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复习提纲范文

时间:2023-03-14 03:3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复习提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考;备考策略

近年来,我校在地理会考中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对于我校来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是初二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在短短的一个学期里,完成八下地理这一册书的新课教学,同时复习前三册书的内容,复习时间之紧迫、内容之繁多、难度之大,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搞好复习,取得较好的效果,会考备考策略的制定是关键的一环。下面我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们在备考方面的几个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班主任大力配合

学校领导把初二地理、生物会考与毕业班教学工作一同视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这些年中,校领导非常重视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的工作。一般在八年级下学期会考复习阶段,都会安排第八节进行生物、地理会考复习,由科任老师和班主任组成的团队来完成。还有其他各个部门都给了我们的工作以很大的支持。总之,领导高度重视和班主任大力配合是我们做好会考复习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取得骄人成绩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集体备课,明确教学方向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在地理组备课组长的指导下,我们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首先,认真研读课标,把握考试的方向。对新课标中每一个单元的知识要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有章可寻。

其次,在集体备课中,我们会确定好本周的教学内容p教学重难点,学进度,交流上一周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改进的方法等。

再次,我们还深入研究了考试说明、近两年的会考命题方向及题型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向学生传递一些与会考有关的信息,并注重课后知识点的巩固与会考相链接。

三、合理计划,高效复习

在短短的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们需要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新授课和七年级上、下册以及八年级上册三本书的复习,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六月份的地理会考在即,从学期伊始,我们就充分思考了教学进度与地理会考的备考等之间的关系。我们地理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依据我们学生的情况,制定了符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我们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章节梳理,重拾旧知(第6周~第10周)

第五周结束八年级下册的新课教学,从第六周起,充分结合课本和复习提纲,按章节梳理与归纳所要考到的知识点,把相关的知识点画出来,重点的做好记号,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帮助理解和记忆。目的是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唤醒,拾起忘记的知识。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整合知识(第11周~第13周)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针对会考各题型展开的,其中读图题在会考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要重点加强读图、用图的专题训练。进行各个考点的专题检测与点拨,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此外,遵循“精讲精练”的原则,我们对《会考通关》以及相关资料进行有取舍地练习,坚持“讲、练、评”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第三阶段:模拟强化,查漏补缺(第14周~会考)

以会考模拟题的形式进行检测,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指导学生分析答卷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并从中找出规律来,再进行训练、讲解,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应试能力,突出“测―评―练―讲”的模式。临考强调查漏补缺,回归课本。

总之,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循环复习工作,让学生及时做好笔记,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要做好归纳总结,力求要逐一解决。

四、重合作,促进步

1.“生生之间”的合作

合作学习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教学中,挖掘地理优等生资源,发挥他们在课堂中“传帮带”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带动班级的整体提高。在每个班级里,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里有优等生,也有潜能生,每个小组有两个组长,由每位组长分管各自的下属,形成“一对一帮扶”的模式。

2.“师生之间”的合作

我们己习惯于“威慑天下”,习惯于以智者的身份去“喂养”我们的学生。但现在的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在课堂上,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地理教学中尝试让师生合作,深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接近老师。所以,平时我们科任老师除了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和合作的机会外,课间也积极找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方面的辅导,让学生更亲近老师,努力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合作关系。

3.“师师之间”的合作

一方面,地理组老师之间,建立师徒关系,以老带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各班的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建立合伙人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复习。

五、建立和完善会考复习资料库

篇2

[关键词]CPI策略;效率;网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6-0058-04

[作者简介]高伟(1979―),男,江苏宝应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一、背景分析

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考题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稳中有变,立足考察学生全面素质,强调探究性研究的重要性。探究学习的实质是用符合科学知识产生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学习的学习活动,无论是探究的过程还是探究的结果都直接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联系在一起。因此,强调探究性学习不仅不能忽视知识的影响和作用,而且要明确地将知识列为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如何上好化学中考复习课,改变以往“炒冷饭”的现状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初三化学总复习的时间为2―3个月,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学生的升学压力大,学习水平发展不平衡,心理素质也有差异,学习新鲜感较之以前也明显减弱,这些都为总复习增加了难度。

中考复习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加深理解,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扩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提高熟练程度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新的问题和综合性的问题。

有效的复习方法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也绝不是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再重现一次。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呢?通过这几年的化学教学,笔者有了一些想法,归纳并将其称之为“中考化学复习中的CPI策略”。

三、中考复习中的CPI策略

(一)查漏(Checking)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化学知识。但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这些知识是零散的、孤立的。因此,在化学总复习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就要坚持“以本为本”,紧扣“中考指导”和“化学课程标准”,强化教材,通过课本知识梳理达到查漏的目的。复习中,教师要注意分析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暴露的缺陷,理清知识的条理,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由点到线再到面,最后形成知识网络的综合体。

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立足“双基”,有以下几点要求:1.通读课本(包括重要的文字、实验、图片、习题);2.归纳梳理(整合前后知识,科学梳理主干知识,如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关系,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等);3.强化记忆(概念、规律,如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物质溶解性等基本知识);4.训练到位(化学用语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5.建立典型(中考必考题型、常考题型的典型题目,如物理与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在这一阶段,教师可采用让学生自主复习、课堂检测、当堂纠错、逐项过关的教学方法。针对这一要求,笔者设计了每一单元的知识点复习提纲。例如,在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点时,笔者首先提供如下复习提纲:

(二)拾遗(Picking up)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将初中化学内容分为:物质构成的奥秘与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实验与探究和化学计算五大板块进行专题复习。教师引导学生用归纳分析法、数形结合法、关系图法、列表法等形式将五大块知识归纳,整理,并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通过逆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综合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为了避免“炒冷饭”,笔者立足在五大块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了以“衣、食、住、行”为素材的复习策略,同时注意化学实验的应用,通过化学实验巩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复习,还能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在实验中遇到新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更深入、全面地理解。

图3

例如,在复习酸、碱、盐的相关知识时,笔者运用了如下实验情景:实验小助手小强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直检查每个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3)。

此情此景,你首先会想到的是[CD#5],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D#10]。

你有什么方法能证明你的猜想呢?

接下来,就不是简单的知识回顾,而是根据学生的方案提供药品、仪器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从而归纳出以下知识:

3.如何证明NaOH溶液只是部分变质(即样品中是否还有[CD#5])

(1)向样品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证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这个结论是否正确[CD#5];这是因为:。

(2)先向样品中滴加适量的Ca(OH)2溶液,待沉淀完全后,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证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这个结论是否正确[CD#5];这是因为:。

(3)正确的证明方法是。

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解决身边的化学问题,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也复习了实验基本技能,更加深了学生对酸、碱、盐知识的理解。

(三)提高(Improving)

这一阶段主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讲授、自学式阅读和钻研、小组讨论、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对结论进行论证等多种复习形式,要重视典型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读题、审题、分析、表达和解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课的效率。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交互式电子白板,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的多感观应用,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和认知思维活动,激励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还可帮助教师区别对待多种教学方式,记录和主动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并跟踪记录学生所取得的进展,根据每名学生的需求制作个性化复习方案,并鼓励学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协作与交流,从而提高复习课的复习效率。

总之,中考总复习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也不是简单地做一些练习。教师一定要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应用CPI策略,灵活运用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复习课中“活过来”“动起来”,从而提高化学复习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篇3

关键词:复习课;教学方法;改革

中学生物学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和掌握生物学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也是生物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活动,以增进学习者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题,以学习者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已经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在中学生物复习课中也是如此。

一、中学生物课,特别是初中的考试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重练轻讲,重放轻抓。复习中,有的教师把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片面地理解为以练为主、以练代讲,而忽视引导学生对教材本身的理解和钻研,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而放松了“抓”,往往使学生抓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而导致复习效果不佳。

2.重死记硬背,轻能力培养。复习时,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知识深刻理解,牢固记忆,更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决不能以背代教,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多向学生传授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3.重难轻易,重大轻小。难题、大题和易题、小题在复习考试中各有其作用。一般来说,易题、小题重在打基础,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而难题、大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时,应当立足于以小题、易题打基础,以大题、难题促提高,从而提高整体复习水平。

二、中学生物教学总的指导思想

中学生物教学的方法各有不同,同样就复习而言,各有各的复习方法,但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大纲为指导,课本为基础,抓住主线,紧扣中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

1.依纲靠本,制订计划。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教科书是大纲的具体化。因此复习必须依纲靠本来确定内容,在此基础上要整体把握、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制订详细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1)定复习目标:从复习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三个方面加以考虑,并制定三方面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2)虑复习形式:复体有“讲”“练”“评”三种形式,具体要求是:①精讲;②多练;③细评。(3)择复习方法:可采用讲练结合、专题讨论、个别辅导等方法,并力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抓住主线,紧扣中心。以进化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为主线,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以重点内容为中心,抓住复习知识的关键。

3.强化训练,提高能力。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选择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采取矫正补救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在练的基础上进行讲评,可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通过练习、讨论、讲评可巩固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

三、中学生物学复习课的教学方法

正所谓教无定法,中学生物课复习的方法也是多样的,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以下方法值得尝试:

1.生物课复习过程中可以改变过去教师只用复习提纲,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而由学生自己出题,课堂讨论,相互解答。具体的做法是:在进入总复习时,要求每个学生或按小组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出形式多样的复习题,并附上答案。然后,教师认真地审阅每一份复习题和答案。经修改后,在复习课中交换分发给学生,学生进行互换试题解答,解答之后进行讨论、学生自己评定。教师从中发现新问题,重点复习。

2.开放实验室,展出各种实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放映配合教材的录像和幻灯,学生自己复习,发现问题。具体做法是:在实验室设实验角和观察角。实验角主要是实验部分,包括演示实验的内容,放置有显微镜及各种仪器、用品、材料等。观察角主要是书本知识部分的内容。放置有平时上课都见过的挂图、模型和实物标本等等。教师把所要做的实验内容和观察的部分以及实验观察后所要思考的问题都事先用纸写好,附在相应的实验部分和观察的模型、挂图的旁边。这样,学生进入实验室按照纸条上所写的内容,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对实验内容还有机会再进行一次复习。

3.教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复习。首先,教师可以先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其次,教师可以帮学生进行所学知识的比较,可通过制作表格、画曲线等来比较,如比较应激性和反射,比较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和鸟纲等各大纲的特点,性质的时候可以用上述方法进行。最后,帮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在平时每学完一章节之后,教师都可帮学生进行总结归类,通过章与章之间的共性知识进行归类复习。

4.画图与组图复习法:所谓画图,并不是指单纯地把图画出来,而是指能否将在认图、说图两个环节中所获得的知识,通过自己亲自动手画图,把它们再现出来。这强调的并不是图画的好坏,而是图中结构是否表达准确。所谓组图也即(想图)其实是一个把各个部分的知识点贯穿在一起,融会贯通的过程。当把各部分的知识点都通过以上环节完成后,就可以把相关内容尽可能地串在一起。如在画心脏结构图的过程中,你每画出一部分结构时,不但要说出它的名称,而且要说出作用,即要把在认图、说图两个环节中获得的知识点通过手画、嘴说全都展示出来。

每个教师的教法不同,但只要敢于去探索、去钻研,对不同的学生能用最佳的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学习和复习,就一定会收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蒋超英.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误区[J].中学生物学,2006(07):32-34.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复习;基本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曾发出过“复习课难上”的感叹。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而对于教师来说,复习课也不像新授课那样有一个大家基本公认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供参考。所以,关于“如何上好信息技术复习课,提升复习效率”就成为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复习课进行了以下总结,以期与大家共享、讨论。

原则一:拷问现状,明确复习支撑点

艾默生说:“向着特定目标不断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教师每天走进课堂,对学生施加着影响,他的认知力、引领力、评价力、持久力等,将直接影响到复习课的效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不仅注重选拔和区分功能,更关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会考侧重于考查学生有效提取信息、进行有意义构建以及对已有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

1.价值引领

信息技术课的复习,是在上课的基础上,对必考知识点进行强化和活化,这个阶段是考生能力和成绩飞跃的关键阶段。针对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会考复指导思想:“深研考纲,注重整合,弥补软肋,培养技巧,高效复习”。这可称之为“一个中心”。

在此基础上,将复习的目标定为:一是全盘搜索、查漏补缺。确保学生能熟悉和应对每一个会考知识点;加强学生对相关重、难点的掌握和提升。二是综合模拟,实战演练。所有的学生切实把握会考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技巧。这可称之为“两个基本点”。

以这样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想来构建信息技术复习课的高效课堂,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新课改理念。

2.多元涵养

如果将会考成绩比作一棵树的“树梢”,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即是成长显性的成果,那么,获取这一切的保障和基础则是“树根”,树根吸收土壤的营养和水分,为树的生存提供保障。在最后的复习过程中,学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成绩的背后,是以学生为核心的各方合力,如同空气、阳光、水分、土壤,共同提供着一棵树成长的能量。教师是为学生整合教育条件的服务者和导航者,学校是为学生学习和成长提供重要外因的集合体,课堂是学生体验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学是学生成长外因当中最重要的条件即最重要的外因,最终的分数则是学生形成信息素养能力之后带来的“副产品”。

原则二:自我构建,抓住复点

信息技术课的复习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对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再次自我构建的过程,而信息技术课的特点之一就是不与主课争时间,不与教师争空间。因此,上课时间就显得十分宝贵,可以说分秒必争,必须抓住核心要点。

1.精心规划时间

面对时间短、任务重的现状,教师首先要制定一个翔实周密的课程复习计划与方案,把复习内容分解,将复习标准、完成期限、进度安排、反馈周期等做成表格,并告知学生、督促学生、检查学生,做到各项目标要有落实,落实要有督查,督查要有反馈,反馈之后要有矫正,矫正之后要有提升,切忌盲目性、随意性,以免造成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和重要缺失。

2.完善知识体系

冲刺阶段的复习,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是对前面知识的整合组装,也不是对复习过的知识单纯重复。在最后这个阶段的复习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抓重点知识、重点题型等,切忌撒大网、面面俱到。教师还要尽量利用不同时间段,对重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突出心理养护

要克服师生中存在的“船到码头,人靠岸”的心理暗示,防止出现终懈怠,要防止优生浮躁、差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缓解学生考试普遍存在的焦虑心态。在复习阶段,不宜再采用打压法,而是以“激励法”当家,不管优生还是学困生,此时都需要教师的肯定和认可,即使批评也要委婉,注重策略。这样,师生共同构建了一个互动、温馨的生态课堂环境,在共同奋斗的征程中一起领略豁然开朗的学习快意和欣然的成长体验。

原则三:冲破阻力,寻找复习突破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世界上一天所产生的信息量,让一个人用一辈子来学习都学不完,所以我们要采取策略,不是记忆知识,而是关注结构,把握框架。

1.“态度”很关键

“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会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避免对抗、抵触情绪。作为教师,更应该认识到,会考其实是对信息技术课在学校地位提高的一次机会,是对个人教学能力的一种促进和检验,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化压力为动力。就学生而言,要明确,在初中阶段,没有任何一门基础学科像信息技术那样特别能锻炼人的学习能力,而且要确认,会考对一些学生来讲意义特别重大,如果他们要报考有关的信息技术专业,如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等,那么这次成绩会很重要。

2.“梳理”很重要

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分析教材并结合考纲和近年来会考试卷,制定出浓缩精华版的复习提纲,包括常考知识点、易错知识点,这是学生备战的“宝典”。

(1)内容梳理

根据信息技术考试标准的考试要求和复习范围,将知识分成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Internet及电子邮件五大模块。然后分块进行复习,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而不会出现疏漏,进一步巩固所学基本知识,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对所学知识的全面回顾,实践证明,使用“思维导图”,对于全面把握知识架构、提高复习效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信息素养是极为实用的一个模式。

(2)阶段梳理

初中信息技术毕业考试的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操作题,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在复习中有针对性地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复习,这四个阶段是理论复习、操作练习、模拟练习、模拟考试。这样,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形成知识体系。

经过对历年信息技术考试分析,笔者发现,操作题普遍得分比较高,而理论题得分率相对偏低,两者差距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比较理想的方法应该是先复习操作再复习理论,这样便于学生巩固。

3.“模拟”不可缺

信息技术会考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如果学生对操作系统不熟悉,在考场上就很容易出现意外状况,如没有及时保留操作结果、或在编辑状态下取消操作、突然出现死机、甚至登录困难等,这些都会导致学生手忙脚乱、心慌意乱而严重影响考试情绪和考试结果。为此,教师在复习一段时间之后,应及早让学生熟悉考试系统环境,减少由于不熟悉考试系统而导致考试结果不理想的现象。

教师应不断灌输给学生一种思想,即解答任何一种题目都是有技巧的。练习或讲评时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剖析解题思路、互评解题得失、总结解题方法。通过仿真模拟考试,还可以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调整复习策略,以提高复习效率。

原则四:因材施教,占领复习制高点

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一,同一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也不一样。遵循因材施教,是让每一位学生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尽可能提高成绩的重要举措。

1.实施“自选”制度

临近会考,时间有限,不可能让学生事无巨细地去复习每一个知识点、完成每一道习题,所以可以实施“信息技术知识超市自选”制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自主选题来做。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完成知识与能力上的查漏补缺。

2.实施“分层”制度

学生无优劣之分,但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是存在的,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态度,甚至不同的生活环境,均会导致差异化的成绩,因此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成绩好的学生要加强能力题的训练,对成绩稍差一些的学生则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强化,即孔子所谓的“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3.实施“点面结合”制度

“面”指的是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利用课上时间,进行集体讲评;“点”指的是有些问题仅存在于少数学生身上,就实行“一对一”讲解。点和面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各有侧重、各有所得,相互配合、相互融通,最终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提高。

4.实施“帮扶结对”制度

(1)师生帮扶、生生结对

教师根据帮扶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行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的查漏补缺。但教师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发挥学生的力量,让成绩好的学生去援助学困生。

(2)采取多种形式

可以采用课内帮扶与课外帮扶相结合的方法,但帮扶的主阵地应在课堂,要采取多关注、多提问等形式,随时、灵活地进行。

(3)制订专门计划

制订帮扶计划时,教师要根据对这个学生的了解及学生自己的意愿来确定帮扶的时间、地点、内容等,然后师生需共同按计划做事,绝不敷衍了事。

在坚持复习“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还要注意守住几条“底线”,一忌题海战术:一通百通才能事半功倍,做一百道题不如总结一条规律,高效的复习应该以人为本;二忌疲劳战术:充分利用心理规律,提高课堂效率最高、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而不是机械地延长时间;三忌方法单一:用丰富多彩的知识再现形式替代教师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讲解或者无休止的死记硬背。

“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 愈要认真对待,愈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不可半途而废。会考前夕,师生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确保会考的争先进位,交上一份学生、学校、社会均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美)艾默生.依靠自我[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9(1).

篇5

  

最新关于热门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对一系列地理概念都非常陌生,故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兴趣,并在教学中将知识地理与生活地理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以促进地理教学。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三·教材内容及分析分析:

  1·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

  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

  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2·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

  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

  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

  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世界的地形”一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而等高线知识的学习,则为地形图的学习以

  及后续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等高线的判读则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而魏格纳的事迹,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难得案例。

  3·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本章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

  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4·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

  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

  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5·第五章世界的民展差异

  在前面各章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状况的基础,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初步引入国家的概念,主要讲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并简略分析了导致发展差异的原因;第二节“国际合作”,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讲述国际合作的基础和重要性;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主要国际组织的宗旨和职能。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四·教学总体目标: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及运用其它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4、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五·提高具体措施: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9、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最新关于热门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进行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从“懂得地理”走向“利用地理”。

  二、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同时,因地理课一直不受学生、家长和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使得同学们难以认真学习地理。但是,因为学生刚刚升入初中,第一次接触地理,所以让同学们认识到地理的重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上好,还是可以让学生重视这门课程的。再加上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我有信心做好。

  三、具体措施

  1、抓好地理课堂教学常规。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虚心向外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单元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篇6

落实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单次作业布置要适量,内容要精当,针对性要强,热点问题要准,批阅要及时,矫正要彻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1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一、学期教学目标

初一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我校的初一五个班级。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本学科学生比例:

初一年级:优秀:20%,良好:21%,合格:43%,尚努力:16%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

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本章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四、教学措施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采用清徐二中四环节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3情况分析: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使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目标任务:

以顺利完成课本教学内容,结合各教师特点,扬长避短,形成自身鲜明的教学特色为具体目标。集体备课中应做到任务具体,具体到人,突出备课过程中的异同性,进而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三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情况。第二部分《了解地区》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第三部分《走近国家》具体说明了几个国家各自特点。

本期教材重点、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总体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周一测,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一、学习:钻研教材是首位,把握准教材是每位老师应具备的能力。在活动时,要根据教学实际,有侧重点的组织老师学习、重温新课标,经常对照,加以改进。积极并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学习《初中地理教学参考》和《中学地理教学》两类刊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创新一些课例,促进备课组成员的教研水平的提高。

二、备课:定于每周二的上午为集体教研备课的时间。每节教学内容安排好中心发言人,该老师应提供集体备课讨论稿,详细阐释教材的重难点,提出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每位教师能根据每节的教学重点,制定出较为详细、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备好教学过程。在备课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和空课再集体讨论、商量。自己也能独立思考、研究,根据班级实际设计好、修改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使用的“旁批”。每课写好教学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点滴进步、不足与改进措施,不断完善自身,成为真正的“学习反思型”教师。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将尽可能的利用课件辅助教学,积极接受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上课效率。

四、听课:根据教研组的安排,积极听课评课,提倡相互听课,备课组内每位老师都要讲一堂观摩课,每一位老师都要进行观摩课点评,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评课水平。

五、学习《初中地理教学参考》和《中学地理教学》两类刊物,积累一定的理论学习笔记。

六、继续实施《构建生命化课堂》课题实验,做好材料收集及阶段性总结。

七、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重视学生创新能力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参与、思考、创新,使之培养学生的个性。

3、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把教改真正落实到地理常规教学中。

4、培养地理爱好者,建立地理兴趣小组,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从而提高地理整体水平。

三、主要方法及措施

( 一)、利用两周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把心思从署假拉到课堂。

1、提前侯课,利用仅有的几分钟时间和学生融洽关系,并和课代表一起提醒学生做好课前预备。

2、学生刚回到课堂,过多的课下作业可能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业在课堂处理。

(二)、激发学生学习爱好,营造快乐课堂学习环境,从教师语言开始。

1、教师语言幽默化。

以幽默的语言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学习,以便学生达到学习状态。

2、教师语言亲切化。

作为一个地理教师,温柔亲切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形体语言有助于建立一种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也”。

3、教师语言精练化。

精练的教师语言会节约课堂时间,课堂的每一分钟对学生来说都是宝贵的,做一个“节约型”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三)、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从多接触图开始。

在课堂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学生看图画图析图,以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

2、培养学生表述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课堂回答问题开始。

本地大部分学生特点就是分析问题不知如何下手,白话语言多,在阐述问题时不会运用地理专业术语,针对此现象,在教学方法中多运用谈话法,多给学生创设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他们创造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和空间,老师在课堂中引导、纠错、提醒、点评,鼓励并支持学生的个性学习。

3、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从学生笔记开始。

以前都是教师总结,为了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本学期改变以前教师担任主角的习惯,初步尝试把这个权利还给学生,从另一角度,也帮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运用归纳法总结知识体系。

(四)、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道德。

1、培养学生自信心,从宽容学生的错误开始。

十三四岁的年纪,正是需要认可需要肯定需要鼓励的阶段,也正是轻易犯错误的年龄,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以“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姿态出现在学生中,答应学生犯错误不仅是教师的道德素养,而且也是教师的一种能力。

2、合作学习,从倾听伴发言开始。

这两天上了四节课,学生的反应就是在同伴发言时,整个课堂就是这一个人的事情了,其他同学好象与此无关,致使同伴之间的影响和互助学习几乎不存在。

3、利用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4、把乡土地理知识与大纲中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家乡。

三级课程即校本课程的内容以片段的形式穿插于大纲要求的相关知识中,熟悉家乡,了解家乡,为家乡做贡献。

四、教学课时安排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5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一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

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及中国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一班共有学生48人。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三、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

应对策略: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x

k b 1.c o m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四、帮困扶优措施

考虑到我们年级的实际情况,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弱,地理课堂将会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强的内容,以基础学习为主要目标。努力将课程讲解的浅显易懂,照顾多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作业布置上,挑选地理填充图册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要求必须完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

五、本学期预期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六、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七、教学进度

周次 授课内容 课时

1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3

2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3

3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3

4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四节海陆变迁 3

5 国庆节放假ww w.X kb1.coM

6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3

7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3

8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3

9-10 期中考试复习

11 期中考试

12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3

13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3

14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

15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3

16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3

17 第二节国际合作;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 3

18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