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评价范文

时间:2023-03-21 08:4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淘宝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淘宝评价

篇1

1、登录淘宝官网,来到淘宝首页,在上栏目处找到“我的淘宝”,鼠标点击一下,选择“已买到的宝贝”。

2、页面跳转到淘宝订单页面,在所有订单的页面中,找到搜索栏,在上面输入订单宝贝的关键词,就能搜出要修改评价的指定订单,避免订单太多,查找起来浪费时间。

3、能修改或删除的订单评价除了在30天有效期内,还必须是中差评才会有删除或者修改为好评的按钮存在。

篇2

2、点击淘宝首页右下角的我的淘宝。

3、点击必备工具右侧的查看全部工具。

4、找到互动参与版块。

5、在互动参与中,找到我的评价,点击我的评价。

6、点击我的评价,进入后就可以看见我购买的商品评价内容了。

篇3

一般我们在淘宝购物后,都会填写自己的使用感受,对商品进行评价,那么手机淘宝怎么看自己的评价呢?

以华为Mate30Pro手机、EMUI10.1.0系统、淘宝9.12.0版本为例。

首先打开【手机淘宝】客户端,然后点击右下角【我的淘宝】图标,接着在【我的订单】栏点击【评价】按钮,

再点击上方的【全部评价】,就可以查看自己的评价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既然好评率如此重要,我们有什么诀窍能保证好评率100%呢?诀窍是有的,只要你用心为顾客服务,产品质量有保证,再结合以下的几“招式”,好评率100%没有问题!如果你突然有一天,你所有招式都用了,一个买家还是给了你一个中差评,赶紧向淘宝网官方投诉吧,这个八九不离十是居心不良的人(可能是你的竞争对手)恶意中差评!

招式一:及时跟踪物流情况+回访

宝贝发出去以后,要跟踪物流以便了解到物品的运输情况.如果物流信息上显示的是正在派件中,那么你就要做一件事了:给卖家发条信息去提醒下卖家,如图,不要吝啬您那一毛钱,举手之劳就可以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招式二:及时给买家确认评价

在买家给你收货确认以后,无论你有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及时的给买家进行评价,当天能评价就不要拖到第二天甚至好多天!因为只有在你评价过后才能看到买家给你的评价,如果这个时候你发现在买家给你的评价是中差评,那么你就要看我的招式三了!

招式三:发现中差评,及时联系系买家沟通

如果你发现买家给了你一个中评或差评,首先不要着急,因为这个时候急是没用的,而且容易坏事.你要找出和这个卖家的聊天记录,看看当时是什么情况,一般买家在给中差评的同时都会写下原因的.对照着原因想一下是哪一个地方出了差错,或者去找出这个买家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找到交流的突破口.然后看看买家旺旺在不在线,如果在线,你可以立即和他进行沟通,如果沟通的好了,当时就可以给你改过来!但如果买家不线,那么你就要用电话沟通了(其实即使买家旺旺在线的话,你最好也打电话过去,因为这样才可以显示你的诚意.这个时候不要吝啬电话费.因为假如买家死活不改中差评的话你恐怕花几十倍几百倍的电话费也于事无补).如果对方是手机的话最好在打电话之前发一条信息过去

打电话过去先自报家门,然后针对他的评价询问了下一些基本的情况.然后就发挥你天才口才吧.注意一定要诚恳,如果自己有失误的地方一定要主动认错.如果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话可以给对方一定的金钱上的弥补.同时说些卖家好评率对卖家的重要性,可能适当说些淘宝网开店的难处(但是不要过多哦).这样的话一般不太"铁石心肠"的买家都同意改掉中差评的~

招式四:勇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

很多的中差评不一定都来自于卖家的责任,只是可能在买家的角度看来就是卖家的责任.其实大多数买家都是通情达理的.发生纠纷时卖家买家各自的立场不同,会出现各自坚持,这样最终不利的只有卖家自己。尤其是一些赠品的时候,在你发货多的情况下,可能会出存在一些质量问题,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及时的承认错误并要勇于承担责任了!

篇5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告;改革;分析;评价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210-02

1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主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满足了社会要求企业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是随着新世纪会计环境的变化,在全球市场的各种需求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会计职业界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强烈批评。批评的焦点是企业财务报告没有能跟上时代快速变革的步伐,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失去相关价值。因此,改进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势在必行。

2 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现行财务报告不重视未来

传统会计的确认标准都是以某一会计主体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对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予确认,财务报告是一种反映过去经营状况的向后看的会计报告。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的现状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相关者来说,他们的各种决策建立在对企业未来前景预测的基础之上,要想对企业未来做出准确预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描述,更希望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其对未来的自身的经营状况的预测性信息。按照传统会计来衡量,像期货、期权之类衍生金融工具,过去却没有任何实际交易事项可言,一项合约的签订仅仅预示着将来可能发生的一系列财务变动,如保证金户头上账户资金将随着市价波动而不停变动,对冲、履约、交割等行为可能带来风险和收益。衍生金融工具以小博大,所蕴涵的无穷机会与风险,以及未来期间合约履行情况为立足点的特性,使传统会计束手无策。

2.2 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的不完整性

现行财务报告对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揭示不足。在现行经济社会中,企业经营所面临的机遇越来越多,但由此带来的风险也不可低估。风险的这种重要性使得风险的披露也成为财务报告的一个必备内容。但现行财务报告以财务报表为主体、以附注和说明为补充的体系不能对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充分有效的揭示。

财务报告的不完整性还在于它在绝大多数意义上来讲是一种“通用目的”的报告,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职业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通用目的”的报告以外考虑到特殊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专用”财务报告。

2.3 现行财务报告的滞后性较严重

按照会计期间假设,现行财务报告是定期编制和对外披露的。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金融工具的应用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大为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根本变化。年度报告,甚至季度报告已明显无法满足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要。

财务报告周期过长,信息滞后。我国企业的年度报告要求在年末结束后4个月内报出,中期报告要求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在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这段时间足以让一个企业由盈利走向破产。英国的巴林银行1994年底其账面净资产为45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而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财务报告由于缺乏时效性而失去了它的有用性。

2.4 不能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报告问题

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不仅翻新速度快、数量大、品种多,而且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金融衍生交易也越来越多。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烈变化。如不对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极有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投资和信贷决策失误。由于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利率和汇率瞬息万变,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也可能带来巨大损失。如英国巴林银行的破产,我国上交所“3.27”事件就是相当典型的事例,但现行财务报告却不能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报告问题。

3 改革企业财务报告应遵循的原则

3.1 可靠性和相关性并重的原则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但在某些情况下,有的信息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较差;有的信息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可靠性和相关性并非总是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和相关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不可偏废,必须给予相同程度的重视。提高信息相关性的举措,绝不能以降低或失去可靠性为代价,而任何强化可靠性的做法,也绝不能离开相关性的导向,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的改进或改革,都极有可能给信息质量带来严重后果。不可否认,兼顾两者的实际处理,其难度明显大于理论探讨,但又是改善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必须坚持的原则。

3.2 定量和定性指标相顾的原则

现行财务报告中的定量指标主要限于货币化历史财务数据,定性指标基本得不到反映,使用者往往需要对报表的再分析才能做出预测和判断,但这经常又是盲目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兼顾的原则,要求改革后的财务报告在充分揭示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增加有关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前瞻性信息,既要披露财务信息,又要披露非财务信息,如人力资源信息,既要有量化分析指标,又要有定性分析说明,如企业背景和竞争状况。以便于使用者更加全面地、准确地掌握企业状况。

3.3 报表格式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财务报告的主体是会计报表,主要会计信息都集中于会计报表中,采用固定统一的报表格式,无疑为报表的编制、汇总、计算机加工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但又使得情况各异的不同企业在披露信息方面受到了束缚,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此。充分揭示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充分披露与经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对于重要信息的揭示,不应当受报告格式的限制,应予以充分揭示。在维护报表格式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利用表外途径揭示财务信息是可行的、必要的。另外,在报告的周期方面也应当适度灵活。

4 对企业财务报告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4.1 对现行财务报表的项目简化,增加财务数据分析

我国现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分别有64行、22行和56行数字,假想设计的资产负债表、核心收益和净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分别只有27行、18行和32行数字。两者相比较,我国现行财务报表项目明显偏多。事实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以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有所理解或比较熟悉为假定,这一假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有较为普遍的适用基础,我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尤其是企业家群体则比较缺乏必备的财务观念和会计知识,对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会计信息很可能是一堆看不懂的数字,甚至可能导致误解和误用,报表数据越多,误导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在做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简化会计报表项目、设计精练的会计报表更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现行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大多数需使用者经过分析之后才会变得有用,缺少来自提供者的财务分析数据,在报告中增加由企业专业人员提供的分析数据必然会受到报表使用者的普遍欢迎。

4.2 对所有者权益理论及其对财务报表体系的改进

在知识经济时代,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所有者权益理论应采用“企业理论”为宜。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为许多群体的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的社会机构。知识经济时代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不宜仅采用现行的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还应以增值表为主要报告形式。用增值计算可以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考察企业内外各利益当事人对企业的贡献大小及其相应的受益情况,所以增值表更适合于反映知识经济时代各产权主体的权益、受益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均衡结构,增值表应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报表之一。

4.3 应注意相关性与可靠性并重的原则

现代企业财务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基本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基本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等。基本财务报表及附注来自于过去的交易和事项有可靠的凭证作为原始证据,并遵守会计准则进行计量、确认和报告,符合可靠性原则。其它财务报告主要是满足使用者新的信息需求,帮助他们作出与企业相关的经济决策。

在财务报告改革中,应当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因地制宜地进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解决得就较好,从而使它们可以将财务报告的改革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财务报告的相关性上。

4.4 加强对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编报和考核

现金流量可以反映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和财务弹性,其可靠性和相关性明显优于其他财务指标,已日益成为重要的会计信息而备受使用者的关注。现金流量表按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年报,并且只要求编报,不要求考核,这势必会增加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随意性,降低报表信息质量。企业现金流量表由年报改为月报,并且增加一些考核指标,如现金净流量占赢利额、营业额的比重等,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角度,都是可行的。

4.5 保持传统三大报表,增加附注内容

改革现在的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对之完全否定。相反,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一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但是建议把三张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部分。对于核心信息,应该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的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在财务报表中能够表明投资报酬,财务弹性,和变现能力的会计信息。

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报表附注是为帮助会计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有关项目等作的解释。由于报表内容日益复杂化,表内以无法包容更多的信息,而表内某些信息若不加必要的说明和补充就难以理解。因此,表外备注的内容将不断增加。备注可能反映的信息类型包括:① 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② 采用与报表不同的基础编制的信息。③ 那些可以反映在报表,但基于有效交流的原因而披露在其他部分的信息。④ 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信息。在我国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财务报告中附注的内容都比较少。我国会计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会计准则或制度对附注问题做出具体规定。《股份公司会计制度》中对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附注已有一些规定。我国的附注应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所提高,不应只是报表数据的延伸或另一种算法,也不应只局限于财务数据。

4.6 关注小企业财务报告

“抓大放小”历来是人们处理众多问题的基本立场。相对而言,我们对如何搞好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改革比较重视,而对小企业的会计问题,过去关注不够。我国小型企业的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在改革企业财务报告过程中,必须充分关注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财力有限及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重合的特点,建立一整套适应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体系应当是可行的、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棣华.改进我国企业会计报告的建议[J].广西会计,2002,(5).

[2]刘玉廷.当前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J].财务与会计,2002,(2).

[3]张鸣,贾莉莉.财务分析入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李佳明,安同良.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范[J].现代管理科学,2004,(2).

篇6

淘宝追加评论可以隐藏。

淘宝网(taobao)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网购零售平台,由马云于2003年5月在浙江杭州创立,是亚洲最大购物网站。该网站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在线零售购物买卖服务以及包括C2C、团购、分销、拍卖等多种电子商务模式在内的电商平台服务。截至2009年底,淘宝拥有注册会员1.7亿,注册用户还在不断增长。据统计,淘宝网2009年的交易额为2083亿人民币,2010年则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是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淘宝商城整合数千家品牌商、生产商,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截至2013年,淘宝网拥有近5亿的注册用户数,每天有超过6000万的固定访客,同时每天的在线商品数已经超过了8亿件,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截止2011年年底,淘宝网单日交易额峰值达到43.8亿元,创造270.8万直接且充分的就业机会。随着淘宝网规模的扩大和用户数量的增加,淘宝也从单一的C2C网络集市变成了包括C2C、团购、分销、拍卖等多种电子商务模式在内的综合性零售商圈。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2013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了一份综合讨论稿“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A Review of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该讨论稿包括:修订资产和负债定义、引入终止确认的相关指引、澄清其他综合收益的目标和目的及建立列报和披露框架等。这是继2010年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联合“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报告主体”征求意见稿之后,关于概念框架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财务报告(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CF)是由财务报告的目标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基本概念所组成的体系。概念框架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佩顿(William A. Paton)的《会计理论》、坎宁(John B. Canning)的《会计学中的经济学》及佩顿和利特尔顿(Ananias C. Littleton)的《公司会计准则导论》等,并于20世纪70年代得以蓬勃发展。美国最先研究并制定CF,FASB从1978年开始至今共了8项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s),形成了广度和深度均跻身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此后,一些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先后效尤,了各自的概念框架,如IASC(IASB的前身)于1989年了“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The 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制定了“财务报告原则公告”(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SP);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了“财务报表概念”(Financial Statement Concepts,FSC)等。各准则制定机构的概念框架不仅名称不同,在形式、内容上也各有差异。2002年,IASB与FASB正式签署“诺沃克协议”(Norwalk Agreement),逐渐意识到消除各自概念框架差异的重要性,并将“联合概念框架项目”(Conceptual Framework——IASB-FASB Joint Project)列入趋同计划。2004年10月,该联合项目正式启动,分8个阶段进行,包括目标和质量特征、要素和确认、计量、报告主体、列报和披露、目的和地位、对非盈利主体的应用及剩余问题。上述各阶段中仅有第一阶段“目标和质量特征”已确定终稿并于2010年9月纳合概念框架作为第1章“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和第3章“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第四阶段“报告主体”于2010年3月征求意见稿,但尚未确定终稿;第二和第三阶段“要素和确认”、“计量”进行了广泛讨论,但尚未任何咨询文件(仅在2008年10月对资产要素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形成过暂行工作定义);其余阶段则基本上未开展任何工作。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IASB与FASB集中精力先行研究和制定两者之间更为急迫的“趋同项目”而决定暂时搁置“联合概念框架项目”。2011年以后,随着美国FASB单方面放缓会计准则的趋同进程,重启“联合概念框架”更是变得遥遥无期。然而,要制定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就必须对过时已久的概念框架加以修订。在这种情况下,IASB于2012年9月重启仅有IASB参与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项目(IASB-Only Conceptual Framework),新项目不再与FASB合作。从积极方面考虑,IASB独立重启概念框架项目,能够减少诸多不必要的摩擦与争论,可以顺利推进概念框架的改良,加快概念框架发展的进程;从消极方面考虑,IASB单独制定的概念框架其权威性及认可度可能会比联合概念框架的成果有所降低,同时还会影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后续进程,更不符合“会计准则趋同的前提是概念框架趋同”的理念。IASB也许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因此它为重启的独立概念框架项目设定的目标不再旨在对现行概念框架作出实质性的修订,而是着重关注尚未涵盖的主题或因具有明显不足而需要处理的主题。但无论如何,2013年7月所的综合讨论稿“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仍然体现了IASB对概念框架发展的最新设想,反映了后危机时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进步,因此有必要对此加以深入研究。

基于此,笔者拟探究现有概念框架存在的问题,阐述和评价“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并提出对我国建设概念框架的思考。

二、现行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存在的问题

各准则制定机构的现行概念框架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均功不可没。概念框架本身不属于会计准则,却是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依据。纵观美国、英国及IASC的概念框架,其作用可归纳如下:(1)对于准则制定者而言,一是帮助他们制定未来的会计准则,二是帮助他们对已有的会计准则加以复评。(2)对于财务报告编制者、审计者和使用者而言,概念框架为他们理解会计准则的实质和制定过程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一是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对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二是在缺乏相应的会计准则或遇到会计新问题时对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一个参考依据。

诚然,概念框架在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任何国家的概念框架都不可能完美无瑕,现行概念框架至少存在下列问题:(1)各国的概念框架在名称、内容、格式上存在较多差异。如,ASB“财务报告原则公告”第七章详细论述了“财务报表的呈报”问题,而FASB和IASB的概念框架均未涉及“报告”环节;IASB的概念框架“基本假设”一章专门讨论了“权责发生制”和“持续经营”这两项基本假设,而FASB和ASB对此则未作阐述。各国概念框架的不同将导致以此为理论依据编制的财务报告缺乏可比性。此外,概念框架内部某些方面也存在矛盾冲突,这与“构建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概念框架”理念相悖。(2)未能包含很多重要领域。如,现行概念框架中“计量”、“列报”和“披露”以及如何确认“报告主体”方面的指引很少,尤其“列报”和“披露”是不容忽视的重大缺口。(3)某些方面的指引并不明确。如,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仍然有改进的余地。现行概念框架规定只有经济资源很可能流入或流出时才确认一项资产或负债。但在某些情况下,尽管经济资源流入或流出的可能性较小,确认资产或负债仍然可以提供有用信息。(4)现行概念框架很多方面已经过时,反映的是当时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准则制定者的一些基本思想。随着“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特殊目的主体”等经济现象的出现,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更显纷繁复杂,概念框架的改革已迫不及待。

三、“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主要内容及评述

IASB的讨论稿“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共分为9章以及8个附录。讨论稿主要讨论了概念框架的目标和地位、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及其额外指引、确认和终止确认、权益的定义及权益和负债的区分、计量、列报和披露、综合收益表中的列报等。相比现有的概念框架,明显增加了关于“终止确认”、“列报和披露”、“综合收益列报”等后金融危机时代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讨论。

(一)概念框架的目标和地位 IASB对概念框架的目标提出了初步观点,认为修订概念框架的主要目的是协助IASB识别在制定和修改IFRSs过程中会一致应用的概念。此外,概念框架可能帮助除IASB以外的其他利益方实现以下目标:理解并解释现行IASs或IFRSs;当某一特定交易或事项尚无准则或解释时确定会计政策。概念框架并非一项准则或者解释,因此不会任何准则或解释的要求。在极少数情况下,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整体目标,IASB可能会一项新准则或修订准则,这些准则在某些方面与概念框架相矛盾。在这种情况下,IASB应当在准则的结论基础中指出新准则或修订准则中哪些方面偏离概念框架及其原因。实际上,概念框架的目标和地位与现行概念框架相比并无实质性差异。

(二)资产和负债的定义 资产和负债在财务报告中的重要地位当之无愧,其定义帮助解决了准则制定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现行定义包含经济利益的“预期”(Expected)流入或流出,有人认为这些指引说明资产或者负债是经济利益的最终流入或流出,而非潜在的资源或义务。因此,IASB建议修订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以明确地表达:资产(或负债)是标的资源(或义务),而非经济利益的最终流入(或流出);资产(或负债)必须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这些流入(或流出)可以是不确定的。

IASB将“资产”定义为“过去事项形成的由主体控制的现时经济资源”,将“负债”定义为“过去事项形成的由主体承担的转移经济资源的现时义务”。在这里,IASB提出“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负债”是一种“义务”,更新了现行概念框架的内容,也部分传承了IASB与FASB“联合概念框架项目”2008年10月对资产作出暂行工作定义中的研究成果,对资产定义采用了“经济资源观”。IASB还建议资产和负债定义中不应保留容易引起误解的“预期”流入和流出的概念,确认标准中也不再保留关于“可能性”的内容。此外,IASB在资产的定义中还强调了经济资源是“现时”的,其时间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在负债的定义中引入了“转移经济资源”的新概念。这些修订相对现行概念框架而言,是一大进步。在IASB收到的评论函中,有人认为提议的资产定义无法清晰地区分资产和费用。如,在提议的新定义下,一项保险支出即使不能使主体在超出当前会计期间的时间内受益也可能被当做资产。实际上,资源中含有的经济利益在还没有使用时是资产;如果已经使用了,资源就变成了费用,不再是资产了(葛家澍,2005)。还有人认为,资产和负债定义中的“经济资源”应该包含“社会影响资源”,该“社会影响资源”能够给报告主体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社会效益,如声誉、良好的人际关系、环保绩效等。

(三)支持资产和负债定义的额外指引 额外指引将帮助理解提议的定义中所使用的术语。讨论稿提供了“经济资源”(Economic Resource)、“控制”(Control)含义的额外指引,以支持资产的定义;提供了“转移经济资源”(Transfer an Economic Resource)、“推定义务”(Constructive Obligations)、“现时义务”(Present Obligation)含义的额外指引,以支持负债的定义。额外指引还涵盖了“报告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的实质”(Reporting the Substance of Contractual Rights and Contractual Obligations)及“亏损合同”(Executory Contracts),以支持“资产”、“负债”两个定义。

讨论稿详细讨论了“推定义务”和“现时义务”。IASB认为“推定义务”应该保留负债的现行定义,此外应提供更多指引区分推定义务和经济强制。“现时义务”来源于过去事项,但如果保留在一定条件下转移主体未来经济资源的规定,那么仍然不能明确过去事项是否足够产生现时义务。关于“现时义务”,讨论稿列出了以下三种观点:(1)现时义务必须来源于过去事项并且严格无条件执行。如果主体在理论上可以避免未来经济资源的转移,那么就不存在现时义务。(2)现时义务必须来源于过去事项并且实际上无条件执行。如果主体没有实际能力避免未来转移资源的行为,那么认为该义务实际上是无条件执行的。(3)现时义务必须来源于过去事项,但对主体的未来行为可能是条件性的。IASB目前反对第1种观点,但对于究竟采纳第2种还是第3种,IASB尚未形成结论并要求反馈者提供意见。笔者比较支持第3种观点,因为现时义务虽然是过去事项形成的,但在履行该义务时,转移未来资源的条件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如,在遇到“债务豁免”的情况下,该转移资源的义务就可能被完全避免;而在“债务重组”或债务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转移未来资源的义务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其金额可能会发生变化。

(四)确认和终止确认 讨论稿本部分旨在解决主体应该何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将“经济资源”报告为“资产”或者将“义务”报告为“负债”,及主体应该何时从资产负债表中移除“资产”或“负债”这两个问题,即确认(Recognition)和终止确认(Derecognition)问题。现行概念框架并未涉及“终止确认”问题,IASB首次使其在概念框架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谓意义重大。

IASB关于“确认”的提议中删除了现行概念框架中“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及“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很可能流出”的表述,而提出主体应确认所有资产和负债,除非确认这项资产(或负债)不能在合理成本内提供相关信息(或不能提供足够的相关信息)或者任何计量方法都不能如实反映资产(或负债)以及资产(或负债)的变化。

关于“终止确认”,IASB提议当资产或负债不再满足确认标准时终止确认该项资产或负债。但对于主体保留部分资产或负债的事项,IASB应该在制定或修订特定准则时确定主体如何能更好地描述交易导致的变化,可考虑以下几种可能的方法:增加披露;列报不同于初始权利或义务单列项目的其他权利或义务单列项目,以表明风险的集中;继续确认原有的资产或负债,并将转移中收到的款项作为借款,支付的款项作为授予的借款处理。

(五)权益的定义以及负债和权益要素的区分 IASB继续保留对权益的现行定义,即权益为主体拥有的资产减负债后的剩余权益。现行IFRSs对于区分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并未应用一致的负债定义,这导致在负债的定义上出现例外事项,并给予主体钻空子的机会。因此,讨论稿提议概念框架应该说明IASB应根据负债的定义来区分负债和权益工具。这对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IASB还颇具革命性地建议在每一报告期末重新计量不同类别的权益要求权,以反映稀释效应。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EFRAG)在草拟的评论函中表示,讨论稿阐述权益和负债的区分是值得肯定的,但EFRAG并非支持其中的所有观点。IASB可能还需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在充分考虑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加以修订,以提升概念框架的质量。

如果主体没有发行权益工具,IASB提议将要求权最次级工具作为权益要求权处理并进行适当的披露。

(六)计量 现行概念框架对计量(Measurement)的相关指引十分有限。讨论稿描述了可纳入修订后概念框架中的指引,包括财务报告目标和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对计量要求的影响,计量属性的类别及选择。

IASB在讨论稿中提出了以下几种计量基础(Measurement Basis):(1)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Cost-based Measurements);(2)现行市价(Current Market Prices),包括公允价值(Fair Value);(3)其他以现金流为基础的计量(Other Cash-flow-based Measurements)。某一计量属性的相关性取决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债务人如何评估资产或负债影响未来现金流的方式。如,对于持有以供出售的复杂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应该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对于资产,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等,折旧成本应是最相关的。

根据2009年1月的资料,IASB和FASB对概念框架中应包含的计量方法进行了讨论,初步决定采用以下分类:(1)实际的或预计的现行价格(Actual or Estimated Current Prices);(2)调整应计利息、折旧、摊销、减值和类似项目后实际的过去入账价格(Actual Past Entry Prices Adjusted for Interest Accruals,Depreciation,Amortization,Impairments and Similar Things);(3)基于折现的或非折现未来现金流量的其他计算结果(Other Prescribed Computations Based on Discounted or Undiscounted Estimates of Future Cash Flows)。通过对比,不难发现IASB基本沿用了2009年1月的讨论结果,只不过表达有所差别,如“过去入账价格”即“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亦可理解“历史成本”。还可发现,IASB没有讨论“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这两种当前流行的计量基础,并且把“公允价值”包括在“现行市价”内。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及21世纪的金融危机都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选择计量属性的重要性。在一个主体的财务报告中,是真实还是虚假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关键在于财务报告中的量化的数字。这就涉及所采用的计量基础是否恰当(葛家澍,2009)。因此,IASB在讨论稿中建议选择计量属性时,应当考虑: (1)资产如何贡献未来现金流或者主体如何结算或履行负债;(2)计量属性能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其他综合收益表中提供何种信息。欧盟财务报告咨询小组(EFRAG)在草拟的评论函中对此表示赞同。但对于“公允价值”是否应该包含在“现行市价”中,笔者对此表示质疑。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更多的是一种抽象及广义的概念,它可能包含了现行市价所代表的价值;在缺乏现行市价时,它则由估价模型(包括未来现金流折现模型等)计算的数额来代表。将公允价值反过来包括在现行市价之内,不一定合适。

(七)列报和披露 现行概念框架并没有提供有关“列报”(Pre-

sentation)和“披露”(Disclosure)的指引,这一点一直受到非议。IASB建议将其引入修订后的概念框架,以填补历史空白。“列报”是指主体在基本财务报表中披露财务信息,“披露”是指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报告主体的有用财务信息的程序。这里,“披露”比“列报”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前者包括后者。也就是说,IASB新定义的“披露”是广义的披露,包括基本财务报表“列报”的信息,而狭义的披露通常用于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这也了现行概念框架中“列报”包括“披露”的思想。

此外,讨论稿用较长的篇幅解释基本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附注的目标,并得到初步观点:基本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关于确认的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权益变动以及现金流量的汇总信息,这些项目的分类和金额汇总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是否向主体提供资源的决定;财务报表附注的目标是提供有关基本财务报表的额外有用信息,以补充基本财务报表的信息。关于重要性(Materiality)概念,IASB认为在现行概念框架中已有清晰的描述,因此不提议在概念框架中修订或增加相关指引。不过,IASB仍考虑在概念框架之外编制重要性的额外指引或教育材料。IASB还阐述了沟通原则(Communication Principles)及预测性信息(Forward-looking Information)等。“列报”和“披露”的研究成果作为一个新的里程碑,不仅完善了整个概念框架的体系,而且对会计准则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八)综合收益表中的列报 随着财务报表列报新模式的出现,损益表扩大到了综合收益表。“综合收益表”包含了比“损益表”更多的信息,它既包含在传统损益表(Profit or Loss)中确认的收益和费用,也包含在其他综合收益(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OCI)中确认的与资产和负债重新计量相关的项目。但现行概念框架并没有明确讨论应该在损益表还是OCI中列报财务业绩。讨论稿建议IASB应增加指引帮助识别收益和费用的哪些项目在损益表中确认,哪些在OCI中确认。IASB将OCI的使用限制在由于计量方法的改变导致资产和负债变化的项目中,但并非所有重新计量都适用于OCI的确认。

IASB还讨论了概念框架是否应该要求列报损益总额或小计,以及是否应该要求或允许转回(Recycling)的存在。IASB达成初步观点,认为概念框架应当要求列报损益总额或小计,并列报某些项目收益或费用被转回后的损益总额。这些提议对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九)其他问题 讨论稿建议经修订的关于“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和“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的章节大致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基本同意IASB与FASB“联合概念框架”第一阶段“目标与质量特征”的成果)。但若概念框架其余部分强调这些章节中某些领域需要理清或需要进一步修改时,IASB可能会对这些章节做出调整。然而,EFRAG却不同意这一做法,认为其中关于受托责任、可靠性和审慎性的问题应该再次进行广泛讨论。会计界对于“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争论由来已久。葛家澍教授认为将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观”主要取决于投资环境和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但在确定目标时,应该顾全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很大、筹资渠道并非主要来自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家的现状。葛家澍教授建议,财务报告的目标首先应突出“受托责任观”,第二才是“决策有用观”,或者至少两者并重,不分主次。笔者同意IASB与FASB“联合概念框架”第一阶段“目标与质量特征”的观点,认为“决策有用观”已包含了“受托责任观”,因为“决策有用观”要求提供一切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其中当然也包括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关于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IASC“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的主要质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次级质量特征包括重要性、如实反映、中立性、审慎性等。讨论稿“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相关章节暂时决定基本质量特征为“相关性”和“如实反映”,“如实反映”由次级质量特征升级为基本质量特征,并取代了“可靠性”;其次,“可理解性”、“可比性”变身为“强化质量特征”;IASB还将“审慎性”从质量特征中剔除,因为“审慎性”不属于反映信息质量的特征。以上观点也基本传承了IASB与FASB“联合概念框架”第一阶段“目标与质量特征”的成果。

IASB在余下部分探讨了有关业务模式(Business Model)、计量单元(Unit of Account)、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以及资本保全(Capital Maintenance)的问题,得出以下初步观点:(1)如果在制定或修订准则时考虑主体的业务模式,财务报表可以提供更相关的信息。(2)在制定或修订特定准则时通常已经确定计量单元,在选择计量单元时应该考虑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3)已经识别出可能与持续经营假设相关的三种情形,在计量资产和负债时、当确认负债时以及当披露主体信息时。(4)计划在单独对资本保全立项之前大致沿用现行框架中关于资本保全的描述和讨论。但如果IASB启动恶性通货膨胀项目,则可能会重新考虑资本保全概念。

对比IASC“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基本假设”单独成章,用以专门讨论“权责发生制”和“持续经营”。IASB讨论稿删除了“基本假设”这一章,并删除了“权责发生制”,“持续经营”则在本部分有所提及。笔者认为,IASB实际上是借鉴了FASB的做法,删除“基本假设”并非不承认这些假设,而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基本假设已是不言自明、人人皆知的前提。

四、对我国建设概念框架的启示

我国对概念框架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概念框架。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基本上具备了概念框架的雏形,发挥了概念框架的类似功能。《基本准则》充分借鉴了IASB和FASB各自的概念框架,内容涉及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计量以及财务会计报告,初步实现了国际趋同。但从进一步提高我国概念框架的质量和国际认可度看,《基本准则》仍存在以下不足:(1)我国《基本准则》属于法规,是指导具体准则的准则,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共同构成会计准则体系,其使用对象主要为会计准则的执行者和使用者。而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IASB制定的概念框架均属于理论范畴,主要是为准则制定机构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我国《基本准则》的本质定位存在问题。(2)我国《基本准则》的理论深度、逻辑严密性都不及IASB概念框架和FASB概念公告,以致对会计准则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3)概念框架的研究,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近几年来,IASB和FASB对概念框架项目倾注了大量的热情,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这对我国尚未持续趋同的《基本准则》形成了新的挑战。我国于2010年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旨在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而概念框架国际趋同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我国更应当重视符合国际惯例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建设。时至今日,IASB初步决定经修订的关于“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和“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的章节大致保持不变,“报告主体”概念也初具雏形。在此大背景下,我国也应紧跟时代步伐,重新审视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重新梳理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考虑是否将“报告主体”纳入《基本准则》或新建的概念框架中。随着“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讨论稿的,“资产”和“负债”定义、“确认和终止确认”、“权益和负债的区分”、“计量属性”、“列报和披露”以及“其他综合收益”相关内容再次被推到大讨论的风口浪尖。我国应该积极参与概念框架的制定工作,充分反映讨论稿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及时提供合理建议,积极表达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总之,我国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建设大业仍任重而道远。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会计变革与中国趋同对策研究》(批准号:10YJA79017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葛家澍、陈朝琳:《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新篇章——评美国FASB第8号概念公告(2010年9月)》,《会计研究》2011年第3期。

[2]葛家澍:《试评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的某些改进——截至2008年10月16日的进展》,《会计研究》2009年第4期。

[3]葛家澍、叶丰滢、陈秧秧、徐跃:《如何评价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研究》2005年第4期。

[4]汪祥耀、叶正虹:《FASB第8号概念公告述评——兼议SFAC

8对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完善的思考》,《财会通讯》(综合·上)2011年第2期。

[5]汪祥耀等著:《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篇8

关键词:投标决策施工企业不平衡投标报价方法

Abstract:The bid decisionmaking is construct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for to achieve its management goal,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ender project,seeks optimized the bid course of action.But bids the quoted price skill is refers uses any method computation price to enable the construction unit to be possible to accept,moreover can cause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obtain many incomes.This article and carries on the optimization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ome common quoted price skillful method,cause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bid quoted price to be more accurate reasonably.

Keywords:The bid decisionmak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Not balanced bids the quoted price method

投标决策是建筑施工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针对建设工程招标项目,寻求优化的投标行动方案。而投标报价技巧是指采用什么方法计算价格使建设单位可以接受,而且能够使建筑施工企业获得较多的收益。本文基于建筑施工企业一些常见的报价技巧方法并进行优化,使得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更加准确合理。

1.不平衡报价法

建筑施工企业采用最多的技巧便是不平衡报价法。不平衡报价法是指一个工程项目的投标报价,在总价基本确定以后,对内部各分项的单价进行调整,有些分项的单价调的高一些,而另一些分项的单价则调低一些。其目的是在不提高总价的前提下,能够在结算时可以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即所谓“早拿钱,和(或)多拿钱”。由于我国现行的招投标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不平衡报价尚未进行有效限制,国际上通行的FIDIC合同条款中也只有关于工程造价款超过15%的调整方法,所以可操作的范围比较大,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借机进行不平衡报价。其表现形式是:

1.1“早收钱”不平衡报价:投标人利用工程量清单项目完成的先后顺序与工程进度款支付时间的关系,在总价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把前期完成的项目,如进场费、土石方工程费、临时设施费等,将其综合单价适当调高些,完成后期的项目,如油漆、粉刷装饰工程、室外零星工程等,将其综合单价调低些。投标人利用这种前重后轻法可以尽早收到更多的工程款,以达到“早收钱”的目的。其实质就是发挥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工程经济学中我们知道,同等金额的工程款在不同时间收取,它们的实际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这样不但减少了贷款利息的支出,尽早收回了款项并增加了流动资金,而且使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争议中处于有利地位。

1.2“多收钱”不平衡报价:在工程投标过程中,通常招标文件所提供的分部分项工程数量与实际施工中的分部分项工程数量多少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因此,投标人利用这些不确定因素,以不平衡报价法调整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以实现“多收钱”。其主要做法有:①在工程报价过程中复核发现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有明显的不合理,并分析判断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某些分部分项的实际工程量可能会增加,则综合单价应相应提高,此法也叫因量调价法。②对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中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描述不清楚的分部分项工程,综合单价可适当调低,日后可高价索赔。③对零星用工、请工、借工的报价及其人工单价应高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的人工单价。还有很多做法,如工程变更法。在业主方的角度来看,施工单位的不平衡报价建立在对工程量清单仔细核对分析的基础上,一般合理的调整幅度为±10%。

求压低单价工程量大的项目单价小幅度降低工程量小的项目单价较大幅度降低ACDA报单价项目没有工程量单价高有假定的工程量单价适中ACDA2.不平衡报价的方法优化

不平衡报价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可是目前业主方也逐渐掌握了施工企业不平衡报价的技巧,因此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制定严密合理的评标方法来加强预控,通过对重点分项工程综合单价的评审来防范。这些方法可以有效防范“尽早得钱”和“估量得钱”,但是在对分项工程抽取会忽略一些具有潜在不平衡报价可能性的项目。根据此问题,可以利用规划模型通过求出具体调整数值、综合单价或综合合价组成可通过调整资源消耗量、消耗资源单价、管理费和利润来实现。

篇9

【关键词】不平衡报价;业主防范措施

不平衡报价指的是施工企业在投标总价确定的前提下,通过具体分析所投标项目,有意识的提高某些分项目工程的综合单价,同时对另外一些分项目工程的综合单价实施降低的方式,目的是在中标后通过变更工程量或单价从而获得额外的经济效益的一种投标手段。因为不平衡报价是建立在投标总价不变的基础之上,因此其既不影响承包商中标,又能达到其“多收钱”、“早收钱”等目的。

本文从业主的视角,论述在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对不平衡报价的几种表现形式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目的是保障业主的切身利益,推动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产生不平衡报价的原因

建筑市场越来越开放的今天,招投标工作也越来越走向规范,投标单位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一些建设单位为了减少工程投资,盲目地追求低价中标。而投标单位为了揽到工程,往往采用压低造价的手段,甚至低于成本价来报价。以上就是不平衡报价产生的直接原因。

二、不平衡报价的表现形式

不平衡报价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将前期项目的单价定得较高,以达到增加早期工程款,从而在资金周转方面取得支配的主动权;后期施工的项目则采取较低的单价,前提是保持总标价不变;

2、对没有工程量却只有单价的工程项目,其综合单价故意抬高,这样做对投标总价不构成影响,但项目实施以后就有可能因工程量的变更而获利;

3、针对设计图纸不明确的部分,或者有明显错误的部分,而将这部分工程单价抬高为以后获取较大的利益埋下伏笔;

4、估计到以后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适当提高其综合单价;而预测工程量可能会减少的工程项目,则降低其单价;

5、专业性较强的项目自己无法完成的,业主一般会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的,则尽量压低此项目的报价。

三、不平衡报价可能造成的后果

做为施工企业,要想中标又要利益最大化不平衡报价是一种最普遍采用的投标策略;而就业主而言,不平衡报价将导致低价中标,高价结算。在建筑行业,不平衡报价严重扰乱了招投标工作的正常秩序,往往导致建设方投资失控,失去了对投资预算的管理主动权。

平时在审核工程造价项目时,笔者常常会遇到因投标书中的不平衡报价而引起造价严重失真的情况,例如:

1、上述第一种不平衡报价,其弊端是中标者在工程早期就已获得超量拨款,得到了时差利益,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工程进展虎头蛇尾,后期进度拖死,甚至拖成烂尾工程。

2、对于那些工程内容说明或者图纸不符的项目工程量清单中,比如屋面块料面层项目,清单描述为含底层、块料面层,而设计图纸中屋面做法为:水泥砂浆找平层、C25配筋细石砼(掺减水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块料面层。承包商在报价时,将此项工程的综合单价故意调低,在工程实施时,提出了对屋面块料面层综合单价做重新分析的要求,他的理由是: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和C25配筋细石砼的单价不包含在原报价中的屋面块料面层的综合单价中,因此要求这个项目重新报价,以此为索赔的借口,全力和业主方讨价还价。

3、在中、高档装饰工程中,人工和材料费较高,不同品牌、规格的材料价格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品牌,不同成色的价格也相差不少。如果招标清单中对材料的描述稍有缺陷,就会被投标单位利用,采用不平衡报价的方法来获取超额利润,或设法滥宇充数,使造价难于得到控制。

四、不平衡报价风险防范措施

招标单位为了规避因不平衡报价可能造成的风险,其采取的对策应力求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程序上规范,保证工程质量,具体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招标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好。建设单位首先要以国家规定的有关基建程序为依据,要从杜绝“三边”工程入手,对项目招标前的准备工作要舍得投入时间和资金。尤其是施工图设计的完善,工程成本价的准确测算,合理的低价标的积极推行;当然,保证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很重要。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要保证图纸的设计完整、完善,减少不必要的漏洞,尽可能减少设计可能出现的模糊部分。就我国现况,较大一部分工程的设计图纸还不完全满足就进行招投标。因此在施工作业时,有可能会出现补充设计或者设计变更的现象,因此必须强化勘察设计中因遗漏、错漏而造成的图纸需要部分设计变更或者补充设计的纰漏的处罚措施。同时,业主也要对图纸的设计深度和质量做认真审查,避免可能出现的“边设计,边招标”的现象。

(2)对工程涉及的主要材料招标人必须进行市场调查,以便掌握最新的材料价格的最新动态;某些特殊的大宗材料,较难确定价格的,先提供暂定价格,暂定价格项目的调整方法应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

(3)工程量清单应尽量编制得完善、完整。业主要重视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由于不平衡报价主要是针对工程量清单的工程内容描述不完整、工程量的计算失误等错误来实施的,因此,委托有资质、实力强、信誉好的工程咨询单位来编制工程量清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平衡报价的分项工程,招标文件中必须要求投标人进行综合单价分析并附上详细的单价分析表,便于招标人在评标时依据投标人的单价分析表审查其单价的合理性。

2、合理地评审投标报价,让不平衡报价难以中标。评标过程中,如果发现投标报价低于平均成本超过一定幅度的,应对投标单位提出质询,可要求投标单位对其报价的合理性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若投标人不能提供相关资料或不能提出合理的依据的,由评标委员会认定该投标人的投标低于成本价,为不合理报价。

3、工程变更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得到有效控制。造价控制最复杂的是工程的实施阶段,因造价调整涉及到的变更通知书,业主、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均需按工程变更要求严格办理审核程序,层层把关,依据合同要求及时核算,对偏差较大的不平衡项目,依据招标文件的相关规定尽量加以妥善解决,防止工程竣工后扯皮现象的发生。而关于索赔事项,则要分清双方的责任,及时有效地提出反索赔要求,藉此挽回有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总之业主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应贯穿到整个建设的全过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避免重进度和质量控制,而轻成本控制的现象发生。

4、针对施工合同的有关条款,力求完善,对发承包人的风险责任合理划分。施工合同结算与支付条件不仅是影响合同报价的重要因素,也是不平衡报价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构建法律允许、同时符合市场惯例的结算与支付合同条件,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降低承包人对不平衡报价的追求强度。针对常见的潜在的施工合同履约风险,在责权利对应和谐的原则下,对发承包人之间的风险进行合理划分,弱化不平衡报价的动因。

篇10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出血;脑损伤;临床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40-02

脑出血对患者的危害极大,可能会造成患者持续性脑损伤,严重的可能引起脑梗死。因而如何提高脑出血后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加强对大脑和神经功能的保护就成为治疗的关键问题,本文对尼莫地平药物在治疗脑出血脑损伤方面的保护作用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1年1月到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脑损伤患者共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为49-68岁,平均为58.5±9.5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根据相关脑损伤诊断标准和CT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脑出血后脑损伤,患者均无心、肝、肾等方面的合并症。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9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脑损伤类型上不存在明显差异。

1.2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降颅压治疗、抗感染治疗等常规治疗;给予治疗常规治疗,并加用尼莫地平10mg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天一次,两组患者共治疗10d。

1.3观察项目①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其中神经功能的缺损评价采用NIHSS量表进行评分;②治疗效果,根据脑损伤的相关诊断标准,将其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四个等级,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患者的观察项目数据采用统计工具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p

2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血肿体积有所减小,但治疗组减小的更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与观察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更为明显,p

治疗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达到痊愈等级的有10例,达到显效等级的有5例,达到好转等级的有6例,其治疗有效率为72.41%;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达到痊愈等级的有8例,达到显效等级的有4例,达到好转等级的有3例,其治疗有效率为51.72%。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

3讨论

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局部脑血流降低的症状,供血量减少就易引发脑损伤,最终导致脑梗死的出现[1],因而尽早对脑出血脑损伤进行治疗,保护患者大脑和神经功能系统能够改善患者脑损伤症状,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本文主要对尼莫地平对脑损伤的保护治疗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观察组患者相比使用尼莫地平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大改善,其NIHSS的评分在治疗后评分明显下降,虽然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评分也有所下降,但下降的程度远远不如治疗组下降明显,这说明尼莫地平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帮助恢复神经系统功能;在[2]血肿方面,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脑血肿均有所缩小。但治疗组患者在加用尼莫地平药物进行治疗后,其脑血肿体积较观察组减小的程度更为明显,这说明尼莫地平能够帮助缩小患者的脑血肿,改善脑出血症状。而究其原因是由于尼莫地平药物能够减少患者脑细胞钙超载的症状,改善患者脑内微循环,从而促使脑血肿缩小,而脑血肿的严重程度与患者脑出血量有密切关系[3],因而应用尼莫地平药物治疗脑出血脑损伤的效果明显,早期应用还能够改善患者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逆转血管病变,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增强脑损伤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治疗脑出血脑损伤过程中使用尼莫地平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脑损伤程度,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提高脑出血脑损伤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戴伟民,黄强,揭园庆,余国峰,范晓峰,吴安,李运平,吕尧.尼莫地平联合安宫牛黄丸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28(5):47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