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范文

时间:2023-04-10 02:0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病理学

篇1

人乳腺癌裸鼠异种移植的初步研究 李志宏,黄信孚,李吉友,阳兰桂,何京生,姚丽华,吕允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 郑世曦,阮幼冰,武忠弼,汤健

5例感染伴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尸检观察 蒋绍仟,陈显章

石蜡包埋整叶肺组织大切片的制作与体会 王德田,刘鸿瑞,严洪珍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方法进展 石胜军,夏照帆

bcl-6与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 陶琨,朱雄增

几种新型神经上皮肿瘤病理学研究进展 卞修武

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形态学特征 马大烈,郑青渝,詹鎔洲

发热,上腹部及胸疼痛、肝肿大、胸腹腔及心包腔积液

胆囊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陆孝禹,谌福中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一例 武迎,张慧信,王福,方微

输尿管平滑肌肉瘤伴结石一例 韩安家,熊敏,吴惠茜

侧脑室内少突胶质细胞瘤一例 李斌,张杰,李甘地,杭振镳

真两性畸形伴卵巢内胚窦瘤及隐睾症一例 陈广峰,陈连红

双侧胎儿横纹肌瘤型肾母细胞瘤一例 何乐健,李佩娟,周春菊,孙宁,黄澄如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因素分析 张廷锣,涂小予,徐薇苓,平波,黄政,王贤,陈彤箴,伟

人异体移植肾之闭塞性动脉病的病理学研究 戴群生,黄受方

不同药物敏感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PC-2的杀伤作用 张雷,刘彤华,崔全才

人慢性肝炎贮脂细胞超微形态的计量学变化 徐晨,李维信

TIMP-3基因转染抑制人肺癌细胞系侵袭与转移的研究 牛桂莲,方伟岗,郑杰,由江峰,吴秉铨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一例 石怀银,陈凜,韦立新,吴浩强

缺氧内皮细胞介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mRNA表达 李丰,张燕,车东媛,邓仲端

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端粒及端粒酶表达 张方信,张学庸,樊代明,邓芝云,闫岩

肝内胆管巨大状囊腺瘤癌变一例 庄严阵,王淑真,张福星

人脑星形细胞瘤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研究 步星耀,章翔,曹卫东,于耀宇,易声禹

连接蛋白43在培养心肌肥大时的表达及其意义 张骅,楼定安,章芷茵,毛峥嵘

白细胞介素-12基因转染的人肺巨细胞癌克隆的建立及其生长特性的观察 付坚,吴晓,郑杰,王洁良,吴秉铨

Rb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王顺祥,马志学,左连富,刘江惠,郭建文

鼻咽癌癌旁粘膜的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钱洪流,彭韬,冯振卿,王心怡,宗永生

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 杨华,Haiyen E.Zhan,Henry Frison,Leland W.K.Chung

一种新的巨噬细胞单抗--AM-3K在正常及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曾荔,赫炎,竹屋元裕,高桥洁

几种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胃肠道平滑肌肉瘤中的表达 李沛雨,袁玫,蒋彦永

25例先天性腹壁缺损尸检分析 武卫平,朱清於,李风山,仓为民,钱宁

放射性皮肤溃疡表皮细胞AgNORs的图像分析 杜悦娇,王德文,夏国伟,赵坡,崔玉芳

乳腺癌p16蛋白、mRNA表达、基因突变及临床病理意义探讨 袁晓璞,陈同钰,鲁常青,谈敏,施达仁,徐枫

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胶质瘤细胞形态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树辉,詹镕洲,陶霞,田野苹,何成

bcl-1基因编码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肖玉平,辛彦,赵凤凯,隋成光,任常山

大肠癌组织蛋白酶D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王娅兰,苗德林,周伟

一种新型直接原位PCR法 郑宁,余竹元,朱世能

小肠多发性腺癌一例 侯建新,于佩良,保庆泗,刘文君

肺血管内巨噬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李胜亮,陈正堂,金敬顺

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的分子病理 张平

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误诊一例 周庚寅,唐卫华,梁涛,李盛梅,刘文君

胃腺癌伴绒毛膜癌分化一例 李新功,姜辉,董艳光

十二指肠肉瘤样癌一例 刘爱军,曹正

87例肺癌nm23蛋白的表达 魏泓,吴艳春,周建华,朱荣,史景泉,陈意生

噬红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尸检 汪九湘,李春光,要自强

附睾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二例 冯晓冬,赖日权,陈炳旭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伴实性附壁癌肉瘤结节一例 叶学正,宋容,李进,张代奎

人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修饰脂蛋白的研究 汪晓松,陈琪,朱清於,庄一义,魏恩会,陈秀英,陆珍凤,Gunther Jurgens

心脏传导系统部位肿瘤的形态观察 宋一旋,姚青松,罗斌,祝家镇,梁赏猷

不同类型克山病心肌间纤维化的形态学分析 李保玉,金毅,孙波,王凡

大鼠再生肝对二乙基亚硝胺启动作用的敏感性 韩广洲,陈晋彦,丁濂,张连惠,杨志刚,徐蓓

淋巴瘤血管内皮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 吴后男,李玉林,申哲洙

颞部皮肤脑膜瘤一例 钟定荣,韩庶永,周会行,陈乐真

层粘连蛋白及其受体在乳腺癌的表达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皋岚湘,丁华野,陈乐真,邓永江,吴霞,田玉旺

上呼吸道硬结病一例 江昌新,谭郁彬,林建韶,张大卫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昌红,严庆汉

结直肠癌临床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多因素分析 柳红,吴永平,杨永生

对食管癌肉瘤与肉瘤样癌的初步探讨 黄志勇,乔振亚,章宜芬,周祀侨,贡仁武

转化生长因子α、β1对大鼠肺泡II型细胞生长的影响 曾庆富,钱仲棐,苏涛

空泡型质子泵阻断剂Baf. A1抑制破骨样细胞体外骨吸收研究 赵宁侠,于世凤

胸腺嘧啶核苷激酶/丙氧鸟苷自杀基因系统旁观者效应机制的探讨 张雷,刘彤华,崔全才

胰腺神经母细胞瘤一例 何乐键,李佩娟,祝秀丹

肾小管损伤时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其对离体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李玲,邹万忠

抑癌基因APC蛋白在结直肠粘膜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王东旭,房殿春,阎晓初

H-ras、c-erbB-2、p53蛋白在乳腺增生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杨举伦,刘大荣,蔡学敏

p16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 牛韵韵,高巍,张云汉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异常及其意义 夏加增,张熔熔,王利军

p53和p21蛋白在恶性间皮瘤的表达 何桥,吴秋良,邓晓华

篇2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病理学实验教学;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R3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3)23-162-03

病理学作为医学主干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于病变的大体及镜下形态学特点的描述和观察,抓住疾病发生变化的本质,最终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1],在整个病理学教育中,实验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具体的标本和切片的学习,可更加形象的揭示病变的特点,病因,发病机制,伴随的功能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与理论课知识点相互呼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和启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最终结合理论知识,形成理性认识,对于实验教学探讨和深入,将直接改善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病理学实验教学需要涉及解剖、组胚及其他基础医学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与临床挂钩,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意识,才能更好的让学生融入课堂,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引进相关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互动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病变本质的学科,重点在于病变器官、组织、细胞大体和形态的描述及理解,且病理学概念多,知识点多,病变千变万化,单纯靠课堂理论教学不能完全达到教学效果,这就凸显了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展,病理学实验教学技术也由板书、挂图,演变为现代实验教学常用的多媒体教学甚至是网络教学,学生可获得的信息量逐步加大,典型病变也更加清晰、直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很容易开展教学,但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弊端[2],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课堂,但传统模式的实验教学依然类似理论课教学,教师针对病变讲解特点,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称为讲演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能够与理论课知识完整衔接,在短时间内将病理学的相关概念、重点、病变等系统的传授给学生[3],而此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自身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也未能充分发挥,甚至在讲解典型病变的过程中,学生成为看客,没有自己的思考,而是一味的追求教师和书本,这样就违背了病理学教学的初衷,而且目前的病理学实验教学,重点在于基础病变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病理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则介绍的比较少,就不能满足部分勤学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对于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在适当调整的基础上,使其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又能及时介绍本领域最新的进展,更好的衔接理论课,为临床服务。

2临床病理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应用

2.1临床病理学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结合

临床病理学作为病理学的应用型分支科学,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及相关科研的数据分析,临床病理学由于其与临床直接挂钩的特殊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关心的是所学知识在临床上的应用程度,而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病理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4],笔者在进行实验教学的同时,给学生讲解一些临床典型病例,以病案教学的模式结合临床病理学的分析,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进一步了解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地位,提升他们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例如1例男性患者,50岁,肝区隐痛2年多,双下肢反复水肿8月,复发加重伴乏力、腹胀20d入院,体格检查:颈部和面部见多个蜘蛛状血管痣、叩痛,肝肋下未扪及,剑下4cm,质韧。脾大,腹腔积液征阳性[5],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作为临床医生应该怎样思考?临床病理学如何在本例应用?如何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这些都是学生极为关注的,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6]。从临床病理学角度来看,该患者需要进行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获取新鲜的肝脏组织方能确诊,组织切片后,就要运用临床病理学知识进行诊断,如果观察到假小叶结构,考虑肝硬化;如果观察到细胞呈现梁索状、片巢样结构,有异型,可见血窦,无纤维组织,考虑肝细胞性肝癌;如果观察到细胞呈现腺管样结构,可分泌黏液,考虑胆管细胞癌,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整个诊断过程涉及的知识领域面比较宽,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学生将自动寻找并获得相关知识,教学效果将会有效提高,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需要提到,肝硬化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肝区隐痛、腹胀、体格检查可以发现蜘蛛状血管痣,这是临床病理学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临床病理联系,是一种顺向思维,是一种由因到果的过程。而临床上,医生需要依靠相关的阳性体征和症状进行逆推,是一种逆向思维,是一种由果到因的过程,而这种逆向思维就是每个医学生必须要锻炼和掌握的临床思维,结合临床病理学的学习,可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临床思维,顺利过渡到临床。

2.2临床病理学与扩展学生视野的结合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上,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是很重要的任务,如何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真正从课堂狭小的空间走出来,主动吸取相关领域的知识,为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则是而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临床病理学与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结合,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例如1例男性患者,56岁,头晕、心悸8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d入院,体格检查:急性病容,端坐呼吸,双侧心界扩大,双肺下部闻及少量细湿�音,心尖部闻及舒张期杂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教师在讲解此病例时,首先根据症状和体征,要考虑高血压导致心脏病变的可能,可给学生强调血压过高所导致的心脏肥大,并展示心脏肥大的大体标本图片,但学生此时只有粗浅的印象,对于图片所展示的病变本质认识不深,学习兴趣不高,此时教师可穿插相关临床病理学知识,包括心肌细胞镜下图片―细胞直径增大,肌原纤维增粗,细胞核呈分支状等心肌细胞肥大的诊断标准[7],给学生介绍心脏肥大在病变早期出现向心性肥大,导致瓣膜相对性狭窄,而出现了心尖部舒张期杂音,而在病变的晚期,心脏会进入离心性肥大的阶段,最后可穿插内科学的知识,病理学上的离心性肥大实际上在临床上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晚期心脏病变的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结合本例,患者的心脏病变就经历了由向心性肥大到离心性肥大,最终进入到心功能衰竭的过程。由此病理学实验教学就由单一的病变阐述过渡到了结合临床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综合性知识拓展过程,显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及作用

而在运用临床病理学知识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任教老师在精心备课的同时也要注意,医学实践对于医学生而言,是强化理论、学以致用的关键一环[8],是医学生向医生蜕变的重要一步,因此,实验教学更多的要以学生为主,要以临床病理学知识开展的临床病案分析为主,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病例,主动的去收集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最终通过临床、大体、光镜三结合,运用临床病理学的知识得到自己的诊断,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更多的时间要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增强互动性,开阔视野,例如1例女性患者,53岁,因“白带增多伴腥臭味、接触性出血10个多月,右颈部包块3个多月伴咯血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患者消瘦,右颈部淋巴结肿大、质硬、不活动。妇科检查:宫颈肥大、宫颈表面见菜花状新生物突起,触之质脆,易出血。X线片提示双肺内见多个散开分布的结节状阴影。既往病史:患者患慢性宫颈炎(病理诊断)10多年,1年多前取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伴宫颈鳞状上皮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病理资料:颈部包块活检,病理诊断:(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教师在讲解本例时,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综合分析,本例病人既往有慢性宫颈炎伴不典型增生,而同时颈部淋巴结为转移性鳞癌,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考虑本例诊断为宫颈鳞癌,并且存在慢性宫颈炎――不典型增生――鳞癌的过程,体现了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教师也需认识到,临床病理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修订,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充实自己,并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学生,并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大体标本和镜下切片,对固有教学资源是一个很好的补充[9],将能直接充实实践教学,使学生直接受益。

篇3

关键词:病理学;理论课创新;实验课改革;大体标本展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14-02

一、前言

病理学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病因、发展、转归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性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1]。病理学授课效果和学生接受情况将对未来学生的医疗工作产生直接影响。此文将主要讨论病理学教学改革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二、病理学之理论课创新

一门学科的教学通常是理论指导行为,理论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理论课的创新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实现了病理理论课的创新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病理学理论课的改革主要应从采用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开始[2],既往的病理理论课多是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接受程度等方面,使理论课枯燥、无味、晦涩,授课效果差强人意。如今在病理教研室老师的努力下,下载海量的国内外病理及相关图文资料,结合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病理学理论教学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教学内容不再枯燥、难懂,而变得形象、丰满、鲜活,图文并茂,既整合了教学资源,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效率。做到了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使既往抽象枯燥的理论课转换为直观、生动的画面。重点、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2.设置创新的课程安排,在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实践课程和整个教学计划相结合,不能将理论知识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分离,要科学恰当地将实践课程穿插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因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来更好地提升实践能力。也只有将两者的课程设置完全结合起来,才可以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病理理论与临床表现的融会贯通,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如果学生只掌握了病理理论知识,但对临床表现缺乏感性认识,就没有体会到病理学的精髓,所以在理论教学课件中增加大量临床病例图像资料及临床病例,使学生在临床特点鲜明、印象深刻的基础上,学会联系、讨论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病理学之实验课改革方向

既往的病理学实验课是通过显微镜及投影仪进行教学的,存在不少弊端,学生和老师互动不好,画面不同步,投影仪成像不清晰,图像质量差,学生接受程度不高。我校于近年建成了第二综合实验大楼,承担学校的数字化教学,病理实验课教学包括在其中,每次同时开放3间实验室进行病理实验课教学,3间实验室可同步或单独教学,每间可容纳50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每间实验室由一台教师显微镜同步连接50台学生数码显微镜,构成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此系统图文并茂,使抽象的病理阅片变得具体、直接、同步,师生同一视野,成像清晰,既方便了老师讲解,又方便学生理解,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座同步互助桥梁,使得教学相促相长,成为有机的整体[3]。既往实验课,师生显微镜各自分离,示教结束后,学生需要独立操作显微镜,老师不能控制学生浏览切片的过程,不知道学生是否找到病变,只能不停巡视,回答学生提问,属于被动教学,如果发现典型病变,需要学生轮流观看,耗时又干扰课堂秩序。如学生遇到相同问题,老师需重复解释。引入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后,师生同步共览一张病理切片,老师在显微镜下阅片、寻找病变的全过程学生可以一览无余,解决了师生在显微图像上不同步的问题,使教学变得简单、直接、容易接受。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的应用,最大程度上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师生互动,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学习平台。

四、病理学之教学改革措施

1.病理学之大体标本展示,尸体来源越来越受限制,诊疗水平的提高使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下降,典型标本获取困难,教研室标本更新减少,大体标本陈旧、老化,使得一些标本颜色、性状发生变化,以致学生在大体标本示教时感觉与书本描述差距大,典型病变不明显,影响教学质量。教研室为了弥补大体标本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不少措施,对陈旧但还可以使用的标本重新维修;制作新的大体标本,补充用于教学,在数码互动系统中,老师储存了大量常见病的大体标本图片,当学生遇见病变不典型的标本时,老师可以迅速、准确调出典型的大体图片及资料,给予指导,弥补大体标本观察不足的缺陷。老师在讲解大体标本时,尽量做到同时安排相应组织切片的学习,方便学生对病变组织从宏观到微观的一个联系认识过程,将一种疾病的大体标本同组织切片对应出现,使学生可以明白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病变关系。同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实习课没有但临床上常见的标本和图片。老师在讲解大体标本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复习解剖知识,告诉同学什么是正常的结构,学生才能分清什么是异常的结构,如我们展示一个胃癌(溃疡型)标本,需要复习正常解剖学知识,告诉同学哪里是大弯侧,哪里是小弯侧,哪里是黏膜面,哪里是浆膜面,溃疡长在黏膜面,这时,老师再提示良、恶性溃疡的鉴别点,学生就会做出癌性溃疡的判断。因此老师要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解决问题,避免说教法。

2.病理学之教学模式转变,既往的教学多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能很好地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将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变的生动、简单、易接受。如何将单调、难以理解的实验课变得有趣、直接、生动。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综合的教学方式,重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运用“案例式”、“导向式”、“探讨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性,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掌握病理学的本质和规律。

3.强化病理学课堂讨论,要对教学内容展开一定的讨论,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交流与沟通,对于所观察的不同尸体解剖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互相的交流与讨论死者所诱发死亡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同时按照尸检情况,肉眼查验器官所存在的一些病变情况,然后讨论在显微镜中所发现的微观病理情况。最后,依据自身所具有的相关医学知识,对不同的死者做出相应的死亡诊断。经过老师对于所有的观点加以分析与总结,最后做出科学、准确的诊断结果。

4.注重医德教育,我们还应当关注每位学生置自身的医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未来从事哪一行业,均须具备职业道德。而作为医生尤是如此。而教师不仅肩负着教授知识的职责,同样更兼负责教育人才的职责。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未来从事的是医生这一特殊行业,其自身的职业道德与其自身的技术能力一样的非常重要。不过,如果单纯采用说教方式,就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一定的实例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医德和责任的重要性。例如,在前不久我院的病理科门诊就接到了一位来自很远地方的病人亲属,他坐了将近50个小时的汽车,同时携带了病人手术的标本,让我们做下相关的病理检测。不过,其所带来的标本没有采取相应的保存措施,导致其受到了严重的损坏,而不能完成相应的病理检查工作,使该病人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也受到了精神上的打击。通过上述事例,我们能发现以下问题:其一,要是当地制作标本医生不知怎样处理标本,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们应当进一步的强化病理学的学习;其二,要是当地制作标本的医生知道怎样处理标本,而并没有对病人将具体情况说明,那么可以反映出该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

5.病理学之考核模式转变,如果不进行考核,就不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情况,也不可以评估病理学课程教学的作用如何。但是,过于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又会在很大程度上磨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病理学教学的深入开展。因此,在制定考评制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方法,不仅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还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过程评价体系,考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使学生对于病理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具有积极性与热情,推动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五、结语

在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进行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时,往往课堂上所出现的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相对单调。通常采取提问和答疑的方式进行交流,导致互动性明显不足。采用这样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即使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也不会主动和教师沟通。那么,长期下去学生也就无法真正地掌握病理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到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因此,对于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来说,其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该专业的自身特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设置相关课程,同时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模式,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动性与热情。多关注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在日后从医时更充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唐海林,宋颖,罗招阳,等.尸体解剖在病理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5):396-398.

篇4

关键词: 病理学实验 教学改革 教学经验

新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潜力,以及能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医疗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为顺应新的发展趋势,本教研室对病理学实验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积累了教学经验。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安排。2013级学生分成普通班和实验班,普通班是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学期内连续完成48学时的实验学习;实验班是新的两段式教学模式:实验分成两部分完成,病理学实验Ⅰ(总论16学时)和病理学实验Ⅱ(总论+各论32学时),在两学期内共完成48学时。实验中心集中安排实验教室,提供实验设备和相应的实验耗材,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实验技术人员根据实验项目内容进行相应的实验准备并指导教学。

1.2.2选课系统。学生通过学校选课系统自主选择不同教师的病理学实验课程,每个教室的实验人数32人。

1.2.3教学内容。病理学实验分成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各论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造血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传染病。

1.2.4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理论讲授和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师制作教学PPT,说明每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肉眼标本+切片标本)、绘图内容和实验小结,提供典型病变的肉眼标本和切片标本实物和电子虚拟切片,指导学生观察标本的原则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病理形态的观察、描述及诊断方法,对各个标本应仔细观察、准确而简要地加以描述和进行必要的绘图;学生根据标本中见到的各种病理现象,学会联系理论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典型病变学习不典型病变、从不典型病变中体会典型病变,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严谨周密的科学思维方法。

1.2.5教学评价。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平时成绩占40%和考试成绩占6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期中测验30%、课堂提问30%和实验报告30%四部分。普通班是一次病理学实验考试,合格者取得学分;实验班是病理学实验Ⅰ和病理学实验Ⅱ各有一次实验考试,两次均合格者取得学分。

2.结果

2.1PPT课件比传统板书教学效果好

在每次实验课前都精心准备相应的PPT课件,明确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绘图内容和实验小结,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演示和动物实验视频,简洁而准确,很受学生欢迎,比传统板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2.2标本实物和电子虚拟切片相结合教学效果好

在传统病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讲解标本时尤其是切片标本时,只有理论方面的讲解,缺乏真实图片的显示,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其意义。学生看教学切片时,只依靠书本、实验指导和图谱很难全面认识病变特点。电子虚拟切片是在提供给学生的原始教学切片上对典型病变进行采图,配有不同的放大倍数,教师在PPT中选取合适的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同步、轻松地学习病理形态学改变。标本实物和电子虚拟切片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好。

2.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病理学实验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理论讲授和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从目前的教学效果观察看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后期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及见习和实习夯实基础。

3.讨论

3.1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病理学实验是在一学期内连续完成总论和各论共48学时的学习,目前我们尝试两段式实验教学,分别在两学期中完成总论16学时和总论加各论32学时,每段学习结束时有一次考核,共完成两次考核,两次考核均合格才能取得相应学分。两段式教学主要是配合形态学实验的学科系统整合做前期准备,在知识的衔接和实验项目的设置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2教学效果的评价

病理学实验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平时成绩采取形成性评价,期终考试是终结性评价。平时成绩注重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书写,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与考察。期终考试包括肉眼标本和切片两部分的考核,普通班考核采用肉眼标本、切片和图谱,实验班考核采用肉眼标本和电子虚拟切片。实验考核的成绩分析显示普通班和实验班成绩呈正态分布,实验班成绩略高于普通班。

4.结语

病理学实验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四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1-3],从教师以教为主的中心向学生以学为主转变,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学习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学生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注重学科间融合,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危晓莉,姚根有,周韧,等.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30(8):879-891

篇5

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同时又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阶梯课。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如何上好病理实验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对促进学生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加强素质教育都有重要作用。要上好病理实验课,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1 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丰富病理实验教学资源

上好病理实验课必须不断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不断丰富病理教学资源。我们学校病理学实验室配置了显微摄像闭路电视系统,实验开始,可以播放教学录像片,复习与实验相关病理学理论,并且可以把教学切片经显微摄像输入电视,教师辅导学生边看边听。形态学教学,如果只靠口头讲,学生还是不认识病变。随着教学现代化手段

的应用,边讲边看,大大提高了实验质量,受到学生的欢迎。

2 上好病理实验课,必须不断丰富病理学教学资源

多年来我们坚持从日常病理外检、尸检的标本中,并且自己动手,制作有机玻璃标本缸,标本制成教学标本,目前总计已达1100余件大体标本,造出典型病变蜡块,制病理教学切片,达到病理教学切片学生人手一盒,教师辅导后,学生自己观察,找出典型病变,并完成课堂作业。为辅导学生对病变特点辨认,我们已从教学切片中选择典型图像,经拍摄制成《彩色病理图册》,对每种病变或疾病拍有低或中、高图像,并注有文字说明。这些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为上好病理实验课提供了根本保证。

3 严格实验程序,加强实验课指导

3.1 教师要思想上重视实验课,课前学好实验授课教案,确定实验内容、目标及实验步骤,并且提前将教学标本、切片等教学资源挑选准备好,检查实验设备,做到万无一失。

3.2 多年来,我们坚持分小班,有2名教师辅导实验,每小班20余名同学,便于教师指导,随时解答实验中碰到的问题。

3.3 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序:(1)组织教学,指出实验主要内容及目标。(2)观看与本次实验内容相关教学示相片(可灵活掌握、复习与实验有关理论或组织病例讨论)。(3)分小班辅导病理大体标本,辅导教师指出病变标本的特征,启发学生用所学理论解释病变,联系临床,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学切片辅导,利用显微摄像系统或多媒体投影设备,边观察教学切片边讲解组织学特点,指出观察重点,布置课堂作业。(5)学生自己观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以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6)课堂小结,总结实验基本情况,表扬好的同学,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或意见。(7)完成课堂实验资源的使用检查及登记,整理好实验室卫生及善后工作。

4 加强合作探索

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自主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为将来进行医学研究打好基础。例如,在炎症实验过程中,可以分发给学生不同的组织切片,让学生分别从显微镜下找到不同种类的炎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再让他们彼此进行互相比对,最终熟悉各种炎细胞的形态。

5 掌握实验教学的方法

篇6

1对象及方法

1.1教改对象

参加的20位学生均为2007级临床医学班和法医班同学。课题成员的选取面向2007级所有授课班级,以“自愿加入”为原则,主要选取对病理学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课题开展时,病理学课程教学正处尾声。此时,同学们已经对病理学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并且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一些简单的病变。

1.2教改方法

1.2.1现场观摩尸体解剖

随机观摩尸体解剖。在尸检过程中,掌握尸检的注意事项、解剖顺序、方法、取材、自我保护等系列知识。对人体的各组织器官有一个明确、直观认识。死者均为非自然死亡,且死亡原因多种多样。对死者的死因,经现场了解后,成员心中有一初步判断。巨大的好奇感及探求欲望,促使成员密切关注尸检每一个细节。在老师进行尸检和讲解时,成员需做详细记录:包括体表检查、各脏器的大小、状态、病变和各系统可能的致死性病变等等。

1.2.2参与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利用课余,专门安排时间让学生参与到病理切片制作过程。成员在实践中,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熟悉如何正确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掌握如何正确的组织处理方法及步骤,且在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石蜡、切片以及常规染色和特殊染色方法等各环节中可能影响切片质量的因素。

1.2.3定期进行教学内容讨论

每隔一周开展一次教学内容讨论,内容为上周观摩的尸体解剖。主要讨论死者的死亡原因,并根据尸检肉眼观察各器官实质病变及镜下微观病理改变,结合所掌握病理知识,给死者下死亡诊断。最终汇总由教师统一点评,分析并给出最终诊断。

2效果

参与教改的成员知识结构框架完整,思路清晰,触类旁通。通过参与此项教改,学生开拓了思路,增强了实践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对于每一个体病例能辩证的看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内在因素与外界影响的关系、形态变化与机能的关系、病变发生发展过程的变化规律,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也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所学病理学知识得到复习,为今后各学科学习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对后续课程学习有极大帮助。

3讨论

本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基本掌握基础病理学知识后,利用尸体解剖资源,进一步涉入到临床病理学、诊断病理学和法医病理学的学习,巩固和应用所学过的各门基础知识,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所遇到的尸检案例的案情,也使学生接触到了一些有关医疗工作中的法律法规。在病理讨论过程中,成员没有课堂束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次教改,经过现场观摩尸检、亲自动手制作切片、尸检后的病理讨论这一完整过程,激发了小组成员内心学习潜能,将病理学知识由机械性的记忆转变成形象+理解式的记忆;提高了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对强化了风险意识、规范了医疗行为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

尸体解剖应用于教学,作为课外教学活动或第二课堂尚可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同学们易于接受,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虽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因受尸检例数不足、解剖室空间狭小、学生人数过多、实验室资源缺乏、学时受学院整体教学安排所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此种教学方式难以实施,推广困难,在病理学教学中,如何能真正的将尸体解剖方法应用于正常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和探讨。

篇7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090-01

中职卫生学校病理学教学的任务概括起来有三点:第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病理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它的实际应用;第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教学,教书育人。我们要努力完成这三大任务,实现病理学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病理学知识,认识疾病的本质,为临床医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医德,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1掌握病理学知识,了解它的实际应用

病理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病理学知识,并且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那么,什么是病理学知识呢?病理学是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一门学科。就其范围讲它是相当广泛的,但是我们要使学生掌握的是最基本的知识:病理学教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所谓基础理论是指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基础理论知识,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所谓基本知识是指阐明疾病的原因、发生条件、发生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结局等方面的知识,它是病理学知识的核心,对于医学各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必须掌握的。所谓基本技能是指病理学教学内容中有关技术操作方面的知识,如尸体解剖检查、活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特别是大体标本观察、切片镜下观察和动物实验等方面的知识。病理教师要切实地让学生掌握了病理学的这些“三基”知识。

然而,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的三基知识呢?第一,病理学教师在教学上必须贯彻科学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原则、系统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以及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等,病理学教学别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是上述教学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因为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我们强调指出病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在讲清理论的同时,不要脱离实验教学,不要脱离临床实践,以便使学生深刻地了解病理学知识及其实际应用。第二,病理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贯彻多样化原则: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教学法、练习法、阅读指导法、复习法、课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和直观教学法等。上述诸法中,讲授法是我们应用最早、最广和最多的教学方法,它可以用来传授新知识,也可以用来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但是无论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启发式教学作为指导思想,坚决反对注入式教学。我们要在病理学教学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和自觉地掌握病理学知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当今医学教育中,为了为祖国培养出实用型的卫生技术人才,我们把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得同掌握知识一样重要。从病理教学的角度来讲,分析问题就是指具体分析机体发生疾病这个矛盾的所在,掌握疾病的本质,也就是认识疾病;解决问题是指在对机体发生疾病这个矛盾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来解决矛盾,就是指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培养他们认识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在病理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病理教师首先要选择系统性、科学性和启发性较强的教材,通过对该教材启发式地讲解去培养和训练学生。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适当选用讨论法、阅读法、病案教学法、谈话法等。切实上好实验课,尽可能利用现代化教具,主动地引导学生自读、思考、质疑、病案讨论、仔细观察标本和切片,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在病理教学过程中就会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智能随之而发展,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教学,教书育人

以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教学,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的理论与实践而得到的成果。它是一切自然科学的指导思想,病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所以它的指导思想当然是辩证唯物主义。这就要求病理教师首先自己掌握和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把它们具体地、灵活地运用于病理学教学中,用其观点和方法研究病理学教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病理教学中自觉地应用其观点和方法阐述病理学知识,使学生学会用辩证法看问题,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篇8

[关键词] 病理学;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b)-116-02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及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科学实践的基础。无论在教学、临床还是科研中,病理学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解目前我校病理学的教学现状,以便从中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中医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病理学的教学质量,笔者对本校部分专业本科生进行了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级中医学专业及2008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共279人。

1.2 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法,在讲授病理学课程后,以选择和问答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279份,回收问卷279份,无弃权。

2 结果

2.1 授课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查结果

见表1。

2.2 病理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

见表2。

2.3 教师自身条件和学生学习心态方面的调查结果

见表3。

3 讨论

3.1 授课方法与教学内容

与传统的板书授课方法相比,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多媒体教学方式,这与病理学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是紧密相关的,病理学主要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综合应用声、光、形、色等信号,把疾病中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肉眼和镜下形态改变更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1]。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并不满足于纯粹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因为其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内容切换快,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大,如果使用不当,大量的图像和文字如同过眼云烟,很容易造成“满堂灌”的局面。因此,大多数学生喜欢以多媒体为主导,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别占60.38%和65.00%。为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增加背景知识介绍,开阔学生视野[2]。如在介绍溃疡病的病因幽门螺杆菌时,还可以介绍它的相关背景知识。幽门螺杆菌是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发现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这一研究成果打破了当时流行的医学教条,并最终于20多年后帮助2位科学家赢取了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可以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多数学生对此持肯定态度,从中也反映出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此外,教学中应增加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这与病理学课程的学科特点也是分不开的,病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科学[3],通过病例分析,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病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同教学中穿插病例分析的做法。

3.2 课程设置与教学效果

我校中医、护理专业本科开设的《病理学》被设置为考试科目,目前使用的是新世纪第2版《病理学》教材(中医版),《教学大纲》要求讲授16个单元,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内容,授课内容涉及广泛,包含的病种繁多,信息量大,学生很难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病变,突显了教师教学难和学生学习难的问题。尤其是护理学专业,包括实验学时总学时仅54学时,调查发现,45.00%的学生认为目前课时安排太少,相反,仅1.67%的学生认为目前课时太多。因此,增加学时、调整课程安排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任务。而中医学专业目前总学时72学时能够满足需要,81.13%的学生认为目前课时安排合理。在讨论病理学是否应该开设实验课的问题上,80%以上的学生认为病理实验课的开设是病理理论知识的有力补充,有助于消化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说明目前病理学课程设置是合理的,也与病理学的学科特点是相一致的,因为病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4],但是应该注意到,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病理实验课帮助不大,并反映出目前病理实验课中存在的不足,如实验设备陈旧、更新太慢、切片数量少、部分切片质量较差、不能很好地显示病变、大体标本过少、实验室及实验课时安排过少等,针对以上客观存在的不足,以后应加大对实验条件和设备的投资建设。在调查中还发现,目前考试舞弊现象比较严重,10%以上的同学承认考试曾经有过舞弊行为。针对这一现象,一方面要完善考试相关制度,加强对考试的监控;另一方面就是考试改革,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渗透,无纸化考试越来越被人所熟悉。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无纸化考试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提高效率、节省开支,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保证了学生考试的公平性,适应了新的教育思想,实现了考试方法的现代化。此外,从对教学效果的调查情况来看,中医学专业超过一半的学生对目前教学满意,而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则表示效果一般,这与课程学时安排差异有很大的关系。此外,其他的因素包括: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信息量太大,学生不能及时消化;个别老师普通话不标准,地方口音重;师生互动交流不足;病理较少联系临床等[5-6]。

3.3 教师的自身条件与学生学习心态

首先,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自身条件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的性别不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35~50岁之间的教师最受欢迎,旺盛的精力和完善的专业知识可能是他们选择这个年龄段最主要的原因,当被问及授课老师的仪表、品质等因素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因此,为人师表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每一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时刻谨记。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由此道出了为人师表的重要性[3-4]。其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掌握学生学习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调查发现,利用多媒体在课间休息时间播放一些娱乐短片如音乐、小品、时事新闻等备受学生欢迎(分别占83.02%和89.17%),多数学生表示其可以调节课堂气氛,缓解课堂紧张情绪,放松心情,能够做到劳逸结合,对学习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狄柯坪,李保东,田凯锋.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互补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5):82.

[2]王志华,李灵敏.病理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1):17-18.

[3]黄玉芳.病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

[4]马长生.重视临床教学中医学生能力的培养[J].全国医学临床与教育,2005,3(1):3-4.

[5]马轶,杨继华,景丽,等.病理学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69-70.

篇9

随着国内外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形势,教育部提出了双语教学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即PBL(Problem-basedlearning)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方法[1,2],同时也是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而作为临床与基础的桥梁学科病理学,将PBL和双语教学两者融会贯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科作为本校“211”工程中的重点及精品课程,率先从2006年至今开展病理学双语教学,并将PBL教学模式运用于课堂,2009年荣获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下面就我校病理学科在双语教学中积累的经验、遇见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提出来与大家共享,希望能对病理学双语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师资和教材问题的解决

师资紧缺是制约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教师是双语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优秀的双语教师应在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外,还应有较好的外语能力。我教研室在进行双语教学的最初阶段,也遇见了教师资源匮乏的问题。但幸运的是教研室师资力量相对较强,几个有经验的资深教师不但专业知识广博,而且都有国外进修深造的经历,而年轻教师的外语基础都很好,在这些资深教师的带领下使得双语教学的开展有了好的开始。但是双语教师资源还是甚为有限,为此,教研室采取了以下措施以缓解双语教师短缺的现状。

首先,向校方争取更大的双语教学投资力度。随着双语教学在全国开展的推动下,学院在办学经费紧张、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逐渐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投入,设立专项基金选派中青年教师到知名院校参加专业英语口语培训,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以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而我教研室作为学院的重点学科,是投资的重点对象,因此该学科近几年每年均有年轻教师到知名院校接受外语培训。同时学科带头人也经常邀请美国、澳大利亚等医学院校的专家、教授来讲学,提供学科教师与国外医学专家交流的机会,从而更新了他们的教育理念,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其次,坚持、定期地进行学术讨论及交流。学科每周都进行业务学习及集体备课,年轻教师带领研究生轮流进行10-20分钟的“journalclub”,用英语来讲述病理学各个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方向,通过这个平台能很好的提高教师英语交流能力和专业外语水平。同时教研组还建立了老教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将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方面累积多年的宝贵经验传承给青年教师,对于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使青年教师得以快速成长,更快更好地实施双语教学。

教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双语教学要求使用外文教材,各高校选用双语教材主要通过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和自编教材两种方法。国外使用的《病理学》原版教材在知识的权威性、信息的快捷性、语言的准确性方面具有自编教材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是一些生动的图表使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把握一目了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学科目前尚缺乏权威的双语教材,普及英文原版教材存在成本高、与目前本科教材差异大等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针对病理学这门课程,经过严格的讨论,本学科现在以KhanRobbin主编的Robbin’sBasicPathology原版教材为英文参考,第七版李玉林编写的《病理学》为蓝本,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进行编写教学课件应用于教学中,并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进行调整。这一措施在双语教学工作中实施后,学生反映良好,教学效果获得了明显的提升。

2PBL-双语教学模式方法的实施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3]。病理学的核心目标是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原理,阐明疾病本质,与临床紧密联系。学习的内容较多,概念抽象及形态描述多,显微形态复杂多样,这些均增加了双语教学的难度,因此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很重要,PBL教学模式,能使双语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本科生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在每个章节都设定一些PBL的环节,具体如下:

2.1PBL问题的设计

PBL教学对问题的设计应遵循Norman阐述的原则[4],即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能力的情况,规划好学习的重点、难点,查阅相关教材、文献、临床资料等,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讨论提纲,选择出适当的临床病例,结合病例提出问题,设计的问题或选取的病例应该将基础知识揉合在其中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最终能够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规定的学习领域并且达到预想的目标。在双语实际教学中,还应该将重要的部分或全部加注专业英语,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或病例,可以在具体讨论之前给予适当的讲解,简要介绍相关概念,或者给出具体的参考文献以供学生阅读。

2.2PBL学习小组讨论

在PBL教学中,实施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均设有组长。课下,同学根据所提问题,进行充分预习教材,通过网络、图书馆、请教专家等途径查找相关文献及资料,由组长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根据问题提出各自的见解并做相应的记录,分析国内外的文献,对相应的双语内容进行学习和消化吸收,同时记下未能解决或有疑问的问题。课上教师通过分析病例提出问题,每组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派代表进行回答,回答的时候可以采用全英文,或者英汉相结合的办法,来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针对每组回答不足之处或有疑问处,可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同时还要检查学生理解的准确性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通过学习讨论的过程,学生既加深了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又培养了独立学习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PBL总结

讨论完毕,综合讨论的内容,先由学生代表进行总结,然后教师对一些共同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分析,对讨论的案例与涉及到的病理学知识进行梳理、剖析,让学生充分的消化、掌握整个讨论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病理学知识。同时教师也要对所有参与讨论的学生给出评价并适当给予奖励加分,如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间交流合作的能力等,最后,记录每个组的综合成绩,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为共同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PBL-双语教学模式在病理学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我医学院到目前为止,已在所有基础和临床课程中按比例开展了双语教学。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5]。它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灌输式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PBL教学法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侧重于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其创新力和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6]。尤其是病理学是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桥梁学科,在双语基础上,辅以PBL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病理学专业英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通过本科生病理学教学实践,发现双语教学和PBL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学习积极性、对临床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及综合能力。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保障该教学方法的成功实施比较重要的方面包括:①学生的提前预习。PBL-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医学英语,涉及到很多的医学专业词汇,特定的一些英语表达结构。所以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这样才可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很好的接受。②PBL-双语典型病例的选择。

在选择典型病例时应注意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实用性较强的常见病、多发病。所选病例应便于学生讨论,通过对病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掌握哪些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查找哪些资料,在病例选择与建立时均应充分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所用的医学术语准确,检查数据和内容书写规范,对学生具有模仿、学习和参考的价值。③调动全部学生的积极性。PBL教学法强调每个学生参加到小组活动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PBL教学后,其理论知识得到强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善于表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PBL-双语教学可以改变其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加强对PBL教学过程的监控,善于引导和控制讨论进程,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④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为适应双语教学及PBL教学方法结合,教师应当增加自身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然而,在PBL-双语教学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教师的要求较高,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懂PBL教学法,他们习惯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常常觉得PBL教学比较困难,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要求教师不但对病理学基础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临床病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其次,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如主动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能力等,因此,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也是有效完成PBL过程的重要因素。最后,对教学条件的要求,需要较为全面的医学图书和便捷的电脑网络资源,因此对学校的硬件设施要求比较高。

篇10

关键词: 病理学;教学方法;改进

病理学实验教学作为病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病变最生动、直观、感性的直接体现,尤其是当学生首次这么近距离地观察各种疾病病灶,在感官上受到强烈的刺激,从而激发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而当这种好奇心被平铺直叙的、冗长的解释和说明一次次重复抑制,学习的过程变主动为被动,味如嚼蜡,索然无趣,这是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核心问题所在。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而病理学实验课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纽带,因此实验课的教学尤为重要。改革单一化、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提倡多样化的、开放型的创新教学势在必行。

一、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增加学生之间的协助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围绕某一中心内容进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激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讨论法,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我们可以采取讨论案例方法。讨论的案例是选择历年临床实践和教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典型病例,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类型的病例作引导,使学生从复杂的材料中寻找线索,发现问题,作出判断,从而使学生把课堂知识从机械性的记忆转变为记忆性的理解。根据学生及课程特点,我们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型”病例。在上课前,先准备一份相应的病历,结合病历,讲解教材的相关内容,对讲课内容建立自我感性认识,达到主动听课的目的,然后要求学生对病历上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防治原则进行分组讨论,各组派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围绕病历层层剖析、归纳总结,并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进行分析。

对于一些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利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简单、易懂,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都很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反馈矫正时,也可以应用讨论案例法,可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并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二、讲授与操作式教学法

病理学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正如俗语所说:“百闻不如一见”。实验课能将病理变化更直观更形象的显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真正去理解书本上对病理变化的文字描述和形态术语。因此加强实验课的学时,并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病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病理实验设施也不是过去简单的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和显微镜了。目前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清晰的病理大体和组织标本图片可以给学生更直观的视觉感受。特别是“双向互动网络显微镜教学系统”是把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的视频流技术应用于形态学教学,组建全数字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既将学生操作的显微镜下的组织和细胞结构真实的再现于显示器上,并实时地传到教师的屏幕上,教师还可以直接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屏幕,移动光标到指定的细胞和组织上,对学生进行辅导和讲解,学生也可以通过显微镜下的光标指针,对图像中某一具体的细胞或组织进行标记,请教师识别,还可以通过语音向老师提问,真正做到了教与学的及时互动,优化了教学资源,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课更快更牢固的掌握了病理理论知识。

三、实验式教学法

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可使学到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为步入临床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的实验课,传统的实验课是在学完理论后,做实验以巩固、验证理论知识。而实验教学法除具有此种功能外,重在学生通过实验这种直观教学,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家兔空气栓塞”实验是一个较简单的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易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就积极地去寻找家兔的致死原因。从右心耳―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等。最后他们找到了家兔的致死原因主要是肺动脉口空气栓塞。

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巩固知识、验证理论,同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及主动的学习意识。这种从理论―实验―理论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效果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