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范文

时间:2023-03-17 10:5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篇1

在本学期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做出以下努力:

本学期我新接手高二教学工作,对于一些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状态不是很了解,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就抓住学生的特点,尽早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会考前辅导。为了能够顺利指导教学,我尽量多地向其他科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询问本班学生学习的状况,除此之外还通过检查作业、即时小测、单元测试、复习测试等方法了解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与及基础水平。

在了解教材与教学方法方面,我开始也存在一些困难。我没有经历高一两本必修的教学工作,对于课改之后的教学方法要求等新方向无法在短时间内领悟。为了能够尽快熟悉教材与教学方法,我采取了多听课,多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开公开课以接受众人意见,多参与试卷的设计和材料的整合工作等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领悟课改精神理念。本学期召开一节校际公开课,关于必修三第22课《西学东渐》一课,在第四周完成,组内各教师在评课中基本表示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设计新颖合理,给予了良好的平价。另外我也积极听课,超过二十节,并客观参与评课。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历史备课组长,在高二历史教学研究与整个历史教研组当中起一定的主导作用。作为一名备课组长,必须为整个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工作负责。在这一方面我的经验较少,但我在本学期也做了许多努力,为高二备课组整体备课,促进整个备课组教学研究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如组织历史教研组内的课题研究,如新课改教材与旧教材知识的衔接,初高中课改教材的衔接等等;倡导备课组教师积极辅导学生撰写论文参与评选,取得较好的成绩,两个学生在晋江乡土小论文比赛中获奖;积极参加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参加了六校联考结果汇报会议,组织本组教师到晋江一中听课评课;根据高二教学的实际和教学的难点,每周在教研组活动之外另定期组织备课组教研活动。目的在解决教学重难点,统一知识结构,学进度,取长补短,采取众长。

篇2

在重点院校中,学生素质相对较高,数学、物理学习能力普遍较强,对结构化学的作用与地位认识也相对较好,可能较少存在结构化学“无用”的观念;而在地方高校的化学专业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认识误区,特别是有一些不考结构化学的考研学生和毕业后将从事中学教学的学生具有“结构化学无用”的思想。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通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提高学生认识,坚定学习信心,对消除学生学习结构化学“无用”的观念以及畏难的心理是很必要和有效的。因此,在开课之前必须详细介绍该课程在整个化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阐明学习结构化学的重要意义。

注重对量子化学发展史和研究结构

化学的科学方法的介绍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学习知识时若不从历史中寻找借鉴,就易把知识当成是“终极真理”而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介绍量子化学发展史,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由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崭新的价值理念。例如普朗克(M.Planck)的“离经叛道”的假设;德布罗意(deBroglie)波的提出是类比法的成功典范,戴维逊(C.Davisson)-革末(L.H.Germer)的因祸得福;狄拉克(Dirac)、薛定谔(E.Schrdinger)的异曲同工———薛定谔用数学形式开辟出量子力学的新体系;另外,还有一个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一个矩阵力学体系,薛定谔用的是微积分形式,海森堡用的是代数形式;汤姆逊(Thomson)父子的珠联壁合———父亲发现了电子,儿子又证实了电子是波,父子二人在物理学方面进行接力研究,在科学史上传为美谈。还有徐光宪的巧妙规则,唐敖庆的独辟蹊径等[2]。科学的先驱是勇敢的探索者,他们常常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学生听到和看到这些史实,无不浮想联翩,对优化思维结构,激发科学壮志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抽象思维和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并运用类比、模拟的科学方法[3],寓科学方法于教学内容中。类比方法是提出和建立科学假说的重要方法。例如德布罗意假设是在光的波粒二象性思想启发下,提出电子等实物微粒也具有波动性,他当时推导固然复杂些,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讲,由光的波粒二象性到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是一种类比推理。类比是利用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由特殊到特殊、由此及彼的过程。类比可以提供重要线索,启迪思想,是发展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的试探方法。还有薛定谔受物质波假说的启发,引出了电子运动的波函数方程,他走的也是依赖类比的“近路”。许多化学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类比方法的使用,而类比方法的使用有可能形成简捷的思维路径。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得到方法论的启迪。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追踪量子化学发展的足迹,不失时机地揭示其中的科学方法,更清楚地了解各种知识理论的相对合理性及有待完善的地方。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化学知识,而且能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

通过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是结构化学课教学的重要目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结构化学的主要和基本的学习形式。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很大关系。以前我们采用的是“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学习结构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结构化学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结构化学虽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与其他学科一样,来源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思考,且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结论正确与否,内容博大精深,集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并具有前沿性。结构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对结构化学教学方法的研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模型教学和专题式教学,并布置小论文,开展学生的科技活动。如在课程讨论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针对不同主题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交流。把个体作业学习与大组讨论交流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布置“超分子结构”为主题的小论文,许多学生通过期刊和网络收集了大量与超分子结构化学有关的信息,从不同角度撰写了心得体会和小论文,有的学生还发表了自己的设想和见解。课程教学讨论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加大信息量。我们使用幻灯片和CAI课件,通过图、文、声、像等手段,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学习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目前,我们研制的结构化学CAI课件已连续使用几届,受到学生的好评。例如讲授等径球密堆积时,无论用黑板绘图或圆球模型展示表现得都不够清楚,现在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等径球一层层的排列方式,效果很明显。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在上好必修课的同时,开设量子化学、波谱学、化学中的数学方法等选修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科学方法启迪学生的创新思想。以科研促教学从专业基础知识的结构上看,结构化学课程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枢纽课程,是介于本科生学习和毕业论文之间承上启下的课程。结构化学课程理论性强,但实践性也很重要,有些知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4]。因此,科研进教学、教学促科研的双向互动就显得很重要。结构化学教学内容基本是20世纪的科研成果。我们发挥科研背景优势,在教学中不断将当前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以使课堂内容具有丰富性、代表性、创造性和启发性,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中,通过设计专题科研实验,使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加入到自身科研之中,有时间和空间从事自己有兴趣的课题研究;通过使用Origin,Chemistry3D等软件制作分子结构及其轨道图;利用Gaussian98以及GaussView等专业软件开展分子设计与量子化学计算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自洽场运算原理、原子轨道、分子轨道及其能量电荷分布、热化学性质、简谐振动、对称性等相关知识。在科研过程中,学生有了正确的科研方向和学习目的,能有针对性地查阅最新资料,及时了解学科前沿,从而改变了被动学习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