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评价范文

时间:2023-03-14 05:4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羽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项羽评价

篇1

评价例举如下:

这首《项羽虞姬》中国风浓郁,编曲汇总不仅加入了古筝、二胡等中国民乐元素,还融入了《王者荣耀》“霸王别姬”皮肤的京剧唱词,代入感十足。毛不易用低沉的嗓音,将属于项羽虞姬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部分歌词如下:长夜漫漫声声楚歌残,草长处月碎大河蓝,依稀旧梦幕幕总纠缠,不忍看不忍看,挥刀斩尽万古愁,奈何断水水更流,宿命欲催英雄瘦,不改天命誓不休,再歌一曲哪怕风急雨骤,角声阵阵相思写满袖。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内涵

所谓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以已开展及拟开展的各种活动为评价对象,评价其对社会经济环境系复合系统的综合影响,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直接影和累积影响[1]。特别强调在整个评价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整体的、动态的、可持续的理念,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选择行动规划方案,决策区域开发规划与管理,以实现区域良性循环、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1)整体性原则:区域是一个完整的体现,在评价中要综合考虑区域的整体效益,从全局出发,力求对整个区域的客观评价。

(2)功能最优原则:环境有多种因素构成,应该以实现功能的优化为原则,对其进行功能分区。

(3)有限性原则:任何区域都有环境容量,也就是环境可以承受的最大极限,任何环境影响都应在环境容量之内,以实现环境的自然净化。

(4)可持续发展性原则:区域环境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求达到社会经济环境统一与协调。

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方法

区域环境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因此环境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2.1 环境影响识别法

识别是指要找出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变化,从而总结出不利影响的因素,是环境评价的重点更加有针对性[2]。

2.2 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主要评价对象包括生态适宜度、环境承载能力,应用的方法主要有模型评价法、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

模型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层次模糊决策法、模糊聚类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综合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指综合考虑区域环境中的各要素,建立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对区域环境进行综合评价[3]。

2.3 环境影响预测法

确定主要环境因子后,对其造成的主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主要的方法有专家咨询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模糊预测法等[4-5]。

3 我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

3.1 现行的评价方法存在不足

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目前的评价方法评价的环境的因素往往只涉及单一环境要素,孤立地分析环境系统所具有的承载力[6],不能全面客观的评价整个生态环境系统。另外,一些评价方法指标及群众的确定,主要还是根据经验来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导致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

3.2 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虽然取得了一下研究成果,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因此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完整的涵义、主要内容、科学的评价方法、如何建立合理的与区域建设和环境规划的关系等还没有完全解决,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3.3 评价结果真正实现实践的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刚刚起步,理论体系尚未完善,评价方法有待商榷,因此直接影响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科学性、可靠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起到的指导决策的作用还有限,与真正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3.4 区域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规则有待进一步规范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我国目前仅有的区域环境规划的相关指导[7]。而实际上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很多其他内容,而这些领域的技术规范目前处于空白阶段,急需建立和完善。另外,在实际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的程序往往忽略区域的整体性,总是以单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基础,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仅仅是将各个单项的评价结果简单罗列,极大地影响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对实际区域环境建设规划的指导性[8]。

3.5 缺乏公众参与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对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要还是停留在我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因此对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外加之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可操作性差,造成实际工作中,公众参与缺乏,即便有一定公众参与,广度和深度也远远不够,没有使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4 结语

目前,随着区域环境变化日趋复杂,传统单一的环境评价已经不能满足环境建设与开发的需要[9]。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成为了从区域尺度进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容量要求,更好的把环境因素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之中,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对环境进行规划和建设,从而更好地保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10]。总之,虽然目前在我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起步时间段,主要还是在理论研究的完善阶段,仅为战略环评中较低的层次,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今后应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更好的为环境建设的重要决策提供更可靠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彭应登.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9,7(4):34-40.

[2] 张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3:43-46.

[3] 陈新庚.环境影响评价的原理和方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4] 王云.中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J].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2):550-552.

[5] 张志泉,等.综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及方法[J].经济管理论坛,2005,9:34-37.

[6] 刘艳娟,王爱军.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194-195.

[7] 程鸿德.汤顺林.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和方法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5):16-19.

[8] 潘岳.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6):10-13.

篇3

学生主讲点评法是指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围绕有关问题进行主讲,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同学参与互评的新型教学方式。近年来,知识呈爆炸性的飞速发展,其广度和深度无限扩展,知识容量极速扩大,知识中所蕴含的技术含量也大幅提升。医学影像学与现代科学技术同步,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CR(计算机X线摄影)、DR(数字X线摄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MRI(磁共振成像)、SPECT(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数字化图像信息日益丰富,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医药院校及其教师对医学影像学教育亦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关注,陆续组织编写了多个版本的《医学影像学》规划教材,在教学课时和实践教学安排上也得到较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由于医学影像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与教学课时相对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甚至是越来越突出,学生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很难充分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同时,与医学影像学相关的网络信息不断增多,但也良莠不齐,更有似是而非的知识误导众生的倾向。因此,课题组通过前瞻性的设计,将本科《医学影像学》的部分教学内容合理分解,提前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配合,共同解决所面对的教学问题;学生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方法的偏差和结果的误读均会在其主讲时得到呈现;授课教师通过点评以及组织同学互评的方法,以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纠正其认识偏差,帮助他们获取正确的知识,并转化为实用技能。

2实施方案

采用分组对照、问卷调查和考试考核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从可操作性角度,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随机整群抽取方法,实验组选取一定的教学内容,采取学生主讲、教师点评、同学互评的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主讲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的具体教学方式,是在课前与班长(或课代表)面对面交流协商,共同建立与学生能够良好互动的平台(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等),以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为依据,引导学生参与提出教学问题;基于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建成互助学习小组(每组8~10人),以团队协作的方式,探索解决其所面对的教学问题的途径和办法;通过互动平台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提出所派生的新问题并尝试解决;课堂上,首先由互助学习小组派代表(可为1人或多人)围绕其负责的问题大胆地在课堂上主讲,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随时进行补充;其他小组也可以进行质询。教师认真记录学生主讲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全面剖析学生的学习、研究过程;在后续的点评环节,教师针对各个学习小组的主讲情况,进行恰如其分的点评,并通过互动的方式,完善其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融汇多学科知识并进行新的建构,形成良好的影像思维。课程结束后,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组织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评价各组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预期、学习效果、对教学和教师的意见等,并进行形成性评价。用Excel数据表格和SPSS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分别进行组间和组内的多元统计分析。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发挥教研室主导作用,并动员部分学生协助调查,注重团队协作和配合,以保障研究的顺利进行。

3效果评价

3.1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师生关系对高等医学教育目标的达成具有重大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统一应该成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实验组有不少学生能够主动要求与教师建立微信、QQ等网络联系方式,部分学生还积极参与在线答疑和互动,而对照组则缺乏这种主动性,基本上没有通过网络沟通方式向教师进行咨询、请教的现象。课堂上,实验组的互动气氛比较热烈;课间和课后,实验组也有更多的学生围绕在教师周围参与讨论,甚至是请教与课程内容无关的知识,师生关系显得更为融洽和和谐。学生主讲点评法的实施,让学生直面问题,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角色,而教师则成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双方的目标更为一致,共同的关注和参与成为和谐关系建立的“催化剂”。

3.2符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教改趋势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也常被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或“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是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多伦多麦克玛斯特医学院首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从提出问题入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有针对性地去探索新知识,在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新知识。PBL教学法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医学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笔者设计的学生主讲点评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多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再通过学生主讲和教师点评,达成收获新知识的目的,符合PBL教学的基本趋势,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主讲点评法的应用,激励和帮助学生建立了基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互助学习小组,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优势互补,有利于更好地解决他们共同面对的学习问题。有研究表明,即使是随机分组,基于团队的学习亦有助于学生们相互熟悉,并相处融洽。在教师点评和同学间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小组的积极性和实际贡献直接影响同学间的评分,而教师对于学习小组的评分又直接与整个小组的所有学生相关,这也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起到一定的正面激励作用。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学生们也比较普遍地“同意”或“非常同意”主讲点评法更“有利于建立同学间的协作关系”、“有利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问卷调查的实施细节及数据分析,限于篇幅将另文介绍)。

3.4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学、心理学等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传统的医学影像学大课教学方法往往都是“重讲述,轻导学;重课堂,轻课外”,使医学影像学的学习过程重知识记忆、轻能力形成,导致医学影像学的知识链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阶段不能衔接,知识传递效率降低。对于医学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主动的学习能力比被动的知识灌输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要重视让他们“学会学习”,在“知识爆炸”、电脑、网络和不断涌现的新媒体广泛普及的新历史时期,更应该注重提升大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主讲点评法的实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新时期海量的知识资源,学会查阅、检索、筛选各类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而这些能力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通过互动平台的有效引导,以及有针对性的点评,还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甄别知识的真伪,帮助学生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批判性的学习。

3.5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对于坐在台下听教师授课的“听众”来说,作为“讲者”上台讲课是对学生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对其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而作为主讲者对教师和同学们讲课,也是展现自我的一个好机会,学生们也会自觉地进行相应的探讨和自我培训,以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风采。为了保障主讲的顺利实施,学生们制作好PPT课件是必要的功课;制作PPT过程中所需要的框架布局、素材选取和媒体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势必受到考验并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同学们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学生们也会反思在演讲过程中着装仪态、语言表述、节奏把握、肢体语言应用等各方面的得失。总之,学生主讲点评法的实施,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6学生主讲点评法的缺陷与不足

篇4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城乡规划;整合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之后,我国已经逐渐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和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目前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际上还仅仅只是停留在一个研究、实践、发展中的阶段,其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实际接入到规划之中的时间段较晚,没有较为充足的代替方案进行评比,部分公众参与也流于形式。这部分问题的呈现,都导致城市规划受到了直接影响,下文主要针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城乡规划的整合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 国内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实践特征

在当今时代中,我国城市建设有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实践和研究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①在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研究对象过于密集,一般都是专业规划,专注于城市交通规划研究,其它研究过少。②在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评价框架和方法,但是其评价工作范围、深度、方式等方面还是存在争议。③很多专家都是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进行研究,总是过于偏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忽略了规划本身编制过程。所以整体的相关技术导则还是欠缺针对性与可操作性。④根据目前的环评报告书,可见实践案例的内容形式不断多样化。没有相同的技术要求,在实践案例中相关的评价人员没有明确自身的工作要求。所以制定适合行业特点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标准势在必行。

2. 环境规划评价过程与城乡规划过程的整合

2.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纳入规划编制计划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早期时间短吗,相应的规划编制部门,就应当要在这一过程中展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且直接将整个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纳入到相应的规划编制计划体系之中,以此来达到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时间、经费进行落实的目的。在我国当前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务必要针对筛选的执行程序进行完善,同时要保证相应部门可以第一时间提出影响评价具体过程,达到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和城市规划过程进度相统一的目的,严格要求相应的城市规划部分直接和环保部门进行合作,筛选出更加良好、优秀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工作。

2.2制定相关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案,掌握评价范围

有相当一部分西方国家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都会先对于实际规划的范围进行明确,之后再进行评价方案制定,这对于后续工作来说,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因此,我国在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先执行规划环境影响的形式,来对于整个评价工作之中的重点、范围加以明确,同时为整个规划工程的后续评价提供坚实的执行依据。此外,在进行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应当要从大量的调查、研究数据中作为起点,同时在进行环境规划影响评价工作之中,投入适当的人、财、物。此外,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保证规划决策、环境影响、规划区域、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实际进度能够与评价内容所同步。

2.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该充分利用规划过程中收集的资料与研究成果

在进行相应的规划编制工作执行之前,可以先对相应的规划资料进行深入研究、调查,还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针对资料进行专题研究,或者是针对其他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在我国以往的城乡规划环境评价影响之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资源研究等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环境规则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实际上一直都是规划工作人员所必须要加以重视的关键问题所在。实际上这方面的问题并非是矛盾的核心,而是由于这些部分之间所存在的目的是完全相同的。

2.4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过程与规划过程公众参与的紧密度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将共同开展《城乡规划法》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法》所提出的公众参与要求,这将会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工作程序的工作效率,提升执政的成果。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该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提出了相关部门和公众都应参与到环评过程中,并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建设性意见,最后是提高规划草案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透明性与公开性。

2.5促进跟踪评价与总规实施评估一体化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法》最难以掌握的环节是进行跟踪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规划环境跟踪评价的案例一直都比较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很难找到跟踪评价纳入规划过程的切入点。《城乡规划法》中提出了总规实施评估程序,这为跟踪评价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前提条件。《城乡规划法》要求各个区域的体系规划、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都应该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通过各种渠道征求公众意见。相关的文件提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可以每两年进行一次。所以相关的部门与工作人员应该把握住这次机会,在城乡规划领域可以试着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跟踪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法》经过多年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处于中期的发展阶段,其制度设计上的弊端日趋明显,其投入与产出的效益也受到各方的质疑。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手段不断加强,在往后的改进过程当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决策体系之间的联系。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传统规划根深蒂固,但是规划体系不明确、规划数量繁琐复杂、规划功能定位模糊、规划程序没有规范性等弊端也日趋明显。政府行政程序化与法制化的缺陷也制约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城乡规划法》使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更加明确,相关的工作人员比较容易掌握编制内容、城乡规划编制等工作,使审批、实施、修改等工作程序更加井然有序。《城乡规划法》的编制,有利于划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的关系,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参与规划综合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局域,完善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绝大多数的行业规划体系都极为魔术,无法切实有效的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工作之中的参与度进行提升。在我国对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执行的研究之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具有着极强的独立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和决策程序进行紧密的结合之后,便能够直接在城乡区域规划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加以应用,这对于我国的规划体系整合发展来说,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婧,路立,刘成哲,苏萌,杨,张一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城乡规划的整合[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09,(34):182-184.

篇5

【关键词】 教育;教育评价;价值取向

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问题对于教育评价活动的进行至关重要,它是教育评价的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研究教育价值及教育价值取向问题,可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有利于做出更加科学的教育决策,进行更有效的教育活动。

一、教育的价值取向

什么是教育价值呢,这不仅是教育理论的研究内容,也是教育哲学的研究范畴,反映出了对教育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

有的学者认为,教育价值的含义有以下四种理解角度:从人的需要来讲,教育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是教育价值;从人与社会的需要来讲教育价值只得是教育能够满足个体与社会需要的属性;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来讲,教育价值指的是教育现象作为客体的属性和作为主体的社会的人之间的关系,教育作为主客体之间的纽带,主体的教育权利通过客体得以实现,表现出一种固有的利益关系;站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就是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1]有的学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有两种,一种是人的需要和教育的属性所体现出的教育的价值,这是需要属性论;还有一种是主客体关系论,这是从教育的指向来研究,教育的价值有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对个体的价值影响,另一种是体现在社会的价值影响。[2]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教育的所有方面要满足国家需要,完全以社会需要为核心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个体的需求,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价值理念更加多元化,而作为个体和社会中介的教育工作,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尊重个体的需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为目的,兼顾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使得社会和个体更能完美的融合和发展。

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评价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人按照价值取向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也可以按照一定的价值取向,创造出特定的价值模式,教育的性质、教育的目标、教育的过程都会受到教育价值的影响,所以,教育价值取向要根据个体自身的需求,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判断和选择合理的教育活动。”[3]

反思我国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种注重工具性的社会本位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是表现出一些弊端,比如:教育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教育发展的片面性。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个体的重视不够,相当数量的教育关系中存在忽视个体内在发展和价值实现的问题,由于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在教育评价活动中出现了标准单一化、形式统一化、行政色彩严重化、实施指令化等功利主义风气。教育失去了本应的主动性和尊严。另一个是把握不好人和知识的关系,出现唯实际利益的知识人才和科技人才,有一些人人沦为知识和技术的奴隶。如今,我国的教育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工具性想个人本位、社会本位转换,以人为本被提到了战略高度。纵观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我国的教育价值取向是以政治为本位的,这一时期,教育具有政治化、工具化的色彩。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至20世纪末,这一阶段我国的教育价值取向是以经济发展为本位的,因为改革开放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的指导,教育的价值取向由对政治价值的偏向转化为对经济价值的关注,但是此时已经将个体价值问题提上了教育价值取向的日程上。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以来至今,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由以社会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教育更加注重个体的价值,教育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一步步得到认可,并在教育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

虽然教育评价思想在我国发展已久,但是却一直未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研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但是指标体系比较单一,指标追求比较统一化和行为化。我国的教育评价是以国家对教育的总体要求为价值取向,教育行政部门布置具体的实施措施,一级一级的执行,这种教育评价模式是单项的评价程序,采用的方式也是以定量分析为主,被定义为目标取向的教育评价模式。[4]目标取向的教育评价模式,符合管理的利益,符合评价者的利益,体现价值主体的意志,易于操作和评价,因此长期存活和发展,在我国的教育评价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教育评价模式将人的发展标准化,不利于个体的自由发展,使个体的生存丧失了内在性和完整性,评价中的主体和客体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发展。[5]

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克龙巴赫克等人认为教育评价是为了“做出关于教育方案的决策而搜集和使用信息”[6]过这种价值取向借助形成性评价,以推动被评价者的发展为目标,把整个教育过程都纳入到评价范围内。克龙巴赫认为,教育评价是为了改进教育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和总结性评价不同,比教育活动中的总结性评价要重要得多,教育评价的目的不是要证明什么,而是要反馈信息,改进教育活动中的不足之处。过程取向的教育评价更加关注教育过程中被教育者的变化和发展,更有利于推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但是其也是为了检验某个实体的价值的,所以,过程取向下的教育评价也并未能满足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无论是目标取向还是过程取向都只是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还有一种教育评价取向是主体取向,这种评价更加注重交流与协商,对于与评价利益相关的评价及时给予回应,更加强调个体的价值,促进个体在教育评价过程中通过对自身的评价不断反省,从而主动发展,以促进主体的发展,为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的研究揭开新篇章。但是这种评价取向也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主体取向的教育评价,由于一定局限性,在教育评价过程中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自我为中心会导致漠视他人的现象出现,长期存在会使个体的发展受困,人类的发展也出现危机。[7]

总之,目前我国教育评价价值取向中存在的种种偏差有很大的改观,理论界学者们对我国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指导途径。我国的教育价值取向会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起到更为积极、有效的指引作用。

【注 释】

[1] 瞿葆奎.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411.

[2] 李长杏.教育价值研究二十年[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4.

[3] 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32.

[4] 金一鸣.教育原理[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41.

[5] 龚孝华.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基于生存论视阈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6.7.

[6] [美]克龙巴赫,陈玉琨,赵中建译.通过评价改进教程[M].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60-164.

[7] 许建钺等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测量与评价)[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50.

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143-1.5

环境问题直是国际社会最头痛的问题之。环境问题的大范围出现是由于人类过分追求经济发展,从而导致非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污染加剧带来的恶果。人类要发展必然是要带来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环境产生破坏。但是我们却不能选择停滞不前,我们如何应对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人类必须用综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环境影响评价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个理论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环境监测的基本职能

环境监测是门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门学科,它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监测分析有两大特征:是以统计学为基础互相渗透,又互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组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各类环境容量,背景为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环境环境监测的法定地位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关于进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环境监测实质上是项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境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管理制度行为进行监测,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其明确提出了环境监测的实质是为环境执法服务,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环境监测的检测数据由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完成。

环境监测站是履行环境技术监督职能并在环境执法过程中法定“举证”的资格单位;是法定的环境技术仲裁机构和技术鉴定机构;建设项目及治理设施的竣工验收监测;必须有法定的监测机构负责实施。因此,环境监测站要对所监测的数据及鉴定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现实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种把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密切联系在起的社会活动。国际组织以及此国家通过国际条约或相关法规来具体实施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对象广泛。

目前社会发展目新月异,将要开展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这此发展项目将要开始实施或是已投入运营将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我们需要有清楚的认识。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实现环境管理模式由末端控制到全程控制的转变。简单说就是,我们从被动解决环境影响问题向主动控制环境影响问题转变。环境影响评价的最大特点在于其顶测性,做出有关经济开发活动(规划、计划、政策或拟建项目等)之前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顶测和评价,是一种顶测性的工作。类似于根据现有条件推断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就像是军事上的沙盘推演。希望通过人类已经掌握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自觉控制自身行为可能造成的小良环境后果,实现合理规划和科学决策。

这对现在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环境破坏。环境保护工作中,对污染进行治理只是种“亡羊补牢”的行为,真正的保护应该是顶防。而环境影响评价就是种较为有效的顶防手段。现在我们倡导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在于控制新污染防止环境破坏,做到防患于未然。远离“先污染后治理”的误区,要坚持贯彻顶防为主的重要途径。现在建设项目中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对工程建设起指导作用,否则将得不偿失。认真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正确的选择,是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杠杆和手段,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积极措施,对现在环境影响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符合全人类的利益。

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待项目己经建设后稳定运行段时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己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是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环境预测与评价。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做出评价。

四、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关系

在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上,环境监测属于支持保证系统,环境监察属于监督执法系统,两者相互配合。方而,环境监测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而且还可以衡量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环境监察必须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只有依靠可依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科学合理的行使职能。另方而,环境监察对监测数据快、准、好的要求己成为推动环境监测发展的强大动力。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在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服务的过程中,环境监测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

五、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与分析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制度,关系如下: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环境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当每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索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

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对环境评价体系有多种方法对环境评价进行监督,但环境监测一是种基本的监督方法之一。项目建设种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环境区划要求,就必须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问和空间变更,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主题,不断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钱俞.环境影响评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篇7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价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继续医学教育的界定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缩写CME)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即完成住院医师专业化培训或研究生教育后,在本专业领域内继续不断地掌握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发展(卫科教发[2000]477号)。组织和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目前,根据受众群体和培养目标的不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为国家级、市级、区县级、单位自管项目四类。

二、阜外医院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的现状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是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专科医院,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级心血管病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心。为配合科研型的办院方向和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的项目申报、认可办法,院所年均申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0余项。以2011年为例,共申报完成32项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其中心内科领域18项,影像学领域3项,心外科领域11项。根据项目总结情况,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呈以下特点:

(一)培训定位和生源层次不同

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旨在推广心血管病临床技术技能,为全国培养各级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和科研人才的项目有25项,占项目开展的76%。例如,外科ICU学习班、ECMO(体外膜肺氧合)学习班、心血管技术推广培训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学习班、急诊心脏病专业指南及进展研讨班等,这些项目面向全国基层医院招生,旨在加强我国各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资源共享,推动我国心血管病防治领域的技术进步。另有8项以传播医学前沿知识,推动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合作,提升与各国心脏病学院和专业组织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的层次和规模为项目目标。例如,中国心脏大会、耶鲁阜外高峰论坛2011:关注临床效果/重视医疗质量、中国难治性高血压高峰论坛、北京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等。这些项目的开展增进了我国医学工作者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了解、互通,扩大我国在国际学术舞台的影响。

(二)师资力量、教学手段、学员规模不同

面向基层医院推广技术的培训班,大多聘请本院或学科领域内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一线医师为授课教师,以浅显易懂的教学语言,实操的手段,结合常见临床病例来进行教学。教学规模上从几十到几百名学员不等。例如,“冠心病介入治疗高级培训班”为期5天,在较为基础的规范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操作技术推广中,为规范手术适应症以及手术策略,规避手术风险,采取课堂授课、手术演示和观摩等多种形式,300余人同堂授课;在新技术推广和使用的专项培训中,根据学员专业层次和自身学习需求,将学员分组,每班不超过20人,使用模拟器,与阜外专家同台手术,增加了病例交流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注重操作细节和防范并发症,培养了学员的实践能力。

“心血管病防治技能培训班”是常规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组深入到社区、农村基层,送知识、送技术,既了解基层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特点和问题,也能结合实际病例诊断效果考核,切实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心血管病的防治能力。在2011年,项目组分别去了山东、天津、牡丹江、勐海,每次培训规模在200人左右,年均培训近千人次。

“中国心脏大会”是我院精品继续教育项目,也是心血管病领域专家聚集的国际盛会,涉及心血管各专业领域,包括心外科、心内科、麻醉学、体外循环学、影像医学、临床药理学、循证医学与生物统计学、流行病学、医院管理等。以学术报告为主要形式,吸引了来自美国、瑞士、德国、英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专家、学者6,000余人。

三、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价的现状与需求

(一)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价现状

目前对于“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评价实行的是“自我评价”与“学员满意度”相结合,自我评价是要求项目负责人在举办完项目后,按“国家级CME项目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中“执行汇报”一栏中所要求的信息逐条上报,内容包括:执行情况总结汇报表(填报单位、项目名称、举办地点、起始时间、实际培训效果分析、学员满意度)、教学情况、项目活动日程表、考试考题、学员通讯录、项目教材使用情况(教材名称、编写时间、编写人员或编写单位、教材形式、教材字数、教材目录或内容概述);学员满意度是要求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开展期间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数据上传到国家级CME项目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中。由于总结工作不受重视,也缺乏监督考核,评价部分往往流于形式,无法突显特色。

(二)以“评价”规范项目管理的需要

每年30余项的培训各具特色,却又普遍存在“轻管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轻则造成管理混乱,重则影响培训效果。由于缺少评价政策的引导,有部分项目不注重档案管理,导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流失,很多记录和资料无从考证。针对项目申报、开办申请、学分管理、经费和档案管理等问题进行初步调查,仅有12%的项目负责人了解政策和流程,88%的项目负责人需要在办会前期,临时指派一名下级医师或研究生,甚至赞助厂商代表来管理部门咨询。管理部门对项目负责人和各科室教学助理进行过相关管理内容的培训,试图改善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局面,均因没有配套的支持和考核系统,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以“评价”调动工作热情,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

经过调研,有52%的项目负责人表示,缺乏开展项目的动力。每一个项目的成功举办都是需要项目团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大多数项目负责人来说是一个考验。由于他们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行政职务,临床工作又忙,项目实施则主要依赖负责人的影响力和行政指令来召集科室年轻骨干,牺牲休息时间来组织策划。而现阶段,上级部门还没有专门针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进行“评优”的激励政策,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尤其是一些基层培训项目负责人,他们需要自筹经费,一年跑数个偏远地区宣教,条件恶劣,成效却显著,这其中付出的辛苦是难以想象的,可培训效果却只有项目团队和参会的同行知晓,得不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四、评价的定位与构建

项目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项目负责人的水平上,更多的是表现在特色上,呈现出复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不是规模越大、培训时间越长、学员覆盖面越广、师资力量越雄厚的项目一定是“好”的项目,而是要根据培训目标,选择适合的师资、教学方式和规模,让学员学有所获,才是“好”项目。

评价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发展和改进,最终达到学员满意。项目评价体系不仅要发挥鉴定作用,更要注重引导和激励,为项目负责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和信息。通过一系列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和专家建议、学员反馈来明确什么样的项目才是“好的项目”,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并不是为了控制项目的教学行为,而是为了引导项目负责人明确并促进项目的教学实践。本研究中初步构建的评价体系由学员满意度调查、主管行政部门客观评价、专家评议三部分组成,试图将“项目负责人所要做的工作”形成综合评价框架,由不同的评价者进行评价。

(一)学员满意度调查

学员满意度的评价者是学员,调查内容与“国家级CME项目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执行汇报部分中“学员对该项目的评估意见”内容相对应。增加了“年龄”、“职称”、“单位级别”、“单位名称”四栏信息,方便项目负责人结合满意度调查数据,对学员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更好地改进项目安排。

(二)主管行政部门评价表

主管行政部门评价表的评价者是主管行政部门领导,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引导项目负责人重视管理,了解流程和规范。根据权重关系,每项满分分值不等,共6项,总分100分。

(三)专家评议表

专家评议表是由院内专家来评价,从专业的角度评判项目的目标、计划、师资、教学保障、后勤、特色以及效果。根据权重关系,每项满分分值不等,共7项,总分100分。

(四)评价程序

学员满意度调查在项目开展结束前,由项目负责人指派管理人员发放并回收、统计,发放率在100%,回收率要求80%以上;项目完成后两周内,由主管行政部门根据项目管理情况和提交的材料,进行对应评分;年末,主管行政部门组织“阜外医院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专家评审会”,由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总结报告,专家依据评议表打分。最终评价结果为三项评价得分合计的平均值。

(五)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将作为院级继续教育项目评优工作的客观指标,也将成为第二年是否批准申报的参考依据。

五、结论

篇8

关键词: 中专语文课程 学习质量 科学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中专教育主要是以职业教育为指导,以即时就业为出发点,文化课程主要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加强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文学教育,以全面提高中专学生的语文素质。如何对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本文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对中专学生能力的要求,根据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立足教学,从学生智力、品德、审美要素出发,对文本知识学习、能力提高、为人做事、身心健康等环节进行量化方法、质性方法或表现性评价。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在中专学校,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公共学科,在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中专语文课程既要满足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教学要求,又要为中专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更要为专业课程服务。

二、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是残酷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强烈的终身学习欲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敏捷高效的思维和决策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和毅力;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总结起来看,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在知识、技能、经验上,而且应在内在品德、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中专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调节自己教与学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积极主动地发展。

1.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

中专语文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各类中专学校的语文课程设置都不太一样,比如在师范类学校有《阅读和写作》、《儿童文学》、《写作》、《汉语基础》、《教师口语》、《普通话》、《书写》等课程,而卫生、农业、技术类中专学校的课程设置却没有那么细。语文学习质量评价要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要兼顾到。

2.有连贯性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毕业后能直接顶岗,现在,中专语文学习学习质量评价一般在学习一个阶段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做法最多的是半个学期、一个学期各考核一次,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一个总结,这种做法有其可取性,但也有不足之处。语文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那么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也应该贯彻、融合于科学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地说,科学的学生学业评价要包括诊断性评价(学前评价)、形成性评价(学中评价)、总结性评价(学后评价)。只有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才能更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3.体现人文性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要体现人文性,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就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对学习理解,提供多个机会,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的氛围中,采用多种可信的、有效的方法来组织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可实施的方法

1.依据平时成绩

中专阶段语文学习不像高中阶段,语文是公共课,该课程教研的重点不在于追求考试分数,而是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结合课程自身特质,合理安排课程,对学生进行人文渗透。语文课程教学注重培养个体的丰富性和创造性,人文精神始终如一地贯穿于教学之中。所以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不能一考定性,而应该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观察和期末检测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把“平时成绩”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依据,“平时成绩”的评价以考勤记录、作业完成情况、平时上课发言为依据,内容可以是学生名句、名篇的背诵,作业的完成质量,平时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演讲、手抄报等),可以设为“优”“良”“好”三个等级,分别予以95分以上、85分以上、75分以上量化,教师在平时要做好学生各方面的检查督促工作,建立学生平时成绩记录表,详细记载参与次数及成绩,学期期末总评时,再将其折算成一定的比例计入到总评成绩中去。在注重平时成绩的同时,对“期末成绩”的评定以期末检测为依据,记录成绩。

2.多方面评价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让教师、学生、家长都参与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在小组评价中学生自己选考官,选五至六人,先进行就职演说,然后全班投票。考官要有严肃统一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要尊重和尽可能满足受考者的自尊心理。评价时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要体现出公平、公正,考官要当场打分。总体评价以教师评为主,适当参考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家长评价。

篇9

安藤忠雄的作品在这个时代像一首首低声吟唱寂静的俳句,他的设计符号通常是抽象的几何形体,纯净的材料结合一束诗意的阳光或是一个容纳水、风、霜、雨、雪的庭院、一片镜框中的天空,将自然与建筑完美交融。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设计符号学思想核心内容就是表现日本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日本传统建筑的意蕴与哲学,恢复房屋与自然的统一、表现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室内设计批评的符号学

建筑是人们满足生活需要创造的人工环境,各个部件的形式实际上都蕴含着我们的经验和历史,表达着丰富的意义。当建筑被赋予符号意义时,它的外观、材料、用途等,都从各自的使用功能中抽象出来,获得非建筑学的文化意义。室内设计是建筑的继续和深化,是建筑的灵魂,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从它形成与发展以来就深深烙上了人们创造性的文化活动。因此,具有典型的符号化特征。正如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所说任何符号都是能指与所指的双面体,室内设计的能指就是空间和表现形式包括门、窗等装饰造型符号,所指即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包括历史文脉、精神诉求、传统风俗等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室内设计中的门、窗、柱、家具及陈设通过造型、色彩、材料、工艺等传达一定的历史、文化、风格、审美意义,以自己特有的符形被人们感知与识别。由此可见,室内设计过程也是一个符号化过程。

室内设计批评指人们对室内设计或室内设计作品的形式、功能、质量和意义的科学分析和评价,是现代批评学领域继建筑批评学的一个新分支。目前,还未像建筑批评学那样受到广泛重视与应用。但是,将批评学的方法运用到室内设计中不仅对室内设计的理论与设计思想能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对更好地将理论用于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安藤忠雄的设计符号语言

1.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

众所周知,安藤是自学成才,在旅行中感受建筑的。赖特的空间处理方式、与自然融合的手法深深吸引着安藤;卢斯简单的几何体与柯布西耶白色平滑的墙面给他一种奇异的感觉;密斯简洁明快的美学风格对后来安藤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纯化和简约的处理方式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他的作品里,任何一个元素都不是孤立的。在建筑表面材质符号的运用上,他将“清水混凝土”作为代表材质来表达内在与外在的日本。同时为了回应日本传统民俗对纸张和木材的固有情结,在材料的使用上还结合了“砖、石、玻璃”等材质与纸张和木材进行有机结合以创造更丰富的材料语言表情为其表达方式的符号语义。在空间形态符号上,“水平+垂直”的流线、“多层次+几何形”等形式展现了安藤纯粹的空间意识形态。置身于安藤设计的建筑空间中,会油然产生一种宁静、淡雅的禅学意境。无论是材质上、空间结构上、精神场所上,都反映了安藤个性的建筑语汇和独特的室内设计符号

语言。

在面对后现代主义设计强烈的冲击下,安藤的建筑依旧没有矫揉造作的装饰和精雕细琢的世俗风情。他将传统的手工艺与高超的木模制造工艺、混凝土铸造工艺相结合,对自然进行高度提炼与概括以达到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复归和再现。从符号学角度来看,安藤的建筑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接,然而,安藤式建筑是否真的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笔者将对安藤的两个代表性建筑住宅做批评性分析。

2.住吉的长屋

安藤曾说过他以后的作品理念几乎都是在住吉的长屋中进行思考的。其基本设计构思来源于在其中放一个混凝土结构,创造一个微观世界。整个住宅是一个封闭的长方体,空间分成三等分,中央引入天井符号元素,既解决了中间幽暗、两边光亮的问题,又巧妙地将光、水、风等自然元素引入室内,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上获得统一。每个空间都与中庭发生着关系,墙面设有通风小地窗,是一座没有空调装置也能生活的节能型住宅。从材质与色彩上来说,房屋装饰构件都采用自然材料。如地板、门窗、家具等采用日本传统装饰材料橡木,地面铺天然石板,与不加装饰的带圆孔的清水混凝土墙面共同组成安藤氏符号语言,打破了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符号拼贴的局限。在住吉的长屋中,安藤并没有使用任何传统元素,但就是能让人感受到日本民族的精神和气质内涵。笔者认为安藤忠雄的符号学思想中更多的是一种隐喻性的表达。在这里,符号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文化立场、一种民族情感、亦或是一种价值观、自然观,它借助诸如空间场所、材料质感、色彩肌理等载体含蓄地让人们感受,相较于符号的直接性表达,这种方式更能激发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莫里斯把符号学分为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室内设计过程是规划、实施、设计的过程。如果把室内设计的规划阶段对应于符号学的语形学,把实施阶段对应于语义学,那么,毫无疑问,人使用住宅对应于语用学。砖、瓦、门窗、梁柱、家具、陈设等部分的整体组合及其所呈现的色彩、肌理、质感、密度、比例构成庞大的符号语汇。界面的形态、装饰的造型、色彩的调和、空间的质感与量感则是传达给受众的信息载体。这些信息载体通过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等传播途径传达给受众。居住者通过使用与亲身体验做出认知、解释、批评与评价。

意大利符号学家翁贝尔托 .艾柯认为“不存在符号,而只有符号――功能”。所谓“功能”就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它与人的心理、生理等因素相关。没有人会怀疑屋顶最初是为了帮助人们遮风避雨的,杯子是为了盛水便于人喝的。那么,住宅也应该是为了方便人们居住的。笔者认为,功能与形式永远是相互影响的,而不是形式追随功能或者功能大于形式。从语用学角度上,可以看到住吉的长屋似乎对自然的追求已经超越了人们对住宅功能的需求。人们在这样一个室内空间里是不方便的,人们从进入门厅到达厨房或者二楼必须经过中庭,且二楼只有两间卧房,没有卫浴空间。各空间相互独立,在交通流线上就存在不便。大面积的带圆孔的清水混凝土墙面也会对人产生视觉疲劳,冬天甚至给人冰冷的感觉等现象并没有达到一种方便实用功能。安藤在设计完住吉的长屋时语重心长地对居住者说道:住在这屋子里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见,这个时候,受众的接受程度就是因人而异的。

3. 4×4house

位于神户的明石大桥桥畔的4×4住宅的设计中,安藤也对几何化的空间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严格限定材料和形态的前提下,寻求一种包含材料和形态在内的简洁的空间构成。该建筑建地约为66平方公尺,一共四层楼。提炼出最基本的符号就是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每层只有一个房间,一楼是浴室,二楼是卧房,三楼是书房,四楼为客厅。从简单的几何形体可以看出,安藤忠雄对空间的一次限定便是封闭的混凝土壁体将建筑塑造出来,成了安藤特有的符号语言――安藤忠雄的方盒子。

在4*4住宅中,如何让这个建筑与大海发生关系是最为主要的话题也是整个建筑的点睛之笔。在这里,安藤解决的方法是让人从临街的一面进入建筑,每一层都有一个小型的玻璃窗以达到借景生情的效果,就像是一幅幅挂在墙上的画。整个空间虽然没有多余的装饰,但是每个窗景都与自然时刻发生着关系,一直到四楼最大的独立出来的立方体,建筑与景的关系达到,这与教堂系列中安藤所采取的抑扬顿挫的手法如出一辙。通过这个巨大的玻璃幕窗将大海,阳光,岛屿,长桥各种自然符号元素组织到了一起,仿佛大自然就在这个魔幻的小方盒中,又仿佛是小方盒被融在了大自然里。从建筑论的符号角度来看,4*4house更像是一个混凝土雕塑,一个将自然的色彩、线条、体块等多种元素直接合成视觉形象或意象,以一种统一完整的意象一次性地呈现在受众眼前。从语义学上,清水混凝土施工难度大,可变因素多,且只能一次浇筑,不可更改,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脱模之后所呈现的自然纹理与螺栓时间久了之后会被氧化腐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观而且比较难以维护。且清水混凝土的造价、工艺、模板等技术成本并不是能够被把握的。同时,语用学上,这种一层一个功能空间在人们使用的过程中似乎又违背了安藤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宗旨。室内设计终究是为居住者提供生活与休息的场所,更多的是为使用者提供方便。获得心理与生理的舒适,满足认知功能、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

结论

纵观安藤的作品,笔者认为安藤想要回归的是日式住宅的空寂、简朴的生活方式。所以有的时候会不经意地使用一种令人孤独、冷清的构筑方式与符号语言,不只是限于空间和材料。那种黑暗与光明,封闭与通透相互交织渗透、穿插,更让笔者感受到的是一种“隐忍”的日式美学。

较之高迪从花草植物中抽取的纹样图案以及有机的仿生形态作为自己的造型符号语言,安藤的建筑符号语汇则是简单的、朴素的,其内涵语义也更加纯粹。他追求的是圆、方形等自然中最原始的型态。如果将这些看做室内设计符号学中的能指,那么从安藤作品中所体现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包容性、形式上的“空”对应精神上的无限的双重性、物质与精神等的双重性语义则是其所指内容。安藤的作品无疑是对现代设计的批判继承,使得现代与传统之间表现出了一种可调节与接受性的语义。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关心着城市问题,给城市文脉的保存与延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目前,国内在室内设计批评方面的研究很少,将批评学与符号学相结合的研究更少。从符号学角度对安藤的建筑室内设计思想与作品进行批评与评价其目的不在于全然否定或全然肯定,而是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以供人们进行讨论或者再思考。只有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上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才能设计出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作品。这对于提高我国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水平,完善相关理论和推动设计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理应得到推崇。

图1 住吉的长屋外立面 图2 住吉的长屋中庭

篇10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资本教育评价影响因素

前言

国外的管理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初步提出了人力资本的相关概念,且在长年的实践发展中,逐渐延伸出人力资本理论,并付诸于实践。该理论认为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利用有效的教育可以从根本上强化受教育者的个人劳动生产率与贡献率,进而达到促进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增长的效果,为社会经济带来各种货币性或者非货币性的收入。随着多年的完善与发展,这一理论逐渐应用于我国的教育环境当中。十六大明确提出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应该重点执行的时代重任。

1.高校体育教育资本与教育评价相关影响因素的具体研究

1.1研究对象

本人的研究对象主要结合以往的调查研究进行分析与对比,选取全国13所高校的学生,进行综合性分析。

1.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主要利用中国知网对“体育人力资本”以及“高校体育”等关键词汇作为主要的检索词,查阅相关资料,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发展现状进行初步了解。第二,问卷调查法。文章所参考的调查研究,主要采取分层抽样法对

13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

并根据属性的不同,将13所高校分为211重点院校、普通重点大学以及普通高校。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调查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第三,比较分析法。主要根据文献调查法与问卷调查法的分析结果,得出目前高校体育教育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综合发展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析与比较,得出具体结果。第四,数理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可以将高校体育涉及到的教育资本与人力资本进行数理分析,汇总成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用SPSS软件对具体的数据内容进行分析与处理,并适当结合统计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化分析。

2.高校体育教育资本与教育评价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

2.1高校体育教育资本结果分析

所谓的高校体育教育资本主要是指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投入资本与消耗资本的总称。本人在查阅相关体育资本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基本上可以将高校体育教育资本分为三个主体部分,分别为:人力投入、财务成本、机会成本。其中,人力投入主要是指师资力量方面的资金投入,财务成本主要是指体育教学在日常所产生的教学费用,机会成本主要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教学器材。针对于此,本人结合DEA方法将高校体育教育成本构建为系统评价分析过程,得出具体的影响因素。

2.2具体的影响因素

其一,高校体育教育资本的教育资金与教育投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体育事业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行得到了充足的完善与发展,但是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体育自身具备的教学价值与建设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使得资本投入与本体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商榷。针对于此,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摆脱以往的僵化教学体制和规避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完成产业化的转型与升级。其二,高校体育教育资本的教育产出和成效。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大学生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文章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初步获得了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教育现状和其所带来的具体成果。大致可得体育教学具备的功效基本上会对学生个体的体育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高校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会受到受众心理的相关影响,会产生一种心理期待,会对最终教育活动的具体成效产生直接作用。

3.针对高校体育教育资本与教育评价影响因素的相关建议

3.1创新思想,拓宽思路

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合理地优化与配置相关的体育教学资源,对涉及到的教育资本进行优化处理,以此达到推进教育资源向着社会发展的目的。通过利用此种方法,基本上可以有效规避学校体育资源过于短缺的问题。以此为基础,结合本校体育教育资本的实际发展情况,树立市场意识与社会意识,全方位提高体育教育资本的利用率与转化率。

3.2完善与规划产业化结构

要求相关人员应该采取多种渠道,并结合多种规划手段,解决现阶段资本经营与管理的不足之处,提升实际的服务质量。并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可以将社会资本积极地引入到产业化发展当中,目的在于降低现阶段存在的资源损耗问题,致力于为学生和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3.3加强人力资源投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力资源是全部资本的核心部分。而高校体育教育资本中的人力资本质量是直接影响高校体育产业化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针对于此,本人建议学校方面应该对体育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与合理配置予以高度重视,从根本上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