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3-28 00:4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二次供水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二次供水管理制度

篇1

为了保证生活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以下简称二次供水),是指通过储水设备和加压、净水设施,将自来水转供用户生活饮用的供水形式。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市范围内二次供水及其卫生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管理部门)

*市卫生局是本市二次供水卫生管理的主管部门。区、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域内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工作。

第五条(设计、施工的卫生要求)

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或本市的卫生要求。二次供水设施必须按设计进行施工,不得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相连接。

二次供水设施与水接触的材质、涂料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六条(设施竣工的卫生验收)

二次供水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对其进行清洗、消毒和调试。房屋竣工验收时,应当包括对二次供水设施的竣工验收。

二次供水设施经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验收,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方可使用。

第七条(设施的日常使用管理)

房屋管理单位、房屋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的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房屋管理单位)负责对二次供水设施的日常使用管理,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定专人负责二次供水设施的具体管理;

(二)保证使用的各种净水、除垢、消毒材料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每季度对水箱清洗、消毒一次,并建立档案;

(四)对净水设施视净水效果及时更换或者维护;

(五)配合卫生防疫机构抽检水样;

(六)保持设施周围环境清洁;

(七)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水箱加盖、加锁。

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监督房屋管理单位履行前款规定的职责。

第八条(清洗消毒人员的健康检查)

房屋管理单位对直接从事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清洗消毒人员),应每年组织一次健康检查,合格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发给健康合格证。

清洗消毒人员取得健康合格证的,方可上岗。

发现清洗消毒人员患有传染病或者属健康带菌者,应当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第九条(水质检测)

卫生防疫机构每半年应当对二次供水的水质检测一次。

第十条(禁止行为)

禁止任何人毁坏二次供水设施以及其他有关设施、设备。禁止任何人进行污染二次供水水质的行为。

第十一条(用户权利)

二次供水的储水设备和加压、净水设施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要求或者受到人为和自然灾害毁坏的,用户有权要求房屋管理单位及时处理;房屋管理单位应当在接到请求后的24小时内赴现场处理。

房屋管理单位未及时处理的,用户有权向房屋行政管理部门举报。

用户发现二次供水的水质受到污染的,有权要求卫生防疫机构及时处理。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在接到请求后的24小时内赴现场进行处理。卫生防疫机构未及时处理的,用户有权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举报。

第十二条(处罚)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市或区、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可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的,处以3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的,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对二次供水设施造成损坏的,并责令其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三条(执法程序)

市或区、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收缴罚款,应当出具市财政局统一印制的罚没财物收据。

收缴的罚款,按规定上缴国库。

第十四条(妨碍职务的处理)

对拒绝、阻碍卫生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部门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复议和诉讼)

当事人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根据《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六条(对卫生管理人员的要求)

卫生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纪,秉公执法。对、或者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应用解释部门)

篇2

关键词:城市供水管网;水质;控制;管理措施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客户对城市基础设施之一供水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当然,保障供水安全,让每个用户最终都能用上放心水,也是各供水企业追求的基本目标。用水客户要求一般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一是水是不可替代的产品,停水将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二是人们对自来水的可饮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口感要好(无氯味)、观感要好(浊度≤1.0NTU)、力求对身体还有保健的愿望;三是用水户对屋顶水箱的水质提出疑问,呼吁城市管网适当提高水压,尽量减少屋顶水箱装置。

1 目前城市供水管网主要存在的问题

(1)部分管材、阀门、消防栓内腔腐蚀、结垢严重

普通铸铁管、普通镀锌管和部分钢管内壁基本没有防腐处理,管内壁结垢严重、漏水率高,影响供水管网水质,其中镀锌管对水质的影响最大。阀门和消防栓内防腐差,内腔锈蚀较严重。

(2)部分供水管网布置不理想

由于规划道路建设或区域发展滞后等原因,造成部分随路建设的供水管道流速低或成盲肠管,产生水龄太长或管内沉积泥。部分配水管网布置不合理,老市区多为一户一管,或新增一条配水管而原配水管未舍弃。这种情况可通过管网改造在近几年内逐步得到解决。

(3)管网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近几年的供水管网运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管线被压占和阀门被填埋的情况时有发生,供水管网排污制度不甚健全。阀门和管线巡检、排污管理制度还有待建立、完善和实施。

(4)供水管网清洗排水管设计和施工管理存在不足。

近年来,供水管网设计和施工质量管理水平都有所提高,但由于认识的不统一,配水管网清洗排水口设置相对较少或将清洗排水管直接连入下水道井内,部分管道在穿越下水设施未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和新装管道清污、冲洗不彻底。

2 影响供水管网水质的主要因素

2.1 管网抢修或管网闸阀调整时,引起水流状态的改变

由于部分供水管道内壁腐蚀结垢严重或存在沉积泥沙,当管网施工、维修时开关阀门造成的管网压力、流向的变化以及水厂、加压泵站开停泵引起的管网压力变化,造成结垢脱落或沉积泥沙被冲起使管网水浊度升高,这已成为影响管网水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供水管网施工条件差、并网运行前清洗质量差

在城市供水管网工程施工中,由于部分区域存在流沙,大口径管道基坑深,安装难度大,施工过程容易出现地下水进入管道内,同时带入泥沙和漂浮污物。当新铺设的管道清洗不干净,因管段未设置排污口导致管道冲洗时流速太低而无法把泥沙和污物冲排掉。并入管网运行时,将造成新建管网水流方向改变或流速突增使沉泥、污物冲起而导致管网水质变差。

2.3 管网局部受到二次污染

管道抢修或维修停水作业造成对管网水二次污染:(1)未发现的管道渗漏点,地下水回渗入供水管道;(2)有些长期浸泡在水中的阀门、水表、管件,一旦损坏,污水可能进入管道中;(3)用户水表后污水倒灌入管道中;(4)供水管网排污(空)口淹没于下水或河水下,排水后未及时关闭,造成污水倒灌入供水管网;(5)排气阀设置于井内,停水造成井内积水倒灌入供水管网。

2.4 其他影响因素

由于支状管道铺设过长或管道水流顶托,水龄过长,造成滞水;

消火栓不常使用或检修而形成死水;供水管网未经常冲洗等。

3 提高供水管网水质的相关措施

3.1 加强供水管网运营管理

阀门是供水管网的重要设备,其状况关系到供水管网维护、抢修所需时间和停水影响范围。为此应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阀门巡检操作维护队伍,以现有供水管网地理信息(GIS)系统为基础,把DN100以上的阀门列入巡检范围,定期对阀门状态进行巡检,核对阀门井内阀门的可操作状态和启闭状态,同时对沿途供水管线进行同步巡检。

3.2 规范供水管网设计

(1)供水管材选择。灰口铸铁管、普通镀锌管管内壁结垢严重、漏水率高,是影响供水管网水质的主要原因,供水管网工程不能再使用该两种管材,应选择内防腐条件好的钢塑管、PE管和球墨铸铁管。

(2)阀门、消防栓选择。阀门、消防栓应选择内防腐性能好、壳体为球墨铸铁材质的产品,总结软密封闸阀的使用情况,若效果好,可逐步推广使用。

(3)成片小区供水管网尽量采用二个及以上的水源接入,使主配水管成环状。

(4)清洗排水口的设置。主配水管应尽量避免出现盲肠管,当因客观原因或今后发展需要而无法避免时,应在末端设置消防栓或清洗排水管口;主配水管应适当设置清洗排水口,宜单独设湿井排放;输水干管的清洗排水管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井内,同时清洗排水阀门宜采用双阀。

(5)对化工等可能存在供水倒流严重污染供水管网水质的用户需安装防倒流器装置,防止供水管网水质受严重污染。

4 加强供水管网工程施工管理

4. 1 下管的施工质量管理

下管施工结合使用8 t 以上的汽车吊配和人工同时进行。沿沟槽,将吊车开至与沟边缘相距2m 的地方,避免出现沟壁坍塌的现象,对沟槽的稳定产生负面的影响。具体到铺管过程中,平稳对管节进行下吊,借助于手拉葫芦吊,平移管道至和排管相接的地方,安排人工进行放置,对轴线以及标高进行调整,这样管道之间就能够实现平顺相接。下管的过程中,要借助于柔性吊索或者专用的吊钩进行,绝对不能使用钢丝绳进入管内实施具体的起吊工作。另外,还需要专人进行指挥,管道的绑( 套) 应选好具体的重心,进行平吊,并予以轻放,避免管道之间产生碰撞,也避免基底被扰动。

4.2管道安装对接的质量管理

1)内拉法: 搭建一斜梁于成功安装的管道内,对斜梁的控制,要让其垂直长度在管道内径之上,焊接钢板在斜梁上端,对钢板厚度进行控制,要保证其壁允许的安装后最小间隙要稍微的小一点。最好的尺寸控制应该为可以自由的插入前后两节管道顶端的间缝之中。在已经完成安装的后节管道中进行斜梁下端的安置,搭建横梁于待安装之管道外端口的部位,使用钢丝绳以及手拉葫芦对两个梁之间进行连接。然后慢慢的将手拉葫芦的主链进行收短借助于地面与前节管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拉近待安装管道,最终实现两节管道之间的紧密连接。

2)外拉法: 管道外,用钢丝绳兜身待安装以及己经完成安装的管道,使用手拉葫芦和钢丝绳对管道顶部进行具体的连接,对于手拉葫芦的主链进行慢拉,借助于地面与前节管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拉近待安装管道,最终实现两节管道之间的紧密连接。

5 结束语

控制供水管网水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水从出厂到

输配至用户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供水管网的水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供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只有不断加强管理,对影响供水管网水质的因素进行控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逐步加以落实,并在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和调整,不断提高供水管网的技术管理水平,改善输配水供水管网运行环境,供水管网水质将能进一步提高,满足人们群众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篇3

“供水到户+农民用水户协会”节水管理模式,是新疆灌区将“供水到户”管理与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有机结合的一种创新的节水管理模式,是新疆“十五”农业节水管理的研究推广成果。这种方式是把灌区农民以用水户协会形式组织起来,让灌区广大用水户参与灌区灌溉节水和工程管理工作,并实施“量水、配水、收费、建帐”的“供水到户”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灌区农牧民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

“供水到户+农民用水户协会”节水管理模式,解决了新疆灌区长期以来用水管理制度混乱、喝“大锅水”、“搭车收费”、用水不透明不公开、末级水利工程管理长期缺位、水价执行渠道不畅、水价经济杠杆作用难以发挥等问题,提高灌区农民节水意识,为灌区新农村“一事一议”政策实施、末级水利工程管理奠定了基础。

2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水价在农业节水中的经济杠杆作用

随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节水灌溉工程规模的扩大以及国家对粮食等作物实施的鼓励政策等新情况的出现,加快水价改革步伐,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势在必行。一是要修订和完善水价法规和政策。根据水资源不足及水污染严重的现实,着力完善水价的确定原则。明确水价是由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三部分组成,围绕水价的3个组成部分制订和完善水价的法规和政策。二是完善水价的确定程序,充分体现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原则。在水价的确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供水单位、用水户及有关方面的意见,完善听证会制度。三是调整水价的决策机制。随着水价改革的不断深化,水价的确定要逐步走上政府宏观调控、各方民主协商、水市场调节三者有机结合的路子。根据水价改革的进展情况及经济发展状况,初步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2]。

3以水权管理推进灌区农业节水

近年来,水权、水价、水市场交易等水权管理问题,已在新疆灌区得到应用和实践,并显示出显著的节水效果,初始水权、水市场、水权转让是水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需针对灌区内部二次性水资源节水配置,即对水利工程所供水权再分配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等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分析。

(1)摸清家底,开展灌区水工程、用水户、灌溉土地、灌溉面积、作物分布等基本情况调查,为灌区水权管理提供基本资料。

(2)明确用水定额,分析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和微观定额2套指标,开展“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在灌区的测验和试验分析工作,研究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和必要的灌溉量水技术设施。有了科学合理的量化标准,就可以实行指标、定额管理。用水超过指标,定额就要遭受惩罚,实行强制性节水。

(3)初始水权分配根据灌区历史和今后的初始水权分配问题,研究分析新条件下的灌区用水供求关系,为实施灌区水权转让提供基础条件。灌区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根据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则,研究确定水资源的分配方案,制订供水比例方案既要尊重历史,更要重视现实问题,这是研究制订灌区水权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4)研究制订水权转让制度。为健全水权转让的政策法规,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推进水权制度建设,规范水权转让行为,水利部于2005年1月出台了《关于水权转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水权转让中若干问题,灌区应在这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工作。

(5)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灌溉节水市场。尽快搭建水商品市场要素构件,让水利工程所供的水按经济价值规律进行交易,以市场经济行为达到水资源的最优利用和配置,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3]。

4综合节水管理措施

4.1加强春灌用水的组织管理

春季干旱、夏季洪旱交替是新疆农业水情和灌溉的基本特征,尤其是3—6月的春灌期,全区灌溉水量缺口12亿~15亿m3,而且在各灌区分布不平衡。因此,切实加强春灌的供水和用水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做好抗旱预案制订和落实非常重要。

4.2强化定额供水管理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农业生产发展用水需求的增加,计划用水、量水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灌溉计量,按方收费”已成为灌区用水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强化灌区定额供水管理,完善计量设施,提高量水精度,是促进农业节水灌溉计量工作的基本保障。各地应加强灌区量水设施的配套建设与管理工作,普及先进的经济实用的量测水技术,为灌区实施节水灌溉管理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技术支持[4]。

4.3做好灌区节水管理

加强供水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制订合理的灌溉用水计划,实行灌溉用水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在做好灌区供水管理和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沟畦灌、膜上灌等常规灌溉节水,提高灌溉进度和灌水质量,尽力减轻春灌压力;大力推广应用各种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杜绝大水漫灌和浪费用水的现象,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着重实施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灌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组织在灌区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方面的作用,努力提高灌区农民节水增产效益。

4.4抓紧做好水库运行调度管理工作

加强水库工程安全运行是一个基本原则,但是水库的运行调度一定要科学合理,汛期莫要以“泄”为主,应为无水期防旱做好准备。因此,认真研究蓄水、防洪、灌溉三者利益关系,切实做好水库工程的引、蓄、排、供等调度方案,切实做好水库供水计划审批工作,研究制订兼顾防洪与兴利,合理调度水量的应急预案。适时调节水库引蓄水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工程的灌溉效益。

5参考文献

[1] 孙杰,张立民,池建军.吉林省节水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11(12):33-34,44.

[2] 刘云.农业管理节水技术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1(11X):32.

篇4

【摘要】随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饮用水已经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尽管我们国家对居民供水的设施已经日趋完善,但目前在居民的二次供水中,仍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何实施二次供水的统一管理,已经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居民二次供水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施二次供水工程的改造工作,积极筹集资金进行供水设施的维护工作,做好安全饮用水的保障技术,全面提高供水管理水平。

【关键词】二次供水;统一管理;意义;方案

1 实施二次供水统一管理的意义

所谓二次供水,指的是自来水从出厂到用户使用,中间必须经过加压和提升的过程。在目前的二次供水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供水设施老化,建筑材质标准不合乎要求等等,直接导致自来水铁、色度、浑浊度等有超标现象发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二次污染;二是因为是由物业管理企业对居民二次供水设施监管和负责,而供水企业只负责到街坊管道,这种管理体制的分割,造成了服务不到位、责任不明确,而居民一旦出现了投诉和报修,则往往互相扯皮、推诿;同时,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往往由开发公司建设和管理,普遍存在着水质缺乏保障,清洗消毒不及时,噪音扰民,设备不稳定,漏水严重、管材质量差等问题,对高层用户的正常用水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对居民的二次供水实施统一管理,提高供水水质、防止二次污染,是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

2 二次供水统一管理实施方案

2.1 加强宣传力度,全面开展管理工作

首先要将二次供水统一管理工作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工作,成立专门的供水改造领导小组。由各地市财政局、房管局、二次供水管理所及街道等单位共同实施总体管理方案。明确总体措施、职责、内容及工作目标,同时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形成由物业公司、居委会、房管部门等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要形成一个健全的推进机制,做到“齐抓共管、各方协同、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同时还要明确出资方式,推行“全财政、全覆盖”,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二次供水统一管理工作全面实施。

我们还要细化措施、层层推进、精心组织,针对二次供水统一管理经验缺乏、任务重、时间紧等实际问题,细化落实各项推进措施,实行统一规划、和谐改造、严格管理、分批实施的工作思路。同时,大力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如广播电台、电视台、数字电视等进行宣传,并设立咨询网点,张贴《告居民书》等,让居民全面深入了解二次供水统一管理的标准、内容和意义等。

2.2 明确职责,大力推进工作进度

2.2.1 市房管局要组织供水企业和物业管理公司等详细摸清各个居民小区及街道委的供水设施情况,同时开展全面普查工作,要对各个小区的改造量了如指掌,进而详细编制二次供水统一管理工作年度总体计划。

2.2.2 各区街道委和供水企业是二次供水统一管理的工作责任主体,应该依据制定的年度总计划和实施方案,逐步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广大居民的宣传力度,争取居民对供水设施改造工作的大力支持,同时做好协调工作,加强居民、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居委会同施工单位的联系与合作,解决统一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

2.2.3 市水务局负责整个供水管理工作的协调和联络工作。同时负责监督检查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工作,并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做好工作的总结和下一步部署。

2.2.4 市财政局要积极做好改造资金的落实工作,保障资金全部到位。

2.2.5 供水企业要参与编制年度工作计划,负责审核居民小区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方案,监督供水设施改造,做好非商品房的水箱改造和水表改造工作,进行严格的验收并做好移交接管工作。

2.2.6 供水公司要严格执行工作流程。不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必须先进行改造,完成之后验收,合格之后接管;并负责居民二次供水设施的日常养护和运行管理工作,实现管水到表。同时对新建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居民二次供水设施直接验收和接管。

2.3完成供水设施改造工作

实施二次供水工作的统一管理,保证工作的循序渐进、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首先要完成供水设施的改造工作。改造工作必须从设计、施工、验收各个缓解全面展开,应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设计选材应积极推广球墨铸铁管等有利于保障供水水质和供水安全的优质材料、设备等;改造方案要将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提高水质相结合、降低爆管与漏损相结合、优化主干管布置与供水调度相结合,全面做好供水设施改造工作,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工程施工必须严格遵循设计文件和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要选择质优、环保材料,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严防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恶劣现象;验收时更要严格把关,未满足要求或不合格的坚决要求整改,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予以验收。要建立招投标机制,严格执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相关标准,以保障工程质量、进度以及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建立统一管理系统,全面提高供水管理水平

供水企业设立三套统一管理系统,包括为民服务热线、供水抢修调度及生产调度,以客服中心为龙头,全面实施安全供水方针。

3.1 利用服务热线准确把握用户情况,及时解决服务问题及安全事故,在领导决策时要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充分发挥热线的服务功能,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做好居民二次供水管理工作,为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打下良好的根基。

3.2 建立统一管理调度中心,采用独立群电话指挥平台,并且采用先进的GPS卫星系统实现定位,迅速、快捷的传送信息,合理调动抢险资源,对供水管网事故及时的进行抢修。龙头单位是集团公司的调度中心,负责抢修的重点单位是管网分公司,在收到调度中心的指令后迅速执行。

3.3 建立统筹调度系统,并在全市管网系统中安装水压自动传感器,覆盖进水、净水到送水,以及加压泵房和管网压力等,准确及时地把握整个供水流程,实现全市供水管网自动化管理。实现供水科学调度,同时也解决了事故、水灾、爆管等突发性问题,极大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也大大降低了损失,减少了负面影响造成的困扰。

4 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安全饮用水保障工作

根据管网系统、水处理工艺及原水的现状,要从技术上进一步改进,以提高二次供水的水质。一是进一步加强供水设施的改造工作;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对当前的二次供水设施管理机制进行完完善,实现供水管理供水到用户,进一步统筹安排原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实施配套服务,一网分片,水厂合并,使自来水供应方式实现规模化,以构建安全饮用水保障体系。

篇5

拧开龙头,清水如注,咕咚咚下肚,自来水被视为方便、洁净的伟大发明。

百年后,4000余家自来水厂,每天供应6000万吨自来水,覆盖全国4亿多县级以上城市居民,水质安全,重若泰山,关系国计民生。

然而如今,自来水却面临前所未有的质疑和猜测:一边是各地政府“各项指标均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声明,一边是专家20年不喝自来水的现身说法。

老百姓想知道:中国的自来水真的安全吗?要用多久,我们才能喝上真正符合饮用标准的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各方专家后了解到,从水源地到水龙头,我国自来水流经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明确国务院将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

水资源的节约、管理和保护,以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将作为十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卫生部、住建部二龙治水的管理现状之下,专家所呼吁的水业市场化改革能否实现?水改的“深圳模式”是否可以在全国推广?

哪些环节影响自来水品质

赵飞虹,58岁,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爱迪曼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她的丈夫,李复兴,73岁,曾在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饮用水产业委员会任职。

今年1月初,二人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个“北京市最会喝水的家庭”透露:他们20年不喝自来水、只喝矿泉水。

在公众的激烈反应下,北京自来水集团出面表态,北京自来水符合国家106项水质标准,请市民放心饮用,并称北京水质全国最好。

赵飞虹随后公开表示,不喝自来水不是因为自来水不安全,而是觉得喝矿泉水更健康。

北京如此。全国各地的水质安全情况如何呢?

水源:合格率70%还是50%?

每一滴水,都有自己的来龙去脉。

几乎所有专家都一致表示,水源污染,是自来水水质安全最大的问题。如果源头污染,就会导致后续环节负重难行。

76.5%和70%,城市饮用水水源合格率方面最常出现的两个数字,前者出自环保部《201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状况》,后者曾被卫生部、水利部、住建部等公开提及和使用。

但从事水处理研究30余年,并曾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职10余年的资深水质安全专家白康(化名)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饮用水水源合格率不足50%。”

哪个数字更符合实际?

2002年6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正式实施。根据标准,地表水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一、二类为饮用水,四类为工业用水和娱乐用水,五类为农业用水和景观用水。争议就出在三类水上。

标准论述:“三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三类水不能饮用。”白康认为,三类水含有较高的有机化合物,在检测项目上,此项指标被量化为化学需氧量,也称耗氧量(COD)。“三类水的COD含量在4~6毫克/升,但我们的常规处理工艺只能处理数值在4毫克/升以内的水。”

有机化合物总量超标所引起的反应是复杂多样的。白康介绍说:“美国环保总署曾报告指出,有机化合物有可能致癌、促癌、导致突变,也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和生育能力。”

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专家刘睿(化名)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剔除三类水源,“中国城市水源的真正合格比例会大大降低。”

“水源污染太厉害,仅靠一、二类水,量不够,也不现实。”刘睿坦承,在京津沪广等多地水困的巨大压力下,顾不上“吹毛求疵”了。

刘睿认为,标准不断放宽,水源不断恶化形势严峻。“城市里的工业排污,农村里的农药污染都在进入水源,雨水浸透后,污染不断扩大,很难逆转和修复。”

安全水源已成为稀缺资源。在白康看来,地大物博的中国“清水”越来越稀缺。“北方水量不足,地下水被过度开采后普遍出现硝酸盐超标现象,容易诱发血斑病。南方水系发达,但一些湖泊河流被圈为水产养殖场,饲料中含有的大量蛋白质长期积累,导致氮磷超标很常见。”

偶尔在深山老林,可见清澈见底的山泉水,白康都忍不住“连喝带拿”,“干净的水源成了奢侈品。”

推广深度处理工艺,钱从哪来?

直饮水,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

“中国内地还没有一个城市能实现直饮水,都需要烧成开水以后才能饮用。”刘睿笑称,“总宣传喝生水不卫生,这是最大的谎言,在欧美国家,很多城市都可以直饮自来水。”

然而,即使烧成开水,能杀死的也仅是微生物污染,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仍然存在,甚至因为高温加热而进一步产生化学变化,加强沉积和突变。

如何处理?专家们给出的一致答案是——深度处理工艺。

2009年,住建部对全国4457个水厂进行了大排查,但具体调查数据至今仍未公布。据参加此次调查的专家刘睿透露,全国水厂中有75%采用常规处理工艺,23%采用简易处理或未经处理,采用可以有效去除多种污染物的深度处理工艺的水厂仅为2%左右。

“由于水源污染,全国至少80%以上的水厂都迫切需要采用深度处理工艺提高自来水质量,但实际采用的只有2%。”刘睿介绍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的部分水厂上马了深度处理工艺,但仍因管道老旧等原因无法实现直饮水。

广为应用的常规处理工艺已诞生百年,被称为经典“四部曲”——絮凝(加聚合氯化铝)、沉淀、过滤(通过石英砂、卵石等)、消毒(加氯气等)。

随着水源地污染的逐步恶化,“四部曲”也在不断加量加价,经常出入各大水厂的白康,用“大型化工厂”来形容她的所见所感,数以吨计的化学药剂被倾倒到蓄水池中,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水被输送到千家万户。

“烧水后经常可以看到壶底有大量的白色沉淀,有絮凝物,这就是俗称的消毒剂越用越多的缘故。”白康说,即使如此,水也并没有真正“消毒”。

想要彻底“消毒”,有两种“升级”办法需要同时采用。

第一是生物氧化,添加臭氧和活性炭,通过二者的吸附作用,减少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香港就采用了这种过滤方法。”赵飞虹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介绍说,与广东同样引流珠江水的香港自来水厂采取了生物氧化技术,所用消毒剂很少,水质也更好。

第二是超滤膜处理,通过微孔过滤膜的筛离作用,将含有杂质的水进行过滤,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安全有效的水处理方法。“北京郭公庄自来水厂,也就是第十自来水厂,就采用了这个工艺。”北京供水协会水质工作部部长、原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北京监测站站长樊康平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介绍说。

可是,真正“升级”的水厂凤毛麟角,即使在“全国水质最好的北京”,同时采用两种“升级”办法的也仅有北京第三、第九和第十自来水厂。刘睿表示,资金不足,是技术革新的根本性难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占生曾算过经济账:技术革新后,每立方水成本上升0.3元左右,加上管道硬件投资,每立方水成本共计上涨0.5元左右,如果按照县级以上4000余家水厂日供6000万立方水计算,每年成本增加200亿元左右。

钱从哪里来?“靠财政拨款压力太大,提高水价又容易引发老百姓不满。”在进行全国水厂普查时,刘睿发现,很多县级水厂经营困难,连消毒剂都不舍得用,堆放在蓄水池边,应付上级检查,更何况“出血革新技术”。

为提高水质,部分单位和居民区在管网末梢增设了局部处理系统。“加净水设备,或者自己搞紫外线消毒,但效果良莠不齐。”赵飞虹发现,很多房地产商以此为由提高房价或物业管理费,但实际效果难以验证。

第三方检测将提高可信度

“各项指标均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承诺常出现在各地地方政府的口中,但它并不能平息公众的怀疑和担忧。

今年1月15日起,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将首次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供水水质信息,每季度一次。显然,在猜测和质疑声中,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希望通过信息公开赢取信任和支持。

但专家们并不买账。“意义不大。”刘睿认为,这是一次进步,但不解决“自监自测”的问题,可信度仍是软肋。

目前,我国水质安全施行“三级监测”制度:第一级,在生产一线,由工人每半小时进行一次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消毒剂、浑浊度等感官指标;第二级,由水厂化验室每日进行一次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微生物、有机化合物等9项指标;第三级,由自来水集团水质监测中心进行检测,主要项目包括自2012年7月1日起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的106项监测内容。

“三级监测”制度看似严丝合缝,但“所有监测程序都是在水厂内部完成的,所谓的监测中心,包括住建部水质中心的国家监测站和地方监测站,实际都是地方水厂的内部水质监测部门。”白康称之为“两块牌子,一班人马”。

除了“三级监测”制度,供水企业的主管单位住建部每年还会进行一次省级交错检查。樊康平介绍说:“为了以示公正,县级以上全部城市进行交叉监测,比如A省监测B省,B省监测C省,A、B省不能互派。”

但作为主管单位,住建部同样是利益相关方。

2009年,全国水厂普查数据并未公开。2012年5月,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总工程师宋兰合曾透露,2009年全国普查涉及的4000余家水厂中有1000余家出厂水质不合格,引发了公众普遍关注。

随后,该机构主任邵益生称,2009年水质普查合格率为58.2%,但2011年住建部又对占全国城市公共供水能力80%的自来水厂出厂水进行了抽样检测,水质达标率为83%。

最后的关卡是卫生部下属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市、县都有各级疾控中心,每年做一到两次的水质全分析。”曾多次参与此项工作的白康介绍说,作为“局外人”的疾控中心成为最客观公正的检测方。

但据白康介绍,监测结果并非公开,而是交由各地政府部门,“政府说能公布再公布。”

此外,疾控中心也并非真正身处“局外”。据白康了解,除中国疾控中心外,各省、市、县级疾控中心的财政拨款并非由卫生部下拨,而是由各级地方政府拨款。“地方政府既管着水厂,又管着疾控中心,它会不会有顾虑?尤其是监测结果不乐观的时候”?白康说,从未见过有监测报告说某地水质不好。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那么无形中,某些地方政府就可能会成为利益中转站,把水厂和疾控中心拉到了一条船上。

多年来,业内专家都在积极呼吁“第三方检测”。“不是监察测量,而是检查测量。”在水质检测实验室工作的赵飞虹解释说,“由中立的实验室承担检测任务,政府、水厂、公众都可以拿样本到这里检测,实验室只是技术部门,不代表任何一方的利益。”

但现实是,“我们实验室可以检测,但结果很容易被官方,因为我们不是国家授权的权威机构。”赵飞虹对此很无奈。

获得国家授权并不难,樊康平介绍说,“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资质认证就可以。”但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全国获得授权的实验室不足百家,都在水务集团。”刘睿称。

管网老化影响水质

供水管网如同四通八达的城市血脉,将自来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

宋兰合曾公开表示,住建部(编者注:应为建设部。1988年,建设部设立;2008年,“建设部”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简称“住建部”)在2002年、2003年曾调查数百城市的供水管网,发现不符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13%,镀锌管等占6%,低质管网共计占比约70%。

管网老化首先会导致泄漏。白康说:“北京市的漏水率都在20%左右,别的地方应该更多。”更严重的是,管网老化导致二次污染事件频发。

以北京为例,在水资源极度紧张的现实压力下,北京不得不从多地调配水源。根据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公布的信息,目前北京自来水水源多达22处。“北京的水是多方勾兑出来的,硬度很高,当然,这个情况在全国都很普遍。”白康介绍说,勾兑后,经由全市联网的供水管道,自来水进入小区。

白康回忆说,“各地的水都好着呢,但勾兑在一起易发生反应,管网更易被腐蚀了。”

据樊康平介绍,供水管网在长期使用中会形成很厚的沉积管壁,即通常所说的水垢。“主要成分是混凝剂、铁、钙、镁等,在水的腐蚀指数发生变化时,管壁就被破坏了,污染了水。”

除了水垢,管网老化会导致管体变质和脱落,降低水质。“自来水经管网流到水龙头,水质合格率至少会下降10%。”白康介绍说,近十年来,全国进行了大范围的管网改造,合格管网的比例有所上升,现在,全国低质管网和超年限服役管网仍有不少。

管网改造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要开膛破肚,很多在商务区底下、住宅区底下、公路底下,更换成本巨大。”樊康平介绍说,2011年,北京市投资7亿元,在两年内改造750余公里供水管线。“其他地方有没有这个财力和能力?”

2002年,北京就开始为南水北调所带来的新水源做准备。“在湖北丹江口做试验,投入300多万建设基地,就怕管网出问题。”樊康平透露说,为尽可能模拟现实情况,干脆切了一段北京供水管网,运送到湖北丹江口,以确保无虞。

二次供水该谁管?

二次供水被称为自来水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但往往最后的环节,最容易被忽视。

由于市政供水管网压力不够,城镇六层以上的建筑都需要借助二次加压实现供水,具体方式是在管网末端建设蓄水池或水箱,通过水泵等设备加压,使自来水“水往高处流”。

虽然二次供水已经在全国广泛应用,但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责任上,却一直处于空白地带。“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针对二次供水的技术要求和建设标准。”刘睿介绍说,仅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9)中可见部分要求。“也很笼统。”

无法可依,导致二次供水的蓄水池、水箱和相关设备都以地产开发商所建为主,标准和式样五花八门。

“北京、上海等城市要求实行卫生许可。”刘睿介绍说,二次供水设施使用的过滤、软化、净化、消毒设备、防腐涂料,必须有省级或以上卫生部门颁发的“产品卫生安全性评价报告”,但实际上,并没有部门监察和管理。“一个城市有多少二次供水点都是糊涂账。”

谁该管这件事?几位专家的意见都不统一。刘睿认为,应由住建部管理,因为“自来水厂归住建部,二次供水是自来水厂的延伸。”赵飞虹认为,应由卫生部管理,因为“卫生许可证由卫生部颁发,代表权限审核”。白康认为,应由城市建设部门管理,因为“二次供水属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以片区为单位。”

最终,城市二次供水成为监管空白,无人负责。

篇6

第二条从事城市供水活动,对城市供水水质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城市供水水质,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及自建设施供水(包括二次供水、深度净化处理水)的水质。

本规定所称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储存、加压等设施,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者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后再供用户的形式。

本规定所称深度净化处理水,是指利用活性碳、膜等技术对城市自来水或者其他原水作进一步处理后,通过管道形式直接供给城市居民饮用的水。

本规定所称城市供水单位,是指从事城市公共供水及自建设施供水(包括深度净化处理供水)的企业和单位。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供水水质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水质监督管理工作。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供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水质监督管理工作。

涉及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卫生主管部门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卫生部令第53号)的规定分工负责。

第五条对在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六条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体系由国家和地方两级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络组成。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由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和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等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以下简称国家站)组成,业务上接受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为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中心站,承担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委托的有关工作。

地方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以下简称地方网),由设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的国家站和其他城市经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以下简称地方站)组成,业务上接受所在地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指导。

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点、水质检测机构的能力和水质监测任务的需要,确定地方网中心站。

第七条城市供水单位对其供应的水的质量负责,其中,经二次供水到达用户的,二次供水的水质由二次供水管理单位负责。

城市供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八条城市供水原水水质应当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做好原水水质检测工作。发现原水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时,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水利、环境保护和卫生主管部门。

第九条城市供水单位所用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城市供水单位应当选用获证企业的产品。

城市供水单位所用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在使用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质量标准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条城市供水设备、管网应当符合保障水质安全的要求。

用于城市供水的新设备、新管网或者经改造的原有设备、管网,应当严格进行清洗消毒,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城市供水单位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编制供水安全计划并报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备案;

(二)按照有关规定,对其管理的供水设施定期巡查和维修保养;

(三)建立健全水质检测机构和检测制度,提高水质检测能力;

(四)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和有关标准、方法,定期检测原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

(五)做好各项检测分析资料和水质报表存档工作;

(六)按月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如实报告供水水质检测数据;

(七)按照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的要求公布有关水质信息;

(八)接受公众关于城市供水水质信息的查询。

第十二条城市供水单位上报的水质检测数据,应当是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检测的数据。水质检测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水质检测数据按以下程序报送:

(一)城市供水单位将水质检测数据报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地方网中心站汇总;

(二)地方网中心站将汇总、分析后的报表和报告送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

(三)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汇总、分析地方网中心站上报的报表和报告,形成水质报告,报送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城市供水单位从事生产和水质检测的人员,应当经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但是,仅向本单位提供用水的自建设施供水单位除外。

第十四条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水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水质管理,定期进行常规检测并对各类储水设施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不具备相应水质检测能力的,应当委托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测。

第十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以及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供水水质检查和督察制度,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入现场实施检查;

(二)对供水水质进行抽样检测;

(三)查阅、复制相关报表、数据、原始记录等文件和资料;

(四)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

(五)纠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十七条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检查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知悉的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八条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挠。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监督检查和督察,并提供工作方便。

第十九条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施现场检查时应当做好检查记录,并在取得抽检水样检测报告十五日内,向被检查单位出具检查意见书。

发现供水水质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责令被检查单位限期改正。

第二十条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应当委托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监测站或者其他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水质检测。

第二十一条被检查单位对监督检查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监督检查意见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实施监督检查的机关申请复查。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及有关问题的处理结果,报上一级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并向社会公布城市供水水质监督检查年度报告。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本规定行为的,有权向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举报。

第二十四条建设(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依据所在地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备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二十五条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五)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六)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措施;

(七)应急供水设施、设备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八)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后,应当立即向有关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或者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报告。

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接到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报告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接到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报告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通知有关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

第二十七条发现城市供水水质安全隐患或者安全事故后,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启动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者扩大,并保障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用水;有关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立即组织人员查明情况,组织抢险抢修。

城市供水单位发现供水水质不能达到标准,确需停止供水的,应当报经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24小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发生灾害或者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并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发生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事故后,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和取证。调查取证应当全面、客观、公正。

调查期间,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证据,不得谎报或者隐匿、毁灭证据,阻挠、妨碍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取证。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的罚款:

(一)供水水质达不到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

(二)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未按规定进行水质检测或者委托检测的;

(三)对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选用未获证企业产品的;

(四)城市供水单位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净水剂及有关制水材料的;

(五)城市供水单位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城市供水设备、管网的;

(六)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未按规定对各类储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的;

(七)城市供水单位、二次供水管理单位隐瞒、缓报、谎报水质突发事件或者水质信息的;

(八)违反本规定,有危害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的其他行为的。

第三十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城市供水单位未制定城市供水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

(二)城市供水单位未按规定上报水质报表的。

篇7

【关键词】给水管道 抢修工作 现场管理 抢修方法

1. 给水管道抢修工作重要性

给水管道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用水需求逐年攀升,供水网规模也越来越大,一旦发生严重的给水管道损漏事故,不但抢修费用高,对当地的经济与居民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无法计量。给水管道事故的突发性与紧迫性,决定了给水管道抢修工作的临时性、紧急性以及连续性的特点,抢修工作进行的越早、越快,效果越好,其事故造成的影响就会越低。因此,给水管道抢修工作在保证居民给水安全、降低给水管道事故造成的断水时间,挽回事故经济损失与对供水公司造成的社会影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供水企业的整体服务质量与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2. 给水管道抢修工作现场管理

2.1 给水管道抢修工作现场影响因素

当发生给水管道损漏事故时,首先应该安排专人对漏水事故现场进行管理维护,避免抢修工作受到现场的混乱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抢修现场混乱的不稳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抢修工作带来的现场环境混乱,诸如路面坍塌、基坑开挖、施工排水等。再次,是抢修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约束与规范影响。对抢修现场的管理制度制定与实施不到位,相关的抢修现场管理工作未按照管理制度实施,在抢修工作重要性、现场安全性等方面的宣传学习不够等,都是影响抢修工作现场管理的潜在因素。

2.2给水管道抢修现场管理

对给水管道抢修现场管理的影响因素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即可对现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了。首先,应该对给水管道抢修现场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建立管道抢修现场管理体系,为抢修工作每一工序都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与制度,保证抢修工作每一步都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完善抢修工作流程与工艺水平,促进给水管道抢修工作流程的标准化,降低抢修工作带来的二次事故发生概率。再次,应当提高抢修现场管理资金投入,加大对抢修所需机械设备、防护设备更新,强化对抢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保证抢修工艺水平的先进性与抢修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够缩短抢修工作时间,提高抢修工作水平,尽可能的降低管道漏损事故带来的经济财产损失。

3. 给水管道抢修方法

给水管道是供水系统的基础设施,一旦其发生事故,给居民带来的生活影响巨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无法估量,如何对给水管道进行抢修,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完成给水管道抢修工作,是一项值得相关部门重视与研究的科学命题。

3.1给水管漏水原因

由于受到地域、气候、环境的影响,给水管漏水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一般以冬季为多发期,抢修难度也较大。按照给水管道是否损坏,可以将其原因分为损坏性原因与非损坏性原因两大类。

损坏性事故产生原因繁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首先,是管道预埋地层地质条件影响,如果在管道铺设路径上有未经处理的弱土层或者有腐植土、淤泥土等情况,就会导致其热冻胀系数不同、地层不均与扰动而导致管道损坏。其次,是管道内存留气体、水锤等的影响。管道路径常常不是水平铺设,会有高低起伏,给水管内会出现积聚气体,水锤则常在输水线两端产生,积聚气与水锤在遭受到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管内高压从而引起爆管。再次,则是管道制造材料与管道接口的影响。管道尤其是承插式刚性接口的给水管道,自身致密性较差,在受到温差影响时容易产生内应力,导致管道断裂,一旦超过其承受强度便会发生接口破裂而漏水。

非损坏性事故则多为给水管运行事故,主要有给水管道管理技术水平落后,给水网络维护工作不到位以及给水管内水质因管道腐锈而产生的水质污染等情况。给水管道的管理维护时一项复杂的工作,其本身是一个动态系统,造成这种事故发生的情况多由设计参数与实际运行参数不符、管道改造产生的不匹配、管道阀闸、支管等的维护缺少、给水管道没有周期性的清理或者地下水渗入管道所造成的。

3.2给水管道抢修流程

传统的供水管道抢修方式是停水法作业,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开挖土方,寻找漏点,停水,再开挖土方,确认管道破损状况,其中确定漏点管道漏水有明漏、暗漏和工程漏三种情况,土方开挖是管道抢修流程中需要进行两次,抢修前开挖与漏点开挖,是抢修环节中最为费时的工序。

3.3给水管道抢修方法

针对不同的给水管材,不同的漏损情况,须采用不同的抢修方法和抢修材料。

3.3.1钢管的抢修方法

针对钢管焊缝爆裂的情况,可以采用开天窗补焊的方法进行,具体工作方式为在爆裂管道顶部挖眼,即“开天窗”,然后采用内外补焊的方式进行;针对钢管发生穿孔或者沙眼的情况,可以在穿孔或者沙眼处焊接法兰短管再上法兰堵板进行补漏;如果管道破坏或者遭到的腐蚀特别严重,就须将旧管更换为新管。

3.3.2砼管抢修方法

砼管供水管多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针对供水管不同的漏水情况,可采取不同的抢修方法。(1)管身开裂的情况,可对开裂管段进行拆除,更换为铸铁管或者钢管,新管与混凝土管连接处用转换配件进行连接。(2)承插口胶圈或者填料脱出的漏水情况,则需要对胶圈进行重新修正定位,然后填充麻丝,最后采用快速水泥对漏水处进行封堵做灰口,进行养护工作后即可恢复管道供水。(3)混凝土管道出现的漏水现象,不论是管身穿孔漏水还是承插口漏水,均可采用特制抢修节堵漏的方法进行抢修。

现我司采用的抢修节一般为钢质材料,由两块钢制半圆管身套筒、两套分体式法兰盘以及橡胶密封条三部分组成。抢修节在制作时,需按砼管的不同管径、管壁厚进行定制。使用时,只需将钢制半圆管身套筒包覆到管道破损处,焊接固定后把密封条置于法兰盘及套筒间(橡胶密封条截面为梯形,定位时截面窄边略伸入套筒与管身处,宽边放于法兰盘及套筒间,直边须贴合管身),然后再使用螺栓锁紧法兰盘及套筒即可。抢修节抢修方法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抢修效果好,抢修速度较快,抢修程序易实现标准化,对抢修人员的专业要求低,同时给水管道抢修质量高,能够彻底解决管道漏水问题。

3.3.3球墨铸铁管抢修方法

球墨铸铁管在检漏工作中发现的漏点很少,漏水形式主要是接口漏水,极个别因管材质量问题出现砂眼漏水。基于上述原因,球墨铸铁管漏水的抢修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哈夫节抢修件(分直管段哈夫节和承插口哈夫节两种)。哈夫节抢修件结构简单,只有两件本体和两件橡胶垫组成的,安装方便,使用时,只将两本体对合在漏水处拧紧螺母即可完成对管道的抢修,既可节省停水的时间,又可降低抢修成本。

3.3.4 PE管抢修方法

现在市面上有专用的PE管快速抢修件,或称PE管抢修节,主要分为分直管、弯头和接头等几种形式。抢修时可根据漏损部位采用对应的PE管快速抢修件包覆漏损点进行抢修。

4.总结

给水管道抢修是一项讲究快速、安全的工作。只有通过合理进行现场管理,采用合适的抢修方法,才能够实现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率、最短的时间完成管道的抢修工作,并将抢修工作带来的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李文义.给水管道的渗漏原因及措施[J].大视野,2008,07:154-155.

篇8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水用水管理,保障城市供水用水安全,促进节约用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市供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供水用水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供水用水的行政管理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区、县级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供水管理职责分工负责各自辖区内城市供水用水的日常管理工作。经市人民政府同意不设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区,其城市供水管理工作由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水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负责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管理工作;环保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负责城市供水水源污染防治的管理工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负责城市供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规划、建设、价格、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其法定权限范围内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第四条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本市鼓励研发和采用供水与节约用水的先进技术,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五条对节约用水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水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编制城市供水专业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供水专业规划由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七条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工程使用的管道、配件、设备、仪器和器具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技术标准和卫生、节水规范。城市供水设施的在用管道、配件因老化等原因致使供水水质、水压不符合标准的,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以下统称为供水企业)应当及时更换。所需费用由设施所有权人承担。

第八条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工程应当按照消防规范配置消火栓,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城市公共消火栓的安装、维护和管理,由供水企业负责。城市公共消火栓的安装应当列入本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其维护和管理所需费用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中列支。

第九条公共供水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当服从城市供水专业规划,并按城市建设计划实施。

第十条公共供水设施建设工程验收合格后,供水企业应当在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移交建设工程竣工档案。

第十一条用户共用用水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本市给水系统设计、施工和验收技术规范的要求。

本市给水系统设计、施工和验收技术规范由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标准,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予以公布。

第十二条自建供水设施、用户共用用水设施需要与公共供水设施连接的,建设单位或者设施所有权人应当事先向供水企业提出连接申请。

供水企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书面答复;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供水企业不得拒绝连接申请。

供水企业未按时答复或者申请人对答复有异议的,申请人可以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投诉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处理。

第十三条自建供水设施、用户共用用水设施与公共供水设施连接的,供水企业与申请人应当签订连接协议,约定相关施工方案、排水设施接驳、费用、损害赔偿、连接后管理权的归属等事项。连接协议的示范文本,由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供水企业应当自签订连接协议之日起十日内,将连接协议送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连接公共供水设施的施工作业应当按照连接协议的要求进行,经供水企业验收合格后相连设施方可使用。

第十四条自建供水设施连接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的,不得污染城市公共供水的水质。

第三章设施维护

第十五条供水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公共供水设施进行维护,确保公共供水设施正常运行。

注册水表由供水企业购置、安装、维护和更换,费用由供水企业承担。注册水表安装在户内的,用户应当予以保护,发生损毁、停行、逆行、滞行时,应当及时告知供水企业。用户故意或者过失致使注册水表损坏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十六条公共供水设施运行时发生水管爆裂、折断等事故的,供水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修并报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

公共供水设施的抢修应当在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第十七条供水企业因工程施工、设施维护等确需停止供水的,应当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后十日内作出决定。供水企业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向用户公告停止供水的原因和时间。连续停止供水超过二十四小时的,供水企业应当采取应急供水措施,为居民生活提供基本用水。

企事业单位以及住宅小区等用户共用用水设施管理单位不得中断本单位或者本住宅小区区域内居民用户的用水,确因工程施工、设施维护等原因需要中断的,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受影响的居民用户。连续停水超过二十四小时的,应当采取应急供水措施,为居民生活提供基本用水。不提前通知受影响的居民用户或者不采取应急供水措施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第十八条供水企业的工作人员因抄表、检测、设施维护需要进入用户住所时,应当向用户出示有效工作证件,并说明目的、所需时间等情况,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九条自建供水设施、用户共用用水设施可以交由供水企业进行维护。具体办法由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予以公布。

自建供水设施、用户共用用水设施已交由供水企业进行维护的,供水企业应当确保设施正常运行,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自建供水设施、用户共用用水设施未交由供水企业进行维护的,除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外,由用户负责设施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用户户内用水设施由用户负责维护。

第二十条供水企业应当负责用户共用用水设施的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确保二次供水的水质。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等作业应当符合相关保洁规范的要求。供水企业应当建立相关的档案,记录作业人员、日期、水样送检等情况,并定期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的监管,并对二次供水水质进行定期抽检。

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办法和保洁规范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予以公布。

第二十一条因工程建设需要拆除、改装、迁移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提供下列资料,报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一)拆除、改装、迁移公共供水设施申请表;

(二)相关公共供水设施的管网图纸;

(三)施工方案;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资料。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决定;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建设单位应当与供水企业共同制定公共供水设施保护方案,在补偿等相关事项达成协议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供水企业可以对施工作业实施监控。

第二十二条禁止下列危害公共供水设施的行为:

(一)盗窃、损毁或者擅自启闭公共供水设施;

(二)堆压、掩埋公共供水设施或者向公共供水设施倾倒垃圾杂物;

(三)非消防需要擅自动用消火栓;

(四)将避雷装置和电器地线连接在公共供水设施上;

(五)将输送不同水质的管网或者蒸汽、热水、高位水池、水塔落水管等管网与公共供水设施连接;

(六)损坏、覆盖公共供水设施标志;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危害公共供水设施的行为。

第四章供水用水管理

第二十三条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有关水质、水压的标准和规范向用户供水。

禁止以临时供水等方式将建筑施工用水作为居民生活用水。本条例实施前居民用户使用临时供水,其用水水质、水压不符合标准的,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处理,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四条禁止下列盗用城市供水的行为:

(一)擅自在公共供水设施上直接取水;

(二)非因消防需要,擅自开启消火栓直接取水;

(三)不经过注册水表取水;

(四)拆除、伪造、开启注册水表、设施上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加封的封印取水;

(五)私装、改装、毁坏注册水表或者干扰注册水表正常计量取水;

(六)其他盗用城市供水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供水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用户终端水等进行水质检测,并每月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检测结果。供水企业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应当依法委托水质行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供水企业发现供水水质达不到相关标准时,应当立即通知受影响的用户,并同时采取措施,使水质符合相关标准。供水水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时,还应当立即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供水企业应当依法做好水压检测工作,保证供水水压不低于本市的城市供水水压标准。

供水企业应当每月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水压检测资料。

第二十七条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市供水水质、水压进行监测,并每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所需费用纳入部门预算。

第二十八条供水企业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公布本年度供水水质、水压、设施抢修及时率等服务目标,以及上一年度服务目标的实施结果。

供水企业应当每年公布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供水营业收入、支出和利润等经营情况。

第二十九条用户需要变更用户名称或者需要供水企业暂停、终止供水或者恢复供水的,应当到供水企业办理有关手续。供水企业能够当场办理的,应当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五日内办理完毕。

用户需要供水企业供水、增加供水量、变更用水类别的,应当事先向所在地的供水企业提出申请。供水企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办理完毕。

供水企业应当将其供水区域和供水服务项目申请的办理程序、期限、需提交的资料、收费标准等事项,在其营业场所公示。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供水企业不得拒绝用水申请。

第三十条供水企业与用户应当签订城市供水用水合同。城市供水用水合同的示范文本由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三十一条新建住宅应当按户安装户外注册水表。

原有住宅未按户安装户外注册水表的,除因建筑结构限制等原因无法改装的外,供水企业应当有计划地改装,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注册水表应当具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或者进口计量器具检定证书,未依法进行强制检定或者经强制检定不合格的,不得安装使用。

第三十二条供水企业应当定期抄录注册水表,并按抄录的注册水表读数计算用户的实际用水量。

第三十三条城市供水依法实行政府定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价格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城市供水价格。

用户申请多类别用水的,供水企业应当分别装表计量收费。

用户多类别用水未事先申请分别装表计量的,从高适用水价。因建筑结构、供用水设施等限制不能分别装表计量的,由供水企业与用户协商确定各类别用水比例后计价收费。

第三十四条用户应当按照城市供水用水合同水费结算和缴交的时间、方式等约定缴纳水费。

供水企业收取水费应当向用户开具发票。

第三十五条供水企业可以委托物业管理单位或者其它单位代为抄录注册水表、收取水费、转交水费发票。

供水企业委托物业管理单位或者其它单位代为抄录注册水表、收取水费、转交水费发票的,应当将受委托单位的名称、委托事项向用户公告。受委托单位不得向用户收取额外费用。

第三十六条供水企业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对于用户的投诉应当及时处理,并自受理投诉之日起十日内向用户作出答复。

供水企业应当将用户投诉及处理情况汇总,并定期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用户对供水企业受理用水申请、供水水质、水压、注册水表准确度、收取水费以及处理投诉等有异议的,可以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自受理投诉之日起十日内向投诉人作出答复。

第五章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

第三十七条本市实行节约用水。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市和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切实履行相关行政管理职责。

第三十八条非居民用户用水实行计划用水与定额用水相结合,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分级累进加价制度;居民生活用水推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

具体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由价格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施行。

第三十九条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节约用水规划、年度用水计划、用户用水定额、城市供水状况、用户用水情况,按月核定并下达非居民用户的用水计划。年度用水计划应当在上一年12月31日前下达。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工作,确定用户用水定额。

第四十条非居民用户要求调整用水计划指标,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一)已制定节水计划;

(二)已实施节水管理及技术措施;

(三)用水量未达到水表额定流量;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作出决定;不予同意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四十一条非居民用户实际用水量超出用水计划指标的,应当依法缴纳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

非居民用户对抄录的超计划用水水量有异议的,可以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核。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答复。

收取的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纳入本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每年的支出纳入部门预算,专项用于城市节约用水工作。

第四十二条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编制节水型用水设备、器具名录,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三条提倡园林绿化、建筑施工、市容卫生、洗车等行业优先使用符合标准的再生水和其他非传统水资源。

宾馆、饭店、公共浴室、大型文化体育设施、洗车行等用户,应当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配套安装循环用水设施。

第四十四条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节水统计制度,加强节水统计工作。

供水企业应当定期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用户用水情况的有关资料。

非居民用户应当建立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做好用水记录和统计台账,加强对用水状况的日常管理,并定期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用水情况的有关资料。

第六章安全与应急管理

第四十五条供水企业应当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保障公共供水安全。

第四十六条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市供水应急管理制度,依法制定并适时修订城市供水应急预案,预防和减少突发城市供水事件造成的损害。应急经费应当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第四十七条供水企业应当根据政府的相关应急预案,依法制定本单位的各类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四十八条供水水源发生突发性污染时,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水源水质监测数据。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接到通报后,应当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供水企业应当立即采取防治污染危害的应急措施,保证供水水质符合标准。

第四十九条因发生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水源污染、供水设施遭受严重损坏等重大突发事件、公共安全事故,在全市或者跨区、县级市范围内造成无法正常供水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区、县级市范围内造成无法正常供水的经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供水管制措施,供水企业和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采取供水管制措施时,应当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基本用水。

第五十条发生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公共安全事故,供水企业不依法采取应急措施、不配合政府采取的供水管制措施,危及或者可能严重危及公共安全时,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供水企业实行临时接管。

实行临时接管时,应当对供水企业的财产进行保护,并建立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公共安全事故经过处置,危及公共安全的状态消除时,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请市人民政府解除临时接管。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供水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条,公共供水设施建设工程验收合格后未按时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移交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未按时将连接协议送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二款,未按时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水质、水压检测资料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未按时公布服务目标、服务目标的实施结果或者经营情况的;

(五)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未按时答复用户投诉,或者未定期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用户投诉及处理情况的。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公共供水设施发生故障,供水企业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修,影响正常供水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五千元罚款。

第五十二条供水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未依法办理连接申请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连续停止供水超过二十四小时未采取应急供水措施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未立即通知并同时采取措施,使水质符合相关标准,未立即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未进行相关公示,或者拒绝、拖延办理用水申请的;

(五)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未依法计量用水量的;

(六)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未依法履行相关应急责任,不采取应急措施以及不配合供水管制的。

前款第(六)项所列情形导致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供水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供水水质、水压达不到国家或者地方有关标准规定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供水企业可以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对个人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用户共用用水设施的建设不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用户共用用水设施的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不符合相关保洁规范要求,或者未定期将相关档案资料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三款,未依法制定公共供水设施保护方案,或者拒绝供水企业实施监控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危害公共供水设施的;

(五)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未定期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用水情况的有关资料的。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擅自拆除、改建、迁移公共供水设施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盗用城市供水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补交水费。有违法所得且可以计算的,按违法所得三倍处以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违法所得无法计算的,对个人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五条用户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城市供水用水合同的约定缴纳水费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按日处以应交金额百分之一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对于阻挠、妨碍维护、管理城市供水设施或者其他损害城市供水设施的行为,城市供水设施的所有权人、管理单位有权对行为人进行劝告和制止,并告知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治安违法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他人设施损毁或者其他人身、财产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部门或者行政监察部门给予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的处理或者警告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三十六条规定,不按规定办理投诉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对二次供水水质疏于监管,未进行定期抽检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未按规定对城市供水水质、水压进行监测和公布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不按规定办理用户要求调整用水计划指标的申请的;

(五)发生供水突发事件、公共安全事故时,未按规定采取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其他、或者的行为。

国有供水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供水水质、水压达不到国家或者地方有关标准,情节严重的,对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部门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条本条例所称城市供水设施,是指用于生产、输送、供应、计量城市供水和保障城市供水正常运行的各种建(构)筑物、设备和设施,包括公共供水设施、自建供水设施、用户共用用水设施。

公共供水设施是指城市自来水水厂及其取水设施、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自建供水设施对外供水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

自建供水设施是指有关单位自行建设的,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和各项建设提供用水的取(制)水设施、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用于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的自建供水设施除外。

用户共用用水设施是指同一规划红线范围内二户以上用户共同使用的用水设施,包括各类供水加压设施、储水设施、管道、阀门等;

注册水表是指由供水企业拥有、登记注册、监督保养,用作量度用水量的器具。

篇9

摘 要 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不断深入,带动了我国各个产业的蓬勃发展。水务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情况,因此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也逐渐成为我国当前学术界的重点问题,如何提升水务部门的建设成本控制力度,确保水务部门建设成本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降低水务部门建设成本成为我国水务组织最为关心的话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水务部门的建设成本因素以及设备成本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重点阐述了水务建设成本相关的成本管控方式,希望能够有助于水务部门提升成本管理效率,将水务部门的盈利空间不断拓宽。

关键词 水务部门 建设成本 控制方法 影响因素

为落实《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当前水务部门投资项目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工程建筑设备和安装工程所需成本;第二,项目建设的管理成本;第三,项目建设的手续成本;第四,征地费用;第五,财务成本。对于水务部门成本建设需明确其科学发展方向,要做到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技术发展路线,统筹当前供水水质改善与水务部门设备需求建设,以全面推进城镇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完善等各项工作。本文重点从以上成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控制水务建设成本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对方法和思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对水务部门建设的成本控制有一定帮助。

一、影响工程建设成本的因素分析

1.供水管道建设项目自动化监测系统缺少对重要的水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包括:水质信息和污水信息;然而供水管道建设中水质是用户关注的水信息问题之一。目前是否能够实时监测水质和及时防止水污染,成为影响工程建设安装项目和设备成本控制的因素之一,导致无法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保证用户用水安全。

2.目前,供水所与管理处之间的局域网建设尚属空白阶段,相关往来的大容量文件、供水数据信息等(打印成纸质文件)只能通过派人亲自送达的方式,这样长此以往导致供水管道建设方面紧急消息不能及时互通,对于突发事件未能及时处理,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3.由于缺少对重要供水数据的汇总和整合的综合数据库,供水管道建设中供水数据的采集地点比较分散,各基站人员采集数据的方式单一。明确设备善不先进,工作人员必须采用手工的方式将信息统一报给技术调度室,再通过技术调度室再将用户日供水量以电话方式报给管理处费时费力,在建设水务安装成本费用较大,亟待建立综合数据库,全面信息化管理供水管理建设信息库。

4.水务部门,缺乏人才,更缺乏对人才的培养的观念。相关管道建设及安装项目技术人员很少,甚至是兼职,专业的技术人员为个位数。对水务工程的技术探究及技术改造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5. 数据显示,管网水质合格率较低,管道漏损较严重,用水高峰季节水管“爆管”的现象频发,甚至会引起全城停水的严重现象。再加上公共供水设施发展不平衡导致供水设施卫生防护条件差,疏于管理,存在一定的二次污染风险,严重影响了城镇供水安全。随着全国设市城市公共部分城市原有的供水管道的老化和沉积,其供水能力逐年减弱,再加上水务部门每年没有固定的检修队伍对有关安装项目和设备进行日常检修和预防措施,日积月累没有做到对供水设备的预防管理,严重影响了保证现代城市用水需求的供给。

6. 目前的现状而已,水务部门对城市集中点的规划建设善不成熟,导致城市用水集中点离自来水公司的距离部分较远,其分散不合理,距离较远的则在无形上增加了水务部门的管道建设成本。

7、对于城镇供水应急体系的建设善处于初级阶段,供水应急能力的建设处于滞后状态。水质应急监测的能力较弱,相关设备不齐全,缺乏相关应急装备,降低了水厂设施应急能力,在遇到紧急情况下难以达到快速供水响应和应急供水的要求。

8、另外对于水务部门还具有另外的特殊性,施工手续费和征地费因素不容忽视。第一,供水管道建设中,必须配置相应的维修车辆、维修工具、维修材料和供水核定成本、增加水价机会成本、提取工程设施折旧以保证工程良性发展,其相关成本费用过高;第二,因为水务供水管道工程占用的土地通常都归属政府征用地,其费用获取早已确定,并且其可控性也较低;第二,办理供水管理建设的各项开工手续费用属于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收取的费用,费率基本确定且可控性也较低。

二、水务部门建设成本的控制方法

1、成立项目组织。成立合理的项目管理组织,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完善明确相关制度和标准,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监督将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充分体现出来,确保项目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第一,项目管理单位应设置专门的项目经理,财务部和工程部。项目工程部门主要负责现场材料的采购和控制以及现场管理工作,该部门需配备材料采购人员、电气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和土建施工人员;第二,水务部门应成立项目管理组织,对各个项目公司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进行审核,水务部门应统一建设管理规定与框架,并且水务部门内部的重点管理内容。

2、优化预算管理体制。成本的降低需要预算的协同发展,建立以施工单位为主体的责任管理体制,大力实行预算管理体制。工程建设成本应由水务部门总部负责项目建设的审批工作,施工单位应以预算成本作为建设目标,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于表现优异的施工单位应予以一定奖励,而对于超出预算标准的施工单位应予以一定处罚。

3、合同管理体系。对达到规模的材料和设备以施工单位为主体完善招标采购任务,有水务部门内部确定供应商,同时应每年更新供应商,保证工程采购的商品都是价廉物美的。施工单位起草合同时,应由水务部门内部的法律事务组织对合同内容进行审阅,避免在法律条框上出现问题,尽可能的将法律纠纷减少,制定完善的付款审批体系,在规定金额范围内施工单位确认付款数目并上报水务部门内部进行审核,当金额数目过大时应由水务部门内部负责支配资金和审批。

4、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将施工单位作为主体,使其定期向水务部门的建设管理组织汇报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内容,水务部门的建设管理组织应对施工单位的操作进行定期的检测与评比,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符合成本节约的需求。

5、全面启动供水应急体系。供水应急体系的建立需经过由政府、水务部门组成的多层次城镇供水应急预案的商讨会议,技术体系参照《城市供水系统应急净水技术指导手册(试行)》,其中详细明确针对100余种污染物提出了应急净水技术,水务部门需坚持不懈,努力将税务部门建设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目光长远,努力做到税务部门建设的持续发展。

结语:总之,积极有效的对水务部门建设进行成本管控能够充分将项目的潜在盈利空间挖掘出来,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关键节点,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水务部门的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水务部门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供水管理渠道、建设安装项目的品质管理,增强企业筹资能力和供水项目的收益,要努力做到增加供水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供水水质、服务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全面构建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吴洪林,周忠明,潘颖.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重庆建筑.2009(09).

[2]龚战强,郭从彦,张利敏,铁艳丽.浅谈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04).

[3]王淑梅,陈炳志,王海永.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08).

[4]陈晓丽,陈兰.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全过程有效控制与管理分析探讨.广东建材.2008(11).

篇10

1.1资金不足致使饮用水工程质量不达标

受地理位置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普遍落后,近年来,虽然政府对解决农村居民饮用水问题予以重视和扶持,但受县财政收支影响,饮用水工程资金无法得到有效筹措,即使在各乡镇进行集资短时间内也无法凑足,在资金短缺的现状下,兴建饮用水工程质量较差。目前已完成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实用性较强的为数不多,主要原因不仅是资金问题,还有对施工缺乏管理、工程验收工作存在不规范,各工程开展没有进行全面规划,致使分布不合理。

1.2水源及水质的影响

饮用水工程施工时,没有进行全面、科学的水质评估和水源勘测,致使部分工程在建设完成之后无法充分发挥真正价值和作用。加之,施工人员自身专业技能较差,无法进行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作业,部分施工技术有所欠缺。受常年生活习惯和文化程度影响,工作人员缺乏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致使饮用水工程管理和设备的维护存在不合理现象。同时,农村地区生活环境较恶劣,对水质污染也有一定影响。

1.3水费收取工作困难

受观念或收入水平的影响,农村居民在饮用水问题上存在意识偏差。水费收取过高,居民无力承担,收取过低,无法保障饮用水工程的正常运转。农村居民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观念转变,在水费收取工作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饮用水工程资金链断裂,致使部分工程停用,从而引发恶性循环。

1.4管理不规范,宣传力度弱

就消费市场来说,景泰县农村地区常住居民较多,加之,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工程规划和饮用水费用收取制度,无法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由于常年饮用井水,农村居民没有形成饮用水的消费观念,饮用水的净化和使用没有普及到人们生活中去。

2加强景泰县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的措施

2.1加强水源污染防治,提高水质质量

水源是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地,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饮用水的安全,优质水源是饮用水安全最根本保障。因此,对水源较为集中的地区必须进行控制,杜绝污染严重的企业入驻,同时重视水源周边环境问题,尽可能引导农民使用无污染、绿色肥料进行作物种植,适当的进行营林工程,增强土地含水量,改善景泰县农村生活环境。

2.2重视水质检测

2.2.1构建三级水质检测体系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要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标准化原则,将分散式供水工程升级为集中式供水工程。乡镇水厂要建立独立的水质化验室,配齐水质常规检测所需设备,对每日出厂水的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对各水厂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测。县卫生疾病控制中心要每季度抽样检测一次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责令限期整改水质不合格的供水企业,以确保供水安全。

2.2.2运用科学的水质检测技术提高水质检验技术水平和水质检验能力是执行水质标准的首要任务。供水企业要加快水质检验室建设,对当前水源和供水水质现状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对常规处理工艺进行优化,以达到防范和降低副产物风险的目的。

2.2.3更新改造净水设备和配水管网为确保农村供水系统中出厂水、管网水、二次供水、用户龙头的水质均达到国家水质标准要求,应对农村供水系统进行评估,更新改造净水设施,强化配水管网建设和二次供水管理,为农村饮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2.2.4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面对供水供需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采用节水灌溉措施,尽可能节省农业灌溉用水,以补充生活、工业用水不足。建立科学的水价机制综合考量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和应用水工程的运营成本,合理收取水费,提高居民节约用水意识,形成科学用水观念,政府也可适当进行经济补贴。同时,健全相关饮用水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从而有效进行景泰县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工作。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