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师的评价范文

时间:2023-03-31 23:5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老师的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老师的评价

篇1

2、老师虽然十分严厉,但我知道,您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好好学习,使我们将来能有伟大的成就。老师,我爱您!

3、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

4、文言知识归纳全面,重视落实,让学生读文章的时候,每次都有目的有侧重点。

5、老师上课有时非常幽默,有时非常严格,不过还是非常有教授风度的,不妨自己来听听嘛!大家很崇拜他哦!

6、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7、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认知基础,组织生用论的方式比较原来学习的应用题和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新知识“新”在由一个未知数发展到两个未知数。

8、教材理解透彻,知识重点和难点把握准确。

9、老师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堂中,他循循善诱,强调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启发是思维。在这门课中,同学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懂得了科学探索的艰辛。

篇2

关键词:带教老师;护生;实习效果;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68-02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护生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临床、由学生向职业护士角色转变的关键,更是高等护理教育培养护理后备人才的最后阶段。如何面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生,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加强临床带教的管理、提高临床带教的质量,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带教要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一直是广大护理教育者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本科护生与专科护生(新高职专科护生)的实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现具体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3年10~12月随机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科室护士200名,其中内科70人,外科80人,妇科30人,儿科20人,均为女性,年龄22~50岁,护龄3~30年。学历:本科78名、大专90名、中专32名;入选标准:具备临床护理带教资格,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的在职护士,均为自愿参与并保证如实性。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带教老师对本、专科护生实习效果评价的调查表”是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并由我院护理专家进行评价、修改而成。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1)被调查者一般资料,包括科室、年龄、学历、带教年龄、护龄、职称;(2)护生实习效果评价,包括实习效果及实习态度两大维度,50个条目,全面反映不同层次护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采用优良中差计分方式,得分介于4~1分,小于2分为低等水平,等于2分为中等水平,介于2~3分为中上等水平,大于3分为高等水平;其中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69, 重测信度为0.96。

(三)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由研究者本人发放,采用不记名的方式,统一指导用语请受访者独立填写,排除其他因素干扰。研究者逐项检查,对漏项当场给予纠正,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98.5%。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将所得资料整理后,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本、专科护生实习效果的评价(见表1)

表1显示:自我控制、理论、健康教育、伦理、沟通能力因子方面比较,本科护生显著优于专科护生(P0.05);本科护生综合总体评价均分(3.09±0.46)与专科护生(2.87±0.51)比较,有显著差异(t=5.963,P

(二) 本、专科护生实习态度的评价(见表2)

由表2可知,在积极性、对老师的尊重方面,本科护生与专科护生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自学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方面,本科护生优于专科护生,存在显著差异(P

三、讨论

(一)对本、专科护生实习效果的现状分析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本组护生实习效果总体状况属于中等水平,提示护理实习现阶段普遍尚未形成独立的临床思维,专业基础扎实度不够,走向临床后由于事务性的繁忙和自身定位的盲目性,导致临床上解决问题时欠缺合理性和创造性,尚缺乏系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有重理论p轻实践的现象,技术操作不熟练,无法做到操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实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意识较好,但在问题定向解决的方式、方法上存在缺陷,临床中常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表现消极,无法形成职业信心,自我效能感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护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大部分护生自我感知不适合完全自主学习,需要老师引导。

本组调查显示,在多项具体条目的得分对比中,本科护生领先,综合总体评价得分本科生优于专科生(P

(二)教学过程中的改进对策

临床带教是培养护士职业素质、服务理念的主体,此次调查可以作为评价护生实习效果的有效工具,本文将就下一步教学过程中的改进给出建议:①在临床中应根据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特点和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重视分层次带教;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帮助自我感知能力差的学生,指导学生合理制订实习计划,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提倡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③把护理专业知识培养与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以及人文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引导护生形成正确的护理观,伦理观和社会价值观,完成护士角色塑造,建立护理服务的责任感;④教学中注意情境训练,注意“带着问题教”以临床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和分析,以便将各学科的知识点贯穿起来,达到用护理程序解决专科护理问题。多提供实践机会,满足他们对独立动手能力的需求,在具体教学中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

本研究从带教老师的视角对护生实习效果进行研究,获得了一些较有意义的结论,在临床中,带教水平与实习效果有直接关系,带教老师要不断明确理念和宗旨,用正确的理论指导护理实践,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不断总结、分析和评价影响实习带教。

参考文献:

[1]李杨,陈京立.高等护理教育中临床教学的几点体会[J].护理杂志,2002,(4).

[2]史亚琴,倪衡建,周峰.关于影响医学生毕业实习教学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1).

篇3

关键词:亚临床甲减;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

2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老年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就可能引起多组织器官的损害,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外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科疾病便是甲状腺疾病,临床研究表明,这两种疾病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系。但目前对于两种病情的联系以及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生情况并没有较多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33例患者为亚临床甲减,另外267例患者为甲状腺功能正常。亚临床甲减组中有13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65岁~84岁,平均年龄(74.56±3.11)岁;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中有137例为男性,130例为女性,年龄65岁~86岁,平均年龄(75.74±4.21)岁。其中,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亚临床甲减的诊断标准参考我国卫生部2007年颁布的亚临床甲减诊断标准[1]。

1.2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体格、体重指数等等,通过对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和生化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测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使用的仪器为Roche 公司电化学发光仪 E170;生化检验主要包括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等,血糖的检测采用日立 7060 automatic analyzer,检测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终点法;胰岛素的检测采用Bechman coulter access 分析仪,检测方法为化学发光法;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采用美国 Bio-Rad-van-rant,检测方法为高压液相法;血脂的检测采用日立 7060 auto-matic analyzer,检测方法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让患者至眼科检查视网膜情况,必要的时候行眼底动脉荧光造影检测进行准确的判断[2]。

1.3数据处理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P

2结果

本次入选的300例患者中有33例为亚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发病率为11.0%,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相符合。亚临床甲减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的年龄、BMI、血脂水平、病程、血糖、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情况见表1。亚临床甲减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但排除他汀药物干扰后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应用他汀类药物后,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率明显降低P

3讨论

本文主要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比亚临床甲减组与甲状腺功能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两组患者的年龄、BMI、血脂水平、病程、血糖、血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亚临床甲减组中患者的他汀类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甲功能正常组,由此推断血脂的比较受到了他汀类药物使用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亚临床甲减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该差异在调整了年龄、吸烟、性别、HbA1c、病程等因素后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通过再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并不是独立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因素,但吸烟和HbA1c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的危险因素,而通过他汀药物后可以改善这一情况,即他汀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保护老年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他汀可以通过直接减低胆固醇的水平,最终降低了血脂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本文并将患者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和亚临床甲减组进行分析对比,通过研究结果发现,亚临床甲减组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相比,其胰岛素抵抗、血压、糖代谢等无明显差异;而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3]发现亚临床甲减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没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结论也与我国著名的医学研究者Chen的研究一致,通过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视网膜病变率降低。由此提示,他汀类药物对于视网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吉海,卞茸文,欧阳晓俊,等.亚临床甲减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2,06:497.

篇4

一、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语言过于机械

现阶段,教师的评价语比较机械,缺乏灵活性,这种评价方式起不到互动的效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为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创造出相契合的情景,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也没有起到比较好的示范作用,学生无法找到与老师进行互动的契机,在语言输入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并且一些教师的评价语言显得非常的机械,并不恰当。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进行重复评价语,这一作用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评价过程形式化问题较为严重

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过于形式化,对于教学的过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很多时候,教师进行评价的动机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已经设定好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还没有回答完之前,教师可能已经评价完毕。虽然老师的处罚点通常都是为学生考虑,希望利用评价机制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反而影响了原来的教学进程,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评价方法,也比较生硬,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评价形式过于单一

?u价形式的单一化,也使得一些老师的评价脱离了实际的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且过于单一化的评价方法并不符合小学生实际的特点。在评价时过于注重评价的结果,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在很多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评价也没有考虑到实际的内容,也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较好的融入教学方法,也就无法起到引导学生关注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效果。

二、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评价的有效方法的探讨

(一)为常用评价语提供语言输入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评价语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发放奖品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这在英语课堂上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为老师在课堂上常用的评价语提供适当的语言输入,能够加深学生对老师评价的理解。评价语本身应当尽可能的自然真实和简练,并且易懂,使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互动语的输入。对老师来说,需要为学生提供较为完整的语言支架,并创造较为合理的语言情景,在对学生进行鼓励时,可以采用一些学生正在学习的句式,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语境,还能够熟悉句型。长此以往,学生也必然能够学会如何对教师的评价进行反馈。

(二)利用评价物来衔接教学环节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评价物通常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一些简单的物件,比如卡片和一些手工制品等。对于教师来说,其使用或者制作的评价物要尽可能的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过程等,促使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尽可能的发挥评价物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当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比较疲惫的状态时,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在游戏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时,老师要合理的使用评价物,以此来衔接前后两个不同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还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起到其他方面的作用。

(三)恰当的使用评价图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练习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通常会采用评价图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根据对学生的评价所绘制的简笔画,具有非常直观和生动的特点,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年龄情况,小学生也比较容易被评价图所吸引,能够起到对小学生积极性进行调动的作用。对于老师来说,在使用评价图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能够利用其来呈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语言练习。比如教师可以画出简单的圣诞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旁边画出糖果等,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这些单词,同时拓展学生的语言,最大限度的发挥评价图的作用。

篇5

【关键词】数学课堂;即时评价

即时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评价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肯定或否定。”它的操作较之情境测验、成长记录袋、行为观察等评价方式更为直接、简单,因此,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是使用最频繁、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评价方式,也是数学课堂评价的重要的方式之一。

随着课改的日益深入, 我们广大教师对评价的认识也正日益由浅入深,由片面而及全面。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因老师对即时评价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够全面,在某些数学课堂中的即时评价还是存在着以下误区:

一、对数学课堂即时评价误区的三问

一问:老师,你给孩子评价的主动权了吗?

课堂上, 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一句话:“让我们一起表扬他(她)!”接着,教室里便会响起有节奏般的鼓掌声或是小朋友们扯着嗓子大声地喊:“棒!棒!你真棒!”由此,我们不禁要问一句:学生真的已经是课堂评价的主人了吗?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教师刻意安排的痕迹: 表扬的时机是老师选择的,更深一层的说,这种形式也是老师教的。

二问:老师,你敢否定学生的发言吗?

《课标》指出: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于是,在我们的课堂上,一部分教师在评价上显示出“两重性”:即对肯定的大方与对否定的吝啬。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份老师信奉着“天才是夸出来的”这样的经典名言,从不肯,更是从不敢轻易否定学生的发言,总是以“你说得对!”、“你说得好!”、“你真会动脑筋”之类的语言来评价孩子,还美其名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三问:老师,你的评价是精神嘉奖吗?

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因为年龄特征,更喜欢一些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奖励,根据这样一些特点,一部分老师在课堂上用铅笔、橡皮之类的文具来奖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往往有那么一些老师喜欢走极端:恨不能把百货公司搬到课堂上来。

于是乎,课堂成了李咏的《幸运52》:答对就有奖。老师面前那一盒橡皮,一捆铅笔,随着学生的“此起彼伏”而渐渐变少。课堂上,讲台成了庆功台,老师成了颁奖嘉宾,部分学生成了登台领奖的胜利者,而更多的学生则只充当了颁奖店里的看客。

二、对数学课堂即时评价误区成因的三思

一思:抱着“师道尊严”的牌位不舍放下

当下有一小部分老师在课堂总是不苟言笑,一本正经,认为将书本知识一字不落地灌输给学生,才算是老师,才算是“师道尊严”,因此,这些老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现总是反映冷淡,不愿将赞美之词送于学生。这样老师的课堂必然沉闷之极,这样的课堂评价必然是单向、干瘪的,无法让老师融入学生之中,师情亦不会与生情共振,因而课堂表现为教师唱“独角戏”,或是教师与部分学生表演“二人转”,不会形成师生“共舞”的场面。

二思: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过于狭隘

评价具有“诊断”、“导向”、“鉴定”、“改进”、“激励”、“监控”等功能。这几大功能统一于评价之中,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然而,我们的老师似乎对评价的“激励”功能耳熟能详,而且在课堂上也能身体力行,但对于评价的其他大家功能却可能闻所未闻,更谈不上在课堂上贯彻实施了。

三思:过份看重“物质刺激”的作用

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等原因,使其对“物质”的依赖度强于“精神”,或者说是“物质刺激”强于“精神激励”,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课堂上会出现“铅笔橡皮满天飞”、“朵朵红花映笑脸”的场面。如此,评价已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成为了一种目的, 学生争相举手发言就成了“追逐利益”的具体表现。学习知识的乐趣与获取知识的兴奋则被“利益”的诱惑取代得荡然无存,造成了学生学习目的的错位,价值观的转移。由此可见,这种行为实在得不偿失,并且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他们会更注重老师的精神激励。

三、即时评价成为课堂的靓丽风景的三策

一策:真诚以待,让即时评价洋溢人文关怀

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实施课堂即时评价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把学生当看成与自己一样有知识经验、会思考的、懂情感的,具有与自己一样人格的“人”;要在课堂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具有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信任与尊重、宽容与理解,唯有如此,课堂即时评价才会真正有效力、有分量。

1.关注过程,让尽量多的人参与即时评价

评价应当是师生全体参与,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赞赏”,也不要吝啬学生的“赞赏”,要对参与思考的同学都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参与思考与评价的孩子都能共同分享获取知识的喜悦。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对评价的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之后,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评价再加以评价。

2.蹲下身子,敢于让学生来评价老师

评价并不是老师的专利,评价的对象也不应局限于学生,老师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互动的双方,应当同时成为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让学生来评价老师,老师就必须放下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有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缺点的勇气,有包容学生的博襟。

篇6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小护照”;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11-0041-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近年来,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课程实施水平是制约课程变革成效的关键要素,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变量,还是影响儿童学习效果的基本因素。因此,评估课程实施的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建构一个以发展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一直是大家努力探索的问题。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观察了解儿童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各样的儿童发展评价工具被“生产”出来。教师天天忙于拿这些“工具”观察记录,资料越积越厚。而多数时候教师并不知道如何解释这些资料,也谈不上运用,所以,评价的发展价值没有发挥出来,为评价而评价的现象比较普遍。[1]这一评价误区必须得到改变。

考虑到不同幼儿园课程之间存在着多元性和差异性,所以,每个幼儿园课程都要基于自身的特定情况而确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方向,不应拘泥于统一的评价标准。[2]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是一种“以儿童体验”为主的活动模式,在廊道中开设了四大“超市课程”游戏,以混龄混班的形式开展。“超市课程”针对的是特定的、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幼儿,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这为园本课程评价价值主体的确定提供了明确的依据。为了使园本课程评价取得理想效果,在厘清“为谁评价”“谁来评价”“评价什么”等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在实践中开发了课程实施评价工具――“小护照”。

一、“小护照”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小护照”主要包括封面、扉页、主体部分以及封底,每学期一本,每周记录一次。封面包括标题“玩转廊道――小护照”、园标等;扉页载有幼儿的姓名、班级、出生日期、有效期、个人签名、照片等信息;主体部分用表格方式呈现,分为四个栏目:“我想去”、“老师说”、“我想说”、“老师想”(注:“老师说”中的老师指区域老师,“老师想”中的老师指班级老师)。封底印有“超市课程”各区域地图,幼儿通过看地图的方式自主寻找游戏区域。

“小护照”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儿童、教师和课程的发展,它是在课程实施中生成的,又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动态生长。“小护照”评价主要是依靠教师与儿童对话实现,本质上是一个伴随着整个“超市课程”实施的协商对话、互动发展的过程。“小护照”评价是对发展性评价理念的传承和创新,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为:

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传统评价奉行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将评价者视为主体而将被评价者视为客体,以至于被评价者的主体性被忽视。“小护照”评价强调评价者(管理者、教师、家长)与被评价者(幼儿)组成评价的共同体,把幼儿自评与管理者、教师、家长的他评结合起来,增强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评价双方的对话性

在课程实施中,通过协商对话进行评价。这一过程是“个人做、群体评”的循环回归过程,评价对象(幼儿)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一种主体间对话关系,评价的标准往往由双方根据教育情境和幼儿的实际情况通过协商制定。评价时,教师引导、启发、推动幼儿自主、自觉地反思、构建,进行自我评价。幼儿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可能会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这时,教师的适当引导能帮助幼儿逐渐明晰评价标准,反思关键事件,回顾自我体验,进行客观评价。

3.评价过程的伴生性

园本“超市课程”的实施不是单一的线性过程,在师幼互动、交往中会有许多相伴相生的现象。[3]作为在实践中建立的一种评价方式,“小护照”并不游离于课程,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伴生于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收集与记录幼儿的发展材料,不是为了记录而记录,而是教师把握幼儿的发展状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新的课程决策的开端;用“小护照”对幼儿进行发展评价并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整个课程实施服务。

二、“小护照”评价的操作要点

要发挥“小护照”评价的优势,在园本课程的具体应用中必须明确其程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活动前,班级教师组织班内幼儿填写“我想去”栏目。这一般安排在“超市课程”活动当天的早晨,以便于家长参与到“小护照”评价中来。特别是小班幼儿,家长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帮助幼儿用“贴图标”方式选择当天活动的区域。中、大班幼儿的能力相对强一些,可以通过“画图标”方式来选择活动区域。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表达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开展设计廊道区域图标的方式,筛选有代表性的区域标识,结合教师的文字标注使用。

填写“我想去”栏目,实质是一种幼儿的有意识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幼儿的有意识成分越多。要完成这样的选择,幼儿需要对所在区域有一个基本、简单的了解。他们往往通过参观、与成人或同伴交流等方式,依据区域环境、材料、游戏经验等做出最初的判断。伴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多和游戏经验的丰富,幼儿的判断趋于客观,并且逐渐表现出自己的倾向。

活动中,区域指导老师通过观察与对话,将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简明、清晰地记录在“老师说”栏目中。这里要慎用概括性强的终结性评价语言,如“乐于操作”“工作认真”等等。强调多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幼儿在区域中的细节表现记录下来,如“你设计的小旗真好看!”“你出了很多汗!”等等。除此以外,一些简易的符号也常常用来描述幼儿的表现。如: 表示耐心操作, 表示完成任务, 表示会照顾弟弟妹妹,等等。

区域老师填写“老师说”栏目,实质是依据幼儿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行为做出的随机评价,其目的更多地倾向于帮助班级老师收集信息:大带小混龄情况、游戏的完整过程、关键事件、情绪等。区域老师如果仅仅是观察,而不与幼儿对话、交谈,收集的信息量比较少,往往不利于后期的评价与反思。

活动后,班级老师利用分组或集中交流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区域中的关键事件,用绘画的方法记录区域中的情绪、感受等。班级老师可以通过“老师说”栏目中区域老师的记录,来启发幼儿的回忆。或者通过倾听幼儿之间的谈话,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记录在“我想说”栏目。小班幼儿的能力相对弱一些,在“我想说”栏目中提供了一些标记供幼儿选择记录,如: 表示在游戏中和几个朋友一起玩, 的多少表示对整个区域的喜爱程度,等等。

在填写“我想说”栏目时,幼儿往往会对区域中印象深刻的事件进行评价。对于幼儿集中反映的问题,班级老师会及时反馈给相关区域的老师,以便于区域老师及时调整材料或指导方式。

最后,班级老师结合“小护照”其他栏目提供的信息以及与幼儿的对话,填写“老师想”栏目,为管理者评价提供依据。此栏目的填写,反映的是班级教师把握幼儿发展状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新的课程决策开端的专业发展能力。

三、“小护照”评价的实施效果

1.看见儿童的学习

在园本“超市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转变,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儿童发展的促进者。要实现这种改变,教师必须深刻地理解儿童,全面地了解儿童,看得见儿童的成长。在缺乏评价工具的时候,教师们曾有过疑虑:儿童在学习吗?儿童在学什么?儿童是如何学习的?……而在“小护照”的使用过程中,教师的疑虑渐渐被打消了,因为他们看见了儿童的学习。

例如,小班昊昊的“小护照”上记录着这样一个画面:一只眼睛、一个打气筒和粗细不同的两个轮胎。画面旁还有一句区域老师的注解:“我发现打气筒的秘密啦。”通过画面的描述,能清晰地看到昊昊在自行车行探索打气的各种秘密。中班美美的“小护照”记录着自己的学习困难:不会写数字4;又记录着她解决困难的方法:画4个小圆点。大班轩轩的“小护照”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示描述了“用比一比的方法锯一样长的木头”。这样的“小护照”,没有一句直观评价,却让教师看见了儿童学习的过程和儿童学习的效果,成为儿童在“超市课程”中成长的见证。

2.看见教师的成长

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者、俄亥俄州立大学史塔佛宾有一句名言:“评价的目的在于追求改进,而不在于证明。”对教师的严格监控和管理,并不能对幼儿园的长足发展带来多大的意义;要提高园本课程的质量,致力于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才是可举之措。在“小护照”使用过程中,教师在评价幼儿的同时,其自身的专业能力也获得相应发展。

例如:小陆老师负责的是“天天快递”区域的组织。一次,她对一位幼儿的评价是“操作不认真”。这是一种笼统的总结性评价,是不适宜的。第二次,小陆老师在学习他人评价的基础上,评价语言有了一定的进步:“操作不认真,一直坐在椅子上不动。”要对某位幼儿做出评价,需要对其作出观察。通过观察,小陆老师的评价语言开始出现细节、情景的描述。为了能让幼儿看懂老师的评价,小陆老师又在评价语言中加上了图示和符号。她还开始试着和幼儿对话,寻找操作不认真背后的原因。在这一“评价―改进”的循环过程中,小陆老师的评价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会关注幼儿,愿意和幼儿对话,能把评价用幼儿看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一种专业进步,有赖于“小护照”评价工具的运用。

3.看见课程的生发

“超市课程”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不可改变的规定性内容,也不是一种无目的的随意性活动,而是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与兴趣,在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不断调整的课程计划、不断生成的课程活动,它是师幼共同建构的。[4]课程生发和实施离不开源头――幼儿的需要。“小护照”的使用,让这些源头得以清晰。通过对“小护照”中呈现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捕捉教育契机,进行价值判断,进而调整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生发出幼儿需要的课程。

大班老师在与班内一位玩“PVC管悦”幼儿的对话中,获得这样一个信息:“今天没有弟弟妹妹跟着我,玩得真轻松。”幼儿的感受引起了老师的兴趣――这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若是普遍现象,幼儿具有怎样的心理?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于是,在师生的互动中,生发了主题活动“我和弟弟妹妹的游戏天地”。活动从调查入手,针对“大带小”游戏中出现的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感受,分析他们的心理,和幼儿共同找寻解决的策略,并尝试把其中可行性的策略推广到每一个“超市课程”游戏中。

另外,班级老师还根据“小护照”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需要和感受,并将之及时地反馈给区域老师,以便不断调整区域材料及指导策略。大班老师在班内一个幼儿的“小护照”中发现玩“淘宝店”后一个委屈的表情,旁边还画了一个打有横杠的小人,并在旁边注解了一个“0”。通过询问,老师得知该幼儿因为没有客人来光顾,所以显得有些失落。班级老师及时把这一信息反馈给区域老师,区域老师根据这一情况,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指导策略,生发了“淘宝店”广告宣传、产品推荐等一系列新的游戏内容。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3(09).

[2]朱家雄.一个让人有点无可奈何的问题[J].幼儿教育,2007(11).

篇7

关键词:教师;评价;影响;成才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40-01

一、关于课堂教学评价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而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中最重要的工作。

1. 教师不作任何评价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我设计制作的“教师评价对学生影响的研究”调查问卷第四题是“课堂上你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经过认真思考并回答后,老师未做任何评价,你的感受是什么”。被调查学生中,有51.5%的同学很想让老师肯定他,有35%的同学希望老师鼓励他。数据说明:如果教师对学生不作任何评价,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常会将此视为对自己的否定、藐视、忽略,缺少评价会导致学生丧失自信心,失去努力的目标,认为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在心理上产生了跟老师相抵触的情绪。

2. 教师否定评价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某些教师在评价时犯有“印象病”,用老眼光看学生,抱有较深的成见和偏见,也就是存在心理学上所说的“晕轮效应”;还有的教师以一己亲疏好恶为评价尺度,甚至借评价显示个人权威,给学生穿“小鞋”,发泄私愤。这样的评价,只能引起学生的对抗情绪、逆反心理。这种不公正的评价行为,必然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不平等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将对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产生疏离作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否定性评价时,要以尊重鼓励为前提,努力发挥激励功能。

3. 教师笼统性评价对学生的影响

在实际的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问题本身,而忽视了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课堂上,我们常见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后,老师就以简单的“对”“不对”“好”“很好”进行评价。特别是教师想要的答案学生没有按照预设回答时,就急忙找其他同学回答,没有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问“你是怎么想的”,没有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4. 教师评价语言不当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常见老师指责学生:“人家能学好,你为什么不能学好?”类似语言评价一个学生,即埋怨学生笨,恶语伤人。这种把失败归因于学生内在不可控因素的做法,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归因理论研究表明:当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的不可控因素(如智商)时,会导致无助感和不愉快情绪;而将成功归因于内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程度)时,就会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和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教师应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使学生树立这样的信念:学习成绩好坏首先取决于努力,其次才是能力。

二、关于作业评价方面

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有:(1)过分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往往用同一个标准(正确答案)来衡量不同的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也即忽视了对情感态度的评价,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更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2)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常见的就是“√”“×”、分数,或者是“阅”加日期,或者是“优、良、中、差”等评价方式。教师在作业评价时,缺乏鼓励性的语言。我设计的“教师评价对学生影响的研究”调查问卷第三题是“你希望老师怎么评价你的作业”。78.6%的同学都选择了“鼓励性的语言”这个选项。因此,教师在评价中更应该注重激励性语言的使用。教师常常没有把作业批改上升到作业评价的高度,往往把作业批改当成一件简单的、机械的劳动,作业批改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学生在作业中发现的错误得不到及时修改和指导,学生的作业被发回后也只是关心作业的等级,对造成错误的原因不加分析,对成功的经验也不总结。实际上,我们在批改作业时可以加上一些特殊符号(如画一个笑脸)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也可以在作业批改中加上一些评价语言,如“你的字写得真漂亮,如果计算再认真一点就更好了”“通过批改你的作业,老师看到你付出了很多,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等。这样的评价拉近了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爱,也更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关于期末评语

学期结束,孩子们都会收到学习成绩单。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外,最重要的莫过于成绩单上教师对孩子的总结评语了。这段评语,是孩子一学期以来在学校表现的“文字说明”,成绩单因此成了许多家长脸上的晴雨表,老师的一段温馨评语或许能成为学生和家长永久的珍藏。因此,一定要让个性化评语张扬学生的个性。班上学生多,老师工作忙,评语难免单调雷同。这就要求老师们每天抽空记下孩子们的表现和自己的感想,日积月累最终形成期末评语。教师要对“顽皮”“粗心”“好学”等不同学生下不同的评语。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更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成长成才。

教师的评语,或用建议的方式,或用朋友般的亲切语言指出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这些充满温馨评语的成绩单上,学生更能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接受老师的谆谆教诲,从而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篇8

初中的信息技术老师应当树立起正确、客观的课堂评价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这门学科。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体系构建需要遵循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确保评价体系是立足于教学的改进以及学生的发展进步而进行的。教师要运用好课程目标的导向作用,时时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之处。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或者是促进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以实现人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是单纯的简单评判优劣好坏。评价体系构建所需的发展性原则,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关注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的各方面因素,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以及培养,并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地给予评价,及时地通过评价体系反馈给学生其需要调整的信息,以促使其改正。

2.多元性原则。也就是评价角度、评价内容以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而且在选择评价内容时,不但要关注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不被教学目标所局限,进而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评价的视角上老师应当充分的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在不相同的层面以及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在选择评价主体时,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其可以互评或者是自评,将学生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以确保不同的评价主体得以共同的参与。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评价体系建设之教师的全面评价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需形成一种多元性、发展性以及有效性共存的评价模式。信息技术课老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应当只看到学生的技能以及知识,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习方法、情感、个性特点、状态以及效果等方面,共同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除此之外,一个有效的课堂评价,所选取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所进行的评价,是一种即时性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当时的表现所进行的反馈活动,可以起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在每单元或者是每堂课知识教学结束后所进行的评价,是一种小结性质的评价,主要起到总结本单元或者是本堂课知识,以及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的作用,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反省。

比如说,在教授苏教版初二信息技术第八课时,POWERPOINT演示软件制作这一章节时,无论在教学的哪一个环节,老师都能够给予学生一些评价与反馈。像在课堂导入时,对于一些已经学会制作简单的ppt的学生,老师要给予充足的肯定和表扬;在提问的环节,老师要及时地给予举手回答的学生奖励和鼓励,尤其是平时不太会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以及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时,对于由于粗心大意,而导致关键步骤被忽略的学生,老师要及时地、适当地对其进行批评,对于由于上课不认真听讲而导致的步骤不会的学生,老师不但要给予批评,而且还要指导其步骤、方法;在结束单元教学之后,老师还需要总结单元知识以及学生的表现。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评价体系建设之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包括学生对自我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基础水平、学习状态以及方法、学习情况等情况进行的全面分析。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更加深入、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这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比如,学生在学完苏教版初二信息技术第八课时POWERPOINT演示软件制作这一章节时,学生可以考虑使用自己的照片、家人的照片制作一份ppt作品,为自己留下美好的记忆。在制作时,学生们边做边思考,考虑自己能不能使用更加简单的步骤或者是方式进行制作,是不是已经可以熟练运用ppt的各种制作方法,是不是知道各个内容的所在之处等等。在学生做完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有什么缺点,有什么优点,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专门为学生这一群体构建一个评价平台,使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全面地认识到自己,从而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篇9

【关键词】多元化评价 初中 英语教学

传统的评价体系只是机械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生硬而冷漠。但是学生特别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处于活力四射的时期,这种简单的对与错的评价模式只能束缚学生的好奇心,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多元化评价理念

学会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情感、性格、习惯等与学习都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学评价中老师也应该作为评价对象才能对教学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多元化评价与以往的以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同,多元化评价利用多种渠道,通过多样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成长等一系列情况进行评价,以期能够通过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呼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着重提出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二、多元化评价方式

1.口头评价。教师在上英语课的时候,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听课情况和学习情况,随时给予学生口头评价,特别是一些鼓励性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2.评语评价。评语评价就是把对学生的评价写在纸上,比如每次英语测验之后,老师可以在试卷的空白处写上对于这次考试的评价,比如学生的错题情况,这次考试的失误,考试的进步情况,考试之前的复习情况,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及老师给与的建议等都可以一评语的方式写在学生的试卷上,让学生在整理试卷的时候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3.制作评价表。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长情况制作评价表,每天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填写每一天的成长状况。例如,今天学习到了什么英语单词和英语语法,今天老师讲课内容有没有不会的地方,今天有没有与同学们闹矛盾,今天英语早读课的时候读了什么内容,英语课的课堂表现,等等都可以列一个学生成长表,把学生每一天的成长情况都记录下来。

4.物品评价。物品评价就是给学生发放实物奖励,比如,一天能够记住100个单词的学生老师就会奖励学生一个漂亮的笔记本,发放奖品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好方法。实物奖励能够推动学生去主动学习,有更大的学习动力。

5.针对性评价。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在英语教学时,对不同的同学也要有相对应的不同的评价。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1.学生自评。学生评价在教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往开展的评价都是把主客体完全分开,教师处于绝对的掌控位置,而学生只能处在老师的掌控之下。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自己剖析自己的英语学习的优点和不足,自己英语学习的能力如何等。

2.学生互评。评价也可以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比如对于学生的英语作业情况可以同桌之间互相交换批改,然后交流同桌作业的完成情况和不足之处。

3.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就是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比如英语测试,作业批改等都是教师评价的方法。

4.师生互评。英语教学也不能只是老师给与学生评价,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讲课情况,讲课方法,与同学们的相处情况等进行评价支出老师的长处与不足,促进英语老师更好的进行英语教学。

5.家长评价。在英语教学的评价中很少会有家长的评价,家长评价可以对于学生的课后情况,生活情况等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四、评价内容多元化

1.评价学生的课上表现。评价一个学生不能以他的成绩为标准,在英语教学中要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要进行评价。比如在上英语课时同学们听课情况,课上表现,知识掌握的程度等都可以做一个评价,点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赞扬学生的表现优秀的地方,让学生改正错误,努力学习。

2.评价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学生的每一天的英语作业老师不能只是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对于学生的完成质量也要有一个针对性评价,比如学生记诵英语单词的时间,学生做英语习题的时间,学生在做英语题时遇到的难题等都要有相关的评价。

3.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比如英语单词的记忆,有的学生会大声的读出来,边读边记;有的学生就会把单词写下来,一边写以便记忆。老师对于每一个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要有所了解,可以给与他们一些建议,对于一些有很好的学习方法的学生还可以与班级的学生进行分享,努力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4.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学习英语发音很标准,有的学生能够写一手漂亮的英文字,老师要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听说读写每一个方面都要有所了解。

五、结束语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使英语教学更加人性化,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评价;理性分析

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能否进行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的认可与鞭策,同时也是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重要表现。近年来,学生教学评价已逐渐成为各大高校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现象是高校“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市场化”发展,使得学生成为课程的“消费者”,促使高校从向政府负责逐渐转变为向社会向学生负责,于是,学生对于教学工作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高校教学工作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主体之一,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作出相应评价是其应当享有的权利。理性分析高校学生教学评价的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高校学生评教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学生教学评价是多种评教工作中稳定性、客观性最高的

目前,高校教学评价主要采取督导评价、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价这几种方法。督导评价是成立督导团,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课堂教学活动,对老师备课讲课进行审查,但是由于督导人数有限,检查、听课次数不多,不可能伴随一门课程教学的始终,通常情况下也是偶尔听取某个班级的某一门课程的一两次授课而已,作出的评价往往不能反映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教师自评是老师自我评价,最了解一个人的肯定是他自己,然而与之同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候人很难发现自己在哪方面做的不足。有的教师自己觉得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准备,理所当然的认为肯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同行互评顾名思义就是老师之间相互评价,同一教学系部的教师同行之间接触较多,也常共同备课,对彼此的教学水平人格魅力知道的不少,但所作评价易受关系亲疏影响。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全程参与者,伴随着每一学期的每门课程的教学的始终,可谓是对一门课程的内容、课堂气氛、教师的教学态度等评价的量化标准了解最为全面的,而他们自身通过上课所学到的知识也是教学质量、教学目的的完成度的最为直观的反映之一,因此,由学生来对教学进行评价,所得出的结果往往是最客观、最稳定的。

2.学生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改进

教学相长是学生评教制度产生和存在的重要理论依据。教学活动的双方当事人就是学生和教师,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投身教学互动,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班级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让学生能够发挥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为了能够对老师作出客观的评价,他们通常会更加注重对老师的认识,认真听课,增加与老师的联系。而从老师方面来说,因为学生的评价起到了对教学活动的一定评判作用,他们往往更加认真备课,注重对课堂气氛的调节,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学生的评价往往从多角度反映学生第教师施教过程的认知,好评是对教师付出的首肯,能够让教师产生愉悦感;差评能够让教师真正的看清自己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起到一些鞭策作用,让老师能够较为清楚的看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他们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作出改进。

二、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教学评价存在的不足与缺憾

1.学生自身对评教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的学生评教工作一般都是每学期开展一次,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由学生对一学期的所有任课老师作出评价,通过网络数据汇总,与其他几种评教方法结合得出最终的结果。程序看似合理,但高校基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是否知道他们作出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2.评教工作细分太多,过程较繁琐

就目前来说,评教工作大多包括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是否娴熟、是否履行教学责任、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讲课状态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情况等等五花八门的问题,因为学生需要对许多老师分别进行评价,总体加起来题量就很大,而且几乎所有评教工作都是在期末时候开展,学生忙复习,不愿意仔细做较繁琐的教学质量评价。

3.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太多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以下几种老师得到的评价会比较高:对学生较为宽容、考试给分比较高的,很多学生对分数看得比较“功利”,所以偏爱打高分的老师;讲课风趣幽默的,善于讲笑话的老师几乎没有学生不爱;长相俊美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帅气的男老师、漂亮的女老师很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如学生是否受到过任课老师的批评,有没有被挂过科等。这样一来,一些学术性很强而较为古板的老师就很不讨好。总之,影响学生对老师评价的因素过多,导致他们根据自身喜恶所形成的评价在某些程度上缺乏公正性。

4.个别老师过分追求评价结果,刻意放松对学生要求

很多学校将评价结果与奖惩挂钩,使得老师过分关注评价结果。为了让学生给出较高评价,出现了个别老师刻意放低对学生要求的不良现象,这样对不仅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还会使学生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

三、通识教育视野下改进高校学生教学评教的思考

1.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

对于各方面的评教结果,一定要排除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督导评价的不全面性,教师自评的局限性,同行互评、学生评价的偏见性等,最终得出客观、公正、稳定的教学评价结果。

2.加强学生对评教重要性的认识

其实,学生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己的评价结果在整个评教活动中占多大的比重,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评价只是一个“走过场”的形式,对评教工作没有任何影响,基于这样的看法,自然有部分同学在填写教学评价时敷衍了事甚至乱写一通。高校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生评教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评价究竟有什么影响,从而作出认真负责的评价。

3.取消评教与奖惩挂钩制度

教学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水平、结果等情况,但是其中的影响因素实在太多,难以公平,不适宜做为对教师进行奖惩的标准。在学生不能完全客观公正的对教师教学活动作出评价的现实考量中,以学生评教的分数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有失偏颇。

4.简化评教的细分标准

评价首先要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的意愿,又要符合评价的正确导向,学生的评价标准的设计应当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同时,评价标准又要立足简约。评价指标体系层次越多并不等于越全面,往往是越多越细越容易复杂化,反而会增加评价繁琐程度。

四、结语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是高校发展的一个进步,但同时也应当注重体制的建立,使得教师、学生都认可教学评价结果。发挥学生评价的能动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青年专项重点自筹项目(C-b/2011/01/26);江苏大学2011年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1JGYB04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