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01 00:5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历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xx年艾滋病传染病管理制度一、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 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二、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三、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四、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 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五、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六、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2、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七、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1、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总值班人员。
2、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3、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新进人员8月培训。
4、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修订版)》、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5、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答卷),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
八、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每月召开疫情例会一次,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
篇2
第一条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采油厂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结合采油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三条 采油厂厂长全面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分管安全副厂长协助厂长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四条 各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必须依法对员工健康承担法律责任,保障劳动者享有的健康权益。
第五条 安全环保质监科是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政策、法规、标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对采油厂职业病防治实行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监督检查贯彻执行情况;
(二)制定采油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参与编制采油厂职业病防治规划,并监督实施;
(三)参加审查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中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审查及竣工验收;
(四)组织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等。
第六条 员工依法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四)要求采油厂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五)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七条 因员工依法行使正当权利而降低工资、福利待遇或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无效。
第二章 前期预防
第八条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要求 :
(一)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其危害因素强度或浓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二)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三)施工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四)有配套的更衣间、吸烟室等卫生设施。
(五)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六)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员工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七)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其他规定。
第九条 各单位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当每年一次如实向采油厂安全环保质监科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再由采油厂安全环保质监科向公司安全环保质监部如实上报,并接受公司安全环保质监部监督检查。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引进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必须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做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第十一条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施工项目的防护设施,应当经采油厂相关部门审查,施工单位必须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后,方可施工。施工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经安监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第一章 职业卫生现场管理与监测
第十二条 采油厂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二)建立健全职业危害告知制度、申报制度和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三)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制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六)建立健全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七)制定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八)制定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九)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十)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第十三条 各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第十四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施工现场应当在醒目的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告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第十五条 对可能产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的,应设置报警装置、配备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并对职业病防护设备、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防护效果,确保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第十六条 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施工单位应及时与用人单位联系,并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要求,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
第十七条 各单位如使用或引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应向生产单位(供货商)索要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分、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及应急救援等内容。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储存上述材料的场所应在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放射性警示标识。
第十八条 各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第十九条 各单位在安排施工人员作业前,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施工人员,不得隐瞒或欺骗。
第二十条 职业卫生教育:
(一)安全环保质监科、人力资源科应制定计划,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施工人员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工会要行使好监督检查职责。
(二)施工人员应自觉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
第二十一条 按国家规定采油厂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视同正常出勤。
第二章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要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经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施工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施工人员从事其禁忌的作业。
第二十三条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周期。
第二十四条 采油厂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
(一)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危害接触史;
(二)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四)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第三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患者管理
第二十五条 委托有资质的职业病诊断机构承担采油厂职业病诊断工作。
第二十六条 职业病病人治疗,康复费用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如与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篇3
员工因病因事需休工者,必须执行请假制度,未经批准擅自误工者,按旷工处理。
(一)事假。在通常情况下,员工必须持请假条事先向领导请假。特殊情况,可通过电话向领导请假。请假要按下级向上一级领导请假的原则,工人请假一天由段长批准,二天由部长批准,三天以上者,由主管经理批准。
(二)病假。病休两天以上者,要持市级医院诊断书请假。
(三)根据国发(82)59号文件规定,员工无正当理由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十天的,予以除名。
二、假期待遇
(一)事假待遇
管理人员享受一年十四天事假待遇(只限当年),超过十四天的事假,扣发工资。因工作需要占用节假日的,经领导批准,原则上可在淡季串休。
享受加班加点工资待遇的人员(只限生产工人),不享受一年十四天事假待遇。请一天事假扣一天工资。
(二)节日加班待遇
1、由于我公司生产季节集中的特殊性,生产工人享受节日加班待遇,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规定,属于节日加班范畴内的有,新年放假一天(1月1日);春节放假三天(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国际劳动节放假一天(5月1日);国庆节放假二天(10月1日至10月2日),节日串休不计入加班范畴之内。
2、加班工资的计算依据,加班日工资以月基本工资和月平均25.5天为基本工作日为依据,计算出日工资额。
3、节日加班的工资报酬,即另支付给工人工资的200%的报酬。
4、临时雇工、季节工及农民工不享受节日加班待遇。
(三)病假待遇
1、按黑劳险字(1987)207号文件,员工患病(非因工负伤,下同)停工治疗在六个月以内的短期病假工资为:
(1)本行业连续工龄不满五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六十发给;
(2)本行业连续工龄不满十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发给;
2、员工患病停工治疗在六个月以上的长期病假,其生活救济费标准为:
(1)本行业连续工龄不满十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六十发给;
(2)本行业连续工龄不满二十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六十五发给。
3、病假时间计算,应在当年内累计计算,对跨年连续病休的,应连续计算病休时间。
4、凡弄虚作假,开假证明病休的,一经查出,应按旷工处理,同时扣回已发的病假工资。
(四)婚丧假
1、员工本人结婚或员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病故,给予三天假的待遇。
2、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员工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全部由员工自理。
(五)产假
篇4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法定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目前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实践中职业病防治的法律制度尚未得到全面落实。
我国的职业病形势十分严峻,对职业病的防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极不适应,职业病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我市职业病危害和防治情况也不容乐观。据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提供的数据,我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为150多家,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数达18000余人,而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2007年我市组织职工查体的企业30多家、8000余人。这30多家企业均为我市的大中型企业,其中主动查体的少,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检查监督下被动查体的多。可见我市建立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并付诸实施的企业不足20%。
应当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在大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私营企业中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工人,多年来无从享受职业健康检查,且接害人群数量不详。调查人员从疾控中心了解到,前去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人员,多数是企业的正式职工,包括行政人员。由于高危环境的作业普遍存在外包外聘的用工形式,在高危环境中作业的外包外聘的接害工人往往享受不到正式职工待遇,其健康状况着实令人担忧。比如我市煤矿的矿工,其尘肺病的发病率极高。我市职业病诊断鉴定职业病患者分别来自煤矿、冶金、建材、造船、电力等10多个不同行业。这些患者多数属于尘肺病、职业性中毒和职业性听力损伤等。其中90%的人不了解职业病,他们在高危环境作业时从未采取任何有效的防范措施。
1 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在对企业项目的审批过程中,有关部门目前尚未建立起相应的机制,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能尚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由于在招商引资、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工人健康的保护和职业病防治的措施,以致有职业危害因素的项目在未经职业病防治评价、验收等法定程序的情况下,就能拿到批文、领到执照、开工建设、投产运营,造成职业病危害隐患。
据调查,到目前为止,我市只有少数企业对职业环境主动申请现场监测,委托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ISO质量体系认证。全市新增工商登记的乡镇个私企业中,几乎没有企业提交过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预评估审查、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等前期预防工作几乎没有开展,使我市的职业病防治在源头上失控,从而使我们处于一方面忙于治疗职业病患者和处理职业中毒事故,另一方面职业危害源又在不断增加的被动局面。
1.2 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负责人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法制意识薄弱,忽视职业病预防措施和制度建设,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职业病防治责任不落实。
1.3 基层职业病防治卫生监督机构缺乏既懂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的专业人员,职业卫生监管和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存在数量少、人员少、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不足的问题,难以全面履行监管职责,亟待加强建设。
1.4 在企业制度改革和用工制度改革的同时,使企业人员流动性加大,职工的变动也非常频繁,大中型企业以外协、外包等形式,将职业病危害作业转嫁,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形成流动劳动力队伍,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权:
1.4.1 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借鉴全国试点城市的先进经验,及时制定与《职业病防治法》、相关规章、规定相配套的实施意见。职业病防治涉及到政府、卫生、劳动、安监、工商、监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等多部门,因此,应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建立起多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
1.4.2 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企业应当从制度建设入手,将劳动用工管理、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防治列入日常管理工作中,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和条件,并制定具体有效的防护措施,常抓不懈。如:对工作环境及时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采取科学方法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定期为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对发现职业病病患的职工应积极救治;企业应当尊重职工的知情权,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在签订劳动合同前,企业应当自觉履行告知义务和安全防护教育;认真落实职业病患者的劳动待遇等。
1.4.3 强化职业卫生监督检查。 加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估工作的监督审查,立足从源头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对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无视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的企业,严格行使执法权。加大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中小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尤其应重点监查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1.4.4 开展以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业主为主要对象的《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活动,提高企业负责人的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教育,让职业病防治的宣传乃至服务工作进工厂、进社区、进农村,提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使全社会了解《职业病防治法》赋予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包括: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权;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权;对工作场所状况及职业病相关防护措施的知情权;要求健康工作条件权;检举、控告权;拒绝违章作业权;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权;要求赔偿权,以及劳动者行使权力的程序等等)。
篇5
桦甸市白山学校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少年儿童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我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现将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群防群控
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
组
长:赵英波
正校长
全面负责。
副组长:王俊海
安全副校长
负责传染病安全管理
王秀娟
党支部书记
负责全面管理落实
组
员:
贾淑蕊:
校医
负责校园卫生消毒、传染病知识培训,传染病宣传教育。负责疫情报告,晨检汇总。
张久玲:
食堂管理员
负责食堂管理及住校生管理、食堂从业人员晨检。
李秀彬:
负责饮用水的管理。
各班主任:全面负责本班传染病防控工作。
刘智慧:
幼儿园长
负责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确保学生掌握健康知识。
2、充分利用板报、班会、国旗下讲话、致家长信、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期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1、建立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每期入学进行一次查验。
2、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
3、加强校园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
4、建立教室、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控制无漏洞、无死角
1、早发现。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由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对可疑者应及时通知家长带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认。
2、早隔离。建立留观室,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
3、早报告。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协助家长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并做好病因追踪报告。
五、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1、学校卫生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学用房、宿舍、餐厅要通风良好;食堂建筑、设备及环境要求应符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厕所应有冲洗和洗手设施;
2、要为学生提供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3、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六、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
1、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七、加强日常管理,严格责任追究
1、每天开展校园清扫和消毒,并做好记载。
2、加强学生午餐和住校生的管理。
3、派专人每天查看学生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责任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将其工作实绩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4、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的情况要予以通报,并责令整改。因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
篇6
【关键词】
尿毒清颗粒;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疗效
作者单位:510800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其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在肾功能衰竭中所占比例逐步上升,临床上预后较差,大多数只能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1],其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恰当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脏衰竭,减少透析次数,是临床难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我们应用尿毒清颗粒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就诊确诊为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50例,糖尿病病程8~11年,平均(9.7±2.1)年,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9~65岁,平均(59.9±8.3)岁;糖尿病肾病病程11月至4年不等,平均(2.9±0.8)年。
1.2 诊断标准
所收集的患者均按WHO确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同时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标准,属临床糖尿病肾病期[2],包括:肾功能损害情况均缓慢进行;发现肾功能损害3个月以上;血肌酐707 μmol/L以下,未达到终末期肾脏病;2周内未使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
1.3 病例分组
将上述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7例,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及治疗前各项实验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膳食上均予给低盐、优质蛋白质,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对症给予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及控制感染,降脂、利尿和止吐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上述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治疗上给予尿毒清颗粒1包/次,3包/d,90 d为一疗程。
1.5 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
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分别检测空腹血糖、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患者治疗后疗效评价标准为,显效:血糖、血压接近正常,尿蛋白减少,肾功能逐渐恢复,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有效:血糖、血压高于正常,尿蛋白减少,肾功能较前下降,自觉症状改善;无效:无变化,症状体征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所改善,尤其在水肿、尿量等方面,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1.48%和60.87%,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均得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尿蛋白、尿素氮和血肌酐均不同程度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后期导致肾脏衰竭,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上升,肾小球微血管内溶血,肾小球内高灌注,导致了毛细血管形成一系列损害,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3],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和氮质血症等。目前临床上除了依赖血液透析替代治疗,尚无特别有效疗法,但高昂的药费等限制了透析的使用,尤其为了提高相关基础治疗效果,改善各种相关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需求有效药物配合透析。
尿毒清颗粒是由大黄、黄芪、白术、川芎、丹参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该中药制剂起到了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应用在糖尿病肾病肾衰竭配合透析治疗中。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大黄降尿毒素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诸多结果显示大黄可通过多种机制延缓慢性肾衰的进程[4],为本制剂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临床观察显示,在基础治疗同时配合使用该中药,与对照组比较疗效确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杨永铭,刘冠贤,钟伟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6): 369-371.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2-543.
[3] 廉德胜. 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进展.临床合理用药,2010,3(3):112-113.
篇7
2、科室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及时改进。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护理记录。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病人安全。
5、对危重、昏迷、瘫痪病人、老年极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防意外发生。
6、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专柜、专人、加锁保管,班班交接,遵医嘱用药,使用后登记,空安瓿送回药房。
7、病房贵重药品由专人保管,加锁。
8、内服药、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服。
9、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保持性能良好,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外借,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丢失。
篇8
(一)调剂人员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相和高尚的医药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把好药品质量关,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二)配方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根据正式处方或领药单调配发药,非本院处方不予调配,病房药房的药品只供住院病人使用,门诊处方未经科主任同意,不予调配。
(三)收方时,对处方内容审查核对无误后,方可调配,如处方内容不委妥或错误时,应与处方医师(士)联系更正后方可调配。
(四)配方时应按调配技术常规和操作规程称量标准,不得估量取药,所用原料和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规格,急诊处方及抢救用药保证随到随配。
(五)配方应细心迅速和准确,严格执行核对制度,计价配方,核对发药人均需在处方上签名。
(六)对出院病人发药时,应将病人姓名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详细在药袋上或瓶签上,并应耐心地向病人交待清楚。
(七)对已发出的药品原则上不予退回,如特殊情况,确需退药时,只限有限注射剂和原包装片、丸剂,经医师(士)用红笔开出退方,方可退回。
(八)调剂室的分装人员必须详细复核在药袋上写清药名、含量及数量。
(九)调剂室的药品及调配用具要定位放置,用后放回原处。
(十)调剂室的贮药瓶的瓶签应按规定用中文和拉丁文书写清楚,注明规格、常用量和极量。补充药品时经另一人核对,方可装瓶。
(十一)对医学专用药、毒药、精神药品及贵重药品,当日核对,发现问题或错长错短及时核对。
(十二)药品要定期检查有效期,严防过期失效的现象发生。
(十三)调剂室工作人员要衣帽整齐,注意个人卫生和室内卫生,工作时间应保持肃静,不得大声喧哗,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工作时间有事离岗要请假,不得擅自脱岗。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全过程管理
一、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分析
1、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不高,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合格,严重影响其使用功能;许多工程结构隐患严重,甚至导致建筑倒塌;装饰工程质量低劣,给排水、电气、燃气、消防等设施不能满足安全防护要求;尚末建立相应的机构与可行的运行程序。
广大群众对建筑住宅质量问题,经常投诉无门,无人受理;尚末在建筑部门就惯窃《产品质量法》制定可行的实施办法。如关于建筑住房质量事故的赔偿标准及索赔程序、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的仲裁机构及仲裁程序等。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没有建材工程质量的法制管理,尚未形成经常性的社会监督机制。目前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还只是停留在喊一阵、抓一阵的状态,风头一过,又恢复原状。
2、造成建筑工程质量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质量法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监督查处不严。有的建设单位将工程肢解多头分包,有的过分压低造价,有的购买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设备并执意让施工单位使用,有的施工单位层层转包工程;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放松管理,甚至偷工减料;不少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进入工地。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单一模式,同时也给建筑市场带来了混乱。个别商家为谋取利润,经销伪劣产品,提供假出厂合格证,弄虚作假,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因此,必须把好建筑材料的检验关和试验关,钢材、水泥、水电设备、混凝土等主要材料和试件,不能满足于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技术资料;质量监督检查不严,有的监督站或监理公司人员素质不高;一些供电、供水、消防单位搞 “行业垄断”,各工种之间配合不协调。
此外,还有规划设计配套设备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
几乎每一宗质量事故均可找到技术、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具体原因,然而引起建筑工程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质量监督体制的不完善。我国曾有一整套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但主要集中在政府监督和企业自我监督方面,缺乏的是用户监督。
二、质量监督管理
以前监督方式主要是采用定点监督方法,现在来看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施工单位已经知道具体的定点监督部位,可能在施工时,对于该部位进行重点加强,使监督人员不能真正具体的了解该工程的具体实际施工水平,对于不在定点监督的部位的具体施工质量无法了解。现在,质量监督人员一定要加大巡查的具体力度,在施工、监理单位不知情的前提下,进行突击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的通过下达整改通知单、不良记录、进行行政处罚的手段进行处理,这样,即能真正了解各方实际的施工水平,又可以加大工程质量监督的执法力。
质量监督机构增加检查仪器,如混凝土强度回弹仪、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楼板厚度检测仪等,这是为了丰富质量监督手段,在监督过程中,可随机抽查,也可以对质量怀疑的部位通过仪器进行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等,但此种监督方法不同于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它只是监督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在发现或怀疑该部位有问题时,应责令施工单位对该部位去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鉴定,鉴定合格的,以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为准,不合格或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应已检测结果到原设计单位进行复核验算,以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结果为准。
三、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
1、质量监督的程序
报建:工程在完成土地、规划、施工许可施工图纸审查等手续后,到质监站窗口办理质量监督登记手续,此过程应有建设单位办理。施工单位在中标以后宜根据工程所在地域与质量监督站有关科室取得联系并携带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该项目核心成员上岗证监原件和复印件到质监站报送,质量监督站有关管理人员审核无误后根据工程特点发放质量监督计划,如存在问题,则根据有关法规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参加图纸会审。主体监督程序:主体监督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定点抽查和随机巡查。地基与基础:基础分成三种形式即浅基础,深基础和桩基础。工程实体质量行为检查分定点抽查和不定期巡查两部分,定点抽查从基础开始。
2、质量保证体系和资料监督程序
查看工程建设前期的相关资料,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中标通知书,施工图审查批准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施工图审查意见书及答复意见,施工组织设计,合同以及参建各方的资质和人员的资格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现场参建各方质量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是否有为工程配备的检测设备,国家颁布的规范和规程,现场原材料见证送样制度,现场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施工内业资料是否齐全,如设备,原材料进场记录,原材料合格证和质量证明文件,原材料复试报告,混凝土,砂浆试配单,检验批,隐蔽记录等;内业中各种文件签字是否有明确意见,是否本人签字,签字是否齐全。各种试化验报告委托批次,取样员、见证员,代表数量是否合乎要求。混凝土,砂浆试块养护条件,龄期,同条件试块是否有测温记录,其真实可靠性如何;是否有保护层混凝土检测记录。同时做好质量监督记录。
3、分部验收和主体验收
一个工程有基础、主体、屋面、装饰等分部,其中基础和主体分部关系结构安全,故格外应加以重视,由建设单位负责人或总监理工程师组织设计、地勘、分包、总承包(基础分部)或设计、地勘、总承包进行验收,各方负责人签字,盖各方单位公章。
在四方进行主体验收完毕后,施工单位组织质检站对工程主体进行质量验收,参加人员为建设单位负责人或总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对工程的实体和内业资料进行检查,主要检查为:实体,砌体砌筑质量,砌筑砂浆厚度、强度、混凝土外观是否存在严重缺陷、窗安装质量、内业资料等,须提供文件为,基础分部、主体分部验收报告,主体验收申请。
4、竣工验收
根据新的文件规定,一个单体工程完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地勘、监理、施工对工程进行预验收,各方责任主体对各自所涉及项目是否符合施工合同各条款的约定、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地勘报告、达到监理合同约定的目标、在施工中是否符合有关施工规范、规程的要求,各方有无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对预验收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进行整改。在整改完成后,提请质检站对正式验收进行监督验收,仍由建设单位组织上述四方对各责任主体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申明,对工程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提出明确意见,集体进行抽检后对所发现的问题发表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和问题解决时间,报质监站备案。
5、工程备案
工程在完成分户验收,竣工验收和各项强检后,即应完成在质监站最后一项工作,工程备案,工程备案对施工企业来说主要工作是整理好工程内业文件,分门别类装订,报质监站检查,将检查后改完的技术资料和竣工图报挡案馆存档,并做好工程评估工作。同时质监站整理监督资料和收集工程备案资料进行内部存档。
6、不良记录和处罚
质量监督人员对巡查中发现的实体质量、质量行为和技术资料等方面的存在问题,应按规定的质量问题处理程序,及时向有关质量责任主体签发《工程质量监督抽巡查意见/整改通知书》。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篇10
小儿病毒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病,我院自2006年1月~2007年4月用炎琥宁治疗30例,收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有完整记录的观察和住院病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个月~1岁8个月,平均1.1岁。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5个月~2岁,平均1.2岁。全部符合《儿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表现为:发热、喘憋、咳嗽,重者有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绀。部分严重患儿可伴心衰及呼衰,肺部可闻及干音及固定湿音,X线检查两肺纹理增粗,点片状阴影或伴肺气肿;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炎琥宁针粉剂(哈尔滨松鹤制药有限公司)静脉滴注,按5~10 mg•kg-1•d-1每日1次;炎琥宁3~5 mg•kg-1•d-1加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每日1次。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海口康力元制药有限公司)针剂10 mg•kg-1•d-1静脉滴注,每日1次;利巴韦林加生理盐水5 mg•kg-1•d-120 ml,超声雾化吸入,每日1次。两组患儿同时给予退热、止咳化痰,地塞米松平喘,补充水电解质等对症治疗。观察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复查血常规及胸片。
1.3疗效标准治愈:治疗7天,咳喘,肺部音消失,胸片复查正常。好转:治疗7天,咳喘减轻,肺部部音减少,胸片复查病变范围较前缩小。无效:治疗7天,症状体征加重,出现了并发症。
2结果
治疗组30例治愈21例(70.0%),好转8例(26.7%),无效1(3.3%),有效率96.7%。对照组28例,治愈15例(53.6%),好转7例(25.1%),无效5(21.4%),有效率78.6%。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