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06 05:2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特种设备的选购
特种设备的选购,除满足生产要求外,根据有关规定,必须保证安全要求,选购必须进行严格审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出厂标准,同时达到使用和安全要求。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购置的特种设备必须附有以下相关文件:
(1)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
(2)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3)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
(4)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二、特种设备的安装
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必须经省、直辖市、自治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从事安装,改造、维修等工作。
(1)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2)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测手段。
(3)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2、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方可施工。
3、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设备维护部。设备维护部应当将其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4、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三、特种设备的使用
1、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2、设备维护部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工段)应对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4、设备维护部应组织维修人员对在用特种设备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5、在对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6、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7、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篇2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多领域都开始使用特种设备,由此使得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安全事故的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让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甚至对社会的稳定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更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前提。
1.现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1.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意识较弱
在现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是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一种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甚至有些企业在使用特种过程中完全忽略了对其质量和安全方面的管理,殊不知安全意识薄弱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特高的重要因素。例如,特种设备使用者认为只要使用的特种设备质量能够通过国家质量机构的检查,质量达到使用要求,设备使用过程便是安全的,不需要对设备的使用进行安全管理,如此一来,特种设备使用者便放松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更是将安全管理观念抛之脑后,由此造成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
1.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特种设备管理机制中还存在大量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特种设备的高效使用。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予以了严格规范,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违规的现象仍然较普遍。从调查数据中发现,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有70%是由违规造成的,在违规行为中占主要的由使用人员的违规、没有按照相应标准使用设备、违法改造设备的使用规范等。在特种设备使用中之所以会发生各种安全事故,主要原因是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中存在较大的缺陷,使得特种设备在实际管理中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
1.3使用者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较差
从当前我国特种设备使用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在特种设备使用中缺乏一定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专业化的技术团队更是少之又少。实质上,特殊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较大,如果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和安全管理人才,那么就可能导致特种设备使用的整体专业素质偏低,加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意识淡薄,不仅对特种设备的发展产生一定制约,更是对设备使用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2.1强化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管理
要想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管理工作,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监督部门应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意识,高度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加强对其管理的领导。
2.1.1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制度相应的配套安全管理制度对其使用过程和监管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例如,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注重对其的监督和管理,将监管制度贯彻于特种设备的全过程中去,并对所有参与特种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加以明确;为了保证特种设备的使用质量,相关部门还可以编制各种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一位特种设备使用者熟练掌握设备安全使用的规章制度。
2.1.2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或者置放中都应该定期完成对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相关监管部门可对特种设备的养护工作做定期检查。一般来说,特种设备的养护工作应每月检查一次,如果在检查中发现任何问题都应该及时处理,对于养护工作中出现的影响设备使用安全的问题,检查人员应在解决问题之后做出详细记录,以备下次参考,着重检查。
2.2加强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工作人员作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管理质量,必须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2.2.1企业相关部门和领导应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在实施培训之前,相关部门应制定培训计划,根据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安全管理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各方面素养,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通过对工作人员各方面素养的培训,不仅能够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质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
2.2.2特种设备的使用对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因此企业应制定和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的持证上岗的制度。企业内部应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并且特种设备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应该通过国家规定的考试合格,并获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只有保证了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进一步确保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2.3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如果不对其安全使用加以重视和管理,由于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较大,必然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并构建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工作人员,无论是在特种设备的使用中还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都应该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考核,以此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在所有人员共同努力下真正得以落实。
特种设备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方便人们生活的重要工具,也是影响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目前的特种设备管理现状并不令人满意,甚至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为此,相关企业和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这一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所谓的特种设备主要是指一些涉及到人们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以压力容器、电梯等为主。受到其自身特征的影响,其危险性较高,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就要求特种设备的使用企业采取有效的对策,加强管理。
一、企业特种设备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特种设备的发展现状来看,安全监督管理水平逐渐上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设备管理朝着规范化的步伐迈进,但是从整体来看,特种设备的应用企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企业对特种设备的认识不到位
很多企业不清楚哪些设备属于特种设备,无法确认设备的功能与地位,因此在管理上难免存在不足,还有部分人员对特种设备的操作认识不到位,埋下安全隐患。
2.安全责任落实不够具体
很多企业对特种设备的危险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清楚的意识到企业生产中应该承担的主体责任,没有依照法律的要求进行安全管理。受到经济收益的影响,一些企业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甚至没有登记,没有定期检查等现象较为频繁,甚至部分人员无证上岗,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安全管理制度不到位
大多数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到位,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操作规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日常的维护与保养也没有清楚地定位。
4.安全管理人员不足
很多企业没有专门设立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导致人员认识不足,很多企业对加大特种设备管理的投入认识不足,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安全管理规定,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忽视国家持证上岗的原则。
5.没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特种设备的故障,很多企业没有设立备案资料管理部门,对可能发生的情况也没有设置应急预案,导致事故发生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提高特种设备管理的有效对策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特种设备在我国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其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降低其安全事故,这就要求各特种设备的使用部门加强管理。
1.加强特种设备的理论管理水平
各特种设备的应用企业必须认真地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清除的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其管理理论水平。
2.明确责任主体
明确特种设备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企业内所有使用特种设备的人向总负责人负责。
3.完善管理理念
管理必须依赖理念,创新必须依赖管理模式,必须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3.1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企业对特种设备的管理要从思想上加强重视,加强企业的领导职能,强化管理水平。
3.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对企业设备的管理必须依赖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尤其是特种设备的管理。同时要加强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加强监督与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所有设备都要明确操作人员的责任,建立管理日志,维护记录和检查记录等。在进行操作前要对其工作环境进行检查,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完成作业后,要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检查确认。特种设备的应用部门还要制定操作过程,每日检查、每月检查的定期检查制度,并且切实实践。
3.3加强平时的养护与管理
对特种设备要进行定期的养护管理,加强保养,定期进行自检。在用的特种设备要每月进行例行的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如果发现异常,要加强养护,及时处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做出记录。
3.4建立与完善特种设备的档案
档案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的数据管理,对企业中的特种设备了如指掌,尤其是其安全技术档案,其中包括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证明等;定期检查、维护的记录;日常使用情况说明等等;其附件的应用情况、维护保养记录等;运行故障情况分析;高耗能设备测试情况。
4.设置专门的安全负责人员
根据相关条例,必须配备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加强操作,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进行严格的考核,必须持证上岗。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还要与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监察人员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人员保持沟通联系,配合安全监察人员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人员做好安全监察及定期检验工作,当设备有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要立即报告。
5.加强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训练
提高特种设备的使用必须加强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使用技能的培训,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通过培训这一方式来增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遵守党纪,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
6.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目前我国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发生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特种设备的重要性与运行管理都有了清楚地认识,这就要求特种部队必须加强管理,认真履行国家的相关条例,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增强责任心,注重各部门的协调,将特种设备的管理落到实处,切实有效的改善现状。
参考文献: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治理无证使用锅炉、违规使用锅炉及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行为为重点,全面、深入排查治理锅炉的安全事故隐患,推动锅炉使用企业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锅炉事故的发生。
二、整治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建立和完善锅炉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有效强化,无证、违规使用锅炉现象基本杜绝;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能力和防护自救能力明显增强,锅炉作业人员实现持证上岗,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
三、整治范围
(一)米面、年糕、豆腐等小作坊、食品加工行业的锅炉;
(二)服装加工行业的锅炉;
(三)水产养殖行业的锅炉;
(四)其他在用的锅炉。
四、整治重点
(一)存有严重事故隐患的在用锅炉(含超压使用);
(二)由非承压锅炉改造的承压锅炉或非法使用的“土锅炉”;
(三)未办理注册登记、未经检验合格或超期未检的在用锅炉;
(四)作业人员存在无证上岗、违规操作的现象,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五、整治措施
(一)使用单位应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职责明确,能正常履行管理职能。
(二)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包括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维护保养、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预案等各项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并适时组织预案演练。
(三)使用的锅炉应按规定经过检验合格,并办理使用登记;设备按期进行检验,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整改;锅炉的额定压力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应予及时更换;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维修改造价值的,应当予以停用报废。
(四)使用的锅炉应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作业人员要加强运行检查,管理人员每月至少要有一次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
(五)建立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六)锅炉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并熟悉安全操作规程。锅炉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并做好记录。
(七)锅炉使用单位应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积极采用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并认真总结节能减排的先进经验。
六、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0年3月25日~2010年4月25日)
各村(居)对辖区范围内的锅炉使用单位进行调查摸底。
(二)自查自纠和监督检查阶段(2010年4月25日~2010年6月25日)
1、督促锅炉使用单位对照整治工作要求,查找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2、各村(居)对各使用单位隐患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现场跟踪检查,对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不实施整治或设备无证使用、违规(超压)使用、超期未检及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单位,及时报送镇安监中队。
(三)检查验收和总结阶段(2010年6月25日~2010年7月10日)
镇政府组织人员对锅炉使用单位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巩固整治成效。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锅炉的安全运行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各村(居)及锅炉使用单位应充分认识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各村(居)应落实专人负责,并结合实际,制订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大型游乐设施专项排查整治的通知》(市监特设〔2020〕66号和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开展大型游乐设施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赣市监办特设〔2020〕13号文件精神,今年以来,我局根据职能积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规划,为排除大型游乐设施在安全隐患,督促使用单位严格落实特种设备管理要求,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思想,切实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有效保障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安全。
2020年我局共出动安全监察人员24人次对我市的瑞金依和游乐管理有限公司2台大型游乐设施进行不定期检查。
检查人员对大型游乐设施逐台进行检查,查阅设备检验情况、作业人员持证情况、使用单位管理制度建立落实情况、检验合格标志、安全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身高标尺及设备进出口处关闭锁紧装置设置情况、安全保护装置配置、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设施运行记录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并检查了各游乐设施场所的制度台账情况等,现场向使用单位进一步强调严禁使用超期设备,督促使用单位加强大型游乐设施的日常管理及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篇6
关键词:电梯;安全;管理
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大型客运站电梯的安装和使用数量迅猛增加,客运电梯的使用在给旅客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电梯设备故障和管理制度的缺失,旅客电梯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近年来发生了不少的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旅客人身伤亡害和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铁路客运站作为社会窗口,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电梯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反响,但目前客运电梯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而由电梯安全引起的纠纷也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必须正视电梯安全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旅客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电梯设备运行安全和旅客人身安全。
1 客运电梯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电梯安全基础管理存在差距
1.1.1 安全管理职责不清晰
铁路客运车站没有落实“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的要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中,没有按照客运电梯安全管理职责,落实逐级安全管理责任。安全、客运、设备、职教等相关部门客运电梯管理职责不清,没有明确界定电梯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职责与分工,没有对相关职责做出明确规定。
1.1.2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客运电梯11项安全管理制度不全,缺少安全隐患治理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基本制度;未建立电梯钥匙管理制度,也没有设专人管理,缺少三角钥匙使用登记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制定不严谨,照抄照搬上级特种设备管理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制订未结合现场实际,不符合车站实际情况,制度无法落实、执行,管理无法到位,在安全管理上产生了漏洞。
1.1.3 电梯法规标准、技术档案缺失。《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电梯技术条件》《电梯试验方法》《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等法规标准收集不齐全;电梯随机文件,安装、改造、重大维修有关资料及监督检验报告保管不全,造成需对电梯设备进行维修和检验检测时缺少相关原始技术资料,不能满足对设备维护保养和隐患排查跟踪确认的需要。
1.1.4 客运高峰时段值守制度不完善。没有制定在客流高峰时段关键位置安排专人进行值守,引导乘客安全乘梯的相关办法、疏导乘客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1.1.5 客运电梯安全风险研判不到位。安全生产分析会没有对客运电梯委托管理单位情况、故障维修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对存在的电梯安全隐患未制定整改措施;设备隐患记录不全面,对电梯日常检查、维保等环节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治理情况问题缺乏详细记录,也未定期对其进行汇总分析。
1.2 电梯维护保养工作存在差距
1.2.1 维保资格不符合规定。电梯维保单位没有取得电梯制造单位的授权或委托;部分电梯维保单位维保资质不符合规定;电梯维保单位与使用单位没有按规定每年签订正式有效的电梯维保合同或签订的电梯维保合同超期。
1.2.2 日常维保工作不到位。维保超期现象仍然存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在投入使用后,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每年都要对电梯进行定期检验;维保公司至少15天就要对电梯维保一次。然而,日常工作一些电梯维保单位没有严格执行电梯应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维保的规定,存在超期维保现象,电梯的维保质量和水平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1.2.3 维保作业违反规定。电梯维保人员维保时单人作业,维保记录大部分只有1名维保人员签认,违反电梯维护保养作业中,现场作业人员不得少于两人的规定。
1.2.4 电梯维保人员业务不熟练。部分电梯维保人员不熟悉自动扶梯梳齿板保护装置、防逆转保护功能和乘客电梯限速器安全钳联动功能等安全装置的实验方法;不熟悉如何模拟试验自动扶梯梯级下陷功能;在电梯维保过程中缺乏基本技能,电梯维保既缺乏技术力量又缺乏维修设备,维保质量缺少可靠性和安全性,致使电梯存在安全隐患。
1.3 客运电梯安全隐患整治不力
1.3.1 客运电梯运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存在部分自动扶梯、基坑盖板安全开关短接,失去安全保护功能;自动扶梯,驱动链断链开关动作后,附加制动器未能动作;自动扶梯梳齿板开关机械装置与电气开关触头安装错位;自动扶梯出口处两侧的栏杆设置,不符合确保扶梯出口畅通的要求;乘客电梯轿门闭合间隙超限;自动扶梯下机房盖板保护开关失灵,防夹毛刷端头过渡圆帽丢失;部分直梯防夹人保护装置动作不灵敏,电梯门在关门中遇障碍物不能及时使门重新开启等安全隐患,影响电梯安全运行。
1.3.2 安全防护设施设置不符合标准。自动扶梯出口处两侧的阻挡装置未固定,可随手打开,未起到阻挡作用;自动扶梯缺少附加制动器;自动扶梯围裙板防夹毛刷装置的端点超过梳齿与踏面相交线,存在滞阻隐患;自动扶梯的梯级缺失保护装置失效;自动扶梯梳齿板保护开关试验后不能正常复位,设备运行安全保障不到位。
1.3.3 基础设施不完备。突出表现在车站开通运营后,电梯基坑没有安装排水设施,存在电梯底坑墙壁渗水,致使电梯基坑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水,雨季不能正常使用,因属于电梯遗留工程,无法进行整改。
1.4 职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存在漏洞
1.4.1 存在电梯使用单位职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与实际脱节现象。职工电梯安全知识培训未纳入年度、月度培训计划中;未对车站相关管理人员及现场操作人员进行电梯的法律法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乘用电梯常识的培训。
1.4.2 持证上岗规定不落实。电梯安全管理和巡检人员未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培训,未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而从事相应的管理或巡检工作,造成不合格人员上岗。
1.5 电梯应急处置存在差距
1.5.1 应急预案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制定的电梯应急预案不简洁、实用、有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缺少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分工、应急流程图、应急救援联系电话等内容,不能有效指导现场应急处置,无法有效落实和执行。
1.5.2 应急演练不到位。部分车站没有组织电梯应急演练;有的车站设备部门和客运部门各自进行电梯应急演练,没有组织客运和设备部门的联合演练;应急演练流于形式,对应急救援演练不进行总结、讲评分析。
2 强化客运电梯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明晰管理权责
2.1.1 电梯设备的安全管理由安全部门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对客运电梯使用登记、检验检测、维修保养、安全运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以及持证上岗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履行客运电梯安全监督检查职责,对客运电梯安全管理职责落实情况进行安全监督检查,督促相关部门整改存在的问题,提高客运电梯用管修水平。
2.1.2 使用管理由客运部门负责。客运管理部门应加强客运电梯日常使用管理情况的检查考核,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客运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客运电梯使用管理办法、制度和基础台账,掌握客运电梯数量、分布和安全状况。加强客运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对客运电梯运用管理情况进行安全检查,督促问题整改,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1.3 维护保养、日常管理由设备部门负责。设备部门作为客运电梯日常使用、管理、维修的主体,应建立健全用管修制度,配齐配强专职管理人员,加强日常管理、检查和维护保养。
2.1.4 培训教育由职教部门负责。负责特种设备管理、巡检、盯控人员的日常培训学习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培训上报工作。
2.2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2.2.1 客运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客运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客运电梯安全运行。客运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日常检查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报检制度;钥匙管理制度;人员管理以及培训制度;应急预案以及应急演练制度;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治理制度;事故报告制度。要对照各项制度的要求抓好落实,落实中要不折不扣,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正树立保证电梯安全的责任意识。
2.2.2 加大电梯日常巡视检查力度。客运车站要进一步明确电梯巡检人员巡视职责,电梯巡检人员每日对全站电梯进行不少于三次的例行巡检,巡检时采取询问、手模、耳听、目视等方法,检查电梯外观是否完整,各种安全标志有无破损,运行状态是否良好;每日开启电梯时要进行试运转,并对设备安全状态进行检查确认;电梯运行时要进行定时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电梯停运后要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保障电梯良性运行。
2.2.3 客流高峰时段电梯值守。客运车站要采取视频监控、远程对讲等装置,对电梯运行进行全过程监控,完善客流密集时段应急预案,加强客运乘降组织,准确掌握客流情况,做到随时发现电梯故障和意外情况,及时在关键部位安排电梯值守人员,疏导客流,引导乘客安全乘降,确保旅客安全乘梯和运行安全。
2.2.4 加强部门配合,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设备部门、客运部门、安全部门、维保单位要加强协调合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各部门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要及时通报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积极组织整改,维修完毕经试验良好后方可投入使用。设备部门对电梯日常检查、维保等环节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治理情况问题进行详细记录,每旬进行汇总分析,杜绝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
2.3 强化维保制度的落实
2.3.1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需要有经资格认可的维保单位承担,并且按照规定向质量技术部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后方可实施。电梯使用单位与有电梯维护保养资格的专业保养单位签订维护保养合同,维保合同签订的内容应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明确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责任,达到清晰明确,确保有责可究,按照确定职责落实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避免日常管理无序和混乱现象的发生。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对电梯提供日常维护保养前,应当根据不同制造单位、不同品种的电梯进行评估,对电梯安全性、可靠性和日常维护保养所需的人员、技术、装备和备件供应等进行确认,确保在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合同有效期内有能力和条件保证所维护保养电梯的运行安全。
2.3.2 电梯维保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循职业行为规范,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并接受专业培训,均应持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在有效期内。作业人员必须熟悉操作电梯的性能、原理、构造等,熟练掌握电梯基本运行理论、设备专业知识、应急操作程序等,能正确处理电梯运行中突然出现的停车、失控等各种突发状况,对电梯运行安全能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断,掌握新技术和新规程,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对电梯设备的安全负责。
2.3.3 维保单位以半月、季度、半年、年度维保为重点约定维保期限,明确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维保,维保单位要详细记录维保内容及结果;电梯维保项目和质量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和设备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要求;维保单位维保或自行检查过程中,发现电梯维保合同内容已经不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需要改造、维修、更换零部件、更新电梯或调整维保计划与方案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向使用单位提出建议。使用单位应监督电梯维保工作的开展,加大对维保单位的监督管理和卡控力度,留存相关资质信息,坚决杜绝走形式、超期维保和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参与维保;规范各项记录的填记,对维保项点现场盯控,逐一核对,提高客运电梯用管修水平,确保电梯运行安全。
2.3.4 维保单位做好电梯日常检查工作。电梯维保人员经常检查各项系统是否正常,发生故障及时到位及时排除,待修复后方可使用;每天对机电设备进行清扫、吸尘检查,使机械、电气保持清洁,保持继电器开关动作灵敏,接触可靠;每周对电梯安全设施和电气控制部分进行一次重点检查,看其是否正常;每三个月对电梯所有机械、电气等传动控制与安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必要的调整、维护和加油;每年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技术检验,根据工作情况修复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根据本单位使用程度可在三至五年对电梯进行一次大修,包括各部位的轴承拆洗、加油、调整、蜗轮减速机油箱清洗更换新油等;对电梯进行检查维修及问题,要作详细记录以便系统考核各部件的故障情况。
2.4 加强宣传引导
2.4.1 按照相关标准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设置齐全醒目的安全乘梯须知等标识揭示;加装电梯语音提示装置,遇人员乘梯时提示安全乘梯须知相关内容,向乘客宣传安全乘梯常识,引导旅客安全乘梯。
2.4.2 对乘客正确乘梯进行宣传。电梯客运人员引导乘客正确乘坐电梯,面朝运行方向站立,双脚应站在黄色安全警示边框内,切勿踩在两个梯级的交界处, 劝告乘客不要趴在扶手带上,站稳并扶握扶手带;儿童和老弱病残人员应由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一手拉紧或搀扶搭乘,婴幼儿应由上述成年人抱住搭乘;依靠拐仗、轮椅等辅助器械行走的乘客以及使用手推车、婴儿车的乘客不能使用自动扶梯;对老人、儿童、大型箱包携带者进行安全引导,使其保持乘梯安全距离;切勿任由儿童沿梯奔跑、嬉戏或坐在踏板上;劝导乘客切勿停滞在上或下地台板处;留心宽松衣物和拖鞋、软底鞋、鞋带等,注意衣物鞋袜不要被扶梯两侧和梯极之间的缝隙夹住,以免发生事故。
2.5 实施安全技能培训教育
2.5.1 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了电梯的管理水平。维修人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办法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执行,职教部门要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和严格管理,监督检查维修人员接受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
2.5.2 职教部门根据使用部门提报的人员培训计划负责安排电梯管理和巡检人员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并在有效期内方可从事相应的管理或巡检工作,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
2.5.3 职教部门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每年应当对设备管理、巡检、盯控人员进行不少于一次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电梯安全乘用常识》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保证管理和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使用技能。
2.6 提高客运电梯应急处置能力
2.6.1 规范扶梯安全操作规程。每日开始正常工作前,盯控人员检查确认梯级上无乘客且扶梯周围无障碍物;在梯头或梯尾的启动开关处用电梯钥匙启动扶梯,使扶梯自动运行,视其有无异常现象,查验电梯运行情况是否良好;电梯运行情况一切正常后使用。
2.6.2 电梯发生突发事件后,先通知乘客,立即按压电梯急停开关,停止扶梯的使用,利用喇叭安定旅客情绪,疏散旅客离开电梯,引导到安全区域,将旅客止步牌放置于扶梯出入口处,停止电梯运行。
2.6.3 组织开展电梯应急演练。客运车站要高度重视客运电梯运行安全风险,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电梯应急演练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安全部门负责制定预案,突出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前期的准备、故障点的处置恢复,到演练后的总结,做好详细的记录,并根据演练情况修订、完善客运电梯应急处置预案,不断提升现场应急处置的能力。
3 结束语
电梯运行涉及旅客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电梯作为特种设备,人们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要求在进一步提高,相应对电梯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及产品质量的重视,日常检查力度的加强,并伴随着新工艺和技术的应用,要加强对电梯设备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管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大安全问题整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根本,才能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篇7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改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特种设备在社会生活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梯是特种设备当中的成员之一,也是百姓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设备,因其能够方便百姓出行而备受青睐,成为了社会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我国电梯事故致人死亡案件频发,一例例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我们眼前消失,他们的逝去时刻提醒着我们,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一、案例分析
2012年9月13日13时,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东湖景园”的C区7-1号在建楼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一台施工电梯在升至离地100米处的高空时发生坠落事故,乘坐电梯的19名粉刷工人全部遇难,无一生还。这是近年来我国电梯事故最为严重的一次。
2013年5月14日8时许,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CBD沃尔玛超市正在运行的自动扶梯突然断裂,一位老婆婆随电梯一同坠落,当场身亡。
2013年5月14日9时许,陕西省西安市红庙坡幸福家园小区2号楼1单元,一对夫妻在15楼欲乘坐电梯下楼,电梯门打开后妻子习惯性直接进入电梯,却没想到电梯的轿厢并没有到达15楼,妻子直接坠楼身亡。
2013年5月15日11时36分许,深圳鹏程医院一名实习女护士的身子被电梯门夹住,女子随电梯先上行,之后又下行至负一楼,被卡住女护士当场死亡。
2013年5月16日,一名61岁的老人坠入云南省玉溪市中医院的住院部大楼电梯内,被救出时已经停止了心跳和呼吸。
据统计,我国去年共发生电梯事故36起,死亡人数为28人。而仅今年5月14日至5月16日3天的时间就发生了4起电梯事故致人死亡案件,如此高的事故发生频率,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故过程,让百姓在沉痛惋惜之时,对国内的电梯安全产生了质疑。为此笔者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详细内容参见图1:
百姓遇电梯事故比例分析图(图1)
根据图1不难看出,在共计1万人的调查当中,仅有6.97%的人选择走楼梯,除此之外的93.03%都习惯乘坐电梯。而在这庞大的电梯人群当中,有39.82%的人偶尔会遇到电梯故障,有25.34%人经常遇到电梯故障,也就是说有超过64.5%的人遇到过电梯故障。经过换算在受访的1万人当中有将近7千人遇到过电梯故障,如此庞大的数字,如此高的几率,不得不让人为之胆寒。
据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统计,我们厦门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注册登记的电梯2012年5月31为22524台,2012年12月31日注册电梯23354台,2013年5月31注册电梯25006台,300多万人口的厦门每年新增电梯近三千台。电梯保修单位76家,然而电梯一次检验合格率仅为63%,2012年一年,电梯困人事件就超过了1000起。从综合角度上来看,目前厦门市电梯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强,维保质量不高,是导致厦门市电梯一次检验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在2013年3月12日向媒体通报了今天厦门地区特种设备的工作重点,其中加强电梯安全监管工作是重点工作项目。
二、电梯安全管理现状
1.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笔者从事电梯管理人员考核工作多年,对50个居民小区以及20家商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居民小区和商场普遍缺乏电梯管理制度,汇总后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多数的居民小区和商场都没有健全的电梯安全制度,有一些小区和商场虽然制订了管理制度,但是在安全管理方面很少提及甚至只字不提。
其次,由于部分企业的电梯管理者对电梯安全管理问题不够重视,以至于在电梯运行之前没有根据其特点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已制定出的管理制度也仅仅是在个人对于电梯安全认识的基础上而制定的,缺乏对电梯使用环境、人流量大小、工作时间等因素的实际调查和考虑,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使得在进行电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其相关制度很难得到落实,自然也起不到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其实早在2004年我国质检总局首批《特种设备目录》时,就已经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并在2009年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其中对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更是做出了明确要求,然而由于部分电梯安全管理者对电梯安全管理问题的不够重视,致使在进行电梯安全管理时缺少了实际工作准则。
2.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笔者根据厦门市近年来参加考核的电梯管理人员的摸底,对100名电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包括居民小区、商场、医院以及一些企业单位的电梯管理人员,具体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篇8
蒸压釜是一种大型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图1),主要用于建材制造行业,但是因为蒸压釜快开门釜盖和釜体啮合齿(图2)失效而频繁出事故,事故一般都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危害性强,社会负面影响大,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先后出台了大量安全管理指导性文件和通知,要求特种设备检验单位做好蒸压釜的定期检验工作、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做好蒸压釜的安全监察工作。
2失效方式及分析
蒸压釜由釜盖和釜体齿啮合来实现釜盖快开门效果,并由快开门安全联锁装置对齿啮合效果进行确认,防止误操作。主要失效方式有以下2种:(1)釜盖和釜体两端存在设计结构问题,由于使用过程中产生疲劳裂纹缺陷,在釜盖和釜体齿完全啮合情况下,部分釜齿中的裂纹缺陷发生快速扩展并断裂,釜齿密封面泄漏,内部工作介质瞬时泄放,造成整个釜齿啮合连接体失效。(2)釜盖和釜体无设计结构问题,但釜盖和釜体只是部分釜齿啮合,在釜体正常工作情况下,因为内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啮合连接处的强度达不到要求,造成一部分釜齿啮合连接面塑性变形并断裂失效,内部工作介质瞬时泄放,造成整个釜齿啮合连接体失效,断裂后可以发现所有齿轮的断裂部位均有塑性变形断口。
3快开门安全联锁装置
(1)蒸压釜的快开门安全联锁装置主要实现以下效果:当快开门达到预定关闭部位,釜盖和釜体齿达到完全啮合,蒸压釜方能进入蒸汽升压运行;当蒸压釜内部的压力完全泄放,压力降为大气环境压力后,快开门方可打开。(2)快开门安全联锁装置主要有机械联锁、机械电气联锁和机械气动联锁。上述3种联锁方式均能达到安全联锁效果。(3)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小型锅炉、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和烘缸(筒)安全监察工作的通知》(质检办特〔2013〕338号)等规范文件对快开门安全联锁装置提出要求。安全联锁装置功能必须经监督检验并验证合格方可随机出厂;对快开门安全联锁装置明确提出要求。蒸压釜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安装单位进行安装,对快开门安全联锁装置调试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蒸压釜在投入使用后3年,就应按TSGR7001-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进行首次定期检验,定期检验时也应对快开门安全联锁装置进行检查。(4)检验人员在定期检验过程中经常发现快开门安全联锁装置存在损坏不维修或人为破坏痕迹,主要原因是釜内的物料加工结束后,釜内及物料的水蒸气不断释放,釜内降压速度比较慢,快开门安全联锁装置打不开,快开门釜盖自然也打不开,使用单位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人为破坏联锁装置,当釜内压力降至一定压力时,强行打开釜门进行卸装物料。
4定期检验要点
(1)蒸压釜的定期检验重点主要有宏观检查、几何尺寸检查、表面无损检测、测厚测定、安全附件检查和安全联锁装置检查。特种设备检验单位应针对蒸压釜的结构和使用特点,编制定期检验方案,并能有效实施,合理规避检验风险。(2)外观检查时,检验人员应对釜盖、釜体两端啮合齿的几何不连续部位和连接焊缝进行目视检查,对怀疑部位进行表面无损检测,能够发现上述失效方式(1)类缺陷。(3)检验人员应当确认压力表在检定有效期内后,对快开门安全联锁装置进行试验,将釜齿未达到完全啮合位置,此时检查安全联锁装置是否工作、检查是否能够进蒸汽升压,如能升压则安全联锁装置认定为不合格;将釜内压力将至接近一定表压时,如能移动釜盖则安全联锁装置认定为不合格。(4)检验人员应检查蒸压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特种设备操作、管理资格证书。(5)检验人员应对蒸压釜的的重点部位进行拍照并存档,重点部位至少包括釜齿、快开门安全联锁装置等。
5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要点
(1)使用单位应加强对蒸压釜安全管理,做好定期维护和日常巡检工作,发现问题应立即停釜检查,严重问题时应向特种设备检验单位报检确认。(2)蒸压釜操作人员是否持有效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是否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并能够熟练操作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或业主是否了解此类设备的风险和应对措施。(3)使用单位应制定并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并要求相关人员严格实施;杜绝安全联锁保护装置损坏不维修和故意人为破坏的现象。
6结语
篇9
一、检点
(一)全县复工复产企业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
(二)新投入使用的复工复产使用的特种设备。
二、检查内容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否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真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做好“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暨落实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规章制度,特种设备是否办理使用登记、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特种设备是否在检验期内使用,是否制定特种设备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了演练。是否按照法律、法规、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定期进行自行检查并如实填写各类记录等。
(一)要求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制定复产复工方案,建立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二)督促企业对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和保护装置、阀门仪表、报警装置进行全面检查、检修、检测和调试,确保设备设施完好可靠。
(三)要求企业开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熟悉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四)督促企业加强特种设备日常检查巡查,做好记录,做好定期维护保养,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坚决做到设备不带病运行。
(五)检查企业是否有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储备必要应急物资,遇有突况,确保应急处理措施落实到位,留有影像,建档保存。
篇10
【关键词】装卸设备管理;货运
中图分类号:TU71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当今社会中,为了能让社会经济能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层。节约时间就是一大主题之一,所以,在货运改革中,装卸设备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管理中对于设备的维修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只要保证了设备运转良好,才能保证货运工作的进行。
二、加大对装卸设备设施的投入,满足运输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全国铁路装卸机械化比重也将逐步的提高,就目前我站的情况来看,已经远远落后其它路局站段,人力装卸的方式占的比重仍不小,这与铁路现代化发展和现代化物流发展的要求差距甚远,装卸机械化水平已经制约了装卸效率和装卸质量的提高。
现以襄阳车站厉山货场为例。自去年货改以来,厉山站的集装箱装箱量比以往增幅达到50%,由于受到设施设备条件的限制,远远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厉山货场货二线是办理集装箱的货物线,货物线有效线长600米,门吊走行线线长230米,一批仅能对位作业车14车,以2013年9月份为例,装箱量为1186TEU,平均每天40TEU,按每天两次作业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集装箱堆码场地小,面积4500平方米,加上货场仅配置一台40吨门吊设备,门吊吊具还不是防摇吊具,作业能力非常有限,已经满足不了运输要求。像我站这样情况的,全局、全路还有很多,因此很有必要要加大对货场装卸设备设施的投入,来满足市场和运输的需要。
三、全过程跟踪,做好铁路装卸特种设备的规范使用
铁路装卸特种设备是具有较大危险性的特殊设备,因此要高度重视铁路装卸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各站要结合实际,从规章制度,人员资质,按章作业,注册检验,应急救援等五个环节做好铁路装卸特种设备的全程控制工作,不断消除,降低和控制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风险,并按照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要求,有效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与能力,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安全。
1、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推进目标管理化
根据《铁路装卸作业安全技术管理规则》《装卸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规章,结合铁路装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卡控措施,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对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维护保养以及运行故障和事故进行记录,确保设备运行状态安全可控。安全目标的分解着重于展开,逐个落实,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能够简便化,统一化,正规化地展开,对具体目标要做到数据化,着重建立职工相互之间的责任感,激发基层潜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法科学化,内容规范化,基础工作制度化。
2、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建立安全考核机制
铁路装卸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要取得所属省,市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证》须在有效期内,作业项目与证面所批准的资格项目相一致。特种设备管理,维修人员也要取得相应管理资格证书。加强安全技能教育,使员工熟练掌握《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以及本岗位安全技能的应知应会。针对特种机械设备使用,维修技术的薄弱环节,要邀请相关领域的技术能手、专家进行维修理论和操作技能的专门培训。培训结束后应建立相应的考核措施,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使用,维修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在更换新设备,采用新标准或新技术时组织岗前培训,以保证使用,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
3、按章作业,实现作业标准化
要大力纠正。工作不违章就没法干活的错误思想认识,铁路装卸特种设备的作业一定要按照标准化进行,加强日常安全监督检查,以劝阻教育和经济考核手段并用,积极引导员工标准化作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时要佩带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班前要保证充足睡眠,班前和班中不准饮酒,作业中禁止使用手机,打雨伞及其他影响作业的行为。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如叉车作业要做到。五不叉、六禁止、三不开等规定。作业结束后设备以及工索具等要按照标准做到定点存放。
4、做好注册、检查工作,依法管理铁路装卸特种设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做好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检验,检测工作。新的特种设备开始使用前,向当地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车站要定期做好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工作,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向上级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同时按照相关要求做好特种设备的停止使用以及维修保护工作。做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结果的保存工作,以便监督机构抽查,杜绝使用没有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5、制定应急预案,做好事故救援工作
由于特种设备危险性大,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建立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管理预案。每年进行一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演练和门吊防风演练,要求相关操作,维修,管理人员必须全部参加。演练结束后应将演练的情况作书面记录并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确保万一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职工能够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迅速解除事故源,及时抢救伤员,抢修受损设备,尽量减少事故的损失和影响。
四、设备的维护
1、使用要求
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方面要坚持“定人定机”制度,使得设备的管、用、养、修、查均有专人负责。加强机驾人员的教育学习,让其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便于正常使用设备。结合设备露天使用的特性,还要做好现场作业的协调工作,使现场员、调度员等岗位人员时刻注意设备作业动态,在环境恶劣时更为重要。
2、保养及时
设备的及时保养对延长其使用寿命是十分必要的,切不可只顾生产而忽视保养工作。因为保养能消除设备隐患,若不及时有效保养,往往会使机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事故。这样既增加了维修成本,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强化计划维修、加大技改力度、提高维修质量生产和停机维护是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做到既要保证生产顺利、高效地进行,又要保证设备有足够的维护保养时间。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较高的效率,还要对设备的技术状况有全面准确的认识。由于对各类设备建立、健全各项检查制度,就使得我们对设备的技术状况有全面、准确的掌握,设备维修保养计划的编制就有准确的依据。在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下,我们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购配件,制定维修工艺,并根据生产作业情况,见缝插针,合理安排设备的维护保养,做到生产和设备维护两不误。
五、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提供“门到门”运输服务
自实行“一口价”运输收费,推出货运业务网上办理,开展“实货制”运输组织方式以来,解决了传统铁路受理手续繁杂、收费分散等问题,为铁路货运重新赢回市场提供了契机。
1、为方便货主开通多渠道的受理方式。货主可以通过直接到货运站,拨打货运站受理服务电话、12306客服电话或进入中国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自主选择等多种方式提出运输需求,减少了货主办理运输的时间成本,可以更好地为货主服务。
2、为提高铁路货运主动适应市场的能力、保证运输高效畅通,推出“实货制”运输组织方式。根据客户的运输需求编制运输计划,做到货物随到随运,需要铁路运输的货物与铁路货运能力的直接“见面”,使铁路运力这一公共资源更加公开、公平地服务于社会和广大客户。更重要的是,实行“实货制”后,可以降低货物运输过程中的人为干预,进一步提高运输安全度、提高市场流通速度。
3、为增强铁路揽货和服务能力,铁路货运积极与市场接轨,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为货主提供“站到站”、“站到门”、“门到门”、“门到站”等多种选择,广泛开展全程物流“一条龙”服务,对客户提出的接取送达需求,只要具备条件,铁路均提供服务。
4、为了减少客户的运输成本,杜绝出现乱收费、强制服务收费、不服务收费和少服务多收费等现象,货运改革实行全程“一口价”收费,明确收费项目、标准和条件,实行“一口报价,一张货票核收”。所有收费严格执行国家运价政策,坚持依法合规收费,所有收费明码标价。
5、为更好地促进铁路内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货运流程实行“前店后厂”的模式。“前店”作为运输服务的窗口,承担着市场营销的重任,而“后厂”作为运输组织环节,侧重于为敞开收货和即时运输提供安全高效的运力保障。而装卸设备的有效管理和维护,为“门到门”运输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货运改革后关于装卸设备管理的探究这方面而言,货运的改革不仅为运输方面在时间的缩短上做出了贡献,还大大的提升了货运市场的竞争力,确保装卸设备设施的完好性,为货物运输提高坚实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澍宁 设备管理与全集成信息化技术的研究 港口装卸 2007(0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