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0 03:3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篇1

(一)标题

标题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在整篇论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标题名称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引人注目。题目要新颖,醒目得体,能准确表达研究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切忌“体会”、“浅谈”、“管见”之类用语,否则显得肤浅、俗气。⑵简练明了。标题字数要少,直奔主题,使人一目了然。若标题偏长,可增设副标题。⑶便于分类。标题要表明研究的主要变量,能看出研究内容的学科范围和课题类型。

(二)摘要

摘要是课题研究的内容提要和研究成果的简短总结,能直接说明研究的问题、方法、过程和主要结论。使读者看了摘要后能了解结题报告的概况,以决定是否值得阅读全文。摘要撰写要短小精悍、准确完整、严谨流畅,一般不要越过300字。

(三)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又称提出问题、前言、引言,这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其重点是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说。引言的逻辑结构为:阐述问题的前后联系提出研究问题形成研究假说。其主要内容:⑴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阐述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及研究进展。⑵简介本课题的研究方法。⑶概述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正文

正文是研究者表达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的主体部分,在研究报告中占绝大部分篇幅。要求详细阐述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过程,说明产生结果的条件及相关因素,对一些不容易了解的地方要给予明确的解释。正文主要包括方法、结果和讨论三部分。

(1)方法

研究方法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对课题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与阐述。②研究对象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及研究的时间安排。③各变量间的关系分析。④研究的操作设计与研究成效的比较方式。这部分内容与前面我们的一个专题如何选择研究方法相关的。

(2)结果

结果是总结课题研究的数据和有关的统计分析或调查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另一个主体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列举以原始资料为整理所得的统计图表等数量资料和经过归纳的定性资料。②用逻辑学和统计学等技术手段得出结果或结论。③简要说明结果或结论与研究假说的联系。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选取数据和现象描述要实事求是。数据或取样要准确、具有代表性,事实材料要有典型性,决不能按主观意愿任意舍取数据或更改素材,更不能造假。二是图表要少而精,简捷明了。借助图表可以明确、简捷、形象地表示出主要结果,故图表要精心设计、使人一目了然,但不宜过多,一般不要超过3--4个。三是结果或结论要科学严谨。分析问题要遵循认识论规律,所得结论要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写结论时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内容要具体,不能使用“也许”、“可能”、“大概”、“前茅”等模棱两可的用语,更不能夸大其作用,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等。

(3)讨论

讨论是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主观认识与分析,其作用在于从理论上加深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并对研究结果不完善之处作补充说明,对研究本身的局限性进行探讨,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于研究报告的末尾,应注明报告中直接引用或提到的文献资料来源。这不仅反映了作者科学求实的态度,而且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同时也是一种文献资料的积累方式,今后要使用同样资料时,参考文献目录无疑是查找的索引。参考文献一般引用正规期刊杂志和正式出版物,未经出版的资料、网上资料和报纸不宜引用。资料引用应列出文献的名称、作者、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及页码、发表(或出版)时间等。参考文献目录排序有3种方式:⑴按研究报告所提到或引用的顺序。⑵按文献发表(或出版)的时间顺序。⑶按姓氏笔划排序。

撰写结题报告的注意事项:撰写结题报告(即科学论文)是一项严肃、慎重的工作,必须要认真对待。除了上述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论文撰写要注意科学性、真实性和新颖性

科学性是指题目与结论的合理程度,要做到书写规范、文理通顺、叙述明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真实性是指原始材料是否完整,论文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原始材料完整是指有原始记录(应由学生本人填写),并附有必要的实验数据、图表、照片、标本等。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愿,任意修改数据或素材,为自己的观点报务。研究性学习论文切忌“成人化”,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是可以的,但不能越疽代疱。新颖性即独创性,论文中结果与有关数据是通过实验或调查获得,是他人所没有的。以往的学生论文存在“假大空”现象,关键是没有实验数据及其它原始材料,或从报刊杂志上抄袭。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重视原始材料的积累。研究的成功经验要在实践中通过检验并加以推广,若发现问题可以进行下一轮的探究活动,进行滚动式研究。

2.要善于运用和图表来说明问题

研究结果完全用文字表述,不但比较繁琐,有时还不容易表达清楚。若在文中恰当运用图表,可以简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结果。图表可以对研究过程中一些零乱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从而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某些规律和特征,显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分布状况。常用表格有分类表、频数频率分布表、累积频率分布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如卡方检验。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可以用统计图像,如条形图、圆形图、线状图等。在论文中若运用量表和常模,必须标出名称,并简述使用方法[1]。

篇2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自主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

1、引言

自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采取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促进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2、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的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强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但是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是认知活动的一种,是由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涵大量的抽象的概括性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完成从教材内容到信念与思想认识的转化,从思想认识到具体行为的转化。在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运用恰当的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组织、整合、获取与存储思想政治知识。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不但与高中生的认知规律相符,而且适应了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高中生身心逐渐走向成熟,受到身心相对成熟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矛盾的困扰,内心充满冲突,情感意志起伏多变,心理状态复杂,难以向教师或家长表露内心世界。高中生心理虽然具有相对闭锁性,但是也望被理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知识垄断者、长者的身份,作为引导者、协调者和组织者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当中,充分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3、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

3.1自主研究性学习选题中的教师指导

选题是高中生思想政治自主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关键。选择课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的方向与成效。教师应当在学生的选题过程中进行以下指导。首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课题方向。高中生社会阅历较浅,处理问题容易走极端,教师应当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把握课题研究方向。其次,将课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课题选择方式较为灵活,可以采用学生自行确定,学生选择教师提供的课题等方式。无论采取何种课题选择方式,都应当将课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兴趣有机的统一起来。最后,在具体的选题过程中进行调控指导。研究课题应当源于思想政治教材,切不可完全脱离教材。选题应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探究能力、知识结构等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课题。选题的题目范围应当始终,不宜过大或过小,选题过大容易导致难以突出重点,选题过小容易导致研究受到资料与内容的局限,难以进行到底。

3.2自主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高中思想政治学习自主性研究学习不但重视学生的研究成功,而且更加重视学生的研究过程以及学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体验。所以,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指导学生收集有研究价值的资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对资料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选题阶段强调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料,实施阶段强调资料的针对性。当课题进入实施阶段之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围绕研究课题搜集资料;应当指导学生提取有价值的资料,对原始的、无序的、零散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充分挖掘原始材料中的潜在价值;应当指导学生重视原始资料的科学性,确认原始资料的来源、研究程序是否可靠,判断资料的结论是否能够经得住检验与推敲。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可以撒手不管,应当进行宏观指导,确保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

3.3自主研究性学习结题中的教师指导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结题阶段重视全面地回顾与总结。然而,因为高中生的知识储备、科研能力、研究水平等均有所欠缺,所以在结题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在结题阶段,教师应当进行以下指导。首先,指导学生提炼总结观点。部分学生面对大量的资料会感到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筛选、去粗取精,从对材料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次,指导学生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研究成果。研究成功具有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包括小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多媒体课件等。具体使用何种形式总结研究成果应当根据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课题内容进行确定。教师应当指到学生撰写行文规范、事例典型、数据确凿、结论明确的结题报告。

篇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织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要求研究性学习课程化推进,要求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和需要,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形式方面形成了可推广的一般模式。

一、研究课题的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学生是课题的主人,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由学生基于兴趣与知识能力层次而自我选定。但事实证明,当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体验少、认识浅时,由学生完全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可操作性较差。实践中,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进按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生成研究课题。

第一阶段――针对初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对综合实践活动尚缺少经验的学生,即高一新生所开展的第一个课题,由学校统一规定为班级文化建设项目设计。

第二阶段――针对有一定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但实践经验尚不充足的学生,如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二、三个课题,由学生自主结组提出选题,教师组织一定单位内的选题分析讨论,以可行性分析报告和答辩为主要方式进行选题,选出可行性强,研究价值高的主题,进行二次选题结组后开展活动。

第三阶段――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经验较充足的学生,如进入高中阶段的第四、五个课题。在前几个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课题选择和研究能力,由学生完全自主结组提出选题,论证后进行研究。

在主课题生成之后,子课题生成可以选择在课题生成课上进行。由师生共同提供主课题的背景材料,根据研究价值与可行性分析,结合兴趣取向选择确定研究角度,生成子课题,在大课题组内完成子课题小组的自由结组。

二、活动指导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活动指导是教师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根据指导的范围和目的,可分为一般性指导和针对性指导两种组织方式。

一般性指导――指面向大集体(行政班级组合、年级等)的,以集体授课、讲座等方式进行的关于诸如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如何书写开题报告、常用研究方法介绍、如何选择成果汇报方式、如何书写调查报告、如何撰写结题报告等共性指导,也包括对常用研究具体实施方法的进一步讲解等,多在活动开展前期,特别是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推行初期(如学生的第一次活动)进行。

针对性指导――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针对生成性问题做专门指导。如报告的具体撰写问题、调查研究过程遇到的困难或与预设相距较大的问题、成果汇报具体方式的选择问题等。可以以课堂讨论或个别辅导形式进行,视具体情况灵活组织。

三、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主干课型的组织

1.开题课

开题课是在主课题和子课题选定,完成活动小组组合后,组织小组进行开题展示评价的环节,通常以同主题小组同课的方式进行。具体课堂组织可参考以下流程:小组展示(开题报告)――答辩(由其他小组及教师提问)――小组互评(分项目讨论打分)――组间交流(评分及说明)――教师指导发言――组内修订。这样的组织既有利于总结前期工作,为后续研究提供保障,又强化交流和组间的竞争与合作,提高该环节的活动成效。

2.成果汇报课

成果汇报课按内容可以分为中期汇报与结题汇报。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交流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同时通过交流互评体现多角度的评价机制。具体课堂组织可参考以下流程:小组展示――组内互评(由小组成员对活动中每个同学的表现给予评价)――小组互评(讨论打分)――组间交流(评分及说明)――教师指导发言――选优并表彰优胜者。

在该课型组织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创新,一方面强调汇报方式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注意汇报平台的多样性,指明课堂展示只是一种汇报形式,还可以选择网络、宣传园地、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进行汇报展示。另外,要关注成果评价的客观性,不以成果展示形式的差异作为评定活动过程的唯一标准,而要引导学生关注过程的真实性、方法的多样性、操作的有效性和成果的价值性。

3.结题总结

结题总结的组织多采用较大范围的集会型大课堂形式,一方面选择优秀小组或课题进行终结性成果的集中展示;另一方面作为一些实用型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平台,如提出倡议、发起新活动等;再有就是对课题完成情况做出终结性评价。其中在评价方面强调评价方式多元化,指导意见具体化,研究成果发展化。即要汇总多方面评价作出总体评价,多角度进行表扬与肯定;无论是肯定还是在谈不足时,均明确举出具体环节的实例,避免泛泛而谈;对研究成果的发展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鼓励成果的进一步深化,指出研究活动的结束并不是课题的结束,提高综合实践的效力。

四、课题研究的拓展延伸

某些研究课题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教育意义和旺盛的生命力。深化这些课题的价值在于有意识地推进课题结题后的拓展。我们的做法是尝试将课题与德育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社区服务等有机结合,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发挥同学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收集资料、所获得研究成果和所提出倡议建议等的功能,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之外展现研究性学习的收获,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实用价值,提高社会责任感,自觉提高自身认识,服务于社会。

总之,将研究性学习以课程的形式,有规划、有步骤、讲方法地实施推进,一方面有力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另一方面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体验,在钻研精神、思考习惯、团结协作、关注社会等方面也有巨大收获,促进了学科学习,提高了综合素质。

篇4

一、研究课题的确定

研究性学习,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从而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选好课题非常重要,一方面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和深入,另一方面通过选题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的综合能力。

研究课题的确定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在研究性学习中,指导老师要抓住“满足需要”这个心理契机,通过选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绝对不能作为一项硬任务,硬性要求学生去研究一个他们没有兴趣的课题。

2.实用性原则。 选题要注意面向实际,“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注重实用性,引导学生把现在的知识、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将来的学习和应用相结合,既包括学习中各学科学习的需要,又包括当前社会的需要。

3.可行性原则。 选择课题的可行性原则很重要。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状况,涉及内容不宜过深,研究范围不要过大,可以从学习内容入手,从疑难问题入手,从学习目标入手,尽量能与课本的知识结构相适应。

一、研究方案的设计

课题确定后的中心工作是讨论并设计研究方案。

根据实践,研究方案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要结合各子课题的特点,对解决研究课题的步骤做好分解,明确什么时候完成什么,确保在时间许可情况下有条不紊地完成采集信息、收集资料、筛选整理和提炼成文等工作。

2.可操作性原则。 研究方案设计的可操作性原则就很重要。应结合研究条件,设计者如问卷、采访、分组实验、网上查阅、实地测量等研究手段和方法,从而使研究有抓手而不至于落空。

3.发挥特长原则。 研究性学习倡导合作,但也应注意发挥特长;同一课题组要团结,但也应有明确分工。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选择课题,设计方案,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使研究性学习实施好,指导老师的指导是关键。可以说,指导老师能否演好自己的角色,对研究性学习的成败关系重大。为此,指导老师要当好指导者、管理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让学生做好心理和知识准备。要通过方法介绍,让同学们了解研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设立课题――收集资料――初步结论――验证结论――整理论文;使同学们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类比法、比较法、列举法等。

2.坚持课题组填写活动记录。在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坚持以课题组为单位填写活动记录。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坚持以课题组为单位填写活动记录,这样,既能及时了解成员的研究进展情况吗,又能对成员进行监督和管理,特别是能培养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3.指导做好信息的采集和资料的管理工作。研究性学习中信息的采集和资料的管理是很重要的工作,要指导学生在采集信息或收集资料的同时做好笔记,记下信息或资料的来源,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4.鼓励不断调整研究方案。课题方案在实际实施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要鼓励课题成员根据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5.指导撰写论文。

三、课题结题和评价

研究性学习要体现完整性,结题和评价环节不可少。

小型研究性学习结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交结题论文报告。2.上交小组活动记录。3 上交个人活动记录和整理资料。4.小组成员和指导老师谈研究性学习过程的体会和建议。

结题以后一定要对成员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强调结果,但更要注意过程,因此,对每个成员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时,指导老师要注意以下八个方面:

1.参加活动出勤率。

2.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态度。

3.个人活动记录情况:笔记情况、资料是否有来源,研究活动每一个阶段是否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整理归类的材料是否完整、规范。

5.在活动中是否有效运用所学知识。

6.在活动中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7.在研究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篇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习评价;评价体系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和不断深入,很多问题被凸显出来,其中一个比较困难又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研究性学习。本文以如何科学评价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以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为指导,探索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体系,以此为评价工具设计评价方案,同时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等信息技术提高评价工作的实效性,切实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基于信息技术课的研究性学习评价特点分析

基于中学信息技术课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应从三方面区别于传统的研究性学习评价:

(一)初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具备的能力。基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者,一般已经步入青春期,他们观察事物的目的性和系统性相对小学生来说进一步增强,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力上处于高速发展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逐步增强,有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有较强的好奇心,新鲜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但自觉性往往较差,因此要关注、提高评价的监督作用。初始能力上,经过小学六年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通过网络搜索信息,操作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能够使用简单的软件来辅助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这些都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强调网络教学平台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效率这一要素。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个繁琐、复杂的过程,完整的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较多的工作量,因此我们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评价,主要工作体现在:采用电子档案袋的评价方式、评价方案在平台上进行共享、利用平台的交互功能发放和回收评价量表、成绩的统计与分享、成绩公布等等。

(三)充分考虑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依托信息技术课开展的条件。这一特色就是说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要充分考虑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课程目标,将知识知识目标负载到能力目标之中,重新组合两者的关系,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合二为一,强调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专业能力、发展的能力、社会能力等。例如,具体的评价设计中课体现在,学生的选题要围绕信息技术课的课程内容开展,这样有利于课程知识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

本文从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普遍规律出发,研究并制定针对初中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比较全面、科学、适用的评价体系和操作规范。

评价方式来说,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很难做到单一的、定量的评价,在方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表现性指标,从欣赏的角度看待学生的每一次发展。所以我们采用以学习过程的表现性评价为主,辅以档案袋评价、成果展示评价、系统评价等评价方法。评价要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要进行开题时的评价、活动过程的评价和结题时的评价,同时要体现了评价的主体多元性的特点,即评价要采取“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导师评价”三位一体的形式。

评价标准要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来制定,也就是要在充分分析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评价标准。本文制定的评价标准如下,选题标准:课题来自课程内容,选题科学,依据可靠,课题贴近实际生活,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实施阶段的评价标准:按时按量完成课题,研究思路能根据需要及时、适当的调整,解决遇到问题的方法合理、恰当。研究过程的记录能反映课题的全过程,资料完整、整理规范,实验数据完整、真实可靠、数据整理规范,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目的的解释与说明。[1]按时参加活动,态度端正,服从指挥,善于与他人合作。结题阶段的基本评价标准:课题研究方法恰当,且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研究成果能够体现处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知识,能综合课题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且具有创新性、建设性。[2]

评价权重:评价权重的分配是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侧重点决定的。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评价的主观性会影响评价的公平和公正,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在评价中的诚信意识和认真态度,约束学生自评的随意性。这就需要通过评价量规所占权重的合理分配来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在我们的实践中,考虑到时间、经历等问题,利用已有的、合理的、基本符合我们实践的权重分配为借鉴基础,综合考虑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分配评价权重,最终确定:开题评价占总成绩的20%,过程评价占60%,结题评价占20%。[3]

三、基于信息技术课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过程

根据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进展的具体情况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基本要求,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案设计上初步设想以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过程为时间进程,即从开题、实施、结题三个阶段,按照时间顺序设计评价方案评价的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首先,开题阶段的评价工作,研究性学习初期向学生发放《研究性学习评价实施方案》,并对评价做相关说明和指导,向学生阐释评价方案、评价标准,小组同学共同建立电子档案袋,学生选定题目后,由评价小组对开题结果进行评价。其中对开题报告的答辩以及开题答辩的评价需要使用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我们确定了两次小组汇报,小组选出发言人汇报近期的研究情况,遇到的问题等等,这样既做到了定期监督,也能够方便学生之间的了解、交流。在实施阶段的评价工作包括对两次汇报的评价,这部分的评价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结题阶段主要包括对结题作品的评价以及对成果展示汇报、答辩的评价。为了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个人的最终成绩是在小组成绩之上进行评定的。学习过程中采用的具体评价方式是,在小组成绩的基础上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个人成绩=小组成绩*个人等级系数)。个人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对应的个人等级系数分别是“1”、“0.9”、“0.8”,也就是说,如果小组成绩为90分,个人等级为B,最终的研究性学习的成绩为90*0.9=81分。这样的评价方式既发挥了小组的团队作用,又体现了小组内的层次差异,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与共享的品质。

结束语:在研究性学习评价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使用这一评价体系,一方面切实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另一方面促进从制度的高度保证了研究性课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尚志.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6

崔子建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相比,内容注意体现专题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形式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索性、合作性。因此教师也由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角色变了,要求也高了。笔者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谈教师的“三者”作用。

一、教师的设计者作用

1.设计疑问,激趣

由于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自行修习、自主探索的,整个学习过程都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如果缺乏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也不可能知难而进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问题,激趣。

例如:在学习《原电池原理及应用》专题内容时,通过介绍钢铁每年因腐蚀的数量约占金属年产量的10%,全世界每年腐蚀的钢铁几千万吨。要想防止钢铁的腐蚀,就必须弄清楚钢铁腐蚀的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些实例激发学生去探索金属腐蚀的成因及防护??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也可以设计让学生去调查金属的腐蚀状况及防腐的措施,去激发学生探索原电池原理及应用知识。通过以问激疑,以疑激趣,使学生产生追求化学科学的强烈动机和愿望,培养执着探索、主动学习的精神。

2.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氛围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怕老师提问,在心里设置了心理防线,在这样的课堂气氛和心理氛围中是无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采用不用举手,不用提名,自动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已的观点。

例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概念,电离平衡有关概念时,鼓励学生根据原理,能反映特征,给这些概念下定义或起名称。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鼓励学生用纸牌给元素原子量,原子半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等规律分组,自已编制能体现出周期律的周期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主动探索的意识增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以一位学习的参与者加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也能乐于接受了。

3.设计探究的情境,模拟研究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的,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的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而不在于学生真正地发现什么,创造什么。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利于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充当科学家,去经历科学的发现过程。

例如: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内容时,通过介绍科学家探索元素周期律的过程,播放科学家发现“三元素组”、“八音律”以及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的录相,然后设计让学生观察分析教材中给出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等数据,发现问题,形成假说,再寻求理论去解释假说,从而得出结论,模拟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与方法。

二、教师的组织者作用

1.教师是教学形式的组织者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形式。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去亲身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到生活实践中了现问题,调查研究。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根据研究的内容,依照学习者的性别、性格特点,组织好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形式,注意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2.教师是各类学术活动的组织者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关的方法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知识,中学教师不一定胜任,必要的时候要邀请、组织专家学者举行学术讲座、专家论坛等活动。组织好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成果评价会、开题、结题报告会等学术活动。

3.教师是活动场所的组织者

研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在校内要查阅资料、上网探索、动手实验,在校外,要到工厂、社区、家庭调查,这些活动的场所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好,防止组织不当,浪费时间,影响效果。

三、教师的指导者作用

1.指导学生选题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一要注意与学生现有水平相一致,超越学生的现有水平,使所有学生能够参与研究,能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选题小而实,避免大而全。二要指导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作为自已研究课题,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例如:针对一些工厂排放的废液污染河流,提出的“城中河污染的调查与处理”课题。针对走私盐中缺碘情况,提出“盐中碘含量的测定”课题等。三要指导学生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学科领域中的核心知识,有一定的研究宽度,使研究的过程就是经历科学的探索过程,通过研究,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先择“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由来、发展与应用”作为研究课题。在学习物质结构知识时,选择“物质的结构与质关系的探索”作为研究课题等。

2.指导学生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方法指导,以帮助学生解决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和问题。首先是向学生进行普及研究方法的教育,使参与的学习者明确研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步骤: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搜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撰写论文、报告等。其次是对具体课题的调查内容进行指导。如“城中河的污染调查及处理”的课题,要指导学生调查该河流的污染源有哪些?这些工厂排放的污水主要成分是什么?日排放量多少?根据污水成分的理化性质如何消除污染等?在方法指导时要把指导的重点放在“指导方法,解答疑难”上,要留给学习者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学习者发挥主体作用。

3.指导学生撰写报告、论文

由于现在的中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作文写得多,调查报告写得少。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书写的格式及要求,知道结题报告一般由题目、作者、摘要、报告内容、参考资料等部分组成。其中报告的内容一般按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及建议几部分组成,也可给学生提供几种样式的报告、论文,让学生参考学习。

篇7

研究性学习突出学生的自主研究,主体是学生,那么教师在其中应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指导学生确定适合的研究课题。学生确定什么研究课题是地理研究性学习全过程中关键的第一步,课题的可行性能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以及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应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确定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课题的集体讨论,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情感的误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根据不同学生生活的具体环境和家庭条件以及兴趣要求等,确定最佳课题。

帮助学生选择、制定最佳的研究方式。学生刚从依赖于老师的传统课堂转入自主的研究性学习,往往会感觉千头万绪无从入手,这时教师就要调动和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当课题确定后,教师可以提出几种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如社会调查类,研究方向是就某一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展开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调查报告,教师要做的不是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帮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正确引导,适当点拨。实践证明,这样的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调研效率,更能以研究性学习为手段,让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篇8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9(b)-0141-01

实施新课程,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呈现出多元化教学模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最简便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形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时机,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充分地调查访问、收集整理、观点交锋,去体检感情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并内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小学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即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而且有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竞争,更有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因此,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情感上、合作技能上互相理解、尊重、宽容,而且在互相学习等方面也能得到提高。因此,在思想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合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摸索出部分思品课研究性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1.1 开放式

基本式:这类组织方式的特点是,各组研究题目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选题领域广泛,学生同社会的联系面比较宽。

变式:每一个研究题目至少有二个小组各自独立地开展研究。便于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

1.2 半开放式

基本式:各小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但具体题目互不相同。特点是,学生必须在统一的主题、范围内,自主选择研究题目。

变式:与基本式的区别就在于小组研究的题目可以重复,每个题目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合作研究。

1.3 集中式

基本式:邮全体同江这讨论或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一个引起广泛举的研究题目,作为唯一的研究题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这种组织方式研究的视角、方法、过程及至结果各不相同,差异性大,“组间竞争”可能比较激烈。例如:就“环保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课余收集大量有关资料,各级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交流研究结果。

2 思品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首先要摆正教师的位置,教师既应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共同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又必须当他们的参谋,起好组织、引导作用。学生离开课堂的学习、考察过程,应比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索有更大的难度,需要勇气、胆魄、恒心和能力在过程中教。

2.1 选择小课题的指导。教师应指导小组成员联系知识、能力、生活实际,结合教材,选择合适不同年级、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学生的研究小课题。课题类型一般分为知识探究型、知识运用型、问题解决型。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注重知识探究型这种最初始的研究性课题比较好,以降低难度,提高成功率,激发学生投入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完成研究的信心。指导选题切忌大求全,好高骛远。选题确定的时候应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起好指导参谋作用,切忌越俎代疱,一手操办,失去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如有学生崇拜英雄,就指导他们选择这一方面的小课题进行研究,如《战斗英雄》、《少年英雄赖宁》等,并把研究结果以革命故事比赛进行汇报。有的同学关心环保,就指导他们选择《恐龙为什么会灭绝》、《树木的功能》、《为什么要保护鸟类》等小课题,促使他们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我们还根据少年学生的爱好和生活特点,向学生推荐诸如:“我最喜爱的小玩具的设计和制作”、“爷爷、爸爸和我的零花钱的调查”、“某某风景区环境污染的观察”、“市区盲道的调查”等研究性学习小课题。从效果看,有些小课题很受学生欢迎,没有一个课题成为无人问津的“冷课题”。

2.2 研究过程的指导。确立课题的时候,研究小组一般都已见雏形,教师应做好激励工作,教给他们分工的方法。小学生的动手和社会交往尚有限,应让能干外向、知识面广的学生担任组长,具体指导、安排研究学习的具体过程和步骤。教师应教会他们一些参考研究的方法和克服困难的对策,避免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虎头蛇尾。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不能急功近利,要重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不刻意追求其结果。但也不能一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去取得成功,培养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乡土资源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而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说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着眼于未来的创业生活,培养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和生活有计划性、创造性、超前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笔者认为,政治教师要有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图片或网络是不够的,应该利用地方乡土资源,开发地方资源中丰富的知识因素和教育因素,一方面强化、巩固政治课堂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感得到升华,探索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特色之路,从而使政治研究性学习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认识乡土资源价值,明确政治研究性学习目标

要使政治教学与时代同步,就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固有模式。《关于福建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管理的意见(试行)》中指出:“地方课程的内容以地方区域性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资源为主,既要体现地方的传统、特色,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开放性、时代性、地方性、实效性的原则”。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资源的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够以政治学科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植根地方乡土资源,确定政治研究性学习方向

中学政治研究性学习,实际是一种探究性的科学研究活动,确定研究方向为首义。虽然,各地区、各学校在内外条件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不同程度上都会具有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地方课程资源。笔者所在的漳州市,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是福建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平原,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为文明富庶的经济开发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是闽南商贸重镇和富有亚热带风光的海岸地区。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境内有东山岛、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南靖土楼等景点。。漳州有着我们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方文化资源。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发利用好漳州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三.探究地方乡土资源,实践研究性学习过程

政治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现、提出研究问题――提出设想和方案――搜集、查阅、处理信息资料――进行相关拓展研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激活已储知识――学习和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用文字或书面表达进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获得政治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具体操作过程为:

1.精选内容,确立研究主题。政治研究性学习强调社会性、实践性,因此,教师要进行科学的引导、管理与监督。研究主题的确立非常重要,在积淀丰厚的乡土资源中,应选择与确定那些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并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又能反映社会、地方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有利于实现基础教育的理想和培养宗旨的资源,确定主题。如笔者曾指导学生开展过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有《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研究》、《漳州户外广告状况的思》、《漳州市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研究》、《漳州市“摩的”市场现状调查》、《漳州市婚礼习俗的继承与发展研究》、《漳州拖鞋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漳州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调查与研究》、《漳州市消费品过度包装调查研究》、《漳州市民理财方式的调查与研究》、《漳州大型超市满意度调查与研究》、《漳州九龙江水资源状况调查与研究》等课题。

2.上报课题,制订目标。选定课题后,师生密切协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课题规划是课题实施的保障。设计目标前,教师根据《高中政治教学大纲》和《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选择提供可供借鉴的研究资料,并作专题讲座,营造有关问题情境,接着,让学生围绕主题从兴趣和爱好出发,成立研究小组,推选组织和研究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并要求能从研究的目的、研究现状与基础、实施方案、活动安排、评价方式、成果交流等方面撰写课题方案,这样可以使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比较规范和有序。

3.实践考察,活动实施。课题方案确定后,教师应带领有关课题组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与课题相关的乡镇、街道、工厂、社区、历史名胜古迹参观考察,开展社会调查;如《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小组,通过实地参观乘坐漳州市公交车,漳州至天宝,漳州至南靖,漳州至龙海等线路的车辆,同时对乘客、司机和服务员进行采访、问卷调查等,详细记载了活动经过,收集到大量信息。《漳州九龙江水资源状况调查与研究》课题小组在老师的带队下,从加塘溪的源头开始沿溪而下进行实地考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不同溪段溪水质量的变化,溪两岸的污染源、污染物,溪水受污染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同时采访岸边耕作的农民、路过的行人等,在附近居民中发放问卷调查表,记载了活动记录,并在电脑之中储存有关资料。这一过程,学生既分工又合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是活动能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4.筛选信息,整合材料。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后,课题组成员在组长的主持下,交流、分析有关信息资料,拓展相关研究,整合部分材料,写成结题报告,如《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小组写出了包括:(一)公交车上存在的不文明问题及分析,分别从乘客、司机、服务员的不文明举止及公交车上的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剖析;(二)我们的思考及建议,从社会各方面说明如何加强公交车上的文明建设,提出了构建文明车厢的构想。《漳州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调查与研究》课题小组写出了“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为主题的结题报告,分别从舆论宣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市民素质等方面提出了独特见解。

5.交流评比,深化成果。在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交流之后,教师应把学生的主要探究成果融汇总结,参加学校的成果展示评比;同时,本人还结合漳州市级各类小论文评比,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送去参赛,近六年来有三四十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如《推动绿色发展,创造低碳生活》获优秀乡土地理小论文高中组一等奖;《生财有道,理财有法》、《构建和谐车厢――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报告》、《文化生活,和谐消费漳州市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报告》、《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漳州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报告》均获漳州市政治小论文评选高中组一等奖;《飘落花瓶的诉说――交通安全的警示》、《“摩的”取缔与否――漳州市“摩的”市场现状的思考》、《贴出文明,秀出精彩》、《遏制过度包装,倡导简约生活--漳州市消费品过度包装调查报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获二等奖等。这些都大大得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同时教师本人也结合自身在做的课题研究和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加以整合、推广。二年多来,笔者结合主持《乡土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建设》这一省级教研课题,积极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现实背景中主动对漳州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研究,使我校的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初步构建起了以漳州乡土资源文化为研究内容的的特色之路,形成了有地方和校园文化特色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体系。开发出了《政治小论文写作与鉴赏》、《漳州民俗风情》、《漳州旅游》等校本教材,大大丰富了地方的课程资源,同时这些教材对指导学生进一步参与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广泛,课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和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政治研究性学习,确实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实践机会。在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发挥教师科学指导作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就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大纲》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10

一、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围绕基本原理指导选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发现捕捉问题,因此确定选题时应注意不能完全脱离政治学科教学内容。如在学习到高一思想政治课《价格变动的影响》一框的关于牛蒡价格探究的小栏目。这一探究主要是围绕着牛蒡价格的涨落是怎样影响药农的生产活动展开讨论的!从而得出价格的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原理。在教学中,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这时我适时地提示全班的同学举一反三,在身边有没有相关的例子?几个农村的学生立即反应:“2009年云霄的特产水果枇杷价格暴跌的现象!”我进一步发问:“为什么会出现枇杷价格暴跌的现象?产生这样的现象会不会出现什么影响?怎样才能减少枇杷价格暴跌带来的损失?”这个问题引起了绝大多数的同学的共鸣和大讨论,从6年前的3・28枇杷节后的大规模种植到2009年果贱伤农等等现象纷纷地提出了自己的各个角度的看法,就此我及时地引导学生确立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关于云霄枇杷价格暴跌现象的探究》并指导学生做社会调查,通过调查实践,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果园,采访果农,走访了物价局、民政局、政府相关领导。加深了对枇杷现象的了解以及如何利用价值规律为我们服务原理的理解。在结题中不仅比较深入的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了枇杷价格暴跌现象的原因,更是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在对政府防止“果贱伤农”问题所做出的相关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得到了良好的研究学习效果。可见,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经常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索与教材密切相干、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立好课题,能使学生在加深对原理理解的基础上,开拓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二、指导学生结合本地区的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引导学生选择有特色的研究主题

抓住热点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由教师确定研究主题。课题内容要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但指导不能变成包办,尽量避免成人化和功利化。由于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才开始进行的一项课题,因此难免很多学生选题时角度过大,过于空谈!例如有些学生选择“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虽然也是社会热点重点问题,但是课题内容的难度不适合于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即使结题也是通过上网查查抄抄资料,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也形不成自己的研究特色。这时老师更应当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关注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现象,比如2010年我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广泛开发想象和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我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选择了“打造光电之都――云霄发展光电产业的现象分析”等题目。学生抓住了身边耳熟能详的经济发展问题,既能从发展光电产业对企业、农业、就业、经济的积极影响去分析研究,又能从消极影响带来的不利因素及其对策去分析研究。研究题目确立后,他们积极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访问、调查、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等。针对发展光电业问题,他们选择了“工业立县和保护资源”“光电产业的发展对云霄经济的影响”等角度,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取得如何开发光电资源、发展光电产业中又可能出现哪些破坏资源的行为、要采取怎样保护措施等实证资料,论证了发展光电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辨证思维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学生敢于探索、调查,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观点,又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辨证思维能力。

三、结合德育的目的进行选题指导

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密切相关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学习的同时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选择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密切相关的课题,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贯穿了德育的目的。例如“对网吧经营管理和规范的建议”“中学生的消费观”“中学生早恋现象”、对“校服”的思考、“学生对考试的看法”等课题。这些课题都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成长过程关系密切。这些都是以往在课本或学校里对学生再三进行教育的内容,由于是被动教育,感受不深,甚至被有些人当成耳边风。而现在是学生自己在研究中去认识,不仅受到的教育深刻,而且,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其辨别是非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又如2008年,云霄县开始设立公交车路线!县城的公交车成为了一个比较新鲜的话题,但是运行一年来,伴随着各种道德、经济、习惯、交通的问题接踵而来。我的一组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确立了《云霄公交车现象的探究》,学生们亲自跟访了几路公交车,并采访了公交车的司机、交通主管部门,并对车上的乘客进行了调查采访。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和体现,并且对公交车上的道德现象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公交车的管理和对云霄人们的生活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针对道德风尚,劳动报酬,路线的改革和基础建设投入等方面对相关部门和乘客群众做了建议和倡导!这一课题也取得了十分优秀的结题报告,获得了多项评比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