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1 18:3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报告

篇1

此次活动的负责人我的高中同学,他带领着15名国际志愿者,15名国内志愿者来到XX年冰灾重灾区xx市,选中xxxx中学和xx中学进行活动。因为来得人数比较多,大部分对这里不熟悉,作为本地人为之活动很好的进行与他们进行内外照应,我成为了此次活动的帮帮团中的成员之一,与他们一起进行冬令营的活动。因为之前的准备事项以及与校方联系都完成了,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让他们熟悉周围环境以及和他们一起帮助留守儿童探寻他们的梦想。

活动主要形式为日常课时教学和文化交流以及主题活动,内容包括语言兴趣培养、多国文化交流及艺术欣赏、高效多元学习方法、敢于表达与自我意识培养、跳脱传统的创新思维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等。日常教学之余,志愿者会更注重与当地学校老师和社区群众交流,并且组织进行家访。了解留守青少年的切实需求和关注周边的社会观念。“hey wake up!”热身活动: 每天早上十分钟的各国风情舞蹈展示,让每一天由轻松的气氛和高涨的热情开始。

地球村(global village):各国志愿者在户外设立一个本国的风情展台,向大家展示本国的特色风景照片、物品或者舞蹈、音乐等。学生每到一个展台,就获得一个国家的邮戳;让大家在学校就能“环游世界”领略各国风情。奇妙旅程(amazing race):志愿者将设计一系列的行程路线,并在各个目的地设臵线索和团体拓展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体验团队协作和挑战的乐趣。达人秀(talent show):举办一场小晚会,鼓励冬令营学生勇敢地去展现自己和挑战自我从而更加了解自己。

篇2

一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

(一)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所针对的对象不同

志愿服务是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参与的是社会公益事业,是无偿的付出和奉献。大学生志愿服务通常参与的有支援西部、服务贫困小学、义务支教、照顾孤寡老人、服务社会福利院等等,服务地点除了身边,更多在偏远和贫穷地区。而社会实践的对象不但可以是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更多的是非公益事业。如,到企事业单位参与具体工作的实习,涉及到广告业、餐饮业、政府机关等各行各业。

(二)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经济效益具有差异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旨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式,志愿服务完全是义务服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更多的是道德效益和精神效益,不包含经济效益。学生们在志愿服务中体会人间大爱,体会人间温暖,是社会道德风尚的良好体现,也使大学生们更加珍惜大学的学习生活。而社会实践则不排除经济效益。

(三)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场所差异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活动场所可以是学校内部,但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随着高校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壮大,校外志愿活动更加繁荣,很多学校的志愿者都开始组织参与校外的社会服务、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而社会实践的“社会”两字,就已表明了场所是学校以外的社会,促进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本领,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参加社会生活起到演练和调整的作用。

(四)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历史渊源不同

在我国,社会实践的理论和实践要远远早于志愿服务,改革开放之前社会实践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到了80年代就有很多学者发表文章提出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而志愿服务是新时代的产物,志愿服务工作是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是新时代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体现。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对大学生来说,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了思想境界,提高了道德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增长了知识阅历。此外,志愿服务还具有增进同学之间情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加强班团组织建设、增强集体凝聚力与使命感等方面的显著作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

(一)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大学课堂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但它更多地倾向于理论教育;而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同时,传递着爱心和推动着文明、进步,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不可替代的重要方式。耳濡目染到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和互帮互助,这种实践中得来的教育远比课本上要深刻得多,这种社会给与的引导,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这种社会新风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更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各项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在北京奥运会、“5·12”汶川大地震、上海世博会、哈尔滨大冬会等重大事件与活动中都有出色表现,大学生们在真实地参与了那么多重大的志愿服务后,对以后的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对自己会有更深入的分析和更深刻的规划,对价值观的构建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知恩、感恩、报恩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到,社会责任感缺乏、公民意识模糊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志愿精神为鲜明旗帜的志愿者行动不仅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服务社会的机会,也为高校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要进一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更好地从学校走向社会,完成向合格公民的转变,就要从学校和社会两方面抓起。

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和感恩教育融入志愿服务,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升华提供新的平台,在志愿服务中体会对社会的责任和对自己、对他人的帮助与施恩,磨练意志,升华对国家、对社会、对家人的情感。目前,很多高校做了一系列有效的尝试,支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走出校门参加各类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支农支教、文化下乡、法律援助、红色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对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组织进行广泛宣传,尤其对参加“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等志愿服务项目以及个人及社会力量参加支教等到艰苦地区做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给以大力表彰和支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召开志愿服务报告会等形式,回放西部艰苦的条件,以及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看到逆境中顽强成长的孩子和克服困难立志服务的志愿者们,得到心灵的震撼,投身社会,回报社会。因此,志愿服务活动既使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充分展示,又把感恩教育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在实践中教育大学生学会知恩、实践感恩、懂得报恩,并使之成为一种内化的品质。

(三)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志愿服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有益方式,有助于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载体作用,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是磨炼个性和锻造人格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德育教育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统一。志愿服务有助于校风、学风建设。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行为得到加强,也使大学生在社会教育中发生道德行为的正向移迁,产生连贯性的长期的道德行为效果,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志愿服务为个体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培养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如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锻炼的坚强的意志和品格与学校教育中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习惯达到了紧密的结合,培养了大学生的高尚人格,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帮助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和考验,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素质和品质的人。

(四)开拓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视野,为社会多做贡献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不可替代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一种最直观而有效的途径。志愿者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的志愿服务也是认识社会、感受文化、传播文明的又一种新方式。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贫困山区、走进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支农支教,照顾孤寡老人,服务社会,支持公益事业,参与社会重大活动。如,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志愿者们起到了展示我国风土人情、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增进友谊的作用。志愿者们为了能够在世博会期间更好地完成服务的工作,需要学习更多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俗和文化知识。在与各国友人的互动交往过程中,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各种文化的滋养和熏陶。这些都让他们看到了外面不同的世界,零距离接触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感受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领略伟大祖国五千年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对于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增长阅历,提高素质等都具有积极影响。

不管是收获志愿服务精神带来的感动,亦或是不同生活环境磨练的毅力,都开拓了大学生认识社会的不同视角。尤其是支边支教等志愿服务,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自己能来到大学读书,接受优秀教育资源的熏陶,结识来自不同地区的朋友,这一切与那些无法接受教育的贫困山区的孩子相比是多么幸运和珍贵。在感悟人生、感激生活的同时,使大学生锻炼才干,提高认识,立志尽己所能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卢玲.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1).

[2]韦伟,张春红.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J].东方企业文化,2010(10).

篇3

文章从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理论入手,从课程基本框架建设,搭建核心模块;注重志愿服务意识培养,突出人文情怀;注重志愿服务技能培养,增强服务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志愿服务学习课程与实践,并对其启发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关键词:

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志愿服务学习课程

志愿服务学习课程是大学生获取志愿服务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现如今,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的改革时期,推行素质教育是中心任务,而通识教育理论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又具有指导性作用。在此形势下,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理论对志愿服务学习课程的影响显而易见,因此,志愿服务学习课程的建设方向如何定位值得深究。

一、理论建构

(一)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也称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校建设所倡导的教育内容。我国现代高校教育起步较晚,高等教育的内容及模式很多都是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吸收和借鉴过来的。20世纪6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认识到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0世纪90年代,国家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并印发《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认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在吸收、借鉴国外教育理念基础上的独立探索,是我国高等教育育人理念的创新。

(二)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起源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他所倡导的自由教育理念,对西方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大辞典》中的界定是:“通识教育是近代关于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一种教育思想以及据此实施的教学方式。在一所高校里,指所有大学生都应该参加同一内容的学习,通常分属若干学科领域,提供内容宽泛的教育,与专业教育有别。”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教育变革过程中,教育理论与流派几经波折,最终在二战后的美国通识教育得到复兴,它的标志就是著名的“哈佛红皮书”。随后在1973年,哈佛大学校长德里克•博克指定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主持改革通识教育,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教养的人。1979年哈佛大学发表《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关于共同基础课程的报告》,预示着从古希腊时期发源的自由教育在美国发展成为意义更加广阔、更加完善的通识教育。

(三)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联系

虽然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起源不尽相同,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1.重视人文素养。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都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突出了高等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素质教育,是为了克服重理工、轻人文的教育弊病。而通识教育更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将人文教育作为其主要的教育内容。

2.重视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突破了以往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教育理念的束缚,更多地强调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操作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还主张突破学科桎梏,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理念相互融合,以实现学习视野的拓展以及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的多样性统一。

二、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志愿服务学习课程与实践

结合理论与实际,本研究在所在高校的志愿服务课程中进行了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基本框架建设,搭建核心模块

在全校范围内开设36课时2学分的选修课程《志愿服务学习》,课程代码:6910034C。将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理念相结合,建立12个教学模块,包括志愿服务概述、志愿服务在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愿景与核心理念、服务学习视角下志愿者团队建设、跨文化交际与沟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涉外礼仪与志愿者必备素养养成实践教学、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处理实践教学、残障及特殊人群服务与技能培训实践教学、赛会志愿者素质要求、观众服务岗位介绍、观众服务志愿者模拟服务演练、志愿者课外实践体验与分享。将这12个教学模块有效串联,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注重志愿服务意识培养,突出人文情怀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根据实践需要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避免了盲目地进行灌输式教育。在志愿服务课程中,请参加过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如达沃斯、东亚运动会、模拟联合国大会等学生代表进行分享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心肺复苏等实践技能的实操演练,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实践技能。

(三)注重志愿服务技能培养,增强服务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体验学习志愿服务知识的同时,进行实地志愿服务体验。例如,与大港第五中学建立合作基地,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深入到大港五中的课堂当中,结合中学生的现实需求以及志愿者的爱好特长进行志愿服务,通过在大港五中的志愿服务,学生能将课堂中学习到的志愿服务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同时通过总结与反思,将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者新思路在后续的志愿服务学习课程中进行交流分享,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二次飞跃,从而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通过长期实践探索,本校志愿者获得了大港五中师生的一致好评。大港五中的师生表示通过高校志愿者加入课堂进行志愿服务,使得大港五中学生在围棋、象棋、舞蹈、日语等各门课程中学到很多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视野。

三、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志愿服务学习课程与实践的启发

(一)设置多样性志愿服务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志愿服务学习课程形式应该更具多样性,在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课堂形式创新。如可以吸收借鉴近年来在高校选修课课程形式大胆前卫的“潮课”,所谓“潮课”,是指高校中出现的区别于以往传统内容与形式的较为新鲜的选修课程。这些“潮课”名目繁多,内容各异,比如,哈利•波特与遗传学、三国杀攻略教程、爱情心理学等,还有品酒课、化妆课、蘑菇课等。可以从这种新鲜的课程形式着手打造志愿服务学习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课堂参与度。

(二)构建多层次志愿服务课程体系,完善志愿服务培训机制

增强志愿服务学习课程的层次性,在志愿服务学习课程设置上进行体系建构。现在本研究所进行的志愿服务学习课程实践,还停留在初级层次,受众是低年级、首次接触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课程内容仅符合初学者。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对课程体系进行建构,建立初级、中级、高级志愿服务学习课程,对不同层次与经历的志愿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指导,这样才能使得志愿服务培训机制更加专业化。

(三)扩展多渠道志愿服务平台,丰富志愿服务内容

拓宽志愿服务学习实践渠道,在发挥特色实践基地优势的同时拓展新的实践平台。在现有的特色实践基地如大港五中、福华里社区、大港敬老院等志愿服务平台,还应该寻求新的合作基地,建立跨区域、跨文化甚至跨语言的实践基地,不断丰富志愿服务实践的内容,不断扩大服务对象,实现服务对象与服务项目的扩展,使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得到多方位的锻炼,更多地积累志愿服务经验,更好地促进志愿者的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理论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不可缺少的理论,二者对于构建志愿服务学习课程体系有重要作用。只有紧抓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理论的相关性,才能让志愿服务学习课程与实践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构建出一个符合现实需求的志愿服务学习课程。

作者:姚军 潘安琪 杨翊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555.

篇4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我系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我系学生在家乡就近就便参加分组进行以下社会实践活动:,

(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全国各地农村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状况,进一步加强聊大东昌学院与地方的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开展聊大东昌学院20**寒假大学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实践活动,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并结合此次调研成果开展关于乡情调查的主题征文活动,并进行表彰。

(二)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我系学生可利用返乡机会,自主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广泛开展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活动。我系青年学生应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勇敢面对挑战,把服务地方作为每一位学子的义务和责任,充分发挥我系专业学科和创新人才优势,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掀起青年学生广泛开展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热潮。要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奋斗目标,立足**,辐射全国,积极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言献策,要深入调查研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开展广泛深入我为家乡献力量的社会调查、主题征文活动,并进行表彰。

(四)以感恩伴我成长,孝心回馈父母为主题的体会亲情实践活动和真情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全系学生要合理安排寒期生活,为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开展家庭亲情教育、礼仪教育活动,学会一项家务小技能,为父母减一分辛劳,添一分惬意,送一分亲情,做快乐的、有责任的家庭成员。也可深入开展真情济困进万家活动。每位经法系学生在春节期间自行组队集中开展真情济困进万家活动,为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年,特别是下岗失业青年、贫困学生、农村贫困青年、残疾青年等有特殊困难的青年群体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办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办团组织的关心和帮助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要从困难群众的实际出发,积极深入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开展真情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

二、活动方式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采取点面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就近就便。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我系学生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地开展活动。

2、重点组队。结合实际情况组队,在各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我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优势,深入基层形成示范带头作用。

三、实施步骤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和动员阶段。

2、具体实施阶段。

20**年2月上旬至2月下旬,各社会实践个人、团(队)要按照我系的要求,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务实创新,出成果出效益,同时加强实践活动的新闻报道,提高社会效应。

3、总结表彰阶段。

20**年3月初,我系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于下学期开学后3月10日前将调查报告和实践个人、团(队)总结材料报系团总支,对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团(队)、优秀个人和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四、相关要求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系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抓紧抓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我系团总支、学生会的领导下,切实把今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动员、有指导,有考评。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就近就便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保证活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

(三)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我系各地区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组织动员学生参与活动。

篇5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艺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价值观念也充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正确深度把握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层面上彰显出来的新变化,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

(一)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

大学生在思想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微信、微博、网站等各类信息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影响越来越大。同时,某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便利,不断向我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其中不乏各种腐朽、堕落的思想价值观,这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严重扰乱了他们本来已经初步成形的科学、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导致在实际生活中某些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

(二)获取信息的方式呈现多样化

受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普及的影响,在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便捷、方便工具的同时,对大学生艺德教育工作的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互联网这种网络式的信息获取方式是具有交互性、多元性、开放性的,这对相对单一、封闭的传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另一方面,大学生思维活跃、追求刺激、好奇心强,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寻求能够满足他们好奇心、刺激心理的信息、游戏,导致某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思想和心理呈现新特点

这一代大学生家庭经济环境相对较好,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90后大学生较之80后大学生又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第一,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但对公共利益关注不够。第二,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在具体事件上存在盲目肤浅状态。第三,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但享乐主义价值取向盛行。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和极强的可塑性。同时,由于社会生活经验匾乏,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往往产生各种心理矛盾。

二、艺德教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独立人格精神

独立的人格是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在艺德教育中,大学生独立人格精神的培养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主体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平等主体地位,自觉履行社会义务,行使权利。二是培养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时,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然而,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这种独立的人格精神培养又是十分欠缺的。因此,艺德教育首先要使大学生拥有独立人格精神,这也是大学生个体成长的实际要求。

(二)民主法治精神

民主与法治是艺德教育所应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大学生民主法治精神培育主要包括:一是培育民主法治意识。通过学习,使大学生掌握民主与法治的基本内涵、价值理念,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身社会行为。二是掌握民主与法治的实施途健T谏缁峁共事务的处理中,要充分行使国家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提高自身的参与热情,切实维护好社会公共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公平正义意识

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教育广大学生,在处理事务发挥公共精神,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转。十报告指出: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四)自控自律意识

自控自律意识不仅是一种社会美德,也应成为其艺德教育的内容之一。公共精神指引下的大学生自控自律意识培养,就是要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使大学生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通过内省的方式来审视自己的社会行为,提升自己的公共意识。在我国社会中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往往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共秩序,但只要进入陌生的环境中,便弃公共精神于千里之外,甚至为换取个人利益而牺牲公共利益。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人缺少自控自律意识。

三、在艺德教育中践行核心价值观实施途径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把握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既要教育人、引导人,也要关心人、帮助人。

(一)把德育放在首位构建艺德教育新模式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我们必须把德育放在育人的首位,遵守知、情、意、信、行的形成规律,指导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将社会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法制意识与当前的形势政策和国际环境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统一。同时也借助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使之成为具备理性思维能力、权责意识、诚信宽容的未来公民,这是大学生艺德教育的内在需要。

(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素质的形成,蕴藏着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近年来,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高校一道绚丽的校园风景线。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要大力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学术、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社团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

(三)优化校园人文环境

高等教育的质量体现在教育服务的质量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扩大服务功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展现的机会和空问。如学生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勤工俭学、助学贷款、信息提供等服务项目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强调围绕学生发展的目标,着眼于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则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和建立服务体系。

(四)组织志愿服务实践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篇6

今年暑假,土建系06级、07级学生为贯彻学院“三练三创”实践教育,利用暑期难得的实践机会,开展了丰富多采、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学的理论与实际工作将结合,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走进了即将踏入的社会,走上不同的实践岗位。同学们还自主建立起10支爱心团队,放弃家里舒适安逸的环境,奔赴512地震的重灾区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的活动,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团结协作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为他们自己的心灵塑造了永恒的甜美。

短短几十天的实习生活让他们体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从初涉社会工作的被动状态,转变到开始适应社会的主动状态,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一 及早落实,认真准备

暑假前夕,我系社会实践部以身作则,举行了多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开发同学的自主性为主,让他们能勇于展现自我,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在同学中广泛宣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让大家都树立起利用做实事的观念,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在活动任务和活动时间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积极争取实践机会,同时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

二 内容丰富,注重实效,成果显著

2008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除在保持自原有实践工作特色外,学院也鼓励同学多方面,多角度投身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内容主要有:企业帮扶,科技扶贫,支教扫盲,志愿服务等。广大同学通过深入企业,深入农村,进行法制宣传,现场服务,挂职锻炼,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多种方式完成了社会实践。

有了实战的基础,同学们还认真的总结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避免再犯不必要的错误。

如:07级工程管理专业的邬熠阳同学。他利用了这个假期,进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到地震灾区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进行义务支教活动。2008年7月10日,他奔赴灾区,开展了为期20天的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此期间,支教团开课3周,在这短暂的几十天他收获了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懂得了每项工作都需要“专心”“耐心”“交心”。在实践中逐渐变得勇敢,一切的事实告诉了他,即便在尝试中失败,也能让自己成长。20天的时间里他在支教团充分发扬志愿者精神,克服了交通不便、食宿条件艰苦、余震频发等各种困难,以实际行动为母校争了光。实践了国家和学校对大学生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贡献力量的号召。支教团的志愿者无愧于志愿者的神圣使命和光荣称号!

同样是关于5.12的话题,07级工程管理专业的欧涵文同学,在假期写下了一份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最可爱的人的美丽的故事。‘“解放军到了,人心就定了!”“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被解放军官兵从断壁残垣中救出来的受灾民众,来不及擦去身上的血污喜极而泣… 尽管桥毁路损,尽管大雨滂沱,尽管给养与补给一时难以到位,可透过央视直播画面,先期到达的解放军官兵不计条件、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义无反顾的身影,全国人民真切感受着、感慨着:你们———最值得人民尊敬的你们,特别听指挥,特别肯吃苦,特别能承受,特别能战斗!国难当头,你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讲了如此美丽的报告,我们回到07级土木工程5班的同学的实习报告。她于7月13日到8月23日在四川地旺建设有限公司第一项目部实习,实习地点在温江区金强大学城,在这段实习生活中,她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工程进度,在师傅的指导下记录并完善有关的资料。如图纸会审,抄测记录等等。在本次实习中,她达到了自己实习的目地,完善了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集合。她在每次参观结束后都做了很认真的总结,把自己在参观时学到的,了解到的知识进行梳理,也同时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明白老师讲解的所有知识,但终归是学习的过程,不同程度上都会有收获。而实习的意义也在于此。首先,通过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通过参观,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结构,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

现在,我们来到一个叫语过添情的实践团体,他们是来自07级土建系的蒋维静,李有梅,胡敏,钟建威等9位同学。他们调查敬老院老人是否受到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和其需求的东西。7月14日他们来到敬老院,就忙着为老人们打扫起卫生来——擦玻璃、扫地、捡垃圾……里里外外忙得不亦乐乎。志愿者为老人服务的热情高涨,没有半句怨言.即使辛苦也做得甘之如饴,时时刻刻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的责任,通过劳动向老人们献上了自己的爱心。最后活动在老人们依依不舍的送别中划上了句号,不论每个人在这次活动中收获了什么,它带给他们的感触应该是很深的。即使只有这短暂的一天,但是相信留存在老人心中的这份温暖却可以持续很久很久……

篇7

3月5日是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在党委正确领导下, 团委积极行动,带领全院团员青年在思想、文化建设和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就的工作,同时举办了以“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大型志者服务系列活动。掀起了共青团员学雷锋活动的新,锻炼了同学们社会实践能力。具体团情活动如下:

一、青年团员思想政治建设

我们坚持不懈地把共青团员的思想教育作为全团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并落实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召开了2013年全校共青团工作会议。3月2日晚,我校2013年度共青团工作会议在学术报告厅召开,团委胡金枚书记出席了会议并提出要充分发挥学干先锋模范作用,争做新时代青年志愿者、务实我校文化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最后胡书记要求全体学干要唱响校歌、团歌,并于3月6日晚,团委组织团学联学干在三教__举行“校歌谧满园”比赛,要求学生干部人人会唱校歌,带头唱好校歌。 2、三月初各学院相继召开了新学期学生大会。大会中,各学院在新学期里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在学风建设、日常管理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活动、行为习惯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要求。

二、推进共青团自身建设

1、为了加强团队伍的建设,配合学管系统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为学院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经主席团系统会多次研究,出台了《健全和完善各团总支、学生分会、社团联合分会考核制度》,完善了校团委的工作章程及各项条例。全月,校团委组织团学联学干进行新一轮晨训工作,全面提高12级干事身体素质,增进了团学联机构之间的友谊。

2、保证入党推优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学生群体和层次的变化,进一步规范“推优”程序,明确推荐标准,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审核监督,确保“推优”质量,充分发挥了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

落实团籍注册、团费收缴工作。团委对我院共青团员进行了团籍注册、团费收缴等工作,切实得证了团籍注册程序规范、团费收缴人数与金额相统一、团员组织关系转接井条有序。

4、3月27日下午,党校第25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班典礼隆重举行,成立平书记作了题为《贯彻十、两会精神,建设美丽机电,实现“三高”战略目标》的重要讲话,本期推优培训为期64天,共有390名积极份子参加同时党校还将组织学员开展“知党情,跟党走”系列活动。

三、团员青年组织的业余文化生活

1、3月5日,是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纪念日。我院在德苑广场隆重举行了“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志愿者”暨“2013年度文明校园行”的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副院长刘晓林老师指出, 要通过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5日下午,电气工程学院在四季星城小区举办了“传承雷锋精神”义务维修活动,此次活动受到小区居民的高度赞扬;3月6日下午,机械工程学院20多名师生前往长沙橘子洲头开展义务美化清理垃圾活动,为共同构建绿色环保长沙出分微力;3月8日下午德苑广场,党总支为学院女教职工们组织了一场丰富多彩的趣味游艺活动,团委学生干部积极配合让女教职工度过了一个愉快又富有意义的节日。

2、三月初,省教育厅下发湘教通[2013]63号《关于表彰“续写雷锋日记、传递中华正能量”网络主题活动优秀日记作品和优秀组织奖单位的通报》文件,我院荣获优秀组织奖,电气工程学院机电1201班夏朋同学的《续写雷锋日记》荣获二等奖。此次活动,使我院学生加深了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传递了乐于勤奋、助人学习的中华正能量。

3、3月9日,团委和机械工程学院组织开展了“月湖之行”的义务大清扫行动。净化了公众的公共环境,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4、3月13日,为学习雷锋关爱老人的优秀美德,团委和电气工程学院组织了“探访青松老年公寓”活动。活动中,副院长刘晓林老师亲自参与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爱心基地”的授牌仪式,我院师生通过各种方式为老人们送去了温暖和爱心。

5、3月18日晚,由团委举办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在多功能报告厅隆重举行,团委书记胡金枚同志作了重要的讲话。由各分项活动指导老师宣读和介绍了活动方案,多姿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定会点亮了机电职院湛蓝的天空。

6、另外3月21日晚,汽车工程学院“助人为乐情常在,雷锋精神心永存”学雷锋诗歌朗诵比赛在汽车楼三楼会议室举行;电气工程学院也相继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27日机械工程学院的“睿通杯”篮球赛正式开始;27日晚由电气工程学院举办第九届“电气杯” 大学生辩论赛开幕式暨第一场比赛拉开帷幕。

四、青年团员志愿服务

1、为了更好的弘扬雷锋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院团委号召同学们学习雷锋精神,传承中华美德。3月13日下午院团委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了校园文明大清扫活动。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都踊跃参加此次活动。青年志愿者们手拿扫帚、拖把、抹布,在校园内进行了地毯式大清洁,使机电校园更加舒适整洁,明镜如新。在大家感受了劳动辛苦的同时也增强了对雷锋精神的感悟。

篇8

1.1专业指导力度不够

从每年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寒暑假实践活动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力军是各高校的在校优秀生和学生党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另外,部分高校老师也没有从根本上对大学生实践活动加以重视,他们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实践技能的重要性,他们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教学,从而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缺乏专业的老师指导。

1.2实践体系亟需完善

1.2.1一是协调机制不顺畅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是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以高校校园为依托,以社会为平台,以实现服务社会和增强才干相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级党政领导部门、高等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但在实际中,高校的各个职能部门间由于缺乏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漏洞的出现,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对问题进行有效灵活的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不足,最终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高效顺利开展的严重障碍。

1.2.2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一些高校没有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安排和评价体系之中,没有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的成绩档案,对社会实践的实施过程、参与者的现实表现、取得的实践成果等都没有在评比三好学生、表彰先进集体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体现出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有的高校只注重宣传发动,但缺乏对活动过程的管理和后期总结影响了社会实践作用的发挥。

2、大学生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高校组织大学生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直接关系到能否切实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改革,提交实效”的有关精神,以及能否有效落实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和内容,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本文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石化学子帮好人万里行——2012卓越计划暑期社会实践专题活动”为案例,分析其社会实践组织工作。

2.1活动概况

2012年5月19日,在中国好人网成立4周年庆典大会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宣布将中国好人网建设成为大学生校外德育基地,并且为中国好人网授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德育基地”牌。这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与中国好人网合作的首个项目,该校于近期正式启动了“石化学子帮好人万里行——2012卓越计划暑期社会实践专题活动”。

2.2组织工作架构

(1)领导管理机构。成立了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刘仲仁、副校长韩占生任正副领导组长,校办、教务处等处室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管理机构。

(2)教务处拨出专款设立专项,从资金上大力支持。

(3)教务处、学生工作部配合。教务处、学生工作部部长、团委、思政中心联合发文,制定了学生活动参与证明放入学生档案,学生参与情况纳入评优、入党、就业、助困等学生评价体系等规定,并为所有参与学生购买了保险,还制定了学生活动经费报销标准,统一定做了志愿者服装。

(4)专业指导和讲解。从先后召开了项目情况说明会和志愿者培训会,该校思政教育中心主任陈运辉等老师两次亲自上台讲解,并耐心回答了学生的提问。承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还精心制作了涵盖通讯录、安全注意事项、写作模版、宜携带物品等内容的活动手册。

(5)实践成果。该校上下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得到了有关学生的积极反应。尽管临近期末,通知发出后同学们踊跃报名,甚至有的学生为此辞退了已找好的兼职、放弃了家人安排好的旅游计划,最终经过选拔和考查,胡斌、湛小翠等来自南方相关省份的38位同学成为“帮好人万里行”志愿者,赴湖南、贵州等9个省份开展志愿服务。

3、大学生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模式创新方法

假期社会实践工作不仅仅是大学生锻炼自己、服务社会的优秀平台,也是团总支开展团学工作,深化团的职能建设,树立团的形象的重要平台。通过创新社会实践组织模式,可以使一大批同学用自己的经历教育自己,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培养一批有能力的优秀学生。

3.1推进“三化一体”建设

3.1.1“机制化”保障

(1)思想上加强重视。校领导必须对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对实践队队长及队员的培训,从中评选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给予表彰,鼓励各实践队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创新,联系专业,并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及各小队的整体表现给予评价和总结。

(2)充分准备,完善政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进一步注意活动形式和载体的多样性,力求让广大同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同时,为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必须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从组织指导到考核认定等方面的一套适应活动开展的量化体系。但要使各项制度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许多配套制度仍需不断完善。

3.1.2“项目化”运作

(1)注重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和实效性。项目必须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要注重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既可以是社会服务类项目、社会调研类项目,也可以是素质拓展类项目。鼓励将各种类型的实践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

(2)调查研究,按需组队。在组队参与社会实践之前,院领导要求今年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注重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另一方面加强与实践合作单位的联系,进一步确保实践活动的具体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1.3“基地化”建设在大力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大力发掘和整合这类资源,同优秀校友、有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当地社区街道、挂钩县市联系起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建立和巩固好社会实践基地。为了保证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展,在各实践小分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与各实践接收地方和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解决同学们在实践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在实践结束后,与各实践接收单位通气,及时了解同学们的表现,以便在总结表彰时增强针对性。在实践过程中也应当加强与分团委、宣传部门、媒体的联系,通过这样的院地合作、及时沟通,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极大方便,以便确保了实践成果。

3.2实现“三个转变”

3.2.1实践形式转变

(1)大力宣传,激发热情。学生会负责同学在我院领导的要求下对本次暑假社会实践进行大力的宣传,鼓励各班级、各团支部、各学生会部门积极参与,鼓励各实践小队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勇于创新。通过设立项目,使得各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的活动更加具体务实。

(2)深入基层,扩大范围。实践需更加务实、深入,深入基层的程度也需不断提高,不仅关注周围社区,还可深入到周边县、乡,展开深层调研和服务,保证社会实践充分接触社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中可锻炼队员们高度的积极性和团结一致、不怕吃苦的精神。

3.2.2运行模式转变要求各实践小队由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担任队长,以确保各实践活动项目的学术性和安全系数。此外,在出发前,团总支要专门召集所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组织培训会,通过培训,一方面提高同学们对于实践活动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保证活动质量。

3.2.3实践成果转变联系专业,提高知识技能。在社会实践中注重与专业相结合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内容及就业方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能为追求短期效益而做表面文章,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

4、结束语

篇9

一是主题鲜明。报告开宗明义,深刻阐释了大会主题,主题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鲜明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为指导、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些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立足发展新要求与人民新期待,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总要求。

二是指向明确。报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通过学习,我更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是内涵丰富。报告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并对如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出了“八个必须坚持”。

四是部署全面。首次提出“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五是务实科学。报告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任务,并明确了一条主线、两个坚持、五项建设和四自三型的推进思路,

六是重视青年。报告对青年和青年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各级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前期,我们先后组织全市13处镇街和8个市直团建工作系统团(工)委书记举办“‘喜庆十,青春共奋进’团干部比奉献、求作为座谈会”和邀请团市委专家到我县进行十专题辅导报告,初步在全市青年中形成了学习宣传十精神的热潮。下面,如何保持学习活动的持续性,如何以十精神为指引,开展下步工作,我汇报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学习领会到位。一方面强调示范性,强化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一要读原文,仔仔细细、反反复复精读党的十报告原文,领会报告精神实质。二要立足团的工作实际,深入思考,找准我市共青团贯彻党的十精神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研究具体贯彻措施,抓好落实。三要深刻认识到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至经济文化强市建设上来。四要完成硬性考核要求,所有专兼职团干部都要至少参加一次党的十报告学习辅导、参加一次党的十精神交流会,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谈学习体会。另一方面是突出普遍性,抓好广大团员青年的学习。一要广泛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统一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让团员青年接受教育。团市委机关干部分片联系,每人至少参加一个团支部的主题团日活动,面向基层团员青年宣讲好党的十精神。二要丰富活动方式。广泛通过报告会、宣讲会、研讨会、读书班和团干部恳谈日等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来宣传十精神。三要营造浓厚舆论氛围。通过报纸、简报和网站等团属媒体,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方式形成宣传声势。四要重视新媒体和时尚、情感、艺术元素的运用,使用青年喜欢的话语体系,在团属网站开设专题、专栏,利用微博开展微话题讨论,使学习宣传更有形、更直观、更易为青年所接受。

二是学以致用落实到位。抓住育人根本,在青年中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以学习党的十精神为重点,深化青年者培养工程。二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着力培育青年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气质和品格。三要加强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深入开展“寻找身边的道德模范”、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四要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倡导“微志愿”、“微公益”理念,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工作项目,推动青年志愿服务阵地化、专业化发展。

突出青春建功,团结带领青年积极服务“五位一体”总布局。一要在服务经济强市建设中有所作为。动员全市各界青年奋力投身经济建设,大力做好全市青年人才库建设,助推全市经济发展。在企业中广泛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岗位能手和创新创效活动,提升青年素质,服务企业发展。二要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中有所作为。培养青年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认识,帮助青年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积极稳妥地推进团内民主,围绕基层团干部公推直选、团代表任期制、团务公开和团员青年民主恳谈等开展有益探索。三要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有所作为。充分激发青年文化创造活力,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年文化活动,通过举办“三下乡”活动、青少年才艺大赛和风采展、大学生艺术节、鸢都青年文化行等活动,丰富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四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有所作为。不断完善服务、管理、引导青少年的体制机制,完善“青少年启航驿站”、“希望乐园”、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等活动和项目品牌,积极参与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制度化推进“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团干部恳谈日”等活动。五要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所作为。深入开展绿色教育,提升青年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开展红领巾收旧利废、青少年植绿护绿、湿地环保、自行车骑行等活动。

篇10

【关键词】深化 社会实践 促进 大学生 成长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14-02

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1.1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广义的社会实践指按照高等教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在校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历,使大学生通过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达到学习社会生活经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同时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最终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动机的目的性角度出发,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可分为6类:1)教学辅助类;2)勤工助学及有偿类;3)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类;4)科研能力培养类;5)国防、军训类;6)社会经验类。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2.1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与行动统一的载体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是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知识远离生活等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弥补了大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全局意识、缺乏创新意识等不足因素。活动过程中,队员们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独立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并逐步掌握如何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执行工作实务等一整套处理日常工作的方式方法。这将加速知识的消化,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1.2.2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

近年来,在人才市场机制与竞争规则的有待进一步健全的前提下,部分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式下显得束手无策。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提前了解和适应机关、企业和社区的工作规程,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使其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以便做好从学习角色到工作角色的转变,实现大学生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

1.2.3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的现实需要,促进大学生认识社会、认清国情,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大学生们走出校园,下农村、到西部、访军营、进企业,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1.2.4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具体要求,作为“象牙塔”内的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促进自身独立性和个性发展,提高创新与就业竞争力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将不仅是时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2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形式,能使大学生在校园外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但是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长足发展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学生参与缺乏广泛性

各高校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校级、院(系)级重点社会实践小分队上,而对广大学生只是一般的号召、要求,缺乏具体有效的组织和指导。除为数不多的这些重点团队外,其它团队实践形式普遍比较简单,主要是发放调查问卷、参观企业、或三下乡劳动等。因其本身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管理又比较松散,形式主义较浓,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

2.2 组织指导缺乏规范性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做法是将社会实践活动当成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专门工作,一般是通过学校共青团组织发动,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学校普遍重视校级、院(系)级重点团队建设,而且集中组队的规模不大、数量不多。活动中对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的问题,未能及时进行辨析与答疑,这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的效果。

2.2.1 实践结果缺乏实效性

由于把社会实践看作季节性的社会活动,为了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必然会强调活动的声势和新闻效应,使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实际意义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近年来,有些高校一味把社会实践“搞大”,追求轰轰烈烈的出发场面,追求轰动效应,对社会实践的规模、主题、形式宣传多,对社会实践的过程、收获、效果宣传少,给人产生有名无实,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

2.2.2 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高校长期以来采用以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教育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有的只重视校级、院(系)级重点团队的成果或简单的按学生实践登记记录情况来简单考核。在评估过程中,大多数仅仅依据团队的调查报告、实践报告,然而部分学生以抄袭来应付,实践能力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2.2.3 指导老师缺乏积极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大多提倡应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指导将会极大提高社会实践的意义。但由于没有对社会实践教学及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编制、培训,使社会实践的教学、管理队伍处于临时应付、流动性强的状态,缺乏工作的连续性、积极性。

3 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探究

在国外,实践教育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些经验有助于国内社会实践的发展。国外大学的实践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的认识实践和以课外活动为依托的操作实践。国外大学在实践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归纳有以下几点:

3.1 注重课程改革,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他们认为,大学必须根据人们的需要,迅速地适应各种变化,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增加实验课、习题课、见习课的学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开始就讲授课程内容,而是先介绍课程内容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鼓励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方案或实验报告。

3.2 高校与社会联系紧密,鼓励学生创业

在创办科学院,加强与产业界联系的过程中,大学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创业活动。学生创业活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学生创业设计竞赛,如计算机软件设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二是直接创办公司、企业,如惠普公司是由斯坦福大学的两名研究生惠莱特和派卡德构思和建立起来的,比尔・盖茨创办微软公司更是大学生创业的典范。

3.3 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国外大学课外活动之多、范围之广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这些课外活动有学术活动和非学术活动,有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常见的学生活动有讲座、沙龙、俱乐部、学生模拟法庭、演讲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弥补了课堂的不足,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才干,增添了情趣,是学生实践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4.1 加大宣传、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机制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加大社会舆论的宣传,建立健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考核、奖励等制度,保证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

4.1.1 加强社会实践管理的规范化

学校应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规划,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做到既有学校的统一管理又有教师的具体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党政明确社会实践管理部门(如学生工作处、团委、各院系团委及社会实践社团)的作用,抓好学生骨干的选拔和培训,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动作用,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4.1.2 整合社会资源

学校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有关方面协调配合,是保证其育人效果的社会基础。通过校政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积极发挥实践活动的桥梁作用,把学校的科技育人资源与地方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把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化整合,建立起高校和地方的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发展。

4.1.3 做好实质性成果的指导

诸多调查表明,学生对于社会实践兴趣很高,但许多学生对社会实践如何开展十分茫然,甚至不少学生不知实践报告、科技论文如何写作。因此社会实践中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有必要开设社会实践方法讲座,组织社会实践宣传队,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着力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

4.1.4 合理处理硬性要求与弹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保障社会实践质量建立必要的和规范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实践活动有规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有内容可考,保障实践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践内容安排进行学分制,要求学生每年至少完成一定次数的课余时间和暑期专题内容的实践活动。

二是与评优挂钩。规定只有获得当年实践学分并且时间考核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评优,并把它作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条件之一。有价值的实践成果,可争取学校和社会的特别扶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4.1.5 完善社会实践网络信息化

该系统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激励体系、信息反馈系统等,实现社会实践信息的网上运作,加强社会企业与学校的联系。学生能够通过上网了解社会实践的有关文件、制度、基地情况,查询实践岗位;教师通过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科研项目,寻求合作对象。

4.2 围绕专业、社会热点问题,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就必须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在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4.2.1 强调全体学生的广泛参与

通过动员、学习、讨论逐步使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做好学校、院系、班级三个层面上的宣传发动,组织学生认真讨论,让学生从被动式参加到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活动后,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汇报实践结果;组织总结交流,深化教育效果。

4.2.2 深入挖掘传统活动的潜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要着力挖掘传统活动(如三下乡、义务支教、社会问卷调查等活动)的潜力,在原来的基础上,充实新的内容,创新形式,形成新的亮点,赋予其新时代的特色。在保持原有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更加务实、更加深入、更贴近群众焕发新的活力。

4.2.3 更加注重与专业的结合

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双重作用――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习。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和运用,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其中,促进“教”“学”相长。

4.2.4 活动的开展深层化、多样化

根据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活动:一年级组织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相结合的实践环节;二年级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切入点,开展以“三下乡”为主、社会调查、挂职锻炼相结合的实践道路;三年级结合专业实习、就业实践、创业计划大赛等,开展社会实践、科技活动与职业训练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活动。

4.2.5 注重活动的时效性

社会实践的实践主题必然要符合于社会发展的潮流,并以符合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所需为追求目标。今年,全国各地,围绕北京奥运、改革开放三十年展开了热情的奥运文化、改革之风宣传,可谓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氛围。将大学生手中的知识和文化更好地带进人民之中去,真正实现社会实践的社会公益性。

参考文献

[1] 蔡景华.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运行机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2] 陈超,邓可.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