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作目标范文

时间:2023-03-20 14:0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测量工作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测量工作目标

篇1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所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就是在预测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方面能够提供有用信息、从而指引货币当局进行政策操作的变量。通过对中介目标变动的分析,货币当局也可以了解到国民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以及其偏离调控目标的方向和程度,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指导。引入中介目标概念以后,货币政策实施过程就通常被划分为政策工具――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三个相互关联的阶段。

一、国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种类

(一)汇率。目前,有一些国家将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这些国家往往是一些实行开放经济的小国。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确定本国货币同另一个较强国家货币的汇率水平,并通过对货币政策操作,盯住这一水平,以此实现最终目标。

将汇率作为中介目标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汇率目标盯住建立在国际间贸易商品基础上的通胀率,有利于将通胀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其次,如果汇率目标是可信赖的,它将盯住对目标国通胀率的通胀预期;再次,汇率目标提供了一个关于货币政策行为的自动规则,避免了时间的不一致性;最后,汇率目标具有简单和清晰的优点,社会公众易于理解。

(二)利率。利率目标的优点是: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再贴现率,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再贴现政策,能调节市场利率的走向;并且,市场利率的水平及结构在任何时候都可被中央银行所观察并进行分析;再者,市场利率作为经济的一个内在因素,总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而变化。然而,利率指标也存在不理想之处,作为政策变量,利率与总需求应沿同一个方向变动:经济过热,应提高利率;经济疲软,应降低利率。这就是说,利率作为内生变量和作为外生变量的效果混合在一起,往往很难区分,使中央银行无法确定货币政策是否奏效。

(三)货币供应量。货币总量目标的优点是中央银行可以调整货币政策,能选择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通胀目标,并允许对产量波动做出一定程度的反应。中央银行达到目标的信息也能立即地公布于众。因此,货币总量目标能立即向公众和市场传递货币政策的姿态和政策制定者的意图。这些信号都有助于固定通胀预期和产生较低的通胀。但是,随着各种结合了付息特征和随时支取特征的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这不仅模糊了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界限,也模糊了投机性货币持有和交易性货币持有的界限,使不同层次货币量变化同实体经济运行的稳定联系趋于破裂。不仅如此,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也使英美等国越来越难以控制货币总量,最后导致各国逐渐放弃了货币总量指标。

(四)通货膨胀。自1990年新西兰成为全世界第一个采用“盯住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国家后,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泰国、韩国、南非等国先后宣布“盯住通货膨胀”。到2000年初,“盯住通货膨胀”的国家已达到30多个。

“盯住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设置物价稳定的标准,并向公众公布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通货膨胀率;(2)央行建立模型预测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并以此指导货币政策的操作;(3)加强央行同公众的交流,增加政策透明度;(4)增加央行独立性,强化央行的责任。

通货膨胀作为中介目标的前提是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且只有保持物价稳定这一单一目标。同时,通

胀目标制是一种承诺制,对央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二、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存在的问题

(一)从相关性角度看,我国货币量增长同名义GDP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低;并且,不同层次货币量的变动存在着严重的非同步性,货币量指标难以为我们提供明确一致的指导性信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清楚地表明,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1)以货币为中介的商品交易量。它不仅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也取决于经济的商品化、货币化程度;(2)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在带来消费强劲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居民储蓄的超常规快速增长;(3)以股票、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导致资金流通渠道发生变化。同时,品种更加齐全的金融工具也影响到居民对金融资产的持有行为;(4)金融资产收益率的相对变动会对居民持有金融资产的行为产生影响;(5)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既影响到居民消费,也会对居民资产持有量和持有结构产生影响。这五种因素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的性质不同,影响的力度和发挥作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因此我们不能期望货币变动一定要与国民经济变动保持相当高的相关性,从而使我们能够从货币量的变动中比较准确地预测到国民经济变动的趋势。同样,伴随着居民资产持有的日益多元化,我们也不能期望不同层次货币量变动之间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二)从可控性角度看,人民银行对货币量的控制能力也比较低。

1、基础货币的投放难以控制是导致我国货币供应量可控性差的主要因素。首先,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由此产生的外汇储备的高增长,使外汇占款成为我国货币投放的主渠道,外汇持续流入所造成的被迫基础货币投放,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更加明显。中央银行难以实现对货币供给的主动调控;其次,中央银行对再贷款或再贴现也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存在着信用扩张的冲动,研究表明:即使再贷款利率高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也不能阻止再贷款的增加,这削弱了央行对M1、M2的控制能力,而商业银行贷款的急速增加更明显地体现了央行各种政策工具的乏力;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对政策性银行的货币供给也不能有效控制,大量的政策性贷款降低了央行调控基础货币的灵活性。

2、货币乘数不稳定是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可控性差的重要原因。货币乘数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居民和企业的行为共同决定。在影响货币乘数的众多因素中,只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由中央银行自行决定,而现金漏损率、存款比率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由社会公众和商业银行体系所决定,其变化都是难以预期的。由此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对货币乘数不能有效地进行控制。

3、其他因素也导致了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差。近些年来,金融工程、支付系统(电子货币)的创新使流动性渠道增加,各个货币层次的划分越来越模糊,虚拟货币的发展导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以及货币政策的效果削弱,这些都导致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相关性、可控性和货币需求稳定性的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货币市场不健全,公开市场业务量较小,没有成为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影响了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效果。

三、改进措施

(一)完善货币市场,理顺利率体系,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货币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基础市场,具有融资、价格形成、政策传导三大功能,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的调整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无不依赖于货币市场的这个载体,它是中央银行调节利率的基础和依托,只有完善货币市场才能实现利率产生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并且,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将逐步从货币供应量转向包括利率的一组指标,许多研究表明,以货币供应量作为单一的中介目标已经不可行,关注更多的信息变量将是未来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改革方向。

由于我国金融资产品种不够丰富,而利率市场化将带来较大的冲击。因此,应积极发展利率衍生产品,包括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目的是使企业在面对利率风险时提高风险转移与分散的策略和手段。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应进一步开发高级金融衍生工具,充分发挥其在风险防范、减少金融成本上的优势。

(二)深化外汇管理机制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缓解外汇储备压力。2005年7月21日,我国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将为外汇占款增加所导致的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提供良好的解决途径,从而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由于强制结售汇对于基础货币的冲击不可避免,只能靠在操作方法上进行优化来缓解冲击,通过买卖现券来对冲外汇占款的长期影响,通过回购交易对冲外汇占款的季节性变动。

(三)中央银行应逐步减小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首先,中央银行应减少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再贷款,通过发行债券解决其所需资金,逐步切断政策性金融信贷与基础货币供给的关系;其次,随着货币市场和间接调控机制的逐步完善,商业银行利用货币市场进行流动性管理的能力提高,中央银行可以逐步缩小再贷款规模,同时根据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的发展,将目前的无担保再贷款逐步向抵押贷款或再贴现转变,确定合理的再贴现规模,发挥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完善公开市场操作。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创新的变化以及金融工具的不断推出,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将越来越复杂。因此,必须合理界定和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和各自的统计范围,以适应货币调控的需要。

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和灵活性,加强对基础货币总量的调控,灵活调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有效引导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必须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如再贴现和窗口指导等),相互配合、统筹协调。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夏德仁,李念斋.货币银行学(第二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2]刘俊奇.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不适应性分析及优化策略.社会科学辑刊,2005.3.

[3]李海涛,赵锴.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两难选择.经济纵横,2007.4.

篇2

关键词:基层管理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基层管理部门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基层管理部门工作效果直接决定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实现基层管理部门目标及企业目标的统一,并把这些目标作为基层管理部门及基层管理部门成员绩效评估的标准,从而通过推动基层管理部门目标的实现,达到企业目标的实现,成为企业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企业基层管理部门目标管理体系的构建

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基层管理部门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企业基层管理部门目标管理体系构建功分为三个步骤:

1、目标的制定

基层管理部门的目标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上级部门分解的目标。二是部门内部围绕公司要求自行制定的工作目标或学习发展目标。明确目标后,将目标进行分解至基层管理部门中的每个人。目标制定的具体方法如下:

1)明确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应遵循SMART原则,即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以达到的,而且能够证明和观察的并规定截至期限。

2)制定全面的工作目标。基层管理部门工作目标不仅包含岗位工作目标外,还包含学习和发展目标;不仅包含上级部门分解的重要工作目标,还包含岗位职责上规定的其他工作目标,确保各项工作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3)将目标转为具体的工作计划。目标明确以后,就应该采取一定的工作措施和方法保证目标的实现。例如要达到招聘精准化的指标要求,就必须保证人力资源需求的准确性,就需要明确人员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以及岗位职数的要求,这些都来源于科学合理的岗位说明书的制定。

4)部门员工参与决策。

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员工,因此,应让员工参与决策,充分理解目标管理工作,提高员工对目标管理的认识,实现员工自我管理工作目标,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目标的实施及控制

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计划确定以后,主管人员就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而自己去抓重点的综合性管理。完成目标主要靠执行者的自我控制。具体来说,目标实施及控制的方法如下:

一是将年度计划进行分解,制定月、周工作计划。月、周工作计划主要由基层管理部门成员个人进行制定,并与主管人员共同协商讨论,确定月、周工作计划的合理性,以防工作计划出现偏差,影响工作目标的实现。在制定月工作计划时,对工作计划进行分类。分为公司级计划、单位级计划、部门级计划及个人工作计划,可以用不同的标识来代表。

二是对工作进行总结及检查。工作总结主要包括:一是工作完成情况,明确是完成、未完成,对于未完成的工作,应该进行原因分析;二是对工作执行效果的评价。评价可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种。对满意的工作进行经验或体会的总结, 对不满意之处应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解决的措施或改进方法。工作目标、计划及实施情况表见表1。

三是对影响目标的关键指标进行及时测量,提出预防和修正措施。除了对工作计划进行及时总结外。基层管理部门还应及时对目标指标进行测量。例如每月对员工入离职情况进行总结,将离职率与全年的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偏差的原因,提出纠正的工作计划或措施。采取PDCA循环方法,持续改进和完善,确保工作目标和计划始终能够围绕这全面的工作目标开展和执行。

表1:工作目标、计划及实施情况表

二、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目标管理的实施效果决定了基层管理部门的工作业绩的好坏,而对工作业绩的考核和监督最终是为了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因此,作者试图通过以目标管理体系为基础,构建基层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通过绩效考核体系反过来促进目标管理体系的实施。在此之前,首先应该对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

1、绩效考核的内容

绩效考核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业绩考核。业绩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是针对企业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以业绩考核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有:业绩评定表法、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个人平衡计分卡等;二是行为考核。行为考核主要是以员工的行为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评估的对象主要是行为。行为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有:关键时间法、行为观察比较法、360度绩效评估法等。

2、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构建思路

无论是业绩考核还是行为考核,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业绩考核方法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控制,行为考核方法观察到的工作行为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找到一种更合适的方法。笔者认为企业基层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岗位的工作特点。绩效考核时,应该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企业基层管理部门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工作既有明确的目标,有量化和可衡量的指标,也有很多临时或突发性的工作,或者难以定量衡量的工作。为此,在考核时应该采取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二是部门主管的管理方式。每种考核方法都有各自的利弊,采取什么样的考核方法,还取决与部门主管的工作导向。放任型的主管注重关注结果,会倾向于采取关键指标考核法或目标管理法;集权型的主管人员注重过程的监控,更倾向于采取行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方式。

笔者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实行自我管理。对于基层管理岗位员工来说,目标管理应该是员工实现自我管理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那么,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应该通过促进员工的目标管理,进而实现员工自我管理,同时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有效考核,并促进员工的自我提升和发展意识。

3、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方法实践

结合目标管理体系以及基层管理部门的工作特点,并对各种考核方法进行分析,根据自身管理经验,笔者提出的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方法如下:

1、绩效考核维度的设计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个人目标管理。包含两项考核内容:一是目标及计划的制定情况;二是目标及计划的检查和总结情况;

2)工作业绩。包括:工作量情况、工作节点完成情况、工作执行效果三个方面。

3)学习发展。包括持续改进及自我提升两方面内容。

2、考核权重的设计

考核权重为:个人目标管理占20%(目标及计划的制定情况、目标及计划的检查和总结情况各占10%);工作业绩占60%(工作量情况、工作节点完成情况、工作执行效果各占20%);学习发展占20%(持续改进及自我提升各占10%) 。考核权重可以根据管理重点进行灵活调整。(见表2)

表2:绩效考核量表

3、考核评价结果

每项考核共分五档:优秀、良好、合格、需改进、不合格。对应的分值为:1.2、1.1、1、0.8、0.5;考核排名10%且综合得分高于1.0(含)的认定为优秀;综合得分低于0.8的认定为不合格。

此外,为了为考核提供一定的弹性,可以设置专项奖励或扣罚项,是指因取得突出成绩或重大失误等事项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项奖励或扣罚。

参考文献:

[1]罗辉 孙宗亮,人力资源管理操作全案:人民邮电大学[M],2008

篇3

关键词:绩效考核机制;中美合资企业;考核指标;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5-0098-02

一、员工的绩效考核

所谓员工业绩/绩效,就是员工根据企业的要求与期望、工作职位的权限与职责,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特定的管理环境中所做出的或创造的工作成果及其影响。绩效管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绩效管理,使员工创造绩效、保持绩效、提高绩效,为企业提高绩效;更全面、有效地考核员工工作绩效,为激励员工、使用人才提供依据。

二、中美合资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

中美合资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较为成熟,从建立合理的目标,实施科学的绩效评估到最终的人力资源的发展、激励及再配置,环环相扣,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紧密结合。

(一)设立明确的绩效考核目标

中美合资企业在每年年初,考核者(董事会或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与被考核者商定被考核者全年的工作目标和目标的衡量方法。考核目标以职位描述为根据,以企业的发展计划为导向,还符合‘SMART’目标原则,即:Specific:工作目标是准确界定的;Measurable:工作目标是可测量和评价的;Agreed:工作目标是双方认可的;Realistic:工作目标是可达到但有挑战性的;Timed:工作目标是明确规定了最后期限和回顾日期的。

多数中美合资企业运用平衡计分卡形式来设定目标。目标通常按四个角度来设定:财务,客户,流程和人员。每个战略目标都有一个或多个量化的指标。每个指标又设有目标值。平衡计分卡通常与薪资系统的浮动薪酬相联系。实现每个关键目标都要有一个行动方案。公司目标逐级向下分解,一直落实到每个员工。管理人员和员工对目标进行定期,经常性的回顾,然后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对战略、目标、目标值或行动方案加以调整。平衡计分卡方法还可以和业务流程改进项目联系起来,以便公司更好地进行战略的实施。实施平衡计分卡的七个步骤分为:

1.建立公司的远景与战略。公司的远景与战略要简单明了,并对每一部门均具有意义,使每一部门可以采用一些业绩衡量指标去完成公司的远景与战略。

2.成立平衡计分卡小组或委员会去解释公司的远景和战略,并建立财务、顾客、内部业务、学习与成长四类具体的目标。

3.为四类具体的目标找出最具有意义的业绩衡量指标。

4.加强企业内部沟通与教育。利用各种不同沟通渠道如定期或不定期的刊物、信件、公告栏、标语、会议等让各层管理人员知道公司的远景、战略、目标与业绩衡量指标。

5.确定每年、每季、每月的业绩衡量指标的具体数字,并与公司的计划和预算相结合。注意各类指标间的因果关系、驱动关系与连接关系。

6.将每年的报酬奖励制度与平衡计分卡挂钩。

7.经常采用员工意见修正平衡计分卡衡量指标并改进公司战略。

(二)设定考核指标及评价标准

1.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在目标确定以后,就要围绕目标的实现,设定考核的分项指标及其评价标准。在中美合资企业,考核指标是经过提炼的关键绩效指标,一般为5~7项。每一项指标都应赋予权重。虽然指标和标准的设定应尽可能易于测量,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定量指标(如营业额指标,利润指标,成本控制指标,市场份额指标)和定性指标(如培养后备骨干的质量)两类。

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比例由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在绩效管理实施的开始阶段具体商定。定量指标往往与企业下一年度的经营指标有关,定性指标则产生于企业业务特点、企业文化特点和战略目标。企业发展越稳定,着眼越长远,定性部分比重往往就越大。被考核者层次越高,定性部分的比重也越高。

2.定性考核的主要工具。对于定性方面的考核,多数企业运用360°绩效反馈这一有效的工具对员工的行为(Behavior)进行衡量。360°绩效反馈具有全员参与管理、信息收集对称、能分散管理者日常管理压力等特点,360°绩效反馈是中美合资企业考核中高层管理干部素质及能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360°绩效反馈帮助经理们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尤其是发展自己的管理能力)。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培养提供决策依据,并缓解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监督压力。

(三)科学的体系保证了考核结果的公正性

由于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奖惩、晋升、培养等密切相关,因此能否保证考核结果准确、公正是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中美合资公司通过下列方式保证了考核结果的公正性:

1.考核以明确的工作目标为依据。在工作年度开始前,考核双方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并依此确定了考核指标和衡量标准,使考核工作有了明确的依据。考核紧紧围绕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而进行。这就为避免考核中出现大的偏差提供了基础。

2.考核中的意见交流是双向的。在考核的过程中,考核双方要进行开诚布公的面谈、沟通,对不同的看法可以根据事实进行分析、讨论,然后逐步形成一致的意见。这有利于避免由于了解不深而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或者因疏忽而产生遗漏。双方可对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3.考核是连续进行的。作为一项制度,每一年都要进行考核,每次考核结果都必须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记录在案。这为历史地、客观地了解被考核者提供了依据。如果某一年的考核结果与历年的情况出入很大,就要做进一步的分析。这对保证考核的公正客观也具有一定作用。

4.考核有申诉渠道。当被考核者与考核者的意见有分歧,经过沟通仍不能达成一致时,可以通过一定的申诉渠道进行反映,请求对考核结果进行复核。

(四)有效地使用考核结果

1.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环节的有力依据。考核工作完成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考核表、考核报告等收集、整理、归档,并根据考核结果,落实被考核者的薪酬、奖惩、晋升、培训、工作调整等事项。如雀巢公司十分重视通过绩效考评选拔公司的高级管理人才。他们根据考核结果,在表现出色、潜能较高的管理人员中,选出以下几方面的人选:一是马上能接任高级管理职务的;二是在一两年内能接任的;三是在三至五年内可以接任的。然后,有目的地对这些人选进行经常性的观察、分析和培养,包括调整到不同地区、不同岗位进行锻炼,使公司保持了一定数量的高级管理人员后备队伍。通过考核结果的很好运用,形成凭绩效用人的良好的导向和机制,激励更多的人干好工作。

多数中美合资企业,利用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继任计划的重要依据。继任计划(Succession Plan)是中美合资公司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2.将绩效考核作为促进员工发展、改进的管理手段。考核双方在沟通的基础上为被考核者设定了绩效目标,对被考核者具有相当程度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考核为被考核者找出了优势、弱项,有利于其有针对性地采取培训或转岗等行动,并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促进其个人发展。持续的沟通也使管理者易于发现制约绩效目标实现的因素,为改善管理提供了导向。

绩效管理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工具,系统整合了其他的管理思想和办法,它在管理上虽然有深刻的内涵,但是易于操作,并可以在此过程中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三、评价

中美合资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的特点是考评标准规范,考评方法综合化,重视定量考评,考评结果与使用紧密相关,并对解决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冲突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的股份制企业所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王义秋,彭静.关于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实施问题的若干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篇4

利用简报、板报、宣传标语等形式,开展养老敬老美德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专题宣传。一是认真组织老年人学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了老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优待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家庭敬老、爱老事迹,全办共参与各类宣传2场次,受教育人数500余人次。在重阳节期间,利用会议和标语,大张旗鼓地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纳入“五五”普法内容。开展敬老模范评比表彰活动,根据群众推荐,民主评议,张榜公示,评选了4名敬老爱老模范户,给予了精神鼓励。三是春节和重阳节期间,办领导带头开展走访慰问本办退休干部职工已形成制度。今年重阳节,对4多退休老干部及其家属进行不同形式的慰问,送去慰问金(物)800元,并召开了座谈会,会上回顾我国60年来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展望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结合学习新修订的《*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向退休老干部介绍我办的工作、学习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设置尊老敬老标语50余条,为弘扬尊老敬老的社会文明新风,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高度重视,强化领导,为做好老龄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老龄工作既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也是推动社会文明的物质力量。办领导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把老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发展计划,加强统筹协调、督办落实。按照市老龄委要求的工作目标制定出老龄工作计划,制定了相关制度和措施,做到年初有计划、措施,平时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对老龄工作目标任务逐项进行分解,责任到具体人员身上,实行“领导牵头、职工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促进了老龄工作任务的落实和维权工作的落实。召开老龄工作会,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制定下发了老龄工作要点,会议达到了三个明确,一是明确老龄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主要原则,增强了做好老龄工作的责任感;二是明确工作任务、方式,掌握如何开展老龄工作;三是明确老龄工作目标。明白怎样关爱老年人,如何为老年人服务等内容。结合实际,创新老龄工作;确定九月份为全办老龄工作宣传活动月;安排老龄工作活动经费1000多元;定期召开例会,以掌握新形势下做好老龄工作的新举措、新办法。

三、大力宣传尊老、助老的美德,激发工作热情

篇5

绩效管理本身是一个不十分精确的概念。绩效管理的过程是公司使其绩效与公司团体的战略及目标相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团体和功能性的战略被分配到所有的运营过程、活动、任务和人员之中,并且通过绩效测量系统获得反馈以确保恰当的管理决策。绩效管理关心绩效的持续改善,以便实现组织的及个体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之中,管理者不仅要关心完成的任务,同时更要研究如何完成的方法与途径,但最为重要的是要关心发展问题,目的在于为追求长期目标而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现代中国企业中,它的意义在于通过改善组织中个体的绩效并开发团队和个人的能力,为组织拥有持久并强大的成功动能提供支持。

绩效管理的对象是整个组织,我们在这里强调整个组织,因为这一管理实施的对象是组织中所有的人员,不仅包括普通员工,更包括管理层人员。在现代企业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利都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全面失败,成功的企业在于所有环节的有效、顺畅运行,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倾力合作。这就好象一串骨牌,不能让其中的任何一张倒下,虽然越是处在前面的影响越大。这也要求了我们的绩效管理体系要实现合力与活力的统一,要整合企业价值理念,形成企业内部的共识。公司所确立的价值观是否得到员工认同,绩效管理是一个重要指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使上层管理者与中下层员工及科研人员等方方面面都明白我们的绩效管理体系其目的是给所有人员一个动力,推动其实现人力资本增值,促使其珍惜自己的职业荣誉。在绩效管理过程之中,我们必须强调目标、环境、能力的重要意义:

第一,目标。目标是我们进行管理并实施测量的标准,没有合理的目标,绩效管理难以实施,不合实际的目标只会将管理带向失败,将企业引至灭亡。合理目标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企业的发展、为个体的工作指明方向,更能为绩效管理提供可测量的指标,从而增加管理的科学性。目标的制定必须建立在深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之上,并有数量化的明确定义。模糊不清的目标使组织方向不明,更使个体无所适从。

第二,环境。环境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成员及企业文化等方面,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之一在于营造一个很好的企业运营环境,为企业的成功创造条件;同时一个优秀的环境也更有利于管理,从而使企业的运营进入一个“管理———高效益———更高水平管理”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之中。在环境因素之中,更广泛的意义还应包括企业所处的社会条件与文化基础。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谈到。第三。能力,能力是企业高绩效的关键因素,这里的能力包括个人水平,更包括团体共同战斗的能力。合理的绩效管理对员工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类似于对学生有一个非常合理的考核手段,才能有效地促使其努力学习,并按照正确的方向、路线去学习。

绩效管理的实施

绩效管理是一个环节众多的过程,它的运行具有持续性与循环性的特点,不能当作一个事件去理解。持续性是指它始终处在运行之中,不停止,不间断;循环性是工作程序前后贯通的运转,这一循环满足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层次上升的过程。绩效管理的实施,首先必须确定组织的任务和战略目标,这为绩效管理过程提供了出发点。制定目标与任务的意义在于指向性与激励性,指向性是指确保企业运行中的每个活动都能以共同目标为基准,有明确的方向,避免南辕北辙与混乱无序局面的出现;激励性是指在目标的指引下,组织及员工能更有效地开展工作,争取早日完成指标。在企业确定整体的任务与目标之后,各部门至个体都可以此为参照标准,一层层地分解并建立起自身的目标。

第二,确立绩效和发展的协议,这是个人与其管理者、下层组织与其上一层组织就目标和责任所达成的一致意见。这样的协议可以是书面的形式,也可以是甚至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契约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之中,双方要考虑应如何操作去提高绩效,探查上一层管理者能够提供什么样及何种力度的帮助、指导等各种支持,并探究承担者对此目标成功完成的可能与难度。这样的协议应当建立在充分的论证基础之上,这一论证应当包括:目标承担者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以及有能力做什么,工作目标的实现过程对个体有何种要求包括知识、技能及所有投入,所期望获得的工作成果是什么等内容。

第三,确定计划,付诸实施。在这一过程之中,绩效管理帮助并促使组织及员工去行动。这一过程也是企业目标能否得以完成的最关键环节,在这里企业及所有员工必须注重过程与方法,在获得成功的旅途上,量化的、阶段明确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监督与反馈。这是绩效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观点之一。监督与反馈在企业为达到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之中,必须不断地被重复进行,随时纠正业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偏差,引导组织按照正确的方向使用正确的方法前进,反馈的信息是企业行为的重要参照。以此理解,事实上,绩效管理并不是某种特殊的必须去做的事情,更不必强加给企业或个体。它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模型或框架,在这一框架中,企业的全体共同努力,从而沿着正确的路线去实现企业目标。在监督与反馈过程中,敏锐的洞察力与制度化的措施极为重要,前者是正确认知的过程,后者是合理充分应用的保证。反馈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可与个体的薪酬、任用相关,可是企业理论性的总结,更可表达为操作方式方法的研究。

第五,在上述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有效合理的绩效测量是一个关键环节。现代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套方法来明确组织及所有员工工作中什么是正确的优秀的表现,从而提高绩效,这一需要使得绩效测量意义重大。绩效测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是产生并提供反馈的基础,为管理者指出事物是否在正确的轨道上按满意的速度运行,并为坚持正确、改进错误提供了量化的支持。正如%&’()*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曾经讲到的:“所有的事物都是可以测量的,而且如果一件事物被测量,那么它也可以得到改进”。绩效测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财务标准分类,测量应包括成本、利润、增值率、回报率等内容;按输出情况分类,测量则包括总产量值、平均产量值、新增利润等;按时间标准分类,测量则包括反应速度、指定时间内完成工作量、各环节所占时间、与计划相比的完成情况等;按效果分类,测量对象包括数质量的达标情况、任务完成情况、水平的提高、方法的更新等。

“绩效管理+中国国情+企业文化”

绩效管理应当如何运作,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应当强调的是:绩效管理并不存在永恒的、唯一正确的方式方法。但有一点很明确:

效管理必须适合于企业的环境与需要,必须根据受其影响的组织和个人的需要加以灵活地运用。东西方文化有巨大差异,各企业又都有自身特色,因此我们国内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绝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东西,我们需要的是“拿来主义”,活学活用。国内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在绩效管理之中,必须适应中国国情,结合本企业的文化特色,遵循“绩效管理+中国国情+企业文化”的指导思想,实施管理,这才是事业成功的正确选择。

篇6

关键词:地测 创新 管理

一、 前言

朔里矿业公司隶属于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质测量科是朔里矿业一家集地质、测量、防治水于一身的重要技术基础服务与管理职能科室,为矿井安全、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地测保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基于对创新管理的理论认识和多年地测工作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从思想、制度、方法三个方面创造性的提出并实施了“1个理念、2个活动、3个新增、3个制度”的“1233”地测管理创新模式。

二、“1233”地测创新管理模式

1.一个理念——落实到位是实现一切工作目标的基础

落实,是执行是实践,是完成一切工作目标的关键。一切的工作目标都是一个结果,没有好的结果就等于没有落实。对于员工来说,执行与落实工作不仅要去干,更要把工作干好,有个好的工作结果,所谓没有功劳只有苦劳的干实际上是在浪费人力资源与机会成本。落实任务,先要落实责任,因为责任不清则无人负责,无人负责就无人落实,无人落实则无功而返。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打造一只有凝聚力、执行力团队的基础,领导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唯有如此,才能影响所有员工的思维、行为方式向你所希望的方向转变,从而树立这一良好理念并深入人心成为行动的自觉习惯。

2.二个活动——周四全员培训讲课活动和周五技术分析讨论隐患排查活动

2.1周四全员培训讲课活动:培训是企业员工最大的福利,但培训仅依靠上级的安排显然是不能满足需要的,所以必须立足实际自主培训。我们定在每周四举办全员培训讲课活动,讲课内容不限,既可以是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可以是工作实践中点滴经验体会,还可以是规程、规定、质量标准化的相关条款解读以及综合资料、设计、措施、说明书等的编制方法。每个人都把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结合工作实践就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个小经验甚至某一次事故或误判做一总结和介绍,即锻炼了自己总结表达能力,强化了认识,又分享了经验吸取了教训,使得同事们可以与自己共同进步和提高。全员培训不分专业,目的就是要打破专业界限实现一专多能,在必要的时候地质测量人员可以互相补充,更快的适应角色转换,同时跨专业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亦可以有效的实现专业之间的互补与监督,促进业务保安。

2.2周五技术分析讨论隐患排查活动:每周五的技术分析讨论隐患排查活动是针对一周来各专业在生产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或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讨论,同时对下周时间段内各作业场所存在的各种隐患进行分析排查,以便及时下发相应的业务联系书,或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在日常工作和业务学习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技术难点或疑惑,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技术分析讨论的平台。我们把这一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这样就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与平台,即分析解决了问题,又达到了学习受益的目的。同时对下一周时间段内各采掘活动场所进行隐患分析排查,虽然每月末会对全月各采掘活动范围内的隐患进行过排查,但月中由于各种突发因素的影响,生产计划有时会适当调整。这样对于新调整的采掘活动在上月末的隐患排查中可能未涉及到,这样在每周五的隐患排查中对于新变化的采掘活动及时的分析排查采取对策。对于已经排查出的隐患,再根据采掘进度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由各专业组长汇报落实情况,做到对各专业组进行跟踪落实。

3.三个新增(新增3本台账):巷道低洼点积水情况台账、巷道临时工程台账、井上下地质灾害台账

3.1巷道低洼点积水情况台账:老空水的防治是煤矿防治水工作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为了进一步做好老空水的防治工作,我们建立了《巷道低洼点台帐》,在巷道掘进期间对于每条巷道的低洼地段均做详细的记录和描述,记录巷道最低点标高、最低点位置、低洼段长度、积水情况,并附图登记入帐。为以后的老空水的排查积累了资料,更为下阶段老空水的探放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消除了在老空水探放过程中仅靠巷道标高确定积水最低点所带来的误差和隐患,提高了探放水的精准度。

3.2巷道临时工程台账:在巷道的掘进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为了保障施工进度、安全以及文明生产的需要而施工一些临时工程,如绞车窝、壁龛、临时水仓、安装拆除硐室等,如果这些工程不登记入账那么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这些临时工程难以实测,给将来的沿空施工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增加了临时工程台账,对在巷道施工期间以及回采过程中临时增加的一些小工程详细记录工程点名称、位置,规格、以及对未来安全施工的影响程度,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指导生产,避免误揭误透,及早消除可能产生的水害、瓦斯事故隐患。

3.3井上下地质灾害台账:为了防治地质灾害,保护矿区生命财产,维护矿区和谐稳定,我们建立了井上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制度,每月对矿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对于排查出的隐患汇总建立台帐,并做出相应的地质灾害预报,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和参考。

4.三个制度即

地测业务隐患排查及重点工作安排目标公示制度、地测职工全员工作动态公示制度、井上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预报制度;

4.1地测业务隐患排查及重点工作安排目标公示制度

每月25号左右,结合全月生产计划及重点工作,组织全科职工,针对全矿各采场地质条件,认真细致的排查隐患,将隐患地点、时间预计、责任人、监督人、措施落实及工程进度情况公示。每天各责任人根据采掘现场施工进度和地质条件变化情况,把各工程点的进度、变化、各级领导汇报情况、业务联系落实等情况及时填写在落实进度表内,做到重点工作和隐患的及时掌握和处理。做到了隐患清楚、目标明确、责任具体、监督到位。

4.2地测职工全员工作动态公示制度

为了全面掌握全员职工的工作活动情况,我们制订了地测职工全员工作动态公示制度,每位职工必须把自己当日的井下工作去向,工作目标及工作进度在展板上公示,以利于对全科地测工作的统筹把握,把每位职工工作中何时干、干什么、干的如何在全科公开,即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又有利于各业务组之间相互沟通协调。

4.3井上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预报制度

地面地质灾害是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井下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大的地质构造(如断层)及巷道揭煤。为了防治地质灾害,我们建立了井上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制度,每月对矿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对于排查出的隐患汇总建立台帐,并做出相应的地质灾害预报,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 结论

“1233”地测创新管理模式自2009年实施以来,经过4年多的强力推进,无论是从职工精神风貌、工作态度,还是专业技术素养、爱岗敬业精神,以及地测防治水专业技术保障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有力的促进了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杜绝了误揭误判,补充勘探扩大资源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收获;测量实现精准对贯;防治水杜绝了各类水害事故的发生,有力的保证了矿井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统计 质量管理

统计工作存在于采供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其反映的不只是事件的表象,而是反映一般不为人们所感知的、深层的,并且已经存在的或已经形成结果的事件。统计能够切实反映工作实际,是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它帮助管理者准确分析事件,及时总结经验,对影响血液质量安全的潜在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影响采供血生产过程及血液质量的事件发生。

2005年12月,我站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各项工作的统计分析成为改进体系,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笔者就此前要分析如下。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下的统计管理体系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主要由质量管理体系中所建立的统计管理体系的一整套数据进行反映。因此,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采供血工作各环节、各质量控制点,作为统计工作观测点,并确定各观测点准确的参照值作为标准测量值,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视、测量。

1.1 组织体系

领导的重视,尤其是质量管理主管的高度重视,建立一支由站长领导,质量主管直接负责的统计工作队伍,由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的专人负责,各采供血关键点指定业务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监控。统计工作的组织体系选择与质量管理体系组织人员重合,一般由科室管理者兼任,以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1.2指标体系

采供血工作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指标只能反映某项工作的一个基本面,要充分了解工作情况,就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一方面要能够说明该工作及其影响该因素的数量表现,另一方面还要能够说明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体现出对工作认识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指标体系的设置包括人员、设备、材料、任务和信息五个方面,其中任务包含工作项目及完成工作项目的方法和环境要求等。

1.3数据来源

采供血信息数据。参比数据来源于对采供血过程所设定不同观测点,主要由血站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提供,包括采供血、成分制备、检验等过程的血液信息、设备信息、工作人员信息、材料信息,以及受血者信息等。

1.4观测点分布

关键控制点都应作为统计工作的观测点,并建立统计观测值,分为站级观测点和科级观测点,并由测量值说明一个单位时间内该关键控制点的运行或操作是否发生了偏离。除了常规的站级观测点,作为非站级观测点的某一阶段的重要工作,也应该纳入站级观测点。

1.5标准测量值的确定

计算单位时间内同一监测点的某一统计要素的平均值,作为该观测点的标准测量值,并围绕测量值确定上下限,根据实际测量值对于所测量工作的实际意义进行反馈,指导工作继续保持或改进提高。

2统计分析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深入发展,加强血液工作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是每个血站面临的新课题。 优质的服务和科学的管理离不开数据分析、指标预测,以及可行性论证等。因此,统计分析在血站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2.1 综合分析

定期对全站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进行测量,综合分析、评价,并建立统计分析信息台账。通过纵向、横向数据对比,反映各项指标、各观测点,乃至相关工作的成绩和问题,及时反馈到科室,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正确的指导和改进。

2.2目标测量

按照目标所规定的期限测量工作和血液质量的符合性。质量管理体系规定了若干血液质量管理目标,其目标的完成情况如何?采供血过程是否遵循质量管理规定?统计人员按照目标管理进程,定期测量,督促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2.3专题分析

针对统计工作中发现偏离标准测量值的异常现象,统计人员及时向质量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通报,并提交数据分析报告。例如,笔者所在血站对2010年脂肪血报废分析:2010年脂肪血报废率均值为0.78。较去年脂肪血报废率均值0.63,增长了0.15。受饮食习惯和季节影响,分别在春节后和夏季呈现两个脂肪血报废高峰。2009年和2010年春节分别在1月26日和2月3日,由于人们油腻性饮食较普遍,节后采血脂肪血报废率明显增加。夏季,人们习惯于夜晚饮酒纳凉、消夏解暑,摄入脂肪较多,影响血液质量。2010年2月份和6月份,对于由数据分析产生的脂肪血报废率增高的结果,血站及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采取了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采血前需要加强对献血者的征询和宣传工作,引导献血者正确认识献血的意义,有高脂饮食后不要献血,以保护珍贵的血液资源,减少浪费。

3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3.1职业道德素质

统计人员不只是提供简单的统计数据,而是通过统计数据真实的反映出采供血工作的实际,是通过数据信息对采供血工作的综合评价。因此,统计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敢于发现问题和揭示问题,力求数据的真实可靠。

3.2统计专业技能

统计人员具备一定水平的统计专业技能是统计工作质量的保证。统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的统计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计算机统计技术,提高处理统计信息的能力。

3.3综合业务能力

采供血质量的综合评价,不仅要提供相关质量活动的统计数据,还要从数据分析中归纳出各项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采供血质量活动进行监测、控制和预测。因此,要求统计人员除了具备统计专业的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管理知识、财会知识,要熟知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业务工作流程,具有熟练的统计分析技能和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

4讨论和反馈

4.1组织和实施

血站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讨论和反馈会议。只有统计人员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没有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办法,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极有可能被棚架或搁浅,会对工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4.2改进和提高

篇8

一.健全机制夯实基础,争创行业管理工作新成效。

1.加强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确保干线公路路况稳定提高,要继续以干线公路为重点,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编制制定科学的养护计划,细化检查考核的内容与指标,加强检查和督促,确保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路况的稳定提高。

2.路政、机料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公路养护,为公路养护做好保障工作。

二.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做好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的全面考核。

1.公路养护:计划全段平均好路率72%,综合值71.6分。其中干线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75%。为此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①根据不同季节,合理制订养护作业计划,规范日常养护工作,充分调动全体养护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②切实加强农村公路的检查、考核和指导,在巩固01省道、湖盐线文明公路创建成果的前提下,为重要县道的创建工作打好基础。

③认真做好“110”接警,“县长公开电话”等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④以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为契机,切实抓好农村公路大中修及危桥改造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⑤完善桥梁技术档案,对系杆拱、大跨径等复杂结构桥梁定期进行观察、测量,以科学数据来指导养护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为危桥的监管,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⑥加强公路巡查,及时做好信息汇总,进一步规范养护技术资料整理、归档工作,不断提高养护管理工作水平。

2.路政管理:

①加强新修订的《*省路政管理条例》的学习与宣传。严格按照《公路法》、《*省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文明执法、秉公办事。

②进一步加强对公路建控区的管理。确保公路两侧建控区内无新的违章建筑产生,切实保护路产、路权,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③切实加强并严格规范超限运输管理,使其管理程序合法,查处规范。

④继续加强对在建高速公路通行临时道路的管理,要求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国标规定,设置临时便道的标志标线及隔离设施的设置,确保临时便道的安全、畅通。

⑤对新建在公路沿线的新企业严格控制接线、接坡,并及时告知沿线企业不能在公路两侧倾倒垃圾等污染公路的行为,应做到及时发现,加大查处。

⑥积极依靠县政府以及有关职能和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通过组织路政管理协调会、座谈会及开展法律咨询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公路法律、法规的宣传,取得各界人士对路政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自觉提高爱护公路的法制意识。

⑦继续加大对危桥、危险路段的监管力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与养护部门领导沟通,保证快速修复,确保安全。加大村级道路的巡查力度,保障村级道路畅通。

3.档案管理: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各股室站队及时把07年度有关资料移交到段综合档案室,做好归档工作。

4.宣传报道:分解宣传报道任务目标,各司其责,奖罚分明,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宣传报道任务。

5.安全生产及综合治理:做到文明作业、文明施工,上路戴安全帽,着标志服。严格遵守易燃、易爆物品的堆放,遵守施工机械作业操作规程。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切实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段与各股室站队签订安全生产和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6.文明公路:巩固湖盐线、东西大道文明公路创建成果,开展“文明公路站”、“文明标兵”、“文明路政中队(治超站)”创建活动。

三.逐级管理,层层分解,贯彻落实各种责任制考核。

1.行政管理,小修保养,机料管理,路政管理。按照计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分解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经济目标责任制;宣传报道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每一股室,每一机驾人员都要以安全生产及综合治理责任制为首要任务,慎防各类事故发生。

篇9

(一)、强化队伍素质建设

结合我所人员少、任务繁杂等特点,我所以十精神为指导,通过集中与自学等方式,学习十,,土地管理法等理论。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学雷锋活动、文明创建等活动来提升队伍形象和职工素质。以“确保耕地红线、确保项目落地、确保土地收益、确保免受问责”四个确保来完成“数字国土、文化国土、阳光国土、效益国土地、平安国土”的创建目标,以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水平。

(二)加强日常业务办理

1、做好新增建设用地管理。为加强耕地保护,零星户向居民点集并的原则,截止目前,我所办理新建设用地36宗,面积5040平方米。

2、做好地籍日常管理。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我所对辖区所有初始登记、变更登记全部做到现场丈量、现场签字确认、现场核对权属来源资料,做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全年共办理初始20宗、面积2354、88平方米,变更登记182宗,面积23206.04平方米,其中国有建设用地1宗,面积1154.78平方米,集体建设用地151宗,面积24607.71平方米,建立初始、变更登记台帐,做到资料台帐实地三者统一。

3、做好存量建设用地清理复核工作。为全面摸清我镇存量闲置建设用地的家底,我所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拉网式的清理,逐宗进行核实并登记备案,共清理闲置土地297474.27平方米,其中国有土地面积208568.28(312.84亩),集体土地面积88905.99(133.35亩)同时做好与被测量单位的协调,已顺利完成了相关宗地测量任务,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今年我所协助规划科在我镇版图上变更新增耕地8公顷。协助施工单位对我镇原火星小学、双龙棉站、孙场中学三处废弃地开发复垦新增耕地20亩。为我市落户项目争取相应用地指标。

5、做好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今年我所按照市局要求积极协助施工方对我镇富寺等十二村树立 “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村镇界址点的拐点标志设置工作。

(三)、做好执法监察、维稳工作

1、是加强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队伍管理,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管理一线监督作用,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进一步增强村一级组织护土、管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进一步加大动态巡查力度。今年重点对农民个人建房违法占地者加大执法力度及时查处制止,一年来,我所已成功消除各类土地违法隐患2起,制止3起,制止拆除土宋森教、张宗进土地违章建筑2起,协调建房矛盾3起,制止率达100%,从而降低了执法成本,为管理相对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3万元,退还耕地0.63亩。

3、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责任意识,把维稳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__年全镇无因土地问题上访事件发生。

(四)、积极做好国土整治工作

一是做好麦城片区土地整理启动实施工作。我所积极协助土地整理中心、镇政府协调各方工作,目前工程进度顺利,已完成整个工程的70%。

二是吸收总结麦城项目的经验教训,继续配合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做好群合片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五)、加强档案、财务及车辆管理

档案资料及时归档,共计归档文书档案5卷,业务档案9卷。规范财务管理,无坐支、白条抵库现象,做到支出条据真实合法,不突破支出计划。做到车辆按规定停放,杜绝公车私用、私驾等现象发生。

二、__年的工作目标

1、完成我镇10200户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慎重稳妥推进发证工作。

2、继续做好当阳市两河镇麦城等6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协调工作。

篇10

关键词:森林资源;调查;劳动定额;管理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森林资源调查是促进林业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规划调查单位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劳动定额管理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并直接关系到单位对成本的控制。新时期林业调查规划单位应积极开展劳动定额管理,推动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森林资源调查概述

森林资源调查是指按照既定的调查目标,运用测量、测树、遥感、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对某些特定范围内的森林进行调查,并系统收集、处理与森林资源有关的信息。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森林资源调查体系,具体包括:

第一,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该调查也被称为一类调查,主要是获取全国森林资源面积、覆盖率、结构、蓄积及变化的信息,并形成最权威的林业基础数据,因而是森林资源监测的主体。一类调查不仅能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而且能依据其变化规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第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该调查也被称为二类调查,主要是对国有林业局、自然保护区、林场、森林公园等地展开调查,它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二类调查一般由省级或地方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下属林业经营单位实施,调查结果将对森林经营管理工作形成指导。

第三,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该调查也被称为三类调查,主要是对特定的作业地段展开调查,以便为林业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工作依据,如为满足伐区设计、抚育采伐设计等而组织的调查。三类调查时间周期不固定,多是在作业前期进行,调查方法包括抽样和实测两种。

二、森林资源调查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分为公益性和营利性两种。林业调查规划单位的主要工作是林业调查、资源监测及林业规划,另外也有一些勘查设计、工程咨询工作。在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实施劳动定额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森林资源调查是一项系统而深入的工作,其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科学的劳动定额管理有助于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管理的前提,劳动定额管理能够为调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各项林业工作的有序进行。最后,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调查规划单位需要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劳动定额管理作为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成本控制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还关系到分配机制的建立,对单位增强竞争力具有推动作用。

三、森林资源调查劳动定额管理的相关举措

林业调查规划单位应深刻理解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而明确工作目标,确立影响劳动定额管理的因素,完善管理组织结构,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注重对科学方法的应用,以便充分发挥劳动定额管理的效能。

第一,明确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目标。实施劳动定额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林业调查规划单位的发展,为林业工作的有序开展助力。因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劳动定额管理应体现出对效率和公平的保证,从而控制单位的成本投入,提高团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劳动定额管理要确保高效及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以满足生产和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劳动定额管理应当覆盖全面,使所有可以考核作业量的班组和人员都实行劳动定额,并且不同工种、工组、调查内容之间要保持公平。

第二,确立影响劳动定额管理的因素。劳动定额管理主要受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人员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首先,经济因素表现为劳动者承担的工作强度、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总劳动量。劳动者因工作范围不同,劳动负荷及劳动量也会存在区别,如个人是否兼职作业、工期的长短不同等都会对劳动定额产生影响,这也是制定劳动定额的经济根据。其次,技术因素具体表现为野外作业条件、服务和组织的状况、劳动者的技术技能三个方面。野外作业的艰苦程度不同、生产所使用的技术设备不同、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不同,都会对劳动定额产生影响。最后,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表现为生产环境、作业时间、分工协作对劳动者的影响。例如光照、温度、湿度、噪声等会影响劳动者的作业,合理的分工协作也会影响劳动生产率。

第三,完善劳动定额管理组织结构。劳动定额管理应自上而下逐级落实目标,由总工办、调查室、调查分队系统推进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总工办主要负责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执行,并与财务部门制定劳动定额标准,监督定额管理的组织与实施,确保森林资源调查与成本控制相结合。调查室按照总工办的指导,系统制定调查所需工时、工种、岗位的定额,并负责业务指导和工时定额统计分析。调查分队负责执行劳动定额,并将执行情况的报表提交到调查室及总工办。林业调查规划单位应注意完善劳动定额管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级管理的工作目标与职责,确保各项工作的紧密衔接。

第四,制定严格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为促进劳动定额管理的有效落实,林业调查规划单位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将部门职责、日常管理及动态管理等纳入制度化轨道。首先,单位应根据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实际情况组建劳动定额管理小组,并对总工办、调查室、调查分队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其次,单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对日常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加以规范。各部门、各级定额人员要根据职责要求,按时完成相关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将追究责任人。最后,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既要具备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动态调整的空间。单位劳动定额管理制度一经形成不能随意改动,但随着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应每两年或三年进行一次调整,以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第五,运用科学的劳动定额管理方法。为提高管理效率,激发团队工作热情,单位在开展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时应注意对科学方法的应用。劳动定额管理工作量大,特别是统计分析方面,对人员素质、技术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单位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工作发展的需要。另外,单位应采取绩效管理的方法,对工作突出的职工予以绩效奖励,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