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12 04:4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公司秉承“XXXX”的管理理念,为全面客观地评价XXXX集团各部门各层级员工业绩,解放思想,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的热情、干劲和奉献精神;从而使得人治向系统管理转移,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适用范围及考核范围

本办法适用公司各部门,考核范围为在岗正式员工,不包括试用期员工、实习生、置业顾问等岗位。

第三条 考核标准

高标准、严要求、重质量;

量化为核心,非量化为补充;

重工作不重分数,重结果;

关注计划进度、工作质量、成本意识、员工满意度。

第二章 公司考核体系及职责

第一条 考核层级及主体

为保证公司目标层层传递,绩效考核层级遵循自上而下,逐级分解的原则,绩效考核层级划分具体

如下:

 

层级

考核者

被考核者

公司

总监/副总

总经理

公司高管

经理级

直管总监/主管副总/总经理

公司各部门中层管理

员工/主管级

部门经理/直管总监/主管副总

篇2

【关键词】 员工绩效考核 考核标准 任务量 多劳多效多得

一、绩效考核管理综述

1.绩效考核管理涵义

绩效考核是指组织根据既定的员工绩效目标,收集与员工绩效相关的各种信息,借助一定的方法,定期对员工完成绩效目标的情况进行考查、评价和反馈,从而促进员工绩效目标的实现,并促进组织整体绩效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2.绩效考核的功能

(1)管理功能(2)激励功能(3)学习和导向功能

(4)沟通功能(5)监控功能(6)增进绩效的功能

二、绩效考核标准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绩效考核标准是关于企业员工工作任务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它明确回答了应该把绩效考核内容所界定的工作任务做到什么程度或应该使之达到什么标准,是绩效考核指标的进一步量化或具体描述。

目前,储运中心在胜能公司薪酬分配制度的框架下,依据储运中心各部室科队的实际运作情况,制定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1.装运部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

(1)考核内容:

任务类:五型班组建设、个人月度综合得分、5S现场标准化、岗位标准化流程作业。

行为类:一般违规违纪行为、严重违规违纪行为

(2)绩效等级的确定

个人考核得分=任务类指标得分-行为类指标扣分。

得分60分以下的绩效等级为不合格(E级)。

考核得分60分以上的人员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前25%为优秀(A级);次之的25%为良好(B级),再次之的25%为合格(C级),最后25%为需要改进(D级)。

(3)奖惩兑现:

考核结果与月度绩效工资挂钩。

结果为A级的,当月绩效工资兑现系数为1.2;

结果为B级的,当月绩效工资兑现系数为1.1;

结果为C级的,当月绩效工资兑现系数为1;

结果为D级的,当月绩效工资兑现系数为0.7;

结果为E级的,当月绩效工资兑现系数为0-0.6(系数为得分/100)。

装运部绩效工资考核方案

1.运行班长

(1)班组建设:比重30%,细则:五型企业建设(60分)、有班组建设规并按照本班组建设规划按月实施,有本班组特色的机制、文化(20分)、按规定时间节点完成上级督办事宜(20分)。

(2)个人月度综合得分:比重40%,细则:根据个人月度工作完成情况、工作表现、标准化作业具体内容进行评分(100分)。

(3)工作现场7S标准化建设:比重30%,细则:储运中心7S建设标准(80分)、现场文明生产工、卫生清理作开展(20分)。

2.装车班长

(1)班组建设:比重30%,细则:五型企业建设(60分)、有班组建设规划并按照本班组建设规划按月实施,有本班组特色的机制、文化(20分)、按规定时间节点完成上级督办事宜(20分)。

(2)个人月度综合得分:比重40%,细则:根据个人月度工作完成情况、工作表现、标准化作业具体内容进行评分(100分)。

(3)工作现场7S标准化建设:比重30%,细则:储运中心7S建设标准(80分)、现场文明生产工、卫生清理作开展(20分)。

3.破碎操作员

(1)标准化作业:比重30%,设备启停操作(50分)、破碎规范化作业(50分)。

(2)个人月度综合得分:比重40%,根据个人月度工作完成情况、工作表现、标准化作业具体内容进行评分(100分)。

(3)工作现场7S标准化建设:比重30%,破碎站岗位7S标准(100分)。

4.装车操作员

(1)标准化作业:比重30%,设备启停操作(50分)、装车过程中规范化作业(50分)。

(2)个人月度综合得分:比重40%,根据个人月度工作完成情况、工作表现、标准化作业具体内容进行评分(100分)。

(3)工作现场7S标准化建设:比重30%,装车站岗位7S标准(100分)。

三、绩效考核管理执行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

存在的不足:

没有重视工作分析。胜能公司目前按照工作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岗级的等级划分,但是没有在同岗级之间进行工作量大小的工作分析。各岗位忙闲不均,存在着同一岗级的不同岗位之间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差别较大。结果,在其它表现差不多、工作任务也都完成的情况下,往往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的岗位上的员工没有被评为优秀。工作分析本应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首要的和主要环节,在没有明确的工作分析情况下,绩效考核标准很难科学的设计,考核结果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改进措施:

1.进行各岗位工作分析,根据工作分析情况来进行绩效考核表的制定。

2.对员工月度绩效考核表数据进行收集录入,为年终绩效考核评分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总之,想要真正把绩效考核落实到实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这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管理活动,从执行结果来看,它包含对人的管理、监督、指导、教育、激励和帮助等功能,因此做好员工绩效管理,可以推动企业整体发展,将企业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胡勇军绩效考核与管理

[2] 贺清君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整体解决方案

[3] 周志轩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

篇3

【关键词】建设单位;绩效考核;薪酬体系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加剧,粗放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为企业带来长远利润,对建设单位而言,为了确保项目“快、优、省”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绩效管理是以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来体现的,需要建设单位的各个部门去完成。

一、建立部门绩效考核方法的必要性

1、部门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对新进员工能力测试,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绩效考核管理 [1]。在岗位轮换时,通过绩效考核来选择合适的人才;职位的升迁,也是通过绩效考核来选择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好的员工;制定薪酬时,也要参照员工的绩效考核。因此,对员工和部门的绩效考核是十分必要的。

2、部门绩效的考核需要提前制定工作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在绩效考核中不断审核工作目标、反馈工作进程,这是对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力度的锻炼。绩效考核能让各部门及时发现工作能力的不足和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效率,实现公司的整体效益,最终实现集团的战略目标。

3、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有一定激励作用,绩效考核建立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基础之上,并与员工的薪酬相关联,促使公司利益分配的科学性,也为公司的人事调动提供了可靠地依据。部门绩效考核的宗旨就是强化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部门绩效考核的应用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管理理论,PDCA是由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缩写而成[2]。从绩效管理的角度进行绩效考核,整个过程按照PDCA执行,成功的经验加以固化,失败的地方加以改进,在下一个PDCA计划中进行解决,全面质量管理循环理论使绩效考核可以长久执行。

(一)部门绩效考核的注意事项

1、将每一个部门确定为第一层次的考核主题。确定考核主体是为了方便进行横向对比和绩效考评的范畴,确定每一类别的绩效考核的范围和指标,定期进行各部门之间横向的评比。纵向的评比是各个部门跟以往的绩效考核成绩相比较。对部门绩效考核完毕,管理者应该针对考核结果中出色的部门予以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与结果不如人意的部门给以相应的惩罚,从而促进员工朝着单位期望的行为靠近,减少、消除不利于工作的行为。

2、为了全面反映建设单位的工作业绩,在考核指标的制定上应该将管理指标和经济指标结合一起,管理指标是指在项目进行中,各个关键程序的节点[3]。比如项目开发部门:确定项目定位、取得土地所有权证书、工程预算等环节的节点。经济指标是销售过程中完成的指标、资金回笼率等方面。部门绩效考核的最终结果,不仅受业绩的影响,即经济指标,还应该参照部门员工的工作能力,即管理指标。并根据不同部门,不同职责,合理分配两项指标的最终权重,计入部门的绩效考核信息中。

3、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能力和问题,所以绩效考核离不开沟通。作为推行部门绩效考核来带动实现建设单位目标的管理者,需要全面认识各部门绩效考核的方法、流程以及单位的各项相关管理制度。绩效考核部门要与部门之间做好有效沟通,使各部门充分理解绩效考核部门的工作,并认同最终考核的结果。绩效考核部门要做好记录工作,绩效考核的工作指标并非固定,根据单位的发展和外部坏境的变化,在绩效考核部门和部门之间协商下,调整和改进工作指标,为了保持考核工作稳定性,建议按年度来重新确定指标体系。

(二)部门绩效考核的应用

1、建设单位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对管理部门的考核采用简单的定性综合评价方式,由绩效评价小组,小组成员为管理部门打分进行加权平均得分的百分比为绩效薪酬系数。绩效评价小组由建设单位的领导和基层各部门管理人员以及部分优秀职工组成,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岗位工作效率、服务的效率和态度、管理能力和力度等内容[4]。评价结果满分一百分制,以加权平均方式计算,一百分的等级划分为:优秀(90分及以上)、良好(70分到90分)、合格(60分以上70分一下)、差(60分以下),并生成薪酬系数。建设单位管理部门的工资可以按照:固定年薪酬*薪酬系数*年薪平均增长率的乘积,考评结果为优秀时,薪酬系数可以给1.3左右的系统,考评结果仅为合格的话,薪酬系数为1,考评结果为差是,则是0.8左右的数字。

2、建设单位其他非管理的部门,可以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绩效考核办法。以赢利指标的定量分析为主,然后参照定性分析给予矫正,得出最后绩效考核成绩。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权重由部门的职责和单位的业绩来调整。确定定量指标时,根据该部门的利润率、人均贡献率等因素,参考建设单位的利润表确定。定性指标的确定,则是该部门的工作质量、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方面给予权重。其中定性指标的成绩可以由评分组评定的办法,如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一样,该评分小组由建设单位的领导和管理部门进行打分,满分百分制,百分的等级划分如上所述,加权平均后的百分比为定性系数。部门的薪酬可以是固定薪酬加上效益薪酬,固定薪酬为固定岗位工资,效益薪酬由定性系数和定量系数两因素构成,定性系数与定量系数的乘积再乘以薪酬月增长额。

3、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单位的领导和员工本人,考核部门绩效不仅仅花费了大量时间填各种表格,而且要把结果有效整合[5]。对于表现出色的部门要适当给予奖励,对于部门绩效中产生的问题要给予解决,所以公开绩效考核的结果,将会有效避免一些问题在下一轮考核中出现,进而影响单位工作。

4、认真做好绩效考核的记录工作,将各部门的绩效考核结果整理成文档保存。绩效考核的记录工作,贵在真实、公平、公开,使每个部门都信任和接受的结果,如果没有真实反映客观情况,绩效考核就没有任何作用[6]。绩效考核的结果,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行为,都予以整理归档,以作为季度、年度考核的依据,同时也为部门纵向比较提供了参考。将绩效考核中部门运行中的问题记录归档案,作为宝贵的经验,可以为后来的同样的问题作为参考,也可以在培训中作为实例教材。

建设单位中推广以工作贡献和能力为主,以工作态度、服务态度为辅的绩效考核模式,强化了绩效考核结果在薪酬分配和人才晋升的权重,使员工以单位业绩为重的工作理念得以树立。

三、总结:

建设单位通过以上步骤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可以实现一套完整的人才等级划分和薪酬分配机制,规范企业内部管理。绩效考核结果和每位职工的薪酬水平挂钩,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建设单位的整体效益,实现建设单位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峰.如何实现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性[J].人力资源.2009(15)

[2].哈九伶.国企绩效考核不能“认认真真走形式”[J].上海商业.2009(08)

篇4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单位正常运行的重要窗口,其管理水平及质量是企业对外形象的缩影。绩效考核制度正是配合人力资源管理而存在的可行性激励制度。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成果呼吁绩效考核制度的稳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人员招聘、人力培训、人动、人员思想政治考核等问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建立一整套有效的企业制度来时刻鞭策员工,让他们迸发出工作上的激情,确保员工积极性的有效延续。一旦个人激情被触动,就会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乐观的愿景。当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这些方法最终会凝聚成效果显着的绩效考核制度,这同样是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所要呼吁的内涵所在,精髓所在。因此,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必然促成绩效考核制度的有效参与,必然不能缺少绩效考核这块有力的基石。

    其次,绩效考核制度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带来战略转变。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对员工工作成果的客观检验,来评定员工的业务素质及职业操守,具备了相当的公平性,而这种公平是员工乐于见到的。因此,绩效考核制度在深得员工的普遍认同的基础上,就具备了逐步巩固推行的可能性,也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战略转变的强大动力。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人力资源管理是针对人说话,绩效考核所考核的成果是员工个体完成的任务,本质上也在考核人,这与人力资源管理非但不矛盾,还有紧密联系。可见,绩效考核符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需求,必定为人类资源管理带来惊喜。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在本质上是有机统一、互相支撑的关系。二者在推动企业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着后盾作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对外竞争力都发挥着良好的塑造及引领作用。我们必须切实认真分析二者的关系,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到位分析,为企业发展谋得有利的切入点。

    2.绩效考核中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制约因素

    从本质上看,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处于企业发展的同一命脉之上。他们互相帮扶,才能更好为为企业管理及发展服务。当然,任何一种企业制度不可能完美无缺,反而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深层探究。

    2.1绩效考核几乎由领导定夺,未能融入员工合理意见

    绩效考核是企业追求经济利益,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会议探讨已经成为了走过场走形式,失去了根本意义。因为,在很多时候,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几乎由领导拍板定夺。员工的合理怀疑、员工的合理意见并未引起领导的关注。最后,绩效考核制度的不科学不合理因素,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逐层开展。

    2.2员工之间出现不良竞争,严重背离了绩效考核的初衷

    绩效考核往往与经济利益挂钩。因此,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后,员工们会大力实现任务量,以便求得高数额的绩效回报。这样,难免出现员工之间互相攀比,陷入不公平的竞争。一旦员工陷入不公平竞争,企业的团队意识就会遭受威胁,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反而与绩效考核制度的初衷相背离,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化员工们的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

    2.3过分重视物质激励,严重忽视精神激励

    目前,很多企业领导认为既然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就应当看员工任务量完成的多少,没有必要再去考虑其他因素,即看成果进行物质满足而已。这种做法往往过于表面化,因为,员工精神层面的激励同样重要,如果长时间下去,员工反而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自己就是制造机器,精神层面显得非常空虚。可见,严重忽视精神激励的做法亦不足取。

    2.4绩效考核氛围不长久,考核效果容易出现反弹

    制度实行时间一长,很多员工对绩效考核制度已经摸透,他们也会逐步回旋到制度制定前的心理状态,心存侥幸,产生“上有政策,下游对策”的想法,钻绩效考核制度的空子,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又开始出现,致使绩效考核制度的效果无法长期巩固。毋庸置疑,员工责任感不强,人力资源管理自然又多了一层困难。

    3.化解绩效考核中不当因素的策略

    我们应当掌握好人力资管理的方向,并客观定位绩效考核制度的初衷及目标。如此,才能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及时化解现实存在的弊端,以便全盘考虑绩效考核制度的长处与短处,使绩效考核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方便,提供优质服务。

    3.1企业领导学会适时自省,合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

    企业领导应当审时度势,撇弃一言堂的做法。企业领导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本就应当具备长远的眼光,况且在现代化企业里,人性化制度更是深得民心。因此,企业在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时,领导应当纵观大局,给予企业员工适当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毕竟,员工勇于表达真实想法,是他们主人翁责任感的体现,他们是为了企业长足发展而发言的,领导一定要全面理解员工的发言。

    3.2引导员工进行良性公平竞争,增强他们的团结意识

    企业相关管理者应当在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过程中,引导员工进行正当的竞争,要使他们通过良性竞争,激发彼此的工作积极性,而不是为了绩效工资或绩效奖励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引导员工进行公平竞争,就会使员工的团结意识永久保持,免得因不正当竞争出现后,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要三令五申,重新强调甚至树立员工的团队意识。因此,良好的竞争氛围对已绩效考核制度至关重要,也会让人力资源管理者备感轻松。

    3.3平衡实现物质精神激励,以免有失偏颇

    企业无论大小,缺乏具备人性化的精神鼓励是一个不愿看到不愿接受的现象。因此,一味强调物质奖励不利于员工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毕竟,员工拥有自己的思想活动和对外观事物的看法体悟,所以满足其精神需求亦是必然趋势。绩效考核制度与精神激励不矛盾,绩效考核与精神激励并行也不会产生冲突及不良后果。这样,员工的劳动得到认可,他们会增强信心,工作热情会更加高涨,利于人力资源的调度及管理工作的畅通开展。

    3.4将绩效考核氛围坚持下去,防止考核效果出现反弹

    人对某种新兴事物会随着时间推移产生厌倦情绪。同样,绩效考核氛围也容易在一段时间后渐渐变淡甚至散去,员工的情绪又会出现散漫状态。因此,企业可以尝试各种方法来长时间营造良好的考核范围。比如,企业可以通过树立绩效考核典型、技能比赛、员工畅谈会等形式,促进员工内在动力的不断注入。

    4.结语

    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符合现代社会形势下企业的发展需求。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绩效考核制度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因此,我们必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兼顾好二者的内在关系,从绩效考核的角度去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去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最终,为企业命脉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绩效考核事业单位应用研究

一、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仍然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即使有了绩效考核,也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主要表现在领导层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业务工作上,年终临时拼凑班子仓促考核,影响考核质量;被考核者在述职时,报喜不报忧,夸大成绩;而群众不了解考核的重要性,在评议中只说好话,民主测评敷衍了事,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二)考核内容形式化,缺乏标准规范

考核内容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或量化指标不细致不系统,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平时的考核没有资料积累,账、卡不健全,使年终考核与平时工作脱钩,无据可查。考核的等次不能严格按规定标准确定,大锅饭倾向严重,讲平均,搞平衡,优秀指标控制不严。

(三)指标设计流程过于简单、量化不足

绩效考核管理中,被考核方在绩效计划、衡量标准的确定等方面参与不足,让被考核方觉得绩效考核是一种监督和惩罚的手段。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过程往往是上级下达的绩效指标,指标设置的合理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指标制定后缺乏及时调整修订,致使某些指标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意义。

(四)缺乏对绩效考核必要的培训

在实际工作中,对职工特别是对具体参与绩效考核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知识培训和辅导。绩效考核不仅取决于评价系统本身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还取决于评价者的评价能力,评价者的任何主观失误或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认识误差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价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其它环节的有效性。

(五)不重视考核总结

考核工作结束后,不注意向考核对象反馈考核意见,没有充分有效的利用和转化考核结果,使考核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创新途径

(一)重视和完善绩效考核工作

1.提高对绩效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相比,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宣传、鼓励,使单位领导、考核对象、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绩效考核工作放在议事日程中去安排、督促和检查,才能使绩效考核真正发挥作用。

2.明确考核内容,量化、硬化考核指标,增加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从实际出发确定考核的内容,应以其承担现职工作所需具备的素质和完成工作目标需具备的条件为基本依据。主要包含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在实践中将德、能、勤、绩分别细化出若干个指标,每个指标再分成若干个分值档次,按总分值再划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考核等次,根据得分情况确定奖励标准,这样使绩效考核更加直观、通俗、易于掌握。

3.坚持考核原则,严格把关,使考核客观、公正。只有坚持考核原则,做到层层把关,才能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考核等次的确认才会被广大职工接受并起到相应的激励、促进作用。

4.重视平时考核工作。加强平时考核工作的资料记录和积累,为年终考核提供可靠依据。充分考虑平时考核的比重,以解决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脱节问题。事业单位可采取以部室或科室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资料累积起来。全单位每季度考核一次,以拉开部室或科室之间的档次,年终再进行总考核,评出部室或科室以及职工年终考核档次。

5.充分重视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工作。被考核职工与所在部门的其他职工长期工作、学习和生活在一起,其他职工对被考核者的思想素质、学习情况、业务能力、工作业绩、遵纪守法等有直接的接触和了解,考核时可采取职工座谈会、找有关人员面谈等民主评议形式,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避免以偏概全、主观主义等问题。

6.考核工作要有专管部门及专人负责。不能把考核工作作为临时性的工作,要由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承担起来,并作为日常工作去做,要有专人负责。各部门要建立健全职工考核台帐和档案,并起到监督和督促考核者的作用。

7.做好考核工作总结,加强绩效考核反馈环节。首先,考核工作结束后,应认真及时总结绩效考核中的经验、不足,以利于今后考核工作的改进。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分析职工队伍现状,分类排队,找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其次,加强绩效考核反馈,使被考核者了解自身表现与组织期望之间的差距,给被考核者申辩说明或补充的机会,从而通过考核对被考核者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

(二)重视考核结果的应用

1.必须明确绩效考核与“提薪”和奖金的关系。事业单位都建立了一整套工资标准,并采取“一年一考核,一年一晋级”的工资晋升方式,工资提升或调整,主要依靠单位统一进行。这仅是纯粹的“晋升”概念,没有“调薪”的概念,目前的日常考核与工资提升或调整无关。奖金作为超额劳动的报酬,代替了“提薪”的功能,奖金发放变得复杂繁重。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薪资分配应遵守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必须对每一名职工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定和计量,按劳取酬,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决定职工报酬的主要依据。合理的薪酬不仅是对职工工作成果的承认,而且可以产生激励作用,在单位整体形成进取和公平竞争的氛围。应该通过考核,建立“提薪”新概念,运用提薪、奖金的杠杆,使每一位职工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及时获得提薪与奖励。

2.必须明确绩效考核与晋升、调动的关系。每个职工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就会有更高的需求,希望进一步获得单位的承认,会为在较好的职务上工作感到骄傲和自尊,也会为不能取得好的职位而恼火和不安。总之,职工希望晋升,而单位应开通这条“晋升”通路,满足职工欲望,使之成为激励杠杆。每个职务都要求有特定的知识和技能,每一个职工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用人要扬长避短。通过考核全面了解职工情况,为单位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找到合适的人选,使职工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以此相应的以“晋升”为目的的考核工作就可以纳入日常工作的考核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将职工日常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的考核结果,用于“提薪”和“奖金”的同时,也作为“晋升”的依据。

3.必须明确绩效考核与教育培训的关系。从主观上讲,事业单位教育培训责任机构非常希望提高培训教育的实效,然而,他们并不清楚单位中哪些部门、哪些岗位的哪些人是急需要接受培训的,而这些人因为缺乏何种技能、知识和经验,而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或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这些人又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在哪些方面得到教育帮助等等。教育培训责任机构所清楚的是上级有何种指示,上级是如何要求他们进行普及教育的,诸如继续教育合格率达到百分之多少、政治理论学习参加人数达到百分之多少,还有安全教育、普法教育等等。教育培训的责任者所关心的和所追求的是上级的意图是否得到贯彻,教育工作是否展开,花了多少教育经费等等,而不能真正解决教育培训所应解决的根本问题。

改变这一切的起点是把教育培训的责任转移到各部门领导身上,使现场监督和管理者成为教育培训的直接责任者和担当者,使得现场监督和管理者不仅负有完成工作的责任,负有使部下更好地工作的责任,同时也负有教育培训部下的责任。然而把教育培训与工作直接衔接的唯一中介就是“绩效考核”,即通过系统的考核,把教育培训与工作衔接起来。首先,把指导、教育、帮助和培训本部门人员作为部门管理者的责任,并列入日常考核内容,成为考核要素之一。其次,把对本部门人员的考核过程,直接作为教育、指导和培训职工的过程,即所谓“岗位培训和教育”。第三,把日常考核结果积累起来,作为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手材料交给培训部门(日常考核结果中包含有关个人工作成绩和工作能力方面的记录,以及领导指导、教育的情况,个人的努力结果和个人的希望等等)。另外,依据每个人的工作情况和岗位培训教育情况,单位的教育培训部门可以在情况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按单位整体要求,制定和实施培训、教育计划。第四,必须明确绩效考核的地位。对职工的工作或者对工作中的职工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运用于工资、奖金、晋升、调动、教育培训工作,这是对“绩效考核的地位”最一般的描述。

三、结束语

随着事业改革的全面推开,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也将进入一个全面推广和深化的时期。对于大多数单位来说,绩效考核工作是全新的工作,也是对原有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挑战。对于各单位的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如何在稳定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地引入绩效考核体系,将是未来一个阶段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改革与管理工作中的热点话题。只有做好绩效考核工作,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才能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才能使人力资源各项工作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

[1]吴国存,李新建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赵立波.事业单位改革:公共事业发展新机制探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3]谢晋宇.人力资源开发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郭庆松主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 黄海霞.“培训:能否消除本领恐慌”[J].嘹望,2005(16).

篇6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应用探索

人力资源的数量多少与优劣成为企业竞争力大小的关键性因素[1],为能有效的提升数量与质量,则企业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对于诸多企业而言,目前多使用绩效管理制度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考核,不仅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解决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薪酬、职业规划等问题,使得企业与员工共同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当前我国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运行的现状

伴随着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诸多企业开始制定严格的绩效管理制度并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并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然而纵观目前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运行的实际现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①考核机制存在漏洞,考核方法缺乏科学性[2]。例如对于部分企业而言,管理层对企业的管理者与普通员工采取同样的管理与考核制度,因而判定部分员工未能达到考核标准,并依据此结果对员工进行降级、降薪的处罚。此种方法不仅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管理。②考核指标过于复杂,并且不够精确[3]。多于诸多企业而言,管理层在制定绩效管理制度与考核体系时设置过多的考核指标,其中众多指标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并且其中部分指标无法明确的体现出考核意图。正是基于上述两点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目前的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存在较大弊端。

2绩效管理的作用

2.1能够提升企业计划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企业若想获得长足的进步,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较强的计划性。然而纵观目前诸多企业的实际情况,虽然拥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却缺少严格的执行规范,使得管理存在严重的混乱现象,不利于企业与员工的发展。当实行绩效管理制度后,此种混乱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企业中的各项管理制度得到了合理有序的落实,员工也能自觉的进行遵守,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秩序[4]。

2.2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并优化业务流程

企业的绩效管理并非是由某个部门单独的完成,而是需要诸多部门共同参与,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部门成员以及各部门之间还可依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观点,经过讨论通过后可对绩效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弥补与完善,并且对于其中某些繁琐的制度进行清理,可有效的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使得每项工作都能够落实到人头,同时也能够提出更加具体的员工评价指标,进而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双重提升。

2.3弥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

企业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由开始的弱小到后期的强大需要经历艰难过程,随着发展逐步走向正轨,有诸多问题容易被管理层忽视,进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弊端问题的累积最终爆发严重问题。为避免上述不良现状的发生,企业管理层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在此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则为绩效管理制度。通过此种制度可有效的帮助管理层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每名员工自身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流向问题以及员工的劳动所得与实际薪酬不相符的问题等等。通过实行此种管理制度,有效的帮助管理层寻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5]。

2.4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采取的各种管理手段都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实行绩效管理制度尤为如此。若想实现上述目标,则企业需要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时期的绩效管理目标,并将其与不同的工作岗位结合以此来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管理层需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企业员工的不同特点,制定能够增强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管理制度,例如针对制造业的员工,管理层需要依据员工的实际工作量以及工作能力制定相应的薪资水平,并利用此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进而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6]。

3绩效考核体系的应用探索

为有效的确保绩效管理制度的合理与全面应用,必须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为此可按照如下的过程进行应用:

(1)对于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形成科学的管理理念。绩效考核体系应用的深入与否,企业的管理层建立科学的管理应用理念是关键。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并非为拉大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距离,而是确保所有的员工都能发挥自身最大潜力去完成工作,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需要管理层需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理念,形成一种人性化的考核方式,使所有的员工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积极性。

(2)对绩效考核的目的进行明确。绩效考核体系并非以冰冷状态存在,而是对企业所有的员工进行考核与鼓励,通过绩效考核体系的应用,员工将具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将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主要原因在于应用绩效考核体系的目的并非是对未完成工作的员工进行处罚,而是鼓励员工完成更多的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报酬,使员工感到相对公平的存在。

(3)在应用的过程中企业的领导层应与员工建立相互的信任。应用绩效考核体系是考核员工的重要标准,但并非意味着员工所有的员工都需要按照此固定标准进行工作,例如当员工的家庭或者社交出现某些问题亟待解决时,领导层应为员工提供便利并予以理解,不可对员工进行刻板的强求,对于当日未完成的工作可在其他时间完成,如此为员工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可是员工更加充满工作的积极性,更加有利于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7]。

(4)选择适合的考核原则。①必须与企业的文化理念相符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绩效考核体系可有效的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方式进行监督与管理,因此只有应用与企业的文化理念相符合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例如某企业的文化理念为使企业员工找到归属感,然而实施的绩效考核体系则是逼迫员工进行无限制的劳动并且未给予员工相应的薪酬,将会使员工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最终将不利于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②绩效考核体系的内容选择必须具有侧重性。绩效考核体系的内容虽然具有广泛性,但是针对于某一部门而言,只需要涉及到本部门的关键工作即可,即确保本部门的员工能够对自身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例如对于管理部门的员工而言,需要依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当在此部门应用绩效考核体系时,考核的主要内容则为部门员工是否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再例如作为生产部门,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则为进行产品的生产,因此运用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考核时,主要的开合内容则为部门员工是否进行足够量的劳动。最后,绩效考核体系需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企业的总体绩效考核目标是建立在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之上,若所有部门的员工都依据总体的考核目标进行对待,则无法提升员工的深刻认识,因此需要依据不同部门的性质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例如对于管理层而言,需要采取高标准对其进行考核,而对于普通员工则可采取平均标准进行管理,如此才能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5)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应用绩效考核体系的目的在于对员工进行好与坏的评判,然而单纯的使应用此体系部门得知结果并不能对员工起到相应的督促作用,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在考核之后,相关人员需要对考核结果进行深入的剖析,对于有积极上进意愿并与实际工作相符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而对持续懈怠的员工则需要予以适当批评教育,以此来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4结束语

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企业若想保持永久的生命活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则必须制定出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该制度的优越性弥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对于企业的员工还必须采取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不同部门的员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促使,如此才能确保企业只能够所有员工的共同进步,进而才能确保员工始终保持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黄艳秋.绩效管理作用及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28):279.

[2]李彩霞.绩效考核体系及绩效管理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2(4):70~71.

[3]裴雪姣.绩效管理作用及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4):70.

[4]赵强.绩效管理作用及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科研,2016(10):00142.

[5]孟彬.绩效管理作用及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6):104~105.

[6]谷峪锐.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的探索[J].商业文化月刊,2014(29):82~83.

篇7

【关键词】绩效考核;薪酬管理

一、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

1.绩效考核对于薪酬管理的重要作用

企业薪酬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绩效考核的结果已经成为企业最普遍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之一。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绩效考核能够帮助企业选拔那些专业能力和素养比较强的员工,使得企业能够在调整、晋升和辞退员工的管理工作中有据可依;站在员工个人的角度上看,绩效考核能够为员工树立起一面镜子,使其对自己在工作岗位中表现的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

首先,绩效考核能够为企业制定和调整员工的薪酬提供标准。这样企业可以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将员工个人的工作目标和价值追求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在一起,使得薪酬管理和薪酬制度自然而然地向着工作努力、绩效良好的员工倾斜,使得以结果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渐渐树立起来。

其次,绩效考核能够完善企业的薪酬结构,提升薪酬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在薪酬管理中以哪些标准作为梯度将员工的薪酬水平拉开一直是薪酬管理的一个焦点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标准对员工的薪酬多寡进行评判,但是应该作为比重最大、影响最终的一个指标来决定员工的薪酬多少。绩效考核使得业绩比较突破部门和岗位之间的限制,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变得比较容易,根据绩效指标我们也可以对不同岗位的员工的薪酬进行调整。

最后,绩效考核对于简化薪酬方案和薪酬管理程序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薪酬管理成本。薪酬结构的调整以及薪酬水平的变化完全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确定,薪酬管理将变得非常简便和轻松。

2.薪酬管理中绩效考核指标的应用范围

评价绩效考核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其能否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实际应用,绩效考核的结果一般用来确定员工的薪酬水准,并用以进行员工的发展改进。

首先,绩效和薪酬是紧密相连的。企业战略目标需要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和奋斗,而绩效是评价员工在某一期间内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绩效是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之一。人力资源管理学者和理论已经认同将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联系在一起的管理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就万事大吉,企业应该提高其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薪酬管理制度体系的科学性,这样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挂钩才具有意义,也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果,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重视绩效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和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

其次,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应该将员工的绩效考核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联系在一起。绩效考核的目的并不是提升或降低员工的薪酬、晋升或者降低员工的职位,绩效考核的结果应该得到员工心悦诚服的认同,让员工觉得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有利于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使员工举得自己在企业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使得绩效考核变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重要手段。另外,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的有效结合能够使得员工获得可观的价值分配和理想的职位晋升,这导致员工能够在职业生涯发展上以快速的步伐前进,间接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的互动效应分析

1.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绩效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绩效考核推进一直比较困难,在绩效考核时,企业习惯以压力推进绩效的提升,对于以动力推进绩效提升的方法还在摸索阶段,这样在将绩效考核指标和员工的薪酬挂钩的时候,员工的抵触情绪比较重。

企业应该在理念上进行转变,有效实现绩效和薪酬之间的互动。在薪酬管理方案实施之前,企业可以通过详细讲解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得员工对薪酬管理制度有明确的了解和认识,让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方法有认同感和熟悉感,与此同时,员工应该明确自己在企业中的角色以及在绩效管理中的职责,对于绩效考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及时进行指导和指导,企业还应该建设一条高效的沟通和交流平台,使得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传达到管理者的耳中,让绩效管理能够持续进行改进和提升,使得薪酬管理能够在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上不断发挥作用。另外,企业应该设计良好的绩效薪酬管理制度,绩效薪酬管理制度是将绩效管理和薪酬发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考核制度。

2.企业应该引入薪酬风险机制,使得薪酬的激励导向功能得到发挥

科学有效的薪酬制度一方面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则能够保证企业外部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薪酬观制度还要具备激励功能,在保证效率和公平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士气,提升员工的动力。在薪酬管理制度中引入风险机制,能够使得员工在激励和鞭策共同的作用下不断努力,薪酬风险管理机制是建立在绩效基础上的奖励和惩罚,一方面能够在物质上给予员工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一方面能够在心理上给予员工成就感,使得员工产生与企业荣誉与共的思想和信念。具体方法是: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基本工资占全部报酬的一定比例,一般而言,基本工资应占全部报酬的40%-50%,以保障职工的基本收入;而绩效奖励约占全部报酬的50%-60%,员工取得绩效工资需要一定程度的努力,这对员工的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应该对绩效考核的目标,各个考核指标占考核指标体系的权重、绩效考核的方法和流程、绩效奖惩的依据、教育和培训的名额确定进行明确、透明的公式,在建立绩效考核指标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公正、合理的原则,使得绩效考核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已经建立起来的绩效考核体系应该严格执行,尽量避免人为的误差和系统的误差,使得绩效考核尽量在和谐的因素下进行。

参考文献:

篇8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指运用人性的管理模式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既包括对企业的不同员工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同时也包括对不同表现的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鼓励和考核,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管理模式。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企业与员工进行交流与对话的平台,不仅企业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帮助员工成长,同时员工也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获得认可,并提升自我。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绩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考核模式,它是指根据现阶段企业在管理制度上面的考核标准,通过合适的方法,正规的考核途径对企业员工工作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综合评定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以实现对企业员工的惩罚和奖励。绩效考核不仅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进行待遇分配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企业主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认知的途径。通过正确而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可以有效的管理和培训电信企业员工,助力电信企业人才培养和储备,不断推动电信企业向前发展。

二、绩效考核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首先对于电信企业的绩效考核可以成为企业在选拔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依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员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良好的绩效考核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掌握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岗位价值,从而更加科学的配置人员。方便电信企业在未来管理和任用人才。其次绩效考核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对员工进行职位升降和工资待遇进行核定的重要手段。由于电信企业内部工作岗位复杂,工作人员众多,所以如果不通过绩效考核,那么将会加大电信企业对人员的管理成本。尤其是在员工的薪资待遇和职位升降更需要绩效考核作为依据。通过良好的绩效考核可以不断了解员工的状态,掌握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优劣势,更加合理、有序地对员工岗位进行升降。同时按照按劳分配的准则,通过良好的绩效考核可以更加准确和全面地分析电信企业员工在劳动过程中的数量和质量,并以此为依据对员工进行薪资待遇分配,既公平又合理,有助于电信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最后企业绩效考核也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激励的重要方法。通过良好的绩效考核可以看到电信企业员工自身能力的不足,并能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不断帮助企业员工提升自己,全面完善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为电信企业建立人才资源储备库。另外通过良好的绩效考核,可以更好地对员工进行激励,对于在绩效考核中表现优异的员工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对于表现不足的员工可以进行惩罚,通过赏罚分明的绩效考核,可以更好的促进员工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最终实现与电信企业共同成长和发展。

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策略

电信企业的绩效考核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以研究电信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提高绩效考核的方法非常重要。首先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只有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不断促进企业绩效考核向前推进和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中要将绩效考核作为非常重要的员工管理写进制度,做好绩效考核的“权威性”认证,只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折不扣地进行绩效考核管理,才能电信公司的公司职位进行管理,也才能保证企业人才得到最佳的配置。所以电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必须要完善,并保证绩效考核得以顺利落实,这样才能保证电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其次,对于绩效考核要科学认知,这样才能从思想上重视绩效考核。在电信企业的绩效考核中要明确对员工的考核目标,要切实贯彻执行绩效管理,这样才能对员工进行“感染”,让电信企业员工也能遵守绩效考核,并愿意认同和执行绩效考核。平时要多加强对员工绩效考核的教育,帮助员工更好地认识绩效考核,并在日常工作中按照绩效考核的要求和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获得绩效考核的奖励。公司还要不断加强运用绩效考核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在绩效考核中能够成长更快。最后,良好的绩效考核方法和标准需要被制定。只有具备良好的绩效考核标准,才能更好地、更全面地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划分。同样,只有具有良好的考核方法,才能更好地评判员工的绩效成绩,对员工实行工资、待遇、升职等方面的考量。在电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中要根据企业岗位的标准,企业员工的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另外对于特殊岗位的评价需要单独列组视情况而定。在绩效考核方面要以团结内部员工为基础,不能因为绩效考核出现内部矛盾,引起员工不满,所以考核要公开、公平、公正。

电信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想处理好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需要清晰认识绩效考核,把握绩效考核方法和方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电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

作者:王建军 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保山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房梅.探究电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之间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6,(05):34

[2]唐玲.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5):203

[3]郭党号.绩效考核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时代金融,2015,(29):128-129

篇9

2、为了顺利推进绩效考核工作,针对我公司具体情况,在原有的制度上修定、完善和补充了我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新制度充分结合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特点,明确了绩效考核的指导思想、考核的范围、对象、考核的内容、考核的方法、要求及考核的时间跨度。更加全面、细致,可操作性、实用性更强。使我公司的绩效考核管理更加规范化。

3、考核进行情况,我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始终本着客观公正的考核原则,实行上级与下级层层考核的方法,实行分数制度,打分内容主要涉及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每月、每季度由部门负责人从工作效率、工作能力、遵章守纪、上进心、精神文明等方面进行评分,年终,取四个季度考核的平均分作为年度考核结果。

4、在工作中,各部门负责人加强了对员工工作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在考核标准中记录员工工作中的关键事件,通过记录,更好的发现了工作中的问题,能够及时责成改进,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员工的点滴进步,给予认可。在考核过程中,各部门负责人都能尽职尽责的对待考核,坚持原则,并且严格按照考核细则打分,保证了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5、通过考核,充分体现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真考核,避免走过场,以绩效考核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制度,明确岗位责任,理顺了工作关系,改进了工作中不规范的现象,同时,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篇10

一是物质与精神并重。以物质激活医务人员的经济属性及自然动力,以文化激活医务人员的社会属性及社会动力。对此建议,一是将工资福利、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全部纳入绩效管理制度,从而丰富奖惩手段和加大奖惩力度,避免绩效管理制度的激励效能递减;二是将文化建设与绩效工资配套,医院文化是提高医疗绩效的“无形手”和“软激励”,绩效工资是提高医疗绩效的“有形手”和“硬激励”,两者配合方能使绩效管理制度发挥巨大威力。

二是激励和约束并用。绩效管理制度具有激励和约束两大功能。在政策实践中,如果绩效管理“重激励轻约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然形成“积极性有余、公益性不足”的乱局,导致基层群众陷入看病“不难但贵”的困局;如果绩效管理“重约束轻激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然形成“公益性有余、积极性不足”的困局,导致基层群众陷入看病“不贵但难”的困局。因此,为了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与积极性均衡,在绩效管理中必须激励与约束并用。

三是奖惩与绩效挂钩。绩效管理制度本质上是论功行赏和论过行罚的过程,所以奖惩与绩效必须挂钩。一是性质挂钩: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在管制型市场化格局下,性质脱钩已经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常态,例如为患者开廉价药的医生往往收入最低(“低工资”),为患者冒风险诊治的医生往往结局最惨(“高风险”),所以性质脱钩会在医疗卫生领域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激励医生开大处方、约束医生冒大风险。二是程度挂钩:大功大赏、大过大罚。在管制型市场化格局下,程度脱钩也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常态,例如在医患事故处理过程中,如果不被曝光,医院往往千方百计袒护医生,应该重罚而被轻罚;如果被曝光,医院往往从快从重惩罚医生,应该轻罚而被重罚。绩效与奖惩脱钩的危害是巨大的。以绩效财政补偿机制为例,在收支两条线的制度安排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收入必须全部上交,而开展医疗服务所需的业务经费完全由财政下拨。这种计划体制虽然可以切断收入与收费的利益链条,但是也产生了“奖勤罚懒”的负面激励效果:干得好没意义,因为收入要上交;干得差没关系,因为支出有人付。

四是提升绩效与能力提升和组织再造并举。传统的绩效管理主要包括考核和奖惩两大环节,考核以真实性为目标,奖惩以公正性为目标。但是,现代的绩效管理已经不仅仅是“科学考核和公正奖惩”的制度组合,而是“向前”加入了绩效计划和绩效辅导的环节“,向后”加入了绩效反馈和改进的环节。向前延伸和向后拓展绩效管理的制度安排,主要是为了扩展绩效管理制度对组织和个人的积极功能。例如,通过绩效管理的途径推动组织的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能力建设,通过绩效管理的途径推动个人技术能力的提升和服务品质的改善。这个功能被国内专家学者精确地概括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和“以评促管”。绩效管理制度的演变启示我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制度,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考核医疗行为并予以奖惩,而是要以绩效管理为“抓手”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弊制,并以绩效管理为“推手”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必须在科学考核机制和公正奖惩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向前向后创构和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

绩效管理技术:困境与策略

(一)困境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主要问题,不仅包括绩效管理制度的残缺,而且包括绩效管理技术的落后。绩效管理制度主要涉及考核结果的处理,包括论功行赏和论过行罚;而绩效管理技术主要涉及考核结果的形成,包括以指标为准绳和以信息为依据。可见,绩效管理制度是绩效管理的“后端”,绩效管理技术是绩效管理的“前端”。如果说绩效管理制度残缺的主要危害是绩效奖惩不能公平和公正反映考核结果(即结果处理失公),那么绩效管理技术落后的主要危害是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和全面反映实际绩效(即考核结果失真),例如将业务优秀的医务人员考核为合格,而将业务平庸的医务人员考核为优秀。因此,绩效管理技术和绩效管理制度必须相互衔接,前者决定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后者决定结果处理的公正性,两者共同实现奖惩与绩效对称的目标。在实践中,“是非颠倒”和“好坏不分”的考核结果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严重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为患者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必须大力引入绩效管理技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技术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是考核指标的确定,二是绩效信息的收集。

1.考核指标不够科学是基层医疗机构绩效管理的首要技术难题考核指标是绩效管理的依据,如果定得不够科学合理,必然导致考核结果与考核目标的背离。例如,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为乡镇卫生院制定了两个关键绩效指标:门诊量和均次门诊费用。设置门诊量考核指标的初衷,是为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以解决基层群众的看病难问题;设置均次门诊费用考核指标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以解决基层群众的看病贵问题。然而,结果是医务人员纷纷采取诱导轻病患者(可以扩量)和推诿重症患者(可以控费)的策略行为博弈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而不是采取扩大门诊量和控制门诊均费的正常途径迎合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可见,绩效指标的设计格外重要,不仅要关注考核目标,将考核目标细分为考核指标;还要关注考核对象的策略行为,通过严密的指标体系防范考核对象利用考核指标的漏洞消解绩效考核效果和扭曲绩效考核功能。例如,在门诊量和均次门诊费用的基础上添设“患者满意度”指标以防范医务人员推诿病人或诱导需求,添设“医疗质量”指标以防范医务人员为减少医疗服务数量而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当然,从健康角度看,医疗服务数量不是越多越好,因此以门诊量考核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够合理;医疗服务价格也不是越低越好,因此以门诊均次费用考核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不够合理。为此,应将医疗服务品质的理念及性价比列入考核指标。医疗服务品质不是医疗服务质量,而是医疗服务态度、数量、质量、结构和价格的最优组合;医疗服务性价比是落实医疗服务品质的考核指标。

2.绩效信息不够充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关键技术难题考核指标、绩效信息和结果奖惩是绩效管理的三大环节,绩效信息的充分性关系到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和奖惩的公正性,所以,绩效信息对绩效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结果,往往难以获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认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也往往难以得到医务人员的认可,这说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存在公信力较差和公正性较低的问题。究其原因,不止是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更多时候是考核主体对考核对象的绩效信息掌握不够充分。在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时,考核主体获取考核对象的绩效信息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考核对象提供,二是考核主体搜寻。从效果看,两种途径均未能确保绩效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及时性。这是因为如果以第一个途径获取绩效信息,结果往往是考核对象虚报信息,例如隐瞒有害信息和夸大有利信息;如果以第二个途径获取绩效信息,结果往往出现三种状况。一是考核主体因为“理性有限性”(Boundedrationality)难以及时获得考核对象真实和全面的绩效信息,主要体现在考核主体只搜寻“熟”的信息,而放弃“生”的信息。二是考核主体因为“信息不对称”难以获得考核对象真实和全面的绩效信息,主要体现在考核主体只搜寻“显性”信息,而放弃“隐蔽”信息。三是考核主体因为“对象喜恶性”难以获得考核对象真实和全面的绩效信息,主要体现在如果喜欢考核对象,则积极搜寻其优质绩效信息而忽视劣质绩效;如果讨厌考核对象,则积极搜寻其劣质绩效信息而忽视优质绩效信息。由于考核主体获得考核对象的绩效信息往往是残缺的、失真的、滞后的,所以考核结果难以真实反映考核对象的实际绩效。

(二)策略

考核指标不够科学的治理策略,笔者将专题论述。在此重点探讨绩效信息不够充分的解决办法。那么,考核主体如何才能及时获得考核对象全面、真实的信息?一般而言,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建立各方联通和共享的医疗服务信息平台,考核主体可以借助医疗服务信息平台及时获得考核对象(医方)较为全面和真实的医疗行为信息(主要指医疗绩效中“绩”的信息),因为医疗信息平台实际上是对考核对象医疗行为的记录、存储和分析。二是建立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的分级医疗体系,考核主体可以通过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及时获取服务对象(患者)的医疗质量信息(主要指医疗绩效中“效”的信息),因为分级医疗体系的重要意义在于让患者形成有序就医模式,从而帮助考核主体追踪和获取患者的就诊信息。可见,医疗信息平台有利于考核主体获取考核对象的医疗成绩信息(包括数量、价格等),而分级医疗体系有利于考核主体获取考核对象的医疗效果信息(包括质量、态度等)。所以,医疗信息平台和分级医疗体系堪称绩效管理的基础设施,对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全面性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从激励理论看,医疗信息平台和分级医疗体系只是考核主体获取真实、全面和及时医疗信息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一是因为考核主体的“较真”程度,是充分医疗信息获取和真实考核结果形成的主观条件,如果缺乏这个条件,那么绩效考核制度将难以发挥预期功效。在政策实践中,绩效考核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任务,即“成本由自己承担”而“收益为患者享受”,所以考核主体大多对绩效考核不够较真是司空见惯的。解决考核主体不较真的根本办法是建构服务对象对考核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有两种形态,如果卫生行政部门是考核主体,那么必须建立民众对卫生行政部门的民主制约机制;如果医疗保险机构是考核主体,那么必须建立参保人员与医疗保险机构的交易制衡机制。二是因为考核对象的“负责”程度,是避免主客双方策略博弈和提升医疗绩效的客观条件。由于医疗服务十分复杂,医疗信息平台和分级医疗体系只能帮助考核主体获取考核对象充分的显性公共信息,而不能获取充分的隐性私人信息。隐性私人信息对医疗服务的绩效考核至关重要,如职业道德、专研精神、聪明才智等,但是考核主体力图通过制度建设和技术引入获取隐性私人信息往往是困难而徒劳的。那么,如何防范考核对象利用私人信息的隐性特征对患者实施不利行为,同时确保考核对象在拥有隐性私人信息条件下仍然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在考核对象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激励相容的机制。从卫生经济学看,“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下的医疗服务供给竞争机制是医疗服务供求双方的激励相容机制”[2]。在这个机制下,考核主体即使不能获取考核对象的充分医疗服务信息,考核对象也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因为为患者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上述分析对我们有两点启示,一是考核主体必先获取考核对象的充分医疗信息,才能保障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要获取充分的医疗信息,分级医疗体系是制度条件,医疗信息平台是技术条件,考核主体较真是主观条件。二是考核主体即使难以获取考核对象的充分医疗信息,也要确保考核对象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对此,激励相容的机制是必备条件。

绩效管理的体制机制:困境与策略

(一)困境

依据医疗绩效考核主体及考核方式的不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制度可以分为绩效管制体制和绩效治理机制。如果从监管者(主要指卫生行政部门)角度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制度,那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然形成绩效管制体制;如果从付费者(主要指医疗保险机构)角度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制度,那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然形成绩效治理机制。绩效管制体制和绩效治理机制的根本差异主要在于考核方式和奖惩手段的不同,绩效管制体制主要以行政检查和行政评估为方式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并以财政分配和工资分配为手段奖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而绩效治理机制主要以付费制度为方式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并以“结余归己”的激励机制和“超支自负”的约束机制奖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到底选择绩效管制体制,还是选择绩效治理机制,主要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体制机制。如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全民医疗服务模式(NationalHealthService),即政府举办并管制医疗机构,那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采取绩效管制体制以提升医疗绩效;如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全民医疗保险模式(NationalHealthInsurance),即政府购买并监管医疗服务,那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采取绩效治理机制以提升服务绩效。但是,当前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处在全民医疗服务和全民医疗保险的混合型体制机制状态,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既可以选择绩效管制机制,也可以选择绩效治理机制。这种混合型体制机制为绩效管理制度的选择增添复杂性和随意性。同时,由于混合型体制机制存在政府举办与政府购买的价值冲突,行政管制与市场治理的制度矛盾,监管制度与筹资方式的功能抵消,所以绩效管制体制和绩效治理机制均不能发挥先天优势,也不能弥补后天缺陷。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的选择,关键看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方向。一直以来,我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有两种方向———绩效型行政化路线和治理型市场化路线。从目前情况看,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仍然处在摸索阶段,所以国家仍未决定改革方向。因此,完全可以通过比较绩效型行政化和治理型市场化路线的优劣,根据比较结果选择绩效管理制度。

(二)策略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治理型市场化体制机制较为适合,因为这完全符合党和政府对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目标,也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确保可持续”的根本目标。依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宜选择绩效治理机制以提升医疗绩效。西方国家“有管理的竞争制[3]”和“竞争型首诊机制[4]”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治理型市场化机制与绩效管理制度是一个完美的制度组合,因为在治理型市场化机制下,考核主体和考核对象不存在管办不分的隶属关系,这决定了考核主体的中立性及考核行为的客观性;服务对象与考核主体和考核对象均有激励相容机制,这一方面决定了考核主体进行绩效考核的“较真”状态和绩效奖惩的“公正”状态,另一方面决定了考核对象即使在隐性信息存在及考核结果失真和结果处理失公情况下仍会“诚心”为患者服务。当前,我国基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仍处初级阶段,经历了30多年的管制型市场化体制机制后,许多地方力图以绩效型行政化体制机制予以替代,并采取绩效管制体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但是由于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的制约,例如考核主体与考核对象的隶属关系,服务对象与考核主体及考核对象的激励不容关系,这种绩效管理制度往往陷入“失灵”状态:不是演化为“弱”激励约束机制,就是异化为“乱”激励约束机制。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