计算机专业知识欠缺,难以理解、接受相关的学习内容。针对管理类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置什么样的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问题始终是这类教学任务的一个难点,本文将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内容设置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对实验重视不足。管理类专业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涉及面广,但对个人发展帮助有限,认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仅需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因此并不需要深入了解系统开发过程和开发方法。更有甚者,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只去记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实验方面不予重视。(2)学生预备知识不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课程内容体系跨度大、涉及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相关课程知识。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涉及的新内容不断涌现,例如电子商务、数据挖掘等。而管理信息系统的授课对象一般为大二或大三的学生,由于缺乏完备的预备知识且无企业等的管理经验,因此学生感觉课程联系太多,学习难度较大。(3)实验教材少、内容陈旧。虽然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材众多,但实验教材却十分稀少,且质量良莠不齐,部分教材内容陈旧。很多教材版本不断升级,但知识点没有及时更新,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技术基础部分,阐述的内容相当陈旧,不仅信息技术的一些最新发展没有体现在教材中,而且案例部分缺乏可操作性。

二、针对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随着电子商务大潮的来袭,传统的基于C/S架构的MRP、ERP等系统逐渐落伍。同时针对这类大型系统的结构化开发方法,也由于其复杂、繁琐、所需技术基础深厚,不适合用作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内容。因此笔者利用了“原型法”的系统开发思想,结合当今最热门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化繁为简,提出了一套创新、实用、易学、有趣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方案,目的在于让原本技术薄弱的管理专业的同学,能轻松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真正了解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意义,并快速建立属于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学以致用。(1)实验准备。以一个教学班50个学生为例,准备具有50台计算机互联成局域网的实验室环境,其中10台计算机配置稍高(可充当服务器),另外40台计算机为普通PC即可(充当客户端);在10台服务器上配置好ASP或PHP程序的软件环境,例如ASP程序的服务器要安装Windows2008+IIS+SQL Server,PHP程序的服务器要安装Windows2008+Apache+MySQL;在40台客户端上安装最新版IE、Firefox、Chrome浏览器,以做兼容性测试。(2)实验内容。利用Discuz!、PHPWind等通用论坛原型,建立论坛,在本地运行过程中对其界面和功能不断修改,最终完善并。利用HiShop、ShopEX等通用网店系统,建立B2C商城,在本地运行过程中对其界面和功能不断修改,最终完善并。利用Drupal、DedeCMS等通用内容管理系统,建立企业门户,在本地运行过程中对其界面和功能不断修改,最终完善并。(3)实验方法。将学生分为10组,每组5人,并设置小组长。一般来说,小组长负责制定系统目标,并寻找适合的原型系统。原型系统运行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初步的二次开发方案,然后由各个组员负责用户界面、系统功能、程序调试、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期间小组长还要负责监督协调,以保障项目按期完成。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每个小组的系统建设工作是独立的,但是系统测试阶段,可以由全班同学共同完成,因为大家处于一个局域网中,每个同学都可以访问任何一个小组的服务器,在访问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向那组的负责人反应,这样即增强了小组间的交流合作,又提高了系统开发的效率。系统开发完成以后,整个项目并没有结束,因为对于管理类同学来说,系统的使用比开发更为重要。例如B2C商城,在开发完成后,小组成员就可以转型为商城的运营者和管理者,进行电子商务模拟,组员可以分别负责商品管理、订单管理、物流管理、营销推广等,将他们的主修专业中的理论知识在信息系统的辅助下得以实现,一举两得。在此过程中,其他小组的组员则可以成为虚拟客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小组必须在计划的指导下,分头负责、团结协作,这样才能完成实验。如果某个人的任务不完成.不仅其个人成绩受到影响,小组进度也会受到影响。从试验情况看,这种组织形式,比单独一个人完成设计的形式更接近实际环境(团队工作是实际信息系统开发的一个特点),不仅可以完成实验,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作、协调能力和竞争精神。实验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得到较为真实和有效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4)实验考核。实验成绩拟取决于三个部分:实验任务完成情况(40%)、实验报告完成情况(30%)、小组间互评价(30%)。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小组的进度要求、个人目标的进度要求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同时,小组实验目标必须实现的压力要求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和协作,从而培养其团队和协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系统开发好了不仅给自己用,还要让客户满意,必须充分考虑客户体验的满意度。这样设计的实验考核体系,不仅能保证实验的完成,而且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项目管理技术和目标管理原理的具体运用,达到双重学习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验方案,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不具备深厚技术基础的条件下,也可以完成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不仅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任务,提高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质量,同时将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进行了融合,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了信息系统,为管理方法的实践找到了有效的途径。

参 考 文 献

[1]刘智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理工高教研.

2008,27(4):119~121

[2]王瑞梅,张建林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5):14~17

[3]张瑶,彭小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模块化教学法”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8):101~102

[4]吕永林,师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的构建与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1):118~119

篇5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B/S

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各高校都深刻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与理论教学相比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探索性的特点,但高校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问题,在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弊端。为了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放式实验教学作为实验教学的一种新模式,突出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培养新人的重要举措。

1 开放实验教学概念

我们知道,实验教学可看作理论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并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开放实验教学更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实验教学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对实验教学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管理,不仅是实验教学管理本身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需要。

2 开放实验教学的优势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主要采用政府投资,封闭式操作管理方式,该管理方式主要是为学生课堂实验和教师科研服务,而真正面向广大师生全天候开放的实验室还很少。这种情景的后果一方面实验室的设备和资源大量闲置、使用效率不高,而另一个方面,学生在课余又找不到实践的场所,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等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在教学中的优势体现:①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②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③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④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助于充分发挥实验中心的功能基于开放实验教学的优点和特点,学校及时开展和设计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3 高校现有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分析

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主要是手工纸质的或是基于单机版的,有的是基于C/S模式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对于手工的管理过程,不但浪费了学校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使资源存在很大程度的浪费,同时收到的效果更是差强人意。在计算机和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它已经不适合学校的发展和生存了。而基于单机版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虽然在用户登入处理上简单化了,同时加强了用户安全性,但它要求前台系统操作和后台的数据库存放在同一个机子上实现的,这就使得用户必须在一台机子上操作,这在局域上就存在很大的限制,无法满足用户对信息及时了解的需求。同时数据库遭到破坏时,很难进行及时的恢复,系统可能会中断,因此也是不可行的。

而基于C/S(Client/Server)模式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在系统设计的过程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数据库主要存储在服务器端,而大部分的程序代码实现都在客户端上。同时C/S的程序通常也叫胖客户端,也就是一个程序的大部分功能,都在客户端实现,而服务器端只实现一小部分功能。 通过这点不难看出,C/S的程序大部分在客户端实现,对于服务器端的压力相对小一些,服务器端可以节省一些,客户端主要通过身份的认证和权限的判断,来实现对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的访问。但C/S的程序一大弊端就是,必须要在客户端安装并部署程序才能运行,也就是用户必须得到客户端程序才可以运行。 所以得考虑不同系统之间的安装与配置。同时C/S模式在系统升级上存在很大的困难。一旦系统开发人员要对系统进行修改升级,那么每个客户端都必须下载和安装新的程序,如果不及时更新有可能会到时数据库操作出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管理员对系统维护的工作量。由于C/S模式在服务器连接个数和数据通信量方面有限制,这种结构的系统适于在用户数目不多的局域网内使用。而在学校范围内要使用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少则有几千人的用户群,更多的是成千上万的用户,显然基于C/S模式的实验教学系统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需求。因此,从上述的各方面考虑,要开发一个全新的、满足学校用户需求、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是很必要的。

4 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设计

正是因为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存在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成为了各高校的一大新任务,这里的开放主要是指实验教学系统能够对学生能够开放,供学生自由选择。且随着实验设备的更新、实验室组织形式的调整,对实验教学的形式和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实验教学管理要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推陈出新,开发一套全新的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从而充分实现实验设备功能,提高设备利用率。

4.1 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架构

因为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要将学生、实验教师、实验项目等结合在一起,实现学生网上查阅实验信息和预约实验项目的功能,因此它必然要基于浏览器(客户端)-服务器(服务端)的结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正式采用了先进的B/S工作模式及模块化结构设计方法,以网页作为依托,配合使用JSP通过访问数据库,以实现网络管理数据的功能,其主要的特点为:

4.1.1 B/S模式。它为C/S模式的扩展,采用三层结构即Browsers/Wed Server/Database Server组成了浏览器、web服务器和后台数据库的三层模式,这种模式极大的方便了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非常适用于基于Web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4.1.2 易扩展性和可通用性。采用先进的B/S工作模式及模块化结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增加了软件的可扩展性,提高了程序设计的灵活性,增强了系统的通用性。

4.1.3 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利用功能完善的JDBC-ODBC数据库接口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构成的数据库系统,具有存储数据量大、功能强、通用性好的优点,为后续功能模块的增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1.4 生动的动态页面。采用了目前最流行的web页面编程技术,并在网页中采用相应的脚本代码嵌入到HTML文件中,使页面包含了动态内容。

4.1.5 多元化的实验管理功能。该系统能够实现在线预约、信息查询、留言板等多种功能,同时满足学生和实验老师的需要。

4.2 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

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要实现的功能较多,人物繁琐。该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除对正常的实验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外,还能使学生通过网络直接了解到目前实验室的状态及可能提供的实验资源,自主地选择实验项目,并能为学生提供实验交流的平台。

从设计与使用的使用性和对象的不同出发,主要要实现实验信息管理系统,教师教学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其中实验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实验设备、实验信息的管理;教师教学系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结果的验收和学生实验留言的回复等;而学生管理系统,则主要是实现实验室设备信息的查询、预约、实验报告的提交,实验疑问留言等过程。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的各个部分互相联系、(下转第79页)(上接第57页)互相补充,从而实现实验教学系统的有序进行。

从设计与使用的使用性出发,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是对实验过程的管理,具体包括学生身份鉴别,对预约或学生关于实验信息的留言,学生实验操作情况的评定,对已经做完实验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及时给出实验成绩并将有关的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查询。这不仅可以为教学评价提供可靠的定量分析数据,也可以为检验实验教师教学情况提供基本参考数据,同时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资料来源。

另外,开发的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在功能设计上要解决信息交流的问题,它主要是通过学生留言、查看和教师留言回复来实现的,而对于时下现有的系统中存在的新实验信息输入的问题,主要是先由教师输入,然后通过管理员的审核,再进行网上公布供学生进行预约。

4.3 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特点

此外,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必须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和实验管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系统有效地提高信息服务能力,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实验信息和服务。

5 结语

开放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效果,开放的实验室正是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进修的绝好环境,也是实施教学多元化的重要环节,而开放式实验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效仿验证为开拓创新,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实验中得到充实和完善。随着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会使其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成为更加实用和完善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张立民.SQL Server 2000 中文版完全实战[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2]霍文杰,王鑫.开放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22(4):55-57.

篇6

[关键词] ERP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 实践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58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96- 02

ERP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首选。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采用的软件基本都是ERP系统,如何构建基于ERP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基于ERP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1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一般来说,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服从于该课程理论教学的整体要求,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全面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以及应用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实施和管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为将来使用和维护会计软件、用计算机处理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但是如何围绕这一目标,来制定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即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上掌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却是非常模糊的。

1.2 实践教学的实践内容、实验项目缺乏系统的设计和安排

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实践内容和实验项目也缺乏系统的设计和安排,学生在练习时缺乏实验资料、实验任务安排以及实验报告的要求,使得实践教学很难有真正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情况及进程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评价,也无法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过于偏重应用,理论教学滞后于实践,教材更新速度慢。实验教材内容、设计安排过于单一,大多数是财务软件的操作指南,教材资料比较陈旧,而且严重滞后于实践。教材的内容极大地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模拟操作而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难以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

1.3 实践教学平台落后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应用平台,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条件和上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要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技术平台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投入并不到位。同时,由于缺乏校企联合,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采取在实验室单纯模拟操作的方式,学生没有深入实际工作中,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最终产生“信息孤岛”现象。学生只是简单地模仿,无法彻底弄明白其中的原理,业务稍有变化就无所适从。这对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约束。

1.4 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满足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

现有教学手段落后,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目前的教学方法还是老师讲,学生按老师设计好的题目去做。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验证式实践教学法。学生按实践内容和步骤进行实践操作,最终验证性地考察会计信息处理结果。这种形式的实践对学生的要求不高,虽然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践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但不能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会计电算化职业技能的培养。这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需要,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会计信息系统这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有必要进行实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的新路子。

2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的特性

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体系有别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具有其特殊性,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验内容呈现系统性、集成性

典型的ERP系统的框架可划分为7个组成部分:物料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管理系统。将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置于ERP系统框架下,可以实现与其他子系统的集成应用,有利于理解系统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整个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2.2 实验形式具有创新性、实践性

ERP实验体系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ERP 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ERP系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复杂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ERP实验中心可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提供软件、教材、实验资料、企业案例等解决方案。

2.3 模拟实验教学方案多样化,呈现互动性

基于ERP 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具备精良的设备、完善的教学课件和精心构思的仿真实验设计等特点,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为探索现代教育教学方式提供借鉴。采用“ERP沙盘模拟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思想,其核心是充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这样的ERP沙盘模拟实验既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管理专业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是非常有益的。

2.4 实验环境网络化、智能化、实时化

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实现会计信息系统资源集成与共享及远程处理、远程查询、远程传输等功能,信息可以实时传递,适应信息时代对会计的要求。

3 基于ERP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为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搭建一个更新、更高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构建基于ERP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体系。

3.1 明确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目标

为达到实验教学目标,构建基于ERP系统的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体系是必要的。通过制定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计划以及实验考核评价标准构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大纲要满足实验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实验大纲设计实验的具体项目,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案例数据,通过财务软件的应用完成实验的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验账套数据考核评价学生实验的完成情况。而且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改进实验教学体系,保证实验教学跟上实践的发展。

3.2 采用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案例教学

采用大型企业实施会计信息系统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正确理解和评价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刻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理解与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在计算机环境中会计核算与管理职能是如何实现和完成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企业,收集资料,重新筛选整理,形成教学案例。

3.3 搭建ERP环境的教学实践平台

走校企联合之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选择有代表性的ERP软件。一方面,要与大型的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建立ERP实验中心,例如:会计学院与用友公司合作建立“用友ERP实验中心”,配备用友教学版财务软件(UFERP 861院校专版),并且聘请软件公司中资深的技术人员或ERP实施顾问来给学生作报告,讲一些他们在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选择业务规范,会计信息化较好,开发应用比较成熟稳定的会计软件或ERP软件公司作为学生实践基地,与之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分批分期到软件公司进行会计信息化实习,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流程,通过实习撰写关于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过程的实习调查报告。同时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将考试内容模块化,完成一个模块就测试一个模块,最后是综合能力的测试,这样可以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4 编写基于ERP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材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材应该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的功能模块,明确会计信息系统在ERP系统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同其他系统的集成关系;另一方面,系统学习ERP管理软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全部工作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ERP管理软件中财务会计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具体包括:总账系统、会计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应付系统以及购销存系统。最好使学生也了解管理分析、预测决策等系统,避免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教材应该配有最新的大型企业实际全面的业务案例,以便学生模拟操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的目标,而不至于把实验课变成软件培训课。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重新编写了《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内容。

本文仅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ERP软件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 任秀梅,刘永娜,生艳梅. ERP环境下会计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J]. 北方经贸,2006(6).

[2] 丘晓平,李艳琴. 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索[J]. 福建电脑,2011(4).

篇7

关键词:电厂 化学监督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M6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021-02

伴随时展,科技进步,在电力行业中设备的更新、技术手段的变化、参数与状态监测的日渐深化与复杂化,就需要进一步提高电厂化学监督水平。尤其是在当下以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盛行,自动化、一体化等智能化发展已经在各领域内获得实现,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人工成本,对于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前景,也受到了众多企业的追捧与效仿,因为其有效性证明了自身的价值,所以,应该加强这种传统行业中的信息化或者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

对于电厂化学监督的研究,从其内容来看,应该包括标准的制定、对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使专业业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管理信息化等。当前许多电厂还在运用一些手工报表的处理方式来进行数据处理,不仅在速度上,在准确率上,在监督水平上都会因此而受到诸多不便与影响,给电厂企业在当下的高参数、高电压、高自动化设备等等而言,不但很难满足需求,更为重要的是会为其生产带来较大的不适应与困境,一旦问题发生,后果不难以预料。所以,应该在新的时代与时俱进,争取使热电厂的化学监督信息化得以建立,从而更好的为其安全生产提供保证与服务。

1 电厂化学监督信息化

1.1 从标准看

电厂化学监督首先需要确定其监督的范围或者主要对象,从目前来看,集中于水汽、油务、燃料、绝缘介质、化学监督管理等五大方面。信息化,也可以理解为根据以热电联产为基础的热电厂的运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如热负荷特性、供热机组形式、连接电网的特性等,做出对应的标准指标,从而使其可以精准化、有效化、科学化。

1.2 从数据管理方面看

数据是监督过程中需要进行处理的具体信息,信息化,需要对其中的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并对其做出分析,通过对其进行纵横双向的比较,从而对新型设备加以测算,对其运行参数、健康状况等加以管理,真正实现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其操作的简单性。

1.3 从专业业务管理方面看

统一化管理,也就是说,从设备的购进、运行、维护保养以及更换等都需要标配,如此,才能使其数据固定化,从而通过数据的信息化设置来达到对其运行的整体状况的掌握及时实做出准确判断。

2 化学监督信息化的系统组成

由于热电厂的供热方式有集中式与分散式 ,比如对于知活用电,对于用户采用分散式供热,由于该方式的限制性因素,需要进行小规模的或者采用小锅炉,其参数较低,热效率也不高,通常只有50%左右的热效率;所以,应该对其分散式加以控制,建立分散控制系统。而对于大规模的供热,则需要进行集中管理,还需要具体的分散式控制系统。也就是建立起较为有效的监控信息系统。

2.1 分散控制系统

所谓的分散控制系统,简称为DCS,主要是利用多台计算机,对生产过程中多个回路加以控制,虽然是分散控制,但是可以形成集中掌握数据、管理、控制的自动系统。在实际的电厂化学监督方面,具体工作要求其按照化学工艺的特征进行处理,所以,会将控制系统进行子系统的控制划分,比如上面所说的各大系统即是由此而来,便于管理,便于监督,也方便控制。

2.2 监控信息系统

当分散控制系统建立起来之后,电厂的每个环节或者每个工艺系统都会受到控制管理,从而形成易于进行方法运作的评估体系,其中的智能化水平自然会突显出来,通过信息化的处理,自动化的设备更新等。需要建立起一个较好的能够解决这一困难的监控信息系统,简称为SIS,如此,化学监督管理人员通过利用这个SIS就可以对DCS中的各项数据加以采集,通过分析做出判断,看其是否在主机与辅机间可能发生故障等中,应该注意信息化的处理,主要还是需要相对应的系统软件来加以分析,可以分清楚故障的来源、原因,从而通过其输出的结果,对故障问题找出下一步的解决方法,不但实现了监督,还可以使整个的化学监督管理工作更为优质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与可能造成的错误。

2.3 管理信息系统

在电厂化学监督信息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不但需要搭建起平台,使各子系统得到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还需要人工加以管理,然而统一的信息化控制系统中,依然需要从体系化的完善角度去衡量,所以不能忽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该次研究认为,MIS系统最为有利的达到了各项要求。从整体上的效果来看,它更具备战略优势,所以企业在选用该系统后,自然可以相应的提高收益,达到提高效率的目标,与此同时,根据数据化的完善,完全可以利用数据库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形成基层操作、中层控制、高层决策的金字塔式的坚固团体。把该系统运用于化学监督信息化管理之中,主要是利用其优势对各项数据加以整合、分析,从而为企业的科学化生产提供依据,对决策提供信息,以此,使生产管理的流程合理化,也可以达到以人为本,以计算机为辅助的模式,以此优化电厂里的各项资源,并提高其经济收益。

3 电厂化学监督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构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电厂化学监督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中,首先应该明白化学监督的范围与内容,通过对其专业业务的熟悉,对数据管理的传统方式的经验撷取,在其基础之上,设定标准化指数,对以往数据进行录入,对设备进行更新,建立起各个子系统,然后通过,更为庞大的监控系统来实现总体管理,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来达到对已知信息或数据的优化,从而通过数据化来实现新一轮的生产流程及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安排。然而,这些只是初步的分析其中的各个部分,要从整体上构建一个电厂化学监督信息化系统,还需要建立起一个理论,从而对其目标、功能、管理模式等进行总体上的设计,形成一个大格局,这样才有助于从整体上引领其发展,从主导位置对其整个应用加以安排。

3.1 从理论上看设计

首先,明确规定统一的化学监督标准;其次,各个层面进行信息化,各个击破;第三,利用其他学科理论知识,对其加以合理应用;第四,保存已有信息与经验、技术,不断去完善化学监督信息化理论及实践工作。

3.2 从目标上看设计

建立该系统,首先应该明确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效率的提升,成本的下降;其次,在具体的构建中,先应该对其系统实现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及目标加以分析,一是建立集中式服务器,实现数据共享,二是完成标准化体系建设,并实现标配,三是优化数据,减少报表、汇总工作,四是实现信息共享,提升智能化水平,五是完善管理、优化流程。

3.3 从功能上看设计

电厂化学监督管理系统包括:电厂主机设备、化学设备。功能体现在监督数据(水汽、油品、氢气质量监测)、监督管理(指标、报表实验报告原理、化学监督网等)、监督标准(水汽、燃料等)、系统配置(模块及角色管理、初始化、流程、数据权限等)、在线帮助(系统帮助)、基础维护(代码、单位、人员维护等)。特点集中体现在数据统一、信息精准、易于管理等方面。

3.4 从评价上看设计

该信息系统的构建,其基础在于设备信息,主要通过规范标准、搭建流程平台、进行专业化信息处理。特征突出,使全部监督数据集中入库,统一管理,生成速度快、便于查询,易于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另一个方面看,它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利用公司高层、厂区研究中层、以及基层操作人员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各部门专门化,多部门统一化的管理模式,还可以通过电子签名技术,完成审批工作,减少了时间浪费,确保了职责所在。

4 电厂化学监督信息化系统的注意事项

首先,电厂化学监督技术方面,范围广、内容杂,在建立信息化前,需要有一个周详的计划设定,与实际的调研并对其中的内容、需求等加以细致分析,把地基建立在事实之上。

其次,在设计方案、整体格局设定、战略发展目标方面,应该统一起来,按照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工作的安排,不能盲目跟风或者照搬其他典型案例,既要看到普遍性或共性,也应该注意到特殊性与该企业的个性所在,统筹安排。

第三,现代化的监督体系,现代化的数据库,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方式,还是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思维来进行管理,因此,应该转变理念,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跳出来,争取与时代对接,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从而达到技术与管理的完美结合,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四,尽可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然后再安排,仔细设计,认真安排,在试运行中进行反复分析,才能使其得到真正的实现。但是,在技术监督系统的建设方面,还应该有后续的跟进,因为智能化讲求一体化、全面化、系统化,仅仅只是完成化学监督信息化还远远不够。

5 结语

总之,为了实现热电厂的安全生产,就需要对化学监督信息化提出进一步的高标准严要求,克服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整体上看,还无法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联网,但是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完全可以依照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一整套的标准、规范指标,使自身企业中更好的进行网络信息输送,使整个化学监督信息化系统搭建起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垒,周庆捷,黄圣祥,等.电厂化学技术监督信息化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1,32(10):29-31.

[2] 黄国锋.热电厂在线化学监督现代信息化研究及安全保障中的作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3,5(8):67.

[3] 陈洪岗.石洞口第三发电厂技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4] 祝占明.新型化学监督管理系统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简述[J].中文信息,2015(9).

篇8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23-02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与普及,信息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管理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一个专业,承担为社会输送信息人才的重任,而信息具有时效性和不完全性等特点,这就要求信息处理人员在进行信息管理工作中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所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该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专业现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专业,它的兴起来自于社会的需要。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将1994年颁布的原目录中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信息学、林业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统5个专业合而为一,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专业调整情况如表1所示。在2008年全国有434所高校设有信管专业,有的高校把信管专业设立在计算机学院,有的隶属于管理学院。

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信管专业从2001年开始招生,已经毕业人数600余人,每年就业率都可达到90%以上。可见该专业的就业形势很好,但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中得知,毕业生在工作中往往很少用到学过的专业知识。该专业涉及的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知识更新速度快,即使在学校学到很多前沿知识,等到毕业后,这些知识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经“过时了”。所以说,学校在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那些思维开放、富有想象力、想法新颖、做事果断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科技素养、人文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而且还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该校信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该专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的方案,其中效果较突出的是本科生导师制。该方法结合生师比始终在3:1左右的特点,先向学生公布教研室每个教师的个人简历及研究方向,然后由学生选择导师,接下来教研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前提下进行人员调整,使每个教师指导3-4名学生。教师要了解所指导学生的理论、实践和科研等多方面能力,并按计划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指导。本科生导师制从2005年开始实施,期间有近1/3的学生参与了教师的科研项目,还有一些能力较强的同学参加了大学生科研立项,并在期刊杂志上。这种重点培养的方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当前大部分高校的信管专业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符

信管专业培养目标是企事业信息化人才,但事实上毕业生很难满足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预期,近年来,我国各高校信管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些现象不应该是社会需求的真实反映,而是由于我们的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没有满足社会需求所造成的。

造成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信管专业是新专业,企业对该专业了解不够,社会上一直存在着“搞管理信息系统的人一定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思维定势;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该专业归属混乱,目前的信管专业分别设置在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理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会计学院等。这种状况使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着诸如专业定位缺失、专业特色不明显、行业方向过于模糊等现象。这些对信管专业的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二)学生创新意识差

信管专业在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安排有较多的计算机操作学时,每学年安排不同层次的实习,学业优良的学生还有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虽然该专业为学生提供了以上一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机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十分理想。

造成学生创新意识差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实验内容与企业结合不密切,专业知识体系中缺乏一定的行业背景、行业知识以及实践积累,学生对企业实际流程不了解,在实验中不能结合所学知识对企业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实验课缺乏科学严格的考核机制,大部分考试课的实验成绩只占课程总成绩的10%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书写实验报告和出勤分,这种评分不能考核出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而影响了学生上机操作的积极性。这些现象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在我国高校中,信管专业是一个新专业,新专业需要大量教师,由于急速扩充,大部分高校忽略了教师综合能力的考核。该校信管专业的教师队伍也是在短期内扩展起来的,大部分教师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没有在企业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流程的了解局限于书本。由于自身对企业了解不够,在讲课和指导设计过程中很难把理论较好地结合实际,就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了。

(四)研究手段落后,缺乏相应的研究条件和设备

信管专业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研究中的运用,虽然我国高校信息管理院系也强调所谓现代化设备的运用,但包括黑龙江科技学院在内的大部分院校仅限于微机层次,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实验室能上网的电脑也不多见。由于科研条件所限,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就限于描述性研究为主,缺乏严格、系统的实证性研究,从而影响到科研成果的应用,进而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深社会对信管专业的了解

1.提高培养模式的市场化程度。高等教育体系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和超前性是必要的,但更需要纳入社会大市场之中,高校培养的人才必然要受到独立于教育部门的企业、组织的检验。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社会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采纳来自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意见。

2.加强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和监督。我国目前对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以一纸文件进行规定,而对于这些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关键指标,却缺乏必要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尤其没有体现社会对专业的评价和监督。为此,要加强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和监督,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要力争反映最新的社会人才培养需要。

(二)强化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

1.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作为信管专业的学生,不拿相当一部分精力投身于实践,不从一线的实践当中学东西,光靠书上的东西是非常不足的。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学院与企业之间密切交流、合作的机制,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观察能力以及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系统规划与系统设计能力,并通过在企业实习培养学生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快速反应能力。

2.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在实验考核上应加大对考试课实验环节的考核比重,目前已有部分考试课采取了理论和实验各占50%的考核标准,应把这种考核标准扩展到更多的专业课程中去,并增加实验过程的考核。教师应在上机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监督实验进程,并根据实验内容完成情况提出问题由学生解答。并把过程考核作为平时成绩评定依据,以此督促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和行为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信管专业是一门综合经济、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学科,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学校要舍得投入财力、物力培养师资,可以采取与企业互相交流的方式,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IT职业培训机构锻炼学习,或者聘请具有实际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经验的专家,定期向教师讲解当前信息管理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状况,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

信管专业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本科专业,其发展趋势是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解决管理工作中的各级决策问题。所以应加大对实验室硬件设施的投入,建立一个高度集成、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平台,从根本上改变研究条件,为学科发展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以上问题不仅是黑龙江科技学院信管专业的问题,也是同类院校信管专业的共性问题。以上对策只是从高校能力范围的角度提出的,有些问题比如专业归属混乱,则需要依赖于更高的教育机构从宏观角度进行调整。作为管理科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切实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术繁荣。

[本文为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文章。]

参考文献:

1.汤志伟,吴瑞巍,余海莹.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核心能力培养互动模式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5)

2.任传成.地方本科院校的信管专业建设问题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2)

3.卢志平,陈朝晖.主动实践理念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现代情报,2009(4)

4.杨茂森.创新型人才的六大特征[J].中国人才,2008(7)

篇9

分类实训的教学尝试为深化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长江大学信管专业的发展遇到了不少问题。在就业方面,由于我国企业整体上尚未意识到信息化和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信管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对口的就业岗位,学生真正从事信管有关岗位的比重较少。特别是在201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近700万的背景下,信管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生源质量方面,由于长江大学开展大类培养的教学模式,很多大一年级或大二年级的学生对信管专业的发展和就业前景缺乏信心,从而使部分优秀的学生转向其他专业。在教学环节上,学生难以理解管理类、计算机技术类以及信息管理类知识的关系,在学习重难点上顾此失彼,普遍认为课程多却没有培养动手能力。为了改变这些现状,信管专业教学团队在培养方案、课外活动、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做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信管专业教学团队认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明确毕业生的专业发展定位是培养方案改革的切入点。结合现代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特征,我们将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发展方向分为软件开发工程师类、ERP应用类、考研以及企业管理咨询四类。在就业方面,强调专业教学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如ERP操作学习以及软件开发培训等。通过“请教师进来培训”和“让学生走出去实训”两种途径,形成了校内外合作的稳定教学团队,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与有关培训机构以及软件开发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2011届和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受过针对性培训的学生的就业质量明显要高于其他学生。其中,从事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和ERP系统管理工作的学生平均工资达4500元/月以上,就业质量明显要好于其他管理类专业。在就业形势好转的情况下,教学团队通过多次专业交流和联谊活动使在校的低年级学生建立了对专业的信心,减少了优秀生源的流失。对于2013届毕业生,教学团队继续增加了分类培养的规模,参与校企合作软件开发培训和ERP软件实训的30多名学生均成功地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目前,分类实训的教学效果给了专业教学团队很大的启发,证明了分类培养思路的可行性。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为实施这种分类实训教学模式建立起完善的实践平台、提供专业基础知识、安排合理的时间进度并匹配对应的教学资源等,从而系统地构建起适合本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信管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总体规划

(一)培养方案改革的目标1.近期目标。面向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信管专业的毕业生设计3~4个可行的发展方向,并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信管专业的吸引力,有效地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2.中期目标。重新整合现有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设计或实践教学的比重,并设计和开发面向信管专业的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让后续各年级的学生参与该电子商务平台的进一步完善与电子商务实体企业的运行,建立起面向信管专业甚至是管理学院全体专业的特色实践教学平台。3.远期目标。对现有软件开发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进行规范化,建立软件开发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软件开发人才的长效机制,最终促进“订单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形成,从而使长江大学管理学院的信管专业能逐渐形成特色,进而建立起本专业的品牌影响力。(二)培养方案改革的基本思路在总结初步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长江大学信管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个导向、两项基本原则、三个重点发展方向、四个实训平台、五项关键举措”。1.一个导向:以培养学生满足现代企业能力需求的就业竞争力为导向。2.两项基本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强化动手能力培养的原则。3.三个重点发展方向:软件开发工程师、ERP系统维护及应用、信息管理与决策咨询。4.四个实训平台:一个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和三个分类实训平台。(1)设计和开发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该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主要用于在大三阶段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能力的综合实训,要求学生掌握该平台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逐步熟悉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并对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建议,学生还可以选择性地参与该电子商务平台实体的商业化运营。(2)依托于省级重点实验室中的用友ERPU8.7.2平台,训练学生对常见商业ERP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做准备。(3)利用国家、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项目申报的方式激励学生进行科学问题研究,培养学生进行企业信息管理实践和决策咨询方面的能力。(4)扩展与北大青鸟、迅腾软件以及ITjob等机构的合作培训,逐渐建立起软件开发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培养学生从事系统分析和系统开发岗位的就业能力。5.五项关键举措:整合管理类和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体系,鼓励专业交流和课外创新,建立校企合作培训基地,改革毕业设计的形式和内容。按照上述改革的基本思路以及长江大学的大类培养教学模式,将信管专业培养方案的框架分为六个阶段:大类培养阶段、专业基础学习阶段、专业基本能力形成阶段、专业知识综合运用阶段、定向能力培养阶段和毕业设计阶段,如图2所示。大类培养阶段属于基础知识教学和通识性教育阶段。专业基础学习阶段重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企业信息管理能力以及软件开发能力做知识储备。专业知识综合运用阶段则需要通过各种综合性课程以及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以及综合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在定向能力培养阶段将学生分为三个发展方向,满足学生在就业或考研方面的个性需求,并将其发展方向与毕业设计环节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培训学生感兴趣的专业技能。

培养方案改革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专业定位及特色1.专业定位。培养能在各级行政部门、工商企业、科研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与决策咨询、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维护以及软件开发与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2.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学理论、计算机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具备进行信息管理和决策咨询、常用商业ERP系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等方面的动手能力。3.信管的专业特色。改革培养方案要力争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形成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建立符合专业特点的严格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的管理,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2)利用多种教学实训平台,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3)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定向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以及专业的社会影响;(4)结合学校石油行业的特色,有条件地选择本专业优秀的学生,与石油院系联合培养学生开发石油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二)理论课程的改革方案学生对理论课程改革的建议主要集中在管理类课程教学内容重复、计算机课程实践不足、管理类课程与计算机类课程关系不清、专业课程教学顺序和进度不合理、理论教学与就业实训相冲突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次理论课程的改革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1.加强大类培养与早期专业引导间的衔接。信管专业相比其他管理类专业,不容易让学生对其专业内涵形成直观的认识,从而会造成学生在专业发展方向或学习目标上的迷失。因此,在大学一年级期间必须让学生对信管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性质、主要学习内容、专业发展方向有总体上的了解,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并能尽早地制定远期学习目标。为此,需要在大学一年级适当压缩有关的公共课教学,引入《管理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导论》等基础必修课程。这些课程难度不大,但能让学生迅速进入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角色,也能让学生对信管专业的性质和专业发展方向有全面的认知。2.删除与信管专业相关性不强的必修管理课程。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必修课程从原教学计划中删除,同时增设相关的选修课程,把管理类课程教学的重点放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其目的是弱化专业性太强的管理知识,训练学生能从系统的角度理解企业管理流程间或岗位职能间的相关性,使学生能从信息流或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出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方案。3.增加能提高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课程。在专业基础教学阶段增加《预测及决策》、《管理统计与应用软件》等课程,使学生能学会搜集和整理商业数据,并能利用常用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这是选择“信息管理与决策咨询”方向的毕业生需要重点培养的核心能力。4.修改重点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变不合理的课程安排顺序。加强《运筹学》、《信息管理学》、《信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MIS)》以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利用这些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理顺《信息管理学》、《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教学顺序,使学生能从易到难地建立起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5.大四学年不再开设必修课程,以三个实践平台为基础增加具有针对性的分类实训课程。信管专业实践性较强,学生需要在就业前经过专门的软件开发培训或在有关企业中进行系统地实习。如果在大四阶段开设必修课程,将会与学生的分类综合实训任务产生冲突。但是,为满足学生在校学习或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大四第一学年可开设《ERP系统实践与技术认证》、《电子商务及运营实践》、《IT项目管理》或《软件工程》等选修课程。这些专业选修课程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以引导学生明确个人的发展定位为目的,也可以成为学生参与就业竞争的能力表现。(三)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次培养方案改革中采用了课程内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平台实训、校企合作培训以及毕业设计等相结合的综合实训模式。结合多阶段培养方案设置的总体要求,实践教学的实施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大类培养阶段。在第一学年期末安排企业生产实践,时间为2周,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基本流程,观察企业系统物质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理解信息化对企业生产管理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信管专业的兴趣,让学生对企业生产系统形成基本认识。2.专业基本能力形成阶段。本阶段的实践教学方法以课程内实验和课程设计为主,要求在有关课程中设置上机实验,学生需要操作典型的统计软件和优化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等,让学生掌握解决信息管理问题的基本工具。同时通过“程序设计”、“商业数据分析与处理”等课程来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背景,学习如何通过信息获取、加工、存储、利用和评价等来支持企业的日常经营和战略决策,特别要学会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文本。作业或报告不规范是现在管理学院各专业学生的普遍现象,学习态度的改变应该从基本文档撰写的规范化开始,会撰写规范化报告文本其实也是增加就业竞争力的基本条件。3.专业知识综合运用阶段。学生需要参与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开发和完善过程,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该电子商务平台的实际运营和管理。该阶段的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和MIS方面的知识,操作和管理由本专业教学团队开发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培养学生进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的专业核心技能。此外,对于倾向定位于考研或信息管理与决策咨询两方面的学生,在该阶段可结合国家、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的要求,培养其进行规范化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4.分类能力培养阶段和毕业设计阶段。由于在四年级期间取消了理论必修课程的教学,学生必须在大三学年结束后选择个人的发展定位,以分类、分组的形式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用友ERP综合实训和校企合作软件开发实训中的某一项。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与其选择的实训项目类别相关,毕业设计的形式分为研究论文类和实践操作类两种,即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校企合作软件开发实训项目的学生以及考研的学生必须结合自己从事的具体项目或未来研究方向完成研究型论文,而参与用友ERP综合实训项目的学生必须完成ERP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选择实践操作类型的毕业设计,而且需要通过考试获得人社部颁发的ERP系统操作和管理方面的证书。此外,学校可出台有关政策,允许本专业优秀的学生参加石油院系举办的石油软件基地班的学习。

结论

篇10

1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构建

计算机网络教学在高等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高校的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实验教学内容不系统、实验硬件设备缺乏等问题,结合学院实验室自身情况,构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验室的构建内容包括虚拟仿真实验室软硬件建设、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的建设3个部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结合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将网络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软件模拟来实现,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掌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内部结构和协议,通过编辑各种协议的数据包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内部原理。

1.1虚拟仿真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与吉林中软吉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将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引入到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当中,为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虚拟仿真实验室硬件部分由主控中心平台、智能网络设备和组控设备构成,用于搭建实验所需的网络环境,可以灵活实现多种网络拓扑结构,设备硬件连接图如图1所示。主控中心平台是本系统的硬件核心,由专用高性能服务器和中心设备构成,为实验环境提供各种系统服务,保障网络数据流量,确保实验结构完整和实验用户数的有效扩展,为计算机网络实验提供FTP、DNS、DHCP等服务、实验室管理服务。智能网络设备用于构建网络硬件结构,提供网络拓扑结构的自动化管理。通过按动智能网络设备上的“Topology”按钮,就可以在所有网络拓扑结构中循环切换,从而有效避免更改网络结构时频繁插拔网线的问题,同时通过集联控制按钮“Team”设置智能网络设备的集联控制模式,可以实现对实验室内所有实验组网络结构的一键式切换。组控设备是系统专用硬件。每个组控设备由6个共享模块构成,配合智能网络设备实现多种网络结构;具有数据采集、动态缓冲区分配、均衡网络负载等功能。每台组控设备连接6台学生实验机器,其角色分别定义为A、B、C、D、E、F。根据实验不同,每个角色有不同的分工。目前该系统支持5种网络拓扑结构图,根据实验项目内容的不同,切换到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图,例如网络结构一效果图如图2所示。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部分由协议仿真编辑器、协议分析器和其它工具软件构成。仿真编辑器可以模拟TCP/IP协议族中多种协议的数据包;协议分析器可以捕获仿真编辑器发送的数据包,以及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并将常用协议的通讯过程以会话图解的形式直观展示出来;工具软件包括UDP工具、组播工具等辅助教学的专用软件。目前,实验室的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拥有7组组控设备,每组6台机器,可以同时容纳42名学生进行仿真实验,每组同学需要相互协作进行实验,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能力,充分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体系,以实验为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设计能力,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达到真正的教学互动。同时利用BosonNetSimforCCNP和思科模拟器CiscoPacketTracer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可以模拟搭建局域网和广域网运行环境,在仿真软件中进行模拟网络实验。另外,虚拟仿真实验室前期购买了多台Cisco交换机、Cisco路由器、网络防火墙和多路模拟电话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能够模拟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运行环境,用于学生在开放性实验项目中使用。

1.2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建设计算机网络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有硬件实验又有软件实验,两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先实物再理论后应用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资源的建设应该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力度,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知识内容,认真选择实验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选择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重点教学内容来设计实验的内容。把实验分为操作性、设计性、分析性和创新性等类型,着力构建“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理论课程教学知识体系结构的分析,结合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自身软硬件条件,对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大纲进行了修订,部分实验项目内容进行了更新,有选择地加入了CCNA课程实验项目和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的设置如表1所示。各实验项目设置及内容说明如下:实验1:带领学生参观网络实验室,建立起计算机网络初步的概念,了解该网络由哪些硬件设备构成(设备名称、功能、主要技术指标);掌握局域网中电缆线的作用及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实现以太网连接的方法。学会制作2种类型的RJ-45接头。掌握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及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TCP/IP协议配置。熟悉使用ping、ipconfig、tracert等命令工具来进行测试。实验2:学生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环中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以太网MAC帧格式的2种标准,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MAC地址的作用、MAC广播地址的作用、掌握LLC帧报文格式和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实验3:学生通过虚拟仿真软件自行设计并模拟搭建局域网运行环境,掌握局域网中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能够对交换机进行VLAN(虚拟局域网)的划分。使学生能够掌握局域网运行特点及搭建过程,掌握交换机VLAN的作用和划分方法。实验4:学生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环境中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ARP协议的报文格式和工作原理,理解ARP高速缓存的作用和缓存表的维护过程。实验5:学生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环境中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特殊IP地址的含义和IP分片过程;掌握I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IP校验和计算方法、子网掩码和路由转发。实验6:学生通过虚拟仿真软件自行设计并模拟搭建广域网运行环境,掌握广域网运行特点、路由器的配置方法、路由选择协议的工作原理和设置方法,使学生综合学习路由器操作系统IOS操作、路由选择协议、路由配置方法、子网划分、超网构造、网络诊断及路由器操作命令等知识。实验7:学生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环境中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TCP数据传输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TCP协议校验和的计算方法、理解TCP重传机制的工作原理。实验8:理解Socket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Socket的建立、监听、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实验综合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点对点通信协议、运输层相关原理及Socket编程思想、方法等知识。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后,需进行计划内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教学是在学完计算机网络课程之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设计题目。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软件总体结构设计能力、用户界面的设计能力、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在计划内的实验教学任务外,学生还可以选做实验室提供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之前在BonsonNetSim和CiscoPacketTracer虚拟仿真软件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可以用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设备搭建网络实验环境进行真实实验,进一步加强实践操作技能。同时,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中除了实验教学环节中开设的计划实验项目外,还提供了应用层协议、网络攻防、网络故障分析和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从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技能进行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和工程训练,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内部原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层次结构如图3所示。

1.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依托于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平台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两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安装于主控中心平台,教师通过教师机以Web页面形式访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辅助教师更好的进行实验教学管理。通过该系统,教师可以进行实验报告管理、实验结构管理、实验信息管理、实验方案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和实验公告信息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安装于学生客户端,学生上机时可以将教师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安排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公告等信息同步下载到学生客户端,能够辅助学生进行实验,提供实验操作环境的软支撑。该平台是指导学生实验的教学平台,辅助教师授课,并将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辅助工具、实验知识点讲解、实验过程指南、实验思考问题等内容集成在平台中,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的实验环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网络实验室对理论教学的影响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具有相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实验课程是理论课程的延伸,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建设的虚拟仿真网络实验室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纲、完整的实验内容教学体系,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教学有较大影响。1)虚拟仿真网络实验室给网络课程提供了实验操作的物质基础,实验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计算机网络课程跟其他专业的课程有所不同,它需要系统掌握一套理论,然后进行实践验证和思考,如果只讲理论,没有配套的实验课程,教学效果会不理想。2)虚拟仿真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当代社会电子产品淘汰非常快,包括计算机网络实验设备,但理论基础却长期不变。如果没有实验室,教师也只能一再重复教学理论,不了解最新设备特点,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教师能力成长速度缓慢。3)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学校科研能力。计算机网络的科学研究很多都是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没有实验室就无法验证,理论创新就无说服力,科研能力就得不到提高。由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需要把理论教学转换为实际动手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验中尝试、摸索、更正后才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判断能力。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