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祝福词语范文
时间:2023-04-09 14:3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婚祝福词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前生注定,喜结良缘。新婚大喜!百年好合!
3、愿你俩用爱去缠着对方,彼此互相体谅和关怀,共同分享今后的苦与乐。敬祝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4、珍惜这爱情,如珍惜着宝藏,轻轻地走进这情感的圣殿,去感受每一刻美妙时光。
篇2
2、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迎来了你们喜结连理的美好日子,祝幸福。
3、今天婚礼可不是你们幸福的终点,因为属于你们的幸福才刚刚开始。
4、终于结婚了我的宝贝,希望未来的日子里你都像今天这般开心和幸福。
5、既然选择了彼此,那么在婚后就要互相理解和支持,最重要的是要爱对方。
6、恭喜你找到了一生的挚爱。未来就请好好珍惜对方吧,祝福你们新婚快乐。
7、金玉良缘,天作之合,郎才女貌,喜结同心...太多的祝福想要送给你们了!
8、今天的喜糖很甜,但是没有你们的爱情甜蜜,祝愿你们甜甜蜜蜜,长长久久。
9、宝贵的爱情就像珍宝一样,谁拥有了都不想放手,希望你们白头到老,早生贵子。
10、你们在今天喜结良缘,真是天生的一对,我在这里祝福你们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11、老天既然安排你们相遇,相信你们一定是上辈子注定的缘分,那么婚后可以要好好珍惜哦。
12、祝两位新婚快乐句子
13、我的小公主终于等到了他的白马王子,让我们一起祝福他们吧!
14、你们的关系终于受到法律保护了,祝福你们百年好合!白头到老!
15、花好月圆,喜事连连,祝福你们的婚姻坚不可摧,爱情牢不可破。
16、祝福你们新婚快乐,希望你们婚后生活甜甜蜜蜜,永远相亲相爱。
17、恭喜你脱离单身贵族的行列了,希望你做已婚美少女的生活可以甜蜜幸福哦。
18、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你们的缘分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
19、未来的风风雨雨,都有一个人陪着你走下去,你不会孤单了,祝你们新婚快乐。
20、恭喜你们爱情长跑结束,终于迎来了你们的结婚典礼,希望你们永远幸福甜蜜。
篇3
2、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3、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4、月老庙,佳侣共许愿,福缔良缘。百梳发,粉黛倾城颜,凤冠霞帔。花妆红,新娇乘鸾轿,紫箫声起。花瓣洒,嫁与心中郎,鸾凤齐鸣。鞭炮响,新郎背新娘,宾亲喜迎。夫妻礼,红绸花双牵,四拜洞房。众客欢,吉席醉琼觞,溢喜筵开。新词贺,笑将美言祝,珠联璧合。合卺酒,锦帐情缱绻,月圆花好。
5、执手花前月下,相偎风花雪月,柔柔一眸情切切,深深一吻莫匆匆;红毯结同心,爱似鸳鸯戏水,情比蝴蝶双飞;祝福白头偕老,但愿爱海滔滔,永住鱼水乐。
6、我想送你玫瑰,礼堂早已摆满;我想送你首饰,却没有与你匹配的光华;我想送你衣物,怎及你的婚纱;我想送你美酒,他的爱已将你灌醉;只好送你一句: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7、一生幸福,两情相悦,三生缘修,世世代代,无离无弃,流年大喜,把手言老,酒杯遥祝,十全十美,百子千孙,万事如意。
8、各交出一只翅膀,天使新燕,以后共同飞翔在蓝天;各交出一份真情,神仙伴侣,以后共同恩爱在人间;我交出一毛钱,祝福你们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篇4
小田最近忙得不可开交,他和女朋友欢欢正在为四个月后的婚礼做着各项准备。小田母亲林阿姨看到两人这么辛苦,便安慰儿子:“你们别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婚礼不过是形式罢了。”可欢欢的母亲不这么认为,她对欢欢说:“我养了你这么多年,婚礼你们可要办得风风光光的,让亲朋好友看看我们欢欢可是嫁了个好人家。”
一天林阿姨回家看到小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她很奇怪,“你怎么今天这么早下班了?”“妈,我想辞职,好好办婚礼。”小田妈妈听了很吃惊,“快要结婚了,你可别出什么幺蛾子啊。”小田沮丧地说:“这么多事,我就怕婚礼上漏掉什么,快吃不消了,我索性辞职算了!”都说现代人“忙茫盲”,就是说因为忙碌而迷茫,结果做什么事都很盲目,失去了目标和方向,田阿姨眼看着自己的儿子也出现了这种状况。
林阿姨没有立刻否定小田的想法,而是问他,“为什么你觉得这么烦?”“我想把婚礼办得精致又风光,每天上班的时候忍不住想婚礼的事,工作效率低了。回到家欢欢又问我准备得如何了,两边不讨好,真是太没劲了。”
林阿姨待儿子将怨气发泄出来后,才温和地对他说:“准备婚礼是你们真正迈入婚姻的初始考验,你想办好婚礼的心是好的。但我们要记住多大力办多大事,只要你们俩真心相爱,每个来参加婚礼的宾客都会祝福你们的。再说,你现在这么慌乱,就是因为对于筹备婚礼毫无章法。你们不妨把要做的准备都列下来,分工安排、各自出力,我们当父母的也可以尽自己所能帮助你们。这正是考验你能力的时刻,我可不相信我的儿子要辞职才能办好婚礼。”小田听了母亲的话,情绪也渐渐平复了下来,“妈妈,还好和你聊了聊,想辞职也就是随便一说。说实话,我心烦的时候,连婚都不想结了呢。”
心理专家来分析
要结婚了,为什么孩子如此慌乱?
对于从小依赖父母长大的独生子女,婚前各种琐事很容易令他们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理,很多人表现为着急上火、忧心忡忡。产生这种状态,可能因为自己或者某方家长对于婚礼的要求过高,也可能来自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媒体、广告的过度渲染。
我们该如何帮把手?
降低期望值,告诉子女量力而为
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合理地为婚礼作准备。
共同商议,制定婚礼计划
制定结婚计划,父母也可从旁协助,但不能让子女产生依赖,要让他们主导整个筹备过程。这样不但能提高子女独立担当的能力,更有利于增强夫妻双方的互相支持、磨合的能力。
小编贴心提示:
当子女出现心态上的波动,提出很多消极想法时,切不可马上批评责骂。给孩子表达情绪的机会,既能让他宣泄心中的压力和情感,也可以帮助你了解他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
王家婚前:即将成立小家庭,男子汉身上压重担
王斌下个月就要结婚了,他和女朋友佳佳谈恋爱两年了,感情十分稳定。本来结婚是件大好事,但王斌这两天的状态却不怎么好。每天回家父母都看不到准新郎的笑容,吃完饭他也不说什么便进了房。王斌的母亲有些担心,“结婚是多好的事,他怎么一脸像别人欠他钱的模样?”
晚上王斌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起床到客厅倒了杯水,一转身就见父亲从房里走了出来。“儿子,我们聊聊吧。最近你是怎么了?”王斌抬头看了父亲一眼,叹了口气:“越是临近婚礼,我越是担心害怕。领证时还没这么强烈的感觉,但现在我真的觉得自己马上要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了。我和佳佳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什么都是爸妈给我们准备好,马上就要真的过日子了,我又是丈夫,要承担一个家庭的责任,真是不敢想象。”
王爸爸听了儿子的话,笑了,“原来是因为这事啊。其实我和你妈结婚时,也像你这样几个晚上睡不着。一会儿觉得要娶老婆了很开心,一会儿想到以后就是‘大家长’了,又很惶恐。你有这样的担心说明你已经成长了,开始对未来有更多的打算了。我和你妈结婚的前两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吵吵闹闹更是常事。但我们一步步走了下来,我相信我的儿子一定也会是个好丈夫。”听了父亲的话,王斌的心踏实了,终于从这几天的害怕担忧中走了出来,充满自信地迎接自己的大喜之日。
心理专家来分析
从恋人到夫妻的角色变化,意味着年轻的子女将要承担更多责任和担当,很多准新娘和准新郎就是因为尚未做好心理建设,才会产生压力感。
关键问题,达成共识
在婚前双方要多沟通、多探讨关于财产、家庭成员关系、孩子的抚养与教育等可能影响婚后两人关系的具体问题。这样男女双方就能做到心里有谱,不会产生茫然无措的感觉,过渡到婚姻中也不会很紧张。
制定目标,合作分工
对于刚成立家庭无所适从的年轻人,可以先制定家庭的短中长期目标。夫妻俩可以先从具体短期小目标着手,比如谁买菜、谁洗衣,从中学会独立、合作、分工、支持。有了目标,努力就有了动力,婚姻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特别提示
用自己的经历和子女聊婚姻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像案例中的王爸爸一样,用自己的婚姻经历,使孩子产生共鸣。父母要将子女作为一个和自己地位平等的朋友,这样的交流才更有效,孩子也更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
李家婚前:女儿不满准老公,心慌忐忑多刁难
李莉的妈妈何阿姨最近喜气洋洋的,她的女儿马上要结婚了。一天准女婿陆明来家里玩,何阿姨正在厨房里为小两口做菜,突然就见陆明走了出来。何阿姨正要询问,就听陆明急急道:“妈,我有事先走了。”何阿姨一听不对,陆明平时脾气可好了,什么时候说话这么急了,一定是小两口吵架了。
何阿姨先让陆明去超市给自己买瓶酱油,转身走进了女儿的房间。一进房间就见女儿眼眶红红的,何阿姨拉住女儿的手问:“吵嘴了?”李莉撅着嘴回答母亲:“我不想和陆明结婚了!”“别说气话,和妈妈说怎么了?”“自从我们的婚事定下后,我就感觉陆明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谈恋爱的时候,我随时打电话给他,他都会接,我要他往东他从来不往西。可现在,我就说了他几句,他就立马给我甩脸子!”
何阿姨听了女儿的话,连忙安慰她,“婚姻不是小说故事,你可不能拿小说里男主角的标准要求陆明,再说,谁没有点脾气呢?你自己也应该检讨一下。”女儿听了可不服气了,“我还年轻,现在就嫁给他了,谁知道以后会不会遇到更好的呢?”何阿姨听了女儿的话,竟不知道如何回复她。
心理专家来分析
婚姻是心灵、情感的最高结合,期间当然需要不断磨合。新婚初期除了甜蜜外,小夫妻也会因两人不同的生活背景与成长经历发生种种矛盾,如果矛盾不解决,小两口就会产生很多消极的心态。
来为何阿姨支支招
提前打好预防针,婚姻恋爱区别大
在子女结婚前就要实事求是地告知,你我身上都有不足,不要想着结婚后就能将另一半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要允许另一半的不完美,比如爱扔臭袜子、睡觉爱打呼等。在向另一半提出意见时,学会换位思考,抱有尊重的态度,才能增加彼此的信任感。
父母多倾听不要插手,提醒儿女多沟通
父母要给新婚夫妻成长的空间和环境,如果两人有了矛盾,不管是婚前还是婚后,父母绝不能对孩子说:“受了欺负就回家,爸妈会帮你的!”这样会养成子女遇到问题不是想着如何解决,而是回家找父母的糟糕习惯。
篇5
关键词: 西昌方言 社会民俗文化 生育 结婚 丧葬
方言与民俗的关系十分密切。正如索绪尔所言:“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外,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正是语言。”①几乎每一种民俗都伴有相应的方言词语,而每一个方言词语都可能从某种角度反映一定的民俗。可以这样认为:民俗像一个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一个地区的人们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状况、生产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喜好禁忌。而方言则像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出一个地区的社会历史、时代习俗、风土人情。因此,研究民俗词语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民俗文化。本文立足西昌方言,探析西昌方言折射出的社会民俗文化。
西昌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居住着汉、彝、藏等二十多个民族的66万多人口。由于多民族杂居,语言之间互相影响,再加之西昌地区历史移民较多,因此西昌方言较复杂。西昌方言的复杂性折射出西昌民俗文化的复杂性。西昌民俗文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不仅具有豫、晋等中原地区汉族民俗文化的传统,而且蕴含苏、粤等江南地区民俗文化的精华,更具有彝、藏、回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本文将从人生社会习俗――生、婚、丧三个方面探析西昌方言词折射出的人生社会民俗文化。
一、与生育相关方言词反映的人生社会民俗
生,即生命的源起、诞生和成长。生命是宝贵的,古人早就感悟到这个道理,为了新生命降生和成长,在生养的实践经验和心灵的美好祈愿中逐步衍生出一套仪礼习俗文化。
送瓜:这是旧时西昌民间的一种求子习俗,至今在一些偏僻的农村中仍有此陋习。由于受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百悌孝为先,无后为大”思想的影响,若是夫妻婚后久未生育,家里人就会为其“送瓜”。送瓜寓含两层意思:一是因瓜类多籽,送瓜即为送“籽”(子);二是“瓜”同婴儿啼哭声“呱”音相谐,故含有“求子”之义。送瓜习俗首先是在本村子嗣较多的家庭中挑选一位眉清目秀的小男孩作为“送瓜童子”,送瓜童子怀抱“南瓜”由人护送至接瓜人家门前。接瓜夫妻穿戴上新衣服在厅堂外迎接送瓜童子,并将其迎至家中,参拜家神和列祖列宗牌位,再由长者对着南瓜为其取以“瓜”字冠首的乳名,然后送瓜童子一边学婴儿啼叫,一边将瓜送至求子夫妻。送瓜的民间习俗表现了人们求子的迫切愿望。
打三朝:这是向亲朋好友公布添丁消息的一种习俗。小孩儿出生后的第三天,女婿要到岳父岳母家向老丈人、老丈母娘报喜,并向其他亲朋好友公布添丁消息,民间俗称“打三朝”。亲朋好友将前来祝贺,馈赠礼物。主人家收礼后,将杀鸡、买肉设宴招待客人表示感谢,并焚香敬祖,让先祖保佑孩子长命百岁。
红蛋酒:小孩生下满月后,要办“满月酒”宴请亲朋好友。宴席上一定会有一盘红蛋。红蛋就是将鸡蛋煮熟后,用红色的纸将其染红,以暗喻吉祥如意。因此,当地人把吃满月酒称为“红蛋酒”。
刮鸡棍儿:产妇生完孩子后,每天都会熬鸡汤以补充营养,但产妇不吃鸡脚、鸡翅、鸡头、鸡脖子,扔了又可惜,于是就留给丈夫吃,这就是“刮鸡棍儿”。同时,产妇坐月子的时候,不能触碰冷水,所以洗尿布的事儿由丈夫做,当地人就有了“刮鸡棍儿,洗屎片儿”的说法。
二、与结婚相关的词所反映的人生社会民俗
婚,即生命的繁衍和发展。古往今来,被人们重视,因此,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婚俗。西昌诗人颜启芬就曾作诗《西昌竹枝词》:“婚嫁遥遥楼两乡,花开陌上好风光。东乡女子西乡妇,蚕豆黄时又别O。”真实地展现西昌地方的婚俗文化。
有婚头:即指合配者。就是将男女双方的八字相配,看有无“冲犯”,无冲犯的为“合配”者,俗称“有婚头”。具体做法各种各样,有的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纸上,把纸置放于神龛上,如三日内家中平安无事,即为“合配”;有的用两粒豆子放在一个盛水的杯子中,豆子发芽后,用筷子在杯中正反各搅动三圈,待豆子静止不动时观察其形状,如豆子的两片叶子相对,即为“合配”,合配的男女双方才可订婚。如果男女双方不合配,则认为难以白头偕老,婚事也多会告吹。因此,民间还编排有不合配属相的顺口溜:“金鸡怕玉犬,白马忌青牛,兔龙泪交汇,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猪猴不到头。”
看人户:这是随着包办婚姻的解体,自由恋爱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民俗。当男女双方自由恋爱一段时间,感情发展得比较稳定时,将告知家中父母二人打算结婚。这时,女方的母亲便会邀约本家的亲友选个吉日到男方家,俗称“看人户”。如果女方家对男方个人和家庭都比较满意,女方家将答应男方的邀请,留在男方家吃饭,男方则以为女方添置衣物为由送给女方一些财物。如女方家对男方不满意,便会婉言谢绝男方家吃饭的邀请,迅即离去。
安床镇斗: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男方家请已婚妇女为新房“安床镇斗”。布置时,要说一些祝福新人的“四言八句”。如安床时说:“安床安床,夫妻永同床,先生儿子,再生姑娘,夫妻和美,龙凤呈祥,日子兴旺,儿孙满堂。”铺床单时说:“这床床单就是好,乖儿乖女铺上跑。”铺被时说:“这床被盖四个角,儿女将来坐一桌。”床铺好后,忌讳他人去坐,只允许童男在结婚当日去滚床,意为将来会生儿子。除了铺床外,按习俗新房内要安放一个装满米的大斗,斗口用红纸封上,并在上面放上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和一杆秤,房内点上七星灯,意为“吉星高照,丰衣足食”,以此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福。
X火盆:结婚当天早上,新娘被迎至夫家时,夫家将在门口放上一只火盆,让新娘从火盆上跨过去,以此预示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搅糖茶:结婚当天晚上,亲朋好友去闹洞房,主人家将用红糖、茶叶、生姜、花椒等混合熬成“糖茶”宴请大家。亲朋好友借喝糖茶之名,找各种名目刁难新郎新娘,俗谓“三天无大小”,大家都可以搅,因此得名“搅糖茶”。
坐十:又称为“走破日子”。婚后的第三天,新郎新娘回到女方家,俗称“坐十”,意为把日子走破,以后女儿、女婿可以随时来岳父母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
三色礼:婚后第三天,新郎新娘带上礼品回女方家,所带礼品为肉(寓“女婿半边儿,儿女心头肉”之意)、酒、点心三样,因此称为“三色礼”。如果是农村地区,新郎新娘到女方家后,丈母娘将把新郎新娘带来的酒倒出,然后用酒瓶装上泔水,让新郎新娘带回男方家倒入猪槽,以此预示喂养牲畜能六畜兴旺。
三、与丧葬相关的词所反映的人生社会民俗
丧,即生命的终结。按中国古老传统观念,那是灵魂走向了另一个世界。为了使灵魂在新的世界安宁、如意,活着的人便要进行种种仪礼――丧葬和祭祀。
老衣:人死后穿的棉衣。民间认为人死后不能穿毛类、皮革类、化纤类衣物。如穿毛类、皮革类衣物,来生转世只能变为畜生,穿化纤类衣物则将被困地狱而永世不得超生。同时,老衣讲究穿单不穿双,当地人有在死之前多添老衣,以此添寿的习俗。
接气:老人临终时,子女要守候在旁边,直至“落气”,俗称“接气”。落气后,尽快拆去其睡床上所挂蚊帐(因蚊帐古亦称为“网丝城”,与亡人灵魂去处“枉死城”谐音,故要拆去蚊帐,避免亡人灵魂被困于枉死城中而不得超生)。同时,旧时农村常用稻草来铺床,故老人落气后,立即燃放鞭炮,然后将老人枕下的稻草烧尽,俗称“烧落气草”。
烤发财火:道士办灵、做道场至半夜两三点结束,这时天气较为寒冷,故丧主家将用豆青树、桃树、柳枝等树枝树叶燃烧取暖,帮忙的人都聚集在火堆旁烤火。当地人认为这火越烤越火,越火越旺,即能够发财,俗称“烤发财火”。
偷丧:即旧时“偷柩”之俗。《西昌县志》卷五礼俗志记载:“出丧,门外停之,曰偷柩。盖古之孝子,不忍别亲,攀辕留柩,亲族偷以出之遗俗也。”②现今略有不同。如今指出殡前,请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趁着天未亮时偷偷将棺材抬到悬挂招幡的地方,俗称“偷丧”。按当地风俗,四外人有偷丧风俗,而土巴娃儿没有此风俗。
踩丧鸡:即出殡时捆绑在棺材上的大红公鸡。当地人认为“踩丧鸡”可以开路、预示福音。故如果棺材抬至坟山时,“踩丧鸡”突然打鸣,则认为其打鸣处为最佳的下葬点。丧主将不用之前选好的下葬地点,而是重新在其打鸣处挖墓坑下葬。当棺材下葬后,“踩丧鸡”将被带回。道士将鸡冠扭断,用鸡冠血涂抹在福字上贴于房间以此辟邪。然后道士又将“踩丧鸡”随手扔出房外,看鸡头的朝向。若鸡头指向丧主的房屋,则不吉利,表示丧主家还有人去世,即发生“重丧”事件。
祭羊:这是彝族丧葬的一种习俗。祭羊的选择颇为讲究。有的彝族老人在自己健在时便选好祭羊,饲养起来以备丧用。祭羊以头角长而弯曲,且盘绕三圈以上的老公绵阳为最好,忌讳用母羊和骟羊。老人断气前,家人便将祭羊牵至其面前,老人一断气,立即请人将羊捏死,以此预示老人亡魂带着财产离开人世。祭羊死后,取出羊的肝脏观察苦胆。如果苦胆胆汁充盈,色泽鲜亮,则为吉兆,预示丧家会平安无事,如果苦胆干瘪,色彩暗淡,则为凶兆,预示丧家可能还会发生灾祸。最后,将祭羊煮熟,取羊肚、羊肝、羊肾、羊肩胛骨及荞粑放置在木盘中用来祭奠亡人。
综上所述,西昌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方言,不仅是这一地区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这一地区的文化载体,包含着极丰富的社会民俗文化信息。透过西昌方言词,可以折射出本地丰富的人生社会民俗文化。
注释:
①[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11:43.
②杨肇基,主编.西昌县志(民国版)卷五.礼俗志,278页.
参考文献:
[1]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李俊.西昌民俗集成[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 中式菜肴 交往行动理论 英译策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中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一方面,许多国人走出国门,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带去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国餐馆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美食文化提供了重要窗口。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观光旅游,有的还会长驻中国学习、工作。为方便外国友人点餐,很多饭店和餐馆都提供英语或汉英对照的菜单。然而,许多菜单的英译名都存在问题,有些翻译不够准确,有些错误百出,闹出不少笑话。例如,“童子鸡”译为“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还没有性生活的鸡)”;“醉虾”译为“Drunk Shrimp(喝醉了的虾)”;“木须肉”译为“Wood Mustache Meat(木头胡须肉)”;“夫妻肺片”译为“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 (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口水鸡”译为“Slobbering Chicken(流口水的鸡)”。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译不仅不能为外国友人点餐时提供帮助,反而可能引发误解,严重的还会将客人吓走。
中式菜肴英译不规范、混乱的现状引起不少译者的关注,他们开始讨论菜名翻译的原则和策略。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编写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对规范、统一中华美食的英译名起到很大作用。但是,这本书局限于对翻译策略的探讨,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某些菜名的译法还值得商榷。笔者将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指导下讨论中式菜肴英译策略。
一、交往行动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翻译研究大致经历了重建作者原意的作者中心论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文本中心论范式和读者接受反应的译者中心论范式(陈大亮,2005:4)。然而,无论是作者中心,还是文本中心、译者中心,反映的都是狭隘的个体主体性,忽视人作为主体的社会性一面,因而不是主体间本真自由的存在方式(同上:7)。
当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提出交往行动理论,主张通过主体间的交往、沟通而解决主体性的困境(杨春时,2004:382-383)。哈贝马斯指出,交往行动就是指参与者能毫无保留地在交往后意见一致的基础上,使个人行动计划合作化的一切内在活动(1993:386)。他认为,交往的双方或多方都是平等的主体,在交往中应建立以相互尊重、相互接受为基础的交往理性,通过对话和沟通达到理解与和谐。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突破了主体性哲学研究中主客体的二元对立,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念和研究路径。许多翻译学者开始将交往理性的概念引入翻译研究中。他们认为,翻译活动的各主体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主体间性关系。翻译活动不再被看做是一种孤立的语言转换活动,而是一种主体间的对话(许钧,2003(7):290)。译者一方面要和原文作者沟通、交流,准确理解作者意图和文本意义,另一方面要与目的语读者进行对话、协商,让译文符合读者的期待。
二、中式菜肴命名分析
中式菜肴品种繁多,根据陈金标的研究,其命名方式可分为写实命名法、虚实命名法和艺术命名法(2001(3):16)。
(一)写实命名法
写实命名法指菜肴名称开门见山,直接如实介绍菜的基本信息,这种方法让人一看菜名就大概知道菜肴的内容和特色,如反映原料和制作方法的冬虫夏草煲乳鸽、茄汁菠萝鱼;传递盛器和主料信息的砂锅豆腐、竹筒腊肉;说明原料和味道的怪味牛腱、糟香排骨;传达创始人或发源地信息的杭州风鹅、成都钟水饺等。
(二)虚实命名法
虚实命名法是就菜肴某一方面特征进行美化的命名方法,其名称由实指词汇和虚指词汇组合构成。其特点是:实中有虚,看菜名即知其原料,同时还有几分雅趣。其中,美化菜肴色彩的有翡翠、白玉、珊瑚、芙蓉等;美化菜肴形状的有凤尾、虎皮、蝴蝶、松鼠等(同上:15)。例如,“干贝水晶鸡”中“水晶”表示汤的颜色明如水晶,这是对色彩的美化;“油拌佛手海蜇皮”中“佛手”则是对海蜇皮被切后形状的一种美化。
(三)艺术命名法
艺术命名法不直接反映菜肴的特征,但高雅的名称能增强菜肴的艺术感染力,引起人们的兴趣,增进食欲(同上)。例如,“荷塘月色”来自朱自清的同名散文;“火烧赤壁”则出自《三国演义》,炸成金黄的黄鱼和铺在鱼下被浇上白酒点燃的韭菜会让人想起当年赤壁大战时的壮丽景观。
三、交往行动理论视野下的中式菜肴英译策略
在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观照下的中式菜肴英译活动中,译者首先要与菜肴命名者进行对话沟通。然而,不同于一般文体翻译的是,绝大多数菜肴名称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原作者,因此译者与原作者的交流就是要弄清菜名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首先,他要判断菜肴是如何命名的,对于写实性命名的菜肴名称,直接照实译出即可。对于虚实结合命名的菜肴,在如实翻译实指词汇的同时要弄清虚指词汇的真实含义并用英语表达出来。对于艺术性命名的菜肴,则应尽量忠实地传达菜名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其次,译者要与菜肴英译名读者,即外国客人进行交流、协商,了解他们的期待、饮食习惯及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妥善处理中西饮食文化差异,避免误解和文化冲突。例如,中国菜的原料十分丰富,蛇、青蛙、甲鱼、牛羊内脏甚至生殖器都可以作为食材,然而这些东西对绝大多数外国人来说都是不可食用的。笔者曾经在一次婚宴上看到一群外国友人盛赞刚喝下的汤,可当他们看见汤盆里露出的甲鱼脑袋时都大惊失色,懊悔不已。因此,译者在翻译菜名时应译出菜的原料、配料等真实信息,为外国客人选择菜肴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音译
包子、油条等中国独有的特色小吃曾被译为“Stuffed Steamed Bun”和“Fried Bread Stick”。这种归化式的翻译忽略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造成了部分文化信息的丢失。既然西方的食物能以音译方式成功进入中国,为什么独具特色的中国食品不能以音译的方式进入英语国家呢?花卷、馄饨、炒面、烧卖的音译名“Huajuan”,“Wonton”,“Choumein”和“Shaomai”,不仅可以保留中国的饮食文化特征,还可以丰富英语的词汇及表达方式。
(二)直译
写实性命名法如实介绍菜肴用料、色泽、刀法、口感、做法等信息,翻译时直接传达出字面信息即可。《美食译苑》上总结了一些翻译时可以套用的公式(赵会民,2011:1-3)。
1.如果菜名介绍的是菜肴的主配料,就可用“主料(名称/形状)+with +配料”翻译,如“海参锅巴”译为“Sauteed Sea Cucumber with Crispy Rice”;如果菜名中包含菜肴的主料和配汁,则用“主料+with/in+汤汁(sauce)”,如“红油鱼肚”译成“Fish Maw in Chili Oil”。
2.如果菜名中包含做法和主配料,就可以用“做法(动词过去分词)+主料(名称/形状)+ 配料”翻译,如“蛤蜊蒸蛋”译成“Steamed Egg with Clams”;如果菜名中包含做法、主料和汤汁,则用“做法+主料+with/in +汤汁”,如“豆瓣烧大黄鱼”译为“Braised Yellow Croaker in Bean Sauce”。
3.如果菜名中介绍菜肴的做法、形状或口感及主配料,则用“做法+形状/口感+主料+配料”英译,如“酥炸鸡胸”可译为“Deep-Fried Crispy Chicken Breast”。
4.如果菜名介绍的是菜肴的创始人(发源地)、主配料和做法,则用“做法+主配料+人名(地名)+Style”,如“苏州熏鱼”可译为“Deep-fried Salmon, Suzhou Style”。
(三)增译
1.音译+注释
当音译名不能满足外国食客对中国美食的了解需求时,译者可以用加注的方式对菜肴的原料、烹制方法、味道、形状等加以形象的补充说明,帮助他们更完整地了解这道饮食。例如,“锅贴”、“窝头”和“咕噜肉”可分别增译为“Guotie, Pan-Fried Meat Dumplings”,“Wotou, Steamed Black Rice or Corn Bun”,“Gulaorou, Sweet and Sour Pork”。
2.直译+注释
用艺术命名法取名的菜肴和某些虚实命名法中的虚指词汇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翻译,就能造成外国顾客对菜肴的理解困难,因此译者可以用加注的方法传达更多关于菜肴的基本信息,为他们选择菜肴提供依据。例如,“全家福”如果直接翻译为“Happy Family”,外国友人看后肯定就会迷惑不解,完全不知菜肴由何种食材制作而成,因此可在其后添加注释,“Combination of Chicken, Ham, Squid, Shrimps and Winter Bamboo Shoots with Brown Sauce”,帮助客人了解这道菜。
(四)转译
当直译菜肴名称不能完整传递信息或者可能引起外国顾客误解时,译者可运用转译的方法,对一些细节作出适当调整。
1.数词的转译
有些中国菜名里使用了数词或“双”等表达数字含义的缩略词,如“烧二冬”、 “拌三丝”、“五柳脆皮鱼”、“八宝粥”和“爆炒双脆”等。这些词可能实指主配料、调料或味道的种类数量,如“二冬”指冬笋和冬菇,因此可将其转译成“mushrooms and bamboo shoots”。此外,数词可能是虚指词汇,如“七彩”的本意是为了突出菜肴丰富的颜色,因此将其转译为“colorful”即可。
2.祝福吉祥语的转译
部分中餐菜名会使用表达祝福或象征吉祥喜庆的词语,如“龙凤呈祥”表达了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福;“步步高升”则寓意考生能够金榜题名、一举得中。这些菜名如果直译,就会让外国消费者茫然不解,因此可以采用转译的方式进行调整。例如,“龙凤呈祥”可译为“Stewed Snake Meat and Chicken”。当然,转译有时会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文化信息的丢失。
3.比喻的转译
用虚实命名法和艺术命名法取名的菜肴中很多都使用比喻手法,如“干拌顺风”中的“顺风”喻指“猪耳朵”;“芙蓉鱼片”中的“芙蓉”喻指蛋清,而“清蒸白玉”中的“白玉”则是指“豆腐”。这些菜名如果直译就会让外国客人无法理解,甚至会因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因此翻译时应从他们的理解程度和反应出发,将其还原为真实的原料。以上菜肴可分别译为“Pig Ear in Chili Sauce”,“Fish Slices with Egg White”和“Steamed Toufu”。
四、结语
作为世界认识、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式菜肴名称的英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巨大的桥梁作用。在中式菜名英译活动中,译者既要与原文作者,即菜肴命名者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又要与译文读者,即外国进餐者进行协商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中华美食文化在世界的推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陈大亮.翻译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J].中国翻译,2005(2):4-7.
[2]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西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J].烟台大学学报,2004(4):382-383.
[3]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M].洪佩郁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386.
[4]许钧.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界融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7):290.
[5]陈金标.中国菜肴命名研究[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1(3):15-16.
篇7
关键词:村落公共空间;文化广场;红白喜事;交往准则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3)01-0109-05
村落公共空间作为具有某种公共性且以特定空间相对固定下来的社会关联形式和人际交往结构方式的存在,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可供乡村人们自由进入并进行各种思想交流的公共场所,例如在中国乡村聚落中的寺庙、戏台、祠堂、集市,甚至水井边、小溪旁、院坝、树脚周围等,人们可以自由聚集,交流彼此的感受,传播各种消息;二是指村落内普遍存在着的一些制度化组织和活动形式,例如乡村企业组织、乡村文艺活动、村民集会、红白喜事仪式活动等,人们同样可以在其中进行交流、交往。在一个村庄的范围内,村民通过公共空间获取各种公共信息,发表社会舆论,合作处理公共事务,培育公共观念。
村庄公共空间的存在从眼前看是推动了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长远来看则是培育这种交流与合作的根基――村民的公共精神。毕竟村落公共空间的形式多样,不仅发挥着“构建亲缘与伦理性秩序的功能,”“形塑村落文化、形成社区意识和分享社区信息”,同时“实现国家‘大文化’对村落社区地方性知识的撤卸和重新组装”[1]。
一、中谊村村落概况
中谊村地处昆明市郊、滇池西南岸,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坡,属湖滨盆地,海拔1905米,属红土高原地带,受印度洋暖流季风的影响,冬春两季干晴,年均降雨量96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0℃与20℃之间,以南风、西南风为主,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适合作物生长,有“阳春方到桃李开,中元才过便感凉”之称。村域面积225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875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林地825亩(主要种植棵松,又称赤松,因开挖磷矿已毁),矿产资源丰富,附近的昆阳磷矿为我国“三阳”磷矿之一。
中谊村依山面海,气候温和,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昆海铁路、安晋公路沿村而过,火车站及公路沿线有饭馆、修理店、旅社、停车场、集市等。村庄房屋整齐有序。村后天子山,果园成林,村前滇池,碧波荡漾,村左有龙王庙坝塘,村右有阿金塘水库,既可养鱼,又可供部分农田灌溉,饮水之用。
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265万元,人均年纯收入3890元。经济收入农业主要以种植花卉、蔬菜、玉米,渔业,工业以磷矿石加工,副业以交通运输、装卸为主。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人(占劳动力的149%),在省内务工3人,到省外务工7人。截止2008底,全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其中,自来水入户率98%,农户卫生厕所改厕率100%,有线电视安装率98%,电话装机率达80%,96%以上的村民用天然气、沼气、电能进行日常烹饪,65%的农户自己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在中谊村这样一个村落社区中,公共空间形态多样,如在文化广场① ①新修建的文化广场替代了之前的文昌宫而成为文体活动中心的集中娱乐场所,又是全村红白喜事的欢聚地,里面备齐办几十桌酒席所需要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等,供全村人使用。举办的红白喜事,作为村落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着全村人日常世俗生活的片段。人们在红白喜事中不仅要遵循着“关系”准则和“人情”标准,也根据与事主的亲疏远近关系而发生不同的人际交往行动,从而维持着人际交往的连续性与平衡性。这些交往的发生不仅仅是钱财或劳动的交换,也不限于生活所必需的互助互惠,其背后隐藏着文化意义上的交换,文化资本的获得和积累,而这些取决于无形的“等意交换”有时甚至超越了经济意义上的等价交换[2]。村庄红白喜事中人际交往无形中满足了村庄人情感交流与社会互动的现实需求。
二、关系网络及其亲疏远近
乡土社会可谓是典型的“关系”社会,人际交往在众多的关系网络中进行。曹锦清、张乐天先生在其所著的《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中说:“事实上,所有村民都生活在由亲缘和地缘关系交织而成的关系网中。这张世代编织且生生不息的关系网,无论在时间的纵轴上,或在空间的横轴上都可以无限的延伸,每个家庭便是关系网上的扭结,村落可以视为关系网上的扭结丛。”[3]村民生活在由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交织而成的关系网络之中,这张世代绵延且极具扩张性的关系网也成了人们交往的现实活动空间及其行动路径。
一般来说,以一个家庭为中心,按照血缘、地缘关系由近及远向外推。先生早就对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人际交往方式作了形象而精辟的描述,以“已”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4]。很明显,差序格局在乡村的人情圈中依然灵验,大家都生活在“熟人社会”里,谁怎敢公然不顾他人的“人情”与“脸面”?恰如发达的商品生产和交换需要创建各种新的组织形式及其得以正常的组织管理、运行制度一样,关系网络的正常运行并发挥作用也需要一套相应的非市场化的交换习惯。这种非制度、非市场化的但被习俗所认可的交换习惯,就是“人情”[5]。红白喜事中的“人情”交换,主要是在当事人的关系网络中实现的,遵循着“关系法则”。而“关系”密切的程度对交换行为中的“人情”大小或轻重有直接影响。因而,处于不同位置的家庭之间的相互交往根据其网络关系的亲疏远近不同而具有个别性、选择性和特殊性。由此看来,村民之间的交往又是一种“特殊主义”的交往,即“凭借与行为之属性的特殊关系而认定对象身上的价值的至上性”[6]。用于交换的礼物、礼金的大小厚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与事主的血缘、亲缘关系的密切程度。厚礼重金说明交换双方关系密切、情谊浓重,给予事主的脸面也就越大;反之,则说明交换双方关系一般。
杨YG的舅爹② ②中谊村一带方言,指其外公的兄弟。家新居落成,虽然还没有办酒的日子,杨YG一家早开始忙开了,今天上昆明买匾牌(面子好看一些),明儿赶昆阳买鞭炮,等等,不亦乐乎,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等着吃酒日子的到来,看着这些礼品,少说也有600元。因为杨YG媳妇也是本村人,除了准备礼品外,还忙着到舅爹家帮忙张罗。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通信的进步,村庄人在原有关系网络中的交往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关系网络的性质及其规模大小。亲缘文化传统也相应使村庄人的关系网络获得了可以自由伸展的张力,村庄人可以通过“拟亲缘化”找出或拉出“拟似亲缘关系”来满足其更多的需求,村庄人有意地把身居其中且能给予其极大帮助的亲缘关系进行移植、复制,甚至放大,按照亲缘行为模本来建立、发展与他未曾打过交道的人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地拓宽其交往空间,不断地把异质关系纳入其关系网络之中,使其交往活动的空间更为宽广,交往行动的路径相应增多。对他们而言,除了既有的亲属关系外,朋友、同学、同事也随其交际的拓展而纳入人情圈,呈扩大之势。
2008年8月23日,杨JC的儿子考上了云南农业大学,在文昌宫(文化广场未建成前,村里红白喜事都在文昌宫举办)举行升学宴。平时杨JC在外面做建筑工,结识不少好友,这次办升学宴,除了自己家的亲戚外,还邀请了好多外边的朋友。他对笔者说:“现在经常去外地打工,交往的人也多了,一起打工的朋友,在外面玩得好的,大家都玩熟了,有什么好事,谁邀请了,肯定得去。”
三、人情往来及其收支平衡
在中谊村,只要哪家“吃酒”,大家就会相互告知,以免错过人情,村民中甚至在日历簿上某个日子标着哪家“吃酒”的记号。有些村民不在老家,还叮嘱邻里,有“吃酒”的机会一定要记得告知,并想方设法请人代送礼。如此年复一年,通过这种“办酒”和“吃酒”维系着村民间的联系。该村一位村民对笔者道出这么一番话:
“我们世代生活在这里,这是正常的事了,亲戚好友办酒席时你得送送礼。不送的话,你在人前抬不起头来,你家办酒时别人送过了,人家办酒席时,你却不送,咋个好意思啊,咯合(昆明方言,意为对不对)?别人会指你这个人小气,不通人情,不懂道理,不会做人。再说,谁家没有个事得求人噶?要是平时不与人打招呼,等你到了求人的时候,谁来理你?你看那家(此处是指村里的Y家,因儿子已经在城市里买了房子定居了,家里老人家年纪也大了,没有再参与送礼――笔者注)现在不送礼,到时候死了都没人抬。大家也是靠着这种‘办酒’的场合联络感情。平时不‘走动’,一旦有事,你咋个求人嘛,别人都懒得理你,咯合?”
礼物、礼金的流动在人情往来上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表达一种礼节性意义。这种“表达性礼物意味着表达一个人的道义或情感的关心,而这样做的最好方式是不等主人邀请就去赠送礼物”[7]78。事主收到的礼物、礼品不管其厚重大小,都意味着他领到的是“情谊”,但欠下的却是“人情”。
人情的来与往总是有一个时间差,呈非对等性,并若干次连续性“延期交换”下去,就会有一方处于“欠情”状态,这个‘欠’字可以不在于理,但一定在于情。对此有过很好的见解:“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倚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在我们社会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回账,意思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4]73。如何达到人情往来的“收支平衡”,避免在红白喜事人情往来中有失“体面”的事发生?村民都比较认同“同类”性质的家庭向事主施出的“人情”规格作出较为一致的行动,就不会有人出现“人情矮子”的现象。故农村人情往来中,有些人为延续人情往来,不惜占用生产性支出随礼,乃至举债随礼。
在中谊村,几乎每家都制作和保留喜账的习俗。喜账由红纸裁成32开大小,装订成册,封面居中书写堂名,左下角书写举行仪式的日期,右上角书写“龙凤呈祥”、“莺凤和鸣”、“新婚之敬”(婚礼)、“落成之敬”(上梁)、“松鹤之敬”(寿诞)等吉祥的词语,喜账内按辈分大小排列次序,辈分大的居前。喜账是村民家庭社交史中重大活动的真实纪录,它显示了主人公人际关系网络的总貌,这张“人情债单”便成为事主后来与村庄人交往的“价格对照表”。不同于市场交换的“等价、即时结清、单次博弈”等特征,人情交换是“不可能等价、来往有时差、连续性博弈”的过程[8],因而,要保持人情往来“收支大体平衡”极其困难,特别是在短时期的村庄人交往中几乎不可能,但村民在红白喜事中人情往来又遵循着为大家所共同认可的“来来往往,永不清账”的规则,一方送礼,另一方受礼,双方心中均“有数”,这就使村民之间的人情往来呈现出“收支大体平衡”的可能态势。
四、情感认同及其关系再生产
中谊村的婚宴礼仪一般持续3天,事主为了办得体面,有面子,很讲究规模,下力气“大办”。过去,只是请关系近的亲戚聚一聚,而今,能请的人都请,全村的人都可参加,场面很是热闹。
2008年10月2日 农历九月初四 晴
今天,郑MX的独儿子结婚,早上8点过,他家请来帮忙的村里乡亲就开始忙开了,男人一般负责杀猪事宜,女人负责清洗碗筷、捡菜、洗菜、打扫卫生。
饭后,主厨的师傅就安排帮忙的人员各自分开做事,主要是分割各部分的猪肉及清理清洗,其他的肉食品就是使用成品或半成品的。晚饭后,就开始准备这两天的主要菜品,大约忙到晚上9点左右。帮忙的人员喜欢吃宵夜的就弄点现成的熟食下酒,边吃边吹牛,不吃的呢,就回家休息。
2008年10月3日 农历九月初五 晴
早上帮忙的人员会起早到客厅帮忙,被安排煮饭的人员要在早上9点前把饭煮熟,把锅让出来煮菜或烧水洗碗。
男的帮忙准备早上用的菜品,1-2人负责请一次(叫做邀客),到炮火响的时候(也就是升席的时间),各自带上礼品到主人家去祝福。
早上吃的一般都是12个菜左右,不会太多,晚饭就吃得比较丰盛了,因为男方结婚把新娘接回家,这一顿就必须吃得最好,也是这里的风俗。各种菜品也是精心作了准备的,吃饭的人员也是最多最齐。
2008年10月4日 农历九月初六 晴
婚宴的第二天,早上所吃的就跟第一天的差不多,不会有更多的调动。饭后,男方这边的亲朋好友就跟着去女方那边去吃饭(叫做回门),女方那边也是做了最丰盛的酒席给男方的亲朋好友吃。
2008年10月5日 农历九月初七 晴
最后一天就是主人家要亲自下厨把饭菜做好,请所有帮忙的人员吃饭,也是为了感谢大家为自己做的一切事情,第二呢,也是再次请大家为自家收拾各种剩下的物品,把所有的炊具、碗筷清洗清点交公(文化广场),再把客厅打扫干净,桌凳摆放整齐,清点后交费。
红白喜事中的“人情往来”作为典型的社会交换形式,其重要性在于这种交换背后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情景,通过这种形式的礼物交换来联络感情,增进情谊,强化村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村庄内部的红白喜事对于地域相对狭小的村落社区来说,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村民进行精神交流的公共空间。当村庄大集体的政治性社区解体,村庄分解为原子化状态,日益减少的行政性集会又不断与村民的利益需求相脱离的情况下,红白喜事作为村落公共空间的表达方式,正好为人们提供了见面、沟通和交流的场合与机会,红白喜事在村庄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凸现,它部分地填补了村落公共空间的空缺,满足了村庄情感交流的需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村落农民家庭生产功能的恢复和加强,村民对不同形式的相互帮助和合作的需要越来越多。红白喜事中的人情往来除了沟通感情以外,更主要的是为日后在生产上获得更多、更有效的合作,为经济上的更大的互利在不断创造有利条件。
同在一个村庄中,抬头不见低头见,谁能肯定以后不求人?人们深知“长期关系必须通过有关双方的表达性礼物馈赠来精心维持,当相互关系被打断或破坏了,就不得不通过作出额外的努力来重修和好”[7]83。为此村民乐意参加村里的红白喜事,关系疏远的可乘机拉近,平日里结冤的可借此机会修好。红白喜事中的人情往来使人们情谊加深、关系更近,从而实现关系的重组和再生产。
此外红白喜事还为交往双方达成一种人情“储蓄”,“礼物交换构成了一个道义经济的体系”[7]84。平时人们讲究“礼尚往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以维系彼此间的情感关系。如果一方在生活上遭遇到贫病困呃或其他重大困难,而开口向另一方请求并得到帮忙时,受恩者便欠负施恩者一份人情,努力寻找机会来回报。这时候,他们之间的人情“储蓄”便发挥着作用。
五、余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逐渐加深,中谊村农用田不断被征用,以血缘、地缘、民间信仰等维系的村落再也不是“高度组织化的跨越时―空的社会纽带”的载体很大程度上,人们对某些事象的依恋与认同也被“现代化”铁律以其难以控制的力量不断消解,从此中谊村人们将逐渐告别自己延续几千年的与土地为生的生计,许多农民走出农门,进入了一个半工半农的时期,以农民和农业的载体的传统村落,其文化意义慢慢地让位于利益共同体的意义,也许中谊村从“农村”变成“工村”或“商村”,只是“村”的帽子却迟迟难以摘下,村民仍然还是农民,仍然保留着农民的户籍,这种强烈的反差直接从农民对土地的态度中看出来。面对社会变迁带来的阵痛,需要沟通、整合、重新确立认同来进行调剂,村民们在红白喜事中的公共交往既遵循着‘礼’又服从于‘利’,使“亲缘关系”蕴含着更多的人情味,同时又让“拟似亲缘关系”具有更多的理性,通过这种情与理的运作,再次获得许多有形或无形的社会资源。由此看来,重新审视村落红白喜事之血缘、地缘关系等传统伦理,着实是一个真切、值得关怀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 毅.公共空间[J].浙江学刊,2002(2).
[2] 郭于华.民间社会与仪式国家:一种权力实践的解释――陕北骥村的仪式与社会变迁研究[M]//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49.
[3] 曹锦清,张乐天,陈中亚.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514.
[4] .乡土社会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 曹锦清,张乐天.传统乡村的社会文化特征:人情与关系网――一个浙北村落的微观考察与透视[J].探索与争鸣,1992(2):55.
[6] 郑也夫.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J].社会学研究,1993(4).
[7] 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