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9 13:3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舆情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传染病报告;漏报分析;对策
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督管理中最基本的重要内容,及时准确地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疫情是每个医生的职责和义务,是防止传染病暴发和疫情蔓延的重要环节[1]。为防止医院传染病漏报,自2012年1月起我院采取了新的传染病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控管理,有针对性采取措施,从而减少了医院传染病漏报的发生。本文分析了近2年来,我院传染病漏报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2010――2011年传染病出院病人12485份病例。
1.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由专职疫情责任人查阅12485份病例,凡患者在住院期间确诊为法定传染病的病例,在法定时限内,相关医生仍未上报的为漏报。
2 结 果
在12485份病案中,确诊传染病1864例,已报1842例,漏报22例,漏报率为1.2%。
3 漏报原因讨论
3.1 综合医院的领导及全体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管理的意识淡薄,重治轻防。个别医生不能熟练掌握各类法定传染病的诊断标准、病种及报告时限,以致造成漏报。
3.2 首诊医生对传染病疫情不够重视,报卡意识不够强 ①对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报告时限模糊不清,造成漏报、迟报。②有个别医生即使已电话通知其补报,医生仍存在迟补现象,造成个别传染病报告卡难以在传染病防治法所规定的时限内上报。③由于医生临床工作太忙,个别医生有忘报、误报或字迹填写潦草,项目不完整等现象,造成漏报、误报。④有些医生在开检查报告单时,忘记填写“初诊”,造成初诊为传染病的病例漏报。
3.3 某些医务人员法制观念不强,发现传染病即转入专科诊治,将疫情报告的工作随之推向专科。既不能执行首诊报告负责制,也不能认真履行法定报告人的义务,造成传染病报告卡漏报。
3.4 医生对需要专科的病人,于转入科室相关医生病例交接不够完整,初诊医生开检验单,待检验结果呈阳性时,接诊的医生不是初诊的医生,报卡的责任未能明确由谁执行,造成漏报。
3.5 个别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字迹不清,缺项、漏项,工作单位现住址填写不详细,14岁以下儿童没有填写家长姓名,发病日期和诊断日期填写不符合逻辑等,造成传染病报告卡误报、漏报。
3.6 相关辅助科室(医学影像科、化验室、放免室)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主要表现在漏登阳性报告单或报告单填写项目不全,使查对困难。造成传染病漏报无法补报。同时未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单交接制度,造成个别阳性报告单遗失或报告单因字迹不清晰等原因退回重写后,未能及时送回科室,造成漏报。
3.7 专职疫情责任人员对医院制定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奖罚制度不兑现,不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4 对 策
4.1 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重视 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传染病疫情领导小组,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定》、《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定》、《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定》,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对各科室医生、新上岗医生、进修生和实习生进行定期传染病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培训,了解掌握各种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报告要求和报告流程。邀请疾控中心专家或科室主任讲解传染病的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加强医生对各种传染病的认知。每次培训后进行书面考试,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业务知识,增强报告意识,提高疫情报告自觉性[2]。
4.3 加强对化验单的管理 由医务科和感染管理科共同参与,做到化验单填写和登记规范化。凡对传染病诊断阳性的化验单由专人送到专科诊室,收发签字,弥补了因化验单项目不全和流失而造成的无法补报的状况;同时首诊医生要做好此类病人转诊的导诊工作,以防出现无主化验单而转向无法补报的另一局面。
4.4 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医院传染病专职疫情责任人每日定时核对阳性化验单,堵塞漏报,监控检查全院住院及门诊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做到奖报罚漏。
4.5 定期反馈 疫情报告责任人采用简报、网络及张贴公示等多种方法,将每月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反馈给临床医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医生的报告的准确性。
4.6 法律意识宣传 提高认识、增强疫情管理的意识,做到人人参与,防止结合。配合健康教育,利用板报、咨询等做好传染病的宣传,以充分认识疫情管理的必要性。
4.7 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切实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管理人员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如整改不力,经核实,通过医院的局域网向全院通告批评,同时建立严惩的奖惩制度,与经济挂钩,如:每漏报1例甲类传染病扣罚当事人奖金200元,每漏报1例乙类传染病扣罚当事人奖金100元,每漏报1例丙类或其它传染病扣罚当事人奖金50元等,并且年底表彰传染病报告优秀者,做到奖罚分明。
4.8 在门诊医生和住院医生的工作平台,嵌入传染病报告卡,让医护人员在第一线可以及时上报。
4.9 利用医院设立的传染病发热、肠道传染病专科门诊室,对可疑患者进行化验检查,以防止传染病的漏检漏报。
5 效果与讨论
5.1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奖罚方案经过实施,我院传染病登记漏报无法补报的现象已降到历史最低点。医生传染病报告率由实施前的90.12%提高到97.25%,漏报的传染病可补报率由86.13%提高到99%,实际登记漏报率由3.6%降为0.41%,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5.2 我院实施传染病管理的实践证明,在综合医院完善传染病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法制观念和定期对医务人员培训是做好疫情管理的基本保证[3]。所以只要真抓实管理,疫情漏报现象是可以消灭的,其中感染管理科的监督检查指导起了重要作用。但要提高临床医生报告的自觉性,降低其漏报率,还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衍涛.造应传染病的发病新形势建设传染病医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14(3):131.
篇2
以理性的视角、量化的数据,还原公众所关注的内容及变化趋势;
客观权威的展示传统媒体、新媒体影响力的变化;
雅安地震牵动了亿万人的心,微博、移动搜索等互联网新兴力量为此编织起一道立体的寻人网络。盘古搜索发挥其在舆情监测的优势,第一时间对雅安地震进行了24小时实时舆情监测,并了国内首份《雅安地震舆情传播分析报告》。
此报告针对传统网络媒体和以微博为主的新媒体传播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结论要点包括:
第一, 雅安地震信息最初曝光的4小时,微博信息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此后,信息增量开始放缓,信息总量缓慢递增。
第二, 震后1小时,微博信息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微博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四川、重庆和广东。
第三, 震后36小时,劳动力输入大省广东发出的微博信息一举超越四川,成为微博信息最多的省份。
第四, 经济、文化强省震后微博活跃度较高。
第五, 相较于传统网络媒体,网友更多地利用微博求救信息。
第六, 传统媒体逐步注重微博报道突发事件的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传统媒体不仅拥有采访权,而且拥有丰富的采访经验和专门的记者团队,可以亲临现场开展新闻报道,故而其官微较网络媒体官微也更易受关注。
盘古舆情服务平台可以通过7*24小时持续挖掘和分析,提供全、快、权威以及可信赖的舆论监测,并通过专题监测、微博监测、舆情统计等提供直观、便捷、可信赖的舆情监控分析服务。
篇3
【关键词】重庆高校;成本投入;效益产出;数据包络分析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educational efficiency problem have drawn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2013 annual report data of Chongqi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It chooses six indicators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running efficiency, adopts the DEA CCR model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 and use the DEAP2.1 software for data processing. It draws the conclusion: 1) the low scale efficiency,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he resources use efficiency are the major reasons to make colleges produce inefficient DMU; 2) on the practice of improving teaching efficiency, besides should increase income and reduce expenditure, still should put emphasis on the effective use of various resources; 3) should implement the education cost management really, truly a rational alloca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 optimize the resource structure,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4) should be based on teachers, build a reasonable structure of high quality teachers, reduce the proportion of other personnel, reduce the cost of education investment, so as to effectively advanc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Key words】hongqing university; Cost inputs; Efficient outputs; Data envelopment method
0 前言
数据包络分析法以现对效率概念为基础,用于评价具有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是否技术有效的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1-3]。其基本思路是把每一个被评价单位作为一个决策单元,再由众多DMU构成被评价群体,通过对投入和产出比率的综合分析,以DMU的各个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权重为变量进行评价运算,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并根据各DMU与有效生产前沿面的距离情况,确定各DMU是否有效。由于DEA方法不需要预先估算参数,在避免主观因素和简化运算、减少误差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优势[4-5]。
1 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2 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投入、效益分析
通过对重庆市2013年高等院校的年报数据,选取了14所院校作为决策单元,产出指标为:本专科毕业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投入指标为:本专科学生占全校学生的人数比、专业教师人数、学校固定资产、素质教育人员数(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处理投入、产出数据,保留数据原有性质。
普通高校的实支成本,一般可分为劳动投入:专业教师情况、素质教育人员;财力投入:固定资产值;物力投入:本科生所占比例三种形式。办学效益是对办学实践活动合乎目的性和有用性的实现程度的评价[6],体现的是办学实践活动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以及占用与取得符合社会和人的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办学活动涉及的因素量大面广,彼此之间关系复杂、微妙,且不确定性突出。这些因素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和制约着办学效益,所以办学效益实际上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高等学校是一种具有多种产出的机构,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和在校生数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产出,这两个指标可以客观反应高校的办学效益。
3 实证分析
3.1 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
运用DEAP2.1软件分析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1)综合效率为1的学校即达到了DEA有效,共有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7所学校,占所研究高等院校的50%,这些学校的规模和配置效率都达到了1,说明这些学校在投入与产出上都达到了最优。2)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处于技术有效、规模效率较为理想(0.9
3.2 投入产出的冗余分析
表2为典型的5所学校投入产出的冗余量,可知,西南大学和重庆大学的产出和投入均没有冗余情况,说明其在投入与效益方面平衡,没有出现资源浪费和产出不足的情况。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在投入方面均有冗余,这可能是由于学校的专业教师和素质教育人员分配至各学生的比例较高,学校可考虑减少专业工作人员;且固定资产投入过多,可能由于学校投入的资产未能落到实处,不能产生相应的效益。据以上说明这些学校应该减少投入要素。
而重庆交通大学产出指标――毕业生数有0.057的冗余,出现了产出不足的情况,可能因为其投入经营不当,导致产出效益不足。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DEA方法的CCR模型对2013年重庆市14所高等院校本专科教育的综合效率评价,可以推论出影响院校产生无效率DMU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较低。此外,技术效率不高,投入资源使用效率较低,也是导致无效率单位的原因。因此各校在提高办学效益的做法上,除了应在教育资源使用上开源节流外,还应特别注重各项投入资源的有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效益。各校应重视建立健全有利于教育成本管理的各项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使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起到合理配置高校有限资源、优化资源结构、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其自身素质和能力,决定高校的办学质量[7-8],因此,各高校应以教师为本,加强管理,科学管理,逐步完善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实行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优质教师队伍,减少非教师的其他人员比例,降低教育成本投入,从而有效地提升高校的办学效率与效益。
高等院校成本投入与办学效益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量大面广,而且许多问题尚无定论[9-10],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研究,才有可能揭示其内在规律,把握其实质,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如此。虽然本研究利用 DEA 分析法对高等教育成本与办学效益进行了评价,但是任何一种方法都是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可能比现有方法更为合理、可行、有效,同时也必然会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相应的限制。所以,我们还将更加努力地探索更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美娟,陈国宏.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3,5(6):88-94.
[2]马占新.数据包络方法的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24(3):42-46.
[3]朱乔.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综述与展望[J].系统工程方法,1994,3(4):1-8.
[4]Colbert, Levary, Shaner.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Dfficiency of MBA Programs Using DEA[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125):656-669.
[5]Korhnen, Tainio, Wallenius. Value Efficiency Analysis of Academic Research[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1(130): 121-132.
[6]李汝.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益的实证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1): 34-37.
[7]顾建民.大学职能的分析及其结构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01(8):68-72.
[8]李淑霞.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2005(6):107-109.
篇4
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局。离婚不仅给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本文将通过对我市离婚案件统计数据的分析,从中探求离婚诉讼案件的特点和引发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统计数据及特点:
20xx年,我市两级法院共审结民事案件10675件,其中婚姻家庭案件3715件,占民事案件的34.8%,与20xx年相比(审结民事案件10639件,婚姻家庭案件3128件,占民事案件的29. 4%)收结案数量及比重均有所上升。其中一审调解结案1173件,撤诉341件,调撤率达47.76%,二审调解结案35件,撤诉9件,调撤率达39.68%,平均调撤率为37.92%。
反映我市离婚案件的两个特点:
1、离婚案件收案数量逐年增加。
2、各类民商事案件中,离婚案件调撤率最高。
二、离婚案件的主要特点、原因:
1、离婚双方感情基础薄弱,结婚时间一般不长。
一些年轻人思想过于开放,婚前缺乏了解,相处时间较短,没有婚姻基础,视婚姻为游戏,在没有完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就草率结婚,婚后不久因双方性格不合没有感情等种种原因而导致离婚的1115件,比06年的982件有明显上升趋势,占07年审理离婚案件的30%,此类婚姻一个明显特点是,夫妻双方一般都是经人介绍相识的,几乎没有多少恋爱了解时间。其中结婚不到一年的45件,占4%;结婚1—3年的167件,占15%;结婚3—5年的346件,占31%;结婚5—10年的279件,占25%。
2、外出打工人员离婚案件增多。
目前我市法院所审理的农村离婚案件中,外出打工人员离婚率占74%,较之06年有8%的上升。我省是全国劳务输出大省,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在全省又占前列,劳务输出已成为我市的一大支柱产业。外出打工人员由于接触到城市的一些新事物和新理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社会身份较之过去有了很大改变,给以前相对较为稳定的婚姻带来了较大冲击。由于双方长期分居,难以培养起真正的夫妻感情,婚姻逐渐走向破裂。
3、女方起诉男方离婚案件增多。
20xx年受理的3128件离婚案件中,女方提出离婚的有1845件,占58.9%;20xx年受理的3715件离婚案件中,女方提出离婚的有2266件,占60.9%,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一方面反映了现代女性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女性仍在婚姻家庭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特别是由于家庭暴力等因素引起的离婚案件近年来不断上升,妇女维权道路任重而道远。
4、婚外恋和第三者插足导致离婚比例大。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传统的婚姻观念发生变化,不再满足于平淡的婚姻生活,外遇问题成为引发离婚的又一主要原因。近年来,因网络交往引发婚外恋,进而导致离婚的案件明显增多。
5、调解结案率较高。
随着人们对新事物接触的增多,观念的逐步开放,当事人在离婚诉讼中的表现比以往要冷静和理智,能够以正常的心态对待离婚,双方的情绪相对平和,不致于严重对立使矛盾激化,离婚案件的审理可以在平稳的诉讼环境里进行,调解工作容易开展。尤其是当事人年龄越小、结婚时间越短,离婚案件调解率越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年轻人思想开通,好和好散;另一方面双方一般尚未生育,不涉及子女抚养问题,离婚没有后顾之忧。值得注意的是离婚案件的调解离婚率偏高,有的基层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经调解离婚的高达97%。这是由于夫妻双方通过猜疑、吵打、冷战,对和好都不再抱希望,认为婚姻已走到尽头,于是理智地采取法律途径选择分手,并就子女抚养及财产问题达成一致。
三、离婚案件审判过程中凸现的问题
1、女方当事人诉讼能力较低。特别是在乡村,较之男性,女性的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大多数女性习惯于将纠纷提交法院,认为有法院作主就行了。法律知识的缺乏使得她们不懂如何运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所举证据证明力不高,难以实现其诉讼目的。有些女性当事人庭审时质证、辩论能力差,不知如何反驳对方,发言往往偏离焦点,过分纠缠细枝末节,表达不清。
2、缺席审理离婚案件增多。审判实践中,缺席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一方长期在外打工,不与家人联系,处于下落不明状态,采取公告送达而缺席开庭;一种是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缺席开庭;也有当事人为达到离婚目的,可能隐瞒在外务工一方当事人的有关真实信息,致使对方无法到庭。缺席审理,法庭往往无法调查核实双方的真实意思,若仅凭原告提供的证据和陈述审理,难以认定夫妻感情是否确以破裂,财 产状况难以查明,子女抚养问题不易处理,可能损害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
3、当事人取证困难。由于离婚诉讼主要是人身关系,尤其是事关感情,隐秘性较大,只有当事人本人最清楚。即使有知情人,大多与双方都有一定关系,往往或碍于情面不愿作证或有利害关系证明力较弱,这使得法官对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的认定难以把握;对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权债务,也因民间借贷合同的不规范而导致举证困难。特别是向自己亲友借债,往往由于无任何形式,债权人的证言因利害关系难以认定;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情形而导致离婚的,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差异,更容易遭受婚姻家庭内部侵害,但举证确困难重重。像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过错行为,因其具有很大隐蔽性,当事人采取偷拍、偷录方式取证的,合法性得不到认可又没有其他证据佐证,使得大部分当事人无法完成举证责任,损害赔偿的请求难以得到支持。
4、夫妇共同财产分割渐成焦点。多数离婚诉讼当事人对离婚无异议,却为了财产分割争论不休,互不让步。当事人为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转移、隐匿共同财产、虚报债务,加之这些证据难以调查,有些根本无法查明,难辨真伪,使得法官对夫妻共同财产难以认定,给公正审理带来困难。
5、离异家庭“问题孩子”成为社会难题。由于离婚后,有些抚养方忙于组建新的家庭,对前一次婚姻所生子女不尽抚养义务或怠于抚养,或双方均不尽义务,将孩子丢给年迈的爷爷奶奶,使这些儿童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疏于管教,脆弱的心灵过早的蒙受阴影,一定程度上造成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思想、家庭教育及保护等方面出现断层和缺位,较易引发犯罪及受到不法侵害。
四、离婚案件审理的发展趋势:
1、离婚人群低龄化将成为主要趋势。80后一代正处于初入婚姻阶段,这一代年轻人婚姻观念较之父辈大幅度开放、积极追求新奇事物、责任感相当偏弱,大量出现的“闪婚”、“闪离”现象也透视着这一代人婚姻忠贞观念的淡化,离婚案件低龄化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和普遍现象,在今后离婚案件中的比例将呈上升趋势。
2、子女抚养新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抚养问题不再单纯是抚养费、探视权问题,还扩展到子女生病、读大学等大额支出如何承担。因婚外恋产生的非婚生子女欺诈性抚养赔偿、婚生子女否认、非婚生子女准正也日渐成为新名词,目前学术界已有研究,但在实践中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急需《婚姻法》制定相应条款,以便给审理工作提供依据。
3、夫妻共有财产呈现出内容新、数额大、资金来源复杂等特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夫妻共有财产从以往单纯的金钱和实物,日趋发展为房地产、古董收藏、公房使用权、个体商店经营权、公司股权等大额款项,夫妻共同财产的资金来源也更复杂。在分割共同财产时,法院认定难度增大,应更加慎重。
4、“问题儿童”将增多,成为社会问题。离婚率的上升,必然出现更多离异家庭;离婚人群低龄化,使得更多年龄幼小的孩子成为单亲儿童;抚养方对子女怠于履行抚养义务,导致子女得不到良好教育,亲情缺失,成为问题儿童的比例必然增大。另外,抚养方损害子女利益的新情况也增多,例如将离婚时双方赠与子女的房产私自过户到自己名下甚至变卖、将赠与子女的收藏品隐匿或变卖,这类情况在今后的审理中也将成为重点。
5、导致离婚的因素将不断增多。而且随着通信手段的进步,交往渠道的扩展,婚姻忠贞观念的淡化,导致离婚的因素增多,今后将出现大量新的情况。
五、对离婚案件审判中问题解决的建议和对策
1、加强对离婚当事人的诉讼引导。针对离婚案件当事人诉讼能力差异大,经济地位不平衡,收集证据难,社会影响大的特殊性,诉讼过程中加强对当事人的诉讼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法院要强化庭前指导,做好释明工作,提高当事人举证能力,了解举证责任分配,知晓举证不利的后果,并在庭审中适当指导当事人围绕焦点举证、质证、辩论。
2、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婚姻管理机关、农村基层组织等多方面的职能作用,通过庭审讲法、到基层社区发放法制宣传资料、讲授法制课、与全市县区各广播媒体联合进行法制宣传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婚姻法的宣传,使婚姻法中规定的一夫一妻制度、夫妻互相忠诚等婚姻思想深入每一对夫妻。加强婚姻管理,清查和制裁违法婚姻,减少离婚案件发生的隐患。推动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增强责任感,同时也引导确实感情破裂的当事人学会依法维权,有力维护自身权益。
3、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对农村的劳务输出规范管理,正确引导,关心民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解决其在农村的子女入托入学问题,解决农村无子女户和两女户的生活和供养问题;劳动监察部门要主动履行职责,监督检查用工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严格作息、休假制度;用人单位要关爱农民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尽量解决农民工两地分居的问题,可为民工提供夫妻宿舍、周末夫妻房,逐步为改善民工的居住条件和增加民工夫妻团聚的机会创造条件。
4、充分挖掘现有司法资源。指派年富力强、办案经验和人生阅历都较为丰富的法官专门审理此类案件,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和案件质量,同时根据当前申请离婚当事人多为女性的特点,适当安排女法官办理此类案件,通过女性与女性之间的设身处地的沟通做好思想工作,尽量挽救更多的家庭。
5、建立多元化调处化解婚姻纠纷的机制。在强化诉讼调解的同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当事人和案件特点,广开调解渠道,如邀请当事人共同尊重的、在家庭成员中资历较深、威信较高的亲属参与调解,邀请当事人所在单位的领导或妇联等基层组织、当事人所住社区的办公人员或邻居协助调解,邀请当事人的子女到场做工作参与调解,邀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基层组织、乡镇司法所积极参与分析产生纠纷的原因,耐心做夫妻双方的思想工作,帮助双方明白彼此间面临的差异和改进沟通方式,鼓励夫妇双方努力维系婚姻,发挥家庭功能,减少婚姻中的冲突,即便通过调解双方仍不合者,也可以通过调解将离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有效避免夫妻双方矛盾越来越大、裂痕越来越深,也能够取得第一手资料。
6、实行向妇女适度倾斜的原则。妇女相对处于弱势,在婚姻家庭破碎后受到的伤害也相对较深,在合法的基础上适当照顾女方,是司法关怀的一种体现方式。离婚时在财产处理方面,原则上均等分割,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妇女的经济条件同男性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要适度照顾妇女的利益,保证妇女不因经济问题而影响其正常行使离婚权利,避免妇女因婚姻家庭的破裂而造成生活水平下降甚至生活陷入绝境。同时要充分考虑妇女对家庭的隐形贡献,按照照顾妇女利益的原则给予妇女适当补偿。对于因经济困难无力聘请诉讼人的农村妇女,法院在依法减免其诉讼费用的同时,可以主动与法律援助部门联系,为其申请法律援助,由律师无偿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平等保护她们的诉讼权利。
7、加强对离异家庭子女的保护。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不仅要考虑子女随哪一方生活更有利于其成长,还要做好父母双方的法制教育,非抚养方及时支付抚养费,抚养方尊重另一方的探视权,使子女能够感受到父母双方的温情,双方相互,监督减少对子女合法利益的侵害。建议有条件的法院可以与离异家庭、子女就读学校建立联系卡,时时回访沟通,了解子女生活学习情况,及时制止对子女利益损害情况发生,使我们的审判工作得以延伸,更好的保护离异家庭子女,防止其成为问题少年。
8、强化离婚案件的调解工作。利用调解前置程序,理清双方的婚姻状况及争执焦点。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司法解释,将婚姻纠纷列入调解前置程序的框架,这样便于法官及时了解双方当事人的婚姻基础,婚后感情,涉诉原因,是否有调解和好的希望,做到心中有数“对症施药”。对夫妻感情较好的,只因一时冲动草率引诉的,可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对双方因误解或误会引起的离婚,帮助双方消除误会;对婚姻感情确以破裂,在调和工作未果的情形下,应及时开庭依法妥善化解婚姻纠纷。审判中应贯彻和体现“能调则调,多调少判”原则,对死亡婚姻尽量劝离,让双方好聚好散,对尚有和好希望的婚姻,则应尽量调解和好。
篇5
[关键词] 沥青转运车中国市场可行性
一、营销环境分析
由于国家对基础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工程机械行业是当前我国各类行业中发展趋势最快的行业之一。从2001年至今,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产值平均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发展。尤其以混凝土机械和路面机械两个工程机械板块发展速度最快,产业回报率也最高。2003年,全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总销售额为1700亿人民币。
沥青转运车作为黑色路面机械之一,已成为国际上高等级沥青路面智能化施工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为与国际道路施工标准接轨,中国道路施工协会倡导使用沥青转运车以彻底解决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中的离析问题。采用沥青转运车作为必备的黑色路面配套摊铺施工设备,已成为未来3年~5年内现实的需求。
二、市场容量分析
截至2004年5月,我国共有1500家一级道路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而拥有沥青转运车的路面施工单位不到5家,总体设备市场拥有量不到10台。从现有施工单位拥有的沥青转运车数量来看,不到当前市场总需求量的10%。而据行业专家及业内人士分析,中国的沥青转运车市场将在未来3年~5年内发展起来,估计每年将以500辆~800辆的需求递增,约25亿~40亿。
三、市场风险分析
1.政策风险对于沥青转运车作为黑色路面的新增配套设备,国家当前仍未制定相关的强制性行业政策约束。故尽管沥青转运车在路面沥青摊铺施工中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路面质量与路面使用寿命,但由于施工方会考虑购置此设备施工会增加施工成本而对此种设备抱观望的态度,从而造成潜在而非现实需求。
2.行业风险。由于沥青转运车的市场前景完全基于对工程机械行业的乐观预期,故在国家相关宏观政策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将会对整个工程机械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连续3年以“井喷”的速度在高速增长,未来3年~5年内中央政府是否仍大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与基础建设,前景仍不太明朗。
四、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1.竞争策略。针对当前的沥青转运车市场处于起步阶段。路太克公司可与国内任何一家初步具备黑色路面成套设备生产能力的厂家(要求其拥有较完善的销售渠道与营销网络)合资,利用其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与产品分销能力即可一举打开市场,成为沥青转运车市场的领导者。
2.核心竞争力。路太克转运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路太克沥青转运车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路面工程中。该车自带动力,并且具有独特的专利防离析设计。在连续摊铺的过程中,可保证摊铺工作连续进行,既加快了施工速度,又大大提高了路面质量。主要优势及特点:可成功地解决沥青混合料的离析问题,对SMA(沥青马蹄脂)路面效果犹为明显;能将同一断面各点的温差控制在6℃之内;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增强路面使用的舒适性;美国过半的州规定其为沥青混合料施工的标准配置。
五、价值链分析
1.进货及后勤:路太克公司拥有完善的配件仓库与物流系统,可满足年产量500台的沥青转运车所需配件与零部件的供应。
2.研发方面:路太克公司拥有成熟的生产技术与强大的研发能力。
3.生产作业:可利用与国内某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强大制造能力,完全有能力保证年产能达到500台。
4.发货后勤:完善的物流系统可移植到中国市场,并结合中国当地的物流公司打造完善的物流系统,保证发货及后勤的正常运转。
5.市场营销:利用国内合作企业的产品分销渠道与营销网络,可达到货畅其流的效果。
6.服务:路太克公司可为国内合作厂家的售后服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国内工程机械制造厂家的售后服务人员在人员数量上同样可满足客户的需要。
六、市场准入模式
1.独资。此模式优势在于将整套路太克沥青转运车的研发、生产与管理程序完全原版复制过来,有利用保证产品质量和防止优势技术外泄。但劣势在于用在营销与售后服务方面的成本过高。
2.贴牌生产。优势在于最大限大地发挥品牌优势,取得最大限度的投入产出比。但劣势在于由于其生产技术难度大,对重型机械制造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故难以找到合适的合作厂家。另外,可能出现国内合作者由于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不够而导致产品不过关,对路太克沥青转运车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3.中外合资。采用技术入股的合作形势,路太克公司可为国内合作者提供技术与设备支持。国内合作者可提供人力及场地和营销网络,实现双赢的机会很大。
七、投入产出分析
1.投入成本:固定资产:按中外合资模式核算,第一期投入一条年产量为150辆沥青转运车生产线成本为1760万美元,折合15000万人民币。其中,若按平均5%的固定资产折旧率,第一年的生产折旧为88万美元,折合750万人民币。
(1)技术与人力资源成本:现有技术的估价约(假设1000万),研发设备与人员成本1000万。
(2)其他成本:20000万。
总设入成本=固定资产成本(含折旧)+技术与人力资源成本+其他成本-技术估价。总投入成本约35750万人民币。
2.产出:销售收入:第一年的产能按计划产能的30%即150台计算,按平均500万人民币每台计算。假若第一期实现零库存,则销售收入为:75000万元。除去增值税后为63750万元。
3.利润:利润=销售收-总成本。约28000万人民币,投入产出比为0.78。这意味着路太克公司与其合作者第一期只需卖出94台路太克沥青转运车即可保本。
篇6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对策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全年都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1】。2012年2月份至6月份某高校相继出现发热、咽痛、腮腺肿胀等学生,经过深入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措施,最终控制了疫情。现对疫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对策归纳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自法定疫情报告系统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1.2 方法 疫情流行期间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整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某高校自2月24日出现第一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人以来,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咽痛、头痛伴单侧或双侧腮腺肿痛的病例,直到6月中旬累计发病52人。
2.2 时间分布 发病2月份1人,3月份4人,4月份25人,5月份11人,6月份1人。以4月居多,占发病总数的48.08%。
2.3 人群分布 学生17-23岁51人,教师30岁1人,男性47人占发病总数的90.38%,女性5人占发病总数的9.62%。52例患者中有44人为2011级新生占发病总数的84.62%,7人为2008级和2010级学生占发病总数的13.46%,1人为教师。发病学生涉及8个专业,4栋宿舍楼,23个宿舍。其中2011级金属材料系2班和3班发病学生最多为25人占病例总数的48.08%,居住于21号楼的发病学生有40人占发病总数的76.92%,其中2个宿舍分别有3人发病,3个宿舍分别有2人发病,具有一定的聚集性。
2.4 临床特征 52例患者发病症状轻重不一,37例发热37℃以上,15例不发热,均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压痛、咀嚼时胀痛较明显。52例患者分别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所有病例预后良好。
2.5 免疫史 52例患者中均无腮腺炎疫苗接种史或不祥。
2.6 疫情分析 首发病例发病时,正是学校刚开学,学生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应为放寒假期间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而发病,其他部分患者均有与首发病例接触史,所有患病学生均未接种过腮腺炎疫苗,且相互间均有同宿舍或同宿楼居住,同班上课或共同就餐等接触史,认为此次疫情中各患者之间存在着流行病学关联。由于传染源没有得到及时严格的隔离和大量易感人群的存在,是这次疫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医疗机构及校方没有及时的报告和监测,也是造成本次疫情的原因之一。
2.7 疫情处理对策 接到疫情报告后,我们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患者立即进行隔离治疗。(2)指导学校做好卫生工作,教室、宿舍进行通风、消毒。(3)对未发病学生进行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4)加强疫情监测,督导学校做好学生健康状况监控,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通过以上措施,疫情较快得到控制。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人群普遍易感,该病除了存在有临床表现的病例外,还同时存在不引起腮腺炎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病例【2】,是重要的传染源,也是控制疫情的难点。流行性腮腺炎采取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往往收效不大,应采取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治策略【3】。因此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时,应尽早进行腮腺炎疫苗的应急性预防接种。本次疫情首例病例发生后,医疗机构、学校均没有及时隔离报告,该患者仍然同班上课,同住宿舍,共同就餐,致使相互传播,发生第二代、第三代病例,因此落实疫情报告制度,提高各医疗点和校方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和责任,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文献提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前2天至发病后5天传染性最强【4】,因此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对控制本病非常有利的。平时加强大众健康教育工作,普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杜绝类似的疫情发生。
参考文献:
[1] 迮文远.计划免疫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290.
[2] 武秀兰.徐爱强.宋立志,儿童免疫接种防治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5-152.
篇7
善待网络舆论,及时回馈信息
伴随着中国社会复杂而艰巨的转型,随着互联网上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此起彼伏,存在于互联网虚拟空间中的网民群体和网络意见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股强大的力量。[1]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各地政府能够善待并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妥善处置各种网络热点事件,必将有效维护政府形象、提升对外信息的能力,而一旦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措施失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和破坏就会很大。
因此,作为新闻机构,首先要转变观念,善待网络舆论。
网络时代,政府官员的言行举止,往往要接受最广泛的监督,对于网络这样一种全新的公众民主表达方式,各级政府官员不仅要敢于面对,勇于并善于倾听网络声音,正确看待网络上的被监管和网络批评,更要能以更宽容平和的心态、更机敏的舆情反应程度,逐渐适应网络时代新的舆情和信息挑战。
从近几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网络舆论的公共话题来看,虽然内容五花八门,但受年轻网民追逐个性、求新求异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更多的话题往往会聚焦在一些危机事件的负面效应和负面信息上。
这是因为,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震撼性会引发公众多疑、焦虑等不稳定情绪的扩散,增加负面信息发生的源头。倘若此时网民意见和网络留言不被相关部门重视、正面反馈,而是敷衍塞责,那么危机事件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只能使信息传递的次数更为频繁,从而为负面信息的流动提供更为多样的载体。
其次,要想使网络真正成为新时期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府部门更要发挥网络优势,真诚回答,及时反馈,要能使官方的信息和网络舆论的关注迅速对接,进而消除疑虑,建立诚信。
网络空间的无限性不仅为网民提供了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发言机会,从最根本的意义来看,它也体现在媒介形态与社会结构变迁和政治参与方式变化的对应关系上。各新闻机构不仅要认识到这种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性,更要多方开拓完善网络沟通及反馈形式,“问计于网”,“问政于民”,真正实现与媒体公众的网络沟通。
一些部门虽然已经搭建了“网络问政”平台,但由于对于网络意见和网民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处理不及时不认真,不仅造成网民的不信任,而且更容易造成信息误读和错解现象的蔓延滋长,强化了负面信息带来的社会效应,或是因处置失当造成影响广泛的社会事件。
因此,面对网络舆论,无论是网络批评还是网络监督,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应以宽广的胸怀正确对待网络民意,都应持欢迎和提倡的心态。正如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所说:“在网民的骂声中听取诤言,在咒语中体察民情,在板砖中提高公信力,在网民监督下做好工作。”
做好舆情分析,引导网络舆论
网络时代的新闻如果要符合受众需要,有针对性和新意,那么预先充分的国内外舆情调研必不可少,而网络舆情分析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和更新,中国的网络舆论空间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各种价值观的网络群落和社交网站相安并存,这也使得网络舆情分析的渠道越来越多,但就新闻的工作流程来看,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主要分两个步骤:
新闻会前。收集各网站、主要社交媒体,网群、论坛及微博相关方面的言论、评论,有针对性地获悉网络舆论对所在部门的看法,对即将信息的关注度和关注点,正面舆论和评论有哪些,负面的有哪些,网民关注的信息集中在哪些方面。其中,哪些信息需要澄清、哪些有利的信息被忽视了。
新闻会后。跟踪了解各网站对于新闻会的报道;收集网民反映,分析舆论走向;从中对新闻议题作出及时的反馈和总结,比如反响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这样的舆情分析,新闻部门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及时确立新闻的主题和重点,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舆情跟踪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从中找出不足和问题,促使下次的信息在确保职能部门的政策立场传播出去的同时,更能针对一些网民问题以及敏感话题作出呼应。
要想有针对性地做好新闻,新闻前的预先策划会也是舆情分析的重要一环。
这需要新闻机构和相关人员在对新闻主题明确的过程中,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整理分析,从“民情需要”入手,从“民情利益”考虑,清楚公众和媒体最可能关心的问题会是什么,哪些话题最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哪些因素可以确保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什么样的措施可以把既有的损失降到最低,并结合预先掌握的政府相关政策,达到信息有的放矢。由此看来,新闻前的网络舆情分析不仅能协助新闻人员尽早明确新闻的主题和目的,而且还会使之有备而来,进而从容应对。
从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来看,尽管网络所提供的匿名可能性给公众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但这种言论自由、开放和匿名的传播特质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网络信息的监管难题,尤其是危机事件爆发时,处于危机情境下的公众由于各种好奇、焦虑、恐惧心理便会在网上传播各类小道消息。这类非正式信息对于公众舆论的影响力会更大也会更迅速。
因此,在对网络舆情整理分析进而确立主题的同时,确保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网络舆情引导与监管也要加强。
各级政府和企业部门也应及早建立健全相关的网络舆情工作和相关的网络舆论监督制度,包括及时的信息制度、网络舆情监控制度、网络舆情处理预案制度等等。同时还要针对本部门人员加强相关的网络舆情培训,特别是根据网络等新媒体特点,不断创新网络舆情管理能力和方式方法,进而提高新闻人员运用网络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确保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中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
善用新媒体,抢先设置社会议题
议程设置理论是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风行起来的一种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假说。在传播学者看来,媒体加以“着重”报道的议题,同样也会“着重”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同时也会影响着公众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因此,媒体具有一种为公众广泛设置“议程议题”的功能。
如果站在新闻者的角度来看,议程设置,恰恰体现了政府主动设置政策议题来影响媒体议题,进而设定公众议题的过程。
在网络社会中,媒体的传播形态越发多元,政府信源的替代品越来越多。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年的研究报告来看,微博不仅是新兴网络媒体的主力军,而且“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源地”。从近两年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不难看出,微博已逐渐发展成为公众舆论的第一大信息源,在网络舆论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截至2011年6月,中国微博用户已增长至1.95亿个(现有约3亿个),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商业机构尝试“微博营销”,政府组织也开始借助微博平台,塑造亲民形象,倾听民意。[2]
因此,当微博对公共事件的走势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时,作为网络时代的新闻者,也要不断探索出政务公开的新模式:要让微博等新媒体成为网络问政的新兴渠道,通过熟悉并借助网络、微博等新媒体主动信息,设置社会议题,及时将正面的政府政策形象适机传递给媒体,实现政府与媒体、受众的即时互动,平等沟通。
对于新闻者来说,要想利用好新媒体,真正达到提升政府设置社会议题和信息公开的效率,通常取决于两个方面的作为:第一,时效新。政府要能在第一时间最新的信息,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要能够抢占话语权。第二,时机好。要能在第一时间对社会热点问题、社会舆论进行导读,抢占“社会议题”的设置权。
因此,要想成为社会公众议程的“抢先设置者”,各新闻机构不仅要通过微博等新媒体为政府和公众沟通找到新渠道,更要能够针对公众疑虑,主动出击。尤其当突发性、敏感性危机事件发生时,新闻者更要能借助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拉近政府和民众间的距离,抢占引导舆论的先机,有效堵塞小道消息,从而让自己获得主动新闻和掌控舆论信息走向的机会,为突发事件的处置创造必要的有利环境。
网络表达更需生动形象
要让网络成为新时期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谨防网络沟通“形同虚设”,各新闻机构和发言人首先就要通过亲民的表达方式,获得网民的信任。为此,要学会并善于与网民交朋友,真诚回答并积极反馈网民的意见和问题,积极适应网络媒体这样一种全新的语言方式和沟通氛围。
对此,中国首位网络新闻发言人、贵阳市网络新闻发言人曹毅感慨,网络新闻发言人绝不是把传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直接照搬到互联网上,“网络是一个多元化的虚拟世界,大家说话比较直接。如果交流时搞得太正规,反而会让沟通有障碍。我们正在考虑用网络语言,实现一个自然畅通的交流”。
对于新闻者来说,网络时代的语言表达首先要能做到口语化,切忌官话、套话、虚话和永远正确的废话,以及枯燥虚假的数字。
每一位新闻者都要善于把公文汇报式语言、工作性语言转变成通俗化、口语化的表达;要说老百姓的话,说人们听得懂的话。为此,在信息时,一定要考虑网民的喜好和需要,结合网民的个性特点,使用对方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对即将的信息适度“加工”,即使是枯燥的政治政策词汇,也要能说出让对方喜闻乐见的话。
网络表达的生动,还在于言之有物。新闻既要简明扼要,避免空话行话,更要善于借助快速互动的网络平台,把枯燥的公文、干巴巴的数字变成生动的事实和口语化的形象说明。为此,新闻者要善于“讲故事”,善于用事实和事例说话,这一点对于政府部门的对外新闻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政府的工作很多直接体现着社会民生,如教育、卫生、铁路、公安等等,其内容很容易涉及一件件具体的事,所以政府发言人在网络表达中一定要力争与现实贴得更近。
新闻既要及时鲜活的能打动人的信息,更应该学会用生动形象的网络符号和缩写、谐音等方式来宣讲政策,传达观点。
除了口语化、个性化的表达特点,面对网络说话,每一位新闻者还需要经过两个重要的“转化”步骤:一、对将要的信息及政策内容了解透彻并烂熟于心;二、习惯并适应网络口语化、直观的表达方式,熟悉并有意识地搜集一些老百姓鲜活的语言、生动的网络语言,使新闻更容易被公众所接受。
新闻是向公众传播信息,但也是在同公众交流思想。要与网民就政治、社会民生等问题进行真正的双向沟通和交流,各级新闻机构和相关人员就要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最终实现与媒体、公众的有效沟通。(来源:《新闻爱好者》杂志 文/王婷)
(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微博时代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及新闻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
参考文献
篇8
善待网络舆论,及时回馈信息
伴随着中国社会复杂而艰巨的转型,随着互联网上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此起彼伏,存在于互联网虚拟空间中的网民群体和网络意见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股强大的力量。[1]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各地政府能够善待并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妥善处置各种网络热点事件,必将有效维护政府形象、提升对外信息的能力,而一旦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措施失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和破坏就会很大。
因此,作为新闻机构,首先要转变观念,善待网络舆论。
网络时代,政府官员的言行举止,往往要接受最广泛的监督,对于网络这样一种全新的公众民主表达方式,各级政府官员不仅要敢于面对,勇于并善于倾听网络声音,正确看待网络上的被监管和网络批评,更要能以更宽容平和的心态、更机敏的舆情反应程度,逐渐适应网络时代新的舆情和信息挑战。
从近几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网络舆论的公共话题来看,虽然内容五花八门,但受年轻网民追逐个性、求新求异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更多的话题往往会聚焦在一些危机事件的负面效应和负面信息上。
这是因为,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震撼性会引发公众多疑、焦虑等不稳定情绪的扩散,增加负面信息发生的源头。倘若此时网民意见和网络留言不被相关部门重视、正面反馈,而是敷衍塞责,那么危机事件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只能使信息传递的次数更为频繁,从而为负面信息的流动提供更为多样的载体。
其次,要想使网络真正成为新时期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府部门更要发挥网络优势,真诚回答,及时反馈,要能使官方的信息和网络舆论的关注迅速对接,进而消除疑虑,建立诚信。
网络空间的无限性不仅为网民提供了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发言机会,从最根本的意义来看,它也体现在媒介形态与社会结构变迁和政治参与方式变化的对应关系上。各新闻机构不仅要认识到这种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性,更要多方开拓完善网络沟通及反馈形式,“问计于网”,“问政于民”,真正实现与媒体公众的网络沟通。
一些部门虽然已经搭建了“网络问政”平台,但由于对于网络意见和网民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处理不及时不认真,不仅造成网民的不信任,而且更容易造成信息误读和错解现象的蔓延滋长,强化了负面信息带来的社会效应,或是因处置失当造成影响广泛的社会事件。
因此,面对网络舆论,无论是网络批评还是网络监督,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应以宽广的胸怀正确对待网络民意,都应持欢迎和提倡的心态。正如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所说:“在网民的骂声中听取诤言,在咒语中体察民情,在板砖中提高公信力,在网民监督下做好工作。”
做好舆情分析,引导网络舆论
网络时代的新闻如果要符合受众需要,有针对性和新意,那么预先充分的国内外舆情调研必不可少,而网络舆情分析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和更新,中国的网络舆论空间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各种价值观的网络群落和社交网站相安并存,这也使得网络舆情分析的渠道越来越多,但就新闻的工作流程来看,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主要分两个步骤:
新闻会前。收集各网站、主要社交媒体,网群、论坛及微博相关方面的言论、评论,有针对性地获悉网络舆论对所在部门的看法,对即将信息的关注度和关注点,正面舆论和评论有哪些,负面的有哪些,网民关注的信息集中在哪些方面。其中,哪些信息需要澄清、哪些有利的信息被忽视了。
新闻会后。跟踪了解各网站对于新闻会的报道;收集网民反映,分析舆论走向;从中对新闻议题作出及时的反馈和总结,比如反响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这样的舆情分析,新闻部门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及时确立新闻的主题和重点,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舆情跟踪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从中找出不足和问题,促使下次的信息在确保职能部门的政策立场传播出去的同时,更能针对一些网民问题以及敏感话题作出呼应。
要想有针对性地做好新闻,新闻前的预先策划会也是舆情分析的重要一环。
这需要新闻机构和相关人员在对新闻主题明确的过程中,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整理分析,从“民情需要”入手,从“民情利益”考虑,清楚公众和媒体最可能关心的问题会是什么,哪些话题最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哪些因素可以确保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什么样的措施可以把既有的损失降到最低,并结合预先掌握的政府相关政策,达到信息有的放矢。由此看来,新闻前的网络舆情分析不仅能协助新闻人员尽早明确新闻的主题和目的,而且还会使之有备而来,进而从容应对。
从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来看,尽管网络所提供的匿名可能性给公众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但这种言论自由、开放和匿名的传播特质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网络信息的监管难题,尤其是危机事件爆发时,处于危机情境下的公众由于各种好奇、焦虑、恐惧心理便会在网上传播各类小道消息。这类非正式信息对于公众舆论的影响力会更大也会更迅速。
因此,在对网络舆情整理分析进而确立主题的同时,确保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网络舆情引导与监管也要加强。
篇9
>> 我国近年莎士比亚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近年来我国关联数据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近年来我国财商教育研究述评 我国近年来政治生态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农业(村)信息化研究热点述评 我国近年来信息系统安全的发展方向与研究热点 我国保险公司近年来资产配置变化的分析和未来趋势研究 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统计分析 近年来我国地价上涨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天然气发电在我国近年来应用情况的分析 我国近年来施工伤亡事故的成因分析和对策 我国近年来的“高铁”与“高铁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研究的关注点 近年来我国出版学学科定位问题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对于美国学前教育的研究述评 关于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业的情况研究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述评 我国近年来的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我国档案信息服务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我国能源结构的统计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09-03.
[18]新浪博客.陕西省安监局长杨达才“傻笑门”和“名表门”事件舆情分析报告[EB/OL].,2012-09-05.
(本文责任编辑:王涓)RFID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的应用知识图谱
收稿日期:2013-04-03
篇10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衡水市;智慧城市;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衡水市作为京津冀区域发展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充分展现河北“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等定位同时,科学谋划,不断推动与天津自贸区扩大开放试点;深化区域交流合作,依托“蓝火计划”衡水基地;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交通枢纽型、商贸物流型、文化旅游型等绿色城镇等发展目标。衡水市在积极开展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不断深化大数据技术对衡水市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自2012年我国正式“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积极开展大数据技术在衡水市“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已是我市城市建设发展必由之路。
一、衡水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智慧城市”是伴随物联网、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应用的迅猛发展的时代产物,是现代城市功能提升和建设的新方向。凭借新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以较为透明和充分的信息获取,较为广泛而安全信息传递和交互,不断提升数据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效率和水平,不断发挥城市服务市民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激发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一)机遇
1.政策支持
为加快推进衡水市信息经济智慧应用发展,深化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融合,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51号)精神,结合衡水实际,衡水市人民政府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提出将互联网打造为创新创业以及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通过互联网+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互联网和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一个中心、两个网络、三个平台、十个应用”,以衡水市大数据中心,兼顾固定宽带、移动宽带两网络,有效搭建市民融合服务、企业融合服务、城市运行管理三平台、在政务、城管、交通、环保、旅游、农业、社区、教育、医疗、企业等十方面开展应用。《衡水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指出推进包括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智慧教育、智慧旅游及公共区域室外WiFi全覆盖等为主要内容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动大数据及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我市未来的接续产业。
2.物力保障
WiFi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石,近年来,衡水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推进电信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全光网城市”,全市县城以上区域所有住宅小区实现了“光纤到户”,农村区域4994个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为无线wifi建设提供基础保障。衡水市将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在优化资源中配置作用,汇聚全市相关信息形成大数据,着力构建产业链协同服务、政务信息化应用、城市智能管理等平台,全力打造智慧城市。
(二)挑战
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核心挑战是传统信息化,包括电子政务没有彻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这是面临和必须要解决关键问题。政务部门应根据职能分工,将本部门建设管理信息资源授权给有需要的部门无偿使用,共享部门应按授权范围合理使用信息资源。要以城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及人口、法人等信息资源为基础,叠加各部门、各行业相关业务信息,加快促进跨部门协同应用。要整合已建政务信息系统,统筹新建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共享设施,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
避免智慧城市建设空心化,关键是回归智慧城市建设本质需求,坚持战略引领、问题导向、需求驱动,避免技术导向、项目驱动。在智慧城市技术路线选择坚持先进、实用,注重应用实效,推动信息技术深度、集成应用。
二、大数据技术在衡水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具体实践
衡水市在基础平台方面,由衡水联通投资建成了“智慧城市云平台”,为政府各部门、各行业智慧应用提供统一的计算、存储资源,极大节省信息化建设成本,并提供集中的安全保障。目前,云平台可提供300个标准配置虚拟服务器,并能够按需进行扩展;在智慧农业方面,部署了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并完成了邓庄农业科技示范园“温室智能监测控制系统”、景县津龙公司“农产品溯源系统”两个智慧农业试点建设,为下一步“智慧农业”在衡水的全面普及打下良好基础;在智慧教育方面,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和设备促进家校互动、创新教育应用,通过“家校通”、“班班通”、“电子学生证”、“互动宝宝”等应用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同时,还在智慧交通、城市一卡通、智慧社区等多个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将来衡水市还在智慧政务领域开展相关工作,由衡水联通投资建设行政审批手机版、舆情分析系统等智慧政务应用。行政审批手机版使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客户端就可安全访问内部应用系统,处理待办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舆情分析系统通过网页内容自动采集处理、敏感词过滤、主题检测、专题聚焦、统计分析,实现各单位对自己相关网络舆情监督管理的需要,最终形成舆情简报、舆情专报、分析报告、移动快报,为决策层全面掌握舆情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