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整改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31 21:5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业单位整改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事业单位整改报告

篇1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急需解决的问题

1、执行不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准确地落到实处。近年来我局为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知识产权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很好的政策措施,建立并完善了相关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好的政策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并没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一些决策部署没有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从而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2、作风不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宏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每年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机关作风整顿,干部队伍的作风有了很大的好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风问题又有了一定的反弹,追求局部利益不顾大局、损害大局的随意行为,干部责任心不强、不作为甚至乱作为,工作不负责任、相互扯皮,部门之间互相设置很多“关卡”等问题突出,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3、行风不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少数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对待群众冷漠生硬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

4、监督乏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营造一种清正廉洁的发展氛围。但由于监督的意识淡薄、监督的体制还不健全,监督的方法还不得力,管财、管人、管事等重点领域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督乏力的问题。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5、追究不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强有力的追究措施是基本保障。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实行责任追究与工作需要有差距。存在的一些的作风和行风问题及执行决策部署不力等问题仍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对策

1、继续深入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注重实干的同时,更要注重想,理顺工作思路,突出目的性、掌握阶段性使自己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打好坚实的基础。

2、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建立健全长效监督和管理机制,实现了靠制度管人促事,形成了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的良好风气。

3、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第一保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全体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廉洁自律公开承诺活动,开展革命传统和警示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议事规则,坚持集体领导,充分发挥党内民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政令畅通;开展好党内民主监督,搞好领导班子的团结,增强领导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坚持个人服从组织,自觉维护局党支部的领导权威。新晨

篇2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事业单位

一、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从2014年1月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开始,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也普遍存在内控体系建设缓慢、内控制度建设不健全、内控体系组成不科学等问题导致内控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在发现问题与改进过程中应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自我评价和风险预警系统,借助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风险并及时化解。

(一)内控体系组成不够全面,内控流程有待完善

内部控制是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双重控制,不能有所偏颇。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内控意识有待提升,部分单位有制度未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相关制度建设存在瑕疵,操作性差。内控流程不是空泛的表面工作,它应与业务流程保持协调,例如全面预算管理应落实到业务科室,财务工作应加强事前评估与事中监督等。

应建立卓有成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与可监督、可管控的内控流程。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内控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必须高度重视内控工作,全面理清内部职能、明确工作环节,加强不相容岗位分离与审批授权控制、加强预算控制及财务监管、分析总结内控风险点,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风险预案及对应策略,才能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内控架构设置不够科学,内控有效性有待加强

事业单位内控架构应当依据内部控制规范,明确职责分工。有单位未成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无重点监控与风险评估机制,未设立整改固化与信息公开机制;有单位忽视不相容岗位设置,出现合同订立与审核不分、采购与审批职责不分等问题。事业单位特e是涉及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若没有合理实行权责配置方案,没有科学细化权力运行流程,就会丧失对风险节点控制,形成风险隐患。

提高内控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国家财产安全稳定。应明确分配职责、合理配置人员。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业务性质,确定内控重点和目标,确认相关部门管理职能,严格执行分事、分权、分岗,责任到位、责权对等,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三)内控信息公开机制不够健全,自评机制有待落实

在事业单位内控体系中,信息公开机制是重中之重。目前常见问题的:单位原有档案信息和部门电子数据没有充分利用,未建立内控信息化平台,内控信息未定期对外公开。事业单位须充分考虑内控信息化平台的设计和运行问题,应当依据内控规范,遵循重要性、全面性原则通过整理数据资料,保证内控信息完整,保证内控信息公开机制的有序实施。

在内控信息公开基础上,积极开展内控自我评价也是应重视和改进的内容。包括内控建设实施与制度完善情况、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情况、内控管理信息系统覆盖情况、各业务层面管理控制情况,并基于以上评价结果形成自评报告作为部门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也成为今后内控体系与实施工作改进方向,达成内控目标。

(四)内控监督检查不够常态化,考评整改有待提升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定期、定点、定岗的监督检查很关键。虽然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健全,但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单位负责人内控制度建设“第一责任人”意识还比较薄弱,缺乏内控知识学习。内控监督检查需要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形成常态化,要在整个业务流程中时时监督检查,不能掉以轻心。

在开展业务活动时需严格按照内控程序、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执行,内控专职监查人员,借助内控信息平台发现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完善,将风险系数控制在最低值。同时将单位和个人内控制度实施情况和检查结果与干部任命、绩效评定、年终考核相结合,加强监督与奖惩制度,及时解决问题。对内控过程中相关失职、失察部门和责任人违规行为进行追责问责,才能使考评整改成为内控制度趋于完善的推动力。

二、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目标与建设重点

(一)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目标

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目标是健全内控制度、完善内控措施、提高内控执行力、确保内控有效性,最终建成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国有资产安全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监督反腐有效长效、公共服务有序推进。

内控体系建设还须严格遵守内控五大基本原则:1.全面性原则: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监控;2.重要性原则:重点岗位、重要项目、重大环节;3.制衡性原则:职责分工、相互制约、有效监督;4.适应性原则:紧跟法规、调整提高、修订完善;5.成本效益原则:控制成本、扩大效益、适当平衡。

(二)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重点

制度完备不等于管理到位,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才是二者通达的必经途径。事业单位内控建设重点应在以下四个环节,战略制定、机构人员、内控实施、检查评估。

1.强化内控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战略目标。加强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责任主体意识,强化政治意识,确保制度健全、执行有力、监督到位,培养良好的内控意识,打造适宜的内控环境。科学合理的内控战略目标必须与事业单位主旨相一致,旨在规范事业单位业务活动,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约束和监督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实现管理服务目标。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内控人员综合素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关键因素在人,内控从业人员应严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勤奋善思、知识丰富、知法守法、公正客观,应在专业性、政策性、法制性三方面加强培训,加强内控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促进个人业务素质与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应科学完善内控人员考评办法,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奖罚政策,激发内控人员积极性、责任感,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和谐统一。

3.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保障内控体系实施畅通。内控制度不能用一般性管理制度来代替,应当围绕收支业务、全面预算、财务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活动寻找内控重点,保障组织权力规范有序。科学制定内控制度,确认内控管理职能和部门关系,合理进行责权分配,保证单位内控体系科学高效运行。

4.建立内控信息系统,加强检查整改效果。事业单位要建立科学高效的内控信息系统,减少人为差错。将内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等原则融入系统中,通过分析发挥内控系统的反馈作用。信息系统的建立也将为内控监督与整改创造条件,通过基础指标数据比较,使得风险预警、阶段评价和节点整改成为可能,借助信息系统可健全内控监督制约机制,可对内控实施质量及检查整改效果进行动态评估。

三、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制度配套与实施步骤

(一)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制度配套

1.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制度配套在单位层面上应包含内控组织机构设置制度、审批决策制度、关键岗位设立及轮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内控信息管理制度。具体如组织层级、汇报对象、工作岗位设定、工作人员要求、规则与原则标准、信息公开等。尤其是具体执行机构必须明确,内控工作范围必须明确,内部审计与监察部门必须明确。

2.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制度配套在业务层面上主要分以下几部分:一是预算业务方面应包括预算编制及执行制度、预算岗位责任制度、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决算管理制度等;二是收支业务方面应包括收入管理制度、经费支出管理制度、业务岗位责任制度、收入支出风险管理制度、收入支出备查表、收入支出业务流程表、公用经费管理办法等;三是政府采购业务方面应包括采购管理岗位责任制度、采购申请授权审批制度、采购招投标管理制度、采购业务管理制度、采购风险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责任制度、供应商风险管理表等;四是国有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应包括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国有资产管理流程、国有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制度等;五是合同管理业务方面应包括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合同风险管理制度、合同违约纠纷处理管理制度等;六是建设项目管理业务方面应包括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建设项目管理风险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管理流程等;

3.内控体系的评价与监督方面应包括内部评价与监督制度、内部评价与监督流程等。

(二)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必须加强宣传培训,强调其重要性。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主持制定工作方案并承担领导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及人员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沟通反馈,统筹部署。

1.明确组织保障与机构设置:成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编制计划,确定流程,开展内控专项知识培训,组织项目启动。可请专业咨询公司或机构指导协助,以保证体系的专业化、系统化和合理化。

2.开展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通过设置问卷调查,结合内部调研,分析统计并对单位层面风险进行风险评估,编制风险数据表,识别重大风险。

3.梳理内控流程与监控重点:对单位关键业务流程进行细化梳理,了解管理现状,发现薄弱环节,建立内控流程图,标识监控重点。内控流程须明确围绕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建立,以保证内控流程的全面与规范。

4.内部控制评价与整改完善:按照监管要求及管理实践,对内控建设实施与制度完善情况、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情况、内控管理信息系统覆盖情况、预算收支采购等业务层面管理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可进行内控抽样测试,查找执行缺陷,编制内控缺陷汇总表,按照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提出分类整改意见,直至整改优化。

5.建立信息系统与内控报告:事业单位要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做为内控制度落实平台,定期编制内控实施情况汇总表,汇总各阶段、各环节实施情况,定期编报单位内控管理反馈表,每年末应根据全年内控评价及内控缺陷整改情况,编制单位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由单位内控领导小组审核报上级领导审批,同时按规定及时公开披露。

四、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规划单位层面包含组织机构、决策部门、关键岗位、会计系统、信息系统,业务层面包含预算、收支、合同、采购、资产、建设管理等,可设置重点领域进行专项风险防控。通过全面调研、梳理业务流程、识别系统风险、选择风险对策、确定整改方案等措施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应充分贴合单位实际,具可操作性、可评价性。

建立框架。搭建适合本单位的内控体系框架,通过梳理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转向预算、采购、资产、信息系统等各业务环节,再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单位组织架构、单位文化等单位层面。

发现风险。事业单位业务性质千差万别,管控风险,投资风险,资金风险、资产风险等风险点各不相同。识别关键点、控制风险点,及时纳入信息系统动态管控,及时评估整改,保证内控体系有效长效。

制定制度。风险逼人,制度先行。内控体系最直观的成果就是各项内控制度。制度是否科学,表现在单位风险的整体把控、单位发展的良性推动、单位内部的和谐互动、单位文化的全面优化中。

评价完善。内控体系的规范长效运行,依靠监督改进和持续完善机制来保障,借助信息系统定期评价、持续修正,才能让内控体系良好运转。内控风险评价能帮助发现风险、评估风险,及时控制、整改、优化,解决风险。

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按照内控标准和规范发挥作用,体现其系统性和科学性。整体策划、找准目标、分段实施,真正使内控体系成为强化事业单位管理、提升内部治理水平的推手,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晓凌.关于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8).

[2]潘维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建设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

篇3

一、健全登记管理制度,夯实诚信建设基础。一是严格执行法人登记准入制度,建立完善了现场核查、财务审验、印章管理等工作制度,目前,市直420家事业单位已依法登记312家。二是制定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办法》,要求事业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单位名称、住所、宗旨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开办资金和章程等相关信息及时公开。三是要求事业单位每年1-3月份在事业单位监管信息系统公开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年度报告,重点是公开依法诚信履行职责情况。

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诚信监管平台。一是健全完善了由编制、法院等23个部门共同参加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具体研究事业单位监管的重要事项,解决监管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大联合监管力度,每年组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2次以上的联合检查,对存在问题的事业单位要求限期整改,自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来,开展联合检查17次,对存在问题的30多家单位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促进了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三、建立信用评价制度,营造诚信工作氛围。一是制定了《潍坊市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对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法人证书使用、合同履行、依法纳税等25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二是信用等级评价采取自查自评、信用信息征集、确定等级、公示备案、信用公告等程序进行,确保客观公正。三是对信用等级评定结果进行通报,督促各单位认真进行整改,将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与市直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增强了结果使用效力。2013年,首次组织了市直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从列入范围的279家市直事业单位中评定A级信用单位263家、B级信用单位16家,并从A级信用单位中评选产生“诚实守信明星单位”20家。对“诚实守信明星单位”进行了表彰,并通过潍坊日报、中国潍坊网站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公告。

四、推行绩效考核制度,检验诚信履职效果。一是在考核范围上,2011年在市属6家公立医疗机构进行了考核试点,2012年,将范围扩大到教育、建设等6个部门所属的33家事业单位,2013年扩大到市直130家事业单位,2014年实现市直事业单位全覆盖。二是在考核内容和程序上,把诚信履职、效能建设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点,由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委员会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考评,由“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市区群众等对事业单位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诚信建设等情况进行多维度问卷调查和网上评价,确保考评客观公正。2013年,对市直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130家事业单位进行了考核,确定A级单位41家、B级单位82家、C级单位7家,并从A级单位中评选产生绩效考核先进单位20家。

关键词:法人登记 诚信体系建设 绩效考核

篇4

根据中央和辽宁省委《关于做好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整改落实“回头看”工作的通知》要求,辽宁省作协党组日前召开会议,学习传达有关文件,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全面动员,认真组织作协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回头看”工作。

辽宁省作协“回头看”工作的目标要求是,以中央和辽宁省委关于做好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和搞好“回头看”的要求为指导,以推进辽宁文学又好又快发展、出人才出精品为主题,以培养青年作家、加强文学队伍建设为载体,以不断加强文艺理论研究和工业题材文学创作为重点,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职工群众得实惠的实效取信于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推动当前工作,促使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科学发展观,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回头看”工作主要内容是组织进行“六看”,即一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否更加坚定,推进科学发展的决心是否更加坚定,作风建设是否得到加强;二看辽宁省委及省委宣传部整改方案涉及辽宁省作协的具体任务是否己经或正在得到落实;三看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和整改方案中确定的科学发展举措是否己经或正在得到落实;四看影响和制约本单位本部门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或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是否已经或正在得到解决;五看“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等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是否已经落到实处;六看体制机制创新是否已经或正在取得重大成果。

辽宁省作协“回头看”工作将本着检验成果、促进落实、解决问题、不走过场的原则来进行。“回头看”工作采取组织自查、向党员群众通报、对所属事业单位“回头看”工作进行检查、向辽宁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写出“回头看”工作情况报告等方法步骤实施。对做好整改落实及“回头看”工作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形成情况报告。辽宁省作协党组强调,要提高对整改落实“回头看”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整改落实“回头看”工作的领导,用整改落实“回头看”工作促进当前各项任务完成。

篇5

(一)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变分散监管为集中监管。过去政府职能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是各自为政的,例如:人社局负责事业单位的人员调动、招考;编办负责事业单位的用编计划审批及实名制管理;财政局负责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审批等。按照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要求,成立事业单位理事会和监事会后,理事会是事业单位的决策机构,负责确定单位的发展规划,行使单位重大事项决策权。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社、财政、编办等部门分管领导是理事会理事。这样,各职能部门的分散监管就可以通过理事会这一平台实现集中监管。监事会的职责主要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的业务运行、财务、资产以及理事、管理层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纪委(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为监事会成员。通过理事会、监事会这两个机构,人社、编制、财政、审计和卫生等行政部门强化人事编制、资格准入、规范标准制定、服务监管、绩效评估、财务运作、信息等监督管理职能,着力加强对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和收费的监管力度。

(二)实行管理层负责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原来事业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常常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政事很难分开,通过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行政主管部门强化监管职责,弱化并逐步剥离具体运行职责,从而逐步探索完善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让事业单位法人充分行使自,优化单位内部日常运行的管理,健全单位内部决策的执行机制,强化公益属性,扩大公众参与,调动事业人员积极性,确保公众对服务满意。

(三)扩大社会参与面,事业单位法人监管增添新视角。在对事业单位的监管中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积极引入社会公众参与,扩大了监管的视角。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事业单位组建理事会时,必须明确1-2名会员为本单位服务对象的代表。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对该单位的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及日常管理优劣有切身感受,通过服务对象给事业单位打分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

二、探索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监督管理机制

(一)年度工作报告制度。事业单位要对年度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编制年度报告。年度报告主要包括本年度发生的重要决策、重要活动、预算执行情况;计划与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财务状况、运作中出现的问题;社会公众对本单位服务工作的反馈意见和其他应报告的重大事项。年度报告内容应客观、真实、准确,如社会公众对本单位年度报告内容有异议、认为需要进一步澄清的,该单位应做出解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应主动收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并对该单位年度报告内容做出质询,该单位应根据其要求作出相应的改进。

(二)重要信息公开制度。为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提高事业单位社会效益,事业单位应通过单位网站、政务网等多种渠道各类信息,对社会公众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还应在新闻媒体。事业单位应当公开的信息包括:年度工作报告、绩效评估报告、财务审计报告;重大决策和重大决策落实情况;理事会的组成和理事任免、理事会决议;为民办实事完成情况及本单位向社会的服务承诺;为民服务的内容、服务价格、服务标准、政策依据、运作状况、发展规划等内容及变化调整情况;其他应公开的信息。信息公开应做到完整、及时、准确、真实,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举措应通过听证会等形式进行论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法人绩效评估制度。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质量和效率并重原则,以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结合事业单位公益服务的特点和职责运行情况,登记局制定出台事业单位整体管理和质量评估标准。依据绩效评估标准和要求,事业单位应于次年年初做好自评工作,并连同各项佐证材料以及应由第三方评估或审计的报告报理事会,由理事会对年度工作绩效进行初评,形成绩效评估报告提交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和举办单位。然后登记局会同举办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实施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本单位理事选聘、管理人员任免、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和机构编制事项调整等的重要依据。

(四)决策失误追究制度。为确保理事会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坚持“谁决策,谁负责”为原则,保证理事会权力与责任相一致。对事业单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章程规定导致决策失误,致使单位遭受严重损失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参与决策的理事应承担相应责任,但经证实在表决时曾表示异议并记录在案的,可免除责任。

(五)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接受审计机关对法人实施审计监督,年度财务审计原则上每年一次,由理事会委托审计部门并按政府有关规定执行,于第二年1月底前完成。拿启东市中医院来说,其年度财务审计报告经理事会审议批准后报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和有关部门备案,并于次年2月底前通过医院网站向社会公布。经审计发现财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由理事会责成行政执行人整改,行政执行人应于30天内提出整改方案,报理事会审议。

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推广监管经验

(一)注重吸收外地先进做法。目前,启东市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架构就是吸取了镇江市的经验。启东市所有医疗机构建立一个管委会,由分管副市长任管委会主任,负责对财政、人事改革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各医疗机构再建立理事会,具体负责日常运行事务决策权及监督权。

(二)区别不同类别明确不同的监管重心。县(市)级事业单位多达数百家,分为不同的类别,隶属于教育、卫生、交通等不同系统。为使监管更具有针对性,可以区分不同的事业单位,确定不同的监管重心。例如对于学校,监督的重心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医疗卫生单位,主要看医疗技术的高低、收费的合理性、患者的满意度;对于一些业务关联性大、规模小的事业单位可以采用联合组建理事会的方式进行集中监管。总之,针对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多样化监管,促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

篇6

《对(关于浙江省2005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浙人大常[2006]16号)收悉后,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积极落实相关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问题

针对预算编制不够规范的问题,省政府已督促省财政厅认真抓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各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一是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内容。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切实做到省级部门及其下属单位所有收支编入部门预算,并细化到具体的预算项目和相应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二是改进部门预算编制方式。完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并逐步建立与定额体系相配套的经费支出标准体系和实物配备标准体系。2006年,结合市场价格调整了部分办公设备配置经费标准。同时,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建立事业单位定额体系。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财政管理规章制度。结合省级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有关规定,修订了《浙江省省级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意见》,通过制度建设,切实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二、关于强化对二、三级预算单位的财政财务监督问题

针对部分省级下属单位财务管理较为混乱等问题,省政府已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严禁各单位擅自开设银行结算账户;严禁私设“小金库”;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禁以改善单位职工福利等名义,擅自发放奖金、福利和津贴等,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规范预算行为。二是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切实将财政性其他收入和国有资产收益纳入预算管理,加强对一级预算单位的支出审核,增加集中支付系统内划转支出的事前审批手续,堵住资金随意划转的漏洞,并积极探索二、三级预算单位集中支付管理的有效办法。三是督促省级各部门落实对下属单位尤其是二、三级预算单位的财务监督责任,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切实追究违法违纪责任,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审计、监察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一经查实,严肃依法依规处理。

三、关于切实加强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的问题

为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实施程序,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省政府于2005年3月颁布实施《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作了全面规定。省政府将进一步提高《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执行力,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力度。一是切实加强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查,确保项目决策程序规范、科学民主、合法合规,从源头上提高项目投资的有效性。二是切实加强对政府性投资项目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工程质量监督和财政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为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省政府还将制定《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监督管理办法》,力求通过“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确保政府性投资项目的有效实施。三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当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要严肃处理。

四、关于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问题

去年以来,省政府采取了整合科技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强化项目预算管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等措施,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省政府将研究采取若干措施,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一是按照“存量调整、增量优化”的原则,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继续推进专项资金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二是加强立项审查,规范项目申报要求,做到立项依据充分,项目任务目标以及措施明确,便于绩效考核和落实责任。三是强化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建立项目库,细化、规范和严格项目预算编制,实行项目滚动管理。四是及时清理结余资金,除明确跨2年以上执行的项目支出预算外,若2年未使用完毕的,其结余资金收归财政用于平衡预算。对使用财政预算资金集中采购的节余资金,其中属项目支出结余的,由省财政用于平衡预算。五是积极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年度预算财政支出3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必须进行绩效自评,省政府将督促省财政厅抓好绩效评价的抽查、监督和指导工作。六是逐步建立与使用绩效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今后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绩效优良的优先考虑,无正当理由未能达到预期绩效目标或绩效差劣的,从紧考虑或不予安排。省政府还将督促省财政厅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考核办法》,进一步促进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五、关于加强对国有企业及投融资机构监管的问题

省政府对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和监管工作十分重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省国资委先后制定了30多个国资监管规范性文件和44个内部规章制度,建立了国有产权代表、财务报告、内审报告和专职监管等4个报告制度,构建了企业改革方案、清产核资、国有产权处置、经营业绩考核等6个审核批复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以产权管理为核心、以授权经营绩效考评为重点的国资监管体系。在此基础上,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省属国有资产改革和监管工作,并拟定有关政策措施:一是继续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认真研究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调整思路,加大整合和重组力度,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省政府已对建立省属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会制度、国有独资企业和绝对控股企业职工董事制度作了研究,省政府将开展向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试点工作,并要求省国资委抓紧制定监事会的工作规程和具体的管理考核办法,确保其权责相当、监管有效。三是以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加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尤其是完善应收账款处理等考核办法,确保经营者年薪与企业真实业绩相挂钩。探索建立省属国有资产收益或占用费收缴的相应制度,促使国有资产安全增值。

为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省政府十分重视加强对政府性投融资机构的监管,专门下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性政府负债管理的通知》和《浙江省地方性政府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省政府研究了外债管理工作,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外债管理工作的通知》。省政府将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的规定,把政府债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切实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省政府将在义乌召开全省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研究加强和改进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

六、关于切实做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情况

(一)关于预算编制不够规范问题的整改情况。

1、关于项目内容构成不够细化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政府已督促省财政厅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管理,严格项目编制要求,力求将预算编制细化到具体项目,并加强对项目预算的审核,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关于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不少收支游离于预算之外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政府已督促省信息产业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进行整改,要求严格做到“收支两条线”,包括部门预算外资金以及其他不同来源的所有收入都必须编入部门预算,足额及时上缴。

关于省信息产业厅将房租收入用于工会发放职工福利的问题。省信息产业厅已于2005年8月将房租结余65357.60元交入省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行政账户,同时规定今后凡拥有产权证的自有住房租金收入,一律交入省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行政账户进行统一核算,不再作为工会福利。

关于省建设厅收取国有股红利473.88万元账挂“暂存款”问题。2004年8月,省建设厅收取的国有股红利473.88万元,以暂存款的形式账挂省级会计核算中心账户。因当时省国资委和省财政厅正在着手制定有关省属企业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办法,省建设厅打算待办法出台后对收取的国有股红利按规定进行办理,并根据有关政策,报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后,用于该厅直属企事业单位的改制调剂费用。由于此办法至今未出台,该国有股红利至今未动用。

关于省水利厅向下属事业单位收取收入调节基金问题。省水利厅已于2005年停止执行《浙江省水利厅直属事业单位在职职工收入考核办法(试行)》,也相应停止收取调节基金。

(二)关于预算执行不够严肃、随意性较大问题的整改情况。

1、关于挤占专项经费情况较为普遍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政府已督促省海洋与渔业局、省信息产业厅进行了整改,要求必须严格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加强对专项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关于省海洋与渔业局将拨入的引种育种、病害防治、企业扭亏增盈专项资金转为“事业基金”问题。由于客观因素,暂时无法实施该项目,省海洋与渔业局正在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实施。关于省海洋科技开发中心将专项资金用于发放职工工资、奖金、计提福利费的问题,省海洋与渔业局已督促该单位进行整改,同时加强资金管理,杜绝发生此类问题。

关于省信息产业厅下属单位在专项经费中列支职工基本工资、奖金、物管费的问题,全部进行了整改,按照财政预算规范管理要求,均已作调账处理。

2、关于专项经费未及时拨付使用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政府已督促有关部门加强项目管理,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加快项目实施进度,避免把项目拖到次年。

关于省海洋与渔业局未及时拨付专项资金问题。省海洋与渔业局已进行了清理,可拨付的已于2005―2006年陆续拨付有关单位,节余资金将按规定陆续转入事业基金。

关于省建设厅下属的城市化规划专项经费至2004年底尚有2444.79万元结余,使用率低下问题。省建设厅根据审计意见已作了认真整改,并督促各课题组加快课题研究进度,保证质量,尽快完成结清。

关于省民政厅项目资金使用低下问题。省财政厅已督促省民政厅在编制2006年部门预算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合理性,并要求严格按照财政核准的项目内容和金额使用,对需跨年度使用的特殊情况,必须写出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和项目预计完成时间。同时加大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力度,努力使财政资金及时发挥效益。

3、关于省水利厅和省海洋与渔业局未按规定实施政府采购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水利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已全部作了整改,同时将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严格按有关规定做好政府采购工作。

(三)关于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问题的整改情况

1、关于违规收费、“收支两条线”规定执行不严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政府已督促有关部门加强收费项目清理,及时公布新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严格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切实做到“收支两条线”。

关于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大学外语等级考试报名考务费未全额纳入省财政专户管理问题。省教育厅已作了整改,发文要求各有关高校收取的报名考务费全额上缴省级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关于省供销社向兴合集团公司收取管理费问题。2005年审计整改后,省供销社已不再向兴合集团公司收取管理费。

2、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和处置存在一定隐患问题的整改情况。省财政部门将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一是加大资产清查力度,确保固定资产足额登记入账。二是加大对外投资和资产处置监管,加强资产收益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关于普陀山锦屏山庄股权的转让问题。省供销社根据审计意见进行整改,正在修订社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以进一步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关于省海洋与渔业局以企业改制款替下属金海宾馆列支房租的问题。省海洋与渔业局已按要求进行账务调整,暂作挂账处理。

关于省信息产业厅下属省电子器材有限公司未及时上缴应缴财政的改制处理资产49.5万元问题。省电子器材有限公司已将款项上缴省信息产业厅。

关于部分省级单位固定资产未入账或未及时增加固定资产价值问题,省新闻出版局、省监狱管理局、省信息产业厅已根据审计意见,分别于去年和今年将上述资产补记入账或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关于省教育厅机关工会投资“娃哈哈”法人股问题。省教育厅机关工会已于2005年11月对杭州娃哈哈美食城股份有限公司的42万元投资调整入账。

3、关于下属单位会计核算较薄弱,收入不入账、漏缴税金,账外发放福利、虚开发票套现发放福利等问题的整改情况。

关于省教育厅下属省教研室将收取的教材组织编写费等费用未作收入反映问题。省教研室已于2005年10月按要求调整账务,将该款项从“其他应付款”科目转入“其他收入”科目。

关于省供销社下属兴合集团控股的部分成员企业收益未按规定予以反映问题。省供销社已作整改,将收益按照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关于省信息产业厅下属无线电监测站账外收入12.69万元直接发放14位职工福利、擅自核销对省无线电通信技术公司的投资款问题。省无线电监测站已作整改,将账外收入用于直接发放职工福利后的余额交入法定账户;已对擅自核销的投资款作相应的账务调整。

关于省水利厅下属省水文勘察局通过开具劳务发票套现用于发放资金问题。省水文勘察局已作整改,补交个人所得税。同时,要求省水利厅加强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editoryang”为你整理了这篇财政局市级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报告整改落实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市财政局高度重视《**市202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报告》(以下简称《审计报告》)有关问题的整改工作,整改落实情况如下:

一、关于“智慧财政”系统部分功能不完善,存在管理隐患”问题整改情况

近年来,市财政局持续推进“智慧财政”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促进财政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针对系统部分功能不完善,市财政局已及时对预算指标管理子系统、总预算账套和非税账套进行升级和完善,根据业务需求科学设置和完善系统功能,提高系统应用水平。

二、关于“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存在一些不足”问题整改情况

(一)“未科学设置部分预算项目绩效目标指标”整改情况

针对部分预算项目绩效目标指标设置不科学的问题,市财政局积极推进整改,一是推动预算单位落实绩效目标编制主体责任,已联系并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进一步编实编细项目绩效目标;二是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基础和保障,依托智慧财政系统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三是制定绩效目标管理工作规程,推进绩效目标审核责任落实。

(二)“未根据预算项目绩效监控结果合理安排下年度预算”整改情况

市财政局已积极整改,一是及时敦促相关单位整改绩效监控中发现的问题;二是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成立专职机构承担绩效运行跟踪监控事务性工作;三是逐步建立健全绩效监控制度和操作规范,督促单位落实整改、及时纠偏。下一步,市财政局将加强对各单位绩效监控结果的审核分析,督促相关单位改进管理,完善绩效监控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关于“部分政府性基金项目年底结转规模超过规定比例”问题整改情况

审计指出问题后,市财政局已及时完成调账处理。待2020年上下级体制结算正式批复后,市财政局将根据最终批复情况确定该部分政府性基金项目需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的规模。今后市财政局将加强财政决算数据核算,按规定比例核算政府性基金可结转资金,超过结转比例的及时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确保财政决算数据准确。

四、关于“个别预算单位部门决算支出数据不准确”问题整改情况

一是市财政局及时发文要求相关单位根据审计意见和要求落实整改;二是加强部门结余资金管理,避免今后结余资金未上缴财政导致部门决算支出数据不准确;三是完善财政补助经费拨付模式,避免一次性拨付引起指标账数据与决算数据不一致的情况,确保决算数据的真实、准确。

篇8

【会计基础工作自查报告二】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堵塞资金安全管理的漏洞,根据区财政局《关于开展全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检查的通知》的精神,结合201x年5月区审计局关于审计区环保局20xx年和201x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处理意见,切实加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提升财务会计核算水平,我局开展了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现将检查的组织开展情况、自查情况、以及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开展情况

为使我局会计基础规范检查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会计工作信息质量的真实、完整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我局成立了以局长彭平为组长,副局长胡铭祥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确定了检查的主要目标,并要求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心,紧紧围绕会计基础规范检查的目标任务,加强统筹规范,全面安排部署,采取有力措施,自查面要达到100%,确保会计基础规范检查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自查情况

1、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依法建帐。

2、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并严格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的报账要求,明确了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业务金额无论大小,必须由经手人填制,科室负责人证明,经单位负责人和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核无误后方可报支。因此充分地明确了责任,做到了相互制约,公开透明。使各项业务事项得以有序进行。

3、记账凭证内容、填制方法、所附原始凭证等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字迹清楚,装订整齐。

4、加强了单位财务印签的管理。财务专用章与法人代表私章分开放置,做到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

5、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按照规定定期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业务往来单位需调阅有关资料时,必须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后,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方可调阅。

6、不存在账外设账行为。

7、对两个下属单位财务内部管理每年坚持内审。

三、整改情况

根据区财政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检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单位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核算、内部监控等进行了交叉检查。经查,个别单位20xx年和201x年总账余额不平衡,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不相符。已按现行会计制度和准则的要求,提出了整改措施,现已整改到位。

【会计基础工作自查报告二】

根据《xxx财政局关于印发会计基础工作合格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区民政局的安排,对我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内部控制及财务会计行为等情况进行了自检自查,现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搞好自查

通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执行情况专题检查,促进单位严格遵守《会计法》,认真执行会计制度,夯实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做到管好,用好资金,保障本单位各项业务正常运行。

二、明确目的,依法自查

我们在自查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依法自查,确保达到自查的目的。

三、认真自查,突出重点

在自查中我们对照以下几点,认真进行了自查

1、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会计账簿设置是否合规,是否严格执行《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3、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

4、包括财务制度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严格遵守;

5、会计核算是否真实合法,信息披露和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完善。

6、会计电算化工作是否规范、会计电子文档是否健全,

7是否存在会计造假及其他违反国家财经方针政策的行为。

四、针对问题,认真整改

(一)、财务收支执行情况

在财务工作中,我园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根据我局实际拨入的、发生的会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法规,所发生的各项会计事项均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依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确保数据真实、完整。

在安排经费支出时,分轻重缓急,即保证常规工作的需要,又保障重点支出所需,即体现实际工作需要,有考虑财力可能,合理安排支出。

(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根据我园工作实际,在建立并实施内部监督和控制过程中,建立了经费支出管理,授权审批,财产清查等相关内部管理。在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有效地实施了内部监督和控制,保证了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单位财产的安全,加强了对各项资产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了各种漏洞的发生,达到了以下三点要求:

1、明确了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使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以确保责任,防止舞弊,各项款及事项得以有序进行。

2、明确了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和审批人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了各项资金的使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3、明确了经费支出的开资范围和标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力经费支出,杜绝了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

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在固定资产购置时,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并根据有关规定,建立了账簿、款项和实物资产清查制度。

篇9

在全县上下奋力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的重要时刻,县人民政府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这是一次强化旅游安全、促进旅游发展、加快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建设步伐的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会议,会议时间虽短,但会议精神十分重要,请与会同志务必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认真开好本次会议,并结合实际认真完成好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本次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安全是旅游工作的生命线,安全工作是保持旅游事业长足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旅游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景区、景点建设稳步推进,旅游车船档次不断提高,宾馆饭店配套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宣传促销不断拓展,旅行社和导游队伍诚信建设不断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大幅度增长。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县直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与会同志长期以来对旅游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辛勤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客观分析形势,正确评价和对待旅游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我县景区、景点比较分散,点多面广,安全监管成本高、压力大;二是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经营主体多,涉及范围广,安全工作极不平衡,不少地方存在着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和安全投入不到位的现象,安全监管难度大;三是旅游项目中涉及爬山、攀岩、漂流、探险以及空中飞行等高危项目多,安全技术要求高,安全防控的任务重;四是景区、景点大多地处江边、河边、山顶或地质灾害易发区,防洪、防雷击、防地质灾害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安全动态监控的时段长、责任大。虽然,今年上半年以来全县旅游安全工作保持了健康发展势头,没有出现一起旅游安全事故,但是仔细分析旅游安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难发现:旅游安全要么不出现事故,一出事故极有可能就是重特大安全事故,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游客比较集中的时期更是如此。目前,全县旅游已进入夏季旅游旺季,夏季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殊时期,也是各类旅游安全事故的高发期。6月8日,在我市兴山县境内老209国道1676公里+800米处,神农架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一辆载有20名香港籍游客的旅游客车坠入路边河中,当场死亡3人,重伤1人,轻伤11人。这一起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损失惨重,教训深刻,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事故发生后,省、市、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对进一步做好旅游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旅游安全监管责任单位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务必从“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高度,认真吸取兴山“6?8”安全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防微杜渐,扎实做好安全监管、安全隐患整改、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等旅游安全基础性工作。坚持从安全大局着眼,从安全细节着手,不断加强和改进旅游安全工作。为此,县人民政府决定从6月下旬至7月底,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全面开展旅游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其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全面督办检查各旅游企事业单位执行和落实旅游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情况,帮助查找安全隐患,及时督办安全隐患整改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旅游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督促各旅游安全监管责任单位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便于各责任单位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各司其职地做好重点时期、重要时段的旅游安全监管工作。三是通过开展旅游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旅游安全、关注旅游发展的舆论和发展氛围,不断创新旅游安全监管方式,不断提高旅游从业者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基本技能,增强处理旅游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开展旅游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十分及时,也十分重要,各旅游安全监管单位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形成合力,扎实做好本次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二、明确重点,扎实开展旅游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本次旅游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历时一个多月,共分宣传动员、安全大检查、安全隐患整改、督办验收四个阶段,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专项整治活动的总体安排,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专项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强化责任,广泛宣传。本次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后,各旅游安全监管责任单位要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专班责任人,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自始至终参加全县旅游专项整治活动。五大工作专班的牵头单位要组织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单位,到具体责任人。各牵头单位要由一名分管领导带队,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专班成员,全面完成专项整治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各旅游企事业单位要迅速召开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并通过简报、墙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县广播电视台要策划专题,跟踪采访报道专项整治活动情况。

二是扎实做好安全大检查。安全大检查是否全面深入,安全隐患是否得到有效排查,直接关系到本次专项整治活动的成败。各工作专班及其成员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不等不靠,依职依法地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负责地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同时指导旅游企事业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隐患整改工作方案。:

三是全面做好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各旅游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根据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的要求,落实专项资金,确定专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严格标准,确保质量,逐项整改提高,并向负责安全检查的牵头单位写出安全隐患整改情况报告。

四是认真做好督办验收工作。各工作专班根据安全隐患整改工作情况,深入实地检查验收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对逾期不整改的责任单位,由安全监管责任单位根据各自安全监管职责,及时进行行政处罚;对重大安全隐患要挂牌督办,并坚决停止其营运。县人民政府还将组织力量进行检查验收。

三、切实加强对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篇10

一、基本情况

我局负责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支付的单位共有个,即市就业服务中心、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中心和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目前,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工伤保险参保人,生育保险参保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人,参加失业保险人,参加生育保险人,参加工伤保险人。医疗保险参保人(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参保率为%)。

今年上半年,共征缴社会保险费万元(其中,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万元、工伤保险费万元、生育保险费万元、失业保险费万元,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万元、工伤保险费万元、生育保险费万元、失业保险费万元,征缴医疗保险费万元),支付各项社会保险金万元(其中,支付企业养老保险金万元、工伤保险金万元、生育保险金万元、失业保险金万元,支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万元、失业保险金万元、生育保险金万元、工伤保险金万元,支付医疗保险金万元)。

年,有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含低保、五保人),参合率为农村常住人口的.%。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万元,已有人次住院就医,支付住院医疗费补助万元,人均补助元。

二、自查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的生命线,基金安全关乎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也事关党和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我局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基金自查整改工作,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会上,主要领导向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人和财务科长会议传达了《通知》精神,并将任务逐一分解,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同时,成立社会保险基金自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各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经办机构负责人和相关科室科长为成员。根据《通知》要求,各经办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自查计划和整改方案,重点围绕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和支付等方面,认真开展自查和整改工作。

(二)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

一是建立财务、会计制度。为规范和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各经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对征收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均单独核算,分开管理,专款专用,没有社会保险基金之间相互串用问题。在银行建立社会保险资金财政专户,各经办机构征缴的社会保险基金全部存入财政专户,做到专款专用,没有挪用问题。设立财务管理机构,配备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加强财务管理,做到日清月结。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做到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报表编报及时、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手续齐备。努力做好社保基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如实反映基金收支状况。

二是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各经办机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出现纰漏。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中心建立层层报批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在基金征缴和支付方面建立了部门间相互监督机制,征缴科与基金科每天核对应收款项与开出的票据,保证了票款账相符,并建立了领取、收回签章负责制。市就业服务中心失业保险科制定了计算机收缴管理制度、基金上缴制度、审核认定发放制度,银行进账单全部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三是建立基金及时上解制度。各经办机构社保基金收入及时上解到财政专户,定期与财政专户对账,保证了账账相符。

四是建立投诉举报制度。为维护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各经办机构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号码,设举报箱,随时接受监督。对举报的问题进行调查,业经查实,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严肃处理。

五是建立定期自查制度。各经办机构定期对社保基金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易出现问题的岗位实行随时检查和定期轮岗制度,严肃基金纪律。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认真加以整改。同时,分析查找在机制、制度、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管理,严格监督。

(三)强化基金征缴,严把支出关口

为做好基金征缴,严把支出关口,我们不断加大基础工作,设立了征缴、审核、支付、监察、审计、财务、微机管理等科室,安排业务能力强、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同时,通过业务学习、岗位培训和业务竞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经办能力,逐步实现社会保险经办管理的专业化。

1.严把收入关,确保基金征缴应收尽收。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做好扩面工作。通过送法到企、政策宣传周、就业洽谈会、举办培训班、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发宣传单、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保险的目的、意义及政策规定,使更多的人了解政策,从而提高劳动者和企业法人的参保意识,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增强基金保障能力。二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指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与工资、评优挂钩,做到人人有指标,充分调动全员收缴的积极性。三是大力清欠,实现颗粒归仓。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成立清欠小组,组成专门科室,抽调专门人员,深入欠费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进行稽查,对少缴、漏缴的单位,敦促及时补缴。失业保险科定期对缴费单位进行稽查,核对企业参保人数,核实缴费基数。机关事业单位加大清欠征缴力度,通过政策宣传、电话催缴等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催缴。医保中心建立基金欠缴备查账,每月月末由征缴科提供当月基金欠费明细,根据明细,及时催收,保证了基金足额征缴。各经办机构对欠费个月单位由主任调度,欠费个月由主管局长调度,欠费个月的报局长亲自调度,有效地敦促了企业及时缴费,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2.严把支出关,确保基金合理使用。一是建立网络系统基础数据和信息台账,采取电脑操作业务,业务流程按市基金监督规定执行,实现社会保险经办管理的信息化。各经办机构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严格工作程序,规范业务流程。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严格追款冲账业务手续,凡是重复缴费的,需提供缴费收据原件,由窗口审核打印,注明原因,助理审核签字,主管领导审批方可返款。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中心常年坚持报批制度,凡涉及新增参保人员的保险费征缴、合同制人员的保险费补缴、新增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出、死亡离退休人员的丧葬费、抚恤金支出、个人账户的转移支出等方面,全部经由初审、复审后上报局里,审批后执行等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在网络系统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又建立一套系统人工账台,记载参保、征缴、支付等各项内容,随时更新,以备查验。二是与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公安户籍管理等部门共同把关,每年做好两次离退休人员生存信息认定,杜绝养老金冒领,从源头上防止基金流失。三是做好待遇核准,认真做好失业职工的接收和档案审验认定,做好工龄认定和失业保险待遇标准核定工作。四是加强医疗服务监督,重点是对定点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管理,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检查和考核,杜绝不合理支出。五是严格失业救济金发放程序,对失业保险申领登记的失业职工实行逐级审批制度,对申请住院的失业职工实行定期走访制度。经自查,各项社会基金均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社会保险基金支付政策,没有擅自扩大使用范围,没有贪污、截留、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情况发生,也没有采取欺诈手段套取、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现象。

(四)健全监督体系,实行全方位监督

基金监督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保证基金的安全性、提高收益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监督的有效性,我们主动接受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的作用。

一是严格规范社保基金的管理与运行,绝不出现套取或挪用现象。实行“钱账分离、管用分开”的管理办法,做到经办机构管账不管钱、银行管钱不管账,确保基金封闭运行。二是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的安全。每月日前将上月报表报局养老保险科,接受监督检查。三是市审计局、财政局加强日常监管,并将基金的使用情况列入年度审计计划,务必要把老百姓的“保命钱”管好、用好。四是监察局对社保基金使用实行通报制度,市人大和市政协也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工作环节仍有不足之处。如原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前欠缴的社会保险费仍有未补缴;社会保险费有当期欠缴现象发生;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中心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建设不能适应当前复杂的业务需要等。

三、下步打算

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是社会保障体系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我们认为,领导重视是做好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工作的关键,规范业务操作、落实目标责任制是做好社会保障基金自查与整改工作的基础,实行社保基金信息化监管是做好监督工作的保障,积极开展各项检查是做好社保基金行政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根据自查情况,下步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协议,催缴欠费

具体情况问事保。

(二)加大征缴力度,确保应收尽收

各经办机构都成立稽查科,并派专人深入企业,定期、不定期对缴费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各参保单位是否有漏缴漏报现象发生,做到应收尽收。对当期欠费或拒不缴费单位,劳动保障局采取行政、法律、舆论措施,强制催缴,减少社会保险费当期欠费现象的发生。

(三)安装财务软件,提高经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