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09 17:2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训班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训班管理制度

篇1

1 、总 则

1.1为进一步提高调度班成员业务水平,加强调度班培训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规定了调度班成员培训基本要求、学习内容及形式,适用于调度班的日常和升值培训管理。

2 、培训目标

2.1 通过培训,使调度员熟悉并掌握本岗位应具备的相关知识和相应技能,其主要目标为:

2.1.1 熟悉并正确执行与调度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条例、规程规范等。

2.1.2 熟练掌握开封电网运行情况、运行方式安排及相应事故处理预案。

2.1.3 掌握开封电网继电保护和稳定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及配置情况。

2.1.4 熟练掌握并调度指挥管辖范围内电气设备的倒闸操作。

2.1.5 能正确指挥管辖范围内电网异常和事故处理,确保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2.1.6 熟悉微机的日常应用与基本维护,掌握调度生产信息系统及调度通信自动化系统等的运用。

2.1.7 调度岗位动态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并通过上级及班内组织的各种技能考试。

3、培训内容

3.1 调度员在值班期间是开封地区电网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指挥者,对电力系统及相关知识比较全面的掌握和运用,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调度员应进行下列知识及技能培训、学习。

3.1.1 调度日常工作:调度通信系统使用、调度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使用、调度运行工作流程及基本要求、专业计划总结报表的编写等。

3.1.2 相关法规制度: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事故调查规程,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省、地调调度规程,相关调度协议,现场运行及事故处理规程,保电网反事故措施及其相关应急预案、拉限电序位表等。

3.1.3 调度相关知识:电力系统知识,识绘图知识,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知识,电网年度一、二次运行方式,相关岗位技能(如电网运行分析,启动试运行方案)等。

3.1.4 运行操作管理:输变电设备运行基本管理,设备运行异常、缺陷管理,调度倒闸操作的依据,调度操作指令形式,输变电设备操作管理规定,电网、设备各类操作等。

3.1.5 电网事故处理:事故处理的原则,事故处理注意事项,输变电设备事故处理方法,失去通信联系时事故处理方法等。

3.1.6 调度信息系统、办公软件WORD、EXCEL、CAD等使用;调度生产MIS使用;调度自动化SCADA、PAS系统运用;办公自动化OA使用等。

4 、培训手段

4.1 自我学习:调度班培训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培训方法手段,都要以个人自学为基础才可能取得较好效果。鼓励调度班成员坚持自我学习,在时间等方面给予支持。

4.2 现场实习:调度班成员每年均要到管辖变电站进行现场实习,特别是新人员上岗之前必须进行现场实习。现场实习应了解或掌握以下内容:了解电网概况及各变电站在电网中位置、作用,了解各变电站现场实际接线方式,熟悉各变电站电气结线图,熟悉各变电站运行方式(含站用变方式)及主要设备性能、参数及运行规定,熟悉设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配置,掌握各变电站设备调度管辖范围和产权分界点等,熟悉二次回路及各信号回路,各光子牌信号的含义、危害及相关处理办法。每月不少于一次组织调度员根据实际情况到现场进行学习。

4.3 技术问答:涉及内容为当前电网技术、结构薄弱环节和输变电设备存在的问题,一般先公布技术问答题目,后指定人员限期完成答案,班组进行审阅评议。技术问答按月定期进行。

4.4 技术讲课:针对电网中新技术、新设备、新问题,或是电网调度运行、经济运行、继电保护等方面内容进行讲课、学习和交流。技术讲座定期举行,主讲人员可以是本班人员,也可以邀请上级、外单位(部门)专业技术人员。

4.5 事故预想:主要针对调度员设想电网中各种异常、事故情况,并进行处理。事故预想根据电网运行方式及天气情况随时进行,每值后夜班在调度值班日常管理系统内完成当日事故预想。

4.6 反事故演习:针对发生的事故教训和异常现象、设备主要缺陷和电网薄弱环节、影响安全运行的特殊时间季节和运行方式以及电网设备的重大复杂操作等,每月组织两次班内反事故演习。

4.7 考问讲解:由班内值班调度员相互出题进行考问或调度员自身认为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加强学习的内容,每月5题,将其考问内容及答案写入技术培训本中。

4.8 运行分析:调度员应针对发生的事故及异常等情况,写出相应的分析及应对措施、预防改进措施。每月4次。

4.9 导师带徒:组织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业务技术骨干为师傅,与技能水平较低尤其是新上岗人员签订师徒合同,从专业规程、理论知识、岗位技能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有计划的结对培训。

4.10 外出教育培训:涉及调度等专业的外出培训学习,由所领导、班长统筹安排人员参加。外出培训人员学习回来后,应将学习情况和相关资料向大家公布,并结合“技术讲课”等形式给大家进行讲解、培训。

4.11 建立培训题库:针对调度班岗位安全及专业知识、技能,结合省调调考题库和调度工作薄弱点(如二次方式方面知识)或实际遇到的问题,组织编写调度班岗位培训题库,并根据调度业务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和扩充。

4.12检修公司对调度员培训工作:当调度员确定下现场学习时,应确定下现场一次设备学习目的和内容,并邀请现场检修公司人员对电网一次设备进行讲解,答疑解惑,学习后形成课件,供全体调度员进一步讨论和学习。

4.13计划、运方培训工作:调度员应注意收集日常对系统稳定、潮流计算中的疑问,由调度培训员收集后,向运方人员提出培训需求,运方人员对潮流、稳定方面问题进行讲解,并形成课件。根据周计划工作安排,每周计划人员对下周计划安排及相关注意事项向调度员进行讲解,调度员学习后在周计划上签字。

4.14继电保护对调度员培训工作:调度员应注意收集日常对保护定值计算以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调度培训员收集后,向继保人员提出培训需求,继保人员对问题进行讲解,并形成课件。根据周计划工作安排,需要进行部分保护调整,调度员对保护调整有疑问时,继保人员应进行详细解答,在周计划中明确,调度员学习后在周计划上签字。

4.14自动化人员对调度员培训工作:调度员应注意收集日常对自动化方面遇到的问题(如潮流计算、远动数据传输方面的问题),由调度培训员收集后,向自动化人员提出培训需求,自动化人员对问题进行讲解,并形成课件

5 、考核办法

5.1 现场考问:采用当面提问形式进行,考问题目:一般采用提前一周出题或一些与日常工作联系密切的基本知识进行考问,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回答要注意思维正确性和语言逻辑性,简洁明了,切中要害。考问结束,考问人员应对问题进行讲解,让被考问人员及其他人员能触类旁通,掌握要领。对不能回答或有重大错误、重要漏项等情况的进行考核。

5.2 技术问答:调度班成员技术问答以书面形式体现在每月技术培训本中,考题一般从培训题库中抽取或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出题,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有一定理论性。每月25日之前完成,未按时完成者或答题出现严重错误者进行考核。

5.3 现场实习:调度班成员经过现场学习后,已书面形式将实习报告写入实习报告本内,自实习当日一周内(如1日现场实习,应于7日24:00之前完成)完成实习报告,未按时完成者进行考核。

5.4 考问讲解:调度班成员电网技术考试考问讲解每月25日之前完成5道题作业,未按时完成的,每少一题进行一次考核。

5.5 反事故演习:反事故演习不仅可以考核调度员的事故处理水平,也可以考核其心理素质、反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对在防事故演习中有重大错误者进行考核。

5.6 运行分析:调度班成员运行分析。每月25日之前完成,未按时完成的,每少一次进行一次考核。

5.4 定期业务考试:调度班成员电网技术考试以书面形式为主,考题一般从培训题库中抽取,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有一定理论性。提前制定考试分数,对未达到规定分值的进行考核。

5.3 口试(答辩),由领导和相关专业人员组织考察组对调度班进行提问,考察调度班成员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主要适用于调度班成员升值考试。

6、培训管理

篇2

一、培训基地概况

基地自2000年开办以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已成为省内一家特色鲜明、业绩突出,集调度中心、集控站、变电站运行值班员培训为一体的综合电力仿真培训基地。

南京供电公司的“OPEN2000EMS能量管理系统”,于1999年底通过验收鉴定并投入运行,2000年获江苏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从2000年开始基地利用该系统的调度员仿真培训系统(DTS),逐步开展培训各类调度员和变电运行人员,并应用在市公司的反事故演习。

“变电站集中监控仿真培训系统”于2001年正式立项,并于2002年9月通过验收。依托该系统,2002年10月起正式用于变电站值班员的仿真培训工作。培训对象包括220kV、110kV和35kV集控站/变电站值班员。2003年初,后继项目“地区电网综合仿真培训系统”启动,该系统于2004年2月开发完成并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鉴定。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基地的仿真机增加了500kV变电站仿真和调度-变电综合仿真,培训对象扩展至500kV变电站值班员。

2009年中心为了更好的适应变电技术的发展,在原有系统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升级改造,与中国电科院签定了增加两个500kV仿真变电站和两个220kV仿真变电站三维多媒体坊真系统和500kV及220kV集控站仿真系统,现在已投入培训使用。到目前为止基地已有500kV、220kV、110kV、35kV变电站仿真及500kV、220kV集中监控系统共计13套。

基地现有仿真机房总面积近500平方米,有仿真教学室五间,多媒体教室五间,用于培训500kV、220kV、110kV、35kV变电站和集控站值班员,一次共可容纳200名学员培训;基地的内部服务器设有提供电力系统知识多媒体学习网站,通过基地内设的百兆网络,学员在机房可以访问网站,自助进行一次设备、继电保护设备、变电运行事故处理、电气符号查询等课件的学习。

目前,本仿真培训基地开展的业务主要有:500kV、220kV、110kV变电站、集控站值班员的仿真取证和复审培训和单元制等级工培训,变电站值班员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技能鉴定,变电运行岗位培训、公司新进人员、转岗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并已举办数期省、市公司变电站值班员的岗位技能竞赛和市公司迎峰度夏反事故演习。

基地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热心于电力企业职业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现有6名专职指导教师,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人。同时为了突显电力系统专业培训的特点、满足企业培训工作的需要,基地还从南京供电公司、江苏省检修公司、江苏省电科院及南京工程学院等单位聘请了相关专家作为仿真培训兼职教师,增强扩大基地师资队伍。

二、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健全

为加强对基地各项工作的组织管理,及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基地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仿真培训员工作标准》、《培训管理手册》、《仿真培训项目流程管理细则》等,其中《培训管理手册》包含了大量二级文件,如《培训班管理制度》、《班主任制度》、《教师守则》、《学员守则》、《考场纪律》、《监考人员职责》、《仿真机房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和《设备管理制度》等等。

基地设有标准的档案室,自基地建立之初,所有仿真系统的技术开发文档、仿真站相关设备资料、规程、教案、验收鉴定资料、各期培训班学员练习、考卷等资料统一分类归档。并利用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对基地的各类管理制度、文件、每期培训班的计划、通知、经费、成绩、反馈等施行统一电子化管理,实现了培训管理流程的标准化。

三、培训教学管理

基地自举办仿真培训以来,十分重视仿真课程的开发与仿真教学特色的研究。提出了“立足电力需求,培养技能人才”的办学思想,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并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争创电力行业仿真培训优秀基地:一是以供电企业员工能力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抓好专业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实现培训与企业生产需求接轨;二是建立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培训项目标准流程及系列标准文件,实现对培训质量的有效控制;三是引导和鼓励教师投身科研和教学改革,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锻炼教师,并发挥学员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四是教学过程向社会开放,加强与电力系统专业院校的合作关系。

培训项目流程管理方面,基地严格按照《仿真培训项目流程管理细则》对培训项目实行的统一、规范化管理,对培训项目实施中的:项目下达-培训需求调查-计划制定-项目实施过程管理-考试、反馈与统计-资料归档几大环节均有明确规定,实行规范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培训各个环节有序、高效、可控,以达到不断改进培训质量,提高学员和送培单位满意度的目的。

培训计划制定按照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要素,并且符合仿真培训理论和上机培训所占比例适中的要求,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制定了500kV、220kV、110kV变电仿真取证及复审培训,公司新进人员培训及变电职业工种等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能力培训等多种类型教学计划模板。在每次具体的培训开班之前,仿真教师与送培单位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培训需求,灵活调整培训内容,制定适应不同对象的具体教学计划。

培训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按计划执行教学任务的同时,实时收集学员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讲解。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了教练、讲师、督导三种角色,并根据仿真教学的特点,引导学员在仿真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和自我学习,激发学员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的培训氛围。

培训反馈和改进,每期培训中教师观察学员的反映并及时调整培训内容重点,培训结束后,每位学员填写培训反馈表,反馈内容包括培训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教师水平、食宿安排等方面,有专人汇总反馈内容并总结培训效果,反馈汇总后向教师、培训班各组织者、送培单位培训结果归档。并定期回顾各期培训反馈数据,绘制各项指标变化曲线,作为采取改进措施的根据。

四、培训业绩

篇3

各位领导、老师和安全教育培训行业的同仁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荣幸能够作为本期培训班的学员代表在此发言。首先,非常感谢省应急管理厅宣教中心给我们来自各个职业院校和安全培训机构的同仁提供了这样一次宝贵的开拓眼界、更新观念、提升自我素质的培训进修机会。培训中,我们将系统地学习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培训教师的基本素养与职业能力、安全培训授课与微课技巧、职业安全课程设计、互联网+安全培训、安全应急救护技能提升等内容,这使我们未来有机会为我省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应急素质和技能提升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本期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对本次培训学习做出郑重承诺:在接下来为期一周的培训中,我们将严格遵守培训管理制度,绝对服从培训的各项组织安排、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培训班布置的各项任务,坚决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

篇4

自上任以来,**非常注重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多次参加县委组织部举办的“乡镇经济发展战略培训班”,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党校的培训班,系统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和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党员和干部的自身素质和为民服务意识。为了节省政府日常开支,他制定实施了“政府财务管理制度”、“机关干部出差管理制度”、“小车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采取现金付账优惠、定点采购等办法,不但减少了支出,而且还打造了诚信政府的口碑。

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制定了**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确立了以优先发展**村、河南村、莲花村等中心村,带动周边村屯共同发展的工作策略,在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等部门的支持下,先后争取到了**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和下水建设项目,并完成了河南村村内4公里、莲花村11.3公里通镇路以及联合村、莲花村内2公里白色路面修筑工程。积极协调省侨联、市水务局、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各部门争取资金,完成了河南村5500米、莲花村5000米村内铁栅栏安装工程,并修葺了村内的水泥边沟。**还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引导农民种植药材,并聘请专家传授讲解种植仁用杏、刺五加等药材种植技术。为了拓宽药材销售渠道,他还积极联系客商,引进齐齐哈尔客商投资建立刺五加茶加工厂。**还鼓励农民依托镇内水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水产养殖、蛋鸭养殖及东北黑蜂、狐貉养殖。转变了广大农户传统种植观念,增加了农民收入。

工作之余,**热心助人在**镇也是出了名的。在“一帮一”帮扶活动中,他主动包扶村里生活十分困难的李有权祖孙俩,解决了一老一少吃住问题和孩子的上学问题。他还组织干部及村民先后为贫困户捐款3万余元,解决了部分困难村民治病的医疗费问题;并协商帮扶单位帮助解决了镇内24名贫困学生上学的费用。三年来,在他的组织帮扶下,20多名贫困党员、村民也先后脱贫致富。

“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为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凭着对事业的执着和为百姓谋福利的心态,兢兢业业,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实现着一位党员的誓言,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坦荡的人格谱写着生命的华章!

篇5

餐饮部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市餐饮服务企业诚信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进一步强化宾馆食品安全工作。部门首先从《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培训上入手,自参加了市举办的《食品安全法》培训班以后,及时组织部门学习会议精神、各班组组织学习。

一、抓好食品安全培训工作。部门分头组织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认真分析《食品卫生法》与《食品安全法》的相同点和着重点,牢记触犯《食品安全法》的处罚规定。下一步还将开展《食品安全法》知识竞赛,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抓好食品安全制度入手。其次强调后厨部把好食品安全的重要关口,从把食品安全法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一是严格执行食品原料的索证工作,即购买原材料时严格按《食品安全法》要求,向生产厂家和供货商索要许可证书备查,特别是严格控制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原料安全。二是厨房工作人员一律持安全健康证上岗,严格按规定着装,不留长指甲、不留长发,确保个人卫生清洁。三是清理好厨房卫生,加强细节卫生清理工作,灶台、工作台、面点房、菜房等处均要求保持干净卫生。要求餐饮部采用物理消毒法对餐具进行消毒,避免发生因餐具引起二次污染。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指定专人管理,坚决做到亮证经营;五是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卫生制度如:原料采购索证制度、配餐间卫生管理制度、主食面点加工管理制度、烹调加工管理制度、粗加工间卫生制度、餐用具清洗消毒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餐厅卫生管

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制度、冷荤间工作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

篇6

 根据赣政办字〔2013〕126号《关于印发赣县创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我镇于2013年5月开始筹划“***镇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工作”,截止当前,镇应急办各项工作都如期开展,运行正常,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成立领导机构、办事机构。

镇党委会议讨论研究,成立了***镇创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镇长张继山同志任组长;党委组织委员吴玉梅、副镇长曾振华、镇综治办副主任刘乔森三位同志任副组长;镇财政所所长谢江山、镇派出所教导员谢长霖、镇水管站站长朱开椿、镇民政所所长曾纪福、镇安监员彭浪平、镇林管站站长张才亮、白鹭湾社区主任刘华七位同志任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事机构),负责创建的具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吴玉梅兼任,具体办事人员为彭浪平、刘华、朱长明、郭小兰、李惠萍等同志。

二、精心谋划,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应急管理工作方案。

我镇通过 “三送”干部下村组、聘请有关专家召开座谈会、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制定了符合我镇实际情况,相对合理、完善的《***镇创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工作方案》,经镇党委会讨论通过并报县政府办审批。

 

三、合理配置,切实提高应急整体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领导小组精心部署,合理规划,整合我镇辖区公安、消防、水利、民政、安监、气象、卫生、教育等部门在基层的应急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队伍联动、装备物资统一调配,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切实提高应急整体能力。

四、统一调度,确保创建过程中各项工作如期推进。

自启动创建以来,领导小组根据创建工作标准的要求,建立各项工作“倒排工期表”,全力推进组织机构建立、应急预案制定完善、建章立制、应急队伍组建等各项工作,每月对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自检自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由专人负责将每月的自查情况于每月26日前报县政府应急办,创建工作于11月顺利完成。

五、注重实效,紧密结合我镇和谐平安乡镇建设工作。

1、办公制度健全。制定了***镇应急管理日常值班制度、办文制度、信息报送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志愿者队伍管理制度等,制度上墙,严格执行,确保日常运转正常;

2、应急预案合理。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建立了《***镇应急管理预案(总)》和应对防汛抗旱、消防火灾、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动物疫情、公共突发事件、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事故等十个应急预案,严格执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科学、合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

3、应急救援队伍精干。资源整合以后,从镇村干部、公安民警、城管中队、民兵预备役、卫生院、消防中队等部门中选调精干人员编入***镇应急管理救援志愿者队伍,签订志愿救援服务承诺书,建立救援队伍管理制度,确保救援队伍战斗力。

4、广泛开展专业培训。自启动应急管理创建工作以来,我镇先后组织开展学习了消防安全培训班、消防器材使用培训班、地震灾害理论学习培训班和火灾紧急疏散演练、地震灾害紧急疏散演练等,切实提高了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民众在紧急情况下开展自救的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性的工程。为提高我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2014年我镇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建设

按照县应急办的要求,开展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完善应急管理的各类专业工作机构,加强人员调配,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同时,通过整合资源、明确任务、强化职责,真正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和高效运转机制。

二、不断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切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预案体系。一是在完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同时,继续加强对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切实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形成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实行预案动态管理。根据我镇的社会形势和中心工作的变化对已制定完成的预案实行动态管理,扎实推进各类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应急演练,并针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订和完善,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继续加强预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工作

突发事件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是及时做好应急准备、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前提。一是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力度。进一步明确风险隐患的监管主体,把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作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加大对全镇公共危险源、安全隐患、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力度,建立各职能部门隐患排查及治理档案,健全重大隐患公告公示、督办整治、整改制度,努力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和降低事件发生后的影响程度。二是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切实落实各有关部门的应急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任务主体,强化责任意识,坚持日常应急值守,认真做好信息的查询、研判、跟踪和汇总工作,并及时预警信息,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得到及时、准确上报和妥善处置。

四、大力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坚持“专群结合”的原则,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充分发挥城管中队、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镇村干部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继续加强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确保在紧急状态下能拉得出,打得赢,并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信息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形成统一高效、上下联动、协调一致、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体系。

五、努力建立健全应急保障长效机制

按照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我镇现有专业救援队伍的装备进行补充、完善,重点装备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同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储备必需的防灾救灾应急物资,规划建设必要的应急公共设施和备用系统,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有力开展。

六、深入开展应急科普宣教工作

进一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力度,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平安乡镇”创建工作,切实提高应急能力。同时,深入开展应急预案和安全知识学习培训,大力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使群众了解和掌握自救、互救及配合政府救援的正确方法,提高居民应急管理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升我镇应急管理工作综合水平。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县应急办的关心指导下,我镇应急管理工作将更上一个台阶,为实现“实力、宜居、平安、生态”新***的打下坚实基础。

篇7

一、认真执行领导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年初,新主任刚上任,我及时汇报了我镇计划生育工作环境。在新领导的安排下,我们积极开展日常财务工作,严肃财经纪律,认真执行领导的统一部署,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日常财务工作的管理,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在年初加大财务基础工作建设,从粘贴票据、装订凭证等最基础的工作抓起,认真审核原始票据,细化财务报账流程。按照县计生委检查通知精神,我们又学习了《银行存款管理制度》、《票据及财务印鉴的管理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制度》等,每月终结都要进行自查、自检工作,逐步完善计生办的财务管理体系。

三、在专项经费的支出上,认真领会计生委的相关政策,严格执行预算,不挤占、不挪用,保正专款专用。每月底定时做帐,编制上报专项经费决算报表,为领导做出相关决策及时提供了财务信息。

篇8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工学交替;校企文化;对接;实践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国内五十多家纺织企业成功开展了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在工学交替模式下开展了校企精神、制度、物质、行为、课程、环境等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践。采用了渐进式渗透、立体化融合、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对接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校企文化成功对接,极大地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校企文化建设。如下是校企文化对接的一些经验、方法和成果。

1开展精神文化对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精神文化为重点,开展德育工作对接,开展感恩、励志、创业、生存教育等主题活动,对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

1.1工学交替下开展德育工作对接研究

1.1.1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德育工作,建立和完善德育教育的合作框架和体系

具体的做法是:加入学校德育领导机构,企业参与制订学校对于进企业学习的班级的德育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德育活动内容和德育评价体系,营造校企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氛围。另外还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先进员工、对口部门到校进这些冠名班级做报告,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言行。

1.1.2引入企业用人标准和培养人才的标准,丰富德育评价的内容和体系

1.1.3深化德育工作的教学、教材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发展

大力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编写德育校本教材、企业教材;多层面、多渠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拓宽德育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我们在合作企业广西鹏达服装公司和广西立盛茧丝绸公司各挂有两块牌子“广西纺校实训基地”、“广西纺校德育教育基地”,建立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德育工作有事半功倍之妙。.

1.2开展励志、创业、感恩、生存教育等主题活动实践

1.2.1开展校企精神文化建设活动

我们以学校和企业为载体,以学生和企业员工为主体,在学生与合作企业的班组之间、员工之间开展多种文娱活动、思想交流座谈会,利用服装专业特长开展服装设计制作小型展示和表演,企业派人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庆祝活动和校企交流活动,到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等等。

1.2.2献爱心活动

通过本班级师生向患病同学捐款、向旱灾水灾和困难学生等爱心传递活动,激发学生相互帮助的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精神。

1.2.3苦练岗位技能和爱岗敬业

举办“我为公司添砖瓦”等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创业和励志等主题班会与活动,提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纪律。

1.3开展冠名实习企业的双向选择活动对接实践

每年秋季新学年开学,学校就着手组建企业冠名班,开展入学新生或在校二年级学生与企业的双选活动:企业文化推介、学生选择企业、企业选择学生,成立如“广西鹏达服装班”等十多个冠名班开展工学交替办学。

2开展制度文化对接模式实践

2.1制度文化对接的内容

我们结合广西鹏达服装公司和广西立盛茧丝绸公司等合作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分别构建、创立和完善了“1+1”、“2+1”等工学交替冠名办学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重点放在教学管理、德育工作、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制度完善和创建上。如:工学交替实习学生德育工作管理和实施方案、冠名班主任考核评定办法、工学交替教学管理制度、文明班级综合考核、文明教室评比办法、冠名班级学生综合测评办法、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教学责任事故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准员工管理制度等。

2.2教学实训制度对接

冠名班的教学由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探讨、制订方案与实施并分析改进。第一学年在校学习期间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开展5S现场管理活动;模仿企业制订学校实训管理制度,如打卡上班、实行劳动值周制等。第二年起在企业学习实习期间完全按照企业准员工管理制度执行。

2.3日常行为规范及企业管理制度对接

推行严格规范管理模式,如采用刷卡上下班制度、生产车间管理包括安全操作、环境卫生、严禁烟火等规定。对教师考勤、上课纪律、课堂效果、学生评价等进行规范管理,对违反者实行较严格的处罚。对学生寝室、教室、实训实验场所、公共场所等,均按企业的要求进行布置和管理。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企业的公共场所,统一按照纺织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求,比如在师生当中开展禁烟运动,严禁在公共场所吸烟。

2.4学生考核、考证制度对接

学校制订并实施了校企双向管理的有关规定,包括学生接受学校制定的学习、生活及纪律管理,同时也接受企业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的教育与约束。按高素质员工的要求来培养、考核、评定学生。

2.5签订相关合约协议的对接

协商并签订订单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合约:校企合作协议、订单式教学合作协议、定向生福利政策协议、实习生(干部)招聘协议、企业与定向生合约、竞业限制合同等。

3开展物质文化对接实践

3.1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企业投资实训设备和部分资金共建实训基地;企业深度参与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从方案的制订、安装调试、实训教材的编写到培训过程全方位参与,全过程跟踪。企业可以把自己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用人标准要求通过自编教材、参与授课、教师座谈等方式体现进去。校企先后共同创建江苏景盟、上海伟航、深圳鄂尔多斯、宁波雅戈尔、浙江新阳、广东溢达、香港中大实业等实(培)训基地,企业捐赠设备价值约500万元人民币,学校定向为企业培养和输送所需人才。

3.2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基地

建设具有多媒体教学、演练实训、实验、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的专业实训基地。教师边授课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如服装实训基地、针织CAD实训室、图印实训室等。

4开展行为文化对接模式研究

4.1举办校企文化交流会等大型活动

大型活动内容包括开展主题大会、校企座谈会、企业推介会、学术交流会、专题报告会、组建冠名班、文化交流会、工学交替洽谈会、项目签约、大型校庆等内容,促进有效对接。

4.2举办毕业生双向选择会

就业双选会的企业规模和人才需求量很大,吸引到自治区内外100多家的企业报名参加,招聘岗位覆盖了我校所有专业。既为企业提供了合适的技术人才,又满足了毕业生对就业岗位自主选择的要求,达到“共赢”效果。

4.3举办“企业杯”专业技能竞赛

举办以企业名称命名的专业技能竞赛。如广西“福汇杯服装技能比赛”、广西“富怡杯服装技能比赛”等,成为校企行为文化对接的成功模式。

4.4与企业或行业协会合作开办各类技能培训

每年都与国内知名缫丝企业、广西丝绸协会联合开办茧丝绸各种技能培训班,与合作企业开办针织横机工艺培训班、服装设计与制作培训班等。

4.5共建师资培养模式

从理论提高、技能培训、岗位研修三个模块进行培训,要求老师每年到企业实践2个月以上,深入对口企业顶岗实践操作。

5课程文化对接研究

以课程文化为亮点,依据“订单”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实施项目培训,强化实践教学;构建精品课程、改革核心课程、编写生产性实训教材和校本教材;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创新教学内容;以“应用性”为主旨,以职业岗位为参照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追加员工礼仪规范、职业道德基础、企业文化、工作技能、操作规程等岗位需求课程,补充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课程。

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开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构成教学板块、制订教学大纲;考核形式等。实现“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与企业和社会零距离的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的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接触。

6开展环境文化对接模式研究

6.1营造特色实训场所

实训楼、实验室等教学环境设计为工厂模式。按合作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张贴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融人企业文化氛围。并以冠名班形式命名和布置实训场所。

6.2突出职业特征

在整个校园环境中营造突出职业特征的校魂、校风、校训、名言牌、经典言论,营造出真实的职业氛围和环境。

6-3弘扬企业文化

在全校教室走廊等公共场所营造校企文化的宣传图片、画册和相关内容。如“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企业文化。

7工学交替模式下文化对接对校企合作的促进作用

7.1对学校的积极作用

夯实了校企合作的基础,为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凝聚力,解决中职学校实训基地、教育基地场所、办学硬件和软件不足等问题,促进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推向纵深开展,提高学生实习和就业稳定率,提高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

7.2对学生的帮助作用

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心、上进心、吃苦耐劳精神、熟练的专业技能、扎实的知识基础、协调的人际相处关系、团队合作精神等,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中职生迅速适应企业,实习、就业稳定,流失率低,促进学生更贴近社会、贴近企业,真正做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工学交替有益于减轻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

7.3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使合作企业增加了高技能人才的来源渠道,有益于帮助企业开展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活动。

8校企文化对接中仍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8.1解决好校企文化对接中合作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或合作不稳定的问题。

篇9

日前,重庆市改革乡镇药品安全执法监管工作在万州区率先启动,万州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与41个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药品安全行政执法委托协议书”,重庆市首期乡镇药品监督员培训班在万州区正式开课,100余名农村基层干部参加培训。这是改革基层药品监管体制,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重大举措。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环境,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农村药品安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执法监管,是重庆市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药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改革措施。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万州区分局在改革乡镇药品安全执法监管,进一步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中,按照《决定》要求积极开展工作:一是结合万州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药品安全行政执法委托协议书和乡镇药品监督员培训方案;二是制定了“乡镇药品监督员培训考核制度”、“药品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药品监督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和“药监分局执法人员联系乡镇制度”等7项委托乡镇执法管理制度;三是高起点组建乡镇药品监督员队伍,与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万州区政府法制办和重庆市医药科技学校联合举办了乡镇药品监督员培训班;四是实行药品监督行政执法人员一对一定点联系制度,指导帮助乡镇药品监督员正确开展药品监督执法工作,督查乡镇药品监督员执法行为,同时重点明确了定点联系人员的工作责任。

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乡镇药品安全执法监管队伍,是药品安全委托执法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为此,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万州区分局认真拟定乡镇药品监督员培训方案,经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万州区政府法制办审批,精心组织实施,重庆市首期乡镇药品监督员培训班于2007年3月27日在万州区行政学院正式开课,100余名乡镇药品监督员参加了培训,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万州区政府有关领导到会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重庆市首期乡镇药品监督员培训班为期10天,培训内容为:行政执法基础理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药品医疗器械基础知识和假劣药品辨别常识、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和执法文书规范,同时辅以现场参观考察、实战演练和案例实际操作训练。

重庆市万州区率先实施农村药品安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执法监管,在基层药品监管体制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创新。从农村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上,为保障委托执法工作有序进行,规范乡镇药品监督执法行为,整顿农村药品市场秩序,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篇10

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年初,对培训基地进行了重新认定。按《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的要求,成立了培训基地认定专家组,按照“三公开”原则审查认定了培训基地,并在《大安通讯》上进行公示,向社会公布了培训单位名称、培训任务、培训专业、培训时间等情况。各基地也都设立了宣传板和公示板,为农民自主选择培训单位、培训岗位提供了方便。

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培训基地要在每个培训班结束后10天内将该班培训学员相关信息录入到项目监管系统要求的电子表,并报农业局,农业局要在每月5日前,完成培训基地上报信息的审核,并上报省阳光办。

严格执行“三堂课”制度为贯彻落实好三堂课课制度,要求各基地在每个班次开班前要向阳光办提出开班申请,开班时到培训班上检查招生简章,核实学员身份,向农民讲明政府补贴方式、标准及相关要求。随机抽查一节课,并参加结业考试课。

严格执行台账制度培训台账采取实名制,附身份证复印件,在每次培训结束后由参训学员、班主任教师和培训基地法人代表分别签名,报农业局审核。经审核合格后的培训台账由培训基地保存备查。

严格执行培训任务动态管理制度农业局根据培训基地工作进展和培训质量实行动态管理。培训任务要向工作进度快、培训质量高的培训基地倾斜。

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检查验收主要通过检查培训档案、核实培训台账、走访或电话访问培训学员等方式进行,核实学员比例占学员总数的10%以上。对未按培训规范开展培训的,出具整改通知,督促培训基地进行整改补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