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1 11:5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质量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篇1

关键词:面包 质量分析 风险评估 引导消费

一、基本情况简述:

1、产品总体情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糕点及面包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产品的门类、花色品种、数量质量、包装装潢以及生产工艺和装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到今天面包作为一种西式糕点,已在焙烤食品行业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包或作为主食或作为调剂辅食在人们生活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更好地规范面包的生产,使产品标准更加符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消费者要求,国家于2007年6月推出了GB/T 20981-2007《面包》国家标准,对面包进行了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别分别制订了相应指标要求,该标准已于2008年5月1日 起实施。

2、浙江省面包行业情况:

浙江省目前的面包生产企业量大面广面,规模企业数量少,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以前店后厂即小作坊的生产形式居多,生产企业遍布城乡各地,生产周期短,季节性强,生产条件及技术力量差;由于保质期等条件的限制,产品的销售范围多限于周边地区。

二、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统计及质量分析:

1、抽查总体情况:

本次省级监督抽查面包产品抽查140家企业,批次为140批,合格批次数为130批,合格率为92.86%,抽查总批次代表的销售收入18430.8万元, 合格品批次数代表的销售收入17547.4万元。不合格的项目有:标签、比容、甜蜜素、净含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2、产品质量分析:

本次抽查的140家企业均为小型企业,其中获证企业108家占抽查总数的77.14%,小作坊32家占抽查总数的22.86%。获证企业的合格率为86.30%,小作坊的合格率为100%。

从这次的抽查情况看,不合格的都是获证企业。可能是由于省政府2008年推出“十小”整治政策,加大了质量监管力度。根据小作坊的分布格局和特点,积极开展小作坊扶植工作,加强培训,组织检验人员及小作坊业主,开展了《食品安全法》宣贯培训;宣传有关文件、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对小作坊质量安全状况地正面宣传和引导。而获证企业在获证以后对产品质量疏于管理,监管力度不够,造成了这次抽查获证企业合格率低的结果。

从不合格的检测项目分析:

(1)标签主要表现为无产品标准号、未注明所使用的添加剂名称。主要是企业对国家强制性标准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的规定及产品标准中对标签标识的规定内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些企业只是一味的模仿有一定规模企业的类似产品的标签内容,这样就没有把企业生产地实际内容标注在标签上。

(2)比容、净含量、甜蜜素项目不合格。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企业计量意识不强,且未进行出厂检验;另一方面,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法制意识不强,为了利润而偷工减料,节约成本。

(3)微生物指标直接反映产品卫生质量状况,是关系到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说明有些企业在生产、仓储、运输等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的环节上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三、质量走势预测和风险评估

(1)、质量走势预测:

随着经济发展、国内外资讯交流,大众化面包等西点模式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以连锁店、单个西点面包房、大型卖场内饼房等形式经营,以中小型工厂、前后店厂等中小规模生产为特征。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有实力的企业不断进入浙江省,高档产品出现在市场。市场竞争逐步从低价格的恶性竞争转向以产品质量和产品开发为核心的新一轮竞争。有实力的企业在恢复传统产品时,往往与食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相关行业进行沟通,在生产工艺、基础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机械、包装机械、包装材料等方面加强专业化协作攻关,不断改良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引进国际新产品。

从总的来看,国内面包行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产品质量越来越好,品种越来越多,地区间交流将日益频繁,并且越来越渗入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饮食中。

(2)、风险评估:

①新型添加剂及原辅料使用存在的风险:

面包行业专用粉、全脂大豆蛋白粉、专用油脂、植物奶油、粉末油脂、粉末糖浆、全糖粉、果冻粉、塔塔粉等新材料和各种新型食品添加剂引起的质量问题,以及企业在标签标注方面体现出来的问题(在加了添加剂的情况下不标注),说明了企业在对这些产品的购进质量把关程度不够,使用范围、使用量存在不足。因此,食品添加剂仍然是今后面包产品重点关注的质量问题之一。

②产品微生物污染存在的风险:

企业对常用的器具设备没有很好的清洗消毒;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薄弱造成的人为污染;企业对包装间的紫外杀菌不重视,干脆不使用或杀菌不彻底造成了空气中细菌污染;包装时冷却不彻底致使包装后温度高产生水蒸气附着,使面包易于发霉变质,引起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超标。企业对产品出厂检验不重视和面包有效期的限制,对出厂面包质量把关不严格。

③抽检覆盖面带来的风险:

本次抽检的企业数140家,抽检的批次合格率为92.86%仅是24%抽检企业的质量状况,不能完全代表浙江省面包企业的整体质量状况。

四、质量改进措施与建议:

1、行政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生产企业质量隐患的调查,建立产品质量风险评估,对行业内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评估。检测机构应大力发展科研力量,加强对产品生产工艺的研发,研究产品生产环节和可能失控的生产环节,以研发指导检测及发现隐患。

2、企业应建立产品质量预警机制,建立关键检验项目和关键控制环节的数据库,以数据汇总比较的形式指导生产和改进产品质量。把可能会发生的质量问题提前显现,让企业早发现早整改。

3、应加强对只生产面包原料的企业监督管理,从源头抓起。生产厂家要加强原材料的进货检验。如果生产面包原料企业的质量得不到控制,对于以购置面包原料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很难得到控制。

4、加强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标准宣贯,让生产企业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同时还应让企业知道标签添加剂标注事项。

5、在2010年的监督检查中发现了有较多的企业产品标签不合格,建议进行一次产品标签标识专项监督抽查,真正发现和纠正企业标签标注的问题,也真正让企业知道标签是产品质量的一项主要内容。

6、加强对散装产品的监督抽检,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有效的避免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到小超市等地方,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7、加强消费者产品质量意识宣传,让消费者了解选购注意事项、提高辨别优劣产品的能力,以市场导向和消费者意向来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

五、引导消费

面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量维生素及钙、钾、镁、锌等矿物质,口味多样,易于消化、吸收,食用方便,在日常生活中颇受人们喜爱。尽量在大型正规超市、商店和有生产许可证面包房购买。注意查看面包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宜多食含有大量芝士、奶油、牛油的面包,注意科学饮食。

作者简介:

篇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若干问题的决定》、《**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列》和我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力度,结合我市实际的情况,决定对起动器、电磁铁产品进行专项监督抽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产品和范围

本次专项监督抽查的产品为起动器、电磁铁。本次监督抽查的对象主要为我市生产起动器、电磁铁的生产企业。

二、工作要求

1、本次监督抽查工作委托**省高低压电器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组织实施。鉴于市财政已经落实监督抽查经费,承担、承检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企业收取监督抽查检验费用。

2、本次抽样由承担单位组织实施。抽样时,承担单位应有两人以上参加,并向受检企业出示本文件、单位介绍信或证明本人身份的证件。上述材料不齐全的,受检企业有权拒绝抽样。执行监督检查抽样的人员在对企业进行产品抽样的同时,要对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信息进行调查,认真填写《**省质量监督产品企业信息调查表》,并将调查信息与检验数据一起上报。

3、为避免重复抽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原则上一个企业只能抽查一至两种(类)产品,且每种(类)产品只能抽检一个批次。当计划中安排的企业已被抽到两个批次产品时,其他产品不再抽样。

4、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名牌产品,凡列入计划的,只进行企业情况调查,免于本次市级定期监督抽查产品的质量实物检验。

5、出口产品不得抽检。承担单位如发现受检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用于出口的,应在抽样单中说明情况,停止抽样。受检企业也应积极配合提供相关证明,如外销合同、加工协议或证明书等材料。

6、时间安排。本次监督抽查的抽样工作从**年4月23日开始至4月30日结束,承担单位应于三天内将抽样结果上报我局监督稽查科。检验工作于**年6月底完成。

7、对无正当理由拒绝本次市级定期监督检查的企业,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第五十六条的有关规定予以严厉处理。

三、监督检查结果的上报和后处理

1、承担、承检单位要严格按照《关于调整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浙质监发〔**〕372号)文件规定的检验报告寄送要求,将检查不合格产品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结果通知书》和检验报告以邮政特快专递等便于核实查询的方式送达受检企业,并确认企业收到。

2、承担、承检单位应于检验工作完成后,将不合格报告清单、监督检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汇总表、不合格报告(包括抽样单和企业调查表)、监督抽查工作小结、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报送我局监督稽查科。质量分析报告应做到有数据、有分析,既面向企业又面向社会,能够用于新闻。

篇3

为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县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以凤质监发[2011]8号文下发,并结合“食品安全”宣讲、“3.15”活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广泛做好“质量和安全年”活动。

二、做好2011年度企业质量档案工作

2011年度凤庆县建立企业质量档案的企业共8家。其中,集体企业1家,有限公司企业2家,有限责任公司2家,个体户3家。行业分食品生产企业1家,工业产品企业7家,从业人员800人。建档企业资产合计39080.53万元,工业总产值18241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3378.26万元。建档企业中从事质量工作人员共20人,其中,管理人员8人,质量检验人员12人。能进行产品出厂检验的企业有8家。 建档企业产品总数为9个,执行国家标准9个,产品实物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有2个水泥产品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获得了采用国际标准标志。云南凤庆糖业集团营盘复合肥有限公司,凤庆县习谦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生产分别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管理。

三、做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年度审查工作

完成4户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年度审查,有3个食品生产企业完成了换证、1户企业完成了现场核查,并有11户企业正在换证(取证)中。

四、做好食品添加剂备案。已有25个食品生产加工户进行了备案。

五、其它工作

1、做好质监基层版、食品动态监管、企业质量档案网络的数据更新录入。

2、做好工业产品和食品市场准入相关咨询和服务。

3、做好深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报告。

4、做好季度质量分析报告以及质量建档企业分析报告。

结合工作实际特提出下步工作意见。

一、积极宣传贯彻国家质量(食品)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贯彻执行上级制定的各项实施办法、细则等规范性文件;认真做好相关企业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二、积极贯彻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方针,加强工业产品生产单位的监督管理,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措施。

三、加强工业产品及食品市场准入的监管,落实相关制度。

四、做好质量分析报告。

五、完成下半年度生产许可证年度审查工作。

篇4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测绘企业管理 地图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07-02

1 引言

针对部分测绘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比较薄弱,技术设计与生产实际相脱节,设计审查走形式,对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把关不严等问题,本文重点探讨测绘企业建立覆盖本单位全部业务范围的质量管理体系,阐明企业领导者以地图产品的质量评价为关键环节,按照“当质量的坚守者,作消费者的保护者”的要求,通过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服务过程、控制质量流程,可以增强客户的信心,赢得客户的信任,增强市场的竞争力。所以,看一家测绘企业是否拥有市场信用,就是看其生产的地图产品是否用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过评审和评价。因为从企业内部来讲,一家企业用质量体系来管理了,其产品也通过了相关的质量评审,至少能说明:这家企业已经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并具有可操作的管理运作制度,这些制度以保证质量为中心,实现对业务活动整个过程进行控制,从而减少各类问题发生;其员工已经有了质量控制意识和服务改进意识,从而减少工作相关环节中存在的差错,主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持续改善内部沟通和协调部门间的对接和相互关系,从而推动测绘企业以质量拓市场、以质量促效益、以质量保健康发展。

2 地图质量评价体系的标准

地图质量体系的评审和评价依照ISO9000族质量标准,要求测绘企业领导者负责对产品质量和目的进行评审;委派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定期地对质量体系进行评价,会同专职质量检验人员将评审和评价观察结果、结论和建议写成地图质量分析报告。报告应按照ISO9000族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要求,突出三项内容:

(1)确定产品质量标准,与企业其它方针协调一致,形成文件,确定质量目标,除包括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特性外,还应包括质量经济性,并组织本企业各级人员学习理解、实施和评审。

(2)建立质量体系并使其有效地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确保产品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3)质量体系应做到以预防为主。

地图质量分析也称为地图评价,是测绘企业领导者的职责,是需要质量管理负责人独立的行使检验职权,根据一定的目的,对地图质量进行分析和鉴别,以确定地图的适用范围和程度。地图质量分析可应用于很多方面,目的各不相同,比如在地图生产中进行质量分析,其目的是确定地图的可利用程度;作为科学作品,对地图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评价地图的科学水平;在科研中,则评价地图上载负的信息是否适用于研究目的。虽然目的各不相同,但地图质量分析都是建立在对地图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从所表达的内容、表示方法、表达手段、地图比例尺、图面配置以及精度、现实性上来分析地图是否很好地表达了地图的主题,是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地图的评价标准,应视用图目的而定。既有从总的方面评价地图质量的一般标准,也有从具体用途出发,评价地图质量的具体评价标准。如:用于量测分析的地图,重点是评价地图数学基础的精确性,分析地图的投影、比例尺、定位精度是否满足量测要求;用于综合性研究的,应重点研究所选地图内容的完备性及资料的现势性等。

3 地图质量评价的内容

地图质量分析一般采用定性描述方法对地图质量进行分析,虽然现代地图分析引进了许多数学方法,但定性描述法仍是一种重要手段。采用定性描述法分析地图首先是要读图,通过读图了解地图上的各种要素,如数学要素、内容要素及辅助要素等,再加上一些对比分析或是推理判断进行地图的分析评价。采用这种定性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地图表象的质量特征,有时为了描述的精确性,也引用数量特征。通过使用直接评价法、同其他地图及遥感资料对比评价、借助文字资料间接评价等评价方法,能很方便地形成总的、比较形象化的概念,得到综合性的结论。地图质量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特征:

(1)地图的科学性,主要评价地图的可靠性、完备性、制图精度和资料的现势性。地图的可靠性原则是地图科学性最主要的标志之一,也是确定地图利用程度的基本条件,可从地图资料来源、综合制图、地图内容表达等三个方面考虑;地图内容的完备性是从地图的目的和用途出发,包括了制图对象质量特征或数量差异的各项基本内容与指标;制图的精度包括数学基础的精确性及地图纸张及印刷的精度,图上投影类型的选择是否合理,地理位置是否准确,比例尺选择是否适度;地图资料的现势性是指地图上所表示的内容的新进程度,对于资料现势性的分析评价,主要是利用最新的相关资料检查。若是普通地理图,可用最新公布的行政区划变动手册进行对照;若是专题地图可利用航天或航空遥感所获得的航片或卫片,或结合大比例尺主题图或文字报告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检查确定各种地理现象是否真实可靠。

(2)地图的艺术性,就是地图表现力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表示方法选择的正确性以及整饰方法运用的适宜性。表示方法应适合制图对象的分布特征,并能较好地反映制图对象的分布规律。整饰方法包括符号的设计、色彩的运用、图面配置和图外整饰等。地图的艺术性强就是图面美观和谐,清晰易读,具有较强的图形表现力和视觉感受效果。好的地图,在地图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能最好地体现地图的艺术性。

(3)地图的实用性,应按地图的目的、用途、内容对发行数量、使用范围、社会经济效益几个方面进行评价。首先确定地图的目的与用途是否明确,评价地图内容与指标在科学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如何,在此基础上评价地图出版与分发范围以及印数是否满足需求,应尽量搜索对该地图各方面的评价反映,尤其是实际使用之后的反映和评价,了解地图已经在那些方面发挥作用。此外,还应评价地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地图的政治安全性,主要分析地图所反映的基本政治思想观点。体现在地图内容选择、政区的划分、边界确定、岛屿的归属、地名的翻译,甚至色彩的运用上,都展示出国家版图意识和安全意识。

(5)地图的质量经济性,分析地图从设计到制印出版所用的成本;分析制图技术和工艺是否合理,是否运用了目前比较先进的制图技术与工艺方法,或有所创新;编绘和制印工序是否简化,生产周期是否缩短;在分析评价地图经济效益时,必须与使用效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评价,有些地图的使用效果和价值往往不能单纯用一时的经济价值来衡量,还必须考虑其长期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篇5

开展学生床上用品集团采购质量监控的具体做法

安徽省在学生床上用品集团采购领域采取的是由省纤检局提供技术标准依据、进行投标样品检验确定入围企业、省高校后勤中心组织统一招标确定中标企业、各高校在中标企业名目范围内选择供货企业、省纤检局负责全流程质量把关的运作模式。根据这一模式,已连续17年开展集团采购产品的质量监控工作,与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在招标技术要求起草、投标样品委托检验、中标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批量产品出厂抽验、到校产品监督检查、违法案件查处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通过此项制度的实施,统一招标的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监控产品数量逐年增加。

(一)依据地方标准开展投标样品的质量检验。每年4月份,安徽省高校后勤中心组织学生床上用品的统一招标采购,投标样品由省高校后勤中心审核编号后统一委托安徽省纤检局进行质量检验。省纤检局依据当年的学生公寓用品统一招标采购技术要求和地方标准在10天内完成全部投标样品的质量检验工作,并及时撰写招标样品检验质量分析报告,通报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投标样品经检验合格的企业,才具备投标资格。

(二)召开中标企业质量分析会明确产品质量要求。每年5月份,由安徽省纤检局牵头邀请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各中标企业共同参加,召开中标企业质量分析会。一是向企业宣贯学生公寓床上用品地方标准、通报历年学生床上用品的检测情况,剖析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帮助企业梳理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二是进一步强调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企业作出质量承诺,明确“企业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三)严格中标企业批量产品出厂抽验。批量产品出厂抽验是保证产品出厂质量的核心环节,中标企业产品出厂前必须申请批检抽验,安徽省纤检局接到申请后,按企业申请检验产品的1%比例进行现场抽样检验,5日内出具检验报告,检验合格的产品由省纤检局在每件产品外包装上加贴“安徽省纤维检验局承检”的合格标志,作为货物交接的技术依据。2014年度省纤检局对24家学生床上用品中标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了批量检验,涉及110所学校,累计出具检验报告859份,检验产品195.2万件,占全省高校床上用品配备量的90%以上,综合合格率99.1%。对于不合格产品,省纤检局都要求生产企业降级或返工处理,严防不合格产品被送往学校。

(四)全面部署学生床上用品专项执法检查。一是在中标企业生产加工期间,安徽省纤检局针对生产企业应当具备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生产过程开展不定期巡查,重点对絮用纤维制品的原料标识、配棉、待销棉胎标识、纺织产品标识、生产工艺、生产流程进行检查,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制售伪劣产品的情况。二是在新生开学期间,根据安徽省质监局的委托授权,省纤检局组织开展絮用纤维制品专项打假行动,对各校集团采购产品、新生自购自带产品进行检查,对违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等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发现加工黑窝点坚决予以铲除。三是在检查过程中积极开展絮用纤维制品质量消费警示,张贴、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广泛宣传纤维质量知识、絮用纤维制品选购常识及“黑心棉”等劣质絮用纤维制品的危害,提高社会公众对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的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四是积极协调工商、城管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强对校园周边销售絮棉制品、床上用品的商店、摊点的质量巡查和监督检查。

(五)做好交流总结工作。每年10月份,安徽省纤检局认真总结当年度的学生床上用品质量监控工作,形成《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用品检验情况总结》、《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用品监督检查情况总结》,邀请或走访安徽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总结通报当年的质量监控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彼此交换意见,共同谋划下年度工作,形成来年工作的初步设想。

开展学生床上用品集团采购质量监控的主要体会

(一)完善的地方标准体系是基础。安徽省学生公寓床上用品采取统一招标、集团购买的方式,其质量控制指标和技术要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关主要技术指标如单位面积重量、纱线线密度、织物组织、棉胎颜色级等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并没有给予规定,制定符合安徽省学生公寓用品生产、采购、质量验收实际的学生公寓用纺织产品地方标准极有必要。自1999年以来,安徽省纤检局先后主持制修订了《学生公寓用梳棉胎》、《学生公寓用纺织品》等安徽省地方标准,2014年又对系列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编排,统一了学生公寓用纺织产品标准,合理设置了相关检验项目和控制指标,基本形成了安徽省学生公寓用床上用品的标准体系,为实现统一招标采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全面的执法监管是保障。对生产加工企业的不定期巡查和入校床上用品质量的执法检查是省纤检局开展学生床上用品质量监控的规定动作,是对批量产品出厂抽验的重要补充,可以有效防止不法企业在批量检验合格后,用不合格产品偷梁换柱送往学校。同时对尚未参与全省学生公寓用品统一招标采购的学校进行重点检查,推进质量监控制度在高校的全面实施,把游离于统一招标之外的学校自行采购的床上用品也纳入了整体的质量监控之中,提升了学生床上用品质量监控的覆盖面,最大范围地保障学生健康安全。

(三)良好的沟通协调是关键。17年来,安徽省纤检局和省教育厅所属的省高校后勤中心不断加强联系、密切合作,双方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定期会议通报制度,研究制定有关工作方案和措施,及时解决落实集团采购质量监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执法工作情况。省纤检局认为,保障学生床上用品质量是质监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共同责任,双方良好的沟通协调是统一招标采购质量监控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在学生公寓用品监管领域存在的问题

篇6

一、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目前质量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多生产者已经认识到了质量成本数据的大部分用途。通过质量成本数据分析,可以评价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及其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了解产品质量的变动程度和变化趋势,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及薄弱环节,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整改,力求使产品品牌、企业信誉、员工素质、产品质量有实质性的飞跃。另外,利用质量成本的数据信息可以向企业外部相关利益方提供质量保证能力的证据,并可将其作为确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目前企业质量成本统计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症结 

质量成本管理是一个新兴领域,目前多数企业对这项管理活动还比较陌生。由于管理基础薄弱,统计工作制度不健全,数据来源渠道不合理等,导致收集的数据信息缺乏完整性,进而造成统计分析结论与实际偏差较大,指导性不强,甚至误导信息使用者。因此,提高质量成本统计完整性是改善质量成本管理、实现质量成本管理由量变到质变首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如何从根本上加以改进却缺乏有效的指导。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症结。 

一是对质量成本的内涵存在多种认知偏差。有的认为质量成本是为获得质量所发生的成本,有的认为是质量部门的开支,还有的认为是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成本。其实这些理解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影响了数据归集范围的合理确定。二是对质量成本管理迫切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错误地认为开展此项工作主要是用来应付质量体系认证和体系考核。三是缺乏闭环管理和必要的监督机制,数据来源可验证性较差,出现偏差时不能及时加以纠正。四是财务会计核算与质量成本统计没有对接,呈现“两张皮”,财务数据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财务信息与生产、服务等信息不对称,没有做到有效结合。五是盲目地将质量成本核算纳入会计核算体系,试图对会计核算体系“动大手术”,在会计账簿和内部报表中陷入“数字游戏”,造成统计混乱。六是照搬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往往还按部门或按会计期间下达指标并进行考核,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致使有些部门领导心存顾虑,出现主观瞒报情况。七是质量成本统计范畴没有结合行业特点、管理基础、产品质量状况来确定。纳入质量成本统计的产品项目数量不全,覆盖面过窄,降低了统计的完整性;同时有些项目经常变动,缺乏连续性和可比性,弱化了统计分析效果。八是质量管理人员参与质量成本管理力度不够。受专业和工作特点的限制,单纯依靠财务人员进行质量成本管理存在局限性,不能解决系统性问题。 

三、提高企业质量成本统计数据完整性的对策 

借鉴国外质量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改进对策。 

1、科学认识质量成本内涵 

质量成本的正确表述应为“用货币的语言,以货币的形式表现的质量现实与质量理想状况的差别”。这一方面从经济角度反映了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质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它具有四个基本属性:质量成本是把质量投入与质量损失联系起来考虑的一种观念;研究质量正向投入和负向产出关系的一种质量管理工具;质量成本不是财务会计中的一种成本概念,它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着重考虑机会成本;质量成本是质量信息的一种载体,是质量分析、控制、改进、评价和证实的工具。

2、提高对质量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全面质量管理之中并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常抓不懈。

3、加强对质量成本统计完整性的监督与考核力度

建立由质量、计划、检验、生产、采购等部门组成的跨部门专题小组,重点针对部门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检查(按月或按季),并出具审核意见。将审核结果纳入部门年度工作考核范畴,同时制定科学、量化的考核办法。 4、选择切实可行的质量成本数据收集渠道

对于与财务信息紧密结合的统计项目,如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以及外部故障成本中的维修差旅费等,应由财务部门直接从财务数据中提取;对于难以从会计账簿中提取的项目,如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中的维修材料费等,应由各基层单位填报,同时报送编报说明及相关分析,经专题小组审核会签后上报财务部门汇总。

5、搭建质量成本统计项目与内部财务预算之间的衔接平台

在完善内部财务预算的基础上,明确质量成本项目与财务预算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对应关系,直接从财务预算中提取数据,计入相应的质量成本。这样可有效利用财务数据,既简便可行又避免了数据遗漏。

6、细化质量成本统计科目

按新的国家标准将质量成本划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五个一级科目,并在确定的一级科目下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并细化二级及明细科目,确保科目的设置涵盖全部质量成本统计项目,以避免统计漏项。

7、简化纳入质量成本管理的产品项目,按照产品类别进行统计

传统的统计方法往往是按单台套产品进行统计。由于单台套产品数量众多,类别繁杂,一方面不可能覆盖全部产品,造成统计缺乏完整性;另一方面单台套产品发生损失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较大,影响分析效力。因此,按类别进行统计可以杜绝此类问题,提高统计完整性和分析有效性。

8、实行全寿命质量成本法

即纳入质量成本管理的产品类别确定后,将研制、生产、交付、保修、服务全过程所发生的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费用均统计到质量成本中,并对其全寿命周期进行质量成本跟踪管理。此法与传统的统计方法相比有显著的进步。传统统计方法注重期间(按年度统计较常见),而全寿命质量成本法注重产品类别,要求质量成本数据的归集、分析按产品类别或项目进行(如×××类产品质量成本分析报告,报告期间×××年至×××年),直至保修期结束。该办法有利于连续、完整地考察产品质量损失情况,掌握产品质量损失动态变动规律,更好地做到持续改进。

篇7

突出标准引领

标准化是质监部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我们把推进茶叶标准化作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对于发挥品牌优势,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信阳茶产业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茶产业,提供了坚强的质量技术保障。一是积极制定茶叶国家标准。2007年以来,我们通过与国家标准委、河南省质监局标准化处积极沟通协调,联合信阳市茶叶研究所、五云茶叶集团等单位成功申报制定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项目,在2003年制定的河南省地方标准《信阳毛尖茶》的基础之上,经过反复测试、论证和修改、完善,起草了《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并发送国家地标委专家审查组征求意见,专家组全票通过该标准作为国家标准进行报批。该国家标准的实施,填补了信阳毛尖茶多年来没有国家标准的空白,对信阳毛尖茶的市场管理、茶叶质量监控、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维护信阳毛尖茶的声誉和消费者的权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努力创建茶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我们积极支持浉河区政府、五云茶叶集团等有关单位,申报创建信阳毛尖示范区,先后创建信阳毛尖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通过开展创建工作,实现了示范区茶叶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标准化管理,使茶园生产开采无公害、茶叶采制无污染、茶叶产品标准系列化。三是免费开展送标准下乡活动。我们免费向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农发放《信阳毛尖茶标准化技术手册》500余册,该手册涵盖了信阳毛尖茶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范)相互配套的、结构严密的信阳毛尖茶标准体系。举办国家标准培训班,对《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食品标识标注规定》进行了培训。培训举办方邀请了信阳茶叶专家郭桂义教授对《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逐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提高茶叶生产企业标准化意识,严格实施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升品牌质量

品牌和质量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培育,不断吸引优良资产和生产力要素向重点茶叶生产企业集中,增强其规模效益和品牌竞争力。一是出台政策。促成信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名牌战略的实施意见》及奖励规定,形成“品牌带动、政策引导、企业创建、部门助推”工作氛围。制定了《全市名牌产品重点培育和发展规划》和《服务企业服务品牌创建工作意见》,对列入名牌培育和发展规划的企业,做到目标、人员、责任“三落实”。开展现场帮扶服务,为其开辟“绿色通道”; 建立联动机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与企业进行一对一、一企一策的帮扶指导,组织召开座谈会暨省名牌产品申报动员会,帮助茶叶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政府质量奖。通过加大茶叶名牌产品、政府质量奖培育和创建力度,目前全市茶叶获国际茶博览会金奖60个,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省名牌产品7个,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县区长质量奖企业7家,信阳毛尖品牌价值以45.71亿元身价位居全国第三。二是品牌宣传。利用每年的“3·15”、“茶叶节”、“质量月”、“世界计量日”、“国际标准日”等,组织名优茶叶生产企业展销、宣传自己的产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三是质量兴市。积极推进茶叶生产企业大力开展“质量兴业”、“质量兴企”、“质量提升”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开展ISO等管理体系认证和有机茶、绿色食品茶认证,不断提升信阳茶的品质、档次和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市已有21家茶企业获得ISO9000等管理体系认证,有8家茶叶企业获得有机认证,两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8家获得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先进企业称号。鼓励企业建立计量保障体系,对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在用的台秤、电子秤等计量器具进行现场检定,确保量值传递准确可靠,维护茶叶交易市场公平公正秩序。积极推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已有两家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质量信用A等工业企业。支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茶食品、茶饮品、代用茶等新产品开发研究,延伸茶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积极发展信阳红茶等多种茶类生产,调整产品结构,增加茶叶花色品种。

严格监管检测

一是严把“准入”关。茶叶产品是国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管理的28类产品之一,只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才有生产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的通行证。我们主动服务企业,积极帮助企业进行生产场所改造和人员培训,争取让企业尽快达到市场准入的门槛,获得QS证。近年来,共帮促信阳五云茶叶(集团)、信阳华祥苑茶业有限公司、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信阳驼峰茶业有限公司等52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二是严把安全关。我们经过认真调查摸底,建立健全了全市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档案和质量信用档案,督促其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大日常巡查、监督抽检力度,对监督抽检不合格的企业,严格处理整改,切实从源头上抓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促进茶叶总体质量水平稳步提升。2011年河南省茶叶产品监督抽查全市342家企业394个批次产品,合格386个批次,产品合格率达97.96%。三是严把检测关。充分利用河南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在信阳的有利条件,发挥这一技术平台作用,把好信阳茶叶的质量检测关。加大省茶检中心的资金、设备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河南省茶检中心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名,其中国家级品茶师4名,国家级注册食品审查员4名;拥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原子吸收等仪器100余台套,实验室面积700m2,其中恒温实验室面积650m2,P2生物安全实验室50m2 。2011年,河南省茶检中心经省质监局监督评审,通过授权检验产品42个,涉及红茶、绿茶、花茶、白茶、黑茶、紧压茶、代用茶等7大类,通过授权检验参数19个,可开展农残、重金属残留、微生物、稀土元素、感官等项目的检测。仅2011年省茶检中心就抽取生产领域茶叶样品460批次,出具检验报告460份,抽取茶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140个批次,出具检测报告140份,并按时上报检验结果和产品质量分析报告。2010年我们专题向市政府上报了《全市茶产业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政府实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详实的数据,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坚决打假扶优

打假与扶优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确保广大茶农、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和规范信阳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建立与企业的联合打假机制。成立了茶叶专项打假领导小组,下设两个专业执法分队,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日常打假和处理投诉举报工作。先后与信阳五云茶叶、文新茶叶公司等名优企业建立沟通与合作机制,形成信息共享,资源整合,联合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信阳毛尖”行为。同时,帮助、指导茶叶企业正确使用茶叶标签,正确标注茶叶品名、产地、商标、质量等级等内容,规范了生产行为。二是建立企业巡查机制。大力开展茶叶日常巡查工作,重点查处以外地茶叶冒充信阳毛尖和信阳红茶,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缺斤短两,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以及注册商标等违法行为,加大对非法制售假冒伪劣信阳毛尖和信阳红茶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信阳茶叶良好声誉。三是开展了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信阳毛尖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行动。不定期对全市茶叶生产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对茶叶包装的印制、使用和流转全程进行全面清理,加大对涉茶名牌商标的保护力度,严厉查处外地茶叶冒充“信阳毛尖”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经营者、消费者和茶农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共检查生产企业31家,立案查处3家,责令整改9家。

(作者系信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近年来,信阳市质监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采取得力措施,突出重点,有效服务了信阳茶产业质量提升,为发展信阳茶经济,打造中国茶都,实现富民强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突出标准引领

标准化是质监部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我们把推进茶叶标准化作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对于发挥品牌优势,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信阳茶产业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茶产业,提供了坚强的质量技术保障。一是积极制定茶叶国家标准。2007年以来,我们通过与国家标准委、河南省质监局标准化处积极沟通协调,联合信阳市茶叶研究所、五云茶叶集团等单位成功申报制定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项目,在2003年制定的河南省地方标准《信阳毛尖茶》的基础之上,经过反复测试、论证和修改、完善,起草了《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并发送国家地标委专家审查组征求意见,专家组全票通过该标准作为国家标准进行报批。该国家标准的实施,填补了信阳毛尖茶多年来没有国家标准的空白,对信阳毛尖茶的市场管理、茶叶质量监控、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维护信阳毛尖茶的声誉和消费者的权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努力创建茶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我们积极支持浉河区政府、五云茶叶集团等有关单位,申报创建信阳毛尖示范区,先后创建信阳毛尖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通过开展创建工作,实现了示范区茶叶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标准化管理,使茶园生产开采无公害、茶叶采制无污染、茶叶产品标准系列化。三是免费开展送标准下乡活动。我们免费向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农发放《信阳毛尖茶标准化技术手册》500余册,该手册涵盖了信阳毛尖茶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范)相互配套的、结构严密的信阳毛尖茶标准体系。举办国家标准培训班,对《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食品标识标注规定》进行了培训。培训举办方邀请了信阳茶叶专家郭桂义教授对《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逐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提高茶叶生产企业标准化意识,严格实施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升品牌质量

品牌和质量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培育,不断吸引优良资产和生产力要素向重点茶叶生产企业集中,增强其规模效益和品牌竞争力。一是出台政策。促成信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名牌战略的实施意见》及奖励规定,形成“品牌带动、政策引导、企业创建、部门助推”工作氛围。制定了《全市名牌产品重点培育和发展规划》和《服务企业服务品牌创建工作意见》,对列入名牌培育和发展规划的企业,做到目标、人员、责任“三落实”。开展现场帮扶服务,为其开辟“绿色通道”; 建立联动机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与企业进行一对一、一企一策的帮扶指导,组织召开座谈会暨省名牌产品申报动员会,帮助茶叶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政府质量奖。通过加大茶叶名牌产品、政府质量奖培育和创建力度,目前全市茶叶获国际茶博览会金奖60个,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省名牌产品7个,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县区长质量奖企业7家,信阳毛尖品牌价值以45.71亿元身价位居全国第三。二是品牌宣传。利用每年的“3·15”、“茶叶节”、“质量月”、“世界计量日”、“国际标准日”等,组织名优茶叶生产企业展销、宣传自己的产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三是质量兴市。积极推进茶叶生产企业大力开展“质量兴业”、“质量兴企”、“质量提升”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开展ISO等管理体系认证和有机茶、绿色食品茶认证,不断提升信阳茶的品质、档次和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市已有21家茶企业获得ISO9000等管理体系认证,有8家茶叶企业获得有机认证,两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8家获得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先进企业称号。鼓励企业建立计量保障体系,对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在用的台秤、电子秤等计量器具进行现场检定,确保量值传递准确可靠,维护茶叶交易市场公平公正秩序。积极推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已有两家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质量信用A等工业企业。支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茶食品、茶饮品、代用茶等新产品开发研究,延伸茶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积极发展信阳红茶等多种茶类生产,调整产品结构,增加茶叶花色品种。

严格监管检测

一是严把“准入”关。茶叶产品是国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管理的28类产品之一,只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才有生产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的通行证。我们主动服务企业,积极帮助企业进行生产场所改造和人员培训,争取让企业尽快达到市场准入的门槛,获得QS证。近年来,共帮促信阳五云茶叶(集团)、信阳华祥苑茶业有限公司、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信阳驼峰茶业有限公司等52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二是严把安全关。我们经过认真调查摸底,建立健全了全市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档案和质量信用档案,督促其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大日常巡查、监督抽检力度,对监督抽检不合格的企业,严格处理整改,切实从源头上抓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促进茶叶总体质量水平稳步提升。2011年河南省茶叶产品监督抽查全市342家企业394个批次产品,合格386个批次,产品合格率达97.96%。三是严把检测关。充分利用河南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在信阳的有利条件,发挥这一技术平台作用,把好信阳茶叶的质量检测关。加大省茶检中心的资金、设备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河南省茶检中心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名,其中国家级品茶师4名,国家级注册食品审查员4名;拥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原子吸收等仪器100余台套,实验室面积700m2,其中恒温实验室面积650m2,P2生物安全实验室50m2 。2011年,河南省茶检中心经省质监局监督评审,通过授权检验产品42个,涉及红茶、绿茶、花茶、白茶、黑茶、紧压茶、代用茶等7大类,通过授权检验参数19个,可开展农残、重金属残留、微生物、稀土元素、感官等项目的检测。仅2011年省茶检中心就抽取生产领域茶叶样品460批次,出具检验报告460份,抽取茶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140个批次,出具检测报告140份,并按时上报检验结果和产品质量分析报告。2010年我们专题向市政府上报了《全市茶产业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政府实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详实的数据,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坚决打假扶优

打假与扶优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确保广大茶农、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和规范信阳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建立与企业的联合打假机制。成立了茶叶专项打假领导小组,下设两个专业执法分队,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日常打假和处理投诉举报工作。先后与信阳五云茶叶、文新茶叶公司等名优企业建立沟通与合作机制,形成信息共享,资源整合,联合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信阳毛尖”行为。同时,帮助、指导茶叶企业正确使用茶叶标签,正确标注茶叶品名、产地、商标、质量等级等内容,规范了生产行为。二是建立企业巡查机制。大力开展茶叶日常巡查工作,重点查处以外地茶叶冒充信阳毛尖和信阳红茶,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缺斤短两,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以及注册商标等违法行为,加大对非法制售假冒伪劣信阳毛尖和信阳红茶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信阳茶叶良好声誉。三是开展了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信阳毛尖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行动。不定期对全市茶叶生产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对茶叶包装的印制、使用和流转全程进行全面清理,加大对涉茶名牌商标的保护力度,严厉查处外地茶叶冒充“信阳毛尖”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经营者、消费者和茶农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共检查生产企业31家,立案查处3家,责令整改9家。

篇8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承担着广东地区大部分出入境产品的法定检测任务、各类委托检测任务以及科研任务。作为该中心主任,郑建国在商品质量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

4月20日,郑建国接受《消费者报道》记者专访,对技术中心近况和第三方检测市场进行了阐述,并对理性消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消=《消费者报道》郑=郑建国

权威的第三方检测

消:请从资质、权威性以及与政府的关系这三个方面介绍下技术中心。

郑:技术中心是检验检疫执法机构的事业单位,是全省进出口法定的检验、检疫、检测的技术保障机构。

同时,技术中心还承担了公益检测的相关工作,目前是广东省进出口消费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也是广州市纺织品、电子电器等消费品的质量安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海事局、工商局、食药监局、海关等政府部门,以及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

在保障法检和公益的前提下,我们为企业、消费者、贸易方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

一直以来,我们对资质认定工作非常重视,拥有十九个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这些重点实验室在九个专业实验室中均有覆盖,且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与运作。同时,拥有近30个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标准机构、专业组织及大型企业的认证认可资质,确保技术中心以与国际同步的技术水平提供高水准的专业服务。

消:技术中心是第一批成为《消费者报道》杂志战略合作伙伴的检测机构,对此你怎么看待这一合作?

郑:技术中心非常看重与《消费者报道》的合作。《消费者报道》能根据检测数据,针对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面向消费者作出权威、公正的报道,这样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消费者报道》在前面有平台,而技术中心在后方能提供技术支撑,使用标准信息、检测数据及质量分析报告,通过众多技术资源支撑整个平台。两者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加权威、更加准确、更有说服力的报道。

《消费者报道》和技术中心的工作不同,但工作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都是在为消费者服务,保护消费者权益,倡导消费者理性消费。这样的合作对推动消费品质量安全提升的作用更大,有很好的前景。

消:近两年来,政府逐步放开检测机构行业准入和竞争,在市场化的方向下,技术中心是否有强强联合或者兼并重组的计划?

郑:技术中心目前一直在做内部资源的整合,本身就有相当完整的专业能力覆盖,这是绝对优势。经过整合后,原本还相对独立的实验室,可以有更多互动与合作,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到成品,可以提供一站式检测服务。

今年还会对全省各个口岸共125个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优胜劣汰,形成更加接地气、更加合理的检测机构布局,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统一标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提高检验检疫的效率。

消:随着第三方检测行业近年的迅猛发展,这些新机构对于原有的机构是否造成了冲击,你们有什么应对策略?

郑:仅广东地区第三方检测机构就有数千家,但小机构占了绝大部分,这些机构的实力参差不齐,没有办法保证检测的权威性。

技术中心首先要保证执法的权威性,以保证质量和品牌为前提。

机构之间确实是会有竞争。面对竞争,我们更注重品牌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内部的业务流程,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强化内部体系管理。

同时我们也会加强与国际大型检测机构合作,进行资源互补,优化检测流程,实行结果互认。这样可以降低生产者和贸易方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消费者也会得到实惠。

近年我们也开始重视品牌推广,比如与《消费者报道》的合作。但归根到底,我们还是是要通过检测实力来树立品牌。

消:怎么看待和理解“第三方检测”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你们在未来会有怎样的举措?

郑:消费者对第三方检测没有直接的需求。比如说买了一双鞋,消费者不会把这双鞋送去检测,以判断产品的品质,但可以根据产品是否通过了某种认证来判断其质量。而实施认证检测的可以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这样的认证检测对检测机构的权威性有很高的要求。

我们近期也有相关设想,即评价产品质量,并产品的评价结果。消费者会越来越关注权威的第三方机构的检测信息。

理性选择“中国制造”

消:从新西兰的奶粉到日本的电饭锅,似乎外国制造就是质量的保证。从技术中心以往检测结果来看,“崇洋”明智吗?应如何看待这种消费观念?

郑:从近年来对进口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来看,进口产品不是全部合格的。事实上,国货的质量完全经得起考验。国内商品的标准有很多是等同于,甚至严于国际标准,所以一味追求进口产品是没有必要的。

我个人也不赞成“崇洋”,希望通过《消费者报道》和技术中心的合作,更好地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消:目前不少消费者认为,出口商品的品质比非出口的更好。根据技术中心的检测和观察,事实是否如此?

郑: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要求且执行的标准是一致的,出口和生产的标准是一致的,不存在标准差异的问题。而且,政府对国内流通产品的监管也是非常严格的。所以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没有根本上的差异。

消:消费者该如何认识这种不理性的消费观?

篇9

【关键词】质量成本 产品 完整

50年代初期,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提出了质量成本这一概念。70年代以后,质量成本理论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80年代后期,质量成本概念和方法作为ISO9000系列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推行。

一、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目前质量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多生产者已经认识到了质量成本数据的大部分用途。通过质量成本数据分析,可以评价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及其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了解产品质量的变动程度和变化趋势,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及薄弱环节,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整改,力求使产品品牌、企业信誉、员工素质、产品质量有实质性的飞跃。另外,利用质量成本的数据信息可以向企业外部相关利益方提供质量保证能力的证据,并可将其作为确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目前企业质量成本统计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症结

质量成本管理是一个新兴领域,目前多数企业对这项管理活动还比较陌生。由于管理基础薄弱,统计工作制度不健全,数据来源渠道不合理等,导致收集的数据信息缺乏完整性,进而造成统计分析结论与实际偏差较大,指导性不强,甚至误导信息使用者。因此,提高质量成本统计完整性是改善质量成本管理、实现质量成本管理由量变到质变首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如何从根本上加以改进却缺乏有效的指导。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症结。

一是对质量成本的内涵存在多种认知偏差。有的认为质量成本是为获得质量所发生的成本,有的认为是质量部门的开支,还有的认为是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成本。其实这些理解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影响了数据归集范围的合理确定。二是对质量成本管理迫切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错误地认为开展此项工作主要是用来应付质量体系认证和体系考核。三是缺乏闭环管理和必要的监督机制,数据来源可验证性较差,出现偏差时不能及时加以纠正。四是财务会计核算与质量成本统计没有对接,呈现“两张皮”,财务数据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财务信息与生产、服务等信息不对称,没有做到有效结合。五是盲目地将质量成本核算纳入会计核算体系,试图对会计核算体系“动大手术”,在会计账簿和内部报表中陷入“数字游戏”,造成统计混乱。六是照搬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往往还按部门或按会计期间下达指标并进行考核,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致使有些部门领导心存顾虑,出现主观瞒报情况。七是质量成本统计范畴没有结合行业特点、管理基础、产品质量状况来确定。纳入质量成本统计的产品项目数量不全,覆盖面过窄,降低了统计的完整性;同时有些项目经常变动,缺乏连续性和可比性,弱化了统计分析效果。八是质量管理人员参与质量成本管理力度不够。受专业和工作特点的限制,单纯依靠财务人员进行质量成本管理存在局限性,不能解决系统性问题。

三、提高企业质量成本统计数据完整性的对策

借鉴国外质量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改进对策。

1、科学认识质量成本内涵

质量成本的正确表述应为“用货币的语言,以货币的形式表现的质量现实与质量理想状况的差别”。这一方面从经济角度反映了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质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它具有四个基本属性:质量成本是把质量投入与质量损失联系起来考虑的一种观念;研究质量正向投入和负向产出关系的一种质量管理工具;质量成本不是财务会计中的一种成本概念,它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着重考虑机会成本;质量成本是质量信息的一种载体,是质量分析、控制、改进、评价和证实的工具。

2、提高对质量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全面质量管理之中并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常抓不懈。

3、加强对质量成本统计完整性的监督与考核力度

建立由质量、计划、检验、生产、采购等部门组成的跨部门专题小组,重点针对部门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检查(按月或按季),并出具审核意见。将审核结果纳入部门年度工作考核范畴,同时制定科学、量化的考核办法。

4、选择切实可行的质量成本数据收集渠道

对于与财务信息紧密结合的统计项目,如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以及外部故障成本中的维修差旅费等,应由财务部门直接从财务数据中提取;对于难以从会计账簿中提取的项目,如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中的维修材料费等,应由各基层单位填报,同时报送编报说明及相关分析,经专题小组审核会签后上报财务部门汇总。

5、搭建质量成本统计项目与内部财务预算之间的衔接平台

在完善内部财务预算的基础上,明确质量成本项目与财务预算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对应关系,直接从财务预算中提取数据,计入相应的质量成本。这样可有效利用财务数据,既简便可行又避免了数据遗漏。

6、细化质量成本统计科目

按新的国家标准将质量成本划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五个一级科目,并在确定的一级科目下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并细化二级及明细科目,确保科目的设置涵盖全部质量成本统计项目,以避免统计漏项。

7、简化纳入质量成本管理的产品项目,按照产品类别进行统计

传统的统计方法往往是按单台套产品进行统计。由于单台套产品数量众多,类别繁杂,一方面不可能覆盖全部产品,造成统计缺乏完整性;另一方面单台套产品发生损失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较大,影响分析效力。因此,按类别进行统计可以杜绝此类问题,提高统计完整性和分析有效性。

8、实行全寿命质量成本法

即纳入质量成本管理的产品类别确定后,将研制、生产、交付、保修、服务全过程所发生的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费用均统计到质量成本中,并对其全寿命周期进行质量成本跟踪管理。此法与传统的统计方法相比有显著的进步。传统统计方法注重期间(按年度统计较常见),而全寿命质量成本法注重产品类别,要求质量成本数据的归集、分析按产品类别或项目进行(如×××类产品质量成本分析报告,报告期间×××年至×××年),直至保修期结束。该办法有利于连续、完整地考察产品质量损失情况,掌握产品质量损失动态变动规律,更好地做到持续改进。

9、尝试将质量成本统计工作职责由财务部门划归生产管理部门

财务部门由于受专业和工作特点的限制,对内外部损失数据信息的完整性无法进行有效把关。而生产管理部门熟悉产品情况,如果尝试将质量成本统计工作职责划归生产管理部门,由其负责收集、统计并把关,财务部门、质量部门密切配合,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离散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5-0000-02

1 背景

某企业为国有大型的航空制造商,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企业,质量对于公司的意义不仅是在行业的竞争优势,更是航空人的生命,航空发动机的制造加工过程复杂,涉及铸造、锻造、热处理、化学处理、钣金、焊机、喷涂、高分子符合材料加工、数控加工、薄壁加工、高精铸装配、发动机模拟试车等数十个专业。一台发动机需要数万个零(部)件,由几百家供应商配套来完成。因此,在质量控制、制造质量可靠性、质量管理上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相当大的。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全面、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企业质量的状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决策,持续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是企业的责任和使命。

由于航空发动机产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产品质量管理系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重大型号产品研制为核心的质量管理需要多家多级单位共同参与,研制、外协、生产、服务全系统、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发动机产品的研制需要多单位、跨地域协同工作,地域限制和质量管理系统条块分割的限制,是产品整体质量保证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所在。建立数字化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质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质量管理的网络化协同,对提高质量管理和保证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 航空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近年来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展比较快,内部基础网络建设已经顺利完成,在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研制和生产方面,也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质量管理方面,仍然是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因此而产生的质量信息孤岛的存在给企业全面、协调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质量系统与设计系统、工艺系统、生产系统以及财务系统在网络层面的沟通与交流无法进行。进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改造,实现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是信息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统一的质量信息系统化管理平台;

缺乏生产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的科学途径;

缺乏对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和闭环处理的有效工具;

缺乏对供应商进行管理、评价的信息化体系;

缺乏高效的质量体系运行的信息化平台;

缺乏对质量信息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

综合质量管理的网络化协同和监控不利。

3 航空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3.1 系统体系架构

(1)系统总体框架

项目总体架构分为系统管理基础平台层、业务执行层、外部相关系统集成层三大部分。系统管理基础平台为质量管理系统提供IT运行的基础,包括任务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流程管理、报表管理、质量算法、系统接口等。

业务执行层由以下主要系统构成:质量知识管理、异常质量信息与归零、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管理、质量策划与评审管理、质量体系管理、管理仪表盘与产品质量档案等组成。

外部相关系统集成层包括统一身份验证、PDM系统、试车检验系统、试验管理系统、制造工程数据中心系统、MES系统、ERP系统、门户系统、HR系统等。

系统的建设基于开放式架构,支持后续相关单位的功能扩展与数据集成。

(2)系统的数据流

为实现质量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系统实现了其他多个应用系统的业务集成。实现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基础数据,避免数据重复录入。

3.2 质量系统功能设计

(1)管理决策层

管理仪表盘属于质量控制的中枢大脑,将所采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关联、统计、分析,形成质量分析报表及管理仪表盘,为企业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厂领导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将进料、生产、售后的产品质量信息结构化关联,形成产品质量档案,在此基础上实现产品质量追溯,方便用户进行质量数据打包、查询。

通过对来料、制造过程、装配、试车、售后的产品质量数据进行采集,建立产品质量档案数据库。涵盖产品全寿命周期检验数据、不合格数据、异常质量信息、售后反馈问题信息、大修信息、产品审核信息等,形成以产品装配结构树为框架的产品综合质量档案,实现对产品研制全周期质量数据的再现,通过正向追溯、逆向追溯等方式提高信息查找效率。

(2)体系管理层

质量体系管理从质量目标、质量成本、内审、外审、管理评审、质量文档、QC活动等方面,实现促进质量体系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质量策划与评审管理是质量系统运行过程的准则与依据,系统在持续改进策划方案的基础上,形成型号质量计划,并监督质量计划的执行。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符合GJB9001B要求、AS9100C要求及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相关要求。

(3)产品实现层

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管理涵盖设计工艺质量改进、供应商质量、进料检验、生产制造过程质量、工装模具管理、测量系统管理、售后质量管理,专注于各个环节质量方法的应用、质量数据的采集、质量活动的执行,实现对产品全寿命周期进行质量控制。对于现场的电子检具、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系统实现同该设备建立接口程序。与电子数显检测工具建立数据采集接口,自动获取检验数据。目前主要涉及到的检验工具有:测高仪、圆度仪、齿轮仪等仪器。与三坐标测量仪进行集成自动获取三坐标检验数据。在需要留有纸质记录的检验场合,应用数码笔采集方式,自动采集数码笔存储的数据,实现纸质记录与电子数据双归档。

(3)归零改进层

异常质量信息与归零管理实现对各环节质量问题报告、分析、处理、验证、举一反三等过程,并促进技术归零、管理归零水平的提升,重复问题不再发生。对正常质量信息能够以单位进行收集、统计、分析,生成相关报表。系统针对公司不同级别、各个来源的异常质量信息,建立综合的质量信息档案,实现多部门协同的质量信息填报、处理、反馈、分析和上报。经过质量部门审查的质量信息,纳入质量信息综合档案,按照重要、紧急、一般等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来源进行分类管理。质量信息处理过程中,可从经验库查找历史经验信息,质量信息处理结果可根据需要纳入经验库。

(4)支持管理层

质量知识管理实现质量管理过程中知识经验的积累传承,有效支撑质量改进过程。包括质量问题库,通过建立质量问题库,实现了问题、原因以及措施的标准化的描述,便于对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质量经验库,经验库是对异常问题处理和质量改进过程中价值信息的积累和汇总,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成果,是过程控制、修订过程控制标准的依据,是以后同类问题分析诊断的重要参考,也是新产品研发的重要依据。通过系统实现经验的收集、审批、更新、查询、检索、推送等功能。系统支持多种格式、多种形式的展现形式,方便授权全用进行经验查阅。系统根据设置权限提供相关人员的经验查阅功能,可根据部门、角色进行授权。

4 结论

本系统是针对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而设计实施的质量管理系统,对于离散制造企业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质量系统的建立是以质量数据库为基础,实现质量运行状态监控、预警、分析、决策支持展示,以管理仪表盘的形式实现对企业质量体系运行状态的整体监控,为管理者、决策者提供详实、准确地分析报告,成为企业质量方面有力的决策支持。同时建立满足企业质量管理要求的控制流程及业务模板,转变企业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为企业建立一个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的质量管理工作平台,成为企业质量系统工作的基础环境。使质量人员通过此平台开展日常的质量管理、协同监控等工作,提高质量事件处理的规范性,提高作业处理效率对离散制造企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东.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丁宝康.数据库系统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何明,何茜颖.OralceSQL[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Ivar Jacobson.统一软件开发过程[M].机构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