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2 01:0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篇1

学生姓名:XXX 学生学号:XXXXXXX 指导老师:XXX 实验成绩: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一)实验一《电路仿真工具Multisim的基本应用》

1)在元件的选择上没有做到精确选择,以至于在连接电路时,元件参数值的选择难以更改。

2)在示波器显示图形时,由于参数设置不理想,导致两个图形重合难以区分。解决办法:调节示波器扫描频率以及y轴灵敏度。

(二)实验二 用Multisim对电路图进行仿真处理,测出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值。

在这次试验中基本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主要的就是电路元件的选择以及电路图的连接,记下仿真值。

(三)用万用表和试验箱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1)在实验开始检查试验仪器:万用表是烧了的。我们需要换掉万用表中的一个小元件。把万用表跳到蜂鸣档,万用表发出叫声,证明万用表是好的。

2)实验测量值与仿真值大小几乎相等,但是符号相反。解决方法:检查电路,发现电路中有元件的正负号接反或是万用表的正负号接反,调整电路的连接。

3)实验中发生了几次烧表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将万用表电压档调节到电流档时,忘记改接表笔,导致烧表。解决办法:同桌互相帮助,一个表专门测电压,另一个表专门测电流。

(四)验证戴维南定理以及诺顿定理

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实践实验

《电工基础》是高校相关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为了契合当前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有必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学好理论为基础,以训练技能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今后的再深造或者工作提供必备的知识。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1)让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产生“好感”

现在的学生更追求个性与自我,对一样事务没有兴趣就会放松自我要求、就会走神、散漫,课后更加不会去温习巩固。而专业课由于其更加艰深的理论知识、复杂的计算、系统的逻辑推理,更让学生感觉枯燥而产生各种如同抗拒、害怕、反感等负面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后学生自学的过程。

2)老师对学生抱有充分的耐心

不仅仅是学生有负面情绪,老师也有。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对听话、悟性高、自觉的学生产生好感,而将学习能力差、上课表现差、作业差的学生作为反面教材。像我们这样的高校,学生往往不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学生本身就迷茫,老师更加需要耐心指导,带领他们入门。

3)正确学习方法的传播

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事半功倍,也能让老师轻松许多。除了讲授课程,应该适当提供一些良好的学习理科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是老师自己的经验也可以是多年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总结。总之,让学生感觉到有途径、有捷径的可能,让他们愿意去试一试。大学的学习,从第一堂课起就应该强调自学的重要性,而给与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去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不应该被忽视。

4)课程进度快慢结合,多归纳,多总结

高中的学习,使得学生习惯了高中课本、教材、笔记、课外读物中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完全脱离老师,自学成才,是不容易的。所以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基础,在他们接受、消化迟缓的章节,合理地放慢节奏,帮助他们复习、反复巩固理论知识,对他们保持学习专业课的热情度是很重要的。学生一旦感觉到老师忽视他们的消化能力,一味追赶进度,他们会丧失自学的渴望、丧失跟上进度的积极性,更多的是抱怨与理由让自己消极。

5)多提问,多鼓励,引进竞争机制

课堂提问是非常好的互动方式,要有良好的节奏,让他们在你的问题后进入思考、回忆知识点的状态,课堂提问给与评分,优秀的当堂表扬,回答不出来的每节课提问这个同学,可以鞭策他课后复习,向老师或者学生请教。班级的同学尽管学习能力层次不齐,但是男女生往往形成各自的学习圈子,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男女生的表现情况交替地进行鼓励、比较,让他们男女生有种互相较劲的感觉,活跃课堂的氛围。

6)适时使用多媒体教学

现在许多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我觉得是很好的手段,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从头到尾全是PPT 学生会失去兴趣,甚至会助长他们的惰性,懒得记笔记,懒得看PPT,有图片看两眼,没图片或者电路图就避而不看,低头玩手机。适时地放些多媒体,偶尔的视觉刺激,尤其是动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谐振电路等比较难比较抽象的理论部分的时候,可以多找一些素材,反复放几个重点、典型的图片、理论知识点,让学生用影像记忆的方式牢记这些内容和推导过程。我觉得效果很好。

二、增加实验课内容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满足感

1)绝大部分实验与理论同步进行

实验是高校锻炼学习动手、动脑,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电工基础》是专业基础课,我认为实验尤为重要,许多实验的结论都是提纲挈领的骨干支架,必须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不可以松懈,不可以让学生滥竽充数,浑水摸鱼。为了保证手脑同步记忆、同步消化,我觉得专业基础课的理论与实验应该同步,比如讲完了基尔霍夫定律,就应该及时地进行实验验证,巩固这个定律的印象。而不要拖到学期结束的几周,没有理论课,全部实验课。

2)有些课程可以采取先实验后总结理论的办法

在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讲授中,我感觉到先做实验的效果更加好,甚至可以省去理论讲授所需要花费的巨大精力。在做这两个实验的时候,我采取一步步按部就班的方式,做实验,必须每组人按步骤完成了数据的填空,并请不同组别的同学把数据写在黑板上,才进行下一步。这样学生的实验步骤记忆犹新,而且实验数据更有验证的效果。最后通过不同组别的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学生们基本上都不会忘记这两个定律的含义。

3)实验报告当堂完成

由于学生没有实验报告也没有实验指导书,采用的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材料,所以我会在实验课上讲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图、表抄给学生,让他们全部写好了以后再进行实验,每组数据、图表都完成了当堂交作业,离开实验室。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同学都是自己完成的,保证了实验的可靠性。

4)理论值与测量值的作用要体现

实验误差的讨论现在高校都不作为重点,但是我觉得理论值是应该先计算好、预估好,然后才可以进行实验测量数据,否则学生做完实验后不知道对错,不知道分析数据,老师告诉他数据错了,每组还要分析一遍原因,非常浪费时间。所以应该先教他们计算理论值、分析测量数据,然后才进行实验。这样在实验考试中,他们也能做到胸有成竹。实验的效果会更好。

5)注意观察做实验困难的同学

这类同学我会扣下实验报告,让他们有时间的时候来重做实验,需要指导的给与指导、分析。保证人人的实验都能够过关。

三、结语

1)学生学习的结果是有区分度,但是没有完全学不会的学生,只是他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丰富的教学手段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发挥自己学习能力的环境。

篇3

从教材内容着手,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以及计划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设计开展的实验项目,修改原有的验证性实验,按照验证性、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占4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40%,研究创新性实验占20%的原则,删除了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电路故障判断实验、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实验、电动机星形-三角形降压启动控制实验、电动机顺序控制实验、变压器使用等实验。修改后的实验教材在传统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内容。突出应用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同时在教材中还注意理论知识与工艺实践相结合,基本知识与现代应用技术相结合。

2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1)直接面向元器件。

原有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做,接线容易,安全可靠,灵活性好,指导老师准备实验方便等。但也有其缺点,学生做实验看不到真正的设备元件,例如学生仅能从操作面板上的符号看到哪是线圈的接线柱,哪是主触点、哪是常闭触点、哪是常开触点,实验时看不到这些具体的元件。对于在实验中出现问题不容易查找故障出在哪里,只是机械地跟着老师做。现在是把实验箱外壳打开,使设备元件露在外面,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设备元件与实验板的连接线,看到设备的动作过程,提高了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也比原来提高了。

(2)对于一些常规性和验证性的实验,所用到的元件参数不固定。

例如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只规定在实验中所用到的元器件个数和元器件参数的大致范围,自己制定实验所用的元器件个数和参数。老师仅对实验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这样实验过程中每组实验数据不一样,每个人都需要用心去做。

(3)教学组织与实施。

实验的前期阶段主要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认识印刷电路板,手工焊接练习,认识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实验的后期阶段进行电子产品组装焊接训练。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因人而异,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对于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让其组装简单的电子产品,例如稳压直流电源、单波段收音机等,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他们重点指导,鼓励他们克服思想障碍,树立信心,制作好作品;对于动手能力中等的学生,让他们组装相对比较复杂的万用表、电话机等套件;对于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并且对电子技术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要从设计制作上来要求,首先让他们自己选择电路内容,自己制作印刷电路板,自己选择电子元器件,制作期间要给他们指导设计思路、印刷电路板的布局、检测、安装工艺、排除故障和调试技巧等,这部分学生需要用比较长的时间,可以在业余时间继续制作完成。

3实验考核的改革

合理科学的实验考核制度,对于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有重要作用。实验考核制度一般包括参与实验的态度、知识掌握的深度、操作能力、安全文明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对电子元器件识别和检测能力、元件安装焊接工艺质量、调试都进行考核,每一项都有具体评分标准。考试期间指导教师如实地做好每个学生的考核记录,并且结合学生出勤和实验报告来综合评定最后成绩。具体做法:一是实验成绩的组成比例。平时成绩占50%,实验考试占50%。二是考试资格。实验课原则上不准请假,对于遇到特殊情况请假的学生,要求他们回校后需要补做完落下的实验才能参加实验考试,否则不能参加实验考试;迟到、早退在三次以上者取消实验考试资格;不交实验报告的学生取消实验考试资格;实验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和故意损坏仪器者取消实验考试资格。三是未取得实验考试资格的学生,实验成绩按零分记。四是在考核前安排实验室开放时间,学生可自行预约到实验室试做。

4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在电工电子实验过程中和实验报告中反馈的信息来看,改革后学生普遍认为电工电子实验对自己实践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1)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电工电子实验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制作完成自己的作品,可以根据自己动手能力、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内容,遇到疑难问题要独立思考,老师只是起点拨指导作用,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原来的教育对象变成教育合作对象。

(2)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亲自制作电子产品,并且调试成功,学生体验到完成一项任务具有的成就感,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的积极性。

(3)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克服了眼高手低的毛病。

电工电子实验不但让学生尝到了许多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电工电子实验,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培养了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体会到了眼高手低的感觉,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4)通过实验开放解决了实验课时数少的矛盾

特别是对一些学习比较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给他们一块创新的天地。

5结束语

篇4

关键词: 职校生 实验兴趣 培养方法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种组成形式,用实验的手段去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为未来的职业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想很好地完成实验教学,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单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实验。因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充分认识实验兴趣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实验本身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手段。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不断提高实验的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地从有意注意慢慢地转化为无意注意,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集中思维、积极动手,自觉地把实验完成。这对完成实验教学的目的效果明显,意义重大。

2.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1创设安全、宽松、愉悦的实验环境,激发实验兴趣

实验的安全对实验教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要做到万无一失。而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对安全问题不要说得过重。否则,会使学生缩手缩脚,背上很大的心理包袱,就更谈不上兴趣实验了。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的实验安全,又要创设一个安全、宽松、愉悦的实验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实验前认真准备,实验过程中寸步不离、密切关注,使不安全因素降至最低。这样学生在安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才能产生实验兴趣,才有兴趣实验。

2.2开展实验竞赛,在成功的体验中激发实验兴趣。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一个启示。事实证明,获得成功,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地提高,兴趣和成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消除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厌倦感。我们在实验中开展竞赛,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验主动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为此,我们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个性特点等差异,分组时考虑强弱搭配,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差的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形成互补合作摸式,共同来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中对取胜的小组成员给予嘉奖,并在平时成绩中适当加分。对较差的小组给予鼓励,一旦有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实验兴趣,争取做得更好。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只是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教师应观察学生的优缺点,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获得实验成功后,会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就会产生兴趣实验的内驱力。

2.3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激发实验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明其理。”学生对哪位教师有好感,往往就对哪位教师的课感兴趣,因为兴趣与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实验中要做到和蔼可亲,指导耐心。正确对待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和挫折,不随意批评和讽刺挖苦学生,以免他们产生厌学和逆反心理,挫伤实验积极性。当他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受到阻碍时,教师要耐心启发引导,其作用远远胜过简单粗暴地指责。

2.4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实验兴趣。

现代教学特别是职业学校的教学越来越注重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实验教学更容易做到与实际相结合,这需要教师正确地去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能体会到身边的实际与实验密切相关,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更加兴趣盎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验的真实性,使学生从被动做实验变为主动做实验,使平淡的实验转化为兴趣实验。例如在《电工基础》课中,欧姆定理、基尔霍夫定律,以及戴维南定理等,这些理论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若让学生以实验的形式来论证,就会使他们感到很实际。再如《电子技术基础》课中,讲授二极管载流子的运动情况等内容时,就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其学习兴趣必然降低。若做了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实验后,学生会觉得眼前一亮,当二极管反接时灯泡不亮,而正向连接时灯泡就亮了,这是因为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能。在课堂上有些模糊的概念通过实验能进一步得到理解,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兴趣进行实验。

2.5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教师对于让学生单独做实验总是存在种种顾虑,怕学生出事故,怕浪费材料,怕损坏仪器,怕影响教学进度。有些胆小的学生就会畏畏缩缩,有的学生甚至不做,只在旁边看,充当记录员、观察员,这样的实验效果肯定不理想。如果能采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即在计算机上安装模拟实验软件,利用计算机软件做仿真实验,以上的顾虑就不存在了。教师给学生讲解实验目的和要求后,可大胆让学生自己去做。若学生连接电路或操作失误,不会有危险,也不会损坏仪器。这样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出错误,解决问题。当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操作,得到正确结果后,可按照计算机上的模拟操作,对实物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方法既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2.6利用反馈信息,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反馈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批改情况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实验结果。这种信息会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但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的控制和引导起了关键的作用,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迷航。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反馈信息,对成功完成实验的学生应表扬,而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不要过多指责,而应多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强化学习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学生只有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在今后走向社会时有一技之长,在择业等方面保持自己的优势,处于主动地位,走好人生事业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电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071-02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是在原先专科基础上升格或合并的普通本科院校,且多为地方性普通教学型高校,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实验设备陈旧等问题。学校升格后,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是本科教育,但又区别于普通本科“理论性、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更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型,还要兼顾到一大批学生有考研的客观需求。“电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该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必考课,但目前“电路”课程教学无论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等方面,都难以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在“电路”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一、科学合理制定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教学课时一定的前提下,教学大纲既要体现专业应用所必需的电路理论知识,还要考虑到电路系统相对完整,以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客观需求。为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听取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的意见,充分了解工程一线所需的电路知识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电路》试卷类型,让他们共同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有的放矢地确定“电路”课程的教学内容。

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路”课程为例,在2011年修订“电路”教学大纲时,既要考虑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煤矿特色,又要结合研究生入学《电路》试卷题型,与会人员对“电路”课程的教学大纲修订达成以下共识:一是电路元件不仅要掌握外特性(端口电压、电流关系),还要掌握根据实际工作环境选用元器件的方法。能根据电阻体上色环,识别电阻的阻值。掌握电解电容和无极性电容用法上的区别,会根据容量和耐压值选择电容等工程应用内容。二是增加集成运放非线性应用的知识。在集成运放教学中,加入微分、积分电路和移相电路等非线性应用,以满足煤矿选择性漏电保护中经常用到的波形整形知识。三是增加二端口网络教学内容学时,并将教学时间前移,求网络参数时要侧重于用实验方法去测得端口电压和电流值,进而求得网络的参数值。这种理念既符合工程应用的要求,又是研究生入学“电路”课程考试的热点。四是增加波特图的内容,强化电路频率特性知识,为后续的“模电”和“检测技术”等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五是对结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和支路电流等电路分析方法进行整合,统一由基尔霍夫定律应用引出。六是引进相关院校的一些考研真题,以满足学生的考研需求等。限于篇幅,在此不再累赘。

二、引进立体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从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内容可见,新大纲既要满足应用型要求,又要满足学生的考研需求,大幅增加了教学内容。在教学课时不能增加的前提下,要保证教学效果,仅靠传统“粉笔+黑板”的讲授方式,很难满足要求。

第一,概念性、基础性的知识仍然沿用传统的板书讲授方式,便于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在讲授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组织学生讨论。例如在讲授正弦交流电有效值内容时,在学生掌握有效值的概念、有效值物理意义和有效值的表示公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若电压(电流)是非正弦周期函数,如何求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并举邱关源教材第十章习题13为例,引发学生思考。[2]二是若电压(电流)是多个不同频率正弦函数叠加的周期函数,又如何求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将教材中第十三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内容引出来,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思考,还将书本知识前后融合、贯通,讲清了有效值公式实用的范围。指出有效值、最大值是的关系,是针对正弦交流电而非所有周期函数。

第二,对于电路大纲要求了解的数学推导和复杂电路图,为了节约时间,也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如二阶微分方程求解、傅里叶变换和拉氏变换等内容,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另外,事先画好一些复杂的电路图,需要在讲授中用到的,直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即可。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达到了解的教学目的,又节约了时间,避免了将电路基础课变为数学复习课、习题课变为数学解题课的问题。

第三,将EWB和MULTISIM等常用电路教学仿真软件引进课堂教学,将便于仿真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仿真演示,使教师和学生置身模拟现实的环境中,教师边讲解边实验,将实验结果直观显示,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实验结果加以比对,激发学生的思考,利于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选用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

为达到应用型本科电路教学的双重教学的目的,仅仅局限于某版本教材是不现实的,至少当前是这样。必须在考虑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强化应用技术的应用。用成型的电路、实际的课题和实用的小制作为教学案例,广泛搜集材料,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如讲到集成运放非线性应用时,以煤矿选择性漏电保护中常用的零序电压移相电路加以讲解为例,电路如图1所示。[4]

由电路理论知识,可推导得:

u0与ui的相位差为:

当调节R3从0到∞变换时,φ实现了从180°到0°移位。图2、图3分别是R3为0和R3为10K时,C1取0.33uF,w取314rad/s,用EWB仿真所得结果的波形图,理论推导与实践仿真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工程上这样的案例很多,如50HZ滤波的双T型网络、相序指示仪等,这些实用的电路需在平时加强搜集。一些“电路”课程的考研真题,也可作为案例教学的实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要把教学实践环节和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传统的“电路”实验是基于实验箱的验证性实验,学生被动完成实验内容,无法满足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3]目前信息工程系已对“电路”实验先行进行教学改革,总的思路是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先用仿真软件对实验构想做仿真。仿真通过后,提出实验方案,经实验指导教师同意后,购买电路实验所需的电路元件搭接实验电路,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进而写出实验报告。为此重新设置实验报告格式,将电路实验独立设课,单独考核。此种做法极大地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此种做法因购买器件经费报销问题还未能大面积推广,但小比例的尝试已经取得可喜成绩。

五、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各种比赛

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的凭证和通行证,学校以推行双证书制度作为切入点,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学生须取得相关行业的两个资格证书,方可毕业。学校的实验实训中心和山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负责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六大竞赛,目前多人参与山西省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电气专业学生曾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西省赛区一等奖,多次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家级和省级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与,校学生会和校团委还在推优评先、入党等方面,对积极参加比赛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给予照顾。

六、结论

通过近几年对应用型本科电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在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对电路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学生考研人数也大幅上升。但是在当前“电路”课程的教学和实验中,仍存在着教学制度不够健全、教学手段不太完善、立体化教材急需编写、教学案例尚需扩充等问题,相信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力,一定能达到应用型本科“电路”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章心因,李先允,等.应用型本科“电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S1):93-94.

[2]邱关源,罗先觉.电路[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