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4 12:0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篇1

这是数据杂志北京部分读者对统计媒体服务企业的一次专项活动的评价。

“五一”前夕,数据杂志社组织100多家企业近200人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专项服务活动――“2009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会”。活动着眼企业读者现实所需,以企业统计分析为主题,先后请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邢志宏和北京市发改委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投资消费研究部主任刘秀如,分别就北京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和如何进行统计分析写作作精彩报告,并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面对面沟通与互动,报告会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和广泛认可。

■ 缘起

多年以来,充分利用《数据》平台,加强与读者沟通与互动,努力为企业、为读者提供服务,是数据杂志社的一贯宗旨。2007年11月,数据杂志社以“政府统计服务与企业信息需求”为主题,举办了“2007・数据论坛”,200余家企业老总、企业分管统计工作领导和企业统计工作者参加论坛。2008年12月,数据杂志社组织召开了“2008数据・企业读者座谈会”,燕山石化、中粮集团等30多家企业代表围绕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信息服务、改进统计行政执法等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北京企业受到的影响程度有多大;在扩内需、保增长要求下,企业如何发展,前景如何?及时提供有质量、有份量的企业统计分析报告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企业领导对企业统计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期待。许多企业统计工作者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纷纷向本刊反映提升统计分析能力的愿望及相关需求。

“数据杂志是企业统计人的家园,企业统计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数据杂志社副总编云霞介绍,数据杂志社自2009年年初就开始筹办“2009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会”,邀请统计分析的行家里手,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就统计分析报告写作作专题讲座准备,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回报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帮助。

■ 主讲

“统计分析写作是统计人的看家本领”。主持人数据杂志社总编张雪原一语道出了报告会的主旨和要义。在听众们的热切期待和掌声中,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邢志宏首先开讲。邢志宏结合一季度北京经济状况及发展走势,分别以饼图、柱状图、曲线图等专业图表作演示,从统计视角揭秘“数据背后的故事”。

邢志宏介绍,从近10年来的季度统计数据看,北京经济曾出现过两次低谷,分别在1997年的一季度和2002年的一季度,经济增长分别为7.5%和7.3%。今年一季度,北京经济增长6.1%,可以说近10年来是国际经济形势对北京经济冲击最大的一次。

邢志宏表示,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北京经济已出现企稳迹象。一季度,北京经济增长速度为6.1%,好于预期。从数据上看,虽然1至2月经济形势还非常严峻,但3月已有回暖迹象。工业方面,降幅已在放缓;服务业的14个业态中,有13个业态出现增长;财政收入3月份出现6.9%的增长。此外,从就业形势的稳定、消费者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的提升以及旅游业降幅的缩小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北京经济最坏的时刻很可能已经过去。但是否就此判断北京经济已出现拐点,关键还要看第二季度数据。如果二季度启动内需的作用不足以弥补外需不足带来的影响,全市经济仍会处于低谷状态。所以,现在关键是落实内需的一揽子计划,巩固内需的基础。

“一季度北京房地产交易增长81.1%的回暖势头备受关注。一季度商品房交易量大增属于“乍暖还寒”,投资性消费需求尚未进场,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北京市发发委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投资消费研究部主任刘秀如以北京市房地产形势分析为例进行了她的统计分析写作的报告。

刘秀如指出,“房地产产业政策效应较为迟滞,针对单一调控目标密集使用‘组合拳’,容易造成市场周期调整步伐过快。如果从U形发展转变为V形反弹,对北京房地产产业的健康和北京经济长远发展都不利。”刘秀如认为,北京房地产调整包括房屋质量与综合配套水平提升、住宅产业化、开发模式革新等诸多方面,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盘整。

刘秀如结合房地产形势指出,统计分析要本着客观、中立的态度,做一个理性的第三方;要尽可能预测客观走势,兼顾政府、开发商、消费者、公众等群体的态度;要以政府统计数据为基本依据,以建委数据、中介机构等调查数据为补充数据,从总体上考量房地产态势。

■ 共鸣

时钟已过10点,报告会后半场进入互动。丰台区统计局靳立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统计负责人王永梅、北京同仁堂连锁药店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黄丽萍等分别就统计分析报告的数据运用、出现统计口径不一致如何解决、执行新会计报表后与统计数据的衔接等问题与台上嘉宾进行了对话交流。

如一石激起万千涟漪,互动像开启了思维的闸门,许多企业读者把在基层难以解答的问题一个个抛向嘉宾,请求解答。报告会到了预定时间,但听众仍然意犹未尽。接下来,以企业统计分析为主题的相关问题又一次次地通过《数据》平台,在读者、编者、作者或专家中传递着、交流着、探索着,认识越来越一致,写法越来越清晰。

坚持以数据为支撑,分析为前提,在拥有详实数据和精到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分析报告。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部孟佳致函本刊:“我以为,一些企业统计的参谋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原因在于不能运用手头现有数据写出内容详实的分析报告;有些则是统计数据分析的层面有局限性,不能及时从领导关心的角度提供急需的分析;有的是对企业所处行业的全面数据掌握不充分,因此,分析缺乏力度,说话没有底气。”孟佳强调统计分析报告要坚持数据为支撑,分析为前提。

篇2

关键词:交通行业 工资统计 SWOT分析 发展策略

工资统计作为国民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和国民收入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它不仅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职工规模、人员构成和收入分配情况,也是国家制定相关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交通行业工资统计数据,对准确把握交通行业人力资源结构水平、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状况,及时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工资政策,促进交通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交通行业工资统计概况

交通行业开展工资统计已有10余年,目前形成了以《交通运输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为核心,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津贴补贴调查、工资测算等多项工作组成的统计管理体系。

从统计对象上看,《交通运输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对象为直属和系统单位,直属单位包括交通部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及相关企业团体等各法人单位,系统单位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委),交通运输系统有关大型企业所属全部法人机构。该报表涵盖范围广,数据量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制度》则主要针对上述所述直属单位,26张报表将人员情况等进行详细划分,数据最为详细。从统计指标上看,主要统计指标包括单位数、年末人数,年平均人数,工资总额及生活费等。从上报手段来看,目前主要采用专业软件统计方式,通过单机版工资统计管理平台,配合Excel、纸质报表等进行填报。

2.交通行业工资统计工作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教授海因茨提出,也被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将研究对象面临的各个因素归结为:S代表strength(优势)、W为weakness(劣势)、O为opportunity(机会)、T为threats(威胁)四类要素,通过这些要素进行系统化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有利于研究对象迅速发现有利因素、规避短板,同时找出问题办法,明确发展方向,是进行战略法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本文引入这种方法,对目前交通行业工资统计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当前该项工作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SO、WO、ST、WT策略,针对性的制定交通行业工资统计工作的发展对策。

2.1优势(strength)分析

(1)统一领导布置

交通行业工资统计,由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统一组织部署,统一对行业内各单位提出统计要求,组织开展工作,并采用逐级汇总的方式进行上报,上级汇总单位对基层单位数据进行审核和汇总处理,然后进行上报,最后数据汇总到部级。这样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单位填报的统计积极性,使各级单位能够重视工资统计,同时也有利于推进工资统计实施各项新举措和新突破。

(2)完善的统计报表制度

《交通运输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几经完善,形成目前以4张表格为基础,上报时间明确,报送方式统一的统计报表制度。严格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能够保证数据的有效、及时上报,是开展工资统计的必要条件。这样的统计报表制度,能够有效的保证全面统计工作的开展,对提升统计工作的质量,保障数据的准确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2劣势(weakness)分析

(1)基层统计人员变动大,人员水平有待加强

工资统计工作一般由单位人事处(科)人员承担,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繁重,很多人员是被临时安排进行报表填报,工资统计只是其大量工作中的一种,因此很多人员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加之工资统计每年开展一次,很多人员不能熟练牢记操作方法和统计口径,很多单位统计人员变更,这些都直接导致新一轮工资统计工作时出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上报数据的质量和实效。

(2)缺乏对数据的有效分析

目前各单位对工资统计工作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统计准确的数字,上报即代表工作完成,缺乏后续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其实,工资统计直接与大到国家政策,小到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能够开展数据分析工作,作用十分显著。但目前尚未了解交通行业有专门的工资统计研究或分析工作。

2.3机会(opportunity)分析

当前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云、大数据等理念的提出,都为统计多样化提供了手段,加速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减轻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数据计算审核能力,能够及时进行数据的更新汇总、检索查询及反馈。因此需要加快统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加快数据资源在允许范围内的共享和利用,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利用效率。

2.4威胁(threats)分析

当前各单位用工形式多样,人员结构变化加快,加之工资改革调整,工资统计的内涵和范围也在不断调整,因此如何做好工资统计工作,如何在保证统计对象范围的同时又能考虑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未来一段时间工资统计工作将要面临的重要挑战。

3.交通行业工资统计发展对策

3.1SO战略:统一规划,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打破原有依赖单机版软件每年更新参数,需要光盘介质传入传出的模式,采用网络版上报形式,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大数据、云等手段和资源,加快交通行业工资统计信息化建设,构建网络化工资统计平台,不断对工资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在可行范围内实现统计信息共享和简单数据分析。这样的信息平台,不仅能够减少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避免了报表参数更新错误导致的填报问题,保证了报表参数的及时更新、自动汇总等功能,还能够实现往年数据的查询、检索和对比,缩短数据上报返还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使得工资统计数据资源能够更深程度的开发利用。由部组织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更能使得建设能更加高效开展,并且能够整合更多的资源,在平台启用后也能更好地保证实施和效果反馈等。

3.2WO战略: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提高信息利用率

统计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统计工作的负责程度都直接关系到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工资统计人员的培训,使统计人员思想与时俱进、接受挑战,将专业知识转变为统计数据和高质量的分析报告。

应定期开展交流工作,也可学习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通过各种形式{动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工资统计工作的良好发展。通过交流,不仅能提升统计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也能够提高工资统计数据分析的质量,从数据中找到单位和职工所关心的重点内容,形成具有价值的分析报告。通过进行数据分析,不断提升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的服务价值。

3.3ST战略:不断完善工资统计制度

交通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每两年进行一次修订,因此要不断根据当前薪酬制度和统计工作要求,不断改进工资统计制度,不断优化统计工作流程,持续提升劳动工资统计业务水平,保证交通行业工资统计制度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3.4WT战略:规范统计基础工作

工资统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规范的基础工作。因此要制定完善的统计体系,规范统计标准化流程,从数据的保存,到数据的整理,提取,审核上报到后来的数据分析工作,每一步都要有规范的流程。保证统计工作基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能够保证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同时也能便于监督和奖惩工作的开展。

上述四项策略的实施,能够为交通行业工资统计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交通运输业能够建设一个信息化程度高,数据利用效率高,统计人员素质高的工资统计分析工作提供前进方向,也为各项统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文静.工资统计国际前沿研究[J].调研世界,2016(2).

[2]周祝董广霞,刘英,等.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环境统计持证上岗制度发展对策[J].中国环境监测,2017,(1).

[3]左庆乐,林旭霞.完善我国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的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07(6).

[4]刘欢,李舵,刘轶伦.企业劳动工资统计问题及建议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4).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统计;统计分析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时代,统计在各行各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在工商管理领域,通过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的统计分析,企业决策层可以直接了解到企业员工和顾客的需求,从而更多的挖掘员工的潜力并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在重大的投资项目,统计可以用于投资风险分析;在财务的管理方面,统计可以用于企业的财务分析,使企业决策层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据此建立起企业的财务预警监测系统。采访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采访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馆藏质量和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质量。采访统计是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采访统计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提高采访工作质量,更是高校图书馆决策层进行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在高校图书馆,决策层对统计在现代化管理中所起的作用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统计数据与统计分析未真正运用到科学管理决策中。

1高校图书馆采访统计工作的内涵

统计工作是指搜集、整理、研究和提供统计数据的活动。高校图书馆采访统计工作就是在采访工作中对各种数据进行搜集、整理,揭示采访工作的现状及任务完成情况,并通过对各种数据研究分析,找出规律,发现问题,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过程。

2高校图书馆采访统计工作重要意义

2.1采访统计信息是高校图书馆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著名经济学家曾说:“学者不能离开统计而究学,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事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执业。”统计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采访统计信息,能为领导者提供各种经费的流动现状,能提供各种文献的购置进度、各学科文献建设状况,不同载体文献占用资金的比例,能反映各供应商的服务质量与水平,等等。通过对采访统计数据地静态与动态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决策层可以掌握采访部的工作情况以及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评价文献采访计划以及经费预算合理性,预测文献建设及经费支出发展趋势,是决策层制订工作计划,文献建设发展方向,经费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2.2采访统计信息是采访部门制定检查计划以及调整采访策略的重要依据

采访统计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应采访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是部门领导掌握工作进度、检查计划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通过采访统计信息的分析,采访人员还可以对采访策略进行调整。有准确、全面的统计数据作为基础,采访部门制订工作计划将会更加实际、合理。

采访统计信息,是采访部门调整采访策略的重要依据。如订单的到书率统计,能让采访人员及时了解预订图书的到书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如果不是按计划进行,应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如有些订单发出已有一定的时间,但到书率一直为零,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应引起采访人员注意,及时查找原因。原因一般为以下两种:一种是订单已发给书商,但由于业务员工作的疏忽未录入订购系统;另一种情况就是图书馆采访人员的疏忽,订单未发给书商就直接在采访管理系统里报送,造成已下订单的假象。通过到书率的统计,可以发现订单处理上出现的问题,重新发送订单,让书商及时订购,或通过现采,购进已出版发行的图书,否则,错过订购时机,很多书是无法订购到的,必将会影响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系统性,连续性,影响藏书的质量。

2.3采访统计信息是评价供书商信誉与服务能力的重要依据

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实行了政府采购招标,通过采购招标,规范了图书馆的采购工作,使图书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实行政府采购招标,图书馆在标书中提出的相关服务要求,供应商往往都能承诺履行,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中标供应商是否能真正履行承诺,或者提供的服务能否达到图书馆的要求,这就需要图书馆方进行严格的监控,监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好有关数据的统计,让数据来做客观评判。客观的统计数据,是评价、对比各供应商信誉与服务能力的依据,也为新的一轮政府招标提供证明供应商信誉与服务能力的事实依据。

3高校图书馆采访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领导对采访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采访统计制度未建立建全

对于采访统计工作,图书馆决策层也会有一些数据的统计要求,如经费的流动状况及文献购置总量的统计,但往往是重“数字”不重分析,统计数据对图书馆的管理决策并未起到实际的参考意义。领导对采访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因此未建立建全采访统计制度,未能对采访工作的各项统计进行指导与监督,致使采访工作人员也不重视日常统计工作,主动统计的意识不强,没有参与统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2无专职统计人员,统计的连续性无法进行

高校图书馆一般无专职统计人员,各部门甚至未指定专门的兼职统计人员。一直以来,采访部工作人员只顾忙于完成自己的采访、验收工作量,而无暇顾及日常的统计工作,只有在年终总结或临时需上报数据时才匆匆进行统计。但是,往往由于平时不注意原始数据的登记或原始凭证的搜集整理,因此统计无法在准确的基础资料下进行,以至于有些统计数据出现前后矛盾,有些数据的来源不明确,甚至出现拼数字的现象,这样统计报表的质量,准确性,科学性无法得到保证。

3.3统计手段简单,未注重统计分析

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系统设置有统计功能,但设置的项目不齐全,需辅助一些手工数据统计。有些统计人员也不主动熟练掌握统计功能的运用,往往只能手工做一些数据的累积、汇总。简单的统计手段,统计项目设置不合理,使统计工作只能处于统计的初级阶段。高校图书馆采访统计分析研究一直是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对统计数据未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使采访统计工作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4完善高校图书馆采访统计工作的建议

4.1增强统计意识,建立健全采访统计制度

决策离不开数据,数据来源于统计。高校图书馆的决策层要充分意识到采访统计对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性,建立建全采访统计制度,明确采访统计职责,制定并严格执行统计报表的上报制度。采访统计工作要按一定的程序、规范正常进行,统计原始数据,统计台账要认真保管,统计报表要真实、准确,报表分析要客观、科学。馆领导要对采访统计工作经常督促检查,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无误;重视和支持采访统计人员做好统计工作,具体指导采访统计人员做好统计报表信息分析工作。

4.2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确保采访统计工作正常进行

统计工作是一项连续性、理论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统计知识和相对稳定的人员来完成,因此馆领导应该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采访统计工作。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般对图书馆业务精通,但具有统计知识的很少,因此馆领导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培训,让统计人员掌握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原理,确保统计人员在科学的统计理论指导下进行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提高统计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4.3加强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采访统计的作用

统计分析是整个统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个过程。在准确的统计数据基础上,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揭示发展规律,预测发展趋势,这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标。统计数据如果不经过“人脑”的分析,就只是“死数字”而已,因此我们必须注重统计分析。采访统计分析不应单纯停留在采访进度分析,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而应该根据掌握的统计数据,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分析各种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找出原因,提出建议,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将分析结果写成分析报告提供给领导者。统计分析报告能将数据、图表、情况、问题、建议、未来预测等融为一体,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决策者阅读、理解和利用,是领导者做科学决策、制订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篇4

    运输统计机构是实施运输统计工作的职能单位,是运输统计工作的承担组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统计工作量非常巨大,发挥统计职能的专职人员很少,基层统计人员基本是兼职,统计力量的薄弱与工作量的繁重产生很大矛盾。因此参照美国和欧盟的运输统计经验,在各级运输管理机关建立专职的运输统计机构,充实统计力量,才能完成繁重的运输统计工作。

    1.1国外运输统计机构的现状

    美国运输统计局(BureauofTransportationStatistics,BTS)的职责,是努力获取数据并客观地分析解释数据,这些数据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运输的深入理解,将用来帮助政府决策和管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BTS致力于3项中心活动:创造、管理和共享运输统计知识[5]。(1)创造运输统计知识。运输统计局设计和管理运输调查,收集、解释来自于私人组织和政府部门组织的运输数据。(2)管理运输统计知识。运输统计局提取和编辑的数据来自于许多资料源,以提供专业、最新的运输信息。(3)共享运输统计知识。每个年度出版运输统计报告和有关分析报告,使得BTS的合作者以及私人和政府组织能够共享这些运输统计知识。欧盟统计局(Eurostat)是欧洲联盟的一个统计机构,它的任务是提供给欧盟高质量的统计信息。它收集和分析来自欧盟国家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并且在欧盟内进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更为明确地实施和分析欧盟的政策。欧盟统计局主要统计的内容为:常规和地区统计;经济与财政金融;人口和社会发展;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农业和渔业;对外贸易;交通运输;环境和能源;科学和技术。欧盟统计局的框架为:法律;欧洲统计系统(ESS);统计委员会;在线共享数据系统(RSS)。欧盟统计局将交通运输统计和环境报告统计编撰在一个年度统计报告中。而且利用RSS系统及时更新每个成员国的运输统计信息。同时也不断出版新的有关运输统计数据分析,运输统计方法探索的出版物。

    1.2我国运输统计职能部门的现状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下设统计处。运输统计机构的级别较低,人员配备极少,难以应付全国繁重复杂的运输统计任务。主要是从各司局那里直接获取数据信息,加工整理的力量薄弱。各司局则从各省厅的对口部门内获得数据信息。基层的运输统计人员力量就更为薄弱。省级运输管理局综合规划处其中的一项职责是负责全省道路运输行业统计报表及抽样调查报表的下达、汇报及上报,统计工作很多是单人负责,最多配备一个帮手。各地市(县)的运输管理处(所)中的运输统计人员基本就是单人,而且多数是兼职,人员更换频繁。基层单位统计是统计数据的源头,基层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统计数据的质量。总之,承担公路运输统计具体工作的运输管理部门,从人员配置上很难满足运输统计工作的要求。

    1.3建立各级公路运输统计机构

    要建立运输统计工作的长效机制,必须对现有的统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交通运输部应整合综合规划司统计处的职责范围,将水运局的统计职能纳入统计处。建议在统计处内部成立道路运输统计中心、水路运输统计中心,分别负责全国道路、城市道路和城市公共运输以及内河、港口、远洋运输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管理、。省、市两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口成立运输统计处、统计科,分别负责本省、地市的道路、水路、港口运输统计工作,进行运输统计数据的逐级收集、处理、管理、上报工作。根据目前基层运输管理现状,县级运输管理部门负责协助统计工作,而运输统计主要由交通运输部和省厅、地市负责完成,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建议将交通运输部统计处的工作职责定为:①负责调大运输统计项目。如全国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6]。②运输统计信息的收集。收集交通运输部各职能司局的运输业务数据;开展与交通运输部之外统计机构的合作,获得相关统计数据。③运输调查的组织。将涉及行业外的运输调查项目外包给社会调查机构,不亲自调查,而主要负责检查、监督调查工作,回收、处理、分析数据,调查结果。省级运输统计处和地市级运输统计科的工作职责是配合部里的运输统计工作,完成本省、市的重大运输统计项目;收集省运输管理局、地市运输管理处职能处室的业务数据;监督检查本省外包给社会调查机构的统计项目。这种统计管理模式除了尽可能保证运输统计工作的成效外,也可减轻基层统计人员因工作经验、兼职繁忙、工作调动等因素造成的基层统计工作薄弱的问题。

    2完善公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的运输统计指标分布于各统计报表制度中,随着社会和运输业的发展,指标体系需要完善和整合。发达国家运输统计指标完整而成熟,其中一些指标完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每年出版年度运输统计报告,统计指标和图表完整,数据挖掘分析充分,统计信息得到了充分的共享。国内运输统计机关也应借鉴国外经验,出版中国的运输统计报告,真正发挥统计数据的价值。

    2.1美国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

    BTS每年出版的年度《国家交通运输统计》,依照该交通运输统计报告,获得美国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列出几级指标层。第一章交通运输系统:①交通基础设施;②汽车、飞机、船舶数量清单;③交通运输设施使用状况;④出行和货物运输;E.交通运输运行管理状况。第二章交通运输安全:①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安全状况;②航空运输安全;③高速公路运输安全;④货物转运安全;⑤铁路运输安全;⑥水路运输安全;⑦管道运输安全。第三章交通运输与经济:①交通运输与宏观经济;②交通运输与消费者支出;③交通运输业的营业收入、就业和生产率;④政府有关交通运输方面的财政收入。第四章交通运输、能源与环境;①美国和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耗;②不同运输方式的能源消耗;③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强度和使用效率;④空气污染;⑤水污染、噪音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7]。

    2.2欧盟能源与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

    欧盟运输统计局每年出版年度《欧盟能源与运输的统计数字》,这里也只列出几级指标层,总体可以看出欧盟和美国的运输统计内容基本相同,不同点只是分类和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第一部分:常规统计数据。①常规统计数据;②GDP;③就业\失业率;④不同生产部门的产值比例和就业比例;⑤人口数;⑥欧盟成员国对外贸易:进口\出口;⑦欧盟与世界其他国家统计数据的比较。第二部分:能源。①总体信息;②能源概括性信息和供应安全;③能源产品税收;④电力;⑤能源产品价格;⑥成员国能源统计;⑦候补国家和其他欧洲国家能源统计;⑧世界能源消费统计。第三部分:交通运输。①总体信息;②货物运输周转量(欧盟27国以及不同运输方式);③旅客运输周转量(欧盟27国以及不同运输方式);④货物和旅客运输(非周转量统计方式:航空、水路);⑤交通基础设施;⑥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工具数量;⑦运输安全[8]。

    2.3我国公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

    截止2004年,经原交通部审批正式生效的公路交通统计调查项目一共10项,都是以报表制度的形式,由综合规划司等4个司局负责填报。现行的交通行业统计报表制度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不同报表的一些统计指标有重叠,容易出现数据“打架”现象;第二,部分指标内容陈旧,需要更新;第三,统计报表只有表,没有图,缺乏直观性;第四,不同统计报表数据的信息是分割的,没有一个平台将报表数据放在一起,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挖掘,数据的利用率低。发达国家运输统计主要集中在运输生产指标、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运输安全、运输与能源环境保护等若干方面。根据国情和数据可得性,借鉴性国外经验,完善丰富公路运输统计指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我国运输指标体系涵盖以上5大类统计指标。通过这些基本指标还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扩展指标。建议对现行的10项公路统计报表进行整合,将报表制度中的指标归类到5大类指标中,同时更新指标和添加部分新指标,形成更加完善系统的公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围绕指标体系由综合规划司统计处负责统计数据的分析、挖掘。定期月(季)度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分析报告,年度交通运输统计报告,难度高的报告可委托行业专家撰写。

    3落实运输统计信息联系制度

    运输统计所需要的数据涉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单靠运输统计部门实地采集数据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内外都建立了运输信息联系制度。发达国家普及的计算机技术和完善的法律规章,保证了制度的实施。我国的运输统计报表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与企业的信息联系制度。所以,落实运输信息联系制度是实施运输统计的保障。

    3.1美国的运输统计信息联系

    美国运输统计局通常数据收集的类型包括:需要调整的数据资料的收集,与行政部门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调查[9]。美国运输统计局已经与美国国家普查局、能源部、环保署、劳工部、商务部、联邦公路局、国土安全部等都建立了信息交换和联系制度。另外美国典型的运输信息报告制度如:国家运输数据库(NTD),公路死亡事故分析报告系统(FARS)等。这些系统都是通过互联网和数据库技术收集运输数据和信息。

    3.2加拿大运输数据库

    加拿大运输部所属的运输数据处负责数据收集、维护和传播与运输系统相关的数据。为了有效地履行收集这些数据的职责,开发了数据即时通讯应用程序。运输数据处选定实施的数据库项目包括:航空运输数据电子收集系统(E-CATS),运输项目字典(TOD),国家路边调查(NRS)[10]。其中连接重要航空公司和机场的ECATS系统的数据已经作为国家管理航空运输和安全的重要参考,NRS的数据是加拿大货物运输量和货物流向的主要数据来源。

篇5

【关键词】统计质量管理

如何体现血站质量管理水平?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统计。统计工作存在于采供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其反映的不只是事件的表象,而是反映一般不为人们所感知的、深层的,并且已经存在的或已经形成结果的事件。统计能够切切实实反映工作实际,是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它帮助管理者准确分析事件,及时总结经验,对影响血液质量安全的潜在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影响采供血生产过程及血液质量的事件产生。

2001年12月,我站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各项工作的统计分析成为改进体系,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下的统计管理体系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主要由质量管理体系中所建立的统计管理体系一整套数据进行反映。因此,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采供血工作各环节、各质量控制点,作为统计工作观测点,并确定各观测点准确的参照值作为标准测量值,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视、测量。

1.1组织体系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得到领导的重视,尤其是质量管理主管的高度重视。建立一支由站长领导,质量主管直接负责的统计工作队伍,由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的专人负责,各采供血关键点指定业务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监控。统计工作的组织体系选择与质量管理体系组织人员重合,一般由科室管理者兼任,以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1.2指标体系采供血工作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指标只能反映某项工作的一个基本面,要充分了解工作情况,就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一方面要能够说明该工作及其影响该因素的数量表现,另一方面还要能够说明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体现出对工作认识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指标体系的设置包括人员、设备、材料、任务和信息五个方面,其中任务包含工作项目及完成工作项目的方法和环境要求等。评价工作时,根据不同目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指标进行评价。

1.3数据来源

1.3.1采供血信息数据参比数据来源于对采供血过程所设定不同观测点,主要由血站计算机管理系统计算机提供,包括采供血、成分制备、检验等过程的血液信息、设备信息、工作人员信息、材料信息,以及受血者信息等。另外,不可忽视的是因特定统计工作需要而针对特殊点进行的统计数据。

1.3.2其他相关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人、机、料、法、环,以及信息六个方面,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也应建立在这六个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围绕采供血工作的质量管理数据链条。

1.4观测点分布关键控制点都应作为统计工作的观测点,并建立统计观测值,分为站级观测点和科级观测点,并由测量值说明一个单位时间内该关键控制点的运行或操作是否发生了偏离。除了常规的站级观测点,作为非站级观测点的某一阶段的重要工作,也应该纳入站级观测点。

1.5标准测量值的确定计算单位时间内同一监测点的某一统计要素的平均值,作为该观测点的标准测量值,并围绕测量值确定上下限,根据实际测量值对于所测量工作的实际意义进行反馈,指导工作继续保持或改进提高。

2统计分析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深入发展,加强血液工作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是每个血站面临的新课题。

优质的服务和科学的管理离不开数据分析、指标预测,以及可行性论证等。因此,统计分析在血站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统计人员要做好日常统计工作,并对观测点数据进行分析。

2.1综合分析定期对全站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进行测量,综合分析、评价,并建立统计分析信息台账。通过纵向、横向数据对比,反映各项指标、各观测点,乃至相关工作的成绩和问题,及时反馈到科室,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正确的指导和改进。

2.2目标测量按照目标所规定的期限测量工作和血液质量的符合性。质量管理体系规定了若干血液质量管理目标,其目标的完成情况如何?采供血过程是否遵循质量管理规定?统计人员按照目标管理进程,定期测量,督促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2.3专题分析针对统计工作中发现偏离标准测量值的异常现象,统计人员及时向质量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通报,并提交数据分析报告。

2009年脂肪血报废分析:2009年脂肪血报废率均值为0.78。较去年脂肪血报废率均值0.63,增长了0.15。受饮食习惯和季节影响,分别在春节后和夏季呈现两个脂肪血报废高峰。2008年和2009年春节分别在2月7日和1月26日,由于人们油腻性饮食较普遍,节后采血脂肪血报废率明显增加。夏季,人们习惯于夜晚饮酒纳凉、消夏解暑,摄入脂肪较多,影响血液质量。2009年2月份和6月份,对于由数据分析产生的脂肪血报废率增高的结果,我站及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采取了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较2008年降低了3月和7月、8月脂肪血报废率(见2009年脂肪血报废率统计)。由脂肪血报废数据统计分析,提示脂肪血报废高峰的月份或季节,采血前需要加强对献血者的征询和宣传工作,引导献血者正确认识献血的意义,有高脂饮食后不要献血,以保护珍贵的血液资源,减少浪费。

3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3.1职业道德素质统计人员不只是提供简单的统计数据,而是通过统计数据真实的反映出采供血工作的实际,是通过数据信息对采供血工作的综合评价。因此,统计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敢于发现问题和揭示问题,力求数据的真实可靠。

3.2统计专业技能统计人员具备一定水平的统计专业技能是统计工作质量的保证。统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的统计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计算机统计技术,提高处理统计信息的能力。

3.3综合业务能力采供血质量的综合评价,不仅要提供相关质量活动的统计数据,还要从数据分析中归纳出各项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采供血质量活动进行监测、控制和预测。因此,要求统计人员除了具备统计专业的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管理知识、财会知识,要熟知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业务工作流程,具有熟练的统计分析技能和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超级秘书网

4讨论和反馈

4.1组织和实施血站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讨论和反馈会议。

4.2讨论和反馈只有统计人员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没有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办法,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极有可能被棚架或搁浅,会对工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讨论各监测点数据分析结果,理解数据对采供血工作表达的实际意义,使各科室工作得到真实的反馈,从而指导相关工作得到保持或改进。这是统计工作的延伸,也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标。

篇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统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

1 乡镇企业统计工作是国家宏观统计的基础

多镇企业统计机构是我国统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中,无论是国家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还是部门统计调查,最终都要以延伸落实到基层的统计数据为基石。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国家统计数据对乡镇企业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延伸的基层统计数据之一,乡镇企业统计的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统计、地方统计和部门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乃至国家宏观统计数据的质量。

2 乡镇企业统计工作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

乡镇企业统计具有法定性和唯一性。法定性是说该项统计是经统计部门批准的,政府赋予统计部门的 项重要职责。唯一性是指统计出的统计和相关部门不重复,这项数据独出一家,唯一性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权威性。

做好统计工作是各级产业化主管部门把握规律、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各级主管部门无论是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规划和指导,还是进行宏观管理和服务,都必须以拥有和掌握大量的统计信息为前提。实践证明,科学地做好乡镇企业统计工作可起到如下效果:第一,便于政府准确地了解各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第二,为政府做好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第三,为进一步搞好全镇经济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在新时期,乡镇企业统计工作质量好坏、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管理部门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失去统计信息,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盲目。

3 乡镇企业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不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统计都是在详尽地总结企业的过去。它既可以反映乡镇企业在某一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某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征。基于乡镇企业统计工作,能更好地认识生产经营实践,科学地规划未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乡镇企业统计数据的解读是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项工作为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乡镇企业统计是一项基础工作,统计质量的高低犹如基石,对国民经济指标统计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起着一定的决策咨询作用,但根据当前工作状况反映,统计工作存在着突出问题,须得到重视。

1 统计工作缺乏上机主管部门的充分认识

一直以来,统计主管部门存在着重产业化统计轻乡镇企业统计;重年终统计轻定期统计;重综合统计轻专业统计;重价值量统计轻实物量统计;重数据统计轻数据分析的情况。这致使统计工作至今仍沿用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方法,仅仅是通过年终的时候,以会议的形式进行简单布置,将印发的表格发放到乡镇企业统计人员手里,然后再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收集上报。很多企业的统计工作完全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督促下来进行的,根本没有主动收集统计数据的意识。服务方向依然偏重于为上级服务,没有更好地转变观念,增加为企业服务的功能。

2 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手段落后

统计队伍一直是乡镇企业系统中最完整、最有战斗力的一条线。但是近几年,上级主管部门机构改革,导致统计队伍不够稳定,人员更换频繁,很多人员对于统计工作认识还不够清楚,经验不足,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及办事效率。各省、市级乡企统计部门的计算机等设备基本比较齐全,但大部分年代久远,设备陈旧,影响工作效率,有的地方还把上级配的专用设备挪作它用,部分县级以下的统计直报点甚至没有计算机等办公软件。这些都严重与农业信息化时代向背离,直接影响统计工作的质量。

3 统计数据不够准确、统计分析不够深入

统计数据是要求精益求精的,但报送数据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数据不平衡、指标值异常且不符合逻辑等等。这些出现问题的数据,有些是由于报表制度和指标解释变化,填报人员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造成的;还有一些是填报人员的粗心大意造成的,填报情况明显不符合实际和常理,是通过仔细审核予以避免的。部分单位统计分析不够深入。统计分析是对我们收集上来的数据的进行“深加工”的过程,它通过解释统计数据背后的意义,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可以说统计分析是整个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加以重视。目前,各单位上报的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有些单位完成的不错,但数据分析仍然不够深入、具体,整体水平还应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提高乡镇企业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完善乡镇企业统计迫在眉睫。

1 进一步强化统计队伍素质建设

决定统计工作总体水平和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取决于统计人员队伍的素质状况。建立一个高素质的统计队伍是我们做好乡镇企业统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级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全面加强对在岗统计人员特别是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通过下发培训材料、办短期培训班等各种方式积极组织统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稳定信息统计队伍。

2 进一步强化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质量的好坏关键在数据的准确性。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又是政府公信力的最重要、最直接反映。各单位要注意引导下属的乡镇企业统计人员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依法统计,杜绝弄虚作假;同时还要对上报的数据做好把关的工作,严格审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年报布置工作中,要注意指导下属单位对报表制度中有重大调整的指标内容深入学习,避免因此造成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重报、漏报等问题。

3 强化经济运行监测与分析能力

统计工作,除做好定期报表以外,还应发挥好信息统计的预测、预警作用。注重挖掘深层次、根本性的东西,注意发现乡镇企业经济运行中带有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的具体建议,为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的参谋助手作用。例如,有些省市近年来建立了重点企业监测制度,通过跟踪调查及时掌握乡镇企业运行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企业用工紧张、融资困难、出口下降等问题,并向上反映,使得政府根据情况调整或出台相关政策。

篇7

一、企业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和统计检查工作发现,当前,企业统计人员还是把完成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报表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对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的作用发挥还比较薄弱,从而使统计工作在企业中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如此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究其原因,发现部分企业存在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统计分析水平不高,统计工作缺乏创新,统计工作职能转换上还不能及时到位等问题,造成企业统计工作者的地位比较低。所以说,要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地位,必须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转变工作职能,创新性地开展统计工作,必须从信息、咨询、服务等职能向预测、监督和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职能发展。

二、转变统计理念创新企业统计工作的对策

(一)创新统计工作理念。分析一些企业统计工作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和领导决策的需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创新和超前意识。由于社会对统计的认识偏差也比较大,片面地认为,统计只是简单的加加减减数据而已,种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致使统计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那么,如何使统计工作由被动应付转为主动服务?首先,统计人员自身要在思想观念上创新,要有创新精神和超前意识,绝不能等、靠、要,更不能因循守旧;其次,要在坚持国家统计制度,完成上级统计任务的前提下,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的开展统计工作,走出一条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统计改革新路子,有的放矢地开展统计工作。

(二)创新统计运行机制。如果把统计工作比做数字化产品,那么基层的数据就是原材料,原材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最终质量。统计的生命在于准确,那么,如何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统计部门来说至关重要。要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统计工作的抗干扰能力,从运行机制来讲,就是要加大统计检查力度。建立健全保障统计机构依法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高效运行的统计工作新机制;在统计系统内部,统计部门要逐步营造一种有利于改革创新、鼓励先进、争创一流工作的良好氛围和严格的责任目标考核机制。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一套内部监测、评价、考核统计数据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个指标间的逻辑关系,评估重要的统计数据,挤干数据中的水分,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

(三)创新统计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再沿用原有的统计报表制度来解决数据的统计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根据企业的实际,主动面向市场,紧紧围绕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热点、新难点,适时调整统计指标体系,完善调查内容,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相适应的数量不多、功能齐全、易于操作、能够“快”、“精”、“准”的反映企业运行态势的统计报表制度。实现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将统计对企业发展的信息、预警及决策支持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篇8

一、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面的问题:

领导重视不够。有的主管领导由于缺乏对农经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农经统计工作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且有关部门已经有统计数据了,农经部门再统计没有必要,可有可无;有的领导忽视了数据背后的社会、经济、环境、人口等问题,缺乏利用统计资料进行管理和决策的意识;更有些领导不过问、不重视、不关心、不支持农经统计工作,更不善于利用农经统计数字资料来指导工作、安排生产和作出决策。

办公经费不足。农经统计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日益增多,新的统计项目不断出现,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才能有效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但由于目前办公经费拮据,总体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人员配置不合理。由于主管领导对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不了解,认为只是简单的数据统计与整理,随便安排统计人员或统计人员身兼多职开展工作,导致农经统计工作非常被动。

2.农经统计人员方面的问题:

农经统计人员工作不稳定,有的身兼数职,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统计工作中,严重影响了农经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部分农经统计人员对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数据有时没有被领导采用,就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不再重视。例如农民人均所得指标,由于党政部门在反映农民收入水平方面不被采用,因此,统计人员就没有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调查。

部分农经统计人员知识老化、素质不高,对统计数据把握不到位,或统计不全,影响了农经统计工作的质量。农经统计过程中的数据搜集工作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指标多、范围广。统计对象涉及农户、个体工商户、私营似忆乡村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等,涉及部门教育、国土、交通、民政、水利、财政、卫生等部门,涉及部门行业广。二是获取数据难。整套报表有9份表,设置了405个指标。除《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表》、《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表》和《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情况统计表》3份表107个指标,可以直接从村级账簿中获取外,剩下的6份表298个指标,都没有现成的数据,需要到有关农户、企业、部门调查收集。三是准确度相对小。目前农户收入的来源相对较多,农业人口的流动量大,农产品销售门路广,要做到准确统计很困难。而且农村经济统计的起报点是村,由于种种原因,在部分乡镇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有的农经统计人员只求表上数据平衡,或根据个别领导的意图,随意改动数据,影响了农经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部分农经统计人员不善于总结经验,加之协调能力差,与同事及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没有做好,导致统计工作年年出差错,影响了农经统计的工作进程,也影响了农经统计工作的质量。

部分农经统计人员写作能力差,文字表达不清晰,数据分析不透彻,意见总结不到位,没能为领导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也没有发挥农经统计资料为领导参考的作用。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管理方面:

完善基层统计制度,改进统计管理体制。在县、乡一级的经管工作中,建立健全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帐制度和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统计评估体系、数据统计质量责任制和差错追究制。改进统计工作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修订调整,使统计数据更为真实,更符合实际。

正确认识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站在全局高度,落实专人负责,破除统计“可有可无”的思想观念,切实提高农经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统计法》的规定,依法行政,强化监管,确保农经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严肃性。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业务培训。各级领导在工作中,除了要在精神上给予农经统计人员支持和鼓励外,还应在经费上加大支持力度,确保统计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并为他们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

2.提高农经统计人员的素质方面:

“五多”。一是多学习。农经统计人员应当利用业余时间和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充分认识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数据统计能力,从而保证农经统计工作的质量。二是多请教。农经统计工作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应多向经验丰富的人员请教,或向有关的主管人员请教,切不可乱填数据。三是多交流。要学会利用和把握机会,多与其他农经统计人员进行业务交流,交换工作意见,交流工作经验。四是多协调。农经统计工作统计的面广,所涉及的人员和部门多,所以农经统计人员平时要协调好与相关人员和部门的关系,以保证在搜集数据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五是多总结。农经统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还要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

“二勤”。一是勤练笔。农经统计人员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书面材料,因此平时要勤练笔,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写分析报告时做到用词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发挥农经统计为领导参谋的作用。二是勤搜集。要勤搜集相关数据,并及时记录以备用,使自己的工作始终处于主动状态。

篇9

根据交通运输部指导意见和技术功能方案的要求,结合省级相关业务工作特点及信息化现状,改变当前主要依托工具软件的低效工作方式,转换为主要依托联网作业,以投资项目为主线,对中央投资以及省投资的各类项目投资计划的编制、上报与下达进行联网处理,对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展开跟踪、分析,提高投资计划编制效率与投资计划管理决策科学性。初步实现全省省厅—直属局、省厅—地市—县投资计划管理业务的网络化处理与数据共享,规划业务的成果管理,以项目为主线,形成规划、计划、统计“三位一体”有机运行的整体,并与部级系统做好衔接,提升本省交通运输投资计划填报工作的效率、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2主要功能

省级投资计划管理系统主要面向省级投资计划管理人员、投资计划上报单位,以投资计划项目为主线,实现规划成果管理,中央补助以及省财政资金补助各类项目计划的编制、上报、下达以及针对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资金渠道与投入比例的综合分析。 根据省级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的实际需求,系统的基本功能设计主要包括规划项目库管理、投资计划项目管理、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和系统管理。规划项目库管理子系统实现相关规划结果数据的管理;投资计划项目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完成计划的编制、审核、上报、下达等;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子系统主要是完成对计划执行情况结果的管理,以及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衔接

2.1规划项目库管理子系统

规划项目库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完成规划项目相关信息的管理,使规划和计划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参照规划,更加方便快捷的编制年度计划。该子系统具有三块功能模块,分别是规划项目编辑、规划批件管理以及规划项目查询功能。规划项目管理模块:实现计划编制人员对每个五年规划项目库的导入和编辑管理功能。用户可对建设项目表的基本信息在线进行录入、修改、删除等编辑操作,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码、项目类别、建设性质、项目所在路线编码及名称、项目起讫点桩号、项目建设里程、以及前期工作可研工作情况和初设工作情况等。项目批件管理模块:实现对项目库中各规划建设项目相关的前期工作批件的编辑管理功能。该模块将针对规划项目库中每个项目,通过录入与之相关的项目批件信息,在规划项目库的项目与项目批复文件之间建立关联,从而反映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便于开展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规划项目库查询模块:按照人员权限范围,根据项目基本信息或者项目批复文件主要关键字段进行规划项目查询,实现规划项目库项目信息及项目批复文件的浏览和查询功能。

2.2投资计划项目管理子系统

投资计划项目管理子系统是全省省—地市—县各级计划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主要使用的子系统,包括计划数据从编制、审核、上报、下达的全部流程,同时还实现对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其包含以下几个功能模块,分别是计划填报模块、数据审核模块、审核公式编辑模块、计划上报管理模块、计划下达管理模块、计划数据查询模块、数据汇总与分析模块、以及数据导出与打印模块。计划填报模块:实现投资切块分配以及投资计划数据的编制和相关批件数据的上传,其中项目相关批件信息与规划项目库管理子系统中批件信息共享数据。投资计划上报人员可直接选择规划项目库中前期工作完备的项目进行下一年度投资建议计划的编制,也可以直接填写各类投资建议计划。数据审核模块:提供年度建议计划数据的审核功能,需完成对年度投资建议计划表数据进行逻辑性和合理性审核,逻辑性错误必须修改,合理性错误允许用户进行说明,并在下次审核时显示该说明。审核公式编辑模块:提供年度建议计划数据审核公式的编辑功能。审核公式分为逻辑性审核公式和合理性审核公式两类。逻辑性审核公式将是强制性的,必须要求用户没有该类型的错误后方能上报数据,合理性审核公式是用于提醒的,可以允许存在,允许对合理性审核结果进行说明。计划上报管理模块:提供年度投资计划数据的逐级上报功能,计划数据从县—市—直属单位—省—部,均可以直接在系统上点击进行上报。省级系统需要与部级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系统实现无缝衔接,即点击上报后,可以直接将数据上报到部级系统当中。计划下达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与部级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系统无缝衔接,可以接收部下达的年度计划数据,并能相应下达各市、各县的年度建议计划。计划数据查询模块主要实现编辑过程中或者上报后的各类年度建议计划数据,下达的年度计划数据的查询功能,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批件信息、审核反馈信息、审核说明信息等。本模块还需完成对各单位年度建议计划数据上报状态的查询功能,需完成对各单位年度计划数据下达状态的查询功能。数据汇总与分析模块:根据市、县等项目单位,按时间进行资金渠道、投资方向的分析;根据项目类型,按时间进行分市、分县、分资金渠道的分析;根据资金类别,按时间进行分市、分县、分区域、分项目类型等的分析;通过统计报表管理系统当中的计划项目投资额数据,可对限定范围内的投资计划项目的总投资额、中央投资、已完成投资、到位资金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采用自定义分析报表、分析图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现,还可以根据自定义的分析报表和文字报告模板,自动生成分析报告。数据导出与打印模块:实现系统中规划信息库信息、投资计划数据的方便导出,可导出成TXT、Excel、PDF等通用格式,支持报表打印功能。

2.3规划和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子系统

规划和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子系统用于省厅、厅直属业务局投资计划管理部门对规划项目库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通过规划、计划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检查规划项目和计划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完成进度。其包含三个功能模块,分别是规划执行情况检查模块、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模块和结果输出模块。规划执行检查模块:提供计划编制人员掌握规划项目库中项目执行进度。利用规划项目与年度投资计划项目的对应关系,实现以规划项目为主线,查询年度投资计划项目安排情况以及项目每年的投资完成情况。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模块:实现投资计划项目与统计业务管理系统中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相互衔接,一方面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为参照,掌握投资计划项目的执行情况,为下一年度投资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数据;另一方面实现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的审核,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准确性。结果输出模块:是对规划与计划以及计划与统计检查完成的结果,通过折线图、饼图以及表格的形式进行多种展示和输出。

2.4系统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子系统支持对省、地市、县交通运输局计划管理部门和各直属单位计划管理部门系统用户注册、登录、访问权限等进行管理。

3结语

篇10

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高校的教育统计也不例外。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是数量性,统计工作是靠数据说明和反映问题,通过数据揭示教育现象的。数量统计工作主要包括:严格按照评估要求统计学生人数和教职工人数;记录教学中使用的仪器、设备;统计教育经费的收、支分类;校、舍场地面积的计算等。第二是时效性,统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数据,掌握信息,从而制定相关的决策和政策。高校教育的统计工作具有严格的时效性,一般以一个学年度为时间单位,这样获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第三是科学性,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准确,采集到的数据要运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进行分析。第四是法制性,高等教育信息的统计要严格依据《统计法》的相关规定,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不得瞒报、漏报、谎报、错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及时上报,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修改统计信息。

二、高校教育统计与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关系

(一)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应突出教育统计的主体地位

如前所述,高校教育统计可以有效了解高校现有的师资、科研、学术、经费、设施等软硬件办学条件,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充分统计数据、分析,同时参考高校办学条件的一些基本指标和评估指标,对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从而发现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高校加大投入,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整改,从而增强办学实力。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教育统计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高校加强自身建设角度分析

(1)通过搜集、整理统计数据资料,利用EXCEL、SPS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高校办学结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角度进行认证分析,高校自身可以发现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优缺点,通过激励约束机制,促使高校明晰办学思路和方向,进行科学定位,以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

(2)根据教育统计数据分析结果,高校可以充分、真实了解自身教育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配置现状,找出自身的优势,客观对待存在的不足,努力挖掘办学潜力,多方筹措,形成合力,实现学校办学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和效率。

(3)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管理、监督和决策功能,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大众、校内师生进行统计调查,意见征询,对收集的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进行分析,以统计分析报告的形式,为学校各项工作计划的制定,领导决策和学校管理提供可靠的统计资料和依据。

2、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教育监管角度来看

教育管理部门依据教育部制定的高校办学指标标准,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对获取的高校教育数据,运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发现隐藏在资料内部客观规律和资料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全面评估全国各级各类院校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异与教学资源禀赋,为教育管理部门制定后期的教育发展政策、规划提供帮助。

(二)充分发挥教育统计在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的作用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高校教育统计在教育系统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高校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高校教育统计不仅要以丰富、准确的统计数据等指标来展示高校办学的丰硕成果,还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统计指标体系,才能巩固高校教育统计在教学评估中的地位。当前,全国上下掀起了新的一轮教育改革潮流,高校教育水平取得较大提高,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经费投入逐步增加。与此同时,衡量教学质量、教育水平的参数指标也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做好教育评估工作,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统计在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的作用。

(1)教育教学统计是高校教育评估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高校不管出于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还是为了迎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进行的教学评估,必须经常性、系统性地对自身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测评,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根据教育部对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要求,高校教育统计工作应该着眼于以下指标来进行,具体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学风、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44个主要的观测指标。通过对这些观测指标进行科学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34个观测指标是通过数据体现的,约占整个方案77.3%,足以说明高校教育统计在教育评估中的重要意义。高校教育统计遵循着真实、可靠、科学、规范的统计原则,为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奠定了基础。

(2)高校教育统计在高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管理的主要手段和依据。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渗透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例如:在教学管理方面,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建设,从学生学习生活管理到教师工作管理,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所有的管理工作环节都需要数据作为支撑,数据最有说服力。再比如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通过对教职员工中专职教学人员、教学辅助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总务后勤人员等各类人员所占的比例结构进行统计分析,作出总体性评价,可以准确呈现学校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