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商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3-28 22:1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承包商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流动商贩 就业权 城市公共空间 管理制度 协调
城市管理与流动商贩权益保护制度协调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城市管理者从城市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保护的角度对城市加以管理,忽略了流动商贩的利益保护,对流动商贩采取禁止或压制的态度,从而引发了管理者与流动商贩的冲突,出于对弱者的同情,在公共舆论环境中城市管理者基本上处于被指责的境地(宋志刚,2011)。
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对城市进行管理建设中对流动商贩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政策有了很大的转变。一是制度上从单一强调城市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的管理到在管理城市中开始关注流动商贩相关权益保护,二是,在管理方式中强调服务理念、人性执法、柔性执法等。
城市流动商贩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保护流动商贩的权益,既有对社会贫困群体就业生存权利保护的现实考虑,同时也有我国建立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过程中扩大并保障私人领域的自由和权利的理论依据。此外还有营业自由原则的制度依据。但是,流动商贩的活动确实带来了公共空间的拥挤以及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而这些又对其他群体的利益带来影响,这实际上涉及到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以及公共产品使用中个体利益的界限问题,因此,并不能因为保护流动商贩的权益就放弃了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以及流动商贩行为的规制。而执法理念与方式的转变及完善仅仅解决的是执法效果问题,并不涉及不同主体利益冲突在制度上安排问题。因此,有必要明确城市管理与流动商贩权益保护相关制度的协调机制 。
城市流动商贩就业权保护与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使用制度的冲突
城市流动商贩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同时其特征功能也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在我国现阶段,城市流动商贩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活动场所看,流动商贩通常在道路两侧、小区周边、单位周围、车站附近、地铁口、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市场周围等城市公共空间流动摆摊;从人员构成看,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及农村或城郊农产品生产者。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员涌入城市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进入城市劳动谋生是他们基本的生活方式。二是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等无稳定收入者。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对劳动者技术、知识等素质要求的提高,采用旧技术的传统产业不断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员,这也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以上流动商贩的来源群体基本上属于城市中的贫困人群,普遍而言文化程度较低,技术能力弱,找到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存在困难,自己开店创业,又缺少资金。对他们而言,势必要选择适合自己社会地位、经济能力的方式来维持生活收入,流动摆摊设点销售小商品投入成本少,周期短很容易成为他们的首选,实际上成为他们以这种方式就业的途径;从收入情况看,流动商贩的平均收入水平不仅远低于企业经营者等商事主体的平均收入,而且也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平均收入水平。大多数流动商贩的经营所得仅能够维持本人及家人的基本生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流动商贩的经营活动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虽然都以营利为目的,但在社会功能上,则有很大不同,前者实际上主要是就业功能和某一群体维持生活来源收入的功能,后者则主要是实现投资增值的功能。
劳动就业权即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权利,是各国宪法确认和保护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我国《就业促进法》规定了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也规定了政府促进劳动者劳动就业的责任。既然城市流动商贩的主要来源是城市贫困群体、无业人员、农村进城人员,因此应当属于促进就业法律制度重点保护的对象,政府有责任促进这些群体的人就业。事实上,我国《就业促进法》也规定了与流动商贩有关的促进就业制度,主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就业援助等措施,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国家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序向城市异地转移就业,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环境和条件;国家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对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
从上述规定看,无论是城市劳动者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还是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异地转移就业,都是政府应当鼓励、引导、提供便利和照顾的方面,流动商贩既然是城市贫困居民中的无稳定收入群体和农村进城人员实现自我就业的一种主要途径,从促进就业法律制度的角度出发,政府应当对其经营地点、范围、条件提供便利,而不应当强调限制。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使用、能够在其中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包括山林等自然环境,街道、广场、公园等人工环境,以及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等类型(师春梅,2012)。城市公共空间不仅具有生态功能,还具有社会功能。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公共产品是社会公众有权共同享用或消费的产品或服务、资源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但是,作为公共产品的城市公共空间虽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特征,但当超过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承载容量时,就会发生拥挤,即达到公共产品使用的拥挤点时,城市公共空间就具了竞争性,从而使他人使用受到限制(刘兆鑫,2012)。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政府除了通过增加城市公共空间供应量的手段满足公众需求外,为了能够发挥公共空间的功能,还要通过一定的限制手段,运用公共权力明确城市公共空间的合法地位或范围制止私人侵占行为、并允许或禁止政策对象从事特定活动。这在法律上表现为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管理制度。在我国,目前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管理制度相关内容散见于一些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之中,其中最主要的是以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秩序为核心内容的相关法律制度。例如国务院颁发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各省、城市颁布的地方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此外,还有一些与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有关专项的制度,例如公园管理制度、户外广告管理制度、集贸市场管理制度、道路管理制度、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予以一定的限制。
流动商贩就业权保护与城市公共空间管理制度的协调原则
由于流动商贩从事活动的地点是城市公共空间,促进就业法律制度和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法律制度出发点不同,前者的立足点在于鼓励、提供便利,后者在于规范和一定的限制,虽然二者在根本目标上并无矛盾,但是,对流动商贩使用公共空间的具体规则上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制度冲突,这种冲突如不能合理协调平衡,不仅影响到各地政府相关政策制定的不稳定性和不一致性,而且会影响到人们对流动商贩管理是否具有正当性混乱认识。 如何协调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使用制度与促进就业制度,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和利益平衡,在具体制度上,需要专门研究,笔者在此只从协调机制的角度提出一些协调的原则。
(一)公共空间允许流动商贩使用为原则且特定公共空间禁止使用为例外
城市公共空间本身就具有开发性和非排他性,除了不得从事非法活动外,并无用途的特定限制,流动商贩在公共空间摆摊售卖相关商品是自身就业的一种途径,与企业的商业经营活动存在差别,其本身并不是违法行为,一般也不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因此,不应当针对此种行为限制其进入公共空间,从促进就业的角度出发,流动商贩经营通常只能在公共空间进行,如果一般性地禁止流动商贩在公共空间从事相关活动。则促进就业制度对于流动商贩而言就无法发挥作用。但是,对于某些特定的公共空间,其用途或功能是特殊的,因此,对在该场所从事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和时间需要特殊的限制,否则就使该公共场所的特定功能或用途无从实现,在此情况下,可以把某些特定用途的公共空间列为禁止流动商贩经营的场所,例如,天安门城楼附近、人民大会堂门前等地以及一些特定的公园、道路等。
(二)就业权保护优于城市形象维护原则
在城市化进程中,流动商贩急剧增加,客观上给城市环境卫生保护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流动商贩无论在自身形象、经营工具、销售方式等方面与现代城市高楼广厦、灯火辉煌、道路宽阔、车水马龙的背景形成鲜明对照,一些地方在出于维护城市形象的考虑,限制流动商贩使用公共空间。笔者认为,城市形象塑造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为了塑造城市形象而牺牲城市贫困群体的就业则不足取,因为,城市形象的好坏,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如果一个城市不关心贫困群体就业,许多人员处于无业状态,生活来源没有保障,民生问题解决不好,则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形象。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就业权的保护间接涉及到劳动者生存权的保护,是宪法规定的权利,而城市形象的维护,则是精神生活提高的需求,因此,在就业权保护与促进和城市形象保护冲突时,应当把就业促进放在优先位置上,不得以维护城市形象为由,限制流动商贩使用城市公共空间。
(三)为流动商贩提供就业便利不得破坏公共空间基本特性的原则
公共空间的基本特性在于其公共性,公共性的表现在于任何人可以进入,一般不予限制,但是任何城市公共空间都是有限的,如果使用过度,则发生拥挤现象,这将导致其他人无法使用城市公共空间。如果某些群体经常使用该公共空间,则其他群体事实上长期无法使用,而成为某些人专有或专用的场所,则将导致城市公共空间事实上丧失公共性,使一部分人占用了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这就造成了为了某一部分人的权利或利益而牺牲社会公众利益的现象。允许流动商贩使用公共空间是基于权利平等原则公共空间不得对流动商贩加以歧视或差别对待决定的,也是促进就业制度的要求。但是,任何权利都有界限,当流动商贩使用某一城市公共空间,其使用时间的持续程度、使用人数的规模导致其他社会公众事实上无法使用该城市公共空间时,就形成了为促进一部分人就业而直接损害多数社会公众利益的现象。城市公共空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仍以保护流动商贩就业权为由对破坏公共性的现象不加限制,势必导致城市公共空间枯竭,影响城市公众的正常生活和城市正常社会经济发展,最终也无法保障大多数城市居民的就业权和生存质量。应当根据某一城市、某一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该城市各个特定公共空间的最大承受程度,据此,在不破坏该公共空间公共性的前提下,允许流动商贩使用公共空间,如果超出了公共空间的承受程度,破坏了公共性,或者造成公共安全隐患,则应对流动商贩使用公共空间的人数、时间等进行必要的限制。
(四)尊重传统习惯和居民需求差异原则
在原则上允许流动商贩使用城市公共空间的同时,还应考虑到传统习惯和居民需求差异确定某些特定地段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否允许流动商贩使用以及允许如何以何种方式使用。例如,在某些特定社区或写字楼旁设置流动商贩,与该区域人们的需求不符或者将明显影响其利益,除非在习惯上或传统上该地区就是流动商贩摆摊的地区,否则应当予以限制。
参考文献:
1.宋志刚.城管来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篇2
1、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建立和人员配备
公司设立了由参建各方组成的安委会,作为*工程的最高安全管理机构。公司工程管理部作为公司的日常安全管理部门,部门配有一名专职安全员和一名兼职安全员,两名安全员都经过合格的安全培训。
2、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情况
*公司从开工到现在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下发各承包商要求严格执行。建立了由业主、监理、设计、各承包商四方共同参与安全管理的全方位立体式安全管理体系。今年来重点修订几个专项安全管理制度,包括:(1)*水电站2009年防汛预案和抢险预案,已通过凉山州防汛办审查,修改版已重新报*县防汛指挥部备案。(2)针对工程特点和所在地森林防火要求,制定了公司防火防爆管理制度。(3)制定了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预案和管理办法。
二、*公司二季度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1、妥善及时处理了“*”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立即召开了全工地安全工作专题会议,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加强安全检查。
2、4月份签订了*核能源公司与*公司的《安质环责任书》,并通过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到各承包商和*公司内部各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
3、配合*核能源公司对*工程进行安全大检查活动,召开了与各承包商的安全管理座谈会,布置全年安全重点工作。
4、按照*核能源公司要求重新修编制定了《*工程2009年防洪度汛及应急抢险预案》。
5、组织开展了3月底、4月底、5月底的全工地安全大检查活动,共查出安全整改隐患上百个,由监理专项发文给各承包商进行专项整改,目前隐患大多已完成,有的正在进行之中,公司联合监理将严格督促承包商完成相关整改,并把情况以月报形式反馈。
6、6月份是全国安全生产月,按照*核能源公司和*县安全委员会的要求在工地全面展开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三项活动”等安全宣传、教育、检查工作。
三、目前*工程现场安全生产状况
1、首部枢纽按期实现了汛前全部完成水下工程施工,实现了导流洞封堵,闸坝过流,完成进水口工作门安装的目标,基本实现了闸首安全度汛。
2、“*事故”洞段1#下游爆渣已经清理完毕,正在进行塌腔回填工作,下阶段掘进严格按省安科院提出的安全措施进行。
3、下发了通知要求隧洞各标段,加强弃渣管理。尤其是ci-2h、ci-3h标,必须在特定渣场弃渣,不得沿河、沿高边坡弃渣。
4、通知要求*公司*料场沟口生活营地原则上汛期不
能住人,施工管理人员应撤离到砂石加工厂房居住,防止泥石流危害。
5、加强了*料场高边坡变形观测,遇有大雨、暴雨长时间的雨水情况,则将开采区人员和设备撤离至安全地带,停止毛料开采。
6、针对厂房后边坡局部存在变形加大的趋势,召开了四方会议,停止压力管道开挖,先进行一期衬砌、加强支护,同时加快压力管道岔、支管施工,尽快完成砼回填压坡,保证厂房安全。
7、开始汛期24小时值班工作,按防汛预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8、砂石骨料毛料开采:汛初和汛末可适当保持一定开采量,有持续降雨或高边坡有不稳定(变形)时停止施工,在保证高边坡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汛期毛料需要。
四、*公司下季度(第3季度)安全管理重点工作安排
1、检查各承包商安全月活动情况,总结安全月活动成果。编制总结报告汇报公司。
2、组织开展每月全工地的安全大检查活动,联合监理督促承包商完成安全隐患整改,检查整改完成情况。
3、加强工地防洪度汛安全管理工作,督促各施工单位务必做好汛期24小时值班工作,严格按防汛预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检查各承包商做好弃渣管理工作,督促各承包商对沿河堆放的材料、设备以及建在不稳定渣体上的临时房屋进行及时的转移、拆除。
5、加强*料场高边坡变形观测,遇有大雨、暴雨及长时间的雨水情况,应将开采区人员和设备撤离至安全地带,停止毛料开采。
篇3
关键词:钻井承包商 安全管理 HSE业绩 安全文化
一、目前石油企业钻井安全现状和钻井承包商现状
一直以来,外来承包商施工导致的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都在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中占较大比重。尽管引进了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国家和企业也都在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事故发生的级别和频率较之从前大大下降,但安全生产形势仍旧严峻,不时发生的安全事故仍旧让人防不胜防,安全意识丝毫不能懈怠。在石油企业所有承包商中,钻井承包商的安全责任尤为重大,这是因为钻井施工作业由于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特性而导致主要危险因素众多,危害巨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
目前在钻井承包商施工队伍中,普遍存在着作业人员文化水平低、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等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警惕性差,不能及时发现危险源,发生危险不能做出正确反应。同时,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对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差,不能主动学习和接受,对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更是无法正确理解。这些都是潜在的人为危险。而同时承包商队伍都是社会化的市场队伍,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最终目的,这就导致承包商往往过分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当安全和效益发生矛盾时,便轻安全、重效益,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来求取利润最大化。还有一部分承包商,虽然能够提供合法有效的资质证明,并签下合同,但之后变层层分包,入场施工时不知已变更到谁的名下,因此,在技术设备和安全设施上的投入可想而知。
二、石油企业钻井承包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承包商管理评审不严格
资质是承包商相关业务能力的重要体现,所有承包商都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尽管钻井承包商自身存在种种问题,但核心问题是石油企业在承包商入场前的资格评审和入场后的跟踪管理不到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超前入场。很多时候,企业为了赶工期,往往使承包商提前入场施工,边施工边补齐各项手续和文件,这必然使评审力度大打折扣。甚至有企业存在“钦定”、“内定”现象,这更使资格评审流于形式,也为入场后的跟踪管理埋下隐患。
2.企业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落实不到位
由于种种原因,石油企业在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也存在走过场、应付检查的现象,安全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实际案例,教育与现实脱节。因此,尽管企业一直把安全管理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但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并未能真正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责任心,从而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基础薄弱。
3.企业与承包商管理脱节
目前普遍存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和承包商内部管理双层体系、双层标准并行现象,企业和承包商安全管理标准不统一,势必造成管理上的模糊不清和混乱。工作中个人责任意识欠缺,出现问题责任不明、互相推诿。石油企业安全管理脱离钻井施工现场实际,企业与承包商管理严重脱节,往往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
三、钻井承包商安全管理几点建议
1.加大资格审查力度,规范评审管理工作
包商的准入关,这是所有问题的源头之所在,因此,石油企业选择承包商入场,一定严把准入关,进行资质审查,选择资质具备、业绩优良且经验丰富、无不良记录、素质过硬的承包商队伍。
1.1审查过程要规范、严格,切忌走过场
对有意向的承包商,要到其属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资质等进行审查备案,借助地方政府的专业安全监督力量,加强对承包商的入门审查。
1.2初审过关后,还要对承包商的各项资质、施工管理能力、人员素质、安全管理制度及人员配备等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确保施工安全,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对存在初审资质与后续跟踪不匹配现象的承包商,要坚决予以清除。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
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指企业的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个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责任的一种制度,它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作为高危的石油生产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1石油企业内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一岗双责”,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同时还要层层分解安全责任目标,明确第一责任人。
2.2石油企业与钻井承包商也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钻井承包商必须对本施工队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承担施工生产进度、质量、安全全面责任。
2.3加强对钻井承包商队伍内部安全管理,落实责任。钻井承包商施工队伍同样需要建立起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个人安全生产责任。
3.加强钻井承包商HSE管理
钻井承包商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保证钻井施工安全的关键一环,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承包商自身的建设,督促其建立HSE管理体系。
3.1对承包商进行HSE管理理念、体系标准、规范要求等培训,帮助其建立HSE管理体系,使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到钻井承包商施工队伍管理中,融入到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承包商的管理水平和自我安全诊断能力。
3.2加强对承包商的HSE业绩考评,将承包商的FSE资质、能力、业绩作为选择长期合作的首要条件,督促承包商自我提高,持续改进,从内部主动进行安全防控。
四、结束语
钻井承包商是石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关键一环,石油企业要实现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业绩,首先要实现钻井承包商良好的安全生产业绩。石油企业要把对钻井承包商的安全管理纳入企业安全管理长效运行机制,和承包商建立正确的安全和利益关系,从而确保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局势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顺华.油田开发生产安全技术[M]. 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6.
[2]胜利油田承包商安全管理暂行规定(胜利局发[2008]181号文件).
[3]沈国平.浅论HSE管理体系在化工健身项目监理中的应用[J].上海企业,2005.11.
篇4
1编制目的
为加强项目工程施工管理,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保证工程安全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完成公司任务指标,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通过建立、健全工程部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每位管理者的职责和岗位责任,明确每项工作的责任人,工作到位,责任到人,从而保证各项技术要求能够落实到位,实现项目管理的精细化,针对具体施工状况及技术水准制定出具体目标,明确责任。
2工程管理组织机构
3工程管理职责划分
3.1 工程部职责
3.1.1全面负责川渝项目工程部的日常管理工作,传达收集公司、分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等上级单位下达的任务安排,完成项目部交代的工程管理任务。
3.1.2制定部门管理制度,制定项目应急管理培训计划,制定项目员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部门员工考核,组织员工进行工程管理培训。
3.1.3落实HSE体系及质量体系在本部门的运行、维护及监督检查。
3.1.4组织对分项目、分项目片区、工程施工点进行工程监督检查,现场HSE管理执行情况,施工过程管理及5S管理执行情况,作业许可管理与应急响应管理执行情况,承包商管理执行情况。
3.1.5监督工程进度执行情况,负责工程进度偏差整体分析,建立工程进度偏差预警机制。
3.1.6负责项目工程吊装运输车辆管理,控制机械台班成本,组织进行工程机械台班成本分析,报送上级领导。
3.1.7负责组织对项目承包商进行审核,并对承包商进行过程监督考核,完成上级单位对承包商的考核安排。负责组织落实上级承包商管理要求。
3.1.8负责各工程管理信息资料收集、整理、汇总,向各相关部门提供所需工程信息。负责与项目部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协同其他部门完成项目任务。
3.2 分项目、各片区职责
3.2.1负责组织分项目、各片区所属工程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各级管理培训、学习,并安排人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报送。
3.2.2建立分项目工程管理制度,落实分项目、各工程HSE体系及质量体系的运行、维护。
3.2.3根据工程情况完成分项目、片区、施工点工程管理人员的分配、调整,解决各工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确保生产计划的落实。
3.2.4组织新开工程进行工程对外劳务及分包内容划分,报送划分资料。
3.2.5负责安排各工程落实落实上级承包商管理要求,提供承包商相关资料,组织对承包商进行考核。
3.2.6负责监督各工程机械台班使用及费用,控制所属项目工程成本。负责了解规划各工程材料运输方式,根据现场条件提出整体运输等节约工程成本的方法,配合经营进行招投标。
3.3 工程施工点职责
3.3.1负责现场施工机具、设备、人员的协调及施工生产的平稳运行.制定施工作业计划并组织实施与纠偏。
3.3.2负责现场HSE体系及质量体系在施工现场的具体运行及维护。
3.3.3负责新开工程工程信息报送,组织对分包商进行准入考核。
3.3.4负责工程审批及管理作业许可;负责组织现场进行应急演练等应急管理的具体实施;
3.3.5负责召开施工例会,安排安全喊话,组织联合大检查;负责组织现场HSE管理及5S管理;负责承包商施工过程考核及评价;负责各项施工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3.3.6负责核实现场工程使用的机械台班确认,并安排上报安岳大项目部。
3.3.7落实属地管理职责,落实高风险作业挂牌制度,组织对高危作业进行报备。
3.3.8负责组织进行负责组织实施各类宣贯、培训、学习,落实执行项目部分配的其他任务。
4工程管理奖惩细则
4.1项目管理奖惩细则
4.1.1关于项目定期收集整理上报的固定资料,安岳大项目部定期统计通报,第一次通报对该工程及负责人进行警告,第二次通报对该工程负责人罚款100元/次。第三次通报在处罚工程负责人的同时,对该工程片区负责人罚款200元/次。如果因相关资料交底不及时、不清楚而造成各工程资料上报不及时或有问题的,工程部负责人罚款200元/次。
4.1.2关于项目
4.1.2关于工程开展自检自查、联合检查、专项检查等发现的问题,现场应在规定期限内及时整改完成闭环,应及时自省不做处罚。超出规定期限未完成整改的,对施工单位按照4.2.3条条款进行处罚。
篇5
金跃102井“3.25”亡人事故的发生不仅暴露出项目管理中对承包商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度执行等方面存在的“硬伤”,也暴露出一些干部员工合规意识淡漠、安全思想麻痹的“软肋”。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青海项目部进一步查找青海作业队、青海区域的辽河项目单位在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的违规问题, 深入分析对制度理解不深刻、执行不到位、习惯性违规的原因。
第一部分 已完成的工作
一、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确保活动起点高。按照“大排查、大讨论、大整改”活动要求,认真落实直线责任和区域责任,高标准、严落实。组织青海项目部、安全生产科对修井作业、调剖、堵水、酸化等所有在青海区域施工的辽河施工队伍开展了活动,建立安全风险清单,查摆安全隐患10项。通过活动的全面开展,让施工单位及员工对该事故的认识更加深刻, 增强安全合规意识,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二、坚持全员参与、不留死角,确保活动范围广。把全员参与作为推进活动的重要任务, 让各项目单位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组织青海作业队、各项目单位对施工现场、生活驻地、运行车辆、安全资料进行自检自查,并将检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情况报备给青海项目部,及时暴露存在的问题,检查验收做到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做到全力整改,提高了全员安全施工意识。
三、坚持安全教育、强化思想,确保活动理念强。青海作业队组织对63名新员工进行三级入厂教育,对应知应会和现场实际操作方面进行培训、考核。组织干部员工认真分析当前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组织召开会议,对新增风险进行识别,提出防范措施。开展员工井控应急演练,强化员工井控安全意识。
第二部分 工作中发现的不足
一、 现场检查方面:
从检查发现的这些问题来看,反思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负责人对安全工作只是停留在思想上比较重视,但缺少具体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存在软件资料管理不规范、未开展员工能力安全评估、现场标准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调剖药剂与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不符合;未对新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能力评估、提问员工应知应会知识答不出来;配电箱缺少隔弧板、设备旋转部位防护不全、电气设备接地不规范。二是现场员工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有待提高,存在现场标准不掌握,不知如何去做、去管,主要表现在:进入现场油罐车未打接地、未告知整改;操作配电箱未使用绝缘手套(经检查现场也未配备);吊装作业时,员工站在吊臂下。三是项目单位的上级安全部门对区域的施工项目检查的少或检查的不细致,导致存在问题多,应要求项目单位的上级安全部门加强监管,与我们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四是作业队新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井控意识淡薄,存在安全隐患。应强化大队层级现场检查考核力度,对出现的问题全部及时整改完毕,有违规行为的进行处罚,并现场提出警告,如再次发现以上重复的问题,加倍考核。
二、安全管理方面:
通过召开会议、电话沟通、现场走访等方式,对青海区域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摸排、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青海区域市场分布较广,难以对现场安全生产做到完全管控。敦煌、涩北作业区、花土沟三地相距较远,均为6个多小时的路程。以往将市场开发工作为主,对项目单位现场施工安全方面的监管和检查有些“走形式、走过场”,发现安全隐患整改后,不能做到对日常安全施工进行“实时管控”。同时,还存在责任不清的问题,对青海区域辽河项目单位行使监管的职能,是由项目管理部机关职能科室履行,还是由青海项目部履行没有界定。目前青海项目部由于市场开发压力大、人员不足,安全监管能力也不足,建议机关职能科室定期组织对青海区域的辽河施工队伍进行全面监督检查,青海项目部做好沟通协调等配合工作。
(二)对项目单位安全管理不足。目前对承包商的管理主要有HSE准入制度,签订与各种商务合同同样效力的HSE合同、现场监管。这些管理措施对项目单位起到非常大的约束作用,也控制了很多风险,防范了很多事故。但是,在管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项目单位用人的随意性,削弱了HSE准入管理的效果。同时,项目单位为降低成本,随意性大,不太能花很多精力和财力去培训他们,使得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很差。加强对项目单位的现场管理,采取重点专项检查、日常周期检查和突击检查等多种形式来实施;完善检查考核措施,要切实起到对项目单位的惩戒作用。
(三)青海作业大队方面科技实业外雇特种车辆车况不良,车辆用时得不到保障,维持生产很吃力且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另外青海采油一厂要求大队自行处置油污地膜,但作业大队没有处置能力。
第三部分 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 分层管理
对青海区域的安全管理”由内而外,由重到轻”分自营项目单位、承包商、区域内辽河二级单位三部份进行管理。
(一)自营项目单位
小修作业是项目管理部的自营项目,对于作业队的管理,近期的工作:一是积极筹备三支队伍投产工作,与甲方对接,准备开工时需要软件资料及现场标准化施工要求;二是对现场井控设备进行检查,组织新职工井控实际操作演练,新入厂工人利用等停时间开展岗位练兵,包括正压呼吸器佩戴、安全带佩戴使用、工具识别、应急演练,提高井控意识,杜绝井喷事故的发生;三是待井控器到位之后,抓紧时间送井下作业公司井控中心进行检测;四是跟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工艺室要施工井号,进行现场勘察;五是对采油一厂污水排放地点进行调研,及审批程序进行摸底;六是对采油一厂跃进二号区块完井地面污染处理进行调研、油污泥处理排放地点进行调研和对审批程序进行调研。
下一步将建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让干部员工做到“有法可依”。加强新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工作,做到每名员工“过筛子”,不合格的员工坚决不能上岗;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作业大队应急处置方案与应急管理制度,完善应急培训、演练相关规定;加强现场管控与检查工作,依照作业区规章制度对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做到“有法必依”,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严格考核通报,警示员工减少失误,做到“违法必严”。
(二)承包商管理
1.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辽河油田公司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为编制管理制度的刚性标准,结合《青海油田承包商管理办法》,将承包商准入、承包商培训、承包商评价、考核与奖惩等内容进行细化,完善管理制度。例如:将承包商的单位资质、项目上人员的安全证件、安全管理制度、施工设备的基本情况等资料收集备案。
2.现场检查,青海区域主要承包商共有6家,分别是科技实业、天华实业、泰利达、玉龙、晨宇、钻采院,根据承包商提供的危害因素辨识清单,针对调剖、堵水、酸化等项目的现场施工情况,制定现场安全检查巡视图,完善现场安全检查表;对承包商施工现场做到1个月一次全覆盖检查,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不漏掉可能导致事故的一切因素。同时,完善考核奖惩制度,与承包商共同商讨后,形成定稿,坚决按照制度实施,面对违反制度的现象发生,绝不姑息。
3.建立青海区域HSE分委会微信群,通过微信通知通告、进行安全文件宣贯、对安全工作的安排等。坚持开展双周例会活动,通过会议了解承包商的日常生产安全工作实施情况、工作中需要协调的事宜等。对承包商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和考试,主要培训三类人:项目负责人、项目安全负责人、现场安全负责人,并将培训记录、资料、考试成绩留存。
4.编制承包商评估表,通过承包商提供资质、对承包商的日常安全检查、项目结束后安全绩效考察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协同市场科对承包商完成年度评估,作为下一年选择承包商的重要依据。
(三)青海区域内辽河二级单位
一、现青海区域内辽河二级单位有油建、筑路、研究院、设计院四家。对于没有承包关系单位的管理,联合相关单位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将检查出来的问题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给施工单位,责令在指定的期限内整改,并要求将整改后的通知单和整改后的照片返回,形成闭环。
二、采用切实有效的安全经验分享模式,让所有人员参与到安全培训教育中来。安全经验分享是将本人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的典型经验、事故事件、不安全行为等总结出来的。通过介绍、交流、讲解等方式,启发大家相互学习,激发大家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吸取事故教训,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筑起坚实可靠的安全防线。
三、加强关注员工的思想状态和身体状况,确保员工全身心投入安全生产工作中。人的思想精神状态决定着人的注意力能否集中,操作技能是否正常发挥和运用,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是否时刻挂在心上,及时关注员工的思想状态,确保不让岗位员工带着工作不良情绪和家庭生活顾虑上岗作业。同时,青海又是高原地区,发现员工有胸闷、乏力等身体不适时,要停止作业,现场先进行观察,如情况严重时,及时送至医院进行观察、治疗。在保障员工的生活水平的同时,多与员工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解员工心声,为员工排忧解难。
篇6
关键词:施工索赔;施工合同;工程项目
我国工程索赔是从20世纪80年代在云南鲁布革引水发电工程首次采用国际工程管理模式中出现而开始的,索赔概念也自此进入中国。经历了近20年的风风雨雨,工程索赔工作已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获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工程索赔无论在数量或金额上都呈不断递增的趋势,备受业主、承包商及有关部门的关注。但工程索赔及其管理还是我国工程建设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一方面,工程承包企业在索赔管理方面还普遍地缺乏经验,有些工程公司领导对施工索赔的作用还估计不足,对索赔业务知之甚少,急需培养出一批有经验的索赔管理专家;另一方面,作为从事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咨询监理公司,由于开展业务时间较短,也缺乏索赔管理方面的经验。目前,我国的咨询工程师尚未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国内咨询监理公司还无资格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一、我国施工索赔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对索赔概念普遍存在认识模糊,理解偏差,甚至错误的现象
索赔是当事人保护自己避免损失、增加利润、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的很多承包商一直对索赔存在惧怕的心理,对索赔讳莫如深,担心索赔会损害己方与业主的关系,害怕引起争端甚至打官司,影响其长远发展。有些业主则由于项目投资不足、自己决策失误等原因,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的条件,不准承包商索赔,不让承包商索赔,也不同意承包商的正当和合理索赔要求。事实上,西方承包商认为,没有一项工程合同可以不发生索赔而结束。索赔完全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要求,是在合同实施工程中的一项正常的业务。美国某机构曾对政府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调查,被调查的22项工程中,共发生施工索赔达到427次,平均每项工程索赔约20次,其中378次为单项索赔,其成功率为95. 15%, 49次为综合索赔,其索赔成功率为75.15%。
(二)索赔经验与索赔实例资料贫乏
索赔管理虽在我国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解决了不少的事件,但其经验还处于探索期间。由于我国学者或承包商有专门从事索赔即索赔管理的理论研究,致使索赔理论远远落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施工索赔的方法、手段不够严谨,不够科学,易被业主抓住漏洞,从而使索赔不能成功。由于我国承包商对索赔的模糊认识,对国际、国内经典案例很少进行系统总结,很少对典型索赔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所以企业在针对具体工程索赔时,不知如何进行和运作,存在不会索赔的现象,不但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失去了索赔经验积累的机会。
(三)对索赔风险认识不足
在实际项目建设过程中,有许多技术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等在不同程度影响着项目实施的实际效果,这些因素会随着项目的进行而不断发展变化,如果不加以研究控制的话,就有可能形成项目的重大损失,导致工程项目索赔的出现。要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工程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就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影响项目实际效果的各种因素,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将项目实施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施工索赔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一)索赔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当前的工程承包是一个买方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在工程承包中业主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仅在招标中压等压价,而且在承包合同中提出一些不平等的条件,从而导致承包商在经营活动中步履艰难,因而不愿在施工索赔方面提出自身的要求,担心以后在工程承揽方面有不利的影响。如果工程承包商不善于施工索赔,那么经营利润就会降低,甚至发生亏损。因此,施工索赔就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之一。
(二)索赔有利于加强合同管理,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工程项目建设合同是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为完成商定的建设工程项目,确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其中索赔条款是工程施工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合同管理有直接的联系。因此,索赔是合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保证合同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市场主体
之间相互的权利和义务主要是通过合同来确定的。合同是索赔的依据,合同的全面履行是索赔工作的必要前提,严格的合同管理是索赔工作成功的保证。
(三)索赔管理对推动工程承包市场国际化起着重大作用
国际化是当前工程承包业发展的潮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对外工程承包业逐步走向了现代化、国际化。现在我国已正式加入wto,国外的承包商已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承包商将更多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要求我们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工程项目管理,需要我们去研究学习、适应国际惯例。索赔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国建筑行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国际惯例接轨出现的新问题。
三、加强施工索赔管理的分析
(一)施工索赔管理机构的设置
对于工程项目多、合同金额大、索赔项目多而复杂的工程承包商,应有一名副经理专门负责或分管索赔工作,并建立专门的索赔机构,负责对公司各工程施工项目的索赔工作统一指导和协调。一般说来,施工项目经理部设立的索赔机构应由下列人员组成:1名有索赔经验的工程师作为索赔的负责人来负责该项目的索赔工作,1~2名具有工程知识、法律知识等的合同管理的专、兼职索赔人员,1名成本分析人员,1名资料管理人员。在工程实践过程中,这种人员组成方式是能够满足索赔和索赔管理的要求,有效地进行索赔工作的。在工程规模较小、施工时间较短、估计索赔项数较少、索赔金额小的情况下,项目经理可以不成立专门的索赔机构来进行索赔和索赔管理工作,而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
索赔管理部门要有索赔目标、索赔计划,定期召开分析会议,寻找己经出现的索赔机会或潜在的索赔机会;要检查已提出索赔项目的索赔进展情况,采取一定措施来保证索赔成功;同时,应保持索赔人员的连续性、索赔工作的连续性、索赔管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工程规模大、工期长的施工项目,还要保证工程记录、索赔资料收集的连续性、系统性、完备性。
(二)施工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
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活动及其运行过程的行为规范,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对施工索赔是否成功的影响至关重要。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包括:合同管理评估制度、合同管理目标制度、合同管理质量责任制度和合同信息管理制度。
(三)施工索赔的日常管理工作
施工索赔的日常管理工作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是索赔成功的保证,也是索赔管理工作的重点。施工索赔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熟悉和掌握施工索赔依据、收集施工索赔证据、遵循施工索赔的程序以及施工索赔的防范。
1.熟悉和掌握施工索赔依据。索赔的依据主要是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惯例,尤其是双方鉴定的工程合同文件。由于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合同文件,索赔的依据也就完全不同,合同当事人的索赔权力也就当然不同。合同文件中的合同条款,特别是合同通用条款,对在哪种情况下承包人可以提出索赔,以及索赔原则和实效都予以了规定。熟悉和掌握索赔依据是承包人日常索赔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2.收集施工索赔证据。索赔证据是关系到索赔成败的重要文件之一,工程索赔事件中,承包人已及时抓住施工合同履行中的索赔机会,但如果拿不出索赔证据或证据不充分,其索赔要求往往难以成功或被大打折扣。索赔证据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索赔的成功与否。
3.遵循施工索赔的程序。索赔程序是指从索赔事件产生到最终处理全过程所包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步骤。由于索赔工作实质上是承包人和业主在分担工程风险方面的重新分配过程,设计到双方的众多经济利益,因而是一项繁琐、细致、耗费精力和时间的过程。因此,合同双方必须严格按合同规定的索赔程序进行工作,才能圆满解决索赔问题。
4.注重施工索赔的防范。在工程施工期间,可能会发生很多未预见的事件及变更。这些事件和变更必定会给承包商造成额外费用,从而导致索赔和争议。为了防止在施工时发生索赔或当索赔发生时能公开合理地处理,应在以下各方面给予充分注意:(1)做好施工记录。为保存与工程有关的资料,必须认真做好准确的施工记录。施工记录极其重要,对以后工程总结、问题分析,特别是对索赔的分析及争议的解决是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据。(2)保存好证据。反映工程各施工阶段的记录、照片、来往信函和车间图等
是宝贵的、无可争议的证据,可用来对施工中的各种变更进行评估和计价,并为索赔和争议提供合法、有力的依据。因此,对这些资料要建立一套资料管理系统,保存的资料必须完整并且应是原件。
【参考文献】
[1]建设,吕胜普.土木工程索赔方法与实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篇7
承包人承诺愿负担所属人员的雇主责任,并承诺遵守各项有关劳动、安全、卫生和环保的法律法规。实施各项危险预防计划。遵照承包商进厂安全须知的要求,执行安全卫生环保管理要求。承包人将提供所属施工人员一切必要的劳动安全防护用品及器材、及教育培训,并对所使用之机械、设备或器具实施安全卫生检查,以确保人员施工之安全。在施工中遵守相关法律要求。
承包人将依据承包商进厂安全须知的规定,准备必要文件资料、取得识别证后,进厂施工。
承包人承诺接受本公司管理。施工期间,承包商及附属的施工人员,如违反施工本公司安全或相关规定,本公司的安全管理人员有权禁止本公司或人员继续施工,直至完成改善为止。因此而造成的停工及所造成之损失,承包人并愿意负赔偿之责任。
承包人承诺,对于任何项目、若需任何形式的转包,必书面通知本公司,并经PJ书面批准后方于实施。
承包商人员,若在施工地点肇事、发生职业灾害或其它任何意外事故。承包人愿负担其一切责任,并赔偿因而衍生之一切损失;对每一次的不符合规定情况,愿意接受按照承包款项的1 % 比例所给予的处罚;施工期间,若因本承包商人员责任所造成的事故,而造成本公司或其它第三者人员、机械、设备、器具、生产、财产等之损失,承揽人愿无条件负责赔偿。
此致
北京xxx有限公司
篇8
目的
规范后勤管理工作。
住宿
1.项目总监提交住宿计划,项目管理部批复,报公司办备案;
2.非本项目常驻的兼管监理工程师必须安排固定住宿地点;
3.非监理人员不准留宿,特殊情况须项目总监批准,时间不超过两天;
4.直系亲属和兄弟、姐妹留宿时间超过一周,报项目管理部批准,公司备案;
5.如监理合同约定业主提供住宿,按合同执行;
6.如业主不提供住宿,项目管理部负责解决项目监理机构成员的住宿;
7.监理人员不得向所监项目承包商、材料供应商提出住宿要求;
8.如确需承包商提供工地以内的住宿配合,由项目总监(或其代表)会同业主与承包商商洽;
9.现场监理人员擅自在项目安排以外住宿,安全事故自负。
就餐
监理人员就餐一般情况自行解决;
10.监理机构不得在所监理项目承包商处就餐,如确需,须经业主书
面批准,报项目管理部、总工办备案;
11.经批准在所监理项目的承包商处就餐,餐费由就餐人结算,非监理机构成员和本公司检查人员不得在承包商处就餐;
12.如在承包商处就餐不结算,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后勤生活设施
13.监理机构住宿配备一付床/人等生活设施;
14.住宿配备热水冲浴的基本器具一套,监理机构自行维护;
15.若监理机构自行开伙,配备基本炊具;
16.生活用品自备。
后勤费用核算
17.办公室房租、水、电费归业主负责;
18.若业主不提供住宿条件,由公司承担租房费用;
19.监理机构住宿所产生水、电、气、物业等费,由监理机构成员自行负责;
20.监理机构自行开伙,费用由自行负责。
后勤保卫
21.结伴外出;
篇9
1.社会招标,个体经营。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是通过社会招标来完成对食堂的经营管理的,这样省却了学校自主管理的大量工作,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校的管理任务,同时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然而在招标工作的实际开展中,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高职院校单纯以承包费用作为选择标准,对投标者是否具备经营高职院校食堂的资质和能力不予考察,从而导致高职院校食堂的饮食安全和服务质量存在严重隐患。
2.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我国高职院校最初的办学模式和后勤管理都是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进行的,表现出高度的封闭性、福利性和供给性,由学校将广大师生的的一切生活所需全权包揽,这样就导致了学校机构冗杂、管理效率低、服务质量差。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做了一定的社会化改革,但是部分高职院校思想上仍然保留着对“统、管、包”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留恋,从而使得食堂经营管理工作,仍处于封闭式的自我服务体制。当然也有部分高职院校认识到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进行食堂经营管理的社会化改革,但是由于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影响,它们纷纷放弃了食堂的社会化经营,将食堂经营权重新收回,自己经营,回归到“不求质量,但求安全”的传统模式中。
二、目前高职院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体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社会化招标的过程中,对投标商的经营资质和管理能力没有进行充分的考察,导致很多承包商在经营管理上存在较多的问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意识。更为严重的是,承包商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不惜以购买低价劣质的食品原材料来节约成本,给高职院校食堂的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同时还存在随意加价的现象,导致菜价偏高增加了师生的经济负担,降低了师生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这些现象在短期个体经营中尤为严重,由于缺乏足够的制约措施,短期承包商只考虑眼前利益,对食堂卫生安全所需的基本设施都配置不齐全,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此外,个体承包商管理混乱,没有形成完整的卫生管理制度,聘用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没有经过培训,缺乏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也给食堂的安全卫生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2.自主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自主经营以高度的封闭性进行食堂的经营管理,因此缺乏对师生饮食需求的了解与满足,每日的食品供应基本雷同,饭菜质量和服务质量都不能保证。同时自主经营的福利性决定了食堂服务质量不具备提升的经济基础,只能维持食堂的基本经营,也给学校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后勤管理工作压力。综上可知,高职院校食堂的自主经营模式虽然保证了食品的卫生安全,具备较高的福利性和无偿性,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饮食质量要求的提高,这种模式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师生们对饮食质量的需求,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和形象提升。
三、优化高职院校经营管理模式的措施
为解决高职院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减轻高职院校自主经营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时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和饮食质量,提升广大师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对高职院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社会化改革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而高职院校食堂经营管理的社会化改革需要发挥好市场、学校、行业、政府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同促进健康优质的社会化经营管理新机制的形成。
1.公开招标,严审资质。社会化公开招标是高职院校食堂经营管理进行社会化改革的必经之路,通过招标形成租赁承包模式下的企业化运行,解决了自主经营带来的经济负担和质量问题,同时可以在招标时对承包商的经营管理资质严格审查,选择出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承包商,以此来达到保证食堂饮食安全和质量的目的。对承包商进行考察的因素很多,承包费用只是其中一部分,更要注重的是,对承包商的经济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行业信誉、技术水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健康情况等因素的审核,在确定承包商后要将食堂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写进承包合同,以此来对承包商进行规范和制约。
2.引进竞争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如果将食堂的经营管理承包给单独一家承包商,极易出现由于垄断经营而带来的服务意识差、工作态度消极的情况,而将食堂的经营管理承包给3个以上的承包商共同经营,可以增强承包商的竞争意识,从而自觉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让广大师生在就餐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3.统一购置食堂设施,合理控制承包利润。食堂的基础设施是决定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完善食堂的基础设施对提高食堂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如厨房的厨具和消毒、保洁设施、餐厅的桌椅、餐具等设施都应由学校进行统一配置,严格保证设施质量,为师生的就餐质量和环境提供基础的保障。这部分产生的费用由承包商承担,同时承包商在缴纳风险抵押保证金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在餐厅的就餐数量进行承包费的测算,严格控制承包商的利润率,使之保持在20%左右。学校从总利润中抽出40%作为学校管理食堂的经费,这样学校可以在重大节日时给学生一定的就餐补贴和伙食改善,以及作为食堂设备维修、更新的储备金,其余的60%归承包商支配,用于利润获取和更新设备。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核电 施工管理 重点和手段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核电厂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强核电施工管理。根据核电施工管理的重点和手段来更好的完善核电工程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以及在国际上经济地位。
核电施工管理的重点
核电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核电施工管理可以增强核电工程的运作效率,促进核电工程的发展。
2.可以让核电施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加快核电施工的进度。
3.可以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可以使核电工程的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
5.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高核电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可以更好的树立核电行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
承包商管理
承包商管理主要流程
(1)资格准入,承包商评审(制定《承包商评定、评价管理制度》
开发“承包商信息管理与评价选择系统” ,成立评价小组 ,文件审查
源地评价(现场审查),颁发证书,录入合格承包商数据库 )
(2)选择承包商(原则: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择承包商 ,招投标方式,采购(单项估算价50万元以上) ,比价方式采购(单项估算价10~50万元) ,非竞争采购 (特殊条件或履行审批手续),市场直接采购(零星小额通用物资))
(3)用合同管理承包商(一系列规范的合同文本,条款尽量固化 ,重要合同有详细的技术协议作为合同附件 ,《检修项目安全质量考核办法》纳入合同 ,廉政协议纳入合同
(4)过程控制(制定《外委项目监管制度》 ,一类和长期承包商成立项目部,指定项目经理,承包商工作人员需接受授权培训和考核,现场监督检查,对承包商违章记录,重要设备和备品备件的采购,做好驻厂监造、质量见证点控制和出厂验收
(5)考核评价(考核范围:大型国内检修承包商的现场服务,制定《大修外委承包商考核、评价管理制度》,确定考核负责人 ,成立小组 ,选择考核模块 ,评价结果分级
(6)数据库更新(优秀承包商,合格承包商,不合格承包商 )
承包商管理的改进方向
从管理到培育承包商(打破垄断,主动培育承包商,让承包商融入核电厂的管理体系与文化)
长期合同管理体系化(对于大型、专业的重点承包商,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形式,结成战略同盟 ,完善长期合同管理体系中的基础工作,如标准工时的建立等)承包商管理信息化(将承包商管理纳入公司总体信息化管理平台,如CEAS系统中,按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以信息流统领物流和资金流,实现承包商管理和公司生产管理的系统接轨,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公司承包商管理信息平台)
建立承包商安全管理体系(把承包商的管理全面纳入到我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从制度和源头上遏制住承包商事故的发生,提倡“承包商自主安全管理”的理念,变承包商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加强分包商的管理,对分包商的资质、质保体系、安全措施审查 )
健全承包商考核体系(拓宽考核范围,按分级管理原则确定考核的深度和广度
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利用,考核结果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内部核电企业之间共享)
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的特点
1对于单个核电站工程建设项目而言,具有安全质量要求高、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工程内容复杂等特征,而核电站多项目同时开工建设大大增加了工程建设各个环节合同管理执行难度和风险
2核电站的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从设计、采购、安装、调试到商运的全过程,涉及许多环节,而参与核电工程建设的供应商/承包商众多,部分对合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合同管理水平有限,在多项目合同管理执行过程中,不确定性极易导致大量的合同变更和索赔、项目进度拖期等后果,建设单位的风险大大增加
3合同接口管理和控制复杂化,对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控制带来新的挑战
4核电站合同管理除了要满足一般的工程建设合同要求外,还具有很多特殊的条款和合同条件,以保证核电站安全性、可靠性,这样使合同管理的难度加大。
合同管理的有效性分析
1现场条件变化。在施工过程中若遇到合同文件未提及的情况,如地下水、降雨、溶洞、地下文物等等,引起原施工技术方案的改变,承包商会提出索赔。
2返工。承包商已按图纸要求完成了合同规定某部分工作,但由于业主要求或由于图纸更改,或为了设备引入的需要,需要承包商将已完成的部分工作返工,从而引起供应商的索赔。
3第三方干扰。存在不同承包商作业空间、作业面交叉的情况,因此,在现场作业过程中,两个承包商作业空间交叉区域,可能发生一方施工作业受到另一方作业的干扰,从而影响其作业。这种情况下,作业受到影响的一方会提出索赔要求。
现场指令。在核电施工过程中,在督促承包商完成合同任务时,由于现场的安全或整改的需要,承包商按照指令完成一些合同范围以外的工作后,供应商会提出索赔要求。
核电施工管理的手段
1提高核电工程总承包的核心竞争力
把握一个根本
核安全是核电事业的根本,是核电事业的生命线。核电厂是利用自持链式核裂变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来发电的核设施,它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多种放射性辐射。在新的形势下,核电工程总承包企业要进一步加深“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这一方针的理解,高度重视核电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按照更高的标准发展更安全、更先进的技术,努力夯实我国核电发展的基础。
推动两个创新
一是要推动管理的创新。现阶段,我国的核电工程总承包普遍同时承担着多个核电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任务。核电工程总承包应变革传统的直线职能式管理,推行强矩阵式管理,提升组织的适应性。
二是要推动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是核电工程总承包企业创造领先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核电工程总承包的技术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我国现有在建和运营的二代加核电技术(M310)不断优化和改进,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核电技术,重点是加快对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不断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全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完善三个机制
一是完善人力资源整合机制。人力资源整合是指依据战略与组织管理的调整,引导组织内各成员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朝同一方面靠近,对人力资源的使用达到最优配置,进而提高组织绩效的过程。
二是完善经验反馈机制。经验反馈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核电工程的经验反馈指的是对核电项目的前期、设计、采购、土建、安装和调试等各个过程以及安全、质量、进度、费用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反馈信息,改进或完善项目管理。
三是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加强四个建设
一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核电工程总承包应通过推动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在企业、项目内部有效的流通和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是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实施标准化是核电工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标准化和系列化相对应。
三是要加强专业化建设。核电工程总承包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依靠在核电工程领域,尤其是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和调试方面的坚实的专业能力。
四是加强集约化建设。集约化管理是解决核电迅猛发展与资源紧缺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信息和控制
总的要求
必须设置在能正常运行、预计运行事件和事故工况下对变量和系统进行全程检测的仪表。以获取核电厂现状的充分信息。对安全重要的导出参数,如冷却水的过冷度,必须配置足够的自动记录表。
控制室(1)
必须设置主控制室,以此来进行以下活动:在各种状态下安全运行核电厂,出现事故后一次采取相应的措施。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控制室内的人员安全。防止事故工况下形成的的过量照射或有毒气体险情之类的危害。
辅助控制点②
必须在一个独立于主控室的专用控制点 (二者之间采取电气和实体分隔) 配置足够的检测仪表
和控制设备, 借以在主控室丧失执行基本安全功能时,完成下述任务:使反应堆进入并保持于
停堆状态,排出余热并监测核电厂的主要变量。
应急控制中心(3)
应设置一个与核电厂控制室相分离的应急控制中心,作为发生应急情况时集合应急工作人
员的场所。 应急控制中心内应提供电厂主要参数和核电厂内及其放射性状况的信息
结束语:综上所述,核电施工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核电人员上下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必须明确核电施工管理的重点和手段抢抓机遇,因势利导,提高核心竞争力,抢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打造精品核电工程。
- 上一篇: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下一篇:劳保用品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