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8 11:2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政实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政实践报告

篇1

关键词:思政教育 网络 保障机制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Hjsk2011-109)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新媒体具有个性化、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强特点,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深受大学生喜欢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面对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思想行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因势利导,占领网络思想阵地,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摆在当前高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提高认识,构筑思政教育进网络的思想保障

2008年6月,总书记视察人民网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网络作为一种文化正在崛起,特别是新媒体的普及使用,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资讯、展示个性、人际交往的重要载体,受到大学生的广泛青睐。随着网络背景下的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和表现形式的不断更新,它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院将思政工作放在与学院发展的同等位置上,针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全院上下凝聚形成了利用网络、因势利导,进一步增强用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2.加强领导,构筑思政教育进网络的组织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思政教育进网络工作,成立了思政教育进网络领导机构,由学院领导担任机构负责人,机构成员包括学院宣传部、学生处、团委、保卫处、网络中心、实训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和各系部党总支书记,领导机构对全院的思政教育进网络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健全的组织机构为全院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局面打下坚实基础,确保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3.拓宽领域,构筑思政教育进网络的阵地保障

学院根据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情况,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视野,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目前,学院已经成功搭建了四个网络平台,形成了全方位、全覆盖的网络思政教育系统。

3.1搭建网络教育平台

始终坚持“建好思政网站,加强网络管理,引导网上舆论”的“建、管、导”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构建了系统的网络思想教育体系,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做到了认识到位,制度完善,工作落实。学院建立了“学工在线”、“经贸青年”、“经贸论坛”等思政教育网站,强化具有鲜明的经贸类职业教育特色和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校园网站建设。聘请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的学生干部担任网站管理人员或版主,教师也以网民身份参与各种网络讨论,对学生网民进行正面引导。广大教师还积极地将自己所开设的个人主页或博客向学生公布,方便学生浏览、留言和交流。这一系列措施为学生创造网络沟通、学习平台,又能有效对这些平台进行掌控,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向引导。

3.2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目前,学院已经建立了“校―系―班”三级微博,学工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学生工作部门也开通了官方微博,三级组织微博确保了信息传递的畅通和交流的双向互动。学院学工系统建立了微博和QQ群,学院团组织、学生团体等已相应建立了QQ群和微博等。由各级学工干部、辅导员或学生干部担任管理员,及时各种信息,积极参与网络沟通和适时监控,密切关注各种网络舆情。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师生信息的通达度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也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为帮助更多的同学在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后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院各系部还以网络为平台,将已就业的同学按区域划分,时刻保持联系。通过网上交流,互通信息,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让他们健康成长。目前,学院部分专业已在珠江三角洲、浙江等地建起了网络校友交流平台。

3.3搭建网络监督平台

每年奖、助学金评定、“推优入党”、总结表彰等都在网络上进行公示,学生在对学工工作进行监督的同时也是在了解和认识学院的先进榜样,这些信息对学生本身就是德育教育的真实“教材”,对学生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极大。如学院每年举行一届的经贸自强之星评选,就充分利用了网络监督平台,学院将20名自强之星候选人的先进事迹在网上公布,并开通网络投票平台,学生参与投票的过程也是学习先进典型的过程,反响良好。

3.4搭建网络投诉平台

实践过程中,学院党委充分利用党委信箱、院长信箱、纪检信箱和学院网上的“意见与投诉”网页等多种渠道,搭建投诉意见直通平台,让师生投诉有门,让意见畅通无阻。这种方式使学校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实际问题,又能对个别学生实施个性化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引导。

4.健全机制,构筑思政教育进网络的制度保障

4.1网络监控制度

学院制定网络值班制度,安排思政工作者进行网络值班,监控校内各类微博、论坛及QQ群信息,通过网络舆情分析学生思想动态,适时处理各类网上“突发事件”,并将值班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4.2应用激励制度

学院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开设博客、空间等个人话语阵地,开通微博、飞信、QQ等新媒体平台,确保教育工作 “线上线下”的全覆盖。学院将微博信息质量、数量、粉丝数和关注数等作为对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成效的评估依据,年度评委将其纳入计量指标。

5.强化队伍,构筑思政教育进网络的人才保障

培养和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兼职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人才保证,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所在。学院抓好了三支队伍的建设:

5.1强化学工队伍建设

加强包括学工干部、团干部、辅导老师、班主任等学工管理队伍的思想教育,提高其利用网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强化管理队伍的心理学、网络知识和新媒体应用技能培训,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提供最坚实的人员保障。

5.2强化技术队伍建设

网络技术队伍包括网络中心、实训中心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教育培训,增强技术人员的政治意识、育人意识、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既要懂技术,还要懂思想教育,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技术保障队伍,确保网络安全。

5.3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功能,学生干部不仅是思政教育进网络的受益者,也是该项工作的参与者。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网络技术教育,使其能正确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学院师生以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抢占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化,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郑为超.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郭天平,韦柳琴.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实现途径及方法[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 3 )

[3]张雯婷.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策略探析[J].学习与实践,2010,(10)

[4]代永建,王峰.新媒体技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及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10)

作者简介:

篇2

作者:王 小 元  朱湘虹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赣州 341000)

摘    要: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好坏。2006年秋,思想政治课新体系即将全面实施,本文从恢复思想政治课教学机构行政独立、合理配置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业务素质和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师爱岗敬业等方面,提出几点保障。

关 键 词:高校  思想政治课  师资队伍建设  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大学生因无法满足社会需要而导致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增加,社会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并且影响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几十年以来,高校从帮助大学生战胜各种社会挑战,取得事业成功,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出发,依据中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要求,始终如一坚持贯彻中央的精神,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与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对高校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本文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从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高效地开展这一目的出发,提出四点保障。

一、体制保障——恢复思想政治课教学机构行政独立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任何学科相比,它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在本质上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必须是独立的行政建制,而不应该从属于任何一个其它教学部门,这种建制有利于集中力量做好思想政治课的各项教学工作。

1、历史上长期是行政独立的部门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在中国95%以上的高校都有独立的建制,名称有马列部、思政部、“两课”部、马列思政部,还有的叫社会科学部等,这些部门在本科院校是处级单位,在专科学校是副处级单位。然而,上世纪末以来,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名义下,高校对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进行了各种整合,80%以上的高校已逐步取消了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的独立行政建制,将它与相关专业系合并,组成学院或者系,因此,它已经从属于学院或者系之下,名称变成了思政教研室或者社科系,已经没有行政级别了,都是由学院或者系的领导分管,思想政治课教师没有自己真正的“家”。

2、新的形势需要恢复其行政独立

取消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的行政独立不是高校教育主管部门改革的要求,而且,教育部门的每次检查和评估都“明确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必须行政独立。但是,由于主管部门监督力度不够,主观上对这种做法存在容忍的心理,客观上也就纵容了高校的这种做法。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种管理体制不利于集中力量来做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项工作,容易出现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种资源去支持其它专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了理论这一学科的发展,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与课程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的结果。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新体系即将实施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恢复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的行政独立建制,给它们更大的自主权,在各个方面给予有效的倾斜,确保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能够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追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果。

二、机制保障——合理配置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

目前,中国有1000所左右的公办高校,由于专业设置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类型,除了综合型院校外,还有理工、财政金融、医学、邮电、水利、农业、林业、政法和军事等专门性院校。一般来说,综合型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普遍受到高度重视,因此师资队伍状况比较好;专门性院校则由于各种原因,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现象导致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师资无法合理配置。

1、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引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专门人才

有些学校的领导往往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非常简单的教学活动,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胜任,所以不需要很多专职教师。其实,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并非任何教师都能胜任,它尤其需要专门人才。只有专业化的人才,才能将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用言简意赅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在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迫切的认识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立制度化机制,引导部分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取得最大效果,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因此,在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建立制度化的机制,适当聘请兼职教授、硕导和博导等各层次的兼职教师充实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

(1)建立严格的兼职教师准入制。

(2)建立专兼职教师定期见面机制。

3、依据实际需要,鼓励教师在人事关系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自由流动

由于各高校在师资方面存在不同的问题,建议高校师资部门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出发,鼓励教师在人事关系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自由流动。

(1)师资短缺的高校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外聘机制,鼓励校外思想政治课优秀教师参与本校的教学活动。

(2)师资“过剩”的高校则可以将教师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有偿分开,鼓励他们外出“兼职”,甚至可以与师资短缺却又不愿意增加编制的高校签定“租借”合同,解决“僧多粥少”的问题,促进高校之间思想政治课师资的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

三、质量保障——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业务素质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教学一样是双向的,需要双方不断地沟通和交流,才能见效。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而且还要掌握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为此,建议高校教师和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1、 高校师资部门要定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师进行培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思想理论课教师,要帮大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的认识问题,将思想问题的防和治紧密结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的实效性。2006年秋,新的体系将全面实行,新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综合性,它打通了各门课程的天然联系,进行了有机综合,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该综合掌握和运用各门课程的有机联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此,高校师资部门应给予各种支持,特别是财政支持,确保教师能够定期参加培训,参与各级思想政治理论的学术会议。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和参观,甚至出国考察和参观,让教师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类国家都有感性和理性认识。

2、教师应该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大学生的心理,依据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主要体现在数量的丰富性和质量的先进性两方面。

(1)教师要多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多开展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集中思维、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如在教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时,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在课堂开展专题演讲、组织异性同学相互交流等,为了考察同学的法律常识,可以组织同学讨论典型案例,分析其与法律的冲突。通过教学实践,既可以积累教学经验,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lunwenwang.com

(2)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第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但第二课堂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立体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从多角度多侧面对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立体的综合分析,切不可将复杂的人、复杂的现象简单化”。①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通过建立思想政治理论咨询中心和网络辅导中心等教学辅助机构,举办讲座、论坛和沙龙等形式,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通过参观、实地调研、现场参与和共同研讨等形式,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要合理运用语言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问既是一门学科,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宛如使人处于一定的艺术氛围中,并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② 语言艺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和咨询活动的效果。为此,教师要加强语言艺术修养的功底,做到用精炼的语言来说明理论,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事实,用委婉的语言来开导学生,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来鼓励学生,用发自内心的语言打动学生,有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有巧妙的语言来化解师生之间的不和谐。

四、精神保障——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师爱岗敬业

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像普通教师一样,让大学生明白道理,而且要使有思想认识障碍的同学抛弃错误认识,形成正确认识,教师有更多耐心、爱心和热心,不怕麻烦,不怕反复,总而言之,就是要有奉献精神。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端正两个认识:

1、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职业,而是事业

高校教师是目前比较有吸引力的职业,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虽然不可能像工科、经济和法学等教师一样,除了工资以外,还可以获得额外收入,但是,他们也可以获得相对较高和稳定的收入,从这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职业。但是,它不是纯粹的谋生手段,因为它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收入,而且,通过教学活动,可以从中获得精神满足和寄托,从这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仅是职业,而且是伟大的事业,是衡量自己人生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不应该将它看作是一种职业,而应该将它看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2、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个人小事,而是国家大事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从战略高度看待自己的事业,全心全意做好各项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要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个人的小事,也不是个人的大事。因为个人的大事或者小事,其成败只能影响个人的前途,直接关系到教师个人的事业成败。而思想政治课教师工作的成败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从这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个人的小事,也不是个人的大事,而是国家的大事,是自己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心的重要体现,是回馈国家、回馈社会的具体行动,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注    释:

①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3

为了切实提高和保障公证质量,规范公证业务,根据《甘肃省司法厅关于开展全省公证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市司法局于11月1日起组织对金昌市公证处和永昌县公证处2002年以来的公证质量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本次检查依据《公证程序规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对照中国公证员协会的公证质量标准,紧紧围绕真实性、合法性、程序化、规范化四个主要方面展开,重点集中在证据保全、不动产事务、遗嘱继承赠与等民事、强制执行、涉外涉港澳台等五类公证事项。检查分两个阶段进行,11月1日到15日是各公证处自查阶段,采取承办公证员自查、各公证员交替互查、全处集中评查等方式,在此基础上公证处得出综合检查结论并上报市司法局公证律师管理科;11月16、17日是各地区检查阶段,由主管副局长带队,在市、县公证处之间组织两次互查。

一、        基本情况

金昌市公证处2002年以来共办理各类公证6349件,其中证据保全、不动产事务、遗嘱继承赠与等民事、强制执行、涉外涉港澳台等五类公证1561件。在本次公证质量检查中,重点检查民事经济类公证共526件,其中民事公证425件,经济公证101件,经统计:合格证为521件,占总数的95.3%;基本合格证25件,占总数的4.7%;未发现不合格证。重点检查涉外涉港澳台公证共262件,合格证257件,占总数的98.1%;基本合格证5件,占总数的1.9%;未发现不合格证。另外,该处还在全处集中评查中通过民主评议评出优秀卷4件,对承办公证员给予了奖励。

永昌县公证处2002年以来共办理各类公证373件,其中民事类117件,经济类256件。本次公证质量检查全面检查了所有办结案卷。经统计,合格证为373件,占总数的100%;未发现不合格证。

在检查中,市司法局和两级公证处采取承办公证员汇报自查结果、填写“质量检查阅卷笔录”、座谈检查体会等多种方式,找出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家帮助提出改进意见。公证员们还利用这次检查提供的交流机会,研究和探讨了一些公证理论热点和实践难点,如能否提供刑事诉讼证据保全公证、遗嘱公证如何达到保密要求等等,从而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

综上,本次公证质量检查通过全面自查和地区互查,重点检查了市、县两级公证处各类公证事项办结案卷1161件,合格与基本合格率达到100%。我市公证人员确能坚持真实、合法、程序、规范的公证原则,办理公证时严格审查、认真把关,保证了公证质量。

二、         存在的问题

1.存在轻视实体与程序其中一方的工作误区。一些公证员在办证时,或因事项简单而不仔细询问、理顺法律关系,或一味追求事实准确无误而忽视公证程序要求。

2.谈话笔录制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如谈话不能紧扣主题、切准要害,谈话内容缺乏“告知义务”内容,谈话针对性不强,谈话文字书写不规范等。

3.个别公证卷宗制作有瑕疵,如缺乏次要证据、《受理通知书》,公证书无页码,公证书出证日期与审批日期不一致等。

4.具体办证中把关不严的问题时有出现,特别是现场监督类公证,由于申请单位的原因,往往导致先公证后补相关材料。

5.档案管理方面存在安全隐患,没有专用保险柜,遗嘱等保密卷宗存放不安全,安全措施不完备。

6.限于实践操作困难,大部分案卷无法做到收费凭证入卷,公证处一般采用变通办法,仅将发票号码抄录在案卷中。

三、         改进措施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我们争取能纠正的,及时纠正;对目前无法补救的,如大量案卷缺少受理通知书等,将之纳入公证处内部制度建设解决,在今后工作中注意改进。同时,还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公证工作的重要作用,提高公证人员的素质。

2.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执行公证质量标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查漏补缺,力争今后公证质量实现新的突破。

3.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程序,要抓紧制订档案管理等业务制度。

4.改善办公条件,增加防盗、防火等安全设施和保密设施。

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报酬

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重要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于两权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不同,产生了委托一关系中的利益冲突。企业所有者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丽高管人员追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样就导致经理人会产生偏离所有者目标和利益的动机和行为。同时由于所有者与经理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所有者不容易或不可能完全观察到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努力程度仅通过表象是难以观察到的,只有人自己清楚自身的努力程度,因此就形成了委托成本。研究表明,报酬契约可以作为解决这种冲突的一种重要手段。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

2)高管报酬指标。与业绩指标相对应,对于高管报酬指标本文也采用两类指标:高管货币报酬与高管持股,分别考察它们与企业短期业绩与长期业绩或市场价值的关系:高管货币报酬(salary)采用高管前三名报酬总额的自然对数;高管持股(stock)用高管年末持股数/总股数表示。

(3)企业规模(size)采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

(4)资本结构指标(lev)采用资产负债率指标,即负债/资产。

(5)所有权集中度(top)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数/总股数表示。

3.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假设,本文采用回归分析,分别考察高管薪酬、高管持股与其他变量的关系。

4.回归结果分析

从公司的业绩指标来看,salary与croe系数为正,stock与tq系数为正,并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1得到支持,说明2003—2005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与公司业绩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salary与公司规模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民营上市公司规模越大,高管的货币薪酬也就越高,这也支持了假设2。

从公司所有权结构的指标来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系数为负并且有统计显著性,这说明所有权集中度高的公司,高管薪酬水平(包括货币和股票报酬)比较低,第一大股东能较好地执行监督职能,与假设3一致。lev与stock系数为负且通过显著性检验,与saal ry系数为负,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篇5

报告指出,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全省审计机关对9529个单位、项目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违规金额318.47亿元,损失浪费金额3.62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825.26亿元,应上缴财政资金83.88亿元,已收缴财政资金57.16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17.67亿元,审计核减工程建设资金38.76亿元。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移送处理案件和问题26件。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整改措施1224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47项,向社会审计结果公告487篇。

报告认为,201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省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部分支出批复下达不及时,支出进度不够均衡;个别支出项目完成预算比例较低,结转下年支出数额较大;部分财政收入未及时缴库;有的支出管理不够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有待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有待完善;有的税种收入计划未完成;部分社保费和基金计划管理不够规范;有的涉税审批事项审批不够严格;税收征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14个省级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3个单位违规收费1293万元;5个单位非税收入3844万元未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5个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1496万元;4个单位违规发放奖金、补贴等166万元;4个单位虚列支出977万元;6个单位违规列支570万元;5个单位少计固定资产5.5亿元;4个单位未经政府采购267万元。

对18个省级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开展了内审自查与审计抽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4个单位预算编制不完整5.08亿元;6个单位超预算支出823万元;3个单位未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358万元;2个单位行政经费挤占项目经费238万元;3个单位违规发放福利费、补贴等50万元;3个单位超限额使用现金25万元;6个单位往来款1900万元长期未清理。

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对西安市、宝鸡市和6个财政省管县人民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地税部门改变税种和入库级次入库税收;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缴入预算外财政专户;未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少配套财政专项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等。

“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管理使用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对47个省级部门单位2012年 “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三公经费”支出超预算;部分单位将公务接待费转移到其他项目支出;车辆运行费较高;年均会议次数较多;在会议费中列支其他费用。同时,对20个省级部门2013年1至6月“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情况进行了抽查。结果表明,20个单位“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总额较2012年同期下降28%。

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省审计厅对7个建设项目进行了竣工决算审计或跟踪审计,核减工程建设资金5.17亿元。主要问题是:4个项目超概算、概算外支出8.12亿元;6个项目违规招投标6.36亿元;2个项目超标准购车10辆,价值473万元;2个项目出借、挪用项目资金5780万元;2个项目滞留安置补偿资金等1.54亿元;3个项目因设计变更、运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资产闲置905万元,损失浪费235万元。

2012年省审计厅组织对5市1区的804个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26个项目的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违反招标规定;13个项目自行改变设计;275个项目未经审批超概算建设。9个项目现金支付工程款;6个项目多付工程款、监理费;5个项目不合规票据入账。14个项目滞留建设资金,6个项目建设资金被挪用于其他项目建设。

涉农和民生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

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省审计厅与审计署驻西安特派办对全省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了跟踪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县安居工程资金预算安排不足,公租房、廉租房租金未及时缴入财政部门,将安居工程专项资金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等支出。149个项目建设开工时“四证”不全,89个项目超标准面积建设。9个县(区)部分保障房分配给不符合条件的家庭,部分家庭重复享受住房保障待遇。

对截至2012年底的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整治专项资金及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各类违规违纪资金2.77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是:10个县垃圾处理项目未按要求在2010年底前建成;部分已建成项目运营未达到设计要求;15个县截收污水管网未完全实行雨污分流;41个治污项目因自筹资金困难未能实施。

对91个县(区)2010年至2011年水库移民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12个县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费用、弥补工作经费等。15个县级财政滞留欠拨项目资金。37个县配套资金不到位。10个设区市、25个县不同程度地存在直补资金发放不及时、擅自改变项目、项目建设未经招投标等问题。

对10个市、77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区)财政扶贫和扶贫贷款及小额信贷资金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各类违规金额10.84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是:52个市、县(区)财政部门少安排配套资金。33个市、县(区)财政部门滞留、欠拨项目资金,21个市、县(区)扶贫部门滞留、欠拨项目资金。14个县(区)扶贫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挤占、挪用项目资金。4个县(区)超贷款额度兑付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对2012年度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行跟踪审计,审减工程造价1.95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6个市配套资金不到位3.9亿元。二是3个市135个建设项目未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制度。三是由于施工企业多计工程量、高套子目,以及建设单位签证不实等原因,造成多计工程造价1.95亿元。

对全省政府收费还贷二级公路截至2012年底的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2009年至2012年,全省政府收费还贷二级公路偿还本金及利息占通行费收入比例低于规定的70%。二级收费公路与其他公路项目相互拆借、占用建设资金、通行费收入等5.42亿元。个别收费站挪用还贷资金支付人员经费等。

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对部分县(区)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2011年度资产负债损益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的主要问题是:违规向党政事业单位干部发放经营性贷款;向不符合借款条件、抵押物不合规的借款人发放贷款;违规发放多头贷款、关联互保贷款;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企业;违规发放股金红利。

对4户国有企业2011年度资产负债损益进行了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少计收入454万元;多计成本1068万元;少缴税费323万元;超核定基数发放工资768万元;违规向企业内部职工集资;少计固定资产7704万元;未按规定使用政府补助资金5922万元。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全省审计机关对2308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规金额36.33亿元,其中属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金额7129万元;查出管理不规范责任金额197.97亿元,其中属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金额3.7亿元。审计后,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9人。

审计查办经济违纪违法案件线索情况

2012年下半年以来,全省审计机关共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线索15件,移送涉案人员19人,涉及金额8572万元;向相关部门移送问题线索10件,涉及37人,金额7.15亿元。

最近,省政府召开会议,专门听取了省审计厅关于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汇报。省长娄勤俭在肯定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同时,针对审计报告反映情况提出了整改要求。目前,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按照省政府的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审计厅将加强对整改情况跟踪监督,及时报告整改和纠正情况。

针对上述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刚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继续改进支出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加强支出项目论证和审核,健全和完善项目库,全面推行项目滚动管理;严格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安排支出,不得随意调整和变动预算,科学有效地调度国库资金,减少资金沉淀,不断增强预算执行的约束力,规范各项支出行为。

第二,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要严格实行项目评审、国库集中支付、政府统一采购等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部门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减少资金的滞留闲置、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等问题,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篇6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增强当代大学生理论和信仰教育的有效渠道,对于推动新形势下的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着力培养立场坚定的青年者意义深远。目前,理工科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同程度上存在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以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理工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概述

高校思政课作为向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与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效果与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和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关联紧密。实践教学做为高校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延伸部分,对于高效思政课教学质量同样不容忽视。因此,根据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广大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是理工科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

“教学做一体化”是著名学者杜威“从做中学”教育理念中国化的成果。民国时期,黄炎培、陶行知、等著名学者均师从杜威,并将其教育理论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相结合,探索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黄炎培)、“教学做合一”等中国化的重要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教学做一体化”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被引入部分学科,并得到了大部分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何谓“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学”“做”三个要素是一个紧密关联、循环互动的统一整体:“教”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学”是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和归宿,“做”是教学做一体化的桥梁和纽带,实现教学环节中师生双主体的良性循环。因此,“教学做一体化”是适应当代大学素质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范式,更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师生共同围绕着“做”,实现师生双方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针对学任务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从含义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是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做一体化,广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就实践教学一体化来看,理工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环节模式,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努力实现指导教师的“教”(理论与方法)、学生的“学”(实践方法与技巧)和师生共同的“做”(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过程)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见,理工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高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理论与信仰,培养出一批批政治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当前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理工科高校普遍推行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经费、师资、管理、运行等问题,造成教学环节中存在形式主义突出、管理机制不健全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1.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延伸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构建一套包括资金保障、制度保障、舆论保障、领导保障和基地保障的长效机制。然而,在大部分理工科高校对于人文学科态度冷漠,缺乏相应的政策倾斜和机制保障。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领导不重视、经费没保障、制度不完善和基地不健全的问题,造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沦为简单的“走马观花”式的形式主义。当然,高效缺乏一套系统而科学的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也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尚未上升到其应有的高度,仅通过一份调研报告进行成绩考核的方式注定不太科学,对学生调研报告质量不足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降低了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

2.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限。由于理工科高校人文学科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学历层次、业务能力、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等方面更是参差不齐,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能力与水平比较有限,缺乏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经验与实践能力。此外,由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科研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压力较大,造成思政课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和职称评定方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掌控能力和社会热点驾驭能力,造成教师队伍的社会实践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在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存在脱离社会热点和专业背景、抄袭现象普遍和报告格式不规范等明显问题,未能够引起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改善。

3.实践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目前,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分为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两种形式。校内实践基本上停留在课堂多媒体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图片和视频等单一教学形式;校外实践基本上是到红色景点进行参观考察,各种社会调研、学术交流等比较传统的教学形式占主流,且形式主义倾向明显;在实践题目的选定和调查地点的选取方面基本上,并没有体现出区域理工科高校办学理念和学科特色的鲜明特点,也缺乏与各地实际发展现状和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

三、教学做一体化视角下理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笔者结合河南理工大学学院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将素质教育理念适时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尝试构建一套实现理工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广大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1.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思政课整体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强调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同时,不要把它和理论教学对立起来或完全分开。此外,理工科高校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实践体制,增强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社会效果。因此,理工科高校的实践教学要把社会实践与区域经济区建设、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型农村社区等热点结合起来,激发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大学生对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

2.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一方面,理工科高校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能忽视。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与确立的重要时期,理工科学生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认识还不太成熟,对于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还缺乏实践经验和应变能力。因此,指导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引导等环节尤为重要。为了提高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理工科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努力实现一种教师有效指导(原则与方法指导)与学生独立完成(调研与考察主体)有效结合的长时段的良性循环机制,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实际能力,切实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3.实现基地教学与虚拟教学的统一。为了丰富实践教学资源,理工科高校不断探索丰富多彩的课内实践教学形式,诸如课堂讨论、演讲比赛、翻唱红歌、体验教学、录像教学,案例分析等有效形式,改善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校要利用各个地区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适时开拓校外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基地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课外阅读与资料搜集、聆听校外专家讲座与报告等活动。由于在教学经费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限制,部分理工科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压力较大。为了有效解决这种难题,理工科高校可以充分挖掘虚拟教学资源,积极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虚拟平台或网络课堂。高校思政课教师充分挖掘河南省内外的教育资源,通过设置经典文献、红色影片、教育基地、交流论坛、网络课堂等板块,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平台的虚拟实践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还可以提高全部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广泛性,进一步提高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要彻底,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事物的根本不是别的,只能是人本身。”为了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理工科高校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有力举措,积极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努力实现理论教育与信仰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入耳”“入脑”“入心”“入行”,逐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大批服务于地域经济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素质坚定和专业水平过硬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胡洪波,段咏梅.“教学做一体化”的哲学思辨[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篇7

摘 要 本文主要从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入手,站位艺术院校,运用创新性思维,将思政课与动画艺术专业课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 艺术院校 教学改革 思政课 动画艺术专业课

一、研究意义

(一)本文对促进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开展,提高教学质量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可以使艺术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加生动活跃,把思政课知识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动画艺术专业之中,从而培养和提高艺术院校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二)本文对促进艺术院校动画艺术专业课实践教学工作开展,提高教学质量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可以使艺术院校动画艺术专业课的艺术创作更加生活化和真实化、更加具有时代内涵,从而培养和提高动画专业学生的动画艺术素养与技巧。

通过艺术院校思政课与动画艺术专业课联合实践教学,学生在活跃而宽松的实践教学氛围中,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与艺术素养都会得以整体的提高,思政课教师和动画艺术专业课教师在联合实践教学中也会带来创新性的思考与成长。如此,不但会为思政课与动画艺术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提供开创性思路,在此基础上,也可将此成果推广至更多艺术专业及艺术类院校,为河北或其他省市艺术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价值参考。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本文主要从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入手。经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主要是从课程本身展开,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是大部分高校并没有从本校实际出发,根据本校学生性格爱好、专业背景、整体素质来探寻一条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之路,也没有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本校的特色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鉴于此,本文站位艺术院校,运用创新性思维,将思政课与动画艺术专业课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之路。

三、具体研究内容

(一)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联系性不强。部分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主要为带领学生参观本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诸如“学雷锋做好事”“维护交通秩序”的社会公益活动。这些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往往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其进行的活动虽然也有意义,但并不是与高校思政课的四门主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本内容密切相关,其活动更像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公益活动,失去了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性。

2.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未与艺术专业教育有机结合。部分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工作与艺术专业教育工作,在业务上不相涉及,在人员上不相往来。进行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的思政课教师没有本院校特色艺术专业的知识底蕴,无法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艺术专业教师缺乏“德育”教育意识,无法将“德育”教育贯穿渗透至艺术专业教育工作之中。思政课实践教学与艺术专业教学脱节,没有紧密融合。

鉴于上述弊病,为建构学生的有效课堂,河北传媒学院进行了艺术类民办院校思政课与艺术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以期学生的有效学习和“立德树人”目标的贯彻落实。

(二)艺术院校思政课与动画艺术专业课联合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1.结合依据。艺术院校思政课与动画艺术专业课联合实践教学改革要依据“三个适合”,即适合动画艺术专业学生大胆、开放、喜欢创新的特点;适合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动画艺术专业培养目标;适合传媒环境下的复合型艺术专业人才需求的时展需求。

2.改革理念。改变以往思政课只是停留在课程自身层面的传统式实践教学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动画艺术专业课实践教学做到真正的融入与结合,此种教学模式将会带给学生们创新性、实用性的实践教学效果。

3.具体实践。

(1)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于动画艺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社会调查。例如,动画艺术专业学生到某县实践基地进行摄影创作,思政教师随同前往,指导学生对当地的社会一些现状和问题经行社会调查(例如调查当地新农村建设),用于更好地理解掌握思政课课本相关知识。

(2)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反映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例如,将思政课实践融汇于动画艺术专业课实践,将思政课的社会调查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将社会调查报告与艺术作品相结合,用艺术的形式反映社会调查结果,用社会调查的结果充实艺术作品的内涵。

本论文是河北传媒学院201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艺术院校思政课与动画艺术专业课联合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jw2014013)成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 思政课教学 实践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19

1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各个高职院校为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在实践课教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探究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模式。这对于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做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仅仅围绕思政课展开,职业性不够突出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大体上包括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两种。课堂实践教学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辩论,学生课堂讲演、课堂观看影像资料等方法。课外实践教学包括学习参观考察、社会实践、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学习参观考察大都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农村参观考察,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使他们在了解社情、民情、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的理解。社会实践大都是结合团委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开展主题社会实践。建立教学基地就是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势,建立教学基地使学生亲自置身于社会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治理论课的积极性。这些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效果起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也存在不足。这种实践模式,不管是课内实践还是课外实践,仅仅是围绕着思政课展开的,没有和学生的专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职业性教育不够突出。

1.2 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得还不够密切

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以理论灌输为主。这几年,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实践课教学模式。但是这种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结合得还不够紧密。比如有些高职院校把思政部分为两个教研室,一为思政理论课教研室,一为思政实践课调研室。思政课理论教研室专门负责理论教学,思政课实践教研室专门负责实践课教学。但两个教研室很少沟通,很少交流,这就形成了思政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两张皮的现状。即使有的高职院校没有把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分开,但所进行的实践课教学内容也没有很好地与理论有机结合。

1.3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和其他部门的学生管理结合得还不够紧密

各高职院校为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都制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思政课实践课实施方案,也安排了实践课课时,但是要实施这些措施,必须各部门密切配合,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也需要各系部的支持。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落实起来非常困难。比如要带学生出去参观,在各系部调课非常困难,联系车辆也很困难。因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落空了。再者,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和学院团委、学生处等部门组织的学生社团活动、各系部组织的班团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没有和辅导员、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2 创新高职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就得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完善创新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如何创新?笔者以为在创新时必须得遵循以下原则:

篇9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考核理念 多维度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普遍存在教学实效性不强、缺乏吸引力、学生不感兴趣等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

1思政课考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思政课是围绕如何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这一目标而构建的,因此思政课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承担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大多是“一张试卷定成败,定思想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弊端。简而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重视对知识点的考核,对能力的考察明显不多,是以知识为导向,而非以能力为导向。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就会给学生学不学思政课无关紧要,课堂参与不参与无关紧要,只要练好考前的“背功”即可的错觉。这样的考试模式,只会使学生重拾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忽视品德修养、创新精神、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甚至会把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引入某种歧途:为了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了素质提高而学习;为了拿学分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学习。学习是为了应付差事,自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无疑脱离了思政课素质教育的目标。

(2)重视书本知识的考核而忽视实践行为的考核。理论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而传统的考核方式,更多地是考核书本知识,忽视对学生实践行为的考核。看一个学生学习思政课后取得怎样的成绩,不能只考察他的认知水平,更要看其生活中的实际表现,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因此,引入实践考核应该也应当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3)传统的考试模式,形式单一、陈旧,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需要。

2思政课多维度考核模式的建立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多维度考核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闭卷形式,采取开卷考试、综合评价,多维度考核方式,加大平时、实践分值比重,使学生从闭卷考试的畏难情绪甚至恐惧感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团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评价体系包括个人作业20%、实践作业25%、课堂表现15%、品行表现15%,期末25%。思政课考核模式应该尽可能地体现思政课课程设置的目的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尽可能全面而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考评,做到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这种多维度考核模式有助于改变传统模式的弊端,对学生考评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客观性、时效性和科学性。

2.1 20%的个人作业

主要是论文和观后感形式,通过指定书目、观看视频和参观,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出来,这样既提高了论文写作能力,又锻炼了思辨能力。

2.2 25%的实践作业

这部分主要是以小组作业形式进行,学生5-8人一组,自由组合选题,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调查结果PPT汇报反馈。社会实践环节,学生可以走向社会,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进行调研,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期末PPT汇报反馈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外,在PPT汇报反馈过程中加入了答辩环节,评委可以对小组任一成员进行提问,使得小组成员每人都得了解报告及其相关内容,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坐车、蹭车”现象,使每个成员能够真正参与其中。

社会实践部分的成绩,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并由教师把关。自评即小组成员对自己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他评是由小组组长和小组中的一名成员进行评价,主要依据自评内容和同学平常表现。最后,则由教师综合自评和他评的情况,量化为成绩。

2.3 15%的课堂表现

主要是平时的出勤、课上发言、讨论、辩论参与程度,教师根据出勤数和发言质量评定分数。

2.4 15%的品行表现

思政课不仅要重视知、更要重视行的考核,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这部分考核同样也是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并由教师把关。通过品行的考核,学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日常行为的规范。

2.5 25%的期末考试。

考查学生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期末以开卷的方式进行,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观题、辨析题,开放性的、发散性的、不设置固定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圆其说、发挥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既可以减轻学生期末多科考试复习的压力,又锻炼了学生能力。

多维度考核模式只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如果按照考评体系、考评比例进行操作,可能比较简单,但要真正地保证多维度考核模式体现开课目的就不是那么容易,不仅需要形式上的改革,更需要观念上的改革以及真正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三贴近”;思政实践课;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45 — 02

“三贴近”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三贴近”原则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有效拓展。“三贴近”原则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课的教育实效,丰富和拓展实践课的内容和形式,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的思想政治目标提供了根本保证。

一、高职思政实践课“三贴近” 原则的适用性

高职思政实践课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高思政教学的有效环节,可以教学相长效果明显、教学形式多样生动,实现感性体验到理论思维的升华〔1〕。然而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高职思政实践课仍然处于探索过程之中,“三贴近”可以为高职思政实践课的创新发展开拓空间。

(1)“三贴近”原则提高对高职思政实践课规律的认识。实践的观点是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性是哲学的最鲜明特征,“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2〕当代中国处于转型社会,因此,开展高职思政实践课就必须全面系统考察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考察实践主体高职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以便准确把握实践主体的基本特征和实践条件,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政实践活动。“三贴近”原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以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为主导,准确把握高职思政实践主体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思政实践教育规律,保证理论知识转化为行为素质,能够成为指导高职思政实践的重要原则。

(2)“三贴近”原则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思政实践课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理论的理解,强化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三贴近”原则实现时展、生活实际和实践主体的有效结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生活,努力增强思政实践的主体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召力、感染力,在实践过程中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保证高职学生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三贴近”原则实现思政实践教育目标的转换。思政教育承担塑造社会发展主体的重要责任,思政实践课丰富和发展了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形式,“三贴近”原则指导实践课使传统的理论教学的一维手段转换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多维手段。第二,作为实践主体的高职学生在传统思政教育中处于单纯的被动接受方,其主体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真正体现,“三贴近”实现了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有机结合,使高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实践主体作用,实现被动教育向主动教育的转换。第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评价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作为评价方式的,“三贴近”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高职学生能力为实践基础,提高实践主体的发展内涵和发展水平,使以知识为中心的评价转换为以能力为中心的评价,丰富和发展了思政评价方式,促进实践主体高职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思政实践课“三贴近”原则的实践构建

“三贴近”原则是指导高职思政实践课的有机系统,贴近实际是高职思政教育的核心,主要是贴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高职学生的实际;贴近生活是高职思政教育的源泉,主要是贴近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生活实际和高职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是高职思政教育的基础,主要是贴近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发展。

(1)贴近实际,丰富实践内容。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相互交织为高职思政实践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宏观背景下,思政实践课要联系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联系和谐社会建设实际和科学发展实际、联系行业发展实际与阶层行业社会生活实际,正确分析全球发展趋势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显性影响和隐性作用,提高思政实践课的高度;在建设和谐校园的微观背景下,思政实践课要联系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调整实践视角,关注高职学生内在的心理健康,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切入点,联系的主导思想实际,引导高职学生认同的指导思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实践内容的充实和发展。

(2)贴近生活,拓展实践形式。在具体思政实践课过程中,讲座、演讲、诗歌朗诵、参观考察、志愿者活动等往往是实践的具体形式,这些实践形式与社会生活以及高职学生生活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在宏观社会生活中技术革命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成熟为实践形式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因此在注重实体实践的同时,有效利用网络媒体,发挥网络的功能优势,开发虚拟实践形式,规避高职院校在思政实践中面临的各种挑战,通过网络提高思政实践课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在微观高职院校校园生活中,高职学生参加和组织的各种社团、院校内部传播媒介、高职学生日常交往展现了丰富的高职学生生活方式,为实践形式融入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生活中获得实践形式,使高职思政实践课“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非日常生活中都既能适度地运用日常生活图式和重复性思维,又能自觉地求助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3〕

(3)贴近学生,转换实践主体。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政实践理念,发挥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高职学生是思政实践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把高职学生的理论需求和发展要求作为思政实践的基本前提,以高职学生关注的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等重大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服务和引导高职学生深入社会生活,鼓励高职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根据专业特点、学科背景和性格特征主动参与和思考;高职学生在参与实践方案的制定、计划实施和实践反馈中体现主体地位,实现由思政实践的被动接受者转换为实践的主动承担者。高职学生为实践主体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能够保证高职思政实践课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在思政实践中认识社会、体验社会,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使思政实践课真正成为高职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实践的过程,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三、高职思政实践课的创新基本进路

05方案自印发以后在高职院校也得到普遍实施,由于思政实践课没有全国通用教材、高职院校之间的实践资源的差异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了高职思政实践课暴露了内容缺乏、形式完整、教师和学生被动参与等影响思政实践课的全面发展问题。“三贴近”原则为规避和解决高职思政实践课存在的问题,强化高职思政实践课的地位和作用提供创新空间。

(1)认识创新:回归课程本性

高职思政实践课无论作为理论课程的延伸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的定位,都是课程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过程。按照05方案规定,高职思政课程有两门课,在课程内容上有重复的地方,这就要求思政教师根据课程性,立足高职思政课程的整体结构,将高职思政实践进行系统分类并形成适合两门课程的实践课,对两门课程的实践内容、实践形式、实践时间、考核方式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制定具有一定的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规范、实践课程标准、实践课程考核的实践实施体系,硬化高职思政实践课的内容、课时分配和实践考核,在“三贴近”原则指导下不断充实和完善思政实践课创新,促进高职两门思政实践课之间的系统组合和优化,使实践课成为有系统计划支持、具有明确实践目标、可以在实践中操作的实践活动,保证学生在学习两门课中的不重复实践,促进高职思政实践课的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形成与理论课相互配套、相互支持的实践课体系。

(2)组织创新:激活实践参与

高职思政实践课的有效开展依靠科学的组织方式创新。高职学生是思政实践的主体,充分体现高职学生在思政实践课中的自主性是提高高职学生参与实践的重点。根据“三贴近”原则,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形成相互合作的稳定的实践团队;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社会发展和高职学生能力发展实际要求,确立符合高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符合学生思想特点的开放性实践主题,以提高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使实践团队能够在开放性选题中确立该团队的实践主题,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实践方案;确立实践主题以后,实践团队内部按照方案分工组织实践,实践方式、实践时间以及实践地点由分工的团队成员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践主题的实践团队填写实践实施手册、提交实践总结报告、制作实践演示文稿、实践交流。按照“三贴近”原则,科学的实践主题设计保证高职学生能够以组织方式参与,规范的实践组织创新保证高职学生在组织中的参与度,严格的实践过程管理保证高职学生参与组织实践的效果,以组织方式开展高职思政实践课能够引导高职学生通过思政实践课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高职学生现代政治人格的完善和塑造。

(3)制度创新:创造长效机制

高职思政实践课创新应该是长期规划,制度创新引领机制创新是保证高职思政实践课创新的重要途径。管理制度创新实现高职思政实践课的领导、组织、实施、配合和协调机制,使高职院校党委、行政、思政部门教师、相关职能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实践基地等形成推进高职思政实践课创新的合力。保障制度创新完成专兼职教师的科学合理配置、实践经费保障、稳定的思政实践基地开发,促进高职思政实践课能够按照实践内容和实践形式顺利实施,形成专兼职教师与实践基地之间的耦合机制。监控制度建立全程质量监控机制,保证高职思政实践课的质量,形成提高高职思政实践课的压力机制;建立沟通制度,接受思政课程建设专家的督查,吸收和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实践经验,根据实践反馈及时修正高职思政实践的相关内容和步骤,提高高职思政实践质量,形成提高高职思想实践课的输入机制。评价制度创新建立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机制,实现考核机制合理、力求量化,确立评价标准,保证思政专兼职教师和高职学生参与思政实践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 考 文 献〕

〔1〕费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律探索〔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