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评价范文

时间:2023-03-22 12:0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与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习与评价

篇1

关键词:学习英语;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60-01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其难点主要在于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兴趣先成为学生的导师。因而英语课堂评价要注重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时刻保持对英语的兴趣和动力。下面笔者结合多年英语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关于英语课堂评价的一些想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我们要以学生心理规律为依据,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喜好,尽量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体现语言的运用。如“a clever girl, Wonderful!Nice picture!Well done!Good!Good idea!”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语言的多样性,感觉学习的喜悦。在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堂教学活动情感态度即课堂参与、口头作业、书面作业,以测试语言知识,维持学习兴趣为目标,教师奖给学生数量不等的英语校徽小贴纸。这个制度以一个学期统计一次,粘纸直接粘在英语书、课堂活动用书前面,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及时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了解自身的学习进程和趋势。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对同一种事物长时间地存在兴趣,容易分心、分散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上下功夫,在平时的课堂设计中多花心思,增加趣味性,刺激竞争,激活课堂气氛。今天爬楼梯,(爬楼梯。制作几只类似人的脚板爬楼梯,组员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脚板就上升一个台阶,最先到达楼顶者为胜方。)明天用颜色分组,后天用任务展示,再用学生互动式语言描述评价。让学生在各种方法评价中获得新鲜感、愉,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到语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小组评价

为了不挫伤学生学用英语的积极性,增加每个学生说英语的机会,课堂上我把学生按四人一小组分配,由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小组内,学生不但是学习的主体,也一样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形成了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小组评价既克服了班级容量大,教师检查、评价不过来的困难,又使学生在自评互评过程中获得了可持续发展。

首先,学生为了在评价别人时有说服力,自己就必须读得正确说得流利。这样就促使他们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读说英语的时间比平时要增长很多。其次,互评使学生有意认真听别人发言,培养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另外,反复听别人读、说,可以淡化学困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进步,且不会因接受学习帮助而产生自卑心理。另外我还设计了组评价表,以便各小组成员互相监督。

三、课外学习过程的评价

四、阶段性评价

篇2

关键词 评估标准 强化激励 有效 即时评价

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力求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评价研究,旨在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及促进有效策略的实施。

1 满足内心需要,激发学习动机

从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角度来看,中学生的学习需要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教育者平时多放“心眼”在学生身上必能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和精心设计各教育环节,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学习过程中,有所作为有所获,并能及时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个体评价和点拔,从而引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目标,同时老师也根据此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经过几年的新课程课堂改革实验表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评价中,能有效地获得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且身心成长得到健康发展。

如:在进行“物质的溶解性”的教学时,打破了常规的根据书本按部就班的教学程序,上课一开始,笔者就向学生指出:“同学们,你们都喝过糖水吧,你们有没有亲自泡过糖水呢?现在你们两人一组,利用桌上所提供的器材配制一杯糖水,注意在配制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疑问,看谁的问题最多。”接着学生们开始动手操作,几分钟后,学生们纷纷表达了他们在实验中所发现的问题:

“蔗糖为什么能溶解在水中?”“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蔗糖能溶解在色拉油中吗?”……

对于学生们提出的一连串问题,笔者欣喜万分,因为正是这些问题,促使他们去学习和获取新知识,在学生兴趣盎然地表达了他们所发现的问题之后,激励他们:“同学们,你们所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都是在本节课学习中所要解决的,相信这些问题,通过讨论和实验你们自己有能力解决。”

当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就会显得生机勃勃,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在课堂中,老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对科学学习有兴趣,是否积极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乐于与同伴交流与合作等等。课堂中及时的评价满足了孩子的内心需要,能被老师肯定,那是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功,内心获得满足;老师简约而中肯的评价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不是只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简单的好差判断,而是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该学习活动的归纳小结,更是作为下一学习活动的起点、导向和动力。

2 创造人性化的发展空间,促进其自主学习

2.1 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

学习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毅力、意志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这节内容前,请同学们到生活中调查,农村孩子生活在山区,对生物的种类并不陌生,有些方面的知识可以上互联网查寻,通过走访、调查、上网探索记录结果。在课堂汇报中,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这时需要做的是把握好每个环节,使课堂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先请一名同学向大家汇报调查结果,并进行自评,然后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性评价或发表个人意见、小组总结,然后依次进行,对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并对评价好的学生予以肯定。

这既触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到生物具有多样性、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懂得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彼此关心,有了矛盾及时调解等,从而使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净化自私心态,摒弃不良习惯,学会与人和蔼共处。科学教学过程中问题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答案非一时能解决,因此延时性评价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有时评价还要坚持分层性,对于自我发展能力强的学生重点在于评价结果和质量,对于自我发展意识弱的学生重在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评价,使优等生“锦上添花”,让中等生“激流勇进”,让暂差生“后来居上”。

例如:在让学生做“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这一实验时,有一名学生在熄灭酒精灯时,直接用嘴将其吹灭,发现他的做法后,没有说“你应该……你不应该……”之类的话,而是走上讲台,向全班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我们应如何正确地熄灭酒精灯?”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用灯帽来熄灭。”刚才犯错的学生也想起了老师说过的用嘴吹灭酒精灯存在的危险,很愉快地接受了我的批评,并且重新按科学的方法使用了一次酒精灯。

这样的课堂评价,没有忽略失败的同学,言外之意:只要认真参与做了,哪怕失败了,也能获得一些经验和启示,在老师的眼里仍然值得欣赏。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真正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2.2 师生共同评价,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在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不再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反馈老师引导的平行双线型的学习,而是来自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学生个体智慧的碰撞和信息的交流,这是一个强大的网络化的学习体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的不是教师个人的备课所得,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集体智慧的整合。

如:在上完了用PH试纸测定物质的PH这一内容后,看到学生对生活中不同物质的酸碱性有着非常浓厚的求知欲望,就给每个人发了两张PH试纸,让他们放学后去测试自己想要了解物质的PH。第二天上课时,询问了一下学生课外的实践情况,很多同学报出了所测物质的PH,如尿液、唾液等,测得的酸碱性大致与实际相符。此时便问:“谁知道血液是什么性的”(书上阅读材料),“碱性!”有的甚至还报出了7.39~7.45的数据,这时一位同学举手提出:“我测过了,血液有可能是酸性的。”周围的同学听了哄然大笑。

问了该同学是如何测试的,是用小刀在手上划了一刀,然后把血擦在试纸上,结果试纸呈咖啡色。老师肯定了该同学勇于科学探究的精神,同时对全班同学提出:“他这种采血方法有什么不妥?应该怎样采血比较科学?”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得出这种采血方法未经消毒易引起感染,可用酒精棉花在无名指消毒后,用在酒精灯上消毒后的采血针进行采血。

接着让学生猜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提出可能是血液本身红色造成的。教师趁势提出:“是不是有颜色的液体就测不出了呢?”加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当场测试,结果显示红色,PH为3,从而否定了刚才的猜测。这时又有一位学生提出是不是因为血液凝固了,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的机智,同时补充了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知识,并说明用PH试纸直接测定的是液体的PH,血液的PH实际上是血浆的PH,而血细胞的存在及凝固影响了测试的过程,导致了实验结果的错误。明白了实验失败的原因后,学生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血液的PH该怎么测呢?如何去掉血细胞的干扰呢?”于是,就布置了一个新任务,让学生回家后查资料或者请教专家探究一下怎样才能正确测得血液的酸碱度。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第二天,好几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有的说可以加一种药防止血液凝固,有的说用医院的离心机把血细胞离心后破裂沉降可以分离出血浆,另一位学生说医院里不是用PH试纸来测的,是采用测定二氧化碳的结合率来测定的。还有一位按照教师说的采血方法采血,但他把血滴在试纸上,结果发现血滴边缘一圈有点绿色,因此说明如果血液的量多一点,利用渗透出来的血浆,也可以大致测定。对以上的结论,同学们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多方面的评价,激活课堂气氛,提高与学生交往的能力,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互相合作与竞争,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尤其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表现,评价自我表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品质,促进学生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与学习交流中得到和谐的发展。

3 多样化的评价,提供一个丰富的“展示舞台”

如何正确、有效地评价学生?在教学课堂中,要求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和他们一起去思考、去讨论、去执行,让自己作为引导者出现,而非主导者出现。在“我的科学小档案”实施过程中,其实是教师教育观念和评价方式方法转变的过程,是教师在与学生共同讨论、相互碰撞、 携手进步的过程。

学生各自有一本“我的科学小档案”,其中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编写和制订的“我的成功之训”、“科学公约” 、“我的成功手册”、 “科学加油站”。

例如,“我的成功之训”—— 让成功的信念成为学生自主评价的基调。

例如,“科学公约”——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有明确的评价准则,从而进行量化评比。

例如,“我的成功手册”——让学生在一定周期内整理自己的学业成就,并进行自我评价,包括优秀作业、最满意的单元自查卷、成功的科学活动等等自主评价的内容。

篇3

摘 要 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的判断,它不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学习、教授的效果,而且也是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指挥棒。

关键词 健康课程 学习 评价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学校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一、中学体育学习评价的现状

(一)评价内容单一

传统体育学习评价的这种内容单一的情况造成了评价与课程目标相脱节的现象。我国过去的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技能外,还要达成诸如“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等目标。

考核内容与新课程目标脱节强调对学生体能、技能的评定,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适应等方面的评定。而新课程目标包括两层目标,可见当前的体育学习评价只是体现了对新课程部分目标的评价,其它目标没有在学习评价中体现出来,从而使新课程的某些目标形同虚设。

(二)评价类型选择上的片面性

1.即时评价空洞化

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学习信心。教师可以通过即时评价,渗透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强化技能教学,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与气氛,以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空洞的评价是无法让学生得到真实、有用的信息反馈的。我们认为,课堂即时评价应该做到:实事求是,真实具体,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有的学生练习完成得好,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能完成得好?如何进一步提高练习质量?有的学生不能完成练习,是什么原因?是素质问题,还是技术问题,或是心理问题?如何解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具体评价一清二楚。此外,即时评价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增强信心,积极练习,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真正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的评价才是有效的。

2.评价参与主体的单一性

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作用怎么样、有多大价值,只有学习主体最清楚,而现实中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有教师这一评价主体,可以说我们一边口头上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边在学习评价时把学生踢得远远的。在法制不断健全、民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学生参与自身学习评价的基本权利为何不见呢?

二、目标体系不同

(一)学习领域不同

课程标准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虽然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领域,但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其它领域独立实现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大纲则是根据运动项目划分学习领域,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这实际上是一种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每个学习领域可以脱离其它领域而独立存在。

(二)内容标准不同

课程标准主要是构建本门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此外,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教学大纲主要规定了各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只作了总的原则规定,教师的工作只能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生学习并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与技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三、当前这种体育学习评价的弊端

单一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刻意追求量化评价的理念、绝对化的评价标准不仅使得当前的体育学习评价失去了应有的公平,远离了教学评价的原本积极意义,而且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对体育学习的厌恶情绪,激化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使体育学习评价成为影响体育教育和体育学习的“祸害”。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体育课程指导思想,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的确定,除了依据体育的功能、个体的需要,更要适应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特点和需要。这是研究确立我国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时应特别注意的。

(二)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与评价主体

体育学习的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评价主体应通过学生和教师两者共同评定。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2] 杨文轩,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11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3] 国务院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C].2010.9.

篇4

Abstract: Changing the competition among students to the competition among groups is helpful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llective ideas and the team cooperation spirit. It can help teachers to take targeted teaching method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tudents to ensure that every student can get very good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competitive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help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lassmates more harmonious to make the students form more healthy psychology and better learning attitud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the basis of this, it discusse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thods, strategies and evaluation ways and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professional teaching.

关键词: 合作学习;成效分析;问题与对策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effect analysis;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5-0221-04

0 引言

传统的教学评价重在常模参照评价,把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分数排名看的很重,其目的是按照高低优劣的指标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将学生置于紧张的竞争氛围之中。而严格来讲,这种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的评价方式是极不科学的,它无法客观评价学生,也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因为在这种评价体系下注定只有少数人可以取得所谓“成功”,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取得高分或者好名次,但显然并不能将这些学生都定义成失败者,这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因此必须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出的,该模式强调的是标准参照评价,其教学目的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该模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将个人记分转换成小组记分,最终以小组为单位计入总成绩,并据此进行教学评价。小组总体成绩是学生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依据。这种教学评价模式会逐渐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学生们会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去,该模式采用教师评价与组内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相结合,学生成绩与合作态度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使得评价更加的客观和多元,有利于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1 合作学习的含义

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分析各国学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发现,合作学习绝不仅仅是将几个学生安排在一起就可以实现高效学习的,合作学习小组必须具备较高的凝聚力,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能够在合作中找到满意的归属感和较高的荣誉感。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并且以小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依据,如此可使学生更投入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去,确保更高效的合作学习效果。

大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合作学习既包括上述内涵,也具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其主体是大学生,并且本文强调的合作学习不仅是指课堂上的,还包括课外协作。相较于中小学生来说,大学生主要是围绕一个课题展开合作学习,因此他们的合作学习多半发生在课堂以外。

尽管这些年我国一直在探索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真正落实到现实中还是廖廖无几,且多是在中小学实践的。从理论上分析,大学的课程多是没有定论的前沿科学知识,适合小组学习模式,并且大学生也比中小学生具有更高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所以,合作学习模式更适合大学阶段。

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模式,既存在教育资料不足的问题,也存在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学习伙伴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实践表明,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但由于我国大学生合作学习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积极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弥补自身不足,找到日后的研究方向,对于我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探索新的大学生学习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2 合作学习的意义

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具有更多的优势。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有的新知识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建构而来的,学生们由于自身成长环境的不同,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免会存在偏差,这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就显现出了优势,该模式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互相之间取长补短,进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学生利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能够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由于合作学习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还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客观上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过去教师占主导地位,现在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增加了,重视互助式、互动式和讨论式的学习;过去学生的学习任务强调个体化,现在更注重个体化和合作化的结合,过去学生之间是竞争关系,现在既是竞争又是合作的关系等。

3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

3.1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们在被动的接收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形式也仅限于师生的单维交流。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这种现状,该模式不仅包含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还包括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相互动,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助,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3.2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增强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区别与传统的分组方式,通过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异质成员组成的小组,并给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安排学习目标,小组无形中就变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小组每个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因为每个学生都不希望自己是团队的后腿,都希望捍卫团队的集体荣誉。

3.3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满足需要的机会和形式

有研究表明,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就是学校。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需要就是自尊和归属,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正好和学生的需要相吻合,小组合作学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场所,也让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交流,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3.4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收知识,但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由于学生需要将自身掌握的信息分享和传递给小组成员,无形中促使学生必须加固相关的知识,因为只有自己掌握牢固,才能将其传递给小组成员,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3.5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

客观环境决定了每个小组成员的素质不可能一样,各有各的优势,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最后评价的依据是小组整体的成绩,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协同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真正意识到每个小组成员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共同体”,长此以往下去,小组成员之间的集体观念一定可以得到加强和提高。

3.6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这导致学生们的知识面无法得到拓展,无法适应当今社会信息飞速传递和流通的现状。但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了,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信息渠道,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去博物馆、咨询相关专家等获取需要的信息,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3.7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更多的扮演倾听的角色,但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教师的角色通常是顾问或者指导者,师生一起探讨一个课题,这种互动使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教学的民主。

3.8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但竞争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无数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竞争才会使人进步,而竞争通常是通过评价体现的,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小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只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好这三个评价,就会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其竞争意识,促使其不断进步。

4 合作学习的设置方法

在传统的教师讲授课堂,教师主导着整个课题的流程和走向,学生们一般没有机会参与语言实践。但是在合作学习模式下,课堂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

4.1 组成小组

将参与合作学习班级的四十名同学分成八组,每五人一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们都是初次接触合作学习,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各项因素,深思熟虑,同时为了确保学习效率和效果,应制定相关的小组行为规则,并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小组各成员之间应尽快熟络,相互之间互尊有爱,具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荣誉感。

4.2 分配角色

客观上每个小组成员的知识储备和心理素质都是不同的,各有优劣势,在分配角色时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优劣势,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既不能让学生一直做不擅长的事情,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升,也不能让学生重复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应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

4.3 基本的合作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十分注重合作关系,因此学会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意义重大,基本的合作技巧主要包括眼神交流、保持安静、道歉、感谢他人帮助等,学生学会这些基本的合作技巧,才能在小组合作关系中更加游刃有余,更加轻松自在,也更能够使自身的价值最大化。

4.4 建构积极的相互依赖性

建构积极的相互依赖性,学生会意识到自身的成功离不开小组其它成员的帮助,同时小组其它成员的成功也必须有自己的支持,面对这种形势,学生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会被大大激发,会更加自觉的完成自身领到的学习任务,因为学生们知道一旦自己没有完成任务,不仅仅影响的是自己的成绩,更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成绩和荣誉,每个学生在团队中的作用都不可或缺。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大大激发出来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到了大大增强,不仅如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课堂的气氛较传统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学们更加自觉和踊跃地参与到课题讨论中去,形成了良好的、积极的教学氛围。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在这种氛围下具有以下的潜在意义: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合作的意义,也知道了团队的重要性;所有的学生都尝试着运用自身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享受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奥妙;无论是什么性格的学生,都在完全投入的合作中感到轻松自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大大增加了,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地畅所欲言了等等,因此构建积极的相互依赖性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5 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的设计

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可以按照确定评价指标、分配指标权重以及编制评价标准的步骤执行。在学习之前,公布评价的方法,每次学习之后,要计算每个小组的得分和每个学生的分数。

5.1 确立评价指标

合作学习小组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专业课程学习任务而形成的有明确分工的互学习组织。学习目标是专业课程教育方向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依据,合作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完成共同的任务,还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价值体现。其次,要体现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公正平等的原则[9]。

5.2 分配各项指标权重

合作学习评价指标项确定之后,由于各指标项对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不一,因此制定者有必要考虑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及所占的权重。

5.3 编制评分标准

编制评分标准主要在于界定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指标等级。例如,“5”、“4”、“3”、“2”、“1”五个标准等级或者“A”、“B”、“C”三个标准等级等,这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 合作学习效果分析

图1-图3是对于同专业平行班级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分析其中图1是所有参加样本试点班级的学生的期末成绩,均值是69.12,标准差是9.326;图2是为采用讨论式教学的参加试点班级的两个班级学生的期末成绩,均值是65.662,标准差是9.676;图3是为采用讨论式教学的参加试点班级的学生的期末成绩,均值是72.194,标准差是8.633。很明显,用讨论式教学的参加试点班级平均成绩比所有参加样本试点班级的成绩提高3.074分,提高比例为4.4%;比没有参加样本试点班级的成绩提高6.532分,提高比例为9.9%。用讨论式教学的参加试点班级标准差比所有参加样本试点班级的降低0.693;比没有参加样本试点班级的降低1.043,成绩更为集中。

7 结论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模式作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在执行的初期增加了同学间的互动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执行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相关知识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军燕,朱桂龙,马莹莹.开放式创新下产学研合作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08).

[2]樊霞,何悦,朱桂龙.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的互补性关系研究――基于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的实证[J].科学学研究, 2011(05).

[3]何彩霞,姜丽莉,王钦忠,王寿红.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实验实施现状的调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4]Armin Weinberger, Bernhard Ertl, Frank Fischer, Heinz Mandl. Epistemic and social scripts in computerC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J]. Instructional Science . 2005 (1).

篇5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高职学困生 自主学习

一、 相关概念

(一)学困生

目前的教育研究中对学困生的定义为: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基础较差,且存在着不良的学习因素,如学习兴趣较弱、学习动机不强等,导致学习中出现障碍和困难,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由于怕遭教师和同学的讥讽,学困生的自尊心相对于其他学生更为脆弱。虽然学困生在学习上处于劣势,但在其他方面如人际交往、文体活动等方面通常有特长。

(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美国专家斯克里芬提出来的区别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的一种教学评价方式,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与评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以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学习的系统性评价。

这种评价使教师能在课上及课外全面动态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地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教学效果。同时,能够帮助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评价,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评,还要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进行他评,对原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尤为明显。

(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宏观目标的指导和教师科学地引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材料,实施合适的学习策略,通过学生独立的监控、分析、探索、实践、质疑、评价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从被动地“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最终实现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自主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受益匪浅,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形成性评价的运用及实施

(一)学习成长袋

根据教学目标,学期初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份档案袋,收集一段时间与课程相关的学习材料,记录教师、自己、同伴所做的评价,反映学生该课程学习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取得的进步过程。

学习档案袋能够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肯定,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学习档案袋给学困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特长的平台,借助特长表现自己,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和肯定,从而激励了其英语学习。从这个意义上看,学习档案袋对学困生的转化效果尤其明显。同时,学习档案袋是一种很好的反馈机制,能够帮助教师全面、客观、动态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发展的重要信息。

(二)教师评价

1. 评价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策略

在课堂上,教师观察学生是否经常主动发言, 是否能融入小组活动,是否按时按量地完成作业;课外,教师经常抽查学生学习成长袋,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综合能力,了解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动态。综合课内外学生的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及时客观地给出评价。

2. 评价语言水平、实际运用能力

在课堂开始五分钟内,让两名学生做free talk,教师做好记录,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做出评价;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览英文文章,并要求写读书笔记。教师可尝试 “跟音模仿”训练,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模仿语音语调,然后对自己的模仿进行录音,教师及时跟踪评价,对学生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 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语音语调。

3. 同学互评

笔者以口语课为例,说明同学互评的实施情况。在口语课上,每位同学在讲台上做presentation时,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就语音语调、内容、流畅性、个人表现、时间控制等方面对演讲同学进行评价。因为可以事先准备,学困生也能有很好的表现。

4. 自我评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制订一份每周学习自评表,每周填写,及时回顾、和自评。学生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自查自己的努力程度、学习成效,积累自己的学习经历。自我测评能使学生能更清晰地看懂自己的学习轨迹。

三、注意事项

(一)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在学期末得到一个代表知识掌握水平的成绩。终结性评价侧重于定量分析。这种测试评价主体和方式较单一。形成性评价侧重过程评价,评价主体和方法多样,便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起来,既注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又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二)倡导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和完全意义上大的独立学习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完全意义上的独立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个人情况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相应的学习材料、方法,自主监控学习进度,进而自主评价学习效果。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所以,实际上,不太可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合作。

(三)对学困生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

对学困生的评价要以尊重为前提,评价语言以激励为主,及时发现学困生进步,给予反馈和激励。不吝啬“Good”“well done”“perfect”这些溢美之词,让学困生感受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愿意去表现得到下一次的认可,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慎重使用否定评价。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 参与 学生参与度 参与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23-02

在信息技术不断渗透教学的今天,在线学习在高校中早已不陌生,但传统课堂学习依旧占据重要位置,而混合式学习结合了二者的优势,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在高校课程改革中逐渐关注混合式学习并进行推广。在混合式学习中,学生参与度是提升学生的素养,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教师以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度进行评价是不够全面细致的,而且很难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因此,如何评价学生参与度,又如何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出更合理有效的学生参与度的评价方式值得探究。

一、混合式学习的概念界定

混合式学习早期是出现在企业培训中,一方面指学习方法的混合,另一方面指学习形式的结合。[1]《Blended Learning白皮书》中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结合了面对面学习、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2]何克抗教授指出,混合式学习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引导、启发和监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3]李克东教授指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结合了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以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4]

本文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指导思想,结合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将教学各要素合理组合,达到最优学习效果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参与度的概念界定

1.参与

参与是个体间通过沟通交流、讨论合作投入到群体活动中。[5]参与指积极地、集中注意力并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参与。[6]参与是个体主动发出的,不受外界刺激驱使,个体间的参与是平等的。本文认为参与是学生在混合式学习中,主动结合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2.学生参与度

库恩最早明确提出学生参与度(Student Engagement)的概念,他认为,在高校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高校要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其对学校的满意度。[7]学生参与度要考量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学习的有效性。[8]学生参与度是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学生发展有重要影响。[9]混合式学习中学生参与度指学生在课堂和在线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

三、混合式学习中学生参与度的评价

1.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过程简介

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理论课为依托,该课程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其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自主学习(在线学习)、课堂交流和实践(课堂学习)、课后反思和作业(在线学习)三部分。

2.混合式学习学生参与度评价方法

在设计学生参与度的评价方法时,理论依据有:阿斯汀的学生参与理论,强度参与是质与量的统一;弗朗斯・亨利的全面⒂牒突极参与模型,是对参与数量和质量的分析;朗・奥利弗和凯瑟琳・麦克洛克林的互动分析模型,把学习过程分为五个层次,把交互内容分为社交、过程、说明、解释和认知五种类型。参考的相关研究成果有: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对在线学习参与度进行考量[10];对远程学习中的学习参与度的调查[11];对对话型同步网络课堂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对反思性异步学习模式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对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参与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对虚拟学习社区学生参与度的分析研究。

设计混合式学习中学生参与度的评价方法时既要考量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在线参与度,又要考量学生参与度的数量和质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评价方法,如表1。学生在线参与度的评价方法,如表2。质量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程度,主要体现在学生发言、发帖和回帖与学习主题和内容的相关性和深入性,学生参与度质量的评价方法,如表3。

四、 混合式学习中学生参与度的现状

学生数为52,统计数据时根据学生学号大小对学生进行排序。课堂中主要记录学生的到课和发言情况;学习平台中显示学习时长、发帖和回帖情况。其中发言得分、发帖得分和回帖得分需结合表3(用a1到a5表示五个等级对应的分值)和统计数据(用n1到n5表示各个等级的次数)进行计算,公式如下:Score=a1n1+a2n2+a3n3+a4n4+a5n5。例如,同学甲共发言12次,其中1次社交型发言,3次过程型发言,2次说明型发言,3次解释型发言,3次认知型发言,其发言得分是:05*1+1*3+2*2+3*3+4*3=285分。

表3学生参与度质量的评价方法

用SPSS分别对表1中的三个维度、表2中的六个维度、表1加表2共九个维度的数据做可靠性分析,结果显示α系数分别为0803、0829、0788。通常Cronbach's α值大于070认为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因此,设计的学生参与度评价方法中考量的各个维度之间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用SPSS对九个维度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图1。分析极大值、极小值、均值和标准差可知,学生课堂参与在数量上个体差异小,到课水平整体很高;学生在线参与学习时长个体差异很大,整体水平较高;其他各个维度个体差异较大,整体水平一般。

通过对课堂参与度与在线参与度以及参与度的数量与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混合式学习中学生参与度的现状:学生课堂参与度整体水平中等,其中参与的数量较多,但主动性较差,参与的质量不高。学生在线参与度个体差异较大,主动性较差,交互水平很低。学生在混合式学习中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但参与的主动性较差,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参与的数量和质量都略高于在线学习。

五、参与度评价的反思

通过对取得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师生反馈对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发现对混合式学习中学生参与度进行评价时不够系统全面,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

(1)评价方法缺乏全局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个体参与,还包括了学生分组形成的学习小组,而本文设计的各个评价方法都只对学生个体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和统计,缺乏对小组数据的统计分析。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个体参与该课程的学习活动有了详细的评价方法,但是对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进行评价尚未设计相关评价方法。因此,从课程角度来看,本文设计的学生参与度评价方法缺乏从全局考虑,忽略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生参与度,还不够完善,在后续研究中需进一步考虑。

(2)评价维度不够全面。本文设计的参与度评价方法中涉及的各个维度都是在课堂或学习平台中外显可见的,学生个体之间都是同步进行的。但是通过学生反馈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受个人学习习惯、平台稳定性、网络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学习中,不一定只有在线学习平台上的参与。例如,有的学生更愿意学习纸质资源,课后可能通过自习的方式学习;由于学生是自愿分组,如果一个小组的同学都在一个宿舍,课后小组学习不一定都在平台上进行;由于平台故障或者操作失误,对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情况的记录不一定准确。因此,本文的评价方法中的各个维度缺乏对一些特殊情况的考虑,不够全面和细致。

(3)评价角度单一。本文在评价学生参与度时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而从学生角度所显示的参与情况未能获得。例如,在课堂学习中,从教师角度不能完全掌握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内部和小组间的讨论情况;在课后,从教师角度不能获得学生在在线学习外对学习内容的沟通和交流情况。因此,本文对混合式学习中学生参与度的评价仅仅从教师角度出发比较单一,如果能增加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和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可能会更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16.

[2]张利兵.Blended Learning理论研究及其支持系统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5:5.

[3]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4]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5]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Newmann,Fred M.Ed.Student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American Secondary Schools.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11-12.

[7]Alexander C,Mc Cormick.Assessing and Improv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A].院校研究: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高级研讨班及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

广州,200:203-214.

[8]Kuh,G.D.Assessing what really matters to student learning [J].Change,2001,33(3):10-17.

[9]周作宇,周廷勇.大学生就读经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新视角[J].大学(研究c评价),2007(1).

篇7

1.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现代意义上多元化的体育学习评价首先要求多元主体的参与,在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学习评价领域中,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主要包体育教师、学生同伴、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多元评价主体的优势互补,相互配合,使得评价的结果更加科学化与民主化,并且能从多个视角观察学生的表现,进而获得更加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是我们取得的宝贵理论成果。

2.要求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2001年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任务、目标划分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目标[2]。在这五个领域目标指引下重新构建了体育课程评价内容体系,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评价、体能评价和情意评价三个部分,对学生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的评价归于情意评价,把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提高到了与重视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概括地说,我国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从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过渡,不仅能够有效地实现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目标,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体育教学评价正沿着全面化、合理化以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3.讲求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随着新评价理念在课程领域的广泛传播与不断实践,“表现性评价目标”亦称“相对评价目标”或“定性评价目标”,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是指不易测量的抽象目标,如情感、意志、性向、态度、兴趣、价值观等。现代意义上的体育学习评价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两者的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现在的“表现性评价”“学习契约评价法”“学习档案袋评价”“相对性评价”等都体现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思想。“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两者相结合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主导评价方法。

4.重视评价过程的全程化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外评价理论传入我国,并且经过不断地探究与实践,“全程化”评价思想受到重视,“全程化”评价模式强调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至今,在经过了近十年时间的认识与实践,全程化评价思想已经被广大教育评价实践者所接受。可以说,由注重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者相结合的转变是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史上的一个跨越。

5.关注评价双方民主化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实践领域的日益深化,这种以“高压控制”为主要手段的教育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民主、和谐时代的需求[4]。新评价理念强调,体育学习评价是评价者与评价对象民主协商,共同构建的过程,而不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控制过程。评价双方不是自上而下的关系,或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和尊重的关系。他们可以就评价的目标、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等开展对话与交流,允许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然后通过民主磋商,达成共识。目前我国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双方的关系基本实现了由“专制”化向民主化的转变。

二、迷思——现阶段我国体育学习评价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如何界定多元评价主体在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的主次地位

合理界定多元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的主次地位并有效发挥其功能,是体育教学学习评价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处于主导、指导的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最了解,评价手段也最有效(如技能项目的现场测试),其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应学生学习的状况[5]。目前在我国的学校体育学习评价领域中,切实参与到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体育教师、学生本人和学生同伴。在现阶段的评价实践中,有些地方完全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不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有些地方过于注重学生的评价,而体育教师的评价只是起到一种“辅助”作用。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但是如何来确定多元的评价主体在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的主次地位是当前体育学习评价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2.如何选择体育学习评价的重点内容

我国学校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实现了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变,是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取得的发展性成果。课程改革之前,我国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涉及很少。如今《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不太强调对体能、知识的记忆、单个技术水平、最终成绩的评价”“强调对态度行为、社会适应、技术运用、运动参与、过程和进步幅度的评价”等。纵观近些年来我国的体育课程评价内容重心的转换,出现了由一个极点“重视知识技能”走向了另一个极点“重视情感态度”的发展趋势。在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情意的评价、知识技能的评价和体能的评价三大部分。但是,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如何确定评价的重点内容又成为当前一个困惑。

3.如何处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关系

长期以来,终结性评价一直是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其优点是操作起来比较简便易行,能够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正是其受到大多数体育教师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缺点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情况,没有考虑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态度、表现,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程性评价的优点是采用开放的、即时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育兴趣、态度、情意表现、价值观领域进行全面、深入、灵活的评价。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参与者的主观感彩难以保证评价的公平与公正,再加之学习过程的连续性与可变性,使得过程性评价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新课程评价理念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是当前体育教学评价实践中遇到的一大问题。

4.如何选择体育学习评价的方法

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在理论领域开始倡导由定量评价向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过渡。继而,也伴随产生了如“学习契约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苏格拉底式研讨评价方法”“即时表扬与评价方法”“相对性评价方法”等等一系列新型的评价方法。多种新型评价方法的产生理论上增加了评价主体选择的空间,但是,在体育课学习评价中如何把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融会贯通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是非常困难的,提高各种评价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是当前我们要考虑的。

5.如何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

目前关于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也引发了一些争论。很多体育教师走进了“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评价成绩只能好不能坏”的认识误区,最终导致了评价效果是“人人都可得高分,很多学生产生骄傲自负心理,形成体育课技能没掌握、体能没提高,自己不需很努力就可以得到较好成绩”的现象。如何来看待“评价成绩的优劣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这个问题在现实体育学习评价领域中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求解

1.关于评价主体的定位:对于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的主体应该有主有次

体育教师和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两者的评价缺一不可。但是对于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的主体应该有主有次。对于学生体能、运动技能的评定,我们可以选择以体育教师评价为主,学生本人或学生同伴的评价作为体育教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参考,这样做是因为一些学生受知识经验、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感彩。对于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的自我了解与相互了解较深,我们可以选择以学生的自我评定与相互评定为主,这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通过不同的评价内容来界定各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的主次地位理论上能够有效地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程度。

2.关于评价内容的重心:“情感态度”与“体能、技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在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时,“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两者间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也不是谁主谁次的关系,两者作为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同等重要。新课改之前,我们过于重视对学生体能、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课程改革之后,健康第一、终身理念的提出,评价开始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但是,却无意识的忽视了对学生体能、技能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学生体质一直不断下降,这也许会让我们把目光再一次聚焦到重视学生体能、运动技能的发展上。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实践者在评价实践中要做到“重视情感态度”必要,“重视知识技能”也必要,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但两者都不能过激,关键是要把握好两者的平衡关系。

3.关于评价的过程:提高过程性评价的可操作性

就目前来看,终结性评价还是学校体育学习评价的主导形式,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依然非常困难。客观的说,当前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对“过程性评价”的忽视并非是评价者意识上的疏忽,而是在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等内容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操作性差、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这才是导致忽视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原因。设计出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等内容具体的操作性评价方案,提高过程性评价的可操作性,才是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关键所在。

4.关于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应该体现一种“真实性”“可操作”及“有效性”

体育学习评价方法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能够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只有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才是科学的、有效地评价方法。其次,要充分考虑其现实可操作性及体育教师工作量的问题,只有易于操作的、教师工作量和效果相统一的评价方法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评价方法,否则就不会长久,最终被广大的体育教师所放弃。因此,具体评价方法的选择不应该追赶“时髦”,而是要体现一种“真实性”“可操作”及“有效性”。

5.关于学生的评价成绩:充分考虑与运用评价成绩对学生发展的双向作用

“好的评价成绩对学生能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差的评价成绩对学生有很强的警示作用,同样也是一种激励”。作为学校体育实践者应该特别注意评价成绩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学生的反应,优良的评价成绩对身体素质一般或稍差的学生鼓舞很大。评价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通常首先是抱怨,但通过体育教师与他们讨论分析后,能有效地引起他们的反思,在新的学期里往往表现出更加积极努力。因此,在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时,应该做到实事求是,重客观事实,重视评价成绩对学生发展的双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评价技巧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2]陈秀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与前瞻[J].体育教学,2006(6):13-14.

[3]王斌华.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8.

[4]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5]钟启泉,姜美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教育研究,2004,(8).

[6]张世响.现代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变迁[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4.

[7]何涛.暴雨前的闷热——也谈对课改的疑惑和迷茫[J].中国学校体育,2007(2):58.

[8]张亚平.现阶段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研究与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06(7).

[9]赖天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J].中国学校体育,2006(7).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平时表现量化评价课堂纪律主动性学习

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难上已经是众多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遇到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源文化课素质普遍偏低、学生对文化课重视不够、文化课本身定位不明确等众所周知的因素影响。针对这些原因,不同的学校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学生文化课学业水平的提高。我校的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平时表现+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三项综合考核的学分制,平时表现占到一定的分数,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督促作用。但是,在对平时表现的打分上,由于遇到的情况不一样,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标准,笔者则是根据量化管理的理念,对学生的平时行为细分,每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行为都占到相应的分数,或加分或减分。

一、影响学生学习的行为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我校学生中一些影响学生学习的行为分别如下:

(一)积极行为:认真听课、认真做练习、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

(二)消极行为:上课不遵守纪律、不做练习、不按时完成作业、课后不复习。

笔者所讲授的课程为数学,一但上课过程因为学生违反纪律被打断,就会造成许多学生因为突然的思路中断而听不懂。刚开始上课时,上课过程中多次出现如下情况:有的学生直接离开座位与其他学生打闹、有的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公开争吵、有的玩手机游戏发出很大的声音,以致于不得不停下来维持课堂纪律,当维持好纪律再继续讲课时,大部分学生已经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即使能集中注意力的那部分学生,基本上也会出现茫然的眼神,也就是听不懂了;更有几次,有个班级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在玩手机,无论怎么阻止也照玩不误,基本上不再听课。课堂纪律的混乱是影响学生听课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听课加练习的过程,只有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听懂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课堂练习是老师发现问题,帮学生纠正的过程;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使用的过程。但是,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学生并不主动去做练习,而是直接听老师讲,而作业更是以抄为主,特别是写作业时间比较少时,抄作业的学生更多,甚至有部分学生直接不交作业。能够认真完成作业的只占一小部分。这对掌握知识极其不利。

对于复习,主要是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复习一遍。如果多数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也就谈不上复习。

二、量化评价的思路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决定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实行量化管理,只要学生出现消极的行为就扣除相应的平时分分数,坚持积极的行为就会得到加分。具体思路如下:

平时表现分为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

(一)课堂表现

每节课打一次分,每次的基准分都为满分100分,当出现违反纪律的情况时,就会扣除相应的分数,只要不违反纪律,这节课的分数就是满分。

由于离座位对课堂的影响较大,所以扣的分数最重,离座位一次扣除21分,只要出现两次离座的情况,当次课的分数就会不及格;因为刚开始玩手机的情况比较严重,所以只要是玩电子设备,发现一次就是扣15分,意思是出现三次这样的情况,当次课的分数就会不及格。说话、看课外书等其他违反纪律的情况一次扣11分,出现四次当次课也会不及格。

有扣分也有加分,当正确回答问题时,一次就会加15分;如果在黑板上答题,正确一次加20分。因为所提问的问题都和讲课的内容有关,不注意听课是不可能回答正确的,这也就会促进学生为了多加分而认真听课。

而一学期的得分,是每次课的得分的平均分。

由于这种记分方式是按课计的,所以,当次课被扣分严重的学生,在以后上课时如果认真听课,积极表现,最后的平均分并不会因为一两次课的扣分而下降太多,这样就容易促进学生多出现积极的行为,少出现消极的行为。

(二)练习完成情况

课堂练习定期检查,每次的基准分也是100分,一题不做扣5分。每学期的得分也是以当学期的平均分计算。

(三)作业完成情况

课后作业每次的基准分为100分。为了防止抄作业,规定做错的题目超过一半的情况下才扣5分,只要所有的题目都做了,错误少于一半,就不扣分。但是少做题目的,会按题目所占的百分比扣分,比如,布置两题,只做一题,就要扣除一半的分数,只能得50分。同样如果作业全部做正确,当次作业就会加5分。一学期的分数也是按平均分计算。

而平时表现的分数,是通过以上三项加权得到。课堂表现占50%,课堂练习占30%,课后作业占20%。这样计算下来,平时分有的会不足100分,也有的超过100分。因为总分是100分,所以超过100分的,就按100分计算,但是,平时分在学分中的比例会随着平时分分数的增高而增大。比如平时分不足100分的,平时分比例只会占到学分的30%,高于100分不足107分的占到学分的35%,高于107分的可以占到40%。这样设置的吸引力是显面易见的,只要平时不违反纪律,认真听课,经常回答问题并回答正确,认真做练习写作业,至少可以拿到35分的平时分作为学分,如果平均每三次课上黑板做对一道题,就可能会达到40分。

三、量化评价的实践情况

以上的评价办法在实际实施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上课离座位的情况几乎没有,玩手机、说话、看课外书的也只是个别学生,而且是偷偷进行。课堂纪律显著好转。学生也积极回答问题。但是,在做课堂练习时,还是有一些学生不认真做,只求上黑板做题拿分。有的学生,即使做不对,也要把机会争取到,对听课还是不重视。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有所改观,作业基本上能够收齐,但是,抄作业的现象并没有减少。

四、反思

从实施后的情况看,这个办法对维持课堂纪律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对于主动学习、想学习的学生来说,能够保证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听课环境。但是对于自制力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来说,促进他们学习的作用并不明显,可以说是收效甚微。从实施这个方法后学生的表现看,也对这些学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学生们还是非常在意

分数的。对于离座位、玩手机、说话、看课外书这些明显的扣分行为,学生都尽量避免,这就说明学生对分数还是很在意的。

(二)学生们只能看到直接的加分扣分因素,不能看到间接的加分扣分因素。学生对离座位、玩手机、说话、看课外书这些明显的扣分行为,都尽量避免,又积极争取回答问题的机会,这说明学生能看到直接的加分扣分因素。但是看不到认真听课对正确回答问题的重要作用,大部分原来不能认真听课的学生在实施这个方法后还是不能做到认真听课,要么走神,要么左顾右盼,要么打瞌睡,甚至睡觉。或者也可以认为是知道听课对回答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制力的问题,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

(三)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由于对练习的检查间隔时间太长,使许多学生产生懈怠心理,以致于好多学生在课堂上不及时做练习。一些学生的作业往往拖到交作业时,草草抄袭别人的作业敷衍任务。

由于学生普遍都比较在意分数,所以,使用加分扣分的方式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管理还是能起到效果的,特别是对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有明显的作用,但是怎样用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从让学生认真听课和主动完成练习两方面入手。

让学生认真听课,主要还是提起学生听课的兴趣,目前来说,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加分扣分方式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学生普遍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同时又对学习文化课缺少兴趣,所以,如果能够每次课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是知识背景的有趣情境,把本次课的内容融入情境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去讨论,在轻松的气氛中把问题理解清楚,不失为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但是单纯的情境教学并不一定能够调动学习兴趣低、主动性不高的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同时给于认真听课的学生一定的加分奖励,也许效果会好一些。

让学生主动完成练习,需要对目前的评价方式作一下改变。从学生现在的状态看,练习检查的时间间隔太长,让学生产生了懒惰心理,作业则是以普遍抄袭为主。所以合适的办法只能是缩短课堂练习检查的时间间隔,每次课结束前都要检查一次;同时大量减少作业数量,把作业当成课堂练习,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大部分内容,只留一小部分作为作业。由于作业要进入课堂练习,所以要减少学生上黑板做题和回答问题的次数,为更多的课堂练习节约出时间。同时因为减少了上黑板答题和直接回答问题的机会,所以,对于当次课认真完成练习的学生直接给于正确回答一次问题的奖励,以便于激励学生主动做练习。

五、新的实践与认识

在最近几周课中,笔者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情境教学法和新的加分制度,同时减少作业量,大部分习题在课堂上解决。从这短期的实施情况看,一方面有趣的情境设置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有学生直接反映“一学期来,也只有这样的课上得快乐”。另一方面新的加分制度实施以后,在其中一个纪律和学习态度较不好的班级,一部分平时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听课做题中来,虽然其目的是拿到当堂的平时分,但是大量的习题可以当堂解决,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课堂纪律的维持;而对于原本纪律就相对较好的两个班级,更是可以顺利地讲解完大部分课后习题,从而大大减少了作业量,有效地避免了因为大规模抄作业而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但是实施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情境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课堂过于活跃,一些好动的学生,借机“自娱自乐”,从而影响了课堂进度。

篇9

根据上述品德与社会课学习评价的要求,笔者从活动作业评价入手,对过程性评价策略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活动作业的特点与分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作业主要为活动作业,作为学习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中。 据此,我们对活动作业的特点与分类进行了分析,为展开学习评价夯实认识基础。

1.活动作业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课活动作业具有整体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活动作业要关注三维课程目标,指向学生的整体发展;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想品德实际水平,确定作业内容与要求,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丰富多样的实践作业,倡导以生为本的作业设计。

例如,一年级《我的名字》一课的作业,是鼓励学生把自己名字的含义画出来,以加深对自己名字的喜爱和对父母期望的理解。中年级《我们是好朋友》一课的作业,是鼓励学生通过与同学一起表演或展示作品单,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友谊。为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作业时需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性格特点,让活动作业成为学生探索自我的过程。

2.活动作业的分类

从具体的作业项目或作业题来看,活动作业一般可分成知识型作业、实践型作业和探索型作业。其中,知识型作业主要用以复习巩固所学的社会生活知识。实践型作业主要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践,在家庭、学校、社会支持的范围内,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方法和能力训练及情感体验的实践活动作业。例如,四年级要求学生开展一周的班级垃圾情况调查,了解垃圾的种类,找出哪些垃圾可以回收。探索型作业则是与生活密切联系,具有开放性、没有标准答案,旨在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作业。例如,五年级要求学生创作有关和平或环保主题的漫画,以及为班级活动提出改革建议等。这三种类型的作业有时也可在同一项目或同一作业题中综合使用。

从时间长短来看,活动作业可分为即时性作业和中长期作业。即时性作业即要求学生当堂或当天完成的“短、平、快”式作业,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填写四大文明古国及所在洲名的作业就可以当堂完成。中长期作业是需要学生长期持续进行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行为习惯。例如,让学生种一棵植物,仔细观察并记录它的生长过程,并把自己的感受用最喜欢的方式表述出来。

从参与者来看,活动作业可分为独立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和亲子作业。独立作业即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合作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可以指定或自由组合)合作完成;亲子作业则是请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

从作业要求来看,活动作业可分为规定作业和选择性作业。规定作业,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力求让每个学生都通过作业获得知识的巩固、能力的训练和情感的共鸣;选择性作业则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既可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又可发挥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作业“学做一样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选择学做不同菜系、不同难度的菜肴,这样,不同兴趣、能力的学生都能完成。

从实施过程看,活动作业可分为课前作业、课中作业和课后作业,三者前后链接,构成完整的作业链:课前作业也称预学作业,即为学习新课做准备的作业,重在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课程做思想上、资料上和方法能力的铺垫;课中作业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且有机融合,重在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课后作业即课后延伸性作业,用于巩固和强化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二、活动作业评价指标的制定

在作业评价指标的研制中,我们强调细化目标、联系生活、关注差异。细化目标,即强调评价指标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增强可检测性;联系生活,即强调评价指标要联系一定的生活情境和学生表现,便于测评;关注差异,即要制定不同年级的分层指标,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进入各自的“最近发展区”。

闵行区以“都江堰工程探究活动”为例,设计了表现性活动评价,规定了评价内容和标准,并进行等第说明。评价内容包括两项任务,任务一是在工程图上标注主体工程名称,介绍其功能及优越性,从中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习能力;任务二是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针对每一个任务都设计了不同星级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所获得星数,作出等第判断。这一评价指标充分体现了活动作业的特点,较好地细化了本学科知识、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

虹口区实施《信息册》作业时,则对学生所收集信息的评价制订了“实时、端正、完整、数量”四项指标。实时,要求所收集信息真实正确,如果收集的是新闻信息,则要求是近期的;端正,要求对所收集信息进行有条理的归类整理,并书写端正;完整,要求所收集信息表达完整、内容清晰;数量则要求所收集信息达到一定数量,例如,三年级学生每周收集两条,四年级学生每周收集三条。这样的指标既便于操作,又体现了不同年级的分层要求。

三、活动作业评价的实施

1.课前作业评价的实施

由于课前作业一般采用观察生活、收集信息等作业方式,对这类作业,我们可采用书面批改和课上交流点评两种评价方式。

书面批改,即在课前审读学生收集的信息等书面材料,用描述式评语或评判等第的方式进行质量评定;之后,教师在课上对已批改的作业进行讲评,介绍优秀作业,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课上交流点评,即教师不用事先批改学生收集的信息材料,而是让学生直接在课上汇报交流,教师当堂进行即兴点评,或让学生参与评议,评选出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并对倾向性问题进行指正,之后自然引入新课。这一评价方式简便易行,又可体现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的结合。

2.课中作业评价的实施

课中作业往往采用游戏、实验、讨论、小品、思辨等方式,因此,其评价方式更加灵活。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评价方式。

集体判断式评价。适用于比较简单的选择或辨别题。教师提供A、B两种答案,选择A答案的举红牌,同意B答案的举蓝牌;或教师提出是非题让学生辨别,认为正确的举笑脸牌,认为不正确的举怒脸牌。如今,许多学校开始在课堂上采用平板电脑等现代技术工具,教师可用直接发信息代替举牌。这一评价方式可实现全体同学的参与,且反馈时间短;但是,较复杂且有一定深度的思辨活动不宜使用这一评价方式,防止将学生思维引向简单化。

即兴点评式评价。适用于师生对话,或学生进行游戏、小品演示或实验后,这就要求教师能运用恰当的评价语言。虹口区广中路小学刘星辰老师将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归纳为:具有个性的激励语言、机智巧妙的引导语言、幽默风趣的即兴语言和蕴含情感的无声语言。

小组竞赛式评价。即教师将课堂所学重要内容设计成一组问题或作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等方式完成作业,之后各组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交流中,每一个小组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或未完成的不得分;将各组分数相加,得分高的小组为优胜。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合作学习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表格式评价。这是使用最普遍的评价方式,即在课中某环节结束后,出示一张表格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此处不再赘述。

3.课后作业评价的实施

由于课后作业五花八门,评价方式更需要教师灵活使用。诸如《考察报告》《访问记录》《体验日记》等课后作业,教师可采用书面批改的方式,评定等第或用描述性评语进行评价,之后采用作业展示和评讲,实现评价的激励功能。对于课后实践型作业,则着重评价学生的表现,也可使用表格式评价。

在批改活动作业时,我们尝试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指向知识目标的作业,可使用趣味批改符号,如笑脸、怒脸或星号;指向方法与能力目标的作业,可采用引导式评语,如让学生用图画描述自己的文明行为,教师作出评语:“校园有了你们变得更美了!”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作业,则可采用共情式评语,例如,学生用数据例证我国资源丰富,教师作出了如下评语:“了解了我国丰富的资源后,你是不是有一种自豪感?”

篇10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课 发展性 学习评价

发展性学习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高目的的活动,它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调节系统,理应促进学习全面、主动、和谐、持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学习评价的革命性变革会直接导致课程改革质的变化和发展。

而学习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连续活动过程,本文主要对历史与社会课学习评价的方法进行尝试性探讨,目的是要促进“学生为本”的有效学习机制、建立良性的学习动力循环,以形成全面、科学、规范、易行的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

一、活动化评价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的综合人文学科的必修课程。因此,课程学习评价的重点不应停留在简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重视或记忆方面,而应该着重考查学生整合知识的水平;不仅要测查学生对历史和社会学科及相关学科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进行推进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不仅包括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学生参与体验、探究活动而发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对学生思维水平、社会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综合性、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学习评价应促使学生学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可通过历史与社会课的观点来提高观察世界、获取信息、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一天,我要教学七年级《男生・女生》一课,当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发现一男一女两个同学,一前一后站着,女生还在掉眼泪。我问明了情况,原来下课时男生把女生的椅子弄脏了,女生觉得很委屈,所以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我问那个男生,男生与女生相比有何优点。他说:“男生聪明,乐于助人。”其他男生积极补充:“勇敢、坚强、大度……”又问女生有何优点,她回答:“细心、温柔、勤奋。”其他女生补充:“美丽、善解人意……”我说:“很好,现在你俩应该怎么办呢?”男生早已把椅子擦干净了,女生也露出了笑容。我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的优势及性别差异,以及什么是正常的健康的男女生交往。”

发展性学习评价能鼓励和肯定学生积极参与历史与社会课活动,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历史与社会课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历史与社会课思考过程的合理性,让学生有改正错误、大胆质疑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因而,应把学生发展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作为发展性评价的重点。

二、追求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的个性日益鲜明。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改进和完善评价方法,避免用单一标准或方法去测评学生学业成就。本课程注重知识的综合、学生的参与和社会意识的形成,这些特点也要求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来明确评估学生的进步和教学的作用。

因而本人认为学生历史与社会课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历史与社会课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历史与社会课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法必须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垄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促进对学生发展性评价。如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1.纸笔测试

一种传统的评价方法,能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迅速发展学生的知识漏洞,平时练习或期终测试时应用比较多,表现形式主要有选择题、搭配、判断对错、简答等。但在新课程中不能过多强调这种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过于注重量化因素,一些无法量化的实质性问题常常被排除在评价之外。而发展性学习评价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则弥补了这个缺陷。

2.主题探究活动评价

主题探究活动评价是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对学生探究技能和实践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及沟通与合作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表现形式涉及面较广,如学生自评、互评,合作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评价的内容,强调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了解,获得对历史与社会的了解。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而社会实践是历史与社会课的自然延伸,通过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将社会的现实与课程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我在教学九年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结合社会调查方法和家属建设等有关知识,联合校团委,要求学生深入工业区、居民区,调查工业区设在河流上游对居民生活影响情况进行调查,学生对此反应积极,因为这些是涉及自身生活的问题,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设计调查提纲,完成调查报告,进而学生不但获得了体验生活,而且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主题探究活动评价通常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每单元或分段设计与本学科有联系的一系列参与主题(主题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针对学生围绕的主题,对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资料―形成、呈现成果等过程进行评价。这里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评价内容主要在定性基础上分优秀(A)、良(B)、合格(C)、有待努力(D)四档进行评价,由此我设计了表格(见表一),竖列评价栏目采用等级评价,横列评价栏目采用评语评价。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主题探究活动评价表(表一)

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淡化分数概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对学生的历史与社会课学习进行适时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改进功能主题探究式评价对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用的,同时这种主题探究活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沟通与合作的过程,起到了积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的作用,这是发展性评价所要达到的目标。

三、追求评价方法体系化,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发展性学生评价应由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协同作用来完成,应形成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的、开放的、网状结构的评价体系。

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法的评价主体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由“重他评”走向“重自评”。本课程的评价,强调以实际为对象进行描述性的、自主性的评价,主张评价的多元性和互动性。在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可采取学生进行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更全面些、客观些。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形成,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有关自己学习的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的每一次鼓励,家长的每一份关爱,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作用。

总之,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既要体现学生的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以生为本”,“立足过程”,活化学习过程评价,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为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展性学习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还存在评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评价的激励与客观性等方面的矛盾。如何发挥评价的检查了解、反馈调整、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等功能,怎样找到简单可行又有较好促进作用的发展性评价方法,有待于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