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政府建设督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3 17:4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制政府建设督察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除交通、教育等部门外,大多政府机关都未建立起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门的审计人员。而内部审计工作随组织流程的推进而不断跟进,程序严密、技术复杂,从拟定审计计划、内部控制评估、审计报告及后续追踪,没有专职机构和专有人力,是难以顺利而有效地完成的。
2、相关内部审计职能由人事、纪检监察、党办、效能办、会计、法制等部门来共同履行。由于审计工作既非各部门的最重要工作,限于人力和专业素养,各部门难以全心全意地投入,且这些部门处于平行的同级位阶,职;权行使难免受限,尤其是面对上;吸正副职领导时,更难发挥监督 和评价功能。这就使审计工作形式重于实质。
3、内部审计工作分散由各部门独立运作,事权不一,结果是各部门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不同侧面的审计,不仅所需文件繁多,而且极可能重复提供,使被审计单位不胜其扰;各部门之间因缺乏协调互动机制,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使得审计力量分散,审计资源不能共享。如此审计工作非但不能发挥整体监督和评价之效,而且会严重影响行政效率和效果。
4、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要求,内部审计旨在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组织治理和风险管理,所以,内部审计人员须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 际经验。但我国现行政府机关办理内部审计业务的部门像会计,人事、纪检监察、党办、效能办、法制等部门工作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素养,恐怕很难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要求。这样,各部门分头提供的缺乏足够专业水准的审计报告就很难引起上级正副职领导的重视,使审计报告流于形式。同时,审计报告先是分送给本部门的分管领导,现实中这些分管领导之间又缺乏信息沟通渠道,从而无法共享审计成果,影响审计效果。
5、政府内部审计工作包括财务审计、管理审计、集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于一体的经济责任审计和各类专项审计。 这其中财务审计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作为财务审计对象的政府财务报告存有诸多问题:(1)政府财务报告侧重于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而较少提供有关政府产出或施政效果的信息;(2)未充分披露隐性负债,使得政府财务报告无法真实反映政府债务,从而误导政府公共政策制定;(3)相对于企业财务报告,政府财务报告科目多、报表多,且不够通俗、难于理解,使一般人无法于短时间内全然了解政府财务状况的全貌;(4)政府财务报告缺乏统一的编制原则和会计处理准则,使许多争议事项难以解决; (5)政府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完整,比如对固定资产、长期投资、长期负债等信息的披露,对土地或投资相关信息的披露,对未偿公债余额信息的披露等,都存在严重缺陷,这使得政府财务报告难以公允地表达政府的财务实况,(6)重预算轻会计的传统,使政府会计实质上变成一种预算导向会计,各个政府机关重视预算的获得和执行,轻视长期资源使用的评估,这使政府会计在整体上无法计量和评估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7)现行《会计法》的很多条文,无法适应时代潮流的要求,亟待研讨修订。政府财务报告的七大问题,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功能的整体发挥。
二、顺应政府组织再造的潮流,引进内部审计新‘理念、新技术,并使之法定化、规范化,以强化政府机关的竞争能力
1、设置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机构,整合各政府机关现行内部平行控制机制。美、 日等发达国家,在政府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上,都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像日本,其政府内部审计制度包括:中央行政机关的内部审计;政府出资法人的内部审计、监事审计;地方公共团体的审计委员。美国早在1 9 50年的《会计和审计法》,就赋予了联邦政府主要部门负责人在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方面的责任。但在1950~1975年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该法案未能产生理想的成效,许多政府部门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报告和审计建议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鉴于此,美国在1 978年颁布了《联邦督察长法》(The lnspectors General Act,简称IG Act),决定在联邦政府重要部门设立督察长,成立督察长办公室,独立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我们可以借鉴美国 政府督察长的做法,在政府重要部门,如预算规模或人力资源达到某个水准时,或中央一级机关及重要的二级机关,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篇2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安排部署,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等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优化发展环境,改进干部作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现就"乱收费乱罚款"专项治理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总体要求,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等突出问题,扎实开展集中治理行动,严格规范收费,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上级公布取消、取缔、停止征收和规范管理的收费项目,出台的有关规范收费行为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工作的意见真正落到实处,使群众尽快见到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成效,为我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
二、治理重点
重点对今年以来违法违规设定收费、罚款项目,继续执收上级已公布取消、取缔和停止的收费项目,擅自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以集资、保证金、摊派等形式变相收费,收费不按规定使用财政票据或税务发票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同时,对涉路涉车执法执收部门乱设站卡、乱收费、乱罚款和收支挂钩,以及治超工作中存在的不卸载,收费罚款放行等问题进行集中治理。
三、方法步骤
(一)自查自纠。各单位、各部门,对各自执收的收费项目逐项进行清理,看上级公布取消取缔停止征收和规范管理的收费项目是否按要求和标准落实到位,是否存在变相收费或擅自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等问题;新设立的收费项目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省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是否按审批权限进行审批;收费是否按规定使用了财政票据或税务发票。对查出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予以纠正。乡纪委负责收集、汇总全乡自查情况,形成专题报告,于x月x日前报乡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重点检查。乡纪委会同财政、民政、法制、公安、农业、林业等部门组成督察组,对全乡三分之一的部门进行重点抽查,看是否存在乱收费乱罚款及不规范的收费行为。检查主要采取"听"、"查"、"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听取部门汇报,了解清理工作整体情况;查阅有关文件和收费账目资料,核实清理工作落实情况;电话访问或实地走访收费对象,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检查结束后,乡督察组要撰写督察报告,内容包括总体评价、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及意见和建议等,于6月5日前报乡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完善制度。各单位、各部门,要坚持边治理边整改完善的原则,按照省政府《关于规范收费行为工作的意见》要求,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逐条逐项对照检查,认真查找本单位、本部门在落实《意见》规定、建立内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深入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完善各项制度措施,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同时,督导全乡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本部门执法执收具体行为规范,建立健全执法执收制约监督制度,不断改进和理顺执收部门财政保障和管理体制,从源头上防止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的发生,努力构建长效机制,推动我乡收费行为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推动全乡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安排部署。乡纪委要精心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治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责任,密切协作配合,确保高质量完成这次专项治理行动。
篇3
伍
建
设在以人为本的服务举措创新上继续努力,实现管理人性化。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地市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
出台实施符合本地实际的服务新举措。
加强民警的警民沟通意识培训,做好警民沟通工作,增强执法效果。在岗位练兵培训活动中重点加强执法艺术方面的教育,切实达到执法效益最大化。
提高民警待遇,为干部民警施展才能提供更好的平台。发扬民主,团结务实,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措施,让每一位民警在其工作岗位上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才能。
为方便工作,建议XX中队更名为开发区中队。因涉及编制方面的问题,逐级向上级请示。
逐步推行多警合一,一警多用。1、多警合一涉及体制性问题,向上级反映。2、现在正在开展“百十一”岗位练兵活动,重点解决民警执法素质低下的问题,以此达到提高综合执法素质的目标,真正实现一警多能的目标。
加强交警法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队伍整体素质。在加强民警岗位练兵执法素质培训的同时,发挥法制的职能作用,加强执法监督指导,提高队伍执法素质。
建议城区各中队经常到办事处开个座谈会,共同改进提升工作。今后将重点加强与各级党政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沟通与交流,促进相互理解,促进共同提高。
结合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开展,进一步加强对干警的管理教育,学习党的十七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督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下一步将重点开展党的十七大学习,并以此为重点,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对民警的管理教育,特别是年青警员,处理违法行为一要公正,二要和谐,使违法者心服口服,树立良好形象。结合岗位练兵,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重点加强对年青民警的管理教育,帮助提高执法水平。
项目意见建议改进措施建议人
业务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整治措施,大力整治城区乱停乱放问题。1、加强流动巡逻,及时发现和纠正此类违法行为。2、对违法停车行为加大非现场处罚力度,严格处罚。
加大节日期间重点路段管理,加大学校门前上下学时间管理,加大商业街路口、长途站点周边等重点部位的交通安全管理,消除管理盲点,有效解决交通高峰期拥堵问题,确保道路畅通。1、加大对重点时段、路段的流动巡逻,及时纠正造成堵塞的静态违法行为和违法停车行为。交通高峰期重点加强疏导。2、向政府报告重点部位存在的根本问题,提出整治意见,在政府的协调组织下,联合有关部门联合整治。3、向政府报告采取科学办法组织交通,通过单向通行、禁左等措施,减少冲突点,提高道路通行能力。4、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规范道路交通行为。
警务装备现代化向上级报告增加警务装备的配备。
做好三个结合文章:一是堵疏结合,二是上下结合,三是内外结合;
落实五大保障措施:一是强化制度落实,二是把好业务关口,三是完善交通标识、设施,四是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五是加大督察巡察力度。
3、整合资源,实现多警合一,网络共用,提高效率。1、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研判,在对上争取、对下指导、对内严管、对外协调下功夫,做到自己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立即向政府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发挥好监管职能,切实做好工作台。2、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的法定职责,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切实把好检验关、考试关、准入关等,提高交通管理水平。3、多警合一是体制性问题,将按照程序向上级反映。4、目前应用公安网已经达到了网络资源的整合利用。
加强资金保障,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建议。对于需要增加的交通安全设施,我们均已按程序向政府报告,政府已经将此项支出列入国民经济计划,按照程序逐步实施。
在改善交通环境上下功夫。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和中心工作大局,努力加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规范交通秩序。将按照区政府制定的办法要求,在法定职责权限范围内,认真落实职责,加强交通安全宣传,落实管理措施,规范交通秩序。
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作配合,打击“两抢”犯罪。下一步将重点加强这一方面的能力培训,与公安分局相关部门加强配合,严厉打击“两抢”违法犯罪行为。
对环卫车给予优惠政策。在法律法规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程度的照顾。
城区各干道,都要标示出停车线。为疏堵保畅,主干道内严禁违法停放车辆,对此已经设置了停止停车的交通标志,对于非交通干线街道,均在路边划设了规范的停车线,方便群众临时停车。
建议对第一次交通违法行为人给予警告,违法行为越
多,处罚越重,达到人性化管理。对每一项交通违法行为,法律法规都给予了明确的处罚标准和自由裁量权,我们工作的原则是轻微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处罚,对于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坚决予以严惩,因为此类违法行为的存在,严重的危害着其他交通参与者甚至其本人的交通安全,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加大对酒后驾车、无证驾驶、不戴安全头盔等
严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一方面成立了机动车,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另一方面适时开展专项整治集中统一行动,保持了对此类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严处态度势,此项工作我们的原则是只能加强,决不松懈。
加强特殊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我们已经完善制定特殊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预案,一旦遇到此类情况,我们将按照预案迅速及时展开工作。
加强对北外环路拉石子、拉沙超载大货车的管理和查处。将通知辖区中队和机动队重点打击此类交通违法行为。
篇4
这显然是徒劳的,尽管翟建福还能穿梭在平整的柏油马路上,清楚地找到自己曾经住过的那个院落现在坐落在哪家工厂的哪个位置,但这里已经不再是他的家,他的家早已经被钢筋和混凝土淹没,连同他的身份、权益甚至存在。
和翟建福同命相连的是果木园村其他25位村民,从2005年湖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建设,他们便交出了属于果木园村所有的1000余亩土地,可换回来的却是每亩300~400元的青苗款,以及并非每家一套的安置房。
一夜之间,他们成为了这繁华世界的“孤儿”――失去世代耕种并赖以为生的土地,被剥夺了果木园村村民的身份和权利,数千万元本应属于他们的补偿款去向成谜。
围绕着地方政府违规征地,侵害失地农民权益,26位村民进行了长达8年的抗争,一路将行政复议官司打到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不会抛弃我们。”翟建福始终如此相信。
被“欺骗”的村民
果木园村位于湖州城区的西南方,其前身为吴兴县弁南公社果木园大队。据翟建福介绍,上世纪70年代,果木园大队有100多人,因该地处于丘陵地区,经常有洪涝、旱灾发生,许多村民都迁到了外乡。到2005年,果木园村只剩下27人。
曾经的村会计钱正乐告诉笔者,之前果木园村的村民靠着种桃子等其他农作物,出租种不完的土地等方式,每年能有七八万元的收入,生活平静安逸。
有关果木园村的记忆最终定格在了2005年,彼时,湖州市经济开发区开始建设,果木园村和周边的其他两个村被列入土地征收范围。
开始征地时,果木园村所属的杨家埠镇政府下达了征地通知,镇政府则对村民表示,“早搬有奖励,政府是不会亏待你们的,搬迁结束后,征地的补偿再下发给你们。”钱正乐说,“征地的前一年,镇干部以借用的名义拿走了村里的公章。再后来,连一式两份的拆迁协议也被收走。”
按照镇政府的要求,村民交出了果木园村的集体土地。根据果木园村村民持有的《浙江省湖州市山林所有权证》《湖州市国土局分村土地面积表》以及村民签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显示,果木园村共有林地461.8亩,基本农田239亩,其他耕地、工矿用地、零星开垦面积等400余亩,集体土地总面积为1100多亩。
然而,在经过了一年的等待后,村民发现,镇政府所许诺的赔偿竟然是“一纸空文”,直到目前为止,果木园村民几乎分文未得。
笔者从果木园村附近其他两个行政村的村民了解到,当时征地的政策是每亩4万元,青苗补偿每亩4000元,失地农民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购买保险,并根据住房评估面积解决安置房。
相比之下,果木园村的村民只得到了2.3万元的失地农民保险,而青苗补偿每亩只给300元到400元,除了翟建福等几户村民得到安置房,果木园村尚有5人甚至都没有分到安置房,村民的户籍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了农转非。
最重要的是,每亩耕地4万元的补偿竟连影子也没看到。
被“消失”的果木园村
坐在翟建福的家中,几位果木园村的村民七嘴八舌地向笔者倾诉被征地后的苦日子,翟建福家中的寒酸便可见一斑。在这个面积将近100平方米的毛胚房中,只摆放着一些床、桌椅、柜子等简陋的生活必需品,翟建福的外婆患有癌症,母亲身患双重残疾,步履蹒跚地来回收拾着。
尽管如此,翟建福因为是果木园村唯一一个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收入比其他人还高些,那些世代靠种地为生的村民因为没文化、没手艺,赚的钱还不如2005年之前种地赚到的七八万元。
迫于生计,2006年开始,26名村民开始了抗争,但之后遇到的事情让他们更加难以接受。
对于村民提出的要求政府兑现征地补偿的要求,杨家埠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湖州市其他有关部门,都给了村民同一个答案――“果木园不是行政村,土地所有权不归村民所有,因此不能得到土地补偿款。”
按照政府部门给出的说法,“果木园村民承包的土地是跟杨家埠镇租赁的,果木园土地上的居民只有耕作的权利,没有经营的权利”。也就是说,村民无权领取土地补偿金。
这让世代居住在果木园村,以果木园村村民身份自居的26个农民一下懵了头,为了证实自己的身份,以翟建福为主的几位村民开始到档案馆、规划局等多个部门查阅资料。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颁发的《统计登记证》《浙江省湖州市城区县、市行政区划表》以及其他证据材料均显示,果木园村系行政村。
此外,村民还提供给笔者包括《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山林所有权证》《果木园承包地土地协议》等多份证据证明,果木园村村民对村范围内土地拥有所有权。
而值得一提的是,直到现在,翟建福等人的身份证、户口本、社保手册、医疗卡等证件中,都清清楚楚登记着果木园村。
国务院法制办受理村民行政复议
更让村民无法接受的是,根据律师的调查,杨家埠镇以土地所有权人的身份,将原本属于村民的补偿金领取到了镇政府的名下,“按照其他村的补偿标准,这笔补偿金高达4000多万元。”翟建福说。
万般无奈之下,村民向浙江省政府递交了行政复议申请,要求撤销浙土字(B2005)第10742号批文(果木园村范围内土地批文)。
2013年9月2日,浙江省政府作出浙政复(2012)268号行政复议决定书,该决定书认定,“果木园系杨家埠镇属集体所有制的一个农业单位,并非独立行政村”“土地划分给在场职工(农民)耕种,未签订承包协议和发放土地承包权证” “申请人(村民)所住房屋属于果木园集体宿舍”“土地补偿款应留存于杨家埠镇人民政府”“维持浙土字(B2005)第10742号《浙江省建设用地审批意见书》。”
这样的结果对于手握众多证据能够证明自己权益的失地农民而言,显然无法接受。2013年,村民上诉到国务院法制办,“退一万步讲,就算果木园不是行政村,难道我们就不能得到赔偿吗?”翟建福告诉笔者,“国务院法制办已经受理,正在审理过程中。”
为了核实有关问题,笔者分别致电了多位时任杨家埠镇镇领导的电话,时任杨家埠镇党委书记,现任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的徐惠荣表示,自己对情况并不清楚,这是杨家埠镇的事,和管委会没关系,便匆匆挂断了电话。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其他媒体对果木园征地一事进行报道时,徐曾接受采访。
时任杨家埠镇副镇长的王鸠忠则表示,无法接受采访,除非管委会办公室通知。为此,笔者又赶往了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在得知笔者来意后拨通了办公室一位蔡姓主任的电话,后回复笔者说,“目前案件国务院已经受理,管委会尊重法律,不进行表态。”尽管笔者一再重申有很多问题需要核实,新闻稿件“观点平衡”,但采访要求仍被拒绝。
违规征地背后的用地乱象
现如今,经过多年的建设,经济开发区已然成为了湖州市的一颗“耀眼明珠”――行政管辖面积135.68平方公里,规模以上企业160家,其中市重点骨干企业18家,市优质企业10家。2010年3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2.04亿元。
这是26位果木园村的村民无法体会到的繁华,他们仅能体会到的,是自己赖以为生的土地被这片繁华吞噬后的迷茫。
有专家指出,由于土地财政的推动,以及项目要求和政绩要求,土地短缺是每个地方政府都要面临的问题,在想尽办法扩大工业用地面积的过程中,随着城市的外延,政府违规占地侵害失地农民利益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
必须指出的是,在果木园村千余亩的土地中,有239亩的基本农田,这是保护级别最高的耕地。对于保护基本农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有关规章中都作出了相关规定。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该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和《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均严格规定,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篇5
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有序的市场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和优惠的政策环境,是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信息网络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相继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制度改革,建立电子政务,实施政务公开,规范从政行为,开展绩效评估,提高服务质量,强化行政效能,改善公共管理,展开了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其目标是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探索中国行政改革的路子,1994年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行政效能监督试点工作。1999年福建省漳州市等地探索提出通过效能监察抓效能建设的新思路。之后在福建、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区市相继推广。尤其在20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后,在全国掀起了加快行政效能体系建设的热潮。
近年来,我区为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行政管理绩效,通过开展大力整治投资发展环境、“树立机关干部形象”教育活动、推动机关制度建设和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等等,不但使行政机关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善,办事效率得到较大提高,__的投资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观,有效地促进了__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与周边区县相比,我区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速度不够快,财政实力不够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经济发展差距仍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区内一些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不高、工作效果不好的现象等依然存在。为了客观、准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我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和绩效管理的现状,按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__区政协成立了以黄大勤副主席为组长的重庆市__区政协行政绩效管理课题调研组,历时两个月,开展了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政令畅通、服务人民群众、促进__发展”为主题;以“区委、区政府的决议、决定及交办任务、区领导指示、交办事项按时完成情况;行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要求限时办结的审批情况;行政部门职责范围内日常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情况”为主线,对我区行政绩效管理、监督、投诉、考评等行政效能体系建设和绩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收集问题的科学归纳、综合分析,进一步揭示当前我区行政效能建设和行政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和措施。由于调研时间紧、抽取样本较小、典型性不强,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科学,所以本调研报告仅供领导参考。
二、__区行政绩效管理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方法与范围
这次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上门走访、电话征询、网上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围绕“主题”“主线”对区政府47个主要职能部门、驻碚重点企业、各派、工商联以及所联系的部分企业和部分群众就各部门对全区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制度建设、政务公开、机制创新、绩效评估、效能监察、效能投诉等行政绩效管理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调查,同时还到周边区县考察学习,借鉴了他们成功的做法,并采用统计比较的方法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因子分析和对收集的问题进行科学归纳、综合分析,汇总形成以下数据和结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行政职能部门中心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统计结果:a.对区级职能部门办事效率的总体评价,有2.38%的人认为高,17.46%的人认较高,64.09%的人认为一般,15.07%的人认为差。这表明了__区目前的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管理总体水平亟待提高。b.对区委、区政府决定、决议、区领导指示、交办事项按时完成情况评价,有6.35%的人认为好,42.86%的人认为较好,41.27%的人认为一般,6.35%的人认为差,3.17%的人未作评价,表明我区的重点工作、中心工作、主要工作按时完成情况不尽人意。c.对职能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按时办理事项的完成情况评价,有6.35%的人认为好,34.13%的人认为较好,46.83%的人认为一般,7.14%的人认为差,5.55%的人未作评价,表明职能部门法制水平和执行能力不强。d.对本部门职责范围的日常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情况评价,有16.67%的人认为好,有36.51%的人认为较好,35.71%的人认为一般,3.17%的人认为差,7.94%的人未作评价,表明部门自趋力不够,责任心不强。群众有意见。e.
主管部门及领导对部门的办事效率重视程度的评价,有29.57%的人认为重视,有34.13%的人认为有时重视,11.91%的人认为不重视,9.52%的人认为不好说,14.87%的人未作评价,这表明区级职能部门在工作中还缺乏主动性、敏锐性和竞争性。f.对__区行政审批中心办事效率的评价,有3.17%的人认为高,38.1%的人认为较高,36.51%%的人认为低,5.56%的人认为很低,16.66%的人未作评价,表明行政审批中心应有的效能没有发挥到位,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强。2、职能部门行政绩效管理制度建设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统计结果:a.对__区行政效能管理体系建设现状的评价,有5.56%的人认为健全,53.97%的人认为不够健全,8.73%人认为很不健全,24.6%的人认为说不清,7.14%的人未作评价,这表明我区的行政效能管理体系总体上看还不够健全。b.对区级职能部门文明执法的情况评价,有3.97%的人认为好,65.08%的人认为较好,23.02%的人认为差,1.59%的人认为很差,6.34%的人未作评价。c.对区级职能部门依法办事的情况评价,有4.76%的人认为好,53.17%的人认为较好,27.78%的人认为差,0.79%的人认为很差,13.5%的人未作评价,由此表明部门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有待提高。d.对目前加强部门行政效能管理的基本态度,有49.21%的人认为很必要,26.19%的人认为有必要,5.56%的人认为不太可行,3.97%的人认为说不清,15.07%的人未作评价,.这表明近几年我区执法环境有较大改善,但仍有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快制度建设、强化行政效能管理来逐步解决。
3、行政职能部门实施政务公开的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统计结果:a.对目前__区实施政务公开的情况评价,有17.46%的人认为好,46.83%的人认为不太好,12.7%的人认为不好,16.67%的人认为说不清,6.34%的人未作评价,这表明,社会各界对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范围要求较高,对目前的状况不尽满意。b.对区级部门行政审批中吃、拿、卡、要的现象评价,有24.6%的人认为较轻,11.11%的人认为较重,7.14%的人认为很严重,46.83%的人认为不好说,10.32%的人未作评价,表明此种现象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使服务对象不满意的情况。c.对在__投资发展的信心的评价,有29.37%的人认为有信心,30.95%的人认为信心不足,15.08%的人认为没有信心,12.7%的人认为不好说,11.9%的人未作评价。表明我区的投资发展环境总体上不令人满意,缺乏相对竞争力。
4、行政职能部门绩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统计结果:a.对我区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进行多项选择评价,有44%的人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点、中心、特色不够突出;28%的人认为是区位不好;38%的人认为是行政效能不高;26%的人认为是管理不力,抓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够。b.对区级职能部门干部综合素质的总体评价:有2.38%的人认为高,19.05%的人认为一般,64.29%的人认为参差不齐,8.73%的人认为不高,5.56%的人认为说不清。调查中部分干部认为:目前存在干部人事管理机制老化,经济发展的关键部门和要害部门工作人员老化、知识技能老化,全区公务人员没有形成公开、公平、有序、竞争和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等问题。c.对于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合作情况的评价:有3.96%的人认为好,35.71%的人认为有时好,15.08%的人认为不好,23.81%的人认为说不清,21.44%的人未作评价。被调查者认为,一些部门缺乏大局意识、整体意识;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公务员的教育、管理、激励、惩戒机制都有待加强。
5、行政绩较评估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统计结果:对目前__区实施的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的评价,有7.94%的人认为科学,49.21%的人认为欠科学,12.70%的人认为不科学,21.43%的人认为不好说,8.72%的人未作评价。被调查者认为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全区从领导至办事员没有一把尺子量到底,致使各级领导之间都没有绩效评估的尺度,部门内部也没有绩较评估的概念和尺度差异;二是绩效评估既没有很好突出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主要工作和创新工作实效,又没有把平时工作任务完成进度、质量、实效数据与年终考核数据有机结合,把领导考评与公众评议、效能投诉等相结合,在大部分职能部门内部也没有很好地把考评结果与公务员的奖罚、升迁等有机结合;三是考核政出多门,没有统一标准,没有纳入统一管理,使考核失去了应有的实效性、科学性、严肃性,变相扩大了部门差距。
6、行政效能监督与投诉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统计结果:a.对区职能部门开展行政效能督查督办的基本情况进行多项选择评价,有34.13%的人认为有领导,28.57%的人认为有机构,26.98%的人认为有人员,33.33%的人认为有制度,可见部门开展行政效能督查督办的工作急待加强。b.对我区开展职能部门办事效率督查督办的基本态度,74.6%的人表示支持,10.23%的人表示部分支持,4.76%的人认为不好说,10.41%的人未作评价,由此可见群众对开展效能督查督办是十分支持的。c.对我区开展行政效能投诉的处理和回复情况评价,有6.35%的人表示满意,33.33%的人表示较满意,23.02%的人表示不满意,3.17%的人表示很不满意,34.17%的人未作评价;群众普遍希望行政效能投诉应很方便、快捷并及时得到办理、回复。由此可见,__区的行政效能督查督办和投诉无论是组织、机构、制度、办理、回复、效果等都不尽人意。
7、行政工作绩效不高的主要表现
调查统计结果:对区级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不高的主要表现进行多项选择评价,有13.49%的人认为态度不好;45.24%的人认为速度太慢;42.06的人认为手续太多;39.68%的人认为部门扯皮。被调查者认为,部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存在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遇事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该放的权紧抓不放,该办的事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现象;部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纪党纪观念淡漠,缺乏依法行政意识,存在利用职权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和强行服务,甚至越权行政、多头执法、不按规定处罚等现象;职能部门到基层、到企业等指导、引导服务的时间偏少;少数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工作缺乏责任感,作风漂浮、热衷于开会、发文件、提口号,做表面文章;有的对群众缺乏感情、不关心群众的疾苦,对群众长期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漠不关心;有的工作缺乏原则性、灵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三、提高__区行政绩效的对策建议及措施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各级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针对前述问题,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我区行政效能体系建设、提高行政工作绩效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及措施。
(一)创新行政绩效管理的思路及原则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重点突出“提高工作效率、确
保政令畅通、服务人民群众、促进__发展”主题;以“区委、区政府的决议、决定及交办任务、区领导指示、交办事项按时完成情况;行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要求限时办结的审批事项;行政部门职责范围内日常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情况”为主线;以制度建没为基础、机制创新为动力、绩效考评、效能监察为重点,群众满意为目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改进政府管理方式,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工作效率;通过建立依法行政、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现代行政效能管理体系,努力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为把__建设成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重庆市全面建设小康先行区提供有力的保证。(二)明确绩效管理目标,力求在提高行政效能、促进__发展上取得突出成效
通过加强行政效能体系建没,强化行政绩效管理,力求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成效:一是使机关各部门的职能更加明确,目标任务更加清晰;二是使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更加清楚,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三是使机关各部门的管理更加科学,成本有所降低;四是使机关各部门的政务更加透明,公信力得到全面提升;五是使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社会更加和谐。
(二)认真贯彻实施有关行政效能法律法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依法科学合理界定政府职能
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主要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下决心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给市场、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层级负责制,着力避免党政干部职责不清和交叉行使权力。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清理和规范行政执法主体,认真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交叉执法的弊端,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能和人员职责,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乱罚款和乱收费,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凡是政府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及相关收费,原则上都要纳入审批中心统一办理和监管,不允许出现审批事项“体外循环”;凡是涉及二个以上部门审批的事项,要责成一个主办部门牵头实行并联审批;凡是涉及一个部门内多个处室审批的事项,要实行一个窗口集中对外。并压缩审批时限。
4、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
区政府及各部门要用好电子政务和公众媒体平台,尽量减少会议数量,控制会议规模,严格会议申报审批制度。区政府决定开会部署的事项和主要内容已见诸媒体的事项,一般不再下发文件。进一步规范公文办理程序,加快公文运转速度,提高公文处理质量和效率。要大力精简会议,建立会议协调报批制度。
5、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政风
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充实新知识,丰富新经验,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协同奉献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忠于职守,顾全大局,与时俱进,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认真抓好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规范行政行为
1、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民主、科学决策制度
加快建立民主、科学的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议事规则,建立和推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论证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明确重大决策的定义,规范重大决策的程序;尤其是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更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要进行ab方案论证或不可行性论证;并遵循“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决策奖罚机制,推行决策负责制,努力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程序化。
2、建立党政机关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针对本区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妨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围绕“主题”、“主线”,制定行政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规范对全区的考核管理,防止考出多门。
3、制订完善党政机关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包括科学的目标体系;健全考核领导机构和组织;严格科学的考核程序;合理的奖惩措施及等次;行政绩效评价制度(管理相对人评价部门工作制度;管理相对人对行政审批事项的评价反馈制度)。
4、完善和优化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制度
建议实行授权审批制、首问责任制、接件负责制、内部流转制、服务制、并联审批制等措施,大大压缩办结时限。
5、建立和完善行政效能督察督办制度
包括对单位和个人一般履行职责情况的督察;对区委、区府决议、决定,领导交办的重要任务的督察;对全区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的督察;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的督察。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6、建立和完善行政效能投诉举报纠察制度
包括科学合理设置投诉举报设施及保密环境;对举报属实者给予奖励;限时查处并限时给予举报者答复;对不良行为被举报查实者给予必要的惩罚并曝光等。
7、建立和完善行政效能社会评议制度
重视行为当事人(党政机关服务对象)的评议权力,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他们的参与评议的积极性;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的评议,同时应由非利害关系单位组织评议;重视利用媒体、网络等工具进行评议。
8、建立具有超前性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包括干部培训、公开选拔制度;定期交流制度;分级负责制度;实行局长选科长、科长选科员等;科学合理的机关干部退出机制;在现有单位人数编制基础上进一步精简人员,对精简人员节约的经费奖励部门制度;研究建立公务员退出机制。
9、健全机关内部管理制度
依法、科学、合理划分机关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的事权,建立健全公文处理、会议管理、绩效考评、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廉政建设等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各项工作规则和行为规范。
(五)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1、积极推进政务公开
政务公开的重点是工作内容、职责、权限、程序、标准、监督投诉渠道等;推行服务承诺制度;设置企业、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对政务公开的评议程序。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他们参与评议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保证他们能够自由发表评议意见;重视媒体、网络等工具对政务公开的评议;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快构建诚信政府、法制政府,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篇6
内容摘要:土地督察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制创新是提高督察绩效的基础。本文以“青海省土地划区分级督察试点研究”项目为背景,探讨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的基础理论,并构建了新的理论体系,以有效支撑划区分级工作的进行,从而进一步促进科学发展的土地督察新机制的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土地督察业务中的应用。
关键词:土地督察 划区分级 理论 青海省
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是在2004年由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文)正式提出的,2006年国务院又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50号文),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至此正式建立。经过六年多的研究探索以及不断实践,土地督察取得的成效斐然,已经逐步建立起以例行督察、土地管理形势分析报告、建设用地审批事项督察、专项督察、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督察、问责制督察、耕地保护政府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和土地巡察制度等为核心的土地督察业务,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土地督察体系。但由于当前土地督察人员少、资源保障不足以及不断严峻的土地管理形势等问题的存在,土地督察必须做到事半功倍,因此,如何搭建基础理论平台引导创新型督察方式的产生,构建新的理论体系指导有效的土地督察新机制的建立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结合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青海省土地划区分级督察试点研究》项目,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利用区域理论、弹性理论、行政监督理论等,以及土地督察的权责,阐述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理论,以适应现实督察工作的需要,切实有效地提高督察工作的效率。
土地划区分级督察认知
(一)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的内涵
任何理论体系的研究与构建,首先取决于概念的提出与明晰。概念的界定是任何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特别是研究中所出现的尚未得到学术界一致认可的、理解存在偏差的以及为满足特定研究而需要的名词,对其概念的界定显得尤为重要。土地划区分级督察是对督察机制的一种创新型研究,关于其内涵国内外没有相关解释,根据青海省试点研究成果,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的内涵如下:
土地划区分级督察是指对督察区内的处于不同类型区和级别的单元实施差别化的土地督察方式。
土地督察类型区:按照地域分异规律,从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开发利用方向与途径的相似性、差异性角度,对督察区域内各单元进行归类,以区分监管类型区。
土地督察级别:依据土地督察工作要求,通过采集和处理与土地督察业务相关的各项指标,建立警戒度分等标准,对督察区域内各单元的警戒度进行评定,以明确单元级别。
(二)土地划区分级督察有关过程
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研究主要是在近三年土地督察工作成就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青海省试点经验,划区分级要根据督察省份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从土地督察的职责与职权出发,综合分析耕地保护、土地利用与调控、土地执法、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等影响因素以及新增建设用地规律,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结合自然状态、经济地理区位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采用模糊聚类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土地督察划区分级,并提出差异化土地督察办法。结合青海省土地督察的实际情况,对督察权行使绩效的考核以及划区分级督察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以期切实有效的提高土地督察效率。同时通过对预警指标的研究,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进一步选择合适的预警方法制定相应的预警模型,进行预警督察的研究,为督察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方向(见图1)。
土地划区分级督察基础理论
(一)土地利用区域理论
这里的土地利用区域理论不同于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等区位理论。它主要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研究的区域较大,不同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又有极大的不同,考虑到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扩大化的区位理论的指导意义显得有些不足,而区域理论的指导意义更强。土地利用区域理论强调的是不同区域的土地有不同的客观条件,也有不同的主观条件,进而带来不同的土地利用状况。它涉及的区域范围更为广阔,可以是一个县级城市区域,也可以是几个市级的区域之间,也可以是省域之内,侧重点在于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状况不同,区域范围限制不大。督察划区也是根据区域土地不同的利用状况进行划区,划区的目的是进行差别化督察。
(二)弹性理论
在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的过程中,弹性理论主要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一种协调的思想,一种多样性选择的思想。划区分级督察是在土地利用情况复杂、人员配备不足、督察效率不高的状态下产生的新的土地督察方法。针对复杂的土地利用状况,督察方式需要灵活调整体系和时序,构造弹性督察思路,落实行政自由裁量权。督察人员的不足需要土地督察部门根据划区分级的状况协调人员与资源的配置,针对不同的情况也需要有可变的应急机制,强调督察的弹性思想。同时,划区分级的结果要适时调整,对划区分级督察的过程和结果保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以期达到科学合理的利用。
(三)行政监督理论
土地督察制度是一种行政监督制度,同时土地督察又属于一种专门性的特殊行政监督,因为它是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需求。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的研究过程中,应该以行政监督理论作指导。首先划区分级的成果应该有利于实现土地督察部门对相关政府部门用地情况的监督过程,包括督察的现势性以及有效性都应该得到提高;其次是划区分级督察的研究不仅要体现督察部门对政府部门的督察作用,还应该有效引入公众监督的形式,体现公民权利,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全方位土地督察。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的目的从近期来看,就是采取因地制宜的督察方式,监管好耕地,落实国家调控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行划区分级土地督察,能够缓解当前土地督察工作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有效防止土地违规违法,实现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双重目的。从长远来看,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为协调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也是土地督察的目的之一。在土地督察的划区分级过程中,要遵循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需要明确督察范围内的土地资源状况,只有在对督察范围内的土地资源状况特别是不同区域的差异有了详细的了解之后,才能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划区分级,根据土地供需形势和矛盾的不同,通过差别督察,推动差别管理和利用,各地各部门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思想认识要有一定的提高,高瞻远瞩的目光与对后代负责的态度是合理划区分级的必要思想准备。
土地划区分级督察创新理论体系
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理论体系具体来讲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上倡导开放和嵌入思想,称之为开放式理论和嵌入式理论。
所谓开放式理论是指土地划区分级督察中应该放开传统的督察思维、督察理念、督察方法等的束缚,从督察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土地督察效率为目标,包括督察本身的效率和对督察客体行为监督的效率,为促进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实现,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督察方式完成土地督察工作。国家的土地督察制度属于一种新生的制度,其理论体系和操作框架正在逐步完善当中,目前迫切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开放思想,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改善方式方法,区别对待,分清主次,提高督察效率,改善督察效果。
嵌入式理论简单来讲就是分级的成果应该在划区的成果中得到应用,分级不能完全独立于划区之外。由于划区分级督察特定目标的存在,区域土地分级的独立进行不仅会使相关的研究工作缺乏连续性,而且造成分区过程的实效意义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从督察部门应用划区分级督察成果的角度来看,划区与分级成果的有机结合也是现实工作的必然要求。
微观上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宏观理论的有效运用;二是根据阶段特点形成自己的指导理论。从涵盖的方面来讲,它主要包含督察类型区的划分以及督察警级的确定。
(一)督察类型区
青海省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研究中对于区域的划分采用的是聚类分析的方法。在选择划区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初步的分区成果,然后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咨询相关专家学者对分区成果进行定性修正,得出最终的督察类型区。
首先从宏观上看,划区的方法较多,一般多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聚类分析法、因素限制法、主导因素叠置法、专家评价法等,土地督察分区不是简单地按类似性进行归类。在划区方法的选择上需要开放思想,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摒弃传统分区方法,采用聚类分析法,才能够做到统筹考虑、全面分析,揭示出各区依法利用土地、耕地保护与土地执法力度的差异性,科学划分出土地督察类型区,分类指导各区土地督察工作。同时在划区的过程中,应该突破行政界线的限制,抛开行政管辖的影响,根据土地利用现状有选择地进行区域合并,减少大量地类图斑的操作对研究科学性以及成果实用性的影响。同时考虑不同区位对土地监管需求的不同,地类图斑的合并标准也应有所差异,从而最终利用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形成科学有效的分区。
其次在微观上,划区研究的过程应该注意突出可持续发展理论。划区因素的选取、划区方法的选择是根据科学研究的模式确定的,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确定的初步分区结果是科学研究的理性产物。但初步分区成果需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征询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定性修正。修正的过程不仅要适应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土地督察工作的进行,同时也应该考虑资源、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类型区的划分是督察部门今后工作的依据,合理的调整可以使区域土地资源配置能以督察的形式得以保障,从而体现督察业务的人文关怀,有益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二)督察警戒级
青海省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研究在分级上首先是根据不同地类选取不同的分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形成以图斑为单元的土地督察级别图;然后再确定指标折算当量,计算县域单元级别的分值,从而建立以督察类型区为基础的县域土地督察级别图。
从宏观上看,督察警戒级的确定一是需要遵循嵌入式理论,即首先综合考虑项目区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土地利用因素等选取合适的指标,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形成以图斑为单元的督察级别成果;然后再确定指标折算当量,计算县域单元级别的分值,在督察类型区里形成督察级别成果,使得督察级别的划分有机结合到督察类型区的划分成果当中去,使得提高督察部门督察对象更为明确具体,切实提高督察效率,同时体现“严明勤廉,为国督察”的核心价值观。二是突出开放式理论,具体表现是这里的分级是对不同的地类采用了不同的分级指标。传统的分级方法一般都是对目标区域选取相同的影响因子,但在青海省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的研究中发现,青海省地域辽阔,但土地利用类型却有很大的地域性和差异性,所以指标体系采用了两层,第一层是土地利用类型,第二层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对分级造成影响的特定因子。对于第二层指标来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影响土地督察等级的因子肯定是不同的;对于第一层指标来看,因为分级最终是在形成的督察类型区中进行,而督察类型区的划分体现了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特征和方向,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同一督察类型区中对土地督察分级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不同的类型区采用不同的分级指标表面上看加大了工作量,但实际上从实用性上看却是减少了工作量,提升了其科学性。尤其划区的过程中在开放式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整体性合并叠加,形成的土地利用图斑并不是很多,所以分级也更有了针对性。
从微观上看,督察警戒级的确定还应该遵循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思想。在分级指标因素的选取中,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尤其是针对不同的类型区还采用了不同的二级指标因子,因素的合理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因子之间应该具有相对独立性,虽然真正独立的因素并不存在,但是因子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却是必须考虑的。其次是因子的选择过程中要剔除过多的定性指标,对于比较重要的定性指标也应该选取比较容易量化的,更多的采用定量指标,这样对项目的实际操作性是一种较好的支撑,便于形成科学的、具有可控性的操作体系,为以后项目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三)预警督察
预警督察是指从青海省土地利用执行情况和土地督察情况出发,系统分析不同级别区域土地利用执行与督察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相关分析选取土地督察预警警兆指标,明确警情、确定警度(巨警、重警、中警、轻警、无警),采用最优的数学方法建立土地督察预警模型,对不同级别区域土地督察警情进行预测,确定土地督察警情级别,警度预报,为土地督察决策提供依据。
土地督察预警与警情分级涉及很多因素,此前没有被研究过,其作用机制也不清楚,难以对各因素之间关系、结构作精确描述。因此在微观层面上,应该把土地督察作为一个系统,从灰色系统理论的角度看,土地督察可以视为一个“灰色”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部分信息是已知的,部分信息是未知的。从整个系统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并确定其警戒线,将这些指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趋势进行对比,并对现在的状况进行警情评价,根据警兆指标预报的警度,进而获得对策,即利用灰色预警方法对土地预警级别变化进行预测。
在预警指标选择的过程中,同样应该遵循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指导思想。因为在警情、警兆指标中,很多评价指标表现的很明显,但在数据的获取或是指标的量化过程中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甚至缺乏具有说服力的确定方法。因此也需要更多的采用可以量化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预警系统的建设。
另外,预警系统的建设应该遵循动态原理,同时预警模型的确立也要适应动态原理。因为预警是对将来一定时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预测报警,那么它就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所以指标的选取也应该有考虑到它的动态性,对于静态的指标就失去了意义。
(四)督察绩效
土地督察绩效是国家土地督察局及其工作人员从事土地督察活动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比率关系。从本质上讲,督察绩效是一种特殊的投放与产出的比率关系,是由土地督察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
通过对督察工作岗位的分析、工作流程的分析、绩效特征的分析、理论验证、要素调查,确定了督察权行使指标、督察效果指标、科研成果指标和督察成本指标等构建督察绩效考核体系。
从宏观层面来看,绩效考核体系指标的选取运用了嵌入式理论作为指导,根据划区、分级、预警的特点选取了有针对性的指标,是对前面工作的补充和检验。尤其是各指标层下的影响因子的选取,更是开放性的选用了对行政人员来说相对敏感的指标,能够更真实的体现督察的绩效,促进督察工作的有效进行。
从微观层面上看,绩效考核应该遵循横纵结合的思想。横向考核是指通过将与考核对象处于同一时期并具有相同性质的其他对象来与考核对象进行比较,且以此为基础来确定考核目标目前所处的状态。它包括同一个督察区片内处于同一督察级别的不同督察单元之间的比较;同一个督察区片内不同督察级别之间的比较;不同督察局之间条件相似地区的督察绩效比较。纵向考核的办法主要是在各评价尺度上进行绩效考核分值和时间的一个序列分析,它主要是指考核同一对象不同时期所处的状态,对同一对象进行一个时间序列上的评价。与划区分级督察相对应,纵向考核也可以在四个层面上来执行,分别是督察单元的纵向考核、各级的纵向考核、督察区的纵向考核和督察局范围内的纵向考核。
结论
本文以“青海省土地划区分级督察试点研究”项目为依托,简单介绍了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内容,重点研究了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的理论体系,包括开展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的基础支撑理论以及划区分级督察特有的理论体系。根据划区分级督察的特点以及实际需求,通过研究认为其新的理论体系主要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需要遵循开放式理论和嵌入式理论,微观上则是宏观理论的有效运用与阶段指导思想的有机结合。从督察类型区、督察警戒级、预警督察和督察绩效四个方面进行宏观微观理论分析,为划区分级督察研究的有效进行以及成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支撑理论是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研究的基础,创新理论则是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研究的灵魂。基于成熟的理论搭建的理论平台可以有效指导土地划区分级督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也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万茂,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余剑平,余际从.推进我国土地督察制度建设进程的若干思考[J].资源与产业,2008(2)
3.仁,鞠成伟.论土地督察制度与土地管理模式改革[J].行政法学研究,2007(2)
4.王诗钧.我国土地督察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篇7
一、规范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制度安排基础上,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公司良性运行的基础。
(一)完善董事会。建立董事会结构制衡机制,优化董事会监督功能。首先,要适当引入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发挥独立董事的特殊作用;其次,要在内部董事中增加非执行董事的比例;再次,还要保证董事会的任命独立于管理层;其四,要规范独立董事的权利与责任,赋予独立董事独立权责;其五,要建立独立董事约束制度;其六,要建立独立董事公示制度,把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在社会监督之下。
(二)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首先,尽可能地将监事会的经费与报酬交由股东大会决定;其次,提高监事会成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素养,增强监事会的责任感和执业水平;再次,在实际操作中明确落实监事会的职权,并加强对的监事的惩戒和独立董事赔偿机制的建设。
(三)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
1 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内部审计机构应由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进行领导,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免应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决定,内部审计结果应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2 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内部审计机构应得到明确的授权,其权限至少包括要求被审计部门及时报送有关资料、查阅有关文件、检查财产状况、参加有关会计政策选用情况的讨论,对不合理行为提出调整处理或改进意见、对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并提出处罚建议等。
3 合理配置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高度独立于管理层,不得由企业内部与经营有关的人员兼任,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和企业规章制度,精通财会、金融、税务知识和审计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内部审计人员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内部审计人员应严厉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5 设立内部审计人员管理组织,负责检查内部审计人员的资格问题,并监督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四)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有效的约束总是与激励分不开的,合理的激励机制应该是能够抑制人的机会主义倾向、鼓励人的个人目标向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靠拢的方法和程序。但如何把握激励计划的“度”是一个关键问题,对管理者的激励不能超过公司的发展规划,而且在将管理层的物质报酬与经营业绩相联系的同时,可适当考虑增加对管理者社会价值的肯定,从另一个侧面增强受激励人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五)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是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公司控制的载体。
二、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合理、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将会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分立,避免管理人员舞弊;加强内部审计,对会计业务进行日常的内部审计监督:明确财务人员的信息供给主体的地位,强化披露财务信息的内部监督;监督人员在企业中行使其职权,财产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二)建立外部约束机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是制止和防范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制定科学、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加大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督力度,改革多头管理体制,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监察员制度;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监管办法,对违规行为予以明确界定,坚决杜绝不规范行为。
三、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经济督察”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制度在确立财务报告可信性、防范财务信息舞弊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仍需加以完善。
(一)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在当前的会计市场上,政府官员干预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干预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的现象并不鲜见。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行业,为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切实履行职责,尚须进一步加强该行业的法制建设。
(三)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政府有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监管工作应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同时,还应尽快制定监管工作以及有关的惩戒办法,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制定严格的市场游戏规则
针对中介机构普遍存在的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外部监管仍然是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中介机构自身要本着对广大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水平;同时,中介机构的主管部门要真正担负起约束中介机构行为的责任,一旦中介机构出现有违职业道德或失职的行为,管理部门决不能姑息迁就,应加大处罚力度。
目前,在上市公司缺乏自律精神的情况下,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只有在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下才能保证。对公司的业绩信息和关联交易信息一定要进行严格审查,发现有欺诈行为者,要依法进行严惩。引入民事赔偿制度,对虚假信息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应由上市公司予以经济补偿。目前,证监会制定的季报披露制度,从制度上加大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频率,提高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这将加大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造假难度。
五、进一步明确利润操纵行为的相关法律责任
篇8
一、认真开展“三大主题”活动,提高办公室人员综合素质。
按照万源市司法局《关于开展“素质大培训、技能大练兵、作风大转变”三大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并要求大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写好剖析材料和制定整改措施。采取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通过强化学习和训练,加强了办公室人员的党性修养,增强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明显得到增强。
二、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办公室积极围绕全局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服务领导、服务机关、服务基层为工作出发点,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信息工作(25+10.3分)。按照办公室年初既定的工作计划,确定专人负责政务信息收集、撰写并上报,进一步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制定了政务信息奖励办法,鼓励全局职工积极撰写和反馈信息;广泛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及时宣传我局中心工作和重要活动,达到树立形象、扩大影响、沟通信息、凝聚人心的目的,编发了《万源市司法行政简报》46期,《法律援助》简报3期,《普法简报》15期,及时将我局的工作动态报告给党委和政府,以得到政府的支持;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报导我局“三大主题”活动、司法动态、普法宣传、法律援助以及各项专项执法行动的开展,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肯定;及时采写信息上报市局,让上级及时掌握及时我局的工作情况。截止目前,我局共报送发政务信息64条,调研文章7篇,市局采用10条,政府采用条,送往电视台稿件64件,报刊采用各类稿件35件,上报调研文章10篇,《论健全医患纠纷的调解机制》获达州市医患研讨三等奖,《浅析司法行政机关在保障“三个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获市委宣传部论文三等奖。
(二)工作(25分)。今年以来,办公室认真学习贯彻新出台《条例》的有关精神,根据《条例》要求,重新修订《万源市司法局工作制度》,明确了处理流程,层层落实了责任。及时处理来信来访,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尽量化解矛盾,积极排查不稳定因素,尽量避免矛盾激化,防止出现越级上访现象,并及时反馈和报送处理结果。全年共接待处理2件,书面回复2件,做到事事有调查结果,件件有回复跟踪,处理结果令当事人比较满意,除魏定刚件到市局申请复查并及时办结,无一越级上访现象。
(三)督办工作(15分)。政务督察、督办是确保政令畅通,推进决策落实的重要手段,我们坚持"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的基本工作要求,做到交办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严格工作秩序,强化办理时限,积极做好内部科室的协调,提高督察、督办的效率;加强对上级重大决策、重大工作部署、重要文件、重要会议决定事项贯彻的督促、督办检查,坚持通报制度。
(四)目标管理工作(10分)。认真做好年度半年目标自查和年度目标自查工作,加强对各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工作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准确上报相关材料。
(五)网络建设工作(10分)。认真抓好司法局网站、万源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党政网信息上报和政务公开工作,确保党政网畅通,虚心接受上级机关的工作管理和业务指导。
(六)档案管理工作(5+2分)。我局设专人管理档案,按规定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存放、保管。2009年我局档案管理被四川省档案局确定为规范化管理省二级。
(七)保密工作(5分)。建立了保密工作制度,实行印章和介绍信专人管理,对公文实行分类登记,机密文件专柜保存,信息公开局长、分管副局长层层把关,全年无泄密事件发生。
篇9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国的历史、政治背景和经济基础不同,其内部控制制度也各有特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不断建立完善法规体系,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修订更新。由于过去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比较片面,更主要的是观念、体制所限,我国普遍沿用的内部控制制度范围比较狭隘,基本以内部牵制制度和“一支笔审批”等形式出现。许多单位虽然建立了名称各异、以财务会计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部控制只针对基层员工,而管理决策层不受约束。重大事项处理程序不规范,导致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大股欺小股”现象时有发生。甚至管理决策层故意违规,编造谎言欺瞒广大投资人及债权人,使经济秩序遭受严重干扰,同时产生诚信危机。二是由于对单位内外部环境未做深入全面的调研,目标不明确,任务与岗位未做针对性的细分或未能随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操作性差,造成权责不清,大事小事推诿扯皮,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切实有效地得到落实。三是对规则的执行程度、效果未作认真严肃的督察,执行不执行一个样,或不能善始善终,或习惯于老套路及迁就个人意愿,把个别人情关系及利益置于广大公众利益之上,损公肥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四是制度本身未适当融入激励和约束机制,缺乏精神、文化的凝聚力,未形成诚信实干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协作的团队精神。五是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下对经济活动的复杂多变缺乏预见性,不能及时应对。
二、对内部控制实质的理解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什么?对其实质的认识及重视在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不同体制试验者、不同阶层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什么是内部控制实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针对资本市场暴露的弊端,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并公开披露内部控制制度。早在195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就指出了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的区别,提出两套不同的控制内容及程序。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我们认为,应将会计控制视为一个在一定环境下可独立控制的系统,但它又不能离开管理控制单独存在,否则其控制效力无法保证。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紧密关联。会计控制是管理控制的子模块之一。以会计控制为主的控制模式,其独立性、控制力度是受管理决策层制约的。战略目标及其实施途径一经确定,会计控制并无选择的余地。所以应更注重管理控制及管理决策层在内部控制中的主导、决定性作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规定,“单位负责人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这种规定是有中国特色的,责任明确但在实践中缺乏互动性。这就为个别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企业管理决策层提供了可乘之机,其会以利己的控制模式来取代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必须抓住实质性环节和关键性人物,其责权设置必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及不可替代性。
从微观控制即单位内部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单位为保证自身对社会的有用性、为实现单位的战略目标、最大限度地降低内外风险而设置的,在日常运转中应遵循的管理质量标准。它具有权威性、公开性、公正性,从单位最高层至最基层都无一例外地要遵守。从宏观控制角度讲,内部控制制度能保证社会公德、各项法律规范被遵守,保障单位披露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维护单位正常秩序,它是微观管理通向宏观管理的第一道闸门。这就是内部控制的实质。
三、内部控制规范实质重于形式的宏观治理及微观对策探讨
从宏观上讲,要取得改革的成功,要提高各类单位的管理水平,首先要规范政府官员行为,突出法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地位,摆正法与权的关系。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的,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一步改革完善决策机制及行政管理体制,从而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制度创新,加强宏观综合治理力度。由此可看到中央对正本清源、改变政府作风,引导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健康发展的决心和措施。发展经济与政治战略目标相互协调,保证社会稳定,让公众从发展中看到希望。这些措施是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完善的前提,而规范的、现代意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又是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的具体化,填补了我国微观管理制度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是规范单位法人行为的迫切需要。
篇10
*年,*财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公共财政为目标,不断夯实财政工作基础,创新财政工作方法,改善财政工作作风,着力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全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财政支出运行平稳
*年,我局加强与国地税等部门的配合,做到涵养税源与强化征管两手抓,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提前111天完成了全年705500万元的收入任务。全年我区财政收入完成971280万元,同比增加329975万元,增长51.45%,完成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财政收入预算705500万元的137.67%。财政支出运行平稳,全年我区财政总支出预计完成925765万元,同比增加368791万元,增长66.21%。总体来看,*年财政收入实现较高幅度增长,总量、增幅、进度三项指标均达到2001年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呈现出“总量大、增幅高、进度快”的运行特点。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保障能力继续增强。
二、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支持以奥运建设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年,我局积极筹措资金,全力保障市、区两级政府各项重点工程、折子工程和奥运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全年共筹集经济建设类资金545524万元。投入224818万元,主要用于德内大街改造、展西路西城段拆迁、国家大剧院外部市政道路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的承载力;投入165918万元,主要用于什刹海地区、西单地区、“城中村”、“城市边角地”、奥运场馆周边等地区的整治工程,使我区以良好的形象迎接奥运会的召开;投入119164万元,主要用于奥运场馆改造、学校教学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委会用房等社会事业发展用房建设,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投入2170万元,主要用于简易楼改造和故居修缮,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保护文化历史资源。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的保障能力
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继续以公共财政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加大对困难群体、薄弱环节和基层建设的投入,确保全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全年教育支出达111700万元,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教育经费投入达到了法定增长。支持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投入6912万元,支持了科技创新和科技示范项目的推广,保障了“科普书苑”工程的启动。加大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投入6800万元,加强了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文化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保障了“全民健身运动”、“特色文化活动”、“奥运匹克文化节”等一系列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
大力支持卫生事业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全年医疗卫生支出74663万元。积极推进社区常用药品零差率销售和社区卫生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完成了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公费医疗管理制度改革,保障了全区在职和离退休人员的公费医疗经费。
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大对残疾人、老年人、低收入者等的保障力度。发放了无固定收入的重残人员生活补助金;设立了无固定收入退离居委会老积极分子的生活困难补助专项资金;提高了精神病防治工作经费标准,由原来的人均0.5元提高到人均0.8元;向低保人群发放了消费品价格变动补贴。积极支持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及时将补助资金拨付到位。按照市有关精神,对公益性就业组织专项补助、社会保险补贴等进行了相应调整。针对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的就业问题,会同劳动局研究了失业人员创业培训补助和促进“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补助政策。全年社会保障就业类支出共计107857万元,比上年同期的96572万元增加11285万元,增长11.69%。
四、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细化部门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规范指标文的管理,将指标文纳入到公文管理中,强化指标管理与预算执行、资金拨付的有机结合,促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完善财政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局内外各项财政相关数据的信息共享,探索建立涵盖全面、实时更新、准确有效的财政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平台。探索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强对土地出让金纳入预算内管理的研究。完善制度建设,研究出台了《北京市*区级部门预算编制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区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促进了区级部门预算编制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在全区范围内首次开展部门决算批复工作,对各部门行政事业类收支结余、行政事业类财政拨款收支结余以及预算外专户资金的上缴和核拨金额等进行了批复,进一步推进了财政的法制化进程。
深化国库支付制度改革,加强国库管理制度建设。财政授权支付改革范围进一步扩大,年内授权支付改革单位由原来的5家扩大到42家,并首次将二级预算单位纳入到改革范围中,年底将使全区除各街道办事处、教委事业外的所有一级预算单位都纳入到授权支付改革范围中。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工资统发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年共实现政府采购直接支付16200万元,累计统发工资128260人次,累计发放工资金额58377万元。财政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制度约束、岗位约束、系统操作权限三种方式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的内部约束机制。
深化政府采购管理改革,提高政府采购效率。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实现应采尽采,政府采购规模达到4722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718.47万元,增长11.11%。政府采购项目范围涵盖了货物、服务和工程等2700个项目。按照政府采购预算对全部政府采购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对10万元以下的项目实行“绿色通道”,100万元—1000万元的项实行“跟踪反馈”,1000万元以上的实行“重点监控”,有效地提高了采购效率。严格采购程序,取消在政府采购立项时采购人推荐供应商的做法,规范公开招标过程中转变采购方式的程序,安装了评标专家随机抽取软件,增加了政府采购档案备案环节。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对全区处级单位及科级单位的公务车状况进行了摸底,并建立了车辆信息库。
积极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选取了区科委试验区经费、区卫生局科教经费等9个项目进行绩效考评的试点,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引入专家考评答辩机制,对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试点,提高了全区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认识,完善了我区绩效评价工作机制,为下一步扩大绩效考评的范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年,围绕财政重点工作和财政改革的需要,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财政监督工作计划,完善了监督检查工作流程和技术手段。*年共组织开展市追加专项资金、奥运场馆建设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情况、社区医疗改革中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以及部门预算管理中信息化运维费、物业费、军退管理机构经费调整等标准测算和会计信息质量等15个项目,共涉及财政资金9.9亿元,覆盖全区近60家单位。
加强资产管理。按照中央及市有关要求,按时保质完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通过清查,一方面摸清了我区各单位资产分布状况及资产管理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固定资产卡片库建设完善了各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了《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指导意见》,从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管理程序三个方面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行为进行了全方位规范。启动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工作,完成了卡片库系统完善、网络连接以及数据的审核上报等工作,年底将实现全区一级预算单位的资产动态管理,为编制*年部门预算提供数据参考。
加强债务管理。认真落实我区各项债务管理制度,定期向区人大、区政府报告政府债务运行情况;积极研究国家金融、经济各项政策的变化对我区政府债务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减小债务风险;严格按照债务合同的约定,做好债务的偿还工作,维护政府信誉。截至*年底,我区直接负债480612万元,较年初增长111961万元,增幅达30.37%,或有负债总规模为134000万元,与年初相比下降了84000万元,降幅达38.53%。
六、夯实财政工作基础,促进和谐机关建设
积极推进财政法制建设。加强财政法制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教育活动;完成我局*-*年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做好行政执法职权分解工作,积极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将法制工作贯穿于财政各项工作中,加强对政府采购、对外发文和签订合同等工作的法律服务和法律审查,防范行政风险。
财政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财政一体化系统向二级预算单位推广,全区一二级预算单位都可以通过财政网上服务大厅办理财政业务。系统功能日益完善,开发“财政收支数据简表”,实现系统自动取数、自动弹出数据,使用户能够方便获得财政收支主要数据信息。加强系统的运行维护,保障系统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