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数据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8 09:4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餐饮数据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餐饮数据分析报告

篇1

在以智能终端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时代,聊微信、刷微博、玩游戏、手机支付等大量移动应用,让越来越多用户贡献了海量的数据。深入整合、挖掘这些大数据,企业能够提高对市场的洞察,增强竞争优势,改变他们的运作甚至是完全变革商业模式。但是,大数据分析因为技术和投入的门槛高,在国内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往往只具有简单维度的统计能力。而技术成熟的互联网巨头推出的大数据分析报告,又因其定位原因很难保持中立。

TalkingData围绕“移动互联网行业概况”、“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移动应用整体盘点”、“移动互联网用户线下消费习惯”等不同主题,多维度分析了2014年中国移动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力争做到报告数据精准、精细、精确。据大数据分析获知:移动互联网网民近6成为男性,80后中青年是移动网民的主力军,90后青少年也逐渐成为新生力量。从用户使用习惯分析,大屏幕移动设备越来越受网民青睐,使用4-5英寸屏幕设备的用户增长最快,iOS用户对操作系统的更新行为更加积极。而对于运营商的选择,安卓用户更倾向于选择中国移动,iOS用户则青睐中国联通。在接入网络方式方面,Wi-Fi上网用户占比最大,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转向4G网络,使得上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速移动互联网的深层演进。

在对各类移动应用进行整体盘点后,发现移动即时通信依然是网民的首选,而游戏的日均使用时长最高,可见娱乐需求地位稳固。

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度过了需求集中于通讯与社交方面的“萌芽期”和以购物与娱乐为代表的“初步发展期”,迈入到“高速发展期”,这一时期,出行、医疗、教育、餐饮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细分领域应用纷纷涌现,多元化生活服务为用户带来极大便利,线上与线下联动(O2O)成趋势。典型应用的不断涌现,也让O2O行业迎来用户增长与资本市场融资双重热潮,移动端的消费闭环正逐渐形成。

篇2

--高速公路基层管理区节能降耗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为抓手,实现微观上自己认识自己,努力形成切合实际的初步定额体系

1、水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6月初,第一期用水数据采集后,我们送扬州市节水办专家分析后,发现误差较大,管理区及时作了分析和调整,按照节水办专家的意见,重新进行用水的样本采集。6月下旬,又组织进行了为期10天的样本数据采集,依照统一每天抄表时间、统一每天抄表顺序,详细采集总水表和17只二级分水表的第一手数据,管理区平均每天用水137.81吨(最高用水151吨,最低用水115吨),平均每天总表与各分表的误差为109.5度(最高误差143度,最低误差90度),经数据对比分析,总表和分表的误差为10.42%,结合其他因素分析,误差值在正常范围,通过数据分析,使各经营区域能进行更好的用水控制。

1、电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按照京沪公司电平衡填表的要求,管理区明确专人进行数据统计,主任室要求参与数据填写部门和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且消化理解公司和管理处的每一个关于“节能降耗”的文件精神,综合部按照公司下发的表格,协调水电班进行认真填写,水电工为了确保《电平衡表》数据的填写准确,连续一周工作在各个电表之间,一小时填写一次,无一次间断,向公司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和科协专家提供了第一手的管理区电平衡数据。为了确保数据的翔实可靠,管理区主任在节假日和夜间也经常打电话询问数据采集填写情况,对于填写有疑问的表格和数据,及时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关键技术数据,主任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会商。

此外,根据用水样本的采集经验,7月上旬,管理区又组织进行了为期10天的用电样本数据采集,依照统一每天抄表时间、统一每天抄表顺序,详细采集总电表和36只二级分电表的第一手数据,管理区平均每天用电2548.5度(最高用电2943度,最低用电2331度),平均每天总表与各分表的误差为109.5度(最高误差143度,最低误差90度),经数据对比分析,总表和分表的误差为4.29%,结合其他因素分析,误差值在正常范围,通过数据分析,使各经营区域能进行更好的用电控制。

3、油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油的数据采集分两个部分,一是车辆用油,二是配电房用油。

(1)车辆用油的采集重点是抓好车辆规范用油的管理,确保油耗采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是控制公务车的用车次数,同方向合并用车、不同部门合并用车、上下午协调合并用车,并实行用车预申报;二是加油控制,车辆一律在管理区加油;加油由驾驶班长、综合部门经理或节假日值班主任现场监油,要求一次性满箱加油;在外偶有加油,先请示后加油,要求限量加油,以够行使到管理区为原则,到管理区后油箱加满。

3-7月份,车辆用油主要受运行公里数影响,百公里油耗具体为金龙20.72、五十铃15.01、皮卡11.98、海马11.99,其中五十铃属于上路抢险用车,油耗受在高速路上的停留时间和夜间、高温出车时间影响。

(2)电房用油重点抓好发电时间和发电机功率的测算。3-7月份配电房共计用油500升,共发电时间26小时,平均每小时19.23升。理论估算该功率的发电机每小时耗油量20-25升,经对比分析,误差值在正常范围。

以“合理组织、科学分析”为基础,系统形成调查分析报告,努力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按照7月10日公司传真电报关于节能降耗调查的通知要求,我管理区认真对照调查内容的三点指导意见,进行了调查分析,系统形成了管理区试点单位的节能降耗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分析报告系统总结和梳理了管理区开展节能降耗活动以来的工作,通过对水、电、油的分析,反映出我管理区自从开展“节能降耗”试点工作以来,水、电、油的节能使用控制初见成效,总的数据指标在可控制范围以内,通过深入细致的第一手样本数据采集和分析,不仅切实摸清了各区域水电和车辆、配电房的使用情况,而且为管理区下一步生产经营的控制管理,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作为节能降耗试点单位,我们对于定额体系的测算有如下建议:

1、关于水的定额制定。需要考虑冬夏用水量的变化,需要考虑冬夏蔬菜的不同,对于洗汰用水量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方可把营收与用水量挂钩,进行吨/百元定额测算较为理想。

2、关于电的定额制定。受线路、用电器的影响较多,各用电区域、甚至各单位可能数据上差距较大,进行度/千元定额测算较为理想。

3、关于油的定额制定。需要综合考虑车辆完好率和利用率,主要是完好率和利用率的测算需请专家协助。配电房用油节能的空间不大,重点是加强用油和发电时间的管理。

4、为今后发展预留空间。要为管理区今后经营项目的增加,经营班次的调整等可预见的变化预留定额调整的空间。

作为公司节能降耗试点单位的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机制健全,节能工作初见成效。节能降耗活动开展以来,公司、管理处节能降耗领导小组领导数次到我们基层管理区听取汇报、指导推进、并和专家一道提出好的建议和

意见,上下互动,机制健全,使管理区试点工作取的了明显效果,积极引导企业走上担当社会责任的发展道路。

2、加大节能降耗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全员节能意识。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节能降耗重要性的宣传,大力开展节能知识的宣传,积极引导员工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节能降耗的顺利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3、要重视技术创新,加大节能改造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正是有公司和管理处的支持,我们得以顺利进行设备改造和较快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真正实现了管理区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解剖自己,能够微观上分析自己,为三级单位管理区跟进公司战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公司节能降耗试点单位的几点不足和认识:

一是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长期性认识要再提高,定额体系的建立和确定需要2-3年来调整和生产经营实践的验证,这期间需要扎实的工作,发扬不急不躁、务实科学的工作作风,进行深入细致的测算和反复的验证。

二是需要尽快建立与节能降耗配套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的作用的发挥,推动节能降耗深入持久的开展,充分调动职工节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节能降耗革新,从一滴水、一度电、一升油等小处抓起,确保节能降耗切实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是对降耗工作要进行再深入细化,结合管理区餐饮、汽修、停车场的实际,找准降耗的切入点,配套好工作措施,在降耗工作上还大有文章可做。

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是继续做好设施改造,鼓励技术革新,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强化,使已经降下来的项目数据,绝不能反弹。

二是继续加大节能降耗工作的宣传,结合将要出炉的定额指标,尝试建立激励机制,把节能降耗工作纳入管理区管理的日常工作,推动节能降耗的长效发展。

篇3

2016市场调研报告一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为手机销售商和手机制造商提供参考,同时为大学生对手机消费市场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调查对象:在校生

(三)调查程序:

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内容;

2、进行网络聊天调查。随机和各大学的学生相互聊天并让他们填写调查表;

3、根据回收网络问卷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样本的购买场所、价格及牌子、月消费分布状况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数字特征,推断大学生总体手机月消费分布的相应参数;

(2)根据各个同学对手机功能的不同要求,对手机市场进行分析;

二、问卷设计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三、数据分析

根据以上整理的数据,我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学生手机市场是个很广阔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一)根据学生手机市场份额分析

(二)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

作为学生我对这个群体做了一些了解,对于我们共同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手机市场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发产品或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手段,才能够抢占市场。下面我们就来对学生群体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1、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

1)没有经济收入;

2)追逐时尚、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和注重个性张扬;

4)学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间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同学、朋友的(2016年度关于大学生手机调研报告)影响。

5)品牌意识强烈,喜爱名牌产品;

(三)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准则和特点

通过调查大学生购买手机主要考虑因素是时尚个性化款式、功能、价格、品牌等,这也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准则。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占65%;但大学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50%;其次看重的是价格,而较少看重的是品牌,看来现在的大学生还是比较看重实际的。

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二)

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及餐饮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调查由本市某大学承担,调查时间是20**年7月至8月,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20xx户。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该大学将调查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专门调查部分

(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家做广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查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的,创名牌、求质量、巧包装、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顾客忠诚度调查表明,经常换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本总数的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3.4%。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名牌上狠下功夫,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最后才是营业员推荐。不难发现,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将直接影响酒类市场的规模。而对于商家来说,营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进行,调查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消费者认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本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相适应的,现将几个主要酒店比较如下:

2、消费者大多选择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性。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长城酒楼、淮扬酒楼,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惠顾。

3、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如对手抓龙虾、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宫爆鸡丁的消费比较多,特别是手抓龙虾,在调查样本总数中约占26.14%,以绝对优势占领餐饮类市场。

4、近年来,海鲜与火锅成为市民饮食市场的两个亮点,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的消费量也很大。调查显示,表示喜欢海鲜的占样本总数的60.8%,喜欢火锅的约占51.14%,在对季节的调查中,喜欢在夏季吃火锅的约有81.83%,在冬天的约为36.93%,火锅不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场,在夏季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本市的火锅店和海鲜馆遍布街头,形成居民消费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三、结论

1、本市的居民消费水平还不算太高,属于中等消费水平,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相当一部分居民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2、居民在酒类产品消费上主要是用于自己消费,并且以白酒居多,红酒的消费比较少,用于个人消费的酒品,无论是白酒还是红酒,其品牌以家乡酒为主。

3、消费者在买酒时多注重酒的价格、质量、包装和宣传,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对新牌子的酒认知度较高。

4、对酒店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中档消费水平上,火锅和海鲜的消费潜力较大,并且已经有相当大的消费市场。

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三)

一、市场调研

目前市场上的沙发按照材质主要分为木质、真皮、布艺、以及二者结合四种,木质沙发:直接由各种木材打造,坐垫和靠背上没有任何面料修饰,实用性和环保性比较好,但原木较生硬,舒适感不强,没有人性化设计难以满足现代沙发舒适性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的沙发高档品牌主要有以整体家居布置、沙发配套为主的全有家私、皇朝家私、香港富得宝、香港乐其、宜家家私等、以及主营沙发的芝华士;中档品牌则包括吉斯、喜梦宝、世纪博森、伊诺维绅、成都南方等,低档品牌则。

一、XX沙发市场概况:

目前,XX沙发销售地主要聚居在XX大街处银座家居、富雅家居、欧亚商城、东亚商城、清河家具、国贸家具、二印家具城。从产品和品牌档次上看,银座家居、富雅家居属高档品牌的根据地,东亚商城、清河家具、国贸家具、二印家具则汇聚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中低档沙发品牌。从经营定位上看,各商城均有自己的差异化定位,知名品牌、高档商品的专卖店向富雅、银座家具城集中;中档及部分专业市场多数集中在东亚家具城;低档商品的批发业务又集中在XX和XX家具城,欧亚则走专业化办公家具路子,与其同一东家的银座家居形成互补,对其他家具商城形成攻击。

市场上的沙发按照材质主要分为真皮、布艺、以及二者结合三种,进驻XX沙发目前市场上的沙发高档品牌主要有以整体家居布置、沙发配套为主的全有家私、皇朝家私、香港富得宝、香港乐其、宜家家私等、以及主营沙发的芝华士;中档品牌则包括吉斯、喜梦宝、世纪博森、伊诺维绅、成都南方等,低档品牌则汇聚了一些来自XX本土和其他各地区县城的小品牌,如XXXX、XXXX等。

三、消费者调查:

1、消费者细分特性描述一(低、中、高档):

a)平民百姓、普通工薪族是是低层次、低价位的主要消费群。他们的要求是:简洁实用而又有现代美感;功能较多,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居住空间;希望中高档次的设计及风格,但价位偏于中低价,心理上能感到物有所值。这一类消费群还是杂牌的天下,因其长于抄袭与模仿,拙于原创与设计研发。因此,它们利用自身的各项成本优势,吸引了广大的中下层次的消费群。

b)中高层次的消费群,这部分消费者包括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城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他们事业有成,思想独立,个性化追求较为明显。对家私的性价比、设计风格、用材、品牌定位较为看重。这部分生产厂家较多,他们各自以自己的原创设计及针对目标消费者的技术研发满足了追求不同风格的消费者的需求。

c)都市新贵或富豪的高层次群体。这部分人居于消费金字塔的顶端。一般都有别墅或宽敞豪华的住房,对家具的要求首先是品牌要与自己的社会或金钱地位相匹配,通常选择的是国际品牌或知名品牌。

2、消费者细分特性描述二(办公、家居):

a)办公沙发消费群主要是经济水平处于中找范文就来http:fanwen.高层次的群体。购买群也多位于这个群体。经济佳者,由于公司形象或私人喜好的需要,他们看重品牌,因此选择的一般都是知名品牌。经济一般者,则选择中档品牌,既顾及到了形象,又节省资金。

b)家居沙发消费群的范围比较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成家立业或将近成家的消费者。对于私人使用物品,他们选择起来相当慎重,不仅注重质量,而且在与室内风格匹配上也花尽心思。由于经济状况的不同,选择的品牌档次亦各不相同。

3、影响消费者购买沙发的主要因素:

访问5人,综合如下:

消费者选择标准无污染、没怪味、舒适、款式合理、价格实惠

高消费大品牌

中低消费舒服、价格便宜

现用沙发品牌南方、泰新、以及济南本地产布艺沙发

认为现在较好的沙发品牌是芝华士、皇朝家私、全有家私以及一些香港品牌等。

四、沙发产品的未来发展走势:

通过访谈和查找二手资料,有三大走势:

a)产品设计开发方面:力求创新,国际一体化,简约、舒适成为城市中人们放松压力生活的主题;

b)产品使用方面:力求方便搬运,使用年限减少,色彩和时装化的家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c)品牌方面:由于产品日趋细分,沙发品牌呈两极化发展,知名品牌更加注重其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某些中档品牌则在竞争中淘汰,而那些杂牌、小品牌则依旧利用自己的成本、价格以及地域优势,占据中下层消费区域。

2016市场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手机产品市场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手机市场的平拍状况、消费者试用情况来了解我国目前手机市场的品牌现状以及消费者购买动力

调研对象

诺基亚、三星、HTC、摩托罗拉、苹果、索爱、LG、黑莓、联想、华为、魅族、步步高、中兴、纽曼、酷派

调研的内容

行业动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相关政策、行业技术及相关技术、社会与经济环境以及其他因素。

行业运行:行业整体规模、生产、销售情况、进出口以及投资等,其他如细分市场运行、替代品与互补品行业运行等。

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主要企业及相关产品、财务情况、发展战略等、市场格局、进入与推出壁垒等。

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研。

调研时间:20xx.2.2120xx.3.21

调研结果

现在移动电话有三种制式,GSM、CDMA和模拟制式,GSM占主导地位,约有93.1%的用户、是选择GSM制式,2.72%的用户用的是模拟手机。4.18%的人选择CDMA制式。

中国移动用户占有率为67.19%,中国联通用户占有率为31.23%,中国电信长城用户占有率为1.58%,可能跟其网络开通覆盖城市只有上海、,北京、广州4个城市有关。

约61.39%的消费者觉得降价是他们购买手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41.78%的消费者可能是看重这一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而购买。从中可以看出价格优势也是主导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一大因素。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消费者购买手机最为看重的是手机的性能、价格、款式,最后才是时尚感。这四点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手机比较重要的因素

消费者谈到对手机未来的功能还有哪些期望时,有34.53%的人把MP3播放功能放到首位。至于增加手机的游戏功能、照明功能等选择比例较低。约有64.17%的消费者对WAP较了解。对电子邮件收发此项功能的需求比较突出。手机银行这项功能的需求量达到20%左右。

调研体会

通过以上调研显示:消费者真正看好的是质量好、性价比高的手机。以上根据消费者对手机的购买心理的判定及消费者对未来手机功能的期望,这也为众多手机厂商带来了以后发展的方向,更能促进我国手机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2016市场调研报告

市场调研是市场调查与市场研究的统称,它是个人或组织根据特定的决策问题而系统地设计、搜集、记录、整理、分析及研究市场各类信息资料、报告调研结果的工作过程。

市场调研报告是经过在实践中对某一产品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

行业分析报告的编制撰写一般由企业内部市场部或专业的市场研究公司撰写,市场研究公司在数据采集、资料归类、观点提炼、报告撰写方面具备独特的专业优势,拥有专业的报告撰写团队,完整的数据库。

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作用特点

可以为市场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它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均衡供需

(2)指导生产

(3)合理定价

(4)了解信息

市场调研的特点

针对性: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针对实际工作的需要。实践证明,调查报告的针对性越强,其指导意义、参考价值和社会作用就越大。

新颖性

真实性:材料的真实/选用恰当合理、科学细致的调查方法

时效性

写法

市场调研报告有明确的主题,清晰的条理,和简捷的表现形式。

当一切调查和分析工作结束之后,必须将这些工作成果展示给客户。那么,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报告应采取什么样的结构体系?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数据的涵义?

报告的结构体系应包括,调研目的、调研方法、调研范围以及数据分析在内的一系列内容。这种体系基本上在每个同类型的报告中都适用,因此,此处不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下内容主要针对数据分析结论的表现方法。

关于数据分析的部分,通常情况下是采用图表表示的。图表是最行之有效的表现手法,它能非常直观的将研究成果表示出来。在将调研的分析结果变成令人信服的图表之前,首先要谨记,它只是一种传递和表达信息的工具,使用它的重要原则是简单、直接、清晰、明了。每个图表只包含一个信息,图表越复杂,传递信息的效果就越差。

在实际操作中,各种表格、组织图表、流动图表、矩阵等都被大量的运用到报告中,但总的来说,以下几种图表形式是最常用的:柱状图表、条形图表、饼形图表、线形图表。

使用图表的目的在于:将复杂的数据变成简单、清晰的图表,让人能够一目了然的了解数据所表达的涵义。那么,如何选择不同类型的图表来表现不同类型的数据?首先,我们应先明确数据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确定可能使用的图表类型。

通常我们的研究数据所体现的关系是:频率分布、成分、时间序列、项类或相关性。要表达一个主题明确的数据,可能会有多种图表形式。但是,哪种是最能将数据表达清楚的呢?这就要求我们的主题(即图表标题)突出重点,点明主题。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个例子能将以上的意思,表达的非常明确。

这里的标题描述了图表的内容范围,大多数读者在看了这个图表后,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城西,认为图表的主题是城西是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可能选择的区域。但是,制图者可能是想表达选择城北和城东的消费者较少,但随着城市建设的进行,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使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希望他注意的数据上,所以,我们可以在一般标题后附加一个重点标题:城北和城东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既然已经确定了要表达的重点,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明确数据间的相互关系,若是表示占频率分布、对比等关系,则除线形图表以外的其它几种基本图表格式都可以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总之,条形图表应该是应用最广的类型,而柱状图表是用得最多的另一种类型,这两种图表基本占整个报告中图表总数的半数左右;而线形图表和饼形图表的使用则应相对减少,更多的是将各种综合运用,如线形图表加上柱状图表,或饼形图表加上条形图表。

在用图表表达数据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使用柱状图表和条形图表时,柱体之间的距离应小于柱体本身;在说明文字较多时,用条形图表表示更清晰,便于读者辨认;在使用饼形图表时,应在标明数据的同时,突出数据的标识。即:同时使用数值与数据标识。

篇4

奥运食品安全进程

2005年

2005年,北京市建立起首都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将全市21家大型批发市场、57家大型商场和连锁超市、59家学生营养餐送餐企业、500家餐饮企业、250家食品生产企业和生产基地、19家屠宰企业、94家零售批发市场以及17类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纳入监控系统。

2006年

2006年,北京市全面启动《奥运食品安全行动纲要》,深入落实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北京市工商局正式启动奥运食品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将包含建立奥运食品安全标准、保障奥运食品供应安全、建立奥运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奥运会期间的食品安全控制、奥运食品反恐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建立奥运食品安全协调机制等七大部分。

生产奥运食品的基地正在被逐个选定,被确定的奥运食品将一律加贴电子标签,确保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跟踪食品的安全。

2007年

2007年8月8日,北京市将启动首都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该系统作为奥运食品安全保障系统的一部分,建成后,将实现对首都奥运食品从生产到消费整个食品链的全程跟踪、追溯。奥运会后,该系统将转变成首都食品安全日常监控措施,并服务于首都重大活动、大型赛事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依托北京市工商局网络环境,包括两级平台、四个子系统。在一级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中心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数据管理中心,将实现全市范围内追溯数据的管理、食品召回、监测预警、决策分析。二级平台由果蔬追溯子系统、动物产品追溯子系统、预包装食品追溯子系统和奥运食品追溯子系统组成,主要包括查询服务、产品追溯、统计分析、批量召回、预警报警、地理信息等功能。

蔬菜食品适宜采用条形码与RFID相结合的自动识别技术。

奥运食品追溯机制

结合国际国内已有的成功经验,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条形码与RFID相结合

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要素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食品“从农场(田)到餐桌”全流程各个环节的可追踪性与可追溯性。必须确保食品供应链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加工和销售环节的信息的准确性,否则,即使是1%的非准确性所导致的直接和间接后果,也将是十分严重的。考虑到成本因素,现阶段并不需要食品流通全程使用RFID技术,而是需要把RFID与条形码结合应用。举例来说,生猪在饲养阶段可采用基于ISO 11784/5标准的RFID耳标,屠宰与配送阶段也可采用ISO 15693标准的挂钩标签,零售环节则改为条形码;蔬菜食品的追溯过程中,也只有仓储运输环节以同批次商品的最大包装为单位加贴RFID电子标签,其余环节仍然使用条形码技术获取信息。

低成本标签自动获取信息

采用HF频段的RFID电子标签,一方面技术成熟,相应产品的价格较低,另一方面使用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可以降低系统出错的可能性。采用低成本RFID标签,可将食品追溯全过程透明化,并且可以使监管者和消费者做到实时、准确、直观地了解全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对应用企业来说,RFID改造也不仅仅是资金投入,通过食品追溯系统的数据分析,企业可对管理效率和产品销路进行分析,从而优化生产流程,在提高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方面收回改造的投资成本。

面向公共服务的安全机制

对于食品加工及安全追溯来说,系统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防止食品安全信息的伪造和恶意读取,是食品监控平台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在电子标签中加入特殊的安全认证机制是一种解决方案,但会造成系统实施成本的急剧上升。

综合考虑,采用在读写器端加入安全认证机制,实现对读写器及持有人的认证管理,可以有效保证食品安全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体来说,可对每部读写器通过硬件方式将授权码固化到其中,使之成为专用的读写器,防止恶意读取和操作。

建立追溯和应急响应机制

食品源进入系统,贴上RFID电子标签,构成信息生成和采集的源头,在食品流通的各个环节,读写器读取标签信息,连同环境状态传入后台数据库存储,同时结合现场设备控制和生产关键环节管制标准,实现同步检验、控制设备即时处理和实时数据采集的问题。利用RFID技术的非接触性特点可以降低食品的污染途径,为监管者和消费者提供更准确的食品信息链信息,为其后的追溯定位和应急响应机制提供基础。

利用以上较准确的源数据,食品追溯系统使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生成食品信息链,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食品追溯管理:一是从上往下进行跟踪,即食品供应商―加工商―运输商―销售商―销售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查找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确定产品的原产地和特征;另一种是从下往上进行追溯,也就是消费者在销售点购买的食品发现了安全问题,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问题产品的召回。这样,在信息链中任何一个生产环节,都可以快速向上追溯食品的流通环节和向下追踪具有问题特征的食品,实现食品的“源追溯”和问题食品的跟踪,用以查明食品问题环节和召回问题产品,真正实现食品事先准确预警、事后快速处理。

监控平台的数据挖掘模式

奥运食品安全监控平台的公共信息服务包括生产标准数据库服务、安全信息数据交换、生产安全预警系统、食品安全信息、电子地图系统、食品监控系统和食品质量分析评估系统等。在这种监控模式下,通过对分布式数据的有效挖掘,监控平台不仅起到了食品安全监控的目的,还可以针对屠宰企业和管理者销路分析报告和统计信息报告,从而获得增值效益。

篇5

论文关键词:餐饮业拉动内需扩大消费

论文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速放缓,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成为应对危机的主要措施。餐饮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产业,是消费市场的重要分支,具有抵御经济周期影响的行业优势和启动大众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成为拉动节假日消费和落实保障民生政策的重要手段。因此,应重视餐饮业对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作用,促进餐饮业健康协调发展,保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措施的成效。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制定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下滑至6.1%,GDP增速主要靠投资拉动,投资增速达22%以上。而作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却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则收效甚微。拉动内需作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本文以餐饮业为例,分析服务业对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作用。

餐饮业发展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需求和经济基础。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和迅速发展,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历史机遇。根据历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及构成统计数据,1952-2007年,住宿和餐饮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成百分比可分为两个阶段。1952-1978年是5.1%-3.5%,其趋势是逐年下降后日渐走平,反映出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生产力低下,经济增长迟缓甚至倒退,物质匮乏而导致餐饮业发展缓慢的状况。而1978-2007年则是3.5%-13.9%,一直呈上升趋势,2009年第一季度达14.9%,反映了餐饮业在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经济高增长出现了长期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餐饮市场需求旺盛,成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从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来看,餐饮市场的需求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群众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过程,餐饮市场需求旺盛、快速增长的趋势将长期持续。

同时,餐饮业也是经济发展必需配套的消费产业。2007年,中国餐饮消费达到12352亿元,连续17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大大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人均餐饮消费达到915元。预计到2010年全国餐饮业的零售额将达到2万亿元左右,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为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针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现实可能。

餐饮业具有抵御经济周期影响的行业优势

从统计数据分析,相比外贸出口,消费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轻,而作为消费市场重要分支的餐饮业,与其它行业相比,受经济波动周期影响较小。这是由餐饮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餐饮消费是最基本的民生消费,餐饮业在任何时候都存在基本市场需求。餐饮市场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餐饮业发展层次的多样化,使餐饮业成为具有较大弹性发展空间的行业。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在市场需求压力下产生的激烈行业竞争和科技手段的创新,不仅巩固了市场发展基础,同时也不断提高了行业发展水平。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准入门槛低,有较强的市场生存能力。

2009年第一季度,在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全国住宿和餐饮市场零售额达4382.9亿元,同比增长18.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3.9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8.1%,说明餐饮业在经济困难时期仍保持较好的消费势头。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餐饮业的影响也存在着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别,对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影响较为明显,而对西部地区则影响较小;对高端餐饮冲击较大,对中低档餐饮影响较小。从地区内部来看也存在不同的情况,如东部地区的上海,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仅为3%,远低于全国6.1%的平均值,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第一次上升到60.1%。浙江餐饮市场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消费市场,自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初以来,始终保持旺盛的需求,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的影响很小,与其他行业相比,仍保持健康发展势头。2009年春节后,杭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共有300家单位提供了4329个工作岗位,招工单位主要集中在餐饮业等第三产业。

餐饮业具有启动大众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大众消费市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启动大众消费市场是落实扩大内需政策的关键,使大众成为消费主体是拉动消费的保证。大众消费市场的消费群体及消费水平相对稳定,是市场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大众餐饮消费已成为市场主流趋势,大众餐饮、工薪消费成为餐饮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另外,餐饮社会化将进一步带动消费大众化。近年来餐饮社会化程度不断加强,外出就餐已成时尚。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更新和社会经济交往活动频繁将进一步加快餐饮社会化发展的步伐。商务交易、会展活动、居家消费、商务与个人旅行、婚庆、休闲娱乐等都成为带动餐饮消费的动因。这意味着餐饮业消费需求将不断扩大,与之相对应的消费门类将突破传统的餐式范畴,呈现出便利化、多元化、现代化发展趋势。

为顺应这一趋势,2007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发展大众消费市场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规划和政策,如2007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7年9月《商务部关于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工作的意见》,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2008年6月《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餐饮业有关工作的通知》,2008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餐饮业的发展,尤其是大众餐饮服务业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从而使启动大众餐饮市场成为抵御国际金融风暴冲击的合理选择。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餐饮业消费重点和热点逐渐向大众餐饮市场转移的特征日趋明显。目前我国人均餐饮消费约140美元,与美国1600美元、法国1050美元相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随着我国政府拉动消费的政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观念更新等因素,未来餐饮业依然是引人注目的消费热点,餐饮消费水平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当前餐饮业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城市,主体还是来自城镇居民,而农村餐饮这个庞大市场还有待开发。从中央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政策来看,从餐饮市场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来看,巨大的农村餐饮市场将为餐饮经济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餐饮业是拉动节假日消费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假日经济已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手段。中国人有节假日团聚的习惯,但是,节假日到餐馆聚餐的习俗却是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产物。餐饮消费也从特定消费者在特定场合消费转为日常化、大众化消费。上世纪80年代末,除夕之夜只有几家国营饭店营业,接待的大多是游客。而到90年代初,到饭店吃年夜饭开始成为小部分人的选择。随后,到饭店吃年夜饭成为习惯。假日经济有效拉动了节假日的餐饮消费,节假日全家人或亲朋好友到饭店聚餐逐渐成为消费时尚,餐饮行业也成为少数全年无休息日的行业之一,餐饮企业纷纷将节假日作为经营重点。

餐饮业是旅游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拉动假日消费的主要手段。以浙江杭州为例,2009年春节是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一个春节,杭州餐饮企业生意红火,餐饮门店人气旺盛,外出吃年夜饭的人数稳步增长,自助餐形式的年夜饭也逐渐被市民接受,成为传统中式饭店之外新的年夜饭选择。

据统计,杭州2009年春节节日期间餐饮总体销售较2008年同比增加5%-10%,各大餐馆年夜饭订座率超过95%,营业额普遍增加。由于浙江具有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景区餐饮成为推动节假日餐饮消费的重要因素。各餐饮名店竞相在景区开设餐厅,国际连锁品牌也在景区开设分店。

餐饮业是落实政府保障民生政策的重要抓手

服务业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即使在金融危机和经济紧缩的大环境下,社会消费多元化趋势和社会服务的巨大需求并不会改变,这就为餐饮业带来无限商机。

提升餐饮业的发展水平必然成为政府当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目前,餐饮业已从为少数高收入阶层或特殊消费群体服务成功转型为大众化餐饮。随着政府职能向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转变,加强对社会餐饮业和大众餐饮市场的管理和指导成为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和重要抓手,解决餐饮业发展中的问题也提升到保民生的高度,从而为推动餐饮业充分实现社会服务功能提供了契机。

大力发展放心早餐工程。由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早餐早点作为大众餐饮消费的重要方式,具有制作快捷、食用便利、质量标准、营养均衡、服务简便、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学生、上班族、打工者、旅游者和家庭用餐的主要消费品种。而提供安全、卫生和营养的放心早餐服务,是政府的一项社会责任,是贴近民心的工作。

商务部将用2年左右的时间,引导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初步形成包括配送中心及市场网点在内的早餐供应服务网络。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也发出倡议,餐饮企业开办早餐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浙江省也提出要把解决早餐早点供应作为一项便民利民的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从网点布局、资金税收、服务等多方面积极给予扶持,使早餐早点供应做到卫生、方便、营养、美味、实惠。放心早餐工程有望形成快餐企业积极探索现代化早餐经营与发展模式,餐馆与饭店等正餐企业积极开展早餐经营,社会合作大力开拓社区早餐市场,深入社区办好早餐服务,各类超市、便利店创造条件办好早餐服务的多层次、全方位推进放心早餐工程的局面。为大众提供早餐服务,将成为餐饮业的增长点。

积极推进社区配套餐饮服务网点建设。随着社会化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社区餐饮、老年食堂等成为社区保障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社区配套餐饮服务网点布局建设也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社区餐饮经营将与商业、文化、休闲等时代特征结合更加密切。

大力倡导健康餐饮。当前,大力提倡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科学消费、节约型消费,促进餐饮业可持续发展,成为餐饮业的新追求。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关心自身健康,科学用膳、餐桌安全是现代人关注的话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引导餐饮企业在合理安排膳食,讲究营养搭配;大力扶持放心菜等无污染、富营养的绿色食品;加大在营养餐厅、素菜素食方面的开发力度,培养高水平的营养师,推广绿色食品菜谱,将餐饮业发展成为绿色环保产业。这既是餐饮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政府推进餐饮业提升质量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餐饮业是重要的服务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对于促内需、保增长、渡过金融危机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钱学森.谈社会主义美食文明与社会主义美食文化.中国烹饪,1990(10)

篇6

包文菖是长期耕耘在电信行业的老兵。他整体重塑了安徽移动的系统架构,在搭建架构的同时引入SOA、云计算等先进理念,在业务层面进行紧耦合,再在新架构的基础上进行运营改造,将业务、管理、运维三大系统统一到一个资源池中,为未来迎接移动互联网和40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经营分析系统中,改变了原有死板的Excel表格展现形式。以APP形式存移动端展现,便于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数据治理。

郭清顺:中山大学科技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郭清顺是国内高校教育前沿技术的实践者,他带领技术团队构建了中山大学数字化校园体系,建立统一完善的教学、校务和科研管理平台,为师生提供教学平台和知识社区。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服务,共建平台资源。教师在网上给学生留作业,学生在网上提交作业,获得老师答疑,对重要问题进行网络讨论。这些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内容成为所有学生的资源。

目前,中山大学将越来越多的基础课程放在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包括艾滋病等基础课程,并通过在线考试获收学分,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也让更多教师将精力集中到核心专业课中。在这种模式下,中山大学正在逐步实现对学牛和教师的生命周期管理,如教师授课信息、项目经费、科研设备等信息,由此制定相关的绩效评估体系等管理办法。

韩子森: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韩子森认为,机械行业要做大做强并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学习日本、韩国等先进造机企业的经验,走设备密集、信息密集的技术路线。这意味着,企业要向现代化数字管理模式转换,将工厂各部门的管理模式改进到与信息技术相适应。

他所在的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研发生产子午线轮胎成套装备为主,2010年他启动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设项门时,希单通过软件,系统地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使软件成为将业务流程与管理体系二者合一的有效载体,迅速完成管理的固化。与此同时将业务与管理体系整理成标准的企业制度、标准化手册。在信息化建设中,技术团队将管理软件、设计软件、设计管理软件和生产计划软件、辅助制造、客户关系僻理系统作为综合应用,与生产管理、制造流程与信息化进行集成和融合,将设计、管理、生产流程进行整合和完善。上述措施效果显著,2013年企业的资金周转率提高了10%,生产制造成本降低8%,物料到货准确率提高到70%,生产准时交付率提高到80%,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到98%以上。

何剑: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部长

作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排头兵,柳工正在通过信息化完成两个方向的转变:国际化和现代化。何剑带领柳工机械的信息技术团队用IT技术支撑柳工机械这家老牌国有企业的对内自我变革,以及对外迈出国际化的脚步。他以海外应用以及供应链优化为抓手,支持公司的海外并购和业务拓展。将供应商与经销商数据整合到自己的平台上,实施了SRM、DMS,通过信息集成,打通了从客户、经销商到供应商的信息传递壁垒,使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调整速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通过信息化改变传统的粗放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转为基于数据分析、基于流程优化的现代化管理,为未来柳工创新生产模式,拓展电子商务渠道打下坚实的基础。

胡建中: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胡建中是东风农机信息化部门的创立者,为东风农机建起了整套IT系统集群。他的秘诀是TT创新―定要接地气,―定要服务和优化业务。面向上下游合作伙伴的IT建设都是这样的案例,东风农机对700多家供货商提供代管库管理,也就是说东风农机提供库房,供货商提前将零部件运送过来,东风农机消耗后向供货商提供清单并结算,供货商再进行补货。每家供货商都能够第一时间知道自己在东风农机的库存和的订单,可以按照真实需求来送货。胡建中说,补货模式每年预计节省库存资金8000多万元。东风农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设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掌控经销商的真实库存;二是管理客户档案,东风农机大约有250万客户,这些客户的信息都需要经销商上传;三是为经销商提供一个电商平台,可以直接帮助最终客户下单购买配件。

江永忠:巨化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总经理

围绕营销集中、资金管控、商贸、物流管理、采购捐标等各种转型策略,江永忠和他的团队打造了大量创新应用,推动了巨化“一主两翼”的战略转型。

以转型难点资金集中管控为例,巨化IT系统既实现了对二级单位资金的集中,避免了资金分散造成的资金浪费,降低了财务费用。也通过流程设计保障了下属单位对资金的自主快速使用,更为关键的是高度掌控了资金流向,对“两翼”产业实现了有效支撑。

目前,巨化商贸中心在采购原材料时1/3满足自己生产需求,2/3通过交易系统供应给周边关联企业。资金集中使得巨化有了足够的资金采购足够大的量,不仅降低了自己的采购价格,也让规模较小的原料需求企业获得了集量采购的成本效益,商贸业务已成为巨化营收增长的重要支点。

江永忠和他的团队打造的危化品区域公共物流平台,是巨化生产业中另一个变“成本中”为“利润中心”的案例。该平台以巨化巨大的运输需求为支撑,向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周边有同样运输需求的企业开放――物流职能部门成为了新的电商产业。存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下,2013年巨化集团的销售收入有望从去年的150亿元左右,增长到200亿元以上。

姜海东:东方风行集团,乐蜂网首席技术宦/CTO

作为东方风行集团的首席技术官,姜海东全面负责东方风行集团及旗下传媒公司和乐蜂网的技术研发及物流客服运营管理,构建东方风行集团旗下的传媒、乐蜂网和自有品牌三块业务的有效联动。

他率队完成乐蜂网站改版、数据平台等项目及系统建设,提高网站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时打造乐蜂网物流运营体系,推进“一日两送”行业服务标准,升级最后一公里服务水平;并且构建整个客服体系,建立“2小时解决客户问题”的服务新标准,提升客户满意度;在自有品牌业务上。他通过技术支撑目有品牌的多渠道分销管理模式,技术团队应用技术虚拟出多个库房对应多个平台,并保证多个平台的库存合理且共享。

未来姜海东的目标是通过技术梳理业务并打造底层架构,打通各个子公司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将乐蜂网和自有品牌子公司打造为具有竞争壁垒的商业模式。

蒋文:宝时得机械(中国)有限公司IT总监

宝时得是全球排名前五的电动工具品牌。其用户大多都是家庭DIY的爱好者,购买宝时得产品自己修整草坪或者修理房屋等。这些产品价格不贵,重复购买率很高。蒋文说,电动工具其实是―种快销品,要求企业以销定产,敏捷供应,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低库存、高周转运行。

在蒋文看来,宝时得供应链平台的创新之处,不仅仅在于扭转了企业的商业模式,使其符合市场实际状况,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从供应链后端到前端的全流程自动化运行,这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宝时得的订单需求能够直接推送到供货商系统,便于其提前备货和制定送货方案,而宝时得也能掌握到经销商的库存和销售状况,从而安排生产和制定补货计划。

“三者系统联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供应链敏捷,保障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他分析道,宝时得打造了先进的销售预测和智能排产系统,准确的销售预测使得宝时得能够尽可能早的将供货计划发送给经销商,避免了生产时“无米下锅”的尴尬,而高效智能的排产确保了企业产能的合理分配,使产品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被生产出来,支撑了补货计划的落地。响应了市场的需求。

孔令军:深圳市富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总监

家纺行业进军电商并非一两天的事,不过富安娜的步伐走得更快一些。孔令军获得决策层全力支持,通过信息技术打造富安娜全新的线上线下运营体系。

2013年,孔令军率领技术团队打造的电子商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富安娜电子商务的全业务覆盖,大幅提高了系统处理能力与效率。通过给业务人员配备Pad,及时收集了解各区域、各门店的产品销售等数据信息,建立快速精准的业务分析系统。与此同时,技术团队还提升合作伙伴的技术服务能力,为加盟商提供一套完整的企业微信服务,这一服务主要基于ERP系统、营销系统、财务系统等系统信息的深度整合。加盟商可以随时通过微问方式,查看信用状况、新品、订单情况、发货情况等相关信息。

孔令军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一套整体家居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从产品展示到整体搭配设计、下单、支付、生产、运输、结算、O2O运作为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这套体系的构建。将会帮助富安娜在家纺行业实现全新的竞争力。

黎远骏:崇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讯长

曾被台积电誉为“最佳供应商”的崇越科技,在太阳能产业全球下滑的大环境下主动变革,寻找破冰之路。在这场变革中。身为CIO的黎远骏不仅发挥了IT技术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并且积极寻求崇越科技在新商业领域的延伸和新商业模式的突破,他将企业自我开发的大楼能源管理及自动化监控经验,延伸到太阳能电站监控管理、农渔业养殖环境监控、绿色机房节能控制等新领域,转化为全新的企业业务领域及利润增长点。让科技手段在崇越科技转型的每一步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黎远骏正在借助IT手段帮助崇越切入食品领域,建立由养殖、生产、物流配送、终端餐厅组成的完整产业闭环,整合顺畅的产业链。

李光辉:大连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CIO

李光辉是中国港口行业IT建设的先行者,早在1997年就提出“物流电子商务”发展思路。为大连港的物流电子商务发展奠定基础。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港口行业信息化之路。他在大连港集装箱体系内推行IT服务标准化工作,为物流行业IT服务带来新模式的尝试;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港口行业第一个集装箱无人智能大门;推动传统行业第一个云呼叫服务中心,建立传统企业客户服务与营销的新模式,聚集港口生态链上的绝大多数客户。李光辉不满足于用信息手段打造智能化港口,正在谋划港口未来的新商业模式一将港口行业从原有的简单装卸服务提升为直接面向供应链的服务商。

李明凤: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李明凤先后主导了江苏阳光集团横跨多个产业的近10个子公司的ERP建设,将多个行业的IT应用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了信息化集成,为阳光集团建立起了从底层设备自动化监测和控制,到中间管理流程控制,再到顶层公司经营决策的一整套先进信息化体系,支撑了集团的跨行业多元化发展。

由于阳光集团的信息化之路,基本上都是自己定制开发的软件,所以天然不易产生信息孤岛,并与外部系统实现了无缝联接,例如直接将生产计划单和配方数据送入到自动称料和加料设备,完成了产品的自动化染色;例如在国内最早实现了和淘宝销售系统的相连,把产品和库存数据送入淘宝,同时将销售数据从淘宝拉入内部ERP系统。

李铁成: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技术部总经理

李铁成具有20年信用卡IT系统建设经验。他带领光大信用卡团队成功完成核心系统迁移项目。为光大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保证了光大银行信用卡系统运营,为行业提供了该领域最佳实践参考。

李铁成带领着他的技术部团队,不断加快业务工作转型,积极适应未来云计算及大数据的时代。他成功完成了信用卡前置系统双活项目,使得光大信用卡的准确率保持业界领先,成为业内第一个成实现信用卡前置系统双活的案例。

李伟峰:法尔胜泓异集团信息部经理

法尔胜泓升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绞带钢丝绳供货商,还有光通信、服务业以及新材料等其他三大产业。李伟峰和他的团队。以自主研发为主,快速建设了规模庞大的信息化系统集群。

根据每一个事业部或者每一个工厂的运营方式、生产模式及管理流程等特点,信息化团队都会定制化开发系统,最终目标是实现各事业部业务流程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全贯通。针对集团层面资金管控需求,法尔胜打通了IT系统与主要开户行的数据接口,建立了集团资金池,实现了对所有产业和子公司闲置资金的统一调度。

在李伟峰的主导下,法尔胜建成了全新的移动办公平台,进入了高效协同、快速决策的移动互联时代。在法尔胜新建成的办公大楼中使用了大量物联网技术,大楼的各个组成单元被网络连接,安保、消防、温度、湿度、能耗及建筑中的人的行为等各种数据被广泛布置的传感器和摄像头所收集,信息在后台系统被处理,空调、电灯、门窗等建筑中的各种设备。依据信息反馈和系统控制都能做出自动反应。

林敏: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

林敏在星展银行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她率领团队搭建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运维组织构架,建立科技标准化管理流程,大幅度提升星展银行的科技核心竞争力。同时建立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发展人民币支付系统和稳定的ATM自助银行系统,为业务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至今,她大力开发自动化项目,提升业务自动化率,并配合银行业务的业务发展进行了大量的产品研发技术解决方案,包括搭建企业私有云。将主要业务系统纳入虚拟化平台,降低服务器,数据中心运营成本,提升科技运营新技术的能力。

星展银行的服务特色在于“良好的客户关怀”,为更有效提高对客户服务水平,技术团队积极筹备面向银行内部使用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该系统有效提升客户关系,销售流程及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存储的各类数据可用于挖掘分析,找出客户、产品和服务的特征。从而修正产品策略和市场策略,细化了客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凌朝晖: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部长

凌朝晖是机械行业前沿管理的探索者,他熟练地将各项技术深度应用于公司的内部管理,保证公司的行业领先性。2013年。他推动公司多业务系统数据流程整合以及各类报表一体化分析集中呈现,可对客户远程搅拌站3G传回的运转数据亦可进行深度数据分析。同时架设高运算能力的私有云,利用3G网络增强对公司搅拌站系统日常运营数据的采集和异常数据分析,进一步分析出客户搅拌站的运行健康状况,提供客户主动的服务。他还推动企业建立内部知识库系统、在公司内部建立起了开放的产品技术、业务流程的微创新知识平台,极大地增强知识互动、合理建议反馈的反应速度,增强了公司产品创新的能力。

刘欣欣:华住酒店集团首席信息官

刘欣欣是酒店行业创新服务的推动者。她变革了这家传统酒店的客户服务模式,逐步将华住改造为一家具有IT基因的公司。

她在业内首推网上自助选房服务,为客人提供从预订,支付、选房以及发票的全流程服氖她还带领团队推动自助Check-In,让客人自助办理入住,有效提高了入住效率,让科技体验成为了新的酒店标杆服务。她还在业内首次打造与社会化媒体相结合的客户体验全跟踪系统,利用领先的语义分析技术对来自各社会化媒体的住店评论进行挖掘分析和管理,并将点评内容统计到55个酒店运营管理维度当中。她配合销售部门重点改进官网及APP服务,2013年来自这两个渠道的订单呈倍数增长,网络预订渠道占比47%,其中APP达到30%。

与此同时,她推动IT部门从成本中心到业务中心,利用大连锁的优势,布局IT服务的集中管控,在旗下门店的内外网络建设,渠道建设、标准接口等建设,进行集中规划及建设、统一维护及管理,从而最大化降低成本。

刘学锋:中国动向(集团)有限公司信息部经理

刘学锋服务于拥有KAPPA品牌的中国动向(集团)有限公司。与其他鞋服同行一样,动向也面临鞋服行业的变革时机。为了响应电商和移动互联带来的服务模式的深层变革,动向亟需从批发模式转向零售模式。刘学锋通过建立响应的IT能力,实现公司业务转型及调整的需求;对IT进行整体的运营规划与设计,基于新型的业务模式,快速建立IT服务标准,流程及评价体系,实现企业IT管理的合规性;还通过创新的运营模式,一方面降低IT运营的成本,一方面通过创新的手段为业务开拓新的盈利模式。

2013年,他采用一系列新兴技术促进公司实现这一变革。他对数据分析体系进行优化,提升原来的数据的分析效率和处理能力。有效支撑公司从分销分析模型向零售分析模型转变。通过基于微信的订货会管理模式的优化,优化经销商的订货管理流程。提升了品牌的管理能力。同时,他还推动公司的品牌+零售转型项目,建立品牌公司向零售转型的业务模型,帮助公司实现新型的IT管理及流程优化。逐步实现集团战略的落地。

罗磊:三环集团公司信息化办公室主任

当罗磊加入国内大型汽车流通企业三环集团时,IT部门便是集团管控的核心部门。他会参与集团公司重大战略的制定和落地以及旗下各产业各公司经营目标的制定,并对各公司经营质量具有评价与建议权。

他通过规划明确IT建设的路径和方向,降低了三环集团IT无序建设的浪费,同时推动集团的订单协同项目,实现集团与零部件产业、整车产业相关公司的内部供销协同。通过这一项目实施,三环集团逐步提升内部供货率,强化各成员企业的协同效率。他率领技术团队大力改造现有办公系统和协同协同,利用移动技术顺利完整两个系统的部署,实现了传统OA到移动OA的转变。

未来3~5年,罗磊将带领技术部门为集团管控和四大产业集群深化应用提供支撑,通过实施集团ERP、CRM、BI等项目,逐步完成集团核心业务的全信息化覆盖,提升运营透明化水平,满足集团公司的战略要求。

罗政勤:秀传医疗体系秀传医院信息长

在秀传医疗体系医生的公事包里,放的不是听诊器而是iPad。在罗政勤的带领下,科技在这家台湾地区最大的连锁医疗体系中正在发挥魔术般的作用,改变传统医疗的商业模式与服务模式。除了在医疗技术、仪器设备上不断求新之外,秀传医疗体系秉承“用心,创新,视病犹亲”的宗旨。通过信息系统为患者打造五星酒店般的医疗服务体验。

目前,秀传不仅将自己的医疗信息系统产品化输出,也与中华电信、华硕合作。将“健康云”概念转化为实体产品输出。让更多的人群享受到医疗与科技结合的优势与便利。

马丽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计算机中心主任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的访视医生们都拥有一个移动终端,可以在产后42天访视检查时直接将产妇信息上传到后台,这提高了访视速度和信息传递的准确度。“面向患者要尽可能做到服务向前提,让病人花费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好的服务,马丽明说。门诊移动配发药系统是提升医院效率的许多案例中的一个。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由工厂改建,药房面积小,最多安排四到五个窗口同时工作,该院门诊量很大,为此病人等候时间较长,系统上线后实现了配药、发药、呼叫(呼叫取药者)和上屏取药等候区的显示屏)等功能,单个员工每次发药时间缩短了3-4秒,按照全年140多万的门诊量计算,节省了200个工作日。

在闻名全国的佛山市居民健康卡试点工作中,马丽明提出了“最小边界集”的理念,即各医院信息系统与居民健康档案公共服务平台的交集应尽量做到最小。如果在医生看病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数据交互会拖慢就诊速度,增加等候时间。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只有共享服务由公共平台运行,各家医院会自主调用信息,数据读写的过程不放在医生看病的环节,而是在自助终端机上完成。这样既保障了健康卡试点工作的推进,也保证了患者的快速就医。

潘洁:江苏医药公司信息部经理

江苏医药在依靠IT创新,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也一直在开拓新业务,寻找新市场。其新建的面积约30000平方米的物流基地正是这样一个战略举措,该基地不仅满足了江苏医药自己的物流需求,让企业在市场经营中有了更多“闪转腾挪”的空间,同时也为其他药品流通企业和制药公司提供物流服务,获得新收入。

物流基地内部的高效率运转和物流动作的计赞是物流管理的关键。为此,潘洁和她的团队为基地打造了国内领先的物流系统,而得益于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的大量使用,在江苏医药的物流基地内,产品的上架、下架等分拣工作全都依靠自动化流水线完成。

医药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对第三方物流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依靠系统追溯,上下游企业和卫生管理部门在江苏医药的门户网站上,可以实时追溯到产品物流的各种数据,而系统也对产品运输和仓储过程中的温、湿度等状况,做到了实时监控。

沙爽:都市丽人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CIO

都市丽人副总裁/CIO沙爽认为,“高库存”的根本原因在于服装企业不知道消费者想要什么,在于对门店的重视度不够。为此,沙爽在门店打造了新的库存和补货订货系统,建设了门店排班系统。

都市丽人采用了市场导向的补货策略。为上线系统的每家门店打造了各自的算法和分析模型,通过对历史销售情况,商圈特点、市场格局和门店实时销售反馈等多种因素的分析,为每个门店制定了快速、高频次的补货方案。在排班系统的帮助下,店长能够用最合理的人员成本投入,比如熟练员工与非熟练员工上班时间的合理分配和搭配。来应对销售高峰和销售淡季,优化门店效益。

沙爽表示,都市丽人新的商业逻辑将是从客户开始,充分了解客户,通过门店与客户的交易、沟通和互动,不断优化系统,从而知道客户的真正需求,及时、准确的把货品给到客户,推进门店从粗犷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度,实现最终商业模式的转变。

单海波: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部长/信息中心主任

二十冶的项目多属于工业建设领域,例如炼钢厂、轧钢厂、水泥,_钻进平台的建设等。除了厂房、水电网等基础建设外,还要安装机械设备、电器设备,以及生产所需的钢结构等,在二十冶内部,一个大型综合项目立项之后,专业化的施工由不同的二级项目部完成,它们必须彼此协调工程进度,配合施工,以保证整个项目按期完成。

单海波和他的团队的解决方案是将所有项目中的人和物都当成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来进行管理。商机即为招投标需求,最终确认中标的项目。合同会在系统中移交和评审,并分配给相应的施工团队。对于大型综合类项目。经营计划部门会在内部分工,建立内部合同,将整个工程分包给不同的专业下属团队,并将利润率等收益目标也进行分配。系统会协调管理不同团队的工序和进度,掌控整个施工过程,包括技术、质量、物资、安全、财务等所有内容。乃至每个专业团队的每个业务人员的职责、工作情况等,相应的考核和奖惩也会实时联动。

孙茂杰: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信息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南钢是钢铁行业的两化融合示范单位。孙茂杰说,一是建成了业务全覆盖的IT系统集群,将业务流程在系统中固化了下来,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支撑,二是依靠在质量设计、生产成本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创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响应市场的速度。

钢铁企业的产品很多都是定制化的,客户提出要求后,企业要分析产品的成分配比,如何冶炼,在轧制的时候采用多高的温度,使用怎样的工艺路线等,这些参数设定即为质量设计。孙茂杰说,大多数钢铁企业在质量设计时。物料及产品规划与工艺管控在不同的系统中运行,系统规范有大量冲突,往往需要多次设计才能确定最终方案,南钢是中国唯一一家IT系统实现了质量设计一体化的钢铁企业,既满足了客户需求。也提高了管理效率。

南钢的系统能够综合分析多个订单的需求,并制定出最合理的板面设计和动态切割方案,尽可能减少废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率。目前,南钢已经实现对产品成本的全过程管理。

王成田:金锣集团CIO/副总裁

王成田在金锣的IT创新在于将所有的养殖、屠宰、生产等业务以及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配送商和冷鲜肉专卖店都整合到了统一的IT平台之上,向集团不同的细分行业,不同的用户群体,合作伙伴等,提供了不同的应用模块,并实现数据交互。

从纵向上来看,金锣的信息化分为两部分,一是面向生产运营管理的IT系统,包括资源计划管理、生产流程管理、成本管理、仓储管理、物料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各种内容;二是面向企业整个商业生态的电子商务。

针对金锣与经销商、配送商之间的商务活动,王成田和他的团队建立了统一的电商平台,打通了银行的接口,从订单开始,到支付,再到发货,整个交易和支付行为都在线上完成,每年金锣电商平台上的支付额超过了400亿元。

金锣的很多经销商都有着大量自己的终端店,大的经销商旗下的营销网点可能会达到上千家。为此,王成田搭建了分销平台,帮助这些经销商来管理自己的营销网络,管理其发货、销售和回款的过程。“我们将金锣定义为杨心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和分销平台,核心企业的所有商业环境都被覆盖到了”王成田说。

王戈钧: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官

2009年,王戈钧接手来伊份信息化工作,“来伊份的目标是开10000家门店,必须依靠IT技术将企业管理起来。”如今,IT技术已经成为这家零售型公司的最核心的商业基因。

王戈钧帮助来伊份打造了强大的供应链体系,通过对30多个变量因素的海量数据的分析,来伊份能够较好的预测每家门店的销售,并为之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补货和陈列计划。

此外,王戈钧为来伊份设计了大量业务场景。建设了丰富多彩的营促销系统,来伊份的销售管理部门在系统中可选的促销方式达86种,其中许多促销手段都是基于对海量购买行为的大数据分析而制定出来的产品搭配或优惠政策。另外一些营销变革则来自于对门店场所本身价值的挖掘,例如引入水电煤缴费和银行转账等设备和服务。在王戈钧看来,来伊份必须改变门店与客户的简单买卖关系,在门店中发掘出各种各样的价值点。移动互联和统一通信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来伊份协同管理的显著特征。

王海航: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总监兼信息技术中心总经理

他是浸证券行业20年的老兵,他见证了中国证券行业IT发展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的发展历程。他从战略、运营和研发等层面推进公司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使得公司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得以全面提升。他导入IT服务管理方法,实现了IT运维工作“以人为中心”到“以流程为中心”的转变,提高了系统运行维护的质量和效率;他从无到有组建宏源证券的研发团队,提升了企业信息化的自主可控能力;完成了企业应用平台、企业数据平台、企业信息交换平台、认证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在证券行业内率先启动了下一代交易结算系统的建设工作并投入试运行。

王继伟:中国人民第一七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针对第174医院面临的门诊量亟需提高。而病床一直饱和,需加快流转的问题,王继伟和他的团队面向部队基层卫生机构,建设了基于SaaS的信息系统,开创了军民区域协同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在厦门地区有不少部队基层卫生机构,王继伟在这些医疗机构部署了信息化系统。于是它们成为了174医院的“加盟店”和深度“库房”。

这些医疗机构除了为军人提供医疗服务外,也向普通市民开放,作为174医院的病人源库,它们的病人将定点转院到174医院,扩大了该院的病人源,也为很多市民看病提供了便利;同时,它们也有着不少病床,很多时候,这些床位都是空闲的,174医院能够实时收集到空闲信息,并可以将治疗告一段落,在恢复期间内的住院病人,转移到这些床位,这样174医院的住院床位的就能流转起来,更多的提供给那些亟需住院的病人。174医院还向这些部队基层医疗机构派驻了医生传帮带,提高它们的医疗水平,也通过信息系统与其共享医疗专家、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及教学资料等。不管是扩大病人源,还是加快床位流转,王继伟在用信息化提升医院经营能力的同时,解决的其实都是看病难的问题。

王宁:江苏宗申公司管理信息部部长

江苏宗申是中国排名前三的电动三轮车制造品牌。5年前开始用精益生产的理念改造企业。王宁和他的信息化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凭借技术创新和各种IT应用的打造。保障了宗申以销定产和拉式供货的商业模式的顺利实施。

经销商的订单进入宗申系统之后,宗申内部会按照“N+5”的生产周期执行订单。以强大IT系统为支撑。江苏宗申实现了对采购和生产过程的高精细化管理。保障了“N+5”生产管理模式的每日滚动推进。由于完全用订单倒逼生产,因此江苏宗申没有整车库存的概念,但供应链快速流转的代价是,企业必须要有足够大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库存,以确保生产需求得到快速响应。王宁介绍说,江苏宗申所在的徐州是中国电动三轮车最大的生产地,近几年来上游配套厂商陆续开始在周边建成,整个产业链正在逐渐成熟,尽管宗申对一些物料还需要采用仓储的方式备货。但是企业的库存压力正在逐步减小。

吴涵生: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长

在吴涵生看来,三棵树通过固化制度,建立标准化的业磊才能为低成本、大规模的复制性扩张提供动力。为此他在过去几年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实现这一目标。2012年,他组织梳理规范成本估算的协作流程,将影响订单发货的比率降低70%。推动落实ERP系统的规范运作,提升生产运营的规范化管理水平。2013年,他建立公司业务财务为一体的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上下游价值链的业务协同整合,订单综合处理效率提升45%,流程审批效率提升幅度50%,全面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效率。

同时,他还在整合供应链业务与财务管理流程的整合,实现财务费用的预算、申请、报销、支付等环节的关联与衔接控制,确保费用管控,并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业务在线协同的电子商40三棵树可以与供应商实现在线订单确认、收货入库确认、发起付款、在线对账等;也可以实现促销返利自动化核算、在线报货、在线支付、在线对账、在线申请。报货效率提升4倍,客户对账效率提升20倍,业务申请效率提升20倍。

徐守福:华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CIO

华泰集团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新闻纸和铜版纸生产线,同时也是唯一从资金、销售、采购到生产、库存、成本、质量、物流等所有业务环节,全面实现信息化的造纸企业。徐守福介绍说,一体化供应链系统的搭建和生产管理信息化的一体化集成,是近年来华泰依靠技术变革商业的两个亮点。

前者将华泰的整个业务系统和资金系统进行了一体化集成,系统实现了对业务的高度自动化控制,打通了所有业务环节的数据接口,保证了企业业务流转过程中的数据不落地,从而防止了虚假信息进入系统,避免了企业管理上的违规操作。后者将华泰遍布各地的工厂的生产系统,集中到了统一平台之上,华泰的管理者们在企业总部就能看到各地生产线的运行参数、生产操作、工艺控制、能源消耗等各种信息,并能实时掌控各地生产线的生产成本等数据,对不同地区的生产线进行对比分析,加强了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力度。

宣卫东:上海豫园黄金珠宝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总经理

宣卫东空降上海豫园黄金珠宝集团担任CIO,既是机会更是挑战――他是业内知名的会员制营销高手,更是构建企业CRM体系的大师,他会给豫园黄金珠宝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豫园黄金珠宝由豫园商城旗下的“老庙黄金”和“亚一金店”两个子公司合并而成。摆在宣卫东面前的首要挑战是如何在一个IT平台上,将过去两个公司的资金链、库存、物流、采购、门店管理、销售等各种资源和业务进行有效整合。事实上,宣卫东正在推进新的豫园黄金珠宝门店零售系统的建立。在基础业务完成整合之后,豫园黄金珠宝的会员系统建设也就将提上日程,基于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新应用,他有一整套面向黄金、珠宝零售的会员制营销方案。他也将用大数据重构传统黄金、珠宝行业的销售模式。

颜阳: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他是证券行业互联网创新的排头兵。在他的带领下,民生证券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券商服务的大集中,为公司内部各级人员提供集成的企业级业务支撑平台。奠定了券商互联网金融的基石。在技术层面,打破原有系统壁垒,采用松耦合的架构建立个层面的交互和关联。在业务层面,注重打破原有业务壁垒。支持公司级“全市场、全客户的多渠道、跨部门”的客户服务体系和量化考核体系,支持服务产品化、工作流程化、竞争市场化、获取便捷化的产销结构,兼容并蓄,建立多元盈利模式,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他通过一系列创新与努力,让信息技术部IT治理与管理的成效得到显现,成为民生证券可以信赖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后盾。

杨其洪: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杨其洪将史丹利与其遍及全国的2000多个销售网点的交易行为搬到了线上,并将销售思想和营销政策融入平台,创建了“万能返利模式”。这也成为史丹利市场竞争的“杀手锏”。

通过绩效考核等手段,杨其洪提高了业务员销售预报的准确度,所有业务员的预报整合到一起形成了企业的整体销售计划。从销售预报开始,到生产计划、供应计划,再到排产计划、物流计划,史丹利的系统形成了闭环式的五级计划体系。

由于销售预测准确率的提升,供不应求的问题得以解决,史丹利的发货效率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的2~3倍,除了特别储备外,史丹利复合肥产品基本实现了“零库存”运行。业务员开始向服务转型,帮助经销商服务农民,在村落里组织现场会议,传授农业知识,史丹利的商业模式实现了由销售驱动向服务驱动的转变。

杨兴宇:深圳安吉尔饮水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网络信息中心总监

过去几年,饮水业从草莽增长走向精细化经营,开始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从批发模式走向零售模式。杨兴宇2005年加入安吉尔后,根据多年的信息技术的组织和管理经验,根据公司的新型业务模式,开始组织集团的信息化建设。

他完善客户管理体制,加强客户信息的管理,建立多元化渠道管理策略;优化供应链体系。提高物流的效率。加速对客户需求的响应;他还通过知识库管理,将员工的经验与技术转化成企业内部资源,既提高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也避免因员工流动导致工作延误。2013年,他实施CRM项目以适应企业当前的营销政策与新业务模式的需求,优化营销运营流程。

受到电商模式的挑战,安吉尔亟需进行营销模式的转型,从传统的水家电销售转向为消费者提供长期的饮用水设备的维护和检测相关服务。为了支撑这一全新的商业模式。安吉尔需要配备相应的IT能力,杨兴宇进行了相应的IT规划,并通过IT项目的实施让各个业务环节具备相应的服务能力。安吉尔的这一率先转型,将会率先改变饮水业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杨永彪:金陵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IO

金陵酒店旗下签约的连锁酒店数量超过130家。在杨永彪看来,连锁酒店行业即将进入“井喷”发展期,能否把握住发展机遇,关键要看技术创新。杨永彪和他的团队实施的所有IT建设,其实都是在为金陵酒店的快速扩张做准备。面向酒店运营的左右手:客户和供货商,杨永彪均做好了技术准备

基于全新网络架构,杨永彪为金陵酒店构建了―整套网站集群,大幅提升了酒店官网的访问体验,同时,保障了金陵酒店每开一家新店,系统都能自动生成一个网站――独立网站是高星级酒店的标配。此外,这个网站集群也在技术上为金陵酒店构建以会员为基础的B2C平台打下了基础。

依靠新的金陵连锁采购平台,杨永彪帮助金陵酒店建立和执行了自己的采购标准,降低了各家连锁酒店的采购成本,提高了采购质量,同时这个平台也会向同行开放,平台本身也将实现产业化发展。基于云服务搭建大集中的酒店管理平台是杨永彪正在做的另一件事情,“未来新酒店的开业,所有IT内容都会与网站一样。直接在云上生成。目前金陵酒店的开店签约速度是年15到20家,这个平台上线之后,一个月开十几家都有可能。”

袁益民:杭州天堂伞业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天堂伞集团在全国有700多家总经销商,年销售天堂伞1.3亿把,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天堂伞的商业模式说起来非常简单,不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其产品走向最终用户,都完全依赖于经销商,而天堂伞自身则专注于产品质量的掌控,以及规模化、精益化、自动化生产的打造。

袁益民分析道,伞是一种附加价值比较低的快销品,生产企业的单品利润率有限,必须靠量来降低成本。保障利润。天堂伞采用了工序委外的生产模式。天堂伞在生产产品时,可以依靠机器的工序大多自己完成,而需要人工的基本都会委外。凭借IT系统对生产管理的支撑,天堂伞对内、外部生产实现了有效掌控。保障了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

天堂伞有一支庞大的研发团队,专门为企业研发天堂伞专用的大规模工业化制伞设备,例如天堂伞自主研发设计的三折伞伞骨片自动铆接组合生产线。是整个行业内唯一一个从原料到成品伞的半自动化生产线。凭借嵌入式微电脑、PLC等在自动生产线的大规模应用,天堂伞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已达80%,其伞杆一次成型、铝伞骨、伞面压裁、伞面烫边开幅验光一体化等自动化生产线都已非常成熟。

曾建根: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曾建根帮助新界泵业建设了CRM、OA等应用系统,接着又打通了企业各个关键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随后他引入了物联网技术,使得企业能够实时了解到每一台机器的工作状态,监控到每台生产设备的运行数据,包括其正在生产何种产品。产品的生产数量等,此后,他将图纸和参数等工艺信息,直接传递到了每个机台边的显示屏上。

曾建根对新界泵业的IT改造,涵盖了企业营销、管理和生产的各个领域。他希望能用强壮的IT保障企业快速发展。而他自己最满意的IT创新是打通了销售订单的管理链条。通过订单管理平台,将企业过去“人找事”的管理方式,转变成为了“事找人”,订单执行的每一步,系统都会及时提醒相关负责人,而订单执行一旦出现异常,订单管理平台也会立即要求相关负责人干预。

张光年:王品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总监

作为台湾最大的餐饮连锁集团,王品对台湾餐饮业服务的示范作用类似大陆的海底捞之。张光年在10个月内用最经济的方式完成了旗下十余个品牌的ERP整合工作,达成“好学、好教、好传承”的目标,由原本分散在各店之行政管理转化为集中管理,通过信息化降低每家店面用于行政事物的人力,而更专注于改善服务质量以及提高餐饮专业水平。

他运用企业的IT能力完成品牌的差异化管理,将餐厅营运端、后勤总部、仓储物流配送,供货商订单与核帐B2B平台整体导入ERP,让中高端品牌拥有更精准的“感动服务”;通过平价餐饮移动点餐、排位系统、自动排班系统、自动订货系统,让平价品牌提高竞争门槛。

张建军:北京如风达决递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张建军屉资深的电商物流的建设者,具有十三年的物流配送管理和物流系统建设经验,先后服务卓越网、红孩子、如风达,参与建设卓越网的仓摩管理系统。在他看来。物流行业只有依靠更为强大的协同平台,才能同时满足覆盖全国甚至是全球的规模业务的客户个性化需求。

2013年。是如风达从电商物流配送向社会化物流公司转型的关键一年。张建军率领团队实施很多重大项目。包括订单分配系统项目,帮助公司实现90%的订单由系统进行全国配送。他还应用技术与配送网络合作伙伴加强信息技术的合作,通过强大的对接平台将合作配送连接成一张网络。如风达同时为上游商家提供技术对接,让商家能够可视化跟踪每一张订单。最后,如风达还积极为终端用户提供APP、微信等服务,提升终端用户与如风达的实时交互性。大大提高物流配送的用户体验。这一系列的技术应用。让如风达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处于同行领先水平。

张金科: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

张金科为瑞阳制药建立了从生产、销售到采购、库存、人事和财务的一整套全流程运行的信息化体系,同时,按照医药行业的相关管理要求,他也主导建设了药品电子监管赋码等大量专业系统。安全管控是制药企业运营的重中之重,瑞阳制药在企业的两个厂区和20个车间,安装了近1100个监控摄像头,对关键岗位的监控,一是门禁,一是生产工序中的“轧盖”。

近年来,药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张金科和他的团队也为企业开发了销售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应对市场挑战。目前,瑞阳制药基于历史销售数据并参考销售人员回报的预测信息,进行销售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采购和生产计划。近两年已经完成了服务器虚拟化等工作。正着手桌面及去计算机平台建设。张金科认为。云计算是业务发展的需要,能够提高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基于信息平台拓展业务的水平。

张琦: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

张琦为中英人寿从无到有建立所有的业务系统,保证公司业务的发展,也保持了自我职业生涯的发展。基于公司5大共享服务中的战略,张琦率领团队搭建ERP平台,有力支持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和采购中心的业务发展。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保证了中英人寿的业务发展。

最近两年,技术的进步改变寿险业务的经营模式,这个行业正在从传统的人销售方式转变为多种销售渠道方式并重的销售方式。张琦汲取互联网应用的“短平快”的开发理念,推动社会化媒体应用迅速在高管层、保险人以及终端客户的布局。目前。高管层通过微信平台,便捷地了解公司层面的各类重大信息;保险人通过微信平台。可以迅速了解公司的各类产品、管理自己的客户、进行移动办公;终端用户也可以通过关注中英人寿的微信,获取购买产品的相关信息。按照他的计划,中英人寿将在2014年应用大数据,加强对企业业务应用的管理,也会考虑为互联网金融的各种业务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郑鸿飞: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总监

正泰电气的信息化建设极具挑战,尽管属于离散制造业,但电气行业的市场特征决定了正泰的每款产品都是个性化定制的。如何在满足个性化定制要求的同时,又能保证企业的规模化运营和生产,是正泰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命题。郑鸿飞将正泰的信息化建设总结为智能运营、精义研发和虚拟制造。

三者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产品的模块化生产,他阐述道,每个客户每次的需求其实都不一样,如果每一单业务都重新设计的话,不仅浪费企业资源,效率和正确率也无法保障,依靠IT创新,正泰将产品分为了几个基础模块,然后针对不同的定制需求,将模块生产出来进行组装。这改变了正泰传统的商业模式,以模块为基础,依靠系统提供的原料清单,采购清晰的知道了每单业务的成本。能够更合理的保价,传统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了分组生产,企业效率提高了30%-40%,凭借对模块化生产的可视化展示,正泰内部不仅清晰的掌握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的各种相关信息,业务人员在开拓客户、投招标的时候,也能直观清晰的向客户展现一个电站是如何建立起柴的。

郑志新: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管理中心副总监

过去十年来,郑志新从无到有构建了柒牌几乎所有的业务系统,积极采用各项技术,助力公司构建伞新的运营管理体系。他采用了一系列针对线下门店的新应用,建立新型门店管理和服务模式。他通过智能门店监控系统的移动手机端应用,帮助公司业务部门实时了解门店的客流和陈列;他推行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手机端的应用接入从传统的电话会议转到高清视频会议;他主导移动平板设备在生产看板中的应用。文现实时查看生产通知单、生产进度、质量报告数据等信息。与此同时,他还推动公司的移动平板在订货会中的应用。为经销商提供组合订货、搭配订货、打分评价、进度跟踪等服务,帮助公司更好地对订货会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未来,郑志新将继续采用智能化门店监控系统与零售营运平台进行整合应用,推动VIP系统的深化与电子商务O2O线上线下的整合应用,加强快速供应链的整合、商业智能分析系统的深化等相关项目的实施。这一系列举措。将会有效帮助柒牌在男装同行中,快速完成更快的变革。

2013年度中国最佳信息化团队奖

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信息决策与解决方案部商业智能团队

2006年,宝洁开始在中国组建商业智能团队,为决策部门和业务部门提供有效的商业方案,这些方案最终转化为公司的具体营销模式、货架摆放方式、互联网新产品等。

虽然宝洁2012年在中国市场增速放缓,不过其追求的三个商业目标仍然保持不变――公司销售增长、毛利率提高、资产的高利用率。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三个目标,商业智能部门首先他们关注单店的产出率,他们通过收集供应商、渠道销售和库存数据,与产品供应部、销售部、渠道商进行沟通,寻找优化货架的最佳方案;他们帮助公司调整营销策略,通过收集消费者购买行为数据、对产品的打分、评论数据,帮助市场部和销售部了解产品的主要问题和未来机会;他们通过数据分析,划分需要保留的产品、需要停止生产的产品以及需要进行更新换代的产品。

不少快消品公司虽然积极应用各项大数据,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宝洁商业智能主管Leonard Robinson认为,数据分析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要采取相应行动。宝洁的运行机制也在保证执行效果――宝洁的决策、销售和各业务部门都有相应的商业智能负责人,定期沟通,并根据业务部门提出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提供商业分析报告。

为了形成可行的改善方案,双方会不断进行探讨,将商业实践和数据分析视角进行多次碰撞,最终形成可实施方案,商业智能部门来追踪最终的改进效果。通过数据分析,宝洁逐步撬动了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多部门的联动,将各个部门的关注点都锁定在消费者身上,促使商业模式不断优化。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团队

2005年,一支10人左右的技术团队打造了支付宝,如今这支技术团队已扩张到1000人;业务范围也从仅服务于淘宝的支付平台,发展到为超过46万商家和合作伙伴提供在线和无线支付服务。覆盖B2C购物、航旅机票、生活服务、理财、公益等诸多领域。截至2013年11月,支付宝日交易峰值达到1.88亿笔,其中无线支付达到4518万笔。

这支技术团队成立以来,在互联网贷款项目、余额宝项目、手机钱包项目中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宝与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合作密切,推行互联网金融的工作模式、项目管理模式以及互联网创新思维。

每年年初,支付宝团队会为自己定下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包括支付能力提升与成本优化。在这个目标的驱动下,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保证系统中每一个关键细节的正确性,最终通过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促对目标进行验证。

过去3年,这支团队完成了支付平台三代云支付架构的封顶、三代架构的整体建设,聚焦于两项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的技术能力建设――海量数据处理能力与云服务平台,使平台更加从容地面对业务峰值,改蓄大促时的用户体验。2010年支付宝平台支付处理能力为300笔/秒,2013年这个数字达到1.5万笔/秒,提升了50倍,而稳定性提升了10倍,单笔支付的系统处理成本降低了10倍以上。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

这是一个经历诸多历练的团队,在中国财产保险行业中,中华财险业务规模列行业第四位。在现代金融保险业中,经营管理与信息化高度融合,信息技术部扮演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中华财险信息技术部实施公司数据中心从新疆向北京的整体搬迁,这次搬迁历时九个月,在庞大规模系统搬迁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件,确保公司运营正常;信息技术部还实施新一代车险承保管理核心业务系统的全国上线,承载着公司4000余人的在线并发操作,效率比过去提高50%左右。

在创新应用上,信息技术部通过资金系统建设,实现业务、资金和财务的一体化,减少资金在不同环节的沉淀。大幅降低跨行支付的高成本,每年为公司节约跨行支付成本数千万元。信息技术部还通过GPS技术实现理赔查勘车辆的调度,同时通过3G技术和平板电脑,再加上软件技术的实施,从整体上实现从接报案、调度到现场查勘的全部自动化、智能化和一体化。

中华财险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朱培标在这个团队推行“责任”文化,每一名员工都是责任主体,并且在团队中实行“信任”机制,鼓励员工主动思考;这个团队还推行“合作”精神,同时通过部门制度、流程的不断完善。完善风险的相互制衡。这支团队还将继续推动中华财险下一步的战略――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渠道改革和客户服务,强化财务集中。为此信息技术团队将会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再造,对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架构进行再优化,应用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拉近与客户的距离。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微信团队

南航微信在2013年作为行业标杆微信帐号。2012年年底微信正式开放公众平台API时,南航信息中心便敏锐察觉到其中的机遇。开始组织人员进行研究。这个团队在年底迅速组建,并在5天内上线第一个版本。在航空业内首次提供微信值机。

初期通过服务微信,先提供值机、常旅客、航班动态等服务,积累一定的口碑和用户量之后,南航微信团队逐步在微信5.0推出后实现微信支付功能,以之前积累的用户和优质的服务带动精准营销。

他们根据短信值机的经验,在旅客起飞前一天给旅客发送一条短信邀请办理微信值机,于是微信关注增长速度大增。他们在销售旺季联合地服部和分/子公司,一起开展旺季宣传活动。在各大机场宣传并摆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投影“虚拟人”进行宣传。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微信用户量大增,高峰时达到1万人一天。

2013年4月份,南航微信成为公众平台的行业标杆,同时也是国内首家推出微信支付购票的航空公司,这一举措不仅保持了南航在IT行业的领先地位,也提升南航的品牌形象。截至2013年12月5日,南航微信公众号已经超过110万的粉丝,为精准服务和精准营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日办理乘机手续高峰期超过6000人次,大大减轻人工柜台的压力,微信推送二维码登机牌也节约传统登机牌的成本,通过微信平台的日处理消息数8万次,大大降低短信费用和客户中心的压力。

2013年度中国最佳信息化项目奖

建发房地产 运营一体化平台

建发房地产的信息部总经理谢伟率领团队实施了房地产运营一体化项目。他们先后在项目中自行研发移动质量管理、移动客服等10余个移动应用,降低系统应用推广难度,方便员工日常工作。

技术团队在项目管理中创新采取“五个同步”方法,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调研访谈和分析设计同步、蓝图流程设计和系统开发设计同步、流程确认和数据收集同步、用户接受测试和上线运行同步、总部培训与基层单位培训同步。同时采用“三集中”(集中培训、集中测试、集中数据导入)实施方法,即在开展用户培训、系统测试和数据导人工作时,将各单位人员集中办公。确保项目进度整齐划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建发房地产建立集团管控和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强化总部管控功能,为集团业务的快速扩张提供管理手段。

山东鲁花 产品追溯系统

鲁花每年灌装的3亿瓶花生油,每一瓶都可以通过油瓶上的唯一喷码追溯到自己的“出生证明”,实现了对产品生产、流通的全流程监督,做到了防伪和防止窜货。

食用油在商超销售,大多会采用寄售模式。这种模式下,食用油企业无法实时获知商和寄售单位的销售、库存等相关信息,市场对产品的认知度如何不得而知,市场中竞品价格的波动信息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企业很难根据一线的实时数据,快速做出生产、销售等决策。为此鲁花在全国建立了60多个销售分公司,由这些公司直面本地客户。每个分公司在自己覆盖的区域,根据市场规模,鲁花都制定有销售任务,鲁花产品追溯系统项目有效保障了鲁花销售策略的落地。

太古饮料 流程改善121工程

篇7

论文关键词:民工荒,社会保障,企业转型

 

一、我国民工荒的现状

中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然而,在2004年却遭遇了严重的“民工荒”寒流,其原因是由于农民工自身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与市场脱轨,满足不了企业用人经营需求,导致东南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中小民营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高度重视,通过修订了《新劳动法》,制定相关的劳动保障制度等措施,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努力解决“民工荒”问题。但至今效果不尽人意。

农民工是我国各行业的主要人力资源。2010年,据中国社科院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民工。

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社会保障,世界各国经济放缓。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制造业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就业问题加剧。

来自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103个主要城市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从金融危机期间的0.85,大幅回升至0.97,接近2007—2008年的历史最高点。

而“民工荒”问题进一步凸显,据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安徽全省缺工超过50人的企业达2300余家,缺工总数达到25万人。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江苏省辖市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岗位170.44万个,相比上一季度增长1.15%。与此同时,进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登记的各类求职人员149.64万人,减幅4.51%。

湖北省劳动就业管理局披露,今年湖北省劳务输出人数预计将缩减10%~15%,减少外出人员至少100万人,湖北省内的用工缺口约有60万人。

重庆的有关数据显示,有430万农民工在外地区就业,而今年重庆市内的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将增加55万,也出现大面积“用工短缺”。

广东省有关数据显示,广东省用工缺口达200万人以上,其中电子、帽鞋、服装等制造业普工需求达80%。

另据媒体报道,号称“鞋都”的温州企业普遍缺工也很明显,“以成衣、制鞋企业为例,普遍存在10%至20%的用工缺口。

严重的民工缺口对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严重打击,企业招不到员工,接下的定单无法完成,效益下滑,一些企业被迫关闭部分工场,以应对金融危机。

显然“民工荒”问题已成为了加剧我国社会矛盾,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症结。是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解决其问题刻不容缓。

二、导致民工荒的原因

1、农民工收入水平低下,而进城生活成本过高。

我国当前经济通货膨胀高达6.5%。生活方面,食品,肉类,蔬菜等生活必须品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居住方面,国家为了打压房价社会保障,限购、限贷等政策陆续出台。政府频频出招,却屡屡失手,铲草除不了根,治标治不了本。房价呈现出刚性上涨。受其影响,房租也出现大幅上涨论文提纲怎么写。

生活必须品及房租的价格上涨,直接剥削了收入水平低下的农民工,加重了他们在城市生活的负担。以浙江省为例,目前,外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浙江省一个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按照浙江省金华市的生活水准,一位农民工的生活支出为:租房200~350元,吃饭360~450元,其他开支,如水费、电费、交通费大约300~400元[1]。除去各项开支外,一个民工每月收入只剩下一半。而一旦农民工有子女上学或生病住院,农民工的收入将所剩无几。甚至还会出现举债的窘境。

在严重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压力下,农民工进城务工所付出的成本实在过高。有项调查表明84.2%的农民工都觉得“城里的生活成本太高而收入水平太低”。因此,大多数农民工趁着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机遇,回流农村,留守一亩三分地,种些农产品,增加收入。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机会成本远远大于务农的机会成本。所以,农民工不愿意融入城市,导致“民工荒”。

2、农民工的生存条件差,权益得不到保障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国际订单减少,国际市场出现了萎缩。企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生存危机。企业工作条件差,工作环境恶化等问题普遍存在。虽然《新劳动法》规定了农民工最长工作时间及对加班加点进行限制。但长期以来,农民工面临着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老大难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依然得不到有力的保障。据劳动部们调查显示:44.2%的农民工劳动时间在9到12小时,10%的农民每天劳动时间在12小时,52.7%的农民工休息时间在4天以下,22.6%的农民工根本没休息过一天。而农民工的收入极低,月收入500元的农民工占到了15%,500到1000元占58%,1000以上的占27%[2]。

同时,虽然政府一直三令五申不能拖欠农民工工资社会保障,但至今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依然严峻。2007年政府责令用人单位为791万名农民工补发工资待遇62亿元,2008年为689万农民工补发工资待遇83.3亿元,2009年为93.5万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10.66亿元,2010年又为70.83万名农民工补发托欠工资及赔偿金10.77亿元[3]。农民工是低收入困难群体,自身的利益又被侵害。使得农民工进城务工所付出的成本远远超出了收益,得不偿失。“民工荒”现象进一步恶化。

3、对于农民工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民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一直从事着繁重、肮脏甚至工伤风险较高的工作。农民工理应公平享受城市的社会公共福利;需要政府、企业给予医疗、失业、生育、子女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的保护,降低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居住、事业、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风险成本。但由于地方性法规不完善,农民工的维权意识薄弱,政府对企业依法组织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强制力度不够。使得大多数企业对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没有很好的落实,将农民工排除在保障体系之外。2010年企业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7.6%、21.8%、12.2%、3.9%和2.3%[4]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护。农民工在城市生存,自身还要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严重的削弱了他们融入城市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导致了“民工荒”

从另一角度来看“民工荒”的出现是农民工对企业、社会不负责任的侵害其合法权益及福利,受到不平等歧视的反抗。呼吁劳资关系步入健康的正轨,期盼社会公平,促进和谐发展。

三、解决民工荒及促进我国企业转型的措施

1、政府要降低或减免民营企业的税率及融资贷款利息。

中小民营企业是吸纳农民工的主要载体,而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的产品以出口为主。产品无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低,无品牌优势,产品的附加值极低。企业的利润只有3%到5%之间。其中,企业微薄的利润还得承担水费、电费、工人工资等生产成本。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经营发展极其艰难。而政府征收民营企业的税率高达17%,营业税高达13%。加重了企业负担。企业要改善民工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工工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时,政府为了打压物价,回笼资金抑制住通货膨胀,政府连续提高存贷款利率及出台加息政策。增加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还贷成本及融资成本。甚至使得企业融资渠道发生断裂。出现中小民营企业“倒闭潮”现象。我国制造业环境出现了恶化。

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韩国也出现了“民工荒”的棘手问题。而日本、韩国政府在政策上减免中小企业税率,并给予中小企业较低的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生产及融资成本。使得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抓住其机会,大搞动漫、数码、IT产业科技创新。企业自主的进行产业创新调整,最后真正的摆脱了过去主要依赖廉价的动力来支撑企业存活的弊病,努力实现企业产业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论文提纲怎么写。为日本成为一大工业强国奠定了基础,而韩国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日本、韩国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政府如能减免企业税率,这不仅能减轻企业的压力,使企业节省更多的资金搞研发,提高科技水平。同时,企业的税率减轻,则生产产品成本便会下降。物价就会趋于平稳社会保障,农民工进城打工的成本下降,则“民工荒”的问题会得到缓解。同时,政府如给予企业降低贷款利率,则企业的融资压力降低,资金得到充足快速运转,将提高企业利益,促进企业转型。

2、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的各行业中,农民工自身承担着巨大的职业风险,而社会保障不完善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民工融入城市,造成“民工荒”的瓶颈。因此,政府应针对农民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首先,政府要降低缴纳各种保险费率,减轻企业及农民工缴纳费用的负担,同时针对于农民工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费用,根据不同行业的事故风险程度,可以实行阶梯型保险费率。一部分由企业承担,另一部分由国家财政支持。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降低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风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其次,针对农民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农民工疾病医疗保障制度。解除通货膨胀导致物价高,房租涨,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对于农民工低微收入的压力,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及基本医疗问题;最后,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规范企业用工。农民工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外出农民工与用人单位或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非常低。如建筑行业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高达74%,批发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和制造业,没有签订合同的农民工分别为66%、65.2%、63.9%、49.3%[4]。

一旦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农民工常常维权无路。因此政府应对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宣传,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同时,要求所有用工单位或企业均须与农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法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避免不公平待遇。而一旦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农民工请求法律援助,政府要一律无偿提供。

3、加大对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

过去企业所追求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已呈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窘境。技术型人才是企业立足于未来激烈市场竞争社会保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而农民工虽是人力资源重要的组成部份。但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知识,科技水平达不到企业产业升级所需要的中高端技术型人才的要求,造成农民工被市场淘汰,导致了“民工荒”。

因此,政府应站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角度,加大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联合高职、高专院校兴办培训中心,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高新技术型人才,促进就业的培训体系,无偿对农民工进行就业技能培训、职业岗位培训。提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素质,使1.4亿的外出农民工转化为企业优秀的人力资源,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构成,打破企业低附加值的传统劳动密集局势,增加企业效益。

加大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即可以解决民工荒的问题,又可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双赢”的局面。同时,农民工如能拥有一技之长可降低在城市的生活、就业风险,提高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信心,推动城市化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浙江在线新闻网站【OL】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1/02/24/017318712.shtml

[2]刘威.“民工荒”成因【J】.消费导刊2010

[3]潘家华,魏后凯.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8 21页

[4]潘家华,魏后凯.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8 249页

篇8

关键词 重大事件;影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趋势

A Review of Overseas Studies on the Impacts of Mega events

WANG Chunlei

(Shanghai Institute of Touris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China)

Abstract:Applying various techniques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mega events from multi dimension angle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and frontier issues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es on mega events. Starting from the contents of overseas researches on the impacts of mega events and the methodologies applied, this paper made a brief review of the typical literatures in this area and pinpointed the inadequacies and the trends.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be a little enlightening to domestic researchers in this circle, and can be used as a helpful reference by cities hosting or planning to host mega events.

Key words:mega event;impact;research subject; research methodology;trend

1961年,美国历史学家Daniel J. Boorstin出版了The Image: A Guide to Pseudo Events in America一书,这是迄今为止可知的西方关于事件研究的最早文献。在该书中,Boorstin对“伪事件”(Pseudo Event)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并从传媒、人文、旅游等6个方面分析了这类事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1]。在搜索引擎Google中输入“impact of mega events”,我们可以得到大约1010项查询结果(搜索时间为2006年9月30日11:15 am,用时 036 秒);输入“impact of hallmark events”,约有212项查询结果(搜索时间为2006年9月30日11:52 am,用时026秒)。对事件影响及其评估(Event Impacts Assessment)的研究已经成为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前沿课题之一[2]。

一、对事件影响的分类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事件对举办地的影响方式与作用大小都有所差异,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会按照事件的类型来对事件影响研究进行讨论。综观国外现有的事件影响研究成果,可将其研究角度大致分为4种:

1.事前、事中与事后

Getz认为,从阶段上来讲,对事件的评价包括3个基本类型:事前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和产出或总结评价(Outcome or Summative Evaluation)[2]。著名交通和旅游战略咨询公司Inter VISTAS在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所做的分析报告中,也将2010年冬奥会的影响分为3个阶段,即赛前影响阶段(2002-2009)、赛中影响阶段(2010年)和赛后影响阶段(2011-2015)[3]。Ritchie和Lyon在研究举办地居民对1988年冬奥会的反馈时,也分别从赛前、赛中和赛后收集数据[4]。

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学国外重大事件影响研究述评2.有形与无形

Dwyer、Forsyth等人认为,特殊事件的影响包括有形和无形两种[5]。John Allen等也提到了无形影响(Intangible Impacts)的概念,他们指出:重大事件的无形影响是难以衡量的,包括对社会生活和对团体福利的影响、由事件所激发的居民自豪感、以及对一个地方或旅游目的地形象所造成的长期影响[6]。

3.正面与负面

几乎所有事件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都提到过这两种影响,即使在搜索引擎Google中输入“negative Impact of events”(事件的消极影响),也可以得到大约35000项查询结果(搜索时间为2006年10月6日0:12 am,用时0.04秒)。Shapcott从城市重大事件和居民住房权的关系出发,研究了重大事件的负面影响。他列举了大量的数据,例如,在1988年汉城(今首尔)奥运会之前有72万出租户被迫搬迁;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前,成千上万的低收入房客和小企业搬出这座城市;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则有9000多个流浪汉(相当一部分是黑人)被逮捕,等等[7]。Kim、Gursoy和Lee在研究2002年世界杯前后韩国居民的认识变化时,将文化交流与发展、经济增长、自然资源利用等归为预期利益或积极影响(expected benefits或positive impacts),将交通拥挤、污染、物价上涨以及社会问题等归为负面影响(negative impact)[8]。

4.经济、社会和环境

三维评价法是现有西方事件影响研究成果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它倡导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来展开分析。Getz认为,对事件影响的研究应该从事件所承担的不同角色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2]。这里的“角色”实际上是指一个事件所涉及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包括组织者、赞助者和合作者以及消费者/游客等,“角度”则是Getz所提到的经济、社区和环境。John Allen在《节庆与特殊事件管理》(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Management) 一书中专门讨论了特殊事件的影响问题。他认为,重大事件对举办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即社会文化影响、物质和环境影响、政治影响以及旅游和经济影响,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一般性的归纳[6]。

二、研究内容

早在1997年,著名事件及事件旅游专家Donald Getz就认为,对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媒介(Communication & Media)、大众文化(Mass Culture)、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休闲与旅游(Recreation & Tourism)以及事件营销(Event Marketing)等5大领域[2]。Getz所做的概括在现在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综合分析国外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将其分为4个大类:

1.经济影响研究

2001年,Brown和Massey撰文对重大体育活动的影响研究进行了回顾,他们指出,先前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6个方面展开,即体育活动的参与及发展、社会影响、遗留设施、城市再发展、旅游业以及经济影响。Brown等还认为,尽管学术界对奥运会等事件的后续社会效应的研究历史更长,但更加关注经济影响的现有研究成果仍居多数[9]。

2001年,世界旅游组织(WTO)在一份报告中明确指出,体育运动对工业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约为2%,对旅游业的贡献更大,在4%-6%之间。2005年,Brunet 对1986至2004年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经济影响做了全面的分析。Brunet认为,巴塞罗那奥运会是一次具有标杆意义的成功,它对巴塞罗那的城市复兴和城市吸引力的增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体育运动、组织机构、经济、社会和城市规划等多个角度来看,巴塞罗那奥运会都堪称典范[10]。然而,这届奥运会同时也导致巴塞罗那的食物、交通和各种服务的价格明显上涨[11]。Baade、Dye、Noll、Zimbalist、Rosentraub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把“体育战略”作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发动机,效果并不好[12,13];French和Disher也对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对城市新一轮发展,尤其是中央商务区发展的动力作用提出了质疑[14]。

Chhabra、Sills和Cubbage运用旅游者问卷调查结果和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美国北卡州乡村地区两个苏格兰节庆中由旅游者消费所带来的经济影响。他们还得出了一些十分有趣的结论:尽管当地的餐厅、旅馆、商贩和赞助商们都从旅游者的大笔消费中获利不少,但由于乘数效应相对较小,上述两个节庆的总体经济影响在两个举办地的经济活动中只占很小的比重;节庆活动的经济影响大小,不仅取决于活动本身(特别是天数),还要受制于当地的经济状况(如其它吸引物或两者之间的联系等)[15]。Belkin和Celebrezze用详细的数据分析了纽约体育会展中心举办展览会、足球比赛等各种大型活动对纽约市经济与财政的影响。而且,在分析每一种类型的活动时,他们都预测了这类活动的数量,潜在参加者的人数和类型(包括过夜旅游者、社区内的一日游游客和城市居民)以及他们在各种服务方面的花费,比如交通、住宿、餐饮和其它零购等[16]。

Kurscheidt总结了历届世界杯的经济表现,并利用成本收益法(Cost Benefit Model)对2006德国世界杯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从世界杯的发展历史上来看,德国世界杯的经济收入呈现出令人乐观的趋势,但仍然要比活动组织者所预想的收入水平低很多[17]。Bohlmann在《2010年世界杯对南非的经济影响预测》一文中,对体育赛事影响研究方面的主要文献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进而提出了南非举办2010年世界杯需要在经济影响方面考虑的6个问题[18]。Tilley也在分析多届世界杯和奥运会的经济影响和效益的基础上,给2010年南非世界杯提出了中肯的建议[19]。

2.旅游影响研究

尽管与非旅游专业的研究者相比,专业旅游刊物对事件及事件旅游的关注要晚得多[20],但由于各类重大事件都对举办地旅游业发展有直接影响,旅游学界对重大事件的关注和研究显得顺理成章,且发展十分迅猛。

戴光全对事件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事件管理》(Event Management,其前身为Festival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1994至2002年间登载的文章按照关键词进行了分类统计,在17个内容小类中,对事件的影响研究占到了259个(次)关键词的11.6%,仅次于对事件吸引物的研究[20]。从1999年2月到2006年10月,国际著名旅游学术期刊《旅游研究》(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共刊登了220篇内容涉及事件(events)的论文,其中,有10篇在文章标题中就有“events”。由此可见,在对节庆与特殊事件(Festival & Special Events)的影响研究方面,旅游学术界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另外,西方还有相当一批学者深入研究了体育赛事对举办地旅游业的影响。正如Mccartney所提出的,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增进观众对举办地认识的工具或作为一种旅游吸引物的功能日益明显,通过各种体育赛事来实现体育运动与旅游业的协同也随之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21]。例如,Inter VISTAS咨询公司在呈送给不列颠哥伦比亚奥组委的《2010年冬奥会的经济影响分析报告》(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2010 Winter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中提出,2010年冬奥会的经济影响主要由3个方面的支出来激活:(1)奥组委的成本,即各种直接投资和与比赛直接相关的成本;(2)非组委会的成本,即为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各种服务和设施的成本;(3)观众和旅游者的消费。该报告专门用一章对国内外观众和旅游者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3]。

3.综合影响研究

1987年,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AIEST)举行了第37届大会,本次会议以“重大事件的影响和角色及其在区域与国家旅游业发展中的吸引力”为主题[22]。同年,人与自然环境研究大会(People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 Research)召开了主题为“标志性事件(Hallmark Events)对城市的影响”的会议[23]。因为组织机构不同,以上两次国际会议各有侧重,前者侧重重大事件对地区旅游业的影响和作用,后者侧重事件对城市的影响研究,但在两次会议上代表们都就事件对举办地的综合影响进行了深入交流。1989年,Syme等人在《标志性事件的计划与评估》一书中也专门论述了大型主题事件的全方位影响问题[24]。

Matos对重大体育赛事的多维影响 (Multidimensional Impacts)进行了研究,他列出了所有可能发生的潜在影响,包括财政收入、经济影响、旅游和国际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环境影响、科技发展、人力资本、制度创新、政治资本、社会结构、文化与心理变化以及无形影响等[25]。奥运会影响社区联盟(The Impact of the Olympics on Community Coalition ,简称IOCC)在提交给温哥华2010年冬奥会申办集团的建议中,从7个方面讨论了重大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影响,即社会责任和透明度、安全、交通、社区经济发展、环境、民主进步以及住房[26]。Matheson和Baade从体育活动的经济影响出发,讨论了重大体育赛事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促进作用。他们认为,世界杯、奥运会等重大事件可以作为举办国家展示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综合国力的手段,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表现[27]。

Horne和Manzenreiter侧重从3个方面研究了2002年世界杯对日本和韩国相关城市的影响:2002年世界杯为区域政治经济带来的特定影响;重大体育赛事在地区形象塑造和促销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如何对这样的活动进行国际化的操作。他们的研究结果解释了预期影响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并揭示了重大事件对于不同群体的意义[28]。Horne还从2002年世界杯与现代日本社会和足球设施发展关系的角度,对国际和地方之间的关联性特别是对“实质上是谁控制了这次全球性的赛事,举办地的成本和收益究竟是多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2002年世界杯使得日本足球运动的商业化运作加强,而在使足球成为一种日常活动方面的作用较弱,且远远未能实现促进人口从中心向的重新安置、提高日本人民的总体经济收入和整体生活质量等相关目标[29]。

4.专题研究

概括而言,国外与重大事件的影响相关的专题研究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举办地形象。Guala认为,城市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时,重塑形象是一个重要的工具,而奥运会可能是在国际水平上设计和传达地区形象的最佳时机。他撰文分析了2006年冬季奥运会与都灵形象再造的关系,并指出都灵应该借举办奥运会的机会与阿尔卑斯山建立紧密的联系[30]。

(2)居民意识。Ritchie和Lyons研究了1988年第15届冬奥会(加拿大卡尔加里市)结束后当地居民的反应,结果表明奥运会不仅给卡尔加里带来了可观的直接财政收入,提高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还明显增强了居民的自豪感[31]。Mihalik和Simonetta围绕乔治亚州居民对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感知问题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最终得出了中期评估结论:从1992年起,乔治亚洲居民的支持热情一直很高涨;参与反对活动的居民人数大量减少;相比经济影响而言,居民更加注重无形利益;居民们提出的主要消极影响通过法律等手段逐步得到了解决。Kim、Gursoy和Lee就比赛前后2002年世界杯对韩国居民认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非常有趣的结论:在文化交流、自然资源开发和文化发展方面,居民所感知到的实际利益比预期的明显要小;而居民们所担心的一些负面影响,如交通拥挤、污染、物价上涨以及社会问题等,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差[8]。此外,Fredline、Faulkner、Deccio和Baloglu等学者也探讨了重大事件影响中的居民反应问题[33,34]。

(3)传统文化。McHone和Rungeling专门分析了著名旅游目的地举行文化活动所带来的影响。他们指出,对一次性重大事件的回报和其它经济影响进行评估肯定会遇到特定的测量问题,尤其是在一个有大量临时游客聚集的地方举行文化类节庆活动时更是如此[35]。

(4)遗留建筑和设施。Catungal深入探讨了建设永久性的遗产地与申办2010年冬奥会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奥运会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的目标是为我们省的每一个社区提供建设永久性遗产地的机会,以弘扬我们灿烂辉煌的成就和令人骄傲的文化”[36]。

(5)就业和工资。Daniels提出了一种新的事件影响分析方法――职业导向模型(Occupation based Modeling),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一次青年垒球公开赛给当地工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37]。

(6)评估手段和工具。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艺术发展局(Arts Victoria)组织人员开发出一种名为“节庆DIY(the Festivals Do it Yourself kit)”的软件,该软件能使活动组织者以简单和相对廉价的方式对活动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不仅能为活动组织者提供信息,还可以供外部的赞助商和利益相关者参考。Jackson 、Houghton等人专门撰文,讨论如何成功地使用该DIY软件,并介绍了该软件应用的初步结果和部分使用者的反馈情况[38]。

三、研究方法

Roche提出,鉴于重大事件涉及面十分广泛,对其影响和效应进行研究需要运用系统思想[39]。Brown和Massey在《重大体育赛事的影响研究综述》(Literature Review: The Impact of Major Sporting Events)一文中指出,现有事件影响研究成果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技术[40]。由于从事重大事件影响研究的学者学科背景不同,彼此的研究方向也不一样,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事件影响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有鉴于此,本文只是对国外现有相关研究成果所使用的方法进行了粗略的归类。

1.投入产出分析

Belkin和Celebrezze在分析纽约体育会展中心举办展览会等大型活动对纽约市经济与财政的影响时,主要运用了投入产出分析法。但他们具体比较了分别使用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系统(Regional Input Output Modeling System,RIMS II)和明尼苏达IMPLAN集团投入产出模型(由Minnesota IMPLAN Group开发)进行分析的结果,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生产、建设、财政、硬件设施和商业服务等方面使用RIMS II进行分析时的乘数更大,而在那些受旅游者消费行为影响较大的行业,如住宿、娱乐、餐饮、批发和零售贸易等,使用第二种模型分析时得出的乘数更大[41]。

受两个不同的政府部门(The State Capital Hanover和The Lower Saxony Ministry for Economics, Technology and Traffic)委托,两个专家组分别于1995年和2001年对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经济影响做了事前的和事后的评估,此外,德国柏林经济学院还做了一次独立的控制性评估。上述三项研究均采用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其中,两个专家组都使用了1995年的德国投入产出表(R71 format),并利用“地区熵”的方法对全国的数据进行了地方化处理,柏林经济学院则采用了1997年的德国投入产出表(R59 format)[42]。

另外,InterVISTAS咨询公司在《2010年冬奥会的经济影响分析报告》(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2010 Winter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中,也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2010年的直接、间接和引致影响进行了预测,并对投入产出模型的局限性进行了说明[3]。

2.对投入产出模型的改进

Daniels指出,对重大事件的经济影响分析最后往往都要借助投入产出模型,从而得出有关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引致影响的结论,但很少有旅游研究者对此提出质疑。她对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了拓展,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职业导向模型(Occupation based Modeling),并以一次青年垒球公开赛为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这次活动对当地工资变化的影响[37]。

Tyrrell和Johnston提出了一套对旅游节庆活动的直接经济支出和影响进行评估的标准方法,该方法能将那些十分关键但又经常被忽视的问题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其中,包括如何区分旅游业的总体影响和旅游节庆活动的影响。他们进一步指出,使用投入―产出或乘数模型进行旅游事件的影响评价时很容易出错,特别是运用于那些其它旅游景点(吸引物)占主导的地区,譬如游客量本来就很大的滨海地区时,表现更为明显[43]。

Hiller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提出了重大事件影响评估的关联模式,其中,前向关联是指由活动本身带来的效应,后向关联指能够说明事件合乎理性的背景条件和目标,平行关联则指那些对于事件本身来说具有滞后性、而且组织者不能控制的副效应。他认为,这种纵向的方法能够比较有效地区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影响,进而使得没有预计到的各种结果也能被识别[44]。

Dwyer和Forsyth明确指出了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事件影响分析的缺点:(1)因为忽略事件的消极作用和资源约束,投入产出模型夸大了重大事件对举办地内外部的影响;(2)投入产出模型忽视了非旅游行业的反馈效应;(3)投入产出模型不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正确的依据[5]。Dwyer、Forsyth、Spurr等人还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CGE)对一个活动案例的经济影响进行了估算,然后将其与利用传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Input Output Analysis)得到的评估值进行比较,进而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由于具有更强的综合性,CGE模型在重大事件的影响评估方面有更广阔的使用空间[45]。此外,Dwyer和Forsyth还对成本收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在事件影响评估中的运用进行了说明。他们认为,为了判断一次活动从收支平衡上来讲是否值得,组织者必须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只有掌握了活动的经济净收益情况,政府部门才可能对是否支持该活动做出正确的决定[5]。

3、社会学

Waitt运用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分析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对当地居民的社会影响;Deccio和Baloglu也利用该理论研究了非举办地居民对2002年冬奥会溢出效应的观点,这些可感知效应的前期表现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奥运会的支持行为,他们发现那些对环境敏感的居民不赞成申办奥运会,而在经济上依赖旅游业或从事户外工作的人总体上讲支持奥运会[46]。Lenskyj在《最成功的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社会影响》(The Best Olympics Ever? Social Impacts of Sydney 2000)一书中,运用实证调查、社区访谈等大量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记录和描述了相关社区团体对来自于企业式的奥运组委会的骚扰、审查和武断地给“问题”人群判罪等行为的反对。经过长达10年的研究,她还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奥运会是为国际资本服务的,只要奥运会存在,这种模式就不会改变[47]。

Deffner和Labrianidis运用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了1997欧洲文化城市活动(European City of Culture Thessaloniki'97)前后萨洛尼卡市的变化。他们指出,由于缺乏战略性的规划尤其是对文化和时间的规划,这次活动在许多方面存在问题,包括旗舰工程建设、城市整体营销和旅游发展政策等[48]。在《重大事件与现代化》(Mega events and Modernity)一书中,Roche利用政治社会学的方法,以奥运会和世博会这两类超级事件为例,深入分析了重大事件的政治特性、重大事件与城市/地方局部现代化(Micro modernization)之间的关系等问题[49]。

Ritchie和Lyon在一项关于居民对体育赛事的反应的研究中也运用了社会调查方法。他们在1988年冬奥会结束后的一个星期,对年龄在13岁或稍长一点的400位本地居民进行了电话访问,所有联系人都是从电话名录中随机抽取的[50]。Ritchie和Smith在研究1988年冬奥会对地区形象的影响时也主要运用了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电话采访的问题包括在冬奥会前后人们对加拿大的印象、对加拿大各个省和城市的认识以及对奥运会场地的了解等[51]。

4、市场营销学

Mccartney以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Macao Grand Prix Golden Jubilee)为例,研究了在同一个地方重复举办相同活动时对参赛者、观众和旅游者的激励问题。他认为,作为一种持续发展战略,一个重复举办的重大事件在同一个举办地更容易得到逐渐调整和改进,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如活动的吸引力、参加者的忠诚度以及观众重游率等。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参加者的忠诚度不一样,组织者完全有可能开发新的旅游细分市场,并设法延长观众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因而采取合适的市场营销战略至关重要[52]。

Gratton等人以6个节事活动为例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重大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他们向参加活动的观众发放了4360份调查问卷,并从举办城市的政府主管部门和酒店获得了大量信息,这些调查结果用于测算观众的消费情况;他们还利用比例乘数方法估算了活动所创造的收入和职位数量[53]。

Cassidy对旅游、事件和体育比赛等3个领域的消费者动机研究成果进行简要回顾后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缺乏对体育事件旅游者消费动机的关注,他倡导在将来的研究中试用一组新的动机变量[54]。Nicholson和Pearce从消费者心理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了新西兰南岛(South Island)4个节庆活动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并明确提出活动特色是十分重要的因素[55]。Neirotti,Bosetti 和Teed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并基于320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对影响参加1996年夏季奥运会观众的决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56]。

四、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早在1989年,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的Hall 就撰文指出了当时学术界在标志性事件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事件的定义仍然存在较大分歧;(2)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明显比较薄弱;(3)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经济领域,而对于非常重要的社会和设施影响(social and physical impacts)的研究成果很少。在文章的最后,他还总结了被研究者忽视的主要环节,并提出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进一步深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57]。这些问题对今天的事件影响研究仍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Dwyer和Forsyth明确指出,目前许多政府部门所采取的事件影响评价方法存在3个主要缺点:(1)由于评估技术存在偏差,事件的经济影响被过高估计了,这导致了那些并不能给地方经济和就业带来预期效应的活动仍然得以举办;(2)不能把事件对经济产出和就业的影响与事件的净收益区别开;(3)因为一个地区的收益往往以对其它地区的负面影响为代价,所以那些并不能给全国经济带来净收益的活动也可能得到支持[5]。Mules、McDonald、Crompton等也指出,为了证明公共支出的合理性,在政府和组织者就活动利益所做的官方陈述中,有许多指标都是不可测量的,即使是可测量的也仅仅是停留在估算的层次上。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事件影响研究的滞后性[58,59]。

在认真总结西方1990-2000年的事件研究文献后,Hede等人指出了事件研究的热点问题:(1)对体育类事件的经济影响评估;(2)对特殊事件的社会影响评估,以及利用“三维盈亏方法”(Triple Bottom Line)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对事件的效益进行分析;(3)特殊事件的风险管理研究;(4)事件活动的运作管理研究[60]。

综上所述,笔者预测,在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外学术界在重大事件的影响研究方面将呈现出以下4个主要特点:(1)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等更为合理的评估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运用,个别标准的事件影响评估框架(The Framework of Events Impacts Assessment)将逐渐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2)对事件举办地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当地居民行为的影响将成为一个研究热点;(3)利用系统动力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和工具来研究重大事件对举办地的影响将成为一种潮流;(4)从举办地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对事件/事件旅游各方面的影响及其控制进行全面研究,是西方事件/事件旅游研究未来的主要趋势之一[61]。

参考文献:

[1] Daniel J. Boorstin. The Image: A Guide to Pseudo Events in America [M]. New York: Atheneum,1985: 1-15.

[2] Getz, D..Event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M]. New York: 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1997: 331-352.

[3] InterVISTAS Consulting Inc.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2010 Winter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An update [R].2002.

[4] Ritchie, J.R. and Lyons, M..Olympulse VI: A Post Event Assessment of Resident Reaction to the XV Olympic Winter Game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0,23(3): 14-23.

[5] Larry Dwyer and Peter Forsyth. Economic Evaluation of Special Events: A Re assessment [J]. Centre for Tourism Policy Studies University NSW,2004,business.vu.edu.au/ICTE.

[6] John Allen著,王增东译. 大型活动项目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5-43.

[7] Michael Shapcott. Commentary on 'Urban Mega Events, Evictions and Housing Rights: The Canadian Case' by Kris Olds[J]. Source: divcom.otago.ac.nz:800/tourism/current issues/.

[8] Kim, H.J., Gursoy, D. and Lee, S. The Impact of the 2002 World Cup on South Korea: Comparisons of Preand Post games [J]. Journal of Tourism Management,2006(27):86-96.

[9] Adam Brown and Joanne Massey. Literature Review: The Impact of Major Sporting Events [J]. Manchester Institute for Popular Culture,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2001.

[10] Brunet,.F..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Barcelona Olympic Games, 1986-2004 [J].Source: olympicstudies.uab.es/pdf/wp084_eng.pdf.

[11] Virginia Tilley. Scary Economics of the Mega Event [J]. Business Day,8 August 2006.

[12]Robert A. Baade and Richard F. Dye. The Impact of Stadiums and Professional Sports on Metropolitan Area Development [J]. Growth and Change,1990,21(2): 1-14.

[13]Roger G. Noll and Andrew Zimbalist. The Economic Impact of Sports Teams and Facilities [J]. In Sports, Jobs, and Taxes, edited by Roger G. Noll and Andrew Zimbalist.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97: 55-91.

[14] Steven P. French and Mike E. Disher. Atlanta and the Olympics: a One Year Retrospective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97,63(3): 379-383.

[15] Deepak Chhabra, Erin Sills and Frederick W. Cubbage. The Significance of Festivals to Rural Economies: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Scottish Highland Games in North Carolina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3,41: 421-427.

[16] David Belkin and Rachelle Celebrezze.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and Fiscal Impacts of the New York Sports and Convention Center [R]. New York City Independent Budget Office Background Paper,2004,Source: ibo.nyc.ny.us/iboreports/stadiumBP.pdf.

[17] Markus Kurscheidt. The World Cup.The Copenhagen Conference o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of Hosting Mega Sports Events [N].2006,Source: cbs.dk/megasportsevent.

[18] Heinrich R. Bohlmann. Predict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2010 FIFA World Cup on South Africa [J].May 2006,Source: up.ac.za/up/web/en/academic.

[19] Virginia Tilley. Scary Economics of the Mega Event [J]. Business Day. 8 August 2006.

[20] 戴光全. 重大事件对城市发展及城市旅游的影响研究――以’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8,9,14.

[21] Mccartney, Glenn. Hosting A Recurring Mega event: Visitor Raison D'être[J]. Journal of Sport Tourism,2005,10(2): 113-128.

[22] Jafari, J..Tourism Mega Event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8,15(2): 272-274.

[23] Wall, G..Effects of Hallmark Events on Citie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8,15(2): 280-281.

[24] Syme,J. B., et al. The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of Hallmark Events [M]. Aldershot: Avebury,1989.

[25] Pedro Matos. Hosting Mega Sports Events: A Brief Assessment of Their Multidimensional Impacts [J].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penhagen Conference o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s of Hosting Mega Sport Events ”, September 1, 2006.

[26] IOCC. Recommendations Made by the Impact of the Olympics on Community Coalition to the Vancouver 2010 Bid Corporation and its Member Partners [R]. August 2002, olympicsforall.ca/download.

[27] Matheson, Victor A. Baade and Robert A..Mega Sporting Events in Developing Nations: Playing the Way to Prosperity? [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4,72(5):1085-1096.

[28] John D. Horne and Wolfram Manzenreiter. Forecast and Actual Impacts of the 2002 Football World Cup Finals on the Host Countries Japan/Korea [J].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2004,39(2):187-203.

[29] Horne, John. The Global Game of Football: the 2002 World Cu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Japan [J]. Third World Quarterly,2004,25(7): 1233-1244.

[30] Chito Guala. Rebuilding Turin's Image: Identity and Social Capital Looking Forward To 2006 Winter Olympics Games [J]. 39th ISoCaRP Congress, 2003.

[31] Ritchie, J. R. and Lyons, Marcia. Olympulse: A post Event Assessment of Resident Reaction to the Olympic Winter Game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0,14-23.

[32] Brian J. Mihalik and Leo Simonetta. A Midterm Assessment of the Host Population's Perceptions of the 1996 Summer Olympics: Support, Attendance, Benefits, and Liabilitie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9,37:244-248.

[33] Fredline, E., Faulkner, B..Variations in Residents' Reactions to Major Motorsport Events [J]. Event Management,2002,(7): 115-125.

[34] Cary Deccio and Seyhmus Baloglu. Non host Community Resident Reactions to the 2002 Winter Olympics: The Spillover Impact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2,41: 46-56.

[35] W. Warren McHone and Brian Rungeling. Practical Issues in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a Cultural Tourist Event in a Major Tourist Destination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0,38: 299-302.

[36] John Paul Catungal. Learning to Take Advantage of an Olympic Opportunity: 2010 Legacies [J]. 2005,Source: sfu.ca/dialog/undergrad/pdfs/0501 John_Paul_Catungal.pdf.

[37] Margaret J. Daniels. Beyond Input Output Analysis: Using Occupation Based Modeling to Estimate Wages Generated by a Sport Tourism Event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4,43: 75-82.

[38] Julie Jackson, Meg Houghton, Roslyn Russell and Petra Triandos. Innovations in Measuring Economic Impacts of Regional Festivals: A Do It Yourself Kit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5,43: 360-367.

[39] Roche, M.. Mega events and Modernity: Olympics and Expos in the growth of global culture [M]. London: Routledge,2000: 276-277.

[40] Adam Brown and Joanne Massey. Manchester Institute for Popular Culture [R].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2001.

[41] David Belkin and Rachelle Celebrezze.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and Fiscal Impacts of the New York Sports and Convention Center [R].New York City Independent Budget Office Background Paper,2004,Source: ibo.nyc.ny.us/iboreports/stadiumBP.pdf.

[42] Stefan Althues and Helmut Maier. Exhibition “EXPO 2000” in Hanover/Germany in 2000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y Based on German Input Output Tables: A Priori and A Posteriori [J]. paper presented to the Fourte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put Output Techniques, October 10-15, 2002, Montréal, Canada.

[43] Timothy J. Tyrrell and Robert J. Johnston.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Direct Economic Impacts of Tourist Events: Distinguishing Origins, Destinations, and Causes of Expenditure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1,40: 94-100.

[44] Harry H. Hiller.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Mega Events: A Linkage Model [J].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Vol. 1, No. 1, 1998.

[45] Larry Dwyer, Peter Forsyth and Ray Spurr. Estimating the Impacts of Special Events on an Economy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5,43: 351-359.

[46] Deccio and Seyhmus Baloglu. Non host Community Resident Reactions to the 2002 Winter Olympics: The Spillover Impact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2,41: 46-56.

[47] Helen Jefferson Lenskyj. The Best Olympics Ever? Social Impacts of Sydney 2000 [M].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2.

[48] Deffner Alex and Labrianidis Lois. Planning Culture and Time in A Mega event: Thessaloniki as the European City of Culture in 1997 [J]. International Planning Studies,2005,10(3/4): 241-264.

[49] Roche, M.. Mega events and Modernity: Olympics and Expos in the Growth of Global Culture [M]. London: Routledge. 2000: 276-277.

[50] Ritchie, J. R and Lyons, M.. Olympulse VI: A Post Event Assessment of Resident Reaction to the XV Olympic Winter Game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0,23(3): 14-23.

[51] Ritchie, J.R and Smith, B.H.. The Impact of a Mega Event on Host Region Awareness: A Longitudinal Study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1,30(1): 3-10.

[52] Mccartney, Glenn. Hosting A Recurring Mega event: Visitor Raison D'être [J]. Journal of Sport Tourism,2005,10(2): 113-128.

[53] Gratton, C. et al.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Major Sports Events: A Case Study of Six Events [J]. Managing Leisure,2000(5): 17-28.

[54] Frances Cassidy. What Motivates Sports Event Tourists? A Synthesis of Three Disciplines [J]. 2005,Source: eprints.usq.edu.au/archive/00000845.

[55] Rachael E. Nicholson and Douglas G. Pearce. Why Do People Attend Even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isitor Motivations at Four South Island Event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1,39: 449-460.

[56] Lisa Delphy Neirotti, Heather A. Bosetti and Kenneth C. Teed. Motivation to Attend the 1996 Summer Olympic Game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1,39: 327-331.

[57] Colin Michael Hall. The Definition and Analysis of Hallmark Tourist Events [J]. Geo Journal,1989,19 (3): 263-268.

[58] Mules, T. and McDonald, S..The Economic Impact of Special Events: The Use of Forecasts[J]. 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994,(2): 45-53.

[59] Crompton, J. and McKay, S.L..Measur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Festivals and Events[J]. 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1994,(2): 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