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范文

时间:2023-04-05 10:2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画家和牧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画家和牧童

篇1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提前写课题)--齐读课题:21课《画家牧童

2.老师把词语放在小船上,还认识他们吗?自己练习读一读吧!谁来读一读?现在我们一起把小船带回家吧!3.看,小牧童也在夸大家那!词语掌握的不错,那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那?4.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95页,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5(读第一自然段)。生答(板书)

二、以读代讲,体验情感

1.这位有名的画家非常爱画牛,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画吧!2其中《斗牛图》是最著名的作品。那这幅千古流传的《斗牛图》到底是怎么画出来的那?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有关的句子,并用笔画出来,开始! 3.你画了哪些句子?生读句子。4.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你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说: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5.这两个词是国画的绘画技巧,表示两种不同的画法。大家看这幅画,谁来指一指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谁来指一指? 6.你真会观察!对,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画面体会它的意思!7.理解了词语,谁来试一试这句话?谁再来读一读?谁能读的更好?8.戴嵩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老师加动作范读。)

说明戴嵩的画画的怎么样?生说:很快、很好、 很熟练…9.带着你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你们真是一名朗读小明星!这里的一会儿…一会儿表示连续的动作。你能用上一会儿…一会儿…来说一句话吗?

自己练习说一说。谁来说一说?

(2)夸赞的句子

1.师:大家已经会用这个句子了。看来戴嵩画的是又快又好,真不愧是一位著名的画家,那人们是怎样称赞他的那?快去书中读一读吧!2.师:谁来读一读? 3.谁想读商人的话?生读:适当的评价!4..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幅绝妙之作啊!出示《斗牛图》看,画上的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带着称赞的语气,谁愿意来夸一夸?5.如果能带上动作就更好了!谁能夸得更好?我们一起带着动作来夸一夸吧!。6.谁能读好教书先生的赞扬那?用上我们刚才看一看、想一想、做动作的方法自己练习读一读,再和你的同桌演一演,看谁演的最像!谁来?(谁来跟他比一比)评价:我听出你由衷的赞赏。7.我们一起来夸一夸吧!想当商人的举手,想当教书先生的举手。全体起立,老师来读旁白,看看谁夸得最好!各位教书先生和商人准备好了吗?(表演读)8.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在这里有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生说:9.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这个三个词语都表示称赞的意思。看来,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我们祖国的语言多神奇啊!再来读一遍这三个词吧!把他们积累下来。

第三、四、五段

1.同学们,围观的还有其他人吗?如果你就在人群中,看到这幅画你会怎么称赞他?

如果能用到我们之前收集的词语就更棒了!请你自己练习夸一夸? 2.生夸戴嵩!画得太棒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3.大家你也夸,我也夸就叫做 “纷纷夸赞”!

学习课文5、6段。

1.师:可是就在这时,(出示图)谁来了?他说了什么?生说:一个小牧童挤进来,大声喊:“画错啦!画错啦!”2.师:谁来读牧童的话?(生读)生读 生读(指导读出“大”和“急”的声音)不齐读3.师评价:真是炸雷一样的声音!听到小牧童的话,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为什么大家都呆住了?4.师:再看看图,听了小牧童的话人们的表情,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说什么呢? 生:他们在想:“怎么会画错了呢?”5.师:看来周围的对小牧童的意见很大!而戴嵩却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6..戴嵩是用什么语气说的?谁能用和蔼的语气说一说?7.那戴嵩的画到底错在哪里呢?8.(指屏幕)小牧童是怎么解释的。生读。9.请你用自己的话和同桌说一说画家到底错在哪里?10.(哪位聪明的小牧童来告诉戴嵩?)生说:(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11.那为什么只有小牧童知道他画错了? 生说:因为他经常放牛,平时注意观察,对斗牛的情形记得清清楚楚(细心观察)板书12.正因为他的细心,所以才勇敢的提出意见。谁能读出小牧童的自信和勇敢那? 你真是一个勇敢的小牧童。13.戴嵩听了——齐读——(戴嵩听了感觉非常惭愧!你做一做惭愧的表情。)他还用了一个动作,拱手:古人在对别人表示尊敬的时候,都会两手相抱于胸前,做拱手的动作,大家做一做。那连连拱手那?14.谁能带着惭愧的心情和动作来读一读这句话?生读,谁再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15.这么著名的一位大画家却接受了小牧童的意见,还连连拱手的道谢,你觉得戴嵩是一个怎样的人? 16.教师总结:正因为小牧童敢于提出意见,戴嵩虚心接受了小牧童的意见,改掉了错误,所以才画出了这幅千古流传的《斗牛图》,这幅画现在珍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馆。出示《斗牛图》,学生观察。

三、夸一夸

师:相信你对大画家和小牧童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夸夸谁呢?

(同学们说的真好,不论是大画家的虚心,还是小牧童的勇敢都很了不起(板书),都值得我们学习。)四、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品质带着我们的感受,老师请同学们分角色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次感受大画家和小牧童的了不起吧!

五、欣赏名画,拓展延伸

师:在我国古代还有许许多多的大画家,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们的画吧!(名画并配乐)学生欣赏作品。相信此时同学们一定对这些画家佩服的不得了!可你们知道吗?他们之所以能画出这样的画,是因为平时能够走进现实生活,用心观察周围的一切。

六、写字指导

1.如果大家也想做大画家,那我们就一起用心来学习写字吧!2.我们写字有一套秘诀,叫五环习字法,它的步骤是?生说:看、描、临、比、改。3.下面来看3个字(抹、挤、拱),请大家一起读一读,(生读)。4.你发现了什么?生说:(部首、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5.写“抹”字时应该注意哪一笔?指名说。右边是周末的末,右边的末竖写在书中线上。(再指导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将一个字最重点,最容易错的地方说出来才行。)

范写的字要大一些,才能让孩子更好的看清(并将范写的字一定要练习的非常好!板书还要多加练习。)6.请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师板书范写,请你用心的描一个,写一个。7.写完之后认真和例子对比,再把自己的字进行修改。8.相信你利用五环习字法就能将剩下的两个字写的正确又美观。先认真观察,再来写。

篇2

如今出国留学越来越平民化,但对于留学国的选择上却越来越集中于发达国家。从全球看。美国当仁不让是留学目的国“老大”,位置依然不可动摇,其后是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选择留学国家的主要考虑因素没有什么变化,“教育水平”、“国家文化”、“国家综合实力”等依然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但“教育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占比明显下降.“国家文化”这一比较感性的留学因素正在上升。如今更多的家长选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作为孩子的留学目的国。

“适合的专业”反超“名校情结”成为留学最重要考虑因素

“适合的专业”越来越成为选择学校的首要因素,虽然家长和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名校情结”,但如今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时,将“适合的专业”作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学校排名”的重视程度比以前下降。

美名校不再偏爱中国学生称其缺乏“高端思维能力”

我国留学低龄化现象更加明显,中小学留学生增多,在美本科生超过同期研究生。据报告统计,中国留学生数量占美国、加拿大两国留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均超过30%。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为代表的汉语影响范围内的国家,中国留学生也是人数最多的留学群体。仅以韩国为例,2015年留韩的中国学生占韩国留学生总数的62%。

篇3

牧童与斗牛图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挂图字卡录音机及磁带,投影仪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对着著名的大画家戴嵩的画大喊:“画错啦,画错啦!”这胆量令人佩服。这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齐学习22课。

2.相机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4.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

“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 初读整体感悟。

(1)自已小声读课文。要求不指读,不读错字,不加字添字,边读边想,把使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

(2)小组中展示,同桌或小组中互相读读,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情况。

(3)小组中交流一下,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2. 看图重点朗读感悟

(1)出字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一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

戴嵩---牧童

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

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

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

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

(5)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的。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人们的评价。

如果你是戴嵩你会感到怎样?可他却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用诚恳和蔼的语气读戴嵩此时说的话。用对话的速度,天真质朴的语气读牧童说的话。 (教师可适时范读,引导评读、仿读、赛读、表演读等)

(6)四人小组,合作练读。在分角色读时,力争通过表情和动作把叙述部分的内容表现出来。

(7)请组内朗读好的学生在全班表演朗读。从表情动作语气三方面引导评议,检查学生对“称赞赞扬和蔼惭愧拱手”等词语的理解情况)

3. 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想象当时的情况,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

(2)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

(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

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1)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4

米芾很喜欢收藏书画,他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和鉴赏家。就这么一个大才子,却有过借朋友的画不还的“劣迹”。

他在涟水做官的时候,有一个远道而来的商人,拿了唐代画家戴嵩的《牧牛图》沿街叫卖。米芾见了,忙让人把卖画人叫进衙门。他对这幅《牧牛图》爱不释手,于是对卖画人说要带回家好好研究研究,其实他想借此临摹一幅。他临摹的手段极高,简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他常常借别人的画临摹,然后把两幅画同时拿出来,让别人自己去拿一幅。结果呢,人们往往看不出哪幅是真的,哪幅是米芾临摹的,反倒经常把真本留下,把米芾的临摹本拿走了。别人知道米芾这样,由于怕丢了真本,就不敢借画给他了。

这天晚上,米芾看了《牧牛图》,越看越爱,起了私心。于是第二天,把自己的临摹本还给了卖画人,说是好画,就是太贵了。米芾得到了真本,别提多高兴了。

没想到,第三天卖画人找来了,请米芾把那幅真本还给自己。米芾大吃一惊,连忙问:“你怎么看出来的?你手里的不是真本?”“我那真本的牛眼珠中――有牧童的影子。”卖画人指了指临摹本说,“这幅画里没有,一定是您临摹的了。”

米芾听罢,赶紧施礼,内心却叫苦不迭,羞愧难当,乖乖地把真本还给了人家。米芾“以假换真”,虽然得到了饶恕,但一定程度上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EQ提升计:

米芾太自信了,是该让生活给他点颜色看看。是的,他的失败,不仅在于其德行不圆满,而且在于他认为自己的技艺可能超越一切。其实,短时间的临摹,即便再相似,往往只会“照猫画虎”!

一个再高明的画家,如果不走近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也不可能得到独特的、不易被人察觉的美。“牛眼珠中有牧童的影子”这个细节,是靠什么得来的?靠与牛为伴,靠长期观察,靠天赋发挥。米芾一夜之间再能出神入化,也难“绕过”这个小小的细节!

篇5

200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原外经贸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无偿援助项目在华采购物资免征增值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2号),明确了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无偿援助项目在华采购物资免征增值税政策。现就财政部归口管理的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对华财政合作项下的无偿援助项目在华采购物资的免税申报审批程序,补充规定如下:

一、由财政部归口管理的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无偿援助项目在华采购物资免征增值税,按照财税[2002]2号文件所附《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无偿援助项目在国内采购货物免征增值税的管理办法(试行)》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即,在项目确立之后,由援助项目所需物资的采购方(以下简称购货方)通过项目单位共同向财政部主管部门和国家税务总局同时提交免税采购申请,内容包括:援助项目名称、援助方、受援单位、购货方与供货方签定的销售合同(复印件)等,并填报《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无偿援助项目在华采购货物明细表》,供货方在销售合同签订后,将合同(复印件)送交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备案。财政部主管部门在接到购货方和项目单位的免税采购申请后,对项目有关内容的真实性、采购货物是否属援助项目所需等内容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向国家税务总局出具申请内容无误的证明材料。国家税务总局接到购货方和项目单位的免税申请以及财政部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后,通过供货方所在地主管税务部门对免税申请所购货物的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并向国家税务总局出具证明材料,如所在地主管税务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与财政部出具的证明材料的相关内容一致,国家税务总局向供货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下发供货方销售有关货物免征增值税的文件,同时抄送财政部主管部门、购货方和项目单位。

二、其他免税事宜均按照财税[2002]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增补财税[2002]2号文件的《国际组织名单》

增加:欧洲投资银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简称EIB)

全球环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简称:GEF)

四、以上规定自文到之日起执行。

此外,财税[2002]2号文件的《国际组织名单》中的个别国际组织的名称英文拼写有误,现更正如下:

1、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英文拼写为: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IBRD(World Bank)

2、国际金融公司的英文拼写为: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简称IFC

3、亚洲开发银行的英文拼写为: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教法该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059-02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发展满意”。要做到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得快乐、学出意义!这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探究的永恒课题,教学的实效必须关注于灵活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计导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出色的新课导入能够成功地使学生完成注意的转移和情绪的迁移,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新课的意境之中。

在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像游戏导入、复习导入、音乐导入、成语导入、珍闻导入、谜语导入等。导入新课是一个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怎样运用,全靠教师灵活掌握。切忌生搬硬套,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的《识字3》,课伊始,教师说跟学生做一个游戏:教师说天,学生对地,教师说上,学生对下,教师说前,学生对后……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因为简单易对,学生兴致勃勃。接下来教师问:“太阳对什么?黄狗对什么?”由一个字对它的反义词到两个字而且没有反义词,学生感到困难疑惑,好奇心萌发了。接着教师说:“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能找到答案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首有趣的对子歌吧。”学生对新课文就充满期待了……

二、培养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发挥学生潜能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同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他人合作,与老师交流……如《画家和牧童》这一课中,当学生还沉浸在回答完画家的著名表现在他画技高超的兴奋之中时,笔者趁机抛出一个问题:“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后回答画家的著名还表现在哪里?请用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来回答。”话刚一说完,就有的在高声朗读,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互相讨论,还有的在边默读边思考……课堂上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这种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培养自己质疑并解疑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和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三、根据体裁特点,唤起生活经验,发展学生思维

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学呈现的新特点。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激活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进而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教学《秋思》这首古诗时,先让学生读题目,看出题目分为两个部分——“秋”和“思”;再让每位学生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一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思故乡的?交流时不一定按照诗句的先后顺序,但每找到一处,就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找,评一评谁找的最准确。每一次找、说、评,学生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作者的“一颗心”去感受,移情成为必然。二问:你又从哪里看出是写秋天的?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字、词、短语、句子,他就穿越时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秋天的特点。而能读好这些景物,学生就能领略秋天原来是有这些特色景物的。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说说,也许就能回味自己身处的秋天,原来是有这些特点的。由此,诗歌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句、诗的机械解释,而是学生主动地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诗人的眼睛去看,用诗人的耳朵去听,用诗人的心灵去感受。

四、扎实进行指导,加强有效训练,实现认识升华

语文教学担负着言语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但言语技能原型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因此,要构建有效课堂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这是《画家和牧童》教学中的一个言语训练片段:

师:这里有三句夸赞的话,请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个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师:这三个句子各有一个词语表示相同的意思,是哪三个词语呢?

生:夸赞、称赞、赞扬。

师:这三个近义词都是夸奖戴嵩画得好!你看,我们的汉字多么有趣,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三个词语来表达,用在课文里也不显得重复,可以令文章词语更丰富。你还有这样表示夸赞的词吗?

生:夸奖、赞美、赞叹、表扬。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用上这些词语夸夸戴嵩画得好!

生:……

篇7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在工作室里,我们学员一起学习,一起研究,每个人富有个性的课堂让我获益颇多。虞好老师的清新,姜祖衍老师的大气,孟丹老师的活泼,叶淦林老师的风趣,孟丽老师的知性,董翱老师的深刻,施国强老师的简约,徐虹老师的缜密,安晓伟老师的沉稳,让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震撼。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透过同伴们的课,我反观自己教学中的得失,在感悟和体验中积累了很多。

当然,感触最深的是走进导师的课堂,聆听导师指导,让我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记得2013年4月,我聆听了盛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盛老师的课从做批注开始展开教学,最后到达师生交流的和美境界。课让我了解了当前语文教学中“做批注”存在的问题,对“做批注”这一阅读方式有了深层次的思考,我有感而发撰写的论文《别让“批注”成为装饰》也在《小学教学设计》杂志发表。

屐旅点点 课过留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思考以后,就要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所实践。幸运的是,工作室为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每一次在不同层面进行课堂展示以后,我都会延伸向一种课型的探索。

2011年12月,我们来到了常州博爱小学,我代表工作室展示了三年级上册《开天地》的教学。我研究开发这篇神话故事的文本特色,将体验语言的夸张和想象作为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在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文本特色的同时,进行复述故事,并将文本语言和文言文进行了对比教学。在这次课堂展示之后,我又对同类文本的教学进行了探索,撰写了论文《让古老的神话散发浓郁的语文味》。

2012年12月,我在吴兴区第五届教科研节上展示了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的教学。我牢牢把握了诗歌这种体裁的特色,将课堂的落脚点放在发现诗歌的奥秘上。我让学生自主地发现诗歌的押韵、表达上每一小节“一问一答”的特色。这节课受到了全国知名的小语专家周一贯老师的肯定,这对我是莫大的鼓舞。在此基础上,我开发了二年级上册《假如》、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两首儿童诗歌的教学。2012年12月还申报了课题《小学语文低段现代诗歌以练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工作室这两年中,听得最多和实践得最多的就是“以练导学”。在2013年4月的工作室学员展示活动中,我执教了《画家和牧童》一课。课上,我抓住“一……就……”这个句式多处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写句子练习。这节课得到了小学语文专家杨再隋教授的好评。课后,我结合自己其他的课例,撰写了《将学生领入写话殿堂的“一句话”》。此文也在《小学教学设计》发表。

回首往事,我心怀感激,因为每一堂课不仅凝聚了我自己的心血,还倾注了导师全心全意的指导和同伴们无私的帮助。两年来,我先后撰写的五篇论文分别在省、市、区级获奖,五篇论文在各类省级刊物发表。主持研究了五个课题,其中一个课题获得省级三等奖,两个分别获得区级一等奖和二等奖,两个立项课题正在研究。在市、区级展示了六节公开课,两个案例在区级获奖。

篇8

画家作画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环境,环境影响艺术的发展。李自健先生成长于乡村,对乡村的朴实生活记忆非常深刻。在特殊的年代里,“那乡村中的老井,那弯曲盘延的山岗,那门前滩着水的牛,那被山风捋起的红花被,化作一幅幅美丽而又动人的画面深深地刻印在了李自健先生的童年记忆里”。这些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正因为此,在他的作品《牛背上的春天》中,整个画面表现得十分生动,在和谐的色调里,动物与人进行着精神的交流。那流水的,那飞舞在天涯边际的白鹭,那带着暖暖阳光的溪水,那舒适地骑在牛背上的牧童,那在水流中冲洗着身上的污泥而又显得纯洁的牛,还有一只白鹭眷恋着站在了它的身上,拍打着翅膀,呼唤着远处的同伴。此时此景,人与自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诗样油画,显现出李自健先生对乡土的眷恋之情,仿佛时间永远凝聚在了那一刻。这一切的一切,都在画家成长的记忆里,它活像一本字典一样,让人们从中寻找人与自然的本源,启迪和警示人们爱护环境。这幅画表达了李自健先生内心的审美理想,倡导人们走向绿色生活。

二、孕育中的“爱”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爱:有亲情之爱、友情之爱、手足之爱、恋人之爱等。而在画家心中对艺术的爱更是对人性的爱。李自健先生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的作品表达了属于自己的爱。

1.亲情的爱

在李自健的系列作品中,母爱最为本源。他所创作的《孕》是他所坚持的“人性与爱”的主题的一幅代表作。这幅作品是李自健先生在妻子丹慧身怀六甲,穿上他刚买回来的孕服时所创的作品。他认为:“这幅画表达了一个人类正在寻找共同与永恒‘爱’的精神价值。在画里,女作家肚子里面的孩子正孕育着,将要诞生。这种视为人类生命的开始和本源的爱,是共同的,更是永恒的。”画面用祥和的表情刻画了母体,母亲静静的眼神渴望着孩子的出生。那肚子里面的孩子显得如此安详,安详地躺在母亲的身体里,等待着母子相见。这一切在画家的眼里是如此美好,让读者产生一种爱的情意,慢慢靠近,仿佛就在画家和读者的体内孕育着。

2.祖国的爱

祖国是伟大的,她以纯朴的乡村环境滋养了画家李自健的童年时代,为他这一生的创作主题“人性与爱”提供了良好的创作背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深深地体会到祖国的屈辱。作为现代艺术家,他深知当代人性的缺陷。正因为如此,李自健创作了一幅题为《》名作。以“爱”为中心,以残忍的历史事件为反差点,这幅油画强烈地刺痛了读者的心,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珍惜和平。为了完成这幅伟大的创作,李自健先生在这幅画中用了80多个日日夜夜画出了80多个遭受屠杀的普通百姓。随着这幅作品在各国的巡回展出,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在所到的国家里面不管是否有人知道这段历史,当人们面对这幅巨作,无论男女老少都深深为之震撼。日本友好人士本多胜一先生看了巨作之后也为之伤感泪下。画面上生与死的对比,画展中幸福生活与悲痛历史的反差,深深地震撼了每个读者的心灵。为了展出这些画,李自健先生做了很多的抗争,从纽约圣约翰大学艺术馆日籍教授的阻挠,到荷兰阿姆斯特丹苏富比总部巡展时日本外交的施压等,不过李先生顽强正义的言辞和行为,最终赢得了广大向往和平的人们强烈的支持和公正的报道。

三、李自健油画艺术的价值

由于家庭的原因,李自健先生儿时就为自己的家庭窘境担负着自己应有的使命。他曾挑过沙土,拉过沙船,修过铁路,抡过大锤,艰苦的岁月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苦难的人生造就了画家奋发向上的毅力。为了心中对艺术的那份纯洁的爱,他拼搏在困境当中,徘徊在艺术学校大门的边缘。正是因为这些历程,使得他深刻体会到坚持对艺术的热爱是需要多么地执着。在他成名之后,一场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望着电视机里的新闻报道,李自健心中牵挂着自己曾经去过的美丽汶川,和那群活泼可爱的汶川孩子们。最后,他带着悲痛的心情来到电视台,通过电视台将一幅名为《听涛》的作品捐赠给了汶川孩子们,用来建立学校。这正是画家对社会的一种关爱,是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变的体现。这幅画表现了一个纯朴的汶川女孩静静地坐在石头上,仿佛和旁边的鲜花一起,将那无数悲伤与欢乐的水流声化作音符传入耳朵里。画面上这一静一动形成的韵律显得如此生动,表现了一个汶川小女孩朴实的内心世界。这幅画好像在告诉人们,汶川作为地震灾区,多么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爱来维护和建设。他所表达的这一思想,是对汶川人民遇到灾难时的一种同情与关心,是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当然,看过他画展的人们都会在很大一部分作品的标签上看到“私人收藏”字样。画家卖这些画并不是为了贪图富贵,而是为了捐给社会需要的地方和以“人性与爱”为主题的巡回展。他的理想便是把心中这份对亲人、对家乡、对祖国乃至对世界的“爱”展示给世界,他的画受到了世界各地收藏家们的青睐,也赢得了学术界的好评。

篇9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春天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热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

(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课和课文安排了识字任务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教学目标:

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进入二年级,大部分同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增强,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量,求知欲强。但同时也存在知识基础不扎实,课外知识面窄的问题,而且,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改进教学方法,实践小班化理念,关注每个学生,让鲜花和绿叶一起享受阳光。

爱国主义教学结合点:

1、《日月潭》、《难忘的泼水节》、《葡萄沟》等课文,描绘了祖国的迷人风光、丰富的物产和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了解到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2、《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倡导动脑动手。

3、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4、《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主要介绍了自然科学知识,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品质。

教学措施:

1、继续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继续加强识字教学,坚持在语言环境识字。重视写字的指导,提高学生写字的技能。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能力。

3、充分利用插图,各种文字材料,各项作业,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4、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借助字典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

篇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在中年级开展“随堂化批注”,就是要注重教给学生批注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做简单的符号批注,能够在自读中画出有所感悟的词句,学习在符号批注的基础上做简单的文字批注,并给学生充足的交流时间,学习用比较完整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在中年级实施“随堂化批注”,更为关注以下几点。

一、关注文本引导

在我们的新教材中,课前、课中、课后,都有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的思考问题,或引导学生想象之类的话语,这是写批注的提示和范例。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以此为例,教学生批注,教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使其会读、愿读、乐读。

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课后面附上了两片“小云朵”,上面各有一句话: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其实这就是教给学生读文后用简单的话语写出自己的一点感受,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句话式的批注。

如三年级《翠鸟》一课,在第三段旁边有个小泡泡,写着:“翠鸟的动作真快呀!”其用意是提醒学生注意段落中精彩的动作描写。在这里,(1)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2)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快。(3)把关键的词语圈出来。(4)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课中“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句话旁边也有一片“小云朵”: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了……这里启发学生随堂在文中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进行及时批注。

三年级下册《太阳》这篇课文的旁边也有这样一片“小云朵”:我知道这样比较的好处。这就提示了学生批注的内容也包括对作者写作方法的赏析。

利用这些,在课堂上,在学文中,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让学生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等,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还可以指导孩子们学着这样去批注,引导学生将批注写得更有深度、更具个性化。

二、关注示范批注

教师的示范批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初学时,往往会整段整段地画线,因而指导学生画最准确的,最有用的,一开始,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老师可利用教材以及课外读物,把自己对文本解读的批注展示给学生看,跟学生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想法和体会。教师直观地呈现自己的示范批注,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主尝试。降低难度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习批注有法可依,使批注不再是随心所欲的圈画。

如利用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喜爱音乐的白鲸》,教给学生学习使用批注符号。如在生字上加圈“”,在难字上加方框“”,关键词语下加着重号“・”,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画波浪线“ ”,在需要着重领会、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语句下面画直线“――”,在有疑问的语句或词语末尾打问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等。还可指导学生用简单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时候要写自己的感悟,就标上序号。在空白处写,这样整洁、美观,为防止遗忘,还可以对自己画的、圈的、点的作简要记录。这样学生就能从老师的批注中学得批注的符号,习得批注的方法。

三、关注反馈交流

批注成果交流其实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一起感悟、一起探讨、发表己见的过程。“随堂化批注”其实体现在随堂化交流的过程中。这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最能体现学生的成长。

为提高效率,可以采取以下三种“随堂化交流”的方式:

1.借助投影展示反馈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读成果,并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展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交流时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

在《小摄影师》一课的汇报交流中,语涵同学说,我找到的关键词是“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中的“很久很久”,这个词说明小男孩很想把照片照得好一点,所以用了很长时间。我立即鼓励了她在预习时认真思考,找到关键词进行批注,把这个学生的课本直接放在投影仪上,让大家看看她的批注。接着老师把自己的教本放在投影仪上:“你看老师找的也是这个‘很久很久’。”我给它打了一个重点符号,还在旁边写下了我当时的体会:“小男孩做事认真,同时也说明高尔基非常有耐心,等了这么久也没有厌烦,仍然在微笑。”

这样不仅鼓励了孩子养成找关键词会批注的学习习惯,还顺势展示老师自己的批注,同时直观地展示学生的批注情况,包括孩子的理解、书写等。

2.集中问题交流反馈

进入三年级,让学生自己在预习时,先用铅笔去画、圈、点自己有所感悟、有所理解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课堂上,每个同学都有所依据地来交流。当然,有些孩子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可能理解得不是很深刻,或者读得不用心,课堂上是进行再次批注的好机会。课堂上,可以就学生质疑或很有兴趣探究下去的专题,边进行批注边交流反馈。

在教学《珍珠泉》一课中,其中有这么一段: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阳光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孩子们纷纷用不同的方式,谈到自己感受到这像珍珠般的水泡非常美。有的从水泡的样子来谈,有的从水泡升起来的状态来讲,有的从水泡的颜色入手。其中一个孩子说道:觉得“筛下”一词挺别扭的,换成“晒”或“射”更好,筛的读音也易弄错。如果光凭老师分析,显得无力。于是,我让孩子们拿出词典或字典,自己查查“筛”和“晒”,到底有什么区别。学生马上行动起来,教室里一片宁静,只听见翻字典的沙沙声……原来,“筛”有漏下来的意思。联系上文,密密的树林,当然是“筛”更恰当。学生再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文本“筛”的旁边。

3.小组讨论记录反馈

课堂上,也可以就留白处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言,各抒己见,表达自己读书的收获,组长随时记录组员精彩的发言,再大组进行交流汇报。教师有重点地参与“薄弱小组”的活动,并相机点拨,调整学生思路,使讨论朝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

四、关注批注持久性

批注只是教学的支撑点,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创新能力、习作表达能力的媒介或桥梁,它本身并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不能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因而在开展“随堂化批注”这一教学活动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批注变成课堂的一般性提问,更要关注学生批注的持久性,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利用教材给学生指出阅读的门径,让他们在历练中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习得科学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燕子》一课中,同学们初读课文时没有感觉,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之后,同学们对这篇文章有很多感悟。有的同学用波浪线把文中比喻这一手法的句子找了出来;有的同学在描写燕子外形特征的段落里,对一些重点词加了着重号;有的在描写春光的段落旁,不禁写道:这是一幅美丽的初春图,生机勃勃,万象更新,我还想到这样的词:桃红李白、草长莺飞、春意盎然、风和日丽……有的在文章最后“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旁边注着:“这一处不仅比喻用得好,正待演奏这个词用得很巧。让人感到一种跳动,燕子一动,旋律会变,真的很恰当……”这是一个在学琴的孩子对此处文字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