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模量实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0 10:3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杨氏模量实验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篇1

[关键词]物理实验 应用型高校 问题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222-02

物理实验是教育部规定唯一单独面向理工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物理实验不但能够使学生掌握实验知识,训练学生实验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主动探索的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爱护公共财产的道德品质,遵守操作规程、注重安全的科学习惯等,同时,也能为各专业实验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物理实验课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非常重要,但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应用型高校的物理实验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分析了应用型高校物理实验课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为物理实验的改革提供经验。

一、应用型高校物理实验课中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的课程系统适应不了科技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

从教学体系上看,以力、热、光、电的形式来安排实验课已经适应不了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形势;从实验内容上看,一些验证性的、纯理论性的、与工程实践无关的实验课程依然在教授;从教师队伍上看,教师知识更新速度较慢,教师对教学改革、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不高,教师对与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需要不甚了解,这些都造成现有的课程系统不能及时升级,使其远落后于科技发展的速度。

(二)学生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

由于学生意识不到物理实验的作用,学习又带有功利性质,因此,对物理实验课就没有像专业课那样重视。不少学生认为物理实验课就是在重复前人和书本的内容,验证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因此对实验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课前不预习,课堂上按部就班地遵照教科书进行实验操作,不做思考。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马上询问老师,而不是自己先自行判断分析,同学之间互相比照数据,对物理实验的不够重视表现在另一方面就是不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例如,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像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日期等填写不完整;预习报告字迹不工整,内容完全照搬教材,数据处理不够规范等。一项实验成果通常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而实验报告的不认真完成却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不重视心态。

(三)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缺少做物理实验的意愿

这里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是指:一是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物理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二是指进入大学后学习的普通物理理论知识掌握不牢。而很多物理实验是以一定的物理理论知识为背景的。例如,“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是以杨氏模量这个概念为背景,学生如果不理解杨氏模量的知识,就无法很好完成这些实验,也就不可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由于自中学起,物理就给学生留下了难学的印象,加上基础薄弱,因此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少之又少,而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接触机会又很少,使得学生不自觉地将对物理理论的印象转移到了物理实验上,认为物理实验也是很难学的。这种畏难情绪造成了学生还未学习物理实验课程就缺少了做物理实验的意愿。

二、针对以上在应用型高校物理实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对学生、专业、学校、科技、工程实践等方面的了解,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针对性

第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日常行为表现等方面,要了解现在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第二,要对各专业进行调研,要了解各专业之中都有哪些方面渗透着物理知识;第三,要关注当今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即将应用到实践的高新科技;第四,要关注国内外各高校物理实验的发展,掌握物理实验教学的趋势;最后,要通过参加教师培训、学术交流会议等开阔眼界、提高自己。

(二)精心设计实验课程体系

改变原有的教学体系,将物理实验划分成“基础性实验”“综合与设计实验”“实践与创新实验”三个平台,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由浅入深,由被动到主动、由重复前人实验到自己设计实验、由单纯地做物理实验到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这种课程体系不但适应了学生的自然发展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入物理实验课,适应了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

(三)加强对教材内容、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

要精选那些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反映高科技发展、能够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容编入教材。将与工程实践完全无关、验证性、纯理论性实验进行改革,变为设计性、与实际相结合的实验。教材中知识点的讲解要深入浅出,易于理解,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方式和方法。将理论型与应用型仪器在同一实验中并用,使二者优势互补;将演示实验与操作实验在同一课堂进行,既增加趣味性又易于学生理解;借助于网络、多媒体、科技馆等渠道,使学生较多地了解到前沿的技术。

(四)严格规范教学与管理

教师实验教学实行严明、具体的岗位责任制度,严格按照学生实验守则各项规定管理学生。实验时学生一律对号入座,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将仪器的保管落实到人头上。课堂中教师要认真、逐个地检查学生操作的真实情况,严把预习关、操作关和批改关。

(五)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内在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允许学生犯错误,可在实验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较为自由选择余地的实验,让学生去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能力。同时,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使学生对物理不再感到抽象、遥远。

三、结论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应用型高校的物理实验课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诸如传统的课程系统适应不了科技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学生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缺少做物理实验的意愿等。笔者经过多年教学研究,提出了解决办法:加强对学生、专业、学校、科技、工程实践等方面的了解,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针对性;精心设计实验课程体系,加强对教材内容、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严格规范教学与管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希望能够为物理实验的改革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赵文杰,田苗,杜三山.工科物理大实验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5):23-25.

篇2

文章阐述了普通物理实验的考核内容,分析了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介绍了我校普通物理实验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情况。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

普通物理实验考核;创新;改革

普通物理实验是各大高校理工科专业一门传统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接受系统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风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1-2]。由于学生在大学之前的学习基本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同时在高校的教学考核中,实验课与其它课程相比也不够重视[3]。从事物理实验教学的工作者对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做了很多研究,有的强调操作考试的作用,有的强调多元化考核的作用,有的推行无纸化在线考核[3-6]。本文就我校近几年对普通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深入探讨[7]。

1普通物理实验考核的基本内容

与其它课程一样,普通物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进行考查。对学生而言,应考查学生的个体发展是否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具体来讲,应考查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学生是否掌握了物理实验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包括根据实验仪器的规格正确记录有效数字、实验误差的基本理论、不确定度,相关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在杨氏模量实验的逐差法(作图法)、自由落体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的最小二乘法等,并会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设计简单实验。2.是否会正确使用与相关的基本仪器、设备。比如会调杨氏模量实验的直尺望远镜,能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是否具备了完成物理实验的基本的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包括实验前的预习是否充分,实验原理是否理解,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读数是否正确,数据处理、实验分析是否正确、合理等,是否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根据要求独立完成准备、设计和初步的分析实验能力,是否具备初步的实验科学思维、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从实验过程的情感态度看,是否具有良好的实验习惯、遵守纪律和爱护公共财产、保持实验场所干净整洁的优良品德。

2普通物理实验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虽说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我国从中学到大学,实验考核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在中学,几乎所有考试都采用笔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只有少数的竞赛有操作考试。因此,许多学生有种思维定式,认为实验不要重要,实验过程不积极参与。上大学后仍然不重视,不提前预习实验、不明白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认真观察出现的实验现象,不认真检查实验是否满足的理论要求,不积极思考各种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只是为了追求实验结果正确,以便完成一份完好的实验报告。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当代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因而客观合理的普通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以前,我校的普通物理实验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主要是考核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基本都采用笔试或笔试加简单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形式太单一,考查学生的能力太片面,特别是笔试,基本考查不到学生的实验水平,创新能力等更高层次的能力更无从考核。这使得学生没有信心去参加物理实验设计大赛,即使在老师的鼓励下有学生参加,设计的作品以及取得的成绩都不理想。

3我校普通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的改革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普通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和以前有很大的改革,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考核方式,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考核方式。

3.1科技制作

科技制作是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或简单材料,制作出具有物理原理的作品,写出简单的物理原理和制作过程,然后统一在课堂上演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并由老师和同学一起提问进行评价。科技制作涉及的内容广泛、形式不限,具有富含科技、结构简单、材料好找、加工容易、花钱少、能够独立完成等特点,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是大一新生期中考核常用的方式。

3.2拍实验微课

根据教学计划,我校的普通物理实验Ⅰ、Ⅱ各开设12个实验,期末考核的主要方式是采取拍微课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十二个小组,每个组认真研究一个实验,并将实验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拍成视频记录下来,拍摄过程中同时要讲解所研究实验的原理、所用到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拍完进行剪辑,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各组完成拍摄后各小组成员和老师一起观看视频,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互相提问,最后由老师进行总评。

3.3创新性与设计性实验普通物理实验Ⅰ、Ⅱ、Ⅲ完成后,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很大提升,所以期末考核的主要方式是进行研究创新性物理实验设计。这种考核方式是老师安排一些研究性实验课题或自己找到一些创新性、研究性课题,提出具有灵活性的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设备、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行实验,写报告。这种方式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选题阶段,学生根据两年所积累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以及个人兴趣,以物理实验为基础,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及资料,提出创新性实验研究课题、设计研究实验,二、实验探索阶段,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在自己探索配合老师的指导,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三、实验总结阶段,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优化验证,得出较为满意的实验结果或研究结果后,然后针对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四、考核,采取论文答辩的形式,答辩过程先演示讲解自己设计的实验,然后由老师和同学一起提问,最后老师和同学共同打分,当然以老师的评分为主要部分。

4各种考核方式的比较

4.1科技制作

这种方式主要是启发学生尝试着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种方式对学生能力的考核相对较单一,没有考核到学生对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能力。

4.2拍实验微课

这种考核方式主要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能力,特别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

4.3创新性与设计性实验

这是要求比较高的一种考核方式,文献检索、实验设计、仪器设备的选取到实验的组织实施、数据采集处理和撰写实验论文均由学生独立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理论知识、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在完成课题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实验真正做到正确、严谨、完整和规范,使学生实验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种方式与实验设计大赛的要求一致。

5结语

本文提到的考核方式是针对物理专业的学生,是建立在独立设课的基础上的,每种考核方式是层层递进、相辅相成,逐步让学生做到正确、严谨、完整和规范,使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设计、组织实施完成实验课题的能力、实验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物理实验技术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物理专业的学生的普通物理实验考核经以上改革后,学生参加物理实验设计大赛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比赛的成绩更是有质的飞跃。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的获奖率在逐年提升,由以前的一个二、三等奖上升到今年的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具有历史性的突破,说明这种实验考核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着实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余善好,孙权海,吴诗芬.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147-149.

[2]聂妍,王东方.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003.

[3]李林,施芸城,宏杰.物理实验课不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物理,2010,29(2):43-46.

[4]张显悦,常艳杰,等.对物理实验考核方式的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2):130-132.

[5]张春平,初建崇,胡慧.大学物理实验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223-225.

[6]邵建新,刘云虎,等.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改革与探索[J].物理通报,2010(2):46-48.

篇3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014-03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教学过程主动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教学目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我校承担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师们经过多年的艰苦劳动,探索出一种“问题教学法”,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本文对这一实践做总体介绍。

一、什么是“问题教学法”

所谓“问题”是指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发现、探讨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和疑难。[2]这里的“矛盾”是指主观认识与客观情况不一致的地方,而“疑难”是指有疑问而难于判断或者处理的地方。所谓“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师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整个实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活动贯穿于实验教学活动的始终,通过实验来分析、讨论和验证,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问题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它既可适用于低年级的基础性实验,又可适用于高年级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二、“问题教学法”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从教学过程来看,“问题教学法”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分为两大阶段:以教师为主角的阶段和以学生为主角的阶段。

(一)以教师为主角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开展实验做准备。为此,教师应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分好做实验的学生人数,一般以自然班(约35人)为单位,人数如太多则难以进行实验。二是教会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正确掌握各种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必要时进行实验演示。三是在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学会观察,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因为“任何复杂多变的事物,它的本质是通过各种现象表现出来的,人们通过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对各种事物取得规律性的认识,不会观察就不会科学实验”。[3]四是布置正式实验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课后抓紧时间预习,在正式实验时对实验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二)以学生为主角的阶段

从运用过程来看,“问题教学法”主要有五个阶段:预习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对重要或者较难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实验检验―教师点评,完成实验。

1.预习实验内容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熟悉实验内容,继续学习、掌握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掌握各种仪器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发现一个以上的“问题”,同时,教会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方法。质疑法、比较法、归纳法、综合法和观察法等都是一些非常有用的方法。例如,1879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就是通过这些方法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如此反反复复,最终提出“霍尔效应”原理。又如,牛顿就是仔细观察了习以为常的“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然后通过思考,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

2.实验操作

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求每个学生正确掌握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按照实验要求和正确方法亲自操作,把实验准备阶段的实验内容用实验的方式体现出来。目的是利用实验使学生掌握做好实验的方法和技巧。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安全问题。必须强调每个学生都要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运用正确方法进行实验,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保实验安全。二是要求每个学生要注意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些较易或者一般性问题由学生自己加以解决。比如,在做光纤通信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现示波器波形弯曲畸变,检查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光学器件后又没有发现问题,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原因,而应要求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查找原因。这样的要求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问题的能力。三是要把在实验过程中新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如果新发现的问题能在本次实验中加以解决,就应当由学生本人当场解决。如果自己通过做实验也解决不了,而且这一问题具有典型性或者重要性,也可以报告给实验指导老师,要求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应该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等到下次实验来解决。

3.分析讨论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发现的重要或者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对这些重要或者疑难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用来分析讨论的重要或者疑难问题应当具有典型性。这种典型性主要体现在:能突出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或者能抓住本次验的关键,或者问题的解决方法具有普遍意义等。比如,在“霍尔效应”的实验中,24岁的霍尔在分析比较中如何认识“磁场和感应电压之间的关系”?“霍尔效应”在工业上的应用是如何的?目前物理学家对“霍尔效应”有什么新发展?这些问题都非常典型,并具有方法论意义。二是分析讨论的问题不宜过多,一般有两三个就够了。如果问题过多,分析就不透彻,只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要集中精力把问题弄得透彻明白,使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三是时间安排方面,可以是一边做实验一边分析讨论,也可以放下实验集中讨论,时间可多可少,灵活掌握。四是讨论组织形式方面,一般以自然班为单位。一个自然班人数一般为35人,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并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观点。

4.解决问题,实验验证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动所有学生对分析讨论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法,并当场通过实验加以检验,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阶段该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求每个学生对所分析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做实验加以检验修正。如在RLC串联谐振的实验中,如何修正电路品质因数Q的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偏差问题。可要求学生在电磁学理论指导下,分析LC的总损耗电阻对电路品质因数Q的测定值有何影响。[4]二是要求学生在自己动手做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现新问题解决不了的,就应该主动请教实验指导教师,直至自己弄明白能解决为止。三是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做实验的动态,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加以指导。

5.教师点评,完成实验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动手做实验以解决问题的表现进行点评,尤其对具有创新性的闪光点要多加表扬鼓励,目的在于调动学生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如下几点:一是指导教师要对本次实验进行一个总体评价,辩证分析其优缺点。二是要充分肯定学生具有创新性的闪光点。号召其他同学向具有创新性闪光点的同学学习,还可以在学期总评成绩中对这些具有创新性闪光点的同学给予加分奖励。三是在实验结束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此次实验与以往同类实验有何不同?通过实验进行下面的比较:迈克尔逊干涉和牛顿环等厚干涉,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与拉脱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与金属线胀系数,它们之间有何不同?如何测定?[5]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写成实验报告交给指导教师,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三、“问题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估

任何教学方法都会涉及教学效果的评估问题,“问题教学法”也不例外。那么,如何评估“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一)从学生上课表现出来的兴趣来评估

兴趣,有时也叫“热爱”。它是一种带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人的一种积极探索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又是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当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他总会觉得称心如意,甚至废寝忘食;反之,则心灰意冷,会持“无所谓”的态度。兴趣有三种类型:一是直观兴趣。它是由直观感觉所引起的,特点是缺乏延展性,不能持久。二是自觉兴趣。它是受家庭或社会的影响,经由情感和联想,记忆和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引起的,其特点是延展性强,往往时过境迁,还能令人回味。例如,某位老师精彩的讲课曾经引起了你个人的自觉兴趣。若干年后,对该教师的音容笑貌,你还能记忆犹新。三是潜在兴趣。它是由情感、想象,特别是由个人意志所引起的,是一种层次很高的兴趣。它绝不仅仅是由直观或某人联想所引起的,而是潜在于一个人的思想之中。这种潜在兴趣的特点是方向性、自觉性强,积极性高,稳定性持久。例如,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伟人,在潜在兴趣的支配下,表现出顽强的意志,为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上述三种兴趣,尤其要注意培养直观兴趣。如何判断学生的兴趣程度呢?笔者认为,这可以从平时上课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热烈程度,课堂讨论、发言的气氛是否活跃等来判断。

(二)从学生上课的动手能力来评估

应开放物理废旧实验室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基地,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仔细观察物理现象并进行思考,使其加深对物理世界的感性认识,强化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体会到实验思想的严谨、实验设计的巧妙,培养其理性思维方式,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6]

(三)从学生课后学习成绩来评估

这里所讲的“课后学习成绩”不能理解为仅仅指学期的总评成绩,而应该也包括平时实验设计、实验报告、期末实验操作测试、参加各种比赛等方面的成绩。尽管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可能还具有偶然性,但是,总体而言,学生个人努力状况和实验技能总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学生课后的学习成绩大体上能反映出“问题教学法”教学效果的优劣,应是评估的基本依据之一。成绩比较好,说明“问题教学法”教学效果好;反之,教学效果就差。

四、结论

“问题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要求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以发现或者提出的问题为起点,通过实验来分析、讨论和验证,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教学实践来看,“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分为以教师为主角和以学生为主角两个阶段。其中,以学生为主角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它经过如下环节:预习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对重要或者较难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实验检验―教师点评,完成实验。可从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期末成绩等方面评估“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熊永红,任忠明,张炯,等.以“问题”为主线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研究[J].物理实验,2009(4):27.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431.

[3] 季诚响,赵莉丽,杨小静,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大学物理实验,2010(5):94.

[4] 陈健,李兴毅.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与方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