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言格式范文
时间:2023-04-10 07:2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赠言格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游人指点小颦处,中有渔阳胡马嘶。
又不见王孙青琐横双碧,肠断浮空远山色。
书生性命何足论,坐费千金买消渴。
尔来丧乱愁天公,谪向君家书砚中。
小窗虚幌相妩媚,令君晓梦生春红。
篇2
关键词:趣味性实验;活动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主动学习
科学实验是学生用以研究自然,也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主流趋势。初中科学新课程的课程设计实实在在地体现了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更多的实验探究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对于教学中的科学实验,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作为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激励学生进行创造发明的科学环境。
科学不仅是系统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究活动。在科学教育中,把科学实验探究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更是科学本质的要求。在教学中合理地增设一些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其自信心,发展认知能力,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
一、增设趣味性实验,培养学生自主钻研精神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备课时往往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相当精细,对重点、难点知识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理论讲授滔滔不绝,生怕学生记不住,当然对这种仔细的态度应该值得肯定。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却完全忽视了学生,把学生当成了自己手中的“工具”。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对结论的重视和强调,让学生记住一个“果”,而忽视学生“如何学”和得出这个“果”的过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脱离,使得老师一节课下来疲惫不堪,学生也学得很累。其实有时我们增设几个简单有趣的小实验,学生整节课都会情趣高涨,思维活跃,在兴趣中实现高效学习,那么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1.增设趣味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俗话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可学。”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兴趣也是学习的先导,它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一些趣味性实验将会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趣。如在学习沸点时,我就当了一回“江湖骗子”,来了一次热“油”中取石块。在一个大烧杯里倒些醋,上面再加一层食用油,里面放一块小石块,然后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有气泡产生。实验前先让大家想象一下在路边摊油炸食物时的情景,(有气泡产生时温度估计约60摄氏度,所以还是有点烫手。我一开始在课前试做时放了硬币,但不易取出,为了能动作快点,后来改放小石块)然后就把手伸进去把石块取出来,学生当场目瞪口呆,有的女生吓得张大了嘴巴,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可以想象,这节课的内容有哪位学生不想深入了解呢?
2.增设趣味性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学习“物质燃烧的条件”这一内容时,进行“气功”吹燃蜡烛表演。我取一支白蜡烛,暗中在蜡烛烛芯上涂上白磷,然后嘴里先喝一口热水,做点夸张的动作表示在发功,然后轻吹一下蜡烛,蜡烛竟然神奇地燃烧起来了。学生马上表现出不可思议的神态,自然而然地想要知道原因。一片讨论和争论之后,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问“为什么会这样”,再进行书上的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得特别仔细,特别认真。增加的这个趣味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记忆时间也会更长。
3.增设趣味性实验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钻研
趣味性实验以其丰富的知识背景和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为学生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在学习“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我增设了这样一个实验:拿了一个大功率的电吹风和乒乓球,问学生:“向上吹乒乓球,球会怎么样?”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被吹走了。”然后演示,当乒乓球悬浮在空中没有被吹走时,学生感到非常震惊。然后斜着吹乒乓球,仍旧不掉下来。学生感到太神奇了,产生极大兴趣的同时,已经迫切需要了解原因了,纷纷自觉地去书上找答案,驱使他们积极自动地学,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精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这节课给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从课后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得也都非常理想。
二、增设学生活动性实验,使单纯的理论灌输变为内在诱导思维式教学
著名的物理学家帕格尔斯说过:“没有实验的理论是空洞的,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而如果学生能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百分之九十,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活动性实验。
如在学习《宇宙起源》这一课时,有个结论是“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那么有学生会认为都在离我们而去,那地球是中心了?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叫了五位同学到讲台前手拉手围成一个圈靠拢在一起,然后各自后退,圈越来越大,每位同学之间的距离都在扩大,每个人看其他四位同学都在远离自己而去,而自己其实并不是中心。这个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和书上的气球实验相比,简单明了。
又如,在学习《摩擦力》这节课时,有道练习是关于拔河比赛的,学生普遍认为胜利的一方肯定是力大的一方,仅从理论上给学生分析,许多学生理解不了,对结论存在很大的疑问。所以,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我增设了一个学生活动性实验,叫了班中一位很弱小的女生和一位男生到讲台前的空地上,步骤为:
(1)让女生和男生进行拔河,男生胜。
问学生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说:“张某(男生)力气大,当然赢啦。”暂不作点评。
(2)在男生站的脚下洒上水,进行第二次比赛,女生胜。
一阵惊呼声,然后就是热烈的讨论声。有学生已经对先前的认知表示怀疑,根据现象进行诱导,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思维。
(3)让男生站在一块滑板上,第三次比赛,女生胜得更轻松了。
学生表现出了更大兴趣,并马上很自觉地进行讨论和分析。经过适当点拨后,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原来拔河比赛的胜负跟摩擦力存在的很大关系。
此次实验探究活动现象鲜明、直观,学生间的讨论气氛宽松、热烈。通过三次比赛的结果,学生最终通过合作分析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增设的这个探究突破了课本的框架,为学生的科学学习创造了一种和谐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此次探究活动的主体性角色完全倾斜于学生,学生居于活动的中心地位,也体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
增设的这个活动性实验的意义在于:
1.课堂中渗透了实践性
原来的教学只是自己进行理论分析,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结论,既死板又枯燥,学生不易理解,就算一时理解了也会很快遗忘。让学生进行活动性实验,亲自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究,其作用有: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实验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则起主导作用,在于引导、辅助学生完成实验任务。老师当一个指引学生探究的辅助角色,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更加精彩。
(2)真正体现了“教与学”的双向性。学生不是产品,教学工作不能靠老师单方面就能完成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对实验的摸索、实践,对于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中体现了民主性
(1)民主课堂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来,大家进行讨论分析。对出现的不同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各抒己见,对于合理的解释及时鼓励表扬,对于错误的观点则通过讨论加以纠正,做到既尊重知识又尊重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民主的教W给予全体学生以平等、宽容的机会和条件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兴趣、实现理想。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发表独到见解的时间,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有时尽管学生的说法可能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但至少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都是应该值得肯定的,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课堂中增强了认知性
增设合理的实验给学生提供准确、生动、鲜明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这样使概念容易理解,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当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出现错误时,鲜明的实验事实与学生的认知发生了矛盾,就会产生认识失调,于是在心理上就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就会产生一种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强烈欲望。这样就必然产生认知动机,并采取积极的认知行为,从而主动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增设探究性实验,使结论式教学变为过程式教学
传统的结论式教学,就是指忽视过程而仅仅强调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的教学。传统的结论式教学往往采用“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法,把一些实验探究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记住一个结论。
1.结论式教学的弊端
(1)教学过程“僵硬化”
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上,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当作是金科玉律,完全按照教案的设计来进行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看似相当流畅,学生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下学习,基本上都能按前面的演示正确操作。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激情、创造,也缺乏活力,有的只是平铺直叙、简单的重复操练、应付与无奈。
(2)学习过程“单一化”
主要表现在教学组织形式、活动角色的单一化。目标以知识传递作为唯一追求对象,忽视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的。
(3)学生学习“程式化”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用思考,机械性地听取老师的指令,经过老师的讲解,然后记住一个结论。这样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自主学习、钻研能力的缺失。
(4)学生学习“被动化”
机械式的教学,就会导致学生机械式的被动学习。造成对于本来应该充满好奇和神秘感的“科学”并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个“包袱”。学生形成了一种学习上的“索取”意识,缺失主动“探索”的精神,完全按照老师指定的框架进行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2.增设探究性实验的作用
科学教学中有些实验的操作性确实不强,老师也就顺理成章地进行结论式教学。但操作性不强并不意味着没有可操作性,只要有心,不怕麻烦,增设一些探究性的实验,会使你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1)增设探究性实验可以使抽象变具体,降低教学难度
科学教学中有些知识并没有配套的科学探究,纯理论学习学生缺乏兴趣,不易理解,有时还不能使学生信服。要能让学生恰当理解,加深印象,增设探究性实验是比较理想的方法。如在学习“土壤的特点”时,我取两根两头通的玻璃管,一根装上黄豆,一根装上细沙,两头用纱布包住,分别代表沙土类土壤和黏土类土壤。然后让两位同学上来分别用两根管子向水里吹气,结果装黄豆的玻璃管吹出大量气泡,而装沙子的吹不出气泡,学生马上得出,沙土类土壤通气性好;再叫两位学生上来往两根玻璃管中灌水,装黄豆的玻璃管里的水很快从下方漏出来了,学生马上可以得出沙土类土壤保水性差。通过这个增设的探究性实验,学生一看便知,如此教学学生便于理解,记忆深刻。
(2)增设探究性实验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灵活、更多样
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分析能力,故对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所罗列的条条框框,也可以不按照书本要求的步骤操作,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通过讨论去操作。比如,在学了“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后,我给出许多器材,要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许多学生表现欲极强,兴趣极大,他们大胆联想,努力创新,很快设计出了多种方案。比如:放小动物;用点燃的火柴;带火星的木条;加澄清石灰水;放点燃的硫,观察能否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等。经过同学们讨论后,各抒己见,排除了不合理的方案,同时也得出了多种合理的方案。增加的探究性实验增强了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增设探究性实验使理论和实践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整合
俗话说:“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是一个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亲身的实验实践,可以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而且印象深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如在学习“香烟的危害”时,同学们都知道香烟对人体有害,但具体没有直观的感受,纯理的教学并不能引起重视。所以,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实验,器材为烧杯、蒸馏水、香烟、纱布、小虾(课前尝试时原来用的是小鱼,但小鱼不易死亡,改用小虾效果明显)。在刚上课时就让学生利用器材进行实验设计(因为小虾的死亡时间有点久),学生设计好后取一个理想的方案实施,两个烧杯中放等量蒸馏水,把几支香烟的烟草用纱布包好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用手搓揉,得到烟草浸出液。两个烧杯再各放入三只小虾,间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快下课时烟草浸出液中的小虾已死亡或濒临死亡。通过这个探究性实验,再结合一些吸烟危害的实例,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充分意识到了香烟的危害性,比纯粹的理论说教显然更具教育意义。
总的来说,在增设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地增加一些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同时引起思维,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设计,尝试实验,带疑分析,讨论释疑,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会不断改进增设的实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积极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增加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个性化的实验课堂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浙江教育出版社.
2.方元山.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3.浅议初中物理教学在科学探究上存在的问题.中国教育创新杂志,2012.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3
带动服务贸易规模快速扩张
服务领域进一步开放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是自贸试验区试点的主要任务,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带动了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5396亿美元增加至7130亿美元,年均增幅15%,而同期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趋势,从4.16万亿美元降为3.95万亿美元。
目前,外资准入限制是世界各国限制服务贸易的主要手段。为了更好地发展服务贸易,各国实行了服务业逐步开放政策。我国通过设立自贸试验区试点,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服务领域的开放。此次国家新增7个自贸试验区,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最为直观的是,自贸试验区数量攀升,服务业开放范围和领域扩大,将大幅减少我国服务市场的准入限制,促进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快速攀升,扩大我国服务进口规模。
同时,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反过来将有利于换取服务贸易伙伴加大对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力度,为我国服务企业“走出去”营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此外,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投资贸易自由化措施,以及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也将便利我国服务企业“走出去”,促进服务贸易出口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
促进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发展
我国新增的自贸试验区将聚焦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特色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等,带动高附加值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发展。
根据定位,新增的7个自贸试验区侧重于不同服务领域的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
辽宁自贸试验区主要集中于高附加值的国际航运服务、国际物流服务,以及支撑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研发服务等领域。
浙江自贸试验区在推动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过程,将建设集大宗商品交易、国际结算、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交易平台,推进海洋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和国际物流等服务贸易的加快发展。
河南自贸试验区依托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重点促进跨境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和信息等领域服务贸易发展。
湖北自贸试验区主要围绕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和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加大开放力度。
重庆自贸试验区重点推动航空服务、国际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等领域服务贸易量和质的突破。
四川自贸试验区重点在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行业进一步扩大开放。
陕西自贸试验区主要围绕航空物流、文化旅游和能源、金融等领域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以上7个新增自贸试验区通过在各自的高附加值服务贸易领域进一步开放和自由化,积极对接高标准的国际服务贸易新规则,为我国服务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提供规则保障,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新增7个自贸试验区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自贸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二者的优惠政策,为保税展示交易、供应链管理、商业保理、保税中转和大宗商品延迟交付等新型贸易业态和商业模式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平台,拓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际转口贸易、国际物流、中转服务、研发、国际结算、分销和仓储等服务出口功能,带动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拓展与主要伙伴的服务贸易
新增7个自贸试验区根据各自的定位,将面向特定的国家和地区,重点开展服务贸易自由化活动,从而提升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服务贸易发展。
辽宁自贸试验区将打造成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并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这将有利于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尤其是针对日韩;四川自贸试验区将探索中国与欧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开放先行区,加大对欧盟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这将带动我国与欧盟之间的服务贸易发展。其他新增自贸试验区主要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特定领域拓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如浙江自贸试验区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庆、陕西自贸试验区围绕向西开放,湖北、河南自贸试验区突出扩大内陆开放,促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自由化。
篇4
关键词: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015-01
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军营网络快速发展,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平台。发挥政工网平台作用,不断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已经成为当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1.发挥政工网平台作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顺应需求、意义重大。
政工网作为科技手段与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兼具网络的一般特点和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为新形势下深入持久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平台。一是政工网的集成性契合培育工作时代性要求。政工网集声音、文字、图像等多种媒介为一体,使信息传递更加形象、生动和直观,在继承教育引导、文化熏陶等传统手段基础上,以快捷的信息、优质的资源实时更新、直达末端,具有更加真实的表现效果和更强的感染力,增强了培育工作的时效性。二是政工网的平等性迎合培育工作群众性要求。价值观培育的过程就是教育对象对价值观念认同的过程。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官兵自主参与、自愿接受的内在动力,培育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让官兵在广阔的网络空间中平等交流思想、深化感悟,可以更及时地掌握官兵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做好培育工作。三是政工网的导向性符合培育工作政治性要求。舆论引导是价值观培育的基本途径。政工网鲜明的政治属性,凸显了其在高举旗帜、听党指挥、保持一致上的强大导向功能,为培育核心价值观营造了浓厚政治氛围,起到了教育无痕、熏陶有成的效果。
2. 发挥政工网平台作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问题凸显、亟待破解。
政工网络作为继报约、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媒",在引领官兵价值追求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运用政工网平台培育核心价值观尚处于摸索运行阶段,当前还存在一些矛盾问题亟待解决:
2.1 观念滞后导致没有普遍用起来。有的存在被动封堵的畏网情绪,担心网络会削弱价值引领主导力、失守信仰高地主动权,消极设防、一味封堵;有的存在无所作为的恐高心理。普遍认为开展网络培育的能力欠缺难深入、技术匮乏难持久、精力有限难经常;有的存在等靠依赖的观望思想。由于缺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虽然建网管网投入经费不少,但用网育人投放精力不够。
2.2 手段单一导致功能开掘低层次。虽然各级普遍把数字史馆"建"成网页、把教育资源"搬"到网上,但在实践运用中还大都停留在看电影、听红歌、下载资料等传统形式,开设军史知识"闯关"深化理论武装、开展网上模拟"军演"培育战斗精神等创新形式不够,一些网上百家讲坛、专家讲座等栏目现场互动交流也不多。
2.3 能力欠缺导致培育成效难深入。"网络高手"不懂教育、"教育能手"不懂网络问题,是制约网络培育深入发展的瓶颈。有的知网不深,导致教育抓不住共鸣点、培育难激发兴奋点;有的用网不精,难以独立运用网络技术融入原创特色、融合时代元素,增强培育吸引力感染力;有的管网不力,师团政工网编制一直未能落实到基层,不专职必然导致难专心。四是监管不力导致常态运行不规范。存在信息监察不严格、舆论监督不及时、安全监管不得力的问题,导致一些有悖核心价值观的消极观点、偏激言论流入论坛博客,产生一些负面杂音。四是监管不力导致常态运行不规范。在人员监管上,有的管理教育机制不健全,不注重网络道德培植,导致官兵辨别是非、甄别良莠的能力不足,对错误思想观点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免疫力"不强。在舆论监督上,有的不注重优化网络舆论环境,信息审查、筛选过滤的关口不严,导致一些格调低俗的文字、图片、信息流入政工网;在安全防范上,存在人防大于机防的问题,普遍存在杀毒软件、防火墙的升级维护不及时的问题。
3.发挥政工网平台作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重在实践、贵在经常。
要使此项工作步入常态、抓出成效,重点应把握好四个方面:
3.1 观念更新是先导,必须牢固树立与信息时代同频共振的网络培育理念。强化科技助力理念,领导干部带头知网学网,政治机关和政工干部自觉用网管网,增强培育工作科技含量;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把培育价值观与官兵主体诉求融合起来,满足学习成才、休闲娱乐等愿望;强化继承创新理念,既研"人脑"也钻"电脑"、既重"面对面"也用"键对键",使传统培育与网上教育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3.2 方法手段是关键,必须在开掘特色功能中实现信息平台与培育舞台的无缝对接。要发挥导向功能,紧跟重大事件发生、重要政策出台,通过技术和行政手段引领官兵价值取向,使政工网成为理论武装的"大讲堂"; 要发挥教育功能,建立完善数字军史馆,让红色影片、歌曲、书籍、短信占主导,使政工网成为铸魂聚气的"助推器";要发挥互动功能,邀请名家大家、单位领导参与网上核心价值观专题论坛,使政工网成为解疑释惑的"好老师";要发挥娱乐功能,让网络文化娱乐功能向提升战斗力聚焦、向培育核心价值观聚力,通过构建军人标识提示平台、军事竞技游戏平台、提升品位欣赏平台,使政工网成为网上练兵的"主阵地"。
篇5
关键词:地方财政收入 经济增长 房地产价格 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
从我国1998年实行住房货币化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各地的商品房价格也在不断攀升,特别是近五六年以来房价更是上升飞快。房价持续上涨,社会各界担心经济过热,房价问题从经济问题逐渐扩展为敏感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关于财政和房价的关系研究有许多,其中昌忠泽(2010)认为,信贷扩张、土地财政以及住房预售制度是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三大根源;张梦实(2010)则认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高房价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杨志安、庞海帅(2011)通过选取全国31个省市中有代表性的6个省市1999-2007年样本数据,分析了土地出让收入和商品房销售额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土地财政是推动房价上涨的重要力量的结论。
关于经济增长与房地产价格关系研究的文献也有不少。沈悦、刘洪玉(2004)利用1995-2002年我国14个城市的住宅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基本面相关变量的平行数据,对住宅价格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经济基本面对住宅价格水平的解释模型存在着显著的城市影响特征。姜彩楼、徐康宁、李永浮(2007)运用2003年3月-2006年8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协整方法、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上海市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他们认为,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和房地产投资力度是影响上海市房地产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空置面积等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指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较小。张益丰(2008)利用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我国房地产销售价格和经济发展、居民人均收入以及土地拍卖价格等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他认为,仅仅依靠降低土地价格来遏制房价上涨是行不通的,进而提出加大农村投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减少地域之间的经济差距等一系列能够平抑房屋价格快速上涨的政策建议。
然而以上分析均没有考虑整个(地方)财政收入和房地产价格的关系,也没有把gdp纳入分析,同时也很少有人把财政收入、房地产价格、经济增长一起放入var模型展开深入分析。显然,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火爆对财政收入的直接贡献就是增加地方政府预算外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但除了土地收入外,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也将给地方政府带来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契税、房产税等方面收入的增加,同时房地产市场繁荣带来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加使得一些地方gdp迅速增加,而房地产gdp的增加又将带来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地方政府依靠城市扩张带来产业税收增加效应。在这种“地源-房源-税源-财源”的增长模式下,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动地价上涨和房价飙升。朱晋(2010)利用浙江省11个城市1994-2008年的宏观经济和房地产相关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区域宏观经济与住房价格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对住房价格存在显著的正向驱动。财政税收政策是我国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显然,研究财政收入、gdp、房价三者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把财政收入、gdp、房价纳入模型,利用1987-2010年度数据,运用vec模型、wald检验方法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研究我国gdp 、房价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长短期关系,并结合当前的房地产基本态势提出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财政收入、经济增长与房地产价格关系理论分析
(一)房地产行业与经济增长关系
房地产行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也会促进房地产发展。经济增长会促进人们对空间的需求:首先,居民收入增加直接导致住宅需求增加;其次,经济增长使得各种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扩大,企业有扩张要求,同样会增加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需求;再次,经济增长将会扩大基础投资,使各地区的居住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从而使人们消费房地产商品的效用增加。另外,人口的变化直接影响对房地产商品的需求。不仅如此,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会提高一个地区的舒适度和竞争力,这些因素会提高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吸引力,最后也会造成空间需求的增加。
目前,我国尚未有一套完善、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对政府官员的考核标准主要是gdp的增长和城市建设。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还能推动市政建设,这就使地方政府将房地产业的发展视为重中之重。而房地产商开发的基础是土地,其目标和地方政府不谋而合,房价的持续走高与地方政府的主导密不可分。
(二)房价与财政收入关系
房价上涨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现有体制下,作为房地产业生存发展载体的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具体由地方政府行使所有权职能。开发商购买土地支付的土地出让金全归地方财政,属预算外收入,不必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土地价格就会翻倍上涨,地方政府就能在高地价下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在不少地方,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的土地收入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经济来源,有的已占到其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这些地方的财政事实上已成为“土地财政”。所以,当中央实行紧缩型调控时,地方政府不愿严格执行;当中央实行宽松型调控时,地方政府却会加大救市力度。由于房价的上升直接关系到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存在促进房地产业发展、抬高房价的激励。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为了分析变量的长期因果关系,本文在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的基础上,对模型参数的显著性进行wald联合检验,以此来确定各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或短期因果关系。
1.模型结构。本文利用的误差修正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含协整约束的var模型,可以表述为:
其中,,гi为系数矩阵,εi为随机误差向量,ect-1为误差修正项,反应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θ反映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在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将其调整到均衡状态的调整速度。解释变量差分项的系数反映各变量的短期波动对被解释变量短期变化的影响。
2.wald检验。处理有关解释变量系数约束的假设检验主要是wald检验。在线性约束下,可以利用f统计量公式进行检验:
其中,rssr是施加约束时的残差平方和,rssu是无约束条件下的残差平方和,m是约束条件的个数,n是样本容量,k是无约束条件下的原回归式中待估参数的个数。而w统计量为:w=mf。
根据以上理论,本文运用wald检验对vec模型中的系数进行联合检验,以判断财政收入(fi)、经济增长(gdp)、房地产价格(hp)这三个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
3.方差分解。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是通过分析var模型中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模型如下:
(二)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财政收入、经济增长、房地产价格是存在相互影响关系的。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的土地收入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因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最直接影响的显然是地方财政收入,所以本文选取地方财政收入(fi)、经济增长(gdp)、房地产价格(hp)这三个变量作为模型的内生变量。变量fi、gdp和hp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本文选取1987-2010年数据作为样本。名义变量fi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折算成实际变量rfi(以1978年为基期),名义变量gdp使用gdp缩减指数折算成实际rgdp(以1978年为基期)。房地产价格(hp)使用全国商品房每年平均价格数据。因为变量取自然对数不会改变原有协整关系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异方差,所以本文的模型分别用lhp(对hp取自然对数得到)、lgdp(对rgdp取自然对数得到)和lfi(对rfi取自然对数得到)表示。由图1可知,lhp、lgdp和lfi这三个变量总体上都具有随时间递增趋势。
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为了检验经济增长、财政收入与房地产价格的协整关系,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应用adf单位根方法分别检验lfi、lgdp和lhp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时间序列lhp、lgdp和lfi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虽然变量lhp、lgdp和lfi是非平稳的一阶单整序列,但它们可能存在某种平稳的线性组合
系,这种线性组合关系反映了lhp、lgdp和lfi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也就是协整关系。本文运用jj(johansen-juselius)检验法来进行协整检验。这种协整检验是基于回归的残差序列进行检验的。进行协整检验前,为了保持合理的自由度,使模型参数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同时消除误差项的自相关,本文根据lr统计量确定用于协整检验的var模型滞后阶数为3(见表2),通过模型选择的联合检验确定带截距的协整模型。协整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lhp、lgdp 和lfi三个变量在5%显著水平上存在2个协整关系,估计出的第一个协整关系式为:ect=lhpt-1.619646lgdpt+ 0.284696lfit+6.788299。
由以上式子可以看出各变量均显著地进入了协整关系,该方程反映了1987-2010年间我国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估计系数说明经济增长与房地产价格正相关,而地方财政收入与房地产价格负相关;gdp比例每提高1%,房地产价格比例将提高约1.619646% ;地方财政收入每提高1%,房地产价格比例将降低约0.284696%。可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会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房地产价格不断提升,同时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会带来房地产价格降低。
(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关系表明经济增长(lgdp)、地方财政收入(lfi)和房地产价格(lh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需要通过wald检验法来进行检验。上述协整关系式对应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dlhp=-0.415481ect-1+ 0.446470dlhpt-1+0.554166dlhpt-2+ 0.777522dlhpt-3-4.318574dlgdpt-1+ 4.007835dlgdpt-2-5.440616dlgdpt-3 -0.134172dlfit-1-0.187394dlfit-2- 0.201360dlfit-3+0.508948
从上式可以看出,误差修正系数为 -0.415481,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该模型表明,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将以约0.42%的负向调整力度将短期波动拉回到长期均衡状态。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前一期的经济增长率(dlgdpt-1)对当期房地产价格上涨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前一期经济增长过快,进而政府可能会感觉到经济过热而进行调控,房地产价格也有可能会下降;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具有抑制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契税、房地产税等税收的增加会增加人们买房的成本,从而抑制他们的买房需求。
(三)因果关系检验及方差分解
运用wald联合检验方法检验vec模型各变量的短期因果关系,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短期来说,lgdp变化是lhp变化的原因(显著水平3.35%),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会带来房地产价格上涨;dlfi变化不是dlhp变化的原因;房地产价格(dlhp)的变化和地方财政收入(dlfi)的变化均会引起经济增长(dlgdp)的变化(显著水平0%);房地产价格(dlhp)的变化和经济增长(dlgdp)的变化均不会引起地方财政收入(dlfi)的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经济增长(gdp)对房地产价格冲击的响应始终表现为正向,在第三期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收敛到平稳值。这说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随着经济增长,房地产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因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会不断产生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住房需求,从而带来房地产价格的长期上升。
第二,地方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价格冲击的响应,在开始表现为平稳,然后在第三期表现为负,然后一直又表现平稳。这说明从长期来看,地方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很小,因为驱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房地产的供求对比。短期内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可能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负向影响作用,但是现有地方政府收入中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收入所占的比重太小,因此地方财政收入的变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效应不是很大。
通过对各变量的不同预测期限误差的方差进行分解,可以了解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强度。方差分解的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lgdp和lfi对lhp的影响在第10步达到最大,分别为5.81%和12.41%,这说明经济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是长期的;lhp对lgdp的影响在第7步达到最大,为59.6%,lfi对lgdp的影响在第10步达到最大,为25.37%,说明房地产价格和地方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长期的;而lgdp对lfi的影响在第1步就达到最大,为37.1%,lhp对lfi的影响在第10步达到最大,为79%,这说明经济增长对
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短期的,而房地产价格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长期的。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1.政府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会带来契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以及房产税等地方税收收入的增加,但从实证分析来看,地方财政收入的变化和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关系不大。换句话说,利用税收政策来调控房地产价格不大可能。
2.房地产价格和地方财政收入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都影响着经济增长,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是正向变动关系,而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则是反向变动关系。这说明,一方面,在当前以gdp指标为政府官员绩效主要考核指标的制度以及土地财政前提下,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还能推动市政建设,这就使地方政府将房地产业的发展视为重中之重,显然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将带来经济增长的下降肯定是我国各级政府官员所不愿意看到的;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变化和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关系不大,以及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反向变动关系,所以我国各级政府显然是不大情愿用税收政策来调控房价,这点从房产税开征的迟迟推出就可以得到证明。
房价的上涨的确会带来相关的契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以及房产税等地方税收收入的增加,但带来土地出让收入的增加却更多且更直接,而房价下降或房地产交易的减少将带来地方政府收入的大幅减少。一旦这个情况出现,许多地方政府就会无法接受。比如2012年2月9日,芜湖出台对购房者给予现金补贴的政策,近期南京、南昌等各地方出台放松公积金房贷条件的政策等。显然,政府是推动房价不断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
3.经济增长在短期对房价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但长期肯定能促进房价上涨。
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带来大量住房需求,因为农民要想在城市站稳脚跟就必须解决住房问题。可以说,今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必将大幅度增加房地产的需求。
第二,日益庞大的大学生城市就业群体也使得我国城镇人口不断膨胀,这也将大幅增加住房需求。
第三,与不断膨胀的城市人口相比,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因为土地的稀缺性及其不可再生性)却是非常有限的,住房的供应也数量有限。
第四,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会不断产生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住房需求。
第五,我国部分居民把房地产投资看成是投资回报率较高的投资渠道(事实也是如此),这些人就会产生投资需求。只要房地产行业存在“低买高卖”的经济租,就必然会有投资需求。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它们必将使得房地产需求的增长速度远大于房地产的建设速度。与房地产相关的契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以及房产税等税收政策的调控,特别是房产税的开征提高了购房者的交易成本和持有成本,这在短期来看对于抑制我国房价过快上涨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是否投机投资需求得到遏制,就能够引起商品房价格的上升趋势得到扭转呢?这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住宅需求中,能够实现刚性需求的占比;二是住宅的供给量变化。而刚性需求的占比大小就是取决于以上这些因素,因此从长期来看房价上涨是必然趋势。
(二)政策建议
目前,防止房价过快增长,促使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宏观调控重点之一。而在通货膨胀预期较强和防止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解决房价过快增长的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
1.改革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改变惟gdp论和城市建设的考核制度,考核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的考核。只要惟gdp论存在,各级地方政府就会通过发展房地产业来促进经济发展,因为房地产业的国民经济关联性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会促使房地产投资的扩张从而带来gdp的增长。
2.加快各类保障房建设,完善住房市场结构。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加。当前房价增长过快,超过普通民众的购买力,如果不进行调控,那必将带来灾难性后果。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住房需求,一方面政府要以建设保障性住房为重点,扩大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等的供给,以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要实行相关政策促进我国住房市场结构的
完善,使高、中、低档不同层次的商品房建设均衡发展,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与此同时,规范发展二手 (出售、出租)房市场,倡导住房租赁消费,政府可以对居民租房给予差别化补贴,盘活住房租赁市场资源。相信这些措施将有利于房价合理回归。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变以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为主要驱动力量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于房地产行业国民经济关联性强,所以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都把房地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快速药方。如果能改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那地方政府就不大可能为了gdp绩效而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从而对房价上涨有一定抑制作用。
4.目前,可以说土地价格是推动房价上涨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应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分配关系,彻底改变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的局面。比如,可以将全国各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统一上缴中央财政,然后按全国土地平均出让价格和出让面积,由中央财政向各级地方政府实行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平衡发展,中央政府可以按各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区域统筹发展引导基金”,以加大对落后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5.调控房价,除了税收政策外,还需要其他组合政策配套,因为仅仅依靠税收政策调控不能达到目的。在消除推动房价上涨主要动力的同时,各地方政府可以制定人均最高居住标准制度,以抑制高标准的住房需求。比如人均最高居住面积不得高于 60平米,每户不得高于180平米;政府对于别墅住宅可以一律不予审批。对房地产商的销售利润率规定最高标准的限制制度,如规定其销售利润率不得超过15%。此外,对于圈地不建、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决不能疏于形式。
参考文献:
1.陈欣慰,王艺明,黄榆舒.中央、地方财政关系与房地产价格[j].商业研究,2011(1)
2.张益丰.房屋价格长期上涨趋势内在动因的计量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3)
3.沈悦.价格与经济基本面:1995-2002年中国14城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4(6)
4.johansen,s.,juselius,k.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inference on cointegration-with application to the and for money[j].oxford bulletio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0(52)
5.张梦实.当前高房价的影响因素与政府调控措施[j].地方财政研究,2011(2)
6.李永浮.上海市房地产价格变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建筑经济,2007(1)
篇6
纵观2010年各地中考题,仿例造句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与修辞结合在一起考查,其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和对偶仿用是重点;(2)仿句的外延在变化,小到“仿词”,大到“仿语段”;(3)仿句更加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答案不唯一,知识涉及面广;(4)形式上的要求更加严格,如对联,就是严格意义上的仿写;同时还要,求讲究立意,创造出合理的意境。
[题型分类解析]
一、续写式仿写
即给出确定的材料,限定句子的表达范围,要求写出符合语境,并与前后文搭配合理的仿句。完成此类仿写,首先要明确语境,弄清仿写范围。分析被仿写旬的句式特点和构成关系。然后另觅素材,逐一模仿。
例1 (2010年江苏南京市中考题)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2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__。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仔细看明所给句式,答题要符合“有的……有的……”句式:其次要注意两个短语应该是相对的:再次要与前面所给的事物相关联。总之,所写句子不仅要“形似”(指修辞方法相同,句式一致),还要做到主题方面的“神似”(语意连贯,突出景物特征)。
答案示例:有的澎湃激昂
有的含苞待放
二、话题式仿写
也称命题式仿写,即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另外提出新的命题内容(即话题),按例句格式进行仿写。
例2(2010年陕西省中考题)十二生肖在传统文化中都有一定的寓意,并有相对固定的搭配。这反映了中国人对人生的独特认识。请选择你亮出的生肖所在的一组搭配,仿照示例作独到的阐述。(3分)
要求:①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②字数可适当增减;③选“龙和蛇”的。不得照抄示例。
备选组:a、鼠和牛 b、虎和兔 c、龙和蛇d、马和羊 e、猴和鸡£狗和猪
[示例]龙和蛇:龙代袁刚猛,蛇代表柔韧。刚猛和柔韧一定要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刚猛,不柔韧,那就变成了暴戾;而只是柔韧,不刚猛,那就变成了软弱。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审读题目。注意题目中的话题限制,借助示例认真揣摩考查的重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做好。在仿写之前先分析例句,明白例句的三层内容,即要写出两种生肖动物的寓意:要合理解说两者的关系;仿写要符合要求。
答案示例:
一[示例一]鼠和牛: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智慧,不勤奋,那就变成了小聪明;而只是勤奋,不动脑筋,那就变成了愚蠢。
[示例二]虎和兔:虎代表勇猛,兔代表谨慎。勇猛和谨慎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勇猛,不谨慎,那就变成了鲁莽;而只是谨慎,不勇猛,那就变成了胆怯。
[示例三]龙和蛇:龙代表刚烈,蛇代表柔婉。刚烈和柔婉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刚烈,不柔婉,那就变成了粗暴:而只是柔婉,不刚烈,那就变成了了逆来顺受。
[示例四]马和羊: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顺。勇往直前和和顺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勇往直前,不和顺,那就变成了莽撞;而只是和顺,不勇往直前,那就变成了随遇而安。
[示例五]猴和鸡;猴代表灵活,鸡代表恒定。灵活和恒定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灵活,不恒定,那就变成了浮躁;而只是恒定,不灵话,那就变成了呆板。
[示例六]狗和猪: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忠诚和随和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忠诚,不随和,那就会排斥他人;而只是随和,没有忠诚,那就失去了原则。
三、自由式仿写
即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仿写内容不确定,可自由发挥,仿照例句句式进行仿写。
例3 (2010年全国课标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解析:例句是“……如果……那它永远不能……”的句式,这道题内容开放性大,要善于联想,自己选定陈述的对象。从例句看,无论选择什么事物,表述的内容必须符合事物的特点,还要包含一定的生活哲理。仿写追求“形似”,但这只是其表,追求“神似”才是其根本。
误区警示:仿写时没有注意在句式上、语气上、修辞上、风格上与例句保持一致,顾此失彼,考虑不全面。
答案示例:(1)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2)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3)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4)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四、对联仿写
例4(2010年贵州毕节中考题)每逢春节,元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请写出你记忆最深刻的一副。(2分)
上联: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
解析:拟写对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仗,即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的词性应相同或相似。二是押韵,即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三是要从内容上去思考,要符合主题或场景的需要。
答案示例:岁首春到户 牛年福满门 牛耕芳草地 鹊报吉祥年
五、哲理物语
本类试题考查语言的概括能力,要求从细节之处着眼于整个世界,从万物中领悟真正的智慧。将人生哲理以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物语点评要形象、生动且富有哲理性。哲理题题型设计灵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意义,能够体现语文“立人”的特点。因而它深受命题者青睐。成为中考语言运用题的“新宠”。是中考中富有特色的仿写题。
例5 (2010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题)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中含有文字意义和深厚的文化意蕴。仿照例子,从下列3个字中任选1个。解说该汉字形体特点和表示的意义。(2分)
牧 炙 采
例 灾( ):外面象房屋,里面象火。表示火烧房子之意。
解析:解答本题,易犯字义理解不准确、修辞不当的毛病。要求考生要有基本的汉字结构知识:表意的汉字,与其形体结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修辞的运用要灵活恰当,要求拓展思维,力求语言的精准、生动。
答案示例:牧:左边象牛。右边一只手举着
一枝条,象手拿棍子放牛。或表示放牧牛羊等牲畜。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表示用火烧烤肉的意思。采:上面象手,下面象树木或树上结果。表示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
六、特色仿写
与名著阅读、图文转换、压缩语段、修辞、得体连贯、扩展等结合在一起考查,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考查仿写。
例6 初中毕业晚会上,语文老师为同学们写了一句赠言。请你仿照它的特点,以物理老师的身份仿写一句赠言。(3分)
示例语文老师:人生只有逗号,破折号,省略号,没有句号。
仿写物理老师:
(2010年湖北荆门中考题)
解析:题写赠言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语言的生活化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综合考查形式,此题实为传统“仿写题”的创新。赠言有很多种,而本题是题写临别赠言,应注意赠言对象,措辞得体,幽默含蓄,富有文采。本题赠言对象为物理老师,就要考虑学科特点,然后拟写。
答案示例:①人生只有压力,阻力,合力,没有浮力。②人生只有压力,阻力,向心力,没有离心力。
[方法突破]
仿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形式上,要注意“一致性”,也就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的形式进行仿写。二是在内容上,要注意“创造性”,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合理地发挥联想和想象,做到既准确又新颖,形成知识的亮点,完善自己的表达。要像文言文的翻译一样,不仅要“信”“达”,也要“雅”,富有文采。
具体来说:1、结构一致,要注意“一致性”。仿写句子首先要做到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楚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或总分或并列等,都必须合规格。结构一致不仅包括句式、语气的一致,还包括句子之间关系的一致。
2 话题一致,要保持话题从一而终,包括陈述对象一致和中心主旨一致。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会不合要求。话题还指文段所给定的中心主旨,仿写时应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
3 修辞一致,要文辞优美。
修辞包括两方面,一是表达要求语言简明、内容连贯,措辞得体甚至优美,二是运用恰当的修辞格。前者是仿写在表达效果上的要求,后者则是考查运用修辞格的能力。一般而言,仿写题常考查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格。
4 色调一致,情感色彩要统一。色调,即色彩和格调。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要色彩和谐,不论语境色彩还是感彩:除此之外,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要有哲理性和启发性。仿句的格调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总之,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思维方向。内容上,仿句要集中反映文段的整体内容:句式上,要与例句相同;结构上,要与例句一致;写法上,要善于联想、想象。总之,应做到“形似而意谐”,形神兼备。
[即学即练]
1 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我喜欢出发,喜欢思索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于是我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下面横线处另写三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构成完整的排比句。
是舟,就让它经历江海;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示例句式相同,形成排比,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例句:生命是无价的财富,它的长短在于你如何对待。
答:
4 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要求贴近诗意,句式与画线句的句式相似。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仿照下列示例的句式与修辞,另选一物,写一组句子,要球与例句主旨相同。
例句:
云在告别,去向天涯
舍弃了苍穹的自在与舒展
才有装饰天际的绚烂和神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根据所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
(1)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中国的发展令世人惊叹。有人撰写上联:黄帝子孙黄金时代创造世界博览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校园图书馆大楼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万卷诗书培桃李
下联:______________
7 (2010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题)玉溪,一个因水而名,因溪而秀的地方。她山川秀美、文化悠远、民风淳朴,世居的民族独放异彩……为了向远道而来的朋友介绍玉溪,拟挂出一幅对联,请你补出下联。
上联:忆聂耳,一曲国歌扬九州,游孤山,白帆点点映蓝天。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010年浙江金华中考题)金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深厚,婺文化源远流长。夏令营的“国学讲堂”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向大家介绍金华的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备选人物:骆宾王、吕祖谦、宋濂、李渔)。(2分)
示例:贯休――唐末著名诗僧,多才多艺,诗、书、画兼长。
9 (2010年襄樊中考题)根据语境仿写句子。(2分)
欣赏是一种领略,欣赏也是一种收获。欣赏日出,自然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领悟博大的胸怀;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010年常州中考题)用力扔出纸飞机之前,很多人习惯把纸飞机放到嘴边哈一口气。对此,有不同的解释,请用文学的语言续写一种。
物理学:哈口气,能使飞机头部变重,可以保持稳定性和减小阻力,使飞机飞得更高远。
心理学:哈气是在给飞机力量。
文学: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1 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
2 是泉,就让它滋润幽谷是鹰,就让它翱翔天空 是花蕾,就让它绽放枝头
3 健康是人生的本钱,它的好坏在于你如何把握。事业是生活的点缀,它的大小在于你如何奋斗。
4 在湖水中,倒映群山画在斜阳下,惹得晚霞笑(或在长亭旁,洒下离人泪在折柳处,涌起故园情)
5 ①雨在告别,去向江河/舍弃了方塘的平静与怄意/才有奔腾千里的豪情和自由
②路在告别,去向四方/舍弃了都市的宽阔与平坦/才有穿行阡陌的昂扬和执著
③船在告别,去向海角/舍弃了港湾的安宁与清闲/才有搏击风浪的雄姿和喜悦
6 ①神州儿女神圣使命振兴中华荣耀②数代园丁育才人
7 登帽天,一片化石现沧桑,荡抚仙,青鱼阵阵戏船桨。或:登秀山,一香古柏传礼仪,逛花街,卜少个个显淳风。或:进哀牢,一条古道连古今,游象山,温泉眼眼溢欢声。
8 骆宾王――初唐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吕祖谦――南宋理学家,“东南三贤”之一,被推为金华学派之祖。宋濂――“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李渔――清代戏曲理论家、戏剧作家。《闲情偶寄》是其戏剧理论的代表作。
9 示例一: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感悟理想的崇高。示例二: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的尊严,
10 我以为是要先给飞机一个吻,这样飞机才会飞到亲人和好朋友的手里。
篇7
wgj老师:
能主动申请执教一堂公开课的举动,在如今的年青人中是不多见的,你能有此行动是难能可贵的;事后,在校园内又谦虚地向我“请教”,让我看到了你的真诚。面对一个好学、上进、真诚的同事,我有认真表达、尽力倾诉的义务,不可推诿。当然在我提意见的时候,你不可特别关注那些内容,只要感觉得到我是在以诚相待就行了。其实,如果意见提得偏执了,这是我的错;如果意见提得尖锐了,这是为你好,是为了希望在你的身上产生一堂优质课,是为了推动你早日进入市县级公开课殿堂。
一、直觉、建议、赠言
作为教学生来说,并不是公开课上得好的老师才能带得出好学生,适合上随堂课、并注重辅导的老师也能教出好学生;作为上公开课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上一堂公开课的,由于一堂公开课需要来自老师自身很多的先决条件,所以有的老师对公开课来说只能评、不能上,就跟作文学评论的人不一定是文学家一样。听了你的《聪明的使者》直觉告诉我,你是一块适合上公开课的好料,你的胆量、体态、课堂语言以及你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为你胜任公开课准备了条件。对此,你得相信我的直觉,并坚定你的信心。
当然,听了你的《聪明的使者》知道你也还得不断提高,这也是你所希望的。为此,我提议:1、继续向教务处申请执教公开课5至10堂;2、公开课后虚心听取艾志勇校长、盛洁芳校长、庹小红主任、游小玲老师、刘会菊老师的听课意见,他们对公开课都有独到的见解;3、公开课后认真写好反思、心得,可以借助网络相同课例与自己的公开课进行对比;4、主动申请执教的公开课完后,可申请教科室为你集体备一堂公开课,争取产生一堂优质课。
我认为对于任何一堂课都可以用“成功、不成功、完美、不完美”这些关键词来进行概括性评价。作为一堂公开课,追求“成功”是必须的,在“成功”的基础上追求“完美”应该是公开课的最高境界。是不是“成功”主要是看教学结果,看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其能力是不是真正得到提高,强调的是“实效性”;是不是“完美”主要是看课堂效果,看学生是不是已经把你的教学当成了生活,是不是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当成了“知识美餐”,强调的是“生动性”,这会要求你在教学语言、过度处理、课堂艺术等方面从细节上下功夫。因此,“抓实效让课堂教学成功,重细节使课堂教学完美”这算是我的赠言。
二、说说公开课《聪明的使者》
1、把“理解内容、培养观察”作为教学目标是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分为“背景介绍、讲读课文、拓展学习”并交叉进行也是可行的;教学流程的设计及安排上也应该算是合理的。这说明你在公开课前的准备工作是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备教材这方面做得到位。
2、你上的是《聪明的使者》的第二课时,用得最多的方法是“提问法”,这是一个常用也是实用的方法,但也许是由于公开课的原因,你把握得还不是很好。从产生问题到解决问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是老师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能够看得到学生的心在动。然而,课堂的好多处呈现,你的问题刚刚提出,你就带而为之把答案说了出来,就像自言自语,又好像不是在“一般疑问”而是在不停地“设问”。更有一处,当你提出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提前预习过,“浮力辨根梢”的答案立即就从学生口中产生了,而你就很快地板书在黑板上,你忽略了不该忽略的讲解和能力培养的环节,同时产生了作为公开课最忌讳的“失真”。其实一堂课的问题并不需要很多的,抓住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不停地追究,让学生的思维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阶梯性地前进这是应该的。
3、说说你的板书。你的板书设计整体上是精致的,做到了简洁、大方,具有概括性,适合学生根据板书进行知识巩固。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题没有板书出来;板书的出现错时,觉得正确的出现时间是在学生把问题解决之后,而你的板书有几处都是在解决问题之前。板书出现在解决问题之前,对学生来说是你有意的暗示,这对学生思维训练没有好处。
篇8
一、现状分析
现有的课程的网络资源多为ppt格式的课件,在网上共享存在许多不足,只能基本满足上课的需要。还有部分精品课程采用网站的形式共享资源,但网站多为静态信息,少有互动,以及后台技术的支持。内容组织繁琐,管理效率低下,内容是一个教学平台的灵魂,在基于静态和动态网页系统的课程教学网站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内容组织繁琐、更新困难,对于简单的内容,可通过动态网页技术开发自己的专用系统来维护更新,但课程教学网站的信息量十分庞大,而且内容以多媒体、流媒体等形式居多,一般的系统难以将种类如此繁多的信息上网。因此,在特殊内容时就需要编写新页面,这样严重影响了网页更新效率,网站难以对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如果网站需要改版升级,其工作量将是巨大的。缺乏长远的课程建设规划和平台。高等学校对课程网络建设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缺少统一的合适的网络教学平台,许多课程只是为申报而建,仓促应战,一次性建设结束即告完毕,缺乏长远的维护和使用目标;课程组教师各自为政,无统一的平台管理,仅仅按照申报条件要求,将有关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五十分钟左右的现场教学录像放在一个网页上,较好的也只是 PowerPoint讲稿的网上,大部分内容只是数字化的文本,难以称为优质教学资源。
二、平台设计理念
互动性是课程网络资源的最大优势,教学需要通过网络平台为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创造条件。教师可通过网络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打破因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而造成的教学互动障碍,并通过在线测试了解和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实现课程教学的跨时空性和资源共享性,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此平台突破传统的ppt教学软件,也并非一般的静态网页,而是以动态网站形式,充分共享和兼顾互动效果。实现除课上能为学生授课使用之外,还能在课下通过网络分享课程信息,在线为学生提供辅导的功能,使得传统的教学形式改变成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性、综合性教学平台模式。这不是简单的将现有的资源搬到网络上,而是实现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还可在课下进一步通过静态或动态的视频随时随地学习,有些操作演示可反复查看视频操作,彻底掌握操作过程,弥补课堂上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看清老师操作而造成的学习上的盲点,使学生不仅有兴趣学,更有信心能把课程学好。另外,这个教学平台也有别于网上现存的一些课程平台资源,采用全新的web2.0技术,非静态网页实现,课程内容可由老师在后台动态加载或更新,老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改动课程内容、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学生可随时上传作业。这种动态性也使得此网站从一门课程的教学平台换成另外一门课程成为可能,即此平台不局限于某一门课程使用,而是通用性很强的网络资源建设方案,具有一次开发,多课程使用的特点。
三、平台实现
(1)学校统一配置服务器,统一实施网络管理,技术管理、技术维护得到加强,具有统一的管理机制,便于学校实施统一的规划和宣传力度,统一考虑制作质量,有利于课程的长远建设。(2)课程自身的教学管理,平台自有的教学管理功能,为课程的教学管理提供方便。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教师可通过网络及时与更新教学资源信息、作业、批改作业、测试等教学活动;通过答疑信箱、师生园地(BBS)等互动交流空间,课程老师定期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得课程真正用于教学,克服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脱节,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的弊端,使课程收到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3)有利于课程内容更新与维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备课功能,教师可随时自主修改,调整与更新课程内容,控制课程内容的;课程组成员可把主要精力放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无须关心网站的技术问题,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技术瓶颈问题。(4)协同工作,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生用户可协同工作,发挥各方面能动性和参与机制。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文本解读 审美体验 现状批判
笔者对三年来所听的近200节语文课,包括家常课,公开 课,评优课,示范课,观摩课等,进行一番梳理,认为教师在文本解读上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文本解读机械化
平时文本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百分之八十的教师如此解读文本。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初出茅庐,乍登讲坛,没有时间和经验深入钻研文本,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文本解读唯教参是从,“按图索骥”,把“文本”“教参”当作“图”,亦步亦趋地寻“骥”(主题)。这种方法解读文本呈现两种现象:其一,有些教师长期以来备课只读教参,根本没有先读文本的习惯。“教参是鸦片”(叶圣陶语),让不少老师形成思维的惰性,对文本缺乏独立的有深度的思考。其二,以教学功利性需求肢解文本,就文本的文字符号机械解读。
课堂阅读变成一个虚假的幌子,课堂上根本就没有教师和学生自身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有的只是教师把教参和名家对文本解读的结论,全部搬到课堂上,用填鸭的方式硬塞给学生。当前阅读教学效益不高,其根本的症结在于教师文本研读的不作为,“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昏昏”。如,一位老师这样教学《变色龙》:
1、作家作品简介。
2、范读课文,学生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思考为何称为“变色龙”?
学生得出结论::趋炎附势,媚上欺下。
3、让学生找出对狗称呼的变化词语,思考为什么不同。
提问:你眼中的奥楚蔑洛夫形象怎样?
明确: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4、细读课文,品味语句,喜欢那句话,什么手法?
学生点评句子,教师板书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讽刺对比夸张手法。
提问:在写法上有何收获?
明确:一类沙粒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小细节大主题,对俄国现实生活批判。
5、小结:金钱,健康,正直,善变等在人生中的意义。教师赠言:做个正直的人……
教师把教学用书上的解读,有条理地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看似有自己的设计,实则“唯教参是瞻”。新课标要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里变成了“以教学资料的解读代替了老师的阅读理解”。习惯了对教材、教参的照搬照抄,习惯了迷信专家名师的理论课例,课堂教学朝向预设的方向而努力,为解释现成的主题而服务。于是渐渐淡忘了教师应有自己的文本解读!这解读不是专家那里来的,也不是名师教的,而是源于自己的阅读、思考和实践,当有意识地去想象、去思考,去实践的时候,教师才可能避免机械地搬运,形成属于自己的文本认识。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上这法那法,研读不透教材就是没法。教师在研读教材上花大力气,只有把教材研读透彻,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学生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二、文本解读虚泛化
这种文本解读在公开课、优质课中常见,因为热闹,有新意,又体现教师对新课标的最新理解。虽然,接受美学强调,文本是一种召唤结构。文本由许多空白或待定点,召唤读者与文本作出自己的解读和建构。特别是文学文本,正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带着有差异的“前理解”进入文本,在一定的视野融合中去建构生成新的文本意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当后现代语境中的泛多元解读风行一时,美正在变味发霉。这样一种读者、作者、作品间的对话生成常常发生变异,加上后现代语境中的“戏说、颠覆、解构”的强势熏陶,于是在文学文本解读过程中,许多学生在教师的召唤下任意“阐发新见解”,生成无限“多元”的文本意义。
一些公开课上,教师不敢评判,一味无原则地迁就学生的“理解”“体验”和“看法”,其课堂角色定位由倾听者变为沉默者,由合作者变为旁观者,由引导者变为好好先生。比如,《愚公移山》愚公破坏自然环境,《背影》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斑羚飞渡》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云云。
有的教师为了逢迎课标,打着尊重主体的旗号,让“读者”自由发挥,众说纷纭,自以为是。教师完全尊重学生的见解,包括偏见,错误观点。“你认为那一段写得最精彩?”“你觉得哪处最值得探讨?”作为对话的组织者、促进者,教师丧失了自己的权利和职责,从而使教师话语霸权转向了学生话语霸权。其实,一味地让学生讲显然不能深入探究文本,与文本形成有效对话,只抓只言片语而缺乏整体把握,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停留在浅层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一时间个性化阅读教学成了一种时尚,课堂气氛热闹了,回答声音响亮了,学生个性张扬了,然而看似繁华的“七嘴八舌”,实则是阅读教学的浮躁和浅薄。教师缺少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人文内涵的准确把握和界定,为了生成精彩而导致文本的失落,为了独特而导致个性在异化中变味变色。
虽然读者“前理解”的差异和阅读语境的不同,作品的意蕴阐释和阅读生成是多元的,但无论怎样多元,基点必须是文本,多元也有界!怎能戏说,甚或大话?
三、文本解读功利化
这种文本解读课很是多见,特别是在多年担任毕业班教师的课堂,考试意识特别旺盛,教学中情不自禁地把应试训练套路领进课堂,文本解读问答式,模式化,功利化。
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学诚然需要“艺术”,可是目前文本解读,有的只是“技术”!
一教师解读《寒风吹彻》散文时,由于文本较难理解,上课伊始教师首先用屏幕投出设计好的几个问题,然后提问,当学生的回答离标准答案较远时,老师便用语言启发引导一下,如果学生回答都不是太让老师满意,这时老师会大声地设问:“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呢?”趁机把准备的标准答案投在屏幕上,请学生读两遍答案,反思一下自己理解与答案的差距,并要求学生记住答案。有的教师把文本解读变成裸的答题训练,有时连答题模式也提供给学生。如诗歌解读时教师如此问答:“‘二月春风似剪刀’妙在何处?”答曰“巧用比喻,生动写出了柳树的特征。”教师叮嘱学生,诗句赏析要用修辞手法+内容效果格式解答,要使用“关键词语”“固定模式”,要会套用公式,否则就要扣分!
文本解读陷入应试套路,如把文学知识的传授、艺术技巧的讲解、粗浅的文学点评当做体验过程,常常变审美手段为体验目的,常用意识形态策略去喋喋不休地分析“祥林嫂如何被封建礼教吞噬”之类的问题。有老师认为学生知识背景、生活阅历与审美经验不足,与作品的距离偏远,越俎代庖,及早奉献现成答案;有老师唯恐耽误学生的宝贵时间,不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学生阅读准备匆匆太匆匆,加上被成堆的作业困住了手脚,学生常常是抱着“课堂听听老师讲讲就行”的心理听课。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本解读是一种审美体验,而且是直觉性的、创造性的审美过程。解读作品,就是从没有体验到有所体验,从有所体验到深入体验。教师要让学生睁开文学的眼睛,唤醒诗意的耳朵,引导学生在自然状态的审美体验中陶醉着,感动着,进而生出愉悦与趣味,在美的欣赏中发现自己。功利性与技术化会肢解压制审美,破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不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