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思路与举措范文
时间:2023-04-01 18:3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作思路与举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51
Abstract Beginning in 2007, the national colleg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College English four, six test scor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vel.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re is a great contrast between the actual input and English proficienc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The time and energy spent on learning English are more, but the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Taking a university in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ims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learning,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work,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new ideas and 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hoping to promote th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to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y
1 重庆某大学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为了掌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和水平,调研采用问卷的调研形式,发放问卷共2000份,其中有效问卷1640份,有效率82%。调研对象为重庆某大学各学院各个年级随机的学生,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率从低到高年级逐步升高,女生高于男生。其中,大一四级通过率为0%(未考试);大二四级通过率为69.6%;大三四级通过率为88.9%,其中,大部分同学在大二的时候没有紧迫感,没有加强对英语的学习,这表明大部分同学是为了达到毕业要求而去学习英语。另外此次调研中女生的四级通过率为100%,说明女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比男生强很多。(2)英语学习时长较短,重视专业课程轻视英语学习。有47.3%的同学每周学习英语的时间不足两小时,37.8%的同学学习时间为2~10小时,高于10小时的同学寥寥无几。通过数据分析表明,由于重庆某大学的专业因素等原因的限制,学生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专业学习负担的增大,用于学习英语的时间偏少。(3)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很严重。由于对英语的不重视,高达91.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及高考;44.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及高中的50%,47.3%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是高中时的50%~100%,从大一到大三来看,两极分化越来越越严重,学生们的英语成绩差距从大一到大三越来越大。
2 英语学习新思路新举措
2.1 英语学习新思路
(1)把握两个关键。经调研发现,优秀的英语学习者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能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意或无意地运用某些学习策略,使其更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所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应该把握两个关键,一是明确和强化大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动机,二是实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2)把握三个阶段。经调研发现,三个年级的学生英语学习呈现不同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问题,所以把握学生大学学习的三个阶段的阶段特征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2.2 英语学习新举措
2.2.1 明确和强化学习动机
(1)引导学生树立长期的学习目标。第一,班导师开展专业讲座。开展英语与当代社会联系的讲座,充分为学生讲明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英语在中国的重要性;第二,辅导员指导。从职业生涯发展角度和人发展的角度出发,说明英语学习对职业和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从视野的扩展、知识的猎取、选择的拓宽、人的不断完善等角度进行讲解。
(2)帮助学生强化中期的学习目标。第一,班导师指导。班导师从每个专业发展角度出发,结合论文写作、资源查询、软件运用等方面说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班导师在专业知识的日常教学上,可以通过教学实际操作证明英语学习在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同时为同学们提供认识自己不足的机会,从而刺激其强化英语学习动机。第二,辅导员组织学习交流会,通过交流,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明确了学生的现实目标。
(3)督促学生执行短期的学习目标。第一,班导师学习辅导。班导师在日常的教学和辅导过程中尽可能多采取英语教学或者半英语教学,教材尽可能使用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们时刻与英语打交道,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环境,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明确学生的短期目标,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好感和兴趣。第二,辅导员建立朋辈辅导机制。通过朋辈辅导机制,每个年级,每个班级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帮扶机制,树立短期学习目标,针对性地进行听力训练、模拟练习、实践交流练习,针对性地对英语问题学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和兴趣。
2.2.2 培养强化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
(1)辅导员把握学生英语学习新动态。第一,建立“一早一晚”制度并以班级考核挂钩。“早”是坚持晨读坚持制。建立辅导员―助理―学习委员―早检员联系制度,每周排名建立年级竞争机制。辅导员和学工助理每周抽查早读情况,并及时在群里公布早读优劣情况。“晚”是坚持每天1个小时的英语学习时间,采取“氛围+兴趣+实用=出彩成绩”的措施。晚自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班级自主学习氛围,通过以点盖面,以面盖全,形成班级乃至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状态。第二,学以致用、增强学习兴趣。辅导员多宣传英语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英语社团各类活动(英语角)。参加英语征文比赛和演讲,提升写作能力。也可将本年级英语出彩的同学组织起来,开展“英语角”,“英语朗诵比赛”,“英语书法比赛”和“英语词汇比赛”等多种形式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外语应用能力。第三,考试前重点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在开展多方位的英语教学,抓好基本技能练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辅导员可以按照考试安排,以年级或者班级为单位合理安排强化复习,定期举行模拟考试。同时,辅导员可定期举办在四、六级考试、托福雅思等考试交流会,让同学们提前掌握学习方法,学习应试技巧。最后,临考试前可邀请优秀老师为学生讲解考试技巧,解题方法。通过一系列的考前强化,巩固学生英语知识,熟练解题技巧,为最终提高四级通过率做好最充足的准备。
(2)年级-班级强化策略相互促进。第一,以班级为单位,强化早自习,坚持“一早”制度。班级早自习内容形式可设置听写单词和英语演讲。听写单词即选取英语优秀的同学担任听写负责人进行听写,也可将听写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一部分,以强化学生英语学习动力。演讲内容不限制,形式多样,可以设定为每周2次,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
第二,以年级为整体,以班级为基体建立专业化团体组织。具体是指辅导员引导年级干部、班干部根据年级、班级同学的想法并且结合不同的英语基础水平形成特色团体组织。如四级、六级、考研突击、考托福雅思等,分门别类组织晚自习,自行分配时间段进行小群体的集中自习英语。这种自由选择学习时间方式、小群体集中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也从根本上消除了部分同学的懈怠情绪。
第三,互相帮扶、增强凝聚力建立学习小组。在系统化专业化的团体组织之外,班级可划分英语学习小组,任命英语基础好的同学作为小组长,小组长主要组织和帮助小组同学的平时的英语学习,包括早读、课堂学习、课外学习等等,并做好记录。辅导员根据月记录每月对小组进行考核,提高其积极性。
2.2.3 把握英语学习三个阶段
(1)大一阶段。才进入大学的学生,英语基础好,但很容易松懈和放弃学习,在此班导师和辅导员应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长远目标,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应扩展或运用学校资源,从世界发展的潮流、学生自我成才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已经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技能。
(2)大二阶段。大二的学生经过大一的基础英语学习,逐步树立未来目标,更要提高英语水平。大二结束前即将进行专业分流,英语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针对这一点,需要更加强化学生学习目标。第一,班导师继续深入地从专业发展角度出发,论文写作、专业发展、资源查询、软件运用、学业深造、考研出国等方面说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开展英语与当代社会联系或者与专业密切联系的讲座,充分为学生讲明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第二,辅导员继续强调从职业发展角度和人自我提升的角度出发,继续督促学生早自习的学习,规范并完善早自习的考核。引导和完善班级形成英语学习小组和专业学习团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大三阶段。经过大二专业分流后,大三的学生会逐渐构建出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同学们即将面临就业,所以英语水平对大三学生要求更高。第一,班导师针对英语―就业、英语―考研进行讲解,说明英语在求职和考研或者出国读研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同时也可开展系列专业英语系列讲座,对专业用到的软件,最新的学术研究文献进行讲解,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第二,辅导员针对大三学生即将面临毕业的现实情况,一是鼓励学生参与雅思托福等其他级别的英语考试,并积极提供相关信息和材料,二是关注考研的学生,为其提供优良的考研英语资源,把考研学生团结起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篇2
市区乡镇营业部自*年成立以来,经过近两年来的探索和发展,在市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和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以“追求客户满意服务”为宗旨,秉承“沟通从心开始”的服务理念,以领先的业务和优质的服务在帮助乡镇用户实现顺畅沟通上,通过全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回顾20*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市场状况
截止十月份,累计放号张,低端机累计销售1567台,办理的业务量分均800笔/月,市区乡镇营业部自办厅累计净增用户四千户,乡镇所属区域净增用户数达三万户,每月营收资金从最初的五十万上升到现在一百万元,建设村级网点113个。
二、市场营销方面
农村市场不同与城市市场,在城市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如何开拓农村市场?将是我们所面对的难题。乡镇营业部首当其冲,除了配合公司开展的营销活动之外,根据当地情况和地域差异,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营销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在所有乡镇开展区域市场营销的同时,我们针对个别竞争对手市场占有较高的乡镇,分别在大龙山营业部和杨桥营业部针对性的开展了竞争对手的反抢活动,效果显著。其次,根据当地的自身特点,我们在*营业部开展了以“龙舟竞技迎*移动传情庆端午”为主题的营销活动。另外,围绕建设新农村,加快新农村的信息化进程的工作,在今年9月份成功完成“手机村”的建设任务。
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极大提升了移动品牌在乡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地方关系的维护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加大了信息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也锻炼了乡镇营业部自身的能力,在不断的探索中,充分调动了乡镇营业部人员积极性,拓展了市场,增强了乡镇营业部的竞争力。
三、在业务服务方面
从一名新员工成长成一名乡镇的老员工,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不易。尽管和市区的老员工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业务上的不断的磨炼,努力的将差距缩小。市区营业部也组织了多次各类业务、服务的培训,乡镇营业部的服务规范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今年的业务技能大赛,提高了乡镇营业部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同时加强经验交流,组织乡镇员工到其他营业部进行交流、学习,进行对比。通过交流、学习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业务、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助于乡镇整体水平的提升。
围绕“金牌服务,满意100”活动,认真落实对顾客的五心服务举措,总体来看,在客户咨询投诉方面可以看出,乡镇营业部的投诉率远远低于市区。虽然我们的业务量比不上市区A类厅,但我们始终抱以优质的服务的态度、怀着饱满的激情,服务好每一位客户。通过此次的“聆听我心,完善我行”问卷调查活动,也不难看出,同去年相比客户满意度有了较大度的改观。
四、存在的不足
首先,在多运营商竞争的环境下,社会渠道将成为多方争夺的稀缺资源。为实施社会渠道的有效管理。今年3月份,乡镇代办渠道实行属地化管理。由于第一次接管区域内代办渠道,对代办渠道运营管理工作了解不透彻,出现了资金归集不及时、业务服务支撑不到位、业务服务培训不落实等问题。
其次,新业务营销工作推广力度不够。虽然农村市场对新业务的需求比起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在新业务的营销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推广,就是吸引用户的注意,使用户对新业务有所认知、了解,产生好感,让用户乐于接受向他们所提供的一切,从而达到促进有效销售的目的。
最后,在乡镇营业部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同时暴露出一些不足和劣势。就整体而言,乡镇员工的业务知识能力和服务规范水平较市区还有些差距,基础管理方面略显薄弱,部分乡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不够,自我学习的意识不强,在市场开发、队伍建设、管理工作等方面仍显不足和欠缺。
乡镇营业部在认清形势的同时自我加压,加快发展,抓好最后二个月的市场开拓,争取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为来年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20*年的工作思路与工作设想
(1)继续在市公司的领导下,团结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
(2)将开发农村市场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各项业务的发展,开发农村市场是我们坚定的信心,把各乡镇营业厅做为农村市场的发展中心,做好全方位服务,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既要在把握好现有渠道、市场和客户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公司的政策、资源等优势作用。及时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动态,快速反应,多部连动,要牢牢的把握住农村市场,把主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3)加强营销能力的培训和营销能力的提升,发展巩固现有市场,提高新业务收入占比。新业务的推广应抓住以下三点:从用户的感受出发寻求业务诉求点;通过亲身体验,传达给用户使用户对抽象的新业务产生鲜活感,可以看到且伸手可及;善于借势加强推广效果。以点带面,加大“关系营销”、“亲情营销”。
(4)加强自办厅、代办渠道的管理和村级服务点的服务和延伸工作,以及地方关系的维系工作,加强市场掌控力。搭建企业信息化平台,争取在集团业务上有一个纵深的发展和新的突破。分析各村级服点的业务发展,对业务量较小和无业务量的村级服务点予以更换,充分挖掘有能力的村级代办人员,完善村级渠道的延伸。对于业务量发展较大且愿意转为专营厅的服务点升格为专营厅,提高忠诚度,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加深与地方关系的沟通和交流,与各村委,各乡镇农委,乡政府,养殖协会,当地的龙头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倾力服务,利用集团V网和村级V网的优势。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3
为全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发展规划部工作总结)
时节如流、居诸不息,又到了总结一年过往,明晰思路与目标,坚定信心再出发的时刻。回顾一年的工作,发展规划部在集团业务部门及公司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与配合下,基础业务能力更为扎实,“务虚体系”业务更显实效,精细化管理与全面管理水平均有较大提升,下面针对一年来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做如下汇报:
一、2019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强化战略规划引领,为企业持续发展明方向、划路径。
按照集团公司编制三年滚动规划、专业化指导意见以及专业化建设项目调研等相关文件要求,部门在深入学习集团公司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分析掌握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形势,结合公司发展实际,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目标,规划战略路径,制定保障措施,高质量完成了三年滚动规划、专业化建设总体规划等纲领性文件的编制工作,并坚持高站位、强管控、保落实的战略思路,扎实推进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在公司落地落实,为解决影响公司整体改革发展的经营、经济、施工生产、专业化建设、亏损治理等重点工作打下了战略基础。
2、健全制度体系建设,为企业改革创新添动力、激活力。
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政令不清、执行不力、奖罚不明,企业经营活动将陷入僵局直至衰亡。为重塑制度建设工作,切实发挥制度引领、规范、保障作用,部门在深入学习集团公司制度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办法,并于四季度开展了制度评估及制度档案信息收集工作,共收集制度类、管理类问题五十余条,作为制度体系改革创新的方向依据,同时建立了制度信息档案及有效性制度目录,为公司制度信息系统集成夯实了基础。通过一系列业务改革举措,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创新实效,为公司制度建设合规性开展及制度学习宣贯强化了基础保障。
3、强化执业资格人才培养,为企业经营拓展强基础、作保障。
建造师人数紧缺、业绩不足、证件不匹配等问题一直以来困扰企业经营承揽的痼疾顽症,如何为公司经营承揽获取更多投标资源,如何实现项目管理人员“人证合一”,成为部门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过去的实践经验总结得来,正向的宣传引导与做好配套服务已收效甚微,必须在完善执业资格人才培养机制上下功夫,方能取得实效。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部门结合集团公司相关办法与公司业务发展现状制定了公司《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针对执业资格人才供给与需求两端矛盾,制定差异化、阶梯式津贴补助原则与标准,使无证者渴望取证、持证者期盼价值实现,价值贡献者真正受益。
4、实现资质证照有序管理,为企业经营活动力保驾、强护航。
一是积极响应集团战略,助力新产业发展。近年来,建筑行业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各级行政审批核查力度也日趋严格,今年资质平移工作可谓一波三折,大体可以概况为“四进住建部、五访省建委、六跑市建委”,最终在对人员、业绩等各项资料反复推敲、细致修改的基础上,于10月份完成了房建、市政两项一级资质的两次平移工作,及时解决了集团建筑装配科技公司“准入不准营”的现实困难。
二是强力清理分支机构,营造良好经营生态环境。前些年受地方政策限制,公司经营承揽遗留的分公司达13 个之多,其中大部分被强制吊销,此部分分支机构因面临超出公司业务布局、负责人离岗、注销手续繁杂等因素影响,清理难度大,同时给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部门经细致研究后,积极协调单位人员及社会中介机构,采取就近原则,分头办理,并持续跟踪,逐个销号,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基本清理完毕。
5、聚焦全面风险管控,为企业健康发展找症结、开良方。
风险防控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与长远角度看待。年初,部门在与集团业务部门充分对接,深入学习外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风险内控、风险评估、风险问卷调查等一系列风控工作,系统梳理了公司当前面临的重大重要风险8项,并制定了专项防控方案,作为公司风险防控的指导性文件下发执行。针对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探索建立完善公司风险防控体系,着力提升企业治理能力与合规性管理水平,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研究方向。
6、积极落实国家政策,“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快进推、见实效。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作为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一定的政治性、系统性与复杂性。部门在单位领导的指导下,积极与地方各接收单位对接协商,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制定各阶段任务与目标。在积极清收回款,确保改造支付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预算上报、资产评估、资产移交、审计清算等工作。全年共回收资金629万,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新都职工家属区也成为集团内首个完成分离移交的基地,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下一步将重点完成审计清算及剩余补助资金回笼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战略规划的执行、监控、纠偏、评价与考核等方面工作还存在很大不足。
2、国内形式、行业形式、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认识、分析判定能力还很欠缺。
3、风险管理形式大于实质,风险防控体系尚未成形,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三、2020年工作安排
在做好部门日常工作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强化战略引领,增强核心竞争力
强化战略管理,做好五年规划编制工作,规范战略执行、监控、纠偏、评价与考核等各环节管理流程,建立保障机制,保证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研判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以合规管理为标准,以内部控制为着手点,建立、健全各部门协调联动的风险识别与评价体系、风险跟踪与防控体系,保障企业经营稳定。
篇4
强化目标导向。目标考核是引导各级端正发展思想、规范发展行为的重要杠杆。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实际出发,对各级制定了“三农”工作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组织制定了《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分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4大类18项25个子项指标,并建立了考核机制,分年度考核,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抓什么,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了各级干部的实际行功中。这种分解目标、分年度考核的做法,有效地防止或校正了领导层面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倾向。
创新工作思路。江苏在推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上之所以能取得卓著的成就,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思路的创新,根据不同阶段不同要求,创新优化“促”和“带”的思路与举措。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充分、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提出了“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的工作思路。针对这几年公共财力快速增强,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组织实施了十大惠农工程,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党的十七大以后,江苏又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城乡建设规划、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领导体制“五个一体化”的思路,有效整合城乡资源,有序统筹城乡发展,引导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大对三农投入。近几年来,省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增长明显超过财政收入的增长。土地出让金等土地收益中规定一定比例必须用于农业,用地指标适度投放给农村。2008年全省“三农”投入377.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发放各类农业补贴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2009年全省“三农”投入将达427亿元,投入增幅继续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长。由于财力的有力支撑,五件实事全面完成,新五件实事进展顺利。
推进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等改革。2003年对户籍制度作出重大改革,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为户口准迁条件的新型户籍制度。农民只要符合准入条件即可迁户入城,农民市民化进程开始推进。在试点的基础上,2005年实施《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改变以往以一次性货币安置为主的办法,全省划分四类地区,执行相应的补偿和生活保障标准。同时,农村金融体制、农村流通体制、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乡财政体制等改革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村镇布局调整。在城市化发展初期,江苏全面实行市管县体制,由此加速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特别是地级市的发展。在省辖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推行向县级放权的政策。苏南的县级市一般都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县级享受了地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苏中苏北每个县都有省级开发区。开发区享受县级经济管理权限。近几年来,为了协调市和县的发展,一方面将省辖市周边县改成地级市的区,一方面实行省管县体制,既拓展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又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同时,为了聚积要素集约发展,全省启动了村镇布局大调整,引导村镇建设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拓展强村强镇发展空间。1994年全省乡镇2100个、村36096个,2008年分别为1056个、16679个,分别减少1054个、19417个,减幅分别达50.2%、53.8%。
探索“以企带村、村企共建”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径。在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中,提出了“以企带村、村企共建”发展之路,“村企”结对帮扶,将工业的理念引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全新的思路、注入了发展的活力,形成了“以工哺农、村企共赢、百姓得益”的局面。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农村特困户子女免费入学制度。开展扶贫攻坚,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2005年全面推行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父母年满60岁,可领到每月50元奖励扶助资金。
培养新一代农民和加强农村班子建设。从2003年开始实施百万农民教育培训工程,为破解新时期“三农”问题,适应农村生产力和乡镇企业发展的需要,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跟踪培养长效机制。1995年率先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2007年全省选派1011名大学生到苏北1011个经济薄弱村任职,2008年1670名高校毕业生奔赴农村,之后全省开始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从2009年到2012年计划选聘150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
通过对江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基本做法进行梳理与思考,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是相互依存。共兴共荣的。农业的现代化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带动,农村现代化根本途径也在于依靠城市现代化带动。同时,也必须看到,农业和农村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片面地重工重城,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加剧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工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缺乏基础,孤立地谈农民利益的保护和“三农”的发展,就会失去大发展的机遇,失去统筹城乡的经济支持。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既要重视解决入城农民市民待遇问题、发展机会均等等问题,又要重视解决消除城市生产要素流向农村的体制性、政策问题。现在城市吸纳农村要素的流入很方便,但城市要素流向农村的渠道却不畅。因为担心城市资本对农村资源和农民利益的掠夺,用体制、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将农村“封闭”起来、“保护”起来,只会加剧农业的萎缩和农村的衰落。
篇5
关键词:辅导员发展 应用技术大学 个人职业品牌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南宁学院是一所民办本科院校,2013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这给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应用与技术成了学校工作的重点,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弱化。社会大环境的各种新元素不断冲击当代大学生,而辅导员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为大学生指引方向。所以辅导员队伍发展问题备受关注。个人职业品牌是指在相关专业领域(党团建设、职业规划和心理咨询等)中有突出工作表现。
一、个人职业品牌建设是辅导员团队发展的趋势
个人职业品牌建设能为辅导员团队建设带来新思路与发展契机。定期开展优秀辅导员表彰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有助于提升辅导员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一)个人职业品牌建设能提升辅导员归属感与认同感
如今,辅导员普遍缺乏归属感、认同感,易产生职业惰性,加上新建本科院校基础薄弱,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要改变这一现状,需得到领导重视、支持和各业务部门的配合,以及社会对思政教育的关注,使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中树立信心,体现自我价值。
(二)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方向为树立个人职业品牌提供客观条件
专业化和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这一目标推动辅导员需要在特定领域具备相关知识和职业素养。这些内在需求为辅导员树立个人职业品牌提供客观条件。
(三)个人职业品牌建设是辅导员团队建设和发展的需求
近些年,国家颁布诸多政策使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了强有力保障。辅导员队伍结构逐渐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化,但也遇到了些问题。初涉职场的他们对入职动机和职业发展比较彷徨,且在转型期的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队伍常受到学生工作之外的多方因素影响。自身前途和发展方向是最他们感觉压力的主要根源。据此,许多高校通过一系列举措促使辅导员队伍良性发展,带动团队发展,体现职业价值。
二、以个人职业品牌建设视角审视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团队建设不足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个体与团队发展的理念有待转变
团队成员互相认同和相互协作是一支队伍有集体意识的表现,有助于提升团队向心力和战斗力。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队伍缺乏团队文化熏陶,并且学校在转型发展中教师有诸多机遇,使部分辅导员为个人追求而脱离集体。致使团队凝聚力不强,难以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二)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制度存在不足
许多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欠缺长远规划。转型发展期的高校由于资金薄弱、底子单薄和人事制度不健全易造成辅导员队伍专业构成和年龄层次不协调,这成了限制团队发展的根源。且很多高校以个人业绩而不是集体成绩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这样的评价制度使辅导员都想争“第一”而忽略了团队荣誉。此外,辅导员外出学习机会相对其他教师而言很少,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缺乏政策与经费支持。
三、以个人职业品牌建设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
建设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队伍,需依托实际情况,并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不断改进工作思路,提高队伍战斗力。作者认为,带动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学校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为团队提供人才保障
W校要重视和支持,人事招聘时选出一批有经验的辅导员为核心组成团队,指导队伍开展工作。在专业结构上互补,在年龄层次上避免差异过大。辅导员不一定要科班出身,但需尽快提升基本功。同时发挥自身本专业特长,一支多样化的队伍有利于在学生工作上开拓创新。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应注重团队培训和团队文化建设
团队领导者的角色须从“指挥者”转变为“教练员”,通过团队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在合作中相互适应,形成良好的团队文化。辅导员作为一支特殊队伍,把共同信仰、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对学生工作彼此理解和认同,便于形成有特色的团队文化。
(三)队伍建设应注重个人职业品牌建设服务队伍发展
在实践中,辅导员所面临的不是单一模块的学生工作,因此在不同领域中发挥辅导员个人优势,有助于体现个人价值。在团队中发挥个体优势,以个人职业品牌建设服务团队发展能提高团队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品牌创新。辅导员队伍作为一种知识型团队,创新是本质特征,实现品牌创新是团队任务。
(四)队伍建设管理应重视目标管理和长效机制
进行科学的目标管理,收集对队伍建设的建议,制订共同目标。要实现共同目标,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同时用目标量化的方式根据成员各自优势分配任务,准时保质完成任务。在该过程中激发辅导员潜能,在特定领域中创造个人职业品牌。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易出现短时间人员不足或新成员快速上手难的问题。因此,塑造一支出色的辅导员队伍,重视目标管理和制定长效机制避免人才流动很有必要。
(五)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两并重
传统的激励方式为重视个人典型,突出个人业绩。该模式在人员缺乏、工作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有效。但在新形势下该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个人激励应与团队激励紧密结合,开展工作评价。工作制度应当体现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的统一,给辅导员的空间同时又责任到人,对执行力做到有效控制。个人激励和团队激励两并重能体现辅导员个人优势,增强队伍向心力,推动队伍整体提高。
在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背景下,个人职业品牌建设对辅导员队伍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培养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队伍,是快速实现其品牌价值的有效方式。队伍的成长促进个人的成长,培养出一批辅导员“专家”,在思想教育、党团组织建设、职业规划、和心理咨询等方面为队伍的品牌创新提供源动力,是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远之计。
参考文献:
[1]谢宏忠.文化多样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回应[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02).
[2]赵怀斋,季建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初探[J].黑龙江教育,2016,(03).
篇6
树求真务实之风谋科学发展之策——在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县政府专门研究部署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会议,标志着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刚才,*主任宣读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局长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要求,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规划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十一五”规划期内,即2008至2010年,将是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消费升级明显加快、城镇空间快速拓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将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的各类矛盾也相互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把这一阶段各项发展建设规划好、引导好、组织好,从而进一步延续近几年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全面提升我县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
(一)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是适应宏观形势变化,为我县提供发展思路与工作保障的需要。“十一五”时期,国内外宏观形势都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从内在因素看,我国的各项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得到加强;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加入WTO承诺逐步兑现,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将更加明显;而国内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到来,周边地区发展势头强劲,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认真分析研究“十一五”期间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及对我县的影响,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和自身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理清发展的思路,明确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提出对策和措施,事关我县新阶段的发展大局。
(二)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是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追赶式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寻找新的工作着力点和发展突破口的需要。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小,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工业结构单一,产业整体素质较低,社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明显,就业难,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这些都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一五”规划编制中整合资源、人才、环境等优势,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要求、新的举措统筹各方面的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切实有效的工作指导和政策保障。
(三)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是完善宏观调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提出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任务和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我县的“十一五”规划将是政府发展思路的直接反映,经过人代会审议通过后将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和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同时也是政府发挥经济调控职能,向社会公众传递发展信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的重要渠道。编制好这一规划,对于宏观调控的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规划编制工作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点和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能不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直接决定着这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发展成效。因此,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它作为编制工作的根本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强县富民做规划。牢记发展第一要务,围绕提速发展、追赶发展主题,精心规划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工业强县、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环境优化、城镇化、民营经济等重点工作思路举措,整合优势,扬长避短,谋求县域经济实现重大突破。谋划经济增长科学举措的同时,还要兼顾经济结构优化、科技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改善、社会进步等内容,要把扩大就业、健全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注重研究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成果,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二)坚持经济与社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抓好经济调控和市场监督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把为人民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增加人民福利、提高健康水平、创建和谐社会等当作重要任务来抓。要不断研究和完善指标体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深入研究与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密切相关的指标。根据规划的性质和作用
,在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方面,既要研究提出预期性、导向性的指标,也要研究提出一些有约束力、能检查可评估的指标。
(三)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工作机制上树立城乡统筹的思想。目前我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三农”问题亟待解决。编制“十一五”规划,要把农业的发展放在国民经济的循环中,把农村的进步放在全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的增收放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统筹考虑,具体在收入分配、财政支出、产业布局、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诸方面统筹考虑,消除城乡间生产要素难以有效流动的障碍,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继续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和税收制度等,逐步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四)制定地区协作、周边带动举措。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和主要方式。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资本将加速向我国转移,南方发达地区资金向北流动,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环京津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我国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我们青龙临近京津唐,处于环渤海经济圈,有矿产、旅游、农业、生态、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有日益改善的基础条件优势,有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特殊政策优势,有条件、有能力融入周边经济圈。要从规划起步,跳出青龙看青龙,把自己放在全市的总盘子中考虑,放在环渤海湾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的大环境中去安排,找准定位,取长补短,打造区域经济的整体优势,寻求把握住协作契机,实现借力发展。(五)强化支撑,抓好重大项目的谋划。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和支撑,没有项目,规划再好也不过是空中楼阁。今天的投资决定未来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决定未来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加紧对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的认真研究,科学谋划,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构建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经济新格局。一是要体现经济结构调整方向。要根据全县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的特点,谋划一些能够支撑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特别是能够立县、立乡的工业项目。二是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集中精力谋划一批交通、能源、水资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为城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配套条件。三是转变项目谋划方式。要建立政府、专家、企业三位一体的谋划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注重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市场信息的、组织专家论证咨询、服务方式的改善等形式,帮助企业谋划项目。特别强调一点,今后政府项目管理工作向规划管理过渡,国家批准立项或安排投资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项目是否列入了规划,没有列入规划的项目不批准立项,不安排投资。对此,各单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切实加强项目谋划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
三、以求真务实精神编制规划(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一个好的规划,必须是一个系统性和重点性相结合的规划。“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一定要把握“有所侧重”的原则,做好各类规划的定位,明确区分政府能够有效调控的领域和主要应依托市场规律调控的领域,按照不同的领域,确定不同的发展方针。规划方案要着重在强化经济发展主导因素、引导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公共产品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深入研究。对于企业建设、产品生产等主要由市场调节的问题,规划应主要侧重于环境建设、制度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市场调节力量更加灵敏、顺畅和有效。要改变过去那种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什么都点到但都难以解决大问题的弊病。要突出研究战略任务、战略方针、战略措施、重大政策,把这些问题研究透彻了,规划也就深入了。
(二)突出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结合。体现战略性,是因为规划的作用在于指导长远,需要前瞻的眼光、战略的谋划;要有操作性,是因为规划的目的在于指导发展、指导具体的实路。“十一五”规划编制一方面要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出具有战略眼光的思路;另一方面要增加操作性的内容,探索建立规划内容向实施任务转化的机制。增强“十一五”规划的操作性或可实施性,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时序安排要合理。在目标制定、任务提出上要兼顾近期、中期、远期,排出相对具体的近期建设重点。二是项目谋划要细致。刚才已经讲到,政府决策建设项目原则是能编制规划的领域要先编规划,后审项目。这就要求我们对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项目建设要超前研究、超前掌握、超前储备,纳入上级“十一五”规划大的方案。三是配套措施要可行。措施的提出要有针对性、配套性,具体、可行,真正为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三)做实做深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专项规划的编制一定要着眼于国内外经济竞争,立足于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形成产业体系。在发展的重点产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技术体系、销售网络、配套条件、人才资源和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专项规划的编制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原则,深化和落实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要体现本领域的特点,任务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布局要合理,保障措施要可行。
(四)处理好政府编制规划与调动社会资源的关系。一个科学的规划,需要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规划编制的积极性。总体规划在规划草案初步形成后,要公开征询意见,专项规划也要采取适当形式提高社会参与的广泛性。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划,要采取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县里将建立健全规划咨询制度,扩大专家队伍,完善咨询方式,形成规范化的规划决策咨询机制。
四、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一是要把“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本乡镇、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着力抓好推进。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根据县里确定的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要健全组织机构,各级各部门要明确一名主管领导同志专门负责规划工作,充实规划队伍,抓紧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规划编制工作班子。二是要加强衔接协调。这里强调两点,首先规划之间的衔接,其次部门之间的配合。各类规划要与相关的规划进行衔接,下一级规划要与上一级规划衔接,专项规划要与总体规划衔接,相关的专项规划之间要进行衔接,城镇规划、土地规划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衔接。规划衔接要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县发展计划局是规划编制的主要职能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承担起规划编制的牵头、组织和协调职能,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履行好自身职责,积极配合发展计划局,做好本领域的调查研究工作,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形成通力合作、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
篇7
关键词:宜居示范镇;资源整合;因地制宜;思路与举措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逐步缩小城镇区域发展差距,注重推进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一、东坑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城镇规划不切实际、流于形式。原镇区规划缺少对周边局势和全镇整体的大考虑,使其规划蓝图缺失了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城镇建设长期处于民间自发状态,规划的权威性得不到维护,不遵循规划乱拆乱建现象时有发生。
2、城镇基础设施简陋,布局分散混乱,土地资源浪费。基础设施简陋、功能单一,与一般的乡甚至村没有多大区别。城镇布局分散且混乱,土地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3、城镇主导产业不明,产业层次较低。主导产业不明,城镇类型定位缺少特色、缺乏竞争力。城镇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不够密切,缺少农业产业化龙头。
4、投资环境较差,影响招商引资。主要是镇区东坑镇街居民本位主义、排斥外部力量的发展,普遍具有的小农意识和落后思维,造成了“大项目绕着走、大客商总摇头”的项目落实难、招商引资难。
二、东坑重点示范镇建设的主要思路和举措
总体思路:遵循“模块化规划、标准化建设”理念组织建设,要按照“加快建设新区、改造提升老区、整合镇域社区、发展产业园区”的思路全面加快建设;坚持新镇区开发建设与建成区改造提升并重的原则,加快老镇区改造提升,实现新老镇区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1、高起点规划引领,重点镇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着力构建符合省情的城镇空间格局。按照建设城市社区和农民幸福家园的标准,设计一镇一模块及新型农村社区标准化模块,突出特色,推进新区建设。
2、高标准积极推进,集镇面貌日新月异。
(1)坚持统筹兼顾,提高建设标准,加快提升改造老城区。
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依据统一规划确定新标准。新建了东坑镇便民服务大厅,全面实施了老城区内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气化工程,全面了提升集镇品味。
(2)坚持镇企合作,壮大产业支撑,加快产业园区建设。
按照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思路,不断推动农业园区和新城区一体化发展,形成二者互动发展的局面。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区配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起了占地300亩的集蔬菜籽种良繁、工厂化育苗、植物组培、新品种引进示范于一体的高标准农业技术集成区,目前该区辐射建成千亩马铃薯一级种良繁基地两处,蔬菜籽种良繁基地一处;农副产品加工关联产业区建起了集食宿、天然气站等相关服务业。
(4)坚持统筹兼顾加快人口转移,推进整合镇域社区。
对镇域内搬迁村庄进行了全面梳理,实行有序部分拆迁和集中安置,采取落实了农民最低生活补助、再就业培训等积极措施吸纳周围乡村居民搬迁至新建镇区,合理集聚人口,使群众能够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待遇。
3、多措并举筹资金,重点示范镇建设有保障。
(1)按规定使用国家新增投资项目和各类专项资金,切实用好每年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并从县级财政拿出部分资金支持示范镇建设。
(2)积极整合落实配套资金,抢抓国家加快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机遇,在国家和省上下达的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转移支付中,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比例,捆绑整合发改、交通、建设、环保、扶贫、水利、教育、文化、体育、旅游、文物、民政的功能部门各类资金,向小城镇集中投入。
(3)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大中型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合资、合作、独资等方式参与小城镇建设和经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有信誉的房地产企业、投资商走进乡镇,参与重点示范镇建设,多次组织了示范镇建设项目招商推介洽谈会。
4、做活土地文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1)保障建设用地。将小城镇规划范围内的工业园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生态用地、民生用地和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范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化城乡用地布局。
(2)坚持用足、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进行土地招拍挂等方法,实现了土地资金两平衡。2012年,已按照土地增减挂钩模式开始新建东坑镇沙渠村新型农村社区。
三、坚持创新举措,破解发展瓶颈
1、加快体制创新,完善管理机构。成立“一办、七科、一社区、一公司”。具体为:“一办”即成立重点示范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七科”分别是政秘行政科、规划建设科、项目管理科、公用事业科、农技推广科、农产品质量检测信息科和税源监控科。建立健全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机制,合理明确和确定事权,设立专门的公用事业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健全基本服务。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伴随着重点示范镇建设的步伐,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结合该镇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实际,拉长农产品及深加工为主产业链,加强招商引资推介。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基本健全,投资环境相对良好。
3、以产业支撑为主导,增强人口聚集能力。
(1)、按照新规划,以产业园区为主发展主导产业,目前引来中央粮食储备库、蔬菜脱水厂、育苗中心等13家企业进园创业,还有数家意向企业正与园区协商准备入驻。吸纳部分闲散劳动力入园务工,增加了收入。
(2)、农贸产品集散基地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用工,解决了一部分劳动力富余问题。部分在外地务工人员陆续出现返回家乡创业和务工的潮流。
(3)、逐步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逐步推行人口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产业格局的变化和升级,带动了外来企业和人口集聚和入驻。
4、突出地方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畜牧业。
(1)东坑镇以发展无公害农副产品为主导,以其产量高、品质好,种类多著称。近年来,以东坑镇为中心,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和新技术新品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土地流转与产业合作社的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和促进设施规模农业发展,农村合作社发展壮大,大面积普及大棚蔬菜与果蔬,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优良品种培育、病虫害的防治与销售回收环节,滴水灌溉与自动化灌溉推广,增产增收,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3)畜牧业稳步增长。结合本地特点,发展以养羊、生猪为主的畜牧养殖业。拟申请“靖边山羊”品牌的国家地理标志。以规模化养殖为主,吸收闲散劳动力,农副产品的秸秆、不达标产品用作饲料,农业垃圾减少,就地消化,环境美化,做好美丽村镇建设。
结束语
通过优化建筑规划,科学合理布局,以“加快建设新区,改造提升老区,整合镇域社区,发展产业园区”为工作思路,狠抓设施建设,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充分整合资源优势,提升服务,建设打造成为宜居、宜商、宜业、特色的现代魅力城镇,建成富裕、和谐、美丽小城镇。
参考文献
[1]康桂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23):94-95.
篇8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初步成效
一、加强学习,扎实推进,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一)认真学习交流,领会精神实质。
根据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首先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等,围绕“三学三悟”、“三调研三落实”活动,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作风建设。努力做到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勤俭节约、廉洁从政。通过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影响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初步解决,为学习实践积累了经验。
(二)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实际调研。积极推进广佛肇劳动保障工作的对接。以劳动保障广佛肇同城化为突破口,与广州、两市劳动保障局积极协商,就推进劳动保障广佛肇同城化工作达成了共识。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原则,加快实现养老、失业保险“同城化”;加快实现医疗保险“同城化”。目前,三地已成立了专责小组,共同协商拟订了《广州市市劳动保障同城化框架协议》,有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实施中。同时,《市市劳动保障合作框架协议》已拟订出台,在广泛征求意见、认真修缮后,两局将尽快签订协议,积极推进合作工作开展。
(三)广泛征求意见,深刻分析问题
采取召开座谈会、劳动保障领导接访、书面征询、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在干部群众、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等更大范围内,围绕社会保险的中心工作、局党组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征求党员群众对党组班子的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和建议21条。这些意见和建议由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汇总、梳理,“原汁原味”地分别反馈给领导班子和各科室。
各支部也召开座谈会、组织民主生活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对党支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找准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搞好分析检查、整改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集中查摆问题,促进工作发展。
在分析检查阶段,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梳理汇总后,局党组按照“四对照、四查找”的要求,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以进一步找准影响制约我市社会保险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领导班子、党员干部自身建设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领导班子成员严肃地作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并进一步理清了科学发展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措施。
二、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人民群众受惠
(一)一站式服务便民利民,实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
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系统,今年我市劳动保障服务大厅对外开放,实现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一条龙”打包服务,改掉过去多点办公模式,减少了被服务对象的“跑腿”时间。围绕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强化以主动服务、个、贴心服务、诚信服务、高效服务、满意服务为内容的人本服务理念。滚动播出有关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的宣传口号、标语和政策知识等,做到政策的宣传和普及;使服务大厅在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发挥先锋和示范作用,切实把服务大厅建设成“为民、便民、惠民”的重要阵地。
(二)应对金融危机,下调工伤失业保险费率,发挥社会保险“蓄水池”的作用。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出现了生产经营困难,为降低单位经营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应对金融海啸对企业带来的冲击,在基金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指导下,我市决定调整工伤和失业保险缴费费率。工伤保险缴费费率下调25%,失业保险征缴费率下调50%。此次调整工伤和失业缴费费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险制度特征,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险“储水池”的作用,实现保增长、促就业的目标。
(三)保民生,完善保障体系,解决早期离开县以上国有、集体企业人员的社保问题。
为妥善解决早期离开县以上国有集体企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保障他们年老后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考虑和协调社会各群体的利益,我市出台了《关于解决早期离开县以上国有集体企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的通知》(佛劳社[2009]39号文),这是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养老、医疗保险问题出台的一项特殊政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群众受惠的具体体现。
该项工作的实施,对逐步解决我市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已有20000多人办理了此业务,上千人享受了养老和医疗待遇。
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尽管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又有了新的提高,但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标准和实践本质来衡量,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通过反复调研、查找分析,我们认为,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系统,不能很好的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谋划工作,在工作安排上科学性、预见性欠佳,工作思路与实情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制定的一些政策办法和措施还停留在宏观层面上,针对性、操作性还不够强。
二是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浓厚,在业务工作中重快轻好、重城轻乡、重当前轻长远、重贯彻落实轻创新发展。原则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不能创新性地落实文件精神。社会保险各业务经办机构基础设施及服务民生和理念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参保率不高,基金征缴形势严峻。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全市参保人数出现大幅下滑现象,给今年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带来较大的冲击。此外,由于现时社会保险立法强制力和执行力强度不够,缺少监督措施,政策没有得到落实,导致企业少报、瞒报现象屡见不鲜。
四是全市统一的信息系统建设尚未完成。目前各区仍使用各自的社保业务信息系统,参保资料未能实现统一、及时和准确的网上查询,社保业务未能实现网上申报、办理,给参保人带来不便。
存在问题的原因
以上问题的产生,除了社会保险工作业务量大、各项投入不足、劳动关系复杂、宏观经济形势较紧等一系列客观原因外,从主观上查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习不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刻。平时工作中,只注意应对眼前具体工作与事务,未能静下心来钻研深层次理论,没有能够融会贯通地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也没有能够很好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社会保险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导致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创新不够有力。
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不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和实践有待进一步加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社会保险事业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深。
按照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我们在破解社会保险工作科学发展面临的难点问题方面,解放思想还不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得不够。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研究和把握还欠“火候”,对工作的整体把握还不够到位,统筹开展各项工作还比较欠缺。
三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大。近几年,虽然大力加强了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但部分干部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差距,突出存在重业务轻学习、重利益轻奉献、重表面轻实干、重眼前轻长远等问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和总体思路
在深入查找问题、全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社会保险工作实际,理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
进一步增强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强化改革创新的意识。通过认真读、系统学、仔细研究,把科学发展观理论真正学透、学通、用好,为推动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夯实科学发展基础。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针对当前制约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带着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有根有据、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努力做到边整边改,善于发现新问题并集中各方面的智慧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不断提高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的能力。
三、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突出问题
(一)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确保今年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再创佳绩。
今年社保扩面征缴工作遇到的困难比以往多,但我们将坚定信心,全力以赴,通过明确扩面范围和重点,积极与工商、地税等相关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加强社会保险年检和缴费工资申报审核等,全面启动建筑行业及商贸、餐饮、住宿、文体、娱乐等服务行业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推进我市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实现高风险行业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全覆盖等措施,尽量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使我市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再创佳绩。
(二)加快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市级统筹配套政策。
全市社保信息系统建设2008年12月底前已完成并在禅城区测试运行,2009年新系统要在全市上线运行,并在运行调试中继续完善和提高;2009年底前建成市级集中的社保信息中心,近期要做好项目建设、风险预案工作,组织各分局做好信息系统测试及信息系统建设的宣传工作。通过全市统一集中的社保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市级统筹相关配套政策。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先进性、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的教育,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加大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力度。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篇9
关键词:医疗卫生 城乡一体化 经验体会 对策建议
实现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从2012年开始,笔者在江苏省仪征市卫生局工作期间,围绕管理、人才、技术、服务等资源共享,在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仪征市城乡医疗卫生资料基本情况
2.仪征市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的措施与成效
2.1完善城乡卫生发展规划
2009年起,全面实施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人员、业务、经费、药品、绩效一体化管理,使濒临崩塌的农村卫生三级网络的网底重新建立并逐步完善。按每3000-5000服务人口设置1个村卫生室标准,在乡镇设置3个卫生监督分所、2个医疗急救站点,使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基层延伸。
2.2夯实农村卫生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建成一个标准化卫生室(服务站)给予25万元补助。二是改进装备条件。2013年全系统共购置医疗卫生设备1684件(台、套),投资2045.96万元。三是整合乡村资源。按照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的原则,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财、物实际利用效率。四是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加强绩效考核与管理,建立与服务数量、质量、费用控制、社会评价等挂钩的绩效评价与分配体系,调动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2.3构建上下联动工作机制
市卫生局联合发改委、编办、财政、人社、物价等部门制定《仪征市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实施方案》。通过帮扶, 2013年,全市12家卫生院的住院人次同比增长59%,医疗净收入增长32.4%。
2.4拓宽对基层的帮扶渠道
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中的龙头作用,采取“走下去”帮教、“请上来”培养、物质上援助等做法,积极建立下乡巡回医疗服务制度。
2.5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认真实施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患者管理等为主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截至目前,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已完成,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1]。
3.卫生城乡一体化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3.1卫生资源配置欠均衡
一是资源总量不足。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与周边县市相比,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落后。二是在地域上配置欠均衡。优质资源、医疗设备大多集中在城区,就医条件急需改善。三是在结构上不合理。多综合少专科,民办医疗资源少,康复类、护理类、医养结合类等医疗机构缺乏。
3.2卫生人才配置欠合理
一是卫生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现象较为明显。按照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每千人执业医生数2.3”的标准,2013年卫生系统床位增加161张,而卫生技术人员却减少64人。二是卫生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不足,名医缺乏,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仅43人占1.9%,副高以上职称137人,占5.7% 。三是基层卫生人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卫生发展的瓶颈。目前,12家乡镇卫生院编制数应为752人,实际在编人数为662人;村医在职村医仅有238人、退休返聘72人,在职职工中相当一部分为临近退休人员。四是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由于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缺乏吸引力,特别是收入方面和发达地区同行业人员相比差距较大,也低于周边各县市,专业卫生技术人才“人往高处走”的状况难以遏制。近两年人民医院、中医院有52名医务人员辞职或考研,基层卫生机构近也有近50名技术骨干“跳槽”。
3.3居民就医流向需要引导
有调查统计显示,到医院就诊的病人, 80%-90%以上的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在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上没有显著差别,完全可以分流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同时,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花费明显少于在大医院的花费,医保报销的比例也较高。据统计,2013年市外住院人次占全市住院人次的19.96%,而市外住院费用占全市住院费用的40.87%。
3.4政策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实施城乡卫生一体化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各种政策障碍直接影响和制约一体化的深入和推进,解决卫生人才上下流动、柔性使用的问题等等。
4.下一步工作思路的探索
4.1县域卫生资源一体化配置
进一步完善区域卫生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开展口腔、眼科、康复、护理等特需服务、专科服务,满足城乡居民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结合仪征城市建设规划和医疗卫生机构异地新建,同步规划在城市新区和医疗机构老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布点,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医和基本保健。整合全市资源,以市人医、市中医院为依托,组建全市检验中心、影像中心、集中消毒供应中心,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2]。
4.2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一体化实施
一是做强龙头,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实施名院、名科、名医为重点,推动城市医院对县医院的帮扶。二是夯实基层,强化分级诊疗。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总体要求,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便捷度和信任度[3]。三是创新机制,探索运用医疗集团、医联体模式,试行医师多点执业,多渠道多举措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执业,改善卫生人才队伍现状,为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进程提供最根本的智力支撑[4]。
4.3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推进
整合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保,在筹资标准和支付标准上逐步实现统一,消除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差别,实现城乡医保的一体化。改革医保支付方法,住院病人实行按单病种与按床日付费结合的混合支付方式,门诊病人实行按人头付费的总额预付方法,同时明确不同层级医疗机构诊治病种及支付限额标准,引导病人在县域内就诊,在基层就诊,切实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4.4县乡村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
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规范建设,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互取共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监管、绩效考核等信息系统建设,逐步推行城乡居民健康卡,实行就诊保健一卡通,使所有基本健康信息和就诊信息能够及时调取,提升诊疗质量。建立县乡联通影像诊断和临床检验信息系统,使农民不出乡就能享受到上级专家的诊治。
4.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开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筹资提高到不低于人均35元,继续落实好国家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建立基本医疗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5]。
参考文献:
[1]雷继敏,吴彬,杨汉东,等.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统筹城乡社区卫生工作.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9
[2]石应康.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我见.中国医院.2008,2
[3]王靖元.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卫生四级网.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8
篇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各项改革。我们必须要以改革的思维审视档案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以改革的思维审定新的发展方向和举措,以改革的思维破除一切发展中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让一切在改革的春天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一是思想要解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分析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对档案的价值、档案工作的性质与作用,档案事业发展思路与出路等,树立新的工作理念,开拓新的工作领域,研究新的方式方法,确定新的工作目标,寻找改革的突破口,使档案工作在不断改革中实现新的发展。二是体制上要理顺。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下力气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不可持续体制机制问题。必须用改革的思维,打破机制障碍,建立流动的、透明的、全覆盖的档案管理、开发、利用体制,从体制机制、数字化转换、网络平台建设、档案服务模式等方面入手,加以改革,整体协调推进。三是结合上要紧密。在新的形势下,档案工作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找到结合点。要打破“只有办结材料才是档案”等传统理念,以改革的精神,确立“前移”、“反推”的工作思路,通过“前移”监督指导环节,“反推”中心工作。要建立“大档案”概念,从搭建以史资政、以文辅政等方面入手,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历史依据,使档案工作真正成为重大战略、各项政策、重点项目制定出台的参与者,真正做到党委政府决策用得上档案,群众维护权益查得着档案,化解矛盾纠纷靠得住档案。同时,将工作一线提供服务的各类业务材料都纳入监督指导范围,使专业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等各个环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展开,确保档案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相互促进。
二、要以法治的思维促进档案工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让我们迎来了法治的春天,我们必须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和总体部署,依据《档案法》加快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使档案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一要完善档案法规体系。要依据《档案法》,协调省人大积极适应全省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依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意见》对《甘肃省档案条例》进行修订和完善。各市州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档案地方规章,确保档案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依法管理档案的意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各项制度,使之成为人人遵守的法律依据,不断提高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二要依法落实责任主体。去年8月中旬,国家档案局对我省2011年以来贯彻执行《档案法》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我省各级国家档案馆建设水平相对滞后。14个市州级国家档案馆中,只有兰州市达到国家标准,没有新建档案馆的10个市州,平均面积只有1449平方米,不到国家标准最低限的22%。86个县区级国家档案馆中,没有新建馆的50个县区,平均面积只有720平方米,仅有国家标准最低限的60%。严重制约了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发挥。这说明我们在档案馆建设上差距还很大。今年各级党委政府每年至少要听取一次档案工作汇报,党委要有一名常委分管档案工作,政府要确定一名负责同志联系档案工作,对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要切实将档案事业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力争把不达标的市级国家档案馆纳入本地“十三五”规划,县区级国家档案馆要纳入“十三五”国家支持中西部建馆项目,各地要做好相关配套工作。要把档案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各项经费的落实。三要依法强化治理能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把行政执法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全过程,依法收集、依法保管、依法利用。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各项档案事务,依法履行监督指导职能,适时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严厉查处档案违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治档的能力和水平。对违反《档案法》的行为要敢于追究、敢于查处,解决政策落实不到位、依法移交档案不及时和损毁丢失档案等违法现象,切实提高档案行政执法的实效。
三、要以创新的勇气谋划档案工作
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是事业兴旺的保证。新的时代、新的潮流、新的需求,都要求档案事业创新。一要在观念上创新。任何工作的跨越和创新,都必须有一个崭新的有创意的思想观念作前导。要破除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许多思维定式,解决档案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密,档案工作者在继承和创新关系上的犹豫彷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唯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大胆试,大胆闯,才能在探索中前进,创新中发展。二要在管理上创新。档案工作从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到利用,都有一整套紧密相联的工作流程,每一程序的科学性、技术性都很强。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载体己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如何解决电子档案收集、鉴定、使用、管理、保密和安全等诸多方面的新问题,主动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实现计算机和手工管理两种方式,融合发展问题等,都需要同志们下力气解决。三要在服务上创新。创新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为社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档案服务,更好地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融入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间。
四、要以队伍的强化保障档案工作
档案事业要发展,人是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建班子、带队伍、强素质。一要突出班子这个核心。要着眼高素质、精谋划、有朝气、善作为的标准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打造成领导水平高、改革思路新、拒腐能力强、团结协调好、工作业绩佳的一流班子,成为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勤政、廉政、优政的坚强领导集体。二要抓住队伍这个关键。要促学。学习是开启干部队伍思想宝库的钥匙。干部必须学懂弄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懂弄明法律法规,学懂弄精专业业务知识,否则,就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要以建立学习型干部、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会为切入点,健全制度,严格措施,使干部做到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善于学习。要交责。要坚持用制度管干部,强化干部责任感,调动工作积极性。坚持一级抓一级,形成抓干部带队伍的互动协调机制,做到常抓常新,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让干事创业、成事成业的干部有平台、有机会,使处理问题会上手,面对困难敢上手,遇到事情快上手,对待工作勤上手的干部真正能够脱颖而出。要交心。注意关心和解决干部思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营造团结奋进、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三要强化能力这个重点。着力打造善于领导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继续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培训干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形式,使干部提高素质、增长才干。要立足多岗位锻炼,着力在重点工作和艰苦环境中锤炼考验干部,采取横向交流、纵向帮带等方法,提升能力、培养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