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年度报告书范文

时间:2023-03-15 16:1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人年度报告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人年度报告书

篇1

县社保中心2009年社会保险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照“五查五看”,强化落实发展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执行意识,按照年初制定社会保险“132”工作目标任务,在县劳动保障局直接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工作:

一、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及时高效落实惠民政策措施工作。

三、做好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

四、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稽核,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

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双服务”活动。

六、注重经办能力建设,规范社保经办管理服务。

七、注重社保文化建设,树立社会保险新形象。

篇2

青岛市崂山区:一是确保谋划先行。2014年1月举办了山东省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系统应用培训班,为顺利应用系统做准备。并及时下发通知,对年度报告公开的内容、方式和程序等做了要求。二是确保服务到位。针对事业单位首次利用系统操作以及首次进行年度报告公开的特殊情况,区编办建立网络工作平台,提供“年度报告公开须知”下载,对各项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填写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于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反映的各种问题耐心细致解答。三是确保主体明确。明确事业单位是年度报告的公开主体,利用数字证书通过山东省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操作,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青岛市崂山区编办 韩明珠 E:WJJ

高青县:一是及早安排,搞好动员。及时印发《关于做好取消事业单位法人年检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事业单位年检取消后,事业单位网上年度报告公开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利用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开政策。二是通盘考虑,全面培训。为确保监管系统的正常运行,采取一对一讲解和现场模拟演示等形式对事业单位进行网上监管系统的培训。建立高青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系统QQ群,及时解决事业单位反馈监管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认真把关,严谨审核。严格审核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对资产负债表等进行重点审查,确保材料齐全、填写规范。对有撤销、变更的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先注销或变更登记后再年报公开,保证年报事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四是及时反馈,提高效率。建立“三位一体”的联系、沟通机制,明确主管部门在年报公开工作中的监督责任。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对上报材料不符合标准的,采取上门辅导、电话指导等方式耐心细致地解答疑问说明原因。高青县编办 E:CWK

桓台县:一是实行重点联系制度。根据下属法人单位数量多少和变更登记事项,重点对教育、卫生、水务及有变更事项的部门单位进行联系指导,让工作有的放矢。二是实行分类指导制度。根据审核分工不同,分别对县直属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的部门联络员和登记经办人进行指导,增强指导效果和针对性。三是不断探索,细化完善工作流程。及时总结已提交单位存在的上传内容不齐全、填写不规范等问题,更新完善编发以“填写说明+模板”为格式的《事业单位年度报告注意事项》。四是创新服务,优化联系指导方式。通过建立QQ群,开通服务电话专线等形式,安排专人及时为参加年报的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桓台县编办 王会林 E:CWK

博兴县:一是抓宣传。及时印发了《关于取消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做好2013年度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开工作的通知》,对年度报告公开工作的范围与时间、内容与材料、方式与程序、换证程序等事项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抓规范。事业单位通过监管信息系统填写提交本单位的年报材料,举办单位对其审核通过后,通过山东省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网向社会公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抓落实。为确保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开按时完成,通过电话联络、主动上门服务、个别辅导等方式,督促事业单位按要求及时提交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并及时到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关换发新证书,确保工作顺利衔接。博兴县编办 高静 E:CSQ

邹平县:一是合理部署。及时安排年度报告公开工作,要求各事业单位严格按照通知要求,通过省事业单位信息监管系统填报年度报告书及上传附件,经举办单位确认、提报后,在省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网向社会进行公开。二是严格审核。2013年度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开工作必须经过事业单位自我核查、举办单位审核把关和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最终核准三道关口,从而确保年度报告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全面公开。及时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违法违规等投诉举报情况,按规定及时受理,联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邹平县编办 E:CSQ

篇3

一、查找原因,破解登记监管难题

汶上县共有各类事业单位509家,政府机构改革前,核准登记事业单位法人244家,占事业单位总数的47.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事业单位登记监管工作中存在着登记率不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2012年7月份,全省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后,面对新要求和现实差距,汶上县编办不等不靠,主动应对。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摸清了制约事业单位初始登记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事业单位登记意识薄弱,主动性差。一方面,法制观念不强。部分单位和个人对依法行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仍习惯于旧的管理方式和办事习惯,有事要政府文件,找政府协调,不去主动争取和完备法人条件进行登记;事业单位法人的法律地位、合法权益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使用效力还未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很多事业单位对法人登记工作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不完善。登记管理业务链中各个环节的社会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实施细则》规定,在办理社会保险、收费项目及标准、购领发票收据、土地房产登记等事项时,要出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但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忽略此项工作程序。二是部分事业单位不具备登记法人条件。一方面,政事不分。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人、财、物统一由主管部门管理,怕独立后对这些事业单位失去控制。事业单位也不愿意离开部门独立开展工作,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怕缺少财政拨款。规模过小,有些事业单位布局零散,规模较小,没有力量和能力开展工作,只好依附于部门和其他单位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运行不良。有些事业单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职能发挥不佳,或者职能弱化、消失,基本上已没有业务可开展。三是财务管理体制不配套。财政管理体制是上收、集中统一管理,而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则是将事业单位逐步推向市场,成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独立运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市场主体。以往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体制,取消了各事业单位的开户银行和帐号,统一使用一个总的开户银行和帐号,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四是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有待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机关化、行政化管理模式束缚了事业单位自身的活力。一方面,大多数主管部门将事业单位等同于机关内设科室对待,事业单位法人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相当于机关的科长,事业单位被视同为机关的办事机构;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名义上有财产,但实际上由主管部门控制,导致事业单位财产所有权主体虚置,最终无法对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为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登记难题,确保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应登尽登,我们积极应对,完善措施,确立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区别对待、强化监管”的工作思路。采取不同方法,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为事业单位登记创造条件。针对事业单位财务不独立的问题,结合2012年的财政体制调整,明确要求各事业单位必须开设银行账户,否则事业单位将予以撤销,认真清理了事业单位资产,明确了产权关系。新设立登记的事业单位,一律提供具有资质许可的社会中介组织出具的验资报告,落实与其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法人财产;已经进行登记的事业单位,在确保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下,启用了财务存管制度,由举办单位对其实行规范的财务存管,举办单位代管期间为事业单位设置独立会计账目,保证事业单位财产的管理权和独立支配权。针对职能弱化、人员场所不明确的问题,结合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对部分事业单位进行了清理整合,确保事业单位能够独立开展业务。针对认识不足的问题,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结合法制宣传月活动,广泛深入宣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取得了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采取法定代表人培训与全县人才人事干部培训相结合的办班模式,累计培训相关人员500余人次。通过培训,宣传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制度,提升了公众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积极性和知晓度,实现了事业单位由“要我登记”到“我要登记”的转变。

二、突出重点,提高事业单位登记效率

为切实提高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率,夯实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基础,县编办积极采取三项措施,努力推动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高度重视,争取支持。省、市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结束后,县编办迅速研究了贯彻落实意见,并向县委常委会专题汇报了机构编制工作情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指示,明确要求增强机构编制工作责任意识,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按照省政府27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体系,强化事业单位登记监管管理工作。为切实做好面上推动工作,县委分管领导牵头召开了动员会议,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了各单位完成登记工作时限和具体责任人,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全县上下形成了登记监管工作“领导抓、抓领导”的工作格局。二是集中办理,督办结合。将2012年11、12月份确定为“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办理法人登记业务。明确4名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专门负责,按照受理、审核、核准、复核的工作流程,采取“一站式”服务方式,实行当日办结,分系统分时段进行登记。及时召开调度会调度进展情况,督促各事业单位及时进行法人登记,对不进行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下发了督办函,对逾期不进行登记的,列入清理规范范围。对一些规模小、人员少,职能弱化消失的事业单位,按照清理规范要求进行了整合和撤销,创建符合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2012年,我县共撤销事业单位20个,收回事业编制38名;同时,整合了农业系统农机推广中心、蔬菜站、科教站等5个事业单位,组建了汶上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既整合了资源,又提升了事业单位的履职能力。三是强化硬件,提档升级。投资配齐了微机、制证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办公设备,实现了办公信息化的标准配置。选配了1名专职档案管理员,聘请县档案局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按照《档案法》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的规范要求,实现了档案管理的专卷、专类、专柜和专人管理,制定了统一立卷、统一装具、统一编目的规范要求。坚持每年对全部档案资料进行一次集中清查维护,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2012年,共整理档案资料503卷,完善设立、变更登记资料110份。

三、多措并举,强化事业单位登记监管力度

工作中,坚持登记管理和监管服务并重的原则,一手抓登记,一手促监管,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监管服务体系建设,规范事业单位法人行为,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

(一)规范年检程序,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全面检验。按照年检程序,实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三结合的审查制度。在年检程序和材料质量上下功夫,严把“五关”即:受理关、审核关、核准关、发证关、公告关,认真审查事业单位提交的《年度报告书》、《资产负债表》、《财务审计报告》等相关资料,把握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发展状况,确保做到程序、材料、内容“三规范”;严格审核验资报告,邀请财政专业人员审核把关,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验资报告的质量。2012年年检合格率为97.8%,办理变更登记110家。探索建立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审查制度。凡纳入审计部门审计的事业单位,变更法定代表人时,由审计部门出具离任审计报告,其他事业单位,充分发挥举办单位内部审计协会职能,由举办单位出具离任审计报告,把审查结论作为事业单位监管服务的重要依据,强化法定代表人的责任意识。2012年共对41家变更法定代表人的事业单位进行了离任审计。

(二)强化部门联动,完善对事业单位的综合监管。以县政府文件印发了《汶上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意见》,切实提升了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修订完善了《汶上县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主动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财政、人社、质监、物价等17个部门加强业务联系和沟通配合,通过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有关情况,强化了法人证书的约束力,形成了对事业单位法人的监管合力。2012年12月,召开了全县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联席会议,18个部门参加了会议,共同协商解决事业单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会议明确规定了证书的作用和地位,要求成员单位在事业单位刻制印章、办理银行开户、社会保险、项目审批等事项时,依法审验法人证书。

(三)开展专项检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运行监管。制定了《汶上县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监管实地核查办法》,改变过去只审查书面报告的做法,对2012年新增登记的269个事业单位和变更登记的110家单位抽样进行现场核查。通过现场核查,对事业单位的住所、财务状况、人员编制、从业人数、业务开展情况、经费来源和开办资金情况、相关资质(执业许可)等登记事项进行现场核实,同时对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的填写予以现场指导,使审核工作更加直观和准确,确保了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专项执法检查列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内容。2012年12月,结合乡镇机构编制专项检查,对乡镇已登记的事业单位的履职、单位名称使用、印章使用等情况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

(四)完善信息公开,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社会监督。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山东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指导各举办单位和事业单位依据《办法》,建立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机制,明确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和程序;对事业单位的保密审查制度、年度报告制度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主动公开进行备案。加强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督导落实。安排专人对各单位的公开工作进行督导,选择部门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实地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印发了《汶上县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备案表》,对各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把检查结果作为事业单位等级评定的重要内容。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公众、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监督,强化监督管理,有效促进了信息公开工作。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登记管理信息进行公开。条件差的单位利用公开栏、办事指南等简便易行的形式进行公开,条件好的单位利用报纸、电视台、单位网站、电子显示屏等形式进行公开,收到明显效果。2011年度年检结束后,县编办在县电视台和政府门户网站对事业单位年检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公告。通过信息公开,进一步增强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度,强化了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促进了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行。

四、创新方法,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监管体系

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学习外地经验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信用等级评定和绩效考核两个体系建设,从理顺考核体制、健全评价标准、改进监管方式、强化结果运用等四个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完善事业单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

(一)积极开展事业单位模拟分类促登记活动。将开展分类改革与法人登记监管相结合,对暂不具备条件的事业单位,进行清理整顿。2012年,县编办按照社会功能对全县事业单位进行了模拟分类,初步确定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39个,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13个,承担公益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457个。县登记管理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对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法人登记工作,确保了承担公益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全登记,积极督促不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完善法人条件,成熟一个登记一个,力求做到一步到位,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