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3-26 17:2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版本号:B
修订号:00
文件号:CY-JYK-1-2013
生效日期:2013年06月01日
页
码:第
1
页,共2页
编
制
人:白春湘
审
核
人:李玲丽
批
准
人:李玲丽
检验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检验科仪器设备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所有仪器设备的管理。
3.要求
3.1各仪器设备均建立档案统一管理,内容包括仪器编号、名称、品牌型号、购置日期、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等原始资料,由专人保管。
3.2工作人员操作精密仪器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并经科主任批准后方可上岗。
3.3建立健全专业实验室的仪器操作手册,使用时严格按照程序操作;操作人员对仪器要定期保养维护,并有保养和维修记录;仪器要有明显的状态指示(使用、维修、停用);科室质量管理人员定期检查。
3.4建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程序,按期进行强制检定或自检(贴有明显的标记);按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周期,使用配套校准品校准仪器。有检定及校准记录,定期检查。
沧源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版本号:B
修订号:00
文件号:CY-JYK-1-2013
生效日期:2013年06月01日
页
码:第2
页,共2页
编
制
人:白春湘
审
核
人:李玲丽
批
准
人:李玲丽
3.5仪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完好,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负责人员和科室领导,不能私自乱**修。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操作,不得擅自更改仪器使用参数。
3.6仪器使用前必须检查仪器,清洗液,清理操作台及登记使用情况。
3.7注意保持仪器卫生整洁,严禁在室内抽烟,吃零食,非仪器操作人应尽量少入。
篇2
【关键词】高校先进教学仪器设备 利用与管理 探讨分析
0.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各大高校纷纷引进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改善办学条件。但与此同时,高校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与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因此,不断探索能够加强高校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利用与管理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1.高校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缺乏充分制度保障的现象,从而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流程,极不利于教学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同时,部分高校虽然在购置教学仪器设备之初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随着教学的改革及管理人员的调动,原有管理制度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前的管理需求,甚至与当前的管理不相符,从而制约了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
(2)高校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程度较低。随着深化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于高校教学仪器设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老式的教学仪器已不适应现代化教学需求,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亲睐。而在原有的先进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通常不注重其潜在功能的利用,且严重缺乏开发方面的经费,从而引起了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热潮,对原来的设备造成大量浪费。
2.关于如何加强高校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利用与管理的有效途径
2.1建立并不断完善共享机制
要想使我国高校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利用与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首先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共享机制,使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提高效益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应该在校内建立有效的资源配置系统,将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成本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并需要注重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同时需要解决高校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和分配不均衡的矛盾,应该建立并不断完善共享机制,使各级单位对于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权得以明确,针对闲置的教学仪器设备应该调剂共享[1]。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可以以新的专业形式为主要依据,建立并不断完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中心,结合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合理调整各单位的仪器设备,从而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与管理水平。
2.2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要想使我国高校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利用与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还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重要工作。相关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知识,熟悉相应的管理知识,积累实验室的管理规律[2]。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不断加强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的设备相关档案材料的整理和收集工作,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对有关教学仪器设备的状态变化进行及时的归档。同时,对于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和运行情况,管理部门应该准确而及时的掌握,并将现代化手段充分利用起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使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得到减轻。
2.3不但完善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要想使我国高校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利用与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不但完善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无疑是是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之一。从制度管理方面而言,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无制度”的管理现象,也就是说,针对还没有建立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高校,应该及时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制度空白进行及时的填补,而针对已经制定了的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高校,应该不断加强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并与先进教学企业设备的变动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有效地调整[3]。同时,高校必须重视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先关管理制度,但实际上只是一纸空文,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因此,必须在在制定制度的同时必须注重制度的落实和实施。另外,高校应该重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所出台的制度具有科学指导性和约束性,能够在先进教学设备仪器的管理方面给予合理有效地指导,达到科学化管理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与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缺乏健全的高校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和高校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程度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们认为,要想使我国高校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利用与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则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共享机制、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以及不但完善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关绍卿.高校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财务与管理,2011,77(16):56-58.
篇3
一、实验室建设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指标,是教学科研的物资基础保障,也是师生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物质基础,更是高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两部分。硬件建设指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的购置、基础设施等物质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软件建设指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硬件建设是软件建设的基础,软件建设是硬件建设的有力保障,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存在问题分析
(一)仪器设备验收程序不规范。在仪器采购过程中对于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缺乏验收标准和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日常验收工作中,所谓验收通常都是仅凭个人主观意识进行验收,而不根据采购合同或相关技术条件进行验收。有的到货后不进行现场验收,而是等到清算付款账务时再进行补办验收手续。长期以往使得仪器设备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使验收工作流于形式。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信息不断的更新,这很大程度造成设备管理人员和先进设备不相匹配,主要是因为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度的不健全表现在三方面:一完全没有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缺乏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规范性和约束性;二虽建立相关制度,但是未能及时的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而进行更新;三虽做到及时更新但却只停留在纸上未进行落实,使更新的制度成为摆设。在高校实验中,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如果缺乏相应的制度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则不能很好的对仪器设备进行运用,更不能为教学科研提供有效帮助。
(三)仪器设备成本效益问题。高校实验室和设备管理存在着没有成本核算、没有经济责任等现象,使得大家互相争资源,个人专管专用,造成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低下。也有的将实验室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堆放闲置,几年都不曾使用,直至报废。虽然进行过“设备检查”“仪器设备评估”等工作,因评估系统不健全、评估标准不科学等,使得仪器设备闲置和低使用率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据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闲置率高达20%,其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闲置率更是高达85%。
(四)人员结构、专业知识不合理。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论从职称、薪酬还是福利待遇都与教学岗位有着差别,使得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产生抵触倦怠情绪,造成人员流动。同时,高校对实验室管理部门的重视度不高,多数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知识更新比较慢,加之业务水平有限,导致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不能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与维护。
三、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一)规范仪器设备验收程序。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仪器设备验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严格参照ISO9000质量标准执行,制定完整的仪器设备验收程序,贯彻执行不按规定程序进行的验收的处罚规定。在仪器验收过程中,实验室设备人员应同采购人员、采购负责人员、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共同对仪器设备进行验收,对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还需请学院主管领导进行参加验收工作。在验收时应查看包装箱外部是否完整无损,确认包装完整无损后,进行箱内实物的查看,查看是否与合同要求一致,保修卡、说明书、合格证是否齐全,仪器设备的零件是否齐全无误,检验仪器设备的型号、规格、参数是否与合同要求一致,进而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若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厂商,进行处理。确定验收合格后,在仪器设备采购验收单上签字,上报主管部门,并将验收单进行保管存档,还需管理人员及时将设备相关信息登记入电脑的仪器设备台账,对仪器设备验收资料进行归档登记。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需对其进行单独档案建立。档案登记包括对设备的采购合同、附件资料、维护保养规程、操作规程、维修记录、报废情况等详细记录,确保仪器设备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便于随时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
(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落实应用。要及时跟进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活动的需求,适当的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而不断更新,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执行到位,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可推行项目化管理,建立明确的分工责任制,强化规范管理,要求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开展工作,工作过程中,可适当开展评估考核制度,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三)节约成本效益,做到物尽所用。购置仪器设备前,通过仪器设备主管部门结合校内相关专家、校外专业人士进行对仪器设备总体分布、各个需求、使用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讨论,并制定详细科学的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确保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杜绝仪器设备空置、闲置的问题,避免各人专管专用的现象。为节约成本,使仪器设备能物尽所用,需做好以下三点:①做好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数量、价格的确定,并参与设备的招投标采购活动;②及时审查资产清查、仪器设备评估、报废、闲置设备的处置情况;③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值、增值、流失、利用率及使用效益的监督工作,确保购置的仪器设备性能优质,利用率高,尽可能的减少损坏和流失造成的损失。
篇4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高校在仪器设备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仍未建立健全;或者是相关制度没有能够随着学校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特点的变化而完善;或者是虽有制度但没有得到切实执行。
(二)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时存在论证把关不严
部分高校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时存在论证把关不严密,在添置新设备时,既没有对现有仪器设备资源情况进行摸底检查,看看现有的设备资源是否可以满足校内用户提出的新要求;也没有对各系科(部门)提出的设备添置计划归纳分析,这样很容易使得校内之间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三)专用和大型设备使用效率低
某高校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校大型仪器设备年使用机时大于800小时的共30台、占总数的28.09%;年使用机时小于500小时的共71台、占总数的39.89%。对照教育部规定,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通用和专用仪器设备的定额机时分别为:专用和机械类设备均为800小时/年,2008年全校大多数大型仪器设备的年使用时机都未能达标。
(四)仪器设备的共享率低
目前,多数高校没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和有效配置,对闲置资产漠不关心,使国家花钱购置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形同部门的固有财产,各单位之间资源的横向调剂与互补余缺还难以有效实现。
(五)仪器设备管理手段滞后
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手段很不完善,无法对各种仪器设备的需求与市场信息、型号与功能信息、使用与状态信息、投入与效益信息、属权与变更信息的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等方面进行动态管理。
因此,如何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做到物尽其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强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修订有关管理制度。切实抓好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强化日常管理,认真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管理办法》,加强贵重仪器设备采购和运行管理,建立健全购置前论证制度和管理制度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管理程序,并要随着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活动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还应制定和执行管理工作质量定期检查、评估考核制度,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求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二)要实行严格的购前论证制度
1、如制定增添仪器设备计划时,切实推行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专家论证制度,严把购前论证关,将设备利用率作为新增设备论证的首要参考条件,减少和避免由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可能造成的浪费。
2、确立仪器设备以预算编审为龙头的配置新理念,树立办学绩效、系统管理和资产预算新意识,形成合理配置资产、努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以经济手段规避对仪器设备的超需求占有和使用现象。
(三)挖掘现有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潜力
要全面树立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益观,对于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与非教学性实验(如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用仪器设备需求,尝试“有偿使用制”。(四)实行“依托学科、相对集中、专管共用、开放共享”的原则
建立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信息网,向全校乃至全社会公布,以实现校际、学校与社会之间资源的共享。
1.建议由学校和各教学系共同管理学院通用设备。如某高校的校管机房管理值得推广应用,该机房对通用的计算机设备,由于校管机房接纳的实验教学和培训人数多,具统计校管共有机房12个,计算机620台,完好率100%,2008年上半年利用率80%,下半年利用率120%,重点机房每天实训上机时间达14小时,全年平均每台机达8.5小时,共10个月,平均每台计算机的上机时达2550小时(不包括徦期老师培训),这些设备的利用率最高,充分达到了资源共享。
2.对全校单价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大型通用仪器设备均应创造条件逐步开放使用,实行专管协作共用,以资源共享的方式和有偿使用的管理模式提高现有设备利用率。
3、对外应抛弃校本位思想,通过建立区域教学联合体的方式,加强校际之间的仪器设备资源的共建共享;
(五)大力推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仪器设备管理。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与各实验室及有关设备使用者保持适时联系,随时获取各部门仪器设备的拥有量、使用时段、使用效益等信息,实现对全校的仪器设备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效率。
总之,教学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各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应采取合理、有效、节约使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仪器设备的价值。
篇5
【关键词】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现状,改革创新策略
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因此只有管理人员认真找寻出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选择出更加有效的改革创新策略。
一、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的管理现状
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的管理仍旧面对着诸多问题,以下从管理方法较为落后、经费调节存在问题、投入产出不合理等方面出发,对于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的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1.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实际上影响到了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众所周知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院系间的行政调配来决定的,在这一过程中经常存在着实验室管理主要由负责这门实验课的老师来管理的,因此这意味着管理老师又上实验课也管理实验室,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管理工作受到了一点程度的限制。其次,管理方法较为落后还体现在许多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均衡并且难以进行有效的调控,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带来的实际的效益,最初的管理策略是实行资源调节制度,把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与实验室绩效评价结合起来,支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进一步管理,但是由于这一管理制度也没有得到高效的应用,因此很难促进了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的进一步管理。
2.经费调节存在问题
经费调节存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的进一步提升。众所周知单纯的依靠管理制度上来进行限制是无法实行高效的仪器设备管理的,因此只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强了教学科研基础仪器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综合建设,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切实的提升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效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缺乏足够的经费和没有进行合理的经费调节,是很难达到上述目标的。虽然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的成绩是在不断增加,但是工科学院的使用和仪器设备的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仍旧是存在着的,因此只有考虑到工科院系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数量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切实的调节经费,才能够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3.投入产出不合理
投入产出不合理是导致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室仪器设备作为学院的一项资产,投入之后就应当取得相应的教学、学术成果。但是收到部分因素的限制,实验教学成果和水平与实验教学投入的仪器仪器设备之间的比例实际上并不协调。许多工科学院的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投入和实验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学术环境、实验条件本身并不是非常匹配,从而在实际上影响了工科学院实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实验室的维修跟不上,个别实验室设备容易损坏但是经费跟不上,实验室老师又要上课又要维修但是还是时间有限,从而导致了管理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二、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改革创新策略
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创新策略有着很多,以下从加强院系沟通协作、树立科学使用意识、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资源等方面出发,对于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创新策略进行了分析。
1.加强院系沟通协作。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创新首先需要着眼于加强院系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由于实验室的使用是根据这学期的课程同步,有这门理论课就对应着有该门实验课。在这一过程中工科院系应当在根据自身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特点上和其他院系协调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方式,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加积极与学校的职能部门一起改进自身的管理策略。
2.树立科学使用意识。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创新需要管理人员着眼于树立科学的使用意识。管理人员在树立科学使用意识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深刻的认识到许多工科类为优势学科的院系内部是存在着大量的实验仪器设备资源浪费的现象,例如许多工科院系购进了许多相同或者是在功能上过于相似的实验室仪器设备,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有限的资源的重复浪费,并且还会导致学院公共资源中的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因此得不到合理运用。其次,管理人员在树立科学使用意识的过程中还应当从人文精神方面向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引导工科类院系教师和学生科学合理地自动调控或在院系办公室管理下合理的对于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来进行使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制度,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确保每一个实验仪器设备都能够发挥出自身全部的价值。
3.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资源。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正确的使用仪器设备资源。学院师生在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资源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于实验仪器设备自身的重要性有着清晰的了解。其次,学院师生在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资源的过程中还应当遵循学院和院系规定的实验守则,从而能够在减少实验仪器设备损耗的同时进一步的提升实验本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与此同时,学院师生在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资源的过程中还应当从被动的清理和保护实验室仪器设备到主动的保护和重视实验仪器设备上来进行转变,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好仪器设备资源“保护”和“使用”之间的关系,最终切实的提升工科院系实验的整体水平。
三、结束语
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的本质是对于有限的仪器设备资源进行尽可能合理的分配。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建设管理过程中不合理的环节,来以更加优秀的新型管理方式来提升工科学院实验室仪器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建新,试论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策略[J]. 管理观察,
2013,1(2):67-70
篇6
【关键词】水质检测仪器 设备管理制度 分类管理 量值溯源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Quality Testing Equipment
Hu Rui
【Abstract】The laboratory water quality testing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basis and prerequisite for the monitoring of data validity and accuracy. In this paper, to establish a standardized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the two discussed the testing laboratory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Keywords】Water quality testing instruments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s Category management Traceability
随着我国新饮用水卫生规范的出台,国家对自来水检测水平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各地水司化验室纷纷添置和更新了检测设备。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高素质人员的配置是当今现代化实验室必备的条件,其中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在实验室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对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直接产生影响,是测量数据可溯源性的基础及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保证,也是实验室申请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的重要内容[1]。结合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情况和自身管理经验,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与探讨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1.建立规范化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是规章制度,是实验室为了维护仪器设备正常的申购、调研、采购、验收、入库、建档、使用、维护、停用、报废等秩序,也是用来明确仪器设备管理中各岗位职责,确保仪器设备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没有规范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可循,将会导致工作人员管理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
1.1 仪器设备的申购。仪器设备的申购是检测部门根据工作计划和新开展检测项目的需要提出购置需求。申购前必须充分考虑仪器的适用性和设备的使用条件(如北方实验室购买原子吸收仪器需要配备循环冷却水装置,ICP-MS需要良好的接地性能和排风装置等)。
1.2 仪器设备的购置。检验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或计划开展的新检测项目,提出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并明确所要求的设备类型、主要性能指标和大致预算,如名称、型号规格、量程、准确度等级、数量、用途、参考价格和推荐的供应商等。若购买昂贵的仪器设备,需要对其进行调研,主要调查需购设备的品牌、规格,能否达到实验要求的检测限(注意不是检出限),性能是否稳定,供应商及其售后服务,是否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等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此设备的使用单位进行考察。购置需求应该以书面的形式提出,并作为设备档案的一个部分。
1.3 仪器设备的采购。确定所需采购仪器的品牌规格后,了解易耗品的需求量。因首次采购的折扣一般比较大,所以首次可多采购一些易耗品(易老化的易耗品可以和厂商协商保存在厂商处,待需要时发货)。如无特殊情况,招标时可考虑供应商是否提供以下服务:一是否技术工程师上门培训指导,二是为操作人员提供免费培训,三是厂方每年提供上门服务的次数。
1.4 仪器设备的验收。仪器设备的验收和入库一般由厂商安装工程师、设备管理员和仪器使用人员一起完成,主要是根据装箱清单和采购合同清点相关设备,并检查仪器外观是否有损伤或瑕疵,并填写验收报告,详细记录仪器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安装验收的时间等,待实验室管理层确认后输入设备档案。
1.5 仪器设备的档案。大型仪器验收后给仪器设备建立档案。仪器设备档案是实验室的五大档案之一,可以由以下内容组成:申购报告、调研报告、采购合同、验收记录、使用记录、维护记录、期间核查记录、修理记录,校准或检测证书、售后服务联系方式、说明书、采购清单等,以上内容供日后的仪器购买提供参考。
1.6 仪器设备的使用。仪器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一般在安装工程师的现场培训下掌握一些基本功能。掌握仪器的基本技能后应撰写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操作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在于减少因人员的流动和更换而影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使用前后要填写使用记录。笔者曾去过一些实验室,发现仪器设备的操作作业指导书尚停留在初级阶段,其实作业指导书也是需要持续改进的,需要记录使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新发现的操作指令等。在正式使用新购置的标准仪表、器具出具检测数据前需送至检定部门进行计量检定。
1.7 仪器设备的维护。维护保养是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提高其使用率、延长其生命周期的最有力保障。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维护,分为日常维护和全面维护。日常维护是指检测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后对仪器进行简单的清洗或老化;全面维护是指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请厂方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保养。要使其最大限度地得到有效利用,必须做到精心保养和维护,定期计量和及时排除故障,确保其完好无损后正常使用。
1.8 停用、报废。做好仪器设备的停用和报废工作,可以及时清理不良资产,改善实验环境,促进设备更新,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仪器设备遇到以下情况可列为不合格检验仪器设备:已经损坏;给出可疑结果或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超出规定的确认时间。当使用人员发现检验仪器设备出现以上情况之一,应马上停止使用,及时反映情况,并粘贴停用标识。检验仪器设备损坏、计量值误差严重、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同时又无法修复的可申请报废。报废后的检验仪器设备应建立台帐,进行调整。同时,建立严谨的报废程序,做好报废过程中的技术鉴定工作。经鉴定,尚有使用价值的仪器设备,一定要充分挖掘,设法变废为宝,节约购置经费。
2.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2.1 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有很多种分法,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Ⅰ类直接出具检测数据的仪器设备,如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等;第Ⅱ类是不直接出具检测数据,但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仪器设备,如温湿度计、马弗炉等;第Ⅲ类是创造检测条件的仪器设备,如电炉、空调、电脑等。分类后给仪器设备粘贴设备唯一性标签。标签上应标示设备编号、购买日期、保管人。
2.2 设备的量值溯源。量值溯源是指从下而上通过不间断的校准而构成的溯源体系[2-3],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是通过校准和检定来实现,校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测量设备准确可靠。检测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提供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而量值溯源的目的是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准确和统一。所以,做好量值溯源工作是实验室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所有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影响的设备都需要进行量值溯源,都应按照量值传递框图,严格进行周期检定,超过检定周期或未通过计量检定的标准器严禁日常使用。
2.2.1 制定检定/校准计划。检测实验室具体在进行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时,首先应确定检定/校准方式,一部分可以自检/自校,一部分可以使用外部检定/校准。实验室每年应根据需要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计划,这一个计划不仅仅是一个送检计划表,还要求列出制定出朔源方位;确认校准周期,期间核查时间;授权使用范围和操作人员;检定后确认检定/校准报告等一整套控制措施。
2.2.2 检定过程控制。实验室的设备送检方式有二种,一是现场由检定人员上门检定,二是送检。上门检定设备管理员要做好检定记录,送检设备要考虑到运输的途径及合理地对设备进行合适的包装。
2.2.3 设备检定/校准后的确认。设备检定/校准后会得到检定或校准证书,当收到证书时需要对其进行确认并复印一份。确认工作可以以表格的方式完成,并细化包括以下内容:判断证书自身是否有误(主要检查证书的相关内容是否正确,检定结论是否合格等);近几年仪器各项关键数据指标的比较(列举值得特别关注的内容及关键数据);检查设备的计量特性和附件的情况(检查是否存在限制使用情况);核查结论:判别仪器是否符合预期使用要求。设备管理员与仪器使用人员在收到证书后要对证书进行确认,填写表格一式两份,一份存入仪器设备档案,另一份与证书复印件一起放置设备旁。
2.2.4 设备的期间核查。设备的期间核查,根据CNAS 17205:2005要求,实验室的检测设备及标准都应按规定的程序和日程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的时间一般定在两次周期检定的中间,期间核查的方式可根据设备及实验室的特点可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利用设备或标准测试核查标准的平均值―平均值法;利用设备或标准测试核查标准时的重复性―重复性法;两台或多台比较法;不同的检测方法比较法。期间核查结束后需要对这些设备产生的数据进行评审及判断,以确定设备或标准是否处于校准状态。
2.2.5 设备的维护及维修。仪器设备维护主要分日常维护保养和专项维护保养。日常维护保养是指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管理规程进行的例行保养,包括清洁、、紧固等。专项维护保养是根据仪器设备使用的频次,一为检测人员日常维护,这需要制定设备维护的作业指导书,并填写设备维护记录;二为厂方技术人员在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上门维护。仪器设备的维修:设备的维修需要厂方技术人员上门维修,在维修后需签名确认并把相关的记录输入设备档案,仪器维修后需要对仪器进行评估,如涉及到影响检测结果的核心部分还需要重新对设备进行计量检定,以确保设备的计量特性符合要求。
3.结语。俗话说:“饥能挡,渴难挨。”水质问题与民生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国家对水质检测的要求不断提高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使用的“高精新”检测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对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各地水司实验室只有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从上而下增强管理意识,不断学习,积累经验,认真做好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符合质检中心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水质检测中心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子波.实验室认可中仪器设备的管理[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5(6):23~27
篇7
关键词:手术室贵重仪器设备;种类;功效;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微创和无创手术取代了传统的危害较大的有创手术,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手术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为完成这些高质量的手术,就少不了精密仪器的支持。在实际的手术操作中,不但要保证这些贵重仪器设备处于无菌、安全状态,而且还需熟练掌握其各项性能及使用管理。手术室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对手术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医院需加大力度做好手术室贵重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手术高质、有效进行。
1 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种类及其功效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精细手术和微创手术在各大医院得到大力开展,各种贵重的大型仪器设备也被购置和广泛使用。
1.1胸腔镜、腹腔镜、汽化切割镜、膀胱镜等设备通常用于微创手术中,其主要功效为减少手术操作中对人体组织的损伤。
1.2高倍显微镜用于各种精细化的手术操作,能大大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1.3 C臂X光机的主要功效为检查患者的切口内有无手术器械和纱布遗留,通常用于手术定位、复位和造影等操作。
1.4能量平台、超声刀、高频电刀用于组织切割及血管出血的凝固操作中,对于快速减少患者的出血及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功效。
1.5快速高压蒸汽灭菌仪主要用于消毒、灭菌接台的特殊器械。
1.6低温消毒仪对一次性物品及不耐热的器械、仪器起着很好的消毒灭菌作用。
1.7自动器械清洗机清洁及初步消毒经过手术污染的器械。
1.8多功能、电钻、电锯主要用于脑外、胸外及骨折内固定等手术操作中。
1.9手术床、无影灯起着很好的多角度调节灯光和摄像的功能,对无影灯各种的安置能有效减轻手术人员的疲劳,促进手术顺利的开展[1,2]。
2 手术室贵重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措施
2.1建立合理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合理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为手术室的现代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院对于每台贵重仪器设备都需做好入库登记工作,并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体制。每台在使用之前,其名称、型号、价格、出厂日期、使用日期等内容必须明确标注在仪器的使用卡上,并做好登记,作为值班护士的交接内容。此外,仪器设备在使用完毕后,必须将其使用时间、手术名称、工作状态及其使用者等多项使用情况记录在仪器设备的专用登记本中。倘若发现仪器设备出现任何问题,需及时反映给设备管理人员或护士长进行解决。对于比较棘手的问题,可以与厂家取得联系,让其派专业的维修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维修,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在手术前,需要按照标准的操作程序检测仪器设备的各项使用性能和状态;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按照正确规范的操作流程使用仪器;在手术结束后,对仪器设备进行及时的清洗消毒和归位。此外,为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及时消毒、灭菌手术台上使用的各配件,防止仪器设备受到污染[3]。
2.2做好仪器设备的定点设置工作 医院各科室的手术间必须按照实际的室内设施和布局进行固定,各手术仪器设备根据性能在手术间进行定点设置,并采取三定管理政策。例如胸腔镜、腹腔镜、膀胱镜等腔镜仪器分配放置在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妇产科等手术间内;显微镜等观察仪器分配放置在五官科、神经外科等手术间。此外,医院还应与仪器厂家取得协议,定期安排技术人员检测、维修手术室各贵重仪器设备。
2.3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 手术室各仪器设备正常、安全工作的前提便是正确的操作步骤。手术医生的情绪和操作受到设备优良的影响,这也直接关系到手术的质量及效果。一些护士由于对仪器设备的操作不熟练,经常会因混乱使用而破坏了设备的自动控制程序,再加上不合理的使用和保管,导致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大大降低,使用寿命也明显缩短。为了充分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安全使用,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医院就应加大力度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医院在购置新的手术室仪器设置时,需先安排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再加强对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技巧。为保证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能熟练、正确操作仪器设备,医院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仪器操作手册及使用说明书制定出相应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并制成卡片防止在仪器设备中,这种方法能极大程度上满足使用者的操作查对需求,促进了手术室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4]。
2.4合理统筹仪器设备的使用
2.4.1由于腔镜仪器、高频电刀等设备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适用于多种手术操作。为避免医院因过多购置贵重仪器设备造成的经济负担,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可以增加腔镜器械、高频电刀手控线等配件的购置和使用,从而使得一项仪器设备满足多台手术的需要。
2.4.2巡回护士需做好手术信息浏览工作,并充分了解自己所配合的手术类别及医生以及手术所需的特殊器械和仪器。一旦出现仪器设备使用冲突时,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手术时间、难度及设备产生的作用,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实现设备的合理使用,并使其能充分发挥出使用价值,保障手术正常进行[5]。
3 体会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逐步走向现代化,手术室精密且贵重的仪器设备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控制手术质量,保障手术安全、有效进行,就要做好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如何管理好贵重的设备仪器,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发挥出作用,这给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需建立合理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组织护士学习新购进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和维护管理方法,并科学合理安排数量较少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提高护士的设备使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在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患者痛苦的基础上,实现手术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芝芳,安锦慈,周嫣.手术室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系统化管理的实践[J].现代护理,2012(12):87-90.
[2]赖英桃.手术室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24):104.
[3]许飞玲.手术室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Z2):57-58.
篇8
【关键词】大型精密仪器;前期论证;开放共享
大型精密仪器是高校保证教学实践及科学研究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随着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各院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在数量及价格上出现了极大的增长,如何有效的提高大型精密仪器的利用率,做好大型仪器的管理以及后期的开放共享,能有效减少资金的浪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价值,对整个高校的科研发展将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大型精密仪器购置的前期论证
当前,各高校大精仪器设备购置的论证工作主要由用户单位自行组织。优点为更清楚在科研及教学中对设备的需求,对于购置过程中经费的预算,设备安置地点,设备管理员的配备等有着更充分的准备。同时,缺点也很明显,例如其设备的购置计划,主要从自身的需要来进行考虑,很难兼顾到学校里其他学院的仪器使用情况,容易造成同一类型的大型精密仪器在同一院校存在重复购置的情况,使仪器得不到充分的使用,造成经费的浪费。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体系显的尤为必要.
(一)设备购置需求及学校同类仪器使用情况调研[1]
设备的购置,应立足于学院现状,同时兼顾院系长远的发展,做到对仪器设备的购置有一个具体的方案,包括详细的技术需求,设备管理员的配备、设备安放地点等。同时对于学校内部各个学院的仪器现状做到充分的了解,包括使用机时,开放程度,技术条件是否满足本学院的使用需求,尽量避免在同一院校内,同一类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降低了仪器的使用率。
(二)国产设备或进口设备的选择
是否优先采购进口设备,是仪器购置中经常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做好设备的选择尤为重要[2]。近年来,我国大型精密仪器的研发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国家鼓励高等院校在采购的过程中优先考虑国产仪器设备,在有效缩短供货周期同时,还能节约大量的设备购置经费。此外,国产大型精密仪器在使用过程及售后服务有更充分的保障,因此,论证报告要加强这方面的调研。
(三)售后服务的持续性调研
对于大型精密仪器,由于设备构成相对复杂,因此对于厂商售后服务的能力要求较高,选择一个合适的供应商既能在成本上有所节省也能减少后续使用中带来的问题[3]。另外,对于购置单位的选择,应优先考虑经常与高校合作的诚信供应商,利用高校与供应商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加强后期的设备维护及软件的升级。
二、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及开放共享[4]
为更好的管理大型精密仪器,除了要在前期论证中加强调研,也应在后期的使用中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包括维护制度、预约使用制度、以及开放共享平台管理制度。
(一)维护管理制度
大型精密仪器价格高、技术复杂,且使用者的流动性较大。因此有必要制定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应包括:建立详细的技术档案、编写操作流程、制作注意事项提示板、试行大型仪器实验室准入制度、日常维护制度,责任人制度等,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减少故障率,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与科研[5]。
(二)预约使用制度
建立大型精密仪器使用平台,实行预约使用制度,遵循先预约先使用的规则,减少在排队等候中的时间浪费,按照预约的时间进行仪器的登记使用,做到在每个时间段可以查询仪器的使用状况,加强使用者的责任心,防止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仪器损坏而找不到使用者的情况,将有效促进学院间的仪器共享[6]。
同时鼓励仪器的所有单位可以定期开展仪器使用培训的讲座,规范使用者的操作流程,加强院系间的合作。
(三)开放共享平台的建立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大型精密仪器开放共享平台”,涵盖学校所有的大型精密仪器,并利用最新的定位技术,实现仪器设备安置地点的实时监控,在共享平台内完善仪器的基本情况、使用记录、培训计划、预约管理等信息[7]。方便管理部门实时掌握仪器的使用状况,保障共享服务的对内及对外宣传,方便校内师生从系统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仪器。
同时,为了更有效的使用大型精密仪器,可尝试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有偿使用制度,在保证设备所有单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加大开放共享,有条件的向校内及校外的人员提供有偿服务,所收取费用可用作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及其他用途。
对于服务平台可以引进邮件或短信功能,以利于用户实时数据导出。为加强设备管理员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引入用户评价功能,对于机组的实际服务情况、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以及仪器的维修管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结束语
大型精密仪器能否高效的运行,并且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用,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整个学校大精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提高服务水平的重大体现。同时,力求功能的齐全、操作的简单也是这个平台所必须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随着管理上的加强及信息化的提升,也可为学校大型精密仪器的效益评价体系提供相应的数据收集,达到科学管理与促进服务的效果[8]。
参考文献:
[1]林婷,范哲意.高校科研实验设备资源的共享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62-164.
[2]杜玉洁,赵卫红,李桂林.等.地方高校实验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68-170.
[3]夏永林,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和谐配置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2):185-187.
[4]胡卓君.高校实验室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探讨与实践[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77-80.
[5]柯红岩,钱大益,刘云,等.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328-330.
[6]李晓峰.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之我见[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8(9):61-63.
篇9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03-02
实验室作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置各种突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技术支撑,其检验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工作既是校准实验室管理中一项最系统、最基础、最专业的工作,也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日常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依据《计量法》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等级评审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谈谈实验室管理经验。
1 组织与机构建设是前提
实验室的高效运转和效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一套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体系。首先疾控机构的实验室必须依法设立,并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实验室必须经过国家计量认证部门认可,并取得合法的计量认证证书,才能向社会出据公正的实验室检测数据与报告,这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最基本前提。其次,疾控机构的法人必须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三、实验室应成立部门齐全的管理组织,如质量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文件控制管理部门、环境条件保障部门、质量控制管理部门、检测报告管理部门、内审和管理性评审部门等等,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人员,各部门和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发挥实验室的最佳效能。
2 制度建设是保证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承担多项技术支撑职能,它一方面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各种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另一方面,又为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各种卫生执法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所以,实验室的各种硬软件要求很高。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涵盖齐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具体包括:①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②岗位责任制度。③考勤制度。④奖惩制度。⑤科研教学管理制度。⑤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⑧事故分析报告制度。⑨信息管理制度。实验室在健全上述九个最基本的制度同时,还必须加强制度的有效监督执行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应有详细的执行记录。只有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养成一种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做事的良好工作习惯,才能保证实验室的各项日常检测工作有法可依、有彰可循。
3 仪器设备管理是关键
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的种类和标准,是反映一个实验室检测技术手段和日常实际检测能力的重要评判指标。根据国家《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按标准配备有A类(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B类(按照基本功能必须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C类(根据地域特点和工作需求应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仪器,三类仪器设备数量众多,检测技术标准和检测参数各异。笔者认为,仪器设备配置到位,只能反映实验室仪器硬件要求到位,要想使配置的仪器设备真正发挥效益,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才是最关键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复杂而琐碎,根据本单位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要想做好该项工作,一、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种类齐全的检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台帐。二、实验室必须建立详尽的仪器设备技术档案资料,并按不同的种类和数量分类建档,一台一档,便于查阅。三、根据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对属于计量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及时送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取得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保证量值准确合法:对于实验室内非强制性检定的和校准证书没有有效期规定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管理员可结合实际检测的要求、使用频率、使用环境、检测的参数和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采用标准的校准方式,对校准结果给予确认。四、各类仪器设备必须建立详尽的计量检定和实验室校准记录资料档案。五、仪器设备在有效检定周期和实验室校准期内,必须按标准的方法,对实验室开展各类检测工作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工作,并对实验室所有投入正常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仪器维护和维修保养工作情况进行详尽的文字资料记录。六、对实验室内所有的仪器设备一一建立详细的身份标识卡,并按仪器的性能和技术标准,进行有效的状态标识。
4 质量管理是核心
质量是疾控机构实验室生存的基础,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准确、真实、有效和合法的最根本的保障性措施。如何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实验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二、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和有效的组织机构框图,并以规范性文件形式明确关键岗位人员和及其职责。三、实验室应建立包括其所有开展检测工作涉及领域的具体质量管理体系,并使管理体系文件化,该项工作具体为:编制运行有效的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仪器设备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并对上述体系文件进行有效控制。四、根据实验室每年制定的管理性评审计划,切实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性评审工作,对管理性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跟踪验证,并对整个管理性评审工作形成规范的文字记录,出据书面形式的管理性评审报告。五、根据实验室每年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计划,实验室每年必须进行二次以上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工作,对质量体系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及时有效地明确相关部门和具体的人员认真落实整改,并做好详尽的内审工作记录,以书面的形式形成标准的实验室内审工作报告。六、聘请实验室质量技术监督员对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并详尽记录日常检测工作监督工作情况。七、制订详尽的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计划与方案,认真开展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并做好详尽的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记录。八、实验室必须选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的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具体参数的检测。九、制订实验室样品采集、运输、接收、保存、处理的规范性管理程序文件,保证样品检测工作质量。十、规范建立实验室检验报告编制、发放、审核、签发、保存和各种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的程序文件,保证实验室所出据检测结果与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5 安全管理是要点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很多常规检测项目为传染性很强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毒理学指标,这些病原学和化学毒物因子都会对人的生命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依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等法律法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必须加强安全管理。要想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以文件的形式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并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人和职责。二、制订详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以程序文件的形式规定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三、按标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准入、上岗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四、切实加强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样本、参考菌株、毒株和剧毒化学品的管理,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五、严格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加强实验室生物废弃物和化学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工作,并详细记录规范处理过程。六、制订严格的实验室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理程序,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七、实验室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防火、防盗和计算机安全知识,并对实验室日常安全情况进行规范的检查,对安全检查情况予以详尽的文字记录。
6 绩效管理是目标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科研能力、客户服务水平,是实验室履行其职能的具体体现。实验室的工作绩效可以从工作量、检验项目数量、服务客户水平、实验室科研能力、实验室工作人员发表著作和论文情况、实验室科研教学情况具体来评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加强实验室绩效管理和评估工作,不断优化实验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应该不断拓展检测服务领域,增加检验项目数量,积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实验检测科学研究,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多发表科研专著和科研论文,实验室多出科研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最佳发挥实验室的重要技术支撑实力,才能更好的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对各种传染病监测预警、处置突发疫情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服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综合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具体工作,涉及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不断研究它的特殊性、科学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才能更好地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篇10
关键词:铁路现场施工 检测试验 现场管理 工作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引言
在铁路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不管是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和降低工程的造价以及推进相关技术与科学的进步,都必须要加强施工检测试验。对使用材料的检测和试验,对工程结构的检查这些工作都可以起到监督施工过程,保证工程质量的作用,而如何加强对这些检测工作的管理则是另外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复杂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铁路施工现场的检测试验工作管理,做好铁路工程的质量管理。
1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与落实
俗话说无规不成方圆,制度对于人来说是一种外在的约束,也是一种外在的保证,经常能起到特殊的作用。制定出严格的铁路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是保证现场的检测试验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使相关人员各司其职,尽好自己的责任,齐心协力做好管理工作。万一发生意外事故,只要落实相关制度就能找到责任人,及时地找出事故发生原因,找出解决办法,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便于以后现场检测试验管理工作的改进。铁路施工项目建设单位应该根据《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工程试验管理办法》,再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对现场检测试验管理工作有效的制度,对检测频率、检测项目、合格要求、责任处理等具体内容进行明确规定。
再有效的管理制度如果没有落实,那也只会成为一纸空谈,不可能对实际工作起到成效。制定出管理制度之后,在施工过程中要督促各方面人员贯彻执行,并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确保现场检测试验工作可以走上标准化的轨道,起到切切实实地约束和管理作用。在执行落实方面,项目经理部应该定期地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于表现突出的个人或者单位应该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在制度执行方面表现懈怠的员工则要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制度的执行。
2 加强对检测试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施工现场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是实施具体的检测试验工作的必需工具,要保证其正常运行,就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让其时刻保持在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中。
加强铁路施工现场的仪器设备管理首先就是要配备好工程需要用到的设备,相关人员应该结合铁路工程的具体情况,采购工程检测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同时要综合考虑到各个设备的性能与精度,确保其满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这样才可以让在检测试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是加强管理的第一步。其次是要做好现场仪器的保存和保养工作。由于铁路施工中所用到的检测试验仪器很多都是精密仪器,其对外在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乱摆乱放,极有可能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甚至会损坏仪器设备。而铁路施工现场一般比较混乱,所以必须要安排一个专门的场所保存仪器设备,并加强对其的日常保养工作,这是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必须要进行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同时,对于每一台设备,都需要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包括设备参数、使用说明、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并制定出仪器的操作规范,避免因为操作失误导致的仪器损坏现象。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第三个方面的工作时要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这是因为仪器测试结果的误差将会直接影响施工的质量,因此必须尽量地保证仪器处于一种精确状态,定期地进行检查和校准是一种必要工作。相关的仪器应该定期地送到设备生厂商或者政府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去进行检定。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地校准,如果仪器检定不合格或者使用超过有效期就应该及时地摒弃,严谨再投入工程的现场检测工作中。
3 保证检测试验人员的数量与素质
考虑到检测试验工作的复杂性,在检测人员分配上应该以试验工作的性质与复杂程度为依据,但是至少要保证每项工作都有两名工作人员参与。另外,检测试验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检测的结果,也就是说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要保证检测人员的素质,确保其具有相应的工作素质和职业能力,而且需要加强相关培训不断提升检测试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
也就是说,一方面要让相关人员明确其工作的重要性,了解检测材料的特殊性,使其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对于专业检测试验工作的技术培训,使其及时地掌握到业界新技术和新方法。
此外,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检测试验人员必须要严格地按照项目方指定的管理制度办事,必须要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操作仪器设备,对于工作流程也需要严格遵守,决不允许出现程序错误、操作失误的情况;在检测工作中,则必须要认真地读取并记录每一个数据,为了确保责任落实,检验人员必须在记录表上签字坐实,对自己所填记录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负责。
4 从多个方面加强施工现场的控制
4.1 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与控制工作。材料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铁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凡是出现在施工现场的原材料都要进行抽样检查,在现场检验合格后才可投入使用。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检测材料的取样工作,必须保证是现场取样,也就是说,现场使用的是什么材料就从这些材料中抽取一定量的材料作为检验对象,绝对不可以以假乱真。在施工前,试验人员不仅要检查原材料的质量,还要判断送来的材料是否与之前送检的样品相符,防止材料被置换。
4.2 要加强对混凝土材料的计量工作。在铁路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需要调整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铁路施工所需要用到的混凝土必须高性能,有保障,其对于配合比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因此,在施工人员设计好配合比后,要保证工程确实是按照调配好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配料,这就需要做好各种原材料的计量工作。如果计量不准确,很有可能会导致拌出的混凝土质量达不到铁路工程的要求。所以,在铁路施工过程中,检测人员必须全程对混凝土的材料计量工作进行监督,而且要测试混凝土原材料如砂石中的水分含量的变化,并根据变化及时地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还要监督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准确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