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2 06:0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内容 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指标 报表项目调整 分析报告编制要点

事业单位要根据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以及单位自身管理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财务分析,便于分析和总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经验,找出问题和漏洞,发现和总结财务活动的规律,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改进,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现就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编制中的几点问题分析如下:

一、财务分析内容应紧密围绕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

分析比对预算的编制情况和执行结果。一要看单位预算与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的匹配度,是否贯彻了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的原则;二要看预算执行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同步程度,与历史前期相比较,发现特殊变化,并找到变化的原因。

分析事业单位的资产构成的合理性,对固定资产的保管及使用进行分析,比对帐实是否相符,物资储备是否超出定额限制,对资产流失统计分析等;对事业单位房屋建筑物以及设备等固定资产利用率进行分析;对流动资产周转率进行分析;对负债来源的合规性、负债水平合理性以及负债构成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资产负债结构以及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疑点,从而迅速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地改进,保证资产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分析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的合规性与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的情况,并与核定的收入计划进行比对;对各项应缴收入的足额上缴率及超收或短收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各项支出的完成率及支出用途的合规性和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并找出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提出加强管理意见建议,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

分析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合理性及单位各项支出定额的执行情况,对超编原因及各项支出定额的完善合理性做出解释。

分析事业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与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业务是否相适应,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找出问题的同时,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财务分析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

在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中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差额分析法。

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必须保证对比双方在指标内容、计算方法、计价标准、时间、单位、统计口径等方面保持一致。

比率分析法的运用,一是相关指标比率分析,如资产负债率;二是构成比率分析,如收入来源占比;三是动态比率分析,如收支增长率。

差额分析法,是对经济指标依照因素分析法分析后,所形成的排列顺序,计算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造成的影响和作用。

三、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常用指标介绍

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该指标衡量的是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和预算管理水平。

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事业单位总支出的占比,该指标通过分析事业支出结构,了解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的合理性。通过将当年数据与以前年度数据相比较,分析事业单位支出结构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将本单位支出数据与其他事业单位支出数据进行横向比较,找出本单位与先进单位之间的差距所在,并提示加以改进。

人均基本支出,可以了解事业单位正常的人均运转水平,有利于健全定员定额支出标准体系。

资产负债率是企事业单位通用的重要财务分析指标,反映了事业单位利用借入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由于事业单位均属于公益型的机构,而非盈利性机构,所以其资产负债率水平不宜过高,保持一个较低的比例才能与其单位属性相适应。

除以上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外,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业务与经济活动特点,自主设置财务分析指标。首先是各事业单位通用的分析指标,其次是能够充分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财务分析指标。

四、《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财务报告项目进行的重要调整

将“经营成果”修改为“事业成果”,强化了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和非营利性,淡化了其经营色彩。这一变动与中央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相统一,以利于政府加大对公益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将“收支情况表”调整为“收入支出表”,对财务报表的填报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除将教育收费收入等作为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单独反映外,其他相关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不再单独反映;把事业单位的支出分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两大类,再按支出经济分类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明细项目;将结余栏目按照结转结余管理要求,明确区分了结转和结余。

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财政拨款在事业单位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为了加强对事业单位财政拨款收支情况的核算和考核,增加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从而做到细化预算编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消化结转结余资金。

政府支出分类改革取消了基本建设支出的功能分类,要求将基建支出纳入单位的部门预算,在与其他资本性支出统一核算的同时,单独设立了“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将事业单位基建帐目并入单位财务报表体系,构成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求事业单位将结转结余、对外投资、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投资、绩效考评等作为财务情况说明书的重要内容予以反映。

篇2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通过对所掌握的财务信息,如财务报告、可行性报告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了解该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计划的完成情况,得到系统全面的结果,这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财务分析的前提是财务报告等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对财务报告特别是会计报表进行进一步加工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有利于相关主管部门及领导及时了解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制定合理的政策,指导单位的预算执行,为下一年度的收支计划的编制打好基础。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加强责任心,重视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特点

1.财务分析的特殊性

事业单位是中国特有的企业形式,带有国家标志,涉及方面主要是大众服务方面,具体包括社会教育、技术科技和文化等等。这些单位主要职能是服务社会民众,不以盈利为目的,也就是说国家对事业单位进行资金注入并且不对资金的回报有任何的要求。这和私营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思路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其会计制度也会与私营企业存在差异,存在特殊性的特点。财务规章制度和会计准则是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同时对辅以其他相关的限制及规定。

2.财务分析的广泛性

事业单位与私营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其财务分析的内容也同样存在着差异,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也各不相同。因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设计的分析面较多,所以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人员除了掌握财务会计专业管理知识之外,更需要有统计学计量分析的能力。首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需要对一些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如人员支出分析等;其次,财务工作人员还要从预算编制计划、资产负债、成本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将更全面、更准确的会计信息传递给管理者。

3.财务分析同会计核算紧密结合

财务分析能够帮助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促进会计核算的深入开展,强化会计核算的质量。反过来,会计核算又为财务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其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直接影响到财务分析的结果。两者相互依赖的特性决定了两项工作的重要性,需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对着两方面加强管理,以确保核算的真实性与财务分析的合理性。

三、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分析指标过于简单

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主要是通过会计报表来实现。通过详细的分析财务指标,对指标内容进行分析并做真实性对比,得出最终的财务分析结果。这些分析结果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的同时,掩盖了事业单位费用的具体使用情况。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服务部门,其支出的项目也比较繁多,财务分析指标未能对支出进行详细细分,导致事业单位经费支出无法通过指标来实现,影响国家对其使用情况的详细了解。

2.财务分析忽略外部环境

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主要是对内部的情况进行分析,很少对外部的环境进行分析。其分析的部分大多是自身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或者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对于国家相关经济政策或者市场情况很少分析到。这种重内轻外的分析方式,决定了分析结果只能体现内部的完成情况,完全忽略外部环境对数据完成情况的干扰,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结果,势必会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全面性。

3.财务分析太过形式化

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的数据是其各个月会计报表的经营情况,从会计报表中找到或者计算出所需要的指标。其关注的重点是预算进度或者经营情况,忽略很多真实细微的方面,例如资金管理和费用产生等情况,这样会导致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资金的流失或者费用的夸大。另外,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一般都是固定的,分析内容相对简单,会导致财务分析流于形式,无法从根本上做更为全面合理的分析。

4.对财务分析认识不足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服务机构,与其他盈利性企业存在明显的不同,因为它的资金来源是国家拨款补贴,不是自负盈亏,这就决定了事业单位不会像其他单位一样因为经营不善而出现倒闭的情况。事业单位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就会向上级提出拨款申请,这样就能保证事业单位资金的充足性,因此,事业单位在资金从租的情况下,会轻视财务收益,财务分析也不会重视,更不会对财务分析的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企业单位。

四、财务分析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分析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业绩评估的重要基础工作,体现出事业单位在现金预算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也能体现出事业单位的支付款项、单位业绩及单位的财政状态。上级单位也是以财务分析作为评价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首先,财务分析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的公开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对相关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作为国家服务组织的事业单位,服务压力是巨大的。为此,国家加大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力度,以期望能满足更多人的服务需求。虽然国家不要求事业单位有任何资金回报,但不代表国家资金可以随意乱用,需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避免成为某些人谋取利益的工具。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国公布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基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透明度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必须能体现出该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这样原有的会计核算报告就不能作为财务管理信息披露的工具,必须对原有内容加以分析提炼,这就需要财务分析的相关工作。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报告应符合事业单位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进行财务分析,保证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通过财务分析,能够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及时、全面、公正,在此基础上的财务管理的披露更具权威性,更容易为广大监督群众所接受。这也给事业单位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以财务分析为抓手,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其次,事业单位对财务分析的运用在于提升财务管理的时效性,改善财务管理流程,缩短财务报告周期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是每个事业单位需要考虑的问题,也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财务分析逐步被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做接受并主动应用。通过财务分析,能发现财务管理流程上的漏洞,改进相关指标的提取过程,从而避免一些反复、重复的工作的产生,从根本上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在相关数据时真实性、全面性确保的情况下,缩短出报告的时效,能大大提高财务信息及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毕竟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重要信息提前一天与提前一个月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必须加强事业单位在财务分析方面的应用,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效性。

最后,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水平,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形象。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管理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每个事业单位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所有的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财务分析,能发现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事业单位不断的改进相关管理制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高效性。事业单位在发现问题,完善制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形成良好的制度建设体系的过程。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想要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应确保制度体系建设,在实践中充实完善,从而确保财务管理制度健康快速的发展。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45-0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各级事业单位的事业经费和预算外收入在预算使用的过中程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管理制度、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年度决算分析报告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较差,财经纪律、法制观念淡薄,办事不按制度,凭习惯、凭经验,按领导的意思办事。有些事业单位对印签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按财务管理要求保管印章,财务印章在一人手中,造成管理漏洞。财务是单位的核心部门,有的单位存在单位领导变更,财务人员也跟着变化,使财务工作缺乏连续性。事业单位会计、出纳、稽查职责分工不明确,没有实行相互制约。财务制度不健全、不具体、没有可操作性。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未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存在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和坐支情况。不按规定规定使用备用金制度,白条抵厍现象严重。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未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1.2 事业单位编制、执行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时间短,编制程序比较简单,编制方法不科学,不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不调查摸底,结果实际收支与财政预算大相径庭。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未认真分析各项经济指标的升降,程序不严谨。单位没有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单位各部门之间相互挤占经费,或者是制订定额但未严格执行计划定额。收入未纳入预算,不能做到量入为出,年终出现赤字。

1.3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货币资金管理不严,资金存在安全隐患。有些事业单位对出纳缺少监管,每日对库存现金不进行盘点,造成账实不符。有的单位开具大额现金支票,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大量存在。应收账款未及时催收,时间久了,造成死账、呆账,导致资产流失。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严,造成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账面数与实存数不符。如有的单位不按要求及时将固定资产入账,形成账外资产,或者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和盘点,固定资产有损耗,致使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

2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2.1 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职业道德修养

事业单位在对会计人员培训要重视专业知识更新,不但要培训会计人员会计基础理论、职业道德素养、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方面的知识,还要与时俱进,及时培训国库集中支付、固定资产登记、政府采购等相关的最新会计知识,使会计人员能够及时适应工作的需要。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制定通俗易懂,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操作性极强的规章制度,不能生搬硬套,如制定《差旅费报销制度》、《招待费报销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要制定《岗位责任制》。为了约束财务行为,只有应用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公开单位收入、支出情况,财政拨款支出情况等。加强单位内部监管措施,由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定期对单位财务收支状况进行检查并公示,杜绝不合理的支出发生。

2.2 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充分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

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包括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和监督、考核预算执行情况三部分内容。事业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预算编制,采用科学的编制方法。首先,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摸底,初步制订预算;其次,财务部门广泛收集各部门的资料,仔细进行分析,制订详细的预算方案;最后,提交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审查通过后,上报上级预算管理部门做出批复。单位内部大型采购严格按《政府采购法》加强监督,强化预算的约束力;对大型基建或维修严格执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各项开支必须以预算为依据,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杜绝挤占挪用现象。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坚持按项目、按时间、按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支出项目。坚持以收定支,做到量力而行,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

2.3 加强资产的管理

加强资产管理包括主要是指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库存现金品要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执行。事业单位现金收入应当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坐支单位应当定期向开户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建立健全现金账目,逐笔记载现金支付。账目应当日清月结,账款相符。应收账款应定期进行核对,防止死账、呆账产生。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应严格固定资产登记工作,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登记与管理,对资产的来龙去脉,比如资产购置、保管使用、移交、转让要清清楚楚,使用科室及单位建立使用物品登记表进行管理。财务部门要设立固定资产台账、保管固定资产卡片,严禁将单位的资产列入其他组织和个人名下。事业单位每年坚持定期组织财产清理,认真开展盘点工作,与固定资产账簿互相核对,对清查中发现的盈亏毁损固定资产,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及时处理,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若资产需报废报损的,要严格履行报废审批手续,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及时进行销账或调账处理,杜绝假报废、报损现象的发生。事业单位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保证账实相符。

2.4 做好年终决算和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事业单位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做好凭证、账簿的登记等工作,是做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基础。

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资产使用、收入支出状况等。财务分析的指标包括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人均基本支出、资产负债率等。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实行财务分析报告制度,分析一定时期的各项财务经营活动及结果,可以揭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总结、改进和完善,最后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同时,通过财务活动分析,让事业单位分管财务领导及时了解本单位的收支状况,不断地提高加强和改进财务管理意识。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只有从提高人员素质、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做好财务分析报告、完善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改进,才能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樊汝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9(6).

[2] 黄瑞金,杨敏.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J].现代审计,2009(2).

篇4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分析;报告撰写

一、医院财务分析的现状

财务报表。公立医院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有 “收入支出总表”、“资产负债表”、“医疗收支明细表 ”、“现金流量表”为主的五个财务报表, 其中“收入支出总表 ”、“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为主要财务报表,其他为辅助财务报表。

一般传统的财务分析的的作用是发现财务工作中的问题,从而能根据问题,制定完善计划, 帮助医院完善财务体制。医院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财务状况分析、医院业务开展情况分析、医院结余情况分析、财务资源利用分析和医院效益分析。分析的结果主要通过财务报表进行呈现。分析的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二、我国公立医院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分析目标不够明确

公立医院财务分析使用主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双重特点,而每个使用主体都有各自的分析使用目的,以便于他们各自作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基于此,公立医院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就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否则容易出现财务分析目标不明确的情况。过去公立医院曾偏向于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为财务分析评价目标,财务人员在分析时没能有效考虑公立医院的各利益相关者,作出的财务分析和评价不够全面且缺少侧重点,致使财务信息使用者不能恰当地解读财务报告,最终导致其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二)财务分析工作流程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成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而公立医院作为典型的事业单位, 其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健全,这也就导致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财务制度的依赖性较差,从而影响到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和日后的长期发展。而且,制度上的不健全最终会导致财务分析流程的不规范。公立医院在进行医院的财务分析时不能按照标准流程,致使财务分析报告不能准确地反映公立医院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如何撰写公立医院财务分析报告

(一)财务分析报告的写作格式要正确规范

财务分析报告的写作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具体工作中要根据分析的对象确定写作的格式。财务分析分析报告的主体是分析报告的重要部分,是对财务活动作具体的分析。

1.从收入增减数量指标上进行分析

总门诊人次和门诊次均费用增减门诊收入,两因素互影响后使门诊收入比上年增减数额。全年实际占用床日和每住院床日收费增减住院收入,两因素互影响后使住院收入比上年增减数额。出入院病人数量、出院病人平均医药费也是另一个角度衡量住院收入的数量因素,病床使用率和周转次数也是间接影响因素,可以采取连环替代法,通过因素分析,可测定各因素变化的影响,分析各因素的影响金额。

2.从国家政策和公立医院改善服务、软、硬条件方面进行分析

主要原因如:国家医改、物价调整、医保、新农合等改革,公立医院在软、硬件建设,如病房扩建、学科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增上新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等方便病人的各项具体措施进行文字叙述。

3.对支出情况分析

对支出构成项目进行简要说明,如:XXXX年度业务支出XX万元,比上年增长XX万元,增长率XX%,支出构成明细项目情况分析。(1)工资福利支出 XX万元,同比增加 XX万元,增减 XX%,主要增减原因为如:工资、补贴、奖金等逐项进行因素分析。(2)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XX万元。同比增减 XX万元,增减率为XX%。原因为如:离休费、退休费、医疗费、公积金、住房补贴等逐项进行因素分析(3)商品和服务支出 XX万元,同比增减 XX万元,增减XX%,主要增减原因分析:对商品和服务支出明细项目增减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尤其是增减幅度较大项目的进行说明,尤其是增减幅度较大项目的进行说明,找出问题关键所在。要重点对支出增长较大的前3至5个项目认真进行分析,应区分以下几类情况:

第一,因收入增加相应引起成本性费用的增加(按可比口径计算说明),如药品收入增加相应增加药品费支出。第二,受市场价格调整、支出口径改变、管理方式改变等政策因素引起的支出增加。第三,因业务工作量增加引起的试剂等卫生材料和耗材的合理增加。第四,因管理措施不落实和跑、冒、滴、漏等原因造成的支出不合理增长。

(二)做好各项基础准备工作

1.收集整理各项资料

这是写好财务报告的基础工作,一个公立医院如果分析它的医疗服务活动,需要收集医疗收入、支出、床位、医疗质量指标,工作效率和各种材料消耗指标,资金和经济管理情况等。此外,还需要收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的有关情况。

2.进行分析研究,拟定写作提纲

根据收集的材料,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追根溯源的研究,正确揭示财务活动的现状,发现主要矛盾,找出主要问题。研究发现的主要问题就是财务分析报告的主体,要围绕这个主题,拟定具体的写作提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经济风险,要逐项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设性的建议。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要具有政策性和可操作性,要首先考虑新医改提出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公立医院的业务发展目标,并参考其他公立医院取得的先进经验有针对行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提出建议要具有超前性,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要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余人山.浅谈如何加强公立综合医院财务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8:68-69.

[2]王啸.新医改下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篇5

【关键词】精益六西格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运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变革的进一步加剧,现代财务管理方法在事业单位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有力地促进了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更新事业单位管理理念,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优化财务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积极探索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运用精益六西格玛方法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精益六西格玛理论概述

(一)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是在丰田生产方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批量生产与单件生产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费和降低库存以及缩短生产周期,力求实现低成本准时生产的技术理论。精益的指导思想是从顾客实际需求出发,精确地确定顾客价值,识别和优化产品价值流,并通过顾客需求拉动生产,追求完美。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流程整体优化,均衡物流,高效利用资源,消灭一切库存和浪费,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向顾客提供最完美价值的目的。美国管理学家于1990年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生产经营管理理论——精益会计。即以价值流为核心,消除浪费为目的的精益会计观点。

(二)六西格玛管理

六西格玛管理是建立在测量、试验和统计学基础之上的管理方法,由摩托罗拉公司1987年首创。作为以全面满足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的现代质量管理模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六西格玛管理如今已经成为许多世界一流公司的管理范式。从实质上讲,它是一种从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演变而来的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技术,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适用于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工具。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重点是将所有的工作作为一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现在六西格玛已经发展成为以顾客需求为主体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尺,通过使用数据和流程分析来减少过程变差和缺陷,以改进业务流程,从而增加客户满意度和利润的管理方法、管理哲学。

(三)精益六西格玛

精益与六西格玛具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性,通过将精益和六西格玛进行有机整合,建立精益六西格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协调运用精益与六西格玛两套工具,将有助于在消除过程浪费、减少过程波动的同时,加快过程速度,提高质量水平,真正实现利润最大化和顾客满意的双赢目的。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理财观念陈旧

大部分事业单位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财务管理认识不到位、粗放型管理、对财务管理的职权不分等情况,财务管理部门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环境,理财观念陈旧,普遍存在着“等、要、靠”的现象。一些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违规违纪现象不断发生,而且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参与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强。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比较差,对财务管理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了解甚少,没有把单位财务管理作为议事日程加以研究和探索,致使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严重脱节。

(二)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不强

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掌握本行的财务会计各项法规、税收法规以及其他的财经法规制度。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管理观念陈旧,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职业道德意识不强,对会计制度、法规不熟悉,处理业务能力不高,习惯于按单位领导吩咐办事,从而导致财务人员对不合理的财务收入及会计核算的违规事项无心监管,无力监督。

(三)财务分析观念比较弱,财务分析管理存有漏洞

由于事业单位所需经费一般由国家财政全部或部分补助,形成了事业单位只重视会计核算、忽视财务分析的现状。财务人员一般用季度会计报表或年终决算报表的情况来代替财务分析报告。即使进行财务分析的单位也存在着财务分析报告模糊不清、形式单一、质量不高等现象,采取的分析方法也不够灵活、创新。参与财务分析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参与单位管理的机会少,对本单位业务的现状、问题和今后的发展缺乏全面了解,只能被动地通过财务收支来判断,难以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依据,使得财务报告为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的功能大大削弱。

三、实施精益六西格玛财务管理的策略

精益六西格玛是消除浪费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统一,是人、过程和技术的集成,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实用、最先进的管理方法理论之一。精益六西格玛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应从管理理念、管理人才、信息管理体系、财务分析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积极推进财务管理的现代化,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和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科学的精益六西格玛财务管理体系。

(一)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和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的精益六西格玛财务管理理念

没有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就没有先进的财务管理,观念落后是管理落后的重要根源。因此构建精益六西格玛财务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是:事业单位的全体人员特别是管理领导层要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单位发展要求、科学的精益六西格玛财务管理理念。具体地讲:首先要树立创造价值最大化的理念,提高一次性把事情做对、做好的质量和效率,消除做错事的根源,在源头处消除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其次要树立注重业务过程的理念,通过过程控制PDCA循环法则和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业务流程改进的科学方法,反复进行标准化工作和持续改进,点滴积累,夯实管理基础;最后,要树立全局和系统的理念,从全局和系统的高度贯彻精益六西格玛财务定理理念,通过系统地优化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工作流程,最终实现以“最优的质量和最低的资源的产品,对社会需求作出敏捷的反应。”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精益六西格玛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成功实现需要全体财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需要全体人员自发地去工作、去运用。近年来,我国进行了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等一系列的财政体制改革。这些全新的财政管理模式要求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财务人员都应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除了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还要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同时,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也对这支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新的要求:1.思想观念新,要树立适应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观念、集体观念和主人翁意识,能自觉地进行自主的管理。2.要一专多能,能一人多岗位操作,并有能力参与管理工作。3.要有团体协作精神,依靠集体智慧去解决工作和管理中的难题。4.坚持效益价值优先原则,要求所有人员要把精益六西格玛付诸于行动,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因此,事业单位要有步骤、有策略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精益六西格玛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满足适应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需要。

(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精益六西格玛财务信息管理体系

1.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推进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或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依次开发运用,逐步构建精益六西格玛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实现财务过程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和数字共享,保障事业单位的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益化、高效化。2.要从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入手,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手段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采用精益六西格玛方法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对那些财务规章制度,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化排除人为因素干扰,变成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不力、滞后的问题。3.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提高事业单位的成本效益管理。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使单位及时掌握财务收支使用状况,提供内容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有利于各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协调,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真实性和透明度又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增强财务管理水平。

(四)运用精益六西格玛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分析能力,为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精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过程中,每一百万个机会中只有3.4个错误或故障。它将所有的工作分解成业务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价值的因素,找出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它强调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为管理部门提供明确而清晰的目标。过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只是财务数据的记账、算账、审核、报销等日常工作,忽视对重大决策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提供决策依据。在实施精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后,可以充分利用DMAIC优化流程,对单位的收支情况、支出结构等实际指标与其各项计划指标进行持续渐进的分析,找出各项项目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因素,得出指标之间关键的差异和主要变动趋势,这样形成的财务分析报告条理清晰、层次性强,而且得出的数据真实可靠。财务分析工作只有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分析手段,才能大大降低事业单位重大决策的财务成本,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五)运用精益六西格玛方法提高财务业务流程质量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是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其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业务处理过程效率和出错率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经费的使用效率、资产的完整以及财务控制和监督的有效性。运用精益六西格玛的系统方法可以很好地提升财务业务流程质量。具体实施过程:在定义阶段,确定单位绘制流程图和确定要改进的方面等,如事业单位财务日常业务流程常可分解成报账审核、付款登记、编制会计凭证、过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确定编制时间、出错率等为改进目标;测量阶段先明确进行目标的方法和测量指标,确定输入、输出指标和过程指标之间的关系,如可将财务报表的首次合格率、机会缺陷定为测量和计算指标等;分析阶段就是指出影响这些指标关键、潜在的因素,如在报账审核中,要分析预算安排、相关手续、金额等因素是否存在缺陷等等;改进阶段就是在分析阶段找出主要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控制阶段就是在实施新业务流程方案后,建立新的过程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不断地进行实时监控、调整和控制,直到改进的目标(出错率等)达到理想状态,最终实现提高财务业务流程质量管理水平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明坤.精益会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马林,何桢.六西格码管理(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仇学农.浅析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不足与完善[J].现代商业,2008(10):258-259.

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Abstract: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the uni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andard unit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social economic order the important means. Strengthe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improving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financial management level, not only to the finance fund's safe and effective and providing an effective guarantee, 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alysi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mprove out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words: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blem; suggest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与事业的发展相适应,良好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也逐步趋于完善,各单位的财务管理也随之逐步加强。但在现实的会计工作中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其内部财务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是进一步规范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措施。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 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无法满足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有些单位财务人员不懂财务制度,不懂会计账目,他们不仅对本单位基本的财务情况不甚了解,就连基本的账账、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也弄不懂。原始凭证审核不严,经常出现不合规、不合法的票据。

(二)、财政支出计划执行不严,随意改变专项支出的用途 。一些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财经法规观念淡漠。他们认为只要是自已单位的钱就能随心所欲地花,可以不受财政的监督,不受财经法规的约束。经常出现人为随意变动支出项目、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 (三)、有私设小金库现象 。有的单位领导为了方便其不合理、不合法票据的报销,或部门利益在单位多发补助或福利,坐收坐支,私自将单位的某些收入不按规定上缴财政专户,坐收坐支,形成了严重违规的“小金库”。 (四)、预算管理缺乏力度。在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一般都存在着预算管理的某种漏洞,这些漏洞或许是存在于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也或许是存在于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兼而有之。例如,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往往只有本单位财务部门的参与,而其他部门的参与却较少,这就使得所编制的预算往往与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有偏差;而在另一方面,各部门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又缺乏必要的管理和规范,时常出现挪用预算、少报补报、多报多用的现象,从而又加剧了所编制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偏差,给本单位的预算管理造成了较大的混乱。

(五)、内控制度不够完善。一些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作为一个部门的一部分职能,由一人或多人。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 (六)、实物资产核算和内部管理普遍薄弱,实物盘点不能定期进行。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对存货和材料等实物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不够规范,从账面上不能真实反映实物资产的存耗等情况。会计核算中心人少事多,对各单位的实物资产不能进行定期清查盘点,部分单位实物短少又不能及时向核算中心报账,导致账实不符,会计账务失去了监督牵制作用,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七)、往来款项不能及时清理。由于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对各单位情况了解较少,加之部分单位又不能及时报账,有的往来款项长期挂账,年复日久变成了呆账死账,最终予以核销,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八)、财务分析缺乏。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乏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人员往往用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编报说明来代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参与单位管理的机会少、意识不强,对单位的业务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缺乏了解,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只能根据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单纯的会计核算角度进行分析,不能从全局角度看待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因而做出的财务分析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找不准问题的要害,导致了财政部门和单位决策者不能全面了解单位财务运行状况。

二、加强机关财务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预算的约束力,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申报、审查程序。单位预算的编制应当符合法定规章制度和单位事业的发展计划,应当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有保有压、收支平衡”的原则。单位对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可靠,各项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有无漏编、重编,预算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执行,有无随意调整预算或变更项目等行为事项进行监督。

要进一步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力度,根据中央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补贴精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禁各单位私设小金库、滞留资金或变相发放钱、物,从根本上铲除收益不公和产生腐败的土壤。

(二)、严格经费支出管理,合理安排项目经费。首先确保人员经费开支,保证机构正常运转,其次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需要,然后再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其他项目的开支。资金管理要开源节流,严格经费支出,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杜绝铺张浪费,防止前紧后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制定严格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

(三)、强化国有资产管理。首先要确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其实际价值;其次要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强化出租、出让和报废处置环节的管理和审批,在出租出让等相关环节引入公开竞标等市场化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在重大国有资产的购置环节设置国有资产管理审批制度,减少盲目、重复购置资产。

(四)、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结算中心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运用核算与监督方法,控制费用支出、平衡各部门经费支出。制定单位用款计划,核算系统实行会计和部门预算两维核算。对各单位报来的发票要进行认真审核,注重其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核算中心人员要对核算单位的业务有所了解,熟悉核算单位的收支项目,防止部分单位报销虚假发票或部分收入体外循环。

(五)、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保证部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二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活动内容。

(六)、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必须按照《会计法》及《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客观、真实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但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日常工作中的漏洞、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到积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主要侧重于财政资金的使用分析上,采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可以使用预算完成率、预算拨款增长率、公用支出增长率、人员支出比率、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经费结余率等财务指标,来评价行政单位的财务开支及预算执行情况。

(七)、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第一,要及时组织学习培训国家新颁布的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尤其单位领导;第二,要注意加强财务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第三,要积极引导财务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第四,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 .赵秋梅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会研究,2007.(9).

篇7

关键词:财务分析体系;气象部门;可视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国家越来越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带动气象部门资金量迅速增加,资金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决策对财务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大,亟须提升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然而,气象部门的管理层多数为非财务人员,打破专业茧房,构建直观、易懂的财务分析体系,不仅可以让管理层迅速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还能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支撑。财务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同于改变常规财务分析数据报表式的呈现方式。可视化的财务分析数据对管理者产生的意义体现在事前预测、事中感知、事后反馈三个环节上。事前预测表现在决策活动未开始前,提前对被决策活动运行效果以及产生的最后结果进行预测与模拟,强化管理层对决策活动的预见性与精确性;事中感知能够精确地拟化决策活动的运行状况,全面掌握决策活动的细微之处,有助于强化活动执行计划与政策编制的科学性;事后反馈就是可视化数据具备实时监测功能,能够协助决策者动态化地了解决策运行效果,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总之,可视化数据在管理层决策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决策者事前预测活动的整体情况,精确掌控决策的运行状况,从而有效地结合各类反馈信息,科学整改决策内容与实施方式,不断强化决策的执行效果,提升决策的活力性与有效性。

二、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意义

1.让非财务人员看得懂财务数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调研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从资金保障、科技服务资金、重大建设项目、单位历史遗留问题等重点关注点出发,利用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将复杂、冗长的财务分析报告转化成直观、明晰、易懂的图表,透过图表让管理层更直观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为预算编制提供数据支撑。2.规范财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同时,倒逼财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规范财务基础核算,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效推进管业财融合新模式。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财经纪律的约束力,提供财务分析支撑,有效提升气象事业发展的财务保障能力。3.聚焦资金风险管理,防控财务风险财务分析贯通单位跨时间、跨系统的数据,开展横向、纵向的业务评估分析。建立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引入风险分析模型、预警预测分析模型等多种分析模型提供智能化定制分析,对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实时预警和监控,方便管理决策者及时了解单位财务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解救措施,有效提高各单位资金运行和经费使用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助于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4.促进财务人员转型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的填制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等很多事务性的财务工作被替代,基层财务人员需要向战略性财务转型。通过构建管理层视角下的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基层财务人员从核算、监督到核算、监督、分析的转型。

三、气象部门财务分析体系的现状

1.重业务,轻财务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为了更好地履行受托公共责任,更加注重特定活动的完成情况,主管财务的管理层多数为非财务专业人员,认为预算执行完成代表着财务工作的完成,读懂复杂、冗长的财务报告非常困难,更无法利用财务报告获取有利于决策的信息。2.重核算,轻分析气象部门属于科技型、公益类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方面多注重基础的会计核算,忽略财务分析工作。仅仅通过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结合单位的目标及任务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主动性也不够,致使财务分析报告的针对性差,管理者难以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3.重事后,轻事前目前,气象部门实行的是传统单户核算+决算报表财务分析单一模式。全年收支情况、重点费用支出情况、项目建设情况等都是事后通过决算报表得知,缺乏事前和事中对财务数据的把控。构建管理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体系,管理层能够通过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展示平台及时了解财务状况,聚焦资金风险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四、财务分析体系构建措施

1.调研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初步确立财务分析指标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打破专业茧房,采用调研问卷、访谈等方式,真正了解非财务专业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提供哪些财务数据足以支撑管理决策。整理数据需求,初步按照预决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资产管理、货币资金及结转结余资金、建设项目管理、经费保障管理六个方面确立财务分析指标。具体如表1.2.规范会计核算,保证财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气象部门计财业务系统的财务基础数据是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主要数据来源,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是否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完全取决于财务基础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所以,要加大提高基础财务数据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财务分析体系的使用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3.配置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取数规则在进行数据方面的可视化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各类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取数规则加以配置,严格按照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的要求,保障财务分析指标数值的准确性和可利用性。4.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示财务分析体系联合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管理层需要理解的财务分析数据,从原本的数字符号,转变成图形或者图表的形式。在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颜色或者图形,进行二维或三维图形的创建,丰富内容的表达。可以让管理层利用二维或三维的方式,对其数据进行交互,进而可以在图表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信息价值的掌握,引导管理层充分发现数据规律,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五、结语

基于管理层视角构建的财务分析体系,从管理层的数据需求出发,构建满足管理层需求的财务分析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将复杂冗长的财务报告用图表来展示。人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要比书面信息容易得多,可以确保对关系的理解要比那些混乱的报告或电子表格更快。所以说,构建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非常清晰的沟通方式,使管理层能够更快地理解和处理他们的信息。管理层在充分、详细地理解财务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研判、分析气象部门的收支趋势,准确把握气象部门管理战略和管理决策的方向。通过构建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真正实现降低公共成本、加强管控、提升效率、支持管理决策的目的,使气象部门更好地履行其受托的公共服务责任。

参考文献

1.秦春青.基于战略视角的高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研究.商业会计,2021(01).

2.张超.财务智能可视化分析与文献综述.财会月刊,2019(03).

3.魏紫萱.可视化数据分析对决策者的影响.数字经济,2018(05).

4.殷敬淇.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路径探索以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为例.新闻传播,2017(9).

5.刘磊.可视化数据挖掘方法与技术探究.通讯世界,2017(6).

6.谭开诚.新会计准则在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应用.时代金融,2013(09).

7.郑宗旭.电商企业新型综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8).

8.孙晓斌.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9.李明玉.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体系浅探.中国证券期货,2012(05).

10.林黎,叶燕萍.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财会月刊,2007(15).

11.卢兴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革及中国对策2010年中国会计学会资深会员论坛综述.会计研究,2010(04).

12.刘玉廷.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问题.会计研究,2009(09).

篇8

P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会计管理;问题;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概述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在提供社会服务、增进社会福利、加快科教文卫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按其性质和特点划分,可分为纯社会公共服务性单位和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性单位两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按照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原则,记录和反映各类经济业务在会计年度内的实际发生情况,能够为财会工作人员编制预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是衡量预算执行效果的标尺之一。其会计核算特点如下:一是由于单位运营资金主要由国家直接拨入,其支出由国家预算支出控制,主要体现公益性,但部分单位也具有一定的盈利性,因此存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核算原则,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及相关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与企业会计核算不同,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不涉及所有者权益与利润分配等环节,尤其是不包括成本核算,因此,其仅含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及支出五个会计要素。可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更侧重于对资金流入、流出的监管。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

会计核算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会计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提炼财务数据、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基础和方式。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已实现电算化,能够客观反映单位日常经营运作情况,这是其开展财务分析等活动的基本条件,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同时,财务分析报告等的实效性和客观性是建立在财务信息系统数据完整、及时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确保财务信息量化分析的准确性。可见,会计核算的有效性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单位进行资金运作以及财务分析的前提,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另一方面,会计核算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全面预算,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财务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管理、项目开发等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验证其是否有效利用国有资源的重要手段。做好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能够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为单位实施全面预算提供基础数据和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检验财务预算执行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此外,通过对会计报表数据的分析研究,可以提高其财务管理效率,更加精准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情况。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存问题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够规范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仍不够规范,直接影响了会计核算管理效率。一是不重视基础会计信息的填写。会计核算人员往往未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会计制度的要求填写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漏填、错填,甚至不填等问题的出现。如原始凭证上不填写开票日期,在客户名称填写上字迹潦草不易于辨认等;二是支出款项时对原始凭证把关不严格,审核不认真。如一些原始凭证上只有负责人的签字而缺少经办人的签字,有的原始单据上甚至没有财务专用章。上述不规范事项直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管理者决策判断的准确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物资管理与核算不完善

尽管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引入了“折旧”因素,但在物资的台账登记上还不够规范,容易滋生腐败问题,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上,事业单位虽按照新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固定资产的耗损,但其未明确折旧计提方法,因而无法客观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由于固定资产种类较多,从采购到报废,使用周期长短各异,耗损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特别是因突发因素或是技术进步而导致的贬值,都无法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另外,固定资产报废时,要同时减少固定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基金,使得当前的资产净值与前期相比缺乏可比性,导致固定资产信息失真。

(三)内部控制不到位,影响会计核算

受传统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性。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了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但有些却缺乏可操作性,导致会计核算管理混乱,也使得会计核算等的内部控制效果大打折扣,这不利于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不力也会导致诸多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如擅自收费不入账,截留国家资金等问题。此外,由于会计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以及惩罚措施有限,因而无法完全制止会计人员将资金挪作他用等行为,使得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四)会计管理信息化落后,公开信息存隐患

多数事业单位已实现会计电算化,通过财务软件等核算分析工具的应用,可以提取相关会计信息并加以分析,但多数分析属于事后结果的分析和研究,难以对会计核算管理事项进行事前分析和事中控制,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尽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可以解决部分管理难题,但要实现会计管理预估和分析则仍有较大差距。此外,事业单位公开信息存隐患,阻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由于事业单位资金多数来源于财政拨款,因此在公共事业的投入上需要实现公开和透明。但事业单位在网站中公开的资金使用信息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全面与及时,难免引来质疑,因而不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的建议

篇9

一、财政经济综合分析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对财务报表的认识

财务会计报告可以直接反应出一个企业的生产运营以及财政支出状况,关于财务报表的内容,不仅包含了某一时期内企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数目和财政盈亏情况,还包含着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项目工程财政使用和所有者权益的信息。如果财务人员对账务报表没有正确对待,缺乏清晰的认识,将会导致财政账目混乱,条理不清,甚至出现财政亏空,对企事业的运营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办事

在财务经济综合分析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国家的法律规定,对企业的财政账目严格控制,坚决杜绝违法乱纪行为,针对财政工作中的漏洞问题,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的正常财政运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依据可靠的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财务经济分析是一个涉及到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并且注意细节问题,这样的财政信息报告才是可以借鉴的,并且有利于企业发展,也可以实现财政分析的价值意义。

二、财务经济综合分析流程

(一)明确分析方向

企业的财务经济分析是一项系统有序的工程,在开始进行分析工作之前,应该合理规划分析的方向,确定一个大致的内容主题。因为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的经济信息也不相同,所以应该有所侧重,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目标,按照运营方向进行综合的财政经济分析。

(二)收集整理多方面的信息资料

关于财务方面的分析,需要准备详细的企业财务资料,包括财务报表、生产报表、财务预算、经营规划等企事业单位的内部资料。涉及到整体经济的规模分析,还需要市场经济信息、销售需求信息、行业竞争信息以及宏观审计预算报告等资料。在资料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必须注意材料的真实可靠性,任何一个细节的忽略都将引起综合分析的准确性。

(三)制定适当的分析标准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同一种分析方法,不同的分析标准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分析结果,针对不同企业的财政经济分析,由于企业之间的规模、生产方式、运营计划都有所差距,所以必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立适当的分析标准。

(四)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目前,常用的财务经济综合分析方法包括杜邦分析法、沃尔比重评分法、平衡计分法分析法。分析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也是进行财务分析的一种手段,但是分析人员还是应该以客观全面的理念,选择适合企业发展规模和未来规划的分析方法,随着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更多新的分析方式,比如,财务人员经常利用计算机财务分析模型或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也逐渐形成了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

(五)综合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个全面的财务经济分析结果,不仅仅需要一个分析报告,还应包括对应的建议规划,通过在对企业财务管理分析过程中,深度了解企业的内部发展状况,可以更好地指出企业的不足之处,结合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企业所处的位置,给出一个适合企业更好发展的建议。

三、财政经济分析的主要应用

(一)分析企业财政收支情况

财政的高回报率是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进行企业的财政经济综合分析时,一方面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实施,另一方面,也要明确财政的收入来源,保证正常的收入指标均是符合国家规定的,认真分析企业财政中的支出项目,避免财政经济的漏洞出现。在遵守相关规定的条件下,对财政经济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合理建议,降低支出成本,提高企业的财政收入。

(二)分析企业财政预算

财政预算是企业财政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企业财政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某企业在完成一项工程的财政预算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控制成本,由于材料费的比重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一般能达到预算费用的70%左右,所以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企业的财政分析时,应该与造价人员进行材料价格的预算估计,争取掌握最新的材料信息,另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合同中的材料用量,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分配。

(三)分析企业财政资产构成

通过企业的财政经济分析过程,可以直接明了的看到企业内部的资产构成,比如,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分析人员可以通过研究财务报表查看,该企业是否做到了账实相符,有没有财政资金流失,能否保证固定资产的收益等,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财政经济的清查,及时发现企业财政的资金流向,避免财政资金的赤字亏空,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完善财政资产的构成。

(四)分析财务管理状况

一项工程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财政管理的监督。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工程报表,对项目工程的各项费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采用对比分析法,将施工前后的各个费用指标进行划分,与之前的同等规模工程进行财务支出对比,可以大致得出该项工程的财政支出是否合理。

通过财政经济的综合分析,一方面可以对企业的财政支出平衡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可以分析企业生产运营的财务管理状况,了解财政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并且可以监督财政管理的落实执行情况,提高财政管理的工作效率。

篇10

    新《制度》对原有制度的内容框架进行了修正和拓展,如会计主体、制度目的的拓展,并增加了原有制度中缺失的内容,如会计核算体系的界定、基建会计制度适用问题,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等,使得财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更能体现“会计作为一门经营管理工具”的职能。

    (一)适用会计主体的拓展

    旧《制度》适用主体为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有科学事业单位,对主体的性质进行了明确限定,将集体的、民营的以及合资的事业单位排除在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之外,适用范围有限,不利于规范具有相同核算规律的所有科学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新《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打破了原有制度的种种限制,顺应了现行科学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日趋多样化,经济成分日趋多元化的趋势,使财务制度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在更大的社会领域内发挥作用。

    (二)制度目的的拓展

    旧《制度》制定的目的为“规范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内容相对单一,规范层面较低;新《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内容和规范层次得到提升,更加注重财务管理职能,呈现出多维立体的完整体系,明显实现了由“单一会计核算”到“全方位财务管理”的质的飞跃。

    (三)明确了会计核算体系

    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应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科学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旧《制度》中均未涉及这些方面的内容。新《制度》中对于国家预算管理的指导方针、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整体内容、单位预决算的编制程序以及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等问题均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将使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更加符合预算会计体系的核算规律。

    (四)解决了财务会计与基建会计两张皮问题

    原有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基建项目全部由上级拨款,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之间无核算交集,因此旧《制度》中不包括基本建设的核算内容,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一直游离于单位基本会计核算之外。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基本建设资金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之间有了密切联系,如基建拨款不足,可用自筹资金来弥补;基建项目竣工,需向事业会计交付资产。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的核算模式日趋不合时宜。新《制度》明确指出”科学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应当执行本制度,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因此,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合并核算成为必然趋势,但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五)明确了固定资产折旧问题

    由于原有科学事业单位大部分经费来源为国家财政拨款,这部分经费遵循了收付实现制核算原则,因此,未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科学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经费的来源日益多元化,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真实反映科学事业单位资产净值显得日益重要。新《制度》明确指出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或者工作量法计提折旧,但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单位支出。这在明确固定资产折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兼顾反映了固定资产实际损耗和国家对于科学事业单位的固定投入资本的双重信息。

    二、规范程度的延伸

    (一)由会计凭证向原始凭证的延伸

    旧《制度》重点关注会计核算的载体,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财务报表等,规范的主体为财务人员,新《制度》增加了原始票据管理问题,重点直指虚假票据。这与近年来国家对科研投入的逐步加大,部分科研人员虚假编报科研项目预算,谋取个人私利的社会现象相关联。规范的主体由财务人员扩展至科研人员,实现了规范程度由会计凭证向原始凭证的延伸。

    (二)实现了制度更新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进程的同步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分类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在这方面旧《制度》没有进行规范,因此无法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这些公共财政改革的新举措和新要求。新《制度》填补了这些方面的空白,对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实现了制度更新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进程的同步。

    (三)由资金使用过程向资金使用效果的延伸

    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对科学研究投入的增加,科学研究经费的使用和科学研究相关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对科学研究投入产出绩效的评价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旧《制度》仅限于对资金使用过程的规范,资金使用效果评价方面存在空白。新《制度》在资金使用效果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实现了国家科研投入从单纯关注“投入资本”到重点关注“投资收益”的延伸。

    (四)会计信息挖掘的延伸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财务信息。其中财务报表是反映会计主体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信息披露载体,财务分析报告是对会计报表信息的进一步凝练和具体化。旧《制度》下规范出来的会计信息内容是单一的,层次是肤浅的,不能真正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新《制度》明确了会计报告体系的组成内容以及财务分析的重点和指标体系,以此为依据,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将更加深入和精炼,为推动科学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