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整改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3 21:3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行整改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银行整改报告

篇1

一、解放思想强管理,科学谋划抓机遇。

20**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战胜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第29届奥运会和北京20**年残奥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我们圆满完成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我们克服国际经济环境重大变化的不利影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2009年,在***总行的正确领导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各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们始终坚持“****中心工作,在服务中发展银行信贷事业”、坚持解放思想强管理,科学谋化抓机遇,认真落实**行长在2009年分行工作会和李忠录副行长在2009年全行信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抢抓机遇,谋求发展;调整思路,优化结构;强化管理,防范风险。为2009年各项工作再创新高而奋斗。在信贷工作上,要求严控风险,抢抓机遇。继续稳定和优化存量信贷资产,积极培育和发展优质授信客户。2009年我们信贷工作,要紧紧把握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密切关注授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严控不良率,认真做好存量信贷资产的经营工作;牢牢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契机,培育和发展一批优质授信客户;进一步强化客户经理培训和队伍建设工作,切实完善客户经理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以“为民解忧”为要事,以“适应形势”为主题,以“求真务实”为要求,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自身建设”为手段,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在“严”字上抓管理;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以情为民,以苦为荣,以助为乐,以实为上,以德为政”的工作宗旨,奋发努力,拼搏进取,为分行的各项业务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而努力奋斗,为着眼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并于贷款增长乏力,市场份额持续缩小的问题。

内部因素:20**年-20**年,**发展银行当时业务发展良好,市场份额占比较大。20**年-20**年**发展银行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进行资产重组,业务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失去了部分原有的市场;2007年重组成功后,与战略投资者的磨合有一个过程,业务发展一般;20**年上半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贷款有所萎缩;20**年下半年,贷款环境有所改善,我行贷款总体规模上升很快。

外部因素:20**年**省股份制商业银行只有交通银行、**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4家,**发展银行当时业务发展良好,市场份额占比较大。后来随着上海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4家股份制银行入驻**,整个市场得到进一步细分,再加上后入驻的几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增幅很快,造成前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在整个市场的占比进一步缩小。

三、关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不容忽视的问题。

截至二00八年年末,我行个贷余额14.3亿元,较年初下降0.72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0.65亿元,累计收回贷款11.37亿元,不良贷款余额1.**亿元,较年初下降不良贷款0.**亿元,全年累计收回不良贷款0.41亿元,通过诉讼收回现金0.14亿元。针对20**年住房按揭新增不良贷款0.27亿元的现状,分析新增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我行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

(一)对无实质风险的按揭逾期加大催收力度,利用电话催收,上门催收和律师函等方式,仅今年两个月已收回不良贷款260万元(含分类上调),及时化解信贷风险。

(二)对因楼盘不能按时交房,引起借款人出现断供的不良贷款,通过催收尚不能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及时对借款人提讼,运用法律手段收回贷款,目前已有多户在商议还款事项。

(三)继续执行对重点户、大户的督办制度、律师月度沟通制度,及时掌握案件进度并制定清收方案,推动案件的清收盘活进程。

四、关于小企业贷款依然偏低、加强小企业授信工作落实的问题。

根据豫银监局通股字(2009)1号监管通报,结合我行客户群结构中,中小企业占比较低的现状,**发展银行**分行2009年将以发展中小企业为重点工作,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成立以营销、服务中小企业为职责的中小企业银行部。

(二)三月份将在全省全面推广**发展银行总行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好融通”产品,该产品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拟在洛阳、平顶山、焦作、南阳等市设立中小企业银行部驻洛阳、平顶山、焦作、南阳办事处,每处配备相应的客户经理和结算人员,专职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

(四)计划全年向全省中小企业授信10亿元,着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关于理财产品风险显现的问题。

截至2009年2月28日,我分行尚存理财产品2类,涉及客户634户,存量6538.7万元。其中“薪+薪4号B款”出现浮亏,涉及客户311户,存量3233.9万元。截至2月23日该产品平均净值已达到0.9078,较**年2月29日平均净值0.7914增加了0.1164。

自**年四季度以来我行进一步完善各项理财业务管理制度和规范,增强贯彻力度,建立了投诉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印发了《关于**分行建立理财产品投诉风险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通知》、《关于成立**分行理财产品风险事件应急处理小组的通知》、《**分行证券基金代销业务危机应急处理方案(试行)》、《关于做好客户维护及防范投诉风险的紧急通知》、《“薪+薪4号B款”理财产品风险应急预案》、《关于下发〈**发展银行**分行理财业务操作管理规程(暂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并及时监督执行情况,能够对各类投诉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和及时处理。

加强了营销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了理财队伍的专业素质,**年**分行又有27人取得AFP资格认证,使我行持有AFP认证资格的理财人员达到了56人。

细化了产品售后服务,对现有全部理财客户造册登记,细分类型,分类落实到我行专职理财人员名下专人进行回访和一对一维护服务,及时掌握客户的心理动态,有效地控制了风险,减少投诉,获得了客户的认可。

六、关于表外业务拉动明显,存款稳定性有待加强问题。

(一)为了防范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政策性风险,我分行已经加强了对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在分行信贷管理部实行表外业务总额度控制,对各经营单位分配额度,月末、季末考核,同时对表外业务进行专人审核审批,严格把关,严格控制,保证表外业务的真实性、有效性、合规性。

(二)在防范风险,控制规模的前提下,分行管理部加强指导作用,鼓励各经营单位资产结构合理调整,在业绩考核中均衡调配,鼓励结算资金的留存和流转,从而监控企业资金流向,以期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在防范市场风险的同时,对企业的信用风险有所控制,对“做存款”现象,坚决予以杜绝,一旦查出,严惩不怠。

七、加强个人信贷管理,尤其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管理,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问题。

(一)健全个贷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自20**年,总、分行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个人信贷业务流程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消费信贷管理的紧急通知》、《关于**分行个人信贷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广发**分行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实施细则》、《**发展银行**分行二手房按揭款实施细则》、《关于个贷引入律师见证及中介服务的通知》及《**分行关于个贷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等相关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我行零售贷款的管理制度,规范了零售贷款业务操作,有效防范了相关风险。

(二)利用征信信息,降低违约风险。

在审查、审批环节,充分利用个人征信系统,对信息记录差、有潜在风险的申请人坚决拒绝办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有效地规避了潜在风险,防范恶意骗贷情况的发生。

(三)加大清收力度,化解存量风险。

1、强化个贷逾期的催收力度,对催收无果的借款人及时提讼,及早化解风险。

2、对抵质押物的足值状况要求支行进行全面自查,分行对不良贷款的抵质押物的足值状况进行重点抽查,防范抵押物市场价值波动带来的风险。

3、强化支行与律师的沟通,要求支行对律师及不良客户施加压力,紧盯案件进展,想方设法以最快的速度化解风险;

4、对重点户、大户实行督办制度,及时掌握案件进度并制定清收方案,以推动案件的清收盘活进程。

(四)加强不良责任认定与处罚。

20**年我行已将零售贷款业务纳入业绩考核系统,同个人收入挂钩,强化了考核和不良责任的认定与处罚。

(五)建立个贷管理系统。

根据总行全行集中式个人业务管理系统上线工作的安排,2月份我行个贷业务已全部上线,目前该系统正在试运行中,该系统的上线将会是我行的贷后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八、高度重视个人理财业务,加大宣传和正确引导,维护金融秩序安定的问题。

分行每日理财咨询,每周将产品收益情况以电话或短信的形式告知客户,让客户做到心中有数。

**分行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和总行的规章制度,在目前市场态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严格要求营销人员按规销售,杜绝不当营销和错误营销。

在今后的业务发展中,我行将加强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水平和制度的执行力,进一步提高理财人员的业务素质,在新发产品上注重正确宣传引导,做好客户沟通和服务,严格控制风险。

九、改善单一的存款增长模式,保证各项业务持续稳步增长。

我行一直鼓励储蓄存款的营销力度,在政策、人力、资源上予以倾斜,从而改善存款结构,科学调配资产负债结构比例,提高我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我行2009年的发展将以银监局监管建议为主导:抓机遇,谋求发展;调整思路,优化结构;强化管理,防范风险。

一、端正经营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本行经理工作中,正确处理规模扩张与风险防范,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将利润最在化建立在风险可控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二、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要保持依法合规的经营意识,严格制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外部监管制度,规范执行每一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严防各类操作风险的发生,分行领导班子和分行管理部门要彻实履行起管理职责,加大对操作环节规范管理的监督和检查指导。

三、加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调整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四、要定期化、制度化、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制定相应的检查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制行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杜绝经营管理人员为了经营业绩违规经营的现象,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期实处,坚决禁止不符合规章制度的各种做法。

十、基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再造

1、组织再造:建立科学的委托关系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一级法人制度下的层层授权式的经营体制,从而形成了较长的委托链条。一方面所有者很难对各级机构乃至各级经理人员进行有效监督约束;另一方面造成信息传递迟缓、扭曲、监督效率降低、导致成本过高。公司化改造之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将成为由国家资本、若干战略出资人和众多中小股东共同组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组织再造,建立科学的委托关系,明确所有者、经营者的权、责、利并形成有效互动。由股东组成的股东大会是银行真正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作为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拥有决策权,对重大方针政策进行决策;银行的高层经理人则由董事会聘任、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在执行层面上,通过组织再造,力求各岗位管理人员和雇员各有其位、各司其职,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和科学的委托关系,控制道德风险和降低成本。

2、制度再造:导入风险——利益分配机制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导入风险——利益分配机制,对企业为谁服务,由谁控制,风险和利益如何在各利益集团中分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制度安排。按照委托——理论,人不仅有着自己的利益,而且具有风险规避倾向。因此,在企业合约体中,经营者与所有者在利益函数方面往往是不一致的。因此必须建立起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机制,让所有者和经营者双方都承担企业经营的风险,在利益与风险的约束和平衡下,努力工作,创造价值。具体而言,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来说,努力工作可以得到附加收入,提高经营者个人在社会市场上的声誉;对所有者来说,努力工作,不仅可以不断提高公司未来现金流折现价值,而且可以得到当期的现金流收益。

3、文化再造: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

尽管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开始有意识地培育自身的企业文化,但单纯靠规章制度的“硬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文化建设进行重新定位,从借鉴和发展的角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由上至下的公司治理文化,形成“软约束”。公司治理文化是股东、董事、监事、经理人员、重要员工等公司利益相关者及其代表,在参与公司治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关公司治理的理念、目标、哲学、道德伦理、行为规范等及其治理实践。培育良好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文化,构建一种公正合规、诚实守信、廉洁正直、提倡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企业文化,成为国有银行加快发展的重要任务。

十一、基于外部控制环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再造

1、市场环境再造: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激励约束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并最终发行上市,其经营发展的状况就能够通过资本市场有效地反映出来。市场价值的变化会对商业银行产生很大的压力,促使商业银行加强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改善公司治理绩效。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强制性信息披露机制、法人治理要求等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外部市场环境再造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完善,要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起更加灵活地进入和退出机制。

2、法律环境再造:规范风险防范和利益保障体系

公司治理涉及诸多法律问题,必须由国家通过法律加以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司治理水平高低取决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质量。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法律环境的再造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明确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守则,以及董事和经理人员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二是在符合法律法规框架下制定公司政策,确保经营者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开展经营;三是加快制定保障中小股东利益的法规。此外,还可以建立健全刑事诉讼机制和民事赔偿机制,提高商业银行的违规成本。

3、监管环境再造:实现以风险为基础的审慎监管

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包括本国央行监管和国际监管,它构成商业银行外部公司治理的核心。当前,随着金融国际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国际化银行的监管以及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协调已经成为一种客观要求。根据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原则,商业银行必须在股份制改造和构建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同时,强化监管约束。目前我国银监会监管工作重心已经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监管转移,以提高银行审慎监管的有效性,这将有助于确保国有商业银行安全、稳健、高效运行,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十二、我们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通过商业银行自身的努力,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已有了较大的改善。内控优先意识明显增强,内控环境得到改善,尚未出现大面积违规的现象;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防范风险的要求,商业银行调整和完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新建和修改了大量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均建立了资产负债比例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和审慎的会计制度,风险控制措施逐步完善;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升级,信息容量不断增大,支持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需求;银行普遍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统一管理、下查一级的内部稽核体系,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对规章制度合理性和经营活动合规性的反馈、纠正机制正在形成。

一是银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银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真正市场化的货币金融企业相比仍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符合现代银行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完全确立,与之相适应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虽初步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司治理架构不健全、决策执行体系构造不合理、监督机制有效性不足等问题。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二是银行内控文化尚未得到真正的建立。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各级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过程。随着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银行内部人员的风险意识得到了增强。但内控文化并未在银行从上到下真正形成,特别是基层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还未充分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内涵。这些都将增大银行发现和防止失误的难度,加大出现违规行为的可能性。

三是控制分散与控制不足并存。控制分散表现为规章制度数量庞大,但分散于各类文件中,缺少整合:控制不足表现为有的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或尚不健全,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充分。

四是部分基层机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

篇2

关键词:内部管理;合规风险;问题整改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一、整改工作中的不足

虽然问题整改工作对保证银行各项业务的平稳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整改机制处于初步建立并渐进的过程,尚存在合理性、健全性缺陷,整改工作对内部控制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的提升空间还很大,需要落实的工作仍然还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整改的措施似是而非

1.整改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执行力明显缺乏实质内涵,就未整改及仍需整改的问题所制定的整改措施目标不明确。2.整改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整改成效未得到巩固,整改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3.对无需整改和无法整改问题的理由描述含糊牵强、不够详尽。

(二)整改真实性存在质疑

1.问题整改与整改实际不相符,整改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报告中、措施里,而未真正落到实处,甚至虚假整改。2.整改记录不明显、不完整,整改证据牵强,理由不充分。

(三)整改及时性尚需跟进

1.存在与审计监管检查部门沟通不充分、未达成一致共识。2.对整改工作认识不足,工作缺乏主动性。3.问题整改没有做到及时跟踪、持续整改。

(四)整改效果不尽如人意

1.整改工作报告分析不透彻,内容简单不实。2.整改成果未得到全面巩固,屡查屡犯、前查后犯现象仍然存在。3.对违规操作行为、问题责任部门及经办人员未进行必要的责任追究,责任追究不到位。

(五)整改工作态度不端正

1.对整改事项千方百计找原因、寻借口、整改描述答非所问。2.整改证据不足或无效,整改工作没有实质意义。

(六)整改制度掌握不充分

1.对相关制度、文件学习不深入,未发挥其指导作用。2.对无需整改和无法整改问题要义把握不准,影响问题整改实效。

(七)整改沟通缺乏技巧性

与内外部审计及监管检查部门的沟通不够充分,未将有关疑似问题解决在审计、监管检查之初,加大了日后整改难度;甚至在沟通之初就未达成共识,草草签字确认后,留下整改负担和隐患。

二、整改措施建议

为达到问题整改的预期理想效果,保证并巩固整改实效,最终实现整改工作的最高理想——银行各项管理工作合规合法。因此,笔者认为,在目前开展问题整改的现状下,还需要加强和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问题整改与合规风险管理认识

一方面,加强各级领导对制度执行力问题的高度关注,督促各级员工更加规范地执行银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主要合规风险点、存在缺陷或是导致效率低下、风险潜存的制度流程,建立及时灵敏的反馈机制和科技平台,以促使有关部门进行制度流程优化。

(二)确定明确的问题整改及持续性目标

问题整改,不是简单的 “就事论事”的整改。根据整改实际,应切实制定整改工作目标。整改目标建议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远三个阶段不断推进。短期目标重在通过落实内外部审计、监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强化合规意识和及时纠错意识,以防范案件、杜绝重大风险问题的发生及控制系统性风险。中期目标重在将整改工作内容延伸,以整改工作为基础,加强持续整改。长远目标重在分析研究整改工作中具体问题,以点带面,逐步建立起覆盖银行业务方方面面的问题管理分析平台,及时揭示合规风险。

(三)重点做好问题整改跟踪检查和监督

1.加强整改后续跟踪检查工作,把“整改措施是否扎实有效,产生问题的风险点是否根除、是否留有隐患或死角,屡查屡犯问题是否进行了举一反三的风险排查和警示教育”等内容列为核点。

2.进一步探索建立科学的监督体系,不仅仅是对整改效果的考核,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保证银行合规经营的政策、法规实施的措施是否有效上。

3.加大整改工作考核力度,侧重问题整改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强化整改综合考评效果。

(四)建立健全责任追究与管理责任制度

1.建立健全管理部门对违规行为的信息通报制度,做到违规信息的及时上传下达,纵向传达汇报、横向沟通反馈,并做好责任追究工作的验证和验收工作,以杜绝责任追究仅停留在表面上,做口头文章。

2.建立员工违规行为信息库,详细完整记录各责任人违规行为,包括违规事项、次数、整改态度、整改结果等,对号入座,跟踪检查,时刻提醒各层级员工要合规、合法、守法、遵章。

(五)整改工作机制要与IT系统紧密结合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系统功能智能化,自动判定审计、监管检查发现问题的风险程度,提出风险预警,做好深入整改。同时,对整改情况自动甄别,以区分整改效果的优劣,随时向内控合规管理部门提供反馈信息。

(六)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培训并上下联动

1.自上而下,加强领导,责任到人,明确各级机构职责,提高问题整改意识。

篇3

关键词: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77-02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概述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涵

美国COSO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以及员工实施的,为保证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5要素包括:(1)控制环境;(2)控制活动;(3)风险评估;(4)信息与沟通;(5)监督。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报告主要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和执行情况的检测,同时也是利益相关者获得信息的载体。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安排

近年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制度法规的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2010年证监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规范》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每年必须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同时对上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2011年,为了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法规,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以及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它融合了国际先进的经验以及近些年国内研究的成果,为构建完善的企业内控信息披露体系奠定了基础。这些准则的颁布类似于美国的萨班斯法案,为国内发展内部控制体系保驾护航。

二、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

(一)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总体状况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有上市公司2000多家,而其中上市商业银行仅有16家。深圳发展银行是国内上市最早的商业银行,21世纪初各大银行也陆续上市。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都很年轻,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法规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五部委2010年颁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强制性规定上市企业必须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以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成为上市商业银行每年必须披露的报告之一。

经统计分析发现,16家上市商业银行在近三年都能够正式独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专业机构审核意见。虽然,中国银行在2012年没有披露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但也披露了等同内控自我评价的内控报告,并披露了专业机构的审计意见。

(二)上市商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具体内容分析

本文以沪深两市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选取其2012―2014年三年期间披露的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合计48份进行分析。本文对样本公司披露的报告内容进行比较,披露的具体内容(如表1)。

1.责任主体、评价范围、评价依据、评价真实性声明等4个方面的披露。国内所有上市商业银行在近三年的披露中都确切表明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是董事会,董事会对报告真实性负连带责任。由于上市银行业务比较固定,其评价范围和评价依据方面在每年的披露内容中变化不大。

2.五要素也是上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报告重要披露的内容。从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在2013、2014年所有银行都进行了五要素的披露。从报告中可发现,各大银行也在不断地完善五要素内容,从而使内控报告更加符合内控基本规范的要求。

3.内控评价程序和方法的披露。2012、2014年大部分的银行均披露具体的内控制评价程序和方法,但是在2013年披露的银行数剧减,仅仅只有6家,未披露的比例高达62.5%。由此可见,2010年4月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颁布促使各大银行开始尝试披露评价程序和方法,但是效果是非常短暂的。当然,也有一些具体内容披露的频率得到很大的提升,比如缺陷认证披露数,2012年只有14家银行详细披露,2013年以后所有银行都进行了披露。

4.整改措施的披露。披露数量由2012年的6家发展至到2014年的12家,虽然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但还有一部分银行未曾披露此方面信息。

总体来看,随着各大银行对内部控制越来越重视,各上市商业银行关于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内容也越来越详细。大多数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报告内容基本上包括责任主体、评价依据、评价范围、评价程序和方法、缺陷认定、董事会声明、整改措施等内容。通过对比近三年的内控报告发现,虽然有些披露项目还需进一步的优化,但整体而言,大部分银行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正趋于完善。

三、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完整,缺乏可比性

报告内容的完整性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有效性的前提,而2010年《内部控制评价指引》颁布的主要目的也是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报告格式统一、内容完整,具有可比性。根据统计分析而知,2013年有31.25%的银行未披露整改措施,而对于评价程序和方法在2013年披露的银行数仅仅占所有上市商业银行的37.5%。此外,各大银行虽然都披露内部控制五要素,但其内容的详细程度参差不齐,无可比性。

(二)自我评价报告缺乏实质性内容

目前,上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主要披露银行内部控制现状以及执行效果。因此真实、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报告不仅可以加强银行的管理,而且更利于维护相关者的利益。从表2可知,2013年15家银行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都得出了内部控制有效的结论,不存在重大和重要缺陷的结论,只有1家银行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当然,也可能因为每个银行缺陷认证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结论不同。但无法否认的是,上市商业银行在披露报告的时候,会尽可能避免披露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很多内部控制报告流于形式,无实质性内容。

(三)缺陷认证和整改措施缺乏规范性

缺陷认证在内控信息披露报告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缺陷认证的标准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报告的结论,但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此部分进行规定,银行可以自行认定,从根本上使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报告结论缺乏可比性。比如,2013年浦发银行和宁波银行把缺陷认证分为财务类和非财务类,在财务类认证中依据利润收入为基准判断;2013年建设银行以合并报表税前利润总和为依据认证财务类风险。

四、优化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监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我国是一个以为数不多的机构监督庞大的金融市场的国家。一方面,监管部门需要完善相关制度法规,统一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建立一套符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的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该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内控考核机制。

(二)借鉴国外先进的银行管理理念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体制不够完善,我国金融行业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基础比较薄弱,因此,上市商业银行可借鉴国外先进的银行管理理念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内控信息披露。在借鉴国外内部控制经验的同时,也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战略。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方面,我国银行业协会可以成立国际咨询委员会,为国内外银行业往来提供良好的交流环境和便利政策。

篇4

支农再贷款管理使用情况的整改报告

根据《关于对***市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管理使用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银发[20xx]70号)内容,和支农再贷款自查中存在的问题,现将有关整改情况及情况报告如下:

一、台帐设置及使用不规范,未能明确反映借款人有关情况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检查中发现,个别信用社没有设置台帐或台帐与借据不符。对支农再贷款台帐登记、发放和归还情况,只是逐户登记金额和日期,未能真实反映出各个借款人的详细使用状况。

整改情况:要求各信用社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操作,利用每月1号会计例会时间,加强对再贷款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实现统一的帐务处理方法,明确反映借款人再贷款的使用及归还情况,真实反映再贷款的使用进度,达到支农再贷款帐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对再贷款使用投向不准,存在贷款用于非农业,贷户身份为非农户现象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检查中发现,个别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投向非农业,此类现象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再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再贷款应集中用于发放农户贷款,重点解决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储运业和农村消费信贷等方面合理资金需求”的要求。

整改情况:接到《通报》以后,联社对再贷款使用投向不准的信用社,及时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涉及问题的信用社在20xx年12月底之前整改完毕,并给予了通报批评。对问题较为突出的顺店社,要求该社尽快出台整改意见报联社计划信贷科,联社将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并监督整改,确保支农再贷款投向的合规性。

三、贷款存在逾期,致使支农再贷款形成风险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部分贷款存在逾期现象,个别信用社为完成年度其他各项工作任务,在支农再贷款方面疏于管理,使部分贷款没有换据或没有及时收回。

整改情况:对贷款出现逾期的现象,已专项向领导作出了汇报,现已协调资产科出台了以下意见:一是对20xx年以来新发放形成不良的贷款必须收回,否则按照禹农信联〔20xx〕142号文件规定严肃处理。二是要对20xx年以来新发放贷款到期必须收回,发现1笔形成不良的,信用社主任就地免职。三是对于账面中隐含的大量不良贷款,要求各信用社必须迅速行动,该换据的换据,该的,争取在年底前解决这部分问题。

四、对再贷款发放使用中存在垒大户现象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在检查中发现,个别信用社为逃避监督,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把大额贷款化整为零垒大户,增加了支农再贷款的风险。

整改情况: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以前年度信息系统不对称及监督管理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今后,联社业务科将严格把关,审查一笔贷款,先通过“信贷咨询系统”查询把关,无质疑的,再建议审批备案。对一户多笔、垒大户等以逃避联社审批为目的发放的贷款,联社业务科在加强监督的同时,将积极协调稽核部门进行后续稽核,凡出现此类情况的信用社,一经发现,将给予严肃处理并督促整改。

五、贷款发放手续不完善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检查中发现,个别信用社发放支农款时手续不规范。如借款合同中还款计划没有正常登记,缺乏对贷户的还款约束;调查报告流于形式;借款用途与调查报告用途不符;借据与合同要素不全等。

篇5

一、基本情况

根据主要承贷银行农信联社反馈:截止4月10日在国办系统提起数据时,逾期余额123.49万元,逾期率1.67%。其中:受疫情影响延期到3月末因春节未回家无法办理续贷的金额61.33万元;死亡户已申请财政代偿未代偿金额19.5万元;借款人在外地无法办理展期及续贷金额32.66万元;借款人超过65岁无法办理展期及续贷的金额10万元。预计4月份还将到期贷款余额73.85万元。

二、整改措施

4月13日,县扶贫局与人行、各承贷银行开会专题研判,为降低逾期率,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一)加强清收,要求承贷银行将3、4月到逾期贷款下发网点,通过客户经理逐笔再次核实,弄清逾期原因,制定清收措施,努力清收处置。通过现金收回、续贷预计可收回43.96万元。

(二)申请风险基金代偿,对已申请代偿的逾期贷款19.5万元力争在4月份处置完毕。

(三)对次月到期贷款提前介入催收,预计可处置4月份到期贷款金额68.35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完善相关制度。根据中省小额信贷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县小额信贷管理办法,明确部门职责及流程,加快业务办理,缩短办结时间。

篇6

一、工作目标

通过组织重点排污单位开展环保自查自律活动,激励重点排污单位不断提升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认识自我差距,强化自我整改,变“要我治污”为“我要治污”,切实让重点排污单位在自查、自纠、自律中自觉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实现重点排污单位的污染物达标排放。并在此基础上,努力采取新技术、新管理手段,实现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对象

全区范围内的重点排污单位,主要是指排放污染物总量大或对环境潜在影响大的企事业单位。

全区参加行动的重点排污单位为:

1.制革(含人造革)、电镀、造纸、印染、化工、水泥、电厂、食品(酿造)、制药、冶炼、蓄电池、石材、规模化畜禽养殖等重污染行业企业;

2.年以来因环境违法行为被立案查处的其他行业的企业、单位;

3.区环委会根据本区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增加参加自查自律行动年的其他重点排污单位。

三、工作原则

(一)排污单位自查自律原则。在区环委会的统一组织下,各重点排污单位按照属地原则参加自查自律行动年活动,对照《市区开展落实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自查自律行动标准》,逐项进行自查自评和自我整改、提高,在自查自律中主动、有效地落实本单位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二)实施分类管理原则。根据《市区开展落实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自查自律行动标准》,对重点排污单位在环境管理、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环境守法、社会行为等5个方面落实环保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时间从年至年(部分指标评价时间为—年)。评价结果分为环保模范、环保诚信、环保警示、环保严管等4个类别等级,依次以绿牌、蓝牌、黄牌、黑牌标示。对“黑色”、“黄色”的重点排污单位加大监察、监测、监管力度,促进重点排污单位提升等级;组织和指导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并督促其认真落实。对“绿色”、“蓝色”的重点排污单位给予表彰、鼓励,促进其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和污染防治能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扎实有序推进原则。各有关部门、各重点排污单位应加强组织,统筹规划,细化工作方案,扎实有序推进重点排污单位自查自律行动。行动步骤依次为:各重点排污单位自查自评、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初审、区环委会评定。其中,拟评定为“绿色”等级的重点排污单位均应报市环委会办公室复核。

(四)实施动态管理原则。加强评估跟踪管理,根据重点排污单位自我整改情况,实施升降级动态管理制度,引导重点排污单位不断改进环境保护行为。等级评定后,重点排污单位因超标排放污染物等环境违法行为被立案查处的,评价等级降一级;发生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评价等级降为“黑色”。重点排污单位通过采取积极的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环境保护行为,完成污染治理工作,按程序申请提高其评价等级。

(五)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原则。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政〔〕1号),在自查自律行动年活动中认真落实环境保护职责,对重点排污单位开展自查自律行动进行监督、指导、服务,切实落实相关激励约束措施,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环境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污染源的环境管理和达标排放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四、工作步骤

本次自查自律行动年活动时间为年月至年6月,分6个阶段进行。

(一)工作对象确定阶段(年月30日前)区环委会按照本方案要求,确定本区参加自查自律行动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单。同时,开展广泛的宣传和动员,组织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重点排污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熟悉行动标准、内容和方法。

(二)工作对象自查自纠自评阶段(年月日—6月30日)区环委会办公室于月30日前向重点排污单位发送参加《市区开展落实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自查自律告知书》(见附件2)。

重点排污单位在接到告知书后,对照《市区开展落实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自查自律行动标准》开展自查,对存在的问题组织整改,如实填写《市区开展落实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自查自律申报表》(见附件3)并进行等级自我评价,认真做好自查自律工作总结和档案建档,于6月30日前将申报表、工作总结和档案材料报送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重点排污单位开展自查期间,区环委会办公室、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应认真、主动地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逾期未完成申报或拒不申报的重点排污单位按照“黑色”等级进行评定。

(三)等级评价阶段(年7月1日—8月31日)区重点排污单位将《市区开展落实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自查自律申报表》、工作总结和档案材料报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逐级进行审核。

1.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初评(年7月1日—7月20日)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根据日常环境监管情况,组织对重点排污单位申报资料按“一单位一档”进行整理,对申报资料逐一进行核实,提出评价说明。在评审过程中,应征求负有环境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的意见,收集当地群众对重点排污单位的反映、看法。同时,要做好与重点排污单位的沟通,明确提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及时将初评结果反馈给重点排污单位,对重点排污单位提出的意见应认真进行现场核实。经过必要的材料审核及现场核实后,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形成等级初评意见,于7月20日前将本辖区内重点排污单位自查自律申报材料和核实评价材料、初评意见报区环委会办公室。

2.区环委会评定(年7月21日—8月20日)区环委会办公室对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报送的重点排污单位自查自律申报材料和审核评价材料、初评意见组织进行评审;对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审核评价材料、初评意见与日常监督管理情况出入较大的、重点排污单位反映意见较大的,应进行重点审核和现场复核,与重点排污单位进行面对面的查摆对证,必要时还可以召开有当地群众、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有关部门参加的现场复核会。区环委会经过认真评审,形成重点排污单位自查自律评审意见,其中,拟评定为“绿色”等级的重点排污单位应于8月5日前将相关材料报市环委会办公室评审,市环委会办公室于8月20日前将复核结果反馈区环委会。

(四)函告阶段(年8月21日—8月31日)

区环委会办公室、市环委会办公室将最终评定结果函告有关单位;同时,区环委会办公室将评定结果上报市环委会办公室备案。函告基本要求如下:

1.正式函告重点排污单位;

2.将评定为“黄色”、“黑色”等级的重点排污单位函告市、区两级发改、经济、国土资源、规划、工商等与重点排污单位生产经营相关的行政监管部门,作为行政许可和监管依据(见附件5);

3.将评定为“黄色”、“黑色”等级的重点排污单位函告重点排污单位的开户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对重点排污单位进行信用等级管理的参考依据,并抄送市、区两级人民银行、银监部门(见附件6)。

(五)整改提高阶段(年9月1日—年2月28日)

根据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自查自律等级评定结果,实行分类管理。对评定为“绿色”的,抓好典型示范;对评定为“蓝色”的,抓好巩固提升;对评定为“黄色”和“黑色”的,实施限期整改。

评定为“黄色”和“黑色”的重点排污单位,在接到评定结果告知书后20日内,必须根据评审意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内容、期限、资金、目标。整改方案应于9月20日前报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和区环委会办公室备案。重点排污单位应根据整改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整改工作,按规定期限完成整改任务。

区级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要按各自职责,指导、督促各重点排污单位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在规定期限内逐项逐条完成整改,确保整改工作有效落实。

对拒不整改的重点排污单位,给予立案查处,挂牌督办,停产整顿,直至依法关闭。

(六)总结验收阶段(年月日—6月30日)

重点排污单位完成环境问题整改后,要及时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书面报告整改完成情况,经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核实后上报,由区环委会办公室组织验收。通过验收的单位按照申报程序和要求申请等级变更,其中,提前完成整改任务的,可以提前申请等级变更。对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的“黄色”重点排污单位,评价等级降为“黑色”,并依法责令停产整顿;对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的“黑色”重点排污单位,依法责令停产整顿或关闭。等级变更结果确定后,区环委会办公室、市环委会办公室将等级变更结果再次函告重点排污单位及其开户银行、相关行政监管部门(见附件7—9)。

区环委会办公室应对本辖区开展落实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自查自律行动年活动情况进行认真、全面的总结,总结材料应于年6月1日前报送市环委会办公室。市环委会办公室将于年6月份组织对各地开展落实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自查自律行动年活动工作进行验收,检点排污单位档案材料,并进行实地抽检。验收工作结束后,市环委会办公室将在《晚报》及当地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主流媒体上对仍为“黑色”等级的重点排污单位予以公布曝光。

通过开展自查自律行动年活动,全区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得到普遍强化,“黑色”重点排污单位基本完成摘牌,“黄色”重点排污单位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全区重点排污单位基本达到“蓝色”、“绿色”等级。

五、激励约束措施

通过将重点排污单位自查自律的等级评定、整改结果与商业信贷、评先评优、争创名牌、上市融资、专项资金补助、清洁生产示范、循环经济试点以及行政许可、限期治理、停产整治等行政、经济、法律管理措施挂钩,促进重点排污单位自查自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主动整改,不断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一)等级为“绿色”的单位

1.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项目、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及其他资金补助项目。

2.单位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的,可优先予以环保核查或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3.在重点排污单位申请有关项目审批中开辟“绿色通道”。

4.各类评先评优中,优先予以推荐。

(二)等级为“蓝色”的单位

1.安排环保专项资金项目、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及其他资金补助项目时予以适当倾斜。

2.单位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的,予以环保核查。

3.各类评先评优中,予以推荐。

(三)等级为“黄色”的单位

1.根据自查自律评审意见,制定整改方案,实行限期整改,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健全环保管理制度,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2.在函告评定等级后的整改期间,实行限产或停产;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等级降为“黑色”,责令停产整顿。

3.环保部门加大现场巡查次数,每月至少巡查1次。

4.在重点排污单位未完成整改前,环保部门不受理新、扩、改建项目的环评报告书;函告给发改、经贸、国土、规划、工商等有关部门,在未完成整改前,暂停受理与污染整治无关的行政许可。

5.在单位上市环保核查中出具否定性意见。

6.不予环保资金补助。

7.取消单位和个人参评各类评先评优的资格。

(四)等级为“黑色”的单位

1.根据环保自查自律结果,制定整改方案,实行限期治理,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健全环保管理制度,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2.在函告评定等级后的整改期间,实行限产或停产;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依法责令停产或关闭。

3.每月向环保部门汇报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环保部门每半月至少巡查1次。

4.在重点排污单位未完成整改前,环保部门不受理新、扩、改建项目的环评报告书;函告给发改部门,暂停受理与污染整治无关的新建项目行政许可;函告给其他经贸部门,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暂停受理与污染整治无关的行政许可;函告给规划、国土部门,暂停受理与污染整治无关的用地行政许可;函告给工商部门,对被责令停业、关闭的单位依法办理变更、注销登记手续或吊销营业执照;函告给供电、供水部门,采取限电、停电、断电以及限水、停水、断水等措施。

5.函告给重点排污单位的开户银行,并抄送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人民银行将其相关信息纳入征信系统,提请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银监部门监督、推动、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其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审查条件,严格审批、严格管理。

6.不予环保资金补助。

7.对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环保认证、上市环保核查等实行环保否决。

8.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委〔〕118号),排污单位的业主或法定代表人、其他直接责任人是人大代表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该人大代表进行处理;是政协委员的,依照政协章程及有关规定对该政协委员进行处理。

(五)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对本辖区重点排污单位整改工作督促不力,辖区内“黑色”等级的排污单位数量没有明显减少的,实施“区域限批”。

六、职责分工

(一)为确保自查自律行动年活动的顺利开展,由区环委会办公室牵头负责自查自律行动年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具体指导各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开展各项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督促检查。各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要精心组织,认真开展自查自律行动年活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重点排污单位开展各项工作。

(二)各有关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进行监管。

1.区环保局是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主体,承担本行政区域、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各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是重点排污单位监管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重点污染源治理工作。

2.建立齐抓共管的污染监管机制。区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对重点排污单位实施监督管理,落实本方案规定的各项激励约束措施。环保部门对本辖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指导各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开展评价、函告、整改和验收等各项工作,加大对“黑色”、“黄色”重点排污单位的监察、监测、巡查力度;在“黑色”、“黄色”重点排污单位未完成整改前,不受理其新、扩、改建项目的环评报告书。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指导自查自律行动年方案的宣传,开辟专栏,组织多种媒体及时报道相关内容。发改、经贸、国土、规划等部门要对“黄色”重点排污单位加强监管,暂停受理其与污染整治无关的行政许可。工商部门要对被责令停业、关闭的重点排污单位依法办理变更、注销登记手续或吊销营业执照。供水供电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评定为“黑色”的重点排污单位采取限水限电、停水停电、断水断电措施。金融部门要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社会责任管理,将自查自律行动等级评定作为审办信贷业务的重要参考,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政策的落实。

(三)排污单位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重点排污单位必须依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切实负起本单位本企业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通过开展自查自律行动,找出差距、明确目标,不断规范和改进环境行为,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落实环评、环保“三同时”等各项环保管理制度,建设污染防治设施,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夯实环保基础条件,完善环保硬件设施,健全环境管理措施,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双赢”,努力实现和谐发展。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加强重点排污单位环境监管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开展自查自律行动年活动,有利于增强重点排污单位的环境守法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利于调动重点排污单位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同时,通过开展自查自律行动年活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及时化解因污染问题引发的环境纠纷。

(二)加强组织指导。由区政府成立开展落实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自查自律行动年工作领导小组,挂靠在区环保局,具体负责自查自律行动年的日常工作。

区开展落实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自查自律行动年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承担起自查自律行动的领导和业务指导工作,要认真组织培训,使相关工作人员熟悉等级评定标准、内容和方法。要加强环境监测、监察、统计、污染控制等各方面基础工作,以保证资料、数据来源的合法性及准确性。要积极探索制定有利于推进重点排污单位自查自律的政策措施;督促重点排污单位认真做好自查工作,查找环保薄弱环节,切实提高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要注重自查自律行动的社会效果和环境效益,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组织和指导“黑色”、“黄色”重点排污单位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并督促和帮助其认真落实,切实改善环境行为。要加强组织协调,及时解决自查自律行动年活动中出现的困难问题,确保自查自律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加强环境监管。加强现场执法监管,着重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违法性质严重、屡查屡犯的“黄色”、“黑色”重点排污单位的巡查,采取划片包干、责任到人、联合检查、交叉互检等措施,加大快速响应、突击检查、夜间检查、节假日检查力度。大力敦促重点排污单位实施污染深度治理,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同时进一步实现污染物削减。

(四)发挥市场作用。在环保部门和人民银行、银监部门、金融机构间建立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将重点排污单位行政许可、环境违法等相关环境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作为金融机构审办信贷业务的重要参考,以强化环境监管促进信贷安全,以严格信贷管理支持环境保护,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环境违法行为的经济制约和监督,促进完成污染减排目标和解决环境问题。

篇7

人民银行内审成果,可简言为“实绩”与“实效”,是审计事项与审计管理的总结与归纳,是未来审计工作的一种预测,可通过各类方式予以陈述,并对人民银行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活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份内审工作总结一般不会少这样几个字眼:“审计查出问题X个,查出违规金额Y元,整改得到落实Z个……”。这就是一个工作阶段内审人员所创下的工作成绩,通常,也是将此作为衡量内审成绩与查处力度的一个尺码,但内部审计成果不单指查出问题的多少。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从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后续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拓展到内控评审、履职审计并朝着绩效审计方向渐进的过程,可视为内审成果的“成长史”,蕴涵了审计方式从账务的全面核对与试算到抽样审计方式的广泛应用;内审目标从查错纠弊到风险全程控制的提出;审计手段从手工审计到以计算机审计为主的提出;内审职能从监督评价到监督与服务并重的提出;内审内容从财务的合规性、合法性向效益性方向转变等几方面的成长,这些都是审计成果借鉴、利用与转化的结晶。内审成果推动着人民银行审计技能与质量的不断提高――审前调查引起高度重视,重要性水平评估、凭借风险点适时开展审计的检查方式正在践行,审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内审成果推动着人民银行内审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与丰富――风险导向审计的逐步应用,使人民银行内审内容、方式、方法、思维及工作制度与管理办法作了相应的调整与充实,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办法(试行)》和《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指南》等。内审成果促进着人民银行内部管理方式的优化――以人为本的内部管理理念不断深入,环境建设得到加强,人人参与内控管理意识得到增强,建立了信息沟通与交流平台,有效地控制和防范来自组织内、外部的风险,出台了各类行之有效地激励与约束管理制度与办法。

审计成果不是零散的,它需要加工、提炼,它可以是一个细小审计技能的突破,审计方式的更新,也可以是一项制度与规范,更可以是新的内审理论与实践的诞生,毋庸置疑,内审科研成果与专利属于内审成果范畴。

二、内审成果利用、转化与梗阻

通常,视审计结论与决定(内审意见)为内审成果利用与转化的唯一通道。实际上,内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在为内审成果利用与转化作各类铺垫,如:基于职能部门的业务操作流程与规范而拟定的审计方案是审计成果雏形与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现有审计经验、技术条件,圆满完成内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达到预期效果是审计成果的奠基石;内审报告、专题案例分析、内审综合分析和内审工作总结是凝炼审计成果的渠道;内审经验交流又是新一轮审计成果的捷径。

为查而查,为整改而整改,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工作态度只能成为内审成果的梗阻。当前基层人民银行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屡查屡犯”得不到彻底根治便是这种工作态度所致,其中,不排除内审建议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内审整改跟踪举措不力;不排除内审干部对问题定性不准,证据不足;不排除因内审人员的“慎独”而导致的审计风险所致。

各类材料仅停留在表层文字功夫上或敷衍了事,疏于开展切合实际的比照、分析和总结,只能是内审成果的梗阻。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内审部门仍不同程度存在“浮夸”的不良习气,只看到成绩,看不到缺点与差距,片面地夸大业绩,拿不出真材实料,不注重工作经验与审计技能的总结、积累与交流,只浮于人员思想动态的表层分析上,人云亦云,谈不上“探索”、“预见”与“求新”。

内审自身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制度流于形式势必成为内审成果的梗阻。内审的“矛”一向是指向被审对象,监督被审对象的职责、岗位、流程与制度,查找各类可疑风险点,而自身内部管理制度简陋、职责不清、工作透明度不高。现场审计除了必要的内审通知必须出具,内审报告必须递交,内审处理决定必须下达外,一切能“灵活”的尽可能“灵活”,现场该收集的证据未收集,该整的工作底稿未整,该列的事实未列,事后补正、补救的现象在基层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时有发生。

领导不重视,工作无激情,成员不配合也是内审成果的梗阻。有了成绩得不到领导层的欣赏,有求新欲望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内审成果很可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工作无激情,为了“绩效”而制作“绩效”,只能是耗费,达不到实际奏效。缺乏和谐的工作氛围,缺乏良好分工,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团队作用,这一切都会形成一些人为的,不必要的梗阻。

三、促成内审成果利用的几个保障

综上所述,内审成果的利用与转化集中体现在内审整改的全面落实,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收益以及风险的最小容忍度。要促成内审成果利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保障举措:

(一)把握“度、量、衡”,执行责任追究制。责任追究是巩固内审成果的良好举措,追究要界定出职责,分清领导责任、管理责任和直接责任,追究应围绕人民银行风险类别进行逐级分类,充分考虑各层级的风险源,理清性质,作出合理、公正的责任追究,避免同一组织不同部门在同类问题上追究尺度过于悬殊,追究还应围绕内审人员岗位职责与工作质量,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主、客观因素,建立审计风险备案录。

(二)商议、协调与沟通,打造良好体内监督机制。一个良好的体内监督机制要求岗位监控、部门监控和内审监督达到良性互动,这个监督机制便是内审、事后监督、纪检监察及相关部门组成的大监督工作机制。内审部门须与职能部门建立商议制度,商议要有备案,保障领导层就内审监督与职能部门的争议进行协调,协调要有流程,内部审计还要定期通报监督结果,将部门监督、内审监督和群众监督纳入内控制度体系,取得领导重视与支持,规避审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三)梳理、总结与分析,利用好现有的提炼平台。《内审案例分析》、《内审查处统计报告》、《内审综合分析》和《内控报告》组成了内审工作梳理、总结与分析平台,从《案例分析》到《内控报告》是一个从个体问题到总体问题再到整体综述的分析过程。内审干部必须据实、详细地开展分析与报告,关注内在兼容性,从审计过程捕捉个性化的问题,从整体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总结与提炼内审工作经验与做法,并及时反馈有价值的信息,达到信息共享、价值互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之目的。

(四)调研、积累与交流,挖掘新的工作方法与思路。立足当地人民银行业务活动,开展实地内审调研,掌握业务活动总体态势,及时发现内审工作的局限与不足,有的放矢地开展内审检查,调研不是简单地递交一份达到字数要求的报告或调研文章,而应具备一定的可用价值,调研内容不应局限在自身内审工作范畴,而应拓展到人民银行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中,每做一件事,能有一份小结,每想做一件,能有计划或及时补正计划,内审工作就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评选优秀课题,开展学术交流,“请进来,送出去”的内审工作经验与交流仍然是当前值得推崇的举措,如何“为我所用”,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一切从实出发。

四、促成内审成果转化的几点建议

源于审计实践的内审成果上升为理论境界之后,还必须应用到内审工作实践中,转化为审计工作的新生力量,这种循环往复的关节点在于:

一要谋求审计检查方式与技能的突破。账、表、簿、证通常是内审人员“纠缠不休”的客体,要保障“核实勾稽“和”寻找出入”的工作质量,可学习、借鉴先进的内控风险预警预报方式,运用科技手段,尝试一些简便易行的检查方式,缩短验算、核对过程。采取后续审计及时跟进的连续性监督工作方式,打破内审工作“间歇性喷泉”效应,保持内审监督信息的适时与连贯,同时,强化人员培训,彰显内审分析评价的透析力,谋求审计检查效率的倍增。

二要谋求内审管理制度与规范的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与过程,必须置于内部管理制度,每位内审成员应有相对应的岗位与职责,职责的履行应有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建立内审人员准入、交流和学习制度,建立现场审计行为规范,建立审计项目立项、审批、报告与信息反馈工作制度,完善内审文书流转、保管与检查制度,建立、健全内控评审制度,建立一套能凸显本地内审工作特色,有利于调度每位内审人员积极性的整合办法,梳理、修缮与整合制度,营造严谨、和谐的工作氛围与秩序。

三要谋求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不能停留在罗列内控制度建立与否上,要上升到评价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劣上,分析内控制度体系能否驾驭整个业务活动,核对每一个违规与差错是否有条款与之对应并施于约束,科学合理地设计测试分析表和分析报告,及时提出修正建议,将内控制度评价工作列入内部审计常规性的工作范畴,促进组织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推陈出新。

篇8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缺陷,从内控环境、制度建设、制度执行、风险识别、会计监督等几个角度进行阐述,针对出现的风险,从人员培训、制度改进、信息强化、监督整改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风险

(1)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尚未形成。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文化尚未真正形成,部分银行管理人员还未充分认识会计内部控制及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参与和重视不够,在日常管理中,重业务发展、轻风险防范造成管理风险;员工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对业务的风险点了解不透,规范操作意识没有得到强化,由于制度传达不到位和理解不透彻,容易造成操作不规范,潜伏着操作风险;员工风险意识不强,对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认为相关风控措施手续太繁琐,没必要,从而以相互信任代替制度制约,导致逆程序操作、重要物品管理不严、授权流于形式等违规操作现象的产生,出现意识风险;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个别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扭曲,滋生拜金享乐思想,为达到个人目的铤而走险而出现的员工职业道德上的故意风险。

(2)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总体规划,表现为部分会计制度办法未能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造成了制度滞后于业务发展,或会计制度整合程度差,数量多但不够系统完整;会计内部控制结构仍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会计内部控制覆盖不全面,只停留在主要业务层面和一些业务产品上,而未延伸到银行会计活动的所有层面和业务流程上;有的制度规定太过于原则化,不切合基层行实际情况,实际执行中往往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

(3)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够。思想上不够重视,未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对制度的执行只做表面功夫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因业务水平欠缺、对制度理解不准确,法律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够,造成的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

(4)会计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方法落后。会计控制方式未标准化,制度文件不够系统,缺乏对主要会计业务环节的全面分析,这样就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银行的会计业务风险;会计内部控制方式较为单一。对会计风险识别与控制手段的研究处于被动局面,常常要等到案件发生后才总结经验,难以提前和充分识别新业务开办中存在的会计风险。

(5)会计监督检查的有效性不足。缺乏健全的会计监督评价体系,多层级多部门对同一业务内容重复检查,影响了会计内部控制效率;会计检查的覆盖面不能涵盖全部会计业务,在会计管理人员偏少、检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检查频率和深度难以达到规定要求,不能与银行风险程度相适应;缺乏对会计检查人员的再监督,会计检查流于形式,“查而不报、查而不纠”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问责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和违规处罚措施。

二、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1)从加强教育培训入手,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合规文化的形成。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开展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将会计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通过开展会计内部控制知识竞赛、会计技能比武、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查防案件能力和综合履岗能力,以防范操作风险;大力加强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把思想教育和案件警示教育纳入培训计划,使思想教育经常化、规范化,通过培训使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合规经营、合法操作的理念,逐步建立先进的风险控制文化和合规文化,培养员工自觉遵章守制的习惯。转

(2)改进商业银行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在原有的内控制度基础上推陈出新,尤其是针对新推出的业务,要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及实施细则,作到内部控制有章可循;加强现行制度的评估分析工作,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措施,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完善制度,促进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3)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如果不能被识别,它就不能被控制、转移或者管理。商业银行应通过狠抓会计基础管理、改进业务流程、提升系统功能,提高对风险的预警和控制能力;充分发挥金融会计对风险的反映、监督、预测、分析等作用。

(4)从强化信息技术入手,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水平和质量。

商业银行应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对银行全部信息进行处理、分析、预测,推进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逐步减少人工控制,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风险控制以减少故意风险发生的可能,增强会计业务风险控制的刚性约束,不断提高控制效果;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监控,加强柜面业务实时监测系统的建设,使银行后台可以及时梳理出可疑交易、违规交易信息,进行实时预警和处理,有效地从技术手段上解决前后台之间、上下级行之间交易信息共享的及时性问题,充分发挥数据集中和后台集中控制的优势,提升对交易的监督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5)建立高效的商业银行会计监督检查机制。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论是制度的制定、执行,还是最终的评判,都需要恰当且必不可少的监督,以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商业银行应加强会计内控队伍的建设,培养以会计主管、会计检查辅导员、结算专管员、电算化专管员和出纳专管员为主要内控监督力量的会计内控队伍,加强检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水平,改革检查人员管理体制,提高检查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篇9

银监会于2月23日了上述《指引》,对网贷机构开展资金存管业务提出具体要求。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指引》明确提出,银行作为存管人,不对网络借贷交易行为提供保证或担保,不承担借贷违约责任。

如今《指引》出台已经月余,留给P2P平台整改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未来,哪些网贷平台能跨过顺利完成整改?哪些平台能资金存管这道生死关获得进入下半场的入场券?

《指引》明确叫停多头存管

新网络借贷资金存管明确要求,P2P平台将投资者资金交由商业银行存管,商业银行作为资金存管机构,按照出借人与借款人发出的指令或授权,办理网贷资金的清算支付。

网贷之家高级研究员张叶霞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根据《指引》,引入资金存管机制后,由商业银行作为第三方机构对P2P资金交易流转环节加强监督,落实资金存管机制在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方面的作用,防范P2P资金挪用风险。

与此前征求意见稿不同的是,此次《指引》明确定义存管人为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不能开展平台的资金存管业务,但仍可退回支付业务合作。此外,业务指引在技术上要求商业银行“具有自主管理、自主运营且安全高效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技术系统”,不再强调“自主开发”,为技术外包留有空间。

此前,银行与网贷平台开展资金存管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银行直连、直接存管和联合存管。此次出台的《指引》t明确叫停了多头存管模式,即原来在多家银行开设多个银行账户的行为被严格禁止。按照规定,一家平台只能委托一家存管机构,并将存管人限定为商业银行,即委托人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应指定唯一一家存管人作为资金存管机构。也就是说,目前一些采用联合存管的平台需要尽快进行整改,采取银行直连或直接存管模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明令禁止多头存管有利于监管部门掌控平台资金流向,对平台行为实行更准确的监督。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资金存管一方面实现了客户资金与P2P平台自有资金的分账管理,从物理意义防止P2P机构非法触碰客户资金,有效防范P2P非法挪用客户资金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与网贷机构必须共同完成资金对账工作并定期出具存管报告,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网贷机构的有效监督,有助于引导网贷机构规范发展。

银行开始抢滩资金存管

尽管此前央行曾多次发文明确客户资金应实行银行存管的第三方存管制度,但目前大部分网贷机构并未实施客户资金银行存管,客户投资、还款的资金主要通过平台开立的银行账户、平台法人账户或其他内部人账户进行流转,有的机构还存在将大量标的归集到少数借款人账户名下的情况。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3月20日,共有234家正常运营平台宣布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约占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10.02%,其中真正与银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统对接的平台仅有140家,占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6%。

多位P2P平台及银行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2015年年底相关部门已经要求P2P平台选择银行进行资金存管,但是这一步一直被视作业内合规平台的最大门槛。由于P2P平台大多业务量有限且风险居高,多数银行并不愿意接手存管,少数开放资金存管的银行要求也颇高。以民生银行为例,不仅要求实缴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还要求3年内不得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此外,如何与银行进行系统对接也对P2P平台提出了挑战。

张叶霞指出,此次出台的《指引》,明确了商业银行作为存管人开展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时,不对网贷的交易行为提供保证或担保,不承担借贷违约责任。这一条款将提升商业银行介入资金存管业务的意愿。

记者了解到,《指引》出台后,愿意介入资金存管业务的商业银行数量比之前明显增加。根据盈灿咨询最新统计,已有38家银行宣布布局P2P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业务。有银行人士指出,资金存管对于银行来说,不仅是一项利润来源,最重要的是背后带来的大量个人用户数据,将有利于银行开展理财等资管业务。

《指引》或使网贷行业半年内洗牌?

资金存管提速的背后,是《指引》对P2P平台提出的硬性要求。根据《指引》,网贷平台作为委托人,委托存管人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整改期自公布之日起不超过6个月,期限与网贷监管暂行办法中整改的过渡期保持一致。未来6个月,能否接入银行存管,将决定多数平台的生死存亡。

篇10

“重审计实施、轻审前调查”和“重审计报告、轻落实整改”制约着审计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是目前,大部分审计项目的方案都由总、分行统一制定下发,大多基层行审计人员都存在着完成审计项目只需按照方案的要求进行现场审计即可的心理,对审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下发审前调查表当成一个程序加以应付,流于形式,造成审前调查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无法达到审计质量控制的要求。二是基层行内审部门大都以完成审计报告为项目的结止点,对落实整改情况关注不够,审计成果的利用率不高。近年来,一些行在促进内部审计整改方面,将问题责任逐一落实到人,使整改效果有所提高。但是,有些问题仍屡查屡犯,说明了我们的审计尚缺乏警示性和触动性,大部分审计只是把审计报告报送给行领导和上级部门,走走领导签批程序,无论整改得怎样,均封存案卷,最后束之高阁,并未起到实质性作用,使审计建设性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提升基层央行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

(一)建立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和评估体系,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内审工作要走向规范化就必须要重视自身的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制度约束机制,规范审计行为,使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通过研究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围绕最新颁布实施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结合本行实际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内审质量控制机制和评估体系,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为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二)建立以审计质量为导向的业绩评价和考核机制,不断提升内审人员素质。将审计质量作为内审人员年度绩效评价和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审计工作表现突出的内部审计人员予以奖励,并将考评结果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晋级升职挂钩,充分调动内审人员学习新业务、新技能的积极性,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促进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充分利用审计成果,促进审计价值的增值。一是加强审计综合分析,认真研究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从管理和效益角度以及风险控制角度提出操作性强、切合实际的审计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二是持续关注被审计部门对审计中指出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有效性,及时跟踪问题的整改情况,杜绝审计问题屡查屡犯的现象,确保内审工作的严肃性和建设性,使审计成果发挥最大的作用,真正实现审计价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