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评价范文
时间:2023-03-22 09:3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预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安全预评价前置条件联合踏勘开采设计
Abstract: aiming at the mine at present the safety pre-evaluation work process to raise some improvements.
Keywords: safety pre-evaluation pre-conditions joint inspection mi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全评价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目的。安全评价应贯穿于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工程、系统进行安全评价,既是政府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也是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证。矿山行业一直是政府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近年来,随着有关矿山安全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善及各级政府部门对矿山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矿山安全评价工作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评价的内容越来越详尽无遗漏;评价的程序也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完善。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仅对矿山安全评价的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探讨,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明确安全预评价的前置条件。
矿山安全预评价是根据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和预测该矿山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和管理对策建议,对矿山后续设计、施工和运行后的安全管理、监督提供技术性参考。
从理认上来说,矿山安全预评价工作的前置条件似乎很明确:矿山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矿山安全评价工作的一个前置条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不然。由于一些矿山生产规模偏小未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建设单位认为该建设项目是否可行一目了然,结论简单明了,无需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但由此给矿山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安全预评价工作实际也是解决矿山在安全方面是否可开采的问题,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有相似之处,但在报告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基础数据――矿山的地质勘查报告,因此,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安全预评价工作的前置条件实际上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如没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则把地质勘查报告作为矿山安全预评价的依据。
安全预评价工作曾把采矿许可证作为前置条件之一,即取得采矿许可证后再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有了采矿许可证,评价范围就可以明确、评价对象就更有针对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安全预评价的作用被弱化了,因为矿山安全预评价的作用之一就是明确矿山周边环境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矿山的地形条件能否满足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的要求,但由于采矿许可证已经发放,即使通过安全预评价发现矿山周边环境环境不符合要求,要重新调整矿界,由此涉及到地质勘查报告、开发利用方案的重新编制以及采矿许可证的换证工作难度很大。因此,经过实践,为了在源头上把关,让安全预评价真正起到对矿山选址把关的作用,各地安监部门将安全预评价的工作提前,即在取得采矿许可证之前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根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结论来申请采矿许可证。
安全预评价工作的提前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矿山选址把关的问题,也能为当地安监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但由于安全预评价工作的提前产生了新的问题:由于安全预评价报告提前了,甚至矿山的矿界还未确定,当然就没有相关的地质报告,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依据就不充分;没有安全预评价报告,则安监部门不能签署《新办矿山联合踏勘表》,没有《新办矿山联合踏勘表》上国土部门、安监部门的签字,则矿界无法确定,无法进行矿山的地质勘查工作,没有地质勘查报告,这就形成了一个逻辑悖论,一个循环套。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正规的操作流程,但经过摸索实践,个别地区相对成熟的操作步骤是:不将《新办矿山联合踏勘表》作为前置条件,取而代之的是新设一个安全条件认证,即在没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前提下,对该处设置矿点的周边情况、安全情况进行调查,编制《安全生产条件论证报告》,再根据《安全生产条件论证报告》的结论,安监部门会同其它部门签署《新办矿山联合踏勘表》,然后进行矿山的地质勘查,取得采矿权的批复,再通过《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以及国土部门、环保部门的手续,取得采矿许可证。也就是说由安全生产条件论证解决矿山选址的问题,再由安全预评价解决矿山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及相关建议。
二、安全预评价对开采设计的指导作用。如前所述,安全预评价的作用之一是对矿山后续设计、施工和运行后的安全管理、监督提供技术性参考。一般情况下,开采设计应按安全预评价的建议进行设计,如果开采设计不按预评价的建议进行设计,那么应该对此进行解释说明。
如果安全预评价的建议合理,那么设计按建议进行设计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如果建议不合理,或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也许从安全角度看建议是合理但从经济角度考虑不合理,那么设计如何处理就是一个问题了。因为矿山的开采设计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也许是不同的,如一个边坡高陡的矿山从经济角度、生产工艺角度考虑也许溜槽是可选项之一,但从安全角度考虑,这么多年的矿山事故表明,在管理不善的情况下,溜槽设计就不是一个好的选项,因为它对管理方面的要求比较高。从这个方面来说,开采设计在未按安全预评价的建议进行设计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的主观性太强,开采设计完全可以撇开安全预评价的建议进行编制,从而导致安全预评价对开采设计的指导作用落空。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可以建议作如下调整:1、安全预评价对设计方面的建议不宜过细,而仅对矿山设计大的方面如开拓方式、开采方法作原则性的建议,具体的由设计单位发挥设计方面的专长进行合理设计;2、开采设计评审时,安全预评价单位应该在场,对开采设计是否按安全预评价的建议进行设计做出结论;如未符合,则应由设计单位作出解释性说明,由各单位会签会议意见,明确各单位已对开采设计采纳或不采纳安全预评价的建议统一了意见。
参考书目:
1、安全评价第3版;
篇2
安全评价的过程,无非是找出企业或建设项目的危险因素、重大危险源及潜在隐患,评估其危险程度,作出评价结论并提出改进或整改建议。安全预评价可指导下一步设计工作;对现状和验收的安全评价,可作为安全状态是否达标或竣工工程是否可验收的技术依据。但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状与问题是:评价方法越多,程序越复杂,评价工作量越大,评价报告书越厚,评价结果往往使评价者自己也越来越心中无底,似乎指导实用性反而越差,但又不便明说。
以福建省的实践为例,以前八、九十年代的安全评价,大多数以对照规范评价为主,也辅以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危险度评价,甚至已较早就应用了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等引进的评价方法。评价实践中发现,对照规范评价法(主要以企业或可研的现状对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程规范而作出评论)和安全检查表评价法(未作定量分析)虽简易平淡,但切实可行,直接指导意义大。因为国家标准或各行业部门相关规程规范是集全国专业技术精英和安全技术专家,根据国内外技术行情及国内现状,经过多方研讨所制定的结晶性规则。国标即国内的技术法律,充分体现了技术先进性和国情,是技术工作不可擅自逾越的行为规则,具有法力权威和技术权威,与它相抵触的技术性疏漏都应在改正或整改之列。在评价报告书中被评述别的问题,可研、设计单位或被验收企业也易于沟通、理解和接受,很容易在技术法律面前统一意见,达成共识。因而,评价报告书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在国标、行标的基础上审查安全评价报告,同样也易于沟通和取得共识,人为的分歧较少发生。而且,若能全部执行了国标、行标,企业或建设工程的安全性自然得到了全面的保障。管理部门、评价单位和企业心里也都是踏实的。说句实在话,要安评人员全面地、娴熟地掌握各类被评价对象相关的国标、行标和地方标准,并准确地运用于安评实践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能体现其评价水平的。
但是,随着国外诸多其他安评方法的引进和国内中介单位市场竞争的激烈,这种淳朴的评价方法却突显出它的“缺点”。有人认为它简淡,缺乏“技术兴奋点”,体现不出“技术含量”,甚至被贬斥为“小学生、幼儿园的水平”。总而言之,就因为它朴实无华、缺少包装,似乎“没有穿上西装”就难登大雅之堂。这还不过是一个侧面特写镜头而已,总的趋势是安全评价市场开始了洋化的“包装”。
于是乎,不论实况如何,评价书中竞相开展“量化”、“树化”、“分级化”,有时不问是什么评价对象、不问用什么方法,都追求“量化表达”,都有“事故树”、“事件树”,都尽可能予以“分级”。譬如,在评审评价报告书时发现:进入我省的有的安全评价单位对建设工程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时,用安全检查表把各项检查结果量化打分,最后进行统计“分级”。其采用百分制,达75分的为达标级,达85分的为良好级,达95分以上的为优秀级。不言而喻,这样一来,一个建设工程安检结果达75分,自然就达标,即应予以验收了。反而言之,这个工程有25%、也即1/4的内容存在缺陷,照样可以验收通过。这绝对会使那些担心自身难以过关的“豆腐渣工程”们拍手称快。因为毕竟评价单位肯定了75%是合格的,“成绩是主要的”,验收过关不成问题。退而言之,得了95分就可以“优秀”了吗?哥伦比亚航天飞机的一点隔热瓦片与整个飞船的设备、仪器装备、自动化水平、航天对接及往返的难度相比,占百分之几?但就是这百分之几一丁点的隐患造成了机毁人亡的世界性悲剧!而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最原始”的对照规范评价法,对每个不符合标准、规范的项目均应录在对照与整改、之列,使其达标。虽无“量”、“级”概念,但对每个角落却能“梳”而不漏,确保安全。
对于诸多国外引进的安全评价方法,无疑都是安全技术发展进步的产物,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先进性。但是在应用中也应结合国情及企业实情,有条件、合理地使用。如果一味地追求其形式,只是中看不中用,并无太多实效。例如,事故树是个很典型的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它既可做直观的定性分析,也能做定量分析,能揭示企业生产中危险危害因素与事故的关系,又能通过定量计算预测事故的发生概率;而事件树分析方法则可通过系统的各零部件的故障率,预测某特定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周期。但它们的分析结果必须建立在对各类设备零部件的故障率或事故频率有充分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必须建立相配套的数据库,否则只停留在一般定性阶段,其分析结果的作用就很有限了,而且往往只是概念性的。又如,对易燃易爆和有毒介质最适用的道化学分析法、蒙德法,以及计算危险物品事故危害程度的“池火灾”、“蒸汽云”等数学计算模型,也同样由于数据库不配套、不完善,在计算中对各种参数采用系数时会有很大的人为主观判断的差别,会很敏感地会影响分析计算的总结果。有时甚至会令计算者自己吓一跳,只好调整其系数取值、重新计算,直到觉得结论尚且“过得去”为止。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先圈定一个可接受的结果再倒推去取其系数,好象在做文字游戏。
特别应指出的是,那些引进的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大多是针对某特定事故类型和范围的。评价报告中一般不会对企业生产中所有事故类型或各种系统都进行那些方法的分析。未分析到的部分就形成了空挡,就是隐患窝藏的死角。一份安全评价报告,如果不能查透重要隐患并提出整改要求,那么,如果被评价企业在全部按照评价建议的要求完成整改后仍不能确保安全,这样的评价只能说是华而不实。单纯追求“花拳绣腿”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严肃地说,如果发生事故,评价单位是要负连带法律责任的。
篇3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的关系,指出安全评价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前言
安全,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安全是指全民、全社会的安全,狭义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的安全。现代安全的核心是系统安全工程,现代安全管理就是围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这三个基本环节开展风险防范工作,其体现在熟练地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或削减生产领域的各种危险,有效地防止灾害事故,避免损失。这已经完全不同于以事故为中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事后型安全管理。
安全评价是依照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对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复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规定的评价,对照技术标准、规范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分布部位、数目,预测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而提出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等。决策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选择系统安全最优方案进行管理决策,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安全评价工作向纵、深方向的开展,其作为安全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正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对于安全生产所起的技术保障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对安全管理模式的完善,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凭经验进行管理,多为事故发生后再进行处理。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系统的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状况,全面的评价系统及各部分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促使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所有部门都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生产经营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安全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各部门、全体职工明确各自的安全目标,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步调、分头进行,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层次领导及技术人员补充现代安全管理的知识,了解系统安全工程的精髓所在,从被动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模式向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系统化安全管理模式迈进。
二、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开展安全评价与预评价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即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提高建设基础上的安全卫生水平,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拟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水平,首先取决于安全设计。预评价作为安全设计的主要依据,它将找出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的主要条件后果,并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主要条件的最佳技术、措施和方案,为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预评价改变了“先建设、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使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的管理、监察工作沿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深入地开展。
三、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为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当代人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新认识、新观念表现在对安全本质的再认识和剖析上,把安全生产基于危险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在对事故的本质揭示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安全生产建立在预防和控制基础上。在新世纪人们逐渐修正和广泛应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heinrich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理论、事故原点理论等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现代安全管理具有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故处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综合经营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程式,变外迫型目标为内激型目标等特点。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对象,内容和方法已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组织的安全管理理念也要因此作出相应转变。此时,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就尤显其必要性。
近年来,安全评价工作在我国健康快速的发展,它作为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体现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理念,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实践证明,推行安全评价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技兴安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篇4
关键词 校园安全 意义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校园安全教育是维护校园稳定与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目前,在学校管理方面,安全意识正在不断加强,但校园安全教育,计划性不强,层次性不高,还远没有达到校园安全教育的标准。所以,要想建立平安和谐校园,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意识,加强校园安全教育。
1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与面临的问题
学生安全教育是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 学生作为学校最重要的主体,是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安全教育也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树立学生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强化其法律意识、提高其自控自律能力,加强安全教育,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增强其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及心理问题矫正这样的安全教育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学生的安全教育目前还是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活动带来很多消极影响,社会环境复杂,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也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现在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一些学生道德观念弱化,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些都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一系列问题。
(2)开放性校园带来的安全隐患。多数学校正在不断扩大招生,校区也在不断扩大,为招生方便,很多校园已是半开放或全开放状态,社会各行各业进校服务。学校学生与社会人员接触频繁,使学校的人员结构日趋复杂,再加上学院安全保卫力量相对的不足,学校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安全问题。
(3)网络安全隐患影响巨大。随着网络的普及与不断进步发展,网络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这也就给学生安全教育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网络是学生认识社会,增长知识及交往交际的重要工具与手段;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一些道德败坏的人的别有用心与低级趣味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措施建议
2.1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1)交通安全教育。目前,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有关学生的交通事故频发。要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就要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交通法制观念,遏制交通事故发生。
(2)安全规章制度教育。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如有关宿舍、实验室、网络及消防、及校园治安管理制度等。提高学生安全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违反安全规章制度行为,对违章违纪的学生要进行公开严肃处理,以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
(3)心理安全教育。近些年来,在一些学校学生伤人、自杀、打架斗殴与偷盗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多数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所以,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对学生采取普遍教育与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人格全面的发展与完善。
(4)自我保护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学生往往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和内部的侵害,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卫能力十分重要。对学生要进行法律知识教育,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遇到不法侵害时,应大胆采取正当防卫来保护自己和他人。要教育学生应按照法律程序,依靠执法部门来处理,不能自以为是,要用智慧和头脑与不法分子作斗争。
2.2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建议
(1)从上到下,认真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想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就必须领导重视,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学校要本着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并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既要抓安全管理,又要抓安全教育,上到领导,下到广大政工干部及班主任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突出学校特色。进行安全教育必须要结合本校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以安全知识的课程教学作为主渠道。切实做好安全知识的传授与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各种形式,如利用广播、电视、橱窗及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形式多样,把握时机,突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与法律意识教育的同时,提高其自我保护的能力。
篇5
关键词:耕地安全评价 综合指数评价法 罗田县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225-02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安全关乎粮食安全乃至社会安定。近年来,由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威胁到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合理利用土地,保持耕地安全以获取生态、社会和经济的最佳的效益[1],从而不断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保证耕地的安全。
土地评价主要是针对一定用途的土地,对其质量的高低进行鉴定的过程[2]。在耕地质量评价实际工作中,由于很难用一个指标来说明复杂的问题,我们常常建立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特尔菲法是主观预测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其重点在于对大量非技术性的难以定量分析的要素估算概率。通过问卷形式对相关的专家组进行征询,多次的重复,使先前分散的评估概率结果逐渐趋于集中。层次分析法(AHP)是确定多因子评价权重的另一实用方法。运用该方法可以计算出既定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而确定权重,并可给出误差分析,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较好的结合。综合指数法是指在确定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加权平均,计算出经济效益综合值,用以综合评价效益的一种方法。即将一组相同或不同指数值通过统计学处理,使不同计量单位、性质的指标值标准化,最后转化成一个综合指数,以准确地评价工作的综合水平。综合指数值越大,质量越好。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罗田县地处东经115°06′~115°46′,北纬30°35′~31°16′之间,属中纬度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形成自北向南的山脉走向,东北部崇山峻岭,群山环抱,多是海拔1000m以上的高山。海拔1729m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位于东北部边界,海拔1404m的薄刀峰林场亦在北山区;中部地势渐趋开阔,是海拔200~500m之间的低山丘陵区;南部为200m以下的波状起伏的浅丘陵区,其间有着面积不等的山间坪地和因河流冲积而成的平畈地,构成了罗田县地貌多样、自然资源丰富的地理特点。
根据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011年末罗田县耕地占农用地的总面积的19.60%;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06%。2011年罗田县实现县域生产总值72.9亿元,财政收入6.3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82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7倍、2.9倍和3.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年均增长17.2%和11.8%。全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比重由2006年末的29∶31―40调整为23∶44∶33。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3.92万亩,新增耕地1.43万亩。
该文的数据来源于《罗田县统计年鉴2009》、《罗田县统计年鉴2012》、2009年《罗田县土地变更调查数据》、2009年《罗田县第二次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10年《罗田县测土配方调查数据》。
2 耕地安全评价评价模型的建立
2.1 指标体系建立及权重确定
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复合系统,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开展了关于土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3]。为了追求区域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统一前提下的最优化发展,借鉴国内外有关土地利用评价、可持续发展和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指标体系[4],本研究从耕地质量因素、耕地数量因素、耕地生态因素三方面选取了土壤质地、有机质、土壤养分等13个对耕地安全影响较大的因素,并结合罗田县自身的特点,利用特尔菲法完成指标的筛选,建立罗田县耕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具体指标及其权重见表1。
2.2 评价结果分析
2.2.1 标准化处理
在耕地安全评价中,各参评指标的量纲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量纲,由于取值范围相差很大,其实际数量也差异很大,因此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在做综合评价时不可能直接放在一起。为了消除因量纲不同而造成的影响,首先对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极值法。公式如下所示。
正指标:
逆指标:
3.2.2 评价结果处理
由于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鉴于综合指数法[5]的优点,建立如下评价模型。经计算各乡镇的耕地安全综合指数,结果见表3。然后借助SPSS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将罗田县的耕地划分为安全、临界安全和不安全3类。
Y=
式中:Y―综合评价值;Wi―准则层权重;n―指标层数的指标个数;Xk―指标层标准化值;Rk―指标层权重。
由上述结果分析可知,罗田县各乡镇的耕地综合指数总体差别不大。这与该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其自身的自然条件是密不可分的。结合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凤山镇、大河岸镇、三里畈镇、白庙河乡、河铺镇、九资河镇处于安全或者临界安全状态。正因为上述地区耕地质量相对较高,地势相对较为平坦,人口聚居,密度较大,经济活动较多。而白莲河乡、骆驼坳镇等地因其山地较多,耕地较少,土壤质量相对较差,生态脆弱,处于不安全状态。
3 结语
耕地作为土地中最适合作物生长的精华,是人类生产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6]。不同区域的耕地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因此要采取相应对策以确保耕地安全。丘陵山地区保持耕地安全的措施重点是要相对的提高耕地的自然质量,保持生态安全,保持耕地质量。对于山间盆地区相对平坦区要创造条件,在生态允许的范围内加以人工干预,兴修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合理有效的利用。
应对罗田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以尽量避免因人们不合理利用而导致对耕地的损害,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保护生态敏感区,因地制宜加布局产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不当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和降低耕地质量恶化风险,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耕地,实现罗田县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陈朝,吕昌河.基于综合指数的湖北省耕地质量变化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12):2018-2029.
[2] 赵建军,张洪岩,王野乔,等.基于AHP和GIS的省级耕地质量评价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土壤通报,2012(1):70-75.
[3] 陈美球,黄靓,蔡海生,等.鄱阳湖区土地健康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2):170-175.
[4] 钱凤魁,王秋兵,边振兴,等.凌源市耕地质量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1(11):325-329.
篇6
关键词:化工安全;评价方法;措施
一、化工安全评价发展概况
安全分析评价法最初是在美国航空航天工业上应用发展的,并迅速推广到化工行业领域。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物品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种类与数量的爆炸式生长,以及对由科学技术发展产生的新工艺新技术掌握不熟练,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在此背景下,安全评价得到了充足的应用与发展。
安全评价主要是基于一定的数学计算方法,通过建立化工工艺流程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中可能发生故障或者危险的部分进行调查分析,依据特定的损耗标准、伤害数值来确定系统的危险性,如果危险系数达到某一规定值,则需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复或者对某个故障零件进行维修更换,以此降低化工项目危险性,保障项目顺利进行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化工安全评价方案设计
常用的化工安全评价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化工项目常见故障分析为基础的故障类评价法和基于数学模型、理论分析的指数法两类。
故障类主要是采用概率论的方法,对项目及相关技术、部件故障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故障分析模型,如故障树(FAT)、故障类型影响分析(FMEA)模型等,以此为基础建立风险评估系数,最终形成化工安全评价系统指标。
指数法是指依据不同的项目细分单元,采用不同的评价项目,对每一个细分单元都做出相应的安全评价范围并建立风险度系数,最终再依据数学公式计算项目总体风险度。常用的指数法有道化法(DOW)、蒙德法(MOND)以及快速排序法。
三、化工安全评价方案分析
化工安全方案综合考虑了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项目风险度最低,排除最大危险物,提高化工安全等级的目的。
1.化工项目方案分析与安全评价材料准备
在进行化工安全评价前,必须要对相关的资料进行研究,对项目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等工艺流程进行论证分析,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案例进行分析参考,吸取已经出现的经验教训。因为事故发生的随机性,以及发生伤害的重大性,必须对相关资料进行充足的分析及备份,建立相关的档案管理以及管理制度,确保在设计阶段不会发生重大的安全设计失误。
2.化工项目工艺流程基础单元细分
在充分论证相关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整体工艺进行单元细分,原则上单元细分不仅要能够包括项目安全风险发生的所有重要设备,而且能够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确保在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定位,快速查找并解决安全隐患。每个细分单元既彼此独立,又要相互联系,以主要工艺涵盖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加工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
3.重大危险项目单元提炼
大部分的化工项目在进行单元细分之后会显得庞大复杂,有时一套大型设备就会被细分为上千个微分单元,因此,在进行安全评价时,有必要对微分单元进行提炼筛选。在筛选过程中,可采用快速评价的方法,对安全隐患或者风险度低的单元进行选择为性过滤,保留具有重大危险项目的单元,为后期安全评价作好准备。
4.化工安全评价方法对比及方案评价
不同的安全评价方法有着不同的适用领域,各种方法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自不同。在爆炸、安全以及毒性等方面,道化法、蒙德法和快速排序法有着不同的选取标准,而且随着化工技术升级,化工产品多样化的趋势,这些安全评价方法都在不断的进行升级改进,每种方法都能够反应所评价的化工安全等级。
道化法是指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由美国道化学公司提出,该方法主要依据灾害发生时重要潜在危险物质能够释放的最大潜能,同时加入物质、工艺流程操作等在爆炸时的危险性系数,最终计算得出“火灾爆炸指数”。根据不同的细分单元火灾爆炸指数,建立不同的危险等级指标,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因此,道化法主要的着重点在火灾爆炸的区域性影响范围以及计算相应损失方面。
蒙德法由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部提出,该部门人员在运用道化法进行项目设计潜在危险研究的基础上,对道化法进行修正补充,通过引进化工工艺流程中“毒性”的概念,增加了补偿系数,扩大了道化法的应用范围,加强了道化法的实用性,使得道化法在进行安全评价时更加贴合实际。另一方面,对进行安全评价改进后的化工装置、工艺设备进行二次评价,增强了化工工艺机器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因此蒙德法主要是在火灾爆炸同时伴随毒性物质、气体的影响区域计算时比较全面。
快速排序法则通过对道化法的精简,提炼其主要的计算公式,旨在从繁复的细分单元中找出危险系数最大的单元,快速提炼危险等级较高的单元,适用于大型的多系统多单元的安全评价。
通过前期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道化法、蒙德法以及快速排序法,对危险单元进行宏观的分析,标明各单元危险等级,以此为基础,建立重大危险单元的故障树分析模型,对危险等级较高的单元进行微观分析,确保化工项目的安全性。
5.最终安全评价方案的实施
针对前面的各个分析结果,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各个重要单元的危险指数进行综合排序,对由重大安全隐患的工艺装置进行更换改进,制定完备的预防及应急措施,有效防止故障或者危险的发生。
化工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必然朝着更加实际有效的方向发展,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加先进的评价方法。目前,安全评价方法种类较多,不同企业使用的方法不同,未来必然会形成一套集成多种评价方法的新系统,而且评价的范围会不断的扩展,并延生到更广的领域,评价工作也会越来越规范标准,形成制度化、标准化评价工作是发展大趋势。
四、总结
化工安全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保证化工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化工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降低工艺工程中的危害,防止化工工程发生安全事故,影响周围区域工作生活。目前,国内化工安全评价起步较晚,在评价方法的广度以及深度等方面与国外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要提高国内化工安全评价系统的整体水平,必须认真总结过往的安全评价经验,吸收国外先进的评价方法,结合国家先进科学技术与国内发展特色,建立自己的安全评价方法。文章通过对化工安全评价的思考与分析,为国内化工安全评价方法做出了一定贡献,在国内化工安全评价的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海悦.化工安全评价[J].科技资讯, 2011,24:174-175.
篇7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评价;风险管理
1概论
安全评价就是预测、识别、分析工程和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供合理可行的安全指标,并实现以最小的风险水平,最小的损失来制定解决方案[1]。
2风险管理和分析
2.1安全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本质上就是在辨别和评估风险以及管控风险的整个过程。在落实风险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最大程度的考虑最终的利益以及风险成本。当风险识别评估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将有关的管理策略制定出来,同时将管理策略严格的执行,从而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的范围内[2]。
2.2安全风险分析
安全风险分析是保证安全作业的前提。只有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才可能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以及应急预案,才能保证作业的安全。
3评价单元和评价方法
3.1评价单元划分
根据不同的方法将评价对象划分为不同的单元。1)安全检查表法。划分为生产工艺设施和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2个评价单元。2)危险度评价法。划分为生产系统、储存系统2个单元进行评价[3]。
3.2评价方法
3.3.1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是将项目列出检查表来进行分析,通过检查表中发现的问题来发现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尽早提出改进措施来避免危险[4]。3.3.2危险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借鉴日本定量评价表,结合我国相关要求,编制“危险度评价取值表”。如表1所示。
4定性定量评价
4.1安全检查表检查过程
生产工艺设施评价,见表2。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系统评价,见表3。
4.2危险度评价过程
危险度评价过程详见表4.
5安全对策措施
5.1企业管理对策措施
1)修改完善已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5];2)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改善安全生产条件;3)严格履行危险作业的审批制度,未经许可严禁作业;4)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5.2人员管理对策措施
1)全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按时对持证人员进行复训。2)严格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对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5.3设备及场所管理对策措施
1)及时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安全设施完好、有效;2)对各种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损坏、缺失及时更换、补充[6-8];3)定期对消防、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施完好和安全通道畅通;4)加强电气设施管理,保证各种防护措施有效,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严格履行临时用电管理制度;5)加强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符合国家规定。为从业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6结语
本文结合了化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的特点,探讨了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探索了化学品安全评估的方法,期望本文对评估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性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珂.化学工艺安全设计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解决措施[J].化工管理,2021(17):162-163.
[2]王伟珏.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问题[J].石河子科技,2021(3):39-40.
[3]张杰.化工工艺设计中危险识别及其安全管理控制[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5):142-143.
[4]李学盛,黄文宏,贾波.基于AHP-Fuzzy的化工工艺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与应用[C]//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事故预防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018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2018:71-74.
[5]丁文亮,孙永亚.化工工艺设计中与安全及危险的相关问题[J].化工管理,2021(14):165-166.
[6]赵晶石.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问题及控制对策[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4):119-120.
[7]王厚强.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风险及控制[C]//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浙江省公安厅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总队,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事故预防与灾害防治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2019:49-52.
篇8
关键词:IOS;汽车故障显示;互联网;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02.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lthough the automobile was invented more than 100 years,the driving experience technology still has obvious shortcomings and great space to improve.In this paper,we design a vehicle fault detection system on ISO that shows the integration and vehicle fault indication based on existing Internet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which combined with satellite and mobile phones.In this system,users can sends instruction in the system with mobile phones,and the mobile phones employ bluetooth or the interface of USB to send messages to the diagnostic device.Through the diagnostic device,the feedback requests will convert into signal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in application layer,data link layer and physical layer in ISO15031-5.Then the information will be sent back to the mobile phones,and be further sent to the maintenance station.Furthermore,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designed in the paper also has the a series of function such as making feedback and self-parking to polish up the user experience.
Keywords:IOS handset;vehicle fault display;internet;cloud computing
1 引言(Introduction)
汽车技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逐渐达到完美的地步,在其不断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也对驾车体验和安全驾驶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2013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3亿辆,比上年末增长13.7%。一般拥有汽车的人,基本上都使用智能手机,这就为与汽车相关的手机应用软件不断推成出新奠定了基础。最为常见的应用是在手机上应用的车载定位系统。目前的智能手机,WIFI及蓝牙都已普及使用,安卓系统也成为流行的开发平台,为手机端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这样的背景下,车载诊断技术的进步,催生出手机端的汽车故障监测系统。
汽车故障诊断是指在不解体(仅拆部分或零件)的条件下,检查汽车的工作状况,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部件)和产生故障原因的一门技术。该技术需从汽车的传感设备取得数据,然后再通过相应的终端设备显示出让人看得懂的信息。一般汽车只具有电瓶、水温、发动机转速等显示功能,只有高档汽车才设置简单的诊断功能,如轮胎胎压显示及低压报警,至于汽车出现了其他故障,只能开到维修点用专门的设备检测。所以,获取汽车里面的数据并能够显示这些数据才能称为一套完整的诊断仪器。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很多解码器就属于这种,但解码器一般以代码方式显示,不直观,非专业人士很难看懂,只能由专门的维修人员使用。而本文所设计的一体化安全驾驶系统可以在智能手机上显示,并能将信息传递到维修站,且可通过导航功能自动寻找最近维修点,并可在应用界面上完成用户银行卡的支付转账功能,显得更为便捷与实用。更重要的是能普及汽车故障的专业知识,保护使用者在修理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2 系统介绍(Description of system)
2.1 系统工作原理
本文中所介绍的汽车安全驾驶体验系统主要由导航接收与发射模块、智能手机和汽车故障检测模块组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导航接收模块负责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汽车故障检测模块负责采集处理诊断信息,智能手机负责显示并转发故障信息,同时接收网络的更新软件及环境的各种商业信息及通告。智能手机上运行相应的软件可以进行行车数据流显示,加速度测试、故障诊断及行车报告等显示。在故障检测模块与智能手机移动端的通讯采用应用层协议-ISO15031(SAE J1979)。该协议定义了使用何种物理层传输(TL718自动连接)及其控制在模块间发送,接收和处理接收行车电脑OBD数据时所采用的数据格式。由于物理连接采用统一标准传输标准的数据包,使得开发者的编程处理变得相对简单。当出现汽车故障时,还可报告给维修中心进行故障分析,并提供修理方案及报价。驾驶者可结合导航系统浏览周围最佳维修点,并设定自动导航驱车前往。应用软件还开发出自动结算功能,方便用户与维修方和保险公司建立联系;同时利用网上手机银行予以支付。整个过程一键式操作,方便快捷。在手机网络无法覆盖的地区,还可以利用卫星信道传送相关信息。此外还有云端数据库支持网络运营,存储用户信息和维修信息及提供各种实时服务的信息系统。
2.2 系统描述
2.2.1 故障检测与信息传输模块
本系统中的故障检测与信息传输模块主要由:蓝牙模块、GSM模块、MCU核心处理模块、汽车安全状况指示灯、汽车告警模块和OBD模块组成。
(1)OBD模块
本系统中电子设备能直接使用应用层协议ISO 15031-5(或set J1979)与汽车的故障诊断接口进行通信[1]。OBD模块接至行车电脑ECU负责协议检测和转换,获取车况数据,蓝牙模块负责将检测系统反馈信息传输给智能手机。安全指示灯与告警系统负责提示车主汽车的安全状况和隐患大小。MCU负责信息处理,包括北斗接收的数据、故障和行车数据,经蓝牙模块传递到智能手机进行显示,同时将需要传输给网络的数据交给GPRS/3G模块或北斗发送模块。
本方案计划采用如下EST527_MINI模块作为OBD处理核心:
EST527_MINI模块将汽车电控系统的各项传感器数值转换为UART格式的数据进行输出,用户产品(各种单片机、PC串口、GPS、DVD、PND等设备)通过EST527_MINI模块与汽车快速连接,轻松实现产品二次开发。同时该模块还支持标准的OBDII汽车故障诊断功能,支持DTC诊断请求、故障码输出、故障码清除。
另附其模块接口定义图,如图4所示。
(2)MCU处理核心
单片机是指一个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完整计算机系统。它具有一个完整计算机所需要的大部分部件:CPU、内存、内部和外部总线系统,目前大部分还会具有外存。同时集成诸如通讯接口、定时器,实时时钟等设备。而现在最强大的单片机系统甚至可以将声音、图像、网络、复杂的输入输出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本项目所选用的MSP430系列单片机是美国德州仪器(TI)1996年开始推向市场的一种16位超低功耗、具有精简指令集(RISC)的混合信号处理器(Mixed Signal Processor)。
(3)蓝牙模块
蓝牙模块是一种集成蓝牙功能的PCBA板,用于短距离无线通讯,按功能分为蓝牙数据模块(如BLK-MD-BC04-B,BLK-MD-SPP系列)和蓝牙语音模块(如BLK-MD-SPK系列)。
蓝牙技术提供低成本、近距离的无线通信,构成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中的个人网络,使得近距离内的各种设备能够实现无缝资源共享。它的初衷是希望以相同成本和安全性实现一般电缆的功能,以无线连接取代有线连接,从而使移动用户摆脱电缆的束缚,实现设备之间低成本的无线互连通信。
2.2.2 卫星导航模块
在本系统中,卫星导航模块的功能主要如下:
(1)为导航系统提供卫星定位咨询
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可以无源定位目标,还能实时反馈目标周围的地面信息,并发送至客户端。其主要途径为:卫星搜集信息传送至地面基站传送至目标客户端[2]。
(2)在手机处于3G信号无法覆盖范围时提供通讯支持:
卫星具有良好的通讯功能,考虑汽车用户的活动范围多数也仅限于国内,因此该方案可以满足需求。其辅助通讯时,先由地面站发出无线电信号,这个微弱的信号被卫星通信天线接收后,首先在通信转发器中进行放大,变频和功率放大,最后再由卫星的通信天线把放大后的无线电波发向车载导航系统,再尤其将信号传输给手机,辅助手机的通讯和上网。
2.2.3 智能手机端软件介绍
(1)IOS平台的特点
a.软件与硬件整合度高
IOS系统的软件与硬件的整合度相当高,使其分化大大降低,在这方面要远胜于碎片化严重的Android。这也增加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经常使用iPhone的用户也能发现,手机很少出现死机、无响应的情况。
b.界面美观、易操作
苹果在界面设计上投入了很多精力,无论是从外观性到易用性,IOS都致力于为使用者提供最直观的用户体验。IOS系统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简洁、美观、有气质,并且操作简单,用户上手很快,用起来有种手到擒来、行云流水的感觉。
c.安全性强
对于用户来说,保障移动设备的信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管这些信息是企业和客户信息、或者是个人照片、银行信息或者地址等,都必须保证其安全。苹果对IOS生态采取了封闭的措施,并建立了完整的开发者认证和应用审核机制,因而恶意程序基本上没有登台亮相的机会。IOS设备使用严格的安全技术和功能,并且使用起来十分方便。IOS设备上的许多安全功能都是默认的,无需对其进行大量的设置,而且某些关键,比如设备加密,则是不允许配置的,这样用户就不会意外关闭这项功能。
d.应用数量多、品质高
IOS所拥有的应用程序是所有移动操作系统中最多的,IOS平台拥有数量庞大的app和第三方开发者,几乎每类app都有数千款,并且优质应用极多,这是其他移动操作系统无法比拟的。
(2)软件主要功能
下面我们介绍下部分基于安卓系统平台开发的车载诊断系统手机端软件界面。只要是有手机端软件开发能力的,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风格及对汽车的了解,开发出自己的车载诊断系统软件。
在本应用软件打开后如图8所示,其主要功能有:
a.故障检测功能
b.导航行驶信息显示功能
c.便捷支付功能
而在各分支功能之上有着连接各功能使用界面的主界面,其具体形式如下:
I.故障检测功能
该功能通过对车辆的运行车况进行实时监控掌握车辆的健康状况,保证车辆健康上路,避免因车辆故障带来的交通事故。在其显示界面中,同时还能显示车辆特定行驶信息,用于了解汽车的健康状况,以判断可能的故障问题。另外该应用除了能显示汽车当前行驶状态(如平均油耗、平均速度等),还可以监测其他系统(如冷却液温度、进气流量、即时油耗等)。
在检测出故障后,本应用提供维修及保养界面以确定维修方案,再按部件器件选择最佳维修点,并制定行车路线,按导航信息指导用户驱车前往维修场所。
II.行车导航及泊车功能
行车导航系统的功能实现主要由导航主机和导航显示终端两部分构成。内置的GPS天线会接收到来自环绕地球的24颗GPS卫星中的至少三颗所传递的数据信息,由此测定汽车当前所处的位置[3]。导航主机通过GPS卫星信号确定的位置坐标与电子地图数据相匹配,便可确定汽车在电子地图中的准确位置.汽车导航功能已为大家熟知,在此不再赘述。而在本应用软件中,导航信息显示功能可提供:
①车辆位置查询:对车辆实时、动态、连续的监控,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车辆位置,并可显示车辆行驶的轨迹路线。
②LBS信息服务:提供位置相关的交通地图、实时路况信息、交通违章、安全公告、临近停车场的车位状况、加油站信息、天气预报、失窃车辆定位综合信息等服务。
在搜索前,手机必须连接上互联网,并装有导航系统软件。这套系统正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车辆导航定位、公共停车场站点位置和公共停车位空位查询功能,车主可以通过“我的位置”或者“地图选点”为中心,查询500米、1000米、1500米、2000米范围内的公共停车场位置等信息。
III.便捷支付功能
用户端软件还考虑了快捷支付功能,即用户购买商品时,不需开通网银,只需提供银行卡卡号、户名、手机号码等信息,银行验证手机号码正确性后,第三方支付发送手机动态口令到用户手机号上,用户输入正确的手机动态口令,即可完成支付。如果用户选择保存卡信息,则用户下次支付时,只需输入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密码或者是支付密码及手机动态口令即可完成支付。
2.2.4 云数据处理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s)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它是为适应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数据处理系统,也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
为了构建具备国内领先水平的车载信息终端及服务应用技术和运营体系,本系统可以采用基于云平台的车联网系统来提供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运营成本,它将是汽车服务的发展方向。通过整合现有松散分布的资源,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一站式服务,并对海量的汽车服务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挖掘和利用[4]。
同时,我们还可面向车主个人,以云服务模式实现对用户车辆的识别以及车辆运行状况的数据采集,实时监测车辆运行中的数据及异常状况,通过后台专业的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在车辆运行异常时发出预警信号,并提供科学的车辆养护方案,建立客户车辆健康档案。而用户在访问后可选择性下载对应车型数据与使用,从而在保证系统检测功能的同时又不必占用本地移动端过多的存储空间。具体云端运作流程图如图14所示。
3 结论(Conclusion)
本文介绍的车载诊断系统可让用户通过简便的操作,便能掌握车辆的运行情况和故障情况以制定维修措施。该功能还可以扩展为全方位的车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包括:
车辆管理功能:对不同车辆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不同的车辆诊断库,建立每辆车的基本信息库(车型、车牌、归属单位等),可以通过查询各车辆的运行信息、行驶信息、车况信息等。
智能安全诊断功能:通过车联网与用户终端的交互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对于达到预警临界状态的汽车,系统主动通过短信、邮件、电话、广播等多种形式,将车辆检查报告实时发送给车主或主管单位,提醒对车辆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保养。
交通事故行为分析功能:根据车联网综合汽车数据采集系统所存储的历史数据,对车辆健康状况,车辆位置行驶轨迹,车速、发动机转速、运行时间等车辆运行数据,建立事故分析模型,为取证判断提供依据。
车辆故障自助救援服务功能:对车联网内的所有运行车辆,根据车辆检测的位置、车况和故障告警信息,利用成熟的道路救援网络,对故障车辆进行送水、送油、换电瓶、换胎、困境救援、拖车等紧急道路救援服务。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建立起网站提供相应的服务,无论是用户还是供应商,都可以提供和购买相应的服务和产品,就像淘宝和阿里巴巴一样。所不同的是这类网站与物联网相连,能够直接提供对应的服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勇,刘昊扬.浅析一种新型通信基站方案介绍[J].铁道通信信号,2009,(11):19-22.
[2] 谭述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与思考[A].宇航学报,2008,29(2):14-17.
[3] 何峰.自动泊车系统的研究及实现[J].传感器世界,2009(4):21-30.
[4] 章学静,李金平.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9,05:25-32.
篇9
关键词:食品农产品;安全认证;质量体系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06-2
我国的食品农产品生产已进入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食品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战略也由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数量并重转变,由于一些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也使加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成为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重要任务。食品农产品认证作为食品生产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完善产品质量安全自控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推动我国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实施标准化,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我国食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的稳步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重点对常见的一些产品认证制度进行分析。
1 相关产品认证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国家农业部和认监委为配合“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于2002年联合推出的认证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认证制度。主要为解决国内初级农产品“吃了不倒”的问题,采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相结合的模式,按照“政府推动,认证不收费”的原则开展认证。目前认证与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程序》等,认证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实施,截至2012年底,已颁发有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76686个,产品证书74529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均为3年。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以安全为目的的,要求产地环境良好,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高毒、高残留等国家禁限用农药品种,要求按说明书安全、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收获时注意农(兽)药的安全间隔期,就能达到相关要求,实现安全有保证、产量有保障。国家在政策层面上要求政府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2 绿色食品认证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绿色食品认证是由我国20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的一种认证制度,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认证制度,由隶属于农业部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实施认证,认证依据的产地环境条件、投入品(肥料、农药、兽药、渔药、食品添加剂等)使用准则、产品标准、包装及贮运要求等都是农业部的行业标准。同时《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是对绿色食品标志申请、核准、管理、监督的强制性要求。截至2012年底,有效使用的认证证书为17125个,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
绿色食品拒绝使用转基因产品和技术,允许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合成农业投入品,但限制使用品种和使用次数。只要措施合理、管理到位,这些要求在生产过程当中还是不难做到的,而且也能保证产量和提升品质,所以虽然绿色食品认证是企业的一种自愿行为,但国家在政策层面还是提倡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近年绿色食品认证也保持着平稳健康发展的势头。
1.3 有机产品认证
有机产品是指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符合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并加施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有机食品是有机产品的一类,但有机产品还包括棉、麻、竹、服装、饲料等“非食品”。我国有机产品种类主要有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及调料等。
国外有机产品认证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是90年代引入的有机农业,初期的有机产品认证是国外(如欧盟、美国)的一些认证机构派检查员来进行检查并发给国外有机证书,认证的产品主要供出口。从2004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文件,逐渐形成了我国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拥有23家合法的有机认证机构,在国家认监委的监督下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工作,并颁发了一万余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认证证书有效期为1年。
我国正在积极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的相关国际合作,已经从国家层面确定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列为有机产品认证互认的重点,同时还在努力提高我国在APEC成员内有机产品认证领域的地位,为实现APEC成员间有机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创造条件。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也在积极努力开展国际合作,如农业部所属的“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COFCC)”,目前已与德国BCS,日本JONA等认证机构建立了良好的认证业务合作关系,并拓展了海外认证业务,目前已有德国、法国、瑞士、丹麦、芬兰、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个有机农业项目通过了COFCC的有机认证,提高了我国认证机构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有机产品的生产过程当中不许使用或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并拒绝转基因产品和技术,是以环保为目的的一种生产理念,追求的是生态效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它对生产的要求,使得可供选择和使用的投入品面很窄,实际操作起来难度相对较大,产量相对而言也偏低,产品的品质也不一定是最好,从严格意义上讲,有机产品不在安全农产品之列。但目前国内的有机产品认证要求提交合格的环境检测和产品检测报告,所以被纳入到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范畴,国家的政策是适度发展有机农业。
1.4 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
GAP是指应用现代农业知识,科学规范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GAP实际上是一套针对农产品生产(包括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等)的操作标准,它关注农产品种植、养殖、采收、清洗包装、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的控制及其保障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还关注生态环境、动物福利、职业健康等方面的保障能力。
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起源于国外,1997年在欧洲零售商的倡导下提出了“良好农业规范(简称GAP)”。2004年起,为建立我国GAP认证和标准体系,国家认监委先后了24项GAP国家标准(GB/T 20014.1~.24《良好农业规范》),内容涵盖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还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作为认证依据。属于与国际要求接轨的一种自愿性产品认证制度。目前我国有15家合法的GAP认证机构,认证并颁发了六百余张证书,GAP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5年。
目前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GAP)和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LOBALG. A. P)以及智利良好农业规范(ChileGAP)已经实现国际互认,这非常有助于帮助出口企业跨越国际技术壁垒、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
1.5 其他两种产品认证制度
一是“饲料产品认证”,是国家认监委和农业部2003年联合推出的,是针对饲料产品及饲料添加剂产品的认证制度,主要依据为《饲料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饲料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二是“食品质量(酒类)认证”,是国家认监委和商务部2005年联合推出的认证制度,侧重酒类加工过程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
2 相关管理体系认证
2.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是一种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预防性体系,可将食品安全危害风险降低到最小或可接受水平。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是美国为解决太空食品安全卫生质量问题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逐步为当今世界所公认,现已真正成为国际性的食品生产管理体系和标准。HACCP体系提供了系统、科学、严谨和对食品普遍适用的控制危害的手段,通过对食品从原料、加工、储运和销售各环节进行危害分析,找出显著危害,并建立关键控制点对危害进行控制,以消除或降低危害。
中国从较早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和跟踪HACCP在国际上的发展,并于1990年开始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HACCP控制进行官方验证。HACCP体系认证则于2002年起步,认证先期认证依据不统一,直至2011年国家正式出台了HACCP认证实施规则,HACCP认证统一使用GB/T27341《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和GB/T 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作为认证依据。目前我国共有25家认证机构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开展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工作,截至2012年底,共颂发了6000余张有效的认证证书,HACCP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
HACCP作为一种与传统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截然不同的崭新食品安全保障模式,它的实施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它的独到之处是,在HACCP管理体系原则指导下,食品安全被融入到设计的过程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最终产品检测。因而,HACCP更重视食品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分析和控制,使之与食品安全相关联。HACCP的运作方式是以七个原理(或称七原则)作为体系实施基础,它们分别是:
1.进行危害分析和提出预防措施。
2.确定关键控制点。
3.建立关键界限。
4.关键控制点的监控。
5.纠正措施。
6.记录保持程序。
7.验证程序。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并实施HACCP管理体系。
2.2 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ISO 22000是一个国际标准,定义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适用于从“农场到餐桌”这个食品链中的所有组织。于2001年提出,2005年正式,并被多个国家等同采用。
我国于2007年引入的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制度,认证依据是由ISO 22000等同转换的国家标准GB/T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和专项技术规范。截止2012年6月,我国共有30家合法的认证机构,颁发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八千余张,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
篇10
关键词:橡胶坝;安全;检测;评价
1工程概况
武烈河是滦河一条较大的支流,属典型山区多泥沙河流,自北向南贯穿整个承德市城区。1989—2007年,历经3次大规模河道防洪及水环境治理,武烈河建成12道梯级橡胶坝工程,在防洪排涝、改善水生态环境、城区供水和避暑山庄湖区补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旅游桥橡胶坝是承德地区建设的首座橡胶坝工程,由橡胶坝袋、坝底板、上下游消能防冲结构及充排水系统等组成。橡胶坝设计坝高2.5m,共分2跨,每跨长83m,内外压比值1.40,坝袋为枕式直墙坝,锚固系统采用楔块挤压双锚固结构,井泵充坝,自流塌坝。旅游桥橡胶坝自1989年建设完成投入运行,自2004年更换橡胶坝袋后,坝袋使用年限已超过15a,橡胶坝工程建设年限超过30a,多年来连续高水位运行,部分坝体基础结构存在质量缺陷,坝袋表面多处受损,坝袋老化严重,机电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蚀、锈蚀,均未达到橡胶坝安全运行标准,橡胶坝带病运行,存在安全隐患。为确保武烈河橡胶坝工程的运行安全、橡胶坝群联合调度安全、全面掌握武烈河梯级橡胶坝工程运行性态,根据现状调查分析工程存在安全问题、隐患和疑点,查找共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橡胶坝安全评价提供技术数据支撑,以旅游桥橡胶坝为例,对其水工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安全检测和评价[2]。
2橡胶坝安全检测
旅游桥橡胶坝安全检测在对工程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考虑到武烈河上游来水流量较小,且未到河水冰冻期,环境条件有利于检测工作,也不会对橡胶坝的运行造成较大干扰,安全检测工作安排在2020年10月10—25日与现场检查衔接进行。现场检查主要采取观察、量测工程实体结构,检查设施运行状况,结合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对坝基结构、橡胶坝、设备及安全监测设施等进行检查。安全检测根据橡胶坝基础结构的重要性、病害程度与现场实际条件,优先采取对橡胶坝建筑物破坏较小的无损检测方法进行。
2.1坝基结构安全检测
坝基结构外观检查对象主要为混凝土坝底板、中边墩,上游防渗铺盖及防渗墙,下游护坦及消力池消能防冲结构。检查发现坝底板局部表层钢筋混凝土受损;中边墩墙体与坝袋堵头接触区域表层混凝土风化、受侵蚀严重。上游铺盖大部分被淤积物覆盖,下游消力池浆砌石墙体受损,池内有砂石、淤积物堆积现象,下游浆砌石笼海漫受冲击严重变形,遭到大面积破坏;上游河床淤积较为严重,下游有冲刷现象。经过总结和综合分析,提出对橡胶坝基础结构进行变形检测和混凝土性能检测。采用全站仪和人工量测方式,对橡胶坝基础结构进行了垂直和水平位移观测,其精度基本符合要求。采用水准仪,在橡胶坝右边墩顶和左、右底板采集高程测量点,高程采用相对高程对照原施工设计高程,实测数据偏差分别为-0.002、-0.01、-0.008m,坝基础结构基本未产生沉降。采用混凝土自动回弹仪、混凝土保护层测定仪等仪器,对橡胶坝坝底板及中墩混凝土进行了强度检测,回弹法实测强度为27.7~37.6MPa,大于原设计混凝土标号200(相当于C18)的设计强度。但相关规范[3]规定,混凝土结构除应满足强度和限裂要求外,还应根据其所在部位的工作条件、地区气候条件和环境情况,分别满足抗渗、抗冻、抗侵蚀、抗冲刷等耐久性要求,需要进一步进行耐久性性能的相关检测。工程实测中边墩混凝土碳化深度最大23mm,最小5mm,平均14mm;实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最大71mm,最小37mm,平均66.5mm,经综合分析认为混凝土结构不会出现碳化引起的老化病害[4]。
2.2橡胶坝体安全检测
主要对坝袋和锚固构件进行橡胶坝袋外观检测。检查发现坝袋端头与直墙接触部位出现表层胶膜撕裂,外露胶布有明显磨损痕迹;由于长期受潮湿、氧化作用,在上、下游锚固线上约0.5m范围内出现大面积起泡现象,撕开后内部外层胶完好,有水流出;坝袋表面老化严重,大面积出现粉化、龟裂等现象;坝袋充水后袋片出现变形、起包现象。坝体锚固系统密封较好,无松动,局部楔块存在轻微上拔现象。按正常工作时间和有限工作时间2种工况进行坝袋充、塌状况检测。经过运行测试,在正常工况下,充排动力系统能够在常规时间内达到坝袋充胀要求;在梯级橡胶坝联合调度和拟遇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充排动力系统能够采取强排等紧急措施,在有限工作时间内达到塌坝的要求。橡胶坝体挡水运行状况检查,主要为上游单侧挡水,在非溢流情况下,坝袋不能完全达到设计高度,坝两侧与墩墙接触部位出现塌肩现象,从塌肩处褶皱溢水,充水后坝袋出现径向变形;在溢流情况下,坝袋存在振动现象。
2.3设备及监测设施安全检测
设备检测主要对管路系统、机泵设备、电气设备和应急设备进行检查。检查发现充排水及溢流管道完好畅通,但锈蚀严重;机泵及电气设备运行正常,个别阀门体存在浸水现象;控制设备(含自动化监控设备)和辅助设备的运行整体稳定。监测设施主要对坝基、坝袋监测工作进行检查,发现水位尺、安全防护设施及信号标识基本完好,坝袋上的排气阀、测压管路等基本畅通。
3橡胶坝安全检测质量评价
橡胶坝安全检测质量评价参照相关标准[5,6],对橡胶坝地基基础、防渗和消能防冲设施、橡胶坝坝袋、混凝土结构、坝体运行设备设施和安全监测的性能质量进行评价。质量评价按其对运行安全影响力进行,检测结果均满足标准要求,运行中未发现质量缺陷,且现状满足运行要求的,评定为A级;检测结果基本满足标准要求,运行中发现质量缺陷尚不影响工程安全的,评定为B级;检测结果大部分不满足标准要求或工程运行中已发现质量问题、影响工程安全的,评定为C级。
3.1地基基础状态质量评价
通过查阅地质资料,对坝体基础结构及上下游水流性态进行量测、观察,未发现橡胶坝墩墙和底板、铺盖和消力池存在整体沉降、倾斜、位移、变形的现象,坝体地基基础状态稳定,不会对工程运行安全产生影响。经综合检测结果分析,认为地基基础质量应评定为A级。
3.2防渗和消能防冲设施质量评价
经过开挖检查,发现上游防渗铺盖和防渗墙连接完整,由于常年被淤泥覆盖,上游防渗整体结构未受到扰动,防渗效果较好。下游消力池整体结构不完整,池内淤积降低了消能效果,造成橡胶坝坝体出现共振现象,进一步加据了橡胶坝袋的磨蚀。下游海漫遭到破坏,不能发挥防冲作用,导致坝体下游淘刷严重,直接威胁坝体基础稳定性。建议加强泥沙淤积监测,科学进行橡胶坝上游淤积清理;对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充分发挥其防冲效能,确保橡胶坝安全运行。经综合检测结果分析,认为橡胶坝消能防冲设施结构完整性和有效性存在质量缺陷,质量应评定为C级。
3.3橡胶坝袋质量评价
通过对橡胶坝袋外观和坝体运行状况测试,发现受山区河流陡涨陡落和携带大量泥沙的影响,坝体充、塌频次增加,加速磨损缩短了坝袋使用寿命。检测发现坝袋表面大面积老化,普遍存在细小龟裂和粉化现象,在泥沙作用下老化区域出现帆布磨损和拔丝现象。受长期潮湿、氧化作用,坝袋表面呈现出带状气泡,局部频繁受力致使胶布撕裂。坝袋运行时出现塌肩、共振现象,坝体已形成径向变形,坝袋运行状况已接近安全临界点,存在运行安全隐患。为进一步检验橡胶坝坝袋完整性和安全性,从坝袋外观存在缺陷和运行状况分析,对坝袋强度进行了安全复核。根据有关规范[6]规定,充水橡胶坝坝袋袋壁最大拉力计算公式为:T=12γ(α-12)H21(1)式中:α为坝袋内外压比;H1为设计坝高(m);γ为水容重(kN/m3)。经计算,坝袋袋壁拉力为28.13kN/m。根据相关规定[6,7]计算坝袋强度安全系数时,若采用坝袋胶布名义强度计算,应根据帆布层数进行折减,对一布两胶、两布三胶、三布四胶可按15%、20%、25%的比例扣除强度损失。同时,考虑坝袋材料老化,强度需折减20%~25%。旅游桥橡胶坝为两布三胶,坝袋胶布厚度8mm,胶布强度280kN/m,在考虑胶布强度损失和坝袋材料变形老化折减后,经计算坝袋强度安全系数为5.47,不满足国家标准《橡胶坝工程技术规范》(GB/T50979-2014)中规定的“充水式坝袋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6.0”的要求。经综合检测结果分析,认为坝袋外观质量存在缺陷,坝体运行状况存在安全隐患,理论计算坝袋安全系数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坝袋完整性和安全性对工程运行安全造成一定影响,质量应评定为C级。
3.4坝基混凝土结构质量评价
橡胶坝坝底板和中边墩的外观有一定质量缺陷,但不影响工程安全,采取无损检测方法对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碳化深度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发现坝基础主要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规范[3]中关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对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的要求。工程实测碳化值未超出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结构不会出现碳化引起的老化病害。经综合检测结果分析,混凝土耐久性和安全性存在一定质量缺陷,但未对运行安全造成影响,质量应评定为B级。
3.5设备检测质量评价
橡胶坝坝体采用双吸离心泵抽取大口井地下水对坝袋进行充水,通过外观检测,发现充排水及溢流管等管道锈蚀严重;个别机泵、阀门体存在浸水现象,设备维养不到位;取水用大口井淤积严重,需进行清理。坝袋现状运行测试,发现充排水动力设备运行情况良好,控制设备(含自动化监控设备)和辅助设备的运行整体稳定。供电线路可靠性较好,仪表、指示灯完好。经综合检测结果分析,认为橡胶坝设备维修养护不及时,设备外观质量存在缺陷,坝体供水水源存在隐患,但未对运行安全造成影响,质量应评定为B级。3.6安全监测设备质量评价橡胶坝测压、自动化补水、自动化破冰、水尺等监测、观测设备设施完好,运行稳定,可以满足《水闸技术管理规程》[8](SL75-2014)、《橡胶坝工程技术规范》[6](GB/T50979-2014)等有关规定要求。目前,橡胶坝安全监测设备运行稳定性、有效性能够满足运行安全的要求,未对工程运行安全造成影响。经综合检测结果分析认为,质量应评定为A级。
4结语
承德市武烈河旅游桥橡胶坝安全检测与质量评价工作形成了结论性意见,为橡胶坝安全鉴定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笔者提出了针对山区多泥沙河流橡胶坝安全检测的主要做法,认定参照《水闸安全评价导则》(SL214-2015)进行安全检测质量评价总体上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建议深入开展橡胶坝安全评价技术研究工作,为橡胶坝的安全评价提交更多优质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春伟.武烈河橡胶坝工程特性及科学管理[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5(10):731-732.
[2]冯靖,冯飒.万福桥橡胶坝水工结构安全检测与评价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6):146-149.
[3]SL191-2008,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4]杨佳栋.承德市武烈河第二道橡胶坝维修改造分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21(1):14-16.
[5]SL214-2015,水闸安全评价导则[S].
[6]GB/T50979-2014,橡胶坝工程技术规范[S].
[7]高本虎.橡胶坝工程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